通過總結(jié)學習和工作的經(jīng)驗,我們可以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偨Y(jié)要突出重點,避免冗長和啰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一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各位同學,大家好!”伴隨著太空教師王亞平熟悉的聲音,23日下午,當?shù)灾緞偂⑼鮼喥?、葉光富三位航天員老師如約出現(xiàn)在視頻畫面中,時隔三個月的“天宮課堂”再度開課。
北京中國科技館地面主課堂的布景依然延續(xù)了“天宮課堂”第一課時的藍色宇宙風。再上課時,航天員老師和同學們已多了幾分熟悉和親密。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冰雪激情還未褪去,無垠太空中,王亞平老師用一場神奇的“冰雪”實驗開啟了這次的課程。通過演示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核、結(jié)晶的過程,把透明的乙酸鈉液體球“變”成了外觀像“冰球”,其實是有熱度的“熱球”。
“天宮課堂”第一課上,王亞平老師那令人驚嘆的水球?qū)嶒?,讓很多人深深記住了失重狀態(tài)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這個知識點。
這一次,液體的表面張力再度大顯神威。王亞平拿起兩片透明的液橋板,葉光富在表面分別擠上兩顆水球,將水球靠在一起。待水球逐漸相融后,王亞平把液橋板拉開,在表面張力作用下,水將兩片液橋板連在了一起,就像一座小橋。
“在地面重力作用下,水的表面張力微不足道,所以同學們無法用純水做出一座液橋,而我們在太空中就可以用液體搭建一座液橋了?!蓖鮼喥秸f。
液橋?qū)嶒灥奶斓夭町愖屓舜蟾街泻教斐菍W校七年級女生戴之涵驚嘆不已,她說:“我從小就喜歡玩水,可不管怎么弄,水橋也就只有幾毫米,再長就斷開了,但在空間站竟然能拉到這么長,太空真的很神奇!”
“太空授課的液橋?qū)嶒炇菍局R非常好的實踐和補充,讓同學們在頭腦中靠想象才能理解的圖像得以放大和實現(xiàn),更加直觀和深刻地去理解這個概念,更能引發(fā)同學們深入的思考?!敝袊萍拣^地面主課堂老師、北京市第十三中學物理教師李曉彤說,液橋放大的不僅僅是液體組成的一個橋面,也放大了同學們對于科研的夢想和熱情。
一座小小的液橋,一端連著天上的航天員,一端連著地面的'中學生,也如同一根接力棒,連接了中國科學事業(yè)的現(xiàn)在與未來。
授課過程中,三位航天員老師相互配合,生動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深入淺出講解實驗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在萬眾期待的空間科學設施展示環(huán)節(jié),航天員老師們?yōu)榇蠹以敿毥榻B了空間站內(nèi)兩臺神秘又厲害的科學實驗柜——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柜和無容器材料實驗柜。
“科學實驗柜是我們在空間站開站科學實驗的主要設施,等到‘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fā)射入軌后,我們將增加更多實驗柜,開展更多領域的科學實驗項目。到那時候,中外科學家都可以依托實驗柜來開展研究,而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科學實驗平臺?!比~光富說。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璐介紹,未來,中國空間站將支持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與應用等四大學科領域的上千項科學實驗項目。
終于等到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國科技館、西藏拉薩和新疆烏魯木齊三個地面課堂的同學們十分踴躍。有同學好奇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作息,還有小小科學迷對未來進入空間站做研究充滿向往。
“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和空間站與月球的距離很接近,所以在空間站看月球,跟在地球上看月球,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是因為沒有大氣層的遮擋,在空間站上看到的月亮更加明亮透徹?!钡灾緞偦卮稹?BR> 旦增曲珍來自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扎西頂村,離天空很近的地方?!拔蚁矚g看晚上的漫天繁星,看月亮的陰晴圓缺。我也好想去空間站看一看,從太空看到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樣的?!?BR> 連續(xù)兩次參與太空授課內(nèi)容設計的太空授課科普專家團成員、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副教授陳征說,在太空授課科普之余,更多、更系統(tǒng)的載人航天相關科學教育實踐也正在規(guī)劃,讓愛科學的種子真正在孩子們心里落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激發(fā)未來的無限可能。
將近1小時的時光充實而短暫。課程最后,王亞平說,今年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fā)射入軌后,我們在軌會擁有更強大的科研能力,天宮課堂也會更加精彩,“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探索科學奧妙,未來的空間站將由你們來建設!”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二
20xx年3月23日15:40,“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fā)了無數(shù)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xiàn)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游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yè)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yè)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jīng)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fā)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yè)。這次太空授課,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zhuǎn)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yǎng)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三
在x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jīng)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huán)境。溫柔的語調(diào),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huán)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jié)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為空間站里有我們兢兢業(yè)業(yè)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為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xiàn)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著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zhì)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qū)域。
上完這堂課后,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四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在全球來說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課不僅是舉國矚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愛好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qū)W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課是什么時候呢?其實,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gòu)想,并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zhàn)者”號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卻并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于,在20__年,她在國際空間站里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課,通過視頻,給學生上了25分鐘課,并展示了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無獨有偶,此次我國同樣是由女航天員來進行授課,但授課的難度卻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亞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環(huán)境下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運動等我們都早已比較清楚的內(nèi)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亞平在此次講課中主要演示了五個實驗,分別是質(zhì)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主要是讓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會有何特點,液體表面張力有什么作用,同時加深對質(zhì)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五個實驗不要看起來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而深厚的!
這次實驗是他們事先自己劃定的嗎?其實不是。這次實驗中的部分問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wǎng)所征集到的,這不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為只有具有演示價值的問題才能被征集,這要求我們青少年需要補充更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從里到外充實起來,不能外強中干腹空空。
有人詢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huán)使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指令長聶海勝告訴我們,飛船中的用水是從地球帶上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huán)利用功能,因為這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復雜的設備。聽了這話,我不禁有些心酸,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該有多艱苦啊。
也許,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環(huán)利用是否能夠?qū)崿F(xiàn)就需要看我們青少年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我們的航天事業(yè)發(fā)揮出更大的力量,向我們“中國夢太空夢”的實現(xiàn)靠近!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五
人生是船,夢想就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走復興路,圓中國夢”的口號?!爸袊鴫?,我的夢”,每個人只要奮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中國夢就會成為現(xiàn)實。
我的夢想是長大以后能駕駛飛船飛上太空成為一名宇航員,去探索未知的“藍色空間”。當我從電視上看到“神舟六號”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叔叔在太空遨游的情景,和他們滿載中國人的自豪從太空凱旋歸來時,我的內(nèi)心既激動又自豪,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也更加強烈。
我知道要實現(xiàn)夢想,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個想法、一句口號,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實現(xiàn)的。但是要飛入太空并非那么容易。它需要結(jié)實的身體,豐富的經(jīng)驗,長期不停頓地訓練,而且未來的宇航員還要有廣博的知識。
首先,宇航員要有強健的體魄。于是,我決定每天都堅持早起,和爸爸一起晨跑;周末時,我還經(jīng)常和同學一起打籃球、羽毛球,鍛煉自己的臂力。其次,宇航員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我就經(jīng)常和爸爸媽媽去野外探險,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還嘗試著坐過山車、進鬼屋、坐摩天輪等等,做到遇到突發(fā)事件沉著不緊張。宇航員要熟悉星球的狀況,如果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以為月球和地球差不多,便脫掉宇航服,直接站在月球上,那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所以,我購買了大量關于探索宇宙星球的書籍,收集了大量有關宇航員、火箭、無重力狀態(tài)等科學常識的資料,不斷地去探究宇宙,不但讓我掌握了豐富的航天知識,而且激發(fā)了我對探索宇宙未來世界的欲望。
宇航員的首要任務是探究各種太空謎團。至今,還有各種謎團沒有解開,如:黑洞到底存不存在?太陽系形成之謎?木星的內(nèi)核存不存在?可以通過黑洞穿越時空嗎?還有許多如此的謎團等待人們來解決。神舟十號、天宮一號、嫦娥三號這些航天器的成功發(fā)射,無疑波動了無數(shù)擁有航天夢的人的心弦,激發(fā)了擁有航天夢的人的斗志。航天員的訓練是一項很艱苦、很漫長的過程,但我不能放棄,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就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身體,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我的航天夢。
每個人的夢想只有一點點力量,匯集起來便成為巨大的力量,正是全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祖國才會更富強,復興強大的中國夢才能實現(xiàn)。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六
神舟出征十三載,穹頂之上終夢圓。遙望來時路,中華民族航天夢早已啟程。“駟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風余上征?!鼻由n穹之念直上萬里;“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蓖醪纳畛拎皣@跨越千年。先輩仰望蒼穹,感慨高處不勝寒。如今,后輩傳承先輩對浩瀚星河的仰望夢想,翱翔星辰大海!
得以圓此千年之夢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們自己,在于堅實的腳步,在于辛勤的汗水,在于頑強的拼搏,在于不屈的意志。這是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信念所匯聚成的載人航天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彷叜攤鞒兄袊教熘剿骶?。對于宇宙的探索,我們從未停歇,浩瀚星空是一張不設時間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與汗水去作答。偉大的成績振奮人心,偉大的目標激蕩人心。中國航天事業(yè)還有許多難啃的“硬骨頭”、難翻的“大雪山”,需要航天人以探索創(chuàng)新之精神不懈奮進。
“恰逢盛世擔重任,矢志奮斗書華章?!蔽彷叜攤鞒兄袊教熘畩^斗精神。奮斗是曲折的,但奮斗亦是圓夢的翅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勤懇耕耘,心懷天地經(jīng)緯,劍指浩瀚天宇。一窮二白難擋艱苦奮斗之志,艱難險阻不敵拼搏不懈之力。航天工作者將艱辛與曲折作為事業(yè)發(fā)展的階梯,在接續(xù)奮斗中不斷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與突破。而吾輩青年亦當如此,欲窮神州九萬里,須上高山八百盤,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以奮斗書寫華章,方是青春的最好詮釋!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蔽彷叜攤鞒兄袊教熘瞰I精神。我們感受到的是中國航天進步之迅猛,看到的是中國航天榮譽之耀眼。可閃耀的光環(huán)背后,是數(shù)以萬計航天人的不計回報。中國航天人的奉獻與擔當始于熱血,恒于信仰,他們把使命和責任扛在肩上,把艱難與挫折踩在腳下,把榮譽與光輝獻給祖國。吾輩青年亦當不啻微芒,造炬成陽,將滿腔熱血與青春獻于祖國。
寒暑礪劍飛天夢,翱翔九霄看今朝。中國航天人正在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吾輩青年亦當傳承發(fā)揚其精神,緊握今日之碩果,用青春去書寫明日之輝煌!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七
授課中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了幾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況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太空中專用的質(zhì)量測量儀是依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制造的。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zhì)量乘以加速度。在質(zhì)量測量儀中,設置一個彈簧凸輪機構(gòu),能夠產(chǎn)生一個恒定的力,另外再設置一個能夠測出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測速系統(tǒng),根據(jù)這個定律,宇航員可以在失重情況下測出物體的重量。
然后,王亞平老師把一個小球用線固定在一個支架上當亞平老師給小球一個推力時,小球竟然圍繞擺軸做圓周運動。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給處于失重狀態(tài)下的小球一個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會圍繞擺軸做圓周運動了。但是在地面上,我們要給小球一個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夠?qū)崿F(xiàn)。”
之后王亞平老師又做了陀螺試驗,告訴我們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轉(zhuǎn)時,具有很好的定軸性,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樣適用。所以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儀器,用來測量航天器的姿態(tài)和軌道。
最精彩的要說水膜實驗和水球?qū)嶒灹耍和鮼喥嚼蠋熓褂靡粋€金屬圈和一個水袋,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再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這時在金屬圈上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狀態(tài)下,普通水也能夠形成漂亮的水膜,這在地面上可是很難實現(xiàn)的。隨后王亞平老師輕輕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變厚,隨著注入的水越來越多,水膜竟然變成了一個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變成了大水球,而且沒有破裂。當把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紅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后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實驗,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物理知識,也告訴我們外太空還有太多奧秘沒有被人類所攻克,這次太空授課,也激發(fā)了我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讓我們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處,而且也了解到了有關太空的一些知識,見識到了這些神秘的知識,加強了我們對無盡的太空的興趣。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八
一代航天人,承載一代夢;一代航天夢,鑄就中華魂。今天,天宮課堂又開講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回回的科學展示,會由衷的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與神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我是01我已出倉,感覺良好”“我是02,我一會兒出倉,感覺良好”“我是零三,我下次出倉,感覺良好!”我看你們出倉感覺自豪!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九
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上課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氣,結(jié)果,剛剛走到門外,卻被老師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宮課堂》,馬上就來興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卻依舊記憶猶新,不知這次,會有什么新東西。
眾所周知,太空和我們地球是有極大不同,有一部分便體現(xiàn)在重力,太空是種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事,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義。
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有一種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體——醋酸鈉,在地球上作這一實驗需要些技術,不過,在太空中則是另一番景象,先擠出一些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在空中懸浮著,用醋酸鈉晶體一碰,一團“熱雪”便出現(xiàn),好神奇。
接著是液橋?qū)嶒?,在微重力的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無限擴大,于是,在玻璃板上滴水,兩塊玻璃板上的水連在一起,便會形成罕見的水橋。
然后的實驗是水油分離實驗,同樣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么樣的方法水油也不會混在一起,因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沒有浮力,油水自然會混在一起,這時候,便需要離心力,使勁甩,油水才會分離,離心機,甚至太空站都用的這個原理。
最后是證明牛頓第一定律,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此實驗無法用實驗證明,但在太空中,離實驗證明更近一步,因為只有空氣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
這次課堂,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數(shù)、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學不好,連這都看不懂。
天空探密,永無止境。如今,我們已進入空間站時代,太空的神奇讓我增長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識。今天觀看的"天宮課堂"中,有許多有趣神奇的實驗。
其中,有一個"水浮力實驗"。做這個實驗之前,王亞平老師先是準備了一個有水的玻璃杯和一個乒乓球。然后老師把乒乓球壓進了水里,當老師把手收回來時,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上時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另外還有一個"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是用一個環(huán)形的鐵絲做出了一個十分薄的水膜,然后老師就用水袋里的水,不停地給水膜加水。漸漸地,原來那張薄薄的水膜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玲瓏剔透的大水球,然后滴上幾滴藍顏料,眼前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散發(fā)出一絲絲光,照量了空間站。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將一小塊泡騰片放進水球里,然后,泡騰片吐出許許多多的小氣泡,但小氣泡不想走,依舊在水球中,隨著小氣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這些小氣泡撐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細的看這個水球的話,水球是不是有點兒像我們生活的地球。
今天觀看"天宮課堂"后,我便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后成為一位航天員,飛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秘。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
在這次的《天宮課堂》里,我收獲頗豐,感受到了太空艙里的那些“樂趣”,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員工作的不易。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分別有:指令長翟志剛,太空教師王亞平,航天員葉光富。
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項目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zhuǎn)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在課堂的開始,王亞平老師介紹了睡覺的地方,小型廚房,飲用水和冰箱,接著展示了運動的地方。接下來就要開始有趣的實驗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葉老師的太空轉(zhuǎn)身動作,通過葉老師的動作,可以得到一個結(jié)論:在太空中由于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樣,轉(zhuǎn)身也與地球不同……這些項目都令我收獲滿滿。
可想而知,航天員叔叔阿姨們在太空艙里工作的不易與艱辛。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祖國作貢獻。他們愛國敬業(yè),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人敬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fā)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xiàn)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似輕描淡寫,但現(xiàn)實的征程卻刻骨銘心。
山河雖無恙,吾輩當自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會為祖國作出奉獻!
《天宮課堂》的開播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奧秘宇宙,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問,滿足了我們幼小的好奇,而這正是我無法溢于言表的收獲。
你知道為什么乒乓球在太空中不會浮起來嗎?太空中的水為什么會成小水珠?在太空中為什么不能正常轉(zhuǎn)身呢?這一系列問題都在觀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會浮起來;微重力下水表面張力大神威形成了個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里注入一個小水泡,透過水球觀察會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而這種現(xiàn)象在地球上不會出現(xiàn);失重狀態(tài)下飄浮在空中的航天員沒有了摩擦力的幫助,轉(zhuǎn)動身體自然就變得很困難。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見16次日出,日出這么美的風景,在地球上卻只能看見一次。這是因為太空站每九十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好奇,是成功開始的表現(xiàn)。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并不滿足現(xiàn)狀,于是開始探尋宇宙,對宇宙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可那就是全部嗎?不,我們的探索絕不會停止,追求科學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nèi)ヌ剿鳎疤崾俏覀円幸活w好奇的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追隨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終會成功;而那些只產(chǎn)生好奇心,卻從不進行探索,卻從不付諸行動的人,只會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東西。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一
讓我們?yōu)樯窳膭P旋歸來,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又一次巨大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時,隨著發(fā)令員一聲“點火”,矗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長征火箭呼嘯而起,直沖云天,把兩位航天員費浚龍和聶海勝乘坐的神舟六號飛船送入了預定軌道。今天凌晨,神六飛船在繞地球飛行77圈后,成功返回地面。
這標志著:我國已成為除俄羅斯、美國外,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瑞雪中成功啟航的神舟六號,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板\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睆纳裎宓缴窳?,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太空飛行,短短2年間3位中國航天員相繼翱翔太空,中華民族已經(jīng)奉獻給了世界一個自強不息的奇跡。這是中國人的驕傲!這是中國人的自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詩仙李白的豐富想像而今已變成現(xiàn)實。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里,作為未來的建設者與接班人,除了歡慶、除了敬佩、除了自豪,我們還應該思考些什么?我想,楊利偉、費浚龍、聶海勝等航天員以及戰(zhàn)斗在航天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航天精神”,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要學習的。
首先,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頑強的意志。航天員在做超重耐力實驗時那浮腫變形的臉,呼吸困難時緊咬的牙關,噪音環(huán)境下強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質(zhì),無一不讓人震撼!這是向人類極限能力發(fā)出的挑戰(zhàn)。他們應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其次,我們要學習他們那廣博的知識。作為一名航天員必須經(jīng)過近乎苛刻的選拔,算得上萬里挑一。
更難的是,要掌握涉及30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劍。他們應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再次,我們還要學習航天員為科學事業(yè)獻身的.精神。楊利偉曾說:“在飛天的征程上,不僅充滿了艱辛,風險也時刻存在,許多勇士還為此付出了生命。
而今,希望將變?yōu)楝F(xiàn)實,2019年、2018年或許還要更早,或許那時,你們中的一位會坐在神舟n號上,帶著全中國人的夢想飛向月球。努力吧,學子們,有了航天精神,你一定會一飛沖天!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二
1
“每一個人,心中都擁有一個夢,平凡而不平庸。”從小我就有一個航天夢,別看我是個女孩子,但我卻對于宇宙的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
“嘀嘀”一陣急促的鈴聲,我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我在床上,旁邊的鬧鈴正拼命地叫著,原來是一場夢。
就這樣,航天夢在我的心中生了根,發(fā)了芽。雖然是一名女生,我卻堅定地想長大以后成為一名航天員,到那時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奧秘。所以我想我現(xiàn)在一定要好好學習,空閑時多看一些書籍,多了解一些這些方面的知識,為我的航天夢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太空飛船里其中的一位航天員就是我。我會為了我的這個夢想努力,早日實現(xiàn)我的航天夢。
有夢想才會有動力,讓我努力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吧!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三
20__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將于2天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約575秒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和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
飛船入軌后,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后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著我國為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征著我國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體現(xiàn)了我國科技的發(fā)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愿遠在太空的宇航員能夠凱旋歸來!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四
我是一名小學生,對航天事業(yè)充滿著好奇。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重返神州,當飛天英雄費俊龍和聶海勝巡天歸來時,我的內(nèi)心不僅充滿了喜悅,還對中國的航天事業(yè)更加充滿了信心。
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壯麗凱歌。成千上萬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無私奉獻共同鑄就的載人航天精神,隨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激勵人們昂然踏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新的征程。
我們要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先進事跡的東風,在廣大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的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學習和宣傳航天精神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jié)協(xié)作的大局觀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德。
通過這次神六上天,激發(fā)了我們對祖國的愛,對黨領導下的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輝煌成就有了嶄新的了解,我們決心以航天工作者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為動力,在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以更高的標準,完成好各項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向航天英雄們學習。
浩瀚無際的太空,神秘遼遠的宇宙,還有無窮的秘密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魅グl(fā)現(xiàn),我們應該用航天精神去征服學習上的一個又一個星球,一片又一片宇宙。自強不息的腳步永遠向前,飛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必將引領我們?nèi)崿F(xiàn)新的夢想,去創(chuàng)造新的光榮。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五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在x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xù)時間約為40分鐘,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wǎng)友紛紛表示觀看后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內(nèi),可愛的航天員們?yōu)槲覀冋故玖宋鍌€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環(huán)境物體運動的特別,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并且對質(zhì)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觀看后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zhì)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質(zhì)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并且聽了解說。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zhì)量乘以加速度。根據(jù)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后,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么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后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zhuǎn),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說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蘊藏著這么豐厚的知識?。?BR>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說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著,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跡的時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于——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xiàn),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xiàn)而前進!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六
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會,夸父追日,到實際行動的萬戶飛天的壯舉,敦煌石窟的仕女飛天壁畫,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國共成功發(fā)射了12座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闊步向前。從神舟5號航天員楊利偉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號的三人三個月游;從翟志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在太空開始,無不證明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10月16日神舟13號也將飛上太空,三名航天員將乘坐飛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務,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是神舟7號的航天員,第一個把中國的國旗插上太空的人,經(jīng)驗豐富;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老師,是中國人第一個站在世界講臺的老師;葉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質(zhì)都非常過硬。他們?nèi)藢⒃谔站幼?個月,要完成五大飛行任務。
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zhuǎn)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三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y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
這次王亞平還要完成出艙任務,成為中國第一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七
我們老師帶我們看了“神舟十二號”的發(fā)射過程。
北京時間九點二十二分二十七秒,火箭準點發(fā)射,尤其是最后的倒計時時刻——“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讓人熱血沸騰!
遙想起以前的中國,發(fā)射火箭是一件多么遙不可及的事情啊,可是現(xiàn)在,我國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為數(shù)不多可以自主制造火箭的大國之一。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在未來努力將中國建設成第一強國!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一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各位同學,大家好!”伴隨著太空教師王亞平熟悉的聲音,23日下午,當?shù)灾緞偂⑼鮼喥?、葉光富三位航天員老師如約出現(xiàn)在視頻畫面中,時隔三個月的“天宮課堂”再度開課。
北京中國科技館地面主課堂的布景依然延續(xù)了“天宮課堂”第一課時的藍色宇宙風。再上課時,航天員老師和同學們已多了幾分熟悉和親密。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冰雪激情還未褪去,無垠太空中,王亞平老師用一場神奇的“冰雪”實驗開啟了這次的課程。通過演示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核、結(jié)晶的過程,把透明的乙酸鈉液體球“變”成了外觀像“冰球”,其實是有熱度的“熱球”。
“天宮課堂”第一課上,王亞平老師那令人驚嘆的水球?qū)嶒?,讓很多人深深記住了失重狀態(tài)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這個知識點。
這一次,液體的表面張力再度大顯神威。王亞平拿起兩片透明的液橋板,葉光富在表面分別擠上兩顆水球,將水球靠在一起。待水球逐漸相融后,王亞平把液橋板拉開,在表面張力作用下,水將兩片液橋板連在了一起,就像一座小橋。
“在地面重力作用下,水的表面張力微不足道,所以同學們無法用純水做出一座液橋,而我們在太空中就可以用液體搭建一座液橋了?!蓖鮼喥秸f。
液橋?qū)嶒灥奶斓夭町愖屓舜蟾街泻教斐菍W校七年級女生戴之涵驚嘆不已,她說:“我從小就喜歡玩水,可不管怎么弄,水橋也就只有幾毫米,再長就斷開了,但在空間站竟然能拉到這么長,太空真的很神奇!”
“太空授課的液橋?qū)嶒炇菍局R非常好的實踐和補充,讓同學們在頭腦中靠想象才能理解的圖像得以放大和實現(xiàn),更加直觀和深刻地去理解這個概念,更能引發(fā)同學們深入的思考?!敝袊萍拣^地面主課堂老師、北京市第十三中學物理教師李曉彤說,液橋放大的不僅僅是液體組成的一個橋面,也放大了同學們對于科研的夢想和熱情。
一座小小的液橋,一端連著天上的航天員,一端連著地面的'中學生,也如同一根接力棒,連接了中國科學事業(yè)的現(xiàn)在與未來。
授課過程中,三位航天員老師相互配合,生動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深入淺出講解實驗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在萬眾期待的空間科學設施展示環(huán)節(jié),航天員老師們?yōu)榇蠹以敿毥榻B了空間站內(nèi)兩臺神秘又厲害的科學實驗柜——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柜和無容器材料實驗柜。
“科學實驗柜是我們在空間站開站科學實驗的主要設施,等到‘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fā)射入軌后,我們將增加更多實驗柜,開展更多領域的科學實驗項目。到那時候,中外科學家都可以依托實驗柜來開展研究,而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科學實驗平臺?!比~光富說。
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璐介紹,未來,中國空間站將支持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天文與地球科學、空間新技術與應用等四大學科領域的上千項科學實驗項目。
終于等到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國科技館、西藏拉薩和新疆烏魯木齊三個地面課堂的同學們十分踴躍。有同學好奇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作息,還有小小科學迷對未來進入空間站做研究充滿向往。
“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和空間站與月球的距離很接近,所以在空間站看月球,跟在地球上看月球,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是因為沒有大氣層的遮擋,在空間站上看到的月亮更加明亮透徹?!钡灾緞偦卮稹?BR> 旦增曲珍來自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扎西頂村,離天空很近的地方?!拔蚁矚g看晚上的漫天繁星,看月亮的陰晴圓缺。我也好想去空間站看一看,從太空看到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樣的?!?BR> 連續(xù)兩次參與太空授課內(nèi)容設計的太空授課科普專家團成員、北京交通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副教授陳征說,在太空授課科普之余,更多、更系統(tǒng)的載人航天相關科學教育實踐也正在規(guī)劃,讓愛科學的種子真正在孩子們心里落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激發(fā)未來的無限可能。
將近1小時的時光充實而短暫。課程最后,王亞平說,今年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fā)射入軌后,我們在軌會擁有更強大的科研能力,天宮課堂也會更加精彩,“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yǎng),探索科學奧妙,未來的空間站將由你們來建設!”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二
20xx年3月23日15:40,“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fā)了無數(shù)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xiàn)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游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yè)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yè)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jīng)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fā)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就必須大力發(fā)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yè)。這次太空授課,激發(fā)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zhuǎn)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yǎng)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三
在x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jīng)開始,航天員們通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huán)境。溫柔的語調(diào),幽默的語言,讓屏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通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通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huán)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jié)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為空間站里有我們兢兢業(yè)業(yè)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為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xiàn)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著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zhì)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qū)域。
上完這堂課后,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四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中國將首次在神舟飛船上進行太空授課。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在全球來說也是第二次。因此,神十太空授課不僅是舉國矚目的一次盛世,也是全球愛好天文學、物理學等領域?qū)W者、朋友的一次盛世。
第一次太空授課是什么時候呢?其實,早在1985年,美國宇航局就提出了太空授課的構(gòu)想,并且為此訓練了兩名女教師,一個是麥考利夫,一個是摩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第二年飛船升空時,麥考利夫與飛船一同殞夢地球上空——那次,飛船“挑戰(zhàn)者”號升空73秒后突然爆炸而破碎。
然而,摩根卻并未放棄這個上天授課夢,為此她又準備了22年。終于,在20__年,她在國際空間站里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的太空授課,通過視頻,給學生上了25分鐘課,并展示了宇航員在太空怎樣運動、在太空如何喝水等情景。
無獨有偶,此次我國同樣是由女航天員來進行授課,但授課的難度卻比摩根那次要大得多——此次王亞平主要是展示在失重環(huán)境下的一些物理現(xiàn)象,演示的不再是喝水、運動等我們都早已比較清楚的內(nèi)容,而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物理概念。
王亞平在此次講課中主要演示了五個實驗,分別是質(zhì)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主要是讓青少年了解在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會有何特點,液體表面張力有什么作用,同時加深對質(zhì)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這五個實驗不要看起來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而深厚的!
這次實驗是他們事先自己劃定的嗎?其實不是。這次實驗中的部分問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wǎng)所征集到的,這不僅是航天的一次突破,更是青少年自身的一次突破。因為只有具有演示價值的問題才能被征集,這要求我們青少年需要補充更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從里到外充實起來,不能外強中干腹空空。
有人詢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huán)使用的。我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指令長聶海勝告訴我們,飛船中的用水是從地球帶上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huán)利用功能,因為這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復雜的設備。聽了這話,我不禁有些心酸,他們在太空中的生活該有多艱苦啊。
也許,太空生活用水的循環(huán)利用是否能夠?qū)崿F(xiàn)就需要看我們青少年這一代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我們的航天事業(yè)發(fā)揮出更大的力量,向我們“中國夢太空夢”的實現(xiàn)靠近!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五
人生是船,夢想就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走復興路,圓中國夢”的口號?!爸袊鴫?,我的夢”,每個人只要奮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中國夢就會成為現(xiàn)實。
我的夢想是長大以后能駕駛飛船飛上太空成為一名宇航員,去探索未知的“藍色空間”。當我從電視上看到“神舟六號”載著費俊龍、聶海勝叔叔在太空遨游的情景,和他們滿載中國人的自豪從太空凱旋歸來時,我的內(nèi)心既激動又自豪,當一名航天員的夢想也更加強烈。
我知道要實現(xiàn)夢想,不是那么簡單的一個想法、一句口號,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實現(xiàn)的。但是要飛入太空并非那么容易。它需要結(jié)實的身體,豐富的經(jīng)驗,長期不停頓地訓練,而且未來的宇航員還要有廣博的知識。
首先,宇航員要有強健的體魄。于是,我決定每天都堅持早起,和爸爸一起晨跑;周末時,我還經(jīng)常和同學一起打籃球、羽毛球,鍛煉自己的臂力。其次,宇航員更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我就經(jīng)常和爸爸媽媽去野外探險,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還嘗試著坐過山車、進鬼屋、坐摩天輪等等,做到遇到突發(fā)事件沉著不緊張。宇航員要熟悉星球的狀況,如果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以為月球和地球差不多,便脫掉宇航服,直接站在月球上,那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所以,我購買了大量關于探索宇宙星球的書籍,收集了大量有關宇航員、火箭、無重力狀態(tài)等科學常識的資料,不斷地去探究宇宙,不但讓我掌握了豐富的航天知識,而且激發(fā)了我對探索宇宙未來世界的欲望。
宇航員的首要任務是探究各種太空謎團。至今,還有各種謎團沒有解開,如:黑洞到底存不存在?太陽系形成之謎?木星的內(nèi)核存不存在?可以通過黑洞穿越時空嗎?還有許多如此的謎團等待人們來解決。神舟十號、天宮一號、嫦娥三號這些航天器的成功發(fā)射,無疑波動了無數(shù)擁有航天夢的人的心弦,激發(fā)了擁有航天夢的人的斗志。航天員的訓練是一項很艱苦、很漫長的過程,但我不能放棄,從現(xiàn)在開始,我就要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身體,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這樣才能實現(xiàn)我的航天夢。
每個人的夢想只有一點點力量,匯集起來便成為巨大的力量,正是全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祖國才會更富強,復興強大的中國夢才能實現(xiàn)。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六
神舟出征十三載,穹頂之上終夢圓。遙望來時路,中華民族航天夢早已啟程。“駟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風余上征?!鼻由n穹之念直上萬里;“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蓖醪纳畛拎皣@跨越千年。先輩仰望蒼穹,感慨高處不勝寒。如今,后輩傳承先輩對浩瀚星河的仰望夢想,翱翔星辰大海!
得以圓此千年之夢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們自己,在于堅實的腳步,在于辛勤的汗水,在于頑強的拼搏,在于不屈的意志。這是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信念所匯聚成的載人航天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蔽彷叜攤鞒兄袊教熘剿骶?。對于宇宙的探索,我們從未停歇,浩瀚星空是一張不設時間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與汗水去作答。偉大的成績振奮人心,偉大的目標激蕩人心。中國航天事業(yè)還有許多難啃的“硬骨頭”、難翻的“大雪山”,需要航天人以探索創(chuàng)新之精神不懈奮進。
“恰逢盛世擔重任,矢志奮斗書華章?!蔽彷叜攤鞒兄袊教熘畩^斗精神。奮斗是曲折的,但奮斗亦是圓夢的翅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航天“試驗田”中勤懇耕耘,心懷天地經(jīng)緯,劍指浩瀚天宇。一窮二白難擋艱苦奮斗之志,艱難險阻不敵拼搏不懈之力。航天工作者將艱辛與曲折作為事業(yè)發(fā)展的階梯,在接續(xù)奮斗中不斷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與突破。而吾輩青年亦當如此,欲窮神州九萬里,須上高山八百盤,以志氣鍛造骨氣,以骨氣厚積底氣,以奮斗書寫華章,方是青春的最好詮釋!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蔽彷叜攤鞒兄袊教熘瞰I精神。我們感受到的是中國航天進步之迅猛,看到的是中國航天榮譽之耀眼。可閃耀的光環(huán)背后,是數(shù)以萬計航天人的不計回報。中國航天人的奉獻與擔當始于熱血,恒于信仰,他們把使命和責任扛在肩上,把艱難與挫折踩在腳下,把榮譽與光輝獻給祖國。吾輩青年亦當不啻微芒,造炬成陽,將滿腔熱血與青春獻于祖國。
寒暑礪劍飛天夢,翱翔九霄看今朝。中國航天人正在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吾輩青年亦當傳承發(fā)揚其精神,緊握今日之碩果,用青春去書寫明日之輝煌!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七
授課中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了幾組只能在外太空失重情況下可以做到的有趣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太空中專用的質(zhì)量測量儀是依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制造的。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zhì)量乘以加速度。在質(zhì)量測量儀中,設置一個彈簧凸輪機構(gòu),能夠產(chǎn)生一個恒定的力,另外再設置一個能夠測出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測速系統(tǒng),根據(jù)這個定律,宇航員可以在失重情況下測出物體的重量。
然后,王亞平老師把一個小球用線固定在一個支架上當亞平老師給小球一個推力時,小球竟然圍繞擺軸做圓周運動。王亞平老師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給處于失重狀態(tài)下的小球一個小小的初速度,小球就會圍繞擺軸做圓周運動了。但是在地面上,我們要給小球一個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夠?qū)崿F(xiàn)。”
之后王亞平老師又做了陀螺試驗,告訴我們陀螺在地面高速旋轉(zhuǎn)時,具有很好的定軸性,這一特性在太空中也是一樣適用。所以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也有利用陀螺定向原理制作的儀器,用來測量航天器的姿態(tài)和軌道。
最精彩的要說水膜實驗和水球?qū)嶒灹耍和鮼喥嚼蠋熓褂靡粋€金屬圈和一個水袋,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再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這時在金屬圈上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在失重狀態(tài)下,普通水也能夠形成漂亮的水膜,這在地面上可是很難實現(xiàn)的。隨后王亞平老師輕輕地把水注入到水膜上,水膜慢慢的變厚,隨著注入的水越來越多,水膜竟然變成了一個亮晶晶的大水球。水膜變成了大水球,而且沒有破裂。當把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紅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后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實驗,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物理知識,也告訴我們外太空還有太多奧秘沒有被人類所攻克,這次太空授課,也激發(fā)了我們對學習的內(nèi)心喜愛,讓我們感受到了平凡而枯燥的物理的美妙之處,而且也了解到了有關太空的一些知識,見識到了這些神秘的知識,加強了我們對無盡的太空的興趣。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八
一代航天人,承載一代夢;一代航天夢,鑄就中華魂。今天,天宮課堂又開講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回回的科學展示,會由衷的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與神奇,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我是01我已出倉,感覺良好”“我是02,我一會兒出倉,感覺良好”“我是零三,我下次出倉,感覺良好!”我看你們出倉感覺自豪!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九
今天下午第三節(jié)上課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氣,結(jié)果,剛剛走到門外,卻被老師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宮課堂》,馬上就來興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卻依舊記憶猶新,不知這次,會有什么新東西。
眾所周知,太空和我們地球是有極大不同,有一部分便體現(xiàn)在重力,太空是種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事,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義。
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有一種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體——醋酸鈉,在地球上作這一實驗需要些技術,不過,在太空中則是另一番景象,先擠出一些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在空中懸浮著,用醋酸鈉晶體一碰,一團“熱雪”便出現(xiàn),好神奇。
接著是液橋?qū)嶒?,在微重力的環(huán)境下,水的表面張力無限擴大,于是,在玻璃板上滴水,兩塊玻璃板上的水連在一起,便會形成罕見的水橋。
然后的實驗是水油分離實驗,同樣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么樣的方法水油也不會混在一起,因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沒有浮力,油水自然會混在一起,這時候,便需要離心力,使勁甩,油水才會分離,離心機,甚至太空站都用的這個原理。
最后是證明牛頓第一定律,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此實驗無法用實驗證明,但在太空中,離實驗證明更近一步,因為只有空氣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
這次課堂,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數(shù)、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學不好,連這都看不懂。
天空探密,永無止境。如今,我們已進入空間站時代,太空的神奇讓我增長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識。今天觀看的"天宮課堂"中,有許多有趣神奇的實驗。
其中,有一個"水浮力實驗"。做這個實驗之前,王亞平老師先是準備了一個有水的玻璃杯和一個乒乓球。然后老師把乒乓球壓進了水里,當老師把手收回來時,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上時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另外還有一個"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是用一個環(huán)形的鐵絲做出了一個十分薄的水膜,然后老師就用水袋里的水,不停地給水膜加水。漸漸地,原來那張薄薄的水膜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玲瓏剔透的大水球,然后滴上幾滴藍顏料,眼前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散發(fā)出一絲絲光,照量了空間站。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將一小塊泡騰片放進水球里,然后,泡騰片吐出許許多多的小氣泡,但小氣泡不想走,依舊在水球中,隨著小氣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這些小氣泡撐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細的看這個水球的話,水球是不是有點兒像我們生活的地球。
今天觀看"天宮課堂"后,我便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后成為一位航天員,飛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秘。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
在這次的《天宮課堂》里,我收獲頗豐,感受到了太空艙里的那些“樂趣”,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員工作的不易。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分別有:指令長翟志剛,太空教師王亞平,航天員葉光富。
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項目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zhuǎn)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在課堂的開始,王亞平老師介紹了睡覺的地方,小型廚房,飲用水和冰箱,接著展示了運動的地方。接下來就要開始有趣的實驗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葉老師的太空轉(zhuǎn)身動作,通過葉老師的動作,可以得到一個結(jié)論:在太空中由于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樣,轉(zhuǎn)身也與地球不同……這些項目都令我收獲滿滿。
可想而知,航天員叔叔阿姨們在太空艙里工作的不易與艱辛。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祖國作貢獻。他們愛國敬業(yè),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人敬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fā)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xiàn)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似輕描淡寫,但現(xiàn)實的征程卻刻骨銘心。
山河雖無恙,吾輩當自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會為祖國作出奉獻!
《天宮課堂》的開播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奧秘宇宙,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問,滿足了我們幼小的好奇,而這正是我無法溢于言表的收獲。
你知道為什么乒乓球在太空中不會浮起來嗎?太空中的水為什么會成小水珠?在太空中為什么不能正常轉(zhuǎn)身呢?這一系列問題都在觀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會浮起來;微重力下水表面張力大神威形成了個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里注入一個小水泡,透過水球觀察會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而這種現(xiàn)象在地球上不會出現(xiàn);失重狀態(tài)下飄浮在空中的航天員沒有了摩擦力的幫助,轉(zhuǎn)動身體自然就變得很困難。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見16次日出,日出這么美的風景,在地球上卻只能看見一次。這是因為太空站每九十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對一件事情產(chǎn)生好奇,是成功開始的表現(xiàn)。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并不滿足現(xiàn)狀,于是開始探尋宇宙,對宇宙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可那就是全部嗎?不,我們的探索絕不會停止,追求科學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nèi)ヌ剿鳎疤崾俏覀円幸活w好奇的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追隨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終會成功;而那些只產(chǎn)生好奇心,卻從不進行探索,卻從不付諸行動的人,只會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東西。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一
讓我們?yōu)樯窳膭P旋歸來,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又一次巨大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時,隨著發(fā)令員一聲“點火”,矗立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長征火箭呼嘯而起,直沖云天,把兩位航天員費浚龍和聶海勝乘坐的神舟六號飛船送入了預定軌道。今天凌晨,神六飛船在繞地球飛行77圈后,成功返回地面。
這標志著:我國已成為除俄羅斯、美國外,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瑞雪中成功啟航的神舟六號,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板\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睆纳裎宓缴窳?,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太空飛行,短短2年間3位中國航天員相繼翱翔太空,中華民族已經(jīng)奉獻給了世界一個自強不息的奇跡。這是中國人的驕傲!這是中國人的自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詩仙李白的豐富想像而今已變成現(xiàn)實。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里,作為未來的建設者與接班人,除了歡慶、除了敬佩、除了自豪,我們還應該思考些什么?我想,楊利偉、費浚龍、聶海勝等航天員以及戰(zhàn)斗在航天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航天精神”,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要學習的。
首先,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頑強的意志。航天員在做超重耐力實驗時那浮腫變形的臉,呼吸困難時緊咬的牙關,噪音環(huán)境下強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質(zhì),無一不讓人震撼!這是向人類極限能力發(fā)出的挑戰(zhàn)。他們應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其次,我們要學習他們那廣博的知識。作為一名航天員必須經(jīng)過近乎苛刻的選拔,算得上萬里挑一。
更難的是,要掌握涉及30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劍。他們應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再次,我們還要學習航天員為科學事業(yè)獻身的.精神。楊利偉曾說:“在飛天的征程上,不僅充滿了艱辛,風險也時刻存在,許多勇士還為此付出了生命。
而今,希望將變?yōu)楝F(xiàn)實,2019年、2018年或許還要更早,或許那時,你們中的一位會坐在神舟n號上,帶著全中國人的夢想飛向月球。努力吧,學子們,有了航天精神,你一定會一飛沖天!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二
1
“每一個人,心中都擁有一個夢,平凡而不平庸。”從小我就有一個航天夢,別看我是個女孩子,但我卻對于宇宙的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
“嘀嘀”一陣急促的鈴聲,我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我在床上,旁邊的鬧鈴正拼命地叫著,原來是一場夢。
就這樣,航天夢在我的心中生了根,發(fā)了芽。雖然是一名女生,我卻堅定地想長大以后成為一名航天員,到那時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奧秘。所以我想我現(xiàn)在一定要好好學習,空閑時多看一些書籍,多了解一些這些方面的知識,為我的航天夢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太空飛船里其中的一位航天員就是我。我會為了我的這個夢想努力,早日實現(xiàn)我的航天夢。
有夢想才會有動力,讓我努力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吧!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三
20__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升空,將于2天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約575秒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和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
飛船入軌后,按照預定程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后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著我國為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征著我國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體現(xiàn)了我國科技的發(fā)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愿遠在太空的宇航員能夠凱旋歸來!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四
我是一名小學生,對航天事業(yè)充滿著好奇。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重返神州,當飛天英雄費俊龍和聶海勝巡天歸來時,我的內(nèi)心不僅充滿了喜悅,還對中國的航天事業(yè)更加充滿了信心。
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壯麗凱歌。成千上萬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無私奉獻共同鑄就的載人航天精神,隨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激勵人們昂然踏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新的征程。
我們要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先進事跡的東風,在廣大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的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學習和宣傳航天精神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jié)協(xié)作的大局觀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德。
通過這次神六上天,激發(fā)了我們對祖國的愛,對黨領導下的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輝煌成就有了嶄新的了解,我們決心以航天工作者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為動力,在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以更高的標準,完成好各項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向航天英雄們學習。
浩瀚無際的太空,神秘遼遠的宇宙,還有無窮的秘密等待著我們?nèi)ヌ剿魅グl(fā)現(xiàn),我們應該用航天精神去征服學習上的一個又一個星球,一片又一片宇宙。自強不息的腳步永遠向前,飛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必將引領我們?nèi)崿F(xiàn)新的夢想,去創(chuàng)造新的光榮。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五
歷史將記住這一天。在x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xù)時間約為40分鐘,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wǎng)友紛紛表示觀看后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內(nèi),可愛的航天員們?yōu)槲覀冋故玖宋鍌€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環(huán)境物體運動的特別,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并且對質(zhì)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觀看后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zhì)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質(zhì)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并且聽了解說。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zhì)量乘以加速度。根據(jù)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后,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么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后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zhuǎn),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說天宮里的很多設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蘊藏著這么豐厚的知識?。?BR>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說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著,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跡的時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于——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論“中國夢”的實現(xiàn),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xiàn)而前進!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六
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會,夸父追日,到實際行動的萬戶飛天的壯舉,敦煌石窟的仕女飛天壁畫,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國共成功發(fā)射了12座神舟飛船,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闊步向前。從神舟5號航天員楊利偉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號的三人三個月游;從翟志剛把中國人民的五星紅旗插在太空開始,無不證明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
10月16日神舟13號也將飛上太空,三名航天員將乘坐飛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務,他們分別是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翟志剛是神舟7號的航天員,第一個把中國的國旗插上太空的人,經(jīng)驗豐富;王亞平是神舟十號的太空老師,是中國人第一個站在世界講臺的老師;葉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質(zhì)都非常過硬。他們?nèi)藢⒃谔站幼?個月,要完成五大飛行任務。
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zhuǎn)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三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y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
這次王亞平還要完成出艙任務,成為中國第一個出艙的女航天員。
走到天宮上看一看直播個人心得感想篇十七
我們老師帶我們看了“神舟十二號”的發(fā)射過程。
北京時間九點二十二分二十七秒,火箭準點發(fā)射,尤其是最后的倒計時時刻——“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讓人熱血沸騰!
遙想起以前的中國,發(fā)射火箭是一件多么遙不可及的事情啊,可是現(xiàn)在,我國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為數(shù)不多可以自主制造火箭的大國之一。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在未來努力將中國建設成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