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通用14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一
    江西處于北回歸線附近,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干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于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18℃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16℃到27℃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qū)域和贛西南山區(qū)約在17℃到18℃之間;撫州、吉安地區(qū)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18℃到19℃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19℃到20℃之間。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溫度南北差異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現(xiàn)象,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40℃,個別縣區(qū)日最高氣溫曾經(jīng)達到過44.9℃。極端最低氣溫則南北差異較大:九江大部分地區(qū)在-12℃到-14℃之間,個別縣區(qū)還出現(xiàn)過日最低氣溫-18.9℃的極端最低值;贛南則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區(qū)一般在-7℃到-12℃之間。
    江西年均日照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年均日照時數(shù)為1473.3小時到2077.5小時;都昌縣最多,崇義縣最少。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現(xiàn)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qū)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1800毫米到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1350毫米到1400毫米,其他地區(qū)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jié)差別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年大部分地區(qū)整個秋冬季以陰雨天氣為主的現(xiàn)象較為少見。春季時暖時寒,陰雨連綿,一般在四月份后全省先后進入梅雨期。五、六月份為全年降水最多時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到350毫米以上,最高可達700毫米以上。這一時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強度為日降水量50毫米到100毫米,最大甚至可達300毫米到500毫米以上。7月雨帶北移,雨季結(jié)束,氣溫急劇上升,全省進入晴熱時期,伏旱秋旱相連,而從東南海域登陸的臺風(fēng)將給江西帶來陣雨,緩解旱情,消減炎熱。降水量除季節(jié)分配很不均勻外,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多年份可達最少年份一倍以上。
    除廬山外,全省年均風(fēng)速為每秒1米到每秒3.8米,最小為德興市,最大為星子縣。年均大風(fēng)日0.5天到28.5天,最少為宜黃縣,最多為星子縣。鄱陽湖濱,贛江、撫河下游和高山頂及峽谷區(qū)風(fēng)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均風(fēng)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
    全省主要自然災(zāi)害有寒害、洪澇、干旱和凍害以及持續(xù)時間較為短暫的高溫危害等。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二
    歡迎來到這里,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鄱陽湖是一個古老的斷陷湖盆,大約1.35億年前沉入巨大的盆地,六七千年前積水成湖。由于歷史上的長江變道和人類活動,大量的泥沙沉積在湖中,導(dǎo)致湖面不斷縮小。鄱陽湖匯集了贛、撫、鈸、信、修五河之水,再泄入長江干流。鄱陽湖隨水量變化,升降幅度較大,具有自然調(diào)節(jié)水量、蓄洪的功能。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面積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約25.1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承接贛江、撫河、信河、饒河、修河五大河。儲存后,湖口注入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的總水量,是一個季節(jié)性、吞吐式的湖泊。鄱陽湖水系流域面積16.22萬公里,約占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長江流域面積的9%:其水系年平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平均徑流量的16.3%。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三
    由黃龍?zhí)堆亓珠g石
    廬山三寶樹
    階上行約300米即到三寶樹。此處濃蔭蔽日,綠浪連天,三棵參天古樹凌空聳立,二棵是柳杉,樹齡600余年,一棵為銀杏,樹齡16,主干數(shù)人合抱不攏,形同寶塔。三寶樹相傳為千年古可柯,樹下石碑上鐫有“晉僧曇詵手記”6字。
    美廬
    “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曾是當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綠蔭籠罩下的“美廬”別墅,為石木結(jié)構(gòu),主樓為兩層,附樓為一層,占地面積為455平方米,建筑面積為996平方米。
    蘆林湖
    從黃龍寺沿石階曲徑上行約20分鐘,便到蘆林大橋。一路密林蔽日,樹干高聳挺拔,夏日人行其間頗感涼爽身輕。蘆林大橋高30米,橋壩一體,攔水成湖,湖水如鏡,似發(fā)光的碧玉鑲嵌在林蔭秀谷之中,在縹緲的云煙襯托下,猶如天上神湖。
    1954年在此筑壩蓄水,于是高峽出平湖,青山綠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為廬山添一勝景。
    廬山會議舊址
    位于牯嶺東谷擲筆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環(huán)境優(yōu)美。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chuàng)辦軍官訓(xùn)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nèi)飾華麗。
    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F(xiàn)在,這里已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里面保存著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jù)紀錄片制作的錄相片,供游人觀看。右側(cè)不遠處的“廬山大廈”為外觀4層、內(nèi)有6層的鋼筋水泥建筑,原為國民黨軍官訓(xùn)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正面額上原有蔣介石題寫的“廬山傳習(xí)學(xué)舍”四個大字。
    大口瀑布
    烏龍?zhí)?BR>    廬山五龍?zhí)?BR>    烏龍?zhí)对扇齻€大小不一的潭淵組成,古書中記載:“烏龍?zhí)斗踩?,中、上兩潭皆高?shù)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見一潭。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于五老峰東南,全院山地面積為3000畝,建筑面積為3800平方米。山環(huán)水合,幽靜清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貞元年間(公元785--8),李渤隱居這里讀書,養(yǎng)一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
    植物園
    從含鄱口沿石階而下走數(shù)百米即抵植物園大門。是我國著名的亞熱帶高山植物園,創(chuàng)建于1934年,面積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早的植物園之一,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植物物種遷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國內(nèi)外植物標本10萬余種,引種馴化3400多種。稱為“活化石”的我國水杉,繁殖萬株。植物園不僅是科研基地,且為風(fēng)景勝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態(tài),分成11個展區(qū),供游客鑒賞。
    黃龍?zhí)?BR>    由石門澗上來,步行一段路,便可到黃龍?zhí)?、烏龍?zhí)丁?BR>    謐,古木掩映的峽谷間,一道溪澗穿繞石壘而下,銀色瀑布沖擊成暗綠色的深潭。靜坐潭邊,聽古道落葉、宿鳥鳴澗,自然升起遠離塵世、超凡脫俗之感。
    三疊泉
    三疊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jīng)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吧霞壢顼h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博物館
    在蘆林湖畔,有一棟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筑。因房號是1號,故亦稱“蘆林一號”。別墅系1961年興建,單層平頂,中有內(nèi)院,總面積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館館址。解放前廬山各棟中外別墅中的精品、陳列品和歷史文物是館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博物館的展品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畫家許從龍歷時6年所繪制的《五百羅漢圖》。原畫共有200幅,幾經(jīng)戰(zhàn)亂,只剩110幅,后經(jīng)多方搜集又找回兩幅,現(xiàn)共有112幅,都存放在博物館內(nèi)。博物館內(nèi)展出歷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漢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別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潤細膩,非常精美。博物館內(nèi)還收藏了蔣介石用過的“蔣”字瓷盤,宋美齡的象牙柄扇,以及蔣介石五十歲辰時,官僚們贈送的佩劍和銅硯。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四
    “井岡山”這個名稱的由來在當?shù)赜羞@么一種說法:清朝初年,有位姓藍名子希的人,為避戰(zhàn)亂,遷徙到五指峰下一塊小平地安家立寨。由于這里四面環(huán)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條小溪流過,客籍人稱溪為“江”,遂名此地為“井江”。因村莊依山向江建造,這村子也就叫作“井江山村”。后因客籍人口音“江”與“崗”諧音,又把這個村子稱為“井崗山村”。爾后又有黃氏遷居此地,居住了一段時間后,覺得村子不是建造在山頭上,而是建在山腳下,就把“井崗山村”的“崗”字去掉了“山”字,稱作“井岡山村”。于是便有了“井岡山”這個地名,五指峰也就被稱為“井岡山主峰”。
    井岡山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短,四季溫差大,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各季的特點是:春季陰冷多雨,偶有桃花汛;汛期暴雨頻繁,經(jīng)常出現(xiàn)洪澇;盛夏高溫多雨,間有臺風(fēng)影響;秋季風(fēng)和日麗,秋高氣爽;冬季濕冷,多偏北大風(fēng)。氣溫方面,全年之中,七月平均氣溫24℃,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3℃,為最冷月。茨坪因海拔高度和四面環(huán)山的地形影響,具有冬長、夏短、秋早、春來晚的特點。冬天雖冷但少嚴寒,盛夏雖熱而無酷暑。最佳旅游時間為每年的4-10月份,而最精彩的莫過于4、5月份,十里杜鵑傲然開放,正是游覽井岡山的絕佳時機。
    對外交通公路:贛粵高速公路(正在建設(shè))距茨坪和新緘區(qū)只有70、40公里;鐵路:“京九”鐵路線,井岡山火車站距茨坪90公里,下火車后乘公共汽車上山或吉安站下火午后乘公共汽車上山,2小時即到茨坪?!熬┚拧本€每天有若干火午南北對開,途經(jīng)吉安,井岡山火午站;航空:贛州機場距井岡山約80公里,下機后山贛州乘公共汽個上山。
    市內(nèi)交通井岡山市外事旅游公文總公司個隊,有大、中、小型寧調(diào)旅游車出租,通往斡游覽點,并可包午接送到外地。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五
    星月洞是一個天然石洞?,F(xiàn)在請大家抬頭仰望洞頂,是不是滿天星光皓月當空?是的,原來大白天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躲到星月洞里來了。再往前走,您可以從星月長廊中感受到“月有陰晴圓缺”的變化。當年夏云姑采藥常經(jīng)過此洞。
    傳說真命天子趙昚前生就是峭崖底下的這條臥龍,而夏云姑前生是棲息在青云崖上的一只鳳凰。臥龍與鳳凰日夜相互凝眸,萌生出愛戀之情。天長日久,不斷演繹的龍鳳之戀的故事感動了月老,于是,月老讓他們投胎轉(zhuǎn)世結(jié)為夫妻。
    走過腳下這座凌空橋就踏上了青云棧道。青云棧道全長1650米,沿著棧道行走,您可以欣賞到一路絕美的風(fēng)光。
    夏云姑出生在明月山下一個叫夏家坊的村莊。喝著從明月山云谷飛瀑流下來的清冽甘甜的河水長大,云姑出落得貌若天仙,她聰慧善良,勤勞節(jié)儉,并且對父母極有孝心。云姑小時候家貧,父親體弱多病。為了給父親治病,她常常攀山越嶺到明月山頂采藥。
    一天,夏云姑來到我們眼前的峭壁上采藥,不慎滑了一跤,手腳被鋒利的石尖劃破,鮮血直流,她不禁感嘆自己時乖命蹇。恰在這時,路過這里的一位白發(fā)仙翁俯身將云姑扶起,和顏悅色地對她說:“云姑,你的苦日子就要過完了,馬上就要轉(zhuǎn)鴻運。。。。。。”不久,張?zhí)O(jiān)奉旨到宜春選妃,果然夏云姑被選進宮,幾年后,云姑成為南宋的一代皇后。這個拐彎處也就被稱作“轉(zhuǎn)運臺”。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六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今天,我終于踏上了這一片紅色的土地。
    歷史的長河流到了今天,在的初夏,我們來到了這里。我們所目睹的,不只是井岡山的一草一木,我們所聽到的,也不只是當年的一個個小故事。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慨,讓我們有理由覺得,此行不愧為一次革命傳統(tǒng)的洗禮。此次井岡山之行,令我們每個人深有感觸。一路上,我們唱著《紅太陽》等革命歌曲,歌聲灑滿了井岡山的每一條小路。
    紅軍小道,蜿蜒在樹木茂盛的崇山峻嶺中,是井岡山軍民為運送糧食和槍枝彈藥,披荊斬棘,踏出的一條羊腸小道。走在紅軍走過的小道上,我們無比激動和自豪。這條小道漫長曲折,起伏不平,雖被鋪上了石塊,在陡峭處修建了臺階,比當時的紅軍小道拓寬了許多,好走許多,但有的地方在懸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寬,稍不慎就會墜入萬丈深谷,有的地方須彎腰駝背行走,頭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們提心吊膽,小心謹慎,雖輕裝而行,走走歇歇,但個個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花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回來。不由地感嘆,我們在晴天麗日里,徒手走,就疲憊不堪,井岡山軍民卻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氣或天黑時,挑著上百斤的糧食或彈藥上山,該是何等艱難。是呀,走過先烈走過的路,才真切體會到“崎嶇”的涵義、“跋涉”的艱辛、“艱苦卓絕”的可貴和信念堅定的強大力量。
    告別井岡山,我們再一次深情回望這片紅土地,這片翠竹林。別了,井岡山;別了,神圣的革命搖籃。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七
    四星,在這捧月;文化,在此交融:情月相融、泉月相印、禪月相通、農(nóng)月相趣,人月共與歡。
    游客朋友們:在這里,你可盡情享受山之神美、水之神奇、禪之神秘、農(nóng)耕之神怡,月亮之神圣。柔情似水的月亮文化概括為八個字即是:團圓、和諧、浪漫、美好。朋友們,走進這里,你將在“月亮情之旅”中開啟愛情新航,重溫初戀舊夢,在人月共歡的意境中,與天地對話,和精神往來。“月在山中行,山在月中明”,這是一種山月相融的絕妙意境!好了,我們的行程馬上就要進入明月山潭下景區(qū)了。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月亮情之旅的第一站“明月廣場相遇”,廣場中心的這個雕塑有一個很美的名字:云姑沐月。云姑就是成恭夏皇后,關(guān)于云姑,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云姑,小名明月,家境貧寒,靠打柴種田維持生計。云姑不僅長得漂亮,而且心靈手巧,插秧、打柴、織布、編竹器,樣樣精通。夏云姑16歲那年,恰逢皇帝派人到全國挑選美女入宮。有一位姓張的公公被派到宜春來負責(zé)選美工作。在選美途中,張公公決定不要任何人帶路,連馬的韁繩都解掉,走到哪算到哪里。馬徑直就往明月山方向走來,當經(jīng)過夏家里的一座石拱橋——跪馬橋時,馬突然跪在橋上,張公公差點跌下馬來,用鞭子抽了幾下,馬還是不起來。張公公納悶,自言自語:“莫非這里有皇娘?如果真有,你這死馬趕快給我站起來,且要長嘶三聲”。說來也怪,話音剛落,馬“唿”地站了起來,并且仰天長嘶三聲。這時,張公公發(fā)現(xiàn)河邊有一位放鴨子的姑娘,穿著補丁疊著補丁的衣裳,戴著又破又爛的斗笠,忽然間,一陣大風(fēng)吹過,吹掉了姑娘的斗笠。露出了云姑美麗的臉膛。張公公問到:請問姑娘叫什么名字?夏云姑笑著答道:“我的小名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大家知道她的名字叫什么嗎?對了,答案就是——明月),張公公見這女子不僅貌美俏麗,且機智伶俐,便選入宮中。初進宮時,云姑被皇太后看中,選作貼身侍女。在太子趙昚登基前一年,皇太后把身邊這位聰明漂亮的侍女嫁給了太子。次年,趙昚登基稱帝,云姑隨即成為正宮娘娘,封為成恭皇后。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八
    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正常水位下,鄱陽湖面積3914平方公里,容積300億立方米。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的總水量。南北長170公里,東西最寬70公里,洪水面積3900平方公里,蓄水量5000億立方米。都昌、湖口、星子、永修、鄱陽(波陽)、余干、南昌、新建、廬山區(qū)等八個縣(區(qū)),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鄱陽湖在古代有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名稱,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遠在地質(zhì)史“元古代”時期,湖區(qū)是“揚子海槽”的一部分。在89億年前的燕山運動中,湖區(qū)地殼斷裂,形成鄱陽湖盆地錐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彭傻澤”向南擴張,湖水進入今日鄱陽湖。彭愚澤大規(guī)模南侵前,低洼鄱陽盆地原本是一個人煙密集的城鎮(zhèn)。隨著湖水的不斷南侵,鄱陽湖盆地內(nèi)的鄱陽縣和海昏縣相繼被淹沒在湖中,而?;杩h附近的吳城則日益繁榮成為江西四大古鎮(zhèn)之一。因此,歷史上有一句話叫“淹了?;杩h,離開了吳城鎮(zhèn)”。
    鄱陽湖煙霧遼闊,水域遼闊,經(jīng)過長時間的地質(zhì)演變,形成了南寬北窄的形狀,就像一個巨大的寶葫蘆系在長江的腰帶上。由于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fēng),鄱陽湖的`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的濕潤季風(fēng)氣候,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的富裕地區(qū)。徐志、陶淵明、林士宏、劉恕、洪適、江萬里、朱垂等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杰出人物都在湖區(qū)出生和成長。周瑜練習(xí)水師、朱元璋、陳友諒鄱陽湖水戰(zhàn)、太平軍“湖日大捷”等英雄事跡發(fā)生在這里。、李烈軍在湖口發(fā)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入江西的唯一水道,發(fā)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更是難以勝數(shù)。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船唱得晚,響彭蠡之濱”,描述了鄱陽湖漁民捕魚歸來的歡樂場面。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xùn)畫長江絕島圖》中寫的《山蒼蒼,水茫茫,姑姑江中央》,描寫了鄱陽湖的風(fēng)景。
    鄱陽湖到處都是名山秀嶼。湖口縣的石鐘山和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fēng)景如畫,風(fēng)景宜人。九江市旅游局通過游船將鄱陽湖上的景點連接成鄱陽湖水上旅游線。
    鄱陽湖,美麗的湖泊,神話般的湖泊,充滿詩意的湖泊,她就像一個淡妝的女孩,微笑著歡迎每一位游客游覽陽湖。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九
    明月上的概況明月山,是武功山的支脈,方圓130多平方公里,上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2座,主峰太平山達1735.6米高。1988年被國家林業(yè)局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同一批下文的還有張家界,現(xiàn)在屬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明月山風(fēng)景優(yōu)美,峰谷無松不奇,巖壑無石不怪,更兼古木蔽日,清泉噴珠,山花織錦,四時常青,明月當空,瀑飛云涌,無不令人叫絕。物種豐富,以金絲猴、云豹和華木蓮、全緣紅山茶為代表的珍貴動植物資源,是明月山的生態(tài)資源的典范。文化底蘊深厚,深山藏幽處,古寺露崢嶸,自唐朝中期,一千一百多年來,這里暮鼓晨鐘悠揚,梵言佛唱不息。聲名天下的中國禪宗五大派之首的溈仰宗即發(fā)祥于明月山上的仰山。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騷客曾慕名而來,如朱熹、徐霞客、王陽明、嚴嵩,特別是晚唐著名詩人鄭谷晚年還長住在明月山,他們對明月山贊美有加,其中宋代大理學(xué)家朱熹宦游明月山時的贊嘆:“我行宜春(袁州)野,四顧多奇山”,若論袁州山之奇,明月山當數(shù)第一。
    明月山共含五大景區(qū),包括太平山景區(qū)、十八排景區(qū)、天然植物園景區(qū)、烏云崖景區(qū)和潭下景區(qū),現(xiàn)已初步開發(fā),開始接待游客的只有潭下景區(qū),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潭下景區(qū),景區(qū)里山勢雄峻,瀑布壯美,林海密布,流水潺潺,彩虹飛掛,云蒸霧繞,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其中較為代表的景點有云谷飛瀑、魚鱗瀑、海獅望月、獅子峰、千丈巖、懸索橋、五顯靈官廟、風(fēng)洞塔等,飛車和走鋼絲表演也值得一看。
    明月山名稱的來歷明月山名字很動聽,很浪漫,那么為什么叫這么浪漫的名字呢?有人說是因為這里的山成“五虎齊平”之勢,形似明月,故取名明月山,而當?shù)亓鱾髦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候,這山腳下,村子里有一對小夫妻,非常恩愛,有一天小伙子上山去采藥,結(jié)果很晚都沒有回家,村里人到處找也沒找著,有人說可能是被猛獸給吃了,過去明月山什么猛獸都有;也有人說可能是跌到山崖下去了,而這姑娘不這么想,她認為她的郎君肯定是因為風(fēng)高月黑,找不到回家路。當晚她就挑著燈籠到山上去守候,后來,她在山上搭了個茅棚,在茅棚的門口,掛了燈籠,一天天地等,一年年地等,等她的郎君順燈歸來,郎君始終沒有出現(xiàn)。再后來,這姑娘出家了,修建了一座庵,在庵堂的門前掛了一盞很大的燈籠,她想用這盞燈照亮整個這座山,照亮天下,讓天下所有的有情郎能回家。這樣一來,人們會發(fā)現(xiàn)這山上每天晚上都會升起一輪明月,慢慢地,人們便把這座山叫做明月山,這座庵叫明月庵,明月庵至今仍在。
    '鎮(zhèn)河石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塊橫在河中央的巨石可不是一般的石頭,據(jù)說他能保一方太平,鎮(zhèn)住山澗洪水,當?shù)厝嗣糠昴旯?jié),還會殺雞宰羊祭拜它,把它當神看待。故名鎮(zhèn)河石。各位客人不妨拜一拜,也許能保佑大家一路平安,一生幸福。
    五顯靈官廟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座廟非常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小的廟了,但據(jù)說它很神奇,很靈驗。很多人多會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會建座這么小的廟?除非它是土地廟,但它又不是土地廟,是一座神廟,那到底是為什么建得這么小呢?其實一開始建造的確實是座大廟,往前面看,現(xiàn)在還可看到當年留下來到殘墻瓦礫,只是后來迫不得已才建了這座小廟。傳說有一年,山洪暴發(fā),頃刻間,樹倒房毀,有五個人卻安然無恙,他們就站在這塊大石頭上,水漲石頭往上漲,從此以后,人們就知道這塊石頭是神石,有許多人前來祭拜,求財、求姻、求子絡(luò)繹不絕,他們捐錢捐物,在神石前建了一座大廟,但不知為何只要一建起來就會無緣無故倒掉,反復(fù)幾次都是如此,后來人們猜測可能是這石神不喜歡張揚,比較謙虛,所以干脆就在石頭上邊建了這座小小的廟。小廟建成后,數(shù)百年再也沒倒過,只是修葺過幾次,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朝道光年間。也正是這樣,這座小廟籠罩著許多神秘的色彩,特別是這塊石頭,誰經(jīng)過這里都要摸一摸,據(jù)說摸了他,想要什么就會有什么。
    劉郎樹各位朋友,這就是曾鎮(zhèn)壓蜈蚣仙女的大石頭,石頭上那棵樹,我們叫劉郎樹,為什么叫劉郎樹呢?傳說蜈蚣仙女投胎夏家坊后,成了夏云姑,云姑在進宮前與劉坊的一位叫劉郎的小伙子相愛了。誰知天有不測風(fēng)云,皇帝老兒橫刀奪愛,把云姑給選進了宮,劉郎無奈,打算終身不娶,可后來又聽說云姑是鎮(zhèn)壓在明月山的蜈蚣仙女,被雞公神從皇宮中抓回來了,后重新關(guān)在這塊大石頭底下,于是他就天天坐在這石頭邊等,真希望哪天公雞神會再一次喝醉,蜈蚣仙女就可能逃出來了。但是公雞神哪還敢喝醉呢?他早已把酒戒了,劉郎就這樣一直地等,后來終于感動了山神,山神告訴他:“只要有愛心,磐石也能分”,慢慢的小伙子等成了老頭子,后來老頭子變成了一棵樹,這棵樹很怪,樹根非常粗壯,比樹枝還粗,樹根總往磐石里面長,越長越深,再后來磐石裂了,大概劉郎已經(jīng)救出了蜈蚣仙女,早已約會去了。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這塊開裂的磐石,還有那棵蒼勁有力的古樹,當?shù)厝斯芩袆⒗蓸?。大家來牽一牽樹枝,牽一牽幸福一生?BR>    風(fēng)動塔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座小塔,這塔雖小,卻很怪異,怪在哪里呢?傳說塔的下面以前是個風(fēng)洞,它與萍鄉(xiāng)武功山的火洞相連,有時會刮出很大的風(fēng)(也許是因為兩個洞的溫度的差異吧,使得空氣流動大),經(jīng)常給潭下的村民帶來災(zāi)害,村民為了減少災(zāi)害,就往風(fēng)洞里灌了18銅鐵水(以前附近有一個鐵廠,明月山也盛產(chǎn)鐵礦),把洞給封住了,并在洞口見了這座小塔以資紀念。塔建成以后,盡管風(fēng)是刮不出來了,但風(fēng)的威力還在,塔還經(jīng)常被震動,特別是社會動蕩的時候,振動得厲害。據(jù)說日軍侵略咱們中國是連塔頂度震飛了,直到前年才找到,現(xiàn)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接上去的痕跡。所以現(xiàn)在我們叫這座塔為風(fēng)動塔,又因為它能感覺世間風(fēng)氣,故又名風(fēng)氣塔。來,我們來感覺一下吧,觸塔可知天下事。.
    夾壁流泉這就是夾壁流泉,當?shù)厝擞纸兴p龍戲水,因為如果我們站在身后的山腰上,特別是剛下過雨的話,你可以看到兩條白龍從山上有下來在這里相會,故名雙龍戲水。
    云谷飛瀑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云谷飛瀑,它是明月山上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是宜春八景之首,有119.18高,3-7米寬,是我國少有的長型瀑布之一,如我國最有名的黃果樹瀑布只有60多米高,黃河壺口瀑布則更短,只有20多米高。瀑布從近120米的獅子巖山傾瀉下來,經(jīng)過四次撞跌,最后傾入水潭中。大家現(xiàn)在可以看到,毛毛細雨,云霧蒙蒙,如入仙境;如果站在旁邊,涼風(fēng)颼颼,寒氣逼人,那怕是最炎熱的夏天,也會馬上涼爽得起雞皮疙瘩。難怪自古至今會有那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并對云谷飛瀑大為贊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清朝詩人江為龍寫的《云谷飛瀑》:
    青煙漠漠鎖山腰,一道泉流玉屑飄;
    氣吐白虹晴欲雨,瀑飛翠壁夜聞潮
    終年匹練寒幽谷,盡日銀河瀉紫霄;
    我欲振衣千仞上,飽餐靈液滌塵囂。
    魚鱗瀑布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前面的是明月山的又一奇景---魚鱗瀑,瀑布從一個50多米的斜石坡上滑下來,后浪趕前浪,一宕接一宕,沒有太陽照耀時,它像一條活生生青鯉魚,如果遇到日光照射,那就變成一條金鯉魚了,像這樣的瀑布在全國來說可是絕無僅有的。
    海獅盼月和風(fēng)帆石因為明月山的月色特別美,而且每晚都會有月亮出現(xiàn),因此吸引了許多的愛月者,就連海里的海獅和鯉魚仙子,也想一睹明月的芳容,于是駕了一條帆船來到明月山,他們一看到明月,就被她的神韻迷住了,帆船也不要了,也不想回大海了,鯉魚仙子化作了魚鱗瀑布,海獅就化作我們眼前的這條是海獅,就這樣生生世世與明月為伴,你看那海獅頭還保持著當年盼明月的姿勢呢。他們當年拋下的帆船就在前面。這就是風(fēng)帆石,你看那桅桿,那布帆,好像仿佛還能看到當年海獅和鯉魚仙子遠航來到明月山的情景。據(jù)說與這風(fēng)帆石合上一個影就能一生一帆風(fēng)順。
    七彩溪的傳說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三面環(huán)樹、三十見方的水潭,傳說與夏娘娘有關(guān)。傳說夏娘娘進宮前并不十分漂亮,頭上落掉了許多頭發(fā),皮膚患有一種怪病,一熱就發(fā)癢。有一次,夏娘娘在山上采藥,天氣很熱,夏娘娘癢得難受,正好看到這水潭,于是就舒舒服服泡了一個澡。自打那以后,夏娘娘經(jīng)常到這來泡澡,慢慢的夏娘娘的頭發(fā)全部長出來了,而且比以前更黑更亮;皮膚也不再癢了,而且越來越細嫩,特別是那雙眼睛越來越水靈了。所以,這水潭又叫“娘娘池”。
    獅子峰還記得我們剛進山時所看到的那只朝天吼的長毛獅子嗎?現(xiàn)在我們就站在長毛獅子的上顎之上,這就是獅子峰,站在這里往北看真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往南看你又會發(fā)出山外有山的感嘆!獅子峰是名副其實的獅子峰,我們進門時,也就是背北面南時這里像一只朝天吼的長毛獅子,如果在那邊,也就是在駱駝峰的山腰上往這邊看的話,你也可以看到這只長毛獅子,不僅如此,你還能發(fā)現(xiàn)這只長毛獅子背著一只小獅子,身后還跟著好幾個活蹦亂跳的小獅子。
    深厚的禪宗文化底蘊
    明月山上有12座上了千米以上的高峰,其中有一座山很特別,它高只有1034米,卻是“飛鳥難越,可仰而不可登”,所以古人把這座山叫作仰山,更怪的是每年隆冬未到或已入初夏的時候,人們常能看到這座山銀光閃閃,那是雪,這一奇景就是宜春八景之一的仰山積雪。當然也有人說那不是雪,是因為半山腰的仰山棲隱寺太有靈氣,以至于山頂靈光沖天。棲隱寺真那么靈異嗎?這里要從一個佛教的宗派說起: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后,在二三百年的時間里發(fā)展非常迅速,但絕大部佛教徒念的都是外來的經(jīng),繁瑣復(fù)雜,苦澀難懂,枯燥無味,再怎么發(fā)展也難以再讓大眾接受、信仰。到了唐朝佛教里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宗派,他們“少室單傳,不立文字,遠居深山,興叢林,立清規(guī),禪農(nóng)雙修,自食其力,不乞食,不乞衣,甚至不打坐,不念經(jīng)。”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反對行修,主張心修,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見性成佛,這種宗教派別就是后來成為中國佛教主流的禪宗,是真正的本土化了的佛教,是完全有別于印度佛教的中國宗教。
    使禪宗流行于中國的關(guān)鍵人物有三個:六祖惠能,馬祖道一,百丈懷海。后兩位大師是師徒關(guān)系,均弘法于宜春,分別歸葬與宜春的寶峰山和百丈山。馬祖道一倡導(dǎo)廣建叢林,提出了“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的著名佛學(xué)思想;百丈懷海繼承和發(fā)展了馬祖的思想,加強了對叢林的管理,始創(chuàng)佛教清規(guī)戒律,他創(chuàng)立的百丈清規(guī),后來被歷代統(tǒng)治者頒行天下,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清規(guī)”。
    禪宗,正如他們的祖師菩提達摩所預(yù)言: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到了唐朝中期,開出禪宗之花的第一葉--溈仰宗。它由湖南寧鄉(xiāng)溈山的靈礻右禪師和袁州仰山慧寂禪師師徒共同創(chuàng)立。
    右禪師為百丈懷海的入室弟子,后來到溈山開創(chuàng)同慶寺?;奂哦U師為吉安耽源山應(yīng)真禪師的入室弟子,在靈礻右禪師開創(chuàng)同慶寺數(shù)年后,也來到溈山。經(jīng)過師徒倆10多年的布道和發(fā)展,在禪風(fēng)方面,同慶寺逐漸成了很獨特的寺院?;奂旁跍可酱袅?0___年后,離開了同慶寺,來到湖南郴州王莽山,開堂說法。據(jù)說他一座上禪床,禪床當即就陷入地下一尺多。土地神求告說:我的土地福薄,容不下你這位大禪師,袁州南部的仰山是你的居住地。于是慧寂就這樣來到了仰山?;奂哦U師在仰山繼續(xù)傳布溈山禪風(fēng),并將之發(fā)揚光大,將圓相法加入其中,在傳法啟發(fā)弟子時總是離不開畫圓相,給世人闡述法理是也不時用圓相來開悟人。溈仰宗屬南岳法系,慧寂把主觀世界看成“想生”,是“能思之心”,客觀世界看成“相生”,是“所思之境”,認為主觀的可以變成客觀,客觀世界的可變成主觀世界的,用慧寂的話來說就叫“流注生”。結(jié)論是三者都應(yīng)否定,“俱是塵垢,若能凈盡,方得自在”。慧寂禪師的這一特別的禪風(fēng)、特別理論成就了他一代宗師之名,因為宗風(fēng)發(fā)端于溈山,成型于仰山,故被稱為“溈仰宗”。溈仰宗吸引了許多信徒,慧寂禪師、仰山和仰山棲隱寺也曾一度名噪天下,慧寂禪師也因此被譽為“小釋迦牟尼”,就連韓國、日本也有不少信徒前來仰山參禪學(xué)道。如韓國五觀山的順支了悟禪師,順支于唐朝宣宗年間,入唐求法,直奔仰山,成為慧寂禪師的入室弟子,學(xué)成后回國,成為韓國溈仰宗的始祖,現(xiàn)在韓國溈仰宗信徒近200萬之多。
    仰山棲隱寺香火很旺,宋朝時奉旨改名為“太平興國寺”,此寺名一直延續(xù)到清朝末年,后來寺廟的規(guī)模也不斷縮減,走向衰落?,F(xiàn)在,仰山棲隱寺正處于恢復(fù)重建階段,現(xiàn)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一誠大師是溈仰宗第十代傳人,他正在倡導(dǎo)重建棲隱寺,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棲隱寺將重現(xiàn)往日的輝煌。
    仰山棲隱寺與鄭谷讀書堂
    鄭谷,晚唐著名詩人,宜春袁州渥江人,因官至尚書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因《鷓鴣》詩最為有名,故人稱鄭鷓鴣,現(xiàn)在城內(nèi)的鷓鴣巷、鷓鴣路就因此而得名的。鄭谷在官場,潔身自好,不愿卷入派系斗爭,與乾寧年間,回鄉(xiāng)隱居,在仰山附近的東莊渚田,構(gòu)建了讀書堂,現(xiàn)在書堂已不復(fù)存在了,但建讀書堂的那座山仍叫書堂山。
    仰山棲隱寺有一詩僧叫齊己和尚,喜歡寫詩,很仰慕鄭谷的詩名。齊己一有好詩就會到讀書堂去給鄭谷評評,鄭谷也不客氣,每次都會改動一些地方,這讓齊己很不是滋味,有些不服氣,文章是自己的好,這也難怪。有一次,齊己興沖沖的跑到讀書堂,找鄭谷看他的一首新詩《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身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齊己心想這么完美的詩,總該無可挑剔了吧,誰知鄭谷開始連連點頭稱是好詩好詩,最后,卻說,要是再改一個字就會更好。提筆把“數(shù)”字改成了“一”字,剛開“一枝梅”總比開“數(shù)枝梅”更早一些,更突出了主題“早梅”。齊己趕快拜服,的確改得好,從此心服口服。這就是千百年來流傳于詩壇的“一字師”的故事。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十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江西人引以為豪的寶湖。我們現(xiàn)在來的地方是江西省北部永修縣的吳城鎮(zhèn)。這是廣闊鄱陽湖的中心。東面是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面積224平方公里,是東亞最大的珍禽越冬地,也是亞洲物種保護最重要的濕地保護區(qū)。1991年被全球環(huán)境基金會列為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qū)。今天的游覽節(jié)目是“鄱陽湖觀鳥”。雖然吳城鎮(zhèn)不大,但卻是江西古代的“四大名鎮(zhèn)”之一。請跟我一起去觀鳥站,登上觀鳥臺。
    親愛的游客們,這個觀鳥平臺大約是八層建筑的高度。在這里,環(huán)顧四周,鄱陽湖煙霧繚繞,船帆點點,各種鳥類自由飛翔,讓人想起一首詩:“霜天自由競爭?!罢埵褂猛h鏡,這樣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種鳥類的英姿。你注意到了嗎?站著的時候全身都是白色的,棕黃色的長刀形喙,粉紅色的'長腿,顯得“亭亭玉立,嬌嫩可愛”,這種鳥就是白鶴!是保護區(qū)內(nèi)最著名的珍禽。這里可以看到很多種鳥,但是欣賞白鶴是第一要務(wù),因為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的白鶴景觀能與這里相媲美。
    成年鶴體長約135厘米,體重8-9公斤。經(jīng)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白鶴展開翅膀時,翅膀的前端有黑色的初級羽毛,所以白鶴也被稱為“黑袖鶴”。白鶴是鳥類的生日明星,它可以活70多年,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
    白鶴被列入“紅皮書”。國際嚴重瀕危物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什么白鶴這個種族這么不“繁榮”?專家認為,這可能與其倫理和生育特征有關(guān)。白鶴是“一夫一妻制”,繁殖時產(chǎn)兩個卵,但只能養(yǎng)一只小鳥,堪稱“計劃生育模范”。
    白鶴通常在10月底和11月初從繁殖地西伯利亞南移,經(jīng)過東北扎龍自然保護區(qū),停留7到30天,然后經(jīng)過北戴河,然后來到鄱陽湖,第二年3月中旬向北移動,返回西伯利亞。鄱陽湖是世界上白鶴最重要的越冬場所。近十年來,每年約有20xx為白鶴提供新的覓食場所。
    適宜的氣候、豐富的食物、廣闊的濕地和干凈的湖泊使鄱陽湖成為自鶴理想的越冬場所。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自鶴來這里過冬,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大景觀。
    那邊有一群大雁,你看到了嗎?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雁全身淺灰褐色,其中一種被稱為“白額雁”,額頭上有一塊白色的頭發(fā)。鵝有很強的集體觀念。他們喜歡群居,最大的群體有1000多個。在這個群體中,一些鵝專門負責(zé)周圍的警告。如果他們遇到襲擊,他們會報警。這種鵝被稱為“雁奴”。雁行非常有序,常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形,這杯稱為“雁序”?!把阈颉背S糜诒扔鳌靶值堋薄Q闶且环N非常守貞的動物,一對配偶,如果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就永遠不會結(jié)婚。所以鵝在人們心目中是一種美麗的動物。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十一
    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主席、朱德等一代偉人。30多外革命遺址仍保存良好,其中國家級保護遺址10外,省級保護遺址2處,市級保護遺址17外。館藏文物近3000件的井岡山革命烈士博物館和集紀念堂、碑林、雕塑群、革命烈士紀念碑于一體的井岡山烈士陵園詳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井岡山于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地形復(fù)雜,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風(fēng)面海拔2120米,是井岡山地區(qū)的最高峰。
    井岡山市面積665平方公里,人口5萬余人,轄五鄉(xiāng)一鎮(zhèn)、一個省屬綜合殖場和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市政府座落在崇山間的茨坪盆地里,井岡山山地面積為總面積89%,森林覆蓋率高達64%,有“綠色寶庫”之稱,全境有原始森林四處,面積近七千公頃,植物種類有三千八百多種,其中高等植物二千多種,木本植物八百多種,中國特有或世界衡有樹種有觀光木、鵝掌揪、香果樹、銀杏、黃杉、冷杉、臺灣松、福建柏、銀鐘花等上百種。井岡山又是天然動物園,八百四十多種動物棲息在這里,屬于國家一、二、三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短尾猴、華南虎、云豹、大靈貓、原麝馬鹿、毛冠鹿等二十多種。由于動物資源豐富,1981年井岡山設(shè)立了面積達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qū)。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cè)為低山丘陵,從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岡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進入“城堡”必經(jīng)的“城關(guān)”把守此地,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1920_年秋,主席。朱德等中國共產(chǎn)黨人率領(lǐng)中國工家紅軍,在這里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因而井岡山以“革命搖籃”而飲譽海內(nèi)外。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1年被抨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十二
    大家好,歡迎來到景德鎮(zhèn),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景德鎮(zhèn)的概況:
    景德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雄踞長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鎮(zhèn)”之稱,歷史上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zhèn)并稱全國四大名鎮(zhèn),是國務(wù)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53年6月政務(wù)院批準景德鎮(zhèn)市為江西省轄市,現(xiàn)轄一市一縣兩區(qū),即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qū)、昌江區(qū),面積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萬,其中市區(qū)人口40多萬。
    景德鎮(zhèn)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波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坐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居?xùn)|經(jīng)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屬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境內(nèi)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山峰層疊,河流密布,山環(huán)水繞,景色秀麗。市區(qū)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氣溫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8小時。
    景德鎮(zhèn)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chǎn)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宮廷詔令此地?zé)朴桑卓罱允稹熬暗履曛啤?,景德?zhèn)因此而得名。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zhèn)監(jiān)制宮廷用瓷,設(shè)瓷局、置御窯,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瓏、顏色釉四大名瓷著稱于世?!懊珴蓶|用瓷”、上?!癮pec”用瓷及國賓館用瓷以及各類藝術(shù)陶瓷倍受世人贊賞。景德鎮(zhèn)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美譽。郭沫若先生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yè)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贊景德鎮(zhèn)燦爛的陶瓷歷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鎮(zhèn)與世界緊密相連。
    景德鎮(zhèn)市旅游資源豐富、獨具優(yōu)勢。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觀、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尤以陶瓷資源獨具優(yōu)勢。全市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30多處陶瓷歷史遺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產(chǎn)地及世界通稱制瓷原料高嶺土命名地高嶺、湖田古窯遺址、明清御窯廠遺址等等,分別列為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江西景德鎮(zhèn)導(dǎo)游詞 (五)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dǎo)游,今天很高興能和你們一起度過這一天,你們可能不知道景德鎮(zhèn)有什么樣的景點吧,那我就跟你們講一下。
    景德鎮(zhèn)是中國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35個王牌旅游景點之一,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位于地處中國華東地區(qū)旅游熱線--廬山、黃山、龍虎山、九華山、三清山、鄱陽湖、千島湖的中心區(qū)位(均在150-200公里左右)。截止到,景德鎮(zhèn)市擁有國家4a級景區(qū)6個,分別是古窯·民俗博覽區(qū)、高嶺·瑤里風(fēng)景區(qū)、浮梁古縣衙、洪巖仙境風(fēng)景區(qū)、德雨生態(tài)園、中國瓷園;國家3a級景區(qū)3個,分別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廠明清園、江西怪石林。
    湖田古窯遺址,湖田窯是中國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規(guī)模最大,延續(xù)燒造時間最長、生產(chǎn)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屬于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德鎮(zhèn)御窯廠,景德鎮(zhèn)御窯遺址博物館位于原御窯廠遺址內(nèi),御窯廠是元、明、清時期專為宮廷生產(chǎn)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國歷史上燒造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屬于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
    龍珠閣,位于景德鎮(zhèn)珠山舊址之上。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稱中立亭,明代稱朝天閣和環(huán)翠亭,清代又改稱文昌閣,20世紀初重建后稱“龍珠閣”?,F(xiàn)已成為景德鎮(zhèn)的城徽。
    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鎮(zhèn)市區(qū)中心,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nèi)有明代住宅多處,500多年歷史,品陶齋現(xiàn)為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屬于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5a級旅游景點: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
    國家3a級旅游景點:冷水尖、明清園、金竹山寨、怪石林、蓮花塘、諸仙洞、玉田水庫、三寶國際陶藝村、三閭廟古街等。
    好了,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十三
    井岡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fēng)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茨坪是風(fēng)景區(qū)的中心景區(qū),是一塊四面青山環(huán)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qū)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北巖峰,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占地面積400畝。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開放參觀游覽。10月,由總理題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陵園整體建筑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后,經(jīng)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后山東側(cè)筑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cè)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介紹江西的導(dǎo)游詞篇十四
    自古“無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勁旅卻是在婺源,當年在徽商里有“無婺不成徽”之說,來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這足以說明當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縣。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鄉(xiāng)民故居,應(yīng)有盡有。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數(shù)十棟連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鋪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灣、流頭、浙源、龍山、許村和清華等鄉(xiāng)鎮(zhèn)的某些村莊更為集中,此外尚有廊橋、路亭、門樓、店面、戲臺等。婺源是我國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著飛檐翹角的民居,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