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 初二語文的知識點(實用11篇)

字號:

    總結(jié)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jié)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總結(ji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總結(jié)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一
    翻譯重點文言文句
    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霧氣凝結(jié)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輝映下)彌漫著白氣,天空與云層與遠山與湖水,上上下下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長堤一抹,湖心亭一點,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葉,以及舟中的兩三粒有影罷了。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于外人間隔。
    (他們)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退房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漁人外面)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處處作了記號。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8、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沒在手卷下的衣褶里。9、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10、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二
    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四大高原黃土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東南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
    5、黃土高原的特征:質(zhì)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nèi)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云貴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嶇不平,農(nóng)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
    6、山區(qū)常見的自然災(zāi)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7、開發(fā)利用山區(q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
    8、山區(qū)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0%。
    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shù)地方普遍高溫。
    1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
    地理學習方法
    使學生的思維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反思也是學生自主評價的需要,通過反思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等過程評價的內(nèi)容,是新課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傊?,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新課程重要目標之一。通過長期的訓練,能使學生的思維有序化,條理化,他們在思考問題時就會起點高,思路廣,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和健康的人格。
    1板書式反思
    課后通過反思學習過程,再現(xiàn)知識生成過程,自主構(gòu)建知識結(jié)構(gòu);或者利用教師設(shè)計的板書進行學習過程的再現(xiàn),如果能流暢再現(xiàn),說明本節(jié)課沒有問題,同時起到復(fù)習鞏固的作用。如果有某些過程不能再現(xiàn)的話,即刻查閱課堂筆記,或請問同學,這樣利用用最少時間解決問題。由最簡單的課時知識結(jié)構(gòu),逐漸每章的知識結(jié)構(gòu),甚至到模塊知識結(jié)構(gòu)的構(gòu)建。
    2作業(yè)式反思
    作業(yè)式反思是指通過作業(yè),再現(xiàn)學習過程,自我檢查學習效率。這種反思比較傳統(tǒng),但還是一種有效的反思方式,但切忌查字典式的作業(yè),這是無效的反思,或者是低效反思。
    3.實踐性反思
    通過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漫步校園、公園休想等,利用地理知識和技能解釋、判斷、辨別社會現(xiàn)象和自然現(xiàn)象。如城市土地利用的評價、城市街道的走向、商業(yè)網(wǎng)點的布局、影響交通線路的因素等內(nèi)容都可以采用實踐性反思法,檢驗和鞏固學習內(nèi)容。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三
    (一)、通假字
    1、蟬則千轉(zhuǎn)不窮:“轉(zhuǎn)”通“囀”,鳥叫聲
    2、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4、食之不能盡其材:“食”通“飼”,喂養(yǎng)“材”通“才”,才能
    5、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6、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yǎng)
    7、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8、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9、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
    10、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
    11、玉盤珍羞直萬錢:“羞”通“饈”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
    1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二)、詞類活用
    1、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分別指向高處伸展和向遠處伸展
    2、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qū)使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shù)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5、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6、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7、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8、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意動用法
    9、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10、下見小潭: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11、皆若空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12、似與游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14、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1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四
    翻譯重點文言文句
    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霧氣凝結(jié)成的冰花(在白雪的輝映下)彌漫著白氣,天空與云層與遠山與湖水,上上下下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長堤一抹,湖心亭一點,以及我乘坐的小舟一葉,以及舟中的兩三粒有影罷了。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土地平坦開闊,房舍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于外人間隔。
    (他們)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禍亂,帶領(lǐng)妻子兒女退房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往來。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他們)問(漁人外面)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漁人)出來后,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處處作了記號。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拖累身心。8、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沒在手卷下的衣褶里。9、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10、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人們憎恨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出力的行為,卻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1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1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淺薄的人。1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見了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14、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完這遍林子。15、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計劃還未實現(xiàn),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16、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自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17、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芬芳遠播,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八年級語文復(fù)習計劃
    一、復(fù)習內(nèi)容:
    1、熟練掌握1——4單元重點詞語的讀音、寫法及意義。
    2、熟練背誦及默寫25、30課、課外古詩詞、第21、22、26、27四課的重點古文和第23、24、28、29四篇一般古文。
    3、文言文解釋重點實詞的意義,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現(xiàn)象;對重點句子要會準確順暢的翻譯;會整體把握課文,概括文章內(nèi)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會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會分析和評價文章的寫作特色。重點古文:
    《桃花源記》(陶淵明)《陋室銘》(劉禹錫)《愛蓮說》(周敦頤)《三峽》(酈道元)《答謝中書書》(陶弘景)《記承天寺夜游》(蘇軾)一般古文:
    《核舟記》(魏學伊)《大道之行也》《觀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張岱)
    4、現(xiàn)代文重點要求: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chǔ)上,概括文章內(nèi)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會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會分析和評價文章的寫作特色。會就一些重點文段回答一些重點問題;會結(jié)合文段分析句子的含義。會記敘文、說明文、小說的一些知識點和考點。重點課文:
    (1)新聞知識點。
    (2)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人物描寫對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
    (3)說明文重點掌握說明文的對象和特征,說明文的順序,說明方法及作用,語言的特點。
    5、綜合性學習:
    (1)世界何時鑄劍為犁(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名言、格言、成語、詩歌;古今戰(zhàn)役;你對戰(zhàn)爭的評價和看法)。
    (2)讓世界充滿愛(愛的歌曲;具體情景下的口語交際,主要考語言運用能力)。
    (3)說不盡的橋(橋的成語、俗語、歇后語、詩歌、故事;名橋欣賞等)。
    (4)走上辯論臺(主要考察語言運用能力,比如給出正方一個觀點,問:假如你是反方,你會怎樣辯論)。
    (5)蓮文化的魅力(荷花的別稱、詩歌、風俗、用途、傳說故事等)。
    (6)怎樣搜集資料(知道搜集資料的途徑方法,以及怎樣用電腦搜集資料,收集一些與節(jié)日相關(guān)的材料)。
    6、名著導讀,要求:
    (1)熟記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書至少掌握3個以上經(jīng)典故事情節(jié)。
    (3)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評價。
    (4)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二、復(fù)習時間的安排:17周一至19周二。
    1、每天一篇重點古文、一篇一般古文、三首古詩的默寫、兩篇現(xiàn)代文、一個綜合性學習。
    三、復(fù)習措施:
    1、充分利用早讀時間把好基礎(chǔ)知識的過關(guān),主要包括:
    (1)1——4單元重點詞語的讀音、寫法和含義。
    (2)25、30課、課外古詩詞的背誦與默寫。
    (3)21、22、23、24、26、27、28、29課重點古文的背誦與默寫。
    2、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結(jié)合期末復(fù)習資料和單元測試的文段閱讀訓練,指導學生閱讀的答題方法與技巧,落實記敘文、說明文、小說的一些知識點。
    3、利用閱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經(jīng)典故事情節(jié)、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特色等。
    4、適時進行基礎(chǔ)知識與重點古文釋詞譯句的測試,督促學生牢固掌握。
    5、每天的語文作業(yè)主要讓學生復(fù)習古文,結(jié)合期末復(fù)習資料的練習進行。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五
    1、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分別指向高處伸展和向遠處伸展
    2、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qū)使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shù)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5、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6、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7、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8、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意動用法
    9、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10、下見小潭: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11、皆若空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12、似與游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14、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1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接近
    20、名之者誰?名,名詞作動詞,給……命名
    2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名詞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
    22、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第一個“樂”,形容詞作意動用法,以……為樂
    23、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25、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艷妝蹇,騎驢
    26、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六
    第一部分
    1.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2.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3.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4.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5.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6.二種環(huán)境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7.社會環(huán)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8.二種論據(jù)形式: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第二部分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2.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3.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jù)能否表現(xiàn)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4.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shù)拿鑼懛椒ā⒔嵌瓤坍嬋宋镄蜗?,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5.情節(jié)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nèi)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jié)的方法、技巧。
    6.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7.發(fā)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fā)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現(xiàn)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cè)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xiàn)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9.結(jié)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jié)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10.環(huán)境主要理解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
    自然環(huán)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yù)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zhì)、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yù)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jié)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結(jié)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jié)發(fā)展,還表現(xiàn)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huán)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zhì),鋪墊下文內(nèi)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1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12.議論文結(jié)構(gòu)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jié)論)。
    13.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4.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15.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七
    一、古今異義:
    1.蚓無爪牙之利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2.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黃金。?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檢查;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二、通假字:
    1.輮以為輪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2.雖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曬干。?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zhì)。
    三、詞類活用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輮以為輪/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彎曲”)
    3、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作動詞,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
    5、下飲黃泉: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1、青,取之【于藍】,于,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可譯為“從”。
    2、青【于藍】: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3、寒【于水】: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乎,相當于介詞“于”,引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對”。
    (二)定語后置句: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是“爪牙”的定語;“強”是“筋骨”的定語?!爸?,定語后置的標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八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和努力。提供了人教版初二語文知識點參考,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復(fù)習所學的知識。
    2、人物欣賞:(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
    (2)從三方面描寫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二是:志趣(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
    (3)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是陶淵明的自畫像。他不慕榮利,厭惡官場的追名逐利,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闪盍硪环矫嫠颖墁F(xiàn)實,隱居起來,不去撞擊社會矛盾的思想是消極的。
    (4)本文與,《醉翁亭記》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飲酒中自得其樂,并忘卻榮辱得失。
    醉翁:借飲酒助山水游樂之興。是與民同樂。
    3、名句及成語:(1)不求甚解:現(xiàn)指:只求懂個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讀書只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過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意思:不為貧而憂慮,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4、重點實詞:會意:對書中的意旨有獨到的體會。(會;體會,領(lǐng)會。意:書中的意旨)親舊:親戚、朋友。造飲:到、往。到別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環(huán)堵:周圍環(huán)著四堵墻。蕭然:冷冷清清的.樣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結(jié);打補丁。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茲若人:此人。儔:朋友,伴侶。觴:酒杯。嗜:愛好,喜歡。
    5、重點句子翻譯:(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到別人家里去喝酒,一來、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歡讀書,但讀書只求領(lǐng)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經(jīng)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一邊喝酒一邊做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
    6、理解背誦:《五柳先生傳》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贊揚五柳先生的高潔人格并且與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yīng)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貧我是豬,我說臟話,不汲汲于富貴。
    (4)文中描寫“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詩句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九
    2邊角邊公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3角邊角公理(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4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5邊邊邊公理(sss)有三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6斜邊、直角邊公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yīng)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8定理2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即等邊對等角)
    21推論1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平分底邊并且垂直于底邊
    2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論3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25推論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26推論2有一個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于30°那么它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上的一半
    29定理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初中數(shù)學提升方法
    1、課前預(yù)習,認真聽講
    為什么要預(yù)習,你要知道這一講哪些內(nèi)容你一開始看不懂,那上課的時候?qū)τ谶@個問題就要認真聽,這樣聽講更有針對性,比坐在教室里純被動的聽講效率高太多,自然,最終的效果也要好太多。
    2、課后刷題,總結(jié)歸納
    提高數(shù)學成績必須要刷題,在刷題量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之前,是沒有談方法和技巧的必要的。怎么刷題?其實每天的家庭作業(yè)就是刷題,一定要認真完成,如果還有多的時間,那么可以刷往年的真題試卷,注意!一定是刷真題,刷真題不是說整套整套刷,你就刷平時經(jīng)常扣分的那幾題。等你把刷過的題都歸納清楚,你的水平肯定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3、不懂就問,消除盲區(qū)
    不少同學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聽講也聽懂了,做題也不少,但是遇到新題還是不會。遇到新題不會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對原有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深入,不能舉一反三,那怎么辦,遇到不懂的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搜題軟件等等,核心宗旨就是不能留下知識盲區(qū),一點疑惑都不能留,并且要第一時間解決,不能拖,一拖就忘了。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十
    (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獨立成句。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
    (2)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
    2、短語
    (1)并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并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jié)構(gòu)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shù)量+數(shù)量。
    (2)動賓短語:動詞后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jié)構(gòu):動+名、動+代。
    (3)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
    (4)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gòu)成的短語。
    (5)“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gòu)成?;窘Y(jié)構(gòu):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
    還有“主謂短語”和“偏正短語”。
    3、語素
    (1)自由語素:可以獨立成詞,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語素:不能獨立成詞,只能組合,位置自由。如“話、習、確、民”;
    (3)不自由語素:不能獨立成詞,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4,語法知識點
    語法=詞法+句法;語法是連接古今漢語的時空隧道。
    閱讀古文的三大障礙:眼花繚亂的詞類活用;體系龐雜的文言虛詞;紛繁變幻的文言句式。但是,理解了漢語語法,這一切都不再是障礙。所以,學語法不是為了懂語法,而是為了讀懂文言文。
    理解漢語的詞類,能見詞判性;會分析古今句子的結(jié)構(gòu),一眼識別古文中的倒裝句。
    2.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考試重點
    一、文言字詞
    (一)通假字
    1、蟬則千轉(zhuǎn)不窮:“轉(zhuǎn)”通“囀”,鳥叫聲
    2、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4、食之不能盡其材:“食”通“飼”,喂養(yǎng)“材”通“才”,才能
    5、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
    6、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養(yǎng)
    7、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8、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9、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
    10、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
    11、玉盤珍羞直萬錢:“羞”通“饈”,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
    1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二)詞類活用
    1、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分別指向高處伸展和向遠處伸展
    2、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qū)使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shù)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5、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6、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緼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著舊棉襖、破衣服
    7、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8、心樂之:以…為樂,形容詞意動用法
    9、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10、下見小潭: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11、皆若空游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12、似與游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14、斗折蛇行: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1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接近
    19、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20、名之者誰?名,名詞作動詞,給……命名
    2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翼,名詞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
    22、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第一個“樂”,形容詞作意動用法,以……為樂
    23、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25、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艷妝蹇,騎驢
    26、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初二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重點篇十一
    1.《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現(xiàn)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jié)集《白洋淀紀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蘆花蕩》。
    2.《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選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
    3.《親愛的爸爸媽媽》選自《人民日報》。作者聶華苓,華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說集《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散文集《三十年后》《夢谷集》等。
    5.《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詩文集《蹤跡》,代表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7.《信客》選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蘇州園林》選自《百科知識》。作者葉圣陶,原名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F(xiàn)代的作者、教育家、編輯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中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葉圣陶集》里。
    9.《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詩人。代表作《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并序》、《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等。
    10.《陋室鉻》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哲學家。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11.《核舟記》選自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學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抖Y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 儒家經(jīng)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 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的思想家、教育家。
    13.《望岳》《春望》《石壕吏》選自《杜詩詳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風沉郁頓挫。他的大量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愛國思想的不朽篇章,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他的詩因此被后人稱為“詩史”,他本人也被尊為“詩圣”。
    14.《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疏》。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酈道元,字善長,范陽涿縣人,北魏地理學家。撰《水經(jīng)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jīng)》,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15。《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人。有《陶隱居集》。
    《記承天寺夜游》選自《東坡志林》。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他的詞首開豪放之先河。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