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媽媽的說課稿(通用20篇)

字號:

    環(huán)境保護是當今全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我們需要關注并采取行動??偨Y的結構要清晰,包括引言、主體和結論三個部分,確保內容的連貫性和完整性。通過參考總結范文,可以發(fā)現不同類型和領域的總結方式和結構,豐富自己的寫作經驗。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應聘幼兒園教師的××號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說課的題目是《量詞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活動方法、說活動準備、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量詞歌》是屬于大班語言領域的一個活動,該活動主要內容是通過學習《量詞歌》這首兒歌幫助兒童學會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詞。量詞是幼兒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種詞類,正確地使用量詞是提高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本活動以量詞歌為主要活動內容,并通過這首兒童引導兒童發(fā)現生活中其他的量詞,提高兒童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更好地與人交流。
    依據對活動內容的分析,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精神,本活動我將制定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兒童理解量詞的含義,熟悉《量詞歌》這首兒童,并能進行朗誦。
    2、能力目標:在找錯、創(chuàng)編等活動中,能正確使用量詞。
    3、情感目標:通過本活動,發(fā)現語言的奇妙之處,感受運用量詞的.樂趣,喜歡參加語言活動。
    為了更好地實現以上三維目標,我確定了本活動的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會《量詞歌》這首兒歌,掌握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詞。
    2、活動難點:明白量詞的含義,在生活中能正確使用量詞。
    二、說學情。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更要對幼兒情況有清晰明了的把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下面我將對幼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
    大班兒童相比于小中班兒童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已經對量詞有了很多直觀的接觸,為學習本次活動內容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是此時幼兒的思維仍然是以直觀形象性為主,所以在活動中一定要為其提供直觀、形象、可操作的玩教具,讓兒童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量詞。另外兒童此時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能力也是需要進一步地發(fā)展的,所以,在活動中一定要讓孩子充分運用所學的量詞,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本活動的內容,并能將其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三、說活動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本次活動的目標,并結合兒童的特點,本次活動我將采用這樣的活動方法。
    游戲法,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本活動通過語言游戲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活動。
    示范講解法,為了兒童能更準確地掌握量詞和兒歌,在活動中教師會利用多種形式進行示范,加之簡單地講解,讓兒童更準確地掌握量詞。
    此外本活動還會采用啟發(fā)提問、討論法等調動兒童積極思考,大膽交流,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
    四、說活動準備。
    對于本活動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兒童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準備,此外,我將進行一下的物質材料準備。
    一份大型圖文《量詞歌》兒歌范圖;自制掏物盒一個,里面放有各種物體的卡片,卡片的背面寫有相應的量詞;漢字卡片“量詞”。借助這些物質材料可以更好地展開本活動的內容。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主要包括三個部分:開始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
    在開始部分,我將會利用一個語言游戲進行導入,給兒童呈現三個錯誤的量詞使用,請兒童找找其中的錯誤,在輕松地游戲中既能調動兒童的興趣,同時還自然地引出今天活動的主要學習內容“量詞”,為孩子呈現漢字卡片“量詞”。進入活動的基本部分。
    (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我主要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會帶領兒童初步感知兒歌《量詞歌》,先完整地朗誦一遍,然后逐句地體會兒歌,重點將其中的量詞突出,我朗誦“七×樹,八×花,九×飛機,十×車?!卑选啊痢笨粘觯龑в變鹤约合氩孪肽囊粋€就說哪一個,自由討論發(fā)言,而且?guī)椭變菏煜ち藘焊琛?BR>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要加深兒童對作品的理解,在熟悉了兒童的基礎上分別進行朗讀,前排、后排幼兒分批跟著我朗誦,男、女幼兒對念兒歌。比一比誰念得響亮、整齊。
    在幼兒完全掌握了兒歌內容之后進入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將兒童的內容進行遷移。我會請孩子們來掏物盒里掏一掏,說一說掏出的卡面上的物品對應的量詞是什么,看看跟卡片后面寫的量詞是否一致。之后再請孩子們在教室里四處走動,尋找不同的物品,然后說一說他找的物品要用什么量詞來描述。
    (三)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我會采用自然結束的方式,在兒童尋找物品時候啟發(fā)兒童回到家中找一些物品,考一考自己的爸爸媽媽能不能正確說出他的量詞,自然地結束活動。
    六、說活動延伸。
    為了兒童能更好地掌握本活動的內容,我設計將本活動延伸到區(qū)域活動中,在閱讀區(qū)域準備大量的不同物品的圖卡圖片,兒童在區(qū)域活動中也可以思考這些物品對應的量詞,加深對本活動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二
    本單元圍繞“媽媽”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一篇自瀆課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媽媽的愛無時不在身邊,懂得回報母親無私的愛。進而增進母子親情。
    《媽媽的愛》是本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小詩,通過一些生活中的細節(jié),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fā)了孩子對媽媽的愛。是一篇意義很強的課文。
    根據新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及本課特點,制定目標如下:
    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10個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閱讀中獨立識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媽媽平日的愛,懂得要尊重關心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體會詩歌的感情,有感情朗讀。
    憑借教材把濃濃的親情傳遞給學生,讓孩子留意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體會媽媽的愛。,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朗讀,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字詞,受感染。讓他們在感興趣,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磁帶《世上只有媽媽好》;生字、詞卡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切入課文。
    誰愿意介紹自己的媽媽?
    說到媽媽,老師看出你們很自豪,今天我?guī)硪皇踪濏瀷寢尩母?,一起來聽聽,會的同學可以一起唱。
    正如各種所唱,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我們從小到大,媽媽付出了很多心血,這就是媽媽的愛,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媽媽的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書,相互檢查正音。
    通過指名讀、開火車、擂臺賽等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說說詩歌中把媽媽的愛比做什么?
    (三)、品讀感悟,體會感情。
    整體感知內容。
    默讀這首詩,然后說一說讀后你想到了什么?
    同學們說得真好,你想怎樣學這首詩?
    就按你們說的方法來學習,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學。
    集體交流后,學生匯報。
    你最喜歡哪一小節(jié),為什么喜歡她?
    在學生匯報時重點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理解媽媽的愛為什么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
    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聯系實際,贊美母愛。
    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朗誦這首兒歌,能背得背下來。
    3、把你對媽媽的贊揚像書上那樣寫成一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三
    黑夜,卷著無數的憂傷,來到了我的窗前,我的思緒,又開始想念那個叫宋幼鳳的人――我的媽媽了。
    兩天前,她懷著不舍的心情去看望在外地辛苦工作的爸爸,那天半夜,她離開了,她知道我不是一個堅強的孩子,所以,她這次出遠門,倒不如說是鍛煉我。她只帶了幾件衣服,所以,她不會去很久,椅子上,還隨意地搭著她的衣服,房間里,還回蕩著她那搞笑而又不失嚴肅的大道理。我嗅嗅枕頭,上面還有她那頭發(fā)香――是那么熟悉,那么親切。
    我托著腮,站在窗前,望著那無邊無際的黑暗,想著之前老對她大喊大叫的,心中不禁升起了一絲愧疚。我的腦子里全是她的影子,她的笑,她的鼓勵?,F在,我要自己獨立了,盡管沒了她的懷抱;沒了她的愛;沒了她的嘮叨;沒了她對我似傻非傻的笑。一陣風吹過,月兒拔開了云霧,露出了笑臉,可是,這月亮卻只帶來了一絲凄涼,它好似在憂傷地說:“又想媽媽了吧!”我的淚,流下又被風兒吹跑了,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寂靜,月兒又隱去了,陽臺上又昏暗了,我在吹過的風兒里,仿佛聽到了她在對我說:“劉鈺你要堅強!你是我的好寶貝!以后你到外地去讀書了,就可以適應我不在的環(huán)境了,樂觀點!”正當我出神的時候,聽到黑暗中的一聲:“媽媽。”我的心忐忑起來――糟了,又想到她了。
    抑不住自己的情緒,我打了個電話,對她說:“媽媽,我愛你!”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價、無私與無聲,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這篇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價、無私和無聲表現得極為動人??吹絻鹤娱_出的賬單,媽媽什么話也沒有說,而是按照兒子的要求,把兒子索要的報酬如數放在他的餐盤旁,同時給兒子留了一份總額為零,卻滿載著母愛的賬單。母親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告訴孩子:如果你覺得幫媽媽做事需要得到報酬,媽媽會滿足你;同時,媽媽提醒你,媽媽一直全心愛著你,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向你索取報酬。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和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小彼得的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教學中,我以讀為本,融合貫通全文,扣住中心,抓住重點,深刻的把握住課文的讀與想,不斷以激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以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使學生自始至終地保持著參與的積極性,加強了語文學習的興趣與課堂參與的欲望。
    1、先引導學生簡單回顧《可貴的沉默》的主要內容,再導入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份媽媽的賬單”并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看到這個課題,你心中產生了哪些疑問?”讓學生發(fā)言,我選擇問題板書。我認為這樣的導入簡單明了,而且能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2、以讀為主,注重啟發(fā)。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篇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學生以讀為主。結合連接語的提示讓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先讓學生讀懂小彼得的賬單,再讀媽媽的賬單。然后引導提問:“你怎樣看小彼得的媽媽把60芬尼放在餐盤旁的做法?如果賬單上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為什么?”
    從而引導學生體會親情的無價。接著用對比的方法來學習這兩份賬單,引導學生把兩份賬單進行朗讀、比較,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以及讀了賬單后的想法和感受,共同討論母愛的無私。媽媽沒說一句話,而是如小彼得所愿,把60芬尼放在餐盤旁邊,同時寫下一張總額為0的賬單放在餐盤旁邊。這是什么意思?讓學生感悟到媽媽的愛是無聲的、無私的。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閱讀引領學生步步登高,逼近的核心,走向人物的心靈。
    3巧妙設計,進行訓練。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讀懂了媽媽的賬單是無價無私無聲的,那么小小彼得讀懂了嗎?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小彼得,你想對媽媽怎么說呢?進行語言訓練。
    情感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石,是文本的靈魂,也是這節(jié)課的靈魂。在閱讀中,引領品味語言的獨具匠心,使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感悟真情。
    (一)解題發(fā)問講課提轉化為話題
    1、前面我們學習了《可貴的沉默》,知道那些同學懂得了回報父母的愛?!敖裉煳覀円黄饋砜匆环輯寢尩馁~單”。(板書課題)
    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看到這個課題,你心中產生了哪些疑問?”讓學生發(fā)言,我選擇問題板書。
    (二)閱讀釋疑
    1、初讀課文,感悟大意。
    (a)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b)指名分段讀。
    (c)點撥難讀的生字詞,自由讀、齊讀。
    (d)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細讀課文
    (a)認真讀彼得賬單,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b)當彼得把懂事聽話標上價錢時,你對彼得又怎么看?
    (c)再細讀媽媽的賬單,從中讀出了什么?
    (d)我們把賬單列詳細點還可以列哪些?
    (e)既然媽媽付出了這么多,如果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為什么?(板書:無價)
    3、精讀
    對比讀兩份賬單,共同討論讀出什么?
    (板書:無私)
    (板書 :無聲)
    5、我們讀懂了媽媽的賬單是無價、無私、無聲,那么小彼得讀懂了嗎? 指導讀課文最后一段。從小彼得的神態(tài)動作中體會他的“羞愧萬分”
    (三)轉化應用
    2、現在你對小彼得又有什么評價?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五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聾校實驗律動教材第一冊中的歌表演《上學歌》,這首歌曲活潑歡快,再現了小朋友在上學途中的所見所想,在面對即將邁進的新生活感的愉悅的情緒。這首歌曲是c大調四二拍節(jié)奏的。由于一年級的聾生識字量還很少,對句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強,所以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要利用一節(jié)課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與歌詞的學習。讓學生能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學生在校已經經過了半年的學習的,對本課的節(jié)奏型不是很陌生,但學生聽力障礙,所以對節(jié)奏的學習還是很重要的。
    二、說教學對象:
    我所教學的是一群聽力障礙的學生,這娟秀孩子中有殘余聽力的,也有完全喪失聽力的。在此請允許我以我校聾一班的學生為假想教學對象進行分析。聾一班有10名學生,3名協調能力好,理解能力好的孩子;5個能力中等的孩子;還有2個是多重殘疾的,也就是他們在除了聽力障礙外還伴著智力和肢體障礙。所以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針對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聾校律動教學大綱中要求:“發(fā)展聾生的'視覺、觸覺、振動覺、殘余聽力和語言能力”又根據新課改聾校律動課的教學理念:體現童心童趣、藝術展示自我、面對全體學生,關注個性發(fā)展。為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上學歌》的節(jié)奏,基本上能看著節(jié)奏譜打出節(jié)奏;學習上學歌的基本動作,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編。
    2、能力目標:會有節(jié)奏地讀歌詞;通過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聾生的動作表現力;鍛煉學生正確的發(fā)音。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激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聾生的自信心,引導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應當是:學會創(chuàng)編《上學歌》的舞蹈動作,難點是掌握本課的節(jié)奏。
    五、說教法和學法。
    大綱提出: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聾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他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運用情景教學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上學路上的情境,再用講授法,引導法,把聾兒帶入情境中去,用示范法教學《上學歌》的基本動作,用引導法引導聾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編。
    律動課應該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創(chuàng)造發(fā)揮,用舞蹈動作來表現他們的感受。
    六、說教學準備。
    為了讓聾生很入情境,我將會改變以往半圓形的教學隊形為縱隊的隊形,并且準備一些書包、上學路上的錄像片、課件、節(jié)奏譜等等。在上課前讓一些有殘余聽力的聾生趴在音箱上聽,感受旋律與節(jié)奏。
    七、說教學設計理念。
    新課改聾校律動課的教學理念:體現童心童趣、藝術展示自我、面對全體學生,關注個性發(fā)展。我想在學習完節(jié)奏和歌詞后,讓學生能夠自己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用學生自己的動作整合成一個舞蹈。本節(jié)課重點只教學第一段,第二段的舞蹈創(chuàng)編留在課后做為延伸。
    八、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節(jié)奏的學習和訓練、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編與整合、表演與展示。
    上課前我先組織學生圍坐在一起,讓學生聽音樂,與他們閑聊。
    (一)節(jié)奏的學習和訓練。
    1.出示節(jié)奏譜,大教材出示。
    為了增強節(jié)奏中強弱拍的直觀性,我采用了大書包和小書包的排練來表示強弱拍,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強拍與弱拍。先讓學生看節(jié)奏譜,償試著自己打出節(jié)奏,看學生有什么不足的及時進行糾正。在學生基本掌握之后讓學生用多種形式來鞏固節(jié)奏。
    2.舞蹈的創(chuàng)編與整合。
    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請學生看錄像(事先錄好的,聾生們在上學路上開心的聊天的場景,與歌詞的內容盡量聯系起來。),“同學們,你們剛才看到了什么?”“誰來講一下自己在上學的途中的心情呢?”“平時你們在家沒有人可以聊天,一到上學就會有同學,老師可以一起玩,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那誰能把剛才我們說的用動作表現出來?”(在此時談話的高潮時,學生已經放松下來,敢于表現了)。
    設想一:學生用一些自然動作來表現,老師引導著和學生一起把這些自然的動作變成舞蹈的動作。然后再根據歌詞一句一句地有節(jié)奏地配合起來。
    設想二:如果學生還是不能表現出來,或者動作單一,老師在這里。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六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媽媽的愛》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媽媽的愛》選自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單元第一課的內容,課文選取了五件有代表性的事例,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地教誨。全詩充滿親情愛意,樸實無華、文質兼美,以通俗易懂的詩歌語言,密切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致力于引導學生發(fā)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
    大部分二年級的學生已經養(yǎng)成了認真書寫的習慣、自覺閱讀的習慣、大聲朗讀的習慣等。但是,由于本首詩所描繪的生活細節(jié)幾乎每個學生都經歷過,難免司空見慣,忽視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
    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基于多個方面的標準,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會認“扇、濕、裳、遮、燙、謊、熱、?!钡?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
    其中積累語言學習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語文教學絕不只是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過程,一種感悟,一種體會。”因此,我把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閱讀教學和情感體驗上,以對話的方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母愛的細微之處。
    說學法: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記生字,達到高效率識字的效果。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在和同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鍛煉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為了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激趣導入,再現母愛。
    首先我會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拔覀兩磉叾加羞@樣一位親人,把你從小養(yǎng)育大,冷暖餓飽都牽掛。你有困難她憂慮,你有成績她稱夸。人人都說她最親,世上不能沒有她,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在學生得到答案“媽媽”后,我會適時板書課題“媽媽的愛”。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音。
    識字教學必須和閱讀同步,讓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深和鞏固。我會讓學生們先自由朗讀詩歌,不會認的字先用鉛筆圈出來。然后,讓學生靜聽我朗讀詩歌,并要求他們注意聽我是怎樣把字音讀準的,從而潛移默化中糾正他們自己的讀音。其次,學生嘗試再讀詩歌,讀不準或者容易遺忘的字借助課后拼音讀,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字音問題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語言文字,對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睘榇?,我會出示課后生字卡片,讓學生齊讀兩遍之后,去掉拼音,采用‘點兵點將’的游戲方式檢測學生識字的效果。
    (三)細讀課文,體會母愛。
    學習第一小節(jié)。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學,也就是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我會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第一小節(jié),讓學生知道如何讓去學,應該抓住哪些關鍵詞,重點理解哪些句子。
    比如:“很熱很熱”這個疊詞,是為了說明天氣真的很熱;而“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這個“濕透”說明媽媽已經為我扇了好久,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天,媽媽怕我睡不好,半夜為我扇扇子,忍受了炎熱,犧牲了自己的睡眠,是對我滿滿的愛,所以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帶給我涼爽。(板書:清涼的風)。
    此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要滲透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讓學生知道媽媽愛我的方式有很多種。
    “媽媽的愛不止體現在扇扇子這件事上,可能是臨睡前媽媽輕聲細語的晚安小故事,也可能是半夜里小心翼翼地為我蓋被子,都是愛我的表現?!?BR>    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小節(jié)。
    《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我會讓學生同桌間互讀第二、三小節(jié),并給予自主學習的小建議:
    (1)想想故事發(fā)生的情景,又把媽媽的愛比作了什么。
    (2)閉上眼睛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經歷過,和同桌交流討論一下。
    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歷,對學生的回答適時進行引導,做出總結: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和滴落的淚。(板書)。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媽媽的愛這篇課文較短,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前三小節(jié)學習過后,我會選取三名學生,分別朗讀前三小節(jié),引導其他學生說出對三人的朗讀的感受,讓學生明白讀前三小節(jié)應該注意到哪些方面,用什么樣的感情去讀。
    學習第四小節(jié)。
    通過第四小節(jié)的學習,我希望孩子們能體會到多種不一樣的情感表達方式,我會這樣和孩子們交流:“小朋友們!媽媽對你無微不至的關心是一種愛,那么當你犯錯誤的時候,媽媽責備你,就說明她不愛你了嗎?答案就在第四小節(jié),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會詢問學生:什么是“責備”?學生可能會回答:媽媽不高興了,用嚴厲的目光看著我是責備;當我做錯事時,媽媽批評我是責備;媽媽責備我時可能會打我罵我)。教學要講究循序漸進,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媽媽批評、責備我,是因為心疼暖瓶嗎?那是為什么?,讓學生明白,當我們做錯事時,媽媽的批評是更深的愛,因為她希望孩子誠實,做一個品質高尚的人,所以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板書)。
    其次,個別學生分享平時生活中犯得一些錯誤,讓學生說出媽媽是怎樣做的,我又是怎樣做的,從而學生會了解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學習第五小節(jié)。
    這一小節(jié),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媽媽還體現在諄諄教導上,是親切的教誨(板書)。學生可以采用各種方式的朗讀去理解,可以小組內朗讀,也可以是同桌互讀等,在讀中感悟母愛,同時做到語言親切,感情豐富,深沉等。
    (四)教師總結,贊美母愛。
    一節(jié)好的板書設計是一堂好課點睛之筆。本課的板書簡潔明了,樣式新穎,令人印象深刻。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指導老師批評指正!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七
    《媽媽的節(jié)日》是冀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愛我家”中的第四課。第一單元是以“熱愛家庭、敬愛長輩”為主題的單元。家庭是兒童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也是兒童成長的基本場所,它對兒童一生的影響非常重要,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相處可讓孩子生活愉快、身心健康地成長。因此本單元旨在通過學生了解父母為養(yǎng)育自己付出的辛勞、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解生活用品的來歷、送媽媽節(jié)日禮物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家庭、孝親敬長的.情感,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的方式愛長輩,以實際行動為家庭增添歡樂。本課是第一單元的最后一課,著重對學生進行愛媽媽、關心、體貼媽媽的教育。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比較小,在家庭中倍受呵護,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能了解父母為養(yǎng)育自己付出的辛勞,所以對學生進行“體貼長輩、敬愛長輩”的教育特別重要。
    基于本課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這三個方面來考慮,我確定了本課的活動目標和重點。
    1、知道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初步了解“三八”婦女節(jié)的來歷和一些偉大女性的事跡。
    2、知道媽媽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員,激發(fā)學生愛媽媽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媽媽快樂我快樂的”情感。
    3、了解媽媽、關心體貼媽媽,送媽媽一份節(jié)日禮物。
    活動重點:。
    了解媽媽、關心、體貼媽媽,激發(fā)學生愛媽媽的情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兒童道德認識形成的規(guī)律,并結合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興趣,以“啟發(fā)式”教學理論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采用了討論交流、講故事、圖片欣賞等活動形式來吸引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
    1、導入新課。
    首先播放兒童喜歡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然后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媽媽的愛,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你愛媽媽嗎?你了解媽媽的節(jié)日嗎?教師從談話中引出媽媽的節(jié)日――婦女節(jié),并簡單講述婦女節(jié)的由來。
    2、了解偉大婦女人物。
    展示偉大婦女人物居里夫人、、冰心、劉胡蘭的圖片,并把她們的感人事跡簡單介紹給學生,旨在讓學生知道婦女也在為世界、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從而使學生從內心對婦女產生深深的敬愛之情。
    3、夸夸自己的媽媽。
    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你的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她的工作辛苦嗎?在家里,媽媽還做哪些事情?讓學生講一講媽媽的故事,夸夸自己的媽媽??梢灾v媽媽在工作、學習上怎樣努力為社會做貢獻的事,也可以談媽媽為家庭所付出的辛勞或對自己的關懷和照顧。旨在讓學生知道媽媽在為社會做貢獻,同時也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員,她把無私的愛與關懷給予了我們,我們應該尊敬她,熱愛她。
    學生講媽媽的故事時,已經感受到媽媽的愛,老師再通過一則感人的母愛故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媽媽對子女的愛是多么無私、偉大。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愛媽媽的情感。
    4、我給媽媽送禮物。
    “三八”婦女節(jié)快要到了,媽媽的節(jié)日里,你想送給媽媽什么禮物呀?
    學生分組交流送給媽媽什么樣的禮物,代表發(fā)言,引導學生送給媽媽的禮物可以親手做一張“親情卡”,或者是唱支歌、跳個舞,也可以說一句祝福媽媽的話或做一件讓媽媽高興的事,旨在讓學生表達對媽媽純潔、真摯的愛。
    5、做一做。
    要求學生動手制做一個“連心卡”,把媽媽的一些情況寫在上面,比如“媽媽的生日、媽媽的愛好、媽媽最開心的事、媽媽的身體狀況”等等。將做好的連心卡掛在自己臥室的墻上,時刻提醒自己要關心體貼媽媽。這一活動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媽媽,與媽媽心連心,增進愛媽媽的情感,使學生在思想上真正樹立“媽媽快樂我快樂”的意識。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八
    前段外婆病了,病得很重,照顧外婆都在杭州,有好久沒有回家了,可能有星期了吧。我在家里很想,想和我一起讀書;想和我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戲;想和我一起看窗前的牽?;ā?BR>    我很想了,想溫暖的懷抱了。其實,想的感覺是想哭的感覺。
    評語文章字字真情,寫出了小作者想念的感情,尤其是那種想哭的感覺,更是小作者的切身體驗。文章很感人。
    水仙花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九
    1、感受媽媽養(yǎng)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對孩子的愛。
    2、愛媽媽,會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
    ppt、視頻《世上只有媽媽好》。
    1、以兒歌引出主題。
    師:我們小朋友都學過一首兒歌叫《我愛媽媽》,你們會念嗎?那我們一起來念一念。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今天老師這里有一位小朋友叫紅紅,她也說非常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她和她媽媽之間的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
    1、出示圖片一至四。
    師:紅紅生病了,躺在床上難受極了,你們猜,誰來幫助她?
    媽媽看到紅紅生病了,是怎么做的?(媽媽抱著紅紅去醫(yī)院,急的滿頭大汗)
    紅紅躺在醫(yī)院的床上,媽媽是怎么照顧她的?(媽媽一直不敢睡覺,陪在紅紅身邊,還喂她吃藥)
    紅紅的病好了,媽媽變得怎么樣了?(媽媽變得很高興)
    2、小結
    師:紅紅的病能夠好的那么快,全靠媽媽及時的送她去醫(yī)院,而且還很細心的照顧紅紅,所以紅紅的病才會好的那么快,她的媽媽對她那么好,紅紅可愛她的媽媽了。
    3、師幼集體交流。
    1、媽媽對你的愛
    師:紅紅很愛她的媽媽,她的媽媽也很愛她,那小朋友,你們的媽媽愛你們嗎?你們的媽媽是怎樣愛你們的?會為你們做什么事?(洗衣服、洗碗、給孩子洗澡)
    2、寶寶對媽媽的愛
    3、談論如何關心愛護媽媽。
    (2)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愛媽媽的。
    (3)自由談談媽媽和孩子之間如何相互關心。
    小結:媽媽愛我們,我們也要關心她愛她,幫助媽媽,聽媽媽的話。
    本節(jié)課邀請家長講述自己懷孕以及哺育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們聽的非常認真,同時更增加了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不足之處是以后對家長參與的講話內容要進行商討、研究,使之與主題更加融合。
    幼兒園我愛媽媽教案,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為了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最愛我們的人就是媽媽,而我們回報給媽媽的愛實在是太少了,我們應該要知道媽媽對我們的愛,將這些愛也回饋給媽媽。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能有這樣一次機會,跟大家共同交流和學習。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第五冊教材第五課《媽媽的歌》當中的《媽媽的心》一課。下面,我將重點圍繞有效聆聽、情感滲透在歌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
    在本單元中,學唱歌曲《媽媽的心》是一首結構規(guī)整,曲調流暢,主題鮮明的兒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稱的內心表白,充滿激情地表達了幸福生活的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歌曲為2/4拍、宮調式,全曲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個樂段在四個樂句中,都運用了附點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第一樂句到第二樂句的八度跳進,及第四樂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滿深情、富有兒童語氣的自白,表達了兒女對祖國媽媽發(fā)自內心的.崇敬情感。第二樂段,用“啦啦啦”襯詞和跨小節(jié)切分節(jié)奏,在旋律上下移三度的模進,在音調上節(jié)奏的松、緊變化,唱出了“媽媽的歌”、“兒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動萬千,把情緒推向高潮,與前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點明了主題,歌聲在兒女們對祖國媽媽的祝福中結束——祝燦爛的祖國永遠昌盛繁榮。
    根據我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確立了以下3個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目標要小,最好能當堂檢測。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目標最好不要出現,太空洞且無法檢測。很慚愧,我的教學目標里也出現了?。?BR>    1、感受歌曲在音調節(jié)奏上的松、緊變化以及歌曲不同樂段情緒對比的特點。
    2、能夠用親切地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媽媽的心》,并能準確演唱歌曲中頻繁出現的附點八分音符和休止符。
    3、在感受音樂作品旋律節(jié)奏特點的基礎上,通過伴奏、表演等綜合藝術表現形式,表達兒女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
    本課總的設計思路是以“媽媽的歌”為主題,通過多遍有目的的有效聆聽,感受歌曲的特點;以不同樂段情緒對比的方式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變化;以伴奏、表演等多種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藝術展示活動,將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驗與感受展示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長輩的崇高品格。為此,我預設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別是:
    1、聽一聽——以多遍聆聽為手段,通過設計節(jié)奏游戲、打擊樂器伴奏的形式,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情緒特點。
    2、唱一唱——采用歌譜接唱、小組動作創(chuàng)編等多種形式,學唱歌曲《媽媽的心》,體驗歌曲的情感特點。
    3、演一演——以獨唱齊唱多種演唱形式相結合、小組為單位唱奏演于一體綜合表現歌曲的形式,創(chuàng)設參與性、創(chuàng)造性綜合藝術展示平臺,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
    介紹一下具體的教學設計思路:
    開課伊始,我將以泰戈爾的詩歌《仿佛》切入本課,以一首深情的表現媽媽的詩歌奠定感情基調導出本課的主題“媽媽的歌”。導入處選擇的詩歌不作為學生理解的內容,僅讓學生感受到詩歌中飽含的深情即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在游戲中間
    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
    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
    廟里晨禱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來
    像母親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里
    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仿佛覺得母親
    凝住我的目光
    布滿了整個天空
    “媽媽總是我們內心最溫暖的港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關于媽媽的歌——《媽媽的心》。”
    1、聽一聽——
    第一遍聆聽,提出設問“歌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主要在歌曲的哪些方面體現出來?”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節(jié)拍、速度等基本音樂要素,以及歌曲表達的內容。第二遍聆聽,學生可在心里輕輕跟著范唱哼唱,同時提問“歌曲在節(jié)奏的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歌曲中的停頓是為什么?”引導學生感受了解休止符,并作講解,音符中有休止符表示停頓,四分休止符與四分音符的時值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拍。第三遍聆聽,提問“通過聆聽,你感受到歌曲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樣聽出來的呢?”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不同樂段,并感受樂段之間鮮明的情緒變化,點明歌曲的主題。第四遍聆聽,主要目的是在實踐中感知休止符。此處作為關鍵處處理一,將在后續(xù)詳細闡述。
    2、唱一唱——
    上一部分的有效聆聽,學生對歌曲的曲調旋律也比較熟悉了,唱一唱部分,主要帶領學生在唱會的基礎上更加注意歌曲情感的渲染,引導學生能夠有感情地從容自如地演唱歌曲。我把歌曲的學習分為兩個部分:
    (1)分樂段學唱。第一樂段:采用歌譜接唱的形式,讓學生接唱第一樂段中比較容易的后一小節(jié),調動學生的演唱積極性同時注意休止符。請老師們配合我一起來試一下吧!然后,分析歌譜中出現了mp做講解p為弱mp為中弱,也出現很多附點八分音符,演唱時帶附點的音符要唱的稍微長一點,后面跟著的小尾巴要唱的短一點。歌譜演唱熟練后,加上歌詞演唱,注意休止符的停頓。
    第二樂段:首先分析第二樂段出現了mf做講解f為強mf為中強,結尾處出現1、2兩個小房間,第一樂段的結尾要唱第1個小房間,第二段的結尾即全曲的結尾要唱第2個小房間,注意全曲的結尾出現了漸強符號,這是全曲的高潮,歌曲的主題在這里深化,演唱時情緒要飽滿聲音要放開。第二樂段的學習結合旋律線給學生以更直觀的感受,先演唱曲譜,再演唱歌詞。注意樂句的連貫,情緒的宣泄,并再次強調最后一樂句句首休止符的演唱,輕輕握拳唱在心里。
    (2)通過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身體律動來表現歌曲,引導學生以情帶聲,用情歌唱。此處作為關鍵處處理二,將在后續(xù)詳細闡述。
    3、演一演——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通過獨唱、齊唱演唱形式的變化以及唱奏演相結合表現歌曲的形式,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驗,從而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同時,大膽激發(fā)學生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性潛能,開展綜合藝術展示活動。
    以上是我對教學設計思路的闡述,依據本課的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我確立了兩個教學關鍵處:
    一、準確演唱歌曲中頻繁出現的休止符節(jié)奏。
    二、能夠用自然、優(yōu)美、親切地聲音展示歌曲不同樂段的情緒對比,表現歌曲愛媽媽從而愛祖國的情感。
    詳細介紹一下幾個關鍵處的處理手段:
    本課關鍵處一:準確演唱歌曲中頻繁出現的休止符的節(jié)奏。關于休止符的處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在聽一聽的最后聆聽環(huán)節(jié),小組討論“歌曲中的休止符可以用怎樣的身體語言表達?”“輕輕點頭”“輕輕握拳”等,加深學生對休止符的理解,休止符表示停頓,這里的節(jié)奏不出聲音唱在心里。并請學生思考“休止符為歌曲的情感表達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這里的停頓表達出兒女對媽媽甜蜜的愛心)引導學生更細致地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
    2、出示設計帶有休止符的節(jié)奏,以拍手和打舌的方式練習打節(jié)奏,進一步感知休止符。
    a:x 0 x 0(拍手)
    b:0 xx 0 xx(打舌)
    在練習打節(jié)奏的同時注意強調節(jié)奏的強弱變化,拍手的節(jié)奏要強一些,打舌的節(jié)奏要弱一些。(請老師們互相配合一起來練習一下吧)
    3、通過打擊游戲的進行,進而加入打擊樂器碰鈴、雙響筒為歌曲伴奏。
    這里也請幾位老師配合我一起來為歌曲伴奏吧?。ㄓ捎跁r間的關系我們就配合到這里吧,謝謝各位老師!)
    新課標中明確闡述了:3——6年級學生應樂于參與各種演奏活動,并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作品的情緒。所以這節(jié)課我首先設計了用身體語言表現休止符的方式初步感知,然后設計帶有休止符的節(jié)奏型進一步感知,最后加入打擊樂器伴奏。由簡到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準確演唱休止符。
    設計意圖:通過參與活動,使學生能夠在聽音樂打節(jié)奏感知休止符的同時進行有效的打擊樂器伴奏,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合作的能力。
    本課關鍵處二:能夠用自然、優(yōu)美、親切地聲音展示歌曲不同樂段的情緒對比,表現歌曲愛媽媽從而愛祖國的情感。對此關鍵處的處理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課開始的聽一聽部分,通過感受基本音樂要素、了解休止符、對比歌曲不同樂段的情緒、實踐感知休止符,引導學生在聆聽中循序漸進地體會歌曲,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
    2、在唱一唱環(huán)節(jié),分樂段學唱的過程中,適時提問“通過對不同樂段的學習,同學們認為每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你會用怎樣的肢體語言來表現呢?”分小組設計動作表現歌曲,一樂段停頓平緩,表達對媽媽甜蜜的愛心,二樂段連貫激昂,表達對偉大祖國深深的愛。通過討論、表演,引導學生用真情表現歌曲。巧妙的肢體語言能夠使演唱“錦上添花”。以情帶聲,引導學生在腦海里“畫出美妙的畫”來。唱準曲譜后,再演唱歌詞,通過演唱驗證自己所“畫”的作品的美妙,使學生領略用情歌唱的魅力。
    3、通過演一演環(huán)節(jié)中唱奏演三位一體表現歌曲,獨唱、齊唱不同演唱形式的轉換以及互動評價機制的輔助下,對歌曲的學習成果集中展示,把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表演的舞臺,學生自主合作,可以將歌曲表現的淋漓盡致。
    設計意圖: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是3~6年級在演唱方面提出的學段目標。此關鍵處圍繞從歌曲的學習的第一部分聆聽開始滲透,直至最后目標的達成,在實踐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從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各位領導、老師們,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點設計思路和想法。有效聆聽,打開了音樂學習的智慧之門;情感滲透,為美妙的歌聲插上翅膀。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共同收獲!
    謝謝大家。
    總之,一篇好的說課稿,一定要注重課堂的時效性,花樣環(huán)節(jié)不可太多,最主要是其可實現性,實用、有效果最重要,歌唱課就是以唱為主要目的。以此說課稿與大家共同學習!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一
    唱游與律動課以其獨特的藝術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美化學生的行為,對促進智障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有針對性的音樂教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肢體協調能力,音樂表現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本課的學習中讓學生也得到“愛”的教育。本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本次教學活動對象是智障輕度五年級的學生,共11名,其中四人為唐氏綜合癥,三人為智力障礙兼語言障礙,兩人為自閉癥,兩人為智力障礙伴隨多動癥。他們的智商介于65~50之間。他們非常喜歡音樂,有著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在課堂上能較好的完成教學活動。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分為a、b、c三層:
    a層:節(jié)奏感強,能準確的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并能正確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能根據歌詞意境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理解歌曲意境能力的較強;在歌唱中吐字清晰,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b層:節(jié)奏感較強,能較好的感受歌曲的節(jié)奏,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在教師的提示下能根據歌詞意境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在歌唱中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c層:節(jié)奏感較弱,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理解歌詞意境的能力較弱,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模仿教師做出相應的表情動作;口語能力較弱,咬字吐字不清晰,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能跟隨音樂進行哼唱。
    本課選自我校校本教材唱游與律動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歌曲單樂段四樂句,曲調簡練,節(jié)拍2/4拍,是一首深受學生喜愛的歌曲,該歌曲教育學生愛不僅僅是索取,更重要是付出和奉獻。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演唱、表演以及讓學生懂得愛、學會愛,學會感恩。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學習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將分為三個層次:
    a層:
    1、能準確理解故事內容,并能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能準確掌握節(jié)拍規(guī)律,并正確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通過有感情的演唱及表演,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b層: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在教師的提示下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能較好的掌握節(jié)拍規(guī)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通過演唱及表演,初步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初步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c層:
    1、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通過語言或動作表達出自己對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相互關愛行為的感受。
    2、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運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3、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能跟隨音樂進行哼唱,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旋律。
    4、通過歌曲學習,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懂得“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問題教學法、講授法,通過聽一聽、說一說等活動引導學生去感悟、去發(fā)現。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歌曲的節(jié)奏開始本課學習,把語言(理解歌曲)、音樂(歌唱)、舞蹈(含樂器伴奏)三者結合起來了,使音樂教學充滿活力,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運用聽唱法、表演法,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造快樂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來感受、理解、表現音樂,使唱游與律動課的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教法與學法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在輕松、活潑、興奮、愉快的狀態(tài)下學習音樂,陶冶情操。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共分為三個方面,1、在聆聽中步入,營造“愛”的氛圍;2、在感受中體驗,開發(fā)即興表演的潛能;3、在理解中升華,表達成長的心聲。
    (一)在聆聽中步入,營造“愛”的氛圍
    教學起始,以烏鴉反哺故事的導入,讓學生體會烏鴉媽媽和娃娃之間的深厚感情,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感受,同時請學生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為故事命名,從而引出本課課題《小烏鴉愛媽媽》。
    (二)在感受中體驗,開發(fā)即興表演的潛能
    1、感受旋律,拍打節(jié)奏
    引導學生在聆聽歌曲的基礎上運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啟發(fā)學生運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四二拍強弱關系。對能力較弱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正確掌握四二拍的強弱關系。
    2、學習歌詞
    首先指導學生朗讀歌詞,初步理解歌曲意境。其次指導學生結合圖畫粘貼表情卡,幫助學生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母子情深、烏鴉媽媽老了以后不能動的傷心、難過的心情,小烏鴉著急飛出去給媽媽捉蟲子的情緒,以及小烏鴉喂媽媽吃蟲子時的愉快心情。通過粘貼小練習,營造一種探究式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表達出對歌詞的個性化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對歌曲的內容得到深刻的理解。
    3、學唱歌曲
    首先要求學生專心的聆聽歌曲旋律, 其次要求學生用最自然的聲音跟著琴聲哼唱旋律,注意音準。教師根據學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如: “吃”“翅”的發(fā)音;演唱感情變化的處理;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方法;音準地把握等。還采取齊唱、對唱、接龍唱的形式,注意學生演唱時音調的統(tǒng)一,聲音的和諧,幫助學生熟練的掌握歌曲的演唱。通過哼唱旋律,讓學生掌握歌曲音調;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采取聽唱法,并運用多種演唱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通過音樂會的形式,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分別請其他學生演唱歌曲和用打擊樂器進行伴奏。表演分兩場進行,第一場教師扮演烏鴉媽媽的角色,起到示范的作用,學生扮演小烏鴉,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積累表演經驗。并要求學生扮演小烏鴉時積極的和老師互動,師生合作自然、和諧。第二場,老師做觀眾,學生自主進行角色扮演。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歌曲表演,關注學生在表演中的動作的表現和情感的流露以及在表演中的獨創(chuàng)動作并及時給于肯定與鼓勵。
    (三)在理解中升華,表達成長的心聲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歌曲所表演出來的母子情深、孝順、尊敬、愛護等“愛”的行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啟發(fā)學生理解愛不光是索取,還是付出和奉獻。
    本節(jié)課的板書力求簡潔精要。中間書寫歌曲的名稱(小烏鴉愛媽媽),下面部分,寫歌曲特點(活潑、歡快)以及歌曲節(jié)拍(四二拍)。
    葉圣陶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闭n前的教學設計只是精心的預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動態(tài)生成教學細節(jié)。根據生成我將會隨之調整教學行為,讓它更適合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二
    尊敬的評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媽媽的愛》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媽媽的愛》選自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單元第一課的內容,課文選取了五件有代表性的事例,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地教誨。全詩充滿親情愛意,樸實無華、文質兼美,以通俗易懂的詩歌語言,密切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致力于引導學生發(fā)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
    大部分二年級的學生已經養(yǎng)成了認真書寫的習慣、自覺閱讀的習慣、大聲朗讀的習慣等。但是,由于本首詩所描繪的生活細節(jié)幾乎每個學生都經歷過,難免司空見慣,忽視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愛。
    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基于多個方面的標準,為此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會認“扇、濕、裳、遮、燙、謊、熱、?!钡?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
    其中積累語言學習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母愛,體會母愛,感悟親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說教法: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語文教學絕不只是簡單的告訴,而是一種過程,一種感悟,一種體會?!币虼?我把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閱讀教學和情感體驗上,以對話的方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母愛的細微之處。
    說學法: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多種方法自主識記生字,達到高效率識字的效果。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在和同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鍛煉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為了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激趣導入,再現母愛。
    首先我會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拔覀兩磉叾加羞@樣一位親人,把你從小養(yǎng)育大,冷暖餓飽都牽掛。你有困難她憂慮,你有成績她稱夸。人人都說她最親,世上不能沒有她,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她是誰嗎?”
    在學生得到答案“媽媽”后,我會適時板書課題“媽媽的愛”。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音。
    識字教學必須和閱讀同步,讓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深和鞏固。我會讓學生們先自由朗讀詩歌,不會認的字先用鉛筆圈出來。然后,讓學生靜聽我朗讀詩歌,并要求他們注意聽我是怎樣把字音讀準的,從而潛移默化中糾正他們自己的讀音。其次,學生嘗試再讀詩歌,讀不準或者容易遺忘的字借助課后拼音讀,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字音問題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語言文字,對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為此,我會出示課后生字卡片,讓學生齊讀兩遍之后,去掉拼音,采用‘點兵點將’的游戲方式檢測學生識字的效果。
    (三)細讀課文,體會母愛。
    學習第一小節(jié)。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去學,也就是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我會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第一小節(jié),讓學生知道如何讓去學,應該抓住哪些關鍵詞,重點理解哪些句子。
    比如:“很熱很熱”這個疊詞,是為了說明天氣真的很熱;而“汗水卻濕透了她的衣裳”這個“濕透”說明媽媽已經為我扇了好久,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在這樣一個炎熱的夏天,媽媽怕我睡不好,半夜為我扇扇子,忍受了炎熱,犧牲了自己的睡眠,是對我滿滿的愛,所以把媽媽的愛比作清涼的風,帶給我涼爽。(板書:清涼的風)。
    此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要滲透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讓學生知道媽媽愛我的方式有很多種。
    “媽媽的愛不止體現在扇扇子這件事上,可能是臨睡前媽媽輕聲細語的晚安小故事,也可能是半夜里小心翼翼地為我蓋被子,都是愛我的表現。”
    學生自主學習第二、三小節(jié)。
    《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指導學生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我會讓學生同桌間互讀第二、三小節(jié),并給予自主學習的小建議:
    (1)想想故事發(fā)生的情景,又把媽媽的愛比作了什么。
    (2)閉上眼睛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經歷過,和同桌交流討論一下。
    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歷,對學生的回答適時進行引導,做出總結: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和滴落的淚。(板書)。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媽媽的愛這篇課文較短,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前三小節(jié)學習過后,我會選取三名學生,分別朗讀前三小節(jié),引導其他學生說出對三人的朗讀的感受,讓學生明白讀前三小節(jié)應該注意到哪些方面,用什么樣的感情去讀。
    學習第四小節(jié)。
    通過第四小節(jié)的學習,我希望孩子們能體會到多種不一樣的情感表達方式,我會這樣和孩子們交流:“小朋友們!媽媽對你無微不至的關心是一種愛,那么當你犯錯誤的時候,媽媽責備你,就說明她不愛你了嗎?答案就在第四小節(jié),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會詢問學生:什么是“責備”?學生可能會回答:媽媽不高興了,用嚴厲的目光看著我是責備;當我做錯事時,媽媽批評我是責備;媽媽責備我時可能會打我罵我)。教學要講究循序漸進,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媽媽批評、責備我,是因為心疼暖瓶嗎?那是為什么?,讓學生明白,當我們做錯事時,媽媽的批評是更深的愛,因為她希望孩子誠實,做一個品質高尚的人,所以媽媽的愛是責備的目光。(板書)。
    其次,個別學生分享平時生活中犯得一些錯誤,讓學生說出媽媽是怎樣做的,我又是怎樣做的,從而學生會了解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學習第五小節(jié)。
    這一小節(jié),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媽媽還體現在諄諄教導上,是親切的教誨(板書)。學生可以采用各種方式的朗讀去理解,可以小組內朗讀,也可以是同桌互讀等,在讀中感悟母愛,同時做到語言親切,感情豐富,深沉等。
    (四)教師總結,贊美母愛。
    一節(jié)好的板書設計是一堂好課點睛之筆。本課的板書簡潔明了,樣式新穎,令人印象深刻。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指導老師批評指正!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三
    我的媽媽工作到很晚,回到家了還要立馬跑進廚房,為我和爸爸做晚餐,直到深夜,她才能歇一會兒。所以,我每次看見媽媽忙進忙出為我們做飯,我總是很感動,其實我很想對媽媽說:“媽媽,您歇一會?!钡铱偸情_不了口,每次走到媽媽面前,剛到嘴邊的話又咽下去,所以每次都不成功。媽媽不光家里有很多是要做,而且每個星期都要帶我出去學樂器,這樣一來,媽媽就更忙了。
    終于有一次,正在媽媽打掃的時候,我說:“媽媽您歇一會兒吧!這些事讓我來干好了?!眿寢屵B聲說:“不行,這樣,你會累壞的,乖,聽媽媽的話,快去休息吧,否則會影響了你的長高的!”
    “不嘛不嘛,我就是要干嗎,媽媽,求求您,請您快休息去吧!”我大喊。媽媽沒辦法,只好把手中的拖把遞給了我,并小心地叮矚:“千萬不要拿拖把來玩?!薄澳判奈乙欢〞鸭依锿系母筛蓛魞舻摹!蔽遗闹馗f。這下,媽媽才放心的到床上去休息了。
    不出幾分鐘,我就把客廳打掃的一層不染。正當我正想去叫媽媽來檢查,可是我剛走到門口,卻發(fā)現媽媽睡著了,她的嘴角路出一絲微笑。我想:大概是媽媽在夢中看見我把客廳打掃的一層不染吧!剛做完打掃的我升升脖子,錘錘腰,此時我正想說:“原來媽媽在打掃客廳也是這么幸苦的?!蔽铱偹忝靼讒寢屆刻斓男量喽汲隽宋业囊饬现?,的確,光是拖地就已經這么累了,更何況媽媽每天還要做那么多事情,她怎么可能會不累呢!
    我想:我每天一定要幫媽媽做一些家務,還有,自己的事盡量自己做,不要讓媽媽為我操心。這樣,媽媽減輕了一些負擔,而且,媽媽還可以得到足夠時間的休息,這真是一舉兩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四
    “媽媽,烤好了沒有?”在一棵高大桉樹下的木屋里,正趴在育兒袋的邊沿向對面烤箱張望的小袋鼠西西問。
    “西西,再等等,一會兒就好了?!贝髬寢屳p輕地拍了拍西西的腦袋?!翱晌乙呀浀炔患傲??!蔽魑鞯目谒菄W嘩地流著,烤箱里飄出來的甜香味實在是太誘人了?!澳氵@個小饞鬼。”袋鼠媽媽笑了,“好了好了,現在已經烤好了?!贝髬寢尨蜷_了烤箱門,一股濃郁的香味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沖出烤箱,沖出木屋,沖向外面那廣闊的原野。當霧氣散盡的時候,一盤烤得金黃剔透、如同一只只正低頭覓食的小雞餅干出現在她們的面前。這些餅叫做雞仔餅,是酷愛廚藝的袋鼠媽媽剛剛從中國廣州學來的技術,用冰肉和菜心做餡,再加上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調和,然后用餅皮包裹,壓扁后放入烤箱中烘烤。
    “讓我來!”還沒等媽媽出手去端,西西便跳出育兒袋蹦到烤箱前伸出了手?!巴?,好燙!”剛剛把盤子端起來,西西便大叫著放下了,不停地甩著手。“你這孩子,實在太心急了?!贝髬寢屳p輕地搖了搖頭,親手去拿??伤齽倓偘驯P子端出來,這個裝滿雞仔餅的盤子便被搶走了。誰,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我的家里搶劫?惱怒的袋鼠媽媽抬頭一看,呆了——竟然是一條吐著血紅舌頭的大蟒蛇?!皨寢專 币姷竭@條可怕的食肉動物,西西嚇得趕緊跳到了媽媽胸前的育兒袋里。“你怎么進來的?”袋鼠媽媽警惕地問。
    “順著香味來的?!彬哓澙返囟⒅u仔餅說。原來是雞仔餅的香味把正在周圍覓食的蟒蛇給吸引過來了?!澳阆敫墒裁??”袋鼠媽媽緊緊地護著自己的小寶寶,蟒蛇上門,就像黃鼠狼給雞拜年,是不會安什么好心的?!胺判?,今天我對袋鼠肉不感興趣,我只要這盤可口的烤餅?!彬哂梦舶桶驯P子卷起來,把雞仔餅向自己那大張的嘴里送。
    “住口!”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大喝,一只金錢豹突然從窗外跳進來,一巴掌便把蟒蛇的頭拍扁了。
    “謝謝,謝謝豹大俠?!贝髬寢屵€以為金錢豹是來見義勇為的呢,心里正在嘀咕:一向橫行鄉(xiāng)里的金錢豹什么時候改邪歸正了,金錢豹已經把散落在地上的`雞仔餅麻利地撿起來,毫不客氣地向嘴里送,袋鼠媽媽這才明白,原來金錢豹也是被香味吸引過來搶東西的強盜。
    可金錢豹也沒能享受到這個美味,他被另一群來搶雞仔餅的強盜包圍了——三只張牙舞爪的土狼。
    “把東西放下,然后趕快閃人。”一條只有一只耳朵的頭狼威肋道。“哼,你說放下就放下呀?你以為你們狼多勢眾我就怕你們呀?”金錢豹可不愿意丟掉這些已經到嘴邊的美味。
    “既然這樣,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大家一起上!”一只耳一聲令下,三只土狼同時撲上來,金錢豹趕緊丟下雞仔餅,與這三只企圖豹口奪食的狼戰(zhàn)成一團。
    噼里啪啦,稀里嘩啦,哎喲媽呀!袋鼠的家成了戰(zhàn)場,桌椅板凳散了架,鍋碗瓢盆滿地滾。
    可是,當三只狼終于把金錢豹打倒以后,他們卻發(fā)現原本滾在地上的雞仔餅不見了。
    “餅呢?”一只耳大聲問。
    “在你們打架的時候,我已經把雞仔餅撿起來給西西吃了,味道好極了。”袋鼠媽媽攤開手說。
    “你——”一只耳氣得咬牙切齒,沒想到忙活了大半天,做的竟然都是無用功?!膀_你的?!币娝麄冞@么一副樣子,袋鼠媽媽笑了,“我們可不像你們一樣總想著吃獨食,還給你們留著呢。不過,你們要想要的話,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
    “什么條件甲”“大家同吃?!?BR>    “好吧?!币恢欢饝?。
    袋鼠媽媽這才把雞仔餅從育兒袋里拿了出來,三只土狼、一只豹、一條蛇,以及一群正在外面圍觀的獵狗,人人有份。
    “味道怎么樣?”當他們吃完后,袋鼠媽媽問。
    “哇,甜中帶咸、甘香酥脆,實在是太太好吃了?!币恢欢蛑稚系娘災f。
    “還想吃嗎?”袋鼠媽媽問。“當然?!薄澳蔷兔魈煸賮??!贝髬寢屨f,“見你們這么喜歡我的雞仔餅,我決定了,我要在這里開一個雞仔餅店,歡迎你們的惠顧。不過不許再搶,要排隊購買?!薄耙欢?!”正圍在袋鼠家周圍的動物們拼命地點頭。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五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歌曲《媽媽的心》視頻,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的體驗和感受歌曲中充滿的母子間的情感。運用正確的聲音,富有感情地來學唱歌曲《媽媽的心》,培養(yǎng)他們對祖國媽媽的一片熱愛之情。
    二、過程與方法:在教學中,將運用討論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欣賞歌曲,表演歌曲等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聽,看,說,演等角度多方面的感受歌曲《媽媽的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熱愛,并且感受音樂節(jié)奏的松、緊變化,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
    三、知識與技能:學習四分休止符,并了解其在音樂中的作用、意義,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并用豎笛演奏歌曲《媽媽的心》。
    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的,生動的演唱歌曲,體會兒童對祖國媽媽那種天真純潔的愛。
    教學難點: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準確的理解和表現休止符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隨著老師的琴聲自編動作進入教室。(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無規(guī)范動作要求,但要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拍和節(jié)奏)2、復習前課內容:演唱上節(jié)學過的歌曲。(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表演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的歌曲,可以加上你們編的動作。)二、學唱歌曲:
    1、導入(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媽媽,你知道媽媽的心中最牽掛、最關心的是誰嗎?生:我們。)2、播放視頻《媽媽的心》(我將媽媽的心和一段有關媽媽如何關心兒女的視頻相結合。讓學生在看和聽中感受歌曲)。(師:看完視頻后我要同學們說出《媽媽的心》講了怎么樣的故事?應該用什么速度來演唱?聽后分小組討論。)出示視頻《媽媽的心》。
    3、出示大歌譜《媽媽的心》(師:這就是剛才短片里的歌曲,現在請大家仔細的再次聆聽歌曲,并說說歌曲講了哪些內容。自己跟著音樂輕聲哼唱。)聽錄音范唱兩邊,學生輕輕跟著錄音哼唱。
    注意區(qū)分:533.1│230│。
    (2)再聽錄音范唱,輕聲跟唱。
    (5)學生輕聲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頓)5、教師范唱,學生分段練唱再連起來演唱。(教師彈主旋律,學生用身體各自做著不同的動作進行演唱)。(注:在演出過程中注意提示學生休止符的作用。)6、運用打擊樂曲給歌曲伴奏:
    (2)教師指揮,學生用打擊樂進行合作排練。
    (3)一部分學生演唱,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表演《媽媽的心》。
    三、奇思妙想。
    將學生分成四小組讓他們隨著音樂自由的表演。(1、要求每組要到教室中間表演。2、可以運用教師里一切可以用的東西來輔助表演。3、要每個組員都參加活動。4、由老師當裁判評出魅力小組、活躍小組、可愛小組、激進小組。)。
    四、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各個小組,并指出個別小組的不足之處和這樣讓表演更加的生動有趣。最后,播放音樂讓學生在演唱音樂中走出教室。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六
    下午放學爸爸來接我,回到家里爸爸告訴我媽媽要到長沙出差兩天,我聽了心里很難過,飯也吃不香,菜也不合口。
    第二天晚上,聽說媽媽快要回來了,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晚上我迷迷糊糊睡著了,也不知過了多久,我睜開眼睛一看是媽媽,我一下子就投入媽媽的懷抱里。
    江西省新余市新鋼一小二年級(6)班二年級:馬一川。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七
    1、教材:《小烏鴉愛媽媽》選自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上冊。
    2、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教材簡析:
    (a)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敘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b)歌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歌曲曲調簡練,同音進行較多,具有敘事的特點。
    4、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并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2)創(chuàng)編歌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5、教學重難點:歌曲的學唱和歌詞的創(chuàng)編。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游戲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游戲、音樂、動作、情節(jié)都是為了加深兒童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創(chuàng)設情境。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4、激勵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并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1、聽音樂進教室伴隨《共產兒童團團歌》旋律進教室。學生根據音樂力度的變化,走出強、弱(重步,輕步走)。
    2、新課導入
    (2)出示課題及歌詞,集體有感情的朗讀。
    (3)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4)教師范唱。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生傾聽感受歌曲情感。
    (5)學生學唱歌曲。(教師啟發(fā)學生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根據不同情況,教師應有提示或示范,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組織學生以“愛媽媽”為題,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幫媽媽做家務,愛惜媽媽的勞動成果,體諒媽媽的辛苦。
    (7)、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3、課堂小結
    五、說板書設計
    附板書:小烏鴉愛媽媽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內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提示:一人演圈內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八
    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5課的歌曲——《媽媽的心》, 這首歌曲《媽媽的心》是一首結構規(guī)整,曲調流暢,主題鮮明的兒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稱的內心表白,充滿激情地表達了幸福生活的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歌曲為2/4拍,宮調式,全曲由兩個樂段構成。
    本單元的五首作品以"媽媽的歌"為專題,表現了"音樂與人"這一主題,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少年兒童對媽媽深切的愛。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崇高品德。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經驗,對媽媽的愛有了很深的感悟。本節(jié)課學生需要知道歌曲用媽媽來比喻祖國,來表現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培養(yǎng)對學生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
    基于上述學情,并結合音樂課程標準中總目標、階段目標及本單元目標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如下:
    1、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唱好《媽媽的心》,通過學習歌曲《媽媽的心》表達幸福生活的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
    2、學會用簡單的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同時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
    3、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四分休止符,并了解其在音樂中的作用、意義,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通過歌聲抒發(fā)情感,體現孩子們對祖國媽媽那種天真純潔的愛是本課的重點,在演唱實踐中準確表達休止符是本課的難點。
    本節(jié)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愛祖國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環(huán)境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愛國主義情感。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還采用了聽賞法、引導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小組合作、即興表演、跟隨音樂主動學習歌曲。
    根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預設了一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激趣導入,旋律練習
    (2)接下來我用歌聲來贊美我們的祖國媽媽,表達我快樂的心情!
    范唱歌曲的高潮部分:
    請喜歡祖國媽媽的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來贊美我們的祖國媽媽嗎?也來表達一下快樂的心情吧!
    學生跟老師學唱旋律,指導學生用自然舒服的聲音唱好這條旋律。
    這樣的設計過渡自然,并分散了歌曲的難點,讓音樂與情感融為一體。
    2、歌曲欣賞
    學生交流反饋。要求:知道歌曲的情感,掌握歌曲的情緒。
    3、范唱導入,學習休止符
    學生回答后我出示四分休止符,并講解:樂曲中有休止符就表示紅燈,看到譜上有"0"休止符要記住"紅燈停一停",這一拍要唱在心里。四分休止符與四分音符的時值是一樣的,都是一拍。
    出示節(jié)奏:
    x 0 | x 0 | x 0 | x 0 ||
    拍手 握拳
    仔細觀察這條節(jié)奏,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指導學生學會帶有四分休止符的節(jié)奏型。
    四分休止符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通過討論及趣味練習,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進行節(jié)奏訓練,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層層深入學習歌曲
    (1)學唱第一段。
    聆聽琴聲伴奏,學生用 "m" 輕聲哼唱旋律。 (注意唱好休止符,提醒學生"紅燈停一停" .)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學生隨琴聲伴奏,對老師的口型,在心里默唱歌詞。讓學生隨琴聲伴奏,輕聲地唱歌詞。
    (2)自學第二段。
    重點指導學生唱結束句,說說這句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不一樣?
    對比旋律,指導學生唱好結束句。
    (3)完整跟琴聲輕聲唱全曲。
    師生共同用親切,自然的聲音來贊美我們的祖國媽媽!
    (4)用你喜歡的方式給自己伴奏。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用這個節(jié)奏來給歌曲伴奏。
    x — | x — | x — | x — ||
    有感情的歌聲,永遠是音樂教學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因此,我在歌曲處理上采用了引導法,啟發(fā)學生層層深入學習歌曲,從而達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讓學生在聽、說、唱、動等情感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
    5、拓展延伸,欣賞樂曲
    播放《愛我中華》學生圍成圈,隨音樂律動。
    在教學的尾聲我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升華,這是本課情感價值觀目標的拓展。
    6、總結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媽媽,結束本節(jié)課的學習。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十九
    一、教材分析:
    《我想》這首詩歌以兒童的視角抒寫了兒童在春天里的想象,表達了兒童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詩歌極富韻律美,語言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二、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從感興趣的活動中學習知識,他們在識字寫字方面,朗讀課文以及在理解中想象等方面都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與能力。
    三、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的分析,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字,并能大膽創(chuàng)新。
    2、過程與方法:通過演、想、自悟,來拓展課文內容,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在反復品讀中展開想象,激發(fā)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其中指導學生反復品讀,理解想象,了解詩歌中小朋友在春天的暢想,感受春天的美好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反復品讀中展開想象,激發(fā)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趣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五、教法學法。
    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我特別關注了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
    新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他們的獨特理解、體驗和感受”。所以,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快樂識字教學法”“讀寫結合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同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用“讀一讀、說一說、評一評、寫一寫”的學法自由閱讀,自由表達。
    六、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教案課件”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向學生展示春天的美麗風光。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jié),草長鶯飛、遍地春光;春天,是個想象的季節(jié),神游四野。在春天里,你會想象些什么?學生可能會想象春天實在的景物。教師適時點撥入題。高洪波是個著名作家,他以《我想》為題,寫出了一個孩子在春天里的美好想象。在這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中,學生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詩歌的意境。
    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自讀要求,并采用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形式充分朗讀課文,學生在聽賞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抒發(fā)的情感溢出紙面,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再加上精妙的設計,如:如果你讀到這樣的詩句,想象到什么?再如:品讀了課文,您體驗到了什么,你有話想說嗎?你產生了怎樣的情感?讓學生穿透“語表層”、“內蘊層”,進入“物境”、“意境”、“情境”,學生們通過讀中想、讀中悟的方法,反復誦讀,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種種美。學生們有的感受到了盛開的桃花;有的感受到了旭日、和風,垂柳拂岸;還有的感受到了藍天白云,風箏飄飛,給人們帶來的歡樂;還有的感受到陽春三月,綠草成茵,繁花似錦。在自主、愉悅、開放的閱讀空間中,學生全面參與,師生互動,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閱讀反饋,孩子們激情蕩漾,完全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文之中,通過想象誦讀、小組分角色合作表演讀等方式讀出了情感的升華。
    此時,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是春天的桃花、柳樹、風箏,還有充滿綠意的大地啟發(fā)了作者的想象,而春天的細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鳴蟬,都可以啟發(fā)我們的想象。請同學們選擇一個事物作為想象的憑借,然后展開想象,并把它寫成一首小詩。以老師的范文為指導,引導學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點,獨立思考、模仿創(chuàng)編,然后班上交流。至此,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趣達到高潮。
    范文:我想把身子,
    種在森林里。
    看小松鼠蹦蹦跳跳,
    瞧小鳥自由飛翔。
    看啊,看―――。
    森林是我的家。
    仿寫————————————。
    這節(jié)課就這樣在開放的課堂中、在學生對大自然無限的向往中結束了,縱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力求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的束縛,努力營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以讀為主要途徑,以文本為主要依據,注重閱讀反饋,引導學生讀、賞、創(chuàng),實現遷移性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愉悅的氛圍中充分體會語文的魅力,盡情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袋鼠媽媽的說課稿篇二十
    3、情感體驗:通過聆聽與學唱,教育學生要愛自己的媽媽,感謝媽媽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媽媽的心》
    教學難點: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掌握歌曲中出現的四分休止符
    課前準備:錄音機、磁帶、卡片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基礎知識
    1、認識四分休止符
    2、知道四分休止符的停頓時間
    1、出示四分休止符“0”的卡片
    2、講解四分休止符與四分音符的時值是一樣的,都是一拍
    1、認識四分休止符“0”的形狀
    2、了解四分休止符的停頓時間為一拍
    教學過程:
    學唱歌曲
    1、導入
    師:剛才小喜鵲它要出遠門了也不忘了自己的媽媽,那我們小朋友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應該怎樣表現呢?
    2、聽歌曲《媽媽的心》范唱
    提問:這首歌唱到了什么?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學生相互討論,解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
    3、再次聽歌曲錄音
    提醒學生仔細聆聽,跟著錄音哼唱
    看課本上的歌譜,隨著錄音輕輕地哼唱
    4、復習四分休止符
    設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歌譜上“0”的符號,指一指在哪些地方?
    仔細觀察有幾處出現“0”符號
    5、討論環(huán)節(jié)
    提問: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達了怎樣的心理狀態(tài)?
    相互討論,教師協助(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表達出兒女對媽媽甜蜜的愛心)
    6、念念歌詞
    要求:讓學生帶上自己的感情念歌詞(可以不按節(jié)奏念)
    有感情地朗誦歌詞
    7、填唱歌詞
    教師伴奏,學生唱歌詞
    跟著鋼琴,認真地填唱歌詞
    結束課業(yè)
    聽音樂出教室
    播放音樂,向學生揮手再見
    隨著音樂律動出教室,向老師說再見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