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大全15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一
    教學目的?
    1.領(lǐng)會本文駢散兼行,音韻流暢的藝術(shù)風格。
    2.理解本文詳略適宜的寫作特點。
    3.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和代古諷今的作用,以及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
    4.理解并歸納“一、愛、取、族、焉、而、天”等詞語的用法。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2.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二、解題
    1.文體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多個階段。本文屬于文賦。
    2.背景
    三、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熟悉課文。
    3.學生對照書下注釋疏通例文,劃出疑難。
    四、指導(dǎo)學生自讀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層:“六五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睂懥税⒎繉m的背景。
    重點詞:
    兀:形——動,被砍光。
    一:名——動,統(tǒng)一。
    學生背誦。
    2.第二層:覆壓三百余里。
    寫阿房宮的面積。
    學生背誦。
    重點詞;北構(gòu)而西折:北、西?名——狀
    直走咸陽:趨向。
    學生背誦。
    4.第四層;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寫阿房宮的樓閣廊檐。
    重點詞:
    鉤心斗爭:古今異義。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狀,像蜂房,像水渦。
    學生背誦。
    5.第五層:長橋臥波……不知西東。
    寫長橋復(fù)道。
    重點詞:
    未云何龍:云、龍、名——動,出現(xiàn)之出現(xiàn)龍。
    不霽何虹:虹?名——動,出現(xiàn)彩虹。
    學生背誦。
    6.第六層: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
    寫歌臺和舞榭。
    重點詞:
    氣候:環(huán)境氣氛。
    學生背誦。
    (二)第2段
    1.第1層:妃嬪媵嬙……為秦宮人。
    寫宮人的來歷。
    重點詞:
    輦?名——歷?乘車。
    學生背誦。
    2.第二層:明星熒熒……焚椒蘭也。
    寫宮女眾多。
    重點詞:
    綠云:綠即青,不用青,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梳曉鬟也:曉梳鬟也。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雷霆飛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寫宮人的命運。
    重點詞:
    縵之:長久地。
    而望幸焉:寵幸。
    學生背誦。
    4.第四層:燕趙之收藏……亦不其惜。
    寫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重點詞:
    學生背誦。
    總結(jié):本段從宮人的情況和宮人的生活來寫阿房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1、2段。
    2.預(yù)習3、4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dǎo)學生自讀三、四段
    1.重點詞:
    (1)秦愛紛奢:豪華
    (2)直欄橫檻:欄桿
    (3)可憐焦土:可憐,可惜;焦土:?名——動。變成焦土。
    (4)族:滅族
    (5)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動——意動,以……為鑒。
    2.段落大意:
    第3段:寫秦始皇的荒淫導(dǎo)致秦國滅亡。
    第4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希望當世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
    3.總結(jié):
    三、借古諷今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3、4段。
    2.完成練習二、三、四。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二
    《阿房宮賦》是一篇流傳千古的名篇,筆勢雄健又不失精妙絕倫,華麗鋪陳又不失犀利批判,光彩四射又不失異樣的光輝。品讀《阿房宮賦》就如同與中國文化做一次高層次的對話,如同與杜牧做一次深入的思想交流,對于這樣的經(jīng)典之作,教學目標擬以杜牧的“凡為文,以意為主,氣為鋪,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抓住“詩人之賦麗以則”賞析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分析文章借古諷今的思想意義。故而理讀和品味應(yīng)該成為本課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
    1、淡化畏難情緒,突破作品古文形式
    高一的學生一看到如此長的古文,便有看不下去的畏難情緒,本文詞語豐富生疏,學生理解頗覺困難,但由于教材注解十分詳細,因此必須用生動的導(dǎo)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借助注釋誦讀全文這一環(huán)節(jié)必須認真落實,教師不可替代,使學生首先進入到課本中去,這樣才有品味鑒賞的基礎(chǔ)。
    2、從文章的“兵衛(wèi)”入手,逐步品到作者為主的“意”
    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一部分賦又呈現(xiàn)出由駢麗返回散體的傾向,不講求對偶、韻律、藻采、典故、章法開放流暢,句式錯落多變,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暢快的氣勢,稱作文賦?!栋⒎繉m賦》是代表之一,《阿房宮賦》除了這一“麗”之外,還有一個借古諷今之“則”,故而細品詞藻文氣的同時深入挖掘其文意,使學生既能感其華麗又能明其“意”氣。
    一、導(dǎo)入興趣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度,文化是人們生活方式的總和,中國的吃穿用度自成一格。就住就五花八門,樓、閣、軒、榭、臺、宮等,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宮殿有哪些?(多媒體投影圖片,大明宮、阿房宮、故宮、布達拉宮、未央宮等)其共有的特點是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其中阿房宮給后人留下了許多議論它的機會,為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杜牧的《阿房宮賦》,看看杜牧又因何而議論它。
    二、自讀疏通
    1、運用多媒體展示后人通過想像繪畫出來的阿房宮及阿房宮的地埋、歷史等知識,引起閱讀興趣。
    2、投影閱讀要求:
    (1)文章哪些段描寫,哪些段議論,寫了什么,議了什么?
    (2)阿房宮的特點。
    (3)宮中的生活特點用一個詞語概括,作者如何把這一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4)哪一句話能作本文的中心論點?
    (5)作者是怎樣論證這一論點的?
    3、學生閱讀后,反饋信息,教師引導(dǎo)其正確把握文章內(nèi)容及文章的結(jié)構(gòu),分析描寫與議論之間的聯(lián)系。
    三、品味創(chuàng)新
    1、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由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每人找一句,并進行適當點評,并把好的點評展示出來。通過“找”、“評”、“示”,可使學生品味賦文的“麗”和由此而形成的“氣”。
    2、品出簡言當中的豐意。文章中有很多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卻飽含了無限深意,鼓勵學生深入挖掘。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分析:起勢雄健,涵蓋全文。乍看似乎僅僅是敘事;實則于敘事中寓褒貶,并為此后的許多文字埋下根子。起筆極言秦興之驟,實為下文議秦亡之速埋下伏筆?!傲酢睘槭裁磿爱叀?“四海”為什么能“一”?一亡一興,關(guān)鍵何在?讀完全篇,這些問題就會得到解答?!傲酢敝爱叀?,其原因就在自身,那么,秦能統(tǒng)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這兩句一抑一場;而揚秦又是為更有力地抑秦蓄勢。后二句“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樂,六個字概括了無限深廣的內(nèi)容?!柏!薄俺觥眱勺?,力重千鈞,而從“?!钡健俺觥钡倪^程,更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阿房宮的宏大,秦始皇的驕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均可由此想見。更深一層來想,“六王”既以“不愛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將自己的淫樂建筑在人民的苦難之上,那么,從“六王”的已“畢”,不是很可以預(yù)見秦的將“畢”嗎?以四個三字句發(fā)端,一句一意,層層逼進;又句句押韻,音節(jié)迅急,有如駿馬下坡,俊快無比。
    3、創(chuàng)意組合。本文對句特別豐富,充分展示了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魅力。尤其是那些一氣呵成的排比,令人耳目一新。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特別設(shè)計了集句對聯(lián)的活動方式,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略加組合,進行對聯(lián)創(chuàng)作。
    四、探究拓展
    1、第二段通過描繪宮中美人和寶藏,來反映秦人驕奢淫逸的生活,奢侈生活可從吃穿用度來反映,可作者為什么只寫美人?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宮人的生活,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會總資料并作出評價和討論。
    2、“綠云”,比喻頭發(fā)黑而密,古人常用它來代指婦女的美發(fā),為什么用“綠”來形容頭發(fā)?在古代,綠還可用來形容哪些黑色的東西?現(xiàn)在還這樣用嗎?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有關(guān)資料和上網(wǎng)查資料完成,并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三
    設(shè)計意圖:
    杜牧的《阿房宮賦》堪稱古賦名篇。它之所以能千古流傳,不僅在于構(gòu)思巧,而且在于立意高;不僅在于詞章瑰麗,而且在于議論精辟。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是要引導(dǎo)學生深入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具體感受賦體特點,深刻認識作者的寫作意圖。本設(shè)計突破“讀文章——講字詞——譯文句”的傳統(tǒng)教學程式,抓住中心,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針對本課教材集文言文與散文、詩歌于一身的特點,引導(dǎo)學生運用比較法和誦讀法分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設(shè)計提要:
    杜牧向來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樊川文集·答莊充書》),據(jù)之,本設(shè)計在學生對照注釋預(yù)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分兩步:
    (一)誦讀第
    1、2段,具體感受賦體特點;
    (二)由比較分析引入第4段,體會作者命意。教學全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強化誦讀學習,重視語言知識,將理解文意與理解語言緊密結(jié)合,突出教學重點,突出思維訓(xùn)練。
    知識目標:1.了解“賦”的文章體裁特點,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
    2.了解文言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和文言句式
    3.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魚肉百姓的罪惡,理解秦王朝滅亡的道理
    能力目標:
    學習文章多用對偶、排比的語言風格,并使之運用于今后的寫作中,增加習作的文采德育目標: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成功與進步,絕不驕傲自滿,而應(yīng)始終保持謙虛的態(tài)度和具有一定的憂患意識。
    設(shè)計實施:
    一.導(dǎo)入新課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總結(jié)歷史的興亡教訓(xùn)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在總結(jié)秦亡的教訓(xùn),針對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xiàn)實,杜牧作《阿房宮賦》以諷時刺世,那么,在這篇賦中,杜牧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讓我們通過學習來體會。(板書課題)
    說明:聯(lián)系舊知導(dǎo)入,幫助學生接通舊知與新知之間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遷移。同時,利用學生對舊知的興趣來形成學習新知的動機,使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成為學習活動的牽引。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理解。
    強調(diào)重點,師生合作共同解決。請看投影:(附在文后)
    說明:文字雖艱澀,但文下皆有注解,學生有能力借助這些注解閱讀理解,使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都能達到充分的挖掘,使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體驗成功的歡樂。
    三.研讀課文
    1.課文內(nèi)容填充: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老師課前把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文章越短,最后只讀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學和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請看投影: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其制可謂()矣,宮中之女可謂()矣,宮中之寶可謂()矣,其費可謂()矣,其奢可謂()矣。其亡可謂()矣!嗚呼!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答案:雄、大、眾、多、糜、極、速、悲
    2.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雄、大、眾、多、糜、極、速、悲”的具體內(nèi)容,并朗讀這些
    內(nèi)容。
    熟悉了課文,也訓(xùn)練學生這兩種能力的轉(zhuǎn)化。
    1、2段。
    3.誦讀
    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宮貌是如此的富麗堂皇,宮人是如此之眾多,生活是如此之驕奢糜爛,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或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句段并說明理由)
    例如:品析“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品析“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何虹”
    品析“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
    蘭也”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說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運用,大大改善了人腦獲得知識信息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傳遞信息的效率。在教學內(nèi)容的展示上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xiàn)力,調(diào)動著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有利于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另外,可以結(jié)合具體的形象生動的句子來深刻體會賦的語言的特點,印象深刻。
    (2)情感遷移
    配樂朗讀白居易〈〈上陽白發(fā)人〉〉
    上陽人,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fā)新,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年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未容君王得見面,已被楊妃遙側(cè)目。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蠶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
    說明:為了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聯(lián)想,可以借助音樂、繪畫、詩歌等形式,創(chuàng)造適當?shù)那榫常ぐl(fā)學生的情感。
    過渡:杜牧為文,固然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但卻主張“先意氣而后辭句”,他把表現(xiàn)形式服從思想內(nèi)容比喻為“如鳥隨鳳,魚隨龍,師眾隨湯武”。作者充分利用了賦的特長,在充分描寫的基礎(chǔ)之上,也進行了恰當?shù)淖h論。
    4.《過秦論》、《六國論》、《阿房宮賦》比較分析,理解作者寫作意圖
    (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見解。
    啟發(fā)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同樣,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
    “滅六果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為什么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那么為什么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
    3、4段。
    從這里,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為切入口,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征,秦朝滅亡的標志。(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后)根據(jù)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說明:通過檢測,了解真實的反饋信息,而形成反饋信息通道,是系統(tǒng)優(yōu)化的重要條件,是實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學習者根據(jù)反饋信息及時修訂原來的計劃,將更有利于學習;教者根據(jù)反饋信息及時修訂原來的計劃,不斷調(diào)整教學設(shè)計,尤其是改變教學策略,將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形成整個教學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BR>    點撥:正如《古文觀止》中評論的:“前幅極寫阿房宮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BR>    說明:跳讀旨在讓學生抓住中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重點;訓(xùn)練學生閱讀語段,篩選信息,總結(jié)歸納的能力。
    (4)老師把最后一部分內(nèi)容改成以下的內(nèi)容:
    觀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guān)天也。得失之故,歸之于天,亦感矣!
    讓學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和老師的改寫內(nèi)容,請學生來點評此兩段文字
    (5)通過和同學們的一起學習,老師把本文讀得更短,最后只剩三個字,那是什么?
    (奢)——(亡)——(鑒)
    說明:學生學習講究由抽象到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通過歸納概括,使知識系統(tǒng)化,為遷移的進行做好了準備。又巧妙總結(jié)全文,水到渠成,首位呼應(yīng)。
    四.課堂遷移
    仿照下面的排比句的形式,以“啊,老師!”開頭,寫一個句式相同的句子。(不超過60字)出示投影:(學生討論,老師點撥)
    啊,黃河!有了你乳汁的澆灌,這貧瘠的土地,才有了青山綠水,才有了茅屋、雞鳴、老牛的蹄印和孩子的嬉戲繪織而成的田園風光,才有了那神奇而燦爛的文化。
    說明:句式仿寫是近年高考語言表達重點題型之一,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仿寫訓(xùn)練,符合學生群體需求。
    五.課文總結(jié)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四
    1.領(lǐng)會本文駢散兼行,音韻流暢的藝術(shù)風格。
    2.理解本文詳略適宜的.寫作特點。
    3.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和代古諷今的作用,以及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
    4.理解并歸納“一、愛、取、族、焉、而、天”等詞語的用法。
    5.背誦全文。
    1.明確運用想象,夸張等多種手法具體描寫阿房宮這一藝術(shù)形象,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加強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2.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背誦全文。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秦代時,秦始皇嫌都城咸陽人多,原來的宮廷狹小,就在謂南營造新宮,面積龐大,隔離天日,到秦之都沒有完工。直到項羽帶兵攻入咸陽,一把火將它燒毀,據(jù)說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不滅。這座龐大的宮殿建筑群現(xiàn)在只剩下夯工和臺基,它就是阿房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杜牧的《阿房宮賦》。
    二、解題
    1.文體
    “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是介于散文和詩歌中間的一種體裁?!段男牡颀堅徺x》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是賦的內(nèi)容;鋪采摛文,指鋪的手法。
    賦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時注重鋪陳和夸張;結(jié)尾多發(fā)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多個階段。本文屬于文賦。
    2.背景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此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獵,務(wù)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總結(jié)秦王朝驕奢遙逸終政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從而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希望唐朝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三、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熟悉課文。
    3.學生對照書下注釋疏通例文,劃出疑難。
    四、指導(dǎo)學生自讀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層:“六五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睂懥税⒎繉m的背景。
    重點詞:
    兀:形——動,被砍光。
    一:名——動,統(tǒng)一。
    學生背誦。
    2.第二層:覆壓三百余里。
    寫阿房宮的面積。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寫規(guī)模氣勢。
    重點詞;北構(gòu)而西折:北、西 名——狀
    直走咸陽:趨向。
    學生背誦。
    4.第四層;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寫阿房宮的樓閣廊檐。
    重點詞:
    鉤心斗爭:古今異義。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 名——狀,像蜂房,像水渦。
    學生背誦。
    5.第五層:長橋臥波……不知西東。
    寫長橋復(fù)道。
    重點詞:
    未云何龍:云、龍、名——動,出現(xiàn)之出現(xiàn)龍。
    不霽何虹:虹 名——動,出現(xiàn)彩虹。
    學生背誦。
    6.第六層: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
    寫歌臺和舞榭。
    重點詞:
    氣候:環(huán)境氣氛。
    學生背誦。
    .總結(jié):本段從阿房宮的興建背景,面積,規(guī)模,樓閣廊檐,宮內(nèi)的長橋復(fù)道,歌臺舞榭等方面描寫了阿房宮規(guī)模的壯麗。
    (二)第2段
    1.第1層:妃嬪媵嬙……為秦宮人。
    寫宮人的來歷。
    重點詞:
    輦 名——歷 乘車。
    學生背誦。
    2.第二層:明星熒熒……焚椒蘭也。
    寫宮女眾多。
    重點詞:
    綠云:綠即青,不用青,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梳曉鬟也:曉梳鬟也。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雷霆飛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寫宮人的命運。
    重點詞:
    縵之:長久地。
    而望幸焉:寵幸。
    學生背誦。
    4.第四層:燕趙之收藏……亦不其惜。
    寫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重點詞:
    鼎鐺玉石,金塊縷礫: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石當作石頭,把金子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瓦礫。
    學生背誦。
    .總結(jié):本段從宮人的情況和宮人的生活來寫阿房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1、2段。
    2.預(yù)習3、4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dǎo)學生自讀三、四段
    1.重點詞:
    (1)秦愛紛奢:豪華
    (2)直欄橫檻:欄桿
    (3)可憐焦土:可憐,可惜;焦土: 名——動。變成焦土。
    (4)族:滅族
    (5)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動——意動,以……為鑒。
    2.段落大意:
    第3段:寫秦始皇的荒淫導(dǎo)致秦國滅亡。
    第4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希望當世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
    3..總結(jié):
    第3段用“嗟乎”緊承上兩段的鋪陳,轉(zhuǎn)入對秦之歷史教訓(xùn)的議論,并領(lǐng)起后文一嘆再嘆的筆調(diào)。使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盡情揭露了秦王朝的奢侈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最后寫民眾的反抗,迅猛異常,摧枯拉朽。
    第4段諷勸后人引以為戒,是前一段的擴展。作者連續(xù)慨嘆,情不自禁,“嗚呼”之后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jù),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guān)。最后用“后人”,委婉提醒唐朝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轍。
    三、借古諷今
    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借回領(lǐng)歷史來向當?shù)亟y(tǒng)治者進行諷喻,希望從歷史中吸取教訓(xùn),提醒唐敬宗不要為自己享樂而勞民傷財,最終落得亡秦的下場。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3、4段。
    2.完成練習二、三、四。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五
    在前面文言散文學習的基礎(chǔ)上,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教學基本可以在課文注釋和隨堂練習的幫助下讓學生自學完成,我覺得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應(yīng)放在兩處:
    教學重點:1、內(nèi)容上:深刻體會作者撰寫此賦的根本目的,即借揭露秦滅之因,闡述天下興亡之理,暗中勸戒當時唐朝的皇帝應(yīng)清明政治,愛民如子。
    2、形式上:充分理解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即賦的體裁特點,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音樂美。
    教學難點:散文的精義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本篇中,依然有著很典型的表現(xiàn)。怎樣讓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形神之間的聯(lián)系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1、品位文章語言:從具體描寫中極盡華彩的形,影射出繁華背后荒淫、奢靡的神。
    2、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從宮殿規(guī)模到宮中生活到秦的滅亡的形,得出族秦者秦也的神。
    3、挖掘作者思路;從六國自滅秦自族的形,推出后人哀而不鑒必復(fù)使后人哀之的神。
    德育目標: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必然會導(dǎo)致覆滅的道理。教導(dǎo)學生以浪費為恥,以節(jié)約自律為榮。
    知識目標:了解賦的特點,積累“愛”、“取”“族”“一”等文言實詞,掌握“焉”“而”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借古諷今,敘議結(jié)合的構(gòu)思和寫作方法,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
    美育目標:品位本文駢句散行,錯落有致的語言美,鑒賞本文鋪陳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和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阿房宮賦》的語言絢麗多姿,朗朗上口,運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方法。中學生正處于語言積累時期,鑒賞語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潛移默化積累語言知識,使有意而變?yōu)闊o意從而提高語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語文素質(zhì),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阿房宮賦》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探討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是我設(shè)計教學方法的根本依據(jù)。為此,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多媒體教學法
    21世紀的社會是全球信息化的社會,21世紀的課堂是屬于多媒體的課堂。所以,利用網(wǎng)絡(luò)優(yōu)勢搜集各種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給學生以最直觀最生動最感性的認識,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手段。
    在本文中,我以幻燈片課件的形式,涵蓋了整個教學過程的各項內(nèi)容。例如:引言用的就是一段電影“西楚霸王”中的剪輯,導(dǎo)出疑問,刺客為什么要刺殺秦始皇?后面習題考察,作者簡介,歷史背景,結(jié)構(gòu)分析,體裁特點,課外遷移等層次分明,結(jié)尾用一段仿阿房宮建筑的記錄片剪輯謝幕,使文字想象轉(zhuǎn)化成實際場景,打開聯(lián)想,鞏固記憶。整個課件生動,形象,連貫,完整。
    (二)、提問法和歸納法
    要真正將教學演繹成“引”和“導(dǎo)”,而不是“灌”和“填”,那么提問法和歸納法就顯得猶為重要了。正如著名教育家波莉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
    本文教學有兩個部分的`提問最重要。
    例如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時,前三段所描寫的內(nèi)容分別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說明了什么問題?跟文章最后一段的關(guān)系是什么?,聽完學生的回答,再歸納總結(jié),讓學生一步步自己靠近文章主旨,體會作者寫此文的良苦用心。
    再例如講述賦的特點的時候,先簡介賦的發(fā)展歷史,然后從課文中選出一些典型語句,按照類別分組,分別提問它們的修辭或者特點,聽完學生的回答,最后歸納總結(jié),讓學生自己得出賦的藝術(shù)特色,深刻認識文章體裁,同時滿足他們主動學習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比較閱讀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文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特點,可以與《過秦論》做一個比較。思考:
    1、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看,《過秦論》《阿房宮賦》的相同點是什么?
    2、從材料的詳略安排、藝術(shù)構(gòu)思等方面看,《過秦論》《阿房宮賦》的不同點各是什么?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從而提高他們鑒賞分析古代散文的興趣和能力。
    (四)、課外遷移法
    如果教學僅僅只局限于文章本身,作者時代,就太狹窄了。在已經(jīng)基本把握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課外遷移訓(xùn)練,是很好的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
    結(jié)合本文,我所進行的課外遷移就是從阿房宮出發(fā),用同朝代的屈辱和自豪并存的長城作比,以引出學生對于歷史功過在時間發(fā)展上的縱向認識。讓學生用新時代的眼光重新對它進行思考、定位,得出觀點和結(jié)論,教師要盡量以鼓勵為主,多看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加以引導(dǎo),切忌“一棒子打死”的做法,扼殺了也許是天才的心靈。
    這種能力拓展對于啟發(fā)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潛力十分有益,是真正讓教學走出書本,活起來的最佳手段。
    教法是為學法服務(wù)的,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引導(dǎo)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為此我安排學生的學法如下:
    (一)、預(yù)習法
    在前面一個文言散文單元學習的前提下,學生的熟悉程度和自學文言文的能力都有適度的提高,為此,為了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突出教學重難點,正式教學之前安排學生先自我預(yù)習,借助課文詳細的注釋,解決基本的正音和詞句疏通工作,為后來在課堂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二)、誦讀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對于語文教學,朗讀絕對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更何況是文言文呢?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范讀和學生的朗讀一定是貫穿其中的。
    另外,本賦極盡華彩的語言,瑯瑯上口的節(jié)奏,這些美感的真正體會不是靠師生理性的分析總結(jié)就可以得到的,于是,讀就顯得猶為重要。
    所以在課文中穿插朗讀,務(wù)必使用多種形式,比如泛讀,精讀,分段,分句,分組,分人等等,在朗讀中遷移默化的感知本文。
    最后,讀熟之后還要要求學生背誦,積累感性認識,為日后文言文的學習鋪一層堅實的臺階。背誦時要指導(dǎo)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記誦要和理解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guī)律。
    (三)、練習法
    運用恰當?shù)臅r機,讓練習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成為輔助手段,,對于教師驗整篇文章的教學效果,學生肯定自己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成果,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練習中還能引導(dǎo)學生積極討論,提高其對集思廣益的認知。
    在本文中,課初對預(yù)習效果的檢查,可以用練習考察學生對于實詞的掌握,對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譯。課中還可以用練習引出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思考,最后還可以用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如虛詞和詞語活用等等。(具體練習見課件展示)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六
    一、學生自由誦讀在誦讀中體味阿房宮的藝術(shù)形象。
    1、把阿房宮讀“大”。
    讓學生在讀中想,在想中讀,讀出其“大”。
    2、把阿房宮讀“小”。
    有針對性地選取典型場景擴寫語句,然后師生進行閱讀交流。
    3、把阿房宮讀“活”。
    這阿房宮的主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各抒己見。
    二、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請大家再次仔細閱讀全文,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在橫線處填上合適的一個字!學生到黑板上完成表格: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矣,
    其制可謂矣,
    宮中之女可謂矣,
    宮中之寶可謂矣,
    其費可謂矣,
    其奢可謂矣。
    其亡亦可謂矣!
    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
    三、教師點評總結(jié)上表。
    四、合作探究,明察文章之志。
    1、一座奢華至極的.阿房宮,一位暴虐至極的秦皇,結(jié)果如何?
    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哀”和“鑒”字?
    五、聯(lián)系現(xiàn)實,拓展延伸,在現(xiàn)實背景中深化文章主旨。
    【課后作業(yè)】
    1、全篇熟讀成誦。
    2、以“不畏驕奢遮望眼”為題,寫一個議論文段,不少于200字。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七
    1.領(lǐng)會本文駢散兼行,音韻流暢的藝術(shù)風格。
    2.理解本文詳略適宜的寫作特點。
    3.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和代古諷今的作用,以及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
    4.理解并歸納“一、愛、取、族、焉、而、天”等詞語的用法。
    5.背誦全文。
    1.明確運用想象,夸張等多種手法具體描寫阿房宮這一藝術(shù)形象,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加強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2.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背誦全文。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秦代時,秦始皇嫌都城咸陽人多,原來的宮廷狹小,就在謂南營造新宮,面積龐大,隔離天日,到秦之都沒有完工。直到項羽帶兵攻入咸陽,一把火將它燒毀,據(jù)說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不滅。這座龐大的宮殿建筑群現(xiàn)在只剩下夯工和臺基,它就是阿房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杜牧的《阿房宮賦》。
    二、解題
    1.文體
    “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是介于散文和詩歌中間的一種體裁。《文心雕龍詮賦》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斌w物寫志,是賦的`內(nèi)容;鋪采摛文,指鋪的手法。
    賦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時注重鋪陳和夸張;結(jié)尾多發(fā)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多個階段。本文屬于文賦。
    2.背景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此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獵,務(wù)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總結(jié)秦王朝驕奢遙逸終政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從而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希望唐朝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三、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熟悉課文。
    3.學生對照書下注釋疏通例文,劃出疑難。
    四、指導(dǎo)學生自讀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層:“六五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睂懥税⒎繉m的背景。
    重點詞:
    兀:形——動,被砍光。
    一:名——動,統(tǒng)一。
    學生背誦。
    2.第二層:覆壓三百余里。
    寫阿房宮的面積。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寫規(guī)模氣勢。
    重點詞;北構(gòu)而西折:北、西名——狀
    直走咸陽:趨向。
    學生背誦。
    4.第四層;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寫阿房宮的樓閣廊檐。
    重點詞:
    鉤心斗爭:古今異義。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狀,像蜂房,像水渦。
    學生背誦。
    5.第五層:長橋臥波……不知西東。
    寫長橋復(fù)道。
    重點詞:
    未云何龍:云、龍、名——動,出現(xiàn)之出現(xiàn)龍。
    不霽何虹:虹名——動,出現(xiàn)彩虹。
    學生背誦。
    6.第六層: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
    寫歌臺和舞榭。
    重點詞:
    氣候:環(huán)境氣氛。
    學生背誦。
    總結(jié):本段從阿房宮的興建背景,面積,規(guī)模,樓閣廊檐,宮內(nèi)的長橋復(fù)道,歌臺舞榭等方面描寫了阿房宮規(guī)模的壯麗。
    (二)第2段
    1.第1層:妃嬪媵嬙……為秦宮人。
    寫宮人的來歷。
    重點詞:
    輦名——歷乘車。
    學生背誦。
    2.第二層:明星熒熒……焚椒蘭也。
    寫宮女眾多。
    重點詞:
    綠云:綠即青,不用青,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梳曉鬟也:曉梳鬟也。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雷霆飛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寫宮人的命運。
    重點詞:
    縵之:長久地。
    而望幸焉:寵幸。
    學生背誦。
    4.第四層:燕趙之收藏……亦不其惜。
    寫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重點詞:
    鼎鐺玉石,金塊縷礫: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石當作石頭,把金子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瓦礫。
    學生背誦。
    總結(jié):本段從宮人的情況和宮人的生活來寫阿房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1、2段。
    2.預(yù)習3、4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dǎo)學生自讀三、四段
    1.重點詞:
    (1)秦愛紛奢:豪華
    (2)直欄橫檻:欄桿
    (3)可憐焦土:可憐,可惜;焦土:名——動。變成焦土。
    (4)族:滅族
    (5)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動——意動,以……為鑒。
    2.段落大意:
    第3段:寫秦始皇的荒淫導(dǎo)致秦國滅亡。
    第4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希望當世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
    3.總結(jié):
    第3段用“嗟乎”緊承上兩段的鋪陳,轉(zhuǎn)入對秦之歷史教訓(xùn)的議論,并領(lǐng)起后文一嘆再嘆的筆調(diào)。使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盡情揭露了秦王朝的奢侈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最后寫民眾的反抗,迅猛異常,摧枯拉朽。
    第4段諷勸后人引以為戒,是前一段的擴展。作者連續(xù)慨嘆,情不自禁,“嗚呼”之后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jù),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guān)。最后用“后人”,委婉提醒唐朝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轍。
    三、借古諷今
    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借回領(lǐng)歷史來向當?shù)亟y(tǒng)治者進行諷喻,希望從歷史中吸取教訓(xùn),提醒唐敬宗不要為自己享樂而勞民傷財,最終落得亡秦的下場。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3、4段。
    2.完成練習二、三、四。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八
    在前面文言散文學習的基礎(chǔ)上,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教學基本可以在課文注釋和隨堂練習的幫助下讓學生自學完成,我覺得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應(yīng)放在兩處:
    教學重點:
    1、內(nèi)容上:深刻體會作者撰寫此賦的根本目的,即借揭露秦滅之因,闡述天下興亡之理,暗中勸戒當時唐朝的皇帝應(yīng)清明政治,愛民如子。
    2、形式上:充分理解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即賦的體裁特點,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音樂美。
    教學難點:散文的精義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本篇中,依然有著很典型的表現(xiàn)。怎樣讓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形神之間的聯(lián)系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1、品位文章語言:從具體描寫中極盡華彩的形,影射出繁華背后荒淫、奢靡的神。
    2、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從宮殿規(guī)模到宮中生活到秦的滅亡的形,得出族秦者秦也的神。
    3、挖掘作者思路;從六國自滅秦自族的形,推出后人哀而不鑒必復(fù)使后人哀之的神。
    德育目標:認識封建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惡,必然會導(dǎo)致覆滅的道理。教導(dǎo)學生以浪費為恥,以節(jié)約自律為榮。
    知識目標:了解賦的特點,積累“愛”、“取”“族”“一”等文言實詞,掌握“焉”“而”等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借古諷今,敘議結(jié)合的構(gòu)思和寫作方法,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
    美育目標:品位本文駢句散行,錯落有致的語言美,鑒賞本文鋪陳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和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阿房宮賦》的語言絢麗多姿,朗朗上口,運用了排比.比喻、對比等修辭方法。中學生正處于語言積累時期,鑒賞語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潛移默化積累語言知識,使有意而變?yōu)闊o意從而提高語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語文素質(zhì),也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的審美基礎(chǔ),語文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所確定。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阿房宮賦》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他們學習探討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是我設(shè)計教學方法的根本依據(jù)。為此,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多媒體教學法
    21世紀的社會是全球信息化的社會,21世紀的課堂是屬于多媒體的課堂。所以,利用網(wǎng)絡(luò)優(yōu)勢搜集各種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給學生以最直觀最生動最感性的認識,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手段。
    在本文中,我以幻燈片課件的形式,涵蓋了整個教學過程的各項內(nèi)容。例如:引言用的就是一段電影“西楚霸王”中的剪輯,導(dǎo)出疑問,刺客為什么要刺殺秦始皇?后面習題考察,作者簡介,歷史背景,結(jié)構(gòu)分析,體裁特點,課外遷移等層次分明,結(jié)尾用一段仿阿房宮建筑的記錄片剪輯謝幕,使文字想象轉(zhuǎn)化成實際場景,打開聯(lián)想,鞏固記憶。整個課件生動,形象,連貫,完整。
    (二)、提問法和歸納法
    要真正將教學演繹成“引”和“導(dǎo)”,而不是“灌”和“填”,那么提問法和歸納法就顯得猶為重要了。正如著名教育家波莉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
    本文教學有兩個部分的提問最重要。
    例如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時,前三段所描寫的內(nèi)容分別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說明了什么問題?跟文章最后一段的關(guān)系是什么?,聽完學生的回答,再歸納總結(jié),讓學生一步步自己靠近文章主旨,體會作者寫此文的良苦用心。
    再例如講述賦的特點的時候,先簡介賦的發(fā)展歷史,然后從課文中選出一些典型語句,按照類別分組,分別提問它們的修辭或者特點,聽完學生的回答,最后歸納總結(jié),讓學生自己得出賦的藝術(shù)特色,深刻認識文章體裁,同時滿足他們主動學習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三)、比較閱讀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文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特點,可以與《過秦論》做一個比較。思考:
    1、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看,《過秦論》《阿房宮賦》的相同點是什么?
    2、從材料的詳略安排、藝術(shù)構(gòu)思等方面看,《過秦論》《阿房宮賦》的不同點各是什么?
    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從而提高他們鑒賞分析古代散文的興趣和能力。
    (四)、課外遷移法
    如果教學僅僅只局限于文章本身,作者時代,就太狹窄了。在已經(jīng)基本把握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課外遷移訓(xùn)練,是很好的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
    結(jié)合本文,我所進行的課外遷移就是從阿房宮出發(fā),用同朝代的屈辱和自豪并存的長城作比,以引出學生對于歷史功過在時間發(fā)展上的縱向認識。讓學生用新時代的眼光重新對它進行思考、定位,得出觀點和結(jié)論,教師要盡量以鼓勵為主,多看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加以引導(dǎo),切忌“一棒子打死”的做法,扼殺了也許是天才的心靈。
    這種能力拓展對于啟發(fā)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潛力十分有益,是真正讓教學走出書本,活起來的最佳手段。
    教法是為學法服務(wù)的,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引導(dǎo)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為此我安排學生的學法如下:
    (一)、預(yù)習法
    在前面一個文言散文單元學習的前提下,學生的熟悉程度和自學文言文的能力都有適度的提高,為此,為了更好地貫徹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突出教學重難點,正式教學之前安排學生先自我預(yù)習,借助課文詳細的注釋,解決基本的正音和詞句疏通工作,為后來在課堂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二)、誦讀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對于語文教學,朗讀絕對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更何況是文言文呢?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范讀和學生的朗讀一定是貫穿其中的。
    另外,本賦極盡華彩的語言,瑯瑯上口的節(jié)奏,這些美感的真正體會不是靠師生理性的分析總結(jié)就可以得到的,于是,讀就顯得猶為重要。
    所以在課文中穿插朗讀,務(wù)必使用多種形式,比如泛讀,精讀,分段,分句,分組,分人等等,在朗讀中遷移默化的感知本文。
    最后,讀熟之后還要要求學生背誦,積累感性認識,為日后文言文的學習鋪一層堅實的臺階。背誦時要指導(dǎo)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記誦要和理解結(jié)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guī)律。
    (三)、練習法
    運用恰當?shù)臅r機,讓練習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成為輔助手段,,對于教師驗整篇文章的教學效果,學生肯定自己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成果,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練習中還能引導(dǎo)學生積極討論,提高其對集思廣益的認知。
    在本文中,課初對預(yù)習效果的檢查,可以用練習考察學生對于實詞的掌握,對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譯。課中還可以用練習引出對文章藝術(shù)特色的思考,最后還可以用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如虛詞和詞語活用等等。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九
    1、正確認識歷史事件,了解秦滅亡的原因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
    2、了解本文借古諷今的寫法和一些重點字詞的含義或用法。
    3、理解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shù)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說明:
    本文含有很多知識點,相關(guān)的歷史知識,寫作知識,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句式類型等都有比較新的知識,尤其是對秦滅亡的原因的分析既要照顧到文本,又要兼顧到歷史事實。因此這篇課文的知識含量十分豐厚,課內(nèi)外都需要花較多時間。
    根據(jù)二期課改的精神,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這樣一篇高深的賦體散文,學生的自學有很大困難,怎樣使學生對這篇散文感興趣,幫助學生自學并遷移能力是一個難題。課堂上要合理適度地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交流。為了避免學生學習因難度而造成的學習性疲勞,教師要設(shè)計一些較淺的問題;為了避免學生機械性疲勞,課堂的教學活動方式要多變。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本文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
    理解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shù)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2、難點:
    了解賦的特點。
    了解“鉤心斗角”、“鼎鋮玉石”、“函谷舉”等詞句的含義或用法。
    說明:
    本文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對歷史知識還是一知半解,缺乏辯證的唯物的認識方法,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法,同時也必須指出秦滅亡的諸多原因和根本原因。對于阿房宮是否真的如賦中描述的那樣,只需簡單說明,關(guān)鍵是說明寫作目的與寫作手法之間的關(guān)系,了解賦本身的特點。由于是賦,語言就十分精練形象,比喻、夸張等手法的作用也應(yīng)該是重點,但可設(shè)計在練習中加以強化。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十
    1、領(lǐng)會本文駢散兼行,音韻流暢的藝術(shù)風格。
    2、理解本文詳略適宜的寫作特點。
    3、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和代古諷今的作用,以及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
    4、理解并歸納“一、愛、取、族、焉、而、天”等詞語的用法。
    5、背誦全文。
    1、明確運用想象,夸張等多種手法具體描寫阿房宮這一藝術(shù)形象,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加強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2、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背誦全文。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秦代時,秦始皇嫌都城咸陽人多,原來的宮廷狹小,就在謂南營造新宮,面積龐大,隔離天日,到秦之都沒有完工。直到項羽帶兵攻入咸陽,一把火將它燒毀,據(jù)說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不滅。這座龐大的宮殿建筑群現(xiàn)在只剩下夯工和臺基,它就是阿房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杜牧的《阿房宮賦》。
    二、解題
    1、文體
    “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是介于散文和詩歌中間的一種體裁?!段男牡颀堅徺x》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斌w物寫志,是賦的內(nèi)容;鋪采摛文,指鋪的手法。
    賦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時注重鋪陳和夸張;結(jié)尾多發(fā)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多個階段。本文屬于文賦。
    2、背景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此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獵,務(wù)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總結(jié)秦王朝驕奢遙逸終政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從而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希望唐朝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三、整體把握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熟悉課文。
    3、學生對照書下注釋疏通例文,劃出疑難。
    四、指導(dǎo)學生自讀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層:“六五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寫了阿房宮的背景。
    重點詞:
    兀:形——動,被砍光。
    一:名——動,統(tǒng)一。
    學生背誦。
    2、第二層:覆壓三百余里。
    寫阿房宮的面積。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寫規(guī)模氣勢。
    重點詞;北構(gòu)而西折:北、西名——狀
    直走咸陽:趨向。
    學生背誦。
    4、第四層;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寫阿房宮的樓閣廊檐。
    重點詞:
    鉤心斗爭:古今異義。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狀,像蜂房,像水渦。
    學生背誦。
    5、第五層:長橋臥波……不知西東。
    寫長橋復(fù)道。
    重點詞:
    未云何龍:云、龍、名——動,出現(xiàn)之出現(xiàn)龍。
    不霽何虹:虹名——動,出現(xiàn)彩虹。
    學生背誦。
    6、第六層: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
    寫歌臺和舞榭。
    重點詞:
    氣候:環(huán)境氣氛。
    學生背誦。
    總結(jié):本段從阿房宮的興建背景,面積,規(guī)模,樓閣廊檐,宮內(nèi)的長橋復(fù)道,歌臺舞榭等方面描寫了阿房宮規(guī)模的壯麗。
    (二)第2段
    1、第1層:妃嬪媵嬙……為秦宮人。
    寫宮人的來歷。
    重點詞:
    輦名——歷乘車。
    學生背誦。
    2、第二層:明星熒熒……焚椒蘭也。
    寫宮女眾多。
    重點詞:
    綠云:綠即青,不用青,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梳曉鬟也:曉梳鬟也。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雷霆飛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寫宮人的命運。
    重點詞:
    縵之:長久地。
    而望幸焉:寵幸。
    學生背誦。
    4、第四層:燕趙之收藏……亦不其惜。
    寫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重點詞:
    鼎鐺玉石,金塊縷礫: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石當作石頭,把金子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瓦礫。
    學生背誦。
    總結(jié):本段從宮人的情況和宮人的生活來寫阿房宮內(nèi)奢侈的生活。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1、2段。
    2、預(yù)習3、4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dǎo)學生自讀三、四段
    1、重點詞:
    (1)秦愛紛奢:豪華
    (2)直欄橫檻:欄桿
    (3)可憐焦土:可憐,可惜;焦土:名——動。變成焦土。
    (4)族:滅族
    (5)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動——意動,以……為鑒。
    2、段落大意:
    第3段:寫秦始皇的荒淫導(dǎo)致秦國滅亡。
    第4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希望當世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
    3、總結(jié):
    第3段用“嗟乎”緊承上兩段的鋪陳,轉(zhuǎn)入對秦之歷史教訓(xùn)的議論,并領(lǐng)起后文一嘆再嘆的筆調(diào)。使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盡情揭露了秦王朝的奢侈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最后寫民眾的反抗,迅猛異常,摧枯拉朽。
    第4段諷勸后人引以為戒,是前一段的擴展。作者連續(xù)慨嘆,情不自禁,“嗚呼”之后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jù),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guān)。最后用“后人”,委婉提醒唐朝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轍。
    三、借古諷今
    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借回領(lǐng)歷史來向當?shù)亟y(tǒng)治者進行諷喻,希望從歷史中吸取教訓(xùn),提醒唐敬宗不要為自己享樂而勞民傷財,最終落得亡秦的下場。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3、4段。
    2、完成練習二、三、四。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十一
    《阿房宮賦》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有不得見者 一作:有不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翻譯
    六國為秦所滅,天下被統(tǒng)一。蜀山變得高而平,阿房宮殿得以建成。(它)覆蓋了三百多里地,幾乎遮蔽了天日。(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渭水和樊川,浩浩蕩蕩地流進了宮墻。走五步一座高樓,走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像綢帶一樣迂回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撅起。這些亭臺樓閣啊,各自依著不同的地勢,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盤旋的樣子,迂回曲折的樣子,像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矗立著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么(出現(xiàn))龍?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過天晴,怎么會有虹霓產(chǎn)生?高高低低的樓閣,分辨不清,使人辨不清南北西東。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暖意,如同春光那樣和樂;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凄冷。就在同一天內(nèi),同一座宮里,而氣氛感覺卻截然不同。
    (六國的)宮女妃嬪、諸侯王族的女兒孫女,辭別了故國的樓閣宮殿,乘坐輦車來到秦國。(她們)在早上在晚上唱歌又彈琴,成為秦皇的宮人。(清晨)只見(光如)明星閃亮,(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的明鏡;又見烏云紛紛擾擾,(原來是她們)一早在梳理發(fā)鬢;渭水漲起一層脂膏,(是她們)潑下的脂粉水呀;輕煙繚繞,香霧彌漫,是她們焚燒的椒蘭異香。忽然雷霆般的響聲震天,(原來是)宮車從這里馳過;轆轆的車輪聲漸聽漸遠,不知它駛向何方。(宮女們)極力顯示自己的嫵媚嬌妍,每一處肌膚,每一種姿態(tài),都嬌媚極了。(她們)久久地佇立著,眺望著,希望皇帝能寵幸光臨;(可憐)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終未曾見過皇帝的身影。燕國趙國、韓國魏國、齊國楚國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從人民那里掠奪來的,堆積如山。一旦國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運送到阿房宮中。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砂礫,扔得到處都是,秦人看著,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所想的,也是千萬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眷念著自己的家。為什么搜刮財寶時連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作泥沙一樣呢?甚至使得(阿房宮)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農(nóng)夫還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織女還要多;突出的釘頭,比倉谷里的`粟粒還要多;參差不齊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要多;直的欄桿,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廊還要多;琴聲笛聲,嘈雜一片,比鬧市里的人聲還要喧鬧。(這)使天下人們口里雖不敢說,但心里卻充滿了憤怒。秦始皇這暴君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于是駐守邊關(guān)的士兵起義,函谷關(guān)被劉邦攻占;項羽放了一把大火(燒毀秦宮),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假使六國的國君能各自愛撫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了;(秦統(tǒng)一后)如果也能愛惜六國的百姓,那就可以傳位到三世以至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滅亡他呢?秦國的統(tǒng)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后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后代人哀嘆他而不引以為鑒,那么又要讓更后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阿房宮賦》創(chuàng)作背景
    《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李湛)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敬宗十六歲即位,昏聵失德,荒淫無度,鬧得朝野疑懼,無不懷有危機感。于是杜牧寫下《阿房宮賦》。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庇纱丝梢娖鋵懽髂康?,是在借秦始皇失敗的教訓(xùn),以警告最高統(tǒng)治者。
    《阿房宮賦》評價
    杜牧的《阿房宮賦》一出世,就引得士林驚嘆,爭相誦讀。杜牧秉承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tǒng),使用散體筆調(diào),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里,經(jīng)綸世務(wù),針砭時弊,突破了六朝以來賦文日益駢儷化、聲律化、形式化的趨勢,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賦體的新體式——散賦。《阿房宮賦》文句奇偶錯落,駢散互用,長短結(jié)合,融敘述、描寫、議論于一體,全文洋溢著史論的理性風采,又煥發(fā)著詩畫靈動的光芒??v觀全文,以下三點作者獨具匠心,歷來被人們所景仰,所稱道。
    杜牧的《阿房宮賦》在藝術(shù)風格上擺脫了纖細、綺靡的文風,一掃六朝舊習,有著極大的獨創(chuàng)性;在意趣和識度上,一反千古謾?quán)禈s辱的悲嘆,站得高,看得遠,借古諷今,寄意遙深,《四庫全書總目》評價他“縱橫奧衍,多切經(jīng)世之務(wù)”,是恰如其分的。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十二
    1.學習理解本文“文賦”的文體特點及所運用的“賦”的表現(xiàn)手法(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
    2.學習借鑒本文借古諷今,敘議結(jié)合的構(gòu)思和寫作特點
    【教學說明】
    杜牧的《阿房宮賦》曾得到“古來之賦,此為第一”的盛譽,長期流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是引導(dǎo)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命意,具體感受賦體特點。本設(shè)計突破“讀文章——講字詞——譯文句”的傳統(tǒng)教學程式,抓住中心,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針對本課教材集古文與詩歌于一身的特點,引導(dǎo)學生運用比較法和誦讀法分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
    在教學目標的實施上,根據(jù)杜牧的文學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樊川文集答莊充書》),本設(shè)計在學生對照注釋預(yù)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分兩步:(一)由比較分析引入第3、4段,體會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目的;(二)誦讀第1、2段,具體感受賦體特點。
    本設(shè)計針對文言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教學全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強化誦讀自學,重視語言知識,將理解文意與理解語言緊密結(jié)合,突出教學重點,突出思維訓(xùn)練。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請同學們看銀幕:大家讀過這首詩嗎?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詩的題目?——《江南春絕句》作者?——杜牧
    二)啟發(fā)思考:作者為什么寫這篇賦?
    (“注解一”中有:“寶歷間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這是什么手法?——借古諷今。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高中階段將學習的`運用借古諷今手法的課文。投影:
    寫作手法
    課文篇目
    所借之古
    所諷之今
    《過秦論》
    秦
    漢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十三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東 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有不得見者 一作:有不見者)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賞析
    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上看,此賦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開篇先用四個三字短句領(lǐng)起,音節(jié)緊湊,氣勢不凡,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12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接下來從全景到本體構(gòu)筑,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勾勒出阿房宮占地廣闊、凌云蔽日的宏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四句,寫阿房宮是依著山勢、就著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以下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墻”,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筑特點。其中實寫了樓閣、廊檐,描繪得細致入微;虛寫了長橋、復(fù)道,想像得神奇瑰麗。然后用夸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xiàn)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第二段,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侈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shè)伏。
    先寫“妃嬪”的由來,說明是“六王畢,四海一”的結(jié)果,照應(yīng)篇首。作者一連用了“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等六組排比句式,寫宮人梳妝打扮、“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的.凄慘生活。鏡如明星,鬟如綠云,“棄脂”漲渭水,焚椒蘭成煙霧。這些生動的描寫,既表現(xiàn)了宮女命運的悲慘,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燕趙之收藏”以下,由寫人的被欺辱轉(zhuǎn)而寫物的被踐踏。在這里,原來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塊、鐵鍋一樣堆棄著,“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寫轉(zhuǎn)為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發(fā)出感嘆,對比人心事理,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進而質(zhì)問道:“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接著,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盡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經(jīng)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zhuǎn),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tǒng)治者進行較量,結(jié)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總結(jié)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
    作者連續(xù)慨嘆,情不能禁。“嗚呼”之后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jù),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guān)。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長。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十四
    1、正確認識歷史事件,了解秦滅亡的原因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
    2、了解本文借古諷今的寫法和一些重點字詞的含義或用法。
    3、理解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shù)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說明:
    本文含有很多知識點,相關(guān)的歷史知識,寫作知識,文言實詞的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句式類型等都有比較新的知識,尤其是對秦滅亡的原因的分析既要照顧到文本,又要兼顧到歷史事實。因此這篇課文的知識含量十分豐厚,課內(nèi)外都需要花較多時間。
    根據(jù)二期課改的精神,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這樣一篇高深的賦體散文,學生的自學有很大困難,怎樣使學生對這篇散文感興趣,幫助學生自學并遷移能力是一個難題。課堂上要合理適度地讓學生思考和討論交流。為了避免學生學習因難度而造成的學習性疲勞,教師要設(shè)計一些較淺的問題;為了避免學生機械性疲勞,課堂的教學活動方式要多變。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本文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
    理解文中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等藝術(shù)特點及其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2、難點:
    了解賦的特點。
    了解“鉤心斗角”、“鼎鋮玉石”、“函谷舉”等詞句的含義或用法。
    說明:
    本文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對歷史知識還是一知半解,缺乏辯證的唯物的認識方法,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方法,同時也必須指出秦滅亡的諸多原因和根本原因。對于阿房宮是否真的如賦中描述的那樣,只需簡單說明,關(guān)鍵是說明寫作目的與寫作手法之間的關(guān)系,了解賦本身的特點。由于是賦,語言就十分精練形象,比喻、夸張等手法的作用也應(yīng)該是重點,但可設(shè)計在練習中加以強化。
    阿房宮賦教學設(shè)計全國一等獎篇十五
    杜牧的《阿房宮賦》一出世,就引得士林驚嘆,爭相誦讀。杜牧秉承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tǒng),使用散體筆調(diào),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里,經(jīng)綸世務(wù),針砭時弊,突破了六朝以來賦文日益駢儷化、聲律化、形式化的趨勢,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賦體的新體式——散賦?!栋⒎繉m賦》文句奇偶錯落,駢散互用,長短結(jié)合,融敘述、描寫、議論于一體,全文洋溢著史論的理性風采,又煥發(fā)著詩畫靈動的光芒??v觀全文,以下三點作者獨具匠心,歷來被人們所景仰,所稱道。
    杜牧的《阿房宮賦》在藝術(shù)風格上擺脫了纖細、綺靡的文風,一掃六朝舊習,有著極大的獨創(chuàng)性;在意趣和識度上,一反千古謾?quán)禈s辱的悲嘆,站得高,看得遠,借古諷今,寄意遙深,《四庫全書總目》評價他“縱橫奧衍,多切經(jīng)世之務(wù)”,是恰如其分的。
    拓展閱讀:杜牧:贈別
    贈別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翻譯
    聚首如膠似漆作別卻象無情;
    只覺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聲。
    案頭蠟燭有心它還依依惜別;
    你看它替我們流淚流到天明。
    注釋
    1 多情句:意謂多情者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只能無言相對,倒象彼此無情。
    2 樽:酒杯。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升任監(jiān)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jié)識的歌妓分別之作。
    賞析
    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舍的情懷。首名寫離筵之上壓抑無語,似乎冷淡無情;次句以“笑不成”點明原非無情,而是郁悒感傷,實乃多情,回應(yīng)首句。
    齊、梁之間的江淹曾經(jīng)把離別的感情概括為“黯然銷魂”四字。但這種感情的表現(xiàn),卻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萬別,這種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詩不用“悲”、“愁”等字,卻寫得坦率、真摯,道出了離別時的真情實感。
    詩人同所愛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分別,感情是千頭萬緒的。“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多情,偏從“無情”著筆,著一“總”字,又加強了語氣,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詩人愛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覺得,無論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多情。別筵上,凄然相對,象是彼此無情似的.。越是多情,越顯得無情,這種情人離別時最真切的感受,詩人把它寫出來了?!拔ㄓX樽前笑不成”,要寫離別的悲苦,他又從“笑”字入手。一個“唯”字表明,詩人是多么想面對情人,舉樽道別,強顏歡笑,使所愛歡欣!但因為感傷離別,卻擠不出一絲笑容來。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態(tài)描寫,把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說得委婉盡致,極有情味。
    題為“贈別”,當然是要表現(xiàn)人的惜別之情。然而詩人又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帶著極度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帶上了感傷色彩。這就是劉勰所說的:“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跋灎T”本是有燭芯的,所以說“蠟燭有心”;而在詩人的眼里燭芯卻變成了“惜別”之心,把蠟燭擬人化了。在詩人的眼里,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的離別而傷心了?!疤嫒舜箿I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層。“到天明”又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這也是詩人不忍分離的一種表現(xiàn)。
    詩人用精煉流暢、清爽俊逸的語言,表達了悱惻纏綿的情思,風流蘊藉,意境深遠,余韻不盡。就詩而論,表現(xiàn)的感情還是很深沉、很真摯的。杜牧為人剛直有節(jié),敢論列大事,卻也不拘小節(jié),好歌舞,風情頗張,本詩亦可見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