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一
魯迅一生有1/3以上的時間是在紹興度過,他不僅在故鄉(xiāng)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而且還進行了他初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chuàng)作和社會革命活動。故鄉(xiāng)的生活經(jīng)歷不僅對他的思想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們要踏著這位偉人的足跡,尋訪他的故園。
現(xiàn)在我們來到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1918年經(jīng)族人共議將這座屋宇連同后面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們能有幸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魯迅故居。
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原系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這間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紹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備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兩支高大的櫓是大船上所用,而那兩支小的是烏篷船上用的槳。轎子是陸上交通工具,其中轎杠系魯迅家原物。
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紹興俗稱天井,這里原來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魯迅小時候夏天經(jīng)常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則搖著芭蕉扇一邊打扇,一邊給小魯迅猜謎,講貓是老虎的師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熏陶,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后來,他在《狗·貓·鼠》、《論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動的回憶。
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臥室。1909年夏,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從杭州回到故鄉(xiāng),先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教職。這間臥室是當時他在紹任教期間的臥室兼書房。魯迅常常在這里備課、寫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就在這里寫成。臥室里陳列著的鐵梨木床是當年的原物。
穿過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堂前。魯迅在紹任教時期,經(jīng)常在這里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的右上角那張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當年魯迅祖父周福清科場舞弊案發(fā)后,魯迅的父親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歡,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纏身后被庸醫(yī)所誤,年僅36歲就去世。從此魯迅家也就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經(jīng)歷了這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少年魯迅飽受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墮落和丑惡,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走上了尋求真理的道路。
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床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床。靠窗桌子上陳列著的是魯迅母親做針線活用的物品。魯迅的母親魯瑞是紹興鄉(xiāng)下安橋頭人,性格和善而堅毅,以自修達到能夠看書的文化水平。魯迅對他的母親很佩服,曾經(jīng)說過: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魯瑞確實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母親,她培養(yǎng)的三個兒子被現(xiàn)代文壇稱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邊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臥室。這位繼祖母性情開朗,講話幽默風趣,經(jīng)常給侄孫輩講故事、猜謎語,魯迅對這位繼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面這三間是魯迅家存放稻谷、農具的地方,右邊這間是章福慶的住所,中間是通向百草園的過道。
各位來賓,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臺門內十幾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對于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致。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不得不與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和木蓮們告別,去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下面讓我們告別這里的一切,跟隨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shù)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東朝西,原是壽家書房,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二
春光稍縱即逝,不要把自己拒絕在季節(jié)的門外,趕緊從忙碌中抽身,去觸摸春天吧!這個“五一”小長假,小編集結一眾熱愛戶外運動的小伙伴,出發(fā)前往縉云仙都這個恍如仙境的美麗地方。
仙都算是麗水地區(qū)出名最早也最具盛名的風景區(qū)。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峰巖奇絕、山水飄逸……野趣盎然的仙都,擁有大大小小500多個景點,是一處兼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集“山、水、林、史、剎”五大風景要素于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際民俗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
相傳唐天寶年間,鼎湖峰周圍五彩祥云繚繞,鸞鶴飛舞,云中仙樂響亮,山呼“萬歲”。唐明皇李隆基聞聽此景,不禁龍顏大悅:“真乃仙人薈萃之都也”,并乘興御書“仙都”二字。從此,該名流傳至今。
仙都景區(qū)是仙都風景名勝區(qū)的主景區(qū),它是由鼎湖峰、倪翁洞、芙蓉峽、小赤壁、朱潭山、趙侯祠七個景點組成。鼎湖峰是整個浙江省縉云縣仙都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鼎湖峰拔地而起,直刺云天,遠看,纖巧秀麗,似一柄利劍,刺破青天,近看又氣勢磅礴,如擎天砥柱,撐托起巍巍云天。
仙都美,美在石也。據(jù)說仙都奇峰怪石有一百六十多處,如姑嫂巖、大肚巖、芙蓉峰等等。
自鼎湖峰向北溯好溪行,約五華里即到芙蓉峽,沿途小橋流水,村舍錯落,炊煙裊裊,雞犬相聞,一派世外桃源風光。好溪蜿蜓曲折,兩岸青山如黛,形成了一條“水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帶形風景線。好溪水清澈見底,時而平靜,時而湍急,水流平靜時,觀沿岸懸崖峭壁,綠樹成蔭,秀山、碧水、小橋組成了一幅美麗絕倫的山水畫。
去古村落河陽走走,串串那里的古弄堂、十八間、宗祠堂,是頗有意思的。白粉墻、小青瓦、馬頭墻組成古樸、清新的外觀,片片浮雕,絲絲彩繪,濃縮了歷史上民風民俗的神韻。
在仙都,不得不提它的特色飲食。縉云燒餅、紅燒溪鯽魚、豆腐丸都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美味,除了這些,菜飯、土索面、敲肉羹、土雞煲、香飄乳鴨、苦瓜滑子菇等土菜也遠近聞名。可惜肚子容量有限,早已裝不下了。
走進山水神秀的仙都,居仙人側,行仙人屋,在人間仙境做一回神仙,收獲平和的心境、自由的思想和洞察的智慧,想必仙人得道也不過如此吧。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三
1月21日,趙老師讓我們在公交公司9:00集合。一早我起了床,吃好飯,爸爸帶著我,我?guī)е霭l(fā)了,送到了公交公司,已經(jīng)有一些人站在那里了,我背著小書包我們就去那個車站。
我們乘上了車,路過了一個個村莊,一棵棵高大茂盛的樹木挺立在我的眼前,哎!好擠?。∪藘勺?,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子終于到達了安昌古鎮(zhèn),一串串臘腸映入眼簾,讓我“口水流下三千尺”哪!在安昌古鎮(zhèn),門口拍了一張集體照,我們繼續(xù)往前走,我買了一包2元錢的扯白糖,是有黑色芝麻的,非常得好吃,接著我們看見有一位師傅在做龍須糖,趙老師說做一盒,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分到。逛著逛著,到了中午,我們就去找吃的東西。
我們走來走去終于找到了一家酒樓,我們10人,10人的分好了小組,說有5盤菜才能吃,我們等了很久,菜才上來,有我最喜歡吃得糖醋排骨……,一共點了14盤菜,讓我們大飽口福。
最后,我們去乘烏篷船,四人分一個組,我們分到了最后一個組,一艘艘船躍過水面,水面上清清蕩漾出波浪,船中非常得平穩(wěn),涼風吹來讓我覺得神清氣爽。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四
浙江是個美麗的省份,它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讓我們通過這幾份浙江導游詞,了解浙江美麗的景點吧!希望大家可以愛上浙江這個省份!
導游內容:先賢祠—九曲橋—開網(wǎng)亭—亭亭亭—中心綠洲—碑亭—我心相印亭—三塔
各位團友,大家好。
現(xiàn)在我們棄船登岸,來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
前面我們介紹過,水光瀲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綠島,她們都有動聽的名字,分別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
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
小瀛洲是湖中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它的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為60%。
南北兩部分由九曲橋相聯(lián)結,東西兩側則以土堤來連貫,從空中俯瞰,恰似一個綠色的“田”字,呈現(xiàn)大湖圍小湖、島中套小島的景色。
它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運用中國園林的借景手法和多變奇巧的布景藝術,成為西湖中風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團友,這美麗的三潭印月島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來,人們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設起來的一個園林藝術精品。
最早,這里是人工堆疊而成的水上陸地,吳越時這里被辟建為水心保寧寺。
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當時的錢塘縣令聶心湯,別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個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寧寺的遺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這個湖中之島,又在島外修了條環(huán)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島中有島,湖中有湖”的格局,作為放生之所。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當時的浙江總督李衛(wèi)在此苦心經(jīng)營,大興土木,建亭臺樓閣,植奇花異草,使小瀛洲成為一處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園林。
當時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魚沼秋蓉”就在此地。
民國時期,由于政府貪腐無能,對小瀛洲長期不加整治,亭閣頹廢,堤岸沉陷,花木荒蕪,一派蕭條,小瀛洲幾乎成為一個荒島。
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撥款對三潭印月進行了七次大規(guī)模的改造,使它重現(xiàn)昔日風采,在空間變化、組景層次、建設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顯得匠心獨運、巧奪天工。
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構成幾個景區(qū),而每個景區(qū)都自成一體,又互為襯托,有機結合。
可以說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個“大盆景”。
好,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游覽,細細欣賞這大盆景吧!
請大家先看上面這塊匾額:“小瀛洲”。
它是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書寫。
而這座歇山式敞軒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園林建筑。
它原是清朝時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處,稱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賢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浙江籍學者黃宗羲、齊周華、呂留良、杭世駿。
現(xiàn)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過先賢祠,來到了九曲橋。
這三潭印月島上的九曲橋,有九轉三十個彎,為全島的中軸曲線。
當我們在迂回多變的九曲橋上行走時,就會發(fā)現(xiàn)島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體的畫,流動的詩,使你有步移景換,小中見大的感覺,體會到這里美景層次豐實,游程突然延長,千變萬化,出奇制勝。
大家請看這塊大石頭,這是一塊有名的太湖石。
有人稱其為“九獅石”,上面似有九只獅子,仔細辨認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九只獅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各位團友,請看這別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別致,名為開網(wǎng)亭,取自佛教開網(wǎng)放生之意,同時也點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
再看左邊,這個四角亭被稱為“亭亭亭”,取明代聶大年詩“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
這開網(wǎng)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東一西,相互呼應,互為襯托,選址精心,營造奇巧,十分講究與自然的結合,是三潭印月島上不可缺少的一組景觀。
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綠洲,這里的景觀主要由粉墻、漏窗、竹徑組成。
請看這一截橫列于兩段曲橋之間的矮墻,中間有個圓洞門,上書“竹徑通幽”四個字,落款是康有為。
這粉墻內外景致各異,墻外翠竹千竿曲徑通幽,墻內游者濟濟,儼然兩處天地。
墻上構圖精美的漏窗,起到了內外互相滲透的作用。
透過圓洞門兩邊的漏窗可見墻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靜,一條小徑消失在竹林遠處,使人感到“庭園深深深幾許”。
而回頭一覽這三潭印月島中之湖,亭臺倒影,盡在水中,奇花異草,映碧疊翠。
假山曲橋,一靜一動,虛虛實實,相映成趣,又是一幅生動的水景畫。
我們走過九曲橋,迎面所見的分別是迎翠軒、木香榭和花鳥廳。
在這里,放眼望去,水綠、樹綠,亭臺疊石都似被映成綠色,真有置身于綠色庭院中的感覺。
而前面又是一座引你步步入勝、漸入佳境的九曲橋。
曲橋中間那座朱柱黛瓦的四方碑亭就是御碑亭,當年康熙所題“三潭印月’’的石碑,就豎在此亭內。
站在這座迂回多變的九曲橋上,我們環(huán)望四周,會發(fā)現(xiàn)這巧奪天工的三潭印月,不僅以園林稱勝,而且還是座迷人的花島。
請看這島上的綠洲、堤埂上栽滿了各色各樣的美麗花卉,島中池塘內綴滿了多種多樣的睡蓮、荷花,而島上的幽徑上又植上了許多搖曳的翠竹。
此時此刻,你會覺得這全島的空氣都凝聚著花的清香。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我心相印”亭前。
“我心相印”即“毋須言,彼此意會’’之意,是佛教禪語。
“我心相印”亭兩邊有墻將湖面遮住。
這個亭子很有個性,一邊是粉墻,一邊是走廊,在西湖景區(qū)里,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亭子了。
穿過亭子,我們看到在開闊的湖面上,有三座布置得十分得體的石塔。
各位,游覽三潭印月島最使人忘情的就是這三座石塔。
月光下,這里“玲瓏塔底月輪懸”的美妙景觀,曾列入南宋畫家陳清波等人的《西湖十景圖》。
這三座石塔始建于宋元祜四年(1089年),當時蘇東坡疏浚西湖,在湖中最深處立三塔作為標志。
為防西湖淤塞,
還規(guī)定三塔之內不得種植菱藕。
元代時三塔被毀,明朝萬歷年間在現(xiàn)在位置上重建。
這三塔基本呈等邊三角形,間距62米,塔高2米,造型優(yōu)美,塔身呈球狀,有五孔,飾有浮雕圖案,塔頂呈葫蘆狀。
民間傳說這兒有三個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蘆以將其鎮(zhèn)住。
各位團友,三潭印月歷來是杭州著名的賞月勝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燈燭,孔口用白色薄紙蒙上,燭光從紙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隨著微波蕩漾,似有無數(shù)個月亮在水中晃動。
月光、燈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輝映,融成
一片極富詩情畫意的景觀,讓人感到有一種奇幻之美。
好了,三潭印月的游覽到此結束。
接下來,我們將乘船去蘇堤。
各位朋友:大家好!
現(xiàn)在我們要去參觀就是"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吳山天風景區(qū)里的城隍閣。
遠看城隍閣,它是一座七層仿古建筑,翹角飛檐聳立在吳山之上。
下面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
進入景區(qū)口,我們首先看到的一座大型花崗巖浮雕,這就是《吳山風情圖》。
它是以南宋時期為時代背景,以城隍廟為中心,再現(xiàn)了吳山廟會的繁榮景象,在南宋時期杭城吳山這一帶是最繁榮的,人氣最旺盛的。
畫面上可以找到當年的茶樓、風味小吃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在這邊可以順便介紹一下杭州的龍井茶),還能看到說書彈唱、測字等等畫面。
在這刻畫了栩栩如生的歷史場面。
照壁上刻著“吳山大觀”四個大字,是出自康熙皇帝的手跡。
這塊照壁高3米,長17米,用青石雕刻。
吳山大觀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吳山上自古有五多“古樹多、奇巖怪石多、祠廟寺多、民俗風情多、名人遺跡多。
在這能把杭州的美景近收眼前。
清朝浙江巡撫李衛(wèi)在此曾建了一座大觀臺,從此吳山大觀就有名了。
我們現(xiàn)在先去參拜一下城隍之神——周新,周新祠也稱城隍廟,門前的匾上“冷面寒鐵”是當今書法家朱關田的手筆。
殿內中間的就是周新,周新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曾擔任浙江按察使,他剛正不阿、懲治腐惡,執(zhí)法如山,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后來受冤而死,杭城百姓憤怒而鬧事,朱元璋不得不假意委以閻王托夢,說周新已經(jīng)成為杭州的城隍了,并為之建廟,百姓這才安定。
城與隍原指城池的城墻和墻外的溝壑。
為祈求城池的安寧,我國在春秋后期就出現(xiàn)了祭城隍神的活動。
魏晉南北朝后在儒、道、佛諸學說影響下,城隍神的形象中更多地揉合了善惡報應與禮儀、道德的觀念。
生前在某地擔任過刺史以上官級的賢良正直的文官武將,常常成為城隍神而得到供奉。
吳山城隍廟是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遷移來的,明朝永樂年間開始祭祀周新。
新建造的周新祠內設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跡介紹,表達了杭州人民對這位古代清官的懷念。
我們現(xiàn)在一起去看看整個景區(qū)中精華之處——城隍閣,七層建筑,高41.6米,造型結合了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風格,欄桿、排門的雕刻,用的時香樟、椴木和美國洋松制作。
現(xiàn)在的城隍閣上面是一家茶樓,也是杭州城最高的茶樓,在這品上一杯西湖龍井茶,看看西湖的美景,真的是人間美事。
一樓高掛的“城隍閣”橫匾,是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沈鵬書寫的,兩旁楹聯(lián)“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出樓臺,”據(jù)說是明代徐文長所撰的。
我們現(xiàn)在進入閣里面,南面這幅大型硬木彩塑畫,就是從經(jīng)榮獲中國美術“白花獎”一等獎的《南宋杭城風情圖》。
長31.5米,高3.65米、深2米、,它運用雕、刻、塑、編、扎等多種傳統(tǒng)工藝表現(xiàn)手法,集中表現(xiàn)了“一色樓臺三十里,不知何處覓孤山”的繁榮景象。
全圖以南宋杭城天街(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中山中路)為中心線,表現(xiàn)在春天里,杭州市民的各種民俗活動,塑造了3500個男女老少市民人物,他們個個穿戴有致,行為不同,并且按照一個個場面,聚成一組組人物。
其中有取材于古代話本小說《醒世恒言》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與二十二卷《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中的言情人物,也有《白蛇傳》神話故事中許仙在官巷口藥店當伙計的形象,可謂是戲中有戲,畫中有畫。
城隍閣一樓的北面,是高10米、寬8米的巨型青石線刻圖組畫,描繪了杭州的10個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它們是:《伍相駕濤》、《錢王射潮》、《造塔保俶》、《濟公背婦》、《斷橋相會》、《立橋望仙》、《西泠定情》、《虎跑涌泉》、《梁祝共讀》、《夜救裴生》。
這些石刻畫為城隍閣建筑增添了文化色彩和情趣。
城隍閣的設計、建造,不僅考慮到建筑與西湖及城市的聯(lián)系,還增配了服務設施。
在它的一樓和二樓,集中展示了具有濃郁杭州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在它的三樓到六樓,則以休閑、觀景和接待為主要功能,懸掛有豪華宮燈,配置了高檔紅木家具,三樓為大眾茶室,并設有文藝演出舞臺;四樓以茶點款待來賓;五樓設有咖啡座;六樓為貴賓接待室并有珍貴工藝品陳列。
登上了最上面就能把西湖的美景、杭州城的繁榮景象、還有錢塘江的波濤洶涌,晚上還可以在上面看到杭州繁榮的夜景。
現(xiàn)在讓我們就好好欣賞一下西湖美景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謝謝各位參加今天的旅游。
作為“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的商城義烏,在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市場的同時,十分重視城市環(huán)境建設,在綠化、美化上下功夫,努力營造綠色家園。
無論在城區(qū),還是到鄉(xiāng)下走走,公園、綠地、花草、樹木,有如春風撲面而來,令人賞心悅目。
今天,大家要去的朱丹溪陵園,就是這綠色家園中的一塊勝地。
它雖然是新姿初現(xiàn),卻也叫人留連忘返。
朱丹溪陵園是為紀念我國“金元四大名醫(yī)”之一的朱丹溪,由政府和民間集資修建的陵園,是丹溪風景區(qū)的'主要景區(qū)之一。
在這里不僅有茂竹修林,湖光山色,小橋流水,更有曠世名醫(yī)的遺跡,有寓寄后人崇敬之情的各式亭臺、館園、碑廊,是一處風景迷人的田園風光式紀念園林。
大家現(xiàn)在所處的朱丹溪陵園建在義烏市赤岸鎮(zhèn)東朱村。
大家看到,在景區(qū)入口,迎面而來的是原國家衛(wèi)生部長陳敏章題詞的青石牌坊。
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朱丹溪陵園。
現(xiàn)在的朱丹溪陵園為1991年批準修建,陵園占地面積112畝。
經(jīng)過十幾年的修建,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建有鶴望軒、松鶴苑、朱丹溪紀念館、重修的丹溪墓、書畫館、百草園等等。
在陵園內,我們還可以看到啟功、趙樸初、陳立夫、施祖荃等當代名人的題詞和書畫作品,還有以不同顏色的藥用植物種植配置而成的百草園,不僅讓人增長知識,更讓人感受到這方園林處處都有醫(yī)家的蹤影。
這些也為美麗的丹溪陵園增添了濃厚的中醫(yī)文化蘊涵。
朱丹溪,誕生于元朝初年即1281年,義烏人,因居住在赤岸鎮(zhèn)丹溪岸畔而被人們稱“丹溪翁”。
后人習慣稱他為“朱丹溪”。
丹溪自幼聰慧,青少年時讀經(jīng)書,36歲到東陽八華山向許謙學理學,因母親患病長久不愈,40歲后專心學醫(yī)。
他一生刻苦治學,博采眾長,潛心鉆研前人經(jīng)驗而又不拘泥,終成“滋陰說”一派大師,他的醫(yī)學著作有十幾種,其觀點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的后學者,開辟了中醫(yī)學的新紀元。
他和河北劉完素、李杲、河南張從正,被后人稱為金元四大名醫(yī)。
為發(fā)掘祖國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開展中醫(yī)文化研究和交流,陵園內規(guī)劃建設歷代醫(yī)宗紀念館、名貴中藥展覽館、中醫(yī)歷史展覽館、中醫(yī)研修所等項目。
扁鵲、華佗、張仲景、陶弘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中國歷史上醫(yī)宗將在這里一一展現(xiàn)。
同時,在陵園內還規(guī)劃建設了藥用植物園,以喬木形成主景,林下種植較耐蔭的草本、藤本或灌木,以園林藝術手法布置,在適當?shù)攸c配以亭、閣、花架、景石等園林小品,讓游人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中草藥科學知識。
丹溪墓:
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朱丹溪墓。
元至正十八年始建,屢經(jīng)興廢。
1358年,朱丹溪端坐在他的書桌前,手持狼毫,含笑而逝。
葬于離赤岸鎮(zhèn)約4公里的東朱村墩頭庵。
“文化大革命”中,墓地曾經(jīng)被毀。
1982年,在原址重建墓地,1989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并建丹溪廟,于丹溪墓右側后方。
朱丹溪陵園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的。
據(jù)說,墓地是丹溪與他妻子戚氏親自挑選的。
他們始料不到的是,他們身后會經(jīng)歷如此的坎坷,他們更沒料到的是,這里會成為我們義烏市的一大旅游勝地,供中外游客瞻仰憑吊。
風景旅游與名人訪謁結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使得這里的歷史顯得更為生動,人物更為豐滿,風景更為迷人。
大家現(xiàn)在墓前看到的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的“元名醫(yī)朱丹溪之墓”的墓碑,在墓左前側立有朱丹溪生平簡介石碑,右側則立有“義烏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
而墓后為其二子的重建墓。
丹溪墓布局整齊對稱,前后松柏果木成蔭,是個幽靜之處。
所以前來祭掃瞻仰的游人絡繹不絕。
丹溪精神:
朱丹溪精湛的醫(yī)術與偉大的人格不僅征服了與他同時代的人們,更影響著今時今世的許多人,尤其是丹溪故里。
人們對朱丹溪的那份情感,依舊處處體現(xiàn)。
如我們大家在稠城看到的那熟悉的丹溪路,已經(jīng)是市區(qū)的一條重要道路,在舊城改造下,它也即將得到擴建,必將為義烏交通做出更大貢獻。
正是由于朱丹溪這位揚名海外的名醫(yī)給了這條道路新的力量,賦予了它新的使命,那就是宣傳義烏,弘揚義烏精神,那種勤耕好學的義烏人艱苦奮斗的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義烏的名人,了解義烏。
這也正是朱丹溪這位名人效應的實質所在。
朱丹溪的那種勤奮好學,兢兢業(yè)業(yè),樂于奉獻的優(yōu)良品質,將激勵著我們刻苦學習,不斷豐富自己,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我想只有每個人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使朱丹溪的精神真正得以發(fā)揮。
總而言之,朱丹溪這位傳奇名醫(yī),這位義烏名人,是最終被歷史所記下了,我們后人該做的就是兢兢業(yè)業(yè)地樂于奉獻,在丹溪精魂的指引下,使國家走向繁榮、昌盛和富強!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五
東錢湖位于寧波東郊,面積比杭州西湖大三四倍。但是東錢湖沿線開發(fā)了各種收費景點,相比之下有些資產階級化。如果想欣賞東錢湖的美景,可以花錢去游覽景點,而年輕人更愿意騎自行車環(huán)湖,欣賞風景,拍照留念。
東錢湖沿岸有許多景點,如小普陀、桃宮島、福泉山、南宋石刻遺址公園、雅戈爾動物園等。還有一些自然村和小公園。平時周末一兩天會用來選幾個好玩的地方玩玩,而不是走遍所有景點。東錢湖周邊有很多公交線路,幾乎可以到達所有主要景點,非常方便。
小普陀是湖中長堤,是東錢湖最受歡迎的景點。湖中心的于霞寺總是有許多人在燒香和祈禱。可以坐電瓶車直接去觀音(8元/人),但是建議沿著長灘走,欣賞東錢湖的風景。從小普陀過橋,就是湖西的桃宮島。這是當?shù)匾粋€受歡迎的燒烤場所。適合一群人一起做拓展等活動。時間短的話,外國游客也不用特意去。
如果帶孩子,東錢湖北部的雅戈爾動物園是不錯的選擇。除了可愛的動物,你還可以玩旋轉木馬和碰碰車。
東錢湖最適合的景點在環(huán)湖東路。湖畔的南宋石刻遺址公園,有南宋宰相的墓地。除了宏偉的陵墓和石拱門,還有200多尊栩栩如生的石像。公園內的博物館梳理了南宋歷史和石雕發(fā)展史,還可以看到周邊地區(qū)的許多石雕文物,值得細細品味。
南邊不遠的福泉山上有一大片茶園。風景還不錯,旺季可以在上面的茶館品茶。不允許自駕。在山腳下的售票處有一輛上山的公共汽車。但是淡季很難等,做好心理準備。上山大約需要一個小時。
除了游覽景點之外,環(huán)東錢湖騎自行車是最受歡迎的活動,你可以悠閑地欣賞湖光山色和沿海的自然村莊。湖邊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景區(qū)官方也推薦適合不同人群的騎行路線。游客中心有自行車站,南部有水上公園,北部有馬山濕地和雅戈爾動物園,提供各種類型的自行車租賃。此外,湖邊還有許多碼頭,如水上巴士、小船、快艇等。可以乘船往返沿海景點,也可以租船環(huán)東錢湖旅游。
那天有許多游客來往于寧波市。如果預算充足,可以住湖邊的度假酒店。小普陀東側有500元起的沙山村度假村和幾千元的柏悅大酒店,也是一種享受假期的方式。食物方面,東錢湖的蝦值得一嘗。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六
臺州歷史悠久,是江南翼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下湯文化的發(fā)祥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設立回浦鄉(xiāng),漢朝(公元前85年)設立回浦縣,三國時期(公元257年)置臨???,唐朝(622年)起稱臺州市。新中國建立后一直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8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臺州市。
臺州兼得山海之利,歷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稱。臺州是浙江糧食的主要產地之一。是中國第一個水稻畝產超千斤、超兩千斤的地方。臺州也是中國主要的水果之鄉(xiāng),名果黃巖蜜桔和玉環(huán)文旦中外馳名。臺是中國主要漁區(qū)之一,擁有遼闊富饒的東海漁場,漁業(yè)產量居浙江首位。
臺州經(jīng)濟發(fā)達,市場繁榮,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的發(fā)源地。改革開放20年來,臺州人民思想解放,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尋找到一條適合市情的發(fā)展經(jīng)濟之路,初步建立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格局,使一個比較落后的純農業(yè)地區(qū)較快地完成了工業(yè)化的初期階段,進入沿海經(jīng)濟較發(fā)達城市行列。
臺州交通便捷,通信先進。海門港歷來是對外交往的重要口岸,公元230年最早開通大陸與臺灣的航線。今天的臺州,擁有港口、機場、104國道、沿海高速公路,已初步建成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
臺州自古學風興盛,為文化之邦。民風淳厚,社會安定。山海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教育科技發(fā)達,人才輩出。物華天寶,為中國黃金海岸帶上的富庶之地。
臺州第二次騰飛的目標是:在2020年建成科工貿發(fā)達的現(xiàn)代化濱海城市。
臺州多山濱海,風景山海兼?zhèn)?。漢晉以降,道佛兩教特盛,崇山幽谷之中寺觀迭起,增添眾多人文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又開辟一批風景區(qū)。全區(qū)風景名勝,大體可分三類:以在臺山和括蒼山為主的山岳風景名勝,包括黃巖市、溫嶺縣境內諸山,天然風景與眾多古跡融為一體;以臨海市桃渚為主,以及三門縣蛇蟠島與仙巖洞、溫嶺縣石塘漁村、玉環(huán)縣大鹿島、椒江市大陳島等沿海風景名勝,開發(fā)潛力很大;各市縣城廂或近郊風景名勝,大多已辟為公園。其中天臺山于1985年8月經(jīng)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名勝區(qū),1988年8月經(jīng)批準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桃渚風景名勝區(qū),清代馮賡雪《臺南洞林志》已有記述,80年代開始引起注意,并有眾多新發(fā)現(xiàn)。全區(qū)各地尚有不少風景勝地有待開發(fā)。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七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你們來到舟山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舟山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是我國唯一以群島組成的省轄地級城市,舟山市由1390個島嶼組成,常年有人居住的島嶼98個,舟山本島面積502平方公里,僅次于臺灣、海南、崇明島,是我國第四大島。舟山擁有漁業(yè)、港口、旅游三大優(yōu)勢,是我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素有“中國漁都”的美稱。
舟山主要由普陀山、嵊泗和朱家尖構成旅游景點,普陀山是聞名于世的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向來有“海天佛國”、“蓬萊仙境”之稱。除寺廟之外,普陀山也是個有名的風景名勝之地,普陀山以“雄勝、奇勝、幽勝”融為一體的風景。朱家尖是我國東南沿海自然景觀最為豐富的島嶼之一,海景、沙景、石景為一體的理想海上風暴旅游區(qū)和休養(yǎng)避暑勝地。
舟山市市花是普陀水仙,市樹是新木姜子。
舟山海島漁民好客,熱情,特別是客人到了漁村,漁民會拿出陳年好酒和海產品熱情款待,漁民沒有文人墨客那些客套話,“大口喝”就是“盡情喝”的意思?!按罂诤取本褪且痪湟腿顺燥柡茸愕男睦镌?。
然而,舟山海島漁民忌諱很多,尤其是說“翻”字,怕出海遇風浪翻船。譬如:菜盆中的大魚吃了一半不能說“翻過來吃”,要說“劃過來或轉過來吃”。夏天翻曬黃魚鲞、烏賊鲞、龍蝦、魚烤時也不能說“翻一翻”,要說“劃一劃”。還忌說“下”字,“下餃子”,要說“煮餃子”,因為“下餃子”俗稱人掉落海里“淹死”?!跋潞!币f“出海”。也忌說“霉”字,連諧音的“煤”字也不能說?!盁猴灐敝荒苷f“生爐子”。漁民吃飯時忌諱用筷子敲碗;忌諱將筷子插在飯碗里;更忌諱飯吃完后,把筷子橫放在碗上。原來是“用筷子敲碗”意味著家里窮得叮當響;只有上供祭祖,筷子方能插在碗里;把筷子橫放在碗上,意味著漁船在海上要遇狂風惡浪或漁船洋地“插蠟燭”無計可施,只好把櫓橫在船上隨波逐流,聽天由命。
在舟山旅游,能嘗到的美食莫過于海鮮和素齋,舟山水域面積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想而知了,到舟山旅游的第一美食肯定是海鮮了?;幸运笞有泛湍嗦轂榇恚笞有芬哉羰碁橹?,可入藥,還可提煉可溶性殼質,用于紡織印染、人造纖維、造紙、木材加工、塑料等工業(yè)。梭子蟹除鮮食外,當?shù)貍鹘y(tǒng)的加工方法是做成“嗆蟹”。
舟山是“海天佛國”,其次的美食小吃要數(shù)素齋了,主要有紅光佛魚、油淋童子雞、三鮮海參。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八
溫州市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南端,是一座有1620xx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下轄11個縣、市、區(qū),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05萬。有25萬華僑分布在62個國家和地區(qū),有10萬溫籍港、澳、臺同胞。
溫州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游度假勝地。溫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風景區(qū)、自然保護區(qū)有雁蕩山、楠溪江、南麂、烏巖嶺等4個,省級風景、保護、旅游度假區(qū)有仙巖、洞頭、百丈漈、瑤溪、濱海--玉蒼山、澤雅、寨寮溪、甌江、氡泉等9個,市級風景區(qū)有天柱、南雁門、桐溪、茶山、岷崗、圣井、銅盤山、赤巖山等8個。有森林公園9個,縣級風景名勝區(qū)5個。風景旅游區(qū)密度大、種類多、品位高、特色鮮明,集山、江、海、島、湖、泉大成。風景旅游區(qū)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2.23%,名列全國前茅。此外,還有2個國家級文保單位,44個省級單位,358個市縣級文保單位。
溫州是我國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97年城鄉(xiāng)人均收入分別為7848元和3658元,名列全省之首。鄉(xiāng)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達。電器、服裝、皮鞋、紐扣、燈具、打火機、雨傘等產品名氣國內,遠銷世界各地。
溫州旅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海運四通八達,溫州港為全國樞紐 1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港之一。機場開辟了49條國內航線和香港、澳門2條地區(qū)聲母。公路104和330國道線貫通溫州。另外金溫鐵路已于1998年6月11日開通。溫州通訊發(fā)達,電力充沛,為旅游提供了可靠保證。
溫州,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國東南部,東經(jīng)119°37′-121°18′、北緯27°03′-28°36′,甌江下游南岸,為中國浙江省轄市,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qū)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的縉云、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臺州市的仙居、黃巖、溫嶺、玉環(huán)四縣市接壤。全市陸域面積1178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1082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根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xx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萬,居浙江省各市第一位。20xx年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總體方案》,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溫州是中國數(shù)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xiāng)、中國民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先發(fā)地區(qū)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自然保護區(qū),還有7個省級風景區(qū),8個市級風景區(qū)。旅游景區(qū)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4。
【地名由來】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jù)《浙江通志》引《圖經(jīng)》:“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恒燠?!币馑际菧刂莸靥帨貚X以南,冬無嚴寒,夏不酷熱,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制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jù)甌語發(fā)明了yujeu這個稱呼。
【自然資源】
溫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jīng)濟作物主要有柑橘、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余種。
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余種、貝類有430余種。沿海灘涂養(yǎng)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yǎng)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余種。
非金屬礦產資源有明礬石、花崗石、石英石等,始終明礬石礦儲量占全國儲量及產品質量、花色品種均居全國前列。
溫州港現(xiàn)有生產性泊位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個,3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洞頭、樂清灣等天然深水良港開發(fā)前景很好,可建2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
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巖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綠色寶庫。
【非物質文化遺產】
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自20xx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全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余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藥發(fā)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區(qū)劃人口】
截止20xx年底,溫州市轄3個市轄區(qū)(鹿城、龍灣、甌海)、6個縣(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代管2個縣級市(瑞安、樂清),共有60個街道、64個鎮(zhèn)(其中2個民族鎮(zhèn))、6個鄉(xiāng)(其中5個民族鄉(xiāng)),324個社區(qū)、208個居民區(qū)、789個農村新社區(qū)。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男性人口為479.74萬人,占52.59%;女性人口為432.47萬人,占47.4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0.93;0-14歲人口為130.53萬人,占14.31%;15-59歲人口為680.92萬人,占74.6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00.76萬人,占11.0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9.54萬人,占7.62%;具有大學(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5.03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5.04萬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34.44萬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67.99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yè)生、肄業(yè)生和在校生);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602.20萬人,占66.02%;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口為310.01萬人,占33.98%。
【民族風俗】
根據(jù)20xx年11月1日零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匯總,溫州市常住少數(shù)民族人口有30.17萬,占我市常住人口的3.3%。全市有少數(shù)民族52個,超萬人的少數(shù)民族有6個,分別是畬族、上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回族。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言除甌語外,還有閩語、“蠻話”、“蠻講”、畬客話、金鄉(xiāng)話、大荊話和羅陽話等。
溫州民間比較隆重的節(jié)日民俗有正月拜年、元宵燈會、端午龍舟、中秋賞月等。在溫州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莫過于近年來逐漸恢復興旺起來的“攔街?!泵耖g祈?;顒印,F(xiàn)在,一些西方著名的節(jié)日民俗也在溫州流行起來,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
【歷史沿革】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zhèn),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
公元320xx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
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yè)發(fā)達著稱,是青瓷發(fā)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xiāng),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xiàn)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遠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錛、石刀、石鑿、石鏃、石網(wǎng)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前475-前220xx年戰(zhàn)國時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公元前220xx年,秦王政統(tǒng)一中國,劃天下為36郡,溫州屬閩中郡。
公元前192年(西漢惠帝三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分章安之東甌鄉(xiāng)置永寧縣,西猶兼處州地,戶不滿萬。縣始于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320xx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析臨海郡溫嶠嶺以南地區(qū)置永嘉郡,治所設于永寧,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建郡城于甌江南岸,相傳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后名鹿城。是為永嘉建郡之始。420xx年(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shù)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并,稱永嘉縣,屬處州。后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于括蒼(今麗水市)。
620xx年(隋煬帝大業(yè)三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
7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620xx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寧、安固、樂成、橫陽四縣。自此以后,歷1300余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675年始稱溫州。
720xx年(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共計42814戶,241690口。
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1920xx年(清宣統(tǒng)三年)武昌起義后,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翌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1920xx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
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qū)。溫州區(qū)初稱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qū),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后數(shù)度更名,稱第四特區(qū)、第三特區(qū)、永嘉行政督察區(qū)、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qū),并設溫州市。改稱為溫州區(qū)專員公署。其后,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
1981年9月溫州地區(qū)和溫州市合并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溫州市氣候概況
8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溫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從大陸吹來的偏北風,氣溫較低,雨水較少,濕度蒸發(fā)較小。夏季盛行從海洋吹來的偏南風,濕大雨多,氣溫較高。春季天氣多變,時常陰雨連綿。秋季大氣較穩(wěn)定,常見"秋高氣爽"天氣。全年氣候總特點是:溫度適中,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熱;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多樣。
冷熱適中·熱量豐富:溫州常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這是人類活動較為適宜的氣候條件。根據(jù)溫州氣象臺歷年各月逐日逐時氣溫記錄及人的冷熱舒適要求,溫暖舒適期(10-28℃)每年長達9個月,出現(xiàn)時數(shù)可達3500小時,占全年總時數(shù)的75%。全年0℃活動積溫約5250℃,無霜期275天,是全省熱量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公元320xx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只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云騰飛,故又名“鹿城”。
“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蕩山,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峰險洞幽的百丈漈三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qū);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巖嶺自然保護區(qū)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yè)經(jīng)濟相當發(fā)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jīng)商,專業(yè)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涌入溫州,使其迅速發(fā)展成為科技先進、經(jīng)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xiàn)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皽刂菽J健薄ⅰ皽刂菟俣取?、“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xiāng),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xiàn)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溫州市場經(jīng)濟起步較早、發(fā)展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場”聞名全國,是中國個體私營經(jīng)濟的先發(fā)地區(qū)和股份合作經(jīng)濟的民祥地。曾被新聞界、理論界稱為“溫州模式”,也有叫“溫州經(jīng)濟格局”、“溫州發(fā)展路子”。經(jīng)過20多年的演變,溫州經(jīng)濟格局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更加凸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
溫州人憑借敢為人先、特別能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在改革開放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個制定私營企業(yè)條例,第一個建立股份合作制企業(yè),第一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轉讓等。200余萬溫州人在全國、在世界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把溫州經(jīng)濟與全國經(jīng)濟乃至全球經(jīng)濟聯(lián)系在一起,這成為我國一個獨特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它不僅促進了溫州區(qū)域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對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溫州人的貢獻?!ㄔO東南沿海大商港,包括交通樞紐港、商貿港、金融港、信息港,使溫州成為區(qū)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建設國際性輕工城,使溫州成為世界輕工產品的重要生產基 11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地、集散基地和創(chuàng)新基地;——建設最具活力的開放城,使溫州成為機制活、商機多、投資回報率高的創(chuàng)新之城、活力之市;——建設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實現(xiàn)溫州城市發(fā)展由“甌江時代”向“東海時代”跨越,由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邁進,同時搞好生態(tài)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使溫州成為宜居、宜商、宜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
12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一
魯迅一生有1/3以上的時間是在紹興度過,他不僅在故鄉(xiāng)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而且還進行了他初期的教學實踐、文學創(chuàng)作和社會革命活動。故鄉(xiāng)的生活經(jīng)歷不僅對他的思想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們要踏著這位偉人的足跡,尋訪他的故園。
現(xiàn)在我們來到魯迅先生的出生地魯迅故居。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周家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慶年間,坐北朝南,青瓦粉墻,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1918年經(jīng)族人共議將這座屋宇連同后面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魯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們能有幸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魯迅故居。
這兩扇黑油油的石庫臺門,原系周家新臺門的邊門,是魯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這間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魯迅家當年用來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紹興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備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兩支高大的櫓是大船上所用,而那兩支小的是烏篷船上用的槳。轎子是陸上交通工具,其中轎杠系魯迅家原物。
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紹興俗稱天井,這里原來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魯迅小時候夏天經(jīng)常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他的繼祖母蔣氏則搖著芭蕉扇一邊打扇,一邊給小魯迅猜謎,講貓是老虎的師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魯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熏陶,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后來,他在《狗·貓·鼠》、《論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動的回憶。
穿過桂花明堂,便來到魯迅的臥室。1909年夏,魯迅從日本留學回國后,從杭州回到故鄉(xiāng),先后在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擔任教職。這間臥室是當時他在紹任教期間的臥室兼書房。魯迅常常在這里備課、寫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就在這里寫成。臥室里陳列著的鐵梨木床是當年的原物。
穿過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魯迅故居兩樓兩底。拾階而上,東首前半間是當年魯迅家吃飯、會客的主要活動場所,紹興俗稱小堂前。魯迅在紹任教時期,經(jīng)常在這里接待來訪的朋友和學生。客廳的右上角那張皮躺椅是魯迅父親用過的。當年魯迅祖父周福清科場舞弊案發(fā)后,魯迅的父親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歡,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纏身后被庸醫(yī)所誤,年僅36歲就去世。從此魯迅家也就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經(jīng)歷了這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少年魯迅飽受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層社會的墮落和丑惡,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從而走上了尋求真理的道路。
與客廳一板之隔是魯迅母親的房間。南邊那張八腳大床是魯迅的母親魯瑞睡過的原物。東邊這張小床是當年魯迅的弟弟周建人睡過的床。靠窗桌子上陳列著的是魯迅母親做針線活用的物品。魯迅的母親魯瑞是紹興鄉(xiāng)下安橋頭人,性格和善而堅毅,以自修達到能夠看書的文化水平。魯迅對他的母親很佩服,曾經(jīng)說過:我的母親如果年輕二三十歲,也許要成為女英雄呢。魯瑞確實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母親,她培養(yǎng)的三個兒子被現(xiàn)代文壇稱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邊是魯迅繼祖母蔣氏的臥室。這位繼祖母性情開朗,講話幽默風趣,經(jīng)常給侄孫輩講故事、猜謎語,魯迅對這位繼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面這三間是魯迅家存放稻谷、農具的地方,右邊這間是章福慶的住所,中間是通向百草園的過道。
各位來賓,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個園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園,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是一個普通的菜園,是當時新臺門內十幾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荒蕪的菜園,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后用來曬稻谷。童年魯迅經(jīng)常和小伙伴們在百草園內嬉戲玩耍,夏天在樹蔭下乘涼,秋天在泥墻根一帶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鳥。對于百草園,魯迅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文中他無限深情地寫道: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致。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不得不與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和木蓮們告別,去全城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下面讓我們告別這里的一切,跟隨魯迅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魯迅故居出來,東行數(shù)百步,往南走過一座石板橋,從一扇黑漆竹絲門進去,就到了魯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東朝西,原是壽家書房,魯迅12歲開始到這兒讀書,五年多的學習生涯,使他受益匪淺,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為日后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二
春光稍縱即逝,不要把自己拒絕在季節(jié)的門外,趕緊從忙碌中抽身,去觸摸春天吧!這個“五一”小長假,小編集結一眾熱愛戶外運動的小伙伴,出發(fā)前往縉云仙都這個恍如仙境的美麗地方。
仙都算是麗水地區(qū)出名最早也最具盛名的風景區(qū)。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峰巖奇絕、山水飄逸……野趣盎然的仙都,擁有大大小小500多個景點,是一處兼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集“山、水、林、史、剎”五大風景要素于一體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際民俗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
相傳唐天寶年間,鼎湖峰周圍五彩祥云繚繞,鸞鶴飛舞,云中仙樂響亮,山呼“萬歲”。唐明皇李隆基聞聽此景,不禁龍顏大悅:“真乃仙人薈萃之都也”,并乘興御書“仙都”二字。從此,該名流傳至今。
仙都景區(qū)是仙都風景名勝區(qū)的主景區(qū),它是由鼎湖峰、倪翁洞、芙蓉峽、小赤壁、朱潭山、趙侯祠七個景點組成。鼎湖峰是整個浙江省縉云縣仙都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鼎湖峰拔地而起,直刺云天,遠看,纖巧秀麗,似一柄利劍,刺破青天,近看又氣勢磅礴,如擎天砥柱,撐托起巍巍云天。
仙都美,美在石也。據(jù)說仙都奇峰怪石有一百六十多處,如姑嫂巖、大肚巖、芙蓉峰等等。
自鼎湖峰向北溯好溪行,約五華里即到芙蓉峽,沿途小橋流水,村舍錯落,炊煙裊裊,雞犬相聞,一派世外桃源風光。好溪蜿蜓曲折,兩岸青山如黛,形成了一條“水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帶形風景線。好溪水清澈見底,時而平靜,時而湍急,水流平靜時,觀沿岸懸崖峭壁,綠樹成蔭,秀山、碧水、小橋組成了一幅美麗絕倫的山水畫。
去古村落河陽走走,串串那里的古弄堂、十八間、宗祠堂,是頗有意思的。白粉墻、小青瓦、馬頭墻組成古樸、清新的外觀,片片浮雕,絲絲彩繪,濃縮了歷史上民風民俗的神韻。
在仙都,不得不提它的特色飲食。縉云燒餅、紅燒溪鯽魚、豆腐丸都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美味,除了這些,菜飯、土索面、敲肉羹、土雞煲、香飄乳鴨、苦瓜滑子菇等土菜也遠近聞名。可惜肚子容量有限,早已裝不下了。
走進山水神秀的仙都,居仙人側,行仙人屋,在人間仙境做一回神仙,收獲平和的心境、自由的思想和洞察的智慧,想必仙人得道也不過如此吧。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三
1月21日,趙老師讓我們在公交公司9:00集合。一早我起了床,吃好飯,爸爸帶著我,我?guī)е霭l(fā)了,送到了公交公司,已經(jīng)有一些人站在那里了,我背著小書包我們就去那個車站。
我們乘上了車,路過了一個個村莊,一棵棵高大茂盛的樹木挺立在我的眼前,哎!好擠?。∪藘勺?,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子終于到達了安昌古鎮(zhèn),一串串臘腸映入眼簾,讓我“口水流下三千尺”哪!在安昌古鎮(zhèn),門口拍了一張集體照,我們繼續(xù)往前走,我買了一包2元錢的扯白糖,是有黑色芝麻的,非常得好吃,接著我們看見有一位師傅在做龍須糖,趙老師說做一盒,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分到。逛著逛著,到了中午,我們就去找吃的東西。
我們走來走去終于找到了一家酒樓,我們10人,10人的分好了小組,說有5盤菜才能吃,我們等了很久,菜才上來,有我最喜歡吃得糖醋排骨……,一共點了14盤菜,讓我們大飽口福。
最后,我們去乘烏篷船,四人分一個組,我們分到了最后一個組,一艘艘船躍過水面,水面上清清蕩漾出波浪,船中非常得平穩(wěn),涼風吹來讓我覺得神清氣爽。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四
浙江是個美麗的省份,它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讓我們通過這幾份浙江導游詞,了解浙江美麗的景點吧!希望大家可以愛上浙江這個省份!
導游內容:先賢祠—九曲橋—開網(wǎng)亭—亭亭亭—中心綠洲—碑亭—我心相印亭—三塔
各位團友,大家好。
現(xiàn)在我們棄船登岸,來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
前面我們介紹過,水光瀲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綠島,她們都有動聽的名字,分別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
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
小瀛洲是湖中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它的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為60%。
南北兩部分由九曲橋相聯(lián)結,東西兩側則以土堤來連貫,從空中俯瞰,恰似一個綠色的“田”字,呈現(xiàn)大湖圍小湖、島中套小島的景色。
它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運用中國園林的借景手法和多變奇巧的布景藝術,成為西湖中風景最優(yōu)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團友,這美麗的三潭印月島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來,人們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設起來的一個園林藝術精品。
最早,這里是人工堆疊而成的水上陸地,吳越時這里被辟建為水心保寧寺。
明朝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當時的錢塘縣令聶心湯,別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個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寧寺的遺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這個湖中之島,又在島外修了條環(huán)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島中有島,湖中有湖”的格局,作為放生之所。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當時的浙江總督李衛(wèi)在此苦心經(jīng)營,大興土木,建亭臺樓閣,植奇花異草,使小瀛洲成為一處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園林。
當時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魚沼秋蓉”就在此地。
民國時期,由于政府貪腐無能,對小瀛洲長期不加整治,亭閣頹廢,堤岸沉陷,花木荒蕪,一派蕭條,小瀛洲幾乎成為一個荒島。
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撥款對三潭印月進行了七次大規(guī)模的改造,使它重現(xiàn)昔日風采,在空間變化、組景層次、建設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顯得匠心獨運、巧奪天工。
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構成幾個景區(qū),而每個景區(qū)都自成一體,又互為襯托,有機結合。
可以說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個“大盆景”。
好,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游覽,細細欣賞這大盆景吧!
請大家先看上面這塊匾額:“小瀛洲”。
它是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所書寫。
而這座歇山式敞軒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園林建筑。
它原是清朝時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處,稱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賢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強烈民族意識的浙江籍學者黃宗羲、齊周華、呂留良、杭世駿。
現(xiàn)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過先賢祠,來到了九曲橋。
這三潭印月島上的九曲橋,有九轉三十個彎,為全島的中軸曲線。
當我們在迂回多變的九曲橋上行走時,就會發(fā)現(xiàn)島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體的畫,流動的詩,使你有步移景換,小中見大的感覺,體會到這里美景層次豐實,游程突然延長,千變萬化,出奇制勝。
大家請看這塊大石頭,這是一塊有名的太湖石。
有人稱其為“九獅石”,上面似有九只獅子,仔細辨認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九只獅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各位團友,請看這別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別致,名為開網(wǎng)亭,取自佛教開網(wǎng)放生之意,同時也點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
再看左邊,這個四角亭被稱為“亭亭亭”,取明代聶大年詩“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
這開網(wǎng)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東一西,相互呼應,互為襯托,選址精心,營造奇巧,十分講究與自然的結合,是三潭印月島上不可缺少的一組景觀。
各位團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綠洲,這里的景觀主要由粉墻、漏窗、竹徑組成。
請看這一截橫列于兩段曲橋之間的矮墻,中間有個圓洞門,上書“竹徑通幽”四個字,落款是康有為。
這粉墻內外景致各異,墻外翠竹千竿曲徑通幽,墻內游者濟濟,儼然兩處天地。
墻上構圖精美的漏窗,起到了內外互相滲透的作用。
透過圓洞門兩邊的漏窗可見墻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靜,一條小徑消失在竹林遠處,使人感到“庭園深深深幾許”。
而回頭一覽這三潭印月島中之湖,亭臺倒影,盡在水中,奇花異草,映碧疊翠。
假山曲橋,一靜一動,虛虛實實,相映成趣,又是一幅生動的水景畫。
我們走過九曲橋,迎面所見的分別是迎翠軒、木香榭和花鳥廳。
在這里,放眼望去,水綠、樹綠,亭臺疊石都似被映成綠色,真有置身于綠色庭院中的感覺。
而前面又是一座引你步步入勝、漸入佳境的九曲橋。
曲橋中間那座朱柱黛瓦的四方碑亭就是御碑亭,當年康熙所題“三潭印月’’的石碑,就豎在此亭內。
站在這座迂回多變的九曲橋上,我們環(huán)望四周,會發(fā)現(xiàn)這巧奪天工的三潭印月,不僅以園林稱勝,而且還是座迷人的花島。
請看這島上的綠洲、堤埂上栽滿了各色各樣的美麗花卉,島中池塘內綴滿了多種多樣的睡蓮、荷花,而島上的幽徑上又植上了許多搖曳的翠竹。
此時此刻,你會覺得這全島的空氣都凝聚著花的清香。
各位團友,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我心相印”亭前。
“我心相印”即“毋須言,彼此意會’’之意,是佛教禪語。
“我心相印”亭兩邊有墻將湖面遮住。
這個亭子很有個性,一邊是粉墻,一邊是走廊,在西湖景區(qū)里,恐怕是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亭子了。
穿過亭子,我們看到在開闊的湖面上,有三座布置得十分得體的石塔。
各位,游覽三潭印月島最使人忘情的就是這三座石塔。
月光下,這里“玲瓏塔底月輪懸”的美妙景觀,曾列入南宋畫家陳清波等人的《西湖十景圖》。
這三座石塔始建于宋元祜四年(1089年),當時蘇東坡疏浚西湖,在湖中最深處立三塔作為標志。
為防西湖淤塞,
還規(guī)定三塔之內不得種植菱藕。
元代時三塔被毀,明朝萬歷年間在現(xiàn)在位置上重建。
這三塔基本呈等邊三角形,間距62米,塔高2米,造型優(yōu)美,塔身呈球狀,有五孔,飾有浮雕圖案,塔頂呈葫蘆狀。
民間傳說這兒有三個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蘆以將其鎮(zhèn)住。
各位團友,三潭印月歷來是杭州著名的賞月勝地。
每到中秋之夜,皓月當空,人們在塔內點上燈燭,孔口用白色薄紙蒙上,燭光從紙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隨著微波蕩漾,似有無數(shù)個月亮在水中晃動。
月光、燈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輝映,融成
一片極富詩情畫意的景觀,讓人感到有一種奇幻之美。
好了,三潭印月的游覽到此結束。
接下來,我們將乘船去蘇堤。
各位朋友:大家好!
現(xiàn)在我們要去參觀就是"西湖新十景"之一的吳山天風景區(qū)里的城隍閣。
遠看城隍閣,它是一座七層仿古建筑,翹角飛檐聳立在吳山之上。
下面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
進入景區(qū)口,我們首先看到的一座大型花崗巖浮雕,這就是《吳山風情圖》。
它是以南宋時期為時代背景,以城隍廟為中心,再現(xiàn)了吳山廟會的繁榮景象,在南宋時期杭城吳山這一帶是最繁榮的,人氣最旺盛的。
畫面上可以找到當年的茶樓、風味小吃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在這邊可以順便介紹一下杭州的龍井茶),還能看到說書彈唱、測字等等畫面。
在這刻畫了栩栩如生的歷史場面。
照壁上刻著“吳山大觀”四個大字,是出自康熙皇帝的手跡。
這塊照壁高3米,長17米,用青石雕刻。
吳山大觀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吳山上自古有五多“古樹多、奇巖怪石多、祠廟寺多、民俗風情多、名人遺跡多。
在這能把杭州的美景近收眼前。
清朝浙江巡撫李衛(wèi)在此曾建了一座大觀臺,從此吳山大觀就有名了。
我們現(xiàn)在先去參拜一下城隍之神——周新,周新祠也稱城隍廟,門前的匾上“冷面寒鐵”是當今書法家朱關田的手筆。
殿內中間的就是周新,周新于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曾擔任浙江按察使,他剛正不阿、懲治腐惡,執(zhí)法如山,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后來受冤而死,杭城百姓憤怒而鬧事,朱元璋不得不假意委以閻王托夢,說周新已經(jīng)成為杭州的城隍了,并為之建廟,百姓這才安定。
城與隍原指城池的城墻和墻外的溝壑。
為祈求城池的安寧,我國在春秋后期就出現(xiàn)了祭城隍神的活動。
魏晉南北朝后在儒、道、佛諸學說影響下,城隍神的形象中更多地揉合了善惡報應與禮儀、道德的觀念。
生前在某地擔任過刺史以上官級的賢良正直的文官武將,常常成為城隍神而得到供奉。
吳山城隍廟是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遷移來的,明朝永樂年間開始祭祀周新。
新建造的周新祠內設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跡介紹,表達了杭州人民對這位古代清官的懷念。
我們現(xiàn)在一起去看看整個景區(qū)中精華之處——城隍閣,七層建筑,高41.6米,造型結合了南宋和元代的建筑風格,欄桿、排門的雕刻,用的時香樟、椴木和美國洋松制作。
現(xiàn)在的城隍閣上面是一家茶樓,也是杭州城最高的茶樓,在這品上一杯西湖龍井茶,看看西湖的美景,真的是人間美事。
一樓高掛的“城隍閣”橫匾,是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沈鵬書寫的,兩旁楹聯(lián)“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出樓臺,”據(jù)說是明代徐文長所撰的。
我們現(xiàn)在進入閣里面,南面這幅大型硬木彩塑畫,就是從經(jīng)榮獲中國美術“白花獎”一等獎的《南宋杭城風情圖》。
長31.5米,高3.65米、深2米、,它運用雕、刻、塑、編、扎等多種傳統(tǒng)工藝表現(xiàn)手法,集中表現(xiàn)了“一色樓臺三十里,不知何處覓孤山”的繁榮景象。
全圖以南宋杭城天街(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中山中路)為中心線,表現(xiàn)在春天里,杭州市民的各種民俗活動,塑造了3500個男女老少市民人物,他們個個穿戴有致,行為不同,并且按照一個個場面,聚成一組組人物。
其中有取材于古代話本小說《醒世恒言》第三卷《賣油郎獨占花魁》與二十二卷《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中的言情人物,也有《白蛇傳》神話故事中許仙在官巷口藥店當伙計的形象,可謂是戲中有戲,畫中有畫。
城隍閣一樓的北面,是高10米、寬8米的巨型青石線刻圖組畫,描繪了杭州的10個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它們是:《伍相駕濤》、《錢王射潮》、《造塔保俶》、《濟公背婦》、《斷橋相會》、《立橋望仙》、《西泠定情》、《虎跑涌泉》、《梁祝共讀》、《夜救裴生》。
這些石刻畫為城隍閣建筑增添了文化色彩和情趣。
城隍閣的設計、建造,不僅考慮到建筑與西湖及城市的聯(lián)系,還增配了服務設施。
在它的一樓和二樓,集中展示了具有濃郁杭州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在它的三樓到六樓,則以休閑、觀景和接待為主要功能,懸掛有豪華宮燈,配置了高檔紅木家具,三樓為大眾茶室,并設有文藝演出舞臺;四樓以茶點款待來賓;五樓設有咖啡座;六樓為貴賓接待室并有珍貴工藝品陳列。
登上了最上面就能把西湖的美景、杭州城的繁榮景象、還有錢塘江的波濤洶涌,晚上還可以在上面看到杭州繁榮的夜景。
現(xiàn)在讓我們就好好欣賞一下西湖美景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謝謝各位參加今天的旅游。
作為“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的商城義烏,在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市場的同時,十分重視城市環(huán)境建設,在綠化、美化上下功夫,努力營造綠色家園。
無論在城區(qū),還是到鄉(xiāng)下走走,公園、綠地、花草、樹木,有如春風撲面而來,令人賞心悅目。
今天,大家要去的朱丹溪陵園,就是這綠色家園中的一塊勝地。
它雖然是新姿初現(xiàn),卻也叫人留連忘返。
朱丹溪陵園是為紀念我國“金元四大名醫(yī)”之一的朱丹溪,由政府和民間集資修建的陵園,是丹溪風景區(qū)的'主要景區(qū)之一。
在這里不僅有茂竹修林,湖光山色,小橋流水,更有曠世名醫(yī)的遺跡,有寓寄后人崇敬之情的各式亭臺、館園、碑廊,是一處風景迷人的田園風光式紀念園林。
大家現(xiàn)在所處的朱丹溪陵園建在義烏市赤岸鎮(zhèn)東朱村。
大家看到,在景區(qū)入口,迎面而來的是原國家衛(wèi)生部長陳敏章題詞的青石牌坊。
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朱丹溪陵園。
現(xiàn)在的朱丹溪陵園為1991年批準修建,陵園占地面積112畝。
經(jīng)過十幾年的修建,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建有鶴望軒、松鶴苑、朱丹溪紀念館、重修的丹溪墓、書畫館、百草園等等。
在陵園內,我們還可以看到啟功、趙樸初、陳立夫、施祖荃等當代名人的題詞和書畫作品,還有以不同顏色的藥用植物種植配置而成的百草園,不僅讓人增長知識,更讓人感受到這方園林處處都有醫(yī)家的蹤影。
這些也為美麗的丹溪陵園增添了濃厚的中醫(yī)文化蘊涵。
朱丹溪,誕生于元朝初年即1281年,義烏人,因居住在赤岸鎮(zhèn)丹溪岸畔而被人們稱“丹溪翁”。
后人習慣稱他為“朱丹溪”。
丹溪自幼聰慧,青少年時讀經(jīng)書,36歲到東陽八華山向許謙學理學,因母親患病長久不愈,40歲后專心學醫(yī)。
他一生刻苦治學,博采眾長,潛心鉆研前人經(jīng)驗而又不拘泥,終成“滋陰說”一派大師,他的醫(yī)學著作有十幾種,其觀點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的后學者,開辟了中醫(yī)學的新紀元。
他和河北劉完素、李杲、河南張從正,被后人稱為金元四大名醫(yī)。
為發(fā)掘祖國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開展中醫(yī)文化研究和交流,陵園內規(guī)劃建設歷代醫(yī)宗紀念館、名貴中藥展覽館、中醫(yī)歷史展覽館、中醫(yī)研修所等項目。
扁鵲、華佗、張仲景、陶弘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中國歷史上醫(yī)宗將在這里一一展現(xiàn)。
同時,在陵園內還規(guī)劃建設了藥用植物園,以喬木形成主景,林下種植較耐蔭的草本、藤本或灌木,以園林藝術手法布置,在適當?shù)攸c配以亭、閣、花架、景石等園林小品,讓游人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受中草藥科學知識。
丹溪墓:
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朱丹溪墓。
元至正十八年始建,屢經(jīng)興廢。
1358年,朱丹溪端坐在他的書桌前,手持狼毫,含笑而逝。
葬于離赤岸鎮(zhèn)約4公里的東朱村墩頭庵。
“文化大革命”中,墓地曾經(jīng)被毀。
1982年,在原址重建墓地,1989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并建丹溪廟,于丹溪墓右側后方。
朱丹溪陵園正是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建而成的。
據(jù)說,墓地是丹溪與他妻子戚氏親自挑選的。
他們始料不到的是,他們身后會經(jīng)歷如此的坎坷,他們更沒料到的是,這里會成為我們義烏市的一大旅游勝地,供中外游客瞻仰憑吊。
風景旅游與名人訪謁結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使得這里的歷史顯得更為生動,人物更為豐滿,風景更為迷人。
大家現(xiàn)在墓前看到的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的“元名醫(yī)朱丹溪之墓”的墓碑,在墓左前側立有朱丹溪生平簡介石碑,右側則立有“義烏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
而墓后為其二子的重建墓。
丹溪墓布局整齊對稱,前后松柏果木成蔭,是個幽靜之處。
所以前來祭掃瞻仰的游人絡繹不絕。
丹溪精神:
朱丹溪精湛的醫(yī)術與偉大的人格不僅征服了與他同時代的人們,更影響著今時今世的許多人,尤其是丹溪故里。
人們對朱丹溪的那份情感,依舊處處體現(xiàn)。
如我們大家在稠城看到的那熟悉的丹溪路,已經(jīng)是市區(qū)的一條重要道路,在舊城改造下,它也即將得到擴建,必將為義烏交通做出更大貢獻。
正是由于朱丹溪這位揚名海外的名醫(yī)給了這條道路新的力量,賦予了它新的使命,那就是宣傳義烏,弘揚義烏精神,那種勤耕好學的義烏人艱苦奮斗的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義烏的名人,了解義烏。
這也正是朱丹溪這位名人效應的實質所在。
朱丹溪的那種勤奮好學,兢兢業(yè)業(yè),樂于奉獻的優(yōu)良品質,將激勵著我們刻苦學習,不斷豐富自己,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我想只有每個人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使朱丹溪的精神真正得以發(fā)揮。
總而言之,朱丹溪這位傳奇名醫(yī),這位義烏名人,是最終被歷史所記下了,我們后人該做的就是兢兢業(yè)業(yè)地樂于奉獻,在丹溪精魂的指引下,使國家走向繁榮、昌盛和富強!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五
東錢湖位于寧波東郊,面積比杭州西湖大三四倍。但是東錢湖沿線開發(fā)了各種收費景點,相比之下有些資產階級化。如果想欣賞東錢湖的美景,可以花錢去游覽景點,而年輕人更愿意騎自行車環(huán)湖,欣賞風景,拍照留念。
東錢湖沿岸有許多景點,如小普陀、桃宮島、福泉山、南宋石刻遺址公園、雅戈爾動物園等。還有一些自然村和小公園。平時周末一兩天會用來選幾個好玩的地方玩玩,而不是走遍所有景點。東錢湖周邊有很多公交線路,幾乎可以到達所有主要景點,非常方便。
小普陀是湖中長堤,是東錢湖最受歡迎的景點。湖中心的于霞寺總是有許多人在燒香和祈禱。可以坐電瓶車直接去觀音(8元/人),但是建議沿著長灘走,欣賞東錢湖的風景。從小普陀過橋,就是湖西的桃宮島。這是當?shù)匾粋€受歡迎的燒烤場所。適合一群人一起做拓展等活動。時間短的話,外國游客也不用特意去。
如果帶孩子,東錢湖北部的雅戈爾動物園是不錯的選擇。除了可愛的動物,你還可以玩旋轉木馬和碰碰車。
東錢湖最適合的景點在環(huán)湖東路。湖畔的南宋石刻遺址公園,有南宋宰相的墓地。除了宏偉的陵墓和石拱門,還有200多尊栩栩如生的石像。公園內的博物館梳理了南宋歷史和石雕發(fā)展史,還可以看到周邊地區(qū)的許多石雕文物,值得細細品味。
南邊不遠的福泉山上有一大片茶園。風景還不錯,旺季可以在上面的茶館品茶。不允許自駕。在山腳下的售票處有一輛上山的公共汽車。但是淡季很難等,做好心理準備。上山大約需要一個小時。
除了游覽景點之外,環(huán)東錢湖騎自行車是最受歡迎的活動,你可以悠閑地欣賞湖光山色和沿海的自然村莊。湖邊有專門的自行車道,景區(qū)官方也推薦適合不同人群的騎行路線。游客中心有自行車站,南部有水上公園,北部有馬山濕地和雅戈爾動物園,提供各種類型的自行車租賃。此外,湖邊還有許多碼頭,如水上巴士、小船、快艇等。可以乘船往返沿海景點,也可以租船環(huán)東錢湖旅游。
那天有許多游客來往于寧波市。如果預算充足,可以住湖邊的度假酒店。小普陀東側有500元起的沙山村度假村和幾千元的柏悅大酒店,也是一種享受假期的方式。食物方面,東錢湖的蝦值得一嘗。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六
臺州歷史悠久,是江南翼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下湯文化的發(fā)祥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設立回浦鄉(xiāng),漢朝(公元前85年)設立回浦縣,三國時期(公元257年)置臨???,唐朝(622年)起稱臺州市。新中國建立后一直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8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臺州市。
臺州兼得山海之利,歷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稱。臺州是浙江糧食的主要產地之一。是中國第一個水稻畝產超千斤、超兩千斤的地方。臺州也是中國主要的水果之鄉(xiāng),名果黃巖蜜桔和玉環(huán)文旦中外馳名。臺是中國主要漁區(qū)之一,擁有遼闊富饒的東海漁場,漁業(yè)產量居浙江首位。
臺州經(jīng)濟發(fā)達,市場繁榮,是中國股份合作制的發(fā)源地。改革開放20年來,臺州人民思想解放,艱苦創(chuàng)業(yè),開拓進取,尋找到一條適合市情的發(fā)展經(jīng)濟之路,初步建立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格局,使一個比較落后的純農業(yè)地區(qū)較快地完成了工業(yè)化的初期階段,進入沿海經(jīng)濟較發(fā)達城市行列。
臺州交通便捷,通信先進。海門港歷來是對外交往的重要口岸,公元230年最早開通大陸與臺灣的航線。今天的臺州,擁有港口、機場、104國道、沿海高速公路,已初步建成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
臺州自古學風興盛,為文化之邦。民風淳厚,社會安定。山海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教育科技發(fā)達,人才輩出。物華天寶,為中國黃金海岸帶上的富庶之地。
臺州第二次騰飛的目標是:在2020年建成科工貿發(fā)達的現(xiàn)代化濱海城市。
臺州多山濱海,風景山海兼?zhèn)?。漢晉以降,道佛兩教特盛,崇山幽谷之中寺觀迭起,增添眾多人文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又開辟一批風景區(qū)。全區(qū)風景名勝,大體可分三類:以在臺山和括蒼山為主的山岳風景名勝,包括黃巖市、溫嶺縣境內諸山,天然風景與眾多古跡融為一體;以臨海市桃渚為主,以及三門縣蛇蟠島與仙巖洞、溫嶺縣石塘漁村、玉環(huán)縣大鹿島、椒江市大陳島等沿海風景名勝,開發(fā)潛力很大;各市縣城廂或近郊風景名勝,大多已辟為公園。其中天臺山于1985年8月經(jīng)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名勝區(qū),1988年8月經(jīng)批準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桃渚風景名勝區(qū),清代馮賡雪《臺南洞林志》已有記述,80年代開始引起注意,并有眾多新發(fā)現(xiàn)。全區(qū)各地尚有不少風景勝地有待開發(fā)。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七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你們來到舟山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舟山位于我國東南沿海,是我國唯一以群島組成的省轄地級城市,舟山市由1390個島嶼組成,常年有人居住的島嶼98個,舟山本島面積502平方公里,僅次于臺灣、海南、崇明島,是我國第四大島。舟山擁有漁業(yè)、港口、旅游三大優(yōu)勢,是我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素有“中國漁都”的美稱。
舟山主要由普陀山、嵊泗和朱家尖構成旅游景點,普陀山是聞名于世的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向來有“海天佛國”、“蓬萊仙境”之稱。除寺廟之外,普陀山也是個有名的風景名勝之地,普陀山以“雄勝、奇勝、幽勝”融為一體的風景。朱家尖是我國東南沿海自然景觀最為豐富的島嶼之一,海景、沙景、石景為一體的理想海上風暴旅游區(qū)和休養(yǎng)避暑勝地。
舟山市市花是普陀水仙,市樹是新木姜子。
舟山海島漁民好客,熱情,特別是客人到了漁村,漁民會拿出陳年好酒和海產品熱情款待,漁民沒有文人墨客那些客套話,“大口喝”就是“盡情喝”的意思?!按罂诤取本褪且痪湟腿顺燥柡茸愕男睦镌?。
然而,舟山海島漁民忌諱很多,尤其是說“翻”字,怕出海遇風浪翻船。譬如:菜盆中的大魚吃了一半不能說“翻過來吃”,要說“劃過來或轉過來吃”。夏天翻曬黃魚鲞、烏賊鲞、龍蝦、魚烤時也不能說“翻一翻”,要說“劃一劃”。還忌說“下”字,“下餃子”,要說“煮餃子”,因為“下餃子”俗稱人掉落海里“淹死”?!跋潞!币f“出海”。也忌說“霉”字,連諧音的“煤”字也不能說?!盁猴灐敝荒苷f“生爐子”。漁民吃飯時忌諱用筷子敲碗;忌諱將筷子插在飯碗里;更忌諱飯吃完后,把筷子橫放在碗上。原來是“用筷子敲碗”意味著家里窮得叮當響;只有上供祭祖,筷子方能插在碗里;把筷子橫放在碗上,意味著漁船在海上要遇狂風惡浪或漁船洋地“插蠟燭”無計可施,只好把櫓橫在船上隨波逐流,聽天由命。
在舟山旅游,能嘗到的美食莫過于海鮮和素齋,舟山水域面積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想而知了,到舟山旅游的第一美食肯定是海鮮了?;幸运笞有泛湍嗦轂榇恚笞有芬哉羰碁橹?,可入藥,還可提煉可溶性殼質,用于紡織印染、人造纖維、造紙、木材加工、塑料等工業(yè)。梭子蟹除鮮食外,當?shù)貍鹘y(tǒng)的加工方法是做成“嗆蟹”。
舟山是“海天佛國”,其次的美食小吃要數(shù)素齋了,主要有紅光佛魚、油淋童子雞、三鮮海參。
浙江導游詞必背篇八
溫州市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南端,是一座有1620xx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下轄11個縣、市、區(qū),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05萬。有25萬華僑分布在62個國家和地區(qū),有10萬溫籍港、澳、臺同胞。
溫州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游度假勝地。溫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風景區(qū)、自然保護區(qū)有雁蕩山、楠溪江、南麂、烏巖嶺等4個,省級風景、保護、旅游度假區(qū)有仙巖、洞頭、百丈漈、瑤溪、濱海--玉蒼山、澤雅、寨寮溪、甌江、氡泉等9個,市級風景區(qū)有天柱、南雁門、桐溪、茶山、岷崗、圣井、銅盤山、赤巖山等8個。有森林公園9個,縣級風景名勝區(qū)5個。風景旅游區(qū)密度大、種類多、品位高、特色鮮明,集山、江、海、島、湖、泉大成。風景旅游區(qū)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2.23%,名列全國前茅。此外,還有2個國家級文保單位,44個省級單位,358個市縣級文保單位。
溫州是我國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97年城鄉(xiāng)人均收入分別為7848元和3658元,名列全省之首。鄉(xiāng)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達。電器、服裝、皮鞋、紐扣、燈具、打火機、雨傘等產品名氣國內,遠銷世界各地。
溫州旅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海運四通八達,溫州港為全國樞紐 1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港之一。機場開辟了49條國內航線和香港、澳門2條地區(qū)聲母。公路104和330國道線貫通溫州。另外金溫鐵路已于1998年6月11日開通。溫州通訊發(fā)達,電力充沛,為旅游提供了可靠保證。
溫州,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國東南部,東經(jīng)119°37′-121°18′、北緯27°03′-28°36′,甌江下游南岸,為中國浙江省轄市,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qū)的福鼎、柘榮、壽寧三縣毗鄰,西及西北部與麗水市的縉云、青田、景寧三縣相連,北和東北與臺州市的仙居、黃巖、溫嶺、玉環(huán)四縣市接壤。全市陸域面積1178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1082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根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xx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萬,居浙江省各市第一位。20xx年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總體方案》,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qū)。溫州是中國數(shù)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xiāng)、中國民營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先發(fā)地區(qū)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自然保護區(qū),還有7個省級風景區(qū),8個市級風景區(qū)。旅游景區(qū)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1/4。
【地名由來】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jù)《浙江通志》引《圖經(jīng)》:“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恒燠?!币馑际菧刂莸靥帨貚X以南,冬無嚴寒,夏不酷熱,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制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jù)甌語發(fā)明了yujeu這個稱呼。
【自然資源】
溫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眾多,海洋資源豐富,是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jīng)濟作物主要有柑橘、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160余種。
海洋魚類有帶魚、黃魚、鰻魚等370余種、貝類有430余種。沿海灘涂養(yǎng)殖面積達6.5萬公頃,養(yǎng)殖蟶、蚶、蝦、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櫟等280余種。
非金屬礦產資源有明礬石、花崗石、石英石等,始終明礬石礦儲量占全國儲量及產品質量、花色品種均居全國前列。
溫州港現(xiàn)有生產性泊位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個,3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洞頭、樂清灣等天然深水良港開發(fā)前景很好,可建20萬噸級碼頭泊位10個。
溫州以東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烏巖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綠色寶庫。
【非物質文化遺產】
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自20xx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全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余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藥發(fā)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區(qū)劃人口】
截止20xx年底,溫州市轄3個市轄區(qū)(鹿城、龍灣、甌海)、6個縣(永嘉、洞頭、平陽、蒼南、文成、泰順),代管2個縣級市(瑞安、樂清),共有60個街道、64個鎮(zhèn)(其中2個民族鎮(zhèn))、6個鄉(xiāng)(其中5個民族鄉(xiāng)),324個社區(qū)、208個居民區(qū)、789個農村新社區(qū)。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男性人口為479.74萬人,占52.59%;女性人口為432.47萬人,占47.4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0.93;0-14歲人口為130.53萬人,占14.31%;15-59歲人口為680.92萬人,占74.6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00.76萬人,占11.0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9.54萬人,占7.62%;具有大學(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5.03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5.04萬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34.44萬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67.99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yè)生、肄業(yè)生和在校生);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602.20萬人,占66.02%;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口為310.01萬人,占33.98%。
【民族風俗】
根據(jù)20xx年11月1日零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匯總,溫州市常住少數(shù)民族人口有30.17萬,占我市常住人口的3.3%。全市有少數(shù)民族52個,超萬人的少數(shù)民族有6個,分別是畬族、上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回族。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言除甌語外,還有閩語、“蠻話”、“蠻講”、畬客話、金鄉(xiāng)話、大荊話和羅陽話等。
溫州民間比較隆重的節(jié)日民俗有正月拜年、元宵燈會、端午龍舟、中秋賞月等。在溫州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莫過于近年來逐漸恢復興旺起來的“攔街?!泵耖g祈?;顒印,F(xiàn)在,一些西方著名的節(jié)日民俗也在溫州流行起來,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
【歷史沿革】
溫州,文化燦爛的東甌名鎮(zhèn),公元前192年是東甌王騶搖的都地。
公元320xx年建郡,為永嘉郡,傳說建郡城時有白鹿銜花繞城一周,故名鹿城。
公元675年始稱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yè)發(fā)達著稱,是青瓷發(fā)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繡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xiāng),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xiàn)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遠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錛、石刀、石鑿、石鏃、石網(wǎng)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前475-前220xx年戰(zhàn)國時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公元前220xx年,秦王政統(tǒng)一中國,劃天下為36郡,溫州屬閩中郡。
公元前192年(西漢惠帝三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分章安之東甌鄉(xiāng)置永寧縣,西猶兼處州地,戶不滿萬。縣始于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320xx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析臨海郡溫嶠嶺以南地區(qū)置永嘉郡,治所設于永寧,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建郡城于甌江南岸,相傳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后名鹿城。是為永嘉建郡之始。420xx年(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shù)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方志,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并,稱永嘉縣,屬處州。后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于括蒼(今麗水市)。
620xx年(隋煬帝大業(yè)三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于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
7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620xx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寧、安固、樂成、橫陽四縣。自此以后,歷1300余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675年始稱溫州。
720xx年(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共計42814戶,241690口。
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
1920xx年(清宣統(tǒng)三年)武昌起義后,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翌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1920xx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
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qū)。溫州區(qū)初稱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qū),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后數(shù)度更名,稱第四特區(qū)、第三特區(qū)、永嘉行政督察區(qū)、第八行政督察區(qū)。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qū),并設溫州市。改稱為溫州區(qū)專員公署。其后,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
1981年9月溫州地區(qū)和溫州市合并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溫州市氣候概況
8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溫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從大陸吹來的偏北風,氣溫較低,雨水較少,濕度蒸發(fā)較小。夏季盛行從海洋吹來的偏南風,濕大雨多,氣溫較高。春季天氣多變,時常陰雨連綿。秋季大氣較穩(wěn)定,常見"秋高氣爽"天氣。全年氣候總特點是:溫度適中,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夏季炎熱;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多樣。
冷熱適中·熱量豐富:溫州常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這是人類活動較為適宜的氣候條件。根據(jù)溫州氣象臺歷年各月逐日逐時氣溫記錄及人的冷熱舒適要求,溫暖舒適期(10-28℃)每年長達9個月,出現(xiàn)時數(shù)可達3500小時,占全年總時數(shù)的75%。全年0℃活動積溫約5250℃,無霜期275天,是全省熱量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公元320xx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只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云騰飛,故又名“鹿城”。
“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蕩山,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峰險洞幽的百丈漈三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qū);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巖嶺自然保護區(qū)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yè)經(jīng)濟相當發(fā)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jīng)商,專業(yè)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涌入溫州,使其迅速發(fā)展成為科技先進、經(jīng)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xiàn)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皽刂菽J健薄ⅰ皽刂菟俣取?、“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xiāng),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杰地靈,代有名家,南宋時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和以“永嘉四靈”為代表的江湖詩派,近現(xiàn)代的孫詒讓、夏鼐、夏承燾、蘇步青等,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科學史上都具有重大影響。
溫州市場經(jīng)濟起步較早、發(fā)展較快,曾以“小商品、大市場”聞名全國,是中國個體私營經(jīng)濟的先發(fā)地區(qū)和股份合作經(jīng)濟的民祥地。曾被新聞界、理論界稱為“溫州模式”,也有叫“溫州經(jīng)濟格局”、“溫州發(fā)展路子”。經(jīng)過20多年的演變,溫州經(jīng)濟格局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更加凸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
溫州人憑借敢為人先、特別能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在改革開放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全國第一;第一個實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個制定私營企業(yè)條例,第一個建立股份合作制企業(yè),第一個實行國有土地有償轉讓等。200余萬溫州人在全國、在世界各地建起了眾多的溫州城、溫州街、溫州村、溫州店。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把溫州經(jīng)濟與全國經(jīng)濟乃至全球經(jīng)濟聯(lián)系在一起,這成為我國一個獨特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它不僅促進了溫州區(qū)域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對全國經(jīng)濟發(fā)展作出了溫州人的貢獻?!ㄔO東南沿海大商港,包括交通樞紐港、商貿港、金融港、信息港,使溫州成為區(qū)域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建設國際性輕工城,使溫州成為世界輕工產品的重要生產基 11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地、集散基地和創(chuàng)新基地;——建設最具活力的開放城,使溫州成為機制活、商機多、投資回報率高的創(chuàng)新之城、活力之市;——建設濱海山水文化名城,實現(xiàn)溫州城市發(fā)展由“甌江時代”向“東海時代”跨越,由濱江城市向濱海城市邁進,同時搞好生態(tài)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使溫州成為宜居、宜商、宜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
12 / 12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