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大全11篇)

字號: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一
    1、知道班級處處有規(guī)則,明白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
    2、了解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
    3、能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做個講文明、有教養(yǎng)的人。
    1、知道班級處處有規(guī)則。
    2、了解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
    難點:做個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人。
    (一)教師準備:
    1、搜集遵守規(guī)則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錄像等多種形式展示。
    2、《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公民道德規(guī)范》。
    (二)學生準備:
    1、調查了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
    2、搜集身邊守規(guī)則和不守規(guī)則的事例。
    一、了解班級處處有規(guī)則。
    1、教師談話引入: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大家庭里,應處處遵守規(guī)則。
    2、學生看圖,并說一說圖上講了哪些我們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
    3、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我們應該遵守哪些規(guī)則?
    學生討論。
    4、教師:日常生活中,總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遵守規(guī)則,給別人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不便。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反光鏡”,談一談感受。
    5、教師:你曾經看見過哪些不文明的現(xiàn)象?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不守規(guī)則的事例。
    6、教師鼓勵學生用這面“反光鏡”對照自己,看一看是否也曾有過不守規(guī)則的'行為。對于勇于承認錯誤的學生,教師應予以表揚。
    二、討論我們應遵守哪些規(guī)則。
    1、教師: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的規(guī)則有哪些?
    學生先小組討論,然后班級交流。
    2、教師:你還知道哪些規(guī)則?全班可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公民道德綱要》進行討論。
    三、制訂班級公約。
    1、分組討論:分析班級現(xiàn)狀,找出不足之處。
    2、針對問題,小組制訂相關規(guī)則——《班級公約》。
    3、全班討論《班級公約》,民主表決。
    4、小結:這份規(guī)則是大家一起制訂的,所以大家共同來遵守。
    四、課后延伸。
    執(zhí)行《班級公約》,對學生的執(zhí)行情況及時檢查,相互督促,定期評議。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二
    1、引導學生在參與觀察、分類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秋天景物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美麗,激發(fā)學生親近大自然的欲望與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認識秋天的顯著特征,知道一些常見的植物葉的顏色在秋天會發(fā)生變化。
    9月22日
    一、導入:
    1看課件,提問:
    (1)誰知道老師今天要講什么內容?
    (2)你感到秋天是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
    二、出示課題
    1再次欣賞美麗的秋天。
    2問題:
    (1)秋天的什么景色最吸引你?
    (2)你認為什么顏色可以代表秋天?
    (3)談談你的秋天是什么樣的?
    討論,交流
    3帶領學生欣賞秋天的畫。
    出示看看畫家是怎么描繪秋天的。
    說一說:
    (1)家鄉(xiāng)哪些植物在秋天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重點是樹葉的變化)
    (2)自己家的院子和夏天比時,有何不同。
    4兒歌:秋天到,天氣涼,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
    5你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
    課后反思:學生通過觀察能夠說出秋天的變化。
    9月26日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秋天植物葉子的顯著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分類能力,激發(fā)學生親近大自然的欲望與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組織學生觀察校園里的樹葉的變化
    2教師展示自己采集的葉子,讓同學們認一認。(楊樹葉,松樹葉,銀杏葉等等)
    3觀察葉子的顯著特征,并說一說是什么葉子,有何特征,互相補充。
    4課件:教師出示相對應的植物,學生給葉子找家。(認識幾種常見的植物和它們的葉子)
    5學生對照觀察自己葉子,通過觀察比較,認識葉子的形態(tài)。
    6以組為單位,共同觀察本組同學所植物的葉,比較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7將本組的葉子進行分類,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進行分類的。(嘗試合作,體驗成功)
    8全班同學進行交流,體會更多的分類方法。
    9談談這節(jié)課的感受。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三
    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環(huán)境保護的知識,激發(fā)學生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決心,表達學生對美化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
    活動準備:
    收集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情況、事例。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老師自由發(fā)揮)
    二、具體事例,初步認識
    師:其實,在我們周圍,破壞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遠遠不止是工廠的黑煙與汽車的尾氣,還有很多。活動前叫大家去調查過。下面請同學們說說。
    生:工廠向江河排放廢水。
    生:人們向江河投放垃圾。
    生:……
    三、分析事實,深化認識
    請同學們針對上面的現(xiàn)象,說說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
    1、先說水源是怎樣被污染的。
    生:小時候我們能在門前的河里游泳,后來被建工廠的人堵塞了。村里的生活污水流進河里,有很多的小蟲子在游來游去,不能游泳了,而且還有一股臭味,非常難聞。
    生:我們以前常在家門前的小河釣魚,現(xiàn)在魚少了,而且還會釣到一些頭小尾大的怪魚。
    生:今年初在粵東一帶海面出現(xiàn)的赤潮,科學家也說是海水受污染所造成的。
    師:這都是水源被污染的現(xiàn)象,有些地方還出現(xiàn)了喝水中毒的事??梢娝次廴静皇切∈?。
    2、隨意砍伐樹木、開墾土地,也會危害我們人類,請舉例說明砍伐樹木造成的危害。
    生:我們的《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中所講的就是黃河決堤,使得兩岸人們叫苦不迭,這除了自然的原因,都是因為人為的砍伐樹木,開墾草地造成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黃河,使河床升高,黃河成懸河,洪水來時易決口。
    生:還有今年長江、松花江的水災,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上游大量砍伐樹木,使雨水得不到積蓄,大量流入江中,使得洪水泛濫,危及人們的生命和財產。
    生:還有森林里的動物越來越少,比如大熊貓和老虎,有些動物甚至絕跡了。
    師:由此看來,間接的環(huán)境破壞,也會破壞生態(tài)平衡,影響我們的生存。
    四、聯(lián)系身邊事實,加深學生對環(huán)境污染的認識
    請同學們匯報自己所了解的當?shù)丨h(huán)境污染的情況。
    要求學生討論后,發(fā)表意見。
    五、以后我們怎樣從自己做起,保護環(huán)境呢
    要求學生討論后匯報。
    六、教師總結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四
    (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目標)
    1、喜歡動腦筋,想方設法豐富自己的活動和游戲。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或認識自己的能力。
    3、在生活中能夠一物多用,體現(xiàn)創(chuàng)新。
    4、了解安全常識,防止意外發(fā)生。
    玩種子是為學生一個與種子親密接觸的機會,各種不同的種子會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
    多媒體
    活動化教學
    喜歡動腦筋,想方設法豐富自己的活動和游戲。
    在生活中能夠一物多用,體現(xiàn)創(chuàng)新。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或認識自己的能力。
    (寫清課前準備、教學過程)
    一、游戲:小小美食家
    師:我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小小美食家》。
    游戲規(guī)則:
    1.各小組選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蒙上眼睛做品嘗的準備。
    3.同學們都來品嘗一下。
    師:好吃嗎?知道我們品嘗的這些都是什么嗎?
    師:你還知道哪些種子是糧食嗎?你知道它們是怎樣來的嗎?
    仔細觀察我們采集的種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游戲:化裝舞會
    2.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來把它們分開的?現(xiàn)在,你再來比較一下,這些種子有什么不同。
    3.動畫顯示一粒種子重復出現(xiàn)若干,拼出一幅漂亮的畫面,你想試試嗎?
    三、游戲:看看誰的本領大
    1.同學們,看看這些可愛的種子,用它們可以拼出漂亮的圖畫,想想這是怎么做出來的?你也來試試吧!
    2.大家動手制作,準備參加小畫廊展覽。提醒學生制作時應相互合作。
    3.展覽學生作品,看一看誰的本領最大,貼出的畫最漂亮。
    4.引導學生把種子串起來做成飾物。
    5.舞會開始,學生進行自我展示。
    6.動畫顯示:除了可以貼畫還可以用我做什么呢?開動腦筋想一想!
    7.各小組討論想辦法。
    8、各小組匯報自己的成果。
    家庭作業(yè):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講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種子朋友
    粘貼畫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第六單元的教育主題是“下雪啦”。本單元是由“玩雪”、“雪花雪花我問你”、“雪中生活”、“可愛的小雪花”四部分組成。教材根據(jù)東北氣候特點和人們生活特點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東北地方特色?!锻嫜芬徽n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切入,讓學生討論下雪天開展的玩雪活動和游戲,交流玩中的快樂。在玩雪中學習自然常識和科學知識,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在欣賞雪景及玩雪的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濃厚的好奇心。
    2、通過欣賞雪天的美景及感受雪天給人們帶來的不便,使學生認識到每件事情都具有好壞兩個方面。
    3、在除雪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4、能根據(jù)天氣和季節(jié)變化注意防凍保暖,學會自我保護。在玩雪時能注意安全。在活動中養(yǎng)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
    設計說明:
    東北的冬天冰天雪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特別是下雪更是令孩子們高興的事。讓學生通過這樣一件高興愉快的事來了解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關注人們生活的變化,在這種研究性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樂于實踐和探究的精神,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1、教師收集有關雪花、雪景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3、準備放大鏡、照相機等,并通知家長為學生準備玩雪用品及除雪用具。
    4、提醒孩子們記錄下雪時間,并指導他們觀察雪天的美麗景色及雪天人們生活的不便。
    二、教學過程
    (一)雪天的美景。
    謎語導入:
    美麗展示:
    1、播放課件:課件展示雪天的美麗景色,學生邊觀察邊抒情。
    (感受自然之美,體會自然的魅力)
    2、學生交流課外玩雪的情況,體會玩雪游戲帶來的快樂。
    3、播放課件:展示“雪雕”作品,感受雪世界的神奇。
    (大自然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奇異的景觀,霧凇,就是自然造物的一個神來之筆。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
    4、播放課件:《雪贊》配樂抒情詩。
    (通過觀看錄像,感受雪世界的奇妙,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雪天的不便。
    過渡:每件事情都有好和壞兩個方面,雪在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
    1、播放課件:展示雪天人們生活不便的照片。
    2、學生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發(fā)生在雪天故事。
    過渡:為了防止各種麻煩事的發(fā)生,政府下達了一條關于雪后及時除雪的命令,所以也就有了“下雪就是命令!”(投影打出這六個字)的說法。每逢下雪天,雪停后,人們都會主動拿著除雪用具走出家門“掃雪”,又來到單位掃雪。
    3、播放當天早晨校園師生及學生家長主動除雪的視頻。
    每播放一段視頻,適時打出字幕:
    安全小提示:雪后溫度降低,一定要注意保暖!
    雪天路滑,一定要注意出行安全!
    防寒小提示:冬天耳朵最容易凍傷,一定要注意保暖!
    課件結束語:在勞動中綻放美麗,在勞動中收獲快樂!
    (三)玩雪,除雪。
    1、教師提防護及安全要求。
    2、學生開始玩雪、除雪。
    (在除雪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快樂。)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六
    1 、積極參加慶祝元旦的活動,體會節(jié)日的熱鬧氛圍和美好。
    2 、了解人們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
    3 、嘗試制作賀卡。
    4 、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和設計制作能力。
    1、了解人們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
    2、鍛煉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
    1課時。
    教師:準備各地人們迎新年和有關元旦來歷的資料。
    學生:準備制作賀卡的工具。
    一、感受新年的氣氛。
    學生們聽音樂進教室,看錄象
    1、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3、過新年時最快樂的要數(shù)我們小朋友了,你們看圖上的小朋友為什么這么高興?
    4、你們喜歡過新年嗎?
    5、你們是怎樣和家里人一起過年的?
    6、你為什么喜歡這樣過年?
    二、介紹年相關知識。
    1、介紹有關年的知識。
    2、布置任務:回家后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從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書籍上了解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們是怎樣過年的。
    三、活動:制作卡片。
    1、為什么要制作賀卡?
    可以互贈,向別人表示新年的祝福。
    2、怎樣制作賀卡?
    向學生展示老師做的賀卡,向學生講解制作的不同方法。
    3、分組,分工,指導制作賀卡。
    4、贈送賀卡
    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制作的賀卡送給誰,為什么要送?
    本課的教學,旨在讓同學們了解了關于新年的知識及人們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并鼓勵他們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有關資料,培養(yǎng)了他們的主動探究的精神。在進行布置任務時,分工的項目不可太多,要有條理。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七
    體驗家庭生活的溫馨和快樂,感受與人交往中有禮貌的快樂,了解周末有益的休閑方式,學習有關睡眠健康的常識。
    了解健康有益的周末休閑生活;感受生活與人交往有禮貌的好處。
    在公共場合的規(guī)則與行為教育引導;睡覺前健康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一:愉快的周末
    1、課堂調查學生過周末的方式。
    請學生舉手選擇過周末的方式:看電視、看書學習、與小朋友玩、與家人一起去公園或購物、自己一個人在家玩等。
    2、歸納。
    3、看圖說一說,書中的小朋友怎樣過周末。
    4、給爸嗎提建議,并寫在紙條上帶回去給爸媽。
    爸爸媽媽,周末我想:——————————。
    5、將《給家長的倡議書》帶給爸媽。
    倡議書的主要內容是: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和愉快的周末。
    活動二:講文明,有禮貌
    1、觀察與表達。
    (1)猜一猜,課本第36頁第一幅圖中的女孩想干什么?你認為他做得對嗎
    (2)說一說,為什么圖中的老奶奶笑瞇瞇的?他對誰笑呢
    (3)你想對第二幅圖中的小女孩說句什么?
    (4)想一想,課本第37頁圖中的'人們?yōu)槭裁床豢囱莩龆粗莻€小朋友?
    2、評一評,你最喜歡哪幅圖中的小朋友?引導學生說出理由。
    3、議一議,在公共場所還要遵守哪些規(guī)則?
    4。
    活動三:怎樣才能睡得好
    1、演一演。
    情景一:深夜,小朋友不睡覺。
    情景二:沒有洗澡、刷牙就上床睡覺。
    情景三:睡覺時用被子蒙住頭。
    2、找一找,小朋友的行為中有哪些地方不對?你做過類似的是嗎?
    3、采訪健康小顧問。
    學生自己扮演健康小顧問和記者,了解睡眠前要注意刷牙和清潔身體,了解健康睡眠的方式和好處。
    4、布置家庭作業(yè)。
    回家告訴父母自己學會的健康小常識,堅持每天這樣做。
    6、。
    板書:
    8周末的晚上
    愉快的周末
    講文明有禮貌
    睡好覺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活動,大部分學生知道健康有益的周末休閑生活,懂得與人交往有禮貌和在公共場合的行為與規(guī)則。認識健康睡眠的的好習慣。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八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放學啦》。本主題的目標側重于使學生初步了解知道放學后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遇到危險時,如何從容應對。但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教材并沒有涉及。綜合一年級小學生的特點,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主題:第一課時旨在使學生了解知道放學后自己該怎么做;第二課時旨在使學生懂得遇到危險時,如何自我保護何應對。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看,現(xiàn)在大多由父母或爺爺奶奶等多人保護性圈養(yǎng),大人的過度保護造成不少孩子缺少與人交流、處世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注意自身的安全等等。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來說,初上小學的孩子,心理上還不能夠正確地解決表現(xiàn)中的問題,更在純真的年齡特征上來說容易迷糊、親信他人,缺乏正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設計思路
    《下課了放學啦》作為第二單元“快樂的一天”中的一課,滲透出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這是學生每天都在經歷的瑣事,而瑣事中往往更塑造著兒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盡量避免說教,而是應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實際的方法,觀看錄相、小品表演、訪問討論、辯論展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總結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課后活動習慣。
    從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來生成活動主題。在“小記者采訪團”的活動中,老師捕捉信息,整合歸類,及時做出判斷,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義、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懊髅鞣艑W后”的錄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實寫照,通過“實話實說”讓學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技能和方法?!坝幸婊顒哟笏阉鳌毙枰處熣n前摸清兒童的喜好,在活動中及時指導,成為連接家庭與社會、學校的橋梁?!罢n余活動作品展示”提供了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收獲。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積極意識。
    能力 通過活動的參與,學會與人相處并懂得保護自己的方法。
    知識 認識守秩序的好處,嘗試參與各種活動,并在活動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課間活動的規(guī)則和紀律,,在合作中共同發(fā)展。
    教學重點
    知道放學后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
    教學難點
    遇到突發(fā)事情,能夠想辦法,從容地應付。
    教學準備
    1、學生在家活動的照片、錄相。
    2、拍攝錄相小品《明明放學后》,制作多媒體課件。
    3、學生搜集自己和同學放學在家的各類活動,每人準備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辯論雙方兩色小旗,填寫活動項目的卡片和籃筐。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31頁內容,話題為“按時回家”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32頁內容,話題為“不跟陌生人走”。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小小討論會
    1、小朋友,結束了一天的學習,要放學啦!(揭示課題: 放學啦)
    談話導入: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呢?
    2.游戲:我來選。
    (1)在講臺上擺放一些物品,如鉛筆盒、書(寫了自己名字的書和寫了別人名字的書)、玩具、毛巾、削筆刀、作業(yè)本等。
    (2)學生上臺選擇并說明選擇的原因,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放學了,我們要帶好哪些東西?
    4.教師小結:放學回家時要帶全自己回家學習時需要的東西,如橡皮、彩色筆等。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應該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建構的過程。課前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實際存在的行為,通過課上的交流、分析、操練,使學生懂得怎樣文明有效地課間,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活動二小記者采訪團
    2、多媒體演示:一位小朋友邊走邊看小地攤;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媽媽正在著急地找孩子。
    3、 你們想不想采訪一下身邊的同學,問問他們怎么想的?
    4、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出一名小記者,組成小記者采訪團。
    課前老師把設計好的調查表發(fā)給學生,學生填寫好,供上課交流。
    6、 學生匯報交流。
    7.教師小結:放學后要按時回家,不做危險的活動,不在外面逗留。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學生共鳴。學生通過“小記者采訪團”的活動,提供學生交流的機會,感受到課余活動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動三守時小能手評比
    1.師: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棒!我通過和大家的學習剛剛編好一首兒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獲的快樂。兒歌內容是這樣的:
    鈴聲響,別著急,書本和筆要清理;
    小書包,本領大,裝下學習好伙伴;
    離開前,要檢查,好的習慣要堅持;
    不嬉戲,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師范讀兒歌,學生跟讀兒歌,同桌互相讀兒歌,再齊讀兒歌。
    (設計意圖:兒歌教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通過誦讀兒歌,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3.師:發(fā)布評比按時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學每天都能做到按時回家,爭取人人都是守時小能手。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教學具有開放性,教學時空應把課上、課下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課后的評比活動,促進學生的知行統(tǒng)一。)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九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案(上)
    一年級思品與生活下全冊教案之(上)第一課我的一家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家庭的含義和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2、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對家人產生敬愛之情。3、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驕傲。教學重點和難點:正確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課前準備:1、觀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yè)、興趣、愛好、生活習慣。2、準備一張家庭生活照。3、教師準備一張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談話引入: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誰能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誰?請哪位同學介紹,就把事先收上來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把臨時居住在自己家的親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從而明確家庭的含義。)二、學習新課(一)教師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時的家庭生活照。1、介紹:“這是老師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個是老師?”“猜一猜其他幾個人是誰?”2、老師介紹:你們想了解照片上這些人的情況嗎?那老師來為你們介紹一下。教師指著照片介紹“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他們特別會種莊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歡坐在樹蔭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卻喜歡看電視劇,有時還會跟著電視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學四年級,她學習非常好,姐姐喜歡讀課外書……媽媽懷里抱著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時她剛剛會走路……3、老師一邊介紹一邊把畫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爸爸媽媽種田,爸爸在樹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在看電視,姐姐在讀書,妹妹在玩耍等)4、小結:剛才老師都向大家介紹了哪些內容?板書:工作愛好習慣(學生對老師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猜一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既了解了老師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師的家人,在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介紹家人的方法。)(二)介紹自己的家人1、談話:你們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紹給同學們?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家人的情況介紹給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告訴大家,小組的同學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請她給介紹一下。2、小組介紹(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就像聽故事一樣,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況;同時在語言表述上,互相指導,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3、小組選舉一位介紹最好的同學到前邊來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老師對介紹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對于一年級同學來說,能走上講臺給全班同學介紹就已經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語言流暢的進行介紹,這更是高水平的展現(xiàn)。教師適時的進行表揚和鼓勵,學生獲得的將是成功的喜悅。)三、總結:通過今天對家人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教學反思:這一課的題目為我的一家人。一個題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紹我的家人對于小朋友來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孩子們都想讓別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展示給大家。所以,課堂教學氣氛很活躍。但對一年級同學來說有條理的講述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的講述起著非常關鍵的引導作用。另外,老師對學生語言表述的指導也很重要。上好這節(jié)課,不僅能達到品德與生活方面的訓練,也能對學生進行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懂得不同的親人有不同的稱呼方式。2、講述家庭生活中的親情故事,進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教學重點: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教學難點: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課前準備:學生準備1、每人準備一張和家人一起活動的照片。如全家旅游、過生日、爺爺教自己種花;特別要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2、有條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錄像帶來。3、水彩筆老師準備:1、畫圖紙若干。2、老師準備一個家庭生活錄音故事教學設計:流程圖:表格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1、學習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2、了解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稱呼3、講家庭故事1、小組間互相說說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兒歌練習、補充內容后,小組搶答練習2、請老家在外地的同學說說地方稱呼。3、請同學講家庭故事。看同學帶來的錄像帶,把自己帶來的照片貼在書上,小組間講講照片或畫片后面的故事。1、教師出示家庭成員表對同學的回答進行指導2、和大家一起學習,并進行小結3、聽同學講故事,看錄像,對講的好的同學及時進行表揚教學過程:一、導入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的家人,誰還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還有哪些親人?(請一個三代人同住的同學來介紹)2、問:你們家有這么多人,你能說出家人之間的關系嗎?(自己家人的情況是學生最熟悉的,從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入手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迅速的進入到新的學習內容,而且減少理解的難度。)3、揭示課題:我的一家人二、學習新課1、老師展示有長輩頭像的家庭成員表??磮D,自己小聲說說家人之間如何稱呼,怎樣稱呼最有禮貌?小組間互相說一說。2、出示兒歌,大家回答?!盃敔斒前职值陌职?,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姥姥是媽媽的媽媽,姥爺是媽媽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進行搶答練習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補充練習“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媽媽的什么?……3、把學生提到的內容,合在一起,小組間進行搶答練習。通過小組間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熟悉家庭成員間的關系。4、老師知道我們班許多同學老家都在外省市,誰能用老家話說一說你們是怎樣稱呼家里的親人的?5、老師小結:不同地區(qū),又不同的'稱呼方式,或同一個稱呼,發(fā)音卻不相同,所以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與自己習慣稱呼不同的同學。6、在我們每個人的家里,都會發(fā)生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讓人難忘的故事。誰愿意給大家講講你家的故事?請同學到前邊講自己家的故事。7、老師播放班上某位同學帶來的家庭生活錄像帶,全班同學欣賞。8、放《可愛的家庭》歌曲,把自己準備的和家人一起活動的照片貼在書上。9、在小組間講講自家的故事,同時放輕音樂三、小結:進行愛家庭教育。教學反思:本課以我的一家人為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熟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增進家人的親切感;通過講家人的故事,拉進了孩子與家人之間的距離,使孩子進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本課在教學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樣教學。小組討論、小組搶答、地方稱呼、看家庭錄像、講家庭故事等,既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濃濃的親情。第二課家人的愛主題目標:1、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體會家人對自己無私的愛,懂得家人對自己疼是愛,嚴也是愛。2、學習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感激與愛?;顒訙蕚洌?、教師引導學生事先觀察家人在一天中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觀察記錄。2、學生自做賀卡3、采訪家長的錄音。4、多媒體制作?;顒舆^程:一、感情渲染:(課間播放《讓愛住我家》,學生跟著唱)二、引趣揭題:1、(出示小兔貝貝)嗨!我是小兔貝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你們想聽嗎?2、媒體播放:邊故事,邊出示圖。3、揭題,齊讀課題。三、動之以情:1、小兔貝貝穿越時空隧道,拍攝了一些照片。(媒體出示三組照片,請照片上的學生介紹家人為他所付出的愛)2、其他學生講述家人關愛他的一件事。3、家人對我們的關愛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培養(yǎng)興趣愛好、生病時,其實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都能體現(xiàn)出來,比如,早上起來,家人為你……(四人小組交流一天中家人為你所做的事,推選講得最好的上臺講)4、播放家長錄音。(講述育兒之苦)5、聽了媽媽的介紹,你最想對你的家人說什么?四、明理導行:1、辨析:有同學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時對我可好了,有時對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認為家人對你不夠好呢?他們到底對你好不好?到底愛不愛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錄像:媽媽不幫我系鞋帶是不是對我不好?她為什么不幫我?2)錄像:媽媽為什么不給我買玩具?3)圖三:奶奶會對我怎么說?4)圖四:你是爺爺?shù)脑?,怎么對小明說?小明聽了爺爺?shù)脑挄趺醋瞿兀?導行: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呢?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呢?(學生講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給帶回去,作業(yè)擦了重寫的,練習跳繩的……五、總結延伸:1、是啊,家人疼我們是一種愛,對我們要求嚴格那更是一種愛,老師祝愿這愛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遠住在我們共同的家吧?。ǜ枨骸蹲寪圩∥壹摇罚?、在歌聲中,學生拿出自做的賀卡寫上對家人最想說的話。第三課我為家人添歡樂教學目標: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分擔家務。2、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樂意為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學重點:學生在體會到父母的愛的基礎上,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并樂意為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學難點;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樂意為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顒訙蕚洌?、調查表。2、向日葵評比表。教學設計:表格學習內容學生活動家長活動教師活動1、了解父母2、家人因我而歡樂3、我為家人添歡樂4、課后延伸1、說一說自己父母的生日、最愛吃的食物和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十
    活動一班級調查“回家的路上”
    1. 班級調查:放學后,那些同學是獨自回家的,哪些同學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學是由家長接回家的。
    2. 你們回家路上都會做什么呢?
    3. 觀察課本開展討論: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設計意圖:調查活動目的是給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游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在課間活動時守秩序,才會玩得開心。)
    活動二情景再現(xiàn)齊思考
    1.聽故事(或看錄像):。
    2.亮出你的金點子,說說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4.過渡語: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應及時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還可以給自己的家人打電話。
    5.填寫“我的電話本”,記下家人的電話號碼。
    6.教師小結: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隨便和陌生人搭話。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觀看錄相,討論做法對不對,讓學生在討論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課余時間的重要性。同時,通過明明,對照自己,像照鏡子一樣,看看自己平時的做法,實話實說,把學到的化做實際行動。)
    活動三“小小討論會”聰明辦法要牢記
    1、還有那些情況下,碰到陌生人要注意?
    學生分成小組討論。
    2、“有益辦法大搜索”
    學生分小組把大家意見寫下來,分類貼到籃筐里。
    比如:獨自在家時不給陌生人開門,沒有大人在的時候不與陌生人交流,不要陌生人的吃的和禮物,注意跟緊爸爸媽媽和老師,做不掉隊的小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匯報,給學生一個表達的舞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的機會,激發(fā)學生樂于參加有益的活動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可指導學生觀察他人的發(fā)言,學會欣賞他人。)
    3、小結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找準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過程中,深化道德認識,而不是直接傳授知識,不是來“教”教材。我們的教學應該更貼近生活地站在兒童的立場上,來思考如何成為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如何更好地引導、激發(fā)和深化兒童活動。從而更好地幫助兒童通過活動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發(fā)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篇十一
    第二單元:我的本領大
    這樣做更快樂
    第三單元:神奇的大自然
    第18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主題1“親近大自然”之“賞奇石”
    教學目標:
    1、了解卵石的形態(tài)特點,以及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比較的能力,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動手制作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和好奇心,增強學生有創(chuàng)意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卵石的形態(tài)特點,利用不同形狀的卵石制作石子作品。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卵石的形態(tài)特點,根據(jù)卵石的形狀有創(chuàng)意的完成石子作品。
    教學準備:
    教師:
    1、收集各種各樣的卵石作品的圖片或者實物。
    2、收集各種奇石的圖片。
    學生:
    彩筆,膠水,卵石,圖畫紙,彩紙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把石頭子放在布袋子里,輕輕搖動,讓學生聽聽聲音,猜猜這里面是什么?
    板書課題:賞奇石。
    二、新授:
    1、展示,欣賞各種各樣的奇石。
    2、分組觀察小石頭子,看看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石頭子有的表面很光滑,有的表面很粗糙,有的表面有亮光,有的沒有,有的還有點透明,顏色也比較多,形狀有圓有長不規(guī)則。
    小結:雖然它們的形狀和顏色不相同,但是它們大都接近圓形,很像是雞蛋,所以,人們把這樣的.石頭稱作是鵝卵石。
    3、鵝卵石是怎樣形成的呢?錄像展示。
    4、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
    小結:鵝卵石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一塊看似普通的石頭已然在地球上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磨礪,最終才形成現(xiàn)在的樣子??雌饋聿豢赡艿氖虑椋笞匀挥盟请p看不見的手做到了。多么神奇。
    5、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可以見到小石頭子?公園里有小石頭子路,墻上有用小石頭子做的畫。人們在小石頭子路上散步,可以起到按摩腳上穴位的作用。
    小結:小小的石頭子,和人類的智慧結合,裝點了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神奇美麗。
    6、你想用小石頭子做點什么呢?學生說說。
    作畫,放在魚缸里,用石頭子做工藝品,做玩具……
    7、指導學生作畫:
    (1)欣賞學生的作品??纯词鞘裁礀|西?
    (2)學生觀察手中的小石頭子,根據(jù)小石頭子的形狀,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作畫。
    (3)學生展示交流。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利用小石頭子,制作一幅畫或者其它工藝品,裝點自己的房間。
    五、板書設計:
    賞奇石
    鵝卵石
    鋪路作畫工藝品養(yǎng)魚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