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代孝的名言名句(大全9篇)

字號: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一
    1.帶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則兵不悅服;不勤,則營務(wù)巨細皆廢弛不治。故第一要務(wù)在此。不怕死,則臨陣當(dāng)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為名利而出者,保舉稍遲則怨,稍不如意則怨;與同輩爭薪水,與士卒爭毫厘。故又次之。身體贏弱者,過勞則病;精神短乏者,久用則散。故又次之。四者似過于求備,而茍闕其一,則萬不可帶兵。故吾謂帶兵之人,須智深勇沉、文經(jīng)武緯之才。數(shù)月以來,夢想以求之,焚香以禱之,蓋無須臾或忘諸懷。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
    2.帶兵之道,勤恕廉明,缺一不可。
    3.求將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氣,有智略。
    4.天下強兵在將。上將之道,嚴(yán)明果斷,以浩氣舉事,一片肫誠。其次者,剛而無虛,樸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義。要未可誤于矜驕虛浮之輩,使得以巧飾取容。真意不存,則成敗利鈍之間,顧忌太多,而趨避逾熟,必至敗乃公事。
    5.將材難得。上駟之選,未易猝求,但得樸勇之士,相與講明大義,不為虛驕之氣、夸大之詞所中傷,而緩急即云可恃。
    6.兵易募而將難求。求勇敢之將易,而求廉正之將難。蓋勇敢倡先,是將帥之本分;而廉隅正直,則糧餉不欺,賞罰不濫,乃可固結(jié)士心,歷久常勝。
    7.將以氣為主,以志為帥。專尚馴謹之人,則久而必惰;專求悍鷙之士,則久而必驕。兵事畢竟歸于豪杰一流,氣不盛者,遇事而氣先懾,而目先逃,而心先搖。平時一一稟承,奉命惟謹,臨大難而中無主,其識力既鈍,其膽力必減,固可憂之大矣。
    8.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于錢財之外者。后世將弁,專恃糧餉重優(yōu),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9.軍中須得好統(tǒng)領(lǐng)、營官,統(tǒng)領(lǐng)、營官須得好真心實腸,是第一義。算路程之遠近,算糧仗之缺乏,算彼己之強弱,是第二義。二者微有把握。此外,良法雖多,調(diào)度雖善,有效有不效,盡人事以聽天而已。
    10.璞山之志,久不樂為吾用。且觀其過自矜許,亦似宜于剿土匪,而不宜于當(dāng)大敵。
    11.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yán)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12.李忠武公續(xù)賓,統(tǒng)兵巨萬,號令嚴(yán)肅,秋毫無犯。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官民,無不爭思倚重。其臨陣安閑肅穆,厚重強固。凡遇事之難為而他人所畏怯者,無不毅然引為己任。其駐營處所,百姓歡忭,耕種不輟,萬幕無嘩,一塵不驚。非其法令之足以禁制諸軍,實其明足以察情偽。一本至誠,勇冠三軍,屢救弁兵于危難。處事接人,平和正直,不矜不伐。
    13.烏將軍蘭泰遇兵甚厚。雨不張蓋,謂眾兵均無蓋也。囊無余錢,得餉盡以賞兵。
    14.兵事不外奇正二字,而將材不外智勇二字。有正無奇,遇險而覆;有奇無正,勢極即阻。智多勇少,實力難言;勇多智少,大事難成。而其要,以得人為主。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設(shè)五百人之營,無一謀略之士,英達之材,必不成軍。千人之營,無六七英達謀略之士,亦不成軍。
    15.統(tǒng)將須坐定能勇敢不算本領(lǐng)外,必須智勇足以知兵,器識足以服眾,乃可勝任??傢氈怯露窒嗉妗S兄菬o勇,能說而不能行;有勇無智,則兵弱而敗,兵強亦敗。不明方略,不知布置,不能審勢,不能審機,即千萬人終必敗也。
    16.貪功者,決非大器。
    17.為小將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戒貪小功而誤大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二
    2.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跬ā段闹凶印ぶ芄?BR>    3.多虛不如少實。
    4.信不足,安有信。
    5.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6.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7.人之所助者,信也?!兑捉?jīng)》
    8.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fù)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9.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抖Y記》
    10.一言之美,貴于千金?!鸷?BR>    1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2.君子憂道不憂貧。
    13.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1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15.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填U
    16.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17.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18.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
    19.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0.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21.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yīng)?!填U
    22.不信不立,不誠不行?!苏f之
    23.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24.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25.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
    26.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27.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言。
    28.受人之托,終人之事。
    29.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30.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xué)萬學(xué),學(xué)做真人?!招兄?BR>    31.言必信,行必果?!鬃印墩撜Z·子路》
    32.言不信者,行不果?!?BR>    33.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抉R光
    34.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35.內(nèi)外相應(yīng),言行相稱。
    36.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37.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鬃?BR>    38.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39.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40.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41.禍莫大于無信。
    42.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
    43.非直諒多聞之人,不能得直諒多聞之友。
    44.人背信則名不達。
    45.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墨子
    46.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47.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
    48.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49.誠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
    50.實言實行實心,無不導(dǎo)人之理。
    51.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52.開心見誠,無所隱伏。
    53.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三
    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2.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3.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6.學(xué)然后知不足。(禮記)
    7.學(xué)無止境。(荀子)
    8.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魯迅)
    9.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毛詩序)
    10.《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后漢書》)
    1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12.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
    13.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韓愈)
    1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15.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6.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四
    1、學(xué)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經(jīng)途經(jīng)好其人愛戴教授自己的人虛心向他們求教。隆禮尊崇禮義。
    2、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3、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蓳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BR>    5、耐心寬容,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zhì)。
    6、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7、學(xué)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
    8、務(wù)學(xué)不如務(wù)求師。
    9、圣人無常師。
    10、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遇。
    1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12、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4、師道既尊,學(xué)風(fēng)自善;片言之賜,皆吾師也。
    15、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五
    1.無災(zāi)人養(yǎng)樹,有災(zāi)樹養(yǎng)人。
    2.無事田中走,谷米長幾斗。
    3.天干三年吃飽飯,蟲害一時餓死人。
    4.不知季節(jié)看花草,不知地氣看五木。
    5.不下百粒籽,難打千斤糧。
    6.牛要滿飽,馬要夜草。
    7.牛怕晨霜,馬怕夜雨。
    8.牛要腳圓,豬要腳粗。
    9.六月不熱,五谷不結(jié)。
    10.水是田的娘,無水苗不長。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六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吃一塹,長一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當(dāng)斷不斷,必受其亂。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計疑無定事,事疑無成功。
    見義不為,非勇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吳王事事堪誤國,未必西施賽六宮。
    有佛子心凈,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七
    1、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解讀]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春秋時孔子偕徒外游,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xué),曾游學(xué)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yīng)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今我欲供養(yǎng)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BR>    借樹欲靜,而風(fēng)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與愿違,不盡人意?;蚩陀^情況與主觀愿望相悖,多用此語。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盂郊《游子吟》
    [解讀]誰說小草的嫩心可以報答三春陽光的溫暖?比喻子女難以報答母親的情愛于萬一。形象貼切,一語雙關(guān)。后亦用以比喻一個人難以報答祖國的恩情。寸草:小草。心:指小草抽出的嫩心。三春暉:喻指母愛。三春,春季的三個月稱三春。暉,太陽光。
    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4、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解讀]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勸報親恩篇》。
    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解讀]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春秋)《論語·學(xué)而第一》。
    6、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解讀]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yīng);父母有命令,應(yīng)趕快去做。(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7、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
    [解讀]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缎⒔?jīng)》。
    8、呼喚應(yīng)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解讀]父母召喚,應(yīng)馬上答應(yīng),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秳駡笥H恩篇》。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解讀]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度龂尽の簳贰?BR>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guān)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背鲎?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R>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背鲎?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BR>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背鲎?春秋)《孟子·離婁上》。
    14、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解讀]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zhǔn)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nèi)サ?。殘?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15、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解讀]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diào)柔和。(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16、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解讀]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解讀]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zāi)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明)《增廣賢文》。
    18、千萬經(jīng)典,孝義為先。
    [解讀]成千上萬部經(jīng)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yīng)當(dāng)做到的。(清)《增廣賢文》
    19、首孝弟,次謹信。
    [解讀]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20、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解讀]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請)李毓秀《弟子規(guī)》。
    21、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解讀]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洞髮W(xué)》
    2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解讀]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鲎浴都艺Z·弟子行》。
    23、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八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
    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言必行,行必果.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禮記》
    1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17.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
    18.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古代孝的名言名句篇九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BR>    2、開卷有益,在乎用心?!濉だ钊铩侗R》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对娊?jīng)·鄭風(fēng)·子衿》
    4、一日不書,百事荒蕪?!钤?BR>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
    8、凡欲顯勛績揚光烈者,莫良于學(xué)矣?!醴?BR>    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獫h樂府《長歌行》
    10、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肚逶婅I·讀書》
    11、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肚ど娼?BR>    12、讀書好處心先覺,立雪深時道已傳。――袁枚
    14、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息?!愐?BR>    1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民諺
    16、或作或輟,一曝十寒,則雖讀書百年,吾未見其可也。——吳夢祥
    18、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BR>    19、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2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懹?BR>    2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quán)修》
    23、不去慶父,魯難未已?!蹲髠鳌?BR>    2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BR>    老子
    25、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毒毐鴮嵓o(jì)·剛復(fù)害》
    26、勞于讀書,逸于
    作文
    。——程端禮
    27、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旌殁x
    28、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民諺
    2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30、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民諺
    3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32、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獙O子兵法
    33、人有坎,失于盛年;猶當(dāng)晚學(xué),不可自棄?!佒?BR>    3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娊?jīng)·小雅·車轄》
    35、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
    3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吨芤住では蟆?BR>    37、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xué)
    38、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孟子
    39、當(dāng)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40、但患不讀書,不患讀書無所用。——朱舜水
    41、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对娊?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
    42、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陸游
    43、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跤辣?BR>    4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45、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朱熹
    46、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老子
    47、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訓(xùn)俗遺規(guī)》
    48、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捉?jīng)
    4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顧炎武
    50、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奶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