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讀書筆記100字(5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項羽之死讀書筆記100字篇一
    項羽破釜沉舟,盡滅秦軍精銳,用兵如神,是一個武力超群的壯士,一呼百應的將領(lǐng)。他膽氣過人,勇武過人。他烏江邊自刎,講究名譽與氣節(jié),寧死不屈。他重情重義,非常愛自己親人和戰(zhàn)馬。但是他非常自負自滿,他從不聽取別人意見。他也十分暴烈,有人觸怒他,他遍殺死別人。
    對于項王之死,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杜牧在題烏江亭中,一句“包羞忍恥是男兒”,認為,男兒應該,能屈能伸,包羞忍辱,而項羽卻無法做到。而李清照在《詠項羽》中,認為做人必須有尊嚴,節(jié)氣,生做人杰,死為鬼雄。而他是非常欣賞項羽的。
    我認為,項羽自刎,是值得的。保住了自己的名氣,名節(jié)。并被后人贊揚他的勇氣,膽量。而假如他渡江走了,沒死,就算他東山再去,也沒有了以前的威嚴。也許還會茍且偷生的活著,與其這樣,還不如壯烈的死去。
    但是,項羽,不會做個好皇帝,他只能做英雄。他拒絕逃命的快船。拒絕同情與寬容,拒絕擁有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等世俗中的權(quán)謀與機變,在死神面,他不屑劉邦的違背信義,面對昔日部下和驚恐的追殺者,他從容淡定。而他不聽取別人的意見,導致他不能做好的君王。
    項羽,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既贊揚他的勇氣,又批判他的自負。他是歷史中的英雄,當年的敗者贏得了人們心中的敬畏,而當年的贏家卻隨風湮沒在時間的流逝中!
    項羽之死讀書筆記100字篇二
    一代英雄,竟也落到如此地步。
    沒有任何時刻比現(xiàn)在更清醒了?!皠僬咄?,敗者寇,大勢已去,我們回不去了,無顏再見山東父老。“他越說越激昂,胸中仿佛有一股氣,直沖腦門,“啊……“一聲巨吼,在空曠山谷中,留下振蕩人心的回聲,他猶如一只負傷的雄獅。
    “我絕不落入劉狗賊之手,我決不向忘恩負義者求饒,英雄要有英雄的死法。“他的手,堅定地握著那翅已經(jīng)染滿血的劍,身著自己的胸口,像對敵人般無情,沒有絲毫猶豫地穿膛而過。
    是的,他選擇自殺,在烏江自殺,他是項羽,西楚霸王項羽。
    他的死,是千古的絕唱,譜寫出一首屬于項羽的樂章;他的死,是千古的爭辯,軟弱與勇敢,完全相反的詞,卻出現(xiàn)在項羽身上;他的死是“劉邦式“成功者所不屑的結(jié)局;他的死,讓痛恨以奸詐者勝出的清高者所為憐憫。
    只是,我們都忘了,我們并不是西楚霸王項羽,人的心是千變?nèi)f化的,怎么可以以我們的感情去猜測他的心,怎么可以妄言他的悲與喜?
    到底他的死是悲或喜,是解脫還是壓抑,我們又從何得知?誰又可窺視一個死千年之久的人的內(nèi)心?
    只知道,項羽以自己的行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屬于他自己的本色,在這不盡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壯烈的一舉。
    更為我們留下千年的疑惑與千年感慨!
    項羽之死讀書筆記100字篇三
    項羽距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畢竟太遙遠了。他的一切,我們僅能從為數(shù)不多的史料中窺得一二。然而,就是這寥寥的“一二”,在我的心中濃墨重彩地暈染開來,一個豪放灑脫、氣干云霄、快意生死的英雄躍然紙上。
    世人對項羽的評說歷來褒貶不一。或謂其優(yōu)柔寡斷卻又剛愎自用,目光短淺卻又野心勃勃,敗之必然;或憐他一世英雄,八面威風,最終逃不過被圍垓下,自刎烏江,敗在一介無賴手中。然而,我對項羽,是欣賞,是敬重,是一種由衷的傾慕。因為他做到了多少人夢寐以求卻又無能為力的事請——快意生死。也正因如此,項羽的形象從“勝者王侯敗者寇”的鐵律下超然而出,擊碎了世俗的卑微。
    “人生得意須盡歡”,多少不得志者的`自嘲詩句,卻被項羽演繹得絲絲入扣,風生水起。上馬,奮力拼殺,血染鎧甲。鉅鹿破秦之時,“諸侯膝行,莫敢仰視”;下馬,彈劍飲酒,對月長歌,觀美人起舞。好一個西楚霸王,好一個天之驕子!古往今來,有幾人能似項羽一般,縱橫沙場,當著無敵?項羽一生,可謂快哉!這不得不讓我想起歷史上的另一員猛將——漢朝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羧ゲ≡谝淮纬稣髑?,向漢武帝索要一班技藝精湛的廚子隨行。被問及原因時,他昂首答曰:“為將者,最重要的是取勝,可以不必與士兵同甘共苦!”字字鏗鏘,擲地有聲。項、霍二人,何其相似。同樣的血氣方剛,同樣的勇猛無雙;同樣的雷厲風行,亦同樣的快意人生!或許有人看不慣此二人之所作所為,但誰也無法否認,這樣的人生,痛快!
    項羽的一生,活得著實是問心無愧。作為一名將軍,他坐擁千里寶馬,虎狼之師,“西楚霸王”的名號令多少人聞風喪膽;作為一個男人,他有虞姬傾心相愛,千里追隨,同生共死;作為一名歷史人物,烏江江畔悲壯的身影更是不知令多少人為之黯然,為之神傷!更重要的是,他從未曾放棄過自己做人的原則。不管是將最為富庶的領(lǐng)地分給最大的潛在敵人——劉邦,還是鴻門宴上執(zhí)意放走劉邦,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不是自負,更不是所謂的目光短淺、胸無遠慮,而是他對取勝,乃至為人原則的恪守、堅持。論聰明才智,項羽未必在韓信、張良之下,亦絕不會輸于劉邦。所謂的四面楚歌,其真正效果究竟如何,局外人其實不得而知(八千對八百,四面環(huán)圍,實力之懸殊幾何人皆洞若觀火。多此一舉的“四面楚歌”反倒襯出了項軍的勇猛)。反倒是破釜沉舟的作用更為直觀。更何況范增也非等閑之輩,經(jīng)他一番苦口婆心的細細闡述,凡常人都能明白劉邦這人留不得,項羽又豈會聽不懂?一個聰明人對著另一個聰明人會“講不通”一個淺顯的道理,原因就只有一個,項羽不、想這么做。項羽所追求的,永遠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勝利。
    同樣的道理,他也不能夠忍受自己拼命取得的勝利果實為他人所竊取,不能容許自己打下的秦國就這樣被劉邦悄無聲息地盤踞。于是,他毀約,趕走劉邦,殺掉秦太子,焚毀阿房宮,以此宣泄自己的憤怒?;蛟S正是這一點注定了他只能是一個霸王,而無法成為一代帝王。然而,也正是他對原則的這種堅持,令他活得坦坦蕩蕩,酣暢淋漓;令他能夠在生死關(guān)頭暢然“愿為諸君快戰(zhàn)”,獨帥二十八騎突走千人重圍而毫無懼色;令他能夠拒絕茍活,直面死亡,朗聲長嘯:“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烏江亭畔,風凝云噎。自刎贈首,告慰江東父老……“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項羽一生,活得瀟灑,死得豪壯!
    反觀劉邦,他的確是楚漢之爭的贏家。然而他又何嘗真正快樂過?稱王稱帝,無法掩蓋他的潑皮無賴,不能抹去他曾拋棄妻子、四處鼠竄的事實,更不能讓韓信、樊噲之死云淡風輕。他當然可以自夸“忍辱負重”,可他又如何逃得過妻子犀利的目光,世人心底的鄙夷!就連他一生中自認為最為豪邁的詩句“大風起兮云飛揚”,又如何堪擬項羽石破天驚的一句“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的萬丈豪情,劉邦永遠難望其項背?;蛟S劉邦在史冊上可占一席之位,可在世人心中,項羽永遠是劉邦難以企及逾越的峰巔!
    歷史的車輪從沒有停止過前行,幾千年光陰恍惚間逝去??身椨馂踅づ峡煲鉀Q絕的身影卻穿越重重霧靄,越來越清晰地定格在人們心中,傲然挺立。
    項羽之死讀書筆記100字篇四
    提到項羽,我最先想到的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猛和所向無敵。讀完這篇《項羽之死》,我才真正的認識了他,發(fā)現(xiàn)了他既有優(yōu)點,又不免有弱點。
    項羽的軍隊垓下被圍,聽到四面楚歌,他乃大驚,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瀕臨危險的時刻,項羽不僅為自己擔憂,還為自己的軍隊,為自己的美人和寶馬擔憂。將自己的鐵骨柔情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的確不失為一個重情義的人,不失為一個英雄。
    我記得《明朝那些事兒》里有這么一句話:“所有懂得畏懼,并最后戰(zhàn)勝畏懼的人都是英雄?!蔽艺J為項羽就是這樣的英雄。東城之戰(zhàn)中以八百騎士對戰(zhàn)漢軍千人,雖然知道勝利的希望十分渺茫,可還是不顧一切,勇往直前,殺出一條血路來。最后知道自己完全不可能成功擊退漢軍,已經(jīng)必死無疑了,也要“必三勝之”。他認輸,但堅決不服輸。
    他拼到最后,身邊的原來的江東八千子弟沒剩下幾個。本來有機會能夠渡過烏江稱王,但是他卻笑著說:“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他心胸坦蕩,重情重義,他的弟兄去世了,他怎么會獨活在這世上?他寧愿站著死也不愿跪著生。在茍且偷生和保全氣節(jié)中,他選擇了保全自己的氣節(jié),瀟瀟灑灑的了結(jié)自己的生命。這樣高尚的人生價值觀是被后世所崇拜的。故著名詩人李清照評價他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BR>    雖然他被司馬遷寫入史記的只有帝王才能入的本紀中,可他這一生卻并沒有真正當過帝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在東城之戰(zhàn)中,項羽“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別的將軍在打仗的時候都坐在大營中出謀劃策,只有項羽沖在隊伍的最前面,奮力殺敵,沖鋒陷陣。根本不會知人善任,難怪田間的農(nóng)夫都對他不滿,在他迷路的時候故意給他指條錯誤的路。
    他還有一個弱點就是心太軟,有婦人之仁。雖然在這篇文章中并沒有體現(xiàn)出來,但是在《鴻門宴》中卻現(xiàn)了端倪。就是因為他的一時心軟,才錯過了殺死劉邦的最好時機,從而導致了他最終的悲慘的結(jié)局。
    不管是武功蓋世,鐵骨柔情的項羽,還是猶豫不決,自矜功伐的項羽,他都是那個霸氣側(cè)漏的西楚霸王。就像司馬遷說的那樣——“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BR>    項羽之死讀書筆記100字篇五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結(jié)束了一個悲劇。
    后人猜想“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但即便是過了江東,即便是登上皇位,也不會長久,最終還是要失去天下,這是性格使然。
    悲劇的開始是從鴻門宴開始的。項羽聽從范增的建議,設(shè)宴殺劉邦,就在前一晚,項伯為劉邦求情,“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又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椨鹨宦牎安涣x”,大丈夫“義”字當頭,當初滅劉邦的決心輕而易舉的被挫敗,分不清輕重緩急,舍天下而取“義”,優(yōu)柔寡斷的他在范增示意后默然不應,眼睜睜地看著時機錯過。在樊噲豪爽地啖肉飲酒后,項羽又一次錯失殺劉邦的機會,被樊噲的義和理打動,忘記了擺宴的目的,讓劉邦僥幸逃脫。項羽的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還有他那濃重的重義情結(jié)成了他的一大缺陷。
    從垓下被圍到東城快戰(zhàn),項羽又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英雄形象,然而,這背后又隱藏了巨大的悲觀、消極?!傲Π紊劫鈿馍w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悲涼,人心更悲涼,勇猛無比的身軀之下是萎縮的靈魂,已經(jīng)無法支撐。
    烏江在眼前,“天亡我,我何渡為!”項羽把自己的一切交與天,絲毫不抗爭了,在項羽看來,這是命,是命啊!風蕭蕭,水滾滾,江邊寒光閃過,殘陽如血,畫上了令人回味的句號。
    性格決定命運。項羽只能是霸王,而非天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