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三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點(實用10篇)

字號:

    總結,是對前一階段工作的經(jīng)驗、教訓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并從中提煉出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提高認識,以正確的認識來把握客觀事物,更好地指導今后的實際工作。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一
    (一)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失其時無—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戴于路矣頒—斑,花白
    3.涂不餓莩而不知發(fā)涂—途,道路莩—殍,餓死的人
    (二)詞類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動,跑五十步,一百步。
    2.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動—名,活著的人,死了的人。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動,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動,稱王。
    (三)一詞多義
    1.于寡人之于國對于
    則移其民于河東至
    不求聞達于諸侯在
    趙氏求救于齊向
    2.以請以戰(zhàn)喻用
    斧斤以時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義把
    3.之填然鼓之襯字,不譯
    樹之以桑襯字,不譯
    頃之,煙炎張?zhí)煲艄?jié)助詞,不譯
    4.勝谷不可勝食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美好的
    日出江花紅勝火超過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勝利
    驢不勝怒,蹄之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兵器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軍隊
    將兵萬人士兵
    窮兵黷武戰(zhàn)爭
    (四)古今異義
    1.河內(nèi)兇: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個連詞。
    (五)重點詞語
    1.盡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加強語氣。
    2.無如寡人之用心者:沒有像。
    3.鄰國之民不加少:更。
    4.請以戰(zhàn)喻:請允許我,表謙;請回答,請你……,表敬。
    5.數(shù)罟不入洿池:密;網(wǎng);池塘,洼地積水。
    6.雞、豚、狗、彘之畜:雞、小豬、狗、豬。
    7.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謹,謹慎,認真從事;庠、序指學校;教,教化;申,反復陳述;義,道理。
    8.而不知發(fā):打開糧倉,賑濟百姓。
    9.王無罪歲:歸咎,歸罪;年成。
    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食物;約束。
    12.黎民不饑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只是……罷了,不過……罷了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二
    使人聽此凋朱顏(凋:使動用法,使……凋謝。)猿猱欲度愁攀援(愁:為動用法,為……發(fā)愁)
    側身西望長咨嗟(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砯:名詞用作動詞,沖擊。轉(zhuǎn):使動用法,使……滾動。)
    玉露凋傷楓樹林(凋傷:使動用法,使……凋落衰敗。)
    聞舟中夜談琵琶聲(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歌以贈之(歌:名詞用作動詞,作詩。)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用作動詞,看重,輕視。)
    填然鼓之(鼓:名詞用作動詞,敲鼓。)樹之以桑(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詞用作動詞,穿。)謹庠序之教(謹:形容詞用作動詞,認真從事。)
    然而不王者(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食:名詞用作動詞,吃。)
    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泳。)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輮以為輪(輮:使動用法,使……彎曲。)用心一也(一:數(shù)詞作形容詞,專一。)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履而制六合(履:名詞作動詞,登上。)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詞作動詞,安排次序。朝: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朝拜。)
    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帝王:名詞作動詞,稱王。)內(nèi)立法度(內(nèi):名詞用狀語,對內(nèi)。)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甕、牖:名詞作狀語,用破甕、用草繩。繩、樞:名詞作動詞,做窗戶、系戶樞。)
    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席、包、囊:名詞作狀語,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樣。)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固:形容詞作動詞,險固的地勢。)尊賢而重土(重:形容詞作動詞,敬重,看重。)
    天下云集響應(云、響:名詞作狀語,像浮云、回聲一樣。)
    贏糧而景從(景:名詞作狀語,像影子一樣。)
    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困:形容詞作動詞,處于困境之中。)
    外連衡而斗諸侯(外:方位名詞作狀語,對外斗: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相斗。)
    流血漂櫓(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諸侯(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
    卻匈奴七百余里(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
    會盟而謀弱秦(弱: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削弱。)約從離衡(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離散。)
    以愚黔首(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愚昧無知。)
    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弱,削弱。)
    吾師道也(師:名詞作動詞,學習。)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名詞作動詞,從師。)
    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惑:形容詞作名詞,疑惑的問題。)
    是故圣益圣(圣:形容詞作名詞,圣人。)愚益愚(愚:名詞作意動用法,以……為師。)
    則恥師焉(恥: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吾從而師之(師: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三
    過度法--言傳身教。過度法是在基本學會一種知識或初步掌握一種技能后,不滿足于勉強記住或剛剛學會的程度,要再多復習、練習幾遍,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這種“再多復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shù)就是過度復習,或叫過度學習。心理學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學內(nèi)容,任何學習都要過度學習。但過度學習要注意“量”,就是時間和次數(shù)要適當,不是過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們教學十個生字,經(jīng)過認讀、書寫、記憶,有五遍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了,這叫適度,心理學家認為,過度復習不要漫無限制,而要適可而止。太少了達不到鞏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費時間和精力。如背誦一首詩歌,誦讀第五遍剛好能背誦下來的話,再加兩、三遍就行了;一個生字,抄寫三遍剛好能記憶下來的話,多寫一兩遍就可以了。
    語文必修三文言學習技巧
    嘗試回憶法--激勵嘗試。嘗試回憶,即把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回憶一遍。教師應在課末、單元末,有意識引領學生回憶新近內(nèi)容。美國心理學家索里和福爾特做過一個實驗: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是不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的兩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回憶是大腦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過程,復習中有回憶的參與,即增加了一個信息反饋(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的反饋)過程,這種反饋的次數(shù)又往往不僅一次,多次的強化剌激可提高記憶效果。指導學生運用嘗試回憶應與閱讀教材結合起來復習,即先回憶后閱讀;或回憶一段閱讀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師課上所講的知識全部回憶起來為止。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四
    1、李商隱,晚唐時期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詩歌創(chuàng)作上繼承了唐代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和嚴謹、深沉、雄渾的語言特點,同時又融合了齊梁詩歌綺麗濃艷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流派。與杜牧并稱“小李杜”,與溫庭筠齊名“溫李”。
    2、《錦瑟》:這首詩全篇籠罩著一層濃重的哀傷低回、凄迷朦朧的情調(diào)氛圍,反映出一個衰頹沒落的時代中正直而不免軟弱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悲劇心理:既不滿于環(huán)境的壓抑,又無力反抗黑暗社會;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時感空虛幻滅;既為自己的悲劇命運而深沉哀傷,又對造成悲劇的原因感到惘然。詩歌主要是運用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情感,多用典故。
    《馬嵬(其二)》: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用倒敘的手法來記敘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敘事中又采用對比、反襯的手法。詩歌批判了唐玄宗的自私虛偽,同時也隱含了人生無常,富貴難安之意,啟發(fā)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3、孟子: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亞圣”。在政治上,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間的兼并戰(zhàn)爭。《孟子》是記載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經(jīng)典,它不僅文采華贍,清暢流利,而且善于雄辯,氣勢磅礴。
    4、《寡人之于國也》:文章記述梁惠王向孟子請教自己盡心于民,但民并沒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戰(zhàn)爭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為喻,對他進行駁斥。然后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勸說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農(nóng)民不要違農(nóng)時,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寫作特色:結構嚴謹:每部分結尾的一句話既對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體現(xiàn)了各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全文各部分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善用比喻:全文從設喻開始,又以設喻結束,前后呼應,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的范圍內(nèi),手法高超。氣勢宏偉,節(jié)奏感很強:文中多處運用排比和對偶,文章讀起來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瑯瑯上口。
    5、《師說》:“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一般是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皫熣f”是說說關于從師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韓愈送給學生的,但實際上主要是針對當時“恥于相師”的社會風氣而寫的,其目的是針砭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著重闡明教師的作用和從師應采取的態(tài)度,對我們今天仍有借鑒作用。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五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一語文實虛詞
    1、發(fā)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打開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出發(fā)
    發(fā)盡上指冠頭發(fā)
    2、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回頭
    3.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
    為之奈何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準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發(fā)出
    4.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并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卻,表轉(zhuǎn)折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相當于“地”或不譯,表修飾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2.然則將軍之仇報(既然這樣,那么)
    3.荊軻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6.以故荊軻逐秦王(因此)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六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 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 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 今:朝向前方(面))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七
    1.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愛”通“薆”;“見”通“現(xiàn)”
    2.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說”通“悅”;“女”通“汝”
    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歸”通“饋”
    4.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匪”通“非”;“女”通“汝”
    5.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無”通“毋”
    6.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說”通“脫”
    7.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泮”通“畔”
    8.肇錫余以嘉名
    “錫”通“賜”
    9.扈江離與辟芷。
    “辟”通“僻”
    10.來吾道乎先路。
    “道”通“導”
    11.指九天以為正兮。
    “正”通“證”
    12.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取”通“娶”
    13.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
    “簾”通“奩”
    14.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
    “紉”通“韌”
    15.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
    “丁寧”通“叮嚀”
    16.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奄奄”通“晻晻”
    17.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zhuǎn)不可見。
    “展”通“輾”
    18.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屬”通“囑”
    19.某所,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
    20.比去,以手闔門。
    “闔”通“合”
    21.稱心快意,幾家能能彀。
    “彀”通“夠”
    22.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通“陲”
    24.適莽蒼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辯也。
    “辯”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辯”通“變”
    29.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匪”通“非”
    30.瞎王劉引定火喬男女。
    “火”通“伙”
    31.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
    “見”通“現(xiàn)”
    32.求!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八
    1、《祖國山川頌》:作者以飽滿的感情,謳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傾注了作者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寫作技巧: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采用了片斷式結構方式。
    2、《長江三峽》:全文以游蹤為引線,描寫了作者在長江三峽乘船游覽時看到的瑰麗景象,描繪了波濤洶涌、雄偉壯麗的三峽,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深情熱愛。寫作技巧:寫景有序,層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峽的特點來寫;采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運用比喻、夸張、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段。
    3、《肖邦故園》:作者介紹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歷史和現(xiàn)狀,追敘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著重表現(xiàn)了肖邦對祖國的眷戀,那種無法割舍的深沉的愛。
    4、《發(fā)現(xiàn)》:抒發(fā)了詩人對看到的滿目瘡痍的國家和極度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感到極端苦悶和悲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達了對祖國災難深重的憂慮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對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執(zhí)著的愛。
    6、《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運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與祖國的血肉聯(lián)系,抒發(fā)了自己熱愛、奉獻、報效祖國的強烈而真摯的感情。
    7、《祖國土》:這是阿赫馬托娃1961年的作品。詩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國家也在極權主義的統(tǒng)治之下,詩人有著滿腔的悲憤。這首《祖國土》更是直接表達了她的愛國胸臆。
    8、《離騷》:作品表現(xiàn)了詩人崇仰真理、矢志報國的高尚品格,同時表現(xiàn)出他憂國憂民的思想同楚國黑暗政治之間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亞的囚徒》:這首詩寫于特定時代,特定氣氛,表現(xiàn)出戰(zhàn)斗者的豪情,雖然起義失敗,陰云籠罩,但是詩的格調(diào)高亢,壯志凌云,豪邁奔放,充滿了必勝的信念。詩人以無畏而自由的歌唱,傳遞了對戰(zhàn)友和同志的真摯的感情。
    10、《啊,船長,我的船長喲!》:這首詩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謳歌人物。詩人用航船戰(zhàn)勝驚濤駭浪到達港口比喻林肯領導的南北戰(zhàn)爭的勝利結束,用領航的船長象征創(chuàng)造了豐功偉績的林肯總統(tǒng),在萬眾歡呼中,以一曲悲歌贊頌一位偉大的人物。表達了詩人對領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對領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寫作技巧:反復詠嘆,象征。
    11、《指南錄后序》:文章簡要地記寫文天祥出使元營的斗爭情況以及逃脫后的艱險遭遇,并說明抄錄詩篇和編纂詩集的目的。文章表現(xiàn)了詩人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感。寫作技巧: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長短句、排比句、對偶句交錯使用。
    12、《五人墓碑記》:作者在這篇碑記中記述和頌揚了蘇州市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敢于同惡勢力進行斗爭的英勇事跡,熱情歌頌了五位烈士仗義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為,對于他們“激于義而死”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了斗爭的重大意義和不朽功績,進而闡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寫作技巧:夾敘夾議,層層對比,步步深入,前后照應,反復唱嘆,融敘事、議論、描寫、抒情于一爐。
    13、《品質(zhì)》:小說寫一位誠實敬業(yè)、熱愛自己技藝的靴匠格斯拉,他寧肯餓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質(zhì)量,以此表現(xiàn)出底層勞動者高尚的勞動道德。寫作技巧:小說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樸實無華;對店鋪的描寫和格斯拉的對話,傾注了真摯的情感。
    14、《老王》:作者敘述與一位人力車夫的交往,寫底層勞動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純樸的天性。寫作技巧:于沖淡中顯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會;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
    15、《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本文是一篇學術論文,著重探討傳統(tǒng)是什么,它包含哪些東西,我們?nèi)绾握_對待傳統(tǒng)。
    16、《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的國家》: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書序,著重表達自己對于科學技術(科學文明)史,特別是中國科學技術(科學文明)史的觀點:擺脫一切偏見,尊重事實,對中國古代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給予公正的評價。
    17、《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這是一篇人類學的田野筆記,或者說是文化隨筆。他從改革開放以后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麥當勞連鎖快餐店在中國所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它自身所起的變化,論證了文化沖撞的意義以及我們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
    18、《拿來主義》:文章主要針對當時對待外來文化的某些錯誤態(tài)度而寫的。它既反對無原則的全盤西化的主張,也反對盲目排斥和拒絕接受外來文化的傾向,主張“應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即“拿來主義”。寫作技巧:運用比喻論證,把深奧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用詞極為靈活。
    19、《吉訶德的時代》:針對20世紀30年代武俠小說泛濫,社會公眾受小說中散布的封建文化的影響,把改變個人命運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俠士的身上這一現(xiàn)象而寫,希望作家們能夠正視大眾心態(tài),用正確的、進步的思想教育民眾,結束中國的堂吉訶德時代——公眾愚昧的時代。
    20、《燭之武退秦師》:本文記述了秦、晉聯(lián)合攻打鄭國時的一個故事。鄭國被秦、晉兩個大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而且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xiàn)了他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寫作技巧:前后照應;波瀾起伏;詳略得當。
    21、《諫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寫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并十分具體地提出了十個需要經(jīng)??紤]的問題,指出了作為一個國君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眼前的各種事務。寫作技巧:聲情并茂,文質(zhì)兼美,駢散結合。
    22、《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廉藺交歡”三個事件,生動地表現(xiàn)了藺相如智勇兼?zhèn)涞牟拍芎蛷拇缶殖霭l(fā)的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廉頗忠于國家、勇于改過的可貴品質(zhì)。寫作技巧:通過典型事件刻畫人物性格;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性格;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運用對比襯托之法刻畫人物。
    23、《鴻門宴》:本文記敘了鴻門宴上項羽、劉邦斗爭的經(jīng)過,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辯、隨機應變的劉邦;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優(yōu)柔寡斷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項羽;老謀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噲等。寫作技巧: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語言精練生動,繪聲繪色。
    24、《秋水》: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jīng)過比較,就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寫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設喻闡述深刻哲理;具有強烈的文學色彩;巧妙運用對比手法。
    25、《非攻》:對打著“義”的旗號侵略他國的戰(zhàn)爭行為的非正義性予以抨擊,表達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寫作技巧:比喻、對比,從小到大,層層推理。
    26、《察今》:旨在強調(diào)因時變法的重要。作者認為,古今時世不同,事物在變化,必須明察當今形勢,從實際出發(fā),制定法制,主張世變時移,因時變法,不能盲目依從古訓。
    必修三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注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制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后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yǎng)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必修三語文文言文學習技巧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九
    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三)
    一詞多義
    (1) “ 言 ”
    感斯人言(n 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n 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v 說)
    (2) “命”
    遂命酒(v 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v 取名)
    (3) “為”
    因為長句(v 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v 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介詞,為、替)
    (4)“ 暫 ”
    凝絕不通聲暫歇(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副詞,頓時、忽然)
    (5)“幽 ”
    別有幽愁暗恨生(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fā)而幽香(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昏暗)
    (6)“語 ”
    琵琶聲停欲語遲(v 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n 曲)
    (7)“暗 ”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語文文言文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篇十
    第7課《記念劉和珍君》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長歌當哭桀()驁()立仆()殞()身不恤()菲()薄黯()然浸漬()喋()血
    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d)
    a生殺予奪直接了當貽笑大方隱約其辭b自慚形穢莫可名狀名列前矛輕手躡腳
    c深溝陷壑影影綽綽滿目瘡痍暴戾恣睢d花團錦簇好高騖遠謬種流傳貧瘠不堪
    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是:(b)
    a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宛延起伏,連接著高高的遠山。
    b“唉!”作家嘆道,“紅塵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個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來,這不是大海撈針嗎?”
    c他從報上看到某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文化》編委會聯(lián)合主辦《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的招生啟事,立刻寫信去報名。
    d證券交易所內(nèi)那些穿紅馬甲的人便是經(jīng)紀人,穿黃馬甲的人則是管理和服務人員;這是全世界都統(tǒng)一的。
    4.下列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a)
    a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fā)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天工。
    b雖然沒有名角親自傳受指點,但他長年在戲園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種戲路都熟悉了。
    c每當夜暮降臨,飯店里燈紅酒綠,熱鬧非常。
    d高縣長說:“全縣就你一個人當上了全國勞模,無論怎么說也是鳳毛麟角了!”
    5.根據(jù)課文填入恰當?shù)脑~語,補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慘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第8課《小狗包弟》小狗包弟
    一、字詞
    作揖狗吠叱罵煎熬租賃籬笆揪回來
    二、成語
    綠草如茵:茵,草墊子。
    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
    第9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一、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