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的雨散文篇一
村子后邊的山崗上散落著一些墳?zāi)?,我祖父的墳?zāi)挂苍谄渲?。只要一到山崗上站立,就看到了這些墳?zāi)箻?gòu)成了一個靈魂的村莊。
我祖父的墳?zāi)骨斑呌袟l小路,每一年我要幾次經(jīng)過這條小路,去看祖父的墳?zāi)埂?BR> 清明節(jié)去祖父的墳?zāi)?,看見路邊的花朵都在毫不?jīng)意的開放著。特別是那些雞冠苔花,開放的金黃金黃,花輪上印著太陽和雨露共同印制的色彩。蹲在小路上,采幾朵雞冠苔花放在嘴里細(xì)細(xì)嚼嚼,大地的芬芳和甘甜在舌根上彌漫。
忽然我聽見祖父從墳?zāi)估镒叱鰜?,走到我的童年一天,對我說:“雞冠苔花被土地自動放了糖,是可以吃的。
他采了一朵放在嘴里慢慢的嚼著,我也采了一朵慢慢地嚼著。
祖父是個浪漫的鄉(xiāng)村男人,他說:“嚼著雞冠苔的花,就像嚼著一輪太陽?!?BR> 我抬頭看看天空,太陽還在天上閃爍著春天的光芒。我又低頭看看小路邊開放的雞冠苔花朵,上面灑滿了陽光的溫暖和金黃。
我說:“爺,太陽是不能嚼的。嚼爛了,我們就寒冷了?!?BR> 祖父笑笑,蹲下身子,采幾朵黃花苗的花朵。他說:“你看,春天的花朵,都是黃色的,因為它們在大地的深處,積攢了一個冬天太陽的光線,一旦開放的時候,就如同太陽的顏色。”
我說:“太陽的顏色是光線,不是真的顏色?!?BR> 祖父指指遠(yuǎn)處墳?zāi)股系挠夯ㄕf:“但是,太陽可以把金黃色的光線,變成春花的顏色。你看,殘余的迎春花,也是黃色的,也是太陽的顏色。每一朵春天的花,都是一個太陽,溫暖著乍暖還寒的土地和山崗?!?BR> 祖父在那個春天,簡直就是一個詩人,但是祖父卻是一個鄉(xiāng)村的男人。他浪漫的詩情只有大地知道,只有我知道。
我踏著開滿雞冠苔花和黃花苗花的小路,嚼著雞冠苔的花朵,走到祖父的墳?zāi)古赃?。蹲下身子點燃粗糙的紙錢的時候,才明白紙錢的顏色為什么是黃色的,它們也是太陽的顏色,點燃之后,會給祖父的靈魂以溫暖,會給祖父的詩情以溫暖。
燃燒了紙錢,才看見祖父的墳?zāi)股弦查_放著雞冠苔和黃花苗的花朵。一輪輪的金黃,那就是祖父靈魂的太陽,通過墳?zāi)沟狞S土,到達(dá)墳?zāi)沟纳钐?,溫暖祖父的靈魂。
沿著小路走下山崗,腳步輕輕,既不想驚動祖父的安靜,又不想踩碎一路金黃的花朵。
清明的黃花,在白天,或許是靈魂們的陽光;在夜晚,或許是靈魂的燈籠。祖父打著這些燈籠,在靈魂的村莊里行走,或許能夠找到自己散落在靈魂村莊里的朋友們。
清明的雨散文篇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瞧,飄飄灑灑,凄凄冷冷,絲絲細(xì)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于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但細(xì)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于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里,我理所當(dāng)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yuǎn)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fēng)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茨谴河隄裆?,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復(fù)雜。偏偏又趕上細(xì)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于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仿佛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一絕句。行人也不愿繼續(xù)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于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蛟S人生總有那么一些死結(jié),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清明踏青隨筆
清明高中隨筆
關(guān)于清明隨筆
清明話題隨筆
清明回家隨筆
清明祭祀隨筆
清明哀思隨筆
又是清明隨筆
清明祭祖隨筆
清明節(jié)隨筆
清明的雨散文篇三
有這么一雙手,輕撫過我的臉頰;有這么一種聲音,縈繞在我的耳畔;有這么一張臉,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
窗外下著綿綿的小雨,“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纏綿的春雨密密地斜織著,掃墓的人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來來往往。站在窗前,看著這絡(luò)繹不絕的掃墓者,看著朦朦朧朧的雨景,我不禁想到了您。
08年4月份,您走了。我還記得,那時,您也是在這春雨中離開了我,離開了我們。清明又至,時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五年了,您一走五年了,可是,在這五年里,我是多么地不孝,我再沒去看望過您。
五年了,您離開我五年了,可是,您給我留下的回憶并未泯滅。
我的童年時光,不乏您那滄桑的身影,和您在一起的那四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您陪伴我的童年,守護(hù)著我的成長。我記得,當(dāng)我生病時,您那焦急的神情,關(guān)切的問候;我記得,當(dāng)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邊的那半年時間里,別人說我是沒人要時,您那溫暖的懷抱,安慰的話語;我記得,當(dāng)我離開您時,您那悉心的叮囑,不舍的神情;我記得……您的一顰一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讓我難以忘卻,和您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五年前,您走了,您在一個細(xì)雨綿綿的夜晚離開了人世,離開了我,離開了我們,您走得那么安詳,走得那么匆忙,我都沒能在您撒手人寰的最后一刻陪伴在您的身旁,見您最后一面。甚至,差點都不能送您最后一程,我是多么地不孝。回到家鄉(xiāng)參加您的喪禮,一到家門口,看到靈堂上您靜靜地躺著,我愣住了,我終于知道什么叫做“死”了。我安靜地走到您的床頭,看著您的遺容,我好久沒有認(rèn)真看過您了。您的兩鬢悄悄冒出了幾縷白發(fā),您的面容那么安詳,我想,您走得安心了。那幾天,我都沒有哭,如木頭人一般,直到您下葬那天,我跪在您的棺材前,淚水奔涌而出,哭得撕心裂肺,往事伴著淚水全部涌上心頭,我明白了,您真的走了。
清明的雨散文篇四
親愛的媽媽,你知道我們老家沒有清明上墳的習(xí)慣,但在20xx年的這個節(jié)令,在老家處理完您的喪事回到家里,當(dāng)我遇到難處理的事想問問媽媽時,才發(fā)現(xiàn)您已經(jīng)永遠(yuǎn)地離開了我們。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卻在每年都會發(fā)酵,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來調(diào)整自己走出悲傷,卻在五年后的今天仍然會熱淚盈眶……親愛的媽媽,您知道嗎?由于女兒的任性,在您離開我后我才真正讀懂了您。女兒那個悔呀!現(xiàn)在我只能對著這一方空間自說自話,對著你們兩位的照片回憶我們家曾經(jīng)的幸?!H愛的媽媽,請您原諒女兒的任性:我以為看到您身體不好仍然勤勞不輟時發(fā)脾氣是愛您,但我現(xiàn)在明白了,孝順中的順字有著更深刻的含義;我以為我忙碌著工作孩子病重的父親沒有時間陪您讓您自己出去找人說話您不出去時我會發(fā)急是替您著想,可是我現(xiàn)在明白了您能留在家里看著我們說說笑笑是最大的滿足;我以為等送走了病重的父親我們兄弟姐妹們還有充足的時間陪你多出遠(yuǎn)門去看看你想到的地方還有的是機(jī)會,但當(dāng)父親去世后你的健康堤壩也轟然倒塌時我明白了,盡孝心是最不能等的;我以為將你們二老接到我家居住為你們養(yǎng)老就算是盡了報答你們當(dāng)初養(yǎng)育之恩的心了,但在你們百年之后我才明白兒女們怎么做都還不上父母曾經(jīng)的付出;我以為我的媽媽還很年輕能活到85歲,但我后來才知道您因父親的重病帶給我們麻煩是硬撐著不想給兒女們再增加負(fù)擔(dān);我以為我了解了媽媽的一切,可當(dāng)您真正離我遠(yuǎn)去,我卻發(fā)現(xiàn)我甚至沒問過您年輕時曾有過的理想……每每想起這些,我的心就一陣陣發(fā)痛,盡管您對很多人說有我這個女兒是您的福氣,但我卻知道,您有許多心愿我們都沒來得及幫您做到,這是孩子們最大的不孝啊!
親愛的媽媽,很多時候我都會想起您:遇到困難時我會想您如何獨自支撐家庭走過坎坷不凡的一生;遇到棘手問題難以處置時會想您給我們的人生教誨;遇到家人或者兄弟姊妹們有矛盾時會想您對家人和孩子們的大愛;遇到情緒低落時會想您的聰明能干和樂觀;遇到老年人需要幫助時仿佛看到您就在我眼前……親愛的媽媽,盡管老家在清明節(jié)不上墳,盡管您秉承著您一貫的作為輕易不來打攪我們連夢里都難和您見一面,但在我內(nèi)心深處永遠(yuǎn)為您樹立著一塊豐碑,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那壇拌了痛苦釀造的陳酒會發(fā)酵成越來越醇厚的思念,而您的德行,會在這思念中延續(xù)到永遠(yuǎn)!
清明的雨散文篇五
又一個清明即將來臨,這個令人哀思的節(jié),引起多少刻骨的念,多少刻骨的情在心間翻轉(zhuǎn),淚打濕了眼眶,那座孤墳還在那盼著我們來掃堂!
――題記
日月如梭,眨眼間,又是一個傷心的清明而至,小雨淋淋漓漓帶著哀傷地淋落,路上的行人無笑容的臉,都在昭示著這悲慟的節(jié)。綠柳低垂,流了多少離人的淚,傷了多少脆弱的心,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我們都不曾落下那份刻骨的念。
思悠悠,恨悠悠,多少淚夢侵濕了深夜里的枕,眼眸深處已染幾許哀愁,塵封的記憶被風(fēng)無情地撕裂。曾幾何時,那些歡聲笑語也會被時間埋藏,我們卻選擇性的忘了那幸福美好的時光,因為太美好,舍不得將它用完,所以選擇了遺忘。
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地想起您和藹可親臉龐,它抹不了,洗不掉,深深地存在了我腦海里,您的諄諄教誨讓我懂得了生在世間的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更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孝與愛。然,您把您的一切留給了兒孫后代,卻獨自一人云淡風(fēng)輕地離開,徒留一座孤冢在那里寂寞地守候!
風(fēng)雨婆娑,歲月蹉跎,漫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是那么的美艷多彩,而那個曾栽種幼苗的人卻已不在。煙焚燒了寂寥,折一枝杜鵑立于墳前,讓它的紛香陪你入眠!
依枕難眠,窗外的雨滴答地敲打在心上,這個冷寒凄清的夜,念已泛濫成災(zāi)。也許,在天堂的那邊,您已收到了我們的思念,微笑地說聲平安如愿!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清明的雨散文篇六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除了捏寒燕、掃墓、踏青、還會放風(fēng)箏、做手工或制作彩蛋……而我選擇了自制風(fēng)箏。
制作時需要準(zhǔn)備一個空白風(fēng)箏、鉛筆、橡皮、記號筆、水彩顏料和排筆,我準(zhǔn)備在風(fēng)箏上畫一幅山水畫。首先用鉛筆把山水的輪廓都畫出來,再用記號筆把他們勾繪出來。把山脈分層次涂成青灰色和淡灰色,在山河水相接的地方泛起青綠色的苔蘚,淡藍(lán)色的湖水上游來一條棕色的小船,山上的垂柳隨著微風(fēng)翩翩起舞,一朵朵桃花粉嫩醉人,到處散發(fā)著花香,船上的游客陶醉在青山綠水之中,恰逢清明時節(jié),他們不由得開始吟詩作畫??粗@幅山水畫,我也不由得詩興大發(fā),于是在風(fēng)箏上寫下了宋代詩人王宇偁寫的《清明》這首詩,隨后又在左下角寫上了我的心愿“好好學(xué)習(xí),考入理想的學(xué)府?!?BR> 下午我和媽媽來到了金沙植物園放飛自制的風(fēng)箏,我一邊放線,一邊奔跑,過了一會兒風(fēng)箏飛起來了,正當(dāng)我高興的時候風(fēng)箏又“嗖”的掉了下來,我非常失望,媽媽告訴我不要灰心,‘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嘛!聽了這句話,我不再氣餒,而又鼓起了勇氣,我一連試了好幾回都沒有成功,但我仍然不放棄,繼續(xù)放風(fēng)箏,正當(dāng)我非常失望的時候,吹來一陣風(fēng),風(fēng)箏緩緩上升,啊!終于飛起來了,我的心里別提我多高興了!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上有小蜜蜂,有蝴蝶,有貓頭鷹,有蜻蜓……簡直是一個動物天堂,美麗極了!
2020年的清明節(jié)與往年不一樣,我們能夠如此健康幸福的享受生活,是因為有多少抗“疫”英雄在一線仍然堅持戰(zhàn)斗著,又有多少白衣天使為此付出了生命,我之所以放飛風(fēng)箏,是為了紀(jì)念不顧生命安危的抗“疫”英雄,向奮勇前進(jìn)的戰(zhàn)“疫”叔叔、阿姨們致敬,讓風(fēng)箏帶上我的祝福,帶上我的心愿,帶上我的夢想,一起飛翔在廣闊的藍(lán)天上,我一定要努力學(xué)習(xí),爭做接班人,將來為祖國貢獻(xiàn)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明的雨散文篇七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庇质且荒觋幱赀B綿的清明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做甜甜膩膩的青團(tuán)子,在眾多美食中還別有一番風(fēng)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愛。
今天我去外婆家做青團(tuán)子了,特別的興奮和高興。開始做青團(tuán)子啦,我和外婆就開始準(zhǔn)備制作青團(tuán)的原材料了,需要的東西有很多,比如青、餡料和糯米粉……首先我們把石灰里浸過的南瓜葉子沖洗干凈擰干,然后我把青放到鍋里煮,里面加少許的水,直到青煮爛為止。我再把餡料放到鍋里炒熟,就這樣前期準(zhǔn)備就完成了。接著我把面粉倒入容器里,撒上少許鹽,把煮爛的青倒入面粉里,然后快速的用力攪拌,一邊揉面一邊加熱水,外婆告訴我如果面粉太濕了就要加點面粉,慢慢的小白不見了變成了小青,它們?nèi)跒橐惑w了。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反復(fù)地揉,過了好一會兒面團(tuán)終于揉好了,我把面團(tuán)小心翼翼的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再把一小塊面團(tuán)搓成圓,接著用大拇指再面團(tuán)上捏出一個小小的洞,慢慢的用手指沿著邊緣把洞口捏大捏勻,最后往里面放了點餡,把口子捏攏,再輕輕地搓圓,在下面墊上粽葉,這樣我的青團(tuán)就大功告成了。我發(fā)現(xiàn)外婆已經(jīng)做了好幾個了,我也不甘示弱,趁熱打鐵又做了幾個。沒過多久我們就做了一大盤了,青團(tuán)扁平的、綠綠的、整齊地放在粽葉上,好像一個個胖胖的連體娃。
最后我和外婆把做好的青團(tuán)放入鍋中蒸,大約過了30來分鐘,廚房里彌漫著的蒸汽感覺像在云端里,空氣中散發(fā)著青團(tuán)誘人的清香。就這樣香味撲鼻、油潤如玉、糯韌綿軟的青團(tuán)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滿嘴巴的香氣,特別的好吃,我一口氣吃下了好幾個!
經(jīng)過這次做青團(tuán)的活動,我感受到了自己動手的快樂和收獲,別有一番成就感,也感覺自己做的青團(tuán)子是那么好吃!下次我還要多動手做美食!
清明的雨散文篇八
-------題記
還記得當(dāng)年嗎? 我們一行人去皇藏峪游玩,為了節(jié)省景點門票,我們開著卡車從景區(qū)后面翻山,不料卻被那里駐扎的武警部隊抓個正著,以為我們是間諜,來探測什么國家機(jī)密,車被開進(jìn)了營房,還對我們進(jìn)行了核查,最后說明緣由才把我們給放了,登高遠(yuǎn)眺,云霧繚繞,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把先前發(fā)生不愉快的事都拋到了九霄云外,沿途留下了陣陣歡樂的笑聲,那一次和你一起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和美好的回憶,直到如今,翻起那些泛黃的照片,心中就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你,正是那次旅行,讓我第一次吃到當(dāng)?shù)氐拿?,皇藏峪蘑菇雞,飯桌上提起翻山被抓的事,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那種愉悅的氛圍無法用語言表達(dá),那一次的啤酒是多麼的甘甜,那么的爽口,從那以后都再也找不回那種感覺,吃意正濃時,清晰的記得,我們端起酒杯相約十年以后,繼續(xù)相聚這里重溫舊夢,那是多么難忘的一個場景,猶如一樹美麗的風(fēng)景定格于心靈最深處,萬萬沒想到那一次竟然成了我們之間的永別,你沒有遵從我們的約定,悄無聲息的狠心的離開我們大家。每每在去皇藏峪游覽時,往昔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都浮現(xiàn)在眼前,山上的一草一木還依舊如故,卻再也見不到當(dāng)年的你,物是人非,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痛,不禁感慨萬千。
不曾忘記, 在我創(chuàng)業(yè)起步最困難的時候,是你伸出了熱情的雙手,傾盡全力幫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guān),慷慨解囊,不求回報,你的胸懷寬廣,風(fēng)趣幽默,成熟穩(wěn)重,睿智通達(dá),一直被我追捧仿效,歲月如梭,流年飛逝,我也已經(jīng)不再是當(dāng)年那個寒酸,略帶稚氣的青澀少年。感謝上蒼,讓我有緣結(jié)識你這樣義薄云天,重情重義的大哥,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給予我最大的鼓舞和支持,讓我一步一步邁向成功,感恩歲月,讓我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你,讓我學(xué)會寬容 ,感恩;懂得珍惜,明白了刻骨銘心的真誠。在我事業(yè)每一次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一想起你,我就會鼓足勇氣,斗志昂揚,堅定的向前邁進(jìn)。心中暗暗發(fā)誓,絕不辜負(fù)你對我的支持和厚愛。
清明的雨散文篇九
一年之中,有些食物如曇花一般,感覺還沒怎么吃出味來,就已結(jié)束了,比如清明粑。我聽家人說過,我勤奮精明的外婆年輕時,每逢清明前,都要放下洗洗漿漿的手上活路,帶著孩子在山上采摘清明菜,趕制很多的清明粑,然后挎著籃,領(lǐng)著孩子上街去叫賣,掙得微薄的錢來補(bǔ)貼家用。
外婆把這樣補(bǔ)貼家用的辦法傳授給我母親,我母親又教會我,所以我很小時,就知道如何做清明粑,不過沒機(jī)會上街吆喝過。結(jié)婚生子后,只做過兩次給家人嘗,都覺得很不錯。但工作太忙,況且在城市里,不知何處才有清明菜。
好在清明前,街上總有人拎著滿滿一籃子的清明粑叫賣,看見她們,我會想起外婆年輕時,也如此辛苦地滿街叫賣,眼巴巴地盼著行人們來買。故每次我都情不自禁地買很多帶回家,如果遇上賣得差不多,又急著趕回家的,我索性一古腦兒全買下,然后東家送幾個,西家送幾個,又帶幾個到辦公室,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全部消化掉。
我小時吃的清明粑很簡單,把長著白絨毛的清明菜葉切碎,混著糯米面、米面一塊揉和,然后把核桃、花生、芝麻、紅糖等碾碎混和一起作餡,包成包子狀,以掌摁扁成餅狀,鍋里放少許油,把餅放進(jìn)去兩面烙烤至金黃即可,外殼口感脆,里面軟香柔和。也有人用豆沙作餡,口感也是一樣的香。我小時很喜歡吃,不過母親大人不讓我多吃,因為糯米面很容易腹脹,而小孩子饞嘴起來,是顧嘴不顧肚量的',所以總感覺小時候吃清明粑,怎么都沒吃過癮。
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城里已絕少有人家自己做清明粑了,都是從街上買來。而此時的清明粑,也上了檔次。素餡的繼續(xù)保留花生餡、豆沙餡外,還有不少葷餡,比如臘肉餡、海鮮餡、豬肉粉絲香菇餡、魚丸餡等,雖然很好吃,但令我詫異的是,才吃半個即感腹飽。不似小時候,吃起來可以沒個完,青年時一氣吃上四五個不成問題。故每年我買的清明粑數(shù)量漸漸少了,還有好幾年,竟忙忘記買這應(yīng)季食品。
去年清明應(yīng)朋友之邀,帶著家人跟去上墳掃墓,其實就是去郊外踏青,完事后下山。山下小村落是朋友家族所在地,我們進(jìn)去坐一坐喝杯茶。朋友的親戚送來一大鍋豆沙餡的清明粑,看著不及城里賣的那樣細(xì)膩潔白,不過吃在嘴里,卻是滿口清香,那感覺很神似我小時吃的清明粑,大家交口稱贊,轉(zhuǎn)眼一鍋兒清明粑就被我們吃下肚了,不得不感嘆:“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不一定是事實,但鄉(xiāng)下的野菜、米面等,絕對要比城市里的好吃、新鮮。
端午吃粽子,清明守寒食。如果城市里有清明菜賣,我是很樂意買回來教孫輩們做做清明粑吃,老少兩個在廚房里邊做邊品嘗,也算是天倫之樂、廚房一大情趣吧。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在這清明佳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讀起來更讓人深思。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古代的風(fēng)俗中,清明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家人團(tuán)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無比復(fù)雜的。偏偏又趕上春雨紛紛,衣衫盡濕,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本來,這佳節(jié)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處雨絲風(fēng)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急行,心境更是加倍凄迷紛亂了。
這雨,不僅是紛紛細(xì)雨,此更為天哭!這“雨紛紛”,不僅傳達(dá)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涼而又美麗的境界,更形容了那位雨中行路者的悲哀之情。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佳文里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前兩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作者心頭的想法:到哪兒找一個小酒家吧。尋到一個小酒家,一來歇歇腳、遮遮雨;二來解解春寒,散散積在心頭的愁緒。
“遙”,卻并不遠(yuǎn)。這一指,使我們?nèi)缤吹?,隱約紅杏梢頭,分明一個酒簾。若真的遙遠(yuǎn),難以產(chǎn)生聯(lián)系;倘若近在眼前,又失去了無盡含蓄的趣味,它妙就妙在這不遠(yuǎn)不近之間。
在這清明節(jié)中,最普遍的活動是去掃墓、踏青。掃墓,表示的是對先人、烈士的那種惦念的強(qiáng)烈感情,使他們——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能在地下安然長眠,從而表達(dá)一種對其的敬仰與愛戴;踏青,可能是一種多年的習(xí)俗吧,可它不是單純地去郊游玩耍,它表現(xiàn)了一種去除霉運的含義。
清明時節(jié),無論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悲傷的氣味,再加上絲絲春雨,人們心頭又平添了一層愁緒。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一
每年的四月五號是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
每年四月份的時候,媽媽就會買幾袋金黃色和銀白色的硬紙?;丶爷B好多好多金元寶。我會問媽媽:“為什么要疊這么多金元寶,媽媽告訴我:“這是給爺爺和外公的紙錢,讓他們好在陰曹地府有錢用,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身體健康、財源滾滾?!?BR> 每年四月五號爸爸就會帶著我和媽媽,提著疊好的金元寶,爸爸買的鞭炮,爸爸還會扛著一個大鐵鍬,拿著鐮刀,到河邊柳樹旁割幾根柳條帶著。我問爸爸:“為什么要割柳條,帶鐵鍬呢?”爸爸說:“帶鐵鍬給爺爺挖一個新的墳頭帽。”我們走著走著,快要到爺爺?shù)膲炁詴r,爸爸拿著鐵鍬用右腳使勁踩著,只見爸爸雙手捧著一個漂亮的墳頭帽向爺爺?shù)膲災(zāi)棺呷?,他把墳頭帽放在爺爺?shù)膲烅斏?,說:“這代表爺爺?shù)念^?!卑职诌€插上柳條,拴上白紙條,一陣微風(fēng)吹來,白紙條隨風(fēng)飄動。爸爸說:“這是為了讓別人知道這家有人來上過墳啦?!眿寢尠询B好的元寶放在爺爺?shù)膲烆^,爸爸用打火機(jī)點燃了元寶,我們都跪在爺爺?shù)膲炃?,叫我喊爺爺來收錢,爸爸起來拿著鞭炮用打火機(jī)點燃,先點燃三根大鞭炮,接著點燃一掛小長炮。
等鞭炮放完了,元寶燒完了,看不到火舌時,我們一家人才離開爺爺?shù)膲灥亍?BR> 然后我們?nèi)擞秩ネ夤膲灥厣?,像祭拜爺爺那樣,祭拜完外公,我們就回家啦?BR>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二
前兩天在家里休假,愛人說快過清明節(jié)了,我們?nèi)ベI點大蒜來,做粑給你吃。我高興得不得了,忙下樓奔菜市場去了。
知夫莫若妻,愛人知道我特別喜歡吃清明粑。只要一提到清明粑,那種香噴噴的大蒜和臘肉味道,就會很快地沁入我心脾,使我的口水直流,恨不得馬上就有吃。
還未到清明節(jié),那綠油油的大蒜在經(jīng)過了嚴(yán)冬的酷寒后,長在了春天的溫馨里。苗棵通過雨水的滋潤,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不但恢復(fù)了元氣,而且長成了嫩長的茁壯蒜,這種茁壯蒜,便是清明粑的美味餡料。這個時候,我就常常催促愛人快做清明粑。早些年我的愛人在水產(chǎn)場里養(yǎng)魚,我也跟著在漁場生活勞動了十來年。在那里我們雖然經(jīng)歷了不少凄風(fēng)苦雨,卻是平生無憾,大飽了十年吃清明粑的口福。因為魚池的池埂上可以自己種大蒜,我就總是種了許多,每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都能吃上五、六回的清明粑。每次我都能吃上二十來個,到第二天早餐的時候還要吃。愛人看到我的吃相總是溫嗔地笑我,你呀,真是個清明粑生的!
清明粑是我們鄱湖人的地方特產(chǎn),是一種民俗和風(fēng)情。然而,處在不同的地方,其特色和質(zhì)地卻是有些不一樣的。像我們這里,總的來說,越是靠近山里,那清明粑的味道就會更足一點。山里人做的粑,個小、柔韌、皮薄,那薄薄的粑皮,既像少女嫩滑白皙的皮膚,可以望得見底下涌動的青春血液,也如窯中剛出爐的晶瑩剔透的瓷品,看上去飽人眼福,吃起來解人嘴饞,一口下去,滿嘴流油,舌蕾歡暢,真的是色香味俱全,享受在即間,回味在綿遠(yuǎn)。
人的味覺真是厲害,吃的粑一多,地方一廣,就能吃出個優(yōu)劣來。慢慢我歸其原因,發(fā)現(xiàn)原來是入粑的蒜料,和米粉的揉制工序上存在有不同。入清明粑的大蒜,一定要用紫皮蒜,而且是根莖越小的紫皮蒜做出的粑就味道越妙,所以選蒜的時候一定要選紫皮個莖小的,莫選大蔥樣的菜皮蒜。二是米粉的.加工揉制方面,一定要先把浸好的大米放在鍋里用水蒸氣悶熟,然后將悶熟的大米再拿去打粉,這種米磨(機(jī))出來的粉,才能使揉出的耙皮柔而堅韌,薄而不破。湖邊的很多人種的是菜皮蒜,制粉的時候又多為了節(jié)約工夫,不用水蒸氣先將米悶熟,而是直接把浸好的大米拿去磨(機(jī))粉,然后再放到鍋里炒一下了事,這種粉揉出的粉皮,就有點要薄難得薄,做出的粑的味道,難免不盡如人意。
我的家鄉(xiāng)慣種紫皮蒜,而且一直享負(fù)盛名。只要人們一提到陽豐大蒜,都會伸出大拇指,對它夸個不停。記得我小時候在中秋節(jié)前后學(xué)校放禮拜時,常常和父親打幫手種大蒜,春天幫父親松土鋤大蒜草,清明的時候幫母親磨粉做清明粑。母親不吃葷,就把一點臘油放在蒜餡里,讓粑沾到些臘肉香味,做上些蒸在一旁自己吃。母親在我們吃的粑里面卻是放了不少臘肉,不嫌麻煩,手腳麻利,往往在我們早上醒起時,就蒸好了一鍋清明粑,熱騰騰地等著我們吃。
遺憾的是,大蒜照春綠,物是人已非,節(jié)粑仍季香,生被死早離。至今,母親的那朵老花,已經(jīng)凋謝了整整二十五年,父親的那棵老樹,也在前年早秋的一天,終于葉落枝朽,枯竭在金色的秋光里。但父親的那雙會種大蒜的布滿蠶繭的靈手,還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晃動。母親做的清明粑,其飄出鍋沿和塞進(jìn)口里時的香氣,還在我的腦里與舌間頻繁地回味和繚繞。如今的我也過了知天命奔老年了,每當(dāng)我想起父母親,就只有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時,和兄弟們拿幾只清明粑,去到父母親的墳前,以寄托自己的雋永懷念和無盡哀思。
清明粑乃鄱湖人的一種聰穎杰作,取地方之材,創(chuàng)地方美食,是一種至今流傳在鄱陽湖畔的美麗飲食文化。這文化已經(jīng)輻射出了萬丈光芒,普照在本地區(qū)的縣村街巷,傳播到外地域的城鎮(zhèn)市鄉(xiāng)。每當(dāng)我因事或活動去外地時,若看到有那餃兒粑,便會驕傲地想到,這是從我們鄱陽湖畔燦爛過去的文化,是我們這兒清明粑的制作改良,于是我總是買上一碗,吃的時候感到分外親切。
家鄉(xiāng)的清明粑,吃起來是那么風(fēng)味地道,清明節(jié)時帶上幾只去上墳,是那么彰顯地方的別樣特色。它是鄱陽湖畔的一道景致,有著別地難以比擬的美麗。
我喜歡清明粑,它那香噴噴的味道,定會纏繞我一生。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三
又一年的清明如期而至,上墳的人們不約而同的走向自家祖輩的墳頭。在那里跪在墳前燒上幾沓所謂陰間能花的紙幣,獻(xiàn)上幾盤逝者生前愛吃的食物,等到紙幣燒成灰燼,再倒上一圈子的典酒,末了,磕上幾個頭,墳就這樣上完了。在臨走之際,若遇上那個有心的子孫突然想起自己的先輩有吸煙的習(xí)慣,不免就會點上幾根放到墳前,讓逝者的先輩也過過煙癮,這時兒孫們才會心安理得的離開。
墳?zāi)?依舊孤苦伶仃,唯有墳前的紙灰或貢品,才會讓人看到一點生機(jī),可這點生機(jī)也要不了多久也會煙消云散,一切歸于塵埃。正如有人說過,“人生來一絲不掛,死后也未能帶走一片云彩?!?BR> 看似簡單、平凡的一生,卻也因為人的個性不同而略有差異。但總而言之,無論誰生前是善還是惡,是貧還是富,都擺脫不了一死,死后也都只占那么一點地方。想想生前的人們間的爾虞我詐,到頭來還不是一樣的歸宿。
想一想!死人管不了活人的事,活人也顧不上死人的墳,唯有每年清明能在墳前磕幾個頭,那么逝者也不枉活過此世。
上墳的人們陸續(xù)回到自己的家中,回到自己該有的生活里,該怎樣就怎樣。誰也不會因為今天是清明,而錯過明天的事情;誰也不會因為今天是清明,而想到人這一生到底為什么活著,財富、權(quán)利、享受、還是名利?;蛟S這就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及習(xí)慣吧!——活在當(dāng)下。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四
我向來喜歡春山如黛、泉水叮咚的春天,與生俱來害怕寒冷的我,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就開始期盼溫暖的春天,盼望可以甩掉棉衣卻也不再凍傷手腳的美好日子。
這是我在異鄉(xiāng)蘭州的第一個春天,恰逢清明學(xué)校放假,便約上故友去郊外踏青。
春水初生,春林初長。漫步在黃河岸邊,聆聽黃河水滔滔的歌唱,夾雜著這個城市白天的喧嘩,那種小時候在農(nóng)村隨處可尋的寧靜似乎是那么的遙不可及。遍地都是“城市化”的綠草地,方方整整的。所有的草全是一個品種,一樣的個頭,清一色的色彩,如出一轍。這使我又想起故鄉(xiāng)的春天:每到這個時節(jié)極其的熱鬧,滿山遍野挖野菜的人特別多,嫩嫩的苜蓿,苦澀的苦苦菜,還有微帶辣味麥喇喇……那里的山川草木是上帝的恩賜,人們不分你我,按需分配,婦女們挎上一個竹籃,哼著小調(diào),領(lǐng)著自家頑皮的小孩,往山上去了,不用費多大功夫,便能摘上滿滿一籃子,于是在黃昏時分,各家的飯桌上都會有幾盤醋溜的野菜,是那么的可口,雖不像周作人江南故鄉(xiāng)的馬蘭頭的薺菜,卻也是另一種風(fēng)味。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狈叛弁?,黃河岸邊的楊柳都吐出新嫩的枝芽,在嬌柔的陽光下更是春意融融,料峭的春寒終將向我們揮別,其實,再和熹的春光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城市生活追求的腳步,不過終有一天,還將回歸自然。就像王安憶在《憂郁的春天》里談到的那樣:“城市是混凝土的世界,本沒有鮮明的顏色和格調(diào),只有等到憂郁成為生理的病癥,才會正視春天的感傷。”回眸人類走過的歷程,從一開始就上演著征服自然的大戲。遠(yuǎn)古的刀耕火種已經(jīng)腐爛,農(nóng)業(yè)文明的斧子已經(jīng)銹跡斑斑,我們自豪而倉促地踏進(jìn)了工業(yè)文明的新天地,被那里的世界蒙蔽了雙眼,頭腦充斥著金錢與勢力。于是,有了遍地的工廠,滾滾的煙霧,沒有了清澈的河流,碧藍(lán)的天空,如今,連春天也更難尋覓。不過,憂郁的背后總還是好的吧,我相信這樣的現(xiàn)狀不再久遠(yuǎn),若干年后的春天一定花紅柳綠,遍地芬芳。
郊外四野里的桃花,此時是如此激奮,夸張地吐出粉紅色的花瓣,進(jìn)襲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須經(jīng)過憂郁的歷練,才有對自然的崇敬之意,才有抵抗力,抵抗這樣的春天。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五
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題記
清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美好約定。清明,是一場對于先輩們的莊重祭奠。清明,是一次對于自己心靈轟轟烈烈洗禮。古老的清明,我們唯有用心品味。
曾幾何時,祭奠時腳步已經(jīng)不再輕松如往昔,一路上再也沒有歡聲笑語,嬉戲打鬧。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襲向全身,使得心情不由自主的沉重,就如同掂了一塊石頭,沉悶的氣氛,讓人幾近窒息。我不免揣測,這些人,心情都是什么樣的呢?是哀怨?是惆悵?是悲痛?亦或者是悔恨?還是更有其他?也許各種感情都有吧。他們一個個都緘口不言,一個個都面色似紙,靜靜地哀悼著。陵園里,那個八九歲的孩子,在幾個大人的簇?fù)碇?,站在一座青冢前。雙手不住地顫抖著,握成一個拳頭,淚水已經(jīng)不聽使喚了,卻仍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讓自己發(fā)泄出來,明明是痛徹心扉的,卻默默地用心中的堅強(qiáng),去激勵自己的未來。我不由得多看了幾眼,惹得一陣心酸。
我不由得為他,也為所有的人祈禱起來。天國那邊的人兒啊,你們聽見自己最親愛的人的聲音了嗎?他們在為你們祈禱,祝福呢??炜靵眍I(lǐng)了這份心意,給他們一個親切溫柔的吻,好讓他們安心吧!一年只有這一次難得的機(jī)會,快快抓緊時間,與他們相聚吧。別再有淚水了,將你最美的笑顏留給他們!
陵園里,到處是白色的紙灰飛舞,就像一只只憂傷的白蝴蝶,終究飛不過滄海。到處有屢屢青煙升起,此時此刻卻也有種哀怨的意味。淚水沒有節(jié)奏地奔涌而出,將路旁的野花洗濯得如此清新亮麗。我的思緒,在之間不停地游離。
忽然想起蘇軾《江城子》中的千古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蔽覀儸F(xiàn)在的感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一座座墓碑,掩蓋了多少曲折的故事,掩蓋了多少動人的傳說,掩蓋了多少光華的時光??!他們也曾如我們一般大,也曾青春,也曾無憂無慮??涩F(xiàn)世歲月靜好,他們再也無權(quán)體會。只能在墓碑之下,做著自己冰冷孤獨的夢,夜里只有獨自取暖,懷揣著漫漫的恐懼過夜。
生命將要結(jié)束之際,曾經(jīng)的榮華富貴,都如過眼云煙,什么也帶不走。曾經(jīng)的貧窮低賤,也如清晨薄霧,不留下一絲痕跡。往昔如泛黃的舊照片,一點點被撕碎,一點點被后人所遺忘,能夠留下的,唯有墓碑上難以辨認(rèn)的依稀字跡。一切擁有的,一切在乎的,一切貪戀的,都顯得那么蒼白,終究是不會實現(xiàn)。從此以后,與最愛的親人們陰陽兩別,留得一番苦楚思念。
讓自己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吧,讓自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屬于自己的一種絢麗色彩吧!讓我們留有讓后代們永久記住的資本吧!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人的命運,并非是自己可以決定。別讓自己來無影去無蹤。讓子孫后代們,在每個清明時節(jié),多一份留念,多一份追憶!
清明的雨散文篇一
村子后邊的山崗上散落著一些墳?zāi)?,我祖父的墳?zāi)挂苍谄渲?。只要一到山崗上站立,就看到了這些墳?zāi)箻?gòu)成了一個靈魂的村莊。
我祖父的墳?zāi)骨斑呌袟l小路,每一年我要幾次經(jīng)過這條小路,去看祖父的墳?zāi)埂?BR> 清明節(jié)去祖父的墳?zāi)?,看見路邊的花朵都在毫不?jīng)意的開放著。特別是那些雞冠苔花,開放的金黃金黃,花輪上印著太陽和雨露共同印制的色彩。蹲在小路上,采幾朵雞冠苔花放在嘴里細(xì)細(xì)嚼嚼,大地的芬芳和甘甜在舌根上彌漫。
忽然我聽見祖父從墳?zāi)估镒叱鰜?,走到我的童年一天,對我說:“雞冠苔花被土地自動放了糖,是可以吃的。
他采了一朵放在嘴里慢慢的嚼著,我也采了一朵慢慢地嚼著。
祖父是個浪漫的鄉(xiāng)村男人,他說:“嚼著雞冠苔的花,就像嚼著一輪太陽?!?BR> 我抬頭看看天空,太陽還在天上閃爍著春天的光芒。我又低頭看看小路邊開放的雞冠苔花朵,上面灑滿了陽光的溫暖和金黃。
我說:“爺,太陽是不能嚼的。嚼爛了,我們就寒冷了?!?BR> 祖父笑笑,蹲下身子,采幾朵黃花苗的花朵。他說:“你看,春天的花朵,都是黃色的,因為它們在大地的深處,積攢了一個冬天太陽的光線,一旦開放的時候,就如同太陽的顏色。”
我說:“太陽的顏色是光線,不是真的顏色?!?BR> 祖父指指遠(yuǎn)處墳?zāi)股系挠夯ㄕf:“但是,太陽可以把金黃色的光線,變成春花的顏色。你看,殘余的迎春花,也是黃色的,也是太陽的顏色。每一朵春天的花,都是一個太陽,溫暖著乍暖還寒的土地和山崗?!?BR> 祖父在那個春天,簡直就是一個詩人,但是祖父卻是一個鄉(xiāng)村的男人。他浪漫的詩情只有大地知道,只有我知道。
我踏著開滿雞冠苔花和黃花苗花的小路,嚼著雞冠苔的花朵,走到祖父的墳?zāi)古赃?。蹲下身子點燃粗糙的紙錢的時候,才明白紙錢的顏色為什么是黃色的,它們也是太陽的顏色,點燃之后,會給祖父的靈魂以溫暖,會給祖父的詩情以溫暖。
燃燒了紙錢,才看見祖父的墳?zāi)股弦查_放著雞冠苔和黃花苗的花朵。一輪輪的金黃,那就是祖父靈魂的太陽,通過墳?zāi)沟狞S土,到達(dá)墳?zāi)沟纳钐?,溫暖祖父的靈魂。
沿著小路走下山崗,腳步輕輕,既不想驚動祖父的安靜,又不想踩碎一路金黃的花朵。
清明的黃花,在白天,或許是靈魂們的陽光;在夜晚,或許是靈魂的燈籠。祖父打著這些燈籠,在靈魂的村莊里行走,或許能夠找到自己散落在靈魂村莊里的朋友們。
清明的雨散文篇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瞧,飄飄灑灑,凄凄冷冷,絲絲細(xì)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于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但細(xì)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于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里,我理所當(dāng)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yuǎn)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fēng)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茨谴河隄裆?,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復(fù)雜。偏偏又趕上細(xì)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于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仿佛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一絕句。行人也不愿繼續(xù)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于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蛟S人生總有那么一些死結(jié),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清明踏青隨筆
清明高中隨筆
關(guān)于清明隨筆
清明話題隨筆
清明回家隨筆
清明祭祀隨筆
清明哀思隨筆
又是清明隨筆
清明祭祖隨筆
清明節(jié)隨筆
清明的雨散文篇三
有這么一雙手,輕撫過我的臉頰;有這么一種聲音,縈繞在我的耳畔;有這么一張臉,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
窗外下著綿綿的小雨,“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纏綿的春雨密密地斜織著,掃墓的人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來來往往。站在窗前,看著這絡(luò)繹不絕的掃墓者,看著朦朦朧朧的雨景,我不禁想到了您。
08年4月份,您走了。我還記得,那時,您也是在這春雨中離開了我,離開了我們。清明又至,時光如流水般悄然逝去,五年了,您一走五年了,可是,在這五年里,我是多么地不孝,我再沒去看望過您。
五年了,您離開我五年了,可是,您給我留下的回憶并未泯滅。
我的童年時光,不乏您那滄桑的身影,和您在一起的那四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您陪伴我的童年,守護(hù)著我的成長。我記得,當(dāng)我生病時,您那焦急的神情,關(guān)切的問候;我記得,當(dāng)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邊的那半年時間里,別人說我是沒人要時,您那溫暖的懷抱,安慰的話語;我記得,當(dāng)我離開您時,您那悉心的叮囑,不舍的神情;我記得……您的一顰一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讓我難以忘卻,和您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五年前,您走了,您在一個細(xì)雨綿綿的夜晚離開了人世,離開了我,離開了我們,您走得那么安詳,走得那么匆忙,我都沒能在您撒手人寰的最后一刻陪伴在您的身旁,見您最后一面。甚至,差點都不能送您最后一程,我是多么地不孝。回到家鄉(xiāng)參加您的喪禮,一到家門口,看到靈堂上您靜靜地躺著,我愣住了,我終于知道什么叫做“死”了。我安靜地走到您的床頭,看著您的遺容,我好久沒有認(rèn)真看過您了。您的兩鬢悄悄冒出了幾縷白發(fā),您的面容那么安詳,我想,您走得安心了。那幾天,我都沒有哭,如木頭人一般,直到您下葬那天,我跪在您的棺材前,淚水奔涌而出,哭得撕心裂肺,往事伴著淚水全部涌上心頭,我明白了,您真的走了。
清明的雨散文篇四
親愛的媽媽,你知道我們老家沒有清明上墳的習(xí)慣,但在20xx年的這個節(jié)令,在老家處理完您的喪事回到家里,當(dāng)我遇到難處理的事想問問媽媽時,才發(fā)現(xiàn)您已經(jīng)永遠(yuǎn)地離開了我們。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卻在每年都會發(fā)酵,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來調(diào)整自己走出悲傷,卻在五年后的今天仍然會熱淚盈眶……親愛的媽媽,您知道嗎?由于女兒的任性,在您離開我后我才真正讀懂了您。女兒那個悔呀!現(xiàn)在我只能對著這一方空間自說自話,對著你們兩位的照片回憶我們家曾經(jīng)的幸?!H愛的媽媽,請您原諒女兒的任性:我以為看到您身體不好仍然勤勞不輟時發(fā)脾氣是愛您,但我現(xiàn)在明白了,孝順中的順字有著更深刻的含義;我以為我忙碌著工作孩子病重的父親沒有時間陪您讓您自己出去找人說話您不出去時我會發(fā)急是替您著想,可是我現(xiàn)在明白了您能留在家里看著我們說說笑笑是最大的滿足;我以為等送走了病重的父親我們兄弟姐妹們還有充足的時間陪你多出遠(yuǎn)門去看看你想到的地方還有的是機(jī)會,但當(dāng)父親去世后你的健康堤壩也轟然倒塌時我明白了,盡孝心是最不能等的;我以為將你們二老接到我家居住為你們養(yǎng)老就算是盡了報答你們當(dāng)初養(yǎng)育之恩的心了,但在你們百年之后我才明白兒女們怎么做都還不上父母曾經(jīng)的付出;我以為我的媽媽還很年輕能活到85歲,但我后來才知道您因父親的重病帶給我們麻煩是硬撐著不想給兒女們再增加負(fù)擔(dān);我以為我了解了媽媽的一切,可當(dāng)您真正離我遠(yuǎn)去,我卻發(fā)現(xiàn)我甚至沒問過您年輕時曾有過的理想……每每想起這些,我的心就一陣陣發(fā)痛,盡管您對很多人說有我這個女兒是您的福氣,但我卻知道,您有許多心愿我們都沒來得及幫您做到,這是孩子們最大的不孝啊!
親愛的媽媽,很多時候我都會想起您:遇到困難時我會想您如何獨自支撐家庭走過坎坷不凡的一生;遇到棘手問題難以處置時會想您給我們的人生教誨;遇到家人或者兄弟姊妹們有矛盾時會想您對家人和孩子們的大愛;遇到情緒低落時會想您的聰明能干和樂觀;遇到老年人需要幫助時仿佛看到您就在我眼前……親愛的媽媽,盡管老家在清明節(jié)不上墳,盡管您秉承著您一貫的作為輕易不來打攪我們連夢里都難和您見一面,但在我內(nèi)心深處永遠(yuǎn)為您樹立著一塊豐碑,每年的清明時節(jié),那壇拌了痛苦釀造的陳酒會發(fā)酵成越來越醇厚的思念,而您的德行,會在這思念中延續(xù)到永遠(yuǎn)!
清明的雨散文篇五
又一個清明即將來臨,這個令人哀思的節(jié),引起多少刻骨的念,多少刻骨的情在心間翻轉(zhuǎn),淚打濕了眼眶,那座孤墳還在那盼著我們來掃堂!
――題記
日月如梭,眨眼間,又是一個傷心的清明而至,小雨淋淋漓漓帶著哀傷地淋落,路上的行人無笑容的臉,都在昭示著這悲慟的節(jié)。綠柳低垂,流了多少離人的淚,傷了多少脆弱的心,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我們都不曾落下那份刻骨的念。
思悠悠,恨悠悠,多少淚夢侵濕了深夜里的枕,眼眸深處已染幾許哀愁,塵封的記憶被風(fēng)無情地撕裂。曾幾何時,那些歡聲笑語也會被時間埋藏,我們卻選擇性的忘了那幸福美好的時光,因為太美好,舍不得將它用完,所以選擇了遺忘。
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地想起您和藹可親臉龐,它抹不了,洗不掉,深深地存在了我腦海里,您的諄諄教誨讓我懂得了生在世間的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更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孝與愛。然,您把您的一切留給了兒孫后代,卻獨自一人云淡風(fēng)輕地離開,徒留一座孤冢在那里寂寞地守候!
風(fēng)雨婆娑,歲月蹉跎,漫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是那么的美艷多彩,而那個曾栽種幼苗的人卻已不在。煙焚燒了寂寥,折一枝杜鵑立于墳前,讓它的紛香陪你入眠!
依枕難眠,窗外的雨滴答地敲打在心上,這個冷寒凄清的夜,念已泛濫成災(zāi)。也許,在天堂的那邊,您已收到了我們的思念,微笑地說聲平安如愿!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清明的雨散文篇六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除了捏寒燕、掃墓、踏青、還會放風(fēng)箏、做手工或制作彩蛋……而我選擇了自制風(fēng)箏。
制作時需要準(zhǔn)備一個空白風(fēng)箏、鉛筆、橡皮、記號筆、水彩顏料和排筆,我準(zhǔn)備在風(fēng)箏上畫一幅山水畫。首先用鉛筆把山水的輪廓都畫出來,再用記號筆把他們勾繪出來。把山脈分層次涂成青灰色和淡灰色,在山河水相接的地方泛起青綠色的苔蘚,淡藍(lán)色的湖水上游來一條棕色的小船,山上的垂柳隨著微風(fēng)翩翩起舞,一朵朵桃花粉嫩醉人,到處散發(fā)著花香,船上的游客陶醉在青山綠水之中,恰逢清明時節(jié),他們不由得開始吟詩作畫??粗@幅山水畫,我也不由得詩興大發(fā),于是在風(fēng)箏上寫下了宋代詩人王宇偁寫的《清明》這首詩,隨后又在左下角寫上了我的心愿“好好學(xué)習(xí),考入理想的學(xué)府?!?BR> 下午我和媽媽來到了金沙植物園放飛自制的風(fēng)箏,我一邊放線,一邊奔跑,過了一會兒風(fēng)箏飛起來了,正當(dāng)我高興的時候風(fēng)箏又“嗖”的掉了下來,我非常失望,媽媽告訴我不要灰心,‘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嘛!聽了這句話,我不再氣餒,而又鼓起了勇氣,我一連試了好幾回都沒有成功,但我仍然不放棄,繼續(xù)放風(fēng)箏,正當(dāng)我非常失望的時候,吹來一陣風(fēng),風(fēng)箏緩緩上升,啊!終于飛起來了,我的心里別提我多高興了!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上有小蜜蜂,有蝴蝶,有貓頭鷹,有蜻蜓……簡直是一個動物天堂,美麗極了!
2020年的清明節(jié)與往年不一樣,我們能夠如此健康幸福的享受生活,是因為有多少抗“疫”英雄在一線仍然堅持戰(zhàn)斗著,又有多少白衣天使為此付出了生命,我之所以放飛風(fēng)箏,是為了紀(jì)念不顧生命安危的抗“疫”英雄,向奮勇前進(jìn)的戰(zhàn)“疫”叔叔、阿姨們致敬,讓風(fēng)箏帶上我的祝福,帶上我的心愿,帶上我的夢想,一起飛翔在廣闊的藍(lán)天上,我一定要努力學(xué)習(xí),爭做接班人,將來為祖國貢獻(xiàn)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明的雨散文篇七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庇质且荒觋幱赀B綿的清明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做甜甜膩膩的青團(tuán)子,在眾多美食中還別有一番風(fēng)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愛。
今天我去外婆家做青團(tuán)子了,特別的興奮和高興。開始做青團(tuán)子啦,我和外婆就開始準(zhǔn)備制作青團(tuán)的原材料了,需要的東西有很多,比如青、餡料和糯米粉……首先我們把石灰里浸過的南瓜葉子沖洗干凈擰干,然后我把青放到鍋里煮,里面加少許的水,直到青煮爛為止。我再把餡料放到鍋里炒熟,就這樣前期準(zhǔn)備就完成了。接著我把面粉倒入容器里,撒上少許鹽,把煮爛的青倒入面粉里,然后快速的用力攪拌,一邊揉面一邊加熱水,外婆告訴我如果面粉太濕了就要加點面粉,慢慢的小白不見了變成了小青,它們?nèi)跒橐惑w了。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反復(fù)地揉,過了好一會兒面團(tuán)終于揉好了,我把面團(tuán)小心翼翼的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再把一小塊面團(tuán)搓成圓,接著用大拇指再面團(tuán)上捏出一個小小的洞,慢慢的用手指沿著邊緣把洞口捏大捏勻,最后往里面放了點餡,把口子捏攏,再輕輕地搓圓,在下面墊上粽葉,這樣我的青團(tuán)就大功告成了。我發(fā)現(xiàn)外婆已經(jīng)做了好幾個了,我也不甘示弱,趁熱打鐵又做了幾個。沒過多久我們就做了一大盤了,青團(tuán)扁平的、綠綠的、整齊地放在粽葉上,好像一個個胖胖的連體娃。
最后我和外婆把做好的青團(tuán)放入鍋中蒸,大約過了30來分鐘,廚房里彌漫著的蒸汽感覺像在云端里,空氣中散發(fā)著青團(tuán)誘人的清香。就這樣香味撲鼻、油潤如玉、糯韌綿軟的青團(tuán)就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滿嘴巴的香氣,特別的好吃,我一口氣吃下了好幾個!
經(jīng)過這次做青團(tuán)的活動,我感受到了自己動手的快樂和收獲,別有一番成就感,也感覺自己做的青團(tuán)子是那么好吃!下次我還要多動手做美食!
清明的雨散文篇八
-------題記
還記得當(dāng)年嗎? 我們一行人去皇藏峪游玩,為了節(jié)省景點門票,我們開著卡車從景區(qū)后面翻山,不料卻被那里駐扎的武警部隊抓個正著,以為我們是間諜,來探測什么國家機(jī)密,車被開進(jìn)了營房,還對我們進(jìn)行了核查,最后說明緣由才把我們給放了,登高遠(yuǎn)眺,云霧繚繞,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把先前發(fā)生不愉快的事都拋到了九霄云外,沿途留下了陣陣歡樂的笑聲,那一次和你一起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和美好的回憶,直到如今,翻起那些泛黃的照片,心中就不由自主的又想起你,正是那次旅行,讓我第一次吃到當(dāng)?shù)氐拿?,皇藏峪蘑菇雞,飯桌上提起翻山被抓的事,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那種愉悅的氛圍無法用語言表達(dá),那一次的啤酒是多麼的甘甜,那么的爽口,從那以后都再也找不回那種感覺,吃意正濃時,清晰的記得,我們端起酒杯相約十年以后,繼續(xù)相聚這里重溫舊夢,那是多么難忘的一個場景,猶如一樹美麗的風(fēng)景定格于心靈最深處,萬萬沒想到那一次竟然成了我們之間的永別,你沒有遵從我們的約定,悄無聲息的狠心的離開我們大家。每每在去皇藏峪游覽時,往昔在一起的快樂時光,都浮現(xiàn)在眼前,山上的一草一木還依舊如故,卻再也見不到當(dāng)年的你,物是人非,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痛,不禁感慨萬千。
不曾忘記, 在我創(chuàng)業(yè)起步最困難的時候,是你伸出了熱情的雙手,傾盡全力幫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guān),慷慨解囊,不求回報,你的胸懷寬廣,風(fēng)趣幽默,成熟穩(wěn)重,睿智通達(dá),一直被我追捧仿效,歲月如梭,流年飛逝,我也已經(jīng)不再是當(dāng)年那個寒酸,略帶稚氣的青澀少年。感謝上蒼,讓我有緣結(jié)識你這樣義薄云天,重情重義的大哥,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給予我最大的鼓舞和支持,讓我一步一步邁向成功,感恩歲月,讓我在人生的路上遇到你,讓我學(xué)會寬容 ,感恩;懂得珍惜,明白了刻骨銘心的真誠。在我事業(yè)每一次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一想起你,我就會鼓足勇氣,斗志昂揚,堅定的向前邁進(jìn)。心中暗暗發(fā)誓,絕不辜負(fù)你對我的支持和厚愛。
清明的雨散文篇九
一年之中,有些食物如曇花一般,感覺還沒怎么吃出味來,就已結(jié)束了,比如清明粑。我聽家人說過,我勤奮精明的外婆年輕時,每逢清明前,都要放下洗洗漿漿的手上活路,帶著孩子在山上采摘清明菜,趕制很多的清明粑,然后挎著籃,領(lǐng)著孩子上街去叫賣,掙得微薄的錢來補(bǔ)貼家用。
外婆把這樣補(bǔ)貼家用的辦法傳授給我母親,我母親又教會我,所以我很小時,就知道如何做清明粑,不過沒機(jī)會上街吆喝過。結(jié)婚生子后,只做過兩次給家人嘗,都覺得很不錯。但工作太忙,況且在城市里,不知何處才有清明菜。
好在清明前,街上總有人拎著滿滿一籃子的清明粑叫賣,看見她們,我會想起外婆年輕時,也如此辛苦地滿街叫賣,眼巴巴地盼著行人們來買。故每次我都情不自禁地買很多帶回家,如果遇上賣得差不多,又急著趕回家的,我索性一古腦兒全買下,然后東家送幾個,西家送幾個,又帶幾個到辦公室,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全部消化掉。
我小時吃的清明粑很簡單,把長著白絨毛的清明菜葉切碎,混著糯米面、米面一塊揉和,然后把核桃、花生、芝麻、紅糖等碾碎混和一起作餡,包成包子狀,以掌摁扁成餅狀,鍋里放少許油,把餅放進(jìn)去兩面烙烤至金黃即可,外殼口感脆,里面軟香柔和。也有人用豆沙作餡,口感也是一樣的香。我小時很喜歡吃,不過母親大人不讓我多吃,因為糯米面很容易腹脹,而小孩子饞嘴起來,是顧嘴不顧肚量的',所以總感覺小時候吃清明粑,怎么都沒吃過癮。
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城里已絕少有人家自己做清明粑了,都是從街上買來。而此時的清明粑,也上了檔次。素餡的繼續(xù)保留花生餡、豆沙餡外,還有不少葷餡,比如臘肉餡、海鮮餡、豬肉粉絲香菇餡、魚丸餡等,雖然很好吃,但令我詫異的是,才吃半個即感腹飽。不似小時候,吃起來可以沒個完,青年時一氣吃上四五個不成問題。故每年我買的清明粑數(shù)量漸漸少了,還有好幾年,竟忙忘記買這應(yīng)季食品。
去年清明應(yīng)朋友之邀,帶著家人跟去上墳掃墓,其實就是去郊外踏青,完事后下山。山下小村落是朋友家族所在地,我們進(jìn)去坐一坐喝杯茶。朋友的親戚送來一大鍋豆沙餡的清明粑,看著不及城里賣的那樣細(xì)膩潔白,不過吃在嘴里,卻是滿口清香,那感覺很神似我小時吃的清明粑,大家交口稱贊,轉(zhuǎn)眼一鍋兒清明粑就被我們吃下肚了,不得不感嘆:“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不一定是事實,但鄉(xiāng)下的野菜、米面等,絕對要比城市里的好吃、新鮮。
端午吃粽子,清明守寒食。如果城市里有清明菜賣,我是很樂意買回來教孫輩們做做清明粑吃,老少兩個在廚房里邊做邊品嘗,也算是天倫之樂、廚房一大情趣吧。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這首《清明》在這清明佳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讀起來更讓人深思。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古代的風(fēng)俗中,清明節(jié)是個色彩、情調(diào)都很濃郁的大節(jié)日。本該家人團(tuán)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無比復(fù)雜的。偏偏又趕上春雨紛紛,衣衫盡濕,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本來,這佳節(jié)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處雨絲風(fēng)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急行,心境更是加倍凄迷紛亂了。
這雨,不僅是紛紛細(xì)雨,此更為天哭!這“雨紛紛”,不僅傳達(dá)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涼而又美麗的境界,更形容了那位雨中行路者的悲哀之情。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佳文里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前兩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作者心頭的想法:到哪兒找一個小酒家吧。尋到一個小酒家,一來歇歇腳、遮遮雨;二來解解春寒,散散積在心頭的愁緒。
“遙”,卻并不遠(yuǎn)。這一指,使我們?nèi)缤吹?,隱約紅杏梢頭,分明一個酒簾。若真的遙遠(yuǎn),難以產(chǎn)生聯(lián)系;倘若近在眼前,又失去了無盡含蓄的趣味,它妙就妙在這不遠(yuǎn)不近之間。
在這清明節(jié)中,最普遍的活動是去掃墓、踏青。掃墓,表示的是對先人、烈士的那種惦念的強(qiáng)烈感情,使他們——那些為新中國的建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能在地下安然長眠,從而表達(dá)一種對其的敬仰與愛戴;踏青,可能是一種多年的習(xí)俗吧,可它不是單純地去郊游玩耍,它表現(xiàn)了一種去除霉運的含義。
清明時節(jié),無論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悲傷的氣味,再加上絲絲春雨,人們心頭又平添了一層愁緒。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一
每年的四月五號是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
每年四月份的時候,媽媽就會買幾袋金黃色和銀白色的硬紙?;丶爷B好多好多金元寶。我會問媽媽:“為什么要疊這么多金元寶,媽媽告訴我:“這是給爺爺和外公的紙錢,讓他們好在陰曹地府有錢用,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身體健康、財源滾滾?!?BR> 每年四月五號爸爸就會帶著我和媽媽,提著疊好的金元寶,爸爸買的鞭炮,爸爸還會扛著一個大鐵鍬,拿著鐮刀,到河邊柳樹旁割幾根柳條帶著。我問爸爸:“為什么要割柳條,帶鐵鍬呢?”爸爸說:“帶鐵鍬給爺爺挖一個新的墳頭帽。”我們走著走著,快要到爺爺?shù)膲炁詴r,爸爸拿著鐵鍬用右腳使勁踩著,只見爸爸雙手捧著一個漂亮的墳頭帽向爺爺?shù)膲災(zāi)棺呷?,他把墳頭帽放在爺爺?shù)膲烅斏?,說:“這代表爺爺?shù)念^?!卑职诌€插上柳條,拴上白紙條,一陣微風(fēng)吹來,白紙條隨風(fēng)飄動。爸爸說:“這是為了讓別人知道這家有人來上過墳啦?!眿寢尠询B好的元寶放在爺爺?shù)膲烆^,爸爸用打火機(jī)點燃了元寶,我們都跪在爺爺?shù)膲炃?,叫我喊爺爺來收錢,爸爸起來拿著鞭炮用打火機(jī)點燃,先點燃三根大鞭炮,接著點燃一掛小長炮。
等鞭炮放完了,元寶燒完了,看不到火舌時,我們一家人才離開爺爺?shù)膲灥亍?BR> 然后我們?nèi)擞秩ネ夤膲灥厣?,像祭拜爺爺那樣,祭拜完外公,我們就回家啦?BR>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二
前兩天在家里休假,愛人說快過清明節(jié)了,我們?nèi)ベI點大蒜來,做粑給你吃。我高興得不得了,忙下樓奔菜市場去了。
知夫莫若妻,愛人知道我特別喜歡吃清明粑。只要一提到清明粑,那種香噴噴的大蒜和臘肉味道,就會很快地沁入我心脾,使我的口水直流,恨不得馬上就有吃。
還未到清明節(jié),那綠油油的大蒜在經(jīng)過了嚴(yán)冬的酷寒后,長在了春天的溫馨里。苗棵通過雨水的滋潤,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不但恢復(fù)了元氣,而且長成了嫩長的茁壯蒜,這種茁壯蒜,便是清明粑的美味餡料。這個時候,我就常常催促愛人快做清明粑。早些年我的愛人在水產(chǎn)場里養(yǎng)魚,我也跟著在漁場生活勞動了十來年。在那里我們雖然經(jīng)歷了不少凄風(fēng)苦雨,卻是平生無憾,大飽了十年吃清明粑的口福。因為魚池的池埂上可以自己種大蒜,我就總是種了許多,每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都能吃上五、六回的清明粑。每次我都能吃上二十來個,到第二天早餐的時候還要吃。愛人看到我的吃相總是溫嗔地笑我,你呀,真是個清明粑生的!
清明粑是我們鄱湖人的地方特產(chǎn),是一種民俗和風(fēng)情。然而,處在不同的地方,其特色和質(zhì)地卻是有些不一樣的。像我們這里,總的來說,越是靠近山里,那清明粑的味道就會更足一點。山里人做的粑,個小、柔韌、皮薄,那薄薄的粑皮,既像少女嫩滑白皙的皮膚,可以望得見底下涌動的青春血液,也如窯中剛出爐的晶瑩剔透的瓷品,看上去飽人眼福,吃起來解人嘴饞,一口下去,滿嘴流油,舌蕾歡暢,真的是色香味俱全,享受在即間,回味在綿遠(yuǎn)。
人的味覺真是厲害,吃的粑一多,地方一廣,就能吃出個優(yōu)劣來。慢慢我歸其原因,發(fā)現(xiàn)原來是入粑的蒜料,和米粉的揉制工序上存在有不同。入清明粑的大蒜,一定要用紫皮蒜,而且是根莖越小的紫皮蒜做出的粑就味道越妙,所以選蒜的時候一定要選紫皮個莖小的,莫選大蔥樣的菜皮蒜。二是米粉的.加工揉制方面,一定要先把浸好的大米放在鍋里用水蒸氣悶熟,然后將悶熟的大米再拿去打粉,這種米磨(機(jī))出來的粉,才能使揉出的耙皮柔而堅韌,薄而不破。湖邊的很多人種的是菜皮蒜,制粉的時候又多為了節(jié)約工夫,不用水蒸氣先將米悶熟,而是直接把浸好的大米拿去磨(機(jī))粉,然后再放到鍋里炒一下了事,這種粉揉出的粉皮,就有點要薄難得薄,做出的粑的味道,難免不盡如人意。
我的家鄉(xiāng)慣種紫皮蒜,而且一直享負(fù)盛名。只要人們一提到陽豐大蒜,都會伸出大拇指,對它夸個不停。記得我小時候在中秋節(jié)前后學(xué)校放禮拜時,常常和父親打幫手種大蒜,春天幫父親松土鋤大蒜草,清明的時候幫母親磨粉做清明粑。母親不吃葷,就把一點臘油放在蒜餡里,讓粑沾到些臘肉香味,做上些蒸在一旁自己吃。母親在我們吃的粑里面卻是放了不少臘肉,不嫌麻煩,手腳麻利,往往在我們早上醒起時,就蒸好了一鍋清明粑,熱騰騰地等著我們吃。
遺憾的是,大蒜照春綠,物是人已非,節(jié)粑仍季香,生被死早離。至今,母親的那朵老花,已經(jīng)凋謝了整整二十五年,父親的那棵老樹,也在前年早秋的一天,終于葉落枝朽,枯竭在金色的秋光里。但父親的那雙會種大蒜的布滿蠶繭的靈手,還在我的眼前不停地晃動。母親做的清明粑,其飄出鍋沿和塞進(jìn)口里時的香氣,還在我的腦里與舌間頻繁地回味和繚繞。如今的我也過了知天命奔老年了,每當(dāng)我想起父母親,就只有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時,和兄弟們拿幾只清明粑,去到父母親的墳前,以寄托自己的雋永懷念和無盡哀思。
清明粑乃鄱湖人的一種聰穎杰作,取地方之材,創(chuàng)地方美食,是一種至今流傳在鄱陽湖畔的美麗飲食文化。這文化已經(jīng)輻射出了萬丈光芒,普照在本地區(qū)的縣村街巷,傳播到外地域的城鎮(zhèn)市鄉(xiāng)。每當(dāng)我因事或活動去外地時,若看到有那餃兒粑,便會驕傲地想到,這是從我們鄱陽湖畔燦爛過去的文化,是我們這兒清明粑的制作改良,于是我總是買上一碗,吃的時候感到分外親切。
家鄉(xiāng)的清明粑,吃起來是那么風(fēng)味地道,清明節(jié)時帶上幾只去上墳,是那么彰顯地方的別樣特色。它是鄱陽湖畔的一道景致,有著別地難以比擬的美麗。
我喜歡清明粑,它那香噴噴的味道,定會纏繞我一生。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三
又一年的清明如期而至,上墳的人們不約而同的走向自家祖輩的墳頭。在那里跪在墳前燒上幾沓所謂陰間能花的紙幣,獻(xiàn)上幾盤逝者生前愛吃的食物,等到紙幣燒成灰燼,再倒上一圈子的典酒,末了,磕上幾個頭,墳就這樣上完了。在臨走之際,若遇上那個有心的子孫突然想起自己的先輩有吸煙的習(xí)慣,不免就會點上幾根放到墳前,讓逝者的先輩也過過煙癮,這時兒孫們才會心安理得的離開。
墳?zāi)?依舊孤苦伶仃,唯有墳前的紙灰或貢品,才會讓人看到一點生機(jī),可這點生機(jī)也要不了多久也會煙消云散,一切歸于塵埃。正如有人說過,“人生來一絲不掛,死后也未能帶走一片云彩?!?BR> 看似簡單、平凡的一生,卻也因為人的個性不同而略有差異。但總而言之,無論誰生前是善還是惡,是貧還是富,都擺脫不了一死,死后也都只占那么一點地方。想想生前的人們間的爾虞我詐,到頭來還不是一樣的歸宿。
想一想!死人管不了活人的事,活人也顧不上死人的墳,唯有每年清明能在墳前磕幾個頭,那么逝者也不枉活過此世。
上墳的人們陸續(xù)回到自己的家中,回到自己該有的生活里,該怎樣就怎樣。誰也不會因為今天是清明,而錯過明天的事情;誰也不會因為今天是清明,而想到人這一生到底為什么活著,財富、權(quán)利、享受、還是名利?;蛟S這就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及習(xí)慣吧!——活在當(dāng)下。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四
我向來喜歡春山如黛、泉水叮咚的春天,與生俱來害怕寒冷的我,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就開始期盼溫暖的春天,盼望可以甩掉棉衣卻也不再凍傷手腳的美好日子。
這是我在異鄉(xiāng)蘭州的第一個春天,恰逢清明學(xué)校放假,便約上故友去郊外踏青。
春水初生,春林初長。漫步在黃河岸邊,聆聽黃河水滔滔的歌唱,夾雜著這個城市白天的喧嘩,那種小時候在農(nóng)村隨處可尋的寧靜似乎是那么的遙不可及。遍地都是“城市化”的綠草地,方方整整的。所有的草全是一個品種,一樣的個頭,清一色的色彩,如出一轍。這使我又想起故鄉(xiāng)的春天:每到這個時節(jié)極其的熱鬧,滿山遍野挖野菜的人特別多,嫩嫩的苜蓿,苦澀的苦苦菜,還有微帶辣味麥喇喇……那里的山川草木是上帝的恩賜,人們不分你我,按需分配,婦女們挎上一個竹籃,哼著小調(diào),領(lǐng)著自家頑皮的小孩,往山上去了,不用費多大功夫,便能摘上滿滿一籃子,于是在黃昏時分,各家的飯桌上都會有幾盤醋溜的野菜,是那么的可口,雖不像周作人江南故鄉(xiāng)的馬蘭頭的薺菜,卻也是另一種風(fēng)味。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狈叛弁?,黃河岸邊的楊柳都吐出新嫩的枝芽,在嬌柔的陽光下更是春意融融,料峭的春寒終將向我們揮別,其實,再和熹的春光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城市生活追求的腳步,不過終有一天,還將回歸自然。就像王安憶在《憂郁的春天》里談到的那樣:“城市是混凝土的世界,本沒有鮮明的顏色和格調(diào),只有等到憂郁成為生理的病癥,才會正視春天的感傷。”回眸人類走過的歷程,從一開始就上演著征服自然的大戲。遠(yuǎn)古的刀耕火種已經(jīng)腐爛,農(nóng)業(yè)文明的斧子已經(jīng)銹跡斑斑,我們自豪而倉促地踏進(jìn)了工業(yè)文明的新天地,被那里的世界蒙蔽了雙眼,頭腦充斥著金錢與勢力。于是,有了遍地的工廠,滾滾的煙霧,沒有了清澈的河流,碧藍(lán)的天空,如今,連春天也更難尋覓。不過,憂郁的背后總還是好的吧,我相信這樣的現(xiàn)狀不再久遠(yuǎn),若干年后的春天一定花紅柳綠,遍地芬芳。
郊外四野里的桃花,此時是如此激奮,夸張地吐出粉紅色的花瓣,進(jìn)襲這座城市混凝土的外壁,你必須經(jīng)過憂郁的歷練,才有對自然的崇敬之意,才有抵抗力,抵抗這樣的春天。
清明的雨散文篇十五
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
——題記
清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美好約定。清明,是一場對于先輩們的莊重祭奠。清明,是一次對于自己心靈轟轟烈烈洗禮。古老的清明,我們唯有用心品味。
曾幾何時,祭奠時腳步已經(jīng)不再輕松如往昔,一路上再也沒有歡聲笑語,嬉戲打鬧。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襲向全身,使得心情不由自主的沉重,就如同掂了一塊石頭,沉悶的氣氛,讓人幾近窒息。我不免揣測,這些人,心情都是什么樣的呢?是哀怨?是惆悵?是悲痛?亦或者是悔恨?還是更有其他?也許各種感情都有吧。他們一個個都緘口不言,一個個都面色似紙,靜靜地哀悼著。陵園里,那個八九歲的孩子,在幾個大人的簇?fù)碇?,站在一座青冢前。雙手不住地顫抖著,握成一個拳頭,淚水已經(jīng)不聽使喚了,卻仍死死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讓自己發(fā)泄出來,明明是痛徹心扉的,卻默默地用心中的堅強(qiáng),去激勵自己的未來。我不由得多看了幾眼,惹得一陣心酸。
我不由得為他,也為所有的人祈禱起來。天國那邊的人兒啊,你們聽見自己最親愛的人的聲音了嗎?他們在為你們祈禱,祝福呢??炜靵眍I(lǐng)了這份心意,給他們一個親切溫柔的吻,好讓他們安心吧!一年只有這一次難得的機(jī)會,快快抓緊時間,與他們相聚吧。別再有淚水了,將你最美的笑顏留給他們!
陵園里,到處是白色的紙灰飛舞,就像一只只憂傷的白蝴蝶,終究飛不過滄海。到處有屢屢青煙升起,此時此刻卻也有種哀怨的意味。淚水沒有節(jié)奏地奔涌而出,將路旁的野花洗濯得如此清新亮麗。我的思緒,在之間不停地游離。
忽然想起蘇軾《江城子》中的千古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蔽覀儸F(xiàn)在的感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一座座墓碑,掩蓋了多少曲折的故事,掩蓋了多少動人的傳說,掩蓋了多少光華的時光??!他們也曾如我們一般大,也曾青春,也曾無憂無慮??涩F(xiàn)世歲月靜好,他們再也無權(quán)體會。只能在墓碑之下,做著自己冰冷孤獨的夢,夜里只有獨自取暖,懷揣著漫漫的恐懼過夜。
生命將要結(jié)束之際,曾經(jīng)的榮華富貴,都如過眼云煙,什么也帶不走。曾經(jīng)的貧窮低賤,也如清晨薄霧,不留下一絲痕跡。往昔如泛黃的舊照片,一點點被撕碎,一點點被后人所遺忘,能夠留下的,唯有墓碑上難以辨認(rèn)的依稀字跡。一切擁有的,一切在乎的,一切貪戀的,都顯得那么蒼白,終究是不會實現(xiàn)。從此以后,與最愛的親人們陰陽兩別,留得一番苦楚思念。
讓自己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吧,讓自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屬于自己的一種絢麗色彩吧!讓我們留有讓后代們永久記住的資本吧!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人的命運,并非是自己可以決定。別讓自己來無影去無蹤。讓子孫后代們,在每個清明時節(jié),多一份留念,多一份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