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模板8篇)

字號: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一
    梁實秋的散文選材自然隨性,筆觸生活的點滴,文筆風(fēng)趣幽默、將大道理蘊藏在簡單中,將真性情歸于平淡。是我讀過的散文中讓我最愉快的文章之一。當(dāng)你讀到飽滿的性情之文字時,給人一種優(yōu)雅自在的感覺。喜歡讀梁實秋的散文,想寫的感受也很多。正如梁實秋本人所說:“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shù)韻味?!币苍S,正是他這種看似平淡卻內(nèi)涵豐富的風(fēng)格,才造就了它雋永的藝術(shù)魅力。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二
    看了《梁實秋散文集》,真有“繞梁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覽群書,常從古文中引經(jīng)論據(jù)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蘊涵著人生的哲學(xué),余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風(fēng)趣見長的“閑適小品”聞名于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梁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說。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說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么,女人確是比較的富于說謊的天分?!焙芏嗳硕寂闩速I過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于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辟。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說“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后,三五成群,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dāng)?shù)煤脦撞抗拇?”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xí)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個階段”中也寫道,“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guān),文章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并無關(guān)系。……所以文章過長過的短,不以字數(shù)計,應(yīng)以起內(nèi)容之需要為準?!恼碌暮脡呐c寫作的快慢無關(guān)。頃刻之間成數(shù)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捻斷數(shù)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笔刮翌D時矛塞頓開,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仿佛都找到了答案。我之?dāng)⑹鑫┛植槐M,使看者不解,現(xiàn)在看來,可能廢話也有不少。
    梁先生的散文,字字如珠璣,無一處經(jīng)不起推敲。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隨意而為,與小處卻見大家風(fēng)范,他的描寫惟妙惟肖,他的敘述平淡、樸實,正如同他所說的“絢爛之極歸與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shù)韻味?!彼缡钦f,也如是這樣做的。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三
    我讀完梁實秋散文集以后愛不釋手,梁實秋的散文集是集文人散文與學(xué)者散文的特點于一體,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旁征博引,內(nèi)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diào),追求“絢爛之極趨于平淡”的藝術(shù)境界,文調(diào)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tǒng)一體。而且因洞察人生百態(tài),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呀。晚年的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我覺得梁實秋的散文不僅詼諧幽默,而且都是很生活化的東西,大有一種以小見大的感覺,很通俗易懂。梁實秋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看出他那種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我對他那篇關(guān)于養(yǎng)狗的散文感觸頗深,實打?qū)嵉氖惆l(fā)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說是發(fā)自肺腑的共鳴。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們行知園的教師都有幸收到了老園長陳老師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推薦的一本好書,我則拿到了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集。盡管是較厚的一本書,但我愛不釋手地利用幾個午睡時間看完了《梁實秋散文集》,閱讀后,感觸很深,讀梁先生的散文就是一種美的享受。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四
    今天我們學(xué)到散步這一課了,看完后我深受感動。
    作者的母親老了。不想出來散步,但作者希望母親出來走走,鍛煉鍛煉身體,母親順從了兒子,一家四口人出來散步。在路上時,小家伙天真的說:“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句話體現(xiàn)了他們家的融洽,三輩人濃濃的情。但是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和孫子要走的路不一樣,畢竟是小孩,喜歡走小路。母親要走大路。是爸爸即是兒子的作者還是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最后婆婆疼愛孫子。走小路,最終一家人決定走小路。就這樣走到一處,作者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他們都特別小心,最后作者還寫到他們背上的全世界。
    “全世界”我想他指的是一家人的全世界。我們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說我們家里的每個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從沒覺得珍惜?,F(xiàn)在我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的在外賺錢,回家還得照顧老小。我以后會在家照顧爺爺,爺爺那么疼我,有時我還沖他大吼!想到這里我很慚愧。爺爺雖然癱瘓了。但爸爸給他買好吃的,他總是悄悄留著給我??戳松⒉竭@篇文章。我懂事了。一定會聽爸爸媽媽的話,力所能及的分擔(dān)他們的擔(dān)子。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五
    麥當(dāng)勞乃macdonald的譯音。麥,有人讀如馬,猶可說也。勞字胡為乎來哉?n與l不分,令人聽起來好別扭。
    牛肉餅夾圓面包,在美國也有它的一段變遷史。一九二三年我到美國讀書,窮學(xué)生一個,真是“盤餐市遠無兼味”,尤其是午飯一頓,總是在校園附近一家小店吃牛肉餅夾面包,但求果腹,不計其他。所謂牛肉餅,小小的薄薄的一片碎肉,在平底鍋上煎得兩面微焦,取一個圓面包(所謂bun),橫剖為兩片,抹上牛油,再抹上一層蛋黃醬,把牛肉餅放上去,加兩小片飛薄的酸黃瓜。自己隨意涂上些微酸的芥末醬。這樣的東西,三口兩口便吃掉,很難填飽中國人的胃,不過價錢便宜,只要一角錢。名字叫做“漢堡格爾”(hamburger),尚無什么所謂“麥克唐諾”。說食無兼味,似嫌夸張,因為一個漢堡吃不飽,通常要至少找補一個三文治,三文治的花樣就多了,可以有火腿、肝腸、雞蛋等等之分,價錢也是一角。再加上一杯咖啡,每餐至少要兩角五,總算可以糊口了。
    我不能忘記那個小店的老板娘,她獨自應(yīng)接顧客,老板司廚,她很俏麗潑辣,但不幸有個名副其實的獅子鼻??腿私幸环轁h堡,她就高喊一聲“oneburger!”叫一份熱狗,她就高喊一聲“onedog!”
    三十年后我再去美國,那個獅子鼻早已不見了,漢堡依然是流行的快餐,而且以麥克唐納為其巨擘,自西徂東,無遠弗屆。門前一個大m字樣,那就是他的招牌,他的廣告語是“迄今已賣出幾億幾千萬個漢堡”。特大號的漢堡定名為bigmac(大麥克),內(nèi)容特別豐富,有和面包直徑一樣大的肉餅,而且是兩片,夾在三片面包之中,里面加上生菜、番茄、德國酸菜(sauerkraut)、牛油蛋黃醬、酸黃瓜,堆起來高高厚厚,櫻桃小口很難一口咬將下去,這樣的豪華漢堡當(dāng)年是難以想象的,現(xiàn)在價在三元左右。
    久住在美國的人都非萬不得已不肯去吃麥克唐納。我卻對它頗有好感,因為它清潔、價廉、現(xiàn)做現(xiàn)賣。新鮮滾熱,而且簡便可口。我住在西雅圖,有時家里只剩我和我的外孫在家吃午餐,自己懶得做飯,就由外孫騎腳踏車到附近一家“海爾飛”(herfy)買三個大型肉餅面包(hefty),外孫年輕力壯要吃兩個。再加上兩分炸番薯條,開一個“坎白爾湯”罐頭,一頓午餐十分完美。不一定要“麥當(dāng)勞”。
    在美國平民化的食物到臺灣會造成轟動,勢有必至理有固然。我們的燒餅油條豆?jié){,永遠吃不厭,但是看看街邊炸油條打燒餅的師傅,他的裝束,他的渾身上下,他的一切設(shè)備,誰敢去光顧!我附近有一家新開的以北方面食為號召的小食店,白案子照例設(shè)在門外,我親眼看見一位師傅打著赤膊一面和面一面擤鼻涕。
    在臺北本來早有人制賣漢堡,我也嘗試過,我的評語是略為形似,具體而微。如今真的“麥當(dāng)勞”來了,焉得不轟動。我們無需侈言東西文化之異同,就此小事一端,可以窺見優(yōu)勝劣敗的道理。
    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也算是一部另辟蹊徑的奇書了,全書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全都圍繞“談吃”這一主題展開,真可謂是將中華五千年美食文化中的精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梁實秋是大戶人家子弟,從小便可稱得上是遍嘗了珍饈美饌,所以才會寫出“海參不是什么珍貴的東西”這類讀來令我們平頭百姓汗顏的句子。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會比他人更有資格去寫這么一部專門談?wù)撌澄锏纳⑽募?BR>    我的人生閱歷畢竟還是有限,品嘗過的美食到底還是不能同梁實秋先生相比。但我這些年來走南闖北游山玩水,也算是吃過了不少佳肴。雖有班門弄斧之嫌,不過趁此良機,也正好拿出來分享一下。若鄙人之愚見能得到他人的認可,自然是一件快意不過的事情。
    蘇南一帶的人似乎都擅長料理鴨子,南京的鴨血粉絲,高郵的咸鴨蛋都稱得上是天下一絕。我算是半個南京人,多次去過南京,但印象中自己倒真未有過品嘗鴨血粉絲湯的經(jīng)歷,倒是南京的烤鴨年年都能夠品嘗到。南京烤鴨,不同于北京的烤鴨,是不需要面餅或是大蔥的。從烤爐里抬出來,用力旋成大大小小幾十塊,再加上一包秘制的.鹵料,這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绝営痛螅苯映詠頉]吃幾塊就會頓感膩不可言,老北京想到用醬和大蔥掩住油膩味,南京人則把鴨肉放進了鹵子里。就著又甜又香的鹵子一蘸,鴨油味沒了,鴨肉也顯得愈發(fā)脆嫩可口。放入口中一咬,個中滋味更是妙不可言。鴨肉吃完后,鹵子往往還剩下,我喜歡將其拌飯就著其它菜吃,不僅大開了胃口,鴨肉的香嫩也一直纏繞在飯粒之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南京烤鴨與北京烤鴨做法、吃法皆迥然不同,沒有什么可比性,不過名字相近罷了。令人遺憾的是北京烤鴨成了一道“國菜”,南京烤鴨的名氣卻遠不如這般響亮,以致天下無數(shù)食客無緣享受這道口福。其實在我看來,北京烤鴨也未嘗就有那么好吃,名氣大了做的自然也就雜了起來。那全聚德的烤鴨簡直不能入口,徒有個名聲罷了。
    青島是個濱海城市,海鮮自然是當(dāng)?shù)夭俗V上最為亮麗的一道風(fēng)景。海鮮正如同荔枝與椰子,是非要吃當(dāng)天的新鮮貨不可的。青島人口味相較于合肥這邊淡得多,食材自身的鮮美也就愈發(fā)顯得重要。在青島待了五天,天天晚上都去吃大排檔,也算是將當(dāng)?shù)乇容^有名的海鮮吃了個遍?,F(xiàn)在回想起來,最難忘卻的還是鲅魚水餃。鲅魚是什么魚,我也不大清楚,似乎是一種海魚。我做食客,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鲅魚肉鮮而不腥,放在嘴里富有彈性,來回咀嚼幾口便化成一團魚糜。吃鲅魚水餃就像是著了魔,吃完一個便還想再吃一個,肚子里仿佛有著一個無底洞。及至整盤掃凈,杯盤狼藉,大呼不過癮,還想再點一盤。吃鲅魚水餃切忌不可蘸醋,要品的就是這股魚肉鮮。若是連著陳醋一起下了肚,倒成了尋常百姓家隨處可見的普通餃子了。
    日本有道名吃,叫做“親子蓋飯”。光聽名字,能讓人想起其樂融融的場景,顯得含情脈脈,充滿溫馨。然而親子蓋飯卻是將雞肉飯上打上雞蛋,母子共處一碗,故美名其曰“親子蓋飯”,不禁令人唏噓不已。親子蓋飯我沒吃過,但玉子燒我是的的確確吃過的。玉子,蛋也,玉子燒也就是雞蛋糊。奇怪的是日本人吃蒸蛋不放銀魚,不放干貝,偏偏要往里面放糖。本來金黃燦燦的雞蛋糊,看著讓人倍覺胃口大開,躍躍欲試。及至放入嘴中卻完全成了另一番滋味。似稀不稀,似稠非稠,而且還甜膩齁口,我實在是不忍心再下箸。至于味噌湯,我倒并非覺得它難喝,只是感覺味道有些怪異,咸中還帶有一絲清涼,不及中國的酸辣湯或泰國的冬陰功湯,也就詫異于日本人為何如此鐘情于此湯??磥砥肥衬耸侨收咭娙手钦咭娭牵约旱目谖吨挥凶约盒睦镒钋宄f萬不可人云亦云。
    梁實秋的飲食散文中我們還能體會到蘊育其中的那種充滿樂趣的生活情懷。在《雅舍談吃?自序》中,他用不多的文字就直截了當(dāng)?shù)仃愂隽俗约旱囊庀??!叭顺?,是為了活?人活著,不是為了吃。所以孟子說:‘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yǎng)小從失大也?!瘜mЭ诟怪?,因而失大,所以被人輕視。但是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這個‘小’不是絕對不可以談的,只是不要僅僅成為‘飲食之人’就好”。在這里,梁實秋道破了他56篇“談吃”散文的旨,談吃只不過是一種表象,而在輕松、幽默之中滲透著自己率真、溫厚之底蘊,從吃中透露思鄉(xiāng)之情,作品作者的人格和精神追求,在飲食中品味人生三味,才是“談吃”文字的旨歸。
    梁實秋在雅舍里談“吃”,書中無論吃過的、沒吃過的、家常的、昂貴的,閱讀時,都是珍稀美味,令人有垂涎欲滴之感。就是這樣一部飲食文化方面的優(yōu)秀讀物,作者在談美味的過程中,又時時寄托了他思故土、懷故人的真摯情感。在當(dāng)今東西方兩大文化體系的空前碰撞和交匯中,梁實秋的恬淡、詼諧的情懷,無疑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一種審視和理解。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六
    工作之余、閑暇之時,讀點書,寫點字,別有一番情趣,也算沒有枉度時光。我的書架上經(jīng)常擺幾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名人傳記、歷史小說、雜文趣事、唐詩宋詞之類。不知何時梁實秋的散文,也跑到書架上來湊熱鬧,也許是被魯迅罵得無處藏身了吧!也好,使我大飽眼福,一睹大家的風(fēng)范。說來,敢和魯迅對陣的梁先生也真算不簡單,文章寫的樸實無華,既無嘩眾取寵之意,又無刀削斧斫之痕;諷刺詼諧、妙趣橫生,家常小事,娓娓道來,令人耳目一新;觀察人物是那么細致,闡述觀點是那么獨到,引經(jīng)據(jù)典不雅于魯迅,真可謂是博學(xué)多才。
    他的《雅舍》讓我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何陋之有?比之,似乎有點不“雅”,況且,“雅舍”還并非梁先生所有,他只是客居而已。請看他的雅舍:“有窗而無玻璃,風(fēng)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如此說來,還不如劉禹錫的“陋室”。說梁先生不簡單,還因為,就憑寄居在這雅舍幾日,竟然寫出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大作。
    今天,恐怕無處尋覓雅舍了,難怪很多人住在舒適的高樓大廈里,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是因為再也沒有雅舍那樣“好”的環(huán)境了。雖然,我也有意識想多讀點好的文章、好的散文,來補充點先天不足的文學(xué)素養(yǎng),遺憾的是,再也找不到雅舍似的理想處所,怪哉?說怪,是因為自己曾幾何時,自嘆條件不好,而影響了寫作的興趣。那時,幾點熱血,幾點激情,怦然心動,理想憧憧,大有作為之勢,參加過“春風(fēng)”函授文學(xué)講作學(xué)習(xí)班,學(xué)過作詩、寫文章,但是,嘆息沒有舒適的書房,感慨沒有像樣的書桌,甚至,沒有臺燈都能成為放棄的理由,還時時告誡自己,將來有了!一定能寫出幾部,不,幾篇、幾首像樣的文章、小詩。后來,一切都有了,又沒有時間了,等等吧,一等就是幾十年,隨著時光的流失,已到中年,半百已過,人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在增加,時間有了,臺燈、書桌,甚至?xí)穸加辛?,可稱得上書房了吧!為什么單單又沒有了雅舍呢?真是見怪不怪。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七
    拜讀梁實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劉禹錫的《陋室銘》。暫且不看《雅舍》,我們先看看劉禹錫要想表達什么思想。
    劉禹錫通過《陋室銘》表現(xiàn)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淡泊明志、不為物所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梁實秋不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懷著這樣的崇敬之情我繼續(xù)往正文看。第一段主要講“雅舍”的特征:簡陋,不能避風(fēng)避雨,風(fēng)雨來往無阻。此段作者在介紹木頭架子時,用了一個擬人的句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單薄得可憐”使得雅舍的簡陋形象化、具體化。第二段主要講的是“雅舍”的地理位置,雅舍位居半山腰上,以及雅舍旁邊的風(fēng)景,還有客人來的話要上幾級階梯。第三段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訴說了雅舍的簡陋,可以與鄰居互通聲訊,特別是講到蚊子和老鼠,以其幽默看出作者是個生性樂觀之人。如果說前幾段都是講雅舍的基本特征的話,這段講的就是雅舍的“思想”了。最喜“雅舍”的月夜,細雨蒙蒙之雅舍,以其凝練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月升中天,細雨蒙蒙,大雨磅礴下的“雅舍”圖,又通過雅舍陳設(shè)之簡,表達出作者淡泊明志,不由得又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人便超然脫俗了,不為世事所累,這不是陶潛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雅趣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毖派岚?,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啊!
    由此我感慨良多,當(dāng)今時代下,能居陋室者,能安雅舍者,少也!現(xiàn)代的人往往只看得到物質(zhì)上的東西,精神上的東西也越來越物質(zhì)化,利益化。再難有那些淡泊明志,像孔子所言“君子食不求飽,居無求安”的雅致,靈靜致遠、志存高遠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因此,當(dāng)我們居于陋室,當(dāng)我們身處困境,不要埋怨,不要浮躁,我們要懂得享受生活,享受上天給予我們的一切苦難和幸運。不管幸福,不管困難;不論貧窮,不論富有;不在乎你身在何處,我們都懂得這是上天給我們生存的恩賜。我們再窮也不能窮到思想?yún)T乏,再累不能累到只認識錢,再困難也不能難到泯滅了人性。
    當(dāng)我們不能感恩生活時,就想到一盞香茗,一副茶幾,一棟陋室。念天地之悠悠,唱一支贊歌給生活。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我們不論出生,不論富貧,只要有愛,我們就要淡泊明志,讓思想在陋室上優(yōu)雅地縈繞著,隨著香茗飄到陽光的笑容里。
    那陽光下的陋室和雅舍,笑得好甜,好甜!
    梁實秋的粥好詞好句篇八
    到四川來,覺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經(jīng)濟,火燒過的磚,常常用來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磚柱,上面蓋上一個木頭架子,看上去瘦骨磷磷,單薄得可憐;但是頂上鋪了瓦,四面編了竹篦墻,墻上敷了泥灰,遠遠的看過去,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我現(xiàn)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說,這房子有磚柱,有竹篦墻,一切特點都應(yīng)有盡有。
    講到住房,我的經(jīng)驗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茆草棚”,“玉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我不論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便對那房子發(fā)生感情,非不得已我還舍不得搬。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fēng)雨,并不敢存奢望,現(xiàn)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雖然我已漸漸感覺它并不能蔽風(fēng)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fēng)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v然不能蔽風(fēng)雨,“雅舍”還是自有它的個性。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馬路約有七八十層的土階。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fēng)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蛠韯t光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nèi)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每日由書房走到飯廳是上坡,飯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覺有大不便處。
    “雅舍”共是六間,我居其二。篦墻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入夜則鼠子瞰燈,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動,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順坡而下,或吸燈油而推翻燭臺,或攀援而上帳頂,或在門框桌腳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對于鼠子,我很慚愧的承認,我“沒有法子”?!皼]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tài)度。
    其實我的對付鼠子并不懶惰。窗上糊紙,紙一戳就破;門戶關(guān)緊,而相鼠有牙,一陣咬便是一個洞洞。試問還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不也是“沒有法子”?比鼠子更騷擾的是蚊子?!把派帷钡奈蔑L(fēng)之盛,是我前所未見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當(dāng)黃昏的時候,滿屋里磕頭碰腦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上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凄涼。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fù)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頂濕印到處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擴大如盆,繼則滴水乃不絕,終乃屋頂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綻,砉然一聲而泥水下注,此刻滿室狼藉,搶救無及。此種經(jīng)驗,已數(shù)見不鮮。
    “雅舍”之陳設(shè),只當(dāng)?shù)煤啒愣?,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我非顯要,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yè)理發(fā),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fù)他求。但是陳設(shè)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譏笑婦人喜歡變更桌椅位置,以為這是婦人天性喜變之一征。誣否且不論,我是喜歡改變的。中國舊式家庭,陳設(shè)千篇一律,正廳上是一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一邊一把靠椅,兩旁是兩把靠椅夾一只茶幾。我以為陳設(shè)宜求疏落參差之致,最忌排偶?!把派帷彼校翢o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從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閑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人生本來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睛日“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劉克莊詞:“客里似家家似寄?!蔽掖藭r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寫作所在,且志因緣。
    雅舍梁實秋賞析。
    梁實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譽海峽兩岸的名篇,《雅舍》是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后來《雅舍》一文被收進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
    梁實秋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是一個非常復(fù)雜的人物。在以前的文學(xué)史上,梁實秋是一個“反動文人”,建國以來中學(xué)語文教材一直沒有梁實秋作品的一席之地。魯迅先生曾痛批梁實秋的雜文連篇累牘,不一而足。改革開放以后,由于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復(fù),梁實秋也得到了重新評價。他在文學(xué)事業(yè)和學(xué)術(shù)研究上的巨大成就,獲得了充分肯定。梁實秋在其漫長的人生歷程中,雖然有某些嚴重偏見,但終究是一位愛國的文人學(xué)者、著名的文學(xué)評論家、散文家和翻譯家。《雅舍小品》便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它風(fēng)行全世界,先后印出300多版,創(chuàng)中國現(xiàn)代散文著作發(fā)行的最高紀錄(參見《才子梁實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版)。他學(xué)貫中西,著作等身,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譯,為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