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人活動教案(優(yōu)秀17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進行設計和規(guī)劃的一種教學文稿。它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有效實施教學具有重大意義。教案能夠幫助教師充分把握教學內(nèi)容,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教案還可以指導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所以,編寫一份科學合理的教案對于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至關重要。要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師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教案范文的分享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與交流,共同提高教學質(zhì)量。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一
    1.鍛煉小朋友的習慣以及聽力。
    2.讓小朋友體驗游戲的快樂。
    3.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1.在室外選擇較平整的場地。
    2.兒歌一首。
    1.準備活動。
    教師直接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木頭人的游戲,你們知道木頭人是怎么樣的嗎?多請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師繼續(xù)講道:游戲里這首好聽的兒歌里面也有一個木頭人,你們聽聽這個木頭人是怎么樣的?你們認真、仔細聽哦。教師展示一遍兒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動了就是小蜜蜂。”老師兒歌念完了,那小朋友們現(xiàn)在知道兒歌里的木頭人是怎么樣了嗎?(全班回答即可)。
    2.開始游戲。
    首先,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教師在一旁念兒歌,小朋友在結束兒歌的時候要停止不動,動了小朋友要接受懲罰,停止一次游戲。
    3.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都做的很好,那我們給自己鼓鼓掌。那我們下次把這個好玩的木頭人游戲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戲結束。
    兒歌學習不要求背誦,只需小朋友天聽懂即可;注意游戲中的安全。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二
    1、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
    2、培養(yǎng)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體驗游戲的樂趣。
    3、商討游戲規(guī)則,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音樂《一二三,木頭人》 ‘
    一、基本玩法
    1、一起叫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
    2、口令完畢立即保持靜止狀態(tài),無論本來是什么姿勢,都必須保持不動。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說話,或者笑,或者行動,則這個人是游戲的失敗者。
    4、然后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游戲。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在進行游戲時,能熟悉游戲的基本玩法。
    二、創(chuàng)新玩法
    玩法:一人趴在黑板上,當趴著的人說一二三木頭人是,其他小朋友就不能動,動的則換人,當另一個人碰到趴著的人時,便去追趕其他幼兒。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做出反應控制。
    評價重點:能否第一反應做出身體控制。
    三、新玩法:聽到不許動時,馬上擺出不同造型,教師拍照并獎勵那些自主創(chuàng)編的小朋友。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
    評價重點:能否第一反應做出創(chuàng)編動作。
    四、游戲升級:聽著音樂進行游戲,并模仿小動物走路。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聽音樂節(jié)奏并進行創(chuàng)編動作。
    評價重點:能否幼兒聽音樂節(jié)奏并進行創(chuàng)編動作。
    整個活動流程下來,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兒在玩木頭人的時候,堅持沒幾秒,就開始動來動去,覺得很好玩。我就有些著急,提醒亂動的幼兒,木頭人是不能動的哦。但是,時間稍長,更多的幼兒也堅持不住,開始微微動起來。在活動到這種過程中,我及時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為,對遵守規(guī)則、表現(xiàn)良好的幼兒給予關注和表揚。在再玩“木頭人”這個游戲的時候,我就注重欣賞和關注孩子的造型,夸贊好的造型,來肯定孩子。幾個調(diào)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動,不再因為得不到關注而表現(xiàn)出混亂。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三
    一、活動目的。
    訓練大肢體動作。
    二、活動準備。
    寬闊的游戲空間。
    三、活動過程。
    1、找個寬闊的游戲空間,讓孩子盡情地跑動。
    2、當你喊出“一、二、三,逃跑”時,孩子必須盡快跑開并遠離你。
    3、當你喊出“一二三,木頭人”時,孩子必須即刻停止一切動作,并完整保持住那一瞬間的姿態(tài)。
    4、在、重復第二個和第三個步驟,直到孩子不想再玩為止。
    四、活動提示。
    1、試著喊出其他口號,如“跳躍”、“跳舞”、“走路”、“爬行”等等。
    2、保證游戲空間沒有任何障礙物,以免孩子因為跑動而不小心撞傷身體或撞壞東西。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四
    能跟著音樂節(jié)奏創(chuàng)編中有趣的動作玩木頭人的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重點難點:
    跟隨節(jié)奏創(chuàng)編動作玩游戲。
    活動準備:
    有玩木頭人的經(jīng)驗、音樂、統(tǒng)計表。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玩過的木頭人游戲嗎?那我們再來玩一次怎么樣?
    3、追問:還有一個不許笑,那到底是哪一個字的時候要擺造型?
    4、小結:原來玩木頭人在說到笑的時候就要停下來擺造型。
    5、過渡:今天,我想和大家來玩一個音樂木頭人的游戲,用音樂來玩木頭人,我?guī)硪欢我魳?,里面有一段特別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要停下來做木頭人了,我們來聽聽看!
    二、熟悉音樂,了解規(guī)則。
    1、(播放音樂)提問:請大家來說說看,你聽到的這段音樂里面有特別的聲音嗎?
    追問:那嘟嘟嘟,很長的聲音是什么發(fā)出來的?
    追問:我們喇叭聲響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干嘛?
    2、教師示范聽音樂玩游戲。
    關鍵提問,我是在什么時候變木頭人的呀?
    回應:就是在很長喇叭聲后,聽到“嘟”馬上變木頭人。
    小結:喇叭聲“嘟~~~”響起是告訴我們要準備了,當喇叭聲“嘟”響了就是變木頭人的時候了。
    3、幼兒初次嘗試游戲:你們都知道了,來一次怎么樣?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動,123,就快變成木頭人,123,就快變成木頭人,嘟~~~,變!”
    4、這次我要把這個游戲加大難度了,聽一聽,這次音樂里有幾個特別的聲音?自己聽啊!
    (播放音樂)。
    關鍵提問:連續(xù)發(fā)出的兩次喇叭聲音,提醒我們怎么辦?
    小結:有2次特別的聲音,而且這2次要連續(xù)變2個不同的造型。
    5、幼兒跟著音樂嘗試。
    三、挑戰(zhàn)比賽,創(chuàng)編動作。
    2、進入第二輪比賽。規(guī)則變了,要聽好指令來玩。幼兒嘗試玩一次。
    3、進行第二輪比賽。
    4、進入第三輪比賽。
    一組幼兒要統(tǒng)一動作。
    5、第四輪比賽,根據(jù)幼兒游戲情況及時間安排看。
    活動延伸:
    音樂停,每組要變一座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能跟著音樂節(jié)奏創(chuàng)編中有趣的動作玩木頭人的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跟隨節(jié)奏創(chuàng)編動作玩游戲。
    活動準備:
    有玩木頭人的經(jīng)驗、音樂、統(tǒng)計表。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玩過的木頭人游戲嗎?那我們再來玩一次怎么樣?
    3、追問:還有一個不許笑,那到底是哪一個字的時候要擺造型?
    4、小結:原來玩木頭人在說到笑的時候就要停下來擺造型。
    5、過渡:今天,我想和大家來玩一個音樂木頭人的游戲,用音樂來玩木頭人,我?guī)硪欢我魳?,里面有一段特別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要停下來做木頭人了,我們來聽聽看!
    二、熟悉音樂,了解規(guī)則。
    1、(播放音樂)提問:請大家來說說看,你聽到的這段音樂里面有特別的聲音嗎?
    追問:那嘟嘟嘟,很長的聲音是什么發(fā)出來的?
    追問:我們喇叭聲響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干嘛?
    2、教師示范聽音樂玩游戲。
    關鍵提問,我是在什么時候變木頭人的`呀?
    回應:就是在很長喇叭聲后,聽到“嘟”馬上變木頭人。
    小結:喇叭聲“嘟~~~”響起是告訴我們要準備了,當喇叭聲“嘟”響了就是變木頭人的時候了。
    3、幼兒初次嘗試游戲:你們都知道了,來一次怎么樣?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動,123,就快變成木頭人,123,就快變成木頭人,嘟~~~,變!”
    4、這次我要把這個游戲加大難度了,聽一聽,這次音樂里有幾個特別的聲音?自己聽??!
    (播放音樂)。
    關鍵提問:連續(xù)發(fā)出的兩次喇叭聲音,提醒我們怎么辦?
    小結:有2次特別的聲音,而且這2次要連續(xù)變2個不同的造型。
    5、幼兒跟著音樂嘗試。
    三、挑戰(zhàn)比賽,創(chuàng)編動作。
    2、進入第二輪比賽。規(guī)則變了,要聽好指令來玩。幼兒嘗試玩一次。
    3、進行第二輪比賽。
    4、進入第三輪比賽。
    一組幼兒要統(tǒng)一動作。
    5、第四輪比賽,根據(jù)幼兒游戲情況及時間安排看。
    活動延伸:
    音樂停,每組要變一座橋。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六
    1.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學習木頭人游戲。
    2.嘗試在游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體驗游戲的樂趣。
    1.帽子。
    2.歌曲二首。
    3.木塊,小口袋。
    一、引入。
    1.天氣越來越冷了,跟著我做熱身操吧!
    2.播放兒歌《木頭人》,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運動。
    3.今天我們要來玩木頭人游戲,誰來說說木頭人是什么樣子的?我們要怎么做?
    4.全體玩木頭人游戲,看誰玩得好。
    5.教師小結玩木頭人規(guī)則。
    2.引導幼兒去國王的宮殿去取木頭,但是必須通過玩“木頭人”的游戲來獲得木塊。
    3.國王出場,講解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
    4.游戲開始,教師扮演國王在前面走,幼兒跟在其后,練兒歌,當練到最后一句時,孩子們都要定在原地,一動不動,堅持到最后的木頭人可以獎勵一塊木塊,然后將木塊裝進小口袋里。
    5.游戲難度提升國王指定某動作,幼兒一動不動的擺好國王說的造型,堅持最后者贏得一塊木頭。如: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變成小兔子,123,不許動。
    6.師幼反復進行游戲,直到木塊全部拿空。
    7.打開小口袋,拿出木頭,看看自己的成果。
    三、木頭城堡。
    1.國王:哇!你們可真厲害,都把我的木頭都拿完了。
    2.教師:謝謝你們幫我贏來了這么多木塊,下次我們一起出來用這些木塊搭城堡好嗎?
    3.慶祝勝利,放松運動。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七
    活動目標:
    1.能在游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努力做到一動也不動。
    2.能根據(jù)指令變換模仿動作,體驗體育活動的快樂。
    3.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xié)調(diào)和靈活。
    4.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只。
    2.地面上畫好寫有數(shù)1-10的方格。
    活動過程:
    1、玩民間游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幼兒集體念兒歌,扮演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木頭人,不準說話不準動”。要求幼兒念完兒歌后做一個造型動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不準動。
    2、師幼共同玩游戲“魔法師”。
    (1)教師手持“魔棍”,口念“變變變,變變變,變成長鼻子大象”,幼兒扮的“木頭人”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師”巡視,變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這個幼兒便停止動作,還原成“木頭人”。游戲中“魔法師”不斷發(fā)出“變成小馬”“變成小兔”等指令,“木頭人”按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聽到“魔法師”吹口哨,“木頭人”就要停止動作。
    (2)“魔法師”組織“木頭人”玩跳數(shù)字游戲。引導“木頭人”按照1-10的順序跳。如跳錯,“魔法師”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動。
    (3)“木頭人”跳舞。播放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木頭人”隨音樂起舞,“魔法師揮動魔棍”,音樂停止,木頭人擺好造型不動。
    (4)隨著音樂,魔法師送“木頭人”回家。
    活動反思。
    本次《快樂的木頭人》采用了多種游戲的方式,每個步驟緊緊相連,以不同的游戲方式來完成同一個目標,增加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又強化了活動目標。讓每位幼兒都能參與其中,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性。通過不同的游戲形式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既豐富了活動的形式又強化了活動目標。最后送“木頭人“回家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知道“木頭人們”累了,該回家休息了,充分尊重幼兒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及時調(diào)整活動強度。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八
    1、引導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了解自己身體能動的一些部位,使幼兒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激發(fā)幼兒敢于探索和勇于發(fā)現(xiàn)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幼兒互相合作,互相謙讓的優(yōu)良品質(zhì)。
    音樂。
    1、聽音樂做動作。
    提問:剛才,我們跟著音樂在干什么?是身體的哪些部位跟著音樂在動?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生活。
    1、每組發(fā)一個紙娃娃,讓幼兒把認為可以動的部位用筆做上記號,要求互相協(xié)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假如你不能確定的話,就可以起來再動一動。
    2、請你來動一動,你的身體還有哪些地方會動。
    3、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由教師說出一個可以動的部位,請幼兒用此部位做個動作。
    讓幼兒繼續(xù)尋找身體里許多看不見,甚至感覺不到的會動的部位。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九
    1、玩民間游戲“我們都是木頭人”。
    幼兒集體念兒歌,扮演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木頭人,不準說話不準動”。要求幼兒念完兒歌后做一個造型動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不準動。
    2、師幼共同玩游戲“魔法師”。
    (1)教師手持“魔棍”,口念“變變變,變變變,變成長鼻子大象”,幼兒扮的“木頭人”馬上“變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澳Х◣煛毖惨暎兊貌幌竦挠谩澳Ч鳌币恢?,這個幼兒便停止動作,還原成“木頭人”。游戲中“魔法師”不斷發(fā)出“變成小馬”“變成小兔”等指令,“木頭人”按指令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聽到“魔法師”吹口哨,“木頭人”就要停止動作。
    (2)“魔法師”組織“木頭人”玩跳數(shù)字游戲。引導“木頭人”按照1-10的順序跳。如跳錯,“魔法師”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動。
    (3)“木頭人”跳舞。播放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木頭人”隨音樂起舞,“魔法師揮動魔棍”,音樂停止,木頭人擺好造型不動。
    (4)隨著音樂,魔法師送“木頭人”回家。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
    游戲目標:
    1、練習聽指令做動作及自我控制能力。
    2、學會民間游戲《熊和木頭人》,體驗和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游戲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熟悉游戲《熊和木頭人》。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戶外、室內(nèi)活動場地均可。
    游戲過程:
    一、引出游戲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
    教師引入:“小朋友們知道木頭人是什么樣子的嗎?”“木頭人會動嗎?”
    “木頭人不能做什么?”
    二、教師講解、示范游戲玩法。
    1、幼兒按秩序站好。
    2、教師講解玩法:
    (1)教師扮演熊,幼兒扮演木頭人,按秩序站好。當教師往前走的時候,幼兒也跟著走,可以學動物,擺出各種造型。教師一邊走在隊伍前,一邊喊“熊和木頭人”,口令結束時突然回頭,這個時侯幼兒不能動,無論原來是什么姿勢,都應該保持靜止狀態(tài)。如果被教師發(fā)現(xiàn)有人動了,就要退出游戲,在旁邊觀看。
    教師提問:“說完口令后,小朋友們要怎么做?”
    教師提問:“如果木頭人說話、笑或者動了,要怎么做?”
    (2)請個別幼兒和教師一起示范。
    三、幼兒進行游戲,教師講評指導。
    1、游戲第一遍,教師在前面慢慢地走,幼兒在后面慢慢地跟,擺出造型。
    2、游戲第二遍,教師在前面加速地跑,幼兒在后面跟著小跑,擺出造型,在第一輪活動的基礎上,加快速度。
    四、講評游戲情況。
    游戲重難點:
    1、游戲中,教師要多表揚堅持時間較長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指令及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
    2.為提高幼兒興趣,可在念完最后一個字時,教師做一個動作,如:“平衡”狀、“小猴”狀等,幼兒迅速學祥并靜止,學錯動作或走動者為輸。
    聲音不夠大,排隊秩序混亂,
    環(huán)節(jié)可以更加豐富一點,更加深入,如熊去抓木頭人,木頭人同伴來營救等。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一
    鍛煉控制身體活動的能力。
    輕快的音樂。
    形式:集體。
    1.播放輕快音樂,幼兒隨意走動。
    3.可以讓先動的小朋友表演節(jié)目,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能控制身體的活動。
    幼兒熟悉游戲規(guī)則和游戲方法后,可以由幼兒組織活動,以增強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幼兒的組織能力。
    組織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動作或說幽默的語言,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并進一步考驗小朋友的身體控制能力。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二
    1.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游戲活動寫清楚,有重點地把經(jīng)過寫具體,并寫出游戲所得的`感悟,使文章言有盡而意無窮。
    2.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游戲活動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樂寫作文的興趣和善于調(diào)動各種感官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調(diào)動各種感官觀察后說說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再用筆寫下來。
    教學難點:學習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描寫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一、激趣導入。
    初次見面,我給大家?guī)硪粋€禮物——游戲:我們都是木頭人。想玩嗎?
    二、初玩游戲,初寫作文。
    1.學習游戲規(guī)則。
    游戲都有規(guī)則,每個人必須遵守,否則就玩不下去了。請看這個游戲的規(guī)則:每個人學一種動物的樣子行走。等老師喊完“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之后,所有人的動作馬上停止不動,就像被孫悟空點穴一樣,誰動誰就輸了,游戲也就結束了。
    指名讀,說一說這個游戲該怎么玩?
    2.秘訣分享。
    玩這個游戲的時候還有一個秘訣呢!想不想知道?
    自己的動作盡量夸張,這樣靜止下來就很搞笑,就能成功逗笑別人,獲得勝利,不過自己要保持好姿勢,不然一動也就輸了。
    3.初玩游戲。
    誰想先來玩?指八名學生上臺。
    你想扮什么動物?要走出這種動物的特征。走走看!
    思考:要把這場游戲生動地描寫出來,需要抓住什么進行描寫?要怎樣觀察才行?
    (板書: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猜別人)看聽想)。
    調(diào)動全部感官,先要觀察全場,再鎖住一個印象最深刻的目標觀察仔細,還要用眼睛的余光繼續(xù)環(huán)視全場及觀眾的反應,這樣就能做到點面結合,既顧及全局又突出了重點。(板書:點面結合)。
    4.其他臺上同學玩游戲,臺下其他同學要細心觀察喲!
    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學生觀察后練說。重點引導學生把游戲過程說具體。相機記下關鍵詞。
    4.學生練寫,游戲開始了,。在交流評價中鞏固上述寫作方法。
    (板書:點面結合)。
    三、再玩游戲,說出自己參與游戲的感受。
    1.想不想一起玩?由于條件限制,我們就在座位附近活動就行,注意動作要夸張,反應要迅速。
    全班一起玩游戲。
    說一說,你在游戲時感受到了什么?描述要具體一點。
    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重在心理描寫。
    2.學生交流練說,重點引導學生站在一個游戲者的角度把話說清楚。
    3.學生接著寫作文。這一次,是全班同學一起玩游戲。
    四、修改自己的作文。
    出示: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要求:拿起筆,大聲念,多念幾遍,不合適的就及時修改。
    評價:文章內(nèi)容、行款格式和書寫。(疏密有致、規(guī)范、整潔、流暢、美觀)。
    五、寫出自己游戲的收獲,提升作文質(zhì)量。
    2.如果用這些收獲作為結尾,文章就有了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3.小結游戲(活動)作文的寫法。
    寫游戲作文的時候,要按照游戲活動的順序,抓住游戲人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采用點面結合的方式把游戲的過程寫得悄悄具體清楚,在末尾處還可以寫出自己游戲的感悟或者收獲,使文章達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
    六、小結游戲作文的寫法。
    寫游戲作文的時候,要按照游戲活動的順序,抓住游戲人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采用點面結合的方式把游戲的過程寫得悄悄具體清楚,在末尾處還可以寫出自己游戲的感悟或者收獲,使文章達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
    七、作業(yè):
    1.課后加上開頭,擬個題目,完善作文。
    2.玩玩別的游戲,按照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寫作方法練寫作文。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三
    1、促進身體的靈活性,協(xié)調(diào)性。
    2、激發(fā)幼兒的集體榮譽感3在游戲中體驗愉快。
    呼啦圈(幼兒各一)、礦泉水響桶一個,舒緩輕快的音樂。
    一、幼兒自由玩圈,鼓勵幼兒玩出與別人不同的玩法,激發(fā)幼兒興趣。
    1、一個人玩,師給予特別的玩法以表揚。
    2、幾個人玩,師給予創(chuàng)新玩法以表揚。
    二、游戲"小魚逃套圈"。
    (一)豎排"小魚逃套圈"師告訴幼兒名稱及玩法:幼兒分成若干小組,人數(shù)相等站成豎隊,每組前放一個圈,當聽到"打魚網(wǎng)來了",第一名幼兒開始將圈由腳開始往上套,直至從頭部取出,然后交給下一位。最后玩成的一組算被打撈的作懲罰——做怪象。游戲重復。
    1、從下往上套。
    2從上往下套。
    (二)圓圈"小魚逃套圈"。
    玩法:幼兒圍成一圓圈,聽到礦泉水響桶響就開始傳遞(套圈由上往下,由下往上迅速套完自己),傳遞給下一位。師的響桶停被套住的"小魚"(幼兒)就出列作怪象,間隔一次回列。游戲反復。表揚動作游戲目標:
    1、鍛煉小朋友的習慣以及聽力。
    2、讓小朋友體驗游戲的快樂。
    3、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4、學習游戲的玩法及規(guī)則。
    1、在室外選擇較平整的場地。
    2、兒歌一首。
    1、準備活動。
    教師直接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木頭人的游戲,你們知道木頭人是怎么樣的嗎?多請一些小朋友回答。教師繼續(xù)講道:游戲里這首好聽的兒歌里面也有一個木頭人,你們聽聽這個木頭人是怎么樣的?你們認真、仔細聽哦。教師展示一遍兒歌——“山、山、山,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動了就是小蜜蜂?!崩蠋焹焊枘钔炅?,那小朋友們現(xiàn)在知道兒歌里的木頭人是怎么樣了嗎?(全班回答即可)。
    首先,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教師在一旁念兒歌,小朋友在結束兒歌的時候要停止不動,動了小朋友要接受懲罰,停止一次游戲。
    3、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都做的很好,那我們給自己鼓鼓掌。那我們下次把這個好玩的木頭人游戲跟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好不好?游戲結束。
    兒歌學習不要求背誦,只需小朋友天聽懂即可;注意游戲中的安全。
    整個游戲比較簡單,主要以學習兒歌和遵守游戲規(guī)則兩項基本任務,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通過活動也得到了很多寶貴經(jīng)驗。第一點,維持紀律的技巧。活動中有小朋友不聽指令,獨自玩樂。發(fā)出很嘈雜的聲音。這時候我指著吵鬧的.小朋友叫他們不要再吵鬧,可效果不是很明顯。游戲結束后,王老師對我這個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你可以表揚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后說“其他小朋友像他們學習!”這樣可能更能讓小朋友安靜下來。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也試用了老師的方法,果不其然,效果很顯著。第二點,表演結合兒歌的形式。在游戲的兒歌教學小環(huán)節(jié)上我只用好聽的語言把兒歌給小朋友念了幾遍,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不是很大。回去后,我反思了一下,想到了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可以一邊念兒歌一邊配著表演展示兒歌,這樣小朋友才能回憶出兒歌的內(nèi)容。我想,這也可以運用到日常的語言活動領域??斓膭幼鲄f(xié)調(diào)的一組。
    活動小結:聽音樂作放松活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參與興趣十分高漲,自主性強。第一個比賽環(huán)節(jié)幼兒相互配合時,可能玩得太興奮了,在找隊長和不間斷跳躍上出現(xiàn)了一些困難,經(jīng)過糾正得以解決。開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時,幼兒有了較多的經(jīng)驗,開始得心應手了。本來安排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單腳跳躍,但是發(fā)現(xiàn)對中班大部分幼兒來說單腳跨越有一定的難度就臨時取消了。我覺得本節(jié)課在課前沒有作好充分準備,在示范時用的時間比較多,活動環(huán)節(jié)考慮出現(xiàn)失誤。在幼兒年齡特征方面要多下功夫。以上是本人的反思,做得不好的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四
    1、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嘗試根據(jù)歌詞曲內(nèi)容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和游戲。
    2、在歌曲的表演與游戲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xiàn),體驗表演與游戲的快樂。
    音樂圖譜大熊頭飾已初步學會歌曲的演唱。
    一、復習并熟練歌曲的演唱。
    1、t:“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的圖譜,我們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嗎?”
    2、復習演唱歌曲。
    3、老師也來唱一唱,鼓勵幼兒聽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4、(結合圖譜提問)t:“哪一句最特別?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這樣唱?”
    前半句:告訴大家大熊來了;后半句:趕緊輕輕地隱蔽,別讓大熊發(fā)現(xiàn)。
    5、幼兒集體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的最后一句。
    二、自由探索表演,為歌曲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
    1、t:“這首歌曲真好聽,如果加上動作表演一定更美,我們可以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勵幼兒找個好朋友唱唱、想想,為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
    2、鼓勵幼兒三兩分組,討論歌曲的表演,老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А?BR>    3、請個別幼兒嘗試表演。(關注動作的節(jié)奏和美感,并鼓勵相互學習。)。
    4、嘗試第一次表演。
    5、討論交流:“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會表演?”引導幼兒探索適合的動作并相互學習。
    6、幫助幼兒梳理表演動作,再次表演。
    關注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也可以表演給個人老師看)。
    7、t:“剛才歌曲里唱到大熊來了,聽,是誰來了?”為什么覺得是大熊來的?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8、隨樂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兒學習用雙手在膝蓋上一拍一次“學熊走”。
    2)幼兒學習模仿大熊表演。
    三、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嘗試設計游戲方案,并快樂游戲。
    1、提出歌曲可以變成好玩的游戲?!鞍堰@首好聽的.歌變成游戲一起玩一玩?!?BR>    2、討論游戲方案,鼓勵幼兒說說變成游戲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節(jié))。
    2)練習變石頭人的本領。(提出相關要求)。
    3)大熊可以把誰帶走?
    4)預設游戲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兒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別亂跑”時,幼兒變“石頭人”,老師彈奏大熊音樂,大熊角色出場,將動的“石頭人”帶走。
    3、快樂游戲。
    根據(jù)幼兒的游戲情況做一些小結和和提示,也可以對石頭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戲可進行2!3次。
    4、小結,結束活動。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五
    培養(yǎng)幼兒迅速反應能力及躲閃能力。
    空曠的安全場地;
    參加者剪刀包袱錘選出輸?shù)哪且晃蛔鳛樽]能做到木頭人的人,剩余的幼兒中由兩人念兒歌"1、2、3,木頭人",兒歌念完后,立刻靜止不動,不說不笑地對視,誰先忍不住動或笑了,被抓人者抓住就算輸。然后由被抓到的那個人繼續(xù)抓。游戲反復進行。
    從執(zhí)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六
    活動主題的選擇:民間的傳統(tǒng)游戲簡單易學,這個游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游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游戲。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對游戲規(guī)則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游戲規(guī)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戲。
    1.鍛煉幼兒肢體的表現(xiàn)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4.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并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5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一.熱身活動:
    幼兒學各種小動物走路,進行活動。
    二.游戲的玩法和規(guī)則:
    一不許動,
    二不許笑,
    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三.游戲反復進行。
    四.活動結束,幼兒散步做放松活動。
    本游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游戲,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fā)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并進行了相應的創(chuàng)編。
    木頭人活動教案篇十七
    1、正確發(fā)準“山”、“三”等字音。
    2、聽懂并理解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作相應的動作,提高自控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小兔、小狗、小貓的毛絨玩具各一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想,他們玩的是木頭人的游戲。
    2、引出兒歌: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
    3、引導幼兒回憶兒歌?!澳睦镉袀€木頭人?”“山上有個什么人?”“幾個好玩的木頭人?”
    “三個什么人?”“除了不許說話還不許干什么?”
    4、師幼齊說兒歌,正確發(fā)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和“三”。
    二、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
    1、游戲時須念兒歌,并可自由動作,兒歌念完后就不能動,也不能發(fā)出聲音,可擺與其他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擺得姿勢要堅持到游戲的禁令解除方可放下。
    2、如果誰動了或發(fā)出了聲響,就有教師將其請到前面,再請一名幼兒做懲罰他的人。被罰的幼兒將手伸給懲罰他的幼兒手中,而懲罰他的幼兒則拉住他手與全班幼兒一起手指他念:“你是一個小調(diào)皮,伸出小手打三下。”然后邊打手心邊數(shù)“一、二、三”,游戲接束。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除了打手還可換為“你是一個小調(diào)皮,撅起屁股打三下”,也可換為“你是一個小調(diào)皮,伸出胳膊打三下”。
    三、教師示范指導游戲玩法。
    所有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邊走邊念兒歌來此游戲。
    兒歌:(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闶且粋€小調(diào)皮,伸出小手打三下)(你是一個小調(diào)皮,伸出胳膊打三下)(你是一個小調(diào)皮,撅起屁股打三下)。
    幼兒回家后與其他幼兒或家長繼續(xù)玩木頭人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