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一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我便成了一個小書迷,在書的海洋里不斷地遨游。這幾天,我又和《三國》交上了好朋友。
《三國》里面有英勇無敵的趙云、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心胸狹窄的周瑜、永不言棄的曹操……他們無時不在教育著我,無時不在影響著我。
有一次,趙云在和曹軍大戰(zhàn)時,為了救劉備的夫人和孩子,他讓夫人和孩子先騎馬逃回去??煞蛉瞬或T,因為如果她騎上馬,趙云就會被戰(zhàn)死。就在這時,曹軍有一人刺了趙云一劍。無奈之下,夫人只好跳進枯井,把孩子放在井旁。趙云把曹軍殺光后,來到枯井旁,見夫人已死,悲痛萬分,只好拿了根帶子,把孩子系在身上,準備戰(zhàn)斗。這是,曹操的百萬大軍圍住了趙云,趙云一邊保護孩子,一邊英勇殺敵,終于沖出了重圍,將孩子毫發(fā)無損地送到了劉備手中。
可我卻是個膽小懦弱的人。卡弄丟了,就害怕得要命,連做夢都是人家跑來說:“還卡!”;當燈滅了,我在樓道里跑得比兔子還快;我最害怕看鬼片、聽鬼故事,尤其是在晚上……還有更嚴重的呢!有一次,我正在看電視,一直蟑螂爬到我的脖子上約會,嚇得我連連尖叫,直到爸爸把蟑螂趕走,我才停止尖叫聲。如果我是趙云,看到那幾十萬大軍拿著鋒利的兵器,已經嚇得屁滾尿流,向曹軍投降了??吹节w云英勇殺敵的情景,我真是羞愧萬分??!
諸葛亮足智多謀,遇事冷靜。空城計、反間計、草船借箭……就是他的錦囊妙計,但對于他來說卻是小菜一碟。我和他比起來簡直就如繁星比皓月。我每次遇到困難,只會坐享其成,希望別人能幫我。有一次,我家的遙控器和我玩起了“躲貓貓”,它好像長了腿似的,我摸了冰箱,拍了電視,捏了袋子,就是不見它的蹤影??蓩寢尠央娨暀C掀開一看,遙控器正躺在那里睡大覺。
出處 XueFen.com.CN
曹操是個永不言棄的人。他打了一次敗仗后,不但沒有傷心,反而大笑著說:“世上沒有百戰(zhàn)百勝的軍隊,只要堅強就可以取勝?!薄笆∧吮页J隆背闪怂目陬^禪??晌覅s不像他那么堅強。我做事失敗時,總是像只懊惱的獅子,垂頭喪氣地說:“無論我做多少遍,都不會成功的。還是放棄吧!”我真應該向永不言棄的曹操學習。
《三國》里還有心胸狹窄的周瑜。諸葛亮三番五次地救他,他卻三番五次地要殺諸葛亮。他說:“此人才智過人,我比不上他。若不除掉他,必成江東大患?!本鸵驗檫@樣,周瑜被諸葛亮的才華活活氣死了。就連死前還氣憤地說道:“既生瑜何生亮!”現(xiàn)代社會里也有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的人。在一次運動會上,溪長江和他的好友徐力居然同時出現(xiàn)在賽道上。在跑步時,徐力遠遠地把溪長江甩在尾尖,因為他是全校有名的“兔子”,溪長江雖然和他是朋友,但還是非常嫉妒他,,只見他用盡全身力量,超過了徐力,,又突然停了下來,絆倒了他的朋友徐力,本來他們可以并列第一,可是徐力被“滴答”的救護車帶走了,他可能會成為一個“無鼻將軍”。。而溪長江呢,一生只可以在冰冷的牢房里度過了。周瑜時時提醒了我:不能嫉妒他人,傷害他人。否則,害人終害己。
我喜歡《三國》這本書,更喜歡《三國》里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我要做一個英勇向前、足智多謀、永不言棄、心胸寬闊的好少年,長大后報效祖國。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二
最近一段時間我迷上了《三國》了,雖說我以前看過《三國》,可新版《三國》的熱映又引起了我強大的興趣,我便又拿著本《三國》讀了起來,現(xiàn)在我也名副其實的三國迷了!在刀光劍影之下去游一下三國吧!
要說我最喜歡的情節(jié),那我還是喜歡官渡之戰(zhàn),因為那場戰(zhàn)斗太展顯人的計謀了!之中我最欣賞的是曹操,他在最危急的時刻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占領了很好的戰(zhàn)略地位,為了他的王業(yè)打下了基礎,讓曹操在成功之山上有了一副鐵爪。
如果要說我喜歡什么武將,我會說姜唯,因為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其中有三個經典的故事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于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說,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
同學們,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fā),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后行??!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三
每天不斷挑戰(zhàn)自己的代價就是大汗淋漓的吃飯,吃完之后就和從水里撈出來的差不多了,希望能夠真正的減肥。忘了上次和誰說的了,生命就是在這日復一日中耗盡,單調﹑枯燥,我部分同意他的觀點,但是還有所保留,就是因為生活總是充滿了變化,只是我們的生命太短暫而已,等不到這些變化,但于此同時變化總是不期而遇,關鍵如何應對。想不到的時候,就學學司馬懿,等等看。
諸葛亮要再次連吳,但這次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人家是不可能再歸還荊州的了。不過諸葛亮算的很清楚,只要我抵擋的住另外四路,你肯定是愿意同我聯(lián)合的。后面的聯(lián)合很順利,因此在這時看,孫劉的力量更加強大了。且看曹丕如何應對。
曹丕的應對一如往常,那就是著急要打,比起他爹他真是差的太遠。司馬懿可真是夠陰的,就是慫恿和支持的態(tài)度。曹仁死了﹑賈詡死了﹑張遼也死了,老一代的名將就在歲月與戰(zhàn)斗中相繼死去。只有司馬懿步步高升,雖然他每次建議打得方案事實證明都失敗了,但并不妨礙他步步高升,真是第一大混啊。本周認為是踩穩(wěn)了,雖然踏空了10%,但是我決定下周進去了,吉兇未卜啊。
諸葛亮利用高定連環(huán)干掉另外二人確實高明,用計最重要的是掌握對方的心理弱點,總體上看人是容易被挑撥的,特別是產生誤會的時候。蕩平高定,下一站,孟獲。
孟獲這哥們是出名的一根筋,完全和諸葛亮不是一個量級,七擒七縱,幾乎把當?shù)赜忻奈溲b全部集合起來。一個人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理由,孟獲基本上說全了,比如不夠小心,家人惹禍,計謀沒全等等,但這都沒有什么意義,現(xiàn)在別說七次,一次就很難再翻身。所以總是要認真再認真,不要給自己留什么后路與借口。
曹丕死的好早,剛剛四十歲,后面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司馬懿已經位極人臣,他所需要的是削弱其他人的勢力,因此他主動要求統(tǒng)領兩州兵馬。諸葛亮也迅速發(fā)現(xiàn)曹丕的死是一個進攻的好機會,并且也認為司馬懿是最大的障礙。
1、右出進庫。壓線,右轉,中桿平,倒檔交叉桿,右打輪中桿消失,左半圈中桿出現(xiàn),右打滿差一指,直退座椅角。
3、左出進庫。壓線,左轉,中桿平,倒檔交叉桿差十公分,左打輪中桿壓窗框,右半圈中桿出窗框,左打滿差一指,直退座椅角。
今天的任務順利完成。
司馬懿馬上就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挑戰(zhàn),馬謖也真夠狠的,就是用反間計,之所以總是用,就是因為它好用。取得一個人的信任實在是太難﹑太難。華歆這哥們還是一如往昔的狠,堅定的要把司馬懿除掉,也許這個時候司馬懿還真的沒有謀反的想法,這次罷免讓他意識到,老板沒有絕對的信任,只是利用而已。與其這樣,還不如把握自己的命運,反他娘的。
諸葛亮這次真的來真的了,出師表寫的太好了,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這次伐魏,是劉備這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出擊來進攻魏,準備的也很充分。諸葛亮大展才華的時候到了,多么激動人心。此時馬超病故,趙云老邁,一代英雄基本上都退出歷史舞臺了。
北伐之戰(zhàn),以趙云連殺韓德四子開始,趙子龍真是武將之星,在武藝上﹑智謀上﹑忠誠度﹑壽命上都超過他的,應該是沒有了,這才是真正的人才。夏侯惇兒子的首戰(zhàn)以失敗告終。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四
讀完了義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讓我對三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從這本書里學到了很多知識,但也有意見和分歧。
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具有漢室皇家血統(tǒng),書中這樣評到:劉備是胸懷大志之人。這本書對劉備的評價,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到劉備的一生。我很贊同作者對劉備的評價,我也認為,未成蜀主之前的劉備,渾身上下透露著高貴的皇室氣息,虛心謹慎,重情重義,求賢若渴的劉備,在兩個兄弟張飛、關羽和大賢諸葛亮的幫助下,終于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國皇帝,有因一時沖動,想給兩位兄弟報仇,而落了個病死白帝城的悲慘結局。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正如書中所說,諸葛亮乃一位奇才,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胸有成竹贊美他的成語多的不勝枚舉。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要陷害他,可諸葛亮巧妙應對,使周瑜咬牙切齒,憤然而去。諸葛亮三氣周瑜,使周瑜在城門前吐血氣絕,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也就是丞相,為劉備出謀劃策,初出茅廬時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敵人落花流水,狼狽而逃,扭轉了張飛、關羽對諸葛亮的看法。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在給后主劉禪的奏章《后出師表》中寫到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可當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zhàn)時,不夠外面百鳥稠鳴還是春風蕩漾,他只關心軍事,由于過度的操勞而不幸過世,死時年僅五十四歲。英明一世的奇才諸葛亮臥龍先生就這樣的走了。
書中給予曹操的評價是個狡猾奸詐的小人,可我卻不這么認為。在我的腦海里,曹操治國有方,教子有方,是個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乃是一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多疑的性格塑造了這個“保守黨”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這亂世中處事的方法嗎?三國人物中,我最欽佩曹操和孔明。
暢游在書海中,遙想三國人物,李白的《詠赤壁》寫得好,只見滾滾長江東逝水,來到江邊,那火海滔天的景象仿佛有呈現(xiàn)在眼前?!镀啡龂愤@本細品三國的書,令我受益匪淺。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五
對百家講壇上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品三國的系列講座的不屑來源于師長師兄們的影響,歷史當作玩藝,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簡直是在拿歷史、歷史人物開玩笑。
可終究好奇還是占了絕對上風,我倒不會傻b兮兮每天爬在電視機前看那一嘆三涌,就直接買來一本《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來看了。這不看不要緊,一看?。∵€談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絕對稱得上一個學者,也讓電視,準確地說,也就是這個百家講壇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牽出歷史事件、牽出時勢格局,而三國時代又豈是容你孑然獨世的時代,于是從曹操談起,揭起錯綜復雜的一張網,將三國眾英雄一網打盡了。這與劉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說,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歷史或者言過其實,我看未必,最起碼比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過于偏袒蜀漢的.陳壽的《三國志》要更可信一些;不過說起來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愛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連諸葛亮也是下意識地繼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個大大的代表歷史一定方向的創(chuàng)新家了。
這一點,我倒覺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賤),性格(暴而疑),經歷(艱辛)決定的,而不是說他就承擔了什么歷史使命,即使承擔了,那也是歷史發(fā)展強加給他的,要不他早就當上魏帝了,還能等到曹丕。讀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腦中原先模糊的三國的復雜統(tǒng)將清晰了一起,一張人物事件譜讓它越發(fā)清晰;朋友說,別用你易中天的理論和我談三國,看,他還在不屑呢!我倒認為,品出來的三國,更吸引人興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六
寒假中,我如癡如醉的迷上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精彩的故事,風趣的人物性格,瞞天過海的計謀,和遠近聞名的戰(zhàn)役,都深深的吸引著我。
單從人物性格,品質來說,我十分喜愛關羽關云長,他是書中著力描寫的“忠義之士”。但從事跡來說,關公可比不過孔明諸葛亮,我國近代革命家魯迅先生說:“諸葛亮多智近妖?!蔽乙灿型?,從“初出茅廬第一功”到“武鄉(xiāng)侯五丈原升天”。由“大火燒赤壁”,到“關云長義釋曹操”,讓曹軍聞風喪膽。新野用火,白河用水。把曹洪燒得焦頭爛額。最后在七出祁山中,諸葛亮“升天”了。讓后人十分惋惜,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佳句。
再從戰(zhàn)役上來說,夷陵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則成為了三國及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教科書”。赤壁之戰(zhàn)不僅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而且還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一場,我非常喜歡這場仗,打得太氣派了!
有大風,假裝借風要人情也不一定。只是一個大體架子是真實的,在一些細節(jié)中,加入了虛構,使讀者可以去充分的想象。
《三國演義》是一本“傳說”級的書,遨游在這字里行間,我深深地陶醉在了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中。它是我最喜歡的書,對我的文言文學習有著很好的幫助,認識了許多生僻字,更讓我悟出了許多人生道理。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七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的原文版,有很多地方比譯文版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比如精簡版的桃園三結義,只有短短的幾句話,而古文版則用了幾乎整整一章的篇幅來描寫劉、關、張三人的外貌,他們如何相遇,如何相識,如何到張飛家桃園結義、來張飛家住宿的商戶怎么把打敗黃巾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又把自己原來準備賣的馬匹、生鐵等贈與他們,馬匹讓他們乘坐,生鐵讓他們打造武器,讓我體會到了商戶們的慷慨和劉、關、張三人的英雄之氣。
接下來,它又用極少量的篇幅描述了一代梟雄——曹操剛出山時的處境:他在一個比較小的將軍那里服役,后來,董卓進了京。曹操提出要救出天子,不讓它變成董卓的木偶,可那些軍官只顧著吃喝玩樂,誰也不理他,曹操就明白,他們只是領著朝廷的俸祿,當一個經常要保養(yǎng),保養(yǎng)費還很高的“花瓶”而已,要救天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就憑著剛好有一個人借助美人計吧董卓殺掉的機會,就將天子接到他的根據(jù)地洛陽,以便“奉天子以令不臣”或“挾天子以令諸侯”。
接著,就是描寫江東霸主孫權了,他繼承了哥哥和爸爸的事業(yè),可以說是“不勞而獲”,但他卻是少年老成,雖然才17、8歲,而已經完全有能力統(tǒng)領一個國家了,再加上周瑜和魯肅,當然有權成為江東霸主。
要說三國里最著名的戰(zhàn)爭,那非得由赤壁之戰(zhàn)莫屬。在那次戰(zhàn)斗中,劉備、孫權的聯(lián)盟以少勝多,多次使用適合的計謀,并利用曹操的多疑,又多次虎口余生,還通過黃蓋的詐降,騙曹操將戰(zhàn)船鎖在一起,又利用天時(剛好刮東風)、地利(曹操的軍隊不善水戰(zhàn))人和(黃蓋詐降)再用火攻,最后將曹操打的.元氣大傷,逃回了北方,并且再也不敢來南方了。
雖然我的讀后感已經寫得比較長了,但是我實際上才看了小半本《三國》,等我看完以后,我一定會寫出更好更深刻的讀后感!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八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個是少兒彩色注音版的。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之后及魏蜀吳三國之間戰(zhàn)爭故事。出現(xiàn)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蜀國的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云,魏國有曹操,吳國有孫權,周瑜等等。還有很多非常好聽的故事,比如桃園三結義,草船借箭,赤壁大戰(zhàn)等。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走馬請諸葛,里面的人物有曹操,劉表,劉備,單幅等等。劉備將一匹馬獻給劉表,但是劉表聽信部下說這駿馬會害人。劉備說:“人能駕馭馬,馬怎能害人?”后來蔡瑁等人要害劉備,這匹駿馬反而救了劉備一命。之后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臥龍,鳳雛是天下奇才,請到一個,便能安邦定國”。臥龍就是諸葛亮,劉備于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看完整本書,我還想再看一遍,等我大了我要看真正版的《三國演義》。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看,不僅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還可以從每個故事中學習增長智慧。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九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大家對這句話已是耳熟能詳了吧!沒錯,這便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一句話。
論《三國演義》,最具趣味的便是特點鮮明的人物塑造了。仁義慈悲的劉備、忠勇堅貞的關羽、心胸狹隘的周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作者羅貫中用他那支神奇的妙筆,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使其躍然紙上,給人留下?lián)]之不去的印象。
且說曹操,乃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錯殺呂伯奢全家,誤害神醫(yī)華佗……這一個個事例皆表現(xiàn)了曹操生性多疑心計重的特點。他精兵法,善用人,陳琳被曹軍俘獲時,曹操惜其才而不咎,使陳琳感激不盡,在之后的時日為曹操效力。曹操正因為有一雙辨識人才的慧眼,才能站在亂世的巔峰,與劉備孫權爭奪天下??!
再論董卓,是出了名的昏君。他有圖天下之勇,卻無安天下之謀。只為一己之利,不為百姓造福,甚至還加以殘害?!白考疵谧?,或斷其手足,或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鍋煮之,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zhàn)栗失箸,卓飲食談笑自若。”每當我讀到這一段時,不禁直打寒顫,憐無辜的百姓,恨董卓的毒心。也常因此咬牙切齒,恨不得將董卓碎尸萬段,以慰藉那些被他殘害的委屈亡靈!
三國爭霸,誰主沉浮,好的戰(zhàn)術和良策是至關重要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周公瑾火燒赤壁、陸遜火燒連營……這不僅凝結了古人們的智慧,還展現(xiàn)著三國時期的文化。這些亂世英雄的才能和功績,都是值得歌頌和贊美的?;⒗侮P三英戰(zhàn)呂布、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關云長千里走單騎、趙子龍長坂坡救主……這一段段膾炙人口的故事,讀來都令人興趣盎然。
每一次的描寫都是那么精彩,每一個片段都是那么經典而具有認識價值。羅貫中不但描寫了三國的風云變化,還透過這本書反映了當時社會形形色色的人與事,給人心靈上極大的震撼和啟發(fā)。雖是一本小小的《三國演義》,卻深含濃厚的文化底蘊,折射出許多許多深刻的道理,要想讀熟讀透這本書,談何容易啊!
亂世三國風云起,爾虞我詐皆相逼。若想知曉其中事,《三國演義》細品之!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十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
《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chuàng)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十一
看三國時,覺得那時候的人們非常的忠義,有氣節(jié)。很多時候,看得我熱淚盈框,心情久久不能平復。記得關云長,在無奈的情況下,和曹操約法三章,暫投其麾下。曹操欣賞關公的才華,極力拉攏關公。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斗金,下馬一斗銀。而且還送了很多美女,而關公在得知主公劉備的消息后,毅然而然的過五關斬六將追隨劉備而去,美女與金銀珠寶,原封不動的退回曹。
記得張飛,英勇無比,橫刀立馬,站立橋頭,大喝一聲,聲巨如雷"誰敢與我張翼德決戰(zhàn)"曹操軍中,竟無人敢應戰(zhàn)。飛再叫一聲,竟然將曹軍中的一員大將震下馬來,倒地而死,而操本人也曾聽關公說:張飛于百萬軍中取元帥首級,如探囊取物。"曹操遂將此話記在衣襟上并警告士兵,張飛一人擋退曹操的幾千追兵。記得趙子龍,當陽長坂橋,于曹操的百萬軍中,左沖右突,如入無入之境。救出后主阿斗,而救出來時,阿斗還在趙的懷中熟睡,劉備無法用語言來感激趙的舍命相隨,將阿斗擲于地說:"就是你這小子,差點害我折了一員大將"特別提一下劉備的甘夫人,懷抱阿斗,被亂軍沖散,躲在廢墟后的枯井邊,趙子龍找到她們時,甘夫人已受傷,趙子龍堅持讓甘夫人和阿斗騎馬,自己則步行將母子二人救出。甘夫人深知如果沒馬,趙子龍很難從百萬軍中沖殺出去,堅持不肯坐馬,但是憑趙對劉備的忠心,是絕對不可能拋下劉備夫人的.,兩人僵持不下,曹操軍隊殺來,甘夫人對趙子龍說:"劉備征戰(zhàn)半生,就這么點骨血,希望將軍無論如何救出阿斗,說完,縱身跳入井中...真女丈夫也。記得徐庶之母,之前徐庶為劉備的謀士的時候,十分有才。曹操想賺得徐庶,聽說他是個孝子,便請人把徐庶的老母請來,想請徐庶母親寫信招徐庶。徐母問曹操:劉備何許人也?操說:"無名小輩"。徐母厲聲說:"劉皇叔乃仁義之士,婦孺皆知,我何苦讓我兒棄明投暗,誓不寫信招降。后操令人設計賺得徐母筆跡,遂仿家書一封招徐庶到曹營。徐母得知,痛罵徐庶,不明大義,不辯是非,是夜自謚而死。而徐庶也暗下決心終于不為曹操所用。記得曹操初敗袁術,抓了袁術的軍師,想招為己用,勸其投降。軍師不從,言生為袁氏人,死為袁氏鬼。遂押往刑場,臨刑前,軍師說:“我主在北,何讓我面朝南”劊子手將其朝北,軍師朝北磕頭而拜,引刃而死。司馬昭殺了諸葛延,隨從三百多人,司馬昭令:如投降,可以免死。直至殺盡,無一人言降。鄧艾攻入西蜀綿竹,守將出城投降,其妻自縊于后堂,誓死不降。司馬昭殺入成都時,后主劉禪,而縛而降,劉禪第六子一家,誓死不降,其妻先觸柱而死,劉六子親自殺死自己的三個兒子,遂到昭烈廟,哭拜先帝,然后自刎而死.劉備在折了二個弟弟之后,終日以淚洗面,不顧諸葛亮力諫,而御駕親征,討伐東吳,最后在白帝城病逝,也許我們會說,劉備不顧全大局,以兄弟之情而置江山社稷而不顧,但是就如劉備所說,沒有關張二人,即使他坐擁江山,又何足為貴?人各有志吧。關云長恃才自傲,中呂蒙之計而失去荊州,進而被孫權殺死。張飛性格暴躁,在云長被殺后終日醉酒,鞭撻士兵,最后被士兵暗殺。
性格決定命運吧!喜歡周瑜,赤壁之戰(zhàn)成就了周瑜的一世英明."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三顧茅蘆,前后出師表(到現(xiàn)在看時仍然令人熱淚盈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六了祁山,七擒孟獲,木牛流馬,記得孔明曾說,曹操的百萬大軍,如蟻耳,只要他大手一揮,皆成面粉.想想那是怎樣的雄才武略。想想三國末期,劉禪昏庸,孫浩殘暴.天意所歸晉朝.即使諸葛亮再世,也回天乏術吧。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好該做的,放手不能改變的,這就是我讀三國的心得。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十二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我看過了兩遍,最近我又細細閱讀了易中天寫的《品三國》,有了更深的感觸。
《品三國》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介紹了發(fā)生在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身邊的一系列故事。看過這本書后,我腦海中三國時期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逐漸豐滿了起來。在眾多人物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書中的曹操與我以前在《三國演義》中了解到的曹操有了很大的不同。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個心狠手辣、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梟雄,是個純粹的反面人物。最典型的是曹操在逃亡途中,路過朋友呂伯奢家,朋友好心磨刀殺豬來招待他,曹操卻起了疑心,沒有弄清真相,就把呂伯奢一家老少全部殺光。在知道自己錯殺了朋友一家時,曹操竟然厚顏無恥地說:寧教天下人負我,休教我負天下人。這樣的例子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舉不勝舉,足以看出他是個真正的小人。
易中天老師則認為曹操固然有小人的一面。如他因為許攸得罪了自己,不顧許攸曾是他的恩人,毫不猶豫地殺了他;荀彧原是曹操的大功臣,卻因為反對曹操的某些舉措,也被殺掉了。但曹操也有兒女情長、寬宏大量的一面。對一些惡毒攻擊他的人,背叛了他的朋友,也都屢屢放過。比如魏種,雖然倒戈跟隨了張邈,后來被抓住后,曹操仍留了他的性命。還有陳宮,本是曹的好朋友,后來反叛跟隨了呂布,被曹操逮住后,死也不投降,曹操無奈之下只好殺掉。但在陳宮死后不久,曹操不但幫他嫁了女兒,還贍養(yǎng)了他的母親。
可以說,《三國演義》為了樹立一個藝術形象,不惜筆墨,添加了許多情節(jié),把曹操壞的一面充分表露出來了,呈現(xiàn)給讀者一個完全的反面人物?!镀啡龂穭t客觀、公正、全面地介紹了曹操,寫出了他的全部性格特點和他所取得的豐功偉績。我還通過上網了解到,曹操不但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個杰出的文學家?,F(xiàn)在還廣為傳唱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就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由此看來,只憑一個方面就給人下定論是很片面的,每個人都會有美、善的一面,也會有丑、惡的一面。想要了解一個人,就應該全面地去解讀他,這大概就是我讀了《品三國》后的一點感想吧。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十三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但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驗闀旧系臍v史不就是照著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tǒng)一,可是還沒有統(tǒng)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說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識,以及對當時局勢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軍隊政權了解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說!
諸葛亮當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他自己又很有軍事才能,可謂占著天時;東吳的孫權,憑借長江天險,統(tǒng)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三代,根基牢固可謂占著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zhàn)領蜀,然后以蜀為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十四
今天,我看了電視劇版的《三國》的第31集和第32級。
第31級講到:劉表的部將蔡瑁想殺了劉備,就和姐姐蔡氏討論,準備在三更半夜時,偷偷到客館殺了劉備。這件事情被劉表的長子劉琦知道,在二更時來到客館,就把事情給劉備說了一遍,勸他快快離開這。三更時,蔡瑁帶著500民將士來到客館,殺入客房,卻不見劉備。忽然,主公劉表來了,問蔡瑁怎么一回事??蔡瑁去找理由說:“我生為上將,為了劉備的安全,所也來了?!钡诙?,劉琦騎馬來到新野,劉備親自出城迎接。劉琦說:“明日有宴會,請主公參加。這里的一些地方和白話版的《三國》有些不一樣。
三國歷史學家的讀后感篇十五
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我便深深地著了迷。在我強烈的要求下,媽媽幫我下載了這套《易中天品三國》全集,我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看完了五十二集,現(xiàn)在終于有機會向大家展示當年的三國盛事,我來給你們說說我眼中的《三國》吧!
看完了這部《品三國》全集,我認識了許多的歷史人物,有:劉備、曹操、袁紹、孫權、關羽、諸葛亮等。首先說說劉備,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為人十分正直,所以我很喜歡他。曹操我稱他為“可愛的奸雄”。為什么呢?因為他很務實,勇于說真話,敢作敢當,再加上荀、郭嘉、程昱等五位重要謀士的幫助,所以他贏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袁紹的失敗在于他不會用人,擺一幅空架子,他的家族是“四世三公”又有什么用呢?孫權他是很幸運,但同樣也很不幸。他的幸運在于他不用自己打江山,第一次執(zhí)政的時候就接過了父兄留下的基業(yè)。他的不幸在于他執(zhí)政才18歲,朝庭沒有人聽他的,所以他很無奈。關羽是一名猛將,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由于他的大意,最終敗走麥城,連自己的腦袋也沒能保住,真是遺憾!諸葛亮是我最喜愛的一位人物,他足智多謀,為人正直,一心一意地輔佐劉備,真正地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此外,我還知道了三國中最著名的三大戰(zhàn)役。曹袁“官渡之戰(zhàn)”、曹孫“赤壁之戰(zhàn)”、孫劉“夷陵之戰(zhàn)”?!肮俣芍畱?zhàn)”是一個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也是一個轉折性的.戰(zhàn)役,所以這場戰(zhàn)爭中,我還是比較偏向曹操的?!俺啾谥畱?zhàn)”的首功應該是魯肅,因為他七年前就和孫權說要想打敗曹操必須聯(lián)合劉備,如果不是魯肅的這番話,孫劉就不會聯(lián)盟,那么也就不能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夷陵之戰(zhàn)”劉備一半有奪回荊州的心態(tài),一半有為關羽報仇的心態(tài),但是,他這次行事魯莽,被陸遜火燒七百里,以失敗告終了這場戰(zhàn)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