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綠色旅游公司的一名導游,我叫陳杰,大家可以叫我小陳或小旭。今天就由我?guī)Т蠹覅⒂^這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
長城位于北京的北方,修筑在八達嶺上。從東頭的山海關(guān)到西頭的嘉峪關(guān),全長有一萬三千多里。
戰(zhàn)國時期,各個諸侯為了互相防御,便把長城修在了山勢比較險峻的八達嶺上。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為了更好的防御,又把長城修長了一些。并稱它為萬里長城。秦始皇修長城動用了百萬之眾,竟占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想當初古代人民艱苦勞動,才把一塊塊重達千斤的條石、城磚抬上這峭壁深壑。因此為了尊重古代人民,我想提醒大家以下三點:
一、不要亂扔垃圾
二、不要亂涂亂畫
三、不要破壞建筑
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每隔300多米就會有一個“烽火臺,”也就是方形的城臺。在這“烽火臺上”,周幽王還曾經(jīng)導演過“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國父孫中山參觀長城后,評價道:“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講到這里,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傳說:
古時候,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到處抓民夫和書生,孟姜女的丈夫范紀梁也在內(nèi)。冬天,孟姜女做了幾件衣服要給丈夫送去,可她一打聽,丈夫早已累死在長城腳下。孟姜女很傷心,號啕大哭,淚水溶化了長城的三百多米。這個傳說足以告訴我們:長城雖然雄偉壯觀,但是它是用無數(shù)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換來的。
好了,天色不早了想必大家一定很累了吧!那就會賓館休息一下吧!
因為萬里長城雄偉壯觀,是外國人心中偉大的墻。因為萬里長城是用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jié)而成的,所以是我們?nèi)A夏兒女心中的驕傲自豪。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二
大家好,我叫張一鳴,今天很高興能當上大家的導游。
我們現(xiàn)在準備去的地方是北京頤和園。
游客朋友們,頤和園到了,請大家隨身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有次序地下車。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有名的長廊。
長廊很長,共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頭,分成273間。
在每一間的橫欖上都有著美麗的畫,有的畫著風景、有的畫著花草樹木、還有的畫著人物。
在這條長廊里,有著綠漆的柱子和紅漆的欄桿,一根根柱子看上去非常整齊,像一個個訓練有素的哨兵。
長廊的兩旁都栽滿了花草樹木,這一種花還沒枯萎,那一種花又開了,使長廊里常年洋溢著花的香味。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游完了長廊,接下來我們準備去的是萬壽山。
請大家小心梯級,有孩子的家長們請照看好自己的孩子。
現(xiàn)在,請旅客朋友們往上方看,在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物,這個就是佛香閣。
在佛香閣的下面,還有一排排宮殿,就是排云殿。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萬壽山的山頂。
現(xiàn)在,請大家往山底下望,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前,有蔥郁的樹叢,美麗的宮殿……。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昆明湖,請大家不要隨地吐痰、扔垃圾,要保護好這里的美好環(huán)境。
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岸上栽著多得數(shù)不清的垂柳。
在昆明湖上,有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游人可以走過石橋,到小島上玩。
這一座石橋一共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在橋欄桿上有許多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市面上姿態(tài)不一的石獅子,這么多石獅子,沒哪兩只是相同的,美極了。
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頤和園一日游就到此結(jié)束了,希望你們有機會再來細細游賞,再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qū)。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jīng)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lǐng)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筑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三個修筑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tǒng)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并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筑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
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御,“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筑了一條近兩萬里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fā)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筑長城最長的朝代。
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筑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shù)之精是獨一無二的。
當年朱元璋在統(tǒng)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采納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
當時元朝雖然已經(jīng)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筑長城。
明朝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guān)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
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筑構(gòu)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
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
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jīng)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fā)和北疆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yè),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筑長城的經(jīng)歷,據(jù)統(tǒng)計,在上下兩千年里,先后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墻,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
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fā)生在萬里長城上的。
如今,長城在經(jīng)過幾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防御性城墻!遍布了我國16個地區(qū),全長達到了10。
8萬里。
剛才我們所經(jīng)過的路,就位于關(guān)溝中。
關(guān)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qū)南口鎮(zhèn),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guān),全長40里。
是中原地區(qū)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
明代在這里布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guān),居庸關(guān),上關(guān),八達嶺。
在關(guān)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xiàn)在景觀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
因為八達嶺地區(qū)地勢復雜,技術(shù)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火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zhuǎn)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嘆服。
現(xiàn)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
關(guān)溝因為居庸關(guān)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筑就是居庸關(guān),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里居住所以得名。
在關(guān)內(nèi),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臺,就是云臺。
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來的地震中毀壞了。
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chǔ)和望柱。
云臺的面積有310平方米臺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
內(nèi)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
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jīng)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shù)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杰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
可能大家會問,為什么要講長城修筑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qū)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不僅守衛(wèi)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guān),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于關(guān)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jīng)過這里,曾經(jīng)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
但現(xiàn)在這塊石頭已經(jīng)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
剛才介紹了那么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qū)游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
好,這里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
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zhèn),意思是居庸關(guān)外又一重鎮(zhèn)。
現(xiàn)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cè)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
是崇禎年間制造的。
八達嶺長城有三臺兩墻組成,什么是三臺兩墻呢?現(xiàn)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臺分別是城臺,敵臺,其中城臺構(gòu)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
那敵臺的構(gòu)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御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
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筑。
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guān)系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敵人百余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
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guān)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nèi)。
說完了三臺,下面就來說一下兩墻。
長城外側(cè)的高墻叫做牒墻,有垛口是用來防御敵人的。
而內(nèi)側(cè)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墻,也叫做宇墻。
在最開始長城內(nèi)側(cè)是沒有女兒墻的,可是經(jīng)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墻。
在長城墻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墻。
而長城的墻體里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大家好!我叫天才綿羊,今天由我來擔任大家的導游。
希望我們能一起渡過一段愉快的旅程。
北京王府井大街就像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早已舉世聞名了。
對于眾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
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胡同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810米長,略呈波浪型,大街兩側(cè)分布著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shù)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外,還新建了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巖鋪成的地面干凈整潔。
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累了,王府井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三
大家好!我是一個小小導游?,F(xiàn)在由我?guī)ьI(lǐng)大家去參觀美麗的頤和園。
頤和園又名清漪園。大家看,這里是著名的長廊。這長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間。它有一條條綠色的長柱,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齊齊地,像一個個有素的士兵;有紅漆的欄桿,而且每一間橫檻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花紋,如:花草樹木、人物、風景等等。旁邊還種著一盆盆五顏六色的花,一絲絲花香在這長廊飄來飄去,清新的味道撲面而來?,F(xiàn)在,請各位女士們和先生們小心梯級,而且不要亂丟垃圾,有垃圾一定要丟到果皮箱,保護好這里美好的環(huán)境!
各位游客,大家請跟我來!這是一個你們最盼望的景點——昆明湖。昆明湖是一條長長的堤壩。湖北有幾座形態(tài)各異的石橋,橋欄桿上有過百條石柱。石柱上雕刻著獅子頭,他們神態(tài)各,好看極了!
我們要上山了,各位走好啊!我們下一個景點是萬壽山。萬壽山的半山腰中有一個三層的寶塔。旁邊還有一棵棵參天的大樹,綠樹成蔭的,一眼望去像一塊大大的翡翠。
頤和園一天游到此結(jié)束了。大家覺得這景色美嗎?我們祖國還有很多名勝古跡,以后我們還會觀看到更美的景點的!各位游客,再見了!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四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風景如畫的頤和園,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希望我的導游詞能幫助大家玩兒得開心!
首先導游詞為您介紹介紹頤和園,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大約于1794年建成,因為圓明園的焚毀,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有著“皇家園林博物館”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風景也讓它進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下面,就讓我們一塊來領(lǐng)略它的風光吧!
第一個景點,我?guī)Т蠹矣斡[長廊。這條長廊長700多米,劃分為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人物、花草、風景等畫作,幾千幅畫風采各異,沒有兩幅是相同的。而長廊兩旁栽植的這些花木也是競相斗艷,一種花還沒謝,另一種卻已盛開。置身長廊,大家更能感到從昆明湖上吹來的習習微風,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從長廊出來,我們接下來游覽萬壽山,從山腳下向上看,那座半山腰聳立的八角寶塔形三層建筑叫“佛香閣”,它下面的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叫“排云殿”。置身于佛香閣上遠眺,整個頤和園的美景盡收眼底!而佛香閣正前方那面如鏡子一樣安靜,如碧玉一般剔透的就是昆明湖,它的靜,源自于當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時,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在此向東遠眺,更能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讓人心中產(chǎn)生一種朦朧的美!
從萬壽山下來,我們游覽的是昆明湖,古詩有云:“湖圍長堤岸,堤岸楊柳垂”??吹侥菐鬃綐硬煌氖瘶?,美麗的湖心島,肯定讓人迫不及待的想登島觀賞美景,登島的石橋有十七個橋洞,人們叫它“十七孔橋”。橋欄石柱雕刻著的這些成千上萬的小獅子,在雕刻著的精心雕琢下,它們不僅生動逼真,而且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頤和園處處是美景,說也說不盡。由于時間關(guān)系,今天我的導游詞到此結(jié)束,祝大家旅途愉快,萬事如意!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景區(qū)。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很開心能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希望我的導游詞講解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長城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和汗血的結(jié)晶。今天我們來到這里,能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的驕傲與自豪。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中保存得最完整和完好的一段,是長城的建筑精華所在。很多導游詞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么今天我們大家都到過了長城,親身領(lǐng)略了偉大的奇跡,那么個個現(xiàn)在都是好漢!現(xiàn)在請隨我到這邊來。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常見的烽火臺了。烽火臺的主要作用是偵查敵情和傳遞信息,在歷史上它先于長城而出現(xiàn),在這里它與長城相輔相成,共同構(gòu)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我們看到的這個地方,以前就有一些守望和燃放煙火的設備,一旦發(fā)現(xiàn)敵人來犯,立即在臺上燃起烽火,鄰臺見煙依樣行動,連成一道信息墻,傳遞到軍情指揮中心,功能相當于現(xiàn)在的電話或者網(wǎng)絡。
大家再遠眺一下我們雄偉的八達嶺長城吧!今天的導游詞講解到這里就要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一路同行,希望有機會可以再次為你們服務!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六
大家好!我是快樂旅行社的實習導游。我姓李。你可以叫我李導。
今天,我將帶領(lǐng)你參觀頤和園。請好好照顧我。我希望你能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建議。頤和園在這里。請和我一起下車。走進大門,繞過大廳,現(xiàn)在的位置是著名的長廊。你看,綠漆柱子和紅漆欄桿一目了然。這條走廊長7800多米,分為273個房間。每個房間的.橫檻上都有五顏六色的畫,描繪人物、風景和花朵。有成千上萬幅畫和兩幅不一樣。長廊兩旁種的花木中,有一朵還沒死,另一朵已經(jīng)開了。左邊昆明湖吹來的微風,讓人神清氣爽。你感覺到了嗎?走完長廊,我們現(xiàn)在在萬壽山腳下。抬頭望去,可以看到半山腰上矗立著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樓,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
下面一排排宏偉的宮殿是排云寺?,F(xiàn)在,我們在萬壽山的佛亭。往下看,頤和園的大部分風景都在你的眼前。看,郁郁蔥蔥的樹木,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屋頂和猩紅色的宮殿墻壁。前方,昆明湖靜如鏡,碧玉綠。游輪和原船也緩緩滑過湖面,幾乎不留痕跡。向東看,你可以看到幾座古塔和城里的白塔。我們現(xiàn)在在昆明湖。昆明湖被一條長長的堤岸環(huán)繞,堤岸上有幾座風格各異的石橋。當你走過石橋時,你可以去湖中心的小島玩??矗椰F(xiàn)在指的橋有十七個橋孔,所以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數(shù)百根石柱,上面雕刻著小獅子。這些獅子姿勢不一樣,沒有兩只是一樣的。好吧,現(xiàn)在你可以去島上玩了,然后我們兩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然后我們坐公共汽車回去。解散!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通過我的講解,你對故宮有一定的了解嗎?我希望你下次來我這里當你的導游。再見。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頤和園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頤和園游玩,希望大家在頤和園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叫黃嘉儀,你們叫我黃總導。
大家看,我們現(xiàn)在走到了長廊的盡頭。我們面前就是萬壽山。大家抬頭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一下昆明湖吧!你們看,昆明湖多美呀!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頤和園的'景色說也說不盡。你們看那,還有湖心島和十七孔橋,請你們自己細細觀賞吧!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你們下次來,我還是你們的導游。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八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狀環(huán)護,這九座山峰從東邊數(shù)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wèi)著中間的寶珠峰,規(guī)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規(guī)模宏大,寺內(nèi)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jù)說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將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現(xiàn)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qū)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觀也十分優(yōu)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經(jīng)名揚京華。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寺內(nèi)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龍?zh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20_年12月18日,北京門頭溝區(qū)責令景區(qū)撤除違規(guī)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龍?zhí)?,山上有柘樹,故一直稱為“潭柘寺”。民間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諺。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jù)說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F(xiàn)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qū)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筑群。潭柘寺不僅以古跡眾多、風景優(yōu)美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幾年還修建了現(xiàn)代化的旅游服務設施,實行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娛樂、購物的一條龍服務,使景區(qū)成為享譽中外的旅游勝地。1997年,經(jīng)北京市政府批準,僧團進駐,潭柘寺恢復了宗教活動。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體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西路有愣嚴壇(已不存)、戒臺和觀音殿等,莊嚴肅穆。此外,還有位于山門外山坡上的安樂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師靜室、歇心亭、龍?zhí)?、御碑等。塔院中共?1座埋葬和尚的磚塔或石塔。
山門外是一座3樓4柱的木牌坊,牌樓前有古松二株,枝葉相互搭攏,猶如綠色天棚,牌樓前有一對石獅,雄壯威武。過牌坊是單孔石拱橋,名“懷遠橋”,過橋就是山門。
天王殿殿中供彌勒像,背面供韋馱像,兩側(cè)塑高約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兩旁為鐘鼓樓,后面是大雄寶殿。寶殿面闊五間,重檐廡殿頂,黃琉璃瓦綠剪邊,上檐額題“清靜莊嚴”,下檐額題“福海珠輪”。
正脊兩端各有一巨型碧綠的琉璃鴟吻,是元代遺物,上系以金光閃閃的鎏金長鏈。殿內(nèi)正中供奉碩大的佛祖塑像,神態(tài)莊嚴,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飾有大鵬金翅鳥、龍女、獅、象、羊、火焰紋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難”、“伽葉”像,均為清代遺物。大雄寶殿后為齋堂院,是和尚們吃飯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兩株娑羅樹和兩株銀杏樹,樹體高大。中軸線終點是一座樓閣式的建筑,名毗盧閣,高二層,木結(jié)構(gòu)。站在毗盧閣上縱目遠眺,寺廟及遠山盡收眼底。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壇、觀音殿和龍王殿等等,一層層排列,瑰麗堂皇。戒壇是和尚們受戒之處,臺上有釋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兩側(cè)各有一長凳,是三師七證的坐處;觀音殿是全寺最高處,上有乾隆手書蓮界慈航,內(nèi)供觀世音菩薩,斂目合什,雋秀端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愍帝建興四年(320_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qū)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始創(chuàng)時規(guī)模不大,名叫嘉福寺。當時佛教還未能被民間所接受,因而發(fā)展緩慢。以后又出現(xiàn)了北魏和北周兩次“滅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發(fā)展,后來逐漸破敗。
唐代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來潭柘寺開山建寺,“持《華嚴經(jīng)》以為凈業(yè)”,潭柘寺就成為了幽州地區(qū)第一座確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興盛。
唐代會昌年間,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趙歸真和權(quán)臣李德裕的慫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國排毀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廢。
五代后唐時期,著名的禪宗高僧從實禪師來到了潭柘寺,鏟除荒夷,整修寺院,“師與其徒千人講法,潭柘宗風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滅佛”的陰影,重又繁盛了起來。當時的潭柘寺也從此由華嚴宗改為禪宗。
遼代時期由于幽州地區(qū)律宗大盛,而禪宗則發(fā)展緩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禪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區(qū)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潭柘寺先后出現(xiàn)了數(shù)位禪宗大師,大大提高了寺院的聲譽。金熙宗完顏亶于皇統(tǒng)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進香禮佛,并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進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爭相效仿,這對于進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金熙宗將當時的寺名龍泉寺改為“大萬壽寺”,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和擴建,開創(chuàng)了皇帝為潭柘寺賜名和由朝廷出資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顏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顏雍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當時的住持僧重玉禪師為此特寫下了《從顯宗幸潭柘》一詩,記述了當時的盛況,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鐫刻成碑,立于寺中,現(xiàn)此碑猶存,鑲嵌在金剛延壽塔后邊地階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禪學昌盛,其代表人物是臨濟宗大師廣慧通理禪師開性。開性是現(xiàn)今北京懷柔縣人,9歲時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禪師傅為師,學習禪宗中臨濟宗佛學。后來云游遼東和齊魯?shù)鹊兀樵L名山古剎,向各地高僧學習佛法,歸來后在馬鞍山竹林寺弘揚禪學。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禪師帶領(lǐng)僧眾來到竹林寺,恭請開性回潭柘地任住持。開性任住持期間,在朝廷的資助下,對潭柘寺進行了長達20_年的大規(guī)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煥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禪學從此中興,開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區(qū)公認的禪宗臨濟宗的領(lǐng)袖,使潭柘寺成為了臨濟宗的中心寺院。開性終老于寺中,圓寂后被佛門尊為“廣慧通理”禪師。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為了替其父贖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終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觀音殿內(nèi)跪拜誦經(jīng),“禮懺觀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內(nèi)的一塊鋪地方磚磨出了兩個深深的腳窩?,F(xiàn)今妙嚴公主“拜磚”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觀音殿內(nèi),是潭柘極為珍貴的一件歷史文物。后妙嚴大師終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崇信佛教,特別是對當時名貫京城的潭柘寺極為青瞇,元順帝曾請?zhí)惰纤伦〕盅径U師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親自下廚,禮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廣孝法號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選高僧,從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時,朱棣按照姚廣孝的謀劃,起兵“靖難”,從而奪取了皇位,即為明成祖。朱棣繼皇帝位后,封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慶壽寺欽命住持,后又加封為太子少師,賜名“廣孝”,仍參與軍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廣孝辭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隱居修行,每日里與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無初德始禪師探討佛理。期間,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過他。據(jù)說當年修建北京城時,設計師就是姚廣孝,他從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獲得了不少靈感,北京城的許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樣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寶殿而建的,同為重檐廡殿頂,井口天花繪金龍和璽,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來姚廣孝奉旨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才離開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隱居修行時的住所少師靜室,至今猶存遺址。
明代從太祖朱元璋起,歷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撥款,或由太監(jiān)捐資對潭柘寺進行了多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確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為當時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許多外國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紛紛到此來學習佛法,有的甚至終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無初德始、東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連公大和尚等人。
萬歷二十三年,達觀大師奉神宗皇帝朱翊鈞之命,任潭柘寺的欽命住持。在此期間,由萬歷皇帝的母親慈圣宣文明肅皇太后出資,在達觀大師的主持下,對潭柘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達觀大師與朝廷密切,經(jīng)常奉詔進宮為皇室講經(jīng)說法,從而進一步加深了潭柘寺與朝廷的聯(lián)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進行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和擴建。宣德年間,“孝誠皇后首賜內(nèi)幣之儲,肇造殿宇”,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從正統(tǒng)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興土木,在皇室的資助下,擴建寺院,廣造佛像。在此期間,英宗皇帝“詔考戒壇”,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內(nèi)修建了戒壇,英宗皇帝賜名為“廣善戒壇”,越靖王朱瞻墉還在寺內(nèi)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剛延壽塔,正統(tǒng)四年,明英宗“頒大藏經(jīng)五千卷”給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戴義出資作為工食費,并奏請明孝宗撥款,對潭柘寺再次進行了整修和擴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進行了歷時一年半的整修,“殿廡堂室煥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擴大了寺院的規(guī)模。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資,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間。
明代的200多年期間內(nèi),皇帝幾次對寺院賜名,因而寺名幾次更改。明宣宗賜名“龍泉寺”,天順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間仍稱其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門內(nèi)廣濟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師,與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為潭柘寺的欽命住持。當年秋天,康熙皇帝駕臨潭柘寺進香禮佛,并且留住了數(shù)日,賞賜給潭柘寺御書金剛經(jīng)10卷、藥師經(jīng)10卷、沉香山1座、壽山石觀音1尊、壽山石羅漢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親撥庫銀1萬兩,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親自主持下,從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歷時近兩年,整修了殿堂共計300余間,使這座古剎又換新顏。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親賜寺名為“敕建岫云禪寺”,并親筆題寫了寺額,從此潭柘寺就成為了北京地區(qū)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為牌樓親題匾額,并賜給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龍須竹8杠,這就是我們現(xiàn)今在寺中所見到的“金鑲玉”和“玉鑲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師為潭柘寺的欽命住持,并賜給潭柘寺鍍金劍光吻帶四條,安裝在大雄寶殿的殿頂上,現(xiàn)今這四條金光閃閃的吻帶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間一向深居簡出的雍正皇帝也專程到潭柘寺進香禮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賜供銀二百金、匾額九、楹聯(lián)二、詩二、章幅子一軸、法瑯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處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寶。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筆心經(jīng)和自己手書的詩篇賜給了潭柘寺。
嘉慶皇帝也像其前輩一樣,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進香禮佛,游玩賞景,現(xiàn)留有其所作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詩一首。
1920_年蔣介石來北京時,曾專程到潭柘寺去進香。
1950年,北京市園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為名勝古跡景區(qū)向游人開放,成為北京市首批開放的七個公園景區(qū)之一。
1956年,全國人大朱德委員長到潭柘寺視察,指示有關(guān)部門,要修建一條從門頭溝通往潭柘寺的公路,為前來游覽的人們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陳毅副總理到潭柘寺參觀視察。
1957年10月28日,經(jīng)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潭柘寺被列為北京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潭柘寺的文物保護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國政協(xié)委員、末代皇帝溥儀到寺參觀考察。
期間,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毀壞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損壞,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關(guān)閉,停止開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重修潭柘寺。這次重修不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還修建了旅游服務設施。1980年7月,潭柘寺進行試開放,8月1日正式向游人開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復宗教活動。
20_年6月,國務院確定潭柘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_年夏季,潭柘寺舉辦一系列慶典活動,慶祝建寺1696年周年。經(jīng)考證潭柘寺創(chuàng)建于西晉永嘉元年(320_年),這個考證結(jié)果得到各界認同。
20_年9月9日潭柘寺舉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_年周年慶?;顒印?BR> 在很多門頭溝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這樣一個傳說:當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華嚴經(jīng)》以為凈業(yè)”,“其所誦時,一城皆聞之,如在庭廡之下”。很多信徒踴躍捐助,助其在幽州開山立宗,所以華嚴祖師就去找當時的幽州都督張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張仁愿對華嚴祖師說:“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選好?”于是華嚴祖師帶張仁愿來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東溝劉家的土地,張仁愿對華嚴祖師說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劉姓地主一起叫來協(xié)商,兩地主本不想給,但看在張仁愿的面子上對華嚴祖師說:“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話我們以后就沒有飯吃了。”華嚴祖師知其俱是當?shù)財?shù)一數(shù)二的大地主,良田無數(shù)。便取出蓋自己蒲團的毯子對二人道:“不多不多,兩位施主可否割這一毯之地與我?”姜姓和劉姓地主一看只有這巴掌大的一塊毯子,忙不迭的答應,并且請張仁愿做中人。華嚴祖師見張仁愿答應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拋,只見布毯在空中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且遲遲不落地眾人目瞪口呆,不一會,布毯已經(jīng)大到遮天蔽日,兩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夠了,夠了!請大師慈悲,不要讓它再大了!”華嚴祖師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說:“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來。直直蓋住了好幾座大山。張仁愿對兩人道:“這一毯之地就讓與華嚴大師,二位可不要反悔?!倍艘豢凑娣鹪诖?,哪敢反悔。于是華嚴祖師就在此地以破敗了的嘉福寺為中心,重建寺廟。修筑殿宇,擴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兩股豐盛的泉水,一眼名為龍泉,一眼名為泓泉,兩股泉水在后山的龍?zhí)逗狭骱?,流?jīng)寺院,向南流去,不僅滿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還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農(nóng)田,故華嚴大師命名此寺為“龍泉寺”。但華嚴祖師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卻廣為流傳,當?shù)厝硕妓较路Q此寺為“毯遮寺”后經(jīng)千年,“毯遮寺”就逐漸演變?yōu)椤疤惰纤隆薄?BR> 景區(qū)
進香古道
潭柘寺[1]歷史上游人香客云集,香火很盛。從金代以后,每個朝代都有皇帝到這里來進香禮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平民百姓則更是難以勝記,特別是從明代之后,潭柘就已經(jīng)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個固定廠所。潭柘寺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在歷史上曾形成了多條古香道,從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資修建,有的是由與潭柘寺結(jié)有善緣的民間香會出自于對佛的虔誠之心,而集資修筑的,還有的是當?shù)氐纳烫柵c百姓共同修筑的。這些古香道經(jīng)過了歷代不斷的整修,使用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為潭柘寺的對外交往,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蘆潭古道
蘆潭古道是舊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條主要道路,原是一條山間土路,路面質(zhì)量較差。從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縣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為了拜謁皇陵之需,乾隆年間由朝廷出資,將原有的道路拓寬展平,并將部分路段用條石鋪砌,當時稱為“京易御道”。蘆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線,當時也得到了整修,拓寬展平,部分路段鋪砌了條石或石塊。蘆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盧溝橋,過長辛店,東王佐、沙窩村、大灰廠,穿過石佛村,到達戒臺寺,翻過了羅睺嶺,走南村、魯家灘、南辛房、平原村,到達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燁在去潭柘寺時,走的就是這條蘆潭古道。
這條古道從石景山區(qū)的龐村,過永定河后,經(jīng)臥龍崗、栗園莊、石門營、苛羅坨、越羅睺嶺,與蘆潭古道會合,到潭柘寺,全長20公里的路線與現(xiàn)今108國道門頭溝段基本相吻合。這條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蘆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園莊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遠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轉(zhuǎn)站,從京城而來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時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詩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游一百四十韻》,詳細地記述了這條路線,以及沿途的風光和見聞。這條古香道同時也是潭柘寺的一條主要運輸線,奉福寺管理著屬于潭柘寺的13座糧莊,并且設有粉坊、磨坊、麥坊等,是潭柘幸的總倉庫和糧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應基地,每天都用騾馬向潭柘寺運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這條龐潭古道。
現(xiàn)今門頭溝永定鎮(zhèn)的東、西辛稱村,原來合稱為“新城”在歷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處古渡口,也是一座繁華的大集鎮(zhèn)。新潭古道從新城開始,經(jīng)何各莊、太清觀、萬佛堂,翻過紅廟嶺,經(jīng)桑峪到達潭柘寺。這條道路幾乎是直線,全長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條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這條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還用于商業(yè)運輸。潭柘寺一帶盛產(chǎn)煤炭,有許多小煤窯,運輸煤炭的騾子、駱駝、毛驢進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斷。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橋,鋪砌了條石或石塊。現(xiàn)今從萬佛堂至紅廟嶺的一段古道仍保持著原貌。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從北京到門頭溝的主要道路,從石景山區(qū)的麻峪開始,過永定河后,經(jīng)大峪、東西辛房到圈門,上九龍山,經(jīng)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從麻峪到圈門一段為平原,道路即寬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間,對道路進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為京門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門公路,并開通了門頭溝區(qū)的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從阜城門到門頭溝的圈門。門潭古道從圈門向南,翻越南大梁,到達潭柘寺,這條道路只有上山時為幾百米長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盤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繞過兩個山頭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長只有三四公里。
這是指從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條古道。從潭柘寺開始,經(jīng)陽坡園、趙家臺、十字道到達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樞紐,從王平口向西經(jīng)宅舍臺、玉皇廟、東板橋、千軍臺,翻越大寒嶺,過煤窩到軍響,進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經(jīng)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嶺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縣,遠可達山西、內(nèi)蒙等地,是西北而來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門頭溝西部地區(qū)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這條古道。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齋堂地區(qū)是平西抗日根據(jù)地的中心,根據(jù)地的許多物資都是從這條古道運進山里去的,八路軍、武工隊、縣大隊也通過這條古道進入潭柘寺地區(qū),打擊敵人,將潭柘寺一帶由敵占區(qū)變?yōu)橛螕魠^(qū),并以此為依托,向永定鎮(zhèn)一帶發(fā)展。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宛平縣委和縣大隊也是從這條古道進軍潭柘寺地區(qū),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區(qū)。這條古道既是一條西北部地區(qū)進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時又是一條具有革命意義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寶
寶鍋
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現(xiàn)在那里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由于鍋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關(guān)于這兩口鍋,還有“潑砂不漏米”之說,原來,鍋底有“容砂器”,隨著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會沉入鍋底的凹陷處。
石魚
潭柘寺觀音殿西側(cè)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之可發(fā)五音,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后來人間大旱,玉帝送給潭柘寺消災。一夜大風雨時,石魚從天而降,掉在院中。據(jù)說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13個省,哪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現(xiàn)在寺中的石魚為后來復制的。
潭柘十景
平原紅葉
潭柘山的紅葉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jīng)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節(jié),古剎所處的平原村,山上長滿了柿子、紅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樹以及黃櫨、丹楓。金風過后,這里“霜草縈淺碧,霜梨落半紅”,可謂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紅葉。
九龍戲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渾圓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寶珠峰,當?shù)厝藙t稱其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衛(wèi)環(huán)護,從東邊數(shù)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耙环瀹斝模欧瀛h(huán)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寶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條巨龍圍繞著一顆寶珠,在爭搶、玩耍、嬉戲。由于有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為屏障,從而擋住了從西北襲來的寒流和風沙,寶珠峰才能松柏蒼翠,花繁草盛。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環(huán)顧四周,但只見群山起伏,層巒疊嶂,滿目青綠,賞心悅目。近在眼前的寶珠峰松柏蒼翠,蒿草新綠。清代詩人王嗣槐有詩贊曰:"山足崗低夕杳冥,樹藍坐隱九峰青。含桃紅點祗園樹,修竹蒼浮曲水亭。"就連那位遍游全國青山綠水的乾隆皇帝見到了此處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綠如洗,四面作佳鄰"的詩句。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萬壑堆云
夏日天氣變化無常,山區(qū)尤甚。炎炎烈日西斜,涼風驟起,抬頭遠望西北天際,但只見烏云翻卷而來,西山爽氣朝來歇,倏忽玄陰滿四陲。如錢塘潮涌,如天兵布陣,滾過山坡,溢滿山谷,風穿林吼,空谷傳音,洶涌屢欲崩,與山相吞吐。這時候若登上寺內(nèi)的毗盧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韻味。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萬壑堆云。
殿閣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盧閣,只見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煙繚繞,每座殿堂前的鐵焚爐、銅香爐內(nèi),成炷成把的高香燃盡一層又一層,煙霧升騰,彌漫全寺。透過青煙,鐘馨聲悠,幡幢微蕩。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國的祥云慈霧之中,頗有一種出凡入圣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于行宮院內(nèi),是當年清代乾隆皇帝為得"曲水流觴"之趣而建。這種建筑僅在中南海、故宮乾隆花園等少數(shù)幾座皇家御園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見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間稀有的一座了。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環(huán)境清幽,是個消暑納涼的好去處。民國時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樹藩有詩贊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風清送晚秋。隔院鐘聲傳耳底,石間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中國的許多旅游勝地都有觀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觀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觀音殿前的月臺,舉目望去,只見雄偉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靄中逐漸清晰。須臾,東方漸明,一輪紅日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攏的巨手將紅紅的太陽緩緩地托起,這種雄渾壯麗的景觀,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飽眼福。詩人黃叔琳贊曰:"曉鐘聲度白云層,霞氣冥蒙冷翠凝。扶杖獨來峰頂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層巒架月
夜靜觀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馳心醉。夜幕降臨,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內(nèi)佛像前的香火燭光透過窗門,在星星點點地閃爍。這時候你登上延清閣,遙望天際,只見宛如波濤起伏,高低錯落的峰巒映在星光點點的天幕上。一輪明月漂浮在由峰巒組成的波濤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著宛如銀盆的明月,不愿讓她墜落下去。"珠斗橫斜碧漢低,夜涼風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誰留得?影在蒼松翠嶺西。"
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錦屏開,不費人間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別具一格。瑞雪初霽,層巒重嶺,茫茫一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尤其是南面的錦屏山更是秀美,抬頭望去,恰如一幅錦繡玉雕的美麗圖畫。起伏的山巒宛如玉龍盤繞,又像蠟雕銀鑄。皚皚的白雪好似滿山梨花,又像海上銀波,若身處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會由內(nèi)心里呼喊出來,"好一派北國風光!"
飛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朧,可享受仙宇神宮之妙趣。從東側(cè)門走出寺院,順著寺院墻邊的小路漫步北行,閑步山谷,靜聽著淙淙流水和聲聲蟲鳴,愜意非常。"巖巒幛開豁耳目,嵐霧翠低濡衣襟。"這就是明初名臣姚廣孝對這種景色的描述,當年他隱居在潭柘寺時,所居住的少師靜室就在寺院的東北側(cè),離這道斷崖很近,他經(jīng)常到此來散步。正因為他親身領(lǐng)略了這番意境,才會吟出如此美妙的詩句。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九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小王。今天的天氣非常好,晴空朗朗,相信大家在這么舒服的天氣和我的導游詞解釋下,一定會對故宮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大家對故宮有多少了解呢?請大家一邊聽我講解一邊看手里的導游詞。故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總面積72萬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大約相當于100個標準足球場這么大。我們今天即使走馬觀花,最少也要兩三個小時?,F(xiàn)在請各位朋友跟隨我來。
現(xiàn)在大家看到是故宮的正門——午門。這可不是電視劇里常說的“處斬”的地方呵,在明朝這里只是執(zhí)行廷杖的場所。抬頭看一下翹起的五個飛檐,像不像展翅的鳳凰?所以午門又叫五鳳樓。我們看正面有三個門,中間供皇帝出入,東西兩邊供皇族和大臣通行。我們往里面進去,就是故宮內(nèi)部了。
首先迎接我們的五座漢白玉石橋,它象征著仁、義、禮、智、信。接著我們看到的就是太和殿了,是故宮級別最高的建筑,俗稱金鑾殿,處處體現(xiàn)出皇權(quán)的威嚴和神圣。大家可以在這里留個影。
現(xiàn)在我們參觀的是中和殿。顧名思義,就是凡是不偏不倚。請大家看一下中和殿里面的裝飾,接著參觀三大殿的最后一座——保和殿。
“保和”意思是保持協(xié)調(diào),這個大殿也被稱為清朝的國宴廳和科舉考場。大家感受到故宮三大殿的雄壯了嗎?我們下面繼續(xù)參觀乾清宮、坤寧宮等景點。
一天的行程就要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這么耐心聆聽我的導游詞,希望今天的故宮之游可以給您留下最難忘的記憶。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綠色旅游公司的一名導游,我叫陳杰,大家可以叫我小陳或小旭。今天就由我?guī)Т蠹覅⒂^這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
長城位于北京的北方,修筑在八達嶺上。從東頭的山海關(guān)到西頭的嘉峪關(guān),全長有一萬三千多里。
戰(zhàn)國時期,各個諸侯為了互相防御,便把長城修在了山勢比較險峻的八達嶺上。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為了更好的防御,又把長城修長了一些。并稱它為萬里長城。秦始皇修長城動用了百萬之眾,竟占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想當初古代人民艱苦勞動,才把一塊塊重達千斤的條石、城磚抬上這峭壁深壑。因此為了尊重古代人民,我想提醒大家以下三點:
一、不要亂扔垃圾
二、不要亂涂亂畫
三、不要破壞建筑
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每隔300多米就會有一個“烽火臺,”也就是方形的城臺。在這“烽火臺上”,周幽王還曾經(jīng)導演過“烽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國父孫中山參觀長城后,評價道:“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講到這里,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傳說:
古時候,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到處抓民夫和書生,孟姜女的丈夫范紀梁也在內(nèi)。冬天,孟姜女做了幾件衣服要給丈夫送去,可她一打聽,丈夫早已累死在長城腳下。孟姜女很傷心,號啕大哭,淚水溶化了長城的三百多米。這個傳說足以告訴我們:長城雖然雄偉壯觀,但是它是用無數(shù)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換來的。
好了,天色不早了想必大家一定很累了吧!那就會賓館休息一下吧!
因為萬里長城雄偉壯觀,是外國人心中偉大的墻。因為萬里長城是用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jié)而成的,所以是我們?nèi)A夏兒女心中的驕傲自豪。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二
大家好,我叫張一鳴,今天很高興能當上大家的導游。
我們現(xiàn)在準備去的地方是北京頤和園。
游客朋友們,頤和園到了,請大家隨身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有次序地下車。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有名的長廊。
長廊很長,共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頭,分成273間。
在每一間的橫欖上都有著美麗的畫,有的畫著風景、有的畫著花草樹木、還有的畫著人物。
在這條長廊里,有著綠漆的柱子和紅漆的欄桿,一根根柱子看上去非常整齊,像一個個訓練有素的哨兵。
長廊的兩旁都栽滿了花草樹木,這一種花還沒枯萎,那一種花又開了,使長廊里常年洋溢著花的香味。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游完了長廊,接下來我們準備去的是萬壽山。
請大家小心梯級,有孩子的家長們請照看好自己的孩子。
現(xiàn)在,請旅客朋友們往上方看,在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物,這個就是佛香閣。
在佛香閣的下面,還有一排排宮殿,就是排云殿。
游客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登上了萬壽山的山頂。
現(xiàn)在,請大家往山底下望,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前,有蔥郁的樹叢,美麗的宮殿……。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游客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昆明湖,請大家不要隨地吐痰、扔垃圾,要保護好這里的美好環(huán)境。
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岸上栽著多得數(shù)不清的垂柳。
在昆明湖上,有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游人可以走過石橋,到小島上玩。
這一座石橋一共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在橋欄桿上有許多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市面上姿態(tài)不一的石獅子,這么多石獅子,沒哪兩只是相同的,美極了。
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頤和園一日游就到此結(jié)束了,希望你們有機會再來細細游賞,再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qū)。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jīng)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lǐng)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筑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三個修筑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tǒng)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并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筑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
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御,“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筑了一條近兩萬里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fā)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筑長城最長的朝代。
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筑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shù)之精是獨一無二的。
當年朱元璋在統(tǒng)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采納了“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
當時元朝雖然已經(jīng)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筑長城。
明朝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guān)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
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筑構(gòu)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
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
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jīng)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fā)和北疆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yè),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筑長城的經(jīng)歷,據(jù)統(tǒng)計,在上下兩千年里,先后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墻,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
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fā)生在萬里長城上的。
如今,長城在經(jīng)過幾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防御性城墻!遍布了我國16個地區(qū),全長達到了10。
8萬里。
剛才我們所經(jīng)過的路,就位于關(guān)溝中。
關(guān)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qū)南口鎮(zhèn),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guān),全長40里。
是中原地區(qū)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
明代在這里布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guān),居庸關(guān),上關(guān),八達嶺。
在關(guān)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xiàn)在景觀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
因為八達嶺地區(qū)地勢復雜,技術(shù)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火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zhuǎn)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嘆服。
現(xiàn)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
關(guān)溝因為居庸關(guān)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筑就是居庸關(guān),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里居住所以得名。
在關(guān)內(nèi),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臺,就是云臺。
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來的地震中毀壞了。
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chǔ)和望柱。
云臺的面積有310平方米臺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
內(nèi)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
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jīng)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shù)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杰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
可能大家會問,為什么要講長城修筑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qū)重要的地理位置。
它不僅守衛(wèi)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guān),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于關(guān)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jīng)過這里,曾經(jīng)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
但現(xiàn)在這塊石頭已經(jīng)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
剛才介紹了那么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qū)游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
好,這里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
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
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zhèn),意思是居庸關(guān)外又一重鎮(zhèn)。
現(xiàn)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cè)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
是崇禎年間制造的。
八達嶺長城有三臺兩墻組成,什么是三臺兩墻呢?現(xiàn)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臺分別是城臺,敵臺,其中城臺構(gòu)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
那敵臺的構(gòu)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御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
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筑。
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guān)系作了嚴格的規(guī)定:敵人百余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
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guān)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nèi)。
說完了三臺,下面就來說一下兩墻。
長城外側(cè)的高墻叫做牒墻,有垛口是用來防御敵人的。
而內(nèi)側(cè)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墻,也叫做宇墻。
在最開始長城內(nèi)側(cè)是沒有女兒墻的,可是經(jīng)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墻。
在長城墻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墻。
而長城的墻體里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大家好!我叫天才綿羊,今天由我來擔任大家的導游。
希望我們能一起渡過一段愉快的旅程。
北京王府井大街就像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街一樣,早已舉世聞名了。
對于眾多的國人來說,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長城一樣,是必不可少的日程。
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從金魚胡同到與長安街相界的南口,810米長,略呈波浪型,大街兩側(cè)分布著十二個大型商場,除原有的百貨大樓、工藝美術(shù)大樓、穆斯林大廈、外文書店外,還新建了六個大型購物娛樂商務綜合性商廈,大型商場一條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謂是獨一無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們可以看到,主街寬敞平坦,紅色的花崗巖鋪成的地面干凈整潔。
走在王府井大街上會讓人感到設計者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累了,王府井街上有獨立的座椅,可以讓你隨時坐下來休息。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三
大家好!我是一個小小導游?,F(xiàn)在由我?guī)ьI(lǐng)大家去參觀美麗的頤和園。
頤和園又名清漪園。大家看,這里是著名的長廊。這長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間。它有一條條綠色的長柱,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齊齊地,像一個個有素的士兵;有紅漆的欄桿,而且每一間橫檻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花紋,如:花草樹木、人物、風景等等。旁邊還種著一盆盆五顏六色的花,一絲絲花香在這長廊飄來飄去,清新的味道撲面而來?,F(xiàn)在,請各位女士們和先生們小心梯級,而且不要亂丟垃圾,有垃圾一定要丟到果皮箱,保護好這里美好的環(huán)境!
各位游客,大家請跟我來!這是一個你們最盼望的景點——昆明湖。昆明湖是一條長長的堤壩。湖北有幾座形態(tài)各異的石橋,橋欄桿上有過百條石柱。石柱上雕刻著獅子頭,他們神態(tài)各,好看極了!
我們要上山了,各位走好啊!我們下一個景點是萬壽山。萬壽山的半山腰中有一個三層的寶塔。旁邊還有一棵棵參天的大樹,綠樹成蔭的,一眼望去像一塊大大的翡翠。
頤和園一天游到此結(jié)束了。大家覺得這景色美嗎?我們祖國還有很多名勝古跡,以后我們還會觀看到更美的景點的!各位游客,再見了!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四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風景如畫的頤和園,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希望我的導游詞能幫助大家玩兒得開心!
首先導游詞為您介紹介紹頤和園,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大約于1794年建成,因為圓明園的焚毀,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有著“皇家園林博物館”的美譽,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風景也讓它進入了《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下面,就讓我們一塊來領(lǐng)略它的風光吧!
第一個景點,我?guī)Т蠹矣斡[長廊。這條長廊長700多米,劃分為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人物、花草、風景等畫作,幾千幅畫風采各異,沒有兩幅是相同的。而長廊兩旁栽植的這些花木也是競相斗艷,一種花還沒謝,另一種卻已盛開。置身長廊,大家更能感到從昆明湖上吹來的習習微風,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從長廊出來,我們接下來游覽萬壽山,從山腳下向上看,那座半山腰聳立的八角寶塔形三層建筑叫“佛香閣”,它下面的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叫“排云殿”。置身于佛香閣上遠眺,整個頤和園的美景盡收眼底!而佛香閣正前方那面如鏡子一樣安靜,如碧玉一般剔透的就是昆明湖,它的靜,源自于當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時,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在此向東遠眺,更能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讓人心中產(chǎn)生一種朦朧的美!
從萬壽山下來,我們游覽的是昆明湖,古詩有云:“湖圍長堤岸,堤岸楊柳垂”??吹侥菐鬃綐硬煌氖瘶?,美麗的湖心島,肯定讓人迫不及待的想登島觀賞美景,登島的石橋有十七個橋洞,人們叫它“十七孔橋”。橋欄石柱雕刻著的這些成千上萬的小獅子,在雕刻著的精心雕琢下,它們不僅生動逼真,而且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頤和園處處是美景,說也說不盡。由于時間關(guān)系,今天我的導游詞到此結(jié)束,祝大家旅途愉快,萬事如意!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景區(qū)。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很開心能陪同大家一起參觀,希望我的導游詞講解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長城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和汗血的結(jié)晶。今天我們來到這里,能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的驕傲與自豪。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中保存得最完整和完好的一段,是長城的建筑精華所在。很多導游詞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那么今天我們大家都到過了長城,親身領(lǐng)略了偉大的奇跡,那么個個現(xiàn)在都是好漢!現(xiàn)在請隨我到這邊來。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常見的烽火臺了。烽火臺的主要作用是偵查敵情和傳遞信息,在歷史上它先于長城而出現(xiàn),在這里它與長城相輔相成,共同構(gòu)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我們看到的這個地方,以前就有一些守望和燃放煙火的設備,一旦發(fā)現(xiàn)敵人來犯,立即在臺上燃起烽火,鄰臺見煙依樣行動,連成一道信息墻,傳遞到軍情指揮中心,功能相當于現(xiàn)在的電話或者網(wǎng)絡。
大家再遠眺一下我們雄偉的八達嶺長城吧!今天的導游詞講解到這里就要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一路同行,希望有機會可以再次為你們服務!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六
大家好!我是快樂旅行社的實習導游。我姓李。你可以叫我李導。
今天,我將帶領(lǐng)你參觀頤和園。請好好照顧我。我希望你能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建議。頤和園在這里。請和我一起下車。走進大門,繞過大廳,現(xiàn)在的位置是著名的長廊。你看,綠漆柱子和紅漆欄桿一目了然。這條走廊長7800多米,分為273個房間。每個房間的.橫檻上都有五顏六色的畫,描繪人物、風景和花朵。有成千上萬幅畫和兩幅不一樣。長廊兩旁種的花木中,有一朵還沒死,另一朵已經(jīng)開了。左邊昆明湖吹來的微風,讓人神清氣爽。你感覺到了嗎?走完長廊,我們現(xiàn)在在萬壽山腳下。抬頭望去,可以看到半山腰上矗立著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樓,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
下面一排排宏偉的宮殿是排云寺?,F(xiàn)在,我們在萬壽山的佛亭。往下看,頤和園的大部分風景都在你的眼前。看,郁郁蔥蔥的樹木,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屋頂和猩紅色的宮殿墻壁。前方,昆明湖靜如鏡,碧玉綠。游輪和原船也緩緩滑過湖面,幾乎不留痕跡。向東看,你可以看到幾座古塔和城里的白塔。我們現(xiàn)在在昆明湖。昆明湖被一條長長的堤岸環(huán)繞,堤岸上有幾座風格各異的石橋。當你走過石橋時,你可以去湖中心的小島玩??矗椰F(xiàn)在指的橋有十七個橋孔,所以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數(shù)百根石柱,上面雕刻著小獅子。這些獅子姿勢不一樣,沒有兩只是一樣的。好吧,現(xiàn)在你可以去島上玩了,然后我們兩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然后我們坐公共汽車回去。解散!
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通過我的講解,你對故宮有一定的了解嗎?我希望你下次來我這里當你的導游。再見。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頤和園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頤和園游玩,希望大家在頤和園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我叫黃嘉儀,你們叫我黃總導。
大家看,我們現(xiàn)在走到了長廊的盡頭。我們面前就是萬壽山。大家抬頭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一下昆明湖吧!你們看,昆明湖多美呀!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頤和園的'景色說也說不盡。你們看那,還有湖心島和十七孔橋,請你們自己細細觀賞吧!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希望你們下次來,我還是你們的導游。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八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狀環(huán)護,這九座山峰從東邊數(shù)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wèi)著中間的寶珠峰,規(guī)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規(guī)模宏大,寺內(nèi)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jù)說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將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現(xiàn)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qū)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觀也十分優(yōu)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異,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經(jīng)名揚京華。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寺內(nèi)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龍?zh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20_年12月18日,北京門頭溝區(qū)責令景區(qū)撤除違規(guī)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龍?zhí)?,山上有柘樹,故一直稱為“潭柘寺”。民間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諺。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故宮的縮影,據(jù)說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F(xiàn)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間,其中古建殿堂638間,建筑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貌,是北京郊區(qū)最大的一處寺廟古建筑群。潭柘寺不僅以古跡眾多、風景優(yōu)美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幾年還修建了現(xiàn)代化的旅游服務設施,實行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娛樂、購物的一條龍服務,使景區(qū)成為享譽中外的旅游勝地。1997年,經(jīng)北京市政府批準,僧團進駐,潭柘寺恢復了宗教活動。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體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西路有愣嚴壇(已不存)、戒臺和觀音殿等,莊嚴肅穆。此外,還有位于山門外山坡上的安樂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師靜室、歇心亭、龍?zhí)?、御碑等。塔院中共?1座埋葬和尚的磚塔或石塔。
山門外是一座3樓4柱的木牌坊,牌樓前有古松二株,枝葉相互搭攏,猶如綠色天棚,牌樓前有一對石獅,雄壯威武。過牌坊是單孔石拱橋,名“懷遠橋”,過橋就是山門。
天王殿殿中供彌勒像,背面供韋馱像,兩側(cè)塑高約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兩旁為鐘鼓樓,后面是大雄寶殿。寶殿面闊五間,重檐廡殿頂,黃琉璃瓦綠剪邊,上檐額題“清靜莊嚴”,下檐額題“福海珠輪”。
正脊兩端各有一巨型碧綠的琉璃鴟吻,是元代遺物,上系以金光閃閃的鎏金長鏈。殿內(nèi)正中供奉碩大的佛祖塑像,神態(tài)莊嚴,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飾有大鵬金翅鳥、龍女、獅、象、羊、火焰紋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難”、“伽葉”像,均為清代遺物。大雄寶殿后為齋堂院,是和尚們吃飯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兩株娑羅樹和兩株銀杏樹,樹體高大。中軸線終點是一座樓閣式的建筑,名毗盧閣,高二層,木結(jié)構(gòu)。站在毗盧閣上縱目遠眺,寺廟及遠山盡收眼底。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壇、觀音殿和龍王殿等等,一層層排列,瑰麗堂皇。戒壇是和尚們受戒之處,臺上有釋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兩側(cè)各有一長凳,是三師七證的坐處;觀音殿是全寺最高處,上有乾隆手書蓮界慈航,內(nèi)供觀世音菩薩,斂目合什,雋秀端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愍帝建興四年(320_年),是佛教傳入北京地區(qū)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廟。始創(chuàng)時規(guī)模不大,名叫嘉福寺。當時佛教還未能被民間所接受,因而發(fā)展緩慢。以后又出現(xiàn)了北魏和北周兩次“滅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發(fā)展,后來逐漸破敗。
唐代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來潭柘寺開山建寺,“持《華嚴經(jīng)》以為凈業(yè)”,潭柘寺就成為了幽州地區(qū)第一座確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興盛。
唐代會昌年間,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趙歸真和權(quán)臣李德裕的慫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國排毀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廢。
五代后唐時期,著名的禪宗高僧從實禪師來到了潭柘寺,鏟除荒夷,整修寺院,“師與其徒千人講法,潭柘宗風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滅佛”的陰影,重又繁盛了起來。當時的潭柘寺也從此由華嚴宗改為禪宗。
遼代時期由于幽州地區(qū)律宗大盛,而禪宗則發(fā)展緩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禪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區(qū)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潭柘寺先后出現(xiàn)了數(shù)位禪宗大師,大大提高了寺院的聲譽。金熙宗完顏亶于皇統(tǒng)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進香禮佛,并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進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爭相效仿,這對于進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金熙宗將當時的寺名龍泉寺改為“大萬壽寺”,撥款對潭柘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和擴建,開創(chuàng)了皇帝為潭柘寺賜名和由朝廷出資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間,皇太子完顏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顏雍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當時的住持僧重玉禪師為此特寫下了《從顯宗幸潭柘》一詩,記述了當時的盛況,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鐫刻成碑,立于寺中,現(xiàn)此碑猶存,鑲嵌在金剛延壽塔后邊地階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禪學昌盛,其代表人物是臨濟宗大師廣慧通理禪師開性。開性是現(xiàn)今北京懷柔縣人,9歲時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禪師傅為師,學習禪宗中臨濟宗佛學。后來云游遼東和齊魯?shù)鹊兀樵L名山古剎,向各地高僧學習佛法,歸來后在馬鞍山竹林寺弘揚禪學。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禪師帶領(lǐng)僧眾來到竹林寺,恭請開性回潭柘地任住持。開性任住持期間,在朝廷的資助下,對潭柘寺進行了長達20_年的大規(guī)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煥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禪學從此中興,開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區(qū)公認的禪宗臨濟宗的領(lǐng)袖,使潭柘寺成為了臨濟宗的中心寺院。開性終老于寺中,圓寂后被佛門尊為“廣慧通理”禪師。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公主為了替其父贖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終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觀音殿內(nèi)跪拜誦經(jīng),“禮懺觀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內(nèi)的一塊鋪地方磚磨出了兩個深深的腳窩?,F(xiàn)今妙嚴公主“拜磚”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觀音殿內(nèi),是潭柘極為珍貴的一件歷史文物。后妙嚴大師終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崇信佛教,特別是對當時名貫京城的潭柘寺極為青瞇,元順帝曾請?zhí)惰纤伦〕盅径U師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親自下廚,禮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廣孝法號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選高僧,從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時,朱棣按照姚廣孝的謀劃,起兵“靖難”,從而奪取了皇位,即為明成祖。朱棣繼皇帝位后,封姚廣孝為僧錄司左善世,慶壽寺欽命住持,后又加封為太子少師,賜名“廣孝”,仍參與軍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廣孝辭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隱居修行,每日里與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無初德始禪師探討佛理。期間,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過他。據(jù)說當年修建北京城時,設計師就是姚廣孝,他從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獲得了不少靈感,北京城的許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樣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寶殿而建的,同為重檐廡殿頂,井口天花繪金龍和璽,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來姚廣孝奉旨主持編纂《永樂大典》才離開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隱居修行時的住所少師靜室,至今猶存遺址。
明代從太祖朱元璋起,歷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撥款,或由太監(jiān)捐資對潭柘寺進行了多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確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為當時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許多外國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紛紛到此來學習佛法,有的甚至終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無初德始、東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連公大和尚等人。
萬歷二十三年,達觀大師奉神宗皇帝朱翊鈞之命,任潭柘寺的欽命住持。在此期間,由萬歷皇帝的母親慈圣宣文明肅皇太后出資,在達觀大師的主持下,對潭柘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達觀大師與朝廷密切,經(jīng)常奉詔進宮為皇室講經(jīng)說法,從而進一步加深了潭柘寺與朝廷的聯(lián)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進行了多次大規(guī)模的整修和擴建。宣德年間,“孝誠皇后首賜內(nèi)幣之儲,肇造殿宇”,對潭柘寺進行了整修和擴建。從正統(tǒng)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興土木,在皇室的資助下,擴建寺院,廣造佛像。在此期間,英宗皇帝“詔考戒壇”,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內(nèi)修建了戒壇,英宗皇帝賜名為“廣善戒壇”,越靖王朱瞻墉還在寺內(nèi)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剛延壽塔,正統(tǒng)四年,明英宗“頒大藏經(jīng)五千卷”給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戴義出資作為工食費,并奏請明孝宗撥款,對潭柘寺再次進行了整修和擴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進行了歷時一年半的整修,“殿廡堂室煥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擴大了寺院的規(guī)模。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資,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間。
明代的200多年期間內(nèi),皇帝幾次對寺院賜名,因而寺名幾次更改。明宣宗賜名“龍泉寺”,天順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間仍稱其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門內(nèi)廣濟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師,與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為潭柘寺的欽命住持。當年秋天,康熙皇帝駕臨潭柘寺進香禮佛,并且留住了數(shù)日,賞賜給潭柘寺御書金剛經(jīng)10卷、藥師經(jīng)10卷、沉香山1座、壽山石觀音1尊、壽山石羅漢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親撥庫銀1萬兩,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親自主持下,從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歷時近兩年,整修了殿堂共計300余間,使這座古剎又換新顏。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親賜寺名為“敕建岫云禪寺”,并親筆題寫了寺額,從此潭柘寺就成為了北京地區(qū)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為牌樓親題匾額,并賜給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龍須竹8杠,這就是我們現(xiàn)今在寺中所見到的“金鑲玉”和“玉鑲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師為潭柘寺的欽命住持,并賜給潭柘寺鍍金劍光吻帶四條,安裝在大雄寶殿的殿頂上,現(xiàn)今這四條金光閃閃的吻帶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間一向深居簡出的雍正皇帝也專程到潭柘寺進香禮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賜供銀二百金、匾額九、楹聯(lián)二、詩二、章幅子一軸、法瑯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處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寶。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筆心經(jīng)和自己手書的詩篇賜給了潭柘寺。
嘉慶皇帝也像其前輩一樣,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進香禮佛,游玩賞景,現(xiàn)留有其所作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詩一首。
1920_年蔣介石來北京時,曾專程到潭柘寺去進香。
1950年,北京市園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為名勝古跡景區(qū)向游人開放,成為北京市首批開放的七個公園景區(qū)之一。
1956年,全國人大朱德委員長到潭柘寺視察,指示有關(guān)部門,要修建一條從門頭溝通往潭柘寺的公路,為前來游覽的人們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陳毅副總理到潭柘寺參觀視察。
1957年10月28日,經(jīng)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潭柘寺被列為北京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潭柘寺的文物保護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國政協(xié)委員、末代皇帝溥儀到寺參觀考察。
期間,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毀壞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損壞,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關(guān)閉,停止開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撥款,重修潭柘寺。這次重修不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還修建了旅游服務設施。1980年7月,潭柘寺進行試開放,8月1日正式向游人開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復宗教活動。
20_年6月,國務院確定潭柘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_年夏季,潭柘寺舉辦一系列慶典活動,慶祝建寺1696年周年。經(jīng)考證潭柘寺創(chuàng)建于西晉永嘉元年(320_年),這個考證結(jié)果得到各界認同。
20_年9月9日潭柘寺舉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_年周年慶?;顒印?BR> 在很多門頭溝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這樣一個傳說:當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華嚴經(jīng)》以為凈業(yè)”,“其所誦時,一城皆聞之,如在庭廡之下”。很多信徒踴躍捐助,助其在幽州開山立宗,所以華嚴祖師就去找當時的幽州都督張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張仁愿對華嚴祖師說:“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選好?”于是華嚴祖師帶張仁愿來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東溝劉家的土地,張仁愿對華嚴祖師說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劉姓地主一起叫來協(xié)商,兩地主本不想給,但看在張仁愿的面子上對華嚴祖師說:“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話我們以后就沒有飯吃了。”華嚴祖師知其俱是當?shù)財?shù)一數(shù)二的大地主,良田無數(shù)。便取出蓋自己蒲團的毯子對二人道:“不多不多,兩位施主可否割這一毯之地與我?”姜姓和劉姓地主一看只有這巴掌大的一塊毯子,忙不迭的答應,并且請張仁愿做中人。華嚴祖師見張仁愿答應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拋,只見布毯在空中越來越大越來越大且遲遲不落地眾人目瞪口呆,不一會,布毯已經(jīng)大到遮天蔽日,兩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夠了,夠了!請大師慈悲,不要讓它再大了!”華嚴祖師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說:“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來。直直蓋住了好幾座大山。張仁愿對兩人道:“這一毯之地就讓與華嚴大師,二位可不要反悔?!倍艘豢凑娣鹪诖?,哪敢反悔。于是華嚴祖師就在此地以破敗了的嘉福寺為中心,重建寺廟。修筑殿宇,擴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兩股豐盛的泉水,一眼名為龍泉,一眼名為泓泉,兩股泉水在后山的龍?zhí)逗狭骱?,流?jīng)寺院,向南流去,不僅滿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還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農(nóng)田,故華嚴大師命名此寺為“龍泉寺”。但華嚴祖師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卻廣為流傳,當?shù)厝硕妓较路Q此寺為“毯遮寺”后經(jīng)千年,“毯遮寺”就逐漸演變?yōu)椤疤惰纤隆薄?BR> 景區(qū)
進香古道
潭柘寺[1]歷史上游人香客云集,香火很盛。從金代以后,每個朝代都有皇帝到這里來進香禮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平民百姓則更是難以勝記,特別是從明代之后,潭柘就已經(jīng)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個固定廠所。潭柘寺地處深山,交通不便,在歷史上曾形成了多條古香道,從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資修建,有的是由與潭柘寺結(jié)有善緣的民間香會出自于對佛的虔誠之心,而集資修筑的,還有的是當?shù)氐纳烫柵c百姓共同修筑的。這些古香道經(jīng)過了歷代不斷的整修,使用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為潭柘寺的對外交往,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進香禮佛,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蘆潭古道
蘆潭古道是舊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條主要道路,原是一條山間土路,路面質(zhì)量較差。從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縣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為了拜謁皇陵之需,乾隆年間由朝廷出資,將原有的道路拓寬展平,并將部分路段用條石鋪砌,當時稱為“京易御道”。蘆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線,當時也得到了整修,拓寬展平,部分路段鋪砌了條石或石塊。蘆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盧溝橋,過長辛店,東王佐、沙窩村、大灰廠,穿過石佛村,到達戒臺寺,翻過了羅睺嶺,走南村、魯家灘、南辛房、平原村,到達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燁在去潭柘寺時,走的就是這條蘆潭古道。
這條古道從石景山區(qū)的龐村,過永定河后,經(jīng)臥龍崗、栗園莊、石門營、苛羅坨、越羅睺嶺,與蘆潭古道會合,到潭柘寺,全長20公里的路線與現(xiàn)今108國道門頭溝段基本相吻合。這條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蘆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園莊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遠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轉(zhuǎn)站,從京城而來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時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詩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游一百四十韻》,詳細地記述了這條路線,以及沿途的風光和見聞。這條古香道同時也是潭柘寺的一條主要運輸線,奉福寺管理著屬于潭柘寺的13座糧莊,并且設有粉坊、磨坊、麥坊等,是潭柘幸的總倉庫和糧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應基地,每天都用騾馬向潭柘寺運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這條龐潭古道。
現(xiàn)今門頭溝永定鎮(zhèn)的東、西辛稱村,原來合稱為“新城”在歷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處古渡口,也是一座繁華的大集鎮(zhèn)。新潭古道從新城開始,經(jīng)何各莊、太清觀、萬佛堂,翻過紅廟嶺,經(jīng)桑峪到達潭柘寺。這條道路幾乎是直線,全長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條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這條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還用于商業(yè)運輸。潭柘寺一帶盛產(chǎn)煤炭,有許多小煤窯,運輸煤炭的騾子、駱駝、毛驢進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斷。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橋,鋪砌了條石或石塊。現(xiàn)今從萬佛堂至紅廟嶺的一段古道仍保持著原貌。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從北京到門頭溝的主要道路,從石景山區(qū)的麻峪開始,過永定河后,經(jīng)大峪、東西辛房到圈門,上九龍山,經(jīng)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從麻峪到圈門一段為平原,道路即寬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間,對道路進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為京門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門公路,并開通了門頭溝區(qū)的第一條公共汽車線路,從阜城門到門頭溝的圈門。門潭古道從圈門向南,翻越南大梁,到達潭柘寺,這條道路只有上山時為幾百米長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盤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繞過兩個山頭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長只有三四公里。
這是指從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條古道。從潭柘寺開始,經(jīng)陽坡園、趙家臺、十字道到達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樞紐,從王平口向西經(jīng)宅舍臺、玉皇廟、東板橋、千軍臺,翻越大寒嶺,過煤窩到軍響,進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經(jīng)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嶺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縣,遠可達山西、內(nèi)蒙等地,是西北而來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門頭溝西部地區(qū)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這條古道。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齋堂地區(qū)是平西抗日根據(jù)地的中心,根據(jù)地的許多物資都是從這條古道運進山里去的,八路軍、武工隊、縣大隊也通過這條古道進入潭柘寺地區(qū),打擊敵人,將潭柘寺一帶由敵占區(qū)變?yōu)橛螕魠^(qū),并以此為依托,向永定鎮(zhèn)一帶發(fā)展。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宛平縣委和縣大隊也是從這條古道進軍潭柘寺地區(qū),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區(qū)。這條古道既是一條西北部地區(qū)進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時又是一條具有革命意義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寶
寶鍋
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現(xiàn)在那里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由于鍋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關(guān)于這兩口鍋,還有“潑砂不漏米”之說,原來,鍋底有“容砂器”,隨著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會沉入鍋底的凹陷處。
石魚
潭柘寺觀音殿西側(cè)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之可發(fā)五音,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后來人間大旱,玉帝送給潭柘寺消災。一夜大風雨時,石魚從天而降,掉在院中。據(jù)說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13個省,哪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現(xiàn)在寺中的石魚為后來復制的。
潭柘十景
平原紅葉
潭柘山的紅葉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jīng)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節(jié),古剎所處的平原村,山上長滿了柿子、紅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樹以及黃櫨、丹楓。金風過后,這里“霜草縈淺碧,霜梨落半紅”,可謂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紅葉。
九龍戲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渾圓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寶珠峰,當?shù)厝藙t稱其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衛(wèi)環(huán)護,從東邊數(shù)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耙环瀹斝模欧瀛h(huán)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圍成了一個半圓形的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寶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條巨龍圍繞著一顆寶珠,在爭搶、玩耍、嬉戲。由于有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為屏障,從而擋住了從西北襲來的寒流和風沙,寶珠峰才能松柏蒼翠,花繁草盛。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環(huán)顧四周,但只見群山起伏,層巒疊嶂,滿目青綠,賞心悅目。近在眼前的寶珠峰松柏蒼翠,蒿草新綠。清代詩人王嗣槐有詩贊曰:"山足崗低夕杳冥,樹藍坐隱九峰青。含桃紅點祗園樹,修竹蒼浮曲水亭。"就連那位遍游全國青山綠水的乾隆皇帝見到了此處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綠如洗,四面作佳鄰"的詩句。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萬壑堆云
夏日天氣變化無常,山區(qū)尤甚。炎炎烈日西斜,涼風驟起,抬頭遠望西北天際,但只見烏云翻卷而來,西山爽氣朝來歇,倏忽玄陰滿四陲。如錢塘潮涌,如天兵布陣,滾過山坡,溢滿山谷,風穿林吼,空谷傳音,洶涌屢欲崩,與山相吞吐。這時候若登上寺內(nèi)的毗盧閣,你才會真正體會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韻味。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萬壑堆云。
殿閣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盧閣,只見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煙繚繞,每座殿堂前的鐵焚爐、銅香爐內(nèi),成炷成把的高香燃盡一層又一層,煙霧升騰,彌漫全寺。透過青煙,鐘馨聲悠,幡幢微蕩。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國的祥云慈霧之中,頗有一種出凡入圣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于行宮院內(nèi),是當年清代乾隆皇帝為得"曲水流觴"之趣而建。這種建筑僅在中南海、故宮乾隆花園等少數(shù)幾座皇家御園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見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間稀有的一座了。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環(huán)境清幽,是個消暑納涼的好去處。民國時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樹藩有詩贊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風清送晚秋。隔院鐘聲傳耳底,石間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中國的許多旅游勝地都有觀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觀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觀音殿前的月臺,舉目望去,只見雄偉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靄中逐漸清晰。須臾,東方漸明,一輪紅日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攏的巨手將紅紅的太陽緩緩地托起,這種雄渾壯麗的景觀,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飽眼福。詩人黃叔琳贊曰:"曉鐘聲度白云層,霞氣冥蒙冷翠凝。扶杖獨來峰頂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層巒架月
夜靜觀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馳心醉。夜幕降臨,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內(nèi)佛像前的香火燭光透過窗門,在星星點點地閃爍。這時候你登上延清閣,遙望天際,只見宛如波濤起伏,高低錯落的峰巒映在星光點點的天幕上。一輪明月漂浮在由峰巒組成的波濤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著宛如銀盆的明月,不愿讓她墜落下去。"珠斗橫斜碧漢低,夜涼風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誰留得?影在蒼松翠嶺西。"
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錦屏開,不費人間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別具一格。瑞雪初霽,層巒重嶺,茫茫一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尤其是南面的錦屏山更是秀美,抬頭望去,恰如一幅錦繡玉雕的美麗圖畫。起伏的山巒宛如玉龍盤繞,又像蠟雕銀鑄。皚皚的白雪好似滿山梨花,又像海上銀波,若身處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會由內(nèi)心里呼喊出來,"好一派北國風光!"
飛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朧,可享受仙宇神宮之妙趣。從東側(cè)門走出寺院,順著寺院墻邊的小路漫步北行,閑步山谷,靜聽著淙淙流水和聲聲蟲鳴,愜意非常。"巖巒幛開豁耳目,嵐霧翠低濡衣襟。"這就是明初名臣姚廣孝對這種景色的描述,當年他隱居在潭柘寺時,所居住的少師靜室就在寺院的東北側(cè),離這道斷崖很近,他經(jīng)常到此來散步。正因為他親身領(lǐng)略了這番意境,才會吟出如此美妙的詩句。
北京景點導游詞順口溜篇九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小王。今天的天氣非常好,晴空朗朗,相信大家在這么舒服的天氣和我的導游詞解釋下,一定會對故宮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大家對故宮有多少了解呢?請大家一邊聽我講解一邊看手里的導游詞。故宮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總面積72萬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大約相當于100個標準足球場這么大。我們今天即使走馬觀花,最少也要兩三個小時?,F(xiàn)在請各位朋友跟隨我來。
現(xiàn)在大家看到是故宮的正門——午門。這可不是電視劇里常說的“處斬”的地方呵,在明朝這里只是執(zhí)行廷杖的場所。抬頭看一下翹起的五個飛檐,像不像展翅的鳳凰?所以午門又叫五鳳樓。我們看正面有三個門,中間供皇帝出入,東西兩邊供皇族和大臣通行。我們往里面進去,就是故宮內(nèi)部了。
首先迎接我們的五座漢白玉石橋,它象征著仁、義、禮、智、信。接著我們看到的就是太和殿了,是故宮級別最高的建筑,俗稱金鑾殿,處處體現(xiàn)出皇權(quán)的威嚴和神圣。大家可以在這里留個影。
現(xiàn)在我們參觀的是中和殿。顧名思義,就是凡是不偏不倚。請大家看一下中和殿里面的裝飾,接著參觀三大殿的最后一座——保和殿。
“保和”意思是保持協(xié)調(diào),這個大殿也被稱為清朝的國宴廳和科舉考場。大家感受到故宮三大殿的雄壯了嗎?我們下面繼續(xù)參觀乾清宮、坤寧宮等景點。
一天的行程就要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這么耐心聆聽我的導游詞,希望今天的故宮之游可以給您留下最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