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優(yōu)質8篇)

字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一
    最近讀了三毛寫的《撒哈拉的故事》后我感觸很大,對于三毛我也是敬佩不已,我認為三毛是一位奇特的女子。
    自從她看了撒哈拉的照片后便被它深深吸引,在看到撒哈拉后的第一眼便深深地愛上了這里。撒哈拉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每天一開門迎來的便是風沙但三毛依然堅持住在那里并和荷西共同打造了他們的家。
    撒哈拉承載著三毛許多的回憶和經歷,她也把自己的經歷寫了出來,在那里她有許多朋友,每一個朋友都是那么特別,她的鄰居總是向三毛借許多東西有時拿走之后很久才還會來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他們。三毛和荷西的愛情也讓人非常羨慕,他們的生活也非常有趣,三毛的勇氣也讓人敬佩,她總會用一些奇怪的方法來治療撒哈拉威人們的怪病,但每一次的效果是那么的好。
    三毛的想法總是那么奇怪,但每一次都會成功,她從來不抱怨在撒哈拉的生活多么苦多么艱難反而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里的生活。她的朋友們在最后都沒有一個很好的結果,這時讓人非常惋惜的,但三毛仍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是讓人非常敬佩的。
    三毛——一個被撒哈拉沙漠所吸引的奇女子,但她的精神也深深吸引著我們。三毛一個讓人敬佩的女作家。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二
    最近清理自己的書,突然發(fā)現(xiàn)很久以前買的一本書,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原來我從買了之后就一直忘了讀,一時興起,便抄起這本書坐在地上看得不亦樂乎。
    三毛的文字從感覺上讓人覺得很舒服,就像一陣微風吹過,有一種清爽的感覺,卻不留痕跡。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種用華麗的辭藻堆積起來的文章,覺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繡腿,華麗但沒有實際的意義,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瀾壯闊。
    在整本書中,給我震撼最強烈的是一篇叫做《娃娃新娘》的文章。
    我一直都是一個很正統(tǒng)的女權主義者,一向bs欺負女人、看不起女人的男人。要知道,這世上,沒有女人哪有男人的存在。我明白古代的重男輕女是很嚴重的,可卻沒想到當朝代氣息退去,還有這種不堪入耳的事情。
    新娘坐上迎親的車,居然要被車上的男人一直毆打到男人家,并且有風俗說:“結婚不掙扎,事后要被人笑的。這樣拼命打才是好女子?!边@是哪門子道理!難道被打進婆家象征著對丈夫的順從?結婚初夜,也只是公然用暴力奪取一個十歲小女孩的貞操而已。真是不公平。憑什么男人就有權可以霸占女人,把她們作為自己的玩物?女人又憑什么要屈服于男人,失去自己的尊嚴?這一切聽起來是多么荒唐!撒哈拉人以胖為美也就算了,這只是觀念上的不同,可是男尊女卑這難道也可以算作是單純的觀念的差別嗎?時代是進步的,大概撒哈拉的簡單生活并沒有被影響到,可是終有一天,女人不會再受到壓迫。
    書中還有一篇很玄乎的文章——《死果》。說的是作者偶然撿到一個帶有詛咒的小布包,結果卻引發(fā)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自從小時候作第一次飛機,沒有發(fā)現(xiàn)所謂的“天庭”之后,我就不相信有神的存在。有些人和事我都只是當成巧合??伞端拦愤@文章實在太玄了,用巧合來解釋似乎不現(xiàn)實。這世界上未解之謎太多,或許這只是所有謎團中的一小部分,可是真的有神、鬼之類的嗎?我們說沒有,只是因為沒有發(fā)現(xiàn)就覺得是存在的,人依然是靠眼睛判斷事物的物種?;蛟S是因為我們的眼睛無法識別那種神、鬼之類的呢?有時候真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赡苡腥藭f我迷信,可是這種事誰也說不好??傊?,這么久了都沒事,說明即使是有,他們也是善良的吧。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三
    《特別的女生薩哈拉》是一本很奇妙的書,里面似乎有說不盡的寫作密碼和道不完的人生啟示。其中德里這個男孩教給我的最多,他也是最富于變化的。
    整本書都在把薩哈拉與德里作比較,他們都出身于單親家庭,都是波迪老師的學生,唯一不同的就是他們的母親。德里的母親很暴躁、沖動,從《挨揍的喬治》中就可以看出她對兒子的不管不顧,似乎德里的降生是她人生中的一大不幸。而薩哈拉的母親就完全相反了,她有耐心,對自己的孩子也很自信,她是個與眾不同的母親,寧肯讓孩子留級也不肯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那個“特別的”。這看似微小的不同卻造就了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孩子。
    德里也是最富于變化的。許多人認為德里變化并不大,但對于他自己來說,已經是“巨變”了。他從最開始的十足壞學生變成了一個比較友善的人。在書的最后,薩哈拉完全轉變了,而德里仍在轉變中。我認為德里的轉變要比薩哈拉難上很多。因為薩哈拉有老師,有朋友,有母親,還有自己的力量,而德里只能靠自己。
    德里為什么沒有朋友?因為他不友善。那他為什么不友善?因為別人對他不友善。都說孩子是一面鏡子,會映射出他生活的環(huán)境與親人的好壞。自從父親離開后,母親一直在向他輸出不好的、生氣的情緒,從根本上造就了他的不友善。
    上學后,同學和其他老師又因他的不友善而討厭他,所以在波迪老師來之前,他一直都沉浸在壞的情緒中,只有當波迪老師和周圍的人真正去了解他,關心他的時候,他才能夠漸漸走出陰影,去擁抱生活中那束屬于自己的陽光。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四
    三毛說,對于撒哈拉沙漠,她感應到一種前世的鄉(xiāng)愁。說著便去了。
    于是就有了我們所見的《撒哈拉的故事》。風沙,熱浪,瀟灑,最令人神往的嘆息的;沒有觥籌交錯沒有紙醉金迷,在沒有盡頭的黃沙中,仍穿一條鮮艷的長裙子。風是決絕酷烈的,然而經過這裙擺,亦無端地生出許多柔情來。揚起、展開,鼓噪的成為涓涓緩流,涵養(yǎng)了這貧瘠的土地上更殘酷的。
    我未曾想這所謂殘酷;我應想到這殘酷,卻無法意識到其如何痛烈。異鄉(xiāng)的畫卷在我眼前展開了。三毛究竟為什么要去沙漠?十歲的女孩子就要嫁人了,迎娶之時其必須掙扎、哭叫,所謂婚禮只不過是用暴力奪取貞操;黑人仍被作為奴隸,世代卑微不得翻身,在“高貴的人”眼里與一只人形耕牛無異;還有美麗的沙伊達,終于委頓在狼藉的沙土中了:她的求死大概掃了好些施暴者和看戲人的興。成百上千的駱駝將死的悲鳴隆隆震響在這熱而白的天空了。
    “你的沙漠,現(xiàn)在你在它懷抱里了。”荷西說。
    三毛是獨一無二的。為多少個追求自由的靈魂的意愿總和而降生!訴求普遍存在,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最終長久拼搏的天地或許是初生的自己不敢相信之狹小。三毛要的平靜永遠不是平淡,她追逐精彩。因此,她絕不以游人的心情愛著薄暮時悲壯的紅日:當將熱烈的愛獻給這片土地,給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不為安定喜樂,為的是“生活”。
    這時沙漠在她的懷抱里了。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生活并不窘迫,卻也少不了無奈和受苦受難。撒哈拉威鄰居的不禮貌和無理取鬧,部落觀念的陳舊落后——算是小事,一一包容下了。入夜了還要開車去沙漠找化石,結果兩人險些喪命;對此的答復是“當然要再去的”“明天下午就去”。對于生活,是這樣令人吃驚的熱誠的姿態(tài)!枯燥的單調的日復一日的沙漠里,一粒外來的種子落入了——粗糙的風也蓋不熄這活力,有什么在不可抵擋地生長。那安立在不修邊幅的一切中的精致小屋,是三毛的家。
    令人心傾的亦是三毛獨特的人格魅力。勇敢,包容,同時脊梁也筆直。很難想象她的一生結交了多少朋友。在這里,與難以相處的撒哈拉威人,與地位卑下的啞奴,與受人排擠的沙伊達。三毛是一朵旋轉的花;她在此處略略逗留,與其偕來的仍是芬芳。為愚昧的注入包容;為悲慘的注入關懷;為麻木的注入憤怒。她為這片土地帶來的,不僅僅是不枯萎的生活,更是不枯萎的人性與價值!也只有這樣美好又堅韌的靈魂,能夠面對那些殘酷而無力改變的:具有掩面大哭的能力,也不背過身去,干脆逃跑。沙漠中的真與善,惡與丑,始終關切地注視著的:那是三毛的眼睛。
    她來去如風。留下一冊《撒哈拉的故事》,贈予沙漠一個擁抱,一朵明亮而柔和的花?;▋涸谂で臒崂酥休p盈地立著,自此,芳華永不衰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五
    有時想想,我這個年輕的資本家也瀕臨破產了,都說十八歲,最好的年紀,可我的十八歲勉強也只剩下半數了,按照正態(tài)分布的話,十八歲的巔峰之后,我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慘淡啊。于是我便恐慌,十八歲后還會不會有大把的燦爛和肆意?三毛告訴我,一定會的,燦爛和肆意是一輩子的事。
    《沙漠中的飯店》里,她會心血來潮的哄騙她“中國餐館唯一的食客”荷西,粉絲啊,是高山上凍住的春雨,正常情況下,是山胞們下山賣了換米酒的,“所羅門王寶藏”豬肉干是治咳嗽的,是藥,不可多吃,紫菜包飯的外皮是復印紙,雖然她也會發(fā)出“有時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常常感到悲傷”的感慨,但在她深深的套路里,荷西很開心,她就更開心的當著他口中會七十二變的猴子。
    《收魂記》里,她帶著她的雄心和窮的一逼的口袋,偶爾在三四百張照片里,拍出一兩樣好東西,她拍下如夢如幻又如鬼魅的海市蜃樓,拍下連綿平滑溫柔的沙丘,拍下如雨的風沙、焦裂的大地,拍下深藍的海洋、淡紅的云彩,也拍下可愛又極易受到驚嚇的撒哈拉威人,也許,這就是她前世的鄉(xiāng)愁吧。
    《沙漠觀浴記》里,她一邊吐槽著撒哈拉威人的臟和觸目驚心,一邊又如狗尾巴草一樣站在這群胖女人之間嚇又興奮的激動著,沙漠果然是個神奇的地方,連洗澡都讓人驚奇,有時候狠狠羨慕過三毛的大膽和肆無忌憚,但沒辦法,仍是被害羞和不好意思支配的多些,天啊,下輩子讓我投胎成三毛吧,不是為了那滿滿一枕頭的錢,死的早也沒關系,我的誠心,天地可鑒??!
    真的是喜歡三毛,喜歡給幼小的新娘子塞雞腿的她,喜歡會和小奴隸一起串肉串的她,喜歡為“芳鄰”們借東西而深深計較的她,喜歡結婚時在帽子上插了一小把香菜的她。
    鬼知道她對我的影響有多大,也鬼知道我腦子里快裝不下的奇怪知識是不是她種下的惡果,算了,還是謝謝她吧,給我荒蕪的年輕歲月里,添了點偷偷摸摸的兵荒馬亂,添了點莫名其妙的天馬行空。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六
    這是一條彩色的河,在無際的沙漠中緩緩流動,變幻著顏色。我赤足在河邊,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滿我喜歡的色彩。這是一個夢,在遠方流浪,我仰望橄欖樹,用心感受我熱愛的詩意。
    ——題記。
    朋友們都覺得我是個文藝青年,不可否認,在我的懵懂高中時代確實文藝范爆發(fā)過,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偶然的機會看到了《撒哈拉的故事》,初讀充滿烏托邦般文藝的三毛。一打開就被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沙漠上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愛不釋手,仿佛自己也跟隨三毛在撒哈拉快意人生,從此也愛上了這個特立獨行的奇女子。這本書好像是心靈深處的一股清泉,流不盡,吐不完,一直奔流不息,澆灌我人生旅途的每一草一木。這個月初jeep上市,發(fā)布會上鄭總說生活不止眼前的柴米油鹽,還有摯愛和遠方。當時我就想到了三毛。
    現(xiàn)在的世界變化太快,尤其是電子網絡發(fā)展太快,智能手機逐漸連電腦都能替代了,在物質世界里,人們也越來越浮躁,不再一杯清茶,一盞黃燈,一本好書,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在為jeep上市興奮之余,摯愛和遠方幾個字觸動了我心底的文藝細胞,于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靈,重新拾起那本泛黃的《撒哈拉的故事》,讓自己重新來一次心靈之旅。
    書中三毛的筆觸質樸又詩意,透著點點憂郁,穿夾著點點幽默,亦詩亦散,娓娓道來,充滿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在遙遠的撒哈拉,三毛做了很多大膽有趣的事情。最有趣的莫過于三毛當赤腳醫(yī)生懸壺濟世那段。這里的人不識字,還比較落后和封建。婦女常年用深色的裹身布包住自己,面帶黑紗。因為醫(yī)院的醫(yī)生都是男醫(yī)生,所以這些婦女生病了都不愿意去醫(yī)院,三毛就用一些小土方治好了鄰居的一些小毛病。姑卡的腳生瘡時,她用中國的老藥方黃豆醫(yī)好了;當鄰居的母羊生小羊衣胞下不來時,三毛用在書上看到的方法給羊灌酒救他,當沙蒂的表妹就快餓死時,是三毛從她的臉上看到了饑餓,教她撿回了性命;還有幫法蒂瑪生小孩,用指甲油幫別人補牙。在撒哈拉的生活,故事還有更多,雖然這片沙漠無論是物資還是精神世界都很貧瘠,好笑的同時也同情他們,但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用微小的力量給身邊的沙漠人帶來了改變,在撒哈拉沙漠上留下的美麗身影,享受流浪中的樂趣,也成就了她自己?!吧倪^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么一遭?!比f。
    一個人的流浪是孤獨的,但三毛不是的,她是幸福的,因為她有荷西?!昂晌饔袀€很大的優(yōu)點,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的?!笔澜缛绱舜螅|蕓眾生中能夠尋得這樣的靈魂伴侶,如此理解自己,如此義無反顧的陪伴自己追尋遠方的夢,人生有如此知己足矣?!渡衬埖辍防锶_荷西粉絲是春雨,是中國經過加工的尼龍繩,在招待荷西領導時用黃瓜炒香菇代替冬筍炒香菇。他們的愛情是普通的,卻刻骨銘心!遠方也需要摯愛!
    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七
    三毛,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勺詮奈易x了《撒哈拉的故事》后,我就迷上了三毛。
    說實話,剛開始這本書對我的吸引并不大,因為我感覺這是一本寫景,類似散文的那種??勺詮奈曳_書后,映入眼簾的,不是全描寫景物多么多么好,隨之發(fā)出感嘆,而是三毛與荷西在沙漠生活的真實景象。每一個事件,都會給我不同的感受,而這樣的書,正式我喜歡的。
    《撒哈拉的故事》有太多令我震驚的地方,第一就是,三毛要求到沙漠里去生活!這令我很難相信,因為沒有幾個女人,會要求去沙漠中居住,所以我覺得,三毛是一個敢說敢做的人。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她的作品豪邁,霸氣的原因吧。
    三毛,是個奇女子!而這本書,在我看來,也是一本奇書??催@本書,就好像在看一部電影。雖然連一幅插圖也沒有,但那一字一詞一句,已經讓我身臨其境,仿佛已經看到了撒哈拉的壯觀,凄涼,撒哈拉威人的友善與蠻橫,一支支軍隊和那些無辜的人們,仿佛我就是三毛,我就是荷西。
    奇女子,奇書,他們在撒哈拉的生活,更奇。打仗,荷西險入沼澤,三毛病發(fā)險些身亡.....這一幕幕的景象,讓我感覺,她不是一個作家,而是一位探險家。撒哈拉里的日子,那么苦,可他們依舊能堅持。
    三毛就是一個有著巨大勇氣,毅力,智慧并且樂觀的人,她好像沙漠里的一株花,一棵樹,在沙漠里留下生動,離奇的故事。她和荷西,沙漠的愛,流淌在撒哈拉里......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篇八
    她的文筆閑散而隨意,有點像潑墨似,一點潑開了一朵盛開的水花,沒有勾勒它的邊幅,就這樣說,我畫好了,你看看吧,還狡黠的跟你說,可不許說不好看啊。毫無目的述說著生活的瑣事,連驚天動地的'愛情里面,也夾雜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鍋濃濃的湯。沒有生僻的詞匯,沒有冗雜華麗的鋪述,沒有旁征博引的宏大場面,甚至連貫穿故事的主線都亂糟糟的(這點跟我很像…)。感覺她就坐在你對面,風塵仆仆,肩上帶著月光,指甲里帶著撒哈拉特有的細碎的黃沙,甚至一開口的聲調都是沙啞的,像烏鴉叫似的(這些毫無疑問你能想象出來),她與你講著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這個調皮的人呀,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與好奇,于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開始來回滾動,嘴巴依舊一張一合,可不知不覺又講到另一個故事里去了,的確,在三毛的文章里,常常是一個故事里穿插著另一個故事,你永遠也猜不透故事的開頭,高潮,結尾,這種神秘而有趣的探險活動,讓你樂此不疲,讓你牽腸掛肚,讓你欲罷不能。
    聽她炫耀像個孩子一樣跟你講,跑到沙漠的垃圾堆里,尋找不同的東西,把他們改造成富有現(xiàn)代感的工藝品。聽她動情的跟你講沙漠里默默工作著的啞奴,雙手捧出來的感恩與友愛,聽她淘氣的跟你講到政府公寓里偷植物,聽她調侃的跟你講她與荷西之間的打鬧耍玩……三毛對于美好的東西,抱著熱烈的渴望與向往,對于厭惡的東西,她嗤之以鼻,口誅筆伐。她毫不掩飾,毫無造作,有著小女兒的嬌嗔,有著妻子的溫良賢惠,也有大女人般擋風遮雨的堅不可摧。
    我想,最終讓三毛留在撒哈拉,并把那兒當成家的,一定是那個叫荷西的男子。他在知道三毛要飛去撒哈拉的夢想之后,默默地像公司要求調去撒哈拉分公司工作,默默地提前為三毛準備好一切(盡管這樣的準備顯得倉促而不足。)但當他張開雙臂(我猜想它該是偉岸而寬廣的),說:marryme的時候,三毛一定再也沒有任何猶豫了吧。一個能安靜陪伴自己的伴侶。了解自己的伴侶已經多么不容易,更何況荷西契合著她的靈魂,接受她狂浪不羈的夢想。
    可惜后來的荷西死于意外,這一定讓三毛痛不欲生,仿佛靈魂被生生的撕成兩半,荷西帶走了三毛的一切,她的天真,她的調皮,她的可愛,還有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后來,三毛好長時間沒有勇氣去提起筆去寫東西,對于一個失去了靈魂的人,所有再美好的文字,也是多么的蒼涼,荒蕪。
    再次提筆的三毛,退卻了小女兒的羞澀,洗盡了生活的鉛華。睿智卻也沮喪,智慧卻飽含淚花。
    生活給予她的所有苦痛,在荷西死后的幾年內,隨著三毛的死亡,一切消失殆盡了。
    “他們死時也不分離?!?BR>    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