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提供教學資源。在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認知水平。這份教案注重了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參與,促進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一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3、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4、進行環(huán)保教育。
重點讓學生感受計算的多樣化。
情境圖及一些實際數(shù)學問題的用品。
圖和環(huán)保教育相結合,讓學生生活經驗與情境相映合,并從中產生數(shù)學問題。(積木型板圖)。
1、樹林中有20棵小樹,分兩排種植,可是過不了多久一些小樹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說怎么辦?(一些為幾棵樹發(fā)問,一些為小樹的死著急)。
在眾多連續(xù)情境的.呈現(xiàn)下,學生情感與小樹產生關系,達到環(huán)保教育這一目的,又引導學生去研究所產生問題。
8+68+85+8。
這些在情況設計下,產生了這些算式,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1、8+6=14怎么來?
(1)8+6=14(2)8+6=14。
(3)9+6=15(4)8+6=14。
8+6=14看見8就減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7+88+45+88+6。
8+34+88+78+52+8。
9+88+93+86+88+2。
1、p103獨立完成思考,解決問題。
題2組織學生交流圖意和算法。
題3先說一說計算方法,再進行計算,也可以先計算,再說一說方法。
2、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蘊含的數(shù)學問題。
種樹問題游戲問題銀行問題。
選一些挑戰(zhàn)性問題大家進行討論,并加以解決,使之深刻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3、課外作業(yè)。
7+6+5+。
有什么辦法計算更快。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
1、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理解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投影。
1、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筆,右手2支筆。說說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理解題目意思。說說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1、組織小組討論:誰多?多幾只?你是怎么想的?
2、小組代表發(fā)言。(允許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3、列出算式:11-7=。
4、研究算法。
(1)獨立思考,嘗試解題。11-7=?
(2)交流11-7=411-7=411-7=4。
101因為4+7=11。
10-3=711-1=10所以11-7=4。
3+1=410-6=4。
(3)小結算法。
5、運用知識,嘗試練習。
(1)、獨立完成,試一試。
(2)、選幾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1、指導練一練第1題。
(1)、獨立計算。
(2)、選2題說說思考過程。
2、指導第2題。
(1)、讓學生觀察圖畫獨立填寫。
(2)、交流。
3、指導第3題。
(1)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題目,說說每一組題有什么特點。
4、指導第4題。
(1)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算式,說說有什么規(guī)律。
(3)交流規(guī)律。
11-7=411-7=411-7=4。
因為4+7=11。
10-7=311-1=10所以4+7=11。
3+1=410-6=4。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三
1.發(fā)展幼兒的平衡、鉆爬、攀登能力,提高靈敏性、協(xié)調性。
2.培養(yǎng)幼兒勇敢、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和主動參與鍛煉的意識。
活動準備。
1.音樂:路上小心。
2.平衡木4,海棉墊2塊、塑料弧形積木8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在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做熱身操。
二、介紹活動器材。
教師提問幼兒:平衡木可以干什么用?
(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說出各種用途。)。
教師:今天我們就用平衡木做各種有趣的活動好不好?
(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三、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平衡木的各種玩法,并及時請幼兒示范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
四、帶領幼兒進行各種鉆爬游戲。
1.爬過”地道。
平衡木橫向間隔2米左右擺成一排,從平衡木下爬過。
2.爬過“暗道”
將平衡木并攏,從平衡木下爬過。
3.開“火車”
將平衡木橫向間隔0.5米左右擺成一排,請幼兒肩搭肩從平衡木上迂回走過。
讓幼兒自我選擇從縱向放置的一個平衡木、兩個并排的平衡木、兩個并排但左右分開的。
平衡木上用各種方法走過“橋”。
然后從一旁的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彎曲橋”上走回來。
5.將兩個平衡木排放在一起,讓幼兒走過橋,從橋上跳下。
然后從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彎曲橋“上走回來。
6.教師將幼兒集中起來,示范從橋上往下跳的正確姿勢,講解方法和要領:
屈膝擺臂向上跳,前腳掌著地,屈膝緩沖,身體下蹲。然后幼兒繼續(xù)練習。
7.將三個平衡木排起來并鋪好海棉墊,讓幼兒自己爬上平衡木走過“橋”并從“橋”上跳到墊子上。
然后從一旁的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起伏橋”上走回來。
8.視幼兒情況逐漸增加“橋”的高度,鼓勵幼兒嘗試從橋上走過并跳下。
五、活動結束。
1.教師對幼兒的表現(xiàn)作積極的評價,表揚幼兒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2.在音樂伴奏下跟老師做放松操。
快樂游戲課后反思。
上周,園名師組調研我們大班教研組,半日的調研,細致的剖析,全面的觀察,深入的反思,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收獲不少。
在這次調研中,我執(zhí)教了一堂健康活動《一棒接一棒》。
每一次都恐于健康活動時孩子的收放,但我這次還是下定決心來嘗試。因為我對《一棒接一棒》這個活動內容認真分析后,覺得挺有意思,孩子們應該喜歡,應該能吸引他們。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小棒,引起他們的興趣。并以學本領、練本領來激發(fā)他們,樹立信心,接著以檢查本領學得如何來進行小棒操。孩子們都以非常認真、投入的表情與動作向我匯報:老師,看我的.本領學得多棒!
接著,我宣布本領練得非常不錯,可以先進行幾個方式的傳棒游戲。傳棒游戲一——前后傳棒;傳棒游戲二——左右傳棒;傳棒游戲三——上下傳棒。游戲中,我比較注重孩子們游戲規(guī)則的養(yǎng)成與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的萌發(fā)。把掌聲送給獲勝隊的同時也不忘給其他隊加油樹信心。
最后,進行的是傳棒接力賽。要求孩子們穿過小樹林,走過獨木橋,跨過小水溝,把棒傳給下一個小朋友,以此類推,看那一隊勝利。比賽前清點人數(shù)是比賽規(guī)則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兩隊相同的人數(shù)是比賽的前提,在孩子們的公正下,發(fā)現(xiàn)黃隊果真少了一位小朋友,怎么辦呢?最后一致認同,讓李老師參加黃隊的比賽。其實,比賽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懂了,會了,發(fā)展了,快樂了。
這種健康游戲活動我很喜歡,相信孩子們也是。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四
1、通過整理與復習,進一步鞏固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思考過程。并能正確計算加減法。
2、發(fā)現(xiàn)算式間的規(guī)律。
1、(1)出示一些寫有進位加法的卡片,貼在黑板。
(2)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發(fā)言。
(4)師小結。
2、出示加法表。
(1)、填寫加法表。
(2)、觀察加法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在小組內交流。
(3)、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交流。
1、(1)出示一些寫有退位減法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2)討論: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出示減法表。
(1)填寫減法表。
(2)觀察減法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在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1、看圖理解題意。
2、用書上的句式說一說。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五
1、 據(jù)圖畫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解決總是的能力。
3、 能根據(jù)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減法算式。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jù)圖畫,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投影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 出示圖畫,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條小河,小河里有許多鵝在嬉戲,河難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樹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鵝兒在休息,草地上還盛開著一些美麗的野花。在一棵大樹上停著許多小鳥,天空中飛來了一些小鳥,春天的田野真美麗!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1、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
3、交流。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題出什么問題?
(2)解決問題。(同桌討論)
(3)完成書上的填空題。
2、指導第2題。
(1) 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2) 學生獨立完成 。
3、指導第3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換一個數(shù),說一說。
(3)交流(合理就應鼓勵)
四、總結:你學會了什么?怎樣學會的?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六
1、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理解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投影。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筆,右手2支筆。說說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理解題目意思。說說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組織小組討論:誰多?多幾只?你是怎么想的?
2、小組代表發(fā)言。(允許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3、列出算式:11-7=。
4、研究算法。
(1)獨立思考,嘗試解題。11-7=?
(2)交流11-7=411-7=411-7=4。
101因為4+7=11。
10-3=711-1=10所以11-7=4。
3+1=410-6=4。
(3)小結算法。
5、運用知識,嘗試練習。
(1)、獨立完成,試一試。
(2)、選幾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三、鞏固知識。
1、指導練一練第1題。
(1)、獨立計算。
(2)、選2題說說思考過程。
2、指導第2題。
(1)、讓學生觀察圖畫獨立填寫。
(2)、交流。
3、指導第3題。
(1)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題目,說說每一組題有什么特點。
4、指導第4題。
(1)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算式,說說有什么規(guī)律。
(3)交流規(guī)律。
四、總結。
五、板書:
飛行表演。
11-7=411-7=411-7=4。
因為4+7=11。
10-7=311-1=10所以4+7=11。
3+1=410-6=4。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七
1、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按照確定好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習用具,幾何圖形。
情境活動參與教學。
一、活動導入。
1、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
組織討論: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
2、讓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的圖。
說一說這兩個小朋友怎樣整理的。
3、小結:
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是一樣的,在不同標準下呈現(xiàn)多樣性。
二、練一練。
1、分一分,說一說。
(1)怎么分?說標準。
可以按年齡分類,按性別分類。
(2)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顏色分類,按樣式分類,按樣式和顏色分類。
(3)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機動車和非動車兩類:大車、小車、自行車三類,按分配個數(shù)分成三類。
2、看一看,可以怎樣分。
(1)圖上畫著什么,可以怎么分。
(2)匯報,交流:可以按大小分類,按形狀分類。
3、想一想有哪幾種分法。
看圖,可以怎樣分。
按大小分類,按顏色分類,按用途分類。
三、小結,實踐。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實踐活動。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
五位置與順序。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八
1、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在集體的情境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在活動中明白算理。
:1-10數(shù)學卡片、算式卡片、頭飾。
:情境活動教學。
今天,動物園來了很多小客人,他們都想找一個好朋友,可是卻沒能找到。讓我們班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幫忙找一找。
分給10個人動物頭飾,一張數(shù)字卡片。
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須是兩個數(shù)合起來組成10。
2、邊唱《找朋友》邊做。
3、匯報: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解放軍叔叔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領。
看第2題,明確題意。
獨立完成,校對。
1、整體估計是黑棋子多,還是白棋子多。
2、數(shù)一數(shù)每種棋子的數(shù)量。
3、進行比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
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練習,校對。
1、看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小組交流。
老師看時間,要求在2分時間內完成。
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1、分小組模擬比賽。2、小結評議。
理解8的組成:你出6,我出2。你出,我出()。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九
1、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幾何體,并能結合學生生活積累,增強學生對幾何體的感性認識。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如何在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空間觀念,并認識基本幾何體。
一套供分類的物體,教師有四個幾何體模型。
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時首先用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結合生活實際,記憶一些問題方法,為教學問題鋪路。
老師要在班中找一個人,怎么辦?
1、討論一:找怎么樣的人?(女七歲長頭發(fā)愛看書紅姓?)。
2、討論二:怎么找人?(按規(guī)則找人)。
給物體分類。(黑板上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并出示課題。
先在小組內討論,再按照討論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體。學生分類(允許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類,也可以是3類或2類,學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們來認識這些比較規(guī)則的物體。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長長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從桌面上舉起來。學生找到后,教師出示長方體。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給它起什么名兒?在小組中討論。學生討論正方體的特點并反饋。
(2)舉起正方體,它的形狀和長方體是不是一樣?哪里不一樣?找出來,再給它起一個名字。學生討論正方體的特點并反饋。
(3)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qū)分。
演示:長方體割正方體割長方體(6個面)。
2、認識圓柱和球。
(1)同桌互玩兩種物體,讓學生在玩玩想想中區(qū)分圓柱和球,兩生扮演小老師,按研究結果,上來介紹圓柱的形狀特點。(先在小組里互說,再請代表在班里說。)小朋友在小組里交流學習并反饋。
(2)判斷下列物體哪些是圓柱和球體。
3、小結。
今天我們初學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師生圖名物三者分辨。說說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學生討論并反饋。
4、找朋友。
每組拿兩件你最喜歡的物體,和講臺上形狀相同物體放在一起,請兩個同學做觀察,誰找錯誰幫他。
5、p64把今天認識的幾種物體認一認,讀一讀。
1、做課本上練習。
2、猜一猜,擊鼓傳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說形狀,其余傳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狀摸)。
3、小小設計師:讓學生用各種形狀搭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給每人幾個名稱標簽,自己去貼,明天匯報。
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shù),掌握20以內數(shù)的順序,初步建立數(shù)位的概念。
2、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填寫算式。
3、在教學中滲透數(shù)的順序,并進行社會秩序教育。
4、學會與人合作,體會計算的多樣化,發(fā)展學生思維。
掌握20以內數(shù)的順序。
初步建立數(shù)的概念。
每組一個數(shù)位計數(shù)器及40-50根小棒等。
抓問題,用多種游戲,把抽象的數(shù)位具體化。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尋找關鍵問題。
1、數(shù)學課研究數(shù)學問題,一些小棒會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
(每張桌子發(fā)40-50根小棒,玩小棒時間為3-5分鐘)。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
(目的.:練習20以內數(shù)的順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發(fā)現(xiàn)十根捆一捆)。
3、游戲,看誰的手小巧。
老師報數(shù),學生用棒子表示,討論:快的同學的訣竅。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進行游戲,讓學生習慣中把1捆當作10根用。
4、完成:
()個一()個十。
試一試,在計數(shù)器拔出10。
個位只有幾顆珠子,怎么辦?(10個一是1個10)。
在個位拔上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也表示10個一。
二、自主合作,解決數(shù)位順序。
在解決了10是1個十也是10個一后,還能過度試一試在計數(shù)器上表示。接下來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數(shù)位,組成和算式結合,理解11-20各數(shù)。
1、11-20各數(shù)在計數(shù)器上怎么表示呢?
問題提出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加以解決,并結合p68的圖示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實現(xiàn)生生互動。
(這兒注意11-20的表達多樣,只要求至少一樣,方法選擇,方法應用應由學生通過自主交流來確定。)。
2、
1個十,1個一是11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沒有變,個位由0變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數(shù)位可重點檢查。
(20的數(shù)位可由10-20,也可19-20來描述。)。
4、小結,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數(shù)位不一樣,數(shù)也不一樣,十位上1表示1個十,個位上1表示1個一。
5、練習(口算)。
10+910+810+710+610+5。
10+410+39+108+107+10。
6+105+104+103+10。
二、實踐應用,實現(xiàn)知識延伸。
1、尋找粗心丟失的數(shù)。
游戲報數(shù)。(報數(shù)時丟一些中間數(shù))。
2、開火車順數(shù)。
游戲:數(shù)數(shù)(順數(shù)和倒數(shù))。
3、拔珠游戲(師生――生生)。
報數(shù)13,拔13并寫出13,同時說13的含義,還可畫珠。
4、p691-6自己完成。
四、課外實踐,拓展知識應用。
1、完成10-20各數(shù)數(shù)位圖及小棒圖。
2、和父母互說10-20各數(shù)組成。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一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
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
主題圖、有關學具、剪刀
參與性學習
一、導入
二、新課教學:出示主題圖。
1、仔細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鳥在小兔的xx面,小兔在鳥的xx面,
松鼠在小兔的xx面,松鼠在小鳥的xx面。
3、指名說,評議。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填一填,說一說。
(1)仔細觀察圖。
(2)報名說。
2、把6寫在上一行,把9寫在下一行。
讓學生說了哪個數(shù)在上,哪個數(shù)在下。
3、說一說。
仔細看圖,同桌討論,報名匯報。
4、請你分房子。
(1)自己動手剪貼動物。
(2)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
5、獨立完成思考推理題。評析、校對。
四、小結。
本節(jié)課你又學會了什么?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過程.?
2.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含義并會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體間都存在著萬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規(guī)律.?
二、教學重點。
1.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導.?
2.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及表達公式.?
三、教學難點。
1.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1.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方法.?
2.對疑難問題的處理――采用講授法、例證法.?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容,回答如下問題:?
1.行星的運動規(guī)律是什么??
文件大?。?7k文件格式:doc下載地址:擊本地免費下載地址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能用科學的方法識記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注意“此、繩”等字的讀音。
2、正確朗讀課文,選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
3、積累有關的詞語,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聯(lián)系圖片理解“鐵環(huán)”。
4、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漢字。
5、了解“風”像調皮的孩子這一特點,并能與小朋友一起發(fā)揮想像,交流“風”的其它特點。
教學重點:
能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8個生字,積累有關詞語。
教學難點:
在反復讀文、識字的基礎上,體會風的調皮搗蛋,進一步體會小作者對風的喜愛之情,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想像,邊想邊記憶。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猜謎語。
云兒見它讓路,
苗兒見它彎腰,
樹兒見它點頭,
花兒見它微笑。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課前圈好的生詞多讀幾遍。
2、遇到解決不了的詞語可以請同桌幫忙認讀。
3、檢查反饋。
開火車認讀字語卡片。
樹動時那點河起波。
4、自由讀課文,標一標這首詩有幾小節(jié)。
5、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三、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小節(jié)。
課文中哪幾句話讓你知道風來了?請小朋友用“————”畫出來。
生:從第一小節(jié)中我知道了,當樹葉顫動的時候說明有風了。
板書:樹葉顫動---------風走來了。
誰能結合插圖說說“顫動”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把它換成什么?
生1擺動。
生2搖動。
(生帶動作朗讀)。
(男女生賽讀)。
引讀: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
生接:但是當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走過來了。
師:能試著背下來嗎?
(試背)。
(生試說)。
2、現(xiàn)在我們就用剛才的方法自學2~3小節(jié)。
1)出示學習提示:(小黑板)。
(1)自由讀每小節(jié),同桌之間借助插圖說說每一小節(jié)說了什么。
(2)把自己體會到的內容,帶著動作讀出來。
(3)試著背誦。
2)交流反饋第2小節(jié)。
指名讀第2小節(jié)。
第二小節(jié)寫了什么?
生1:水面起波紋,說明風就在水面上。
生2:是風使平靜的水面起波紋了。
你見過河水起波紋的樣子嗎?
生1:就像魚鱗一樣。
你說的真形象。恰好有個詞叫“波光鱗鱗”。
生2:我還聽過“微波蕩漾”。
河水因風的到來變的更加漂亮了,小小的波紋證明風來了。
板書:河水起波紋--------知道風在哪。
誰能試著讀一讀。
(生邊用手做上下起伏狀邊讀課文)。
(齊背第二小節(jié))。
3)交流第三小節(jié)。
通過這一小節(jié),你又讀懂了什么?
生1:當花兒點頭的時候,證明風來了。
生2:風來和花兒做游戲了,花兒很高興,不住點頭。
生3:花兒點頭是說明花兒被風吹動了。
板書:花兒點頭--------風在做游戲。
多么有趣的風啊,你們能想像一下,花兒邊點頭邊會說些什么嗎?
生1:風你好,風我們又可以做游戲了。
生2:風啊,你真淘氣。
能讀出風的淘氣、可愛嗎?
(生表演讀第3小節(jié))。
引讀第3小節(jié)。
(生背誦)。
四、課堂練習。
仿寫一段詩歌。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的時侯,
我們知道風了。
課后小結。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四
(1課時)。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制取方法。
2.難點: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設計思路出發(fā),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3.疑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決方法。
(1)采取討論的形式,從學生學過的氧氣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和總結出氣體實驗室制法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2)通過演示和補充實驗,組織學生分析討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使學生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明確目標。
1.聯(lián)系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學會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方法。
2.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使用的藥品、儀器名稱和收集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節(jié)主要采用討論的形式,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co2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實驗室制取h2、o2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小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是利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在加熱條件下得到氧氣。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是用金屬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得到氫氣。
[教師活動]:投影出制取h2、o2的幾套裝置圖,通過討論得出這些裝置圖的適用范圍:
(1)當用固體反應,需要加熱產生氣體時,可采用制取氧氣的裝置;
(2)當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就能生成氣體時,可采用制取h2的裝置(注意該氣體難溶于水或酸)。
[提問]:
(1)在實驗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據(jù)它們什么性質?
(2)如何檢驗h2和o2?
[學生活動]:通過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1)根據(jù)氣體的物理性質(密度和溶解性)決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2)利用物質的特性來檢驗物質。
[總結板書]: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實驗室的條件下,用什么藥品,通過什么化學反應制取這種氣體。
2.根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和生成氣體的物理性質,來設計實驗裝置,決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過什么實驗來驗證制得的氣體就是所要制的氣體。
[講解]:根據(jù)以上思路,我們來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板書]:一.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93頁。
[板書]:1.藥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鹽酸。
2.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演示實驗]:向裝有大理石的'試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裝有大理石的試管中加入稀h2so4,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講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應一段時間就停止放出氣體,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應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觸,反應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試驗]:取兩支試管,一支裝有大理石,另一支裝有碳酸鈉,都加入鹽酸。
[學生活動]:觀察兩支試管中產生氣體的程度,思考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圖]:通過上面的演示試驗,使學生理解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藥品和依據(jù)的反應原理。
[提問]:根據(jù)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確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裝置?
[板書]: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1.裝置:同制取氫氣的裝置相似。
[講解]:采用與制取氫氣相同的裝置,指出反應的容器可以是錐形瓶、平底燒瓶、廣口瓶、大試管、啟普發(fā)生器等,并強調裝置的正確性和原因。
[提問]:根據(jù)co2的物理性質,采用什么方法來收集co2呢?
[板書]:
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
[實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問]:
(1)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2)如何證明集氣瓶中充滿了二氧化碳?
[總結板書]:三.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
1.檢驗方法:將生成的氣體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該氣體為co2。
2.驗滿方法:將燃著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木條熄滅,證明瓶內充滿co2。
[實驗]:再次演示實驗5—8:實驗室制取co2。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95頁的選學材料,回答每種滅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
[目的意圖]: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板書]:四.三種常見的滅火器。
(四)總結、擴展。
比較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列表比較h2、o2、co2的實驗室制法。
2.教材第96頁習題2、3、4、5。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五
教
學
策
略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從人們旅游觀光時使用照相機拍攝留念,提出問題:照相機是怎樣把人的`影像留下來的?從而引入新課。
1
.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
目的:研究物體放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凸透鏡鏡中成像規(guī)律。
實驗方法:
實驗結論:
(
1
)當。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像異側。
(
2
)當蠟燭。
移動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
教師總結:
2、知識目標:
(1)認識液化現(xiàn)象。
(2)了解液化的方法。
(3)知道液化放熱。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知道液化現(xiàn)象。
液化的過程。
燒瓶、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小燒杯、玻璃片、水、禁藥、注射器。
新課引入。
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請大家舉出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實例。
水蒸氣遇熱升到高空,遇冷后變成液態(tài)的水落回地面,形成雨。冬季廚房里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變成了水。
新課探究。
教師:水蒸氣遇熱升到高空,遇冷后變成液態(tài)的水落回地面,這就是雨。冬季廚房里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變成了水。
我們做個實驗觀察這類現(xiàn)象。
教師:我們發(fā)現(xiàn)水蒸氣吹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在玻璃片上生成。這就是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了液態(tài),叫液化。
需要指出的是水蒸氣由管內噴出時,在管口外很短的距離內我們什么都看不到,管內部分的氣體才是水蒸氣。我們看到的霧狀的“白氣”是已經液化了的細小的小水珠成霧狀。切不可把這些霧狀物誤認為是水蒸氣。生活中大家見到人呼出的“白氣”,打開冰箱冷凍室的門,門口出現(xiàn)的“白氣”,打開熱水瓶蓋子,瓶內冒出的“白氣”等等,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成霧狀。
大量的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
教師:這個實驗表明,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
所以,氣體液化的方法是使氣體的溫度降到足夠低;或者是氣體的溫度雖然沒有降到足夠低,但是只要溫度降到一定程度,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
教師:我們從實驗中看到,水蒸氣只有遇冷時才能液化。所以液化時放熱。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沸水燙傷更嚴重,原因就是水蒸氣液化時放熱,它比同溫度的沸水放出的熱要多。
實驗1:燒瓶中裝入熱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時,水蒸氣從瓶口的細玻璃管內噴出,吹到玻璃片上,讓學生注意觀察在玻璃片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學生觀察思考:燒瓶中裝入熱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時,水蒸氣從瓶口的細玻璃管內噴出,吹到玻璃片上,讓學生注意觀察在玻璃片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注射器內的氣態(tài)禁藥又液化了。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氣,打火機內的可燃氣體都是液態(tài)的,是采用在溫度不太低的條件下壓縮體積的方法實現(xiàn)液化的。液化后,氣體的體積大大縮小,便于運輸和貯存。
我國向國際市場提供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要用氫作燃料,氧作助燃劑,就是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后裝入火箭的。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六
1、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有關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間念。
能確定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準備:鉛筆、橡皮、尺子、文具盒、轉筆刀5樣學具。
:情境活動參與。
一、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1、大家說說,我們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們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你身邊還有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要求摸著說。
4、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學生做,老師評。
二、理解左邊與右邊。
出示擺一擺教學圖。
1、請大家也來擺一擺。
2、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
3、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邊有什么?右邊呢?
5、有不同的意見呢?
演示練習:
6、請你們打亂學具擺一擺,說一說。
三、體驗相對,并加深理解
2、請你們把右手舉起來再判定一下老師舉起來的是不是右手。
3、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
我們面對面地站著,因為方向相對,舉的右手就會剛好相反。
4、做游戲:我們一塊兒舉左手,看誰舉得快又對。
四、鞏固練習。
1、練一練各題。2、分析、評議。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小詩。
2、在讀風中體會風的調皮、可愛,在找風、演風中喚起學生的生活感受,培養(yǎng)學生細心且多角度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吳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可是,這位朋友非常害羞,我剛進教室時,它卻一溜煙兒跑不見了。我們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課件。師述:瞧,它正和風車玩得正高興呢!呼呼呼,你聽,這是誰來了?(板題:風)。
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我們快來和它打打招呼吧!讀題。課件出示課題。
風娃娃喜歡熱情一點的孩子。
風娃娃喜歡活潑一點的孩子。
二、初讀感知,學字通句。
生:看拼音。
沒錯,問別人也是獲取知識的好辦法。
看來,你經常查字典呀。
我們來讀出來。
3、師:掌握了這些方法,就比較容易過關了。請小朋友們邊讀課文邊用我們剛歸納出來的辦法解決你還不會讀的生字。解決完的舉手告訴老師。
師:看看課件,生字寶寶來了。哪位同學愿意來挑戰(zhàn)一下啊?(課件出示詞語:顫動、時候、點頭、波浪、游戲)。
師:真厲害!讀得既響亮又標準。你們能像他這樣讀嗎?一起來!(找一讀得標準的學生)。
4、師:真不錯,可調皮的風娃娃還想考驗大家,課件第一個詞誰來讀。(不同形式地讀:男生、女生、小組、喜歡游戲)。
5、風娃娃說:“你們讀得太棒了!”恭喜你們和它交上了朋友。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2、交流、指名說說。
小朋友們,你們找到風娃娃的藏身之處了嗎?誰來說一說呢?你來。
(一)生:我從樹葉顫動找到了風娃娃(完整話)。
(生試著做動作)。
請兩個學生上臺演示,評價——教師示范。
師:有的同學這樣做,(師大幅擺動手臂),這是“顫動”嗎?
生:不是。
師:這是——擺動。有的同學做對了,“顫動”應該是這樣。那你想怎么樣讀這一節(jié)呢?
生1:樹葉顫動要讀得輕一點。
生3:發(fā)現(xiàn)風要讀得高興。
師:是呀!所以我們呆會兒讀的時候要輕,快些。讓我們試著讀讀吧!
師(引讀)在微風吹拂下,樹葉輕輕地搖動著。(一二組)。
師(引讀)在微風吹拂下,樹葉多象淘氣的孩子。(三四組)。
師(引讀)在微風吹拂下,樹葉你推我擠,多么開心啊!(齊讀)。
(二)、師:愛到處亂跑的風娃娃,你還在哪找到它呢?
生:我從林木點頭找到了風娃娃師板書_____林木點頭。
師:是的,你們看,林木正在向你們點頭,課件。
林木還會向誰點頭?
生1:林木在向草地點頭。
生2:林木在向小河點頭?!?。
多么有禮貌的風呀,你要怎么讀出來?讀給同桌聽聽。
誰來讀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讓我好像看到了小樹在和我們點頭,微笑.
師:我們也來像她這樣讀讀吧。
(三)師:多么有禮貌呀,走過了樹林,風娃娃還去了哪呢?
生:河里。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呀?師板書______河水起波。
師:是呀,它在里面游戲呢,課件誰能記記“游”。
師:誰來說說“游”字哪個地方最容易出錯?
師:要寫好“游”字不簡單呀,首先要觀察好“游”每一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纯凑l有一雙火眼金睛。接著看看有沒有橫中線和豎中線的筆畫。
寫好了坐好告訴老師。
師:你玩過游戲嗎?玩過什么游戲呀?玩游戲時心情怎樣啊?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風娃娃在水中快樂地游戲,同學們,讓我們也像這位同學這樣,懷著快樂的心情把這節(jié)詩讀一讀吧。
師::老師還有不同的讀法呢,愿意聽我讀嗎?
師:注意聽老師讀的.(師范讀,強調”游戲”)。
師:你又聽出什么了?
生;我知道是風來“游戲”了.
師:你們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會有不同的讀法.帶著你們不同的感受來讀讀.
3、師:剛才我們欣賞了三處的風,同學們想把這美美的小詩記在腦海里嗎?讓我們站起來帶著自己的感受和喜歡的動作一起來讀讀詩歌吧。(伴奏)。
4、總結另一把觀察金鑰匙。
(課件出示:觀察要細心,要懂得和周圍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
四、找風寫風,提升體驗,運用語言。
師:風娃娃調皮又可愛,那現(xiàn)在動動你們的小腦筋,平常我們還能在哪里知道風來了呢?
生:說一說。
師:風來的時候老師把它抓住了,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欣賞吧。
師:欣賞了這么多的風,現(xiàn)在我們也來按照詩歌的形式當當小詩人,好嗎?
師:誰來說一說?生:反饋。
師:讓我們動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課件音樂有沒有小詩人愿意朗誦他寫的詩。請兩、三個學生展示。
五、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找到了風,知道風在哪兒了,跟他交上了朋友,在生活中呢,我們也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
2、古詩賞析。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杜甫《登高》。
六、作業(yè)小超市。
師:風娃娃多么的神秘啊!你讓我們知道你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同學們學完了這首小詩,今天回到家,你最想做什么?(找風、畫風、寫日記……)。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八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邊講邊實驗。
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因為c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物?
co的可燃性及產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三、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回憶并回答: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
可燃性。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結合實際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
完成化學議程式的能力。
鞏固co2的檢驗方法。
鞏固所學知識。
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
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co還原cuo。
(課本p。98實驗5—11)。
思考。
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實驗裝置圖及討論題討論題:
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
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思考并完成討論題結合h2的驗純,對比回答。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多余co氣體,散逸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人中毒,應將它點燃。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應用co的可燃性解決實際問題。
co燃燒時放出熱量,可以利用它作為co與cuo反應的熱源,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領悟co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結合co的性質,滲透對事物的認識要"一分為二",不可絕對化的思想。
co為什么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有什么性質?
2。還原性。
討論并回答:
co可以繼續(xù)得氧變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還原成cu。說明co具有還原性。
完成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
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性質。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氣體,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2。下列物質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相同的一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它。
無色、無氣味(b)密度比空氣?。╟)難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課堂練習二。
4.一氧化碳燃燒時發(fā)出色火焰,同時,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jù)一氧化碳的這一性質,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該反應中做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下列氣體中有劇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質燃燒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d)氫氣。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無無難略小2。b3。c。
4。藍放出熱量5。還原還原6。c7。b。
附4:隨堂檢測。
co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
黃色(b)藍色(c)紫色(d)淡藍色。
2。下列氣體中,難溶于水的一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鑒別h2和co的是根據(jù)它們的。
密度(b)溶解性(c)還原性(d)燃燒后的產物。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九
教
學
策
略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從人們旅游觀光時使用照相機拍攝留念,提出問題:照相機是怎樣把人的影像留下來的.?從而引入新課。
1
.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
目的:研究物體放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凸透鏡鏡中成像規(guī)律。
實驗方法:
實驗結論:
(
1
)當。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像異側。
(
2
)當蠟燭。
移動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
教師總結: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十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
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1.超重和失重在本質上并不是物體受到的'重力發(fā)生了變化,而是物體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拉力的變化,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往往困難較大。讓學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質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后面理解航天器中失重現(xiàn)象的基礎。
2.超重和失重中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和拉力的計算,是牛頓第二定律應用的一個方面,也應作為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之一。
三、教具。
演示教具:超重和失重演示裝置、彈簧秤、重物、細線、下面扎孔的可樂瓶、錄像資料。
學生用具:彈簧秤、鉤碼、打點計時器用重錘、繡花線。
四、主要教學過程。
文件大?。?7k文件格式:doc下載地址:擊本地免費下載地址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十一
這個星期一直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口算和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和不進位加法以及進位加法;與此前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現(xiàn)在學習的內容需要退位,屬于逆向思維,因此在學習的層次和難度上就有了一個高度。
在進行教學時,側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課堂中捕捉信息,體會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對于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知道夠十個就可以捆成一捆,而減法中,個位不夠減就需要學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已經有意識的要拆一捆小棒,在這個地方就要問學生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是多少個一?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再進行操作。接下來小結的時候就可以提煉這個方法了。
二、及時引導,為筆算作好鋪墊。以前學的進位加去都是強調滿十向十位進一,屬于順向思維,而現(xiàn)在是退位減法,屬于逆向思維,難度比較大。所以我們在學生操作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在個位思考,個位不夠減的時候,怎么辦?能不能借一些過來?借一個十實際上就是多少個一?可以怎樣去表示?讓學生上臺演示說說操作的方法。突破個位不夠減,退一作十再減的難點。也為后面的筆算作好鋪墊。
四、計算題教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注意,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注意不好的話,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費。就是要特別注意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包括:
1、要提醒學生做計算題時,首先要看楚題目,擺豎式的時候不把題目給抄錯。
2、要規(guī)范、合理的擺豎式。要告訴學生擺豎式的時候要寫一個數(shù)字然后空出一個數(shù)的位置,再寫下一個數(shù)字。這樣的豎式學生在計算時,不會因為數(shù)字擠在一起,而出錯。
3、要提醒學生擺完豎式后,要記得把答案寫在橫式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十二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文件大?。?9k文件格式:doc下載地址:擊本地免費下載地址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一
1、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8+?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在實際中應用理解。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
3、組織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和能力。
4、進行環(huán)保教育。
重點讓學生感受計算的多樣化。
情境圖及一些實際數(shù)學問題的用品。
圖和環(huán)保教育相結合,讓學生生活經驗與情境相映合,并從中產生數(shù)學問題。(積木型板圖)。
1、樹林中有20棵小樹,分兩排種植,可是過不了多久一些小樹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說怎么辦?(一些為幾棵樹發(fā)問,一些為小樹的死著急)。
在眾多連續(xù)情境的.呈現(xiàn)下,學生情感與小樹產生關系,達到環(huán)保教育這一目的,又引導學生去研究所產生問題。
8+68+85+8。
這些在情況設計下,產生了這些算式,可以組織學生討論。
1、8+6=14怎么來?
(1)8+6=14(2)8+6=14。
(3)9+6=15(4)8+6=14。
8+6=14看見8就減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誰算得快。(說一道,算一道,并說算的方法)。
8+87+88+45+88+6。
8+34+88+78+52+8。
9+88+93+86+88+2。
1、p103獨立完成思考,解決問題。
題2組織學生交流圖意和算法。
題3先說一說計算方法,再進行計算,也可以先計算,再說一說方法。
2、組織學生到生活中尋找蘊含的數(shù)學問題。
種樹問題游戲問題銀行問題。
選一些挑戰(zhàn)性問題大家進行討論,并加以解決,使之深刻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3、課外作業(yè)。
7+6+5+。
有什么辦法計算更快。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
1、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理解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投影。
1、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筆,右手2支筆。說說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理解題目意思。說說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1、組織小組討論:誰多?多幾只?你是怎么想的?
2、小組代表發(fā)言。(允許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3、列出算式:11-7=。
4、研究算法。
(1)獨立思考,嘗試解題。11-7=?
(2)交流11-7=411-7=411-7=4。
101因為4+7=11。
10-3=711-1=10所以11-7=4。
3+1=410-6=4。
(3)小結算法。
5、運用知識,嘗試練習。
(1)、獨立完成,試一試。
(2)、選幾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1、指導練一練第1題。
(1)、獨立計算。
(2)、選2題說說思考過程。
2、指導第2題。
(1)、讓學生觀察圖畫獨立填寫。
(2)、交流。
3、指導第3題。
(1)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題目,說說每一組題有什么特點。
4、指導第4題。
(1)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算式,說說有什么規(guī)律。
(3)交流規(guī)律。
11-7=411-7=411-7=4。
因為4+7=11。
10-7=311-1=10所以4+7=11。
3+1=410-6=4。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三
1.發(fā)展幼兒的平衡、鉆爬、攀登能力,提高靈敏性、協(xié)調性。
2.培養(yǎng)幼兒勇敢、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和主動參與鍛煉的意識。
活動準備。
1.音樂:路上小心。
2.平衡木4,海棉墊2塊、塑料弧形積木8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在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做熱身操。
二、介紹活動器材。
教師提問幼兒:平衡木可以干什么用?
(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說出各種用途。)。
教師:今天我們就用平衡木做各種有趣的活動好不好?
(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三、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平衡木的各種玩法,并及時請幼兒示范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
四、帶領幼兒進行各種鉆爬游戲。
1.爬過”地道。
平衡木橫向間隔2米左右擺成一排,從平衡木下爬過。
2.爬過“暗道”
將平衡木并攏,從平衡木下爬過。
3.開“火車”
將平衡木橫向間隔0.5米左右擺成一排,請幼兒肩搭肩從平衡木上迂回走過。
讓幼兒自我選擇從縱向放置的一個平衡木、兩個并排的平衡木、兩個并排但左右分開的。
平衡木上用各種方法走過“橋”。
然后從一旁的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彎曲橋”上走回來。
5.將兩個平衡木排放在一起,讓幼兒走過橋,從橋上跳下。
然后從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彎曲橋“上走回來。
6.教師將幼兒集中起來,示范從橋上往下跳的正確姿勢,講解方法和要領:
屈膝擺臂向上跳,前腳掌著地,屈膝緩沖,身體下蹲。然后幼兒繼續(xù)練習。
7.將三個平衡木排起來并鋪好海棉墊,讓幼兒自己爬上平衡木走過“橋”并從“橋”上跳到墊子上。
然后從一旁的塑料弧形積木拼成的“起伏橋”上走回來。
8.視幼兒情況逐漸增加“橋”的高度,鼓勵幼兒嘗試從橋上走過并跳下。
五、活動結束。
1.教師對幼兒的表現(xiàn)作積極的評價,表揚幼兒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2.在音樂伴奏下跟老師做放松操。
快樂游戲課后反思。
上周,園名師組調研我們大班教研組,半日的調研,細致的剖析,全面的觀察,深入的反思,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收獲不少。
在這次調研中,我執(zhí)教了一堂健康活動《一棒接一棒》。
每一次都恐于健康活動時孩子的收放,但我這次還是下定決心來嘗試。因為我對《一棒接一棒》這個活動內容認真分析后,覺得挺有意思,孩子們應該喜歡,應該能吸引他們。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小棒,引起他們的興趣。并以學本領、練本領來激發(fā)他們,樹立信心,接著以檢查本領學得如何來進行小棒操。孩子們都以非常認真、投入的表情與動作向我匯報:老師,看我的.本領學得多棒!
接著,我宣布本領練得非常不錯,可以先進行幾個方式的傳棒游戲。傳棒游戲一——前后傳棒;傳棒游戲二——左右傳棒;傳棒游戲三——上下傳棒。游戲中,我比較注重孩子們游戲規(guī)則的養(yǎng)成與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的萌發(fā)。把掌聲送給獲勝隊的同時也不忘給其他隊加油樹信心。
最后,進行的是傳棒接力賽。要求孩子們穿過小樹林,走過獨木橋,跨過小水溝,把棒傳給下一個小朋友,以此類推,看那一隊勝利。比賽前清點人數(shù)是比賽規(guī)則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兩隊相同的人數(shù)是比賽的前提,在孩子們的公正下,發(fā)現(xiàn)黃隊果真少了一位小朋友,怎么辦呢?最后一致認同,讓李老師參加黃隊的比賽。其實,比賽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懂了,會了,發(fā)展了,快樂了。
這種健康游戲活動我很喜歡,相信孩子們也是。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四
1、通過整理與復習,進一步鞏固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思考過程。并能正確計算加減法。
2、發(fā)現(xiàn)算式間的規(guī)律。
1、(1)出示一些寫有進位加法的卡片,貼在黑板。
(2)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發(fā)言。
(4)師小結。
2、出示加法表。
(1)、填寫加法表。
(2)、觀察加法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在小組內交流。
(3)、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交流。
1、(1)出示一些寫有退位減法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2)討論: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出示減法表。
(1)填寫減法表。
(2)觀察減法表,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在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1、看圖理解題意。
2、用書上的句式說一說。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五
1、 據(jù)圖畫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解決總是的能力。
3、 能根據(jù)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減法算式。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根據(jù)圖畫,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投影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 出示圖畫,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條小河,小河里有許多鵝在嬉戲,河難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樹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鵝兒在休息,草地上還盛開著一些美麗的野花。在一棵大樹上停著許多小鳥,天空中飛來了一些小鳥,春天的田野真美麗!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1、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
3、交流。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指導完成練一練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說說你能題出什么問題?
(2)解決問題。(同桌討論)
(3)完成書上的填空題。
2、指導第2題。
(1) 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2) 學生獨立完成 。
3、指導第3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換一個數(shù),說一說。
(3)交流(合理就應鼓勵)
四、總結:你學會了什么?怎樣學會的?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六
1、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理解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
投影。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筆,右手2支筆。說說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圖片,理解題目意思。說說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組織小組討論:誰多?多幾只?你是怎么想的?
2、小組代表發(fā)言。(允許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3、列出算式:11-7=。
4、研究算法。
(1)獨立思考,嘗試解題。11-7=?
(2)交流11-7=411-7=411-7=4。
101因為4+7=11。
10-3=711-1=10所以11-7=4。
3+1=410-6=4。
(3)小結算法。
5、運用知識,嘗試練習。
(1)、獨立完成,試一試。
(2)、選幾題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三、鞏固知識。
1、指導練一練第1題。
(1)、獨立計算。
(2)、選2題說說思考過程。
2、指導第2題。
(1)、讓學生觀察圖畫獨立填寫。
(2)、交流。
3、指導第3題。
(1)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題目,說說每一組題有什么特點。
4、指導第4題。
(1)計算,交流結果。
(2)觀察算式,說說有什么規(guī)律。
(3)交流規(guī)律。
四、總結。
五、板書:
飛行表演。
11-7=411-7=411-7=4。
因為4+7=11。
10-7=311-1=10所以4+7=11。
3+1=410-6=4。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七
1、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按照確定好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習用具,幾何圖形。
情境活動參與教學。
一、活動導入。
1、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
組織討論: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
2、讓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的圖。
說一說這兩個小朋友怎樣整理的。
3、小結:
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是一樣的,在不同標準下呈現(xiàn)多樣性。
二、練一練。
1、分一分,說一說。
(1)怎么分?說標準。
可以按年齡分類,按性別分類。
(2)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顏色分類,按樣式分類,按樣式和顏色分類。
(3)圖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機動車和非動車兩類:大車、小車、自行車三類,按分配個數(shù)分成三類。
2、看一看,可以怎樣分。
(1)圖上畫著什么,可以怎么分。
(2)匯報,交流:可以按大小分類,按形狀分類。
3、想一想有哪幾種分法。
看圖,可以怎樣分。
按大小分類,按顏色分類,按用途分類。
三、小結,實踐。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實踐活動。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
五位置與順序。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八
1、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在集體的情境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在活動中明白算理。
:1-10數(shù)學卡片、算式卡片、頭飾。
:情境活動教學。
今天,動物園來了很多小客人,他們都想找一個好朋友,可是卻沒能找到。讓我們班這些聰明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幫忙找一找。
分給10個人動物頭飾,一張數(shù)字卡片。
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須是兩個數(shù)合起來組成10。
2、邊唱《找朋友》邊做。
3、匯報: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解放軍叔叔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領。
看第2題,明確題意。
獨立完成,校對。
1、整體估計是黑棋子多,還是白棋子多。
2、數(shù)一數(shù)每種棋子的數(shù)量。
3、進行比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
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練習,校對。
1、看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小組交流。
老師看時間,要求在2分時間內完成。
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1、分小組模擬比賽。2、小結評議。
理解8的組成:你出6,我出2。你出,我出()。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九
1、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幾何體,并能結合學生生活積累,增強學生對幾何體的感性認識。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認識。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如何在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空間觀念,并認識基本幾何體。
一套供分類的物體,教師有四個幾何體模型。
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時首先用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結合生活實際,記憶一些問題方法,為教學問題鋪路。
老師要在班中找一個人,怎么辦?
1、討論一:找怎么樣的人?(女七歲長頭發(fā)愛看書紅姓?)。
2、討論二:怎么找人?(按規(guī)則找人)。
給物體分類。(黑板上出示各種形狀的物體)并出示課題。
先在小組內討論,再按照討論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體。學生分類(允許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類,也可以是3類或2類,學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們來認識這些比較規(guī)則的物體。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長長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讓學生猜一猜,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從桌面上舉起來。學生找到后,教師出示長方體。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給它起什么名兒?在小組中討論。學生討論正方體的特點并反饋。
(2)舉起正方體,它的形狀和長方體是不是一樣?哪里不一樣?找出來,再給它起一個名字。學生討論正方體的特點并反饋。
(3)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qū)分。
演示:長方體割正方體割長方體(6個面)。
2、認識圓柱和球。
(1)同桌互玩兩種物體,讓學生在玩玩想想中區(qū)分圓柱和球,兩生扮演小老師,按研究結果,上來介紹圓柱的形狀特點。(先在小組里互說,再請代表在班里說。)小朋友在小組里交流學習并反饋。
(2)判斷下列物體哪些是圓柱和球體。
3、小結。
今天我們初學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師生圖名物三者分辨。說說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學生討論并反饋。
4、找朋友。
每組拿兩件你最喜歡的物體,和講臺上形狀相同物體放在一起,請兩個同學做觀察,誰找錯誰幫他。
5、p64把今天認識的幾種物體認一認,讀一讀。
1、做課本上練習。
2、猜一猜,擊鼓傳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說形狀,其余傳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狀摸)。
3、小小設計師:讓學生用各種形狀搭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
給每人幾個名稱標簽,自己去貼,明天匯報。
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shù),掌握20以內數(shù)的順序,初步建立數(shù)位的概念。
2、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填寫算式。
3、在教學中滲透數(shù)的順序,并進行社會秩序教育。
4、學會與人合作,體會計算的多樣化,發(fā)展學生思維。
掌握20以內數(shù)的順序。
初步建立數(shù)的概念。
每組一個數(shù)位計數(shù)器及40-50根小棒等。
抓問題,用多種游戲,把抽象的數(shù)位具體化。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尋找關鍵問題。
1、數(shù)學課研究數(shù)學問題,一些小棒會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
(每張桌子發(fā)40-50根小棒,玩小棒時間為3-5分鐘)。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
(目的.:練習20以內數(shù)的順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發(fā)現(xiàn)十根捆一捆)。
3、游戲,看誰的手小巧。
老師報數(shù),學生用棒子表示,討論:快的同學的訣竅。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進行游戲,讓學生習慣中把1捆當作10根用。
4、完成:
()個一()個十。
試一試,在計數(shù)器拔出10。
個位只有幾顆珠子,怎么辦?(10個一是1個10)。
在個位拔上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也表示10個一。
二、自主合作,解決數(shù)位順序。
在解決了10是1個十也是10個一后,還能過度試一試在計數(shù)器上表示。接下來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數(shù)位,組成和算式結合,理解11-20各數(shù)。
1、11-20各數(shù)在計數(shù)器上怎么表示呢?
問題提出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加以解決,并結合p68的圖示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實現(xiàn)生生互動。
(這兒注意11-20的表達多樣,只要求至少一樣,方法選擇,方法應用應由學生通過自主交流來確定。)。
2、
1個十,1個一是11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沒有變,個位由0變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數(shù)位可重點檢查。
(20的數(shù)位可由10-20,也可19-20來描述。)。
4、小結,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數(shù)位不一樣,數(shù)也不一樣,十位上1表示1個十,個位上1表示1個一。
5、練習(口算)。
10+910+810+710+610+5。
10+410+39+108+107+10。
6+105+104+103+10。
二、實踐應用,實現(xiàn)知識延伸。
1、尋找粗心丟失的數(shù)。
游戲報數(shù)。(報數(shù)時丟一些中間數(shù))。
2、開火車順數(shù)。
游戲:數(shù)數(shù)(順數(shù)和倒數(shù))。
3、拔珠游戲(師生――生生)。
報數(shù)13,拔13并寫出13,同時說13的含義,還可畫珠。
4、p691-6自己完成。
四、課外實踐,拓展知識應用。
1、完成10-20各數(shù)數(shù)位圖及小棒圖。
2、和父母互說10-20各數(shù)組成。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一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初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
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
主題圖、有關學具、剪刀
參與性學習
一、導入
二、新課教學:出示主題圖。
1、仔細看圖,說說圖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鳥在小兔的xx面,小兔在鳥的xx面,
松鼠在小兔的xx面,松鼠在小鳥的xx面。
3、指名說,評議。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填一填,說一說。
(1)仔細觀察圖。
(2)報名說。
2、把6寫在上一行,把9寫在下一行。
讓學生說了哪個數(shù)在上,哪個數(shù)在下。
3、說一說。
仔細看圖,同桌討論,報名匯報。
4、請你分房子。
(1)自己動手剪貼動物。
(2)說說它們的位置關系。
5、獨立完成思考推理題。評析、校對。
四、小結。
本節(jié)課你又學會了什么?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過程.?
2.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含義并會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3.知道任何物體間都存在著萬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規(guī)律.?
二、教學重點。
1.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導.?
2.萬有引力定律的內容及表達公式.?
三、教學難點。
1.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1.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方法.?
2.對疑難問題的處理――采用講授法、例證法.?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容,回答如下問題:?
1.行星的運動規(guī)律是什么??
文件大?。?7k文件格式:doc下載地址:擊本地免費下載地址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能用科學的方法識記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注意“此、繩”等字的讀音。
2、正確朗讀課文,選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背一背。
3、積累有關的詞語,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聯(lián)系圖片理解“鐵環(huán)”。
4、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漢字。
5、了解“風”像調皮的孩子這一特點,并能與小朋友一起發(fā)揮想像,交流“風”的其它特點。
教學重點:
能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8個生字,積累有關詞語。
教學難點:
在反復讀文、識字的基礎上,體會風的調皮搗蛋,進一步體會小作者對風的喜愛之情,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想像,邊想邊記憶。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猜謎語。
云兒見它讓路,
苗兒見它彎腰,
樹兒見它點頭,
花兒見它微笑。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課前圈好的生詞多讀幾遍。
2、遇到解決不了的詞語可以請同桌幫忙認讀。
3、檢查反饋。
開火車認讀字語卡片。
樹動時那點河起波。
4、自由讀課文,標一標這首詩有幾小節(jié)。
5、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三、讀悟結合,體驗情感。
1、學習第一小節(jié)。
課文中哪幾句話讓你知道風來了?請小朋友用“————”畫出來。
生:從第一小節(jié)中我知道了,當樹葉顫動的時候說明有風了。
板書:樹葉顫動---------風走來了。
誰能結合插圖說說“顫動”是什么意思?還可以把它換成什么?
生1擺動。
生2搖動。
(生帶動作朗讀)。
(男女生賽讀)。
引讀: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
生接:但是當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走過來了。
師:能試著背下來嗎?
(試背)。
(生試說)。
2、現(xiàn)在我們就用剛才的方法自學2~3小節(jié)。
1)出示學習提示:(小黑板)。
(1)自由讀每小節(jié),同桌之間借助插圖說說每一小節(jié)說了什么。
(2)把自己體會到的內容,帶著動作讀出來。
(3)試著背誦。
2)交流反饋第2小節(jié)。
指名讀第2小節(jié)。
第二小節(jié)寫了什么?
生1:水面起波紋,說明風就在水面上。
生2:是風使平靜的水面起波紋了。
你見過河水起波紋的樣子嗎?
生1:就像魚鱗一樣。
你說的真形象。恰好有個詞叫“波光鱗鱗”。
生2:我還聽過“微波蕩漾”。
河水因風的到來變的更加漂亮了,小小的波紋證明風來了。
板書:河水起波紋--------知道風在哪。
誰能試著讀一讀。
(生邊用手做上下起伏狀邊讀課文)。
(齊背第二小節(jié))。
3)交流第三小節(jié)。
通過這一小節(jié),你又讀懂了什么?
生1:當花兒點頭的時候,證明風來了。
生2:風來和花兒做游戲了,花兒很高興,不住點頭。
生3:花兒點頭是說明花兒被風吹動了。
板書:花兒點頭--------風在做游戲。
多么有趣的風啊,你們能想像一下,花兒邊點頭邊會說些什么嗎?
生1:風你好,風我們又可以做游戲了。
生2:風啊,你真淘氣。
能讀出風的淘氣、可愛嗎?
(生表演讀第3小節(jié))。
引讀第3小節(jié)。
(生背誦)。
四、課堂練習。
仿寫一段詩歌。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的時侯,
我們知道風了。
課后小結。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四
(1課時)。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制取方法。
2.難點: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設計思路出發(fā),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3.疑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決方法。
(1)采取討論的形式,從學生學過的氧氣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和總結出氣體實驗室制法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2)通過演示和補充實驗,組織學生分析討論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使學生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明確目標。
1.聯(lián)系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學會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方法。
2.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使用的藥品、儀器名稱和收集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節(jié)主要采用討論的形式,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co2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實驗室制取h2、o2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小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是利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在加熱條件下得到氧氣。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是用金屬鋅和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得到氫氣。
[教師活動]:投影出制取h2、o2的幾套裝置圖,通過討論得出這些裝置圖的適用范圍:
(1)當用固體反應,需要加熱產生氣體時,可采用制取氧氣的裝置;
(2)當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不需加熱就能生成氣體時,可采用制取h2的裝置(注意該氣體難溶于水或酸)。
[提問]:
(1)在實驗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據(jù)它們什么性質?
(2)如何檢驗h2和o2?
[學生活動]:通過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1)根據(jù)氣體的物理性質(密度和溶解性)決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2)利用物質的特性來檢驗物質。
[總結板書]: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實驗室的條件下,用什么藥品,通過什么化學反應制取這種氣體。
2.根據(jù)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和生成氣體的物理性質,來設計實驗裝置,決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過什么實驗來驗證制得的氣體就是所要制的氣體。
[講解]:根據(jù)以上思路,我們來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板書]:一.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93頁。
[板書]:1.藥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鹽酸。
2.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演示實驗]:向裝有大理石的'試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裝有大理石的試管中加入稀h2so4,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講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應一段時間就停止放出氣體,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應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觸,反應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試驗]:取兩支試管,一支裝有大理石,另一支裝有碳酸鈉,都加入鹽酸。
[學生活動]:觀察兩支試管中產生氣體的程度,思考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圖]:通過上面的演示試驗,使學生理解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藥品和依據(jù)的反應原理。
[提問]:根據(jù)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確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裝置?
[板書]: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1.裝置:同制取氫氣的裝置相似。
[講解]:采用與制取氫氣相同的裝置,指出反應的容器可以是錐形瓶、平底燒瓶、廣口瓶、大試管、啟普發(fā)生器等,并強調裝置的正確性和原因。
[提問]:根據(jù)co2的物理性質,采用什么方法來收集co2呢?
[板書]:
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
[實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問]:
(1)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2)如何證明集氣瓶中充滿了二氧化碳?
[總結板書]:三.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
1.檢驗方法:將生成的氣體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該氣體為co2。
2.驗滿方法:將燃著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木條熄滅,證明瓶內充滿co2。
[實驗]:再次演示實驗5—8:實驗室制取co2。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95頁的選學材料,回答每種滅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項。
[目的意圖]: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板書]:四.三種常見的滅火器。
(四)總結、擴展。
比較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列表比較h2、o2、co2的實驗室制法。
2.教材第96頁習題2、3、4、5。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五
教
學
策
略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從人們旅游觀光時使用照相機拍攝留念,提出問題:照相機是怎樣把人的`影像留下來的?從而引入新課。
1
.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
目的:研究物體放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凸透鏡鏡中成像規(guī)律。
實驗方法:
實驗結論:
(
1
)當。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像異側。
(
2
)當蠟燭。
移動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
教師總結:
2、知識目標:
(1)認識液化現(xiàn)象。
(2)了解液化的方法。
(3)知道液化放熱。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知道液化現(xiàn)象。
液化的過程。
燒瓶、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小燒杯、玻璃片、水、禁藥、注射器。
新課引入。
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請大家舉出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實例。
水蒸氣遇熱升到高空,遇冷后變成液態(tài)的水落回地面,形成雨。冬季廚房里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變成了水。
新課探究。
教師:水蒸氣遇熱升到高空,遇冷后變成液態(tài)的水落回地面,這就是雨。冬季廚房里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變成了水。
我們做個實驗觀察這類現(xiàn)象。
教師:我們發(fā)現(xiàn)水蒸氣吹到玻璃片上,有水珠在玻璃片上生成。這就是物質由氣態(tài)變成了液態(tài),叫液化。
需要指出的是水蒸氣由管內噴出時,在管口外很短的距離內我們什么都看不到,管內部分的氣體才是水蒸氣。我們看到的霧狀的“白氣”是已經液化了的細小的小水珠成霧狀。切不可把這些霧狀物誤認為是水蒸氣。生活中大家見到人呼出的“白氣”,打開冰箱冷凍室的門,門口出現(xiàn)的“白氣”,打開熱水瓶蓋子,瓶內冒出的“白氣”等等,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成霧狀。
大量的實驗表明,所有氣體在溫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都可以液化。
教師:這個實驗表明,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
所以,氣體液化的方法是使氣體的溫度降到足夠低;或者是氣體的溫度雖然沒有降到足夠低,但是只要溫度降到一定程度,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也可以使氣體液化。
教師:我們從實驗中看到,水蒸氣只有遇冷時才能液化。所以液化時放熱。被100℃的`水蒸氣燙傷要比被100℃的沸水燙傷更嚴重,原因就是水蒸氣液化時放熱,它比同溫度的沸水放出的熱要多。
實驗1:燒瓶中裝入熱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時,水蒸氣從瓶口的細玻璃管內噴出,吹到玻璃片上,讓學生注意觀察在玻璃片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學生觀察思考:燒瓶中裝入熱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時,水蒸氣從瓶口的細玻璃管內噴出,吹到玻璃片上,讓學生注意觀察在玻璃片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注射器內的氣態(tài)禁藥又液化了。
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氣,打火機內的可燃氣體都是液態(tài)的,是采用在溫度不太低的條件下壓縮體積的方法實現(xiàn)液化的。液化后,氣體的體積大大縮小,便于運輸和貯存。
我國向國際市場提供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要用氫作燃料,氧作助燃劑,就是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其液化后裝入火箭的。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六
1、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
2、使學生建立有關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間念。
能確定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教學準備:鉛筆、橡皮、尺子、文具盒、轉筆刀5樣學具。
:情境活動參與。
一、體驗自身的左與右
1、大家說說,我們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們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你身邊還有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要求摸著說。
4、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學生做,老師評。
二、理解左邊與右邊。
出示擺一擺教學圖。
1、請大家也來擺一擺。
2、擺在最左邊的'是什么?
3、擺在最右邊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邊有什么?右邊呢?
5、有不同的意見呢?
演示練習:
6、請你們打亂學具擺一擺,說一說。
三、體驗相對,并加深理解
2、請你們把右手舉起來再判定一下老師舉起來的是不是右手。
3、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
我們面對面地站著,因為方向相對,舉的右手就會剛好相反。
4、做游戲:我們一塊兒舉左手,看誰舉得快又對。
四、鞏固練習。
1、練一練各題。2、分析、評議。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小詩。
2、在讀風中體會風的調皮、可愛,在找風、演風中喚起學生的生活感受,培養(yǎng)學生細心且多角度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吳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可是,這位朋友非常害羞,我剛進教室時,它卻一溜煙兒跑不見了。我們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課件。師述:瞧,它正和風車玩得正高興呢!呼呼呼,你聽,這是誰來了?(板題:風)。
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我們快來和它打打招呼吧!讀題。課件出示課題。
風娃娃喜歡熱情一點的孩子。
風娃娃喜歡活潑一點的孩子。
二、初讀感知,學字通句。
生:看拼音。
沒錯,問別人也是獲取知識的好辦法。
看來,你經常查字典呀。
我們來讀出來。
3、師:掌握了這些方法,就比較容易過關了。請小朋友們邊讀課文邊用我們剛歸納出來的辦法解決你還不會讀的生字。解決完的舉手告訴老師。
師:看看課件,生字寶寶來了。哪位同學愿意來挑戰(zhàn)一下啊?(課件出示詞語:顫動、時候、點頭、波浪、游戲)。
師:真厲害!讀得既響亮又標準。你們能像他這樣讀嗎?一起來!(找一讀得標準的學生)。
4、師:真不錯,可調皮的風娃娃還想考驗大家,課件第一個詞誰來讀。(不同形式地讀:男生、女生、小組、喜歡游戲)。
5、風娃娃說:“你們讀得太棒了!”恭喜你們和它交上了朋友。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2、交流、指名說說。
小朋友們,你們找到風娃娃的藏身之處了嗎?誰來說一說呢?你來。
(一)生:我從樹葉顫動找到了風娃娃(完整話)。
(生試著做動作)。
請兩個學生上臺演示,評價——教師示范。
師:有的同學這樣做,(師大幅擺動手臂),這是“顫動”嗎?
生:不是。
師:這是——擺動。有的同學做對了,“顫動”應該是這樣。那你想怎么樣讀這一節(jié)呢?
生1:樹葉顫動要讀得輕一點。
生3:發(fā)現(xiàn)風要讀得高興。
師:是呀!所以我們呆會兒讀的時候要輕,快些。讓我們試著讀讀吧!
師(引讀)在微風吹拂下,樹葉輕輕地搖動著。(一二組)。
師(引讀)在微風吹拂下,樹葉多象淘氣的孩子。(三四組)。
師(引讀)在微風吹拂下,樹葉你推我擠,多么開心啊!(齊讀)。
(二)、師:愛到處亂跑的風娃娃,你還在哪找到它呢?
生:我從林木點頭找到了風娃娃師板書_____林木點頭。
師:是的,你們看,林木正在向你們點頭,課件。
林木還會向誰點頭?
生1:林木在向草地點頭。
生2:林木在向小河點頭?!?。
多么有禮貌的風呀,你要怎么讀出來?讀給同桌聽聽。
誰來讀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讓我好像看到了小樹在和我們點頭,微笑.
師:我們也來像她這樣讀讀吧。
(三)師:多么有禮貌呀,走過了樹林,風娃娃還去了哪呢?
生:河里。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呀?師板書______河水起波。
師:是呀,它在里面游戲呢,課件誰能記記“游”。
師:誰來說說“游”字哪個地方最容易出錯?
師:要寫好“游”字不簡單呀,首先要觀察好“游”每一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纯凑l有一雙火眼金睛。接著看看有沒有橫中線和豎中線的筆畫。
寫好了坐好告訴老師。
師:你玩過游戲嗎?玩過什么游戲呀?玩游戲時心情怎樣啊?
師: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風娃娃在水中快樂地游戲,同學們,讓我們也像這位同學這樣,懷著快樂的心情把這節(jié)詩讀一讀吧。
師::老師還有不同的讀法呢,愿意聽我讀嗎?
師:注意聽老師讀的.(師范讀,強調”游戲”)。
師:你又聽出什么了?
生;我知道是風來“游戲”了.
師:你們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會有不同的讀法.帶著你們不同的感受來讀讀.
3、師:剛才我們欣賞了三處的風,同學們想把這美美的小詩記在腦海里嗎?讓我們站起來帶著自己的感受和喜歡的動作一起來讀讀詩歌吧。(伴奏)。
4、總結另一把觀察金鑰匙。
(課件出示:觀察要細心,要懂得和周圍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
四、找風寫風,提升體驗,運用語言。
師:風娃娃調皮又可愛,那現(xiàn)在動動你們的小腦筋,平常我們還能在哪里知道風來了呢?
生:說一說。
師:風來的時候老師把它抓住了,讓我們一起去欣賞欣賞吧。
師:欣賞了這么多的風,現(xiàn)在我們也來按照詩歌的形式當當小詩人,好嗎?
師:誰來說一說?生:反饋。
師:讓我們動筆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課件音樂有沒有小詩人愿意朗誦他寫的詩。請兩、三個學生展示。
五、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找到了風,知道風在哪兒了,跟他交上了朋友,在生活中呢,我們也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
2、古詩賞析。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杜甫《登高》。
六、作業(yè)小超市。
師:風娃娃多么的神秘啊!你讓我們知道你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同學們學完了這首小詩,今天回到家,你最想做什么?(找風、畫風、寫日記……)。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八
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通過有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想教育: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邊講邊實驗。
儀器;燒杯、尖嘴玻璃導管、硬質玻璃管、帶導管的單孔塞、鐵架臺、酒精燈、試管。藥品;氧化銅、一氧化碳氣體(貯氣瓶中貯存)、澄清石灰水。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jié)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貯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回憶觀察引出本節(jié)主題。
1。通過觀察和推理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2。結合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煤氣中毒事件,說明co有什么氣味?
講述:co無色、無氣味,不易被人察覺,所以易發(fā)生煤氣中毒事件。因此科天燃煤或使用液化石油氣熱器時應注意空氣流通,防止煤氣中毒。
觀察并回答:
co是無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結合實際回答:
分析后得出結論:co無氣味。
思考、理解。
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
進行有關環(huán)保和安全教育。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結合生活實驗分析?;卮鸩荒?,因為co難溶于水。歸納小結:
co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嗅、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
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完成。
邊小結物性邊完成。
及時落實及學知識達到承上啟下作用。
說明: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為什么會發(fā)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99co的毒性記錄: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
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比o2強,使之喪失載氧能力,造成人體缺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xiàn)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
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物?
co的可燃性及產物的檢驗(課本p。97實驗5—10)。
三、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可燃性。
回憶并回答:
co燃燒時發(fā)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
可燃性。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xiàn)象。
結合實際學習。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
完成化學議程式的能力。
鞏固co2的檢驗方法。
鞏固所學知識。
根據(jù)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
可以從o2繼續(xù)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
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co還原cuo。
(課本p。98實驗5—11)。
思考。
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知識的興趣。
實驗裝置圖及討論題討論題:
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
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思考并完成討論題結合h2的驗純,對比回答。黑色固體逐漸變成紅色。多余co氣體,散逸到空氣中會造成空氣污染,人中毒,應將它點燃。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應用co的可燃性解決實際問題。
co燃燒時放出熱量,可以利用它作為co與cuo反應的熱源,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圖。
思考并回答:
既防止了co的污染,又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目的。
領悟co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用途。
結合co的性質,滲透對事物的認識要"一分為二",不可絕對化的思想。
co為什么能還原氧化銅?說明co有什么性質?
2。還原性。
討論并回答:
co可以繼續(xù)得氧變成co2,它可以使cuo失去氧,還原成cu。說明co具有還原性。
完成現(xiàn)象到本質的分析。
課堂練習二(見附2)指導學生完成。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性質。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一氧化碳是色味的'氣體,溶于水,密度比空氣。
2。下列物質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相同的一組是。
co和co2(b)co2tna2co3(c)c和co(d)co和caco3。
3。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是因為它。
無色、無氣味(b)密度比空氣?。╟)難溶于水(d)能溶于水。
附2:課堂練習二。
4.一氧化碳燃燒時發(fā)出色火焰,同時,一氧化碳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根據(jù)一氧化碳的這一性質,它可以做。
5.一氧化碳能跟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說明一氧化碳具有性,在該反應中做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下列氣體中有劇毒的是。
h2(b)n2(c)co(d)co2。
下列物質燃燒后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碳(b)一氧化碳(c)石蠟(蠟燭的主要成分)(d)氫氣。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無無難略小2。b3。c。
4。藍放出熱量5。還原還原6。c7。b。
附4:隨堂檢測。
co燃燒時,火焰的顏色是。
黃色(b)藍色(c)紫色(d)淡藍色。
2。下列氣體中,難溶于水的一組是。
o2和co2(b)h2和co2(c)co和co2(d)h2和co。
3。下列物質中,既有可燃性又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是。
c(b)h2(c)co(d)co2。
4。鑒別h2和co的是根據(jù)它們的。
密度(b)溶解性(c)還原性(d)燃燒后的產物。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十九
教
學
策
略
一、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從人們旅游觀光時使用照相機拍攝留念,提出問題:照相機是怎樣把人的影像留下來的.?從而引入新課。
1
.組織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
目的:研究物體放在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凸透鏡鏡中成像規(guī)律。
實驗方法:
實驗結論:
(
1
)當。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像異側。
(
2
)當蠟燭。
移動時,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
教師總結: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十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
2.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1.超重和失重在本質上并不是物體受到的'重力發(fā)生了變化,而是物體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拉力的變化,這一點學生理解起來往往困難較大。讓學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質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后面理解航天器中失重現(xiàn)象的基礎。
2.超重和失重中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和拉力的計算,是牛頓第二定律應用的一個方面,也應作為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之一。
三、教具。
演示教具:超重和失重演示裝置、彈簧秤、重物、細線、下面扎孔的可樂瓶、錄像資料。
學生用具:彈簧秤、鉤碼、打點計時器用重錘、繡花線。
四、主要教學過程。
文件大?。?7k文件格式:doc下載地址:擊本地免費下載地址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十一
這個星期一直在教學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口算和筆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和不進位加法以及進位加法;與此前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現(xiàn)在學習的內容需要退位,屬于逆向思維,因此在學習的層次和難度上就有了一個高度。
在進行教學時,側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從課堂中捕捉信息,體會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對于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點在于知道夠十個就可以捆成一捆,而減法中,個位不夠減就需要學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已經有意識的要拆一捆小棒,在這個地方就要問學生為什么想到要拆一捆小棒?一捆就是什么,是多少個一?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再進行操作。接下來小結的時候就可以提煉這個方法了。
二、及時引導,為筆算作好鋪墊。以前學的進位加去都是強調滿十向十位進一,屬于順向思維,而現(xiàn)在是退位減法,屬于逆向思維,難度比較大。所以我們在學生操作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在個位思考,個位不夠減的時候,怎么辦?能不能借一些過來?借一個十實際上就是多少個一?可以怎樣去表示?讓學生上臺演示說說操作的方法。突破個位不夠減,退一作十再減的難點。也為后面的筆算作好鋪墊。
四、計算題教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要注意,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注意不好的話,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費。就是要特別注意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包括:
1、要提醒學生做計算題時,首先要看楚題目,擺豎式的時候不把題目給抄錯。
2、要規(guī)范、合理的擺豎式。要告訴學生擺豎式的時候要寫一個數(shù)字然后空出一個數(shù)的位置,再寫下一個數(shù)字。這樣的豎式學生在計算時,不會因為數(shù)字擠在一起,而出錯。
3、要提醒學生擺完豎式后,要記得把答案寫在橫式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第一冊過橋教案篇二十二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么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么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
五、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文件大?。?9k文件格式:doc下載地址:擊本地免費下載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