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優(yōu)質(zhì)17篇)

字號:

    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反省和成長的能力。總結(jié)要有一個清晰的結(jié)構(gòu),包括引言、正文和結(jié)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勵志故事,希望能給大家?guī)矸e極的能量和信心。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一
    今天我和大家所分享的書中有這樣幾首傳世名篇《春曉》《靜夜思》《絕句》,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猜到是什么書了,不錯!就是《唐詩三百首》。
    唐詩的出現(xiàn),標志著華夏那久遠高大的歷史之樹上,又添上了一朵怒放的鮮花,此花有“長堤春水綠悠悠”的恬靜;有“更上一層樓”的勇氣;又有“黃昏獨坐海風秋”的孤獨與凄涼。
    這是我國文化所醞釀出的陳年美酒,飲一口,沁人心脾;這是我國文化所譜寫出的華美樂章,奏一曲,如花似錦;這是我國文化所描繪出的精美圖畫,看一眼,如游仙境。
    是啊!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如此多的絕唱,為什么我不去發(fā)揚光大呢?找到答案了!是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不同,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心中的煩惱越來越少了,如果把杜甫的“浪漫主義”和李白的“現(xiàn)實主義”放在今天,恐怕都會成為無病呻吟。畢竟他們生活在封建主義的時代。
    時代進步了,文化的發(fā)展也加速了,人們的眼界也看闊了。
    古人的經(jīng)典就應(yīng)傳承下去,讓華夏兒女都知曉他,學習他,愛護他!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二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高峰。在唐代優(yōu)秀詩人大批涌現(xiàn),超過了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成為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詩約為四萬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使浩如煙海的唐詩迸發(fā)出最美的光彩。
    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唐詩呢?
    第一,能更好地發(fā)揮想象力。詩歌的畫面感很強,讓詩歌飛翔的是想象。比如讀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的時候,我仿佛看到鄉(xiāng)間的小溪邊,長長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見底,一群美麗的白鵝悠閑地游著,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動聽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讀一首古詩,我的腦子感覺都在“放電影”,那美麗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銘刻在心中,讓我如癡如醉。當我和爸爸媽媽登臨黃鶴樓的時候,望著滾滾長江,我的腦子里只有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第三,能更好抒發(fā)自己感情。當你看到落日那壯觀景象的時候,不是:“哇,有好多鳥!”而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共一色”,當你看到一池荷花時,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那么,我是如何學習唐詩的:
    第一,因為喜歡所以學習。讀詩能使人心情愉悅,就像懂音樂的人聆聽音樂一樣,能從中獲得快樂。詩歌是一塊精美蛋糕,我們把它送口中,只是為了品嘗它的香甜,不是為了某天向別人炫耀我吃過蛋糕,背誦是為了更好地把那些詩句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更好地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尋找理解的鑰匙。古詩中的關(guān)鍵詞,往往點明了詩的主要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的情感,這就是我們理解古詩的金鑰匙。比如杜甫的《春雨》,這首詩就是圍繞關(guān)鍵詞“好雨”來寫作的。這場雨好像知道農(nóng)民的需要,應(yīng)時而來,大小合適,滋潤萬物,這不是好雨嗎?而且,這場雨夜晚悄無聲息地下,不妨礙人們的勞動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聯(lián)系實際學習。古詩中的很多詩句,如果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春天,你會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楊柳風”;夏日,走近荷花池邊,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別樣紅”最好的注解;秋季,火紅的楓葉,你會覺得“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描寫是多么恰當!冬天,一場大雪過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嗎?結(jié)合實際發(fā)揮想象,理解古詩自然輕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詩滋養(yǎng)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將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三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猶如燦爛群星,以其獨具的魅力一直傳承下來。而唐詩無疑是這浩瀚星空中一顆璀璨奪目、閃射異彩的超級明星。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大海,若想暢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為一編,使一般人能據(jù)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于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只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為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扎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guān)系,人物心里都與現(xiàn)代有著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我們在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中很難體會到唐詩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fā)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己去尋找創(chuàng)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tài),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為小學老師,就更應(yīng)該用事實說話,比如通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有的人總會說: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于學習,然后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xiàn)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shù)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可以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guān)于唐詩的圖片,然后去銷售,用唐詩文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lǐng)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chǎn)力。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四
    咱們中國地大物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許多傳統(tǒng)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有民間工藝品,有毛筆書法,還有各種各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唐詩更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古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知識的體現(xiàn),還是成千上萬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讀過的這本《唐詩三百首》,里面記錄了幾百首唐詩,每一首都凝聚了詩人淵博學識的精華。在這么多首詩中間,我最喜歡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和李賀的《昌谷北園新筍》。
    《游子吟》的內(nèi)容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這首詩中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就像溫暖的春天。母愛,是無私的愛,更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愛!在《游子吟》這首唐詩里,作者孟郊寫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指一位母親在孩子臨出門前為孩子一針一線地縫制衣服的場景。可想而知,這位母親是多么愛他的孩子??!現(xiàn)在,我也要即興創(chuàng)作一首歌頌?zāi)笎鄣纳⑽脑姡耗笎郏拖裼陚?,為我們遮風擋雨。母愛,就像一杯水,口渴時送來清涼。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溫暖的!
    《昌谷北園新筍》這首七言絕句,我也非常喜歡。他的內(nèi)容是:籜落長竿剝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數(shù)寸泥。我特別喜歡第三、第四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竹筍一夜之間就長高了好多好多,告別了竹園里的泥土。簡短的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李賀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渴望像竹子一樣沖破障礙,建功立業(yè)的迫切心情。我也要像竹子和詩人李賀一樣奮發(fā)向上!
    唐詩只是一首首普通的詩嗎?不,它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筆寶貴的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yīng)該把唐詩更好的傳承下去,讓一首首唐詩中的精神影響我們一代代人!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五
    一陣陣秋風吹去,如同歲月,一去不返。從古至今,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就下了許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我讀的這本唐詩三百首誦讀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蘊涵著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那是我國古代的歷史,那是我們中國的成長足跡。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些詩我們從小念到大。小時候我們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說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F(xiàn)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幾行文字,但是它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啟示。
    《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中有王之渙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李叔同的《送別》讓我們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凄涼。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別子》它其中蘊含著我們能體會到的母愛,和母親為孩子的無私奉獻。
    當你打開《唐詩三百首誦讀本》的時候,你會感覺這本書像有魔力一樣,讓你百看不厭,里面的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畫。這幅畫既淡雅又濃郁,既有別離也有相會,既有慈愛又有怨狠,這幅畫是多么的真實?。?BR>    我愛《唐詩三百首誦讀本》,也愛留傳至今的古詩,更愛我們的中國!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六
    假期閑余,隨手翻閱了一本宋詞。
    翻開《宋詞三百首》,則為其中的細膩真摯所吸引,而不能自拔。
    詫異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載。
    試想穿越千年的.風云變幻,和古人吟詠著同樣的詩歌,感受著同樣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話“其實時間是靜止的,流動的是我們自己”,似乎有悟。
    品讀宋詞,感覺他們真情涌動,真切如一縷縷微風,從古代飄到當今,而且還要繼續(xù)飄到未來;它們又象涓涓溪流,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間斷。
    心情好的時候,我喜歡讀詞。
    喜歡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歡和蘇軾一起“把酒問青天”,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也喜歡讀詞。
    柳永的輕輕訴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我深有同感;蘇軾那斷腸的“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凄涼滄桑,我聽后,會和他一起憂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讓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但是無論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總有兩件事我很喜歡做:一是能感動自己的,再則是能為自己的心靈創(chuàng)造一份感動的。
    所以讀細膩的宋詞成了我所喜歡做的事,因為古人飽蘸感情的文章總能拂動心弦。
    我喜歡蘇軾,他的豪邁是一種幾番大起大落后的徹悟;我還喜歡李清照,她的詞脫俗而清新,委婉而細膩……每每讀到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我總會覺得蕩氣回腸,感慨萬千。
    讀古詩在我看來是一種享受。
    品宋詞卻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讀一個人。
    我喜歡那種從不知所云到有所領(lǐng)悟的境界。
    的確,我鐘愛著宋詞,但也有個小小建議:不要太過于鉆研它們的情感,會讓你走向“林黛玉”呀。
    但仍要說:“我愛宋詞!”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七
    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
    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jīng)的歷史文化。
    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nèi)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
    作為展示唐詩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所選的詩體式全面。
    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選詩的作者不勝枚舉。
    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選的詩瑯瑯上口,易于成誦。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
    這些詩意境優(yōu)美,詠吟諧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黃發(fā)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所選的詩取材廣泛,不拘一格。
    既有揭露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既有描寫歸家時的復(fù)雜心情,如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這本書是應(yīng)有盡有。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它像老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時刻教導(dǎo)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那樣含義深刻。
    拿起《唐詩三百首》再次細細品讀,我發(fā)現(xiàn):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
    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總之,我覺得《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
    我很感謝這本書的編者,為我們奉獻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一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吧!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峰巔,是一代文學的標志。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八
    翻開《唐詩三百首》,簡短精悍的詩詞展現(xiàn)的是那盛世的景觀。有“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自然美景;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祥和鄉(xiāng)村;更是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大好兒郎。在唐朝這繁榮的時代里,唐詩仿佛便是盛世的代言,而詩人也是不計其數(shù)。無數(shù)的詩人之中,總有那么兩個人令人無法忘卻,譬如李白,譬如杜甫,在這座大觀園里熠熠生輝。
    杜甫篇——不忘德心。
    他如同一葉扁舟,在宦海之中沉浮,在一生的漂泊之中,卻依舊未丟失那一顆熱忱的心,而他的詩乃至他的人從未都如他的心一般。
    他擺正了自己的內(nèi)心,追求著自己心中的正義,該是有一番大作為,奈何錯生于亂世。安史之亂爆發(fā)前,他仕進無門,十年困頓之后,終做得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幾經(jīng)流離,幸得脫險,仍得一官半職,然而,為心中的正義又一次遭遇貶謫,幾經(jīng)周轉(zhuǎn)空有一身才華卻不得重用,在小舟之中了卻余生。
    即使這樣,在他的一生之中,無論什么時候,都保持著高尚的道德情操,此之乃謂為立德,居于草廬之中時,他曾感慨:“安得廣廈千萬間,吾文如獨破受凍死亦足?!痹诒环斨?,他望著滿目瘡夷,揮筆寫下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眹遗c百姓是他的心之根本,他說,銘記的心是為國與為民,而非為己為親,因此,他的德行才千百年來未曾被忘卻,正如陸游所說:“文章垂世自一事,忠義凜凜令人思”。
    李白篇——隨心不羈。
    灑脫如他,從不被世俗所束縛,追求的是心安,培養(yǎng)的是自身的品性。
    李白之詩豪邁飄逸俊逸清新,杜甫曾嘆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傾心庾開府,俊逸鮑參君?!崩畎椎脑娫~有的是浪漫與豪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蹦鞘菍懢皶r的壯闊;“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蹦鞘鞘闱闀r的長嘆,“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那是回憶時的悲戚,李白浪漫的手法與不羈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的是自己的良好品性。
    不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他有的是“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自信。不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有的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钡目癜痢2凰茝埨^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彼械闹皇?“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薄凰埔话闳饲谑浪祝嗟氖遣涣b與豪情,他向來注視的只是自己品性的修養(yǎng),眾人的品頭論足,世俗的紛紛擾擾,又與他有何聯(lián)系?只需跟隨著心游遍這無數(shù)的自然美景。
    不羈如他也曾追求過,長安求仕無果,后終得舉薦,進宮為官,然而滿腔抱負的他又怎能安安心心居于方寸之地,寫寫畫畫,況日日為之只會心生倦意,狂妄的性子更是令他樹敵無數(shù),宮中之人謗之,毀之,玄宗疏之,心中的躁動終是讓他放棄了這浮名,賜金而返,他留下了豪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彼S著內(nèi)心,又歸于寧靜,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以詩流傳至今,憑布衣之身而藐視權(quán)貴。肆無忌憚的游山玩水。隨心所欲卻又從不跨出內(nèi)心的底線。
    現(xiàn)人篇——學古利今。
    唐朝的盛世繁華已成為過往,許多名篇、名人也在歷史中漸漸隕落,而也有許多的國之瑰寶流傳至今,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所需要做的便是學古利今。
    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在我看來,青年的價值觀的形成與確立離不開立德修身,如杜甫般正心以立德,如李白般隨心以修身。
    立德之本莫尚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杜甫評著保持內(nèi)心的愛國熱忱,留下了萬世的盛名。處于新時代的我們,愛國更是必不可少。然而我們所需要的德行不僅僅是愛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言,單單作為公民,除了愛國,我們也應(yīng)該追求敬業(yè)、誠信、友善,而這些德行并不全是與生俱來的,更需要的是后天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慢慢樹立美好的德行。
    而修身更是為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如李白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奔词固幱卩须s混亂的社會,也應(yīng)該隨心以修身,然而隨心卻并不是善惡,為所欲為,而是以隨心達到心靜,心靜從而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在當今的社會,學歷并不是那么重要,唯有品性高潔之人,方能有所作為。
    閑來時翻閱《唐詩三百首》,也頗有一番別致的趣味,常有“讀史以明智”之說,在我看來,讀詩亦是明智之法。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九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猶如燦爛群星,以其獨具的魅力一向傳承下來。而唐詩無疑是這浩瀚星空中一顆璀璨奪目、閃射異彩的超級明星。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若想暢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為一編,使一般人能據(jù)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于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只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為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扎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guān)系,人物心里都與現(xiàn)代有著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我們在此刻的環(huán)境中很?煙寤岬教剖?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fā)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我去尋找創(chuàng)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tài),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為小學老師,就更就應(yīng)用事實說話,比如透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宏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
    有的人總會說: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于學習,然后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xiàn)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shù)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能夠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guān)于唐詩的圖片,然后去銷售,用唐詩文化能夠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lǐng)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chǎn)力。
    以有涯之身,學而無涯。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
    我從小便是愛讀書的,也不拘是不是名著。上至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名篇,下至一般的報紙雜志,只要得到了,便如饑似渴的閱讀。只是貪求讀書時全身心融入的愉悅,體味書中蘊含的悠久文明的剪影,并為之而深深動容!
    那天,我到小姨家做客,看到茶幾上有一本書,包裝很是精致。一時有些好奇,便拿來翻閱,卻原來是一本《唐詩三百首》。最近小姨在教妹妹背唐詩,特意去買來的。配有注釋和插圖,很是精致漂亮。小姨叫來妹妹,讓她背詩給我們聽。糯糯的童音,順暢的背誦,迎來了我們陣陣掌聲,也喚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記憶。我小時候,原也是背過的,只是長久不曾刻意記起,便有很多漸漸淡忘了,這時聽來,便覺著很是親切,溫馨!于是細細看起來。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是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他的選詩標準是“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鳎瑩衿溆纫摺薄?BR>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每首都是值得花費時間去記憶背誦的好作品!我們歷史課現(xiàn)在在學輝煌燦爛的文學,其中就提到了唐詩。唐朝時,詩歌的發(fā)展進入黃金時期。唐朝開放與繁榮的社會壞境,促進了詩歌的繁榮。至今,我們還能見到唐朝兩千多為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而《唐詩三百首》中選錄的,都是“取其精華,取其糟粕”中的精華部分,都是傳世聞名的名篇佳作!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作者,不僅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霸娤伞崩畎缀汀霸娛ァ倍鸥?,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他們雖然名聲不顯,但他們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鑒之處,值得一閱!因為這寫詩作都是經(jīng)過了時間考驗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認為,時間是最好的評判家!《唐詩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維的《渭川田家》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難》這一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讓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間;也有像王維的《送別》,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樣的送別詩,讓人感佩于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
    中寫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讓我渾身一松,仿佛一個人仰望天空,連呼吸都是芬芳的!
    我一直對文人有一種深深的敬佩,這種敬佩區(qū)別于一般對于偶像的崇拜,是骨子里的,刻印在靈魂深處的崇敬!我一直以為,文人都有著偉岸的靈魂,才能寫出這樣驚心動魄的詩句。文人是不屈的,有著崢崢的傲骨和永遠挺直的脊梁!我們讀詩背詩,不僅是學習詩人絕佳的文采才華,更是要學會那所謂的古代文人的精神,不屈與奮斗!
    聽著妹妹流利的背誦,我突然覺得感動,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啊!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唐詩三百首》這一部歷史長河長久沉淀下來的璀璨,必將在我輩手中得以傳承和發(fā)揚!這一部輝煌了幾千年的巨著,必將在未來繼續(xù)輝煌下去!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一
    余秋雨先生在《中華文脈》一書中曾言“唐詩對中國人而言,是一種全方位的美學喚醒:喚醒內(nèi)心,喚醒山河,喚醒文化傳代,喚醒生存本性?!蔽疑钜詾槿弧L圃娛侵腥A文化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峰,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喚醒了我對詩歌背后的中華文化以及思想內(nèi)涵的好奇。唐詩,告訴了我許多。
    童年·啟蒙。
    《唐詩三百首》是我的啟蒙讀物之一。幼時不懂內(nèi)涵,只覺得平平仄仄的聲韻念起來好聽,父母慢慢教,詩倒也背了幾首。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薄圃娭酪呀?jīng)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并不只因為其朗朗上口的讀音,更因為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已經(jīng)將這淺顯的話語轉(zhuǎn)化成了一幅幅動人的場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勝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兒心生向往。殊不知,在這抑揚頓挫的聲韻里,一個新世界也就此打開。
    少年·領(lǐng)悟。
    一路奔跑著成為少年,讀過的書漸漸多了,走過的路也漸漸遠了,這時翻讀《唐詩三百首》也漸漸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唐詩是多樣的,詩意存在于大千世界之間:長煙落日,黃河遠去,羌笛聲聲嗚咽,訴說著塞外沒有春意的凄苦;明月照松,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姹紫嫣紅;機中織錦,碧紗如煙,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遠行的夫君;樓前雨露,長安城里,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馬發(fā)出歡樂的嘶鳴……千百年前的畫面就這樣通過一首首唐詩浮現(xiàn)在我眼前,按照遙遠的文字指點,自己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觀察、最精細的傾聽……不曾想過,年少懵懂的自己,竟然也能與高山共俯仰、與白云同翻卷、與滄海齊陰晴。唐詩讓我認知了自己,更讓我領(lǐng)悟到了萬物有靈,天地之美。
    青年·深思。
    手中的詩篇泛黃,少年的青澀逐漸褪去,一路與詩歌相伴而行的青蔥歲月,我又獲知了許許多多。提起唐朝的詩人,怎么也繞不過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細品讀,你會發(fā)現(xiàn)動人的不僅是詞句,還有詩歌背后的情感與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以布衣之身藐視權(quán)貴,肆無忌憚地嘲笑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為此他曾發(fā)出內(nèi)心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蔑視。然而詩人的樂觀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戰(zhàn)勝憂患意識。這位偉大的漂泊者從悲傷中走出,選擇用他的詩筆展現(xiàn)大唐的山水,來豐富當今人們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敢于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愿為解救人民于苦難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面對人民的苦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薄疤烀鞯乔巴?,獨與老翁別?!彼o靜傾聽,長長嘆息,默默流淚,向世間發(fā)出沉痛的悲嘆。他的筆墨,喚醒了當時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國情懷。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二
    我一直覺得,古人的情結(jié)總是有一種今非昔比的清新,或許他們不會聊qq,ktv,沒有聽過pop、r&b……或者僅僅是緣于他們呼吸的沒有一粒化學污染的空氣,徹底地浸染了他們的靈魂。
    現(xiàn)代看來,詩人,只是一個稱謂,一種職業(yè),一個不能自食其力只靠口水換錢的行當。海子和顧城更是讓詩人變得愈加癲狂。一說到詩人,現(xiàn)代人大多會掩口而笑,真詩人是裝浪漫,假詩人是裝高雅。而我想,詩人,在古代,只是一種內(nèi)心的獨白,是他們心事的獨舞。
    我們應(yīng)該慶幸那些古代詩人的知音難求吧。否則,就不會出現(xiàn)這些精煉而又黏稠的詩句了。
    《唐詩三百首》開篇,就是擲地有聲的名句,即張九齡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雖有哀卻表現(xiàn)的不急不促,淡淡說來而有不盡棖觸的余音,那種清高,那種孤傲,那種不經(jīng)意間的淡然,真是讓人拍案叫絕??烧l知,身為唐末宰相的九齡,在政治中寒士與士族較量的時代,要用多少年集聚的散淡和凄楚,才發(fā)的出這區(qū)區(qū)十個字的感嘆!
    戰(zhàn)場之外,更是有一群淳樸的文人墨客,把自己的情懷,噴灑在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他們看著云展云舒,花開花落,溫帶特有的鮮明的季風氣候,更是滋潤了他們的生命意識,想到生命對于毀滅的抵抗。于是,他們憐紅惜花,傷春悲秋,一遍遍重復(fù)著感時傷逝的節(jié)律。中流屹立,凌風憑虛,傲睨世俗中,又謙卑地臣服于自然。就這樣,他們把自己的情懷最大化,隱蔽與深谷,嘯歌于山林,他們依舊是我們心靈的知己。
    張中行先生說,詩是寫人“幽微情感”的文字。這種情感,幽深而不生澀,微小而不輕浮。一切細膩,盡在他們的掌控之中。仿佛一粒塵埃,也是含滿了真情的表白。這真應(yīng)了詩人布萊爾的一句話:“一粒沙中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堂。一手掌握無限大,永恒不比片刻長”。而一本薄薄的《唐詩三百首》,覆蓋了多少的塵與沙,記載了多少個永恒的瞬間!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三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最近喜歡上唐詩,詩的美感,詩的韻律讓我印象深刻。
    有人說,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歷史,你就得去讀唐詩;你若想了解唐朝當時社會,你就得去讀唐詩;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讀唐詩;你想要去了解詩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讀他的詩,我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
    唐朝是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鼎盛時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鬼李賀,詩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楊炯,駱賓王,盧照鄰,田園詩人孟浩然,邊塞詩人岑參……他們都留下許許多多經(jīng)典的詩作。
    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表達出的唐朝讀書人的困難這一社會現(xiàn)實。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讀李白的詩,他的詩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藝術(shù)。讀杜甫的詩,你就能了解唐朝的歷史和社會民生。
    還有很多詩人的作品中體現(xiàn)的是自己人生寫照,比如李商隱的《風雨》,“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這些詩讓我們更加了解詩人,了解唐朝社會很好的史料。
    這些都是老祖宗們給留下的精神財富,我們可以從中汲取養(yǎng)分,培養(yǎng)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我喜愛唐詩。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四
    闔上書卷的那一刻,我的內(nèi)心翻涌起一種難以言述的情緒。素白的書封上面印著一片淡綠色的銀杏葉,除此之外別無繁縟,清新的畫面是對全書大旨最好的詮釋:無需過多修飾,僅留一份明凈不俗。
    我總是認為,人存于世,必然要活出一片瀟灑獨立,當然不是放蕩不羈,但要想與眾不同,除了濃妝艷抹,還有清淡可追。而《唐詩三百首》正是教會了我這種清淡的做人處事哲學,以及立德修身的終身目標。
    《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尤為廣泛,擇錄77家詩派,全文共311首唐詩。我細細數(shù)來,其中唯杜工部之詩收錄數(shù)量最廣,王摩詰之詩數(shù)次之。我思尋良久,試圖發(fā)現(xiàn)作者用意,無奈才疏學淺,只得其表,而更深之意將留待日后領(lǐng)悟。
    一則,杜甫作為著名愛國詩人,一生憂國憂民卻從未得到來自統(tǒng)治者的半點憐憫,他在病痛之中不斷掙扎,在權(quán)貴腳下小心做人,這一切卻無半點作用,反而使他將國家的羸弱看的清清楚楚,他奔走呼號,無奈自身難保,有其心卻無其力,風燭殘年的他最后病死孤舟。盡管命運如此摧殘,在《唐詩三百首》中卻多有其憂國之作,如《麗人行》,詩作深刻地披露統(tǒng)治階層糜爛的生活,暴露出的無疑是所處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然而作者為何選錄這首極言統(tǒng)治弊端,動搖民心之作?我猜想詩作內(nèi)容倒是作者所考慮的次要條件,似乎作者更在意突出杜甫之精神氣節(jié)。
    這一點也可以從《望岳》詩中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窺見,句中杜甫心中涌動的豪情與壯志抒發(fā)的淋漓盡致,令讀過之人產(chǎn)生一種無以言述的沸騰熱血,仿佛也跟隨詩人來到了絕頂之峰,享受著俯瞰天下的暢快淋漓,我們從這兩首詩中都能體味到杜甫心中所懷有的遠大志向與抱負。這其實正是《唐詩三百首》希望帶給我們的比詩作更重要的東西:立德修身。
    何謂修身?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為萬事之本,欲成大事,必得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必然要養(yǎng)性,由此可以想到王維。
    談王維,我們更應(yīng)該看中他的性情,性情一詞正是使得《唐詩三百首》在如今這個社會仍然具有如此大的價值的又一因素,有性情方得修身。我們就從青年時的王維來開始談。
    所以歷史總是這樣公正,你王維注定名載青史,容不得你就這樣平凡地度過一生!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朝奸臣專政,朝政日非。王維也有“此身雖在堪驚“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場,又過不慣清貧的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隱,半官半隱,心在山林,身在魏闕。直至把全部感情傾鑄成他晚期的詩風。如同他所說的:“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通理,漁歌入浦深?!?BR>    (酬張少府)詩人“萬事不關(guān)心“一語,可以說是表面話,骨子里還是很關(guān)心世事的,不過“自顧無長策“罷了。這不是王維后半世的思想感情與行為的表白嗎?像這樣的篇章,在王維晚年的山水詩中是很多的。他晚年的詩作多清淡而無煙火氣,他以自己的明凈之心寫就了許許多多的佳作,給我們留下對人生更加真摯的感悟,以及對于修身立徳的目標與要求。
    《唐詩三百首》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标愖影旱巧嫌闹菖_,望見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他以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憂憤,他為尋求明君“愴然而涕下”。
    這些詩篇都收錄在《唐詩三百首》中,詩人們以筆為媒,記下自己心中的種種情懷。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促進了唐詩的興盛與繁榮!《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詩歌作品大多清麗婉轉(zhuǎn),詩人們賦功力技巧于自然混成之中,華而不俗,雄野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這反應(yīng)出的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特點,更是詩人們不加修飾的真性情,以及樸素自然的真情懷。
    在如今,立徳修身這些詞匯似乎顯得有些蒼白。人們忙于生計,奔走于工作與家庭之間,每天忙碌不停。這可能會換來生活物質(zhì)上的富足,但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因為他們的腦海中是空洞的,這注定使得他們不會擁有自我的意志,從而失去自我的人格。
    現(xiàn)在談憂國憂民顯然有些不切實際,立德修身便尤為可貴。保存一顆向往自由之心,健全自己的思想與人格,這是我們所擁有的為數(shù)不多的充實自己思想的機會。從《唐詩三百首》中,我終于尋找到了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今天讀詩的意義正在于此。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五
    你還夢見過黃云飛、白日暗的玉關(guān)前遍地的黃蘆,永遠在風中瑟瑟發(fā)抖,永遠襯托著羌笛的悲哀。于是你打算去游歷,用腳步丈量河山。
    然而,未等你穿上草鞋,拾起邛竹杖,你的滿是渴望的目光卻與一首首唐詩相遇了。于是你再不愿離開,因為這里,就有整個世界。
    你說你想得出“吳宮花草埋幽徑”,卻想不出“二水中分白鷺洲”;你說你想得出“紫泉宮殿鎖煙霞”,卻想不出“淮南木落楚山多”;你說你想看云,就有“黃云隴底白云飛”;你說你想觀水,就有“月涌大江流”。
    你曾經(jīng)是那么神往于那畫在素絹似的宣紙上的一幅幅山水畫。那些大塊的留白,再你的心底,是一個個可供遐想的世界?,F(xiàn)在,你說,你真正地看到了心里藏著的世界,那個水墨的世界。那是因為,你想要晚霞,想要藍寶石一樣靜靜的湖水,想要嵌在藍色天鵝絨的畫框里孤傲的雪峰,想要射出利劍一樣光彩的太陽,這些,唐詩,都滿足了你,它只從自己遮天蔽日的樹冠上摘下一片樹葉,就輕易地賦予了你一個萬花齊放的世界。
    你傾慕著它,愛戀著它。漫步在它枝繁葉茂的樹下,可以不計冬夏。
    你曾談起,李白是一陣風,從北冥的深淵吹送到羲和的日車。他的詩,夢幻的像一束光,搏之不得,若隱若現(xiàn)。那一束神光,離離合合,仿佛聚滿了香草幽蘭,轟轟烈烈地入人心。它構(gòu)建起山,高標直入六龍回日之九天;它釋放了水,直下萬里鑄就湘妃之淚。你問,那一襲白衣把酒月下,不正是一座巍峨的玉山嗎?你答,那是一花中的世界。
    宛如春風,吹動幾頁書卷,你隨手定格了一頁。三首邊關(guān)戰(zhàn)歌赫然入目。你說你仰慕岑參。一只眼守望胡天,一只眼看穿黃沙。他在你的心底,不啻是一只鷹,奮翎翅戰(zhàn)于日月之。心中大漠邊疆,筆下刀兵風塵。你于是見慣了瀚海冰結(jié),見慣了五花馬身上的片片冰雪,見慣了漢家軍威如何貫穿紅日,見慣了飛沙亂石如何阻隔明晦。不再是“七月流火“的閑適,不再是“上下頡頏”的眷戀,盛唐的氣魄里,岑參用血性喝出古未有之的新曲??茨?,一座座關(guān)山隆起,帶著胡風望漢家。
    在我們的會話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你指著天空說,那兒有顆六芒星。主用它護持永恒的契約,永世不變。你說,唐詩的光芒,不啻無數(shù)六芒星之光,它的幽雅深邃和你訂下契約,你將游走在它創(chuàng)出的曼陀羅里,直到彼岸。你靜默了,閉口不語。
    我拾起你的草鞋和邛竹杖。我對你,我的心,說:游歷吧。在無邊妙境里,游歷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六
    具備初中或以上文憑的人都知道,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這兩句詩是些送別時的情景。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恒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赝情L安城在三秦的護衛(wèi)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diào)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濕潤?!翱靹e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只要我們彼此心里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BR>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臻g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lián)系?!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其實,但從上面的分析來看,深度還遠遠不夠。在這種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會根源。唐朝是我國的封建社會走向頂峰的朝代,而在初唐,這種繁榮的跡象已經(jīng)很明顯了?!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所表達出來的豪邁,它的情調(diào)和唐朝前期經(jīng)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fā)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篇十七
    大家都知道:“熟讀當時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梢娛熳x唐詩的妙處。我小時后本也讀過一些,現(xiàn)年近四十,重讀唐詩,不禁別有一番感慨。
    三百首唐詩,流傳千古,藝術(shù)上當然是奇妙無比的了。但與作者的身世對照,卻讓人唏噓不已:除極個別外,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仕途不順,晚年辭官歸隱,有點甚至窮苦潦倒一生。
    其實細細想來,也很正常。政治講究務(wù)實,---三起三落,最為人稱道的是一個“忍”字。而藝術(shù)超凡脫俗,講究超越現(xiàn)實的美。如果成天交際應(yīng)酬,縱橫捭闔,又哪來藝術(shù)的靈感呢?所以縱使有才,當了大官,忙于政務(wù),也少有佳作問世了。這于是才有了江郎才盡的說法。當然極少數(shù)人除外,如曹操,---。
    于是我進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這三百六十行,對人的天賦、氣質(zhì)、知識、才能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徑庭。在教育培養(yǎng)的時候,也就要分門別類,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刀切。比如現(xiàn)在動不動就要求小學生背唐詩,背經(jīng)典,好像恨不得人人都能背熟四書五經(jīng)似的。但是,小學生長大了都去當詩人、都去當學者、都去當隱士嗎?顯然這既不可能,也無必要。
    教育這個東西,最忌一刀切、最忌一窩蜂。以前批判傳統(tǒng)文化時,恨不得一腳踢倒在地,還要踏上一只腳,非要全盤西化不可。現(xiàn)在又要誦讀經(jīng)典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恨不得讓學生把汗牛充棟的古書都要吃進肚子里去似的。其實,即使背得再多,也不大可能超過明清的儒生,因為人家什么都不管,一天專門背古書嘛。但是范進和孔乙己不是已經(jīng)成了反面教材了嗎?可見,不問青紅皂白的一味誦經(jīng)也非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