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ㄍㄓ?4篇)

字號:

    合同的內容應當明確具體,確保各項條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需要注意合同的有效期限和解除條款,以便在需要時進行調整。以下是一份合同的典型范本,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1、 年限: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連續(xù)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 基數(shù):勞動者的月工資。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另《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guī)定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shù)計算平均工資。并設定了勞動者月工資的下限,如果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按照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計算。
    3、 根據(jù)基數(shù)實行封頂
    《勞動合同法》對月工資較高的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作出一定限制,即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臉藴拾绰毠ぴ缕骄べY三倍的數(shù)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哪晗拮罡卟怀^十二年。
    《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
    經濟補償金=基數(shù)×年限
    1、 年限: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按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根據(jù)上海地方規(guī)定,不滿6個月的,不計算經濟補償金)。
    2、 基數(shù):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shù)為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3、 按法定情形實行年限封頂
    根據(jù)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guī)定兩種情形下(即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jù)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上海勞動合同條例在勞動部基礎上又增加了兩種實行“經濟補償金十二年封頂”的情形(即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從上可知,《勞動合同法》施行前后在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上區(qū)別很大,《勞動合同法》施行前根據(jù)法定情形實行十二年封頂,施行后根據(jù)勞動者月平均工資實行經濟補償金年限和基數(shù)雙封頂制度。然而現(xiàn)實中,大量存在《勞動合同法》施行之日存續(xù)的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卻是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后。針對這種情況,《勞動合同法》第96條第3款規(guī)定,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時實行分段計算:2017年1月1日存續(xù)的勞動合同自2017年1月1日計發(fā)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shù)模凑债敃r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支付標準】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臉藴拾绰毠ぴ缕骄べY三倍的數(shù)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哪晗拮罡卟怀^十二年。
    [相關規(guī)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十四條 勞動合同履行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不一致的,有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準、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yè)危害防護和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等事項,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用人單位注冊池的有關標準高于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標準,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按照用人單位注冊地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二條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因任務完成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依法終止工傷職工的勞動合同的,除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支付經濟補償外,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guī)定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全和傷殘就業(yè)補助全。
    第二十七條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shù)脑鹿べY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按照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shù)計算平均工資。
    《勞動部關于貴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40.勞動者依據(jù)勞動法第三十二條第(一)項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應按照勞動者的實際工作天數(shù)支付工資。
    41.在原固定工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過程中,企業(yè)富余職工辭職,經企業(yè)同意可以不與企業(yè)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yè)應根據(jù)《國有企業(yè)富余職工安置規(guī)定》(國務院令第111號,1993年公布)發(fā)給勞動者一次性生活補助費。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1994年12月3日)
    第二條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fā)給。
    第四條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要在補足低于標準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五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jù)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十二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fā)給經濟補償金。
    第六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
    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fā)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yī)療補助費?;贾夭『徒^癥的還應增加醫(y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y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y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第七條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xié)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xié)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九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fā)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十條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guī)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shù)?除全額發(fā)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shù)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第十一條 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依據(jù)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第十二條 經濟補償金在傘業(yè)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業(yè)按規(guī)定比例應提取的福利費用。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一、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共有20種情形,包括勞動者被迫辭職和用人單位辭退勞動者:
    1、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
    2、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
    3、用人單位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
    4、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
    8、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9、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10、用人單位提出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而解除勞動合同的;。
    14、用人單位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依法裁減人員的;。
    15、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依法裁減人員的;。
    17、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經濟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依法定程序裁減人員的。
    19、因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而終止勞動合同的;。
    21、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1、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臉藴拾绰毠ぴ缕骄べY三倍的數(shù)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哪晗拮罡卟怀^十二年。(注:若勞動者收入沒有高于本條規(guī)定的三倍,則補償年限不受最高12年的限制)。
    3、以上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依法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shù)?,應當在勞動者按照約定與用人單位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點擊下一頁查看下一篇文章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典型個案:
    維權指導:
    由于單位原因提出與勞動者解約,單位一般都需支付經濟補償金,這是沒有疑問的。2008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對以往的規(guī)定進行了多方面完善補充,因此在計算標準上,往往要考慮跨2008年的問題。如果是2008年之后簽訂合同,直接按《勞動合同法》的標準計算。王先生的個案中,存在分段計算的問題。
    在2008年1月1日之前,支付經濟補償金適用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根據(jù)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fā)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1年的標準發(fā)給經濟補償金。2008年1月1日之后,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王先生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工作1年3個月,根據(jù)原規(guī)定應當?shù)玫较喈斢趦蓚€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1日工作兩年4個月,根據(jù)《勞動合同法》應當?shù)玫絻蓚€半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兩者相加,便是其應得的總的經濟補償金。
    典型個案:
    維權指導:
    合同期滿,能不能拿到經濟補償金?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前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年限按照當時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是《勞動合同法》的新規(guī)定,這體現(xiàn)了企業(yè)對長期服務員工的一種補償機制。這一經濟補償金是從2008年1月1日起算的,其標準按一年一個月工資計算。
    上述李先生自2006年與公司簽合同,按相關規(guī)定,從2008年1月1日起算到今年5月份合同期滿,共兩年零5個月,他可獲得兩個半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不稱職被解約有無補償金?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如何計算?
    典型個案:
    維權指導:
    這方面,《勞動合同法》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如果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1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同時,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也就是說,如果員工因不勝任工作而被解約,需要經過培訓、調整的過程,并且要提前30天通知。這是防止用人單位濫用“不稱職”的理由隨意解雇勞動者。同時,《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要支付經濟補償金,體現(xiàn)了對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利益的適當保護,也是合理的。因此,上述羅小姐可以獲得經濟補償金,其標準可參照上面的案例進行計算。
    點擊下一頁查看下一篇文章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規(guī)定:
    一、勞動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有6種情況下,勞動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并且有權取得經濟補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第六種情況是如果用人單位以***、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合同,并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三、以下三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之后,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xié)議的。
    四、以下四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大規(guī)模裁員(需要裁員二十人以上或者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yè)職工總數(shù)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天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過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yè)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經濟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五、勞動合同期滿之后,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勞動合同解除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換言之,勞動合同期滿,如果勞動者在維持原勞動合同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同意續(xù)訂,此時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六、以下兩種情況下,致使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二)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法》具體規(guī)定了17種解除勞動合同情況,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當然這并不是全部,因為《勞動合同法》還有兜底條款,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的,勞動者也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的數(shù)額如何確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對此明確的規(guī)定: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臉藴拾绰毠ぴ缕骄べY三倍的數(shù)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哪晗拮罡卟怀^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用工單位和勞動者注意:
    一、用工單位與用工者簽訂合同要保存雙方自愿簽約的證據(jù),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如果勞動合同對此沒有明確約定,應該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提供勞動條件,提供勞動保護,按時發(fā)放工資以及各項福利,依法繳納各項保險。單位制定規(guī)章制度要合法,不合法的規(guī)章制度不受法律保護,即使單位以勞動者違反了單位規(guī)章制度為由解除合同,也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用人單位在任何情況下不能以***、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用人單位不能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二、《勞動合同法》的十七項經濟補償金的規(guī)定是對勞動者權益的有力保障,勞動者要注意6種情況下自己解除合同有經濟補償金,其余情況下勞動者自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沒有經濟補償金的。筆者曾經解除過一些咨詢者,他們因為“老板”、“經理”、“人事”要求自己辭職,自己就打了辭職報告。這樣的情況下,用工單位就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了。而勞動者自己的權益被自己毫不知情的損害了。由誰提出解除合同,真的很重要。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身份證號碼:
    基本情況:
    雙方參照《_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經協(xié)商,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就解除勞動關系及___補償事宜達成如下協(xié)議:
    一、雙方完全理解和認知本協(xié)議存在的風險,本協(xié)議生效后,乙方自愿放棄與此事相關的仲裁、訴訟權利,自愿放棄追究甲方與此事相關的法律責任。本協(xié)議為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意思表示的瑕疵,特此申明。
    二、甲方給予乙方補償金(包括勞動合同補償金、賠償金、違約金、社會保險補償?shù)纫幌盗醒a償金),共計人民幣:__元,大寫:__元整。此補償金,包含乙方可主張各種損失的綜合賠償,此協(xié)議簽訂生效后,乙方承諾不再向甲方提出其他任何要求。
    三、乙方應于20__年__月__日前與用人單位辦理好工作交接手續(xù),同時雙方應盡保密義務,保證雙方秘密資料不外泄,不在外散播損害雙方利益形象的言論,如因泄密或工作交接不清給雙方造成重大損失,雙方均可追究對方法律責任。
    四、經濟補償金在本協(xié)議簽訂后,乙方完成工作交接,并于20__年__月__日辦理完畢離職手續(xù)后,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給乙方,并由乙方現(xiàn)場簽具收條。
    五、本協(xié)議簽訂后,乙方不得向甲方提出任何要求及條件。自簽訂本協(xié)議之日起,雙方的任何事情均與對方無關,雙方不再承擔對方的任何法律責任。
    六、乙方承諾本協(xié)議所達成的補償數(shù)額,系乙方在充分了解其所應享受的所有補償待遇前提下,與甲方協(xié)商一致后的最終結果,該協(xié)議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存在甲方的欺詐、脅迫及乙方的誤解情況。乙方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之后,自愿放棄追求補償差額的權利。乙方承諾在簽訂本協(xié)議及領取補償金后,不因任何理由反悔,若再向甲方提出任何其它費用和法律責任要求,即視為違約,乙方應向甲方支付違約金__萬元。
    七、本協(xié)議一式二份,甲、乙雙方方各執(zhí)一份,簽字或蓋章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簽字:
    乙方簽字:
    協(xié)議簽訂地點:
    簽訂日期:20__年__月__日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乙方(職工):
    身份證號碼:
    丙方(用工單位):__區(qū)地方稅務局。
    甲乙雙方根據(jù)《_勞動法》、《_勞動合同法》以及國家、地方政府規(guī)定,雙方在遵循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下,經協(xié)商同意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并達成以下協(xié)議:
    1、自日起,解除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原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自動失效,雙方的權利義務隨之終止,雙方均不再為對方承擔或履行任何責任與義務。
    2、乙方在離職時,需妥善辦理所有工作移交和歸還派遣用工單位所有物品等離職手續(xù)。
    3、甲方根據(jù)《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之相關條款的規(guī)定,給予乙方相當于乙方個月工資的一次性經濟補償,共計__元,(人民幣大寫:__)。一次性經濟補償金由甲方支付,此筆費用于20__年__月__日由甲方以現(xiàn)金形式發(fā)放,乙、丙方沒有任何糾紛。乙方確認在收到經濟補償金后不得要求甲方、丙方承擔其他任何責任和義務,以及放棄追究任何賠償?shù)臋嗬?BR>    4、乙方應為所掌握的甲方及丙方之任何商業(yè)秘密(包括本協(xié)議內容)進行保密,不得泄露給任何第三方。
    5、本協(xié)議是解決雙方之間勞動爭議的所有內容,甲、乙、丙三方之間不再存在其它任何勞動爭議,本協(xié)議為最終協(xié)議。
    此協(xié)議一式三份,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用工單位、用人單位、員工各持一份,本協(xié)議自三方簽署之日起成立并生效。
    用人單位(蓋章)。
    用工單位(蓋章)。
    法定代表人簽章:
    法定代表人簽章:
    20__年__月__日。
    員工簽字: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不簽訂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有嗎?要是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的話,此時需要向勞動者支付雙倍的工資,不過這不屬于經濟補償金。但如果是勞動者不愿意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此時單位可以終止與其的勞動合同,而此時就需要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經濟補償金了。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guī)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根據(jù)《勞動合同法》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經用人單位書面通知后,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無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其實際工作時間的勞動報酬。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支付經濟補償。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甲方:
    乙方:
    基本情況:
    雙方參照《_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guī),經協(xié)商,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就解除勞動關系及補償事宜達成如下協(xié)議:
    一、雙方完全理解和認知本協(xié)議存在的風險,本協(xié)議生效后,乙方自愿放棄與此事相關的仲裁、訴訟權利,自愿放棄追究甲方與此事相關的法律責任。本協(xié)議為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意思表示的瑕疵,特此申明。
    二、甲方給予乙方補償金(包括勞動合同補償金、賠償金、違約金、社會保險補償?shù)纫幌盗醒a償金),共計人民幣:元,大寫:元整。此補償金,包含乙方可主張各種損失的綜合賠償,此協(xié)議簽訂生效后,乙方承諾不再向甲方提出其他任何要求。
    三、乙方應于年月日前與用人單位辦理好工作交接手續(xù),同時雙方應盡保密義務,保證雙方秘密資料不外泄,不在外散播損害雙方利益形象的言論,如因泄密或工作交接不清給雙方造成重大損失,雙方均可追究對方法律責任。
    四、經濟補償金在本協(xié)議簽訂后,乙方完成工作交接,并于年月日辦理完畢離職手續(xù)后,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給乙方,并由乙方現(xiàn)場簽具收條。
    五、本協(xié)議簽訂后,乙方不得向甲方提出任何要求及條件。自簽訂本協(xié)議之日起,雙方的任何事情均與對方無關,雙方不再承擔對方的任何法律責任。
    六、乙方承諾本協(xié)議所達成的補償數(shù)額,系乙方在充分了解其所應享受的所有補償待遇前提下,與甲方協(xié)商一致后的最終結果,該協(xié)議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存在甲方的欺詐、脅迫及乙方的誤解情況。乙方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之后,自愿放棄追求補償差額的權利。乙方承諾在簽訂本協(xié)議及領取補償金后,不因任何理由反悔,若再向甲方提出任何其它費用和法律責任要求,即視為違約,乙方應向甲方支付違約金萬元。
    七、本協(xié)議一式二份,甲、乙雙方方各執(zhí)一份,簽字或蓋章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簽字:乙方簽字:
    協(xié)議簽訂地點:
    簽訂日期: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甲方:
    乙方:
    甲方家屬:于年月日時左右,因其,現(xiàn)公司考慮到員工家庭困難,公司考慮給予家屬一定的補助,現(xiàn)經雙方協(xié)商一致,達成如下協(xié)議:
    一、由乙方一次性補助元給甲方(家屬),第一順序繼承人。
    二、甲方在簽訂本協(xié)議書之后不再追究乙方的.任何法律責任。
    三、本協(xié)議書簽訂之后無論甲方不能在乙方工作場所范圍內搞任何迷信活動,包括燒紙、喃么等,不能影響乙方的任何工作。
    四、本協(xié)議書簽訂之后,雙方都不得為此事打擊報復,否則,任何一方都可以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
    以上協(xié)議一式叁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見證人一份;經雙方簽字后立即生效。
    甲方(簽章):
    乙方(簽章):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1)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jù)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2)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患職業(yè)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除外),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fā)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y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y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y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y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4)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xié)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xié)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5)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fā)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6)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fā)給。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guī)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shù)?,除全額發(fā)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shù)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7)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依據(jù)(2)、(4)、(5)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用人單位依據(jù)(1)、(2)、(3)、(4)、(5)條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時,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fā)給經濟補償金,工作時間超過一年但余下的時間不滿一年的,對余下不滿一年的工作時間按工作滿一年的標準計算。
    經濟補償?shù)脑鹿べY計算標準不得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甲方:(__________單位)
    乙方:_______________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__
    乙方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開始在甲方處工作,現(xiàn)雙方經過友好協(xié)商,本著公平合理的原則,達成如下就乙方同甲方解除勞動關系及離職補償?shù)仁乱?雙方表示認可。
    一、乙方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申請終止雙方的勞動關系,甲方表示認可。
    二、雙方同意甲方在本協(xié)議簽訂后,支付乙方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等一次性補償金人民幣_________元(此款項已包括因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福利、離職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發(fā)生的`一切款項。)
    四、本協(xié)議一式兩份,自雙方簽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是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之一,《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在14種情形下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這是對用人單位依法用工的法律約束,也是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
     物業(yè)管理企業(yè)的人員流動性普遍較大,《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勢必面臨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shù)膯栴}。
     本文就《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問題,結合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勞動法律法規(guī)做一些探討研究,以供同行參考。
     一、經濟補償?shù)男再|、計算標準和計算基數(shù)
     關于經濟補償?shù)男再|,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是“懲罰論”,認為經濟補償是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懲罰;第二種是“社會責任論”,認為經濟補償是幫助勞動者在失業(yè)階段維持基本生活的補償,是一種社會責任;第三種是“積累貢獻論”,認為經濟補償是對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積累貢獻的體現(xiàn)。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經濟補償不同于經濟賠償,不具有懲罰的性質;經濟補償與我國正在逐步健全的失業(yè)保險制度一起,共同構成對失業(yè)人員的保障體系,是國家調節(jié)勞動關系的經濟手段,引導用人單位謹慎行使勞動合同解除權,鼓勵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勞動關系,以維護社會和諧,這是用人單位的一種社會責任。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shù)挠嬎銟藴剩c過去有關規(guī)定基本一致,即按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
     但是,《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shù)挠嬎慊鶖?shù)卻與過去的規(guī)定不相同。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第11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shù)為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yè)月平均工資計算。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guī)定:“勞動者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計算基數(shù),只有一個標準,即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至于企業(yè)是否處于“正常生產情況下”,或者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是否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則不再過問。
     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shù)姆ǘㄇ樾?BR>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在14種情形下,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筆者對這14種法定情形歸納為七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用人單位損害勞動者的勞動安全權而產生的經濟補償。
     包括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條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等三種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17條規(guī)定了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之一,也就是說,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
     未依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或者直接危害勞動者生命健康,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當然,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否達到要求,應當由國家勞動部門、衛(wèi)生部門確認,只有在國家有關部門確認的前提下,勞動者才能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
     第二種類型是用人單位直接損害了勞動者的經濟利益而產生的經濟補償。
     包括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等兩種情形,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第三種類型是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損害勞動者權益,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而產生的經濟補償。
     這里所謂的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是指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guī)章制度,而不是企業(yè)的全部規(guī)章制度。
     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是指規(guī)章制度的內容違法、制定程序違法兩個方面。
     勞動者行使勞動合同解除權的前提是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并且勞動者的權益受到損害,兩個前提缺一不可。
     第四種類型是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這里應當注意,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誰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關鍵,如果用人單位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盡管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用人單位仍需支付經濟補償;但如果勞動者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則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第五種類型是因勞動者自身的原因導致勞動合同解除而產生的經濟補償,包括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等兩種情形。
     在這兩種情形下,用人單位沒有過錯,并且也做出了法定的補救措施,勞動者仍然不符合工作要求的,法律允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但是,用人單位必須履行提前書面通知的義務或者額外支付1個月的工資,同時,還應當給予經濟補償。
     第六種類型是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勞動合同解除而產生的經濟補償,包括用人單位有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行為導致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xié)議的;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以及用人單位被宣告破產、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責令關閉、撤銷、提前解散等四種情形。
     其中,我國《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破產清償?shù)牡谝豁樞驗槠飘a人所欠職工的工資、醫(y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和基本醫(yī)療保險費用等,但是,沒有規(guī)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企業(yè)破產時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這是一條新的規(guī)定。
     第七種類型是勞動合同期滿不再續(xù)訂勞動合同而產生的經濟補償。
     這里應當注意區(qū)分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用人單位同意續(xù)訂合同,并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第二種情況是用人單位同意續(xù)訂定合同,但降低了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用人單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第三種情況是用人單位不同意續(xù)訂勞動合同,這時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這里需要討論的是,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但也沒有辦理終止或續(xù)訂勞動合同的,該如何處理?筆者曾作為某用人單位的代理律師,參與了一個訴訟案例。
     張某在勞動合同期滿前1個月因病住院20天,單位為其支付了醫(yī)療費。
     張某出院后繼續(xù)上班,此時離勞動合同期滿只有10天,一直到勞動合同期滿后5天時,單位以張某的勞動合同已經過期為由,通知張某終止勞動合同。
     張某認為,勞動合同期滿后,仍在單位工作,單位沒有異議,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不能隨意解除,否則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張某遂向當?shù)貏趧硬块T申請仲裁。
     仲裁庭駁回張某的申請,張某不服仲裁,又向法院提起訴訟。
     筆者查閱了我國有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頒布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
     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20xx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關于對事實勞動關系解除是否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問題的復函》中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的是一種事實勞動關系,而不等于雙方按照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續(xù)簽了一個新的勞動合同。
     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應認定為終止事實上的勞動關系。
     據(jù)此,筆者打贏了這場官司。
     但是,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后,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滿,原勞動合同消滅。
     如果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應視為一個新的勞動合同開始。
     所以,《勞動合同法》施行后,用人單位如果不續(xù)訂勞動合同的,應當及時提出,否則,將視同續(xù)訂了一個新的勞動合同,勞動者將受到勞動合同的保護,用人單位不得隨意解除。
     如果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兩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將成倍增加。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甲方:____________(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員工),身份證號碼:____________。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甲、乙雙方經協(xié)商一致達成本協(xié)議:。
    1、乙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入職甲方,甲乙雙方簽訂的最后一期勞動合同期限為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下班后,乙方在家突發(fā)腦溢血,甲方予以積極協(xié)助。根據(jù)規(guī)定,乙方3個月的醫(yī)療期截止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結束。
    根據(jù)保險條例規(guī)定,雙方一致認為,該次事故不屬于工傷范圍,故乙方同意放棄工傷認定申請?,F(xiàn)因乙方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根據(jù)乙方的申請,雙方同意于年月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相關協(xié)議內容如下:。
    甲方與乙方結清以下款項。
    (1)、至勞動合同關系解除之日止乙方醫(yī)療期工資______元。
    (2)、甲方發(fā)給乙方相當于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人民幣______元。
    (3)、甲方向乙方額外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代通知金人民幣______元。
    (4)、甲方向乙方支付相當于9個月工資的醫(yī)療補助費人民幣______元。
    3、乙方應于簽訂本協(xié)議當日內向甲方交回工作服、廠牌等屬于公司的物品,甲方給乙方開具離職證明。
    4、乙方承諾由其自行決定是否申請勞動能力鑒定,甲方將提供協(xié)助。
    5、乙方應自本協(xié)議簽署之日起1個工作日內辦理工作交接手續(xù),工作交接辦結時,甲方與乙方結清工資、經濟補償?shù)荣M用,乙方同意此后放棄向有關機構(包括乙方、勞動部門、仲裁委和法院等)主張其它工資(含加班工資)、經濟補償、社會保險、患病待遇等相關之權利。六、本協(xié)議一式兩份,雙方各執(zhí)一份,經雙方簽字蓋章后生效。
    甲方(蓋章):__________。
    乙方(簽字畫押):__________。
    授權代表: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乙方家屬(簽字畫押):。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是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之一,《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在14種情形下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這是對用人單位依法用工的法律約束,也是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障。
    物業(yè)管理企業(yè)的人員流動性普遍較大,《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勢必面臨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shù)膯栴}。
    本文就《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問題,結合我國現(xiàn)行的有關勞動法律法規(guī)做一些探討研究,以供同行參考。
    一、經濟補償?shù)男再|、計算標準和計算基數(shù)。
    關于經濟補償?shù)男再|,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是“懲罰論”,認為經濟補償是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懲罰;第二種是“社會責任論”,認為經濟補償是幫助勞動者在失業(yè)階段維持基本生活的補償,是一種社會責任;第三種是“積累貢獻論”,認為經濟補償是對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積累貢獻的體現(xiàn)。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經濟補償不同于經濟賠償,不具有懲罰的性質;經濟補償與我國正在逐步健全的失業(yè)保險制度一起,共同構成對失業(yè)人員的保障體系,是國家調節(jié)勞動關系的經濟手段,引導用人單位謹慎行使勞動合同解除權,鼓勵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勞動關系,以維護社會和諧,這是用人單位的一種社會責任。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shù)挠嬎銟藴?,與過去有關規(guī)定基本一致,即按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
    第11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shù)為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yè)月平均工資計算。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guī)定:“勞動者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計算基數(shù),只有一個標準,即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至于企業(yè)是否處于“正常生產情況下”,或者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是否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則不再過問。
    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shù)姆ǘㄇ樾巍?BR>    筆者對這14種法定情形歸納為七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用人單位損害勞動者的勞動安全權而產生的經濟補償。
    包括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條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等三種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17條規(guī)定了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之一,也就是說,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
    未依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或者直接危害勞動者生命健康,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當然,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是否達到要求,應當由國家勞動部門、衛(wèi)生部門確認,只有在國家有關部門確認的前提下,勞動者才能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
    第二種類型是用人單位直接損害了勞動者的經濟利益而產生的經濟補償。
    包括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等兩種情形,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第三種類型是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損害勞動者權益,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而產生的經濟補償。
    這里所謂的用人單位規(guī)章制度,是指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guī)章制度,而不是企業(yè)的全部規(guī)章制度。
    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是指規(guī)章制度的'內容違法、制定程序違法兩個方面。
    勞動者行使勞動合同解除權的前提是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并且勞動者的權益受到損害,兩個前提缺一不可。
    第四種類型是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這里應當注意,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誰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關鍵,如果用人單位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盡管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用人單位仍需支付經濟補償;但如果勞動者先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則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第五種類型是因勞動者自身的原因導致勞動合同解除而產生的經濟補償,包括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等兩種情形。
    在這兩種情形下,用人單位沒有過錯,并且也做出了法定的補救措施,勞動者仍然不符合工作要求的,法律允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但是,用人單位必須履行提前書面通知的義務或者額外支付1個月的工資,同時,還應當給予經濟補償。
    第六種類型是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勞動合同解除而產生的經濟補償,包括用人單位有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行為導致勞動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xié)議的;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以及用人單位被宣告破產、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責令關閉、撤銷、提前解散等四種情形。
    其中,我國《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破產清償?shù)牡谝豁樞驗槠飘a人所欠職工的工資、醫(y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和基本醫(yī)療保險費用等,但是,沒有規(guī)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企業(yè)破產時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這是一條新的規(guī)定。
    這里應當注意區(qū)分三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用人單位同意續(xù)訂合同,并且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第二種情況是用人單位同意續(xù)訂定合同,但降低了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用人單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第三種情況是用人單位不同意續(xù)訂勞動合同,這時無論勞動者是否同意,勞動合同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這里需要討論的是,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仍在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但也沒有辦理終止或續(xù)訂勞動合同的,該如何處理?筆者曾作為某用人單位的代理律師,參與了一個訴訟案例。
    張某在勞動合同期滿前1個月因病住院20天,單位為其支付了醫(yī)療費。
    張某出院后繼續(xù)上班,此時離勞動合同期滿只有10天,一直到勞動合同期滿后5天時,單位以張某的勞動合同已經過期為由,通知張某終止勞動合同。
    張某認為,勞動合同期滿后,仍在單位工作,單位沒有異議,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不能隨意解除,否則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張某遂向當?shù)貏趧硬块T申請仲裁。
    仲裁庭駁回張某的申請,張某不服仲裁,又向法院提起訴訟。
    筆者查閱了我國有關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于頒布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原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視為雙方同意以原條件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
    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20xx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關于對事實勞動關系解除是否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問題的復函》中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的是一種事實勞動關系,而不等于雙方按照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續(xù)簽了一個新的勞動合同。
    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應認定為終止事實上的勞動關系。
    據(jù)此,筆者打贏了這場官司。
    但是,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后,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滿,原勞動合同消滅。
    如果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應視為一個新的勞動合同開始。
    所以,《勞動合同法》施行后,用人單位如果不續(xù)訂勞動合同的,應當及時提出,否則,將視同續(xù)訂了一個新的勞動合同,勞動者將受到勞動合同的保護,用人單位不得隨意解除。
    如果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兩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將成倍增加。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如果按解除合同的原因分類,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可以分為被迫解除和主動解除。其中被迫解除是因為用人單位有法定情形損害勞動者權益時,勞動者被迫提出的解除勞動合同;而主動解除是指勞動者由于個人原因選擇離開。勞動者被迫解除勞動合同應當獲得經濟補償金,而因為其它勞動者自身原因離職的除非用人單位同意支付經濟補償金,否則在這種情況下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勞動者主動解除勞動合同也應獲經濟補償金。
    根據(jù)《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時,存在以下十一種情形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1、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比較典型的做法比如給員工放假、待崗,可視為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條件。
    2、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比如超過工資發(fā)放日期未支付工資,未支付加班費等。
    3、用人單位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最低工資標準可以上當?shù)厣绫>志W站查詢,或者打12333咨詢。北京地區(qū)20xx年最低工資標準是1260元。這里的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1260元是扣除了社保、公積金和稅以外到手的工資。
    4、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沒有繳納社會保險或者漏繳社保項目的,均為未依法繳納。
    5、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損害勞動者權益,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比如規(guī)定加班不支付加班費,未經公司批準不得辭職,在本公司工作三年以上才能享受帶薪年假等等。
    6、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無效,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比如為使勞動者“工齡歸零”,迫使勞動者辭職后重新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的.;通過設立關聯(lián)企業(yè),在與勞動者簽訂合同時交替變換用人單位名稱的;通過非法勞務派遣的;其他明顯違反誠信和公平原則的規(guī)避行為。
    10、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
    11、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律師提醒:其中,1-8種情形勞動者應當事先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而第9-10種情形,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必事先告知用人單位。如果是應當事先告知用人單位的情況,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最好用書面的方式通知并送達單位,同時還要保留好相關證據(jù)。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1.用人單位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七種情形:
    第三條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fā)相當于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四條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的,要在補足低于標準部分的同時,設為首頁另外支付相當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五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jù)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fā)給經濟補償金.
    第六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fā)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y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y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y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y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第七條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xié)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xié)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九條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fā)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上述對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fā)給,勞動合同法補償金,合同范本《勞動合同法補償金》。
    根據(jù)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fā)給經濟補償金。這里的“工作時間不滿一年”是指兩種情形:第一種是指職工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第二種是指職工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超過一年但余下的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計發(fā)經濟補償金時對上述不滿一年的工作時間都按工作一年的標準計算。
    3.工資計算的標準:
    工資計算的標準是指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根據(jù)《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六、八、九解除勞動合同時,加入收藏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4.支付方式與個人所得稅。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fā)給(《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第二條)。
    關于經濟補償金是否應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問題,9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從月1日起,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將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fā)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它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shù)厣夏曷毠て骄べY3倍數(shù)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有關規(guī)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企業(yè)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宣告破產,企業(yè)職工從該破產企業(yè)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勞動者按照《勞動法》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考|試/大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第20條)。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的期限內,由于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yè)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第21條)。
    《勞動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的,勞動合同可以解除?!?BR>    6.用人單位應支付而未支付的罰則: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guī)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shù)?,除全額發(fā)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經濟補償金數(shù)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第十一條)。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按照現(xiàn)行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或者按照《勞動法》第24條、第26條、第27條的規(guī)定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經濟補償,具體包括以下12種情況:
    (1)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
    (2)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
    (3)用人單位提前解除事實勞動關系的;。
    (6)用人單位拒不支付加班加點工資或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11)勞動合同期內用人單位破產或者解散的;。
    企業(yè)什么情形下需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按照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fā)(1994)481號)第10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guī)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shù)?,除全額發(fā)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shù)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與生活補助費有何區(qū)別?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fā)(1994)481號)第11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勞動部《關于貫徹執(zhí)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fā)[1995]309號)第53條、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第4條明確規(guī)定,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第3條第2項明確規(guī)定,補貼包括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fā)(1994)481號)第11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yè)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勞動部《關于貫徹執(zhí)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fā)[1995]309號)第53條、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第4條明確規(guī)定,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國家統(tǒng)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guī)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第3條第2項明確規(guī)定,補貼包括生活補貼和住房補貼。
    計發(fā)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有何上限限制?
    用人單位按照《勞動法》第24條或第26條第2款解除勞動合同,即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或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這兩種情況計發(fā)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有12個月的上限。
    其它情況下計發(fā)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沒有限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發(fā)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計發(fā)經濟補償金的平均工資有何下限限制?
    用人單位按照《勞動法》第26條第2、3款或第27條解除勞動合同,即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fā)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而解除勞動合同的,這三種情況如果勞動者本人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須按照企業(yè)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
    其它情況按正常生產情況下本人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計算。
    經濟補償金與失業(yè)救濟金是否可以同時領取?
    勞動合同解除后,用人單位對符合規(guī)定的勞動者應支付經濟補償金。不能因勞動者領取了失業(yè)救濟金而拒付或克扣經濟補償金,失業(yè)保險機構也不得以勞動者領取了經濟補償金為由,停發(fā)或減發(fā)失業(yè)救濟金。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典型個案:
    維權指導:
    由于單位原因提出與勞動者解約,單位一般都需支付經濟補償金,這是沒有疑問的。2019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對以往的規(guī)定進行了多方面完善補充,因此在計算標準上,往往要考慮跨2019年的問題。如果是2019年之后簽訂合同,直接按《勞動合同法》的標準計算。王先生的個案中,存在分段計算的問題。
    在2019年1月1日之前,支付經濟補償金適用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根據(jù)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fā)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1年的標準發(fā)給經濟補償金。2019年1月1日之后,適用《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王先生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工作1年3個月,根據(jù)原規(guī)定應當?shù)玫较喈斢趦蓚€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1日工作兩年4個月,根據(jù)《勞動合同法》應當?shù)玫絻蓚€半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兩者相加,便是其應得的總的經濟補償金。
    典型個案:
    維權指導:
    合同期滿,能不能拿到經濟補償金?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2019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前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年限按照當時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需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是《勞動合同法》的新規(guī)定,這體現(xiàn)了企業(yè)對長期服務員工的一種補償機制。這一經濟補償金是從2019年1月1日起算的,其標準按一年一個月工資計算。
    上述李先生自2019年與公司簽合同,按相關規(guī)定,從2019年1月1日起算到今年5月份合同期滿,共兩年零5個月,他可獲得兩個半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典型個案:
    維權指導:
    這方面,《勞動合同法》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如果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1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同時,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也就是說,如果員工因不勝任工作而被解約,需要經過培訓、調整的過程,并且要提前30天通知。這是防止用人單位濫用“不稱職”的理由隨意解雇勞動者。同時,《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要支付經濟補償金,體現(xiàn)了對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利益的適當保護,也是合理的。
    因此,上述羅小姐可以獲得經濟補償金,其標準可參照上面的案例進行計算。
    小結: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如何計算?想必大家看了以上三個案例以及維權指導后就知道了如何去就解決了。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在我國,勞動法中對于勞動者的保護力度是比較大的,通常情況下,如果勞動者遭遇到了需要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時,單位有可能會涉及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問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在24種情形下,用人單位需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2、用人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式第(二)項)。
    3、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式第(三)項)。
    4、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損害勞動者權益,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式第(四)項)。
    5、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無效,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式第(五)項即第二十六條第(一)項)。
    6、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致使勞動合同無效,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式第(五)項即第二十六條第(二)項)。
    7、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致使勞動合同無效,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式第(五)項、第二十六條第(三)項)。
    8、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式第(六)項)。
    9、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第一種情形)。
    10、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第二種情形)。
    11、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五條第(五)項)。
    12、用人單位提出,雙方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
    13、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一)項)。
    14、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二)項)。
    15、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xié)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
    16、用人單位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依法裁減人員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式第(一)項)。
    17、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依法裁減人員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式第(二)項)。
    18、企業(yè)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法定程序裁減人員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式第(三)項)。
    19、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經濟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依法定程序裁減人員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式第(四)項)。
    20、勞動合同期滿,勞動者同意續(xù)訂勞動合同而用人單位不同意續(xù)訂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
    21、因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而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
    22、因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而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五)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23、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
    24、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因任務完成而終止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指導意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經濟補償金計算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有以下標準:
    1、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2、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3、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3,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臉藴拾绰毠ぴ缕骄べY三倍的數(shù)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哪晗拮罡卟怀^十二年。
    4、此處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根據(jù)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規(guī)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fā)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shù)厣夏曷毠て骄べY三倍數(shù)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臉藴拾绰毠ぴ缕骄べY三倍的數(shù)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哪晗拮罡卟怀^十二年。
    因此,依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最高只能為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那么依據(jù)稅務局的相關規(guī)定,勞動者獲得經濟補償金無須繳納稅費。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勞動合同法》是調整勞動者和用工單位之間關系的法律,這部法律是解決勞動關系糾紛的依據(jù)。從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角度出發(fā),這部重要的法律對于解除合同之后經濟補償金問題做了極詳細又留有空間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對勞動者和用工單位都非常重要。但是這些規(guī)定在《勞動合同法》中是以“互引”的行文方式體現(xiàn)在文本中,這種表現(xiàn)方式是由法律語言的概括性簡潔性所決定的。但是也造成了閱讀和整體了解的障礙,為此筆者將這些“互引”的相關條文進行內容還原,希望讀者可以一目了然明白在解除勞動合同時有哪些情況適用“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數(shù)額如何確定這些問題。
    一、勞動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有6種情況下,勞動者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并且有權取得經濟補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第六種情況是如果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合同,并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三、3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之后,解除勞動合同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xié)議的。
    四、4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大規(guī)模裁員(需要裁員二十人以上或者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yè)職工總數(shù)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天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過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yè)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經濟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五、勞動合同期滿之后,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勞動合同解除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換言之,勞動合同期滿,如果勞動者在維持原勞動合同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同意續(xù)訂,此時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
    (二)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法》具體規(guī)定了17種解除勞動合同情況,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當然這并不是全部,因為《勞動合同法》還有兜底條款,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合同的,勞動者也可以要求經濟補償金。
    經濟補償金的數(shù)額如何確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對此明確的規(guī)定: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臉藴拾绰毠ぴ缕骄べY三倍的數(shù)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shù)哪晗拮罡卟怀^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在梳理相關法條之后,筆者對用工單位和勞動者都有所建議:
    第一、用工單位與用工者簽訂合同要保存雙方自愿簽約的證據(jù),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如果勞動合同對此沒有明確約定,應該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提供勞動條件,提供勞動保護,按時發(fā)放工資以及各項福利,依法繳納各項保險。單位制定規(guī)章制度要合法,不合法的規(guī)章制度不受法律保護,即使單位以勞動者違反了單位規(guī)章制度為由解除合同,也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用人單位在任何情況下不能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用人單位不能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第二、《勞動合同法》的十七項經濟補償金的規(guī)定是對勞動者權益的有力保障,勞動者要注意6種情況下自己解除合同有經濟補償金,其余情況下勞動者自己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沒有經濟補償金的。筆者曾經解除過一些咨詢者,他們因為“老板”、“經理”、“人事”要求自己辭職,自己就打了辭職報告。這樣的情況下,用工單位就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了。而勞動者自己的權益被自己毫不知情的損害了。由誰提出解除合同,真的很重要。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1.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單位協(xié)商一致的。
    2.勞動者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單位。
    3.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天通知單位。
    1.單位未按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2.單位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3.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
    4.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違法損害勞動者利益。
    5.單位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勞動者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變更勞動合同。
    6.單位在勞動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7.單位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
    8.單位以暴力威脅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強迫勞動者勞動。
    9.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yè)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
    10.單位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就是加班費)。
    11.單位低于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
    2.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安排的其他工作。
    3.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崗后仍不能勝任。
    4.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使勞動合同工無法繼續(xù)履行,雙方協(xié)商未能達成一致的。
    5.單位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的。
    6.單位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的。
    7.企業(yè)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要裁員的。
    1.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勞動者嚴重違反單位規(guī)章制度的。
    3.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4.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本單位工作造成嚴重影響,或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勞動者以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單位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
    6.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據(jù)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職責,負責對經濟合同的監(jiān)督。
    第四十四條。
    對利用經濟合同危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據(jù)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職責負責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
    涉外經濟合同和,分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的規(guī)定。
    第四十六條。
    本法從1982年7月1日起實施。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實施后,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同時廢止。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一、年月日,甲乙雙方簽訂《勞務合同》,約定甲方雇傭乙方負責________________(乙方工作內容、工作時間等)。年月日星期日,乙方在住處被發(fā)現(xiàn)受傷暈倒,經救治乙方現(xiàn)已基本康復。但乙方卻對因何原因被誰所傷及其他相關情況全然不知,經報警,公安機關亦尚未查明。
    三、甲方因認為乙方系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受傷而給予乙方經濟補償,如經公安機關查明或有其他證據(jù)表明乙方非因此受傷,則甲方有權要求乙方退還協(xié)議項下經濟補償金。
    四、甲方確保按時足額向乙方支付本協(xié)議約定經濟補償金。
    五、協(xié)議項下補償金為一次性綜合補償金,甲乙雙方已充分考慮乙方因受傷所需支出的各項費用及損失,乙方保證不得以在雇傭中受到傷害或工傷等為由向甲方主張權利,同時也不得向甲方的合伙人、合作方(土地轉包人、發(fā)包人)等甲方確認的關聯(lián)方主張權利。
    六、本協(xié)議一式兩份,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經雙方簽字后生效。
    甲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
    享受經濟補償?shù)暮贤?/strong>
    2、乙方工資結算至離職之日,支付時間為甲方正常發(fā)放工資時間。乙方獎金為元,差旅費、交通費、手機費等費用合計*元,以上費用均需扣除所得稅,甲方同意在乙方辦理完工作移交手續(xù)后三日內一次性支付給乙方。
    3、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經濟補償金共計人民幣______元。(稅前)甲方同意在乙方辦理完工作移交手續(xù)后三日內一次性支付給乙方。
    4、甲方為乙方繳納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基本醫(yī)療保險金、失業(yè)保險金、工傷保險金、生育保險金、住房公積金至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5、甲方根據(jù)相關勞動法規(guī)和規(guī)定,向乙方提供勞動合同解除的證明并辦理相關退工手續(xù);。
    6、乙方應當于本協(xié)議簽訂后3日內妥善辦理所有工作移交手續(xù),離職后不得作出有損公司名譽或利益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