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烏塔》讀后感500字(通用五篇)

字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烏塔》讀后感500字篇一
    在中國,家長們把自己的兒女們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不愿意放出去與社會競爭,其后果可想而知。小女孩已經(jīng)游歷了八個國家,我還沒有自己去過一次南皮,其實南皮并不遠,坐車只要幾十分鐘就到了,可每次媽媽都說擔心,不讓去。還有每次小伙伴來找我出去玩,媽媽總是不放心,問我去哪玩,我只有告訴媽媽我去哪玩,我才可以走。
    為什么中國的家長這么嚴?不能給我們多留一些空間呢?如果這一點要求都不能滿足,那以后我們怎樣去了解大自然呢?我也想像烏塔一樣,自由自在,可以到處游玩。我知道父母不讓我們自己到處游玩,那是因為中國的父母和別的國家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我也知道這是為我們好,但我們需要的是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我們也要像烏塔一樣去親近大自然,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強健身體,我們的學(xué)習(xí)也會有所提高。
    我們要學(xué)會堅強、獨立、自信、這樣父母才能放心,這樣父母才會讓我們自己慢慢游歷,這樣我們才會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收獲,讓我們?nèi)ビH近大自然,同時也鍛煉我們不依靠父母的好習(xí)慣。
    烏塔是一個很勇敢,也很獨立的小女孩。我們應(yīng)該也要像烏塔那樣勇敢、獨立,但是我們也不要讓家長們擔心、著急。
    在這里我要告訴所有的家長:不要把孩子管的太嚴,要讓他們多去親近大自然,放開自己的雙手吧,讓他們自己去鍛煉,鍛煉他們的意志。
    《烏塔》讀后感500字篇二
    今天下午,我上網(wǎng)找些文章來讀,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烏塔》這篇文章,看完后,我才回憶起,這是一篇語文課本上的文章,曾經(jīng)度過,只是日久忘了。今天重讀,我感慨萬千。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就有膽量獨自一人游歷整個歐洲,烏塔的家人,居然有如此魄力,放心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從這可以看出,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是很強的,烏塔的父母也是非常注重培養(yǎng)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的。
    反觀我自己,一個14歲的大男孩了,連獨自出遠門的經(jīng)歷都沒有,而我的父母,也萬萬不放心我獨自出遠門的。
    通過這一對比,我和烏塔、我父母和烏塔父母的差距就體現(xiàn)出來了。我父母和烏塔父母恰恰相反,父母對我是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事無巨細的干涉,所有事情都要過問,任何事情都要幫我做——除了學(xué)習(xí),還從來不讓我一個人出遠門。
    他們這樣對我的原因,無非就是溺愛,怕我受到傷害。但是我想說,爸爸媽媽,你們對我的這種溺愛過頭了,你們的過于溺愛、對我的過于干涉,讓我失去了自主意識,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慢慢地讓我變得懶惰。
    你們要知道,雛鳥在學(xué)會飛行前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摔下、小樹在成長時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風(fēng)雨的打擊,陽臺上的花盆里是長不出參天大樹、鳥籠里的金絲雀飛不到蔚藍的天空,在溫室里長大的花朵只能插在花瓶里工人欣賞,是經(jīng)不住風(fēng)吹雨打的。
    你們應(yīng)該培養(yǎng)我做一只雄鷹、一棵蒼松,我要像烏塔學(xué)習(xí),你們,要想烏塔的父母學(xué)習(xí)。
    《烏塔》讀后感500字篇三
    首先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一個小孩能外出旅游嗎?大多數(shù)人會說,一個小孩出門旅游當然不行,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丑惡。其實,我反倒覺得可以,因為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一面多。
    我曾經(jīng)看過一篇名叫《烏塔》的文章,主要講了一個名叫烏塔的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獨自一個人外出去世界各地旅游。剛讀文章我嚇了一跳,覺得這簡直是無稽之談。讀到后來才知道,烏塔在出發(fā)前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每到一個地方便查出警察局的電話,以便遇到危險時好求助,并且給爸爸媽媽打電話報平安。
    現(xiàn)在的中國少年幾乎個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不能自強自立的壞毛病,如果再這樣發(fā)展下去,后果不可想象。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只要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讓少年都變得勤勞、自強自力。
    反而,烏塔便做得很好,她非常獨立。她把事事都想得周全,為了保障自己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她外出旅游,不僅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而且還培養(yǎng)了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鍛煉了自己的膽量,變得更加勇敢、自信、大方,提高了自己應(yīng)對困難的處世能力。
    我希望,中國青少年應(yīng)多向烏塔學(xué)習(xí),不能讓自己的父母過度溺愛自己,應(yīng)多鍛煉自己獨立自主的處世能力。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人類其實應(yīng)向動物們學(xué)習(xí),比如,鳥媽媽會讓襁褓中的小鳥自己覓食,自己做窩,所以鳥兒們都會飛翔。
    行動起來吧!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強大,立于世界之林。
    《烏塔》讀后感500字篇四
    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感受非常深刻,一位14歲的孩子竟去過了歐洲的法國、瑞士、奧地在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等好多地方。我很敬佩她,她獨自游了那么多的地方,都是一個人走,她是一位14歲的孩子就能走那么遠的路,這是要多少勇氣?。Q成我肯定不敢而且家長也不會支持我一人走的。
    如果換成我們這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勞,什么風(fēng)雨也沒經(jīng)過,天天賴在媽媽懷抱里,既固執(zhí)又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會是一個怎么樣的結(jié)果呢?
    記得趙老師和我們講過一個關(guān)于中國孩子外出郊游的故事: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沒剝殼的雞蛋,他不知道雞蛋怎么吃,于是拿著這個沒有剝掉的蛋殼的雞蛋跑到媽媽那大叫:‘媽媽雞蛋怎么吃?’于是他媽媽幫他把蛋殼剝掉了?!?BR>    還記得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們進行比較,日本孩子自己會煮飯,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自己爬起來,而且忍著痛,不哭也不瞎叫。而中國孩子破了一點皮,馬上大哭大叫,家人也很驚慌,起緊把他抱起來,哄他的話一大堆……如果我們中國孩子都這樣,那這個國家會怎么樣呢?
    現(xiàn)在家長太寵我們了,用一句話來代替“捧在手起怕碎了,含在嘴起怕化了?!贝蠖鄶?shù)都順從我們。如果去旅游,都是家長事先安排,尋找路線,則我們在旁邊玩耍,我們只是“跟屁蟲”。很少有小孩子自己找路線,大人們跟從小孩走當小孩子的“跟屁蟲”。更別說讓放心讓我們自己一人去那么多的地方旅游了。
    父母的過分寵愛,不利于我們的成長,還記得一句話:陽光總在風(fēng)雨后,不經(jīng)風(fēng)雨怎么能見到彩紅?我們應(yīng)該學(xué)會獨立生活,平時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wù)活。多出去跟社會接觸,多了解生活上的一些常識,了解各地的生活方式,煅煉自己的膽量、勇氣。
    《烏塔》讀后感500字篇五
    有那么一個小姑娘,她名叫烏塔。她竟在14歲時就獨自一個洲歐州。今天,我們學(xué)了這一課,讓我深有感觸。
    烏塔在生活上獨立自主,在思想上很有主見。不像中國的有些孩子,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當作“小皇帝”、“小太陽”,什么事都依賴父母。要知道,我們遲早要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報紙新聞上經(jīng)常報道大學(xué)生連生活都不能自理,那國家要這樣的人有什么用呢?
    其實,這樣的差別還源于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同。中國家長是凡事都哄著孩子,盡量讓孩子滿足。而外國家長則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讓孩子自己戰(zhàn)勝。如果把成長之路看做一條長長的跑道,中國家長把孩子牽著、扶著,讓孩子盡量不摔倒,摔倒了,就扶起來;而外國家長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跑,摔倒了就勇敢地爬起來。
    課文中還說到了烏塔自己去掙旅費。這并不是因為家里沒錢或家長不給。其實,這是她又一次生活實踐的機會。而中國孩子需要一筆錢時,家長會心甘情愿地掏腰包,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烏塔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她說:“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中國孩子因為被埋在了書山題海之中,所以只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地,沒有認識到大千世界的更多美麗。
    是呀!難怪大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备改競儯埛砰_你們溫暖的的大手,讓我們在廣闊的地球上開辟出屬于自己的那片小小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