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優(yōu)秀19篇)

字號:

    一份合格的教案應該具備清晰的目標、科學的結構、靈活的方法和有效的評估。教案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需要與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相匹配。在以下教案范文中,你會看到一些有關課堂互動、評價和反思的設計想法和建議。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一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物理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獲得過程,親身體驗,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物理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發(fā)展能力,最終目的培養(yǎng)學生終身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節(jié)課處于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二章第四節(jié)。本章整體學習能量知識,前面學習了《機械能》、《內(nèi)能》。這一節(jié)是將機械能與內(nèi)能進行結合,學習兩種能量的轉化及生活應用。同時本節(jié)也是對改變內(nèi)能的方式的補充,所以學好前三節(jié)知識是前提,學好本節(jié)知識是對前面知識的提升和應用。
    3、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做功是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另一種方式。
    2、通過視頻了解熱機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沖程內(nèi)燃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過程方法目標:
    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
    1、了解內(nèi)能的利用在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2、通過探索性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養(yǎng)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4、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jié)重點為:認識到做功是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一種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內(nèi)能的轉化過程。難點是:通過觀察、分析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實例,知道熱機的工作原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不會時,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一些問題臺階,幫助學生逐步通過現(xiàn)象分析到本質。在對做功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兩種情況分析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時內(nèi)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時內(nèi)能減?。┩ㄟ^實驗歸類,進行突破。對熱機的工作原理這個重難點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刺激:有視頻、有自主學習課本、有問題引導合作討論、有模具針對點觀察(曲軸的轉動情況)。調動學生的各種學習機能來主動學習。
    5、教法設計:
    實驗探究法、視頻輔助法、指導讀書法、問題引導法。運用實驗探究法能更好的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同時還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視頻輔助法把不容易展現(xiàn)的汽油機工作過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給學生,彌補了模具小、可視性差的缺陷。指導讀書法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課本時教師通過問題引導,使自主學習更具指向性,目標性更強。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通過針對點專門突破講解。
    6、學法設計:實驗法、觀察法、閱讀法、討論法。這些方法的應用都是為了讓學生限度的參與教學,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參與,自己解決。
    二、教學準備:利用鐵絲、鉛筆、圖釘?shù)入S手可得的器材讓學生動手體驗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nèi)能。演示兩個實驗空氣壓縮引火儀、電子式火花發(fā)生器、酒精、小瓶,學生體會歸納內(nèi)能與機械能的轉化。利用汽油機模型、觀看汽油機工作視頻,物體與視頻資源結合,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設計意圖。
    一、新課引入。
    ppt圖片導入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一種方式是什么?
    圖片情境導入:為什么汽車高速行駛時,輪胎的溫度會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尋找圖片中改變內(nèi)能的方式,復習回顧舊知。
    復習舊知,引出新課題。
    二、新課教學。
    1、做功——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另一種方式。
    活動與演示:
    (3)學生演示:空氣壓縮引火儀,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
    提問:在剛才的活動中,物體增加的內(nèi)能從何而來的?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減少,內(nèi)能增加,即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
    板書: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另一種方式:做功。
    學生舉例,如:放在太陽下曬;在石頭上摩擦;放在熱水中燙;放在火上燒;用錘子敲;用力反復彎折等。
    (2)僅憑鐵絲溫度升高內(nèi)能增大這一現(xiàn)象,能否斷定是通過熱傳遞方式還是做功方式來實現(xiàn)的?(做功與熱傳遞的等效性)。
    (3)你能再舉一些通過做過來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實例嗎?(鉆木取火;飛船自由下落時溫度升高;)。
    區(qū)別:熱傳遞方式是內(nèi)能的轉移過程,能的形式?jīng)]有變;而做功方式是機械能向內(nèi)能的轉化過程,能的形式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
    2、熱機。
    (1)熱機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演示:演示點火爆炸實驗。
    《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分析能量轉化情況:化學能內(nèi)能機械能。
    結論:酒精燃燒后的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nèi)能減少,轉化成機械能。
    (2)汽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熱機:是將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高壓燃氣的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觀看視頻:汽油機的工作過程。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設問:
    (1)汽油機的主要結構是哪幾部分?名稱各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2)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循環(huán)要經(jīng)歷幾個沖程?分別是什么?
    (3)每個沖程的特點是什么?(從氣門的開閉和活塞的移動角度分析)。
    (4)這四個沖程都有能量轉化嗎?如果有分別是怎么轉化的?
    (5)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循環(huán)曲軸旋轉圈,活塞往返次,四沖程內(nèi)燃機只有________沖程對外做功,其他三個沖程靠_______完成。
    第5個問題教師利用模具進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來考察對汽油機的學習效果,用超鏈接制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閱讀:了解熱機的發(fā)展歷程。向學生補充一些蒸汽機、燃氣輪機、渦輪噴氣發(fā)動機、火箭發(fā)動機的初步知識。
    4、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做一做。
    看一看。
    學生思考,內(nèi)能的增加是通過什么方式?
    歸納這三個活動的共性:做功,并且是外界對物體做功。
    學生舉例。
    指導學生總結熱傳遞與做功改變內(nèi)能時的區(qū)別。
    分析能量的轉化情況。
    思考:與前三個試驗的區(qū)別是什么?
    學生看視頻。
    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后經(jīng)過小組討論再回答。
    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后填寫答案。
    通過多個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并歸納總結。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
    三個活動分別對應:克服摩擦做功、壓縮做功,讓學生總結共性,學會歸納的方法。
    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進行歸納,尋找異同。
    先通過視頻讓學生對汽油機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通過問題驅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是熱機的四個沖程,其中屬于做功沖程的是()。
    《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
    2、汽油機工作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沖程是()。
    a.吸氣沖程b.排氣沖程c.做功沖程d。壓縮沖程。
    3、汽油機在壓縮沖程中,工作物質被壓縮,氣缸中氣體的()。
    a.壓強增大,溫度降低b.壓強增大,溫度升高。
    c.壓強減少,溫度降低d.壓強減少,溫度升高。
    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21頁1-----10題。
    板書設計。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二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并能用語言表述牛頓第一定律,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嬐评砟芰Α?BR>    通過對大量實例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歸納、綜合能力。
    善于思考、善于總結,把物理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形成實事求是、不迷信、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與難點。
    重點:“理想實驗”法,牛頓第一定律。
    難點:讓學生確信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內(nèi)涵。
    教學準備慣性小車、斜面、木塊、木板、毛巾、標志小旗.
    教學過程。
    一、體驗、觀察、頓悟、闡述。
    師:同學們,根據(jù)平常的觀察和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請觀察)。
    學生實驗一:抽學生到講臺上做用力使講桌運動的實驗。并指出當我們用力推或拉桌子時,桌子才會運動,當推力或拉力撤消后,桌子就停止運動。(a、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學生實驗二:學生演示小車在木板上運動情況。用力推小車時小車開始運動,當推力撤消后小車仍能運動。
    (b、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師:既然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小車為什么會停下來呢?
    生:是桌面對小車的阻力。
    (好,下面我們就用實驗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二、探究、歸納、推理。
    (一)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介紹實驗器材。
    2、請同學帶著下面的問題和老師一起來完成實驗探究。
    (2)為什么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3)小車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終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
    3、演示書上圖12.5-3所示的實驗,
    教案。
    (1)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
    接觸面。
    阻力的大小。
    (選填“大”“較小”或“最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選填“短”“較長”或“很長”)。
    毛巾。
    棉布。
    木板。
    (2)交流討論思考題。
    (3)展示討論結果。
    (二)歸納。
    生: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
    (三)推理,升華實驗結論。
    生:在玻璃上運動的距離更遠。
    生:小車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師:運動的物體不受力將一直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如果不受力,會怎樣呢?
    生:永遠保持靜止狀態(tài)。
    三、揭示規(guī)律、板書課題。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師:今天同學們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得出的規(guī)律跟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得出規(guī)律完全一樣。同學們真棒,你們是當今的牛頓。
    板書課題:牛頓第一定律。
    想想議議(學生交流討論)。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成立的條件:;結論:。
    2、靜止的物體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將保持狀態(tài);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將保持。
    師:牛頓第一定律充分揭示了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力不是用來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見學生手中小練習)。
    五、課堂小結。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適用范圍:一切物體;條件:不受力;結論: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六、課外作業(yè)(略)。
    附板書設計。
    12.5牛頓第一定律。
    1、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適用范圍:一切物體;。
    條件:不受力;。
    結論: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三
    1、物體內(nèi)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具有的能是()。
    a.分子動能b.分子勢能c.內(nèi)能d.機械能。
    2、關于內(nèi)能,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跟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溫度降低,放出內(nèi)能。
    b.內(nèi)能是指每個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具有的能。
    c.內(nèi)能是指物體中所有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時所具有的能。
    d.0℃的物體具有的內(nèi)能為零。
    3、關于熱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4、在0℃的房間里,靜止在地面上的鉛球()。
    a.具有機械能b.沒有機械能c.具有內(nèi)能d.沒有內(nèi)能。
    5、下列關于物體的內(nèi)能和溫度關系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的內(nèi)能跟溫度有關,物體的內(nèi)能越大,溫度越高。
    b.物體的內(nèi)能跟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升高內(nèi)能增大。
    c.物體的內(nèi)能只和溫度有關,所以溫度高的物體,內(nèi)能一定大。
    d.物體的內(nèi)能只和溫度有關,內(nèi)能大的物體溫度一定高。
    6、下面四句話中都有一個“熱”字,其中哪一句話中的“熱”字表示溫度()。
    a.熱傳遞b.物體吸熱溫度升高c.摩擦生熱d.今天天氣很熱。
    7、下列現(xiàn)象中,利用內(nèi)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戶外時兩手相搓一會兒就暖和。
    b、刀在砂輪的高速摩擦之下濺出火花。
    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曬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噴射中沖天而起。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四
    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電阻是導體本身阻礙電流的一種性質,采用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猜測"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二.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有關,那么如何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下面兩個課題:。
    (1)前面學過的哪些實驗課題與該實驗課題類似?舉例說明.
    (2)你所列舉的實驗中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什么?
    2.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師生共同討論,對各組的設計方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估,以確定出實驗的方案,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課本上的電路圖。
    利用串聯(lián)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u,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i。
    3.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三。學生分組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1.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按電流圖連接實物圖,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并記錄所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一中:。
    結論: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更換電阻值,利用滑動變阻器保持定值電阻的電壓不變,記錄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二中:。
    結論:導體兩端的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四.歐姆定律。
    我們可以把上述兩個探究課題所得出的結論綜合到一起: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這段電路的電阻成反比.這就是的歐姆定律.
    用公式表達為:i=u/r。
    注意:歐姆定律中的電流(i),電壓(u),電阻(r)應該指的是同一段導體在同一時刻的值。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五
    a.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體里含有的分子數(shù)非常多.
    b.能識別并會解釋擴散現(xiàn)象,知道擴散現(xiàn)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知道分子間存在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有關,知道一些分子間相互作用力的實例.
    d.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節(jié)首先介紹了有關分子和分子運動的初步知識,并對分子大小進行了討論,使學生對分子體積小、數(shù)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從觀察實驗,分析宏觀現(xiàn)象出發(fā),通過推理去探索微觀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紹了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運動論是從本質上認識各種熱現(xiàn)象的理論。按照分子運動論的觀點,一切熱現(xiàn)象都是由構成物體的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引起的,溫度就是大量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劇烈程度的標志。利用分子運動論,可以成功地解釋大量的熱現(xiàn)象。
    分析三:分子運動論的基本內(nèi)容: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分子體積極小,直徑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約含有1.6×1021個水分子,分子之間有空隙,氣體分子的間隙,液體次之,固體分子間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種運動與溫度有關,一般溫度高的物體內(nèi)部分子運動劇烈,所以人們把分子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熱運動,擴散現(xiàn)象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例證;分子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由于分子間的引力,使固體能保持一定的形狀和體積,而由于分子間的斥力,使分子間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體和液體較難壓縮。
    “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教法建議。
    建議一:可以從機械能向內(nèi)能的轉化的實驗引入課題,例如關掉動力的汽車慢慢停下來,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終停在地面,它們的機械能到哪兒去了?從而將學生注意力從宏觀分析轉移到微觀分析上來。
    建議二:分子運動論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熱現(xiàn)象,即從物體內(nèi)部微小粒子的運動情況分析問題,可以從本質上解釋有關的熱現(xiàn)象。進行解釋時,要認真分析題意,明確與題目相關的物理知識,然后在用分子運動論的相應觀點,特別是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這兩個觀點進行解釋。
    建議三:根據(jù)分子運動論的觀點,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這一點可以借用化學里的一些知識加以說明。另外,構成物質的分子直徑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為了形象地說明這一點,可以用宏觀物體間的尺寸比來說明。
    建議四:構成物體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這也是我們?nèi)庋蹮o法觀測到地,因此要做好演示實驗,例如打開香水瓶瓶蓋后,滿教室都能聞到香味;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等。另外,我們還可以用課件來模擬氣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和擴散現(xiàn)象,使這種看不見的運動在學生心目中形象化、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們還可以比較不同溫度下的擴散快慢,如觀察紅墨水滴入冷水和熱水中擴散的快慢。
    建議五:分子間作用力較難、較復雜,尤其是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學生較難理解,因此教學時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學生能知道分子間引力與斥力同時存在,且知道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xiàn)出引力,什么時候分子間表現(xiàn)出斥力即可。另外要做好兩個鉛塊間的分子引力實驗。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教學重點:知道分子動理論的三個基本觀點和相對應實驗事例,并能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進行解釋.教學難點:對分子間作用力的理解,以及用微觀理論定性解釋宏觀現(xiàn)象.教學手段:講授、實驗教???具:燒杯、紅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氣瓶、no2氣體、鉛塊、計算機。
    知識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引入課題二、物質由分子構成???構成物質的分子一般很小,直徑一般在10-10m左右,物體內(nèi)含有的分子數(shù)目一般很多三、分子的運動???分子總在做不停的無規(guī)則的運動,在不同的物質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xiàn)象叫擴散.四、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間同時存在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等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為零;當分子間距離小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大于平衡位置時,分子間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固體和液體很難壓縮、固體較難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間作用力的原因.五、思考題(能力提高)???擴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關?將一乒乓球由一定高度靜止釋放,提出問題:乒乓球運動的機械能上哪兒去了?講解、舉例通過實例講解分子數(shù)目巨大,讓學生體會分子非常小.打開香水瓶蓋,提問:為什么我們能聞到香味?香料分子是怎樣進入我們的鼻子?演示no2氣體與空氣間的擴散過程演示紅墨水在清水中的擴散現(xiàn)象教師解釋原因計算機模擬演示氣體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計算機模擬演示擴散過程教師講解做鉛塊間分子作用力的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比較紅墨水在冷水和熱水中擴散快慢實驗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情況,并回答問題.聯(lián)系化學中有關分子的知識思考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學生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現(xiàn)象學生觀察實驗,發(fā)散思維。
    作業(yè):p14—練習1、2。
    “分子動理論”探究活動。
    專題討論:哪些現(xiàn)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專題調查研究活動: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網(wǎng)或圖書館查詢相關資料,或請教專家,將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優(yōu)、缺點寫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六
    學生舉例。
    指導學生總結熱傳遞與做功改變內(nèi)能時的區(qū)別。
    分析能量的轉化情況。
    思考:與前三個試驗的區(qū)別是什么?
    學生看視頻。
    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后經(jīng)過小組討論再回答。
    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后填寫答案。
    通過多個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并歸納總結。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
    三個活動分別對應:克服摩擦做功、壓縮做功,讓學生總結共性,學會歸納的方法。
    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進行歸納,尋找異同。
    先通過視頻讓學生對汽油機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通過問題驅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是熱機的四個沖程,其中屬于做功沖程的是()。
    《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
    2、汽油機工作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沖程是()。
    a.吸氣沖程b.排氣沖程c.做功沖程d.壓縮沖程。
    3、汽油機在壓縮沖程中,工作物質被壓縮,氣缸中氣體的()。
    a.壓強增大,溫度降低b.壓強增大,溫度升高。
    c.壓強減少,溫度降低d.壓強減少,溫度升高。
    作業(yè)布置。
    練習冊21頁1-----10題。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機械能和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1)。
    一、做功---------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另一種方式。
    克服摩擦做功外界對物體做功,將機械能轉化為內(nèi)能。
    《機械能與內(nèi)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壓縮體積做功。
    二、演示點火爆炸試驗:物體對外界做功,將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
    三、熱機:將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七
    18.2.1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1.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一、講授新課。
    知識點一:
    如下圖所示,節(jié)能燈上的“24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別拿一只24w和一只500w的電吹風機,接在電路上,比較電能表鋁盤轉動的快慢。
    鋁盤轉動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快慢不同,即電流做功快慢不一樣,我們把電流做功的快慢用表示。
    如果用w表示電流通過用電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電時間,用p表示用電器的,則:
    【典型例題】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b.c.d.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
    a.0.4wb.0.8wc.2wd.4w。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一節(jié)干電池電壓為1.5v,3節(jié)總計4.5v,所以。
    所以選c。
    知識點二:千瓦時的來歷。
    因為,所以。
    如果p和t的單位分別用kw、h,那么它們相乘之后,就得到電能的另一個單位:千瓦時(度)。
    1千瓦時可以看作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典型例題】小剛利用電能表測某家用電器的。當電路中只有這個用電器工作時,測得在15分鐘內(nèi),消耗電能0.3千瓦時,這個用電器可能是 (? )。
    a.空調器b.電冰箱c.電視機d.白熾燈。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已知用電器正常工作在15min內(nèi)消耗電能,根據(jù)求出,由家電的功率知識可判斷為哪種用電器。用電器正常工作的為:
    以上四種家用電器中功率超1000w的只有空調機。故選a.
    【針對訓練】在下列單位中,哪一個不是的單位()。
    a.j/s·h/sc.v·ad.w·s。
    【答案】d。
    【解析】。
    c、v是電壓的單位,a是電流的單位,電壓和電流的乘積就是,所以v?a就是的單位;
    d、w是的單位,s是時間的單位,和時間的乘積是電功,所以w?s是電功的單位。
    選d.2.5v0.3a”的燈泡接在電路中,用滑動變阻器調節(jié)它兩端的電壓,比較它的亮度。
    現(xiàn)象:在電壓為2.5v時,燈泡正常發(fā)光;在低于2.5v時,燈泡發(fā)光暗淡;在高于2.5v時,燈泡強烈發(fā)光。
    結論:說明用電器消耗的隨著它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
    1.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2.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3.實際電壓、實際功率。
    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及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
    4.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正常工作。
    u實u額,則p實p額;可能燒毀用電器。
    u實u額,則p實p額;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
    演示:將兩只燈泡“pz22040”和“pz220100”先后并聯(lián)和串聯(lián)接入家庭電路中,觀察燈泡的發(fā)光情況。
    現(xiàn)象:并聯(lián)時,100w的亮,串聯(lián)時,40w的亮。
    結論:燈泡的亮度是由它消耗的實際功率決定的。
    【典型例題】下圖為一只6v1.5w”小燈泡的電流隨電壓變化的關系圖像。若把這樣的三只燈泡串聯(lián)起來,接在12v的電源兩端,則此時每只燈泡的電阻及實際功率為()。
    a.24ω0.67wb.20ω0.8w。
    c.24ω0.96wd.20ω0.67w。
    【答案】b。
    【解析】。
    所以每只燈泡的實際電阻:
    每只燈泡的實際功率:p=ui=4v×0.2a=0.8w.故選b.
    a、110v60wb、36v25wc、220v40wd、110v40w。
    【答案】a。
    【解析】。
    四盞燈泡正常發(fā)光時,功率的燈泡亮,所以選a。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八
    1.關于電池的電壓,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干電池只有接入電路中它兩端的電壓才是1.5vb.電池不使用時沒有電壓。
    c.不論電池是否接入電路,電池兩端都有電壓d.以上說法都不對。
    2.估計被測電路兩端的電壓為1.2-1.5v,如果用雙量程的學生用電壓表去測量,為使測量結果較準確,所選用的電壓表的量程應該是()。
    a.一定要選0-3v的量程b.一定要選0-15v的量程。
    c.要選1.2-1.5v的量程d.哪個量程都一樣。
    3.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壓表測l1兩端電壓b.電壓表測l2兩端電壓。
    c.電壓表測l1和l2兩端的總電壓d.電壓表測電源電壓。
    5.學生喜愛的便攜式單放機通常需要的電壓為6v,它需要____節(jié)干電池____聯(lián)使用,對人體安全的電壓不高于____v,我國家庭電路的電壓為____v.
    6.220v=________kv;0.39v=________mv;250uv=________mv.
    7.如圖所示,當開關s閉合后,電壓表測出的電壓是()。
    a.燈l1兩端的電壓b.燈l2兩端的電壓。
    c.燈l1和l2兩端的總電壓d.電源兩端的電壓。
    8.如圖所示是兩只電壓表的刻度盤,已知電。
    壓表v1的示數(shù)為4.5v,v2的示數(shù)為2.3v,請。
    在圖中標出兩電壓表指針的位置。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九
    1、了解內(nèi)能的概念。
    2、理解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內(nèi)能的兩種方法,知道做功和熱傳遞過程中能量轉化和轉移的實質。
    3、知道熱量的概念,知道功和熱量都可以用來量度內(nèi)能的變化。
    4、知道熱機的種類和熱機中能量的轉化。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
    一、內(nèi)能(熱能)。
    視頻:紅墨水擴散(學生回顧以前所學的相關知識)。
    教師:說明溫度越高,粒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熱運動)越劇烈。內(nèi)能:物體內(nèi)部大量做熱運動的粒子所具有的能。
    舉例說明物體的內(nèi)能,并強調它的特點。
    一切物體都有內(nèi)能,內(nèi)能的大小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內(nèi)能越大,0℃以下的冰也具有內(nèi)能。
    二、做功可以改變內(nèi)能。
    引入:生活體會――冬天時手很冷,經(jīng)常通過搓手以取暖。用鋸條鋸木板時,用手摸一下鋸條,會覺得很燙。野外生存中取火的一種方法是鉆木取火,等等。
    1、演示實驗:克服摩擦做功、壓縮氣體做功。
    教師講解:
    (1)在摩擦生熱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功,使物體的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
    (2)活塞壓縮空氣做功,使空氣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的燃點使棉花燃燒。(摩擦和壓縮氣體都可以說是對物體做了功)。
    結論:對物體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nèi)能增加。
    2、演示實驗:氣體對外做功實驗。
    1教師講解:瓶內(nèi)的氣體推動瓶塞做功時,內(nèi)能減少,溫度降低,使水蒸氣凝成小水滴。
    結論:物體對外做功,本身的內(nèi)能就會減少。
    小結:從能的轉化看,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實質上是其他形式的能與物體內(nèi)能相互轉化的過程。功可以用來度量內(nèi)能改變的多少。
    3、聯(lián)系與應用。
    (1)為什么氣溫隨高度的增大而降低?
    地面附近密度較小的空氣吸收太陽輻射膨脹而上升,推擠周圍空氣對外做功,內(nèi)能減小,溫度降低。當上層氣團因放出熱量溫度降低而下沉時,氣團收縮,外界空氣擠壓氣團,對氣團做功,使氣團的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
    (2)為什么用氣筒給自行車打完氣后,摸一下氣筒外的外壁,會變熱?
    三、熱傳遞可以改變內(nèi)能。
    1、復習回顧:什么是熱傳遞?它有哪幾種形式?
    熱傳遞:使能量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或者從同一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的現(xiàn)象。
    傳導――熱量通過接觸物體由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
    對流――通過液體或氣體(流體)自身的流動由高溫部分向低溫部分傳遞。
    輻射――熱量不通過物體媒介,直接由高溫物體發(fā)射到低溫物體的傳遞。
    2、演示實驗:熱傳遞可以改變內(nèi)能。
    出示圖片:采用冷敷降低體溫。
    結論: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用q表示,單位也是焦耳。
    討論:有一個裝有鐵屑的燒瓶,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鐵屑的內(nèi)能增加?
    小結: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有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是等效的,但本質上有所區(qū)別。
    四、比熱容。
    比熱容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釋放)的熱量,叫做。
    2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物理屬性,強調單位的讀法以及物理含義。
    解釋比熱容表,同時列舉一些物質的比熱容。
    提問:現(xiàn)在,同學們能解釋為什么同一時刻走在沙子上和水中有不同的感受呢?
    問:你能根據(jù)比熱容的概念說出當中有關的物理量嗎?
    板書:q吸=cm(t-t0)、q放=cm(t0-t)。
    例題分析,請你試著用剛學的公式進行計算。(找一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
    想一想:燒一壺水所需的熱量大于你計算得熱量值,這是為什么?
    問:什么是“海陸風”?海陸風是怎么形成的呢?評價學生回答,并作補充說明。
    五、熱機。
    1、熱機的工作原理:
    熱機就是利用燃料燃燒放出的內(nèi)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
    例:蒸汽機、汽油機、柴油機、蒸汽輪機、燃氣輪機、燃氣噴氣發(fā)動、火箭噴氣發(fā)動機等。下面介紹應用廣泛的汽油機和柴油機的主要構造和工作過程。
    2、汽油機(舉例)。
    (1)構造:進氣門,排氣門,氣缸,活塞,火花塞,曲軸,連桿。
    (2)工作過程:活塞在往復運動中從氣缸一端運動到另一端叫做一個沖程。吸氣沖程:進氣門打開,排氣門關閉,活塞由上端向下運動,汽油和空氣組成的燃料混合物從進氣門吸入氣缸。
    壓縮沖程:進氣門和排氣門都關閉,活塞向上運動,燃料混合物被壓縮,壓強增大,溫度升高。
    做功沖程:在壓縮沖程末尾,火花塞產(chǎn)生電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燒,產(chǎn)生高溫高壓的燃氣。推動烽塞向下運動,并通過連桿帶運動曲軸轉動。
    排氣沖程:進氣門關閉排氣門打開,活塞向上運動把廢氣排出氣缸。
    注意:汽油機工作的四個沖程中,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活塞做功,其他三個沖程要靠飛輪的慣性來完成。
    六、燃料的熱值燃料的熱值。
    觀察課本上的“幾種燃料的熱值”表格,說明不同的燃料,即使質量相同,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也是不同的,這個特性可以用熱值表示,并給出定義和單位,并結合簡單的例題會計算有關熱值的習題。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一
    1.單純舉例、記憶類的知識點::電壓的作用、單位,電源的作用;電阻的概念、單位;電阻大小與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的定性關系。
    2.作圖:畫電路圖、連接實物圖:限于兩個用電器(包括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可以外加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要求會運用4個接線柱;節(jié)點用加粗黑點表示;開關為單刀單擲。
    (二)過程與方法。
    2.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的規(guī)律(僅限于兩個用電器)(三級實驗)。3.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實驗:(1)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的規(guī)律(僅限于兩個用電器)。
    (2)探究電阻與什么因素有關。難點設計電路、規(guī)律應用教學準備。
    指導書、聽寫卷、檢測卷教學過程。
    一、雙基聽寫(另案)。
    二、整(p58——知識梳理):全班一起梳理本章知識點(亦可通過實物投影)。
    重點強調:電壓電阻概念、影響電阻因素、電壓測量、規(guī)律。
    分1:電壓。
    劃考基要點1(強調“電流的形成條件”)、
    2、電壓表的使用反饋練習:p59——。
    1、
    2、
    3、4。
    分2: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規(guī)律;實驗過程反饋練習:p61—1.2.3.分3:電阻。強調:(1)電阻的定義、單位及符號;電阻的影響因素。
    (2)探究實驗(轉換法和控制變量法的運用反饋練習:p63—。
    1、
    2、
    3、4分4:變阻器。強調(1)原理;。
    (2)缺點列舉法。
    (3)滑動變阻器的構造、符號、作用、使用方法(4個接線柱)。
    反饋練習:p64——。
    1、
    2、
    3、4反饋練習:p17合:通過知識樹,再次串合。
    補:1.補充練習p65——。
    1、
    4、
    5、
    6、
    7、、
    8、
    9、
    10、11.13測:(另案)。
    三、作業(yè):1.糾錯;2.背§3考基要點,準備聽寫。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二
    1.太陽每時每刻都在釋放大量的能量,這些能量來自(c)。
    a.太陽內(nèi)部電能轉化為內(nèi)能的過程。
    b.太陽內(nèi)部大規(guī)模的核裂變過程。
    c.太陽內(nèi)部大規(guī)模的核聚變過程。
    d.太陽內(nèi)部可燃性物質的燃燒過程。
    2.關于太陽能的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d)。
    a.太陽是永不枯竭的能源。
    b.太陽能是地球所有能量的來源。
    c.太陽所有釋放的所有能量都被地球吸收。
    d.太陽還能釋放能量的時間約為50億年。
    3.關于太陽能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b)。
    a.太陽能是可供人類利用的一種新能源,它是一次能源。
    b.太陽能分布廣闊,獲取方便,處處可利用。
    c.太陽能安全、清潔,利用太陽能不會給環(huán)境帶來污染。
    d.對于人類來說,太陽能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三
    (1)了解內(nèi)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nèi)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3)知道熱傳遞過程中,所傳遞內(nèi)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nèi)能增加或減少的一些事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觀察、實驗找到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演示實驗說明做功與物體內(nèi)能的變化關系。
    (3)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地球的溫室效應。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和內(nèi)能變化的關系。
    (3)通過分析、類比、學會用類比的方法研究問題。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精神。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四
    實驗目的:
    1.知道太陽能的利用之一是光電轉化,把光能轉化為電能。
    2.通過實驗了解太陽能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廢氣、廢液等污染物,是一種綠色能源。
    3.知道電動機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教學重難點。
    知道電動機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實驗步驟:
    1.用美工刀削出三塊邊長約1cm的小正方體橡皮,把兩個三角板平行放置,中間夾入橡皮,在橡皮上涂少量502膠水。
    2.把兩三角板的斜邊固定在兩把長塑料尺上,做成一個電風扇支架。
    3.把三塊太陽能電池串聯(lián),用鉻鐵焊好,如圖。
    4.把兩根線焊接到玩具電動機的兩接線柱,再按照下面電路圖連接實物。
    5.把小扇葉安裝到電動機的轉動軸上,可以涂點502膠固定扇葉。把小電動機固定到風扇支架上。
    6.閉合開關,觀察電風扇是否轉動;把此裝置移到太陽下,觀察當太陽直射時、斜射時電風扇的轉動情況。
    操作提示:
    1.實驗中使用到502膠水,注意不要把膠水弄到手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防止受到傷害。
    2.在使用美工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劃到手;不要被電鉻鐵燙傷。
    3.太陽能電池可以串聯(lián)也可以并聯(lián),電池板串聯(lián),要選擇輸出電流相同的;電池板并聯(lián)時,要選擇輸出電壓相同的電池板。無論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其輸出功率等于各塊電池板輸出功率之和。
    4.太陽能電池板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時,要注意其正負極;使用中不要彎折,不能使電池板短路。
    5.此電風扇只有在太陽照射下才能有較快的轉速,光照強度改變時,電風扇的轉速也會改變。
    6.小電風扇如果放在有風的地方,還可以把電動機當作發(fā)電機,把太陽能電池板換成發(fā)光二極管,二極管會發(fā)光。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五
    課程標準:
    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chǎn)生和傳播條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
    2.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了解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發(fā)聲現(xiàn)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fā)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
    2.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在觀察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jié)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袤空間中,聲音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通過聲音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學生初步領略聲音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音的好奇,激發(fā)求知的欲望,逐步養(yǎng)成自覺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學態(tài)度。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是這一節(jié)的重點。
    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演示實驗器材:廣口瓶、橡皮塞、抽氣機,電子發(fā)聲體,土電話、吉他等。
    3.分組實驗器材:音叉、鼓、鑼等。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六
    (1)了解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2)了解化學研究的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分析討論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圍繞著什么是化學,化學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樣學習等問題,對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感進行熏陶和培養(yǎng)。
    (2)通過我國化學成就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學習化學的緊迫感和熱情。
    二、教學重點。
    1、什么是化學。
    2、化學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四、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在接下來的40分鐘里,我將和大家一起進行一次奇異的旅行——走進化學世界。(噴字呈現(xiàn)“化學”二字)去領略化學帶給我們的震撼!
    如果說,數(shù)學使人精細;哲學使人深邃;藝術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說,化學使人夢想成真!
    在古代,人們夢想像鳥兒一樣,身生雙翅,翱翔于藍天白云之間;。
    化學就是幫助人類實現(xiàn)夢想的“魔法石”!
    金屬的冶煉,使人們擁有了制造飛機、汽車等嶄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讓人們“周游世界”的夢想成真;光導纖維的制造,使人們體驗到“視頻聊天”的快樂,讓人們“天涯若比鄰”的夢想成真!
    同學們,你有怎樣的夢想呢?
    學生:(在現(xiàn)代,我們夢想天更藍、水更清,物質更豐富,生活更美好;我們渴望揭開生命的奧秘,改變?nèi)祟惖幕颍谷祟惛斆?、更善?夢想發(fā)明新藥物,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類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夢想變廢為寶,讓廢棄的塑料垃圾變成燃料,讓汽車在天空翱翔;)。
    我也曾夢想有一件特殊材質制成的衣服,它可以自動調節(jié)溫度,冬暖夏涼,它可以隨著光的強度改變顏色,在烈火中它是避火衣,在大海中它是救生圈……!
    我們這些美好的愿望和看似奇異的夢想,正在通過化學家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逐漸實現(xiàn)!化學正以其獨特的方式,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板書: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同學們,你們想體驗夢想成真的快樂嗎?請跟我一起走進化學的殿堂,為我們的夢想成真而努力學習!
    學生:愿意!
    教師:大家看大屏幕,這是什么?
    學生:水!
    學生:語文老師說,水體現(xiàn)的是一種奉獻精神。“洗凈了別人,洗臟了自己?!?BR>    學生:英語老師說,water。
    學生:數(shù)學老師說,通過水可以計算出不規(guī)則容器的容積。
    學生:物理老師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BR>    學生:政治老師說,“一個人不能兩次走進同意條河水”。
    教師:你們猜一猜,作為化學老師的我,又會說些什么呢?
    教師:認真觀察物質的變化,是學習化學重要方法之一。對物質變化的觀察應注重觀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中的現(xiàn)象、變化后的物質。
    化學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地球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人類的發(fā)展史;(邊放課件邊講)。
    學生:白色垃圾。
    學生:松花江水變得混沌、惡臭。
    學生:滾滾黑煙,污染空氣。
    學生:空中“死神”——酸雨。
    學生:臭氧層空洞。
    學生:光化學煙霧。
    閱讀“綠色化學”??茖W技術是一柄雙刃劍。
    (欣賞空氣家族成員的特異功能)。
    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
    教師:化學,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
    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沒有化學就沒有生命、沒有這鳥語花香的世界。
    化學是人類力量與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為了生存,與自然界中種種災難進行抗爭的過程中總結的經(jīng)驗與成果;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fā)展,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依據(jù)。
    不學化學不知道,物質世界真奇妙、物質世界真精彩!
    作業(yè):(1)總結身邊的化學。
    (2)記憶常見元素符號。
    反思:
    教材分析:
    本單元由“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使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走進化學實驗室”三個課題組成。其中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體驗、廣泛交流,從一些生活或中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現(xiàn)象和問題出發(fā)、培養(yǎng)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建立有關物質變化的基本概念,結合具體試驗,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并初步學會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重點難點:
    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和一些基本概念,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并進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練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概念的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思路:。
    教材已開始就從具體的實驗中納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概念,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教材從生活中提煉出兩個探究活動,還安排了三項基本試驗操作,我們要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和試驗操作練習,并通過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初步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探究價值和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悅,從而產(chǎn)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可望了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于合作等優(yōu)良品德。
    通過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中和熄滅后三個階段的觀察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初步學會觀察、記錄和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方法,學會結論推理的方法,學會實驗原理步驟等的圖示方法。同過藥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基本操作練習,學會化學試驗基本操作技能,學會實驗設計,填寫實驗報告。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七
    1知識與能力:充滿感情的朗讀詩歌,準確地把握詩歌感情的發(fā)展變化,并學會作者運用鮮明的意象表達情感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采用學生自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陶冶學生對詩歌藝術美情感的熏陶。體會作者強烈的懷鄉(xiāng)思國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母親,熱愛祖國的感情,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意象,通過情境體驗來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方法:誦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談話法,探究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課前欣賞佟鐵鑫演唱的《鄉(xiāng)愁》)。
    一曲鄉(xiāng)愁唱出了許多游子的心聲。是啊,每個在外求學的學生,在每個日落的黃昏,月圓的夜晚,總是會情不自禁的想家,想起家中每天操勞的父母,想起母親倚欄凝望的眼神,想起父親佇立遠眺的身影,想起家中門前屋后的小樹,總是思緒萬千,涕淚漣連。我們想家的時候,可以?;丶铱纯?,可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特別是臺灣同胞,因為海峽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xiāng)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xiāng)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nèi)心的呼喚,感受他那斷腸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二、簡介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xiàn)居臺灣。當代詩人和詩評家,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fā)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chuàng)世紀》詩刊,致力于現(xiàn)代詩創(chuàng)作。主要詩作《鄉(xiāng)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詩集有《靈河》、《余光中詩選》。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xiàn)代文學之精神,創(chuàng)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細,抒情纏綿,含蓄雋永。其鄉(xiāng)愁詩別具特色,有很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意味深長。
    這首詩寫于1972年,當時,大陸與臺灣互不往來,幾乎隔絕。
    三、學習詩歌(分四個樂章來學習)。
    第一樂章深情朗讀(詩歌是跳動的音符,而欣賞詩歌正是將這一個個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華彩樂章,下面我們將奏響的是第一樂章:飽含深情讀鄉(xiāng)愁)。
    朗讀吟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先聽配樂朗讀,感受一下詩的感情基調、語速和朗讀節(jié)奏。
    這首詩的朗讀基調是--深沉的,是深沉中略帶哀傷的。
    我們朗讀時的速度應該是--緩慢的。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邊標出節(jié)奏邊小聲朗讀。
    指生朗讀,讀后評議。
    學生齊讀。
    第二樂章想景悟情(明月別枝柳梢頭,斟滿一杯鄉(xiāng)色酒,讓我們細細品味詩歌的情感,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下面進入第二樂章:再現(xiàn)意境詠鄉(xiāng)愁)。
    學生朗讀詩歌,體味詩歌意境,感受詩歌情感。
    思考問題:
    1、這首詩抒發(fā)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2、詩人運用什么順序借助什么具體事物表現(xiàn)濃濃的鄉(xiāng)愁?
    3、這些事物分別寄托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發(fā)展的?
    學生們各抒己見,感受詩歌的意象與情感。
    4、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想景悟情。(詩是精練而含蓄的藝術,只懂得這四個意象還不夠,還應根據(jù)意象,想象詩歌的意境,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再現(xiàn)詩的意境,用語言表達出來。)。
    老師想景悟情,想象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情景。
    分小組討論、聯(lián)想后再現(xiàn)詩歌意境。
    第一節(jié):生:小時候,作者外出求學,當夜深人靜時總想起母親,就拿起筆寫信,把離家的思念獻給母親,看到母親寫的信會哭,穿上母親縫的衣會哭,想起母親翹首的期盼更會哭……望著那小小的郵票,他希望這郵票能帶去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第二節(jié):背景提示:余光中婚后赴美讀書,要見妻子,便要坐輪船返臺。
    師:此刻,兒子滿是悔恨與自責,真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呀,可當我們的母親還健在的時候,誰又知道,我們的母親在想什么呢?請看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話。
    生1:我想對母親說:媽媽,您辛苦了,我永遠愛您!
    生2:媽媽,我想請您放心,我會在這里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來回報您!
    生3:媽媽,此時此刻,我很后悔以前對您的頂撞,我想真誠的向您道歉,希望您能原諒我的幼稚。
    生4:現(xiàn)在,我很想我的媽媽,她是最疼我的人,我想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讓您永遠幸福的。
    第四節(jié):生:我仿佛看到一位老人,拄著拐棍,站在海峽邊的礁石上,用飽含滄桑的眼神,遙望對岸的祖國我的大陸!我多么想手挽起褲腳,在您的牽引下,赤著腳,趟過這一灣淺淺的海峽,多想在您的懷里深情的叫您一聲:母--親!可現(xiàn)在卻不能夠啊!
    第三樂章研讀賞析(美麗的語言,憂傷的鄉(xiāng)愁,我們采一朵海棠紅,飄一片雪花白,讓我們踏著臘梅的芬芳,進入本節(jié)課的第三樂章:含英咀華品鄉(xiāng)愁)。
    從整體上發(fā)現(xiàn)、總結詩歌的藝術美。
    1,找出第一首詩中相同位置的字、詞、句,進行歸類、品析。
    2,用“_____美,美在_____”這一句式把品析的結果說出來。欣賞詩歌。
    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
    整齊的結構美:美在富變化于統(tǒng)一的結構。每節(jié)詩句數(shù),句式,字數(shù)完全相同,每一節(jié)中三短一長,長短交錯,富于變化,四節(jié)結構一樣,給人以美感。
    深沉的意象美:美在作者從悠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概括詩人漫長生活歷程和對故園深沉的懷念。
    和諧的音樂美:美在運用重章疊句,回旋往復,一唱三嘆,韻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
    第四樂章佳句訪寫(鄉(xiāng)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麗的戀歌,不同的人表達鄉(xiāng)愁的方式不盡相同。我們在感受詩人這種真摯的情感之余,何不來嘗試一下仿寫。下面進入第四樂章:放飛心靈抒鄉(xiāng)愁)。
    1、佳句仿寫。
    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模仿“鄉(xiāng)愁是--”這一句式來寫鄉(xiāng)愁。
    學生們仿寫展示。
    生1鄉(xiāng)愁是王維登高的茱萸,是李白床前的月光,是琦君童年的一杯春酒。
    生2:鄉(xiāng)愁是鄉(xiāng)書的封面,鄉(xiāng)愁是鄉(xiāng)音的呼喚,鄉(xiāng)愁是鄉(xiāng)情的思念。
    生3:鄉(xiāng)愁是飄漾記憶中母親做的飯菜的香味,鄉(xiāng)愁是童年笑在嘴角邊那甜甜的滋味,鄉(xiāng)愁是生命中一段最浪漫最溫馨的回味。
    生4:鄉(xiāng)愁是一枚青橄欖,苦苦的、澀澀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生5:鄉(xiāng)愁是一根電話線,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生6:鄉(xiāng)愁是一碗老醋,每嘗一口,都讓人心酸。
    生7:鄉(xiāng)愁是一滴淚水,酸酸的,澀澀的。
    生8:鄉(xiāng)愁是母親頭上的亂發(fā),理也理不清。
    生9:鄉(xiāng)愁是一縷清煙,飄忽不止。
    生10:鄉(xiāng)愁是一杯沒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澀澀的。
    生11:鄉(xiāng)愁是家鄉(xiāng)的小路,讓人留戀忘返。
    生12:鄉(xiāng)愁是家鄉(xiāng)的河,永遠在我們的心中流淌。
    (是啊,一座山,一棵柳,一片葉,一條河,一曲歌,都能激起思念深處潛伏著的隱隱的痛--這就是鄉(xiāng)愁。)。
    2、各領風騷話說愁。
    愁,有鄉(xiāng)愁,離愁,國愁,也有家愁,古往今來,愁是許多文人筆下的主顛,請同學們根據(jù)你的積累,說一句含有”愁\"的古詩詞句。最好能夠說出作者。
    馮佰珍。
    [《鄉(xiāng)愁》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八
    教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燈泡發(fā)光、電動機磚動”現(xiàn)象提出問題:燈泡發(fā)光、電動機轉動,都需要電流,那么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學生思考.
    學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結論的情況下,需要教師的講解點撥.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類比電流、閥門類比開關、渦輪類比電燈、抽水機類比電源、水位差類比電壓.讓學生體會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類比“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用“抽水機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類比“電源是形成電源的原因”;用“流動的水沖動水輪機轉動”類比“流動的電荷使燈泡發(fā)光”.
    在學生初步知道電源、電壓、電流的作用后,介紹了電壓有高低、電壓的單位;介紹了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電器的電壓值,是學生感覺到“電壓”就在我們身邊.
    電壓概念的初步建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類比的科學方法”,把難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說明使學生容易理解.
    粵教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十九
    2、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c。
    5、電荷在金屬桿中可以定向移動,金屬是導電的.有的物體善于導電,叫做導體.金屬、人體、食鹽水溶液等都是導體.有的物體不善于導電,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塑料等都是絕緣體.
    二、電流和電路。
    1、電路的組成:1)電源:干電池、蓄電池、發(fā)電機。
    2)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的器件。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
    2、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guī)定為電流的方向。
    三、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1、串聯(lián)電路:把用電器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后,只有一條通路,逐個通過各用電器后,直接流回電源負極;切斷任何一處電路,整個電路均斷開;開關可以串聯(lián)在電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響對電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聯(lián)電路:把用電器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用電器之間的連接點叫并聯(lián)電路的分支點.從電源兩級到分支點的那部分電路叫干路,兩個分支點間的個條電路叫支路.切斷一條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的通斷,支路開關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斷.
    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五、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1)進戶線:火線、零線。2)電能表:測用戶在一定時間內(nèi)消耗的電能。3)總開關(閘刀開關):控制戶內(nèi)與戶外的通與斷。4)保險絲:當電路中又過大電流,保險絲熔化,自動切斷電路。(其保護作用)。
    2、進戶的兩條輸電線中,有一條在戶外就已經(jīng)和大地相連,叫做零線,另一條叫做端線,俗稱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