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看菊花的教案設計大全(13篇)

字號:

    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當注重靈活性,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和情況進行調整和變化。教案中的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提高教學效果。這些教案范例展示了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巧妙思路和創(chuàng)新點。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讀文中9個生字,學會“放、點”兩個生字。
    3.激發(fā)學生對菊花的喜愛之情,感悟菊花不畏嚴寒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寫本課9個生字。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一、復習引入:
    1、我們剛學完了《秋姑娘的信》,誰能說說秋天有什么特點?
    生答(略)。
    2、大家掌握得真不少!秋天天氣涼了,很多花花草草都凋謝了,可是有一種花,到了秋天開得最多、最美,這就是(板書——菊花)。今天,我們就隨著小作者,一起到公園里——(板書:看)。
    3、齊讀課題。
    二、學習生字詞。
    1、師:進公園看菊花可是要有門票的喲!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門票,誰能把門票上的生字詞都讀準了,就能到公園欣賞美麗的菊花了!
    讀生詞。(略)。
    2、大家一起來讀,都讀對了,我們就一起去看菊花了!
    三、初讀課文。
    1、同學們讀得真棒!讓我們一起和小作者去看菊花吧!
    2、打開課文,請大家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要求:不加字,不減字,并且邊讀邊寫上自然段序號。
    3、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四、品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出示句子:星期天早晨,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看菊花。
    說話練習。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段有幾句話?
    1)指名讀第一句,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好看極了。
    問:什么叫“好看極了”?還可以怎么說?
    感情朗讀。
    2)指名朗讀第二句。
    a、思考:這里具體寫了菊花的什么美?
    b、比較詞語:一朵一叢一片。
    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c、“深秋”是什么時候?深秋的天氣是怎樣的?
    菊花在這樣寒冷的天氣里,是怎樣開放的?(迎著)。
    “迎”是什么意思?
    d、誰能讀好這句話?
    e、讀到這里,你喜歡菊花嗎?誰來夸夸菊花?
    3)引讀:正是由于菊花又好看,又勇敢,人們才會。
    4)指導感情朗讀第二段,師范讀,生練讀。
    5)讀了這么多,我們試試能不能把這段話背下來。
    練習背誦。
    五、寫字練習。
    1、出示生字“放、許、聽”
    菊花姐姐想看看小朋友們能不能把這三個字寫好。
    2、思考:菊花姐姐為什么要拿這三個字來考驗小朋友呢?(都是左右結構)。
    3、范寫,認識“橫折提”
    4、描紅。
    六、布置課外作業(yè)。
    收集有關菊花的詩歌、句子、文章。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二
    《看菊花》是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記敘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贊美了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體現(xiàn)出新教材新、實、簡、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根據(jù)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認識17個生字,會寫9個,學會4個偏旁部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能力目標: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菊花的熱愛,對秋天和大自然的贊美。根據(jù)以上目標,將課文分為兩課時,第二課時重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菊花不畏嚴寒,競相開放的高潔品質;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秋天之美。
    二、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1、多媒體引入,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導入語讓我們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園看菊花好嗎?再真實的錄象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產生了學習本文的興趣。
    2、同桌合作,互動探索。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是重點句,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后動筆圈一圈能夠表示菊花好看的詞句,再同桌互相交流來補充自己片面思考的漏洞。
    3、拓展視眼,勤于思考。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是重點句,描寫了菊花的`顏色多,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說說你還見過什么顏色的菊花?那菊花顏色那么多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表示嗎?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等詞語又豐富了學生的視眼。
    4、感情朗讀,整體感知。
    語文注重朗讀,有感情的朗讀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我讓學生反復的朗讀,通過你讀的菊花真美,還有誰能比他讀得還要美,你讀得菊花開的可真多,有誰能夠讀得比他還要多的這樣的話來激勵學生不斷的投入感情來感知這段文字。另外,理解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也是課文的重點,我精心設計了重疊式投影片,方便了學生的理解,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他們的含義。
    5、深化課文,演一演。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說前來看菊花的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人們還會說些什么?小組討論后,指名演一演。通過說說,演演當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菊花的美。
    6、聯(lián)系前文,加深理解。
    在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說的一句話天冷了,許多花謝了,可菊花一點兒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愛它。知道菊花不怕冷,而在前文中也有描寫菊花不怕冷的一句話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我讓他們找一找,讀一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7、回顧全文,進行說話。
    學完課文,總要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些東西,我設計了用因為,所以我喜歡菊花。和我喜歡菊花,是因為。這樣的句式來回顧全文,回顧整堂課。
    三、板書設計。
    我抓住菊花的三個特點:色多、花多、不怕冷,表現(xiàn)出菊花的美。
    四、教學總結。
    《看菊花》一課的教學設計,根據(jù)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質疑探索;處理信息,拓展學習;評價總結,最終達到知識建構的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三
    不怕冷。
    課文:
    星期天早晨,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看菊花。
    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
    爸爸說:“天冷了,許多花謝了,可菊花一點兒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歡它?!?。
    聽了爸爸的話,我覺得菊花更好看了。
    看菊花由本站會員分享,,請注明出處!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四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
    初讀指導。
    1、范讀課文。
    2、學生練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3)用學過的方法自學田字格里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點名朗讀。注意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多音字。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略)。
    4)齊讀。
    4、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6、自讀,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交流。
    指導書寫。
    1、認識新筆畫。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3、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復習。
    1、讀生字。
    2、分段讀課文。
    精讀訓練。
    1、分段讀第一自然段。
    1)點名讀。
    2)這段告訴我們是什么時候?有誰?
    3)指導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
    2)“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边@句話講了什么?齊讀。
    3)看圖。菊花怎樣好看,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4)課文中哪句話是具體寫菊花好看的?
    出示: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分析。
    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讀,找出人們舍不得離去的另一個原因。
    2)課文是怎樣寫菊花不怕冷的呢?
    3)指導讀。用親切的語氣,速度慢些,齊讀。
    4、背誦二、三自然段。
    看圖連起來背誦,不記得的可以看書。
    配樂,指名背。
    5、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點名讀。
    2)“更好看”是什么意思?
    3)“我”為什么會覺得菊花更好看了?
    總結課文。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五
    星期天,我和媽媽去常德看菊花表演。秋冬季是菊花盛開的黃金季節(jié)。
    在公園里,街道旁邊,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菊花:黃色、紅色、粉色、粉色、白色和粉色。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單瓣、雙瓣、微型向日葵、蒲公英和繡球花。更令人驚奇的是,園丁把它們做成孔雀開屏、花籃、花壇和圣誕樹的形狀。在我們不情愿地離開之前,我們在菊花前拍了很多照片。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六
    昨天秋高氣爽,我和媽媽去青山公園看花。一進公園,我們仿佛進入了花的海洋,各種各樣,好看極了!有的菊花是綠色的,有的菊花是黃色的,有的菊花是紫紅色的,五彩繽紛。有的菊花長在蘑菇上,有的菊花長在小兔上,有的菊花是長在門上的,美不勝收。
    我不由自主的念道“九月菊花姿百態(tài)”,里面果然有一個百菊園?,F(xiàn)在我為大家介紹兩種菊花,一種是彩龍爪,它還很形象呢!它的顏色是紅黃搭配而成的,花瓣很像龍爪子。另一種是銀龍爪,它的顏色是銀白色,長相跟彩龍爪一模一樣。我猜他們是一對和睦的小兄弟。
    下次我還要來看千姿百態(tài)的菊花。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七
    上個星期天,媽媽帶我去了袁山公園看菊花展。
    去看菊花展的人真多呀!可還是沒有袁山公園里的菊花多。菊花有紅的、白的、黃的……紅的似燃燒的火,白的像是冬天飄落的雪花,黃的真像賽金,讓別人的眼睛睜不開。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菊花,那就是雙色菊。外面的花瓣是白色的,里面的花瓣昃淡黃色的。
    這些菊花千姿百態(tài),有的花瓣像潔白的羽毛,有的花瓣像彎彎的勾子,上面還有尖尖的小刺,好像會扎手,還有的花飆長長的,細細的像金針菇似的。這些花瓣把菊花裝扮的多姿多彩。有一種菊花叫“金如意,這種菊花就像洋人公主的金色卷發(fā)?!蔼{子頭菊花大大的,圓圓的,像一個金色的足球?!隘傃绢^菊花好像幾十天沒洗頭似的。
    我最喜歡小白菊了,雪白的花瓣一片又一片,像結婚的婚莎,又像天鵝公主的裙子,里面的花心就像蛋黃,圓圓鼓鼓的,遠遠地像外婆煎的荷包蛋,聞著就香。
    菊花被勤勞的花匠擺成了各種各樣的造型,有的像干勁十足的牛,有的像美麗優(yōu)雅的孔雀,還有的像張牙舞爪的龍。
    這美麗的菊花妝點著我的`家鄉(xiāng),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本課的8個生字。
    2.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了解看菊花的內容,了解人們喜愛菊花,不僅因為它好看,還因為它具有不怕冷的品質。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四線生字格。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課。
    1.你們喜歡花兒嗎?喜歡什么花?
    2.你知道嗎,有一種花喜歡在秋天開放,它就是——菊花。
    3.板書:菊花(帶拼音)。
    識字:“菊”
    方法:菊花的花瓣真多呀,“菊”字的筆畫也很多,讓我們用這個方法記住這個字。
    4.過渡:秋天是賞菊的最好的季節(jié),老師今天就帶著大家去“看菊花”。
    板書:看。
    方法:“看”字下面有一個“目”,我們用手勢一起記住這個字。
    5.小結:做動作、數(shù)筆畫都是認識生字的好辦法。
    6.讀課題。
    (1)誰來讀課題?(真不了不起,借助拼音能讀的準確。)。
    (2)能得更響亮些!(老師真喜歡你的聲音,希望多聽到你的發(fā)言。)。
    (3)我們全班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圈劃生字。
    1.這么一會兒就跟2個生字交上了朋友,想認識更多的生字朋友嗎?它們都藏在課文當中,拿出鉛筆,打開書——一邊讀一邊把生字圈出來。讀完了放下筆就坐好。
    2.你們讀得真認真,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了,小手指,伸出來,指著書,認真聽。
    3.老師范讀課文。
    三、認字識字。
    生字朋友跳到大屏幕上了,還認識它們了嗎?
    1.單個出示,自己拼一拼,讀一讀。
    2.(單個出示)認識它,就大聲的讀出來。
    指名拼讀——他讀的對嗎?跟著他來讀。
    3.(全屏出示)生字朋友親密的聚在一起啦,能讀對嗎?
    誰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4.(摘掉拼音)我們來開火車讀——理解:開放(用手勢幫助理解詞語)。
    4.有一個特別調皮的字“不”,它藏在句子中,你還會讀嗎?
    5.生字朋友很開心的回到課文中。誰能讀一讀課文?
    (請同學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四、理解課文。
    1.星期天,爸爸媽媽帶你去看菊花,你高興嗎?
    你能高興的讀一讀這句話嗎?
    (指名2人)。
    過渡:看你們都美滋滋的,我們快進入公園看看吧。
    2.看菊花錄像(激情)。
    3.菊花開得怎樣呢?
    (好看、漂亮、美麗)相機板書:美,多,好看。
    第一層:美。
    (1)指導朗讀: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好看極了——拓展)。
    (2)看到這么漂亮的菊花,我拿起相機拍了好多張照片。
    【圖片】好多種顏色呀,你看到了哪些顏色的菊花?
    【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指名讀——誰再來說說菊花的顏色?
    (3)拓展練習:公園的菊花顏色可真多呀,你還看到了哪些顏色?
    (4)誰來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第二層:多。
    (1)菊花被你們夸得真開心,。
    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菊花好嗎?一朵,兩朵,三朵……。
    (板書:多)。
    (3)真激動啊,見到這么多菊花,我們再來數(shù)一數(shù)(出示: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
    (4)同位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指名同位合作——哪一組同學愿意來數(shù)一數(shù)——愿意數(shù)的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第三層:不怕冷。
    (1)引讀: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
    (2)哎呀,天冷了,深秋的寒風吹起來了,菊花你們怕嗎?
    (3)有的同學像菊花一樣小腰板挺直了,有的同學像菊花一樣把頭昂起來了。
    (4)你們個個都是好樣的!你快告訴人們,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你也來告訴人們——你也來——我們一起告訴人們。
    (5)菊花真勇敢呀!它不怕冷【板書】。
    (6)小結:老師希望你像菊花一樣不怕冷,做勇敢的孩子,好嗎?
    第四層:舍不得。
    (3)這么美的菊花,我們再來細細地欣賞一番吧。——齊讀。
    3.真是舍不得離開呀,人們一邊看,一邊會說什么呢?
    爸爸怎么說呢……。
    4.聽了爸爸的話,我覺得菊花更好看了?!景鍟?。
    五、指導書寫。
    1.菊花仙子聽到同學們這么喜歡她,她開心地帶著生字朋友來了,我們一起讀讀他們吧。
    2.有朵菊花特別開心,想考考大家。它問:我是誰呀?
    “公”,怎么記住它的?(交流)。
    3.用寫的方法記得更牢。
    4.認真觀察“公”。一筆撇、二筆捺、三筆撇折、四筆點,四筆寫成一個“公”。
    5.老師想把它寫到黑板上,哪位同學來提醒老師怎樣寫好它?
    6.老師示范——請學生評價——請學生先描紅再寫一個字。
    7.展示評價。
    8.菊花仙子非常高興,同位互相看看,寫得好,就畫朵小花獎勵他。
    六、布置作業(yè)。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2、學生分析。
    3、教學目標。
    (1)了解《古詩十九首》;
    (2)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并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歌表現(xiàn)的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掌握聯(lián)想和想象的鑒賞方法。
    4、課前準備。
    觀看ppt第一頁,聆聽趙薇的《離別的車站》。
    5、教學思路。
    6、教學手段。
    誦讀品味,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
    7、教學用具投影儀、黑板、粉筆。
    8、教學課時:1課時。
    二、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
    播放趙薇演唱的《離別的車站》,用心聽曲,體會歌詞意境。
    當你緊緊握著我的手。
    再三說著珍重珍重。
    當你深深看著我的眼。
    再三說著別送別送。
    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我終于不停的呼喚呼喚。
    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我的淚早已泛濫泛濫。
    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多少次在那兒癡癡的看。
    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我在這兒癡癡的盼。
    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我終于不停的呼喚呼喚。
    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我的心兒一片凌亂凌亂。
    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我的淚早已泛濫泛濫。
    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多少次在那兒癡癡的看。
    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我在這兒癡癡的盼。
    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我的淚早已泛濫泛濫。
    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多少次在那兒癡癡的看。
    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我在這兒癡癡的盼。
    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請為我保重千萬千。
    (一)導語設計。
    一曲《離別的車站》把我們的思緒帶回了電視劇《情深深雨蒙蒙》中動蕩亂離的上海灘,“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離別的痛苦固然煎熬,別后的相思更加難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十九首》,去體會《行行重行行》中女主人公的癡情和痛楚。
    (二)解題。
    《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統(tǒng)《昭明文選》這十九首詩沒有題目,一般以每首第一句做題目詩作表現(xiàn)了動蕩、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fā)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淺出的精心構思,情景交融的描寫技巧,如話家常的平常語句,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形成曲終情顯、含蓄動人的藝術風格劉勰《文心雕龍》謂之“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稱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三)整體感知。
    1、理解是鑒賞的前提,《古詩十九首》中的作品距今年代較遠,語言上難免有不懂難明之處,借助注釋疏通句意,并找出不好理解的詞句,小組內討論解決。
    提示:現(xiàn)場抽查4名學習主動性差的學生,主要是課下注釋。
    2、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聽讀注意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誦讀節(jié)奏。
    3、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有人說,詩歌的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確實,詩歌之美貴在涵詠、妙在解吟,請在笛子獨奏《妝臺秋思》的音樂聲中,有感情地再讀全詩,領略詩歌的韻味。
    (四)局部揣摩(精彩賞析)。
    “詩無達估”,讀詩是最容易產生獨特的體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請調動你的生活積累,任選一處你最有感觸的情節(jié)或詩句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用情景交融的散文化語言或其他別致的形式寫出來。
    (五)總結與升華。
    詩歌中的女主人公是個什么樣的形象?全詩表達了怎樣的主題?請用自己的話,簡潔生動的寫下來與組內其他同學交流。
    提示:
    詩人用質樸無華的文筆塑造了一個丈夫遠游在外因刻骨思戀卻不得相見而陷于無限痛苦之中的癡情女子的形象,表現(xiàn)了封建社會男重女輕,女子因為婚姻不自主而不能把握自己命運,只能坐等男人“施與”的悲慘命運。
    (六)拓展延伸。
    下面這首詩也是《古詩十九首》里的名篇,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復述這個故事。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課堂實錄(部分)。
    學生:我想說的是“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這句詩讓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那句宋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教師:為什么會想到這一句???
    教師:好,太精彩了,找得準,解說得更精彩。
    學生:我想象的是離別的前夜。
    教師:哦,那,該是怎樣的一個場景呢?
    學生:不一定。
    教師:不一定?
    學生:第四冊課本。
    教師:好,這個同學還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她把第四冊里這么美得一首詩自己找到了,還這么慷慨地介紹給大家那大家想不想聽一聽某某同學的有感情地誦讀啊?好,有請某某同學(語調略帶夸張地)!
    學生:我打江南走過/……/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教師:高一13班還真是藏龍臥虎啊,我也湊個熱鬧,我寫了一首打油詩(幻燈片呈現(xiàn)),給大家讀一下:
    一天兩天三四天,五天六天七八天。
    九天十天十一天,紅淚滴盡透羅衫。
    誰來說一說鄙人(夸張地)這首小詩?好,說好聽一點?。。▽W生大笑)。
    教師:謝謝?。ㄕZ調夸張)?。▽W生大笑)。
    四、案例反思。
    再次,尊重詩歌重誦讀輕解讀的學習規(guī)律,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學生誦詩并進行點評的積極性。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十
    在一個飄著白雪的下午,我在小區(qū)里玩,外面銀裝素裹,仿佛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銀白色的雪里似的。突然我聞到了一陣香味兒,我順著香味兒跑過去,香味兒越來越濃,一轉彎,我看見了許多梅花,他們多得像一大片粉色的瀑布,真美。(語文迷)。
    我走上前去,仔細地觀察著這些梅花,它們美得如同仙女,千姿百態(tài):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像玉石雕成的;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像一個個小燈籠掛上了樹梢,還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好像在說:“小蜜蜂,快來我這里采上等的花粉呀!”
    這么多的梅花,都在寒冷的冬天開放,它們是多么地頑強呀!看這些,像冰糖葫蘆一樣,我好想舔上一口,看那些,好似一個小姑娘在撒一大串一大串的花瓣。一句話說得好:“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梅花竟然這么美麗動人又這么頑強!
    天色已晚,小區(qū)空無一人,我才想起我不是梅花,轉身往家里跑去。
    上一篇:神秘的夢。
    下一篇:讀《苦兒流浪記》有感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十一
    在飄飄忽忽的雪季中,總有鮮艷的梅花盛開。這不,我們小區(qū)的那株紅梅就在十幾天前開放了,花開的可好看啦!
    寒冷的早晨,鬧鐘滴滴答答的響著,我正要關掉鬧鐘,可卻被窗外的景象驚呆了!讓我驚呆了的是一株紅梅,她傲然挺立于花壇之中。枝頭和花朵上鋪了一層冰晶,宛如披著輕柔薄紗的新娘,但卻羞紅了臉。我快速穿好衣服走出家門一瞧,那枝頭上點綴著一朵朵盛開的紅梅,既似節(jié)日之時紅彤彤的焰火,又似一簇簇燃燒的火苗,煞是好看!
    一陣寒風徐徐吹來,梅枝瑟瑟,幾多梅花也徐徐飄落,好似天使在空中飛舞,在寒風那個吹來的一剎那,梅花的那股能使人“醉”的香味飄來了,我被那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醉”倒了,一時間,我感覺自己也是一朵梅花,再梅樹里含苞欲放。在我的身旁有一朵開的無比鮮艷的紅梅,她用花瓣為我遮風擋雪,直到我開出了鮮艷的花朵。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什么花?”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梅花?!蹦銈兛赡軙枺骸盀槭裁聪矚g梅花,不是還有很多的花嗎?”因為梅花只在冬天開放,冬天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季節(jié),每棵樹都是光禿禿的,但是只有梅花盛開著,給寒冷的冬天增加了幾分溫暖和溫馨。
    古人贊美梅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的后半句真實的描繪了梅花的精神。
    上一篇:春雨。
    下一篇:人間充滿真善美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xiàn)技法。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xiàn)技法,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tǒng)繪畫表現(xiàn)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筆墨表現(xiàn)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xiàn)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xiàn)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目標。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知識技能目標。
    1、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學習傳統(tǒng)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xiàn)技法。
    3、運用所學,嘗試表現(xiàn)其他題材,發(fā)展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jīng)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tǒng)畫法的藝術魅力。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
    教學目的:通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干、濕、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教學過程:
    一、認識、引入。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里,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花呢?(生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易钕矚g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為什么?(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今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情境導入--激趣)。
    二、賞析、探究。
    (一)賞梅:(多媒體展示)。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6000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qū),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據(jù)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2150年的歷史。
    活動一:
    (教師分發(fā)問卷表,學生分組討論填寫)。
    生長習性。
    顏色。
    形態(tài)特征。
    欣賞與描述:1、梅花的生長習性?它有哪些顏色?2、梅花的形態(tài)特征?(學生互相討論后踴躍回答)。
    教師總結:
    1、喜陽、耐旱,先開花、后發(fā)葉。一至二月開花,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顏色多樣,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
    2、有俯、仰、側、臥等多種形態(tài),樹干有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和和平。
    (通過學生的互動學習,讓他們用地理、生物等知識去了解梅花的特點,加強了學科間的互通性。)。
    (二)詠梅。
    師:梅花集高潔、秀雅、堅毅于一身,其色、香、韻、姿俱佳,特別是在冰中孕蕾、雪中開花的品格,更為無數(shù)仁人志士所喜愛,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對梅花的贊美之言。(展示詠梅詩詞:毛澤東《詠梅》、王安石詩《梅花》等)。
    (教師讓學生表演朗誦--體會詩人的樂趣)。
    詠梅(毛澤東)梅花(王安石)。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墻角數(shù)枝梅,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凌寒獨自開。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遙知不是雪,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為有暗香來。
    活動二:
    生討論回答:耐寒,性格堅強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與討論:同學們還知道有哪些詠梅佳句嗎?有哪些與梅有關的影視或音樂呢?
    學生討論得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等。
    《紅梅贊》、《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師讓學生吟唱,活躍課堂氣氛)。
    (師生互相交流,用詩詞來感受梅花的個性,用影視金曲來詮釋梅花的象征性)。
    *欣賞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師簡介)。
    (師與生一同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情緒--經(jīng)典名曲把對梅花的吟頌帶入到高潮)。
    (三)畫梅。
    師:畫梅,據(jù)古書記載,早在南梁時就有張僧繇畫《詠梅圖》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畫梅著稱,所陽梅花生意盎然,別具一格。近代畫家吳昌碩、關山月等都畫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體展示畫梅精品)。
    活動三:
    欣賞與分析:從這些畫中你能感受到畫家的一種什么情緒?能感受到中國畫的特點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互相討論后作答)。
    教師總結:堅韌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鐵骨。
    中國畫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點。
    “不經(jīng)風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們應以梅花精神自勵,開拓我們偉大的事業(yè)!(由欣賞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錚錚鐵骨)。
    三、體會、實踐。
    1、認識文房四寶。
    2、教師與學生一同體驗筆墨的韻味。(教師演示)。
    傳授小知識點:用筆:中、側鋒,輕、重、緩、急等。
    用墨:干、濕、濃、淡等。
    (學生在《梅花三弄》的樂曲中體驗筆墨,為畫梅做好前期準備。)。
    四、展評、拓展。
    1、展示部分用筆、用墨練習,學生自評、互評,教師予以表揚與鼓勵。
    2、布置學生課余搜集自己喜愛的梅花攝影和圖畫作品,以及與梅花有關的詩詞、散文、佳句等,編輯成冊或辦成小報,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教學目的: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借助梅花的傳統(tǒng)畫法的學習,激勵學生在大膽嘗試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獨立完成一幅梅花創(chuàng)作。
    教學重點:梅花傳統(tǒng)畫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的韻味,用生動的線、形,在宣紙上畫出高潔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圖片、國畫用具等。
    學具準備:自制小冊、小報、國畫用具、課本等。
    教學過程:
    一、討論、引入。
    1、展示部分學生課余搜集成冊的有關梅花的詩詞、小報;
    2、學生自由暢談搜集的素材,并說說自然界和藝術作品中梅花給自己的感受,老師予以充分肯定(學生互相交流、自主學習,活躍課堂氣氛)。
    二、體會、實踐。
    3、線條的疏密。
    4、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5、勾花與點花。
    (二)教師演示,學生體會。
    (三)多媒體展示不同畫家的梅花作品及畫家作畫的精彩過程,學生再次體會筆墨的特點。
    (通過欣賞大師的繪畫過程,讓學生近距離地觀摩畫梅的方法,感受到畫梅的樂趣。)。
    (四)學生嘗試畫梅,教師巡回指導。
    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參照優(yōu)秀國畫作品或有關詩歌、散文,大膽進行創(chuàng)作。
    (教師進行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親自體會畫梅的`樂趣。)。
    三、展評、討論。
    展示部分國畫作業(y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予以肯定與鼓勵。
    評價建議:
    1、構思有什么特點。
    2、用筆用線是否流暢、大膽。
    3、筆墨韻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通過自評、互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外拓展。
    師:“以物寄情”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里最常用的一種手法,同學們還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為無數(shù)仁人志士所喜愛呢?(生答)。
    *梅之佳友:
    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師:同學們知道有關這些花卉的畫家嗎?(生答)(多媒體展示部分佳作)。
    (由梅花拓展到同樣表現(xiàn)人格精神的荷、蘭、竹、菊等,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拓展:
    *熟悉對象。
    對所畫對象仔細觀察,了解它的生長規(guī)律和組織形態(tài),可讓學生大膽作畫,反復體會。
    *借鑒傳統(tǒng)。
    中國繪畫是一個繼承和發(fā)展的過程,初學者要多看歷代名家優(yōu)秀作品,從中汲取精華,讓學生多搜集名畫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重視書法練習。
    古人曰“書畫同源”,因為中國繪畫精神是通過筆墨表現(xiàn)出來的,通過練習書法,提高對筆性的了解。
    *提高藝術修養(yǎng)。
    書籍:《國畫梅蘭》繆宏波編著網(wǎng)站:“青島梅園”
    附:《梅花三弄》內容簡介。
    中國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譜最早見于明代《神奇秘譜》。譜中解題稱晉代桓伊曾為王徽在笛上“為梅花三弄之調。后人以琴為三弄焉”。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關于笛曲《梅花落》改編,移植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顏師所作《江梅引?憶紅梅》中“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句,說明此曲宋代尚流傳。
    關于《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與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xiàn)怨愁離緒的情感內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jié)操與氣質為表現(xiàn)內容,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jié)奏較為規(guī)整,宜于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jié)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樂曲的引子部分親切優(yōu)美,節(jié)奏則具有平穩(wěn)舒緩和跌宕起伏的對比因素,精練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區(qū)出現(xiàn)的旋律,冷峻肅穆,構畫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靜靜開放的畫面。前十二小節(jié)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進音程為特征的旋律,結合穩(wěn)健、有力的節(jié)奏,富有、莊重的色彩,仿佛是對梅花的贊頌。后十四小節(jié)多用同音重復。符點節(jié)奏的運用使旋律富于推動力,似乎梅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晃動起來。接著便是樂曲。音樂主題的第一次重現(xiàn)。這段優(yōu)美流暢的曲調輕巧、跳躍地在這部分音樂中三次循環(huán)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風蕩梅花,舞玉翻銀”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風搖曳,生機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現(xiàn),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彈奏。這段曲調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有著非常細膩的音樂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節(jié)奏和不穩(wěn)定的樂音,表現(xiàn)出動蕩不安的氣氛,襯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這段曲調在音調和節(jié)拍上與泛音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并連續(xù)用八度大跳的靈活手法,使旋律線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結合演奏上采用剛勁的“滾拂”手法,使音樂表現(xiàn)出一種風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畫了梅花迎風斗雪的堅毅形象,在緊張的情緒表現(xiàn)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聲的樂曲漸漸平穩(wěn),不斷飄出裊裊余音。它運用調式屬音下行向主音過渡,然后穩(wěn)定的結束,仿佛在經(jīng)歷了風蕩雪壓的考驗之后,一切又歸于平靜,梅花依然將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間。
    看菊花的教案設計篇十三
    《看菊花》是國標本蘇教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課文8的一篇文章,它以兒童的口吻記述了一家人假日去公園看菊花的情景。通過語言文字使學生感悟菊花不畏嚴寒、竟相開放的精神、體會作者對菊花的喜愛之情是課文的難點所在。怎樣讓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積累相對缺乏的一年級學生走進課文,走進菊花,獲得了情感上的熏陶和審美情趣上的享受?在上該課一星期前,我就開始思索著。
    師:深秋時節(jié),大自然有什么變化呢?我們走出教室,在校園了觀察觀察,好不好?
    生:(興奮地)好!
    (師生帶著書來到室外,大家邊看邊討論。)。
    生:老師,你看,小草枯萎了,樹上的葉子也快落光了。
    師:你真會觀察。
    生:快看,天上飛來了幾只大雁,我想它們一定是準備飛到南方去。
    生:老師,深秋的風吹在身上有點冷,我今天都穿毛線衣和外套了。
    生:我知道小樹要裹上冬衣,還有青蛙要冬眠了,是前一課《秋姑娘的信》告訴我的。
    生:(環(huán)顧四周,異口同聲地說)菊花!
    (在對“大自然有什么變化”的討論中,學生對詞語“深秋”有了直觀形象的理解,同時,不漏痕跡地將眼前和身邊的一些事物與菊花進行了對照,使學生對菊花的“不畏寒冷”不再感到遙遠。)。
    (生自由讀、議,暢所欲言。)。
    生:菊花真行,不像有些花草天一冷就枯萎了。
    生:是的,天都這么冷了,菊花還開得這么漂亮,它們真勇敢!
    生:我剛才還想把外套上的帽子往頭上戴,現(xiàn)在看到菊花不怕冷,我也不想戴了。
    師:說得真好!那誰來扮演一朵“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的菊花?
    (一生在大家爭先恐后的“我來”、“我來”聲中,背對著風站立。)。
    生:不對,書上說“迎著”,應該這樣。(面對著風站得筆直。)。
    師:是呀,迎風開放!
    生:老師,我看到菊花是這樣的。(挺胸抬頭、伸展雙臂)。
    師:棒極了,好一朵迎風菊!來,我們大家一起演!
    (學生在操場上爭相表演,生動地表現(xiàn)了菊花一朵朵、一匆匆、一片片迎著寒風竟相開放的情景。當學習內容與生活體驗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之后,接下來的朗讀聲情并茂。孩子們在用自己專注的表情和動情的朗讀表達著他們對語言的感悟、對菊花的贊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