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編寫的一份詳細教學計劃。那么我們該如何撰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所要達到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確保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可測量性。其次,我們應合理組織教學內(nèi)容,將知識點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接著,我們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最后,我們需要進行評估和反思,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合理有序地編寫教案,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順利。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一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nèi)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nèi)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F(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此種一些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3、掌握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2、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三)情感目標:
1、認識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fā)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2、感受偉人的豪邁氣魄,樹立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和抱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導入。
二、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1、詞又稱為長短句,詞的一段叫做一闋,兩段分別叫做上闋,下闋。
2、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詞譜,詞譜的名稱叫做詞牌。
3、讓學生指出本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
三、整體感知。
(一)朗讀。
1、聽視頻朗讀,注意聽準字音、語速、節(jié)奏和韻律。
2、提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找出問題并作以評價。
3、檢查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
4、結(jié)合前面指出的問題,再聽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二)疏通詞意。
1、學生自讀,并結(jié)合注釋疏通詞意,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
2、檢查重點詞義的理解情況,并作以明確。
3、指名學生疏解詞意,其他同學及老師糾正。
四、深入理解。
齊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及情感: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上闋)。
2、上闋哪些句子總寫雪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3、對雪景的具體描繪,由哪個詞引起?(望)。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點?(長城內(nèi)外、黃河上下、山、原)(顏色:白色)。
5、上闋除了寫望到的'這些景物,再有沒有寫其他景物?(須晴日……)。
6、這些景物是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想象、聯(lián)想到的)。
總結(jié):詞的上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通過對北國風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7、詞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江山如此多嬌)。
8、這句話是對上闋的一個總結(jié),是一個承上句,有沒有啟下句?(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9、作者引出了哪些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0、對這些歷史人物作者用一個字作了評價,請找出來(惜)。
11、惜如何理解?(惜中有褒,惜中有貶,惜中有)。
12、既然作者惋惜這些千古帝王都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有沒有在武功和文治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人?(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總結(jié):詞的下闋通過對歷代帝王的評價,表達出當今無產(chǎn)階級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五、藝術特色。
1、描寫、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
2、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三
1、知識與能力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想象作個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詩人的人格魅力,通過朗讀品味語言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進而陶冶學生的性情,習得一種樂觀、堅定、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四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學習過程:。
一熟讀感悟。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二體悟交流。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三背誦默寫。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齊背。
2.點名背誦。
3.說說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熟讀白雪歌送武判官尋京。
1.齊讀。
2.點名讀。
3.請學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體交流討論.
三比較異同。
1.教師指導比較的角度.如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景的角度與方法等.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把討論的結(jié)果寫在語文本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名回答,談談自己的想法.
2.師生討論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要作好點拔總結(jié)工作.
3.讓學生再次修改補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白雪歌送武判寫歸京。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五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zhì)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zhì)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教學難點。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教學設計。
2課時。
板書。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nèi)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導入。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赡阒绬??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二.結(jié)合注釋,把握形象。
三.聆聽范讀,感受形象。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巴L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四.反復誦讀,體會形象。
五.質(zhì)疑討論,明確形象。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R>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六.結(jié)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二.反復誦讀,感受情懷。
三.質(zhì)疑討論,把握主旨。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jié)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jié)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四.比較閱讀,加深理解。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jié)合。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六
2、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學習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xiàn)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fā)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學習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知識鏈接】。
1.詞的知識。
詞興起于唐,盛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diào)歌頭》等。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宋詞有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如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zhuǎn)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如柳永、李清照。
2.創(chuàng)作背景與發(fā)表。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fā)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柳亞子要求,親筆書寫了這首詠雪詞贈他,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jù)傳抄件刊出。其后,一些報紙相繼,一時轟動山城。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制版刊出。
吳祖光稱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倚傍、自鑄偉詞”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蔣介石看到《沁園春雪》后,大為震驚,為了達到他的罪惡目的,一時召集很多的反動文人,也來寫詩填詞,歌頌國民黨,結(jié)果他們寫的詞比不管在意境方面,還是在文采方面都與毛澤東的差得遠。
人民大會堂里有一幅巨幅圖畫,看后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幅圖畫就是以《沁園春雪》為體裁創(chuàng)作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邊是“山舞銀蛇,原馳臘象”,白雪覆蓋大地的遼闊景象,一邊是旭日東升,紅日照耀著大地的壯麗景象,更顯祖國壯麗多姿。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
1、結(jié)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結(jié)合歷史背景,導入新課。
3、播放《沁園春?雪》的朗讀帶,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如“汗”、“俱”)、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
1、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結(jié)合自己摘抄的描寫雪景的詩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體會意境。
3、在聽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和重音,初步體會詞的感情。
4、在心中默讀,體會詞的意境和音律。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讓學生說出上闋中的動詞和它們所描繪的景物,學生回答后及時補充和糾正。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示范分析“封、飄、失”所描繪出的北國雪景,重點比較“望”與“看”字的區(qū)別,暗示詩人登高望遠的觀察角度,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其它動詞描繪的視覺景象。
4、分析:“晴日”映照下的雪景,紅色與白色交相輝映,巨大的反差給讀者以視覺上的震撼;詩人又把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比做紅裝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確切,并提問學生“欲與天公試比高”中“欲”字的用法。
5、總結(jié)詩詞寫景語言的凝練生動,引導學生通過近景和遠景的推移、實景和虛景的交錯,發(fā)現(xiàn)詩人思維的跳躍和連貫。
1、回答問題:有“封、飄、望、失、舞、馳、比、看”等,分別描繪了長城,黃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
2、根據(jù)教師示范的方法,分析詞語的用法?!笆А泵枥L出黃河結(jié)冰的壯觀景象,“舞”和“馳”運用擬物、比喻的修辭手法,化靜為動,生動描繪出群山高原在白雪的覆蓋下一望無垠、連綿起伏的壯麗景色,富于生命力。同學問交流閱讀體會,補充答案。
3、通過教師講解,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凝練,并回答:“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運用了比喻、擬物、擬人和對偶的修辭手法。
4、討論回答:“欲”字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fā)的氣概。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感受詩歌形象的“詩化”特征,理解詩人借“試比高”抒發(fā)內(nèi)心的豪邁之情。
5、通過概括詞中出現(xiàn)的景物,把握詩人的寫景脈絡,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三、組織活動。繪制“北國風雪圖”
1、組織學生分小組,根據(jù)對詞的分析和理解,修改已繪制的圖畫。
2、結(jié)合圖畫,指導學生感受白雪與晴日的紅白色調(diào)撞擊,理解“妖嬈”的內(nèi)涵。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長城和黃河并非真實地出現(xiàn)在詩人眼前,詩中的許多景色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勾勒出來的壯麗圖景。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jié)組內(nèi)同學對上闋詞意境的理解,修改圖畫。
2、結(jié)合圖畫,選舉小組代表,口頭描繪詞中的景象,嘗試總結(jié)詩詞表現(xiàn)的意境美。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詞的音律,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下闋詞中所列舉的歷代帝王。學生回答完后,可視回答情況給予補充。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闋詞的知識點,并感受下闋詞的意境。2、暢所欲言,可以結(jié)合歷史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下闋詞。
1、提問:通過誦讀全詞,你發(fā)現(xiàn)上闋詞和下闋詞就內(nèi)容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何處?
2、提問:描寫景物和評點歷史人物是不相關的內(nèi)容,詩人是如何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的?
3、總結(jié):這句話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啟下,由景物自然過渡到歷史人物,跨越時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大氣豪邁和堅定信念。
4、提問:詩人對歷代帝王、“無數(shù)英雄”是什么態(tài)度?你是如何知道的?
5、組織學生討論,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钡暮x,并提示學生,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無產(chǎn)階級?!钡菑奈谋境霭l(fā),即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就會認識到,這首詞是以作者本人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1、回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上闋詞是寫景抒情,下闋詞是評點歷史人物表達觀點。
2、回答:是通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連接起來的。
3、結(jié)合教師的分析,談論、體會詩人是如何把寫景和抒情結(jié)合到一起,自然過渡到對歷史人物的評點的。
4、經(jīng)過討論和交流回答:詩人對他們是惋惜、感嘆的態(tài)度,“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都反映了詩人的態(tài)度。
5、討論,認識到這三句話是全詞主旨所在,抒發(fā)了作者作為一代偉人的政治抱負和自信。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jié)全詩。
列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币龑W生從內(nèi)容、語言和主題三個方面比較閱讀這兩首同是描寫雪景、借景抒情的詩歌,這種比較討論沒有固定答案,關鍵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兩首詩詞的區(qū)別:從意境創(chuàng)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2、總結(jié)全詞,并告訴學生“詩、樂、畫”一體的詩歌學習思路和我國“詩言志”的詩歌傳統(tǒng)。
3、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jīng)驗和收獲。四、本課總結(jié)這是一首主旨鮮明、氣勢恢弘、意境壯美的詞。通過這首詞的學習和背誦,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詩、樂、畫”一體的學習思路。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鑒賞者的角度,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詞的感受和體驗。詩歌語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瑣碎的,抓住重點詞語,是解讀這首詞的關鍵。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七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1-2分鐘)。
齊背誦兩首詞引入新課。
出示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詞,感悟詩歌內(nèi)容和寓意。
2、了解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3、體會詩人寬廣的胸懷,堅定的信心和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二、學生自學,質(zhì)疑問難(15分鐘左右)。
自學提綱: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詞的上闋是如何描寫北方的`壯麗的雪。
景的?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詞的下闋又是如何評論歷史英雄的?
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4、“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三、合作探究,解決疑難(15分鐘左右)。
在自學討論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莽莽????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稍遜風騷???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以評論和抒情為主,從評說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轉(zhuǎn)到歌頌真正的英雄人物——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人民群眾。
4、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兩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大眾的歌頌,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
四、鞏固新知,當堂訓練(15分鐘)。
教師出示課堂練習: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幾句?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哪幾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闕中哪幾句是實景,哪幾句虛景?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詩中最能體現(xiàn)本詩主旨的詩行。
6.這首詞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各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課堂小結(jié)。
上闋寫景抒情,下闋評古論今,從贊美祖國大好河山到評說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過渡到歌頌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從而將議論和抒情結(jié)合起來。
五、課外作業(yè),拓展延伸(3分鐘)。
背誦默寫這首詞。
完成基訓一部分。
討論補充記錄。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過程與方法:1、采用先學后教的洋思模式。2、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詩興大發(fā)。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讀出感情并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2、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體特點。
3、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5、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三、自學指導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四、合作展示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是虛景。
4、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惜”
6、本文的主旨: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自學指導2: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3、結(jié)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六、合作展示2。
2、“江山……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jié)句的寓意是: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七、當堂訓練: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jù)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shù)不限。
八、課堂小結(jié):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jié)(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后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板書設計:
繪雪景。
贊北國風光,抒革命情懷。
論英雄。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九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讀。
2、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討論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北國雪景,并談談你的感受。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五、背誦詩歌。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讀文,并能結(jié)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1、放片斷。
2、學生自由朗讀并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四、個性創(chuàng)作(大組誦讀)。
五、活學活用。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后潤色。
附1:學生作品。
七(1)班邵凱。
勤中初建,
震懾四方。
賞紅磚綠瓦,
金碧輝煌;
弧形樓宇,
環(huán)抱學子。
殘陽西沉,
紅樓斜影,
欲與名校比高低。
須寒冬,
看銀裝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嬌,
引常州學子盡折腰。
觀藝術教育,
首屈一指;
創(chuàng)新理念,
獨一無二;
馳名老校,
東南西北。
只可仰嘆拜下風。
喜人矣,
尋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詠北大百年。
楊河。
戊戌流年,
沙灘路斷,
紅樓初建。
望紫禁深宮,
殘陽西沉;
白塔斜影,
折線孤雁。
八旗煙云,
燕山空晚,
清風無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圓明斷垣。
五四鐘聲風雨,
引主義文章乾坤換,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滿;
仰觀星宇,
俯究人間。
砥礪德業(yè),
道說長短,
爭鳴自由問必然。
路漫漫,
覽天下長卷,
理論河山。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風,
萬里菌飄。
望長城內(nèi)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頓失吵鬧。
吃板藍根,
服維生素,
欲與sars試比高。
無寧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嬈。
病毒如此多焦,
引無辜良民競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輸文采,
西醫(yī)中藥,
稍遜風騷,
一代庸醫(yī),
齊聚華夏,
喪心病狂亂開藥。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一
1、分析下闋部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主題。
2、理解議論抒情相相結(jié)合的特點。
3、朗讀和背誦。
4、練習測試。
1、進入上闋“概括”界面,復習舊課。
2、全班背誦上闋。
3、分析下闋:
老師操作電腦進入下闋的“思考題”界面,顯示思考題:
1、前兩句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不用“贊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與上闋哪個詞相近?
3、“文采”、“風騷”、“彎弓射大雕”各指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5、“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2、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五分鐘),然后老師停止電腦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顯示各題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師提出(七分鐘)。(有小喇叭符號的,單擊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1、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其作用與上闋的.“望”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對前兩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xiàn)在“略”、“稍”、“只”等詞上。
5、“風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斗志。抒發(fā)了自己作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6、議論與抒情相結(jié)合。既談古,又論今,把古代與今天作比較。熱情歌頌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抒發(fā)了詩人作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1、全班朗讀下闋。
2、終止學生操作,開啟網(wǎng)絡廣播功能,電腦演示下闋朗讀欣賞。
3、背誦下闋。
電腦演示全詞的朗讀欣賞,同學們分為男女兩組跟著電腦演示進行朗讀。
終止網(wǎng)絡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在電腦網(wǎng)絡上完成本課的反饋練習,然后電腦自動計同各人的成績。
練習內(nèi)容及答案:(有小喇叭標志的,單擊它,電腦會播放該句子的朗讀,)。
用鍵盤輸入括號前的字的拼音字母,并讀準(每空5分)。
分(fen)外妖嬈(rao)稍遜(xun)風騷(sao)。
數(shù)(shu)風流人物。
(二)把下列句的朗讀節(jié)奏判斷正確的一項用鼠標拖到括號內(nèi)(c)(5分)。
a、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b、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c、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d、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判斷下列語句的修辭手法。(每小題10分)。
a比喻b、對偶c、擬人d、夸張、e借代。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c)。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ab)。
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e)。
(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每小題10分)a、對b、錯。
1、“望”字統(tǒng)領的詩句是由“長城內(nèi)外”到“分外妖嬈”(b)。
2、“頓失滔滔”一句的重讀應在“頓”(a)。
3、本詞上闋在表達方式上是描寫與議論相結(jié)合(b)。
4、“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風流人物”(b)。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二
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學習詩歌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1、將作者用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的景物形象化,在頭腦中轉(zhuǎn)變成一幅幅圖畫。
2、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感,讀中生情。
1選詞填空:
(1)分外妖(??)?美麗富(??)?不屈不(??)[饒、嬈、撓]。
(2)戒(?)戒躁??(?)小玲瓏??步履(?)健[嬌、矯、驕]。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分外(??)?分別(??)?妖嬈(??)?謙遜(??)。
莽莽()?風騷(??)?可汗(??)數(shù)九寒冬(??)。
不計其數(shù)(??)??數(shù)見不鮮(???)。
3、動手查資料:
對于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這首詞的呢?請將你所搜集到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4、反復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一、導入??。
二、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聽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四、研讀上闋: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字引起?它統(tǒng)攝的句子是哪幾句?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字可以看出?
5、詞的上闋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下闋:
1、開頭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于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個字作了評價,是哪個字?這個字有什么具體含義?(分小組討論)。
3、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六、研讀探究:
七、揣摩運用:
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三
1、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及全詞表達的感情。
2、了解詞多種表達方式共用的特點。
一、檢查背誦,復習上闋。
二、學習下闋。
1、齊頌下闋。
2、提問:下闋前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3、提問: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領起哪些句子?
4、怎樣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三、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jié)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四、小結(jié)。
五、處理課后第三題。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四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云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著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并板書標題)。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懢暗??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nèi)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采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一
1、感受詞的意境美,提高欣賞能力。
2、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堅定的信心。
一、導入新課。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領略一下毛澤東詩詞的風采。在學之前我們先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長沙》。多媒體展示,放錄音。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叢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事后作《沁園春·長沙》。這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苦苦尋求一條救國之路,發(fā)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義會議后,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此時否定原來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沁園春·雪》。
二、整體感知:
學生看書、聽讀,正音。(放錄音,學生將音記在書上)。
出示幻燈片。
一、給加線字注音:
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數(shù)()風流人物今朝()。
二、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折腰——。
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初步體會詞的意境。
學生自讀,兩人互指缺點。
三、分析重、難點:
沁園春,是這首詞的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很明顯,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在上下兩闋之間有一過渡句,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找出這一過渡句。(學生作答)。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啟下(學生作答,并將這一過渡句標出,作用記在書上)。
“江山如此多嬌”是承接上闋來寫的,在這里用到一個嬌字,是褒是貶?
是褒義,是贊揚。
那祖國江山有哪些可贊之景呢?看題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國的什么地方?
在祖國的北方(北國風光)。
北國風光怎樣呢?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在這里用到一種修辭方法是互文,實際指整個的北方冰封、雪飄,這是總寫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兩個字封、飄。(“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下面有一望字領起,望到了什么呢?(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望字領起下文,從“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都是望字統(tǒng)領。
“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xù)寫地域的遼闊。(讓學生思考、交流:作者為何選取這些景觀?)。
指導:長城內(nèi)外,長城東西走向,長城內(nèi)外實指長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黃河,大河上下實指黃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以動寫靜,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
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須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現(xiàn)在天還沒有晴,晴之景應該是想到的,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是虛寫?,F(xiàn)在我們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想像、交流,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
上闋寫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寫眼前的實景,再寫想象的虛景,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寫出江山如此多嬌。
學生齊讀上闋一遍。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們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戰(zhàn)功赫赫。
對他們,作者用了一個“惜”字,惜什么呢?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略”、“稍”,用詞恰當,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為引出下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贊揚當代無產(chǎn)階級和革命人民,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了主題。
至此,我們回頭看“問蒼茫大地,誰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學生齊讀下闋一遍。
四、梳理鞏固。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聽《沁園春·長沙》的錄音一遍,齊讀《沁園春·雪》一遍,注意體會兩首詞的意境和毛澤東的思想發(fā)展規(guī)跡。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找毛澤東的詩詞自讀,體會其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跡。
[板書設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此種一些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3、掌握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上下闋寫景、議論、抒情的關系,掌握本詞中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2、掌握欣賞詩歌的一般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情,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三)情感目標:
1、認識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fā)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2、感受偉人的豪邁氣魄,樹立建設祖國的偉大理想和抱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和強烈感情。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的偉大胸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作者寫這首詞的背景導入。
二、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1、詞又稱為長短句,詞的一段叫做一闋,兩段分別叫做上闋,下闋。
2、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叫詞譜,詞譜的名稱叫做詞牌。
3、讓學生指出本首詞的詞牌名和題目。
三、整體感知。
(一)朗讀。
1、聽視頻朗讀,注意聽準字音、語速、節(jié)奏和韻律。
2、提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找出問題并作以評價。
3、檢查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
4、結(jié)合前面指出的問題,再聽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二)疏通詞意。
1、學生自讀,并結(jié)合注釋疏通詞意,劃出不理解的字詞,小組內(nèi)合作解決。
2、檢查重點詞義的理解情況,并作以明確。
3、指名學生疏解詞意,其他同學及老師糾正。
四、深入理解。
齊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及情感:
1、這首詞的題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寫雪景的?(上闋)。
2、上闋哪些句子總寫雪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3、對雪景的具體描繪,由哪個詞引起?(望)。
4、作者望見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點?(長城內(nèi)外、黃河上下、山、原)(顏色:白色)。
5、上闋除了寫望到的'這些景物,再有沒有寫其他景物?(須晴日……)。
6、這些景物是不是作者看到的?(不是,想象、聯(lián)想到的)。
總結(jié):詞的上闋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通過對北國風光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7、詞中的哪句話可以概括上闋這個意境磅礴,氣勢雄偉的畫面?(江山如此多嬌)。
8、這句話是對上闋的一個總結(jié),是一個承上句,有沒有啟下句?(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9、作者引出了哪些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10、對這些歷史人物作者用一個字作了評價,請找出來(惜)。
11、惜如何理解?(惜中有褒,惜中有貶,惜中有)。
12、既然作者惋惜這些千古帝王都在文治方面有所不足,那么有沒有在武功和文治方面都有卓越貢獻的人?(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總結(jié):詞的下闋通過對歷代帝王的評價,表達出當今無產(chǎn)階級空前偉大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五、藝術特色。
1、描寫、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
2、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三
1、知識與能力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想象作個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詩人的人格魅力,通過朗讀品味語言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進而陶冶學生的性情,習得一種樂觀、堅定、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四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2.能正確背誦默寫課文.
3.能說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教學設計:。
1.反復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沁園春雪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異同.
3.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重點:。
1.讀,讀正確,讀出感情.
2.說,說說詞中表達的感情,。
3.背,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學習過程:。
一熟讀感悟。
1.教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聽朗讀帶,給生字詞注音.
3.齊讀,讀準字詞.
4.點名讀,讀出感情.
5.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6.再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7.男女生分別讀.體會感情.
二體悟交流。
1.讓學生自讀,整理自己的感悟.
2.請同學談自己的閱讀感悟.
3.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談,比如寫作思路,修辭方法,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
4.讓學生有充分的發(fā)言機會.廣泛交流.
三背誦默寫。
1.展開競賽,積極背誦.
2.仔細分析字形,找出易寫錯的字.
3.當堂默寫.
4.視頻展示幾位同學的默寫,集體訂正.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鞏固背誦默寫。
2.完成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
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齊背。
2.點名背誦。
3.說說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熟讀白雪歌送武判官尋京。
1.齊讀。
2.點名讀。
3.請學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體交流討論.
三比較異同。
1.教師指導比較的角度.如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寫景的角度與方法等.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3.把討論的結(jié)果寫在語文本上.
四交流體會。
1.指名回答,談談自己的想法.
2.師生討論學生的發(fā)言.教師要作好點拔總結(jié)工作.
3.讓學生再次修改補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白雪歌送武判寫歸京。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五
1.反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zhì)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3.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重點。
1.復誦讀,感受詩詞中北國壯麗的雪景,體會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2.質(zhì)疑討論,理解詩人借景抒情的壯志豪情。
教學難點。
賞析回味,明確全詞熔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教學設計。
2課時。
板書。
毛澤東。
寫景:
北國風光長城內(nèi)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實寫。
萬里雪飄山。
原
看須晴日虛寫。
(總體寫)(具體寫)。
抒情:江山如此多嬌!
議論: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導入。
毛主席在我們的印象里,他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赡阒绬??他還是一位。
著名的詩人。今天,我們就將一同學習他的詩詞---《沁園春雪》。
二.結(jié)合注釋,把握形象。
三.聆聽范讀,感受形象。
1.標題為“沁園春雪”,詞中究竟寫出了怎樣的雪呢?請聽配樂朗讀《沁園春雪》。
明確節(jié)奏、重音:
望/長城內(nèi)外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惟余莽莽頓失滔滔。
分外/妖嬈。
2.詞中的雪形象如何?
討論明確:
北國的雪景,壯闊、富有氣勢的。
3.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里描寫的北國的雪景?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薄巴L城內(nèi)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BR> 四.反復誦讀,體會形象。
五.質(zhì)疑討論,明確形象。
1.北國的雪景特點如何?
討論明確:
豪邁、壯闊、富有氣勢。
2.詞中哪些語句,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的特點?
討論明確: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R> 討論明確: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比喻修辭),舞銀蛇;原(比喻修辭)馳蠟象。
齊讀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讀出北國雪景豪邁的氣勢。
4.須晴日,雪景又當如何呢?這景與上文詩人所見的景色有何不同?
討論明確:
虛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 5.如此美妙的北國雪景,你覺得如何?
討論明確:
六.結(jié)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默寫并背誦詞的上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沁園春雪》的上闋,感受到了北國之雪的風姿。(生齊背回味)同時,同學也暢談了自己的審美感受。那作者對自己筆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評價的呢?下面讓我們一同在下闋中尋找答案。
二.反復誦讀,感受情懷。
三.質(zhì)疑討論,把握主旨。
1.面對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評價?
討論明確:
面對祖國壯麗山河,作者發(fā)出了“江山如此多嬌”的贊美。
2.由此景,作者聯(lián)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評價他們?這些人有什么共同點?
討論明確:
聯(lián)想到無數(shù)競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點:都是中國歷史上曾建功立業(yè)、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人,作者對他們都作了委婉的批評,并以一“惜”字總領對他們的批評。
3.作者這樣評價英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
以委婉的批評作鋪墊,引出“今朝風流之人物”,這種寫法類似杜牧的《赤壁》中貶周言志的寫法。
4.結(jié)合背景,如何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風流人物”?
討論明確:
本詞寫于1936年2月,當時遵義會議剛剛結(jié)束,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時在陜西清澗袁家溝,正準備率領紅一方面軍渡黃河開赴河北抗日前線。適逢一場大雪,雪后毛澤東揮毫寫下了本詞。詞中詩人抒寫了作為革命家的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詞中“風流人物”可理解為毛澤東本人,但更應理解成廣大的人民群眾。
四.比較閱讀,加深理解。
比較詩人同樣寫雪的詞《減字木蘭花》,談談與《沁園春雪》的異同。
討論明確:
相同,都寫雪,都氣勢雄壯,風格豪邁。
不同,《沁園春》,借景抒懷,抒寫革命者的壯志豪情;《減字木蘭花》,寫景為敘事,襯托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沁園春》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減字木蘭花》寫景、敘事相結(jié)合。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六
2、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學習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xiàn)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fā)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學習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知識鏈接】。
1.詞的知識。
詞興起于唐,盛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段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比如《沁園春》、《虞美人》、《水調(diào)歌頭》等。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雪,是這首詞的題目。
宋詞有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如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zhuǎn)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如柳永、李清照。
2.創(chuàng)作背景與發(fā)表。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本篇首次正式公開發(fā)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后,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應柳亞子要求,親筆書寫了這首詠雪詞贈他,11月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據(jù)傳抄件刊出。其后,一些報紙相繼,一時轟動山城。1951年1月8日,《文匯報》附刊曾將毛澤東同志贈柳的墨跡制版刊出。
吳祖光稱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倚傍、自鑄偉詞”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蔣介石看到《沁園春雪》后,大為震驚,為了達到他的罪惡目的,一時召集很多的反動文人,也來寫詩填詞,歌頌國民黨,結(jié)果他們寫的詞比不管在意境方面,還是在文采方面都與毛澤東的差得遠。
人民大會堂里有一幅巨幅圖畫,看后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幅圖畫就是以《沁園春雪》為體裁創(chuàng)作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邊是“山舞銀蛇,原馳臘象”,白雪覆蓋大地的遼闊景象,一邊是旭日東升,紅日照耀著大地的壯麗景象,更顯祖國壯麗多姿。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
1、結(jié)合本地的氣候特征,引導學生展開對“雪景”的描繪。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會賦予雪景不同的特點,結(jié)合歷史背景,導入新課。
3、播放《沁園春?雪》的朗讀帶,或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如“汗”、“俱”)、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
1、暢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
2、結(jié)合自己摘抄的描寫雪景的詩句,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體會意境。
3、在聽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和重音,初步體會詞的感情。
4、在心中默讀,體會詞的意境和音律。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1、讓學生說出上闋中的動詞和它們所描繪的景物,學生回答后及時補充和糾正。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示范分析“封、飄、失”所描繪出的北國雪景,重點比較“望”與“看”字的區(qū)別,暗示詩人登高望遠的觀察角度,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其它動詞描繪的視覺景象。
4、分析:“晴日”映照下的雪景,紅色與白色交相輝映,巨大的反差給讀者以視覺上的震撼;詩人又把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比做紅裝素裹的少女,更是想象奇特,比喻確切,并提問學生“欲與天公試比高”中“欲”字的用法。
5、總結(jié)詩詞寫景語言的凝練生動,引導學生通過近景和遠景的推移、實景和虛景的交錯,發(fā)現(xiàn)詩人思維的跳躍和連貫。
1、回答問題:有“封、飄、望、失、舞、馳、比、看”等,分別描繪了長城,黃河,群山,高原和晴日的雪景。
2、根據(jù)教師示范的方法,分析詞語的用法?!笆А泵枥L出黃河結(jié)冰的壯觀景象,“舞”和“馳”運用擬物、比喻的修辭手法,化靜為動,生動描繪出群山高原在白雪的覆蓋下一望無垠、連綿起伏的壯麗景色,富于生命力。同學問交流閱讀體會,補充答案。
3、通過教師講解,體會詩歌語言的準確、凝練,并回答:“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運用了比喻、擬物、擬人和對偶的修辭手法。
4、討論回答:“欲”字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fā)的氣概。能夠根據(jù)教師的提示,感受詩歌形象的“詩化”特征,理解詩人借“試比高”抒發(fā)內(nèi)心的豪邁之情。
5、通過概括詞中出現(xiàn)的景物,把握詩人的寫景脈絡,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三、組織活動。繪制“北國風雪圖”
1、組織學生分小組,根據(jù)對詞的分析和理解,修改已繪制的圖畫。
2、結(jié)合圖畫,指導學生感受白雪與晴日的紅白色調(diào)撞擊,理解“妖嬈”的內(nèi)涵。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長城和黃河并非真實地出現(xiàn)在詩人眼前,詩中的許多景色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勾勒出來的壯麗圖景。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jié)組內(nèi)同學對上闋詞意境的理解,修改圖畫。
2、結(jié)合圖畫,選舉小組代表,口頭描繪詞中的景象,嘗試總結(jié)詩詞表現(xiàn)的意境美。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詞的音律,回顧上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下闋詞中所列舉的歷代帝王。學生回答完后,可視回答情況給予補充。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闋詞的知識點,并感受下闋詞的意境。2、暢所欲言,可以結(jié)合歷史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下闋詞。
1、提問:通過誦讀全詞,你發(fā)現(xiàn)上闋詞和下闋詞就內(nèi)容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何處?
2、提問:描寫景物和評點歷史人物是不相關的內(nèi)容,詩人是如何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的?
3、總結(jié):這句話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啟下,由景物自然過渡到歷史人物,跨越時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大氣豪邁和堅定信念。
4、提問:詩人對歷代帝王、“無數(shù)英雄”是什么態(tài)度?你是如何知道的?
5、組織學生討論,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钡暮x,并提示學生,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無產(chǎn)階級?!钡菑奈谋境霭l(fā),即根據(jù)這首詞的內(nèi)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就會認識到,這首詞是以作者本人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1、回答: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上闋詞是寫景抒情,下闋詞是評點歷史人物表達觀點。
2、回答:是通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連接起來的。
3、結(jié)合教師的分析,談論、體會詩人是如何把寫景和抒情結(jié)合到一起,自然過渡到對歷史人物的評點的。
4、經(jīng)過討論和交流回答:詩人對他們是惋惜、感嘆的態(tài)度,“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都反映了詩人的態(tài)度。
5、討論,認識到這三句話是全詞主旨所在,抒發(fā)了作者作為一代偉人的政治抱負和自信。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jié)全詩。
列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币龑W生從內(nèi)容、語言和主題三個方面比較閱讀這兩首同是描寫雪景、借景抒情的詩歌,這種比較討論沒有固定答案,關鍵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兩首詩詞的區(qū)別:從意境創(chuàng)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2、總結(jié)全詞,并告訴學生“詩、樂、畫”一體的詩歌學習思路和我國“詩言志”的詩歌傳統(tǒng)。
3、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jīng)驗和收獲。四、本課總結(jié)這是一首主旨鮮明、氣勢恢弘、意境壯美的詞。通過這首詞的學習和背誦,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詩、樂、畫”一體的學習思路。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鑒賞者的角度,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詞的感受和體驗。詩歌語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瑣碎的,抓住重點詞語,是解讀這首詞的關鍵。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七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1-2分鐘)。
齊背誦兩首詞引入新課。
出示學習目標: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詞,感悟詩歌內(nèi)容和寓意。
2、了解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3、體會詩人寬廣的胸懷,堅定的信心和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
二、學生自學,質(zhì)疑問難(15分鐘左右)。
自學提綱: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詞的上闋是如何描寫北方的`壯麗的雪。
景的?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詞的下闋又是如何評論歷史英雄的?
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4、“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三、合作探究,解決疑難(15分鐘左右)。
在自學討論的基礎上回答問題。
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莽莽????分外????妖嬈?????成吉思汗。
稍遜風騷???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3、以評論和抒情為主,從評說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轉(zhuǎn)到歌頌真正的英雄人物——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人民群眾。
4、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兩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大眾的歌頌,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
四、鞏固新知,當堂訓練(15分鐘)。
教師出示課堂練習: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幾句?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哪幾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闕中哪幾句是實景,哪幾句虛景?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詩中最能體現(xiàn)本詩主旨的詩行。
6.這首詞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各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課堂小結(jié)。
上闋寫景抒情,下闋評古論今,從贊美祖國大好河山到評說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過渡到歌頌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從而將議論和抒情結(jié)合起來。
五、課外作業(yè),拓展延伸(3分鐘)。
背誦默寫這首詞。
完成基訓一部分。
討論補充記錄。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過程與方法:1、采用先學后教的洋思模式。2、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詩興大發(fā)。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在陜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后,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fā)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展示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讀出感情并能流暢背誦正確默寫。
2、了解詩歌形象之美,音樂之美及語言凝煉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文體特點。
3、掌握一些詞中字詞的注音及意義。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
5、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三、自學指導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哪些?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它領起哪些句子?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四、合作展示1。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望到了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是虛景。
4、以靜寫動的句子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惜”
6、本文的主旨: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五、自學指導2: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
3、結(jié)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六、合作展示2。
2、“江山……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jié)句的寓意是: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七、當堂訓練: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根據(jù)自己的印象,寫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數(shù)不限。
八、課堂小結(jié):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jié)(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后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板書設計:
繪雪景。
贊北國風光,抒革命情懷。
論英雄。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九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讀。
2、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么?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討論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統(tǒng)領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北國雪景,并談談你的感受。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五、背誦詩歌。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問:“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學生讀文,并能結(jié)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1、放片斷。
2、學生自由朗讀并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四、個性創(chuàng)作(大組誦讀)。
五、活學活用。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后潤色。
附1:學生作品。
七(1)班邵凱。
勤中初建,
震懾四方。
賞紅磚綠瓦,
金碧輝煌;
弧形樓宇,
環(huán)抱學子。
殘陽西沉,
紅樓斜影,
欲與名校比高低。
須寒冬,
看銀裝素裹,
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嬌,
引常州學子盡折腰。
觀藝術教育,
首屈一指;
創(chuàng)新理念,
獨一無二;
馳名老校,
東南西北。
只可仰嘆拜下風。
喜人矣,
尋明日之星,
就在勤中。
毛澤東。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沁園春。
詠北大百年。
楊河。
戊戌流年,
沙灘路斷,
紅樓初建。
望紫禁深宮,
殘陽西沉;
白塔斜影,
折線孤雁。
八旗煙云,
燕山空晚,
清風無力百草怨。
途茫茫,
惜荷塘寒月,
圓明斷垣。
五四鐘聲風雨,
引主義文章乾坤換,淘博雅清泉,
未名春滿;
仰觀星宇,
俯究人間。
砥礪德業(yè),
道說長短,
爭鳴自由問必然。
路漫漫,
覽天下長卷,
理論河山。
佚名。
首都北京,
千里病風,
萬里菌飄。
望長城內(nèi)外,
人心慌慌,
京城上下,
頓失吵鬧。
吃板藍根,
服維生素,
欲與sars試比高。
無寧日,
看口罩手套,
分外妖嬈。
病毒如此多焦,
引無辜良民競折腰。
惜胸透b超,
略輸文采,
西醫(yī)中藥,
稍遜風騷,
一代庸醫(yī),
齊聚華夏,
喪心病狂亂開藥。
具枉矣,
究病源何如,
待看明朝。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一
1、分析下闋部分,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主題。
2、理解議論抒情相相結(jié)合的特點。
3、朗讀和背誦。
4、練習測試。
1、進入上闋“概括”界面,復習舊課。
2、全班背誦上闋。
3、分析下闋:
老師操作電腦進入下闋的“思考題”界面,顯示思考題:
1、前兩句有什么作用?為什么不用“贊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與上闋哪個詞相近?
3、“文采”、“風騷”、“彎弓射大雕”各指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5、“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2、學生思考后進行討論(五分鐘),然后老師停止電腦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顯示各題的分析及答案,不懂的向老師提出(七分鐘)。(有小喇叭符號的,單擊它,可播放配音分析)。
1、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里有贊頌、贊美的意思,而它比“贊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xiàn)出無數(shù)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2、其作用與上闋的.“望”相近,都有領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風騷”指的是文學才華,這里指的是廣義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彎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對前兩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對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諷。這種感情分別體現(xiàn)在“略”、“稍”、“只”等詞上。
5、“風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當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這不但是一種堅強的信心和偉大的抱負,而且是一種昂揚的斗志。抒發(fā)了自己作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6、議論與抒情相結(jié)合。既談古,又論今,把古代與今天作比較。熱情歌頌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和廣大的人民群眾。抒發(fā)了詩人作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領袖的壯志和抱負。
1、全班朗讀下闋。
2、終止學生操作,開啟網(wǎng)絡廣播功能,電腦演示下闋朗讀欣賞。
3、背誦下闋。
電腦演示全詞的朗讀欣賞,同學們分為男女兩組跟著電腦演示進行朗讀。
終止網(wǎng)絡廣播功能,讓學生自己在電腦網(wǎng)絡上完成本課的反饋練習,然后電腦自動計同各人的成績。
練習內(nèi)容及答案:(有小喇叭標志的,單擊它,電腦會播放該句子的朗讀,)。
用鍵盤輸入括號前的字的拼音字母,并讀準(每空5分)。
分(fen)外妖嬈(rao)稍遜(xun)風騷(sao)。
數(shù)(shu)風流人物。
(二)把下列句的朗讀節(jié)奏判斷正確的一項用鼠標拖到括號內(nèi)(c)(5分)。
a、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b、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c、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d、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判斷下列語句的修辭手法。(每小題10分)。
a比喻b、對偶c、擬人d、夸張、e借代。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c)。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ab)。
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e)。
(三)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每小題10分)a、對b、錯。
1、“望”字統(tǒng)領的詩句是由“長城內(nèi)外”到“分外妖嬈”(b)。
2、“頓失滔滔”一句的重讀應在“頓”(a)。
3、本詞上闋在表達方式上是描寫與議論相結(jié)合(b)。
4、“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風流人物”(b)。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二
1、掌握學習詩歌的一般的方法,能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入詩歌的意境。
2、學習詩歌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相結(jié)合的方法。
3、感受詩人的形象,感悟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并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
1、將作者用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的景物形象化,在頭腦中轉(zhuǎn)變成一幅幅圖畫。
2、反復朗讀,在讀中悟,讀中感,讀中生情。
1選詞填空:
(1)分外妖(??)?美麗富(??)?不屈不(??)[饒、嬈、撓]。
(2)戒(?)戒躁??(?)小玲瓏??步履(?)健[嬌、矯、驕]。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分外(??)?分別(??)?妖嬈(??)?謙遜(??)。
莽莽()?風騷(??)?可汗(??)數(shù)九寒冬(??)。
不計其數(shù)(??)??數(shù)見不鮮(???)。
3、動手查資料:
對于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你了解哪些呢?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成這首詞的呢?請將你所搜集到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4、反復朗讀這首詞,體會:作者想表達什么樣的感情呢?
一、導入??。
二、交流預習情況,并讓同學展示預習成果。
三、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全詞,注意節(jié)奏、字音。并盡力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2、聽范讀,并思考: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你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nèi)容呢?
四、研讀上闋:
2、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字引起?它統(tǒng)攝的句子是哪幾句?
4、末尾三句是實景還是虛景?從哪個字可以看出?
5、詞的上闋抒發(fā)詞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下闋:
1、開頭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的相同點是什么?對于這些人物作者用了一個字作了評價,是哪個字?這個字有什么具體含義?(分小組討論)。
3、詞的下闋表達了詞作者怎樣的偉大政治抱負?
六、研讀探究:
七、揣摩運用:
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上闋最后三句詩的意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三
1、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及全詞表達的感情。
2、了解詞多種表達方式共用的特點。
一、檢查背誦,復習上闋。
二、學習下闋。
1、齊頌下闋。
2、提問:下闋前兩句在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
3、提問: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領起哪些句子?
4、怎樣理解“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三、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jié)句“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四、小結(jié)。
五、處理課后第三題。
沁園春雪教案設計篇十四
四大文明的古國之一的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員遼闊;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有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有甲天下之稱的桂林山水;有動物王國之稱的云南;有肥沃遼闊的四大平原這一切,無不如磁鐵般的吸引著每個炎黃子孫的衷腸,無不使多少巾幗英雄為之傾倒;也無不使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在這塊黃土地上爭名奪利;也曾引來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國主義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這片黃土地的建設者呢?(揭示課文并板書標題)。
(注:帶著以下問題閱讀課文)。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導語中所提出的問題。(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的含義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過渡句;承上啟下)。
3、提出問題。(補充在后邊,此略。)。
1、論整體感知中的問題來引入對詞的學習。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懢暗??并說說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2)、從表達方式上看:上闕和下闕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3)、請學生說出導語中的問題。
(4)、按以上的板書內(nèi)容,引導學生背誦這首詞。
2、討論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因沒上課而無法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1、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嬈()遜()數(shù)()風流人物。
2、閱讀課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a、寫出采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把靜物寫動的句子:
b、寫出詞中過渡性的句子:
c、點明這首詞的中心的句子:。
d、詞中押韻的字:
f、說說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簡要的說說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答:
j:我們還學過一首寫雪的古代詩歌,這首詩歌是寫的《》,這首詩歌中名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