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大全(19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有助于促進師生互動和學習效果的提高。教案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下教案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活動形式為特點,為大家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一
    1、讓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2、讓學生掌握并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發(fā)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出應該求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哪幾個面之和。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表面積,誰還記得?
    2、計算下面物體的表面積。
    (1)一個長方體長5厘米、寬6厘米、高12厘米。
    (2)一個正方體的棱長5分米。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談話:在實際生產中,有時還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某幾個面的面積和。
    1、談話:請同學們說一說魚缸的樣子。
    提問: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學生明確,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這個魚缸的表面積。
    啟發(fā)學生思考:
    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計算幾個面的面積的和?其中哪兩個面的面積是相同的?
    學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確:分別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積,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再減去上面的面積。
    2、列式解答:
    請學生獨立完成。
    談話:你能說說你列式的根據嗎?讓學生明確算式的含義。
    相機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談話: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選擇一種方法算出結果,再互相交流。
    4、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明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就是這個長方體前、后、左、右四個面的面積和,也就是長方體的側面積。
    第2題,做讓學生先弄清楚需要計算幾個面的面積的和,然后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體訂正,指名說出列式根據。
    練習四第6題,思考問題是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之和?根據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
    1、練習四第7題要學明確木板是上、下、左、右四個面,沙網是前后兩個面。
    2、練習四第8題明確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應長方體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頂面和四面墻壁的總面積后,還應該扣除門窗及黑板的面積。
    3、練習四第9題幫助學生理解臺階占地面積應為各級臺階的上面的面積之和,即0、3×6×5=9(平方米)。鋪地磚的面積則是各級臺階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積總和,即9+0、2×6×5=15(平方米)。
    4、練習四第10題要提醒學生以厘米作單位測量有關數據。測量結果可保留一位小數。
    提示學生:這個物體中的每一組相對的面的面積都相等。由此,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補成的最小正方體棱長是3厘米。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二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能準確解答應用題。
    2.加深學生對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內在聯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異同點,會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
    能正確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一)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1.花手絹的塊數是白手絹的。
    2.白手絹塊數的正好是花手絹的塊數。
    3.花手絹的塊數相當于白手絹的。
    4.白手絹塊數的倍相當于花手絹的塊數。
    (二)教師提問。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的幾分之幾用什么方法?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什么方法?
    (三)談話導入。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每一類應用題的特點,鞏固解題方法,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下面一組練習。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3。
    1.課件演示:分數除法應用題。
    2.比較。
    (1)我們把這三道題放在一起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相同點:三個數量是相同的;需要找準單位“1”來分析。
    (2)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呢?
    不同點: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題方法不同。
    3.小結:分數應用題主要有以上三類: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4.解答分數應用題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準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鞏固練習。
    (一)應用題。
    1.一個排球36元,一個籃球40元,一個排球的價錢是一個籃球價錢的幾分之幾?
    (1)學生獨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據這道題的數量關系,改編出一道分數乘法應用題和一道分數除法應用題。
    2.學校有故事書36本,是科技書的,科技書有多少本?
    3.學校有故事書36本,科技書是故事書的,科技書有多少本?
    (二)補充條件并列式解答。
    一條路長15千米,修了全長的,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正確答案。
    1.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已經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長的幾分之幾?
    240×240÷150÷240240÷150。
    (四)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三類題的對比練習。解決這三類題的關鍵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yè)。
    (一)解答下面各題。
    1.六一班有學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數占全班的幾分之幾?
    2.六一班有學生45人,女生占.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的.全班共有學生多少人?
    (二)校園里栽了楊樹144棵,栽的松樹的棵數是楊樹的,校園里栽了松樹多少棵?
    (三)學校買了藍墨水30瓶,紅墨水24瓶。藍墨水是紅墨水的幾倍?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除法對比練習。
    1.池塘里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4÷12=。
    2.池塘里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鵝?
    12×=4(只)。
    3.池塘里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鴨?
    4÷=12(只)。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三
    師:(手中拿著紙牌)這張紙牌是什么形狀?這一副紙牌呢?(生:一張是長方形、一副是長方體)。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生:牙膏盒、化裝品盒、粉筆盒、冰箱……。
    師:你們覺得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生:(略)。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體的特征還是有所了解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
    生:面。
    師:再用手摸摸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相交的這一條共有的邊,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說叫邊;有的說叫線段……)。
    生:有一個點。
    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1、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點。先請每組同學選擇1~2個想研究的長方體物體,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當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做一個長方體,看同學們能否發(fā)現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征?待會兒每組派代表匯報你們的探究成果。
    師:哪組愿意先派代表來說說?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來驗證長方體相對的2個面是相等的。
    師: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進一步觀察,看一看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學生觀察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長方體棱、頂點等特點。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多少條棱?你是怎樣數的?(引導學生數時,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討論后,分組匯報。
    師:怎么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學生分組匯報證明方法。
    3、抽象概括總結特征。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組合作,做長方體的框架。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并討論匯報回答以下2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再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教師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1、基本練習:p23第1、2題。
    2、綜合練習:p23第3題。
    3、拓展練習:(填一填)。
    (1)把一塊長、寬、高分別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長方體,平均鋸成兩塊小長方體。
    其中每塊小長方體都有()個面、()條棱、()個頂點。
    (2)面積增加了()平方厘米。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略)。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四
    師:(手中拿著紙牌)這張紙牌是什么形狀?這一副紙牌呢?(生:一張是長方形、一副是長方體)。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生:牙膏盒、化裝品盒、粉筆盒、冰箱……。
    師:你們覺得長方體有什么特點?
    生:(略)。
    看來同學們對長方體的特征還是有所了解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二、實物感知——形成表象。
    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等。
    生:面。
    師:再用手摸摸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相交的這一條共有的邊,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說叫邊;有的說叫線段……)。
    生:有一個點。
    師: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三、動手實踐——加深理解。
    1.探究長方體面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名稱,接下來我們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點。先請每組同學選擇1~2個想研究的長方體物體,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當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做一個長方體,看同學們能否發(fā)現長方體的面有哪些特征?待會兒每組派代表匯報你們的探究成果。
    師:哪組愿意先派代表來說說?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來驗證長方體相對的2個面是相等的。
    師: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長方體進一步觀察,看一看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學生觀察得出兩種情況: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另一種情況是有4個面是長方形,另外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板書: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長方體棱、頂點等特點。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多少條棱?你是怎樣數的?(引導學生數時,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學生討論后,分組匯報。
    師:怎么證明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學生分組匯報證明方法。
    3.抽象概括總結特征。
    4.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小組合作,做長方體的框架。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并討論匯報回答以下2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學生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再將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讓學生分別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同時教師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變,相交于每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四、鞏固應用——深化認知。
    1.基本練習:p23第1、2題。
    2.綜合練習:p23第3題。
    3.拓展練習:(填一填)。
    (1)把一塊長、寬、高分別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長方體,平均鋸成兩塊小長方體。
    其中每塊小長方體都有()個面、()條棱、()個頂點。
    (2)面積增加了()平方厘米。
    五、全課小結——總結升華。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略)。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五
    2.通過學習一切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xù)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依據運算法則和運算律準確迅速地進行,難點是省略加號與括號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于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了解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系,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這是因為有理數加、減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復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jié)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于“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
    -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
    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
    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
    12-5+7應變成12+7-5,而不能變成12-7+5。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六
    教學目標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數、指數和冪的概念,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3)學生嘗試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新知,通過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規(guī)律,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分析:
    1、學情分析:從知識基礎看,學生在小學已學習了求正方形的面積及正方體的體積,具備求一個正數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識水平,且剛學完有理數的乘法,能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但學生對于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的掌握上會有難度,對于這類計算容易混淆,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方定義,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的形成與運用。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啟發(fā)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觀察、比較、歸納,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邊長為3的正方形的面積是___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2)、棱長為3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3×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起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觀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導學生通過類比、探究、歸納乘方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遷移,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明確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體現化歸的數學思想。
    3、應用新知鞏固概念。
    4、探索研究發(fā)現規(guī)律。
    通過題組訓練,探索規(guī)律,合作交流,獲得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分類的數學思想。
    5、應用新知鞏固訓練。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符號法則的運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拓展思維知識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解決解決問題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的熱情。
    7、課堂小結歸納反思。
    鍛煉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教學評價分析:
    對學生探究過程的參與及與同學合作交流進行評價,以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1)關注學生的智力參與度。
    (2)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練習的評價方式,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知識技能的發(fā)展。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七
    以十八大精神為指針,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讓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升。作為科任教師,更要幫助學生們了解學習技巧、方法,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發(fā)現班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后進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偏差。部分學生在解題時比較粗心,不能很好的發(fā)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通過上學期的學習,不少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對于所學知識能較好地應用到解題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學章節(jié)的內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八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本章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簡單應用。
    本章重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與簡單應用。
    本章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與應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九章:多邊形。本章主要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內容。
    本章重點:三角形有關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與應用。
    本章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性質并能作圖,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
    四、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學生應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相應的數學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素養(yǎng),為今后繼續(xù)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繼續(xù)做好培優(yōu)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學風,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fā)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精選習題,精心備課,做好教案,上好新課。
    同時仔細批改作業(yè),作好輔導,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作認真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進教學媒體進行教學,設置教學情境,結合日常生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學習和討論,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與規(guī)律的總結。
    3、營造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發(fā)現的快樂。
    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精心設計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學會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繼續(xù)堅持課改,開展分層教學,成立互助學習小組,以優(yōu)帶良,以優(yōu)促后。
    同時狠抓中等生,輔導后進生,實現共同進步。
    六、教學進度。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八
    表達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用絕對值或數軸對兩個負數大小的比較,讓學生學會嘗試評價兩種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借助數軸解決數學問題,有意識地形成“腦中有圖,心中有數”的數形結合思想。通過“做一做“議一議”“試一試”問題的思考及回答,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并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發(fā)展學生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絕對值的概念;求一個數的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三、教學過程:
    1、教師檢查組長學案學習情況,組長檢查組員學案學習情況。(約5分鐘)2.在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討論、交流。(約5分鐘)3、小組分任務展示。(約25分鐘)4、達標檢測。(約5分鐘)5、總結(約5分鐘)。
    四、小組對學案進行分任務展示。
    (一)、溫故知新:。
    (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觀察下圖,回答問題:(五組完成)。
    大象距原點多遠?兩只小狗分別距原點多遠?
    歸納: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一個數a的絕對值記作:.
    4的絕對值記作,它表示在上與的距離,所以|4|=。
    2、做一做:
    (1)、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四組完成)-1.5,0,-7,2(2)、求下列各組數的絕對值:(一組完成)。
    (1)4,-4;(2)0.8,-0.8;。
    從上面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
    3、議一議:(八組完成)。
    (1)|+2|=,
    你能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小結:正數的絕對值是它,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0的絕對值是。
    4、試一試:(二組完成)。
    若字母a表示一個有理數,你知道a的絕對值等于什么嗎?
    (通過上題例子,學生歸納總結出一個數的絕對值與這個數的關系。)。
    5:做一做:(三組完成)。
    1、(1)在數軸上表示下列各數,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3,-1。
    (2)求出(1)中各數的絕對值,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3)你發(fā)現了什么?
    2、比較下列每組數的大小。
    (1)-1和–5;(五組完成)(2)?
    (3)-8和-3(七組完成)。
    5和-2.7(六組完成)6五、達標檢測:
    1:填空:
    絕對值是10的數有()。
    |+15|=()|–4|=()。
    |0|=()|4|=()2:判斷(1)、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2)、一個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3)、一個數的絕對值不可能是負數。()。
    (4)、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它們的絕對值一定相等。()(5)、一個數的絕對值越大,表示它的點在數軸上離原點越近。()。
    六、總結:
    1絕對值: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
    2.絕對值的性質: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3、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簝蓚€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七、布置作業(yè)。
    p50頁,知識技能第1,2題.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九
    知識與技能:了解并掌握數據收集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調查的過程中,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統計調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逐步養(yǎng)成用數據說話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統計調查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調查方法。
    【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數據的活動中,全班同學是我們要考察的對象,我們采用問卷對全體同學作了逐一調查,像這樣對全體對象進行的調查叫做全面調查。
    調查、試驗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較全面、準確的數據,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較大,有時受客觀條件(人力、財力等)的限制難以進行,有時由于調查具有破壞性,不允許采用。在這些情況下,常常采用抽樣調查,即從被考察的全體對象中抽出一部分對象進行考察的調查方式。
    在一個統計問題中,我們把所要考察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其中的每一個考察對象叫做個體,從總體中所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sample),樣本中個體的數目叫做樣本容量。
    例如,在通過試驗考察500只新工藝生產的燈泡的使用壽命時,從中抽取50只進行試驗。這50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的全體是總體,其中每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個體,抽取的50只燈泡的使用壽命是一個樣本,50是這個樣本的樣本容量。
    為了使抽取的50只燈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燈泡的情況,抽取時要使每只燈泡逐一進行編號,再把編號寫在小紙片上,將小紙片揉成團,放在一個不透明的容器內,充分攪拌后,從中一個個地抽取50個號簽。
    上面抽取樣本的過程中,總體中的各個個體都有相等的機會被抽到,像這樣的抽樣方法是一種簡單隨機抽樣。
    師: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為題在班級進行調查,請設計一張問卷調查表。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生代表展示結果。
    教師指導、評論。
    師:除了問卷調查外,我們還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數據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代表回答。
    (1)你班中的同學是如何安排周末時間的?
    (2)我國瀕臨滅絕的植物數量;
    (3)某種玉米種子的發(fā)芽率;
    (4)學校門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時的車流量。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能準確解答應用題。
    2、加深學生對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內在聯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理解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異同點,會正確解答。
    能正確解答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一、復習引新。
    (一)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1、花手絹的塊數是白手絹的。
    2、白手絹塊數的正好是花手絹的塊數。
    3、花手絹的塊數相當于白手絹的。
    4、白手絹塊數的倍相當于花手絹的塊數。
    (二)教師提問。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的幾分之幾用什么方法?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用什么方法?
    (三)談話導入。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每一類應用題的特點,鞏固解題方法,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下面一組練習。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例3。
    1、課件演示:分數除法應用題。
    2、比較。
    (1)我們把這三道題放在一起比較,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相同點:三個數量是相同的;需要找準單位“1”來分析。
    (2)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呢?
    不同點: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題方法不同。
    3、小結:分數應用題主要有以上三類: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2)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3)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4、解答分數應用題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準單位“1”;畫圖來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鞏固練習。
    (一)應用題。
    1、一個排球36元,一個籃球40元,一個排球的價錢是一個籃球價錢的幾分之幾?
    (1)學生獨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據這道題的數量關系,改編出一道分數乘法應用題和一道分數除法應用題。
    2、學校有故事書36本,是科技書的,科技書有多少本?
    3、學校有故事書36本,科技書是故事書的,科技書有多少本?
    (二)補充條件并列式解答。
    一條路長15千米,修了全長的,_________________?
    (三)選擇正確答案。
    1、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條長240千米的公路,已經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長的幾分之幾?
    240×240÷150÷240240÷150。
    (四)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三類題的對比練習。解決這三類題的關鍵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yè)。
    (一)解答下面各題。
    1、六一班有學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數占全班的幾分之幾?
    2、六一班有學生45人,女生占、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的、全班共有學生多少人?
    (二)校園里栽了楊樹144棵,栽的松樹的棵數是楊樹的,校園里栽了松樹多少棵?
    (三)學校買了藍墨水30瓶,紅墨水24瓶。藍墨水是紅墨水的幾倍?
    六、板書設計。
    分數乘除法對比練習。
    1、池塘里有12只鴨和4只鵝,鵝的只數是鴨的幾分之幾?
    4÷12=。
    2、池塘里有12只鴨,鵝的只數是鴨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鵝?
    12×=4(只)。
    3、池塘里有4只鵝,正好是鴨的只數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鴨?
    4÷=12(只)。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一
    1.理解和掌握倒數的意義。
    2.能正確的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倒數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一)口算。
    =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點?
    還有哪兩個數的乘積是1?請你任意舉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
    (板書:乘積是1,兩個數)。
    二、引入新課。
    剛才我們所舉出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關系。
    (板書:倒數)。
    三、新課教學。
    (一)乘積是1的兩個數存在著怎樣的倒數關系呢?
    請看:,那么我們就說是的倒數,反過來(引導學生說)是的倒數,也就是說和互為倒數。
    和存在怎樣的倒數關系呢?2和呢?
    (二)深化理解。
    教師提問。
    1.什么是互為倒數?
    2.怎樣理解這句話?(舉例說明)。
    (的倒數是,的倒數是,……不能說是倒數,要說它是誰的倒數。)。
    3.0有倒數嗎?為什么?1有倒數嗎?為什么?(0雖然可以看作幾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分母為0,不成立,所以0沒有倒數,另外0和任何數相乘卻為0.1可以寫作,1與相乘還是1,符合倒數的意義,所以1的倒數是1)。
    (三)求一個數的倒數。
    1.例:寫出、的倒數。
    學生試做討論后,教師將過程板書如下:
    所以的倒數是,的倒數是.
    (能不能寫成,為什么?)。
    總結: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2.深化。
    你會求小數的倒數嗎?(學生試做)。
    三、訓練、深化。
    (一)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演示課件:倒數的認識1)。
    (二)求出下面各數的倒數。
    (演示課件:倒數的認識2)。
    (三)判斷。
    1.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
    2.假分數的倒數都小于1.()。
    3.0沒有倒數。()。
    (四)提高。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yè)。
    (一)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二)寫出下面各數的倒數。
    六、板書設計。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二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問題的本質規(guī)律;通過對“工程問題”的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用代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系。
    難點: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2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i小時完成全。
    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1小時,完成。
    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新授。
    閱讀教科書第18頁中的問題6。
    分析:1.這是一個關于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已經知道了什么?已知:制作一塊廣告牌,師傅單獨完成需4天,徒弟單獨做要6天。
    2.怎樣用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本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等量關系是:師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
    [先要求出師傅與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師傅完成的工作量為=,徒弟完成的工作量為=。
    所以他們兩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
    三、鞏固練習。
    一件工作,甲獨做需30小時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時完成,現。
    由甲獨做10小時;。
    請你提出問題,并加以解答。
    例如(1)剩下的乙獨做要幾小時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3)乙又獨做5小時,然后甲、乙合做,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四、小結。
    1.本節(jié)課主要分析了工作問題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
    間的關系,即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2.解題時要全面審題,尋找全部工作,單獨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個等量關系列方程。
    五、作業(yè)。
    教科書習題6.3.3第1、2題。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三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組。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qū)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四
    2.使學生學會由數軸上的已知點說出它所表示的數,能將有理數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
    3.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數軸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小學里曾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你能在射線上表示出1和2嗎?
    2.用“射線”能不能表示有理數?為什么?
    3.你認為把“射線”做怎樣的改動,才能用來表示有理數呢?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數軸.
    二、講授新課。
    讓學生觀察掛圖——放大的溫度計,同時教師給予語言指導:利用溫度計可以測量溫度,在溫度計上有刻度,刻度上標有讀數,根據溫度計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從而得到所測的溫度.在0上10個刻度,表示10℃;在0下5個刻度,表示-5℃.
    與溫度計類似,我們也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具體方法如下(邊說邊畫):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這條直線表示任何有理數?(可列舉幾個數)。
    在此基礎上,給出數軸的定義,即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通過上述提問,向學生指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缺一不可.
    三、運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畫一個數軸,并在數軸上畫出表示下列各數的點:
    例2指出數軸上a,b,c,d,e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課堂練習。
    示出來.
    2.說出下面數軸上a,b,c,d,o,m各點表示什么數?
    最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零用原點表示.
    四、小結。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后指出:數軸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我們研究問題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節(jié)課要求同學們能掌握數軸的三要素,正確地畫出數軸,在此還要提醒同學們,所有的有理數都可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但是反過來不成立,即數軸上的點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數,至于數軸上的哪些點不能表示有理數,這個問題以后再研究.
    五、作業(yè)。
    1.在下面數軸上:
    (1)分別指出表示-2,3,-4,0,1各數的點.
    (2)a,h,d,e,o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2.在下面數軸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3.下列各小題先分別畫出數軸,然后在數軸上畫出表示大括號內的一組數的點:
    (1){-5,2,-1,-3,0};(2){-4,2.5,-1.5,3.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研究新問題,是我們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小學里曾學過利用射線上的點來表示數,為此我們可引導學生思考:把射線怎樣做些改進就可以用來表示有理數?伴以溫度計為模型,引出數軸的概念.教學中,數軸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認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學生從直觀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直線、數軸都是非常抽象的數學概念,當然對初學者不宜講的過多,但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還是可行的.例如,向學生提問:在數軸上對應一億萬分之一的點,你能畫出來嗎?它是不是存在等.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五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jié)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六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驟.難點是必須切實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負數時,必須改變不等號的方向.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進一步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礎.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異同點
    相同點:二者都是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左、右兩邊都是整式.
    不同點: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關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關系.
    (3)同方程類似,我們把或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標準形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步驟相同,二者都是經過變形,把左邊變成,右邊變?yōu)橐粋€常數.
    注意:(1)解方程的移項法則對解不等式同樣適用.
    三、教法建議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七
    重點:鄰補角與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性質與應用。
    難點: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的探索。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好奇觀察剪刀剪布的過程,引入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在我們的生活的世界中,蘊涵著大量的相交線和平行線,本章要研究相交線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觀察剪刀剪布的過程,引入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問題。
    二、認識鄰補角和對頂角,探索對頂角性質。
    1、學生畫直線ab、cd相交于點o,并說出圖中4個角,兩兩相配。
    共能組成幾對角?根據不同的位置怎么將它們分類?
    學生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當學生直觀地感知角有“相鄰”、“對頂”關系時,教師引導學生用。
    幾何語言準確表達;。
    有公共的頂點o,而且的兩邊分別是兩邊的反向延長線。
    2、學生用量角器分別量一量各角的度數,發(fā)現各類角的度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得出結論:相鄰關系的兩個角互補,對頂的兩個角相等)。
    3學生根據觀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兩條直線相交所形成的角分類位置關系數量關系。
    教師提問:如果改變的大小,會改變它與其它角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嗎?
    4、概括形成鄰補角、對頂角概念和對頂角的性質。
    三、初步應用。
    練習。
    下列說法對不對。
    (1)鄰補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過它頂點的一條射線分成的兩個角。
    (2)鄰補角是互補的兩個角,互補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3)對頂角相等,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
    學生利用對頂角相等的性質解釋剪刀剪布過程中所看到的現象。
    四。鞏固運用例題:如圖,直線a,b相交,,求的度數。
    鞏固練習。
    教科書5頁練習已知,如圖,,求:的度數。
    小結。
    鄰補角、對頂角。
    作業(yè)課本p9—1,2p10—7,8。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八
    本課(節(jié))課題3.1認識直棱柱第1課時/共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及。
    1、了解多面體、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2、會認直棱柱的側棱、側面、底面.。
    3、了解直棱柱的側棱互相平行且相等,側面是長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教學難點:本節(jié)的例題描述一個物體的形狀,把它看成怎樣的兩個幾何體的組合,都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內容與環(huán)節(jié)預設、簡明設計意圖二度備課(即時反思與糾正)。
    析: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更多的答案。
    師:(繼續(xù)補充)有許多著名的建筑,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美國的迪思尼樂園、德國的古堡風光,中國北京的西客站,它們也是由不同的立體圖形組成的;那么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有著怎樣的廣泛的應用呢?瞧,食物中的冰激凌、櫻桃、端午節(jié)的粽子等。
    1.多面體、棱、頂點概念:
    2.合作交流。
    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何體。
    學生活動:(讓學生從中閉眼摸出某些幾何體,邊摸邊用語言描。
    述其特征。)。
    師:同學們再討論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
    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
    說明: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發(fā)現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
    師:請大家找出與長方體,立方體類似的物體或模型。
    析:舉出實例。(找出區(qū)別)。
    師:(總結)棱柱分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據其側棱與底面是否垂直)根據底面多邊形的邊數而分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兩個底面,底面是平面圖形中的多邊形,而且彼此全等;
    側面都是長方形含正方形。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直四棱柱。
    3.反饋鞏固。
    完成“做一做”
    析:由第(3)小題可以得到:
    直棱柱的'相鄰兩條側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4.學以至用。
    出示例題。(先請學生單獨考慮,再作講解)。
    析:引導學生著重觀察首飾盒的側面是什么圖形,上底面是什么圖形,然后與直棱柱的特征作比較。(使學生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
    最后完成例題中的“想一想”
    5.鞏固練習(學生練習)。
    完成“課內練習”
    師: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哪些地方比較難學呢?
    合作交流后得到:重點直棱柱的有關概念。
    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兩個底面,底面是平面圖形中的多邊形,而且彼此全等;
    側面都是長方形含正方形。
    例題中的把首飾盒看成是由兩個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組合,或著是兩個直四棱柱的組合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一點比較難。
    板書設計。
    作業(yè)布置或設計作業(yè)本及課時特訓。
    上海七年級冊數學教案文案篇十九
    學習目標:
    1.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通過正.負數學習,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通過探究,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思想。
    學習重點:
    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學習難點:
    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方法:
    講練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為了區(qū)分它們,我們用正數和負數來分別表示它們.
    問題1:“零”為什么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呢?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參考例子:溫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解決問題。
    問題2:(教科書第4頁例題)。
    先引導學生分析,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2)20xx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一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xx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解:(1)這個月小明體重增長2kg,小華體重增長―1kg,小強體重增長0kg.
    (2)六個國家20xx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美國―6.4%,德國1.3%,
    法國―2.4%,英國―3.5%,
    意大利0.2%,中國7.5%.
    三.鞏固練習。
    從0表示一個也沒有,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
    在學生的討論中簡單介紹分類的數學思想先不要給出有理數的概念.
    在例題中,讓學生通過閱讀題中的含義,找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決定哪個用正數表示,哪個用負數表示.
    通過問題(2)提醒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要求,題中求的是增長率,不是增長值.
    四.閱讀思考1頁。
    (教科書第8頁)用正負數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問題:1.直徑為30.032mm和直徑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還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允許誤差嗎?請舉例.
    五.小結。
    1.本節(jié)課你有那些收獲?
    2.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六.應用與拓展。
    1.必做題:
    教科書5頁習題4.5.:6.7.8題。
    2.選做題。
    1).甲冷庫的溫度是―12°c,乙冷庫的溫度比甲冷酷低5°c,則乙冷庫的溫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