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一
尊敬的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游,我叫閆xx,你們叫我閆導就可以啦!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九寨溝這里風景優(yōu)美、景色宜人,大家就跟我來聽我介紹吧!
大家抬頭請看,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每當天氣晴朗時,藍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構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再看!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臺階,由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這種氣勢蔚為壯觀!
繼續(xù)向縱深行進,這時你已經(jīng)來到了珍稀動物經(jīng)常出沒的的地方。也許,眼前正有一只體態(tài)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眼睛向你窺視呢!也許,會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楚它們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也許,你還會看見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鮮嫩的竹葉;也許,你還會看見一一只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拋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的照鏡子呢!哈哈!
好!游客們!您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請大家不要隨便扔垃圾,要保護環(huán)境喲!
2、為了大家的安全請大家不要去危險的地方做游戲!
3、大家不要單獨一個人去欣賞風景,不要在瀑布中穿越!
請你們自由的欣賞和游覽九寨溝的每一個地方,但是一定要按時在這里集合,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二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很多游客慕名來參觀旅游,導游可以給游客詳細介紹四川景區(qū)的特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
導游詞
,歡迎參考!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屬于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之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huán)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時間:一年四季皆適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勝地。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qū)。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xiāng)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xiāng)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后山兩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道教文化、文物古跡多集中這里,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風光取勝,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游玩青城山,一般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隨處有售賣飲食的店鋪。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門外的建福宮建于唐代,最大的看點是宮內懸掛的一副394字的長
對聯(lián)
。沿著山門進入后,經(jīng)滴翠亭、天然閣,到怡樂窩就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左邊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邊則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對岸乘坐索道,可直達上清宮,與步道匯合。建議步行上山,然后乘坐索道下山,可體會游山的樂趣。
沿著步道步行上山,經(jīng)引勝亭、山蔭亭等處,抵達天師洞。天師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懸掛的“丹臺碧洞”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親筆手書。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窟,據(jù)說是當年張道陵修煉之處。
天師洞上行至訪寧橋,路又分為兩支,左邊通往祖師殿,右邊去往朝陽洞。祖師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張三豐,但游玩結束要原路返回訪寧橋,你也可以掠過祖師殿,直接去往朝陽洞。朝陽洞是一個天然洞窟,據(jù)說當年蔣介石曾在此避難。繼續(xù)上行就到達上清宮了。
上清宮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觀,宮內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經(jīng)堂,香火旺盛,大多數(shù)游人至此都會燒香祈福。宮門口有觀日亭,適合觀賞日出。
出上清宮繼續(xù)前行,可以到達青城第一峰(彭祖峰)頂,山頂建有老君閣,閣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當年徐悲鴻遺作《紫氣東來》為原型而繪制。游玩結束,原路下山,從上清宮前行不遠即達索道上站。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樂山大佛景區(qū)游覽。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的凌云山棲鸞峰,距成都130公里。今天我們的游覽路線依次是凌云寺,海師洞,九曲棧道,最后是東方佛都,全程游覽時間大約3個小時,在游覽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保護景區(qū)環(huán)境,緊跟我們的旅游團隊。
樂山大佛因其所在地樂山而得名,也稱嘉州大佛、凌云大佛。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并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僅記載了一個大致的“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海通和尚去世后,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開元二十七年(739)時,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jié)度使,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自己20萬錢的俸祿,大佛得以再次開工,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直到貞元元年(785)時,韋皋擔任西川節(jié)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其間韋皋專門捐出了自己的50萬錢俸祿作為修造資金。貞元十九年(803)時,樂山大佛正式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后歷時約90年,在歷史上也曾有過多次維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樂山大佛得到妥善保護和維修,1998年,樂山大佛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樂山大佛頭部右邊的一個平臺上,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座巍峨高大的大佛盡現(xiàn)我們眼前,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家眼前的樂山大佛被世人稱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帶領群山來,挺立大江邊”。大佛矗立于三江匯合處的凌云山山體內,同樂山市區(qū)隔江遙望,最為神奇的地方還在于,它正好處于“巨型睡佛”的心臟處,這暗合了“心即是佛,佛在心中”的佛理,形成“佛中有佛”的奇觀。
大家看到大佛肯定有一些疑問:為什么大佛會建在樂山而不是其他城市?為什么鑿于水邊藏于山里?為什么會是彌勒造像?這些疑問稍后我會為大家一一解答,現(xiàn)在我要先給大家講的是跟大佛有關的一個數(shù)字:四。咱們中國人經(jīng)常喜歡用數(shù)字法來概括某些東西,比如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等等,學術有四大書院,文學有四大名著,佛教有四大名山,造像有四大石刻……所以今天,我也要來給大家說說樂山大佛身上的三個“四”。
第一是“四”個顯赫的數(shù)字:最高、最寬、最長、最多。高度:大佛通高71米,有24層樓那么高,比自稱世界第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高18米,比山西云岡石窟最高佛像高出三倍。寬度:大佛的肩寬28米,有兩輛大巴連起來那么長,兩名壯漢可以并排站在他的耳朵里。長度:大佛修建經(jīng)歷了四代帝王。從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經(jīng)肅宗、代宗,最后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落成,距今1200多年,笑看風云過,彈指一揮間。最后是它的“多”: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大佛頭頂?shù)陌l(fā)髻了嗎?哪位朋友能夠數(shù)的清楚究竟有多少個發(fā)髻呢?(互動)一共1021個發(fā)髻,這還是1962年對大佛維修時用粉筆一個一個編上號,采用“排除法”才數(shù)清楚的。
再來就是樂山大佛有“四”大奇觀:閉眼、流淚、佛光、胸中小佛。閉眼,說的是上個世紀岷江洪水泛濫,大佛慈悲不忍看,竟一夜之間閉上了眼。當然,大佛閉眼的真正原因是年久失修,大量的鳥類飛到大佛臉上做窩,大佛眼睛就睜不開了。關于流淚,是人們賦予大佛悲天憫人的佛性的表現(xiàn),那淚痕實則是雨水長年作用下形成的。當然,現(xiàn)在經(jīng)過大佛皮膚美容工程,淚痕已經(jīng)看不見了,大佛也更煥發(fā)出光彩。關于佛光,能在這里500米的范圍內出現(xiàn),并正好出現(xiàn)在大佛頭部位置,以凌云山的海拔高度,不能不說是奇跡。關于胸中小佛,指的是1999年發(fā)現(xiàn)的大佛胸口位置呈現(xiàn)的佛形痕跡,睡佛、大佛、小佛,一佛套一佛,真真是“佛中有佛”。
最后是大佛的“四”大拾趣:其一,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遠看與頭部渾然一體的發(fā)髻實則是用石塊嵌就而成,但卻沒有沙槳私鑄痕跡。其二,右耳耳垂根部內側發(fā)現(xiàn)腐朽了的木泥,證實了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關于樂山大佛“集天下佛像之大,兩耳又以木為之”的記載。其三,大佛身上隱而不現(xiàn)的排水系統(tǒng),認真研究起來,讓現(xiàn)代科學也瞪目結舌。其四,胸口殘碑。大家有沒注意到大佛胸口處有修整過的痕跡?這個位置后的佛身內曾經(jīng)有一個洞穴,洞內曾藏有珠寶錢財,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洗劫一空。后來洞口以碑封洞,那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下佛腳真遺憾”,現(xiàn)在請大家就隨我一起沿著九曲棧道去近距離觀賞大大佛全景吧。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四
今天我們游覽的地方是人間仙境—九寨溝,這里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周圍散散布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叫九寨溝。九寨溝海拔米以上,遍布著原始森林,溝內分布著108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進入景區(qū),九寨溝有翠海、冰瀑、彩林、雪山、藏青“五絕”
我先給大家講講翠海:翠海是九寨溝五絕之一,指的是九寨溝的水,清澈見底,翠波蕩漾,水是九寨溝的精靈,翠海就是形容水。冰瀑是由于天氣寒冷,水流到低于零攝氏度的地表后與巖石凍結而形成的。非常美麗,是九寨溝冬天的亮點。彩林是五絕之首,它覆蓋了景區(qū)一半的面積,2000余種植物個個爭奇斗艷,林中奇花異,深秋那深橙的黃櫨,金黃的樺葉,絳紅的楓樹,給樹披上了盛裝,令人眼花繚亂,也令人陶醉不已。雪山座座插云,峰頂銀光閃閃。那景色美不勝收。最后給大家介紹一下藏青,藏情源于九個藏族村寨熱情的人們,喝上一碗羊湯,跳上一段舞蹈都是我們之間的友情。
下面請大家朝著走,我們要去珍惜動物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去看看,大家請跟好隊伍不要掉隊。這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七種。二級保護動物有有獼猴、小熊貓、金貓、斑羚、巖羊等。鳥種89種。下面請大家自由活動,1小時后在這里集合,祝大家游的盡興!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大家來樂山市旅游觀光。古時候樂山因盛產香味獨特的海棠,故有“海棠香國”之譽。青山綠水與寺廟園林融為一體是樂山景觀的最大特色。樂山市峨眉山景區(qū)包括樂山大佛景區(qū)和峨眉山景區(qū)兩大部分。樂山最負盛名的是世界第一大佛一:樂山大佛。這尊由八世紀唐朝海通和尚發(fā)起修鑿的彌勒石刻坐佛,歷時90年才修鑿而成。它面對三江,雄峙千載,閱盡人間滄桑。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那雄渾偉岸的軀體與青青凌云山、迢迢岷江水交相輝映,成為樂山的標志。1996年12月,樂山大佛——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四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之120xx年,樂山大佛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景區(qū)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旁,瀕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開鑿于唐代時期(公元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歷時約90年。大佛兩側斷崖和登山道上,有許多石龕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靈寶峰上,現(xiàn)存一座磚塔,塔高十三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烏尤,即秦時所鑿樂山離堆,上有唐創(chuàng)建烏尤寺,以及相傳漢郭舍人注《爾雅》處。樂山大佛景區(qū)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型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千米,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遂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各位游客朋友,據(jù)《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記》碑記載,“樂山大佛”的真實官方名稱應為“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樂山大佛”之名是后依據(jù)地名所取?!皹飞酱蠓稹鳖^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佛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著戰(zhàn)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shù)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按蠓痖w”,宋時稱“天寧閣”,可惜毀于明末戰(zhàn)亂,被張獻忠的起義軍焚毀。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可看到幾十處孔穴,那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壯的大佛仍巍然屹立著。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是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tǒng),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衣紋皺褶有排水溝;正胸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其次是沿大佛左側的凌云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這里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發(fā),共有螺髻1021個。遠看發(fā)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第三是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銀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fā)現(xiàn)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各位游客朋友,與樂山大佛相依而存的有著名寺院凌云寺。凌云寺規(guī)模頗大,大佛就鑿于離寺不遠的崖上。從這里可以沿一條鑿于懸崖邊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腳邊,在此憑欄看佛,可以仔細觀賞大佛頭部各個部位的細微之處。因為大佛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稱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這尊大佛,而被人們稱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寺建于唐代,位于大佛頭部的右后方,俗稱大佛寺。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宇又有擴建。唐建凌云寺,毀于元順帝戰(zhàn)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jīng)毀?,F(xiàn)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經(jīng)多次修葺。寺門正中匾上蘇東坡書“凌云禪院”四字。
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jīng)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經(jīng)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jīng)卷的地方廠于1930年新建,結構和外形為近代建筑風格,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fā)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景區(qū)的游覽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合作,接下來我們要驅車前往峨眉山景區(qū)游覽。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六
九寨溝是一個秀麗神奇的好地方,是四川有名的旅游景點,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去參觀,同時,導游也要給游客做好景點詳細的講解。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九寨溝的
導游詞
,僅供參考。
同學們,今天我?guī)Т蠹矣斡[的是世界遺產九寨溝。今天來到這里就讓我們共同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感覺。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了一幅奇妙、幽美的自然風光,它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為“五絕”,還被譽為“人間仙境”呢 !
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qū),還是風景名勝區(qū),它的美在水。這里湖泊很多,當?shù)厝私泻W?。?jù)說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08個,最小的面積不到半畝,最長的海子長7公里。長海的景色最動人,清澈見底,平靜無波,以綠為主調的色彩和周圍寧靜的環(huán)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這里的湖,水的透明度達30米,在別處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這里森林多,地層是石灰?guī)r,所以對水起到了凈化作用。透過清亮的水,湖底的澡類、沉積物和山峰樹影一起映入眼簾,顯得五光十色,所以稱為五花海。
九寨溝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棲息著珍貴的野生動物。九寨溝附近群山上生長著大片的箭竹林,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產地之一,被列為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里還生活著金絲猴、小熊貓等珍貴動物呢!
游賞了一天,你一定會發(fā)出感嘆,啊!九寨溝真美啊!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本次旅游的導游 ,我們這次旅游的地點是景色怡人的九寨溝。
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流,。九寨溝海拔二十四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分布一百零八個湖泊,有“童話世界”的稱號。
以上就是九寨溝的簡介,旅客朋友們,希望你們能度過快樂的時光。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成神秘、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xiàn)“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九寨溝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中南部,縱深40多公里,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布,總長達60余公里。由于交通不便,這里幾乎成了一個于世隔絕的地方。僅有的九個藏族村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而得名。這里保存著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
現(xiàn)在我們站的地方的前面就是九寨溝有名的瀑布。這里河道縱橫,水流順著呈臺階形的河谷奔騰而下,構成數(shù)不清的瀑布。有的細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若玉帶飄舞;有的似銀河奔瀉。寬度或長度超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就有六條之多,其中諾日朗瀑布,寬100米以上,高60多米,水流凌空而下,銀花四濺,水聲隆隆。樹正瀑布不寬,但高30余米。有的瀑布,呈多級下跌,崖壁上長滿繁茂青翠的樹,瀑布從林間穿流下瀉,形成罕見的“森林瀑布”。
九寨溝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時嫩芽點綠,瀑流輕快;夏來綠蔭圍湖,鶯飛燕舞;秋至紅葉鋪出,彩林滿目;冬來雪裹山巒,冰瀑如玉。
對了,現(xiàn)在中午12點了,我們去胃口好酒店吃飯,大家請跟上,小心別走丟了!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七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后山兩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道教文化、文物古跡多集中這里,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風光取勝,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游玩青城山,一般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隨處有售賣飲食的店鋪。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門外的建福宮建于唐代,最大的看點是宮內懸掛的一副394字的長對聯(lián)。沿著山門進入后,經(jīng)滴翠亭、天然閣,到怡樂窩就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左邊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邊則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對岸乘坐索道,可直達上清宮,與步道匯合。建議步行上山,然后乘坐索道下山,可體會游山的樂趣。
沿著步道步行上山,經(jīng)引勝亭、山蔭亭等處,抵達天師洞。天師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懸掛的“丹臺碧洞”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親筆手書。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窟,據(jù)說是當年張道陵修煉之處。
天師洞上行至訪寧橋,路又分為兩支,左邊通往祖師殿,右邊去往朝陽洞。祖師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張三豐,但游玩結束要原路返回訪寧橋,你也可以掠過祖師殿,直接去往朝陽洞。朝陽洞是一個天然洞窟,據(jù)說當年蔣介石曾在此避難。繼續(xù)上行就到達上清宮了。
上清宮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觀,宮內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經(jīng)堂,香火旺盛,大多數(shù)游人至此都會燒香祈福。宮門口有觀日亭,適合觀賞日出。
出上清宮繼續(xù)前行,可以到達青城第一峰(彭祖峰)頂,山頂建有老君閣,閣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當年徐悲鴻遺作《紫氣東來》為原型而繪制。游玩結束,原路下山,從上清宮前行不遠即達索道上站。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八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qū)。于20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xiāng)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xiāng)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一
尊敬的游客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導游,我叫閆xx,你們叫我閆導就可以啦!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九寨溝這里風景優(yōu)美、景色宜人,大家就跟我來聽我介紹吧!
大家抬頭請看,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頂銀光閃閃。從河谷至山坡,遍布著原始森林,每當天氣晴朗時,藍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構成了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畫。再看!河谷高低不平,湖泊與湖泊之間恰似一級級天然的臺階,由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瀑布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這種氣勢蔚為壯觀!
繼續(xù)向縱深行進,這時你已經(jīng)來到了珍稀動物經(jīng)常出沒的的地方。也許,眼前正有一只體態(tài)粗壯的金絲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樹上,眨巴著眼睛向你窺視呢!也許,會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的羚羊突然竄出來,還沒等你看清楚它們又消失在前方的叢林中;也許,你還會看見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正若無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鮮嫩的竹葉;也許,你還會看見一一只行動敏捷的小熊貓從山坡拋下谷底對著湖面美滋滋的照鏡子呢!哈哈!
好!游客們!您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請大家不要隨便扔垃圾,要保護環(huán)境喲!
2、為了大家的安全請大家不要去危險的地方做游戲!
3、大家不要單獨一個人去欣賞風景,不要在瀑布中穿越!
請你們自由的欣賞和游覽九寨溝的每一個地方,但是一定要按時在這里集合,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謝!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二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很多游客慕名來參觀旅游,導游可以給游客詳細介紹四川景區(qū)的特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
導游詞
,歡迎參考!
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屬于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之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環(huán)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華美,如世桃園,綺麗而又神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時間:一年四季皆適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勝地。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qū)。于20xx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xiāng)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xiāng)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后山兩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道教文化、文物古跡多集中這里,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風光取勝,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游玩青城山,一般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隨處有售賣飲食的店鋪。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門外的建福宮建于唐代,最大的看點是宮內懸掛的一副394字的長
對聯(lián)
。沿著山門進入后,經(jīng)滴翠亭、天然閣,到怡樂窩就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左邊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邊則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對岸乘坐索道,可直達上清宮,與步道匯合。建議步行上山,然后乘坐索道下山,可體會游山的樂趣。
沿著步道步行上山,經(jīng)引勝亭、山蔭亭等處,抵達天師洞。天師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懸掛的“丹臺碧洞”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親筆手書。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窟,據(jù)說是當年張道陵修煉之處。
天師洞上行至訪寧橋,路又分為兩支,左邊通往祖師殿,右邊去往朝陽洞。祖師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張三豐,但游玩結束要原路返回訪寧橋,你也可以掠過祖師殿,直接去往朝陽洞。朝陽洞是一個天然洞窟,據(jù)說當年蔣介石曾在此避難。繼續(xù)上行就到達上清宮了。
上清宮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觀,宮內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經(jīng)堂,香火旺盛,大多數(shù)游人至此都會燒香祈福。宮門口有觀日亭,適合觀賞日出。
出上清宮繼續(xù)前行,可以到達青城第一峰(彭祖峰)頂,山頂建有老君閣,閣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當年徐悲鴻遺作《紫氣東來》為原型而繪制。游玩結束,原路下山,從上清宮前行不遠即達索道上站。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樂山大佛景區(qū)游覽。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的凌云山棲鸞峰,距成都130公里。今天我們的游覽路線依次是凌云寺,海師洞,九曲棧道,最后是東方佛都,全程游覽時間大約3個小時,在游覽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保護景區(qū)環(huán)境,緊跟我們的旅游團隊。
樂山大佛因其所在地樂山而得名,也稱嘉州大佛、凌云大佛。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并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僅記載了一個大致的“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海通和尚去世后,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開元二十七年(739)時,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jié)度使,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自己20萬錢的俸祿,大佛得以再次開工,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直到貞元元年(785)時,韋皋擔任西川節(jié)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其間韋皋專門捐出了自己的50萬錢俸祿作為修造資金。貞元十九年(803)時,樂山大佛正式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后歷時約90年,在歷史上也曾有過多次維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樂山大佛得到妥善保護和維修,1998年,樂山大佛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是樂山大佛頭部右邊的一個平臺上,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座巍峨高大的大佛盡現(xiàn)我們眼前,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家眼前的樂山大佛被世人稱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帶領群山來,挺立大江邊”。大佛矗立于三江匯合處的凌云山山體內,同樂山市區(qū)隔江遙望,最為神奇的地方還在于,它正好處于“巨型睡佛”的心臟處,這暗合了“心即是佛,佛在心中”的佛理,形成“佛中有佛”的奇觀。
大家看到大佛肯定有一些疑問:為什么大佛會建在樂山而不是其他城市?為什么鑿于水邊藏于山里?為什么會是彌勒造像?這些疑問稍后我會為大家一一解答,現(xiàn)在我要先給大家講的是跟大佛有關的一個數(shù)字:四。咱們中國人經(jīng)常喜歡用數(shù)字法來概括某些東西,比如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等等,學術有四大書院,文學有四大名著,佛教有四大名山,造像有四大石刻……所以今天,我也要來給大家說說樂山大佛身上的三個“四”。
第一是“四”個顯赫的數(shù)字:最高、最寬、最長、最多。高度:大佛通高71米,有24層樓那么高,比自稱世界第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高18米,比山西云岡石窟最高佛像高出三倍。寬度:大佛的肩寬28米,有兩輛大巴連起來那么長,兩名壯漢可以并排站在他的耳朵里。長度:大佛修建經(jīng)歷了四代帝王。從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經(jīng)肅宗、代宗,最后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落成,距今1200多年,笑看風云過,彈指一揮間。最后是它的“多”: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大佛頭頂?shù)陌l(fā)髻了嗎?哪位朋友能夠數(shù)的清楚究竟有多少個發(fā)髻呢?(互動)一共1021個發(fā)髻,這還是1962年對大佛維修時用粉筆一個一個編上號,采用“排除法”才數(shù)清楚的。
再來就是樂山大佛有“四”大奇觀:閉眼、流淚、佛光、胸中小佛。閉眼,說的是上個世紀岷江洪水泛濫,大佛慈悲不忍看,竟一夜之間閉上了眼。當然,大佛閉眼的真正原因是年久失修,大量的鳥類飛到大佛臉上做窩,大佛眼睛就睜不開了。關于流淚,是人們賦予大佛悲天憫人的佛性的表現(xiàn),那淚痕實則是雨水長年作用下形成的。當然,現(xiàn)在經(jīng)過大佛皮膚美容工程,淚痕已經(jīng)看不見了,大佛也更煥發(fā)出光彩。關于佛光,能在這里500米的范圍內出現(xiàn),并正好出現(xiàn)在大佛頭部位置,以凌云山的海拔高度,不能不說是奇跡。關于胸中小佛,指的是1999年發(fā)現(xiàn)的大佛胸口位置呈現(xiàn)的佛形痕跡,睡佛、大佛、小佛,一佛套一佛,真真是“佛中有佛”。
最后是大佛的“四”大拾趣:其一,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遠看與頭部渾然一體的發(fā)髻實則是用石塊嵌就而成,但卻沒有沙槳私鑄痕跡。其二,右耳耳垂根部內側發(fā)現(xiàn)腐朽了的木泥,證實了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關于樂山大佛“集天下佛像之大,兩耳又以木為之”的記載。其三,大佛身上隱而不現(xiàn)的排水系統(tǒng),認真研究起來,讓現(xiàn)代科學也瞪目結舌。其四,胸口殘碑。大家有沒注意到大佛胸口處有修整過的痕跡?這個位置后的佛身內曾經(jīng)有一個洞穴,洞內曾藏有珠寶錢財,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洗劫一空。后來洞口以碑封洞,那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下佛腳真遺憾”,現(xiàn)在請大家就隨我一起沿著九曲棧道去近距離觀賞大大佛全景吧。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四
今天我們游覽的地方是人間仙境—九寨溝,這里有幾條神奇的山溝,周圍散散布著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叫九寨溝。九寨溝海拔米以上,遍布著原始森林,溝內分布著108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進入景區(qū),九寨溝有翠海、冰瀑、彩林、雪山、藏青“五絕”
我先給大家講講翠海:翠海是九寨溝五絕之一,指的是九寨溝的水,清澈見底,翠波蕩漾,水是九寨溝的精靈,翠海就是形容水。冰瀑是由于天氣寒冷,水流到低于零攝氏度的地表后與巖石凍結而形成的。非常美麗,是九寨溝冬天的亮點。彩林是五絕之首,它覆蓋了景區(qū)一半的面積,2000余種植物個個爭奇斗艷,林中奇花異,深秋那深橙的黃櫨,金黃的樺葉,絳紅的楓樹,給樹披上了盛裝,令人眼花繚亂,也令人陶醉不已。雪山座座插云,峰頂銀光閃閃。那景色美不勝收。最后給大家介紹一下藏青,藏情源于九個藏族村寨熱情的人們,喝上一碗羊湯,跳上一段舞蹈都是我們之間的友情。
下面請大家朝著走,我們要去珍惜動物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去看看,大家請跟好隊伍不要掉隊。這里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七種。二級保護動物有有獼猴、小熊貓、金貓、斑羚、巖羊等。鳥種89種。下面請大家自由活動,1小時后在這里集合,祝大家游的盡興!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大家來樂山市旅游觀光。古時候樂山因盛產香味獨特的海棠,故有“海棠香國”之譽。青山綠水與寺廟園林融為一體是樂山景觀的最大特色。樂山市峨眉山景區(qū)包括樂山大佛景區(qū)和峨眉山景區(qū)兩大部分。樂山最負盛名的是世界第一大佛一:樂山大佛。這尊由八世紀唐朝海通和尚發(fā)起修鑿的彌勒石刻坐佛,歷時90年才修鑿而成。它面對三江,雄峙千載,閱盡人間滄桑。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那雄渾偉岸的軀體與青青凌云山、迢迢岷江水交相輝映,成為樂山的標志。1996年12月,樂山大佛——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四個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之120xx年,樂山大佛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景區(qū)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旁,瀕臨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開鑿于唐代時期(公元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歷時約90年。大佛兩側斷崖和登山道上,有許多石龕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靈寶峰上,現(xiàn)存一座磚塔,塔高十三層,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烏尤,即秦時所鑿樂山離堆,上有唐創(chuàng)建烏尤寺,以及相傳漢郭舍人注《爾雅》處。樂山大佛景區(qū)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型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千米,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遂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各位游客朋友,據(jù)《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記》碑記載,“樂山大佛”的真實官方名稱應為“嘉州凌云寺大彌勒石像”,“樂山大佛”之名是后依據(jù)地名所取?!皹飞酱蠓稹鳖^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佛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著戰(zhàn)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shù)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按蠓痖w”,宋時稱“天寧閣”,可惜毀于明末戰(zhàn)亂,被張獻忠的起義軍焚毀。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可看到幾十處孔穴,那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壯的大佛仍巍然屹立著。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設計非常巧妙。首先是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tǒng),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衣紋皺褶有排水溝;正胸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其次是沿大佛左側的凌云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這里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發(fā),共有螺髻1021個。遠看發(fā)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第三是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銀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fā)現(xiàn)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各位游客朋友,與樂山大佛相依而存的有著名寺院凌云寺。凌云寺規(guī)模頗大,大佛就鑿于離寺不遠的崖上。從這里可以沿一條鑿于懸崖邊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腳邊,在此憑欄看佛,可以仔細觀賞大佛頭部各個部位的細微之處。因為大佛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稱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這尊大佛,而被人們稱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寺建于唐代,位于大佛頭部的右后方,俗稱大佛寺。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宇又有擴建。唐建凌云寺,毀于元順帝戰(zhàn)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jīng)毀?,F(xiàn)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經(jīng)多次修葺。寺門正中匾上蘇東坡書“凌云禪院”四字。
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jīng)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經(jīng)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jīng)卷的地方廠于1930年新建,結構和外形為近代建筑風格,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fā)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各位游客朋友,樂山大佛景區(qū)的游覽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合作,接下來我們要驅車前往峨眉山景區(qū)游覽。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六
九寨溝是一個秀麗神奇的好地方,是四川有名的旅游景點,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游客去參觀,同時,導游也要給游客做好景點詳細的講解。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九寨溝的
導游詞
,僅供參考。
同學們,今天我?guī)Т蠹矣斡[的是世界遺產九寨溝。今天來到這里就讓我們共同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感覺。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了一幅奇妙、幽美的自然風光,它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被稱為“五絕”,還被譽為“人間仙境”呢 !
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qū),還是風景名勝區(qū),它的美在水。這里湖泊很多,當?shù)厝私泻W?。?jù)說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08個,最小的面積不到半畝,最長的海子長7公里。長海的景色最動人,清澈見底,平靜無波,以綠為主調的色彩和周圍寧靜的環(huán)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這里的湖,水的透明度達30米,在別處這簡直是不可思議。因為這里森林多,地層是石灰?guī)r,所以對水起到了凈化作用。透過清亮的水,湖底的澡類、沉積物和山峰樹影一起映入眼簾,顯得五光十色,所以稱為五花海。
九寨溝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棲息著珍貴的野生動物。九寨溝附近群山上生長著大片的箭竹林,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產地之一,被列為自然保護區(qū)。保護區(qū)里還生活著金絲猴、小熊貓等珍貴動物呢!
游賞了一天,你一定會發(fā)出感嘆,啊!九寨溝真美啊!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本次旅游的導游 ,我們這次旅游的地點是景色怡人的九寨溝。
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流,。九寨溝海拔二十四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分布一百零八個湖泊,有“童話世界”的稱號。
以上就是九寨溝的簡介,旅客朋友們,希望你們能度過快樂的時光。
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成神秘、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xiàn)“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九寨溝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中南部,縱深40多公里,總面積6萬多公頃,三條主溝形成y形分布,總長達60余公里。由于交通不便,這里幾乎成了一個于世隔絕的地方。僅有的九個藏族村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而得名。這里保存著具有原始風貌的自然景色。
現(xiàn)在我們站的地方的前面就是九寨溝有名的瀑布。這里河道縱橫,水流順著呈臺階形的河谷奔騰而下,構成數(shù)不清的瀑布。有的細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若玉帶飄舞;有的似銀河奔瀉。寬度或長度超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就有六條之多,其中諾日朗瀑布,寬100米以上,高60多米,水流凌空而下,銀花四濺,水聲隆隆。樹正瀑布不寬,但高30余米。有的瀑布,呈多級下跌,崖壁上長滿繁茂青翠的樹,瀑布從林間穿流下瀉,形成罕見的“森林瀑布”。
九寨溝四季景色都十分迷人。春時嫩芽點綠,瀑流輕快;夏來綠蔭圍湖,鶯飛燕舞;秋至紅葉鋪出,彩林滿目;冬來雪裹山巒,冰瀑如玉。
對了,現(xiàn)在中午12點了,我們去胃口好酒店吃飯,大家請跟上,小心別走丟了!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七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后山兩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道教文化、文物古跡多集中這里,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風光取勝,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游玩青城山,一般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隨處有售賣飲食的店鋪。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門外的建福宮建于唐代,最大的看點是宮內懸掛的一副394字的長對聯(lián)。沿著山門進入后,經(jīng)滴翠亭、天然閣,到怡樂窩就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左邊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邊則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對岸乘坐索道,可直達上清宮,與步道匯合。建議步行上山,然后乘坐索道下山,可體會游山的樂趣。
沿著步道步行上山,經(jīng)引勝亭、山蔭亭等處,抵達天師洞。天師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懸掛的“丹臺碧洞”匾額是清朝康熙皇帝親筆手書。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窟,據(jù)說是當年張道陵修煉之處。
天師洞上行至訪寧橋,路又分為兩支,左邊通往祖師殿,右邊去往朝陽洞。祖師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張三豐,但游玩結束要原路返回訪寧橋,你也可以掠過祖師殿,直接去往朝陽洞。朝陽洞是一個天然洞窟,據(jù)說當年蔣介石曾在此避難。繼續(xù)上行就到達上清宮了。
上清宮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觀,宮內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經(jīng)堂,香火旺盛,大多數(shù)游人至此都會燒香祈福。宮門口有觀日亭,適合觀賞日出。
出上清宮繼續(xù)前行,可以到達青城第一峰(彭祖峰)頂,山頂建有老君閣,閣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當年徐悲鴻遺作《紫氣東來》為原型而繪制。游玩結束,原路下山,從上清宮前行不遠即達索道上站。
四川景區(qū)導游詞三分鐘篇八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國家5a級景區(qū)。于20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yōu)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xiàn)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xiāng)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xiāng)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