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一
知識點“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在教學中適當?shù)摹胺觥绷?,因為這兩個知識點在語基上需要點撥,畢竟是二年級學生,雖然有一些知識上的積累,但在字詞的含義之間還是有些模糊的。比如“我的發(fā)現(xiàn)”教材上有兩大組,第一組在語基上是“動作與動作所使用的工具”第二組是“物品與物品”場所的的區(qū)別。(在這環(huán)節(jié)學生還不算錯,能發(fā)現(xiàn)動詞、名詞)這里本人點撥了(第一組都含有同樣的兩個字,第二個詞是在前一個詞基礎上加了一個字,兩個詞的意思也就不一樣了。例如:酒水要用酒水車;飛機場里有飛機。)“日積月累”是反義詞的訓練(可以鼓勵學生先借助拼音讀讀不認識的字,看每組里的兩個字之間有什么,再運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自讀,認清字形。還提示學生若是去掉兩字中間的破折號,會發(fā)現(xiàn)什么?)這樣一提,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兩個相反的字能構成詞語“寬窄、窮富、賤貴、善惡……”并適當運用。
最值得反思的是“口語交際”就這么一個點兒,本人是“活出去了”用了兩課時,其中有一課時完全浪費。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是“夸夸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或是“家鄉(xiāng)變化……”說說評評還要寫一寫。(由于本家鄉(xiāng)也沒什么特產(chǎn),就是家農(nóng)作物、水果、……提前我讓學生回家收集或是問問大人,有關自己家 鄉(xiāng)的特產(chǎn),風景有關的圖片,還可以上網(wǎng)查……(這個環(huán)節(jié)太悶了,學生沒一個人回家動過,而且不回答我,我急了,40分鐘就耗盡了。課間,本人不甘心,重新?lián)Q個角度提問,就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感到最好玩的地方,怎么個玩法,最喜歡吃的東西,怎么個吃法,這些東西在家鄉(xiāng)是否常有,而且我將學生分成了兩大組,基礎好的與差的各一組,本人把“鏡頭”全對準較差的這組,使用“急將法”,我提了個最簡單的問題,全班只有較差的這組有一人舉手,我借機說:“今天我要帶這組的孩子出去玩……”話還說完,有一個孩子問:“老師,到什么地方去玩呀?”我神氣地說:“是我們家鄉(xiāng)最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很好吃的,我?guī)Я隋X去買,誰跟我去就跟誰買?!闭f到吃、玩孩子們可歡了。舉手的多了,說:“老師,我家旁有一條小河,那里很美,水很清,河邊有柳樹,果樹……還有一個草坪,那里可以拌假飯?!苯又荒泻⒆诱f:“老師,我們那里有個荷花池,是外地人投資的,池中有竹樓,小亭子、魚池……”又一女孩說:“老師,我家對面有個大水庫,奶奶說,這水庫供養(yǎng)10萬人的飲水問題,這水庫像只大公雞,公雞的頭上是龍頭,公雞的尾是糧田……”這下教室時可不得了,都爭著說,我就這樣高興地聽著孩子們說著。這時被“拋棄”的組的孩子可急了,有一最小男孩(張濤)跑到我面前說:“老師,在我的家有很多水果,比如葡萄是最好吃的,到了秋天……?!?這孩子把11課《葡萄溝》的那段描寫葡萄成熟的樣子說下來了,并且還說了怎么個吃法,最有意思了,說得太好了……)
于是,我說話了,問:“還有沒有孩子想說的?!倍寂e手了,而且是真想說。(我抓住了孩子們這種內(nèi)心情感的發(fā)泄,還有那種渴求表現(xiàn)的欲望,出示了我的教學要求)說:“孩子們,把你們剛才說的,按順序寫下來,讓老師也分享你們的快樂行嗎?”“行!”孩子們回答。
一支支小鉛筆連動直動,而且小嘴也念個不停,低年級學生寫東西嘴不幫忙,還真不行,這樣邊念邊寫有助于語言中少出錯誤,說準確點低年級學生寫話是數(shù)出來的。
我邊巡視邊提示,真的很不錯,寫的字數(shù)最多的是200字出頭了,寫的最少的也是150字左右。所有的孩子能用“總起——分述——總結”的形式完整的寫篇小作文。(這是本人平時結合閱讀注重過的。)放學后,我將學生習作帶回家改,真的感到欣慰,沒有一個學生寫的不好,有幾個基礎好的能恰當?shù)挠蒙掀綍r積累描寫事物的優(yōu)美句子,真漂亮,還真不像二年級學生寫的。(這與本人平時給學生積累是分不開的。我每天早讀時,總愛站在講臺上,揚揚灑灑的寫上一段話或是一句話,還別說學生就愛讀我寫的東西,校園里的每樣事物都是我在學生面前表演的對象,或許“身教重于言教”。同時也能通過各種方式擴大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識字時,我班學生不認識的字幾乎不問我了,查字典,這習慣算是被我逼出來了。)
通過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的成功,本人認為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提問,要接近孩子的特點,孩子們就是對“吃吃喝喝、玩玩兒鬧鬧”感興趣。也就是老師的備課預設的問題,只是參考,還不能過于正規(guī)的語言化,過于規(guī)范化的語言提問,有可能使自己的教學主動變?yōu)楸粍?。孩子們不是很容易理解與接受,面臨著的就是努力地把孩子朝自己預設的圈子里趕。趕不進去就拽著了,兒化語言式的提問容易靠近孩子的心靈。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二
這是一節(jié)有關于中小學銜接的數(shù)學課:等式的性質,在教學中采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配合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操作、觀察、歸納出等式性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xiàn)"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了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知識、方法去探索與發(fā)現(xiàn)等式的性質,使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抽象的數(shù)學定理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新知,使學生的學習變?yōu)橐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后獲取知識以及探索和發(fā)現(xiàn)打下基礎。
以下將教學過程作簡要回述: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性質,采用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首先由老師演示天平實驗,分別在天平兩側放上砝碼使天平保持平衡,并把實驗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并列出數(shù)學式子;再讓學生所列的式子,提出問題:通過天平實驗所得到的式子你能聯(lián)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質?由學生獨立思 考歸納出等式的性質一和性質二,然后再把等式的性質抽象為數(shù)學的符號語言并表示出來。最后通過練習鞏固等式的兩條性質,并讓學生從練習中思考運用等式的性質時應注意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對等式性質的運用。通過兩個例題和兩個練習,揭示等式性質的對稱性和傳遞性,為后面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作好了鋪墊。
回顧本節(jié)課,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把握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不能正確的把握操作的時間,導致延遲了大概5分鐘下課。作為教師所演示的實驗操作的難易程度,應和所給的討論時間成正比。這樣既保證了實驗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費時間。在探索等式性質中用天平演示實驗之后留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并不是十分充足,使活動沒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而其后在訓練的時候留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間也略顯不足。
2、教學中沒能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yǎng)。數(shù)學教學的探究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最終結果應是一個從“求異”逐步走向“求同”的過程,而不是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沿著教師預先設定好方向去思考,這樣控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在研究等式性質1的過程,老師是步步指導,層層點拔,惟恐有所紕漏,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
3、在課堂上對突發(fā)的事件處理不夠果斷,對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反饋。如在練習2中要求學生同時根據(jù)等式的兩個性質編一個新的等式時,學生的解答出現(xiàn)了多種結果,老師的點評和引導所花的時間過多(約5分鐘),打亂了下一步的安排。
4、對于性質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釋。
5、對于性質的運用,采用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缺少學生板演的環(huán)節(jié),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參與。
6、縮減了小組合作學習研討的時間,沒能體現(xiàn)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三
課文通過對柳樹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這些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讓學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變化,從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設計教學目標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是誰讓柳樹醒了?學生讀文后能夠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讓柳樹醒了。接著我讓學生說: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你打算怎樣讓柳樹醒來?你喜歡扮演誰呢?請你先仔細讀一讀你要扮演的那一段,于是學生興趣十足的讀起課文來了。
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春雷是怎么跟柳樹說話的,春雨是怎么給柳樹洗澡的,春風是怎么給柳樹梳頭的,春燕是怎么跟柳樹捉迷藏的,整堂課,孩子們各抒己見,給了我太多的感動,聽——
“春雷跟柳樹說話時輕輕的,柔柔的,就像媽媽在我們耳邊叫;”“不對,柳樹睡熟了,春雷的聲音很響;”
“春雨給柳樹洗澡時很輕很輕,生怕弄疼了柳樹;”
“春風給柳樹梳頭就像媽媽給我們梳頭,好舒服好舒服!”
“春燕跟柳樹捉迷藏最好玩了!柳絮飛起來好漂亮!”
課的結尾,我還讓小朋友展開想象的翅膀:春天跟柳樹說話了,說著說著······
課后安排對文章內(nèi)容的延伸,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四
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讓學生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個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有點困難,雖然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觸,但畢竟這些經(jīng)驗還是模糊的。為此,我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與知識經(jīng)驗,讓他們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操作、辨認,增加他們自己探索、體驗的機會。
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先設計“找同學”的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對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學生不一樣。由于面對的方向發(fā)生變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學也在發(fā)生變化,雖然前后左右的學生發(fā)生了變化,但找到的這四個同學所占的方向沒有改變,從而引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揭示課題。
在新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感受并理解新知。
如:首先借助學生已有“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經(jīng)驗,將學生帶入操場,辨認“東、西”方向。由于南、北兩個方向學生較難辨別,我又借助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眮韼椭鷮W生對“南、北”方向的理解。在學生已經(jīng)基本知道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后,我又設計讓他們說說校園內(nèi)四個方向的建筑物,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這四個方向。
第二層次的教學是要幫助學生建立方向感。我又采取讓學生分別面朝南、西、北四個方向,說說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方向。雖然剛開始,學生敘述有點困難,但隨著方向感的逐步建立,他們也較清楚的辨別出了各個方向。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方位觀念,我又讓學生回到教室,觀察、交流教室里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從學生的反饋中,我明顯感受到學生已經(jīng)能夠清楚的辨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在教學的最后,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方向”在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我又拓展了兩個小故事——“環(huán)球旅行”和“小雁歸隊”的故事。增加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還讓他們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雖然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新授課,但我認為今天的教學是成功的,整節(jié)課老師充當?shù)闹皇且粋€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學生在玩一玩、認一認、辯一辯的活動中掌握并理解了新知,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五
由于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并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fā)現(xiàn)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fā)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jīng)驗運用于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里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么有意思。終于,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yǎng)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qū)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jié)約’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fā)現(xiàn)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jié)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后,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jié)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大家齊聲說:“知道,是節(jié)約?!蔽矣謫枺骸肮?jié)約是什么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節(jié)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庇械恼f:“節(jié)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庇钟械恼f:“節(jié)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蔽矣謫枺骸澳怯譃槭裁匆?jié)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說:“昨天,我在電視里看見,有一個地方?jīng)]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干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機器鉆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后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jié)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边@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棱說:“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敝苤菡f:“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本瓦@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jié)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說著說著,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jié)約,節(jié)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說:“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說---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jié)約’吧?!蔽衣犃笋R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jié)育”而不是“節(jié)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說:“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里裝了幾只小袋鼠呀?”“一只?!薄皩ρ?,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jié)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說:“老師,我懂了?!彪m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六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jīng)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今天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積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七
孩子不管在什么年齡段,總是充滿著好奇的,總是愿意并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所以我采用的是“比較式欣賞導入法”,上新課之前首先給他們放一首歌手樸樹的《白樺林》,這首歌曲有一種傷感的情調(diào),但這種傷感不是頹廢,不是消沉,容易與人產(chǎn)生共鳴;不僅如此,這首歌還有一個非常凄美的愛情故事,這就更加吸引學生,如此一來,在導入部分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之前學生們就接觸過這首歌,并且也初步的學會、這首歌,所以我的任務覺不僅僅是教會他們唱那么簡單,還要唱的有感情、有情緒、有內(nèi)容、有意思。
在新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通過一個發(fā)聲的小練習來訓練他們,一:為接下來唱歌做好準備。二:通過發(fā)生練習的訓練讓他們切身體會什么叫做漸強、漸弱,為接下來歌曲情緒的表達做好鋪墊。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我將漸強漸弱記號與一個倒掛的月牙相聯(lián)系,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學生也很輕易就能明白。
我們學校的生態(tài)課堂講究的就是學生為主,老師為輔這樣一個形式,所以在接下來歌曲的情緒處理上,我采取的方法是讓學生主動分析是漸強還是漸弱,為什么,因為對于他們在之前的訓練中,我已經(jīng)漸漸在向他們灌輸這方面的知識,所以處理這樣的一些問題,他們完全可以做的很棒。
歌曲除了單聲部旋律的處理上,比之前還多加了一個二聲部,所以這也是我需要花時間的地方,雖然客觀的的來說,這樣的二聲部小作品不難,但是他們畢竟年齡小,接觸這樣的音樂也少,所以有點困難,我堅持將兩個聲部都練得很熟練才開始配合,否則都是雜亂無章的聲音,沒有一點和諧的感覺;歌曲同時還加入了一個節(jié)奏型,這個節(jié)奏型需要從頭到尾都貫穿曲子中,所以也非常重要,盡管節(jié)奏和旋律與之前的一些句子非常的類似,但終究有區(qū)別,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區(qū)別在哪,我在原來節(jié)奏的基礎上直接改成現(xiàn)在的節(jié)奏,學生一目了然。
這堂課結束了,但是我仍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需要做修改:
學生在學習二聲部的時候略顯吃力,容易受其余聲部的干擾,音高的概念不強,所以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我會注意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問題還是出現(xiàn)在這,學生在和聲的時候,不能注意到聲音的和諧與統(tǒng)一,個性化的聲音比較突出,容易破壞和聲感,歸根究底還是基本功不夠扎實,所以我會注重平時的訓練。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一
知識點“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在教學中適當?shù)摹胺觥绷?,因為這兩個知識點在語基上需要點撥,畢竟是二年級學生,雖然有一些知識上的積累,但在字詞的含義之間還是有些模糊的。比如“我的發(fā)現(xiàn)”教材上有兩大組,第一組在語基上是“動作與動作所使用的工具”第二組是“物品與物品”場所的的區(qū)別。(在這環(huán)節(jié)學生還不算錯,能發(fā)現(xiàn)動詞、名詞)這里本人點撥了(第一組都含有同樣的兩個字,第二個詞是在前一個詞基礎上加了一個字,兩個詞的意思也就不一樣了。例如:酒水要用酒水車;飛機場里有飛機。)“日積月累”是反義詞的訓練(可以鼓勵學生先借助拼音讀讀不認識的字,看每組里的兩個字之間有什么,再運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自讀,認清字形。還提示學生若是去掉兩字中間的破折號,會發(fā)現(xiàn)什么?)這樣一提,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兩個相反的字能構成詞語“寬窄、窮富、賤貴、善惡……”并適當運用。
最值得反思的是“口語交際”就這么一個點兒,本人是“活出去了”用了兩課時,其中有一課時完全浪費。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是“夸夸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或是“家鄉(xiāng)變化……”說說評評還要寫一寫。(由于本家鄉(xiāng)也沒什么特產(chǎn),就是家農(nóng)作物、水果、……提前我讓學生回家收集或是問問大人,有關自己家 鄉(xiāng)的特產(chǎn),風景有關的圖片,還可以上網(wǎng)查……(這個環(huán)節(jié)太悶了,學生沒一個人回家動過,而且不回答我,我急了,40分鐘就耗盡了。課間,本人不甘心,重新?lián)Q個角度提問,就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感到最好玩的地方,怎么個玩法,最喜歡吃的東西,怎么個吃法,這些東西在家鄉(xiāng)是否常有,而且我將學生分成了兩大組,基礎好的與差的各一組,本人把“鏡頭”全對準較差的這組,使用“急將法”,我提了個最簡單的問題,全班只有較差的這組有一人舉手,我借機說:“今天我要帶這組的孩子出去玩……”話還說完,有一個孩子問:“老師,到什么地方去玩呀?”我神氣地說:“是我們家鄉(xiāng)最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很好吃的,我?guī)Я隋X去買,誰跟我去就跟誰買?!闭f到吃、玩孩子們可歡了。舉手的多了,說:“老師,我家旁有一條小河,那里很美,水很清,河邊有柳樹,果樹……還有一個草坪,那里可以拌假飯?!苯又荒泻⒆诱f:“老師,我們那里有個荷花池,是外地人投資的,池中有竹樓,小亭子、魚池……”又一女孩說:“老師,我家對面有個大水庫,奶奶說,這水庫供養(yǎng)10萬人的飲水問題,這水庫像只大公雞,公雞的頭上是龍頭,公雞的尾是糧田……”這下教室時可不得了,都爭著說,我就這樣高興地聽著孩子們說著。這時被“拋棄”的組的孩子可急了,有一最小男孩(張濤)跑到我面前說:“老師,在我的家有很多水果,比如葡萄是最好吃的,到了秋天……?!?這孩子把11課《葡萄溝》的那段描寫葡萄成熟的樣子說下來了,并且還說了怎么個吃法,最有意思了,說得太好了……)
于是,我說話了,問:“還有沒有孩子想說的?!倍寂e手了,而且是真想說。(我抓住了孩子們這種內(nèi)心情感的發(fā)泄,還有那種渴求表現(xiàn)的欲望,出示了我的教學要求)說:“孩子們,把你們剛才說的,按順序寫下來,讓老師也分享你們的快樂行嗎?”“行!”孩子們回答。
一支支小鉛筆連動直動,而且小嘴也念個不停,低年級學生寫東西嘴不幫忙,還真不行,這樣邊念邊寫有助于語言中少出錯誤,說準確點低年級學生寫話是數(shù)出來的。
我邊巡視邊提示,真的很不錯,寫的字數(shù)最多的是200字出頭了,寫的最少的也是150字左右。所有的孩子能用“總起——分述——總結”的形式完整的寫篇小作文。(這是本人平時結合閱讀注重過的。)放學后,我將學生習作帶回家改,真的感到欣慰,沒有一個學生寫的不好,有幾個基礎好的能恰當?shù)挠蒙掀綍r積累描寫事物的優(yōu)美句子,真漂亮,還真不像二年級學生寫的。(這與本人平時給學生積累是分不開的。我每天早讀時,總愛站在講臺上,揚揚灑灑的寫上一段話或是一句話,還別說學生就愛讀我寫的東西,校園里的每樣事物都是我在學生面前表演的對象,或許“身教重于言教”。同時也能通過各種方式擴大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識字時,我班學生不認識的字幾乎不問我了,查字典,這習慣算是被我逼出來了。)
通過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的成功,本人認為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提問,要接近孩子的特點,孩子們就是對“吃吃喝喝、玩玩兒鬧鬧”感興趣。也就是老師的備課預設的問題,只是參考,還不能過于正規(guī)的語言化,過于規(guī)范化的語言提問,有可能使自己的教學主動變?yōu)楸粍?。孩子們不是很容易理解與接受,面臨著的就是努力地把孩子朝自己預設的圈子里趕。趕不進去就拽著了,兒化語言式的提問容易靠近孩子的心靈。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二
這是一節(jié)有關于中小學銜接的數(shù)學課:等式的性質,在教學中采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配合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操作、觀察、歸納出等式性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xiàn)"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了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知識、方法去探索與發(fā)現(xiàn)等式的性質,使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抽象的數(shù)學定理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獲得新知,使學生的學習變?yōu)橐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讓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思想和方法,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為學生今后獲取知識以及探索和發(fā)現(xiàn)打下基礎。
以下將教學過程作簡要回述: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性質,采用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首先由老師演示天平實驗,分別在天平兩側放上砝碼使天平保持平衡,并把實驗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并列出數(shù)學式子;再讓學生所列的式子,提出問題:通過天平實驗所得到的式子你能聯(lián)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質?由學生獨立思 考歸納出等式的性質一和性質二,然后再把等式的性質抽象為數(shù)學的符號語言并表示出來。最后通過練習鞏固等式的兩條性質,并讓學生從練習中思考運用等式的性質時應注意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對等式性質的運用。通過兩個例題和兩個練習,揭示等式性質的對稱性和傳遞性,為后面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作好了鋪墊。
回顧本節(jié)課,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把握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不能正確的把握操作的時間,導致延遲了大概5分鐘下課。作為教師所演示的實驗操作的難易程度,應和所給的討論時間成正比。這樣既保證了實驗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費時間。在探索等式性質中用天平演示實驗之后留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并不是十分充足,使活動沒有真正起到最初的效果。而其后在訓練的時候留給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時間也略顯不足。
2、教學中沒能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yǎng)。數(shù)學教學的探究過程中,對于問題的最終結果應是一個從“求異”逐步走向“求同”的過程,而不是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沿著教師預先設定好方向去思考,這樣控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如在研究等式性質1的過程,老師是步步指導,層層點拔,惟恐有所紕漏,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
3、在課堂上對突發(fā)的事件處理不夠果斷,對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反饋。如在練習2中要求學生同時根據(jù)等式的兩個性質編一個新的等式時,學生的解答出現(xiàn)了多種結果,老師的點評和引導所花的時間過多(約5分鐘),打亂了下一步的安排。
4、對于性質1中的“式子”未能做到合理的解釋。
5、對于性質的運用,采用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缺少學生板演的環(huán)節(jié),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的參與。
6、縮減了小組合作學習研討的時間,沒能體現(xiàn)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三
課文通過對柳樹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這些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讓學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變化,從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
設計教學目標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是誰讓柳樹醒了?學生讀文后能夠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讓柳樹醒了。接著我讓學生說: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風、春燕,你打算怎樣讓柳樹醒來?你喜歡扮演誰呢?請你先仔細讀一讀你要扮演的那一段,于是學生興趣十足的讀起課文來了。
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春雷是怎么跟柳樹說話的,春雨是怎么給柳樹洗澡的,春風是怎么給柳樹梳頭的,春燕是怎么跟柳樹捉迷藏的,整堂課,孩子們各抒己見,給了我太多的感動,聽——
“春雷跟柳樹說話時輕輕的,柔柔的,就像媽媽在我們耳邊叫;”“不對,柳樹睡熟了,春雷的聲音很響;”
“春雨給柳樹洗澡時很輕很輕,生怕弄疼了柳樹;”
“春風給柳樹梳頭就像媽媽給我們梳頭,好舒服好舒服!”
“春燕跟柳樹捉迷藏最好玩了!柳絮飛起來好漂亮!”
課的結尾,我還讓小朋友展開想象的翅膀:春天跟柳樹說話了,說著說著······
課后安排對文章內(nèi)容的延伸,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四
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讓學生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個內(nèi)容對于學生來說有點困難,雖然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觸,但畢竟這些經(jīng)驗還是模糊的。為此,我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與知識經(jīng)驗,讓他們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操作、辨認,增加他們自己探索、體驗的機會。
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先設計“找同學”的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由于自己所占位置不同(即所面對的方向不同),找到的前后左右的學生不一樣。由于面對的方向發(fā)生變化,所以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學也在發(fā)生變化,雖然前后左右的學生發(fā)生了變化,但找到的這四個同學所占的方向沒有改變,從而引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揭示課題。
在新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感受并理解新知。
如:首先借助學生已有“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經(jīng)驗,將學生帶入操場,辨認“東、西”方向。由于南、北兩個方向學生較難辨別,我又借助兒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眮韼椭鷮W生對“南、北”方向的理解。在學生已經(jīng)基本知道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后,我又設計讓他們說說校園內(nèi)四個方向的建筑物,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這四個方向。
第二層次的教學是要幫助學生建立方向感。我又采取讓學生分別面朝南、西、北四個方向,說說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方向。雖然剛開始,學生敘述有點困難,但隨著方向感的逐步建立,他們也較清楚的辨別出了各個方向。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方位觀念,我又讓學生回到教室,觀察、交流教室里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從學生的反饋中,我明顯感受到學生已經(jīng)能夠清楚的辨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在教學的最后,為了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方向”在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我又拓展了兩個小故事——“環(huán)球旅行”和“小雁歸隊”的故事。增加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同時還讓他們深刻感受到“方向”在咱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雖然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新授課,但我認為今天的教學是成功的,整節(jié)課老師充當?shù)闹皇且粋€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學生在玩一玩、認一認、辯一辯的活動中掌握并理解了新知,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五
由于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并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fā)現(xiàn)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fā)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jīng)驗運用于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里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么有意思。終于,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yǎng)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松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qū)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jié)約’是什么?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fā)現(xiàn)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jié)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后,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jié)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大家齊聲說:“知道,是節(jié)約?!蔽矣謫枺骸肮?jié)約是什么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節(jié)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庇械恼f:“節(jié)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庇钟械恼f:“節(jié)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蔽矣謫枺骸澳怯譃槭裁匆?jié)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說:“昨天,我在電視里看見,有一個地方?jīng)]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干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干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里考察后,用一架大機器鉆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后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jié)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边@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棱說:“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敝苤菡f:“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本瓦@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jié)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說著說著,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jié)約,節(jié)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說:“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說---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jié)約’吧?!蔽衣犃笋R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jié)育”而不是“節(jié)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說:“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里裝了幾只小袋鼠呀?”“一只?!薄皩ρ?,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jié)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說:“老師,我懂了?!彪m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六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tài)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nèi)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shù)闹笇?。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xiàn)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tài)、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nèi)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薄昂伪剡@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jù)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tài)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jīng)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今天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積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jīng)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表情歌教案反思篇七
孩子不管在什么年齡段,總是充滿著好奇的,總是愿意并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所以我采用的是“比較式欣賞導入法”,上新課之前首先給他們放一首歌手樸樹的《白樺林》,這首歌曲有一種傷感的情調(diào),但這種傷感不是頹廢,不是消沉,容易與人產(chǎn)生共鳴;不僅如此,這首歌還有一個非常凄美的愛情故事,這就更加吸引學生,如此一來,在導入部分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之前學生們就接觸過這首歌,并且也初步的學會、這首歌,所以我的任務覺不僅僅是教會他們唱那么簡單,還要唱的有感情、有情緒、有內(nèi)容、有意思。
在新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通過一個發(fā)聲的小練習來訓練他們,一:為接下來唱歌做好準備。二:通過發(fā)生練習的訓練讓他們切身體會什么叫做漸強、漸弱,為接下來歌曲情緒的表達做好鋪墊。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我將漸強漸弱記號與一個倒掛的月牙相聯(lián)系,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學生也很輕易就能明白。
我們學校的生態(tài)課堂講究的就是學生為主,老師為輔這樣一個形式,所以在接下來歌曲的情緒處理上,我采取的方法是讓學生主動分析是漸強還是漸弱,為什么,因為對于他們在之前的訓練中,我已經(jīng)漸漸在向他們灌輸這方面的知識,所以處理這樣的一些問題,他們完全可以做的很棒。
歌曲除了單聲部旋律的處理上,比之前還多加了一個二聲部,所以這也是我需要花時間的地方,雖然客觀的的來說,這樣的二聲部小作品不難,但是他們畢竟年齡小,接觸這樣的音樂也少,所以有點困難,我堅持將兩個聲部都練得很熟練才開始配合,否則都是雜亂無章的聲音,沒有一點和諧的感覺;歌曲同時還加入了一個節(jié)奏型,這個節(jié)奏型需要從頭到尾都貫穿曲子中,所以也非常重要,盡管節(jié)奏和旋律與之前的一些句子非常的類似,但終究有區(qū)別,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看到區(qū)別在哪,我在原來節(jié)奏的基礎上直接改成現(xiàn)在的節(jié)奏,學生一目了然。
這堂課結束了,但是我仍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需要做修改:
學生在學習二聲部的時候略顯吃力,容易受其余聲部的干擾,音高的概念不強,所以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我會注意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問題還是出現(xiàn)在這,學生在和聲的時候,不能注意到聲音的和諧與統(tǒng)一,個性化的聲音比較突出,容易破壞和聲感,歸根究底還是基本功不夠扎實,所以我會注重平時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