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一些新鮮事物時,我們會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寫作文時,如何組織好文章結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獻資料,供大家參考。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一
1、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條形統(tǒng)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shù)量,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起來.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種數(shù)量的多少.
2、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1)能夠使人們一眼看出各個數(shù)據(jù)的大小。?
(2)易于比較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別。
3、我們學過的統(tǒng)計圖有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以及單式統(tǒng)計圖和復試統(tǒng)計圖。
4、復試統(tǒng)計圖一般由圖號、圖形、圖目、圖注等組成。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中常見的有條形統(tǒng)計圖、扇型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網(wǎng)狀統(tǒng)計圖。
數(shù)學教學心得。
數(shù)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里,編者更加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shù)學的魅力,感受到數(shù)學的樂趣。因此,我在課程改革當中力求能夠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一、利用生活經驗,引出數(shù)學問題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對比。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讓學生說說現(xiàn)實中看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的。學生會舉出很多,比如水桶底,汽車的輪子等。在教學體積單位時,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讓學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個指節(jié)大小。下一步,就讓學生用食指的第一指節(jié)來跟身邊的事物進行大小比較。然后再拿出一個粉筆盒告訴學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筆盒大小。1立方米這個空間概念有多大呢?可讓學生都用手勢比劃一下,與此同時,馬上出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架。于是學生明白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米。為了讓學生實際體會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接著可提出1立方米的正方體里可裝進多少個同學?這樣,在同學們興奮驚奇的目光中,完成對1立方米這個體積單位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感受數(shù)學問題把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shù)學知識成為學生所熟悉的情景,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xiàn)實。
如在講授《按比分配》時,可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張某和李某合伙開一間小店。張某出資7萬元,李某出資3萬元。小店第一個月益利1萬元??墒窃谝胬峙鋾r,李某要求平均每人分5000元。你認為這樣分配合理嗎?通過學生圍繞合理與不合理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如在教學“小數(shù)的認識和計算”時,就可以模擬買賣貨物的情境,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開展活動。要求學生此次活動的錢數(shù)都要以“元”為單位進行交易。如一個學生拿5元錢買單價是1元2角的圓珠筆兩支,單價是5角的橡皮一塊,售票員應找回多少錢?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這一系列問題既形象直觀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數(shù)學問題。
在數(shù)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領悟數(shù)學教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數(shù)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空間中感知。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可讓學生到籃球場,量籃球場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讓學生量乒乓球臺算面積、量國旗算面積。又如在教學土地面積單位“公頃”時,可先讓學生到操場量教師先畫好的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讓學生算出它的面積。然后告訴學生100個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頃。再讓學生討論1公頃應該等于多少平方米?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正方形?然后讓學生用測繩量出100米的邊長來,讓大家體會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在同學生激烈的爭論聲中結束了這堂課。這樣的教學安排,把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又從生活中彌補了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
數(shù)學學習計劃。
復習內容:
1、掌握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掌握9以內各數(shù)的組成。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shù)的加法和9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5、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6、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復習目標:
1、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相關的式題,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2、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應用分一分、排一排、數(shù)一數(shù)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簡單的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統(tǒng)計觀念。
3、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復習措施:
1、復習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弄清學生對哪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哪些知識還存在問題,存在什么問題,從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活動,以增強復習的實效性。
2、復習加減法計算時,可以采用游戲、競賽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練習,以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3、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重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4、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5、把上半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復習,針對單元測試卷、練習冊、作業(yè)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復習、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shù)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復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6、根據(jù)平時教學了解的情況,結合復習有關的知識點做好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
具體安排:
1、數(shù)的組成,物體的位置與順序。(2課時)掌握數(shù)的順序及組成;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2、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1課時)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立方體、圓柱體、球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3、分類(1課時)掌握分類的方法。
4、9以內加減法計算(3課時)通過對算式的計算與分類,整理加減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在復習中感知數(shù)學思考的有序性和條理性。
5、圖文題(2課時)從量的意義上揭示部分和整體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關系。提高學生理解圖意的能力,能根據(jù)圖分析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滲透圖中所反映的事物概念之間的種屬關系。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學生能根據(jù)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
2、借助辨認方向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
根據(jù)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指出一個方向的條下,會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平時大家出去玩迷路過嗎?如果迷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師:大家的辦法可真多,那其實只要大家學會了辨認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這節(ji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東西南北”一起來辨認方向。(板書題)。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圖,看看圖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做什么呢?誰能給大家來描述一下。
學生:老師在操場上給同學們指出太陽升起的方向。
師:也就是說老師在教大家辨認方向對嗎?
師:那同學們,你們也想到操場上去認一認方向嗎?
(組織學生去操場)。
師:同學們看太陽升起來的方向,那是哪個方向呢?
學生:東方。
師:對,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那你們能指一指東方嗎?(老師和同學一起指向東方)。
學生觀察后回答。
學生: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還有西方。
學生:大雁冬天的時候要飛向南方,春天飛回北方。還有南方和北方。
師:大家知道了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那其他幾個方向怎么找呢。
學生紛紛回答。
師:老師告訴大家一首兒歌,幫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個方向“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游戲找方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前后左右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
師:對,沒錯,一共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那請同學們再分別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頁1的圖上記下來并標明方向。
(學生分組觀察、交流并記錄)。
組織學生回教室。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各組的活動成功展示出來。
師:請你們觀察圖上所標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學生:記錄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張記錄紙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他們畫出來的圖也不一樣。
學生:不行,這樣人們看地圖就亂了。
師:生活我們對表示地圖上的方向做了規(guī)定,可以概括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地圖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師:你們現(xiàn)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規(guī)定繪制地圖了嗎?請把你剛才在。
操場上觀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圖,在書上第1頁填一填。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師:大家會辨認方向了嗎?(學生齊喊會)那我們就一起來實際操作下。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做。
第二題,小組同學互相我說你做。
第三題,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題作為家庭作業(yè)。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呢?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第二時辨認方向。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2、能運用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它七個方向,經歷知識的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資助探索確定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說一說上節(jié)我們學過哪些方向?
學生回答。
師:上節(jié)我們學過的兩個辨認方向的方法你們還記得嗎?找兩名同學到前面來用這兩種方法辨別一下方向。
(指名活動)。
二、新。
師:這節(ji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方向與位置的其他知識,辨認方向。
(板書題)。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圖,分別看一看體育館在學校的__面,商場在學校的__面,醫(yī)院在學校的__面,郵局在學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師:圖書館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呢?
學生:北面。
師:剛才說了體育館在學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時候該怎么區(qū)分一下呢?其實只用東南西北來描述方向是不夠的,還有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來描述方向。
(板書: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個方向點,將北方向給出,讓學生寫出剩下的七個方向。
再次給出第一幅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說出剩余的四個建筑物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通過例題講解確定觀測點,讓學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對性,確定方向時,首先要找準以誰為觀測點,再根據(jù)觀測點判斷方向。
師:現(xiàn)在以自己為觀測點,找一找自己的東西南北都是誰,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三、鞏固提高。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回答。
第二題,第三題學生做,指名匯報。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五、后作業(yè)。
下后自己制作一個方向板到操場上看一看,記錄校園各個方向有什么,下找同學匯報。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三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重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
中國地圖,重點詞句的出示。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生展示課前兩分鐘。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象怎樣?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它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xiàn)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對應的插圖。
學生朗讀課文。
2、師生交流:
第1自然段:遠看長城,蜿蜒盤旋,如同長龍。(第一幅圖)。
第2自然段:近看長城高大堅固。(第二幅圖)。
第3自然段:由長城聯(lián)想到我國古代偉大的勞動人民。
第4自然段: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再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認讀生字。
2、用橫線畫出不理解的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詞語。
4、寫字:
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進行書寫。
五、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準確、通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交流。(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板書:長城氣魄雄偉。
偉大奇跡。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指生讀,齊讀。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看看那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長城氣魄雄偉?
(1)學生朗讀課文后交流匯報:
長: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里。
寬:城墻頂上平整得像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高大堅固:城墻外沿的垛子有兩米多高,長城用巨大條石和城磚筑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臺,打仗時……。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鼓勵學生從所搜集的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2)朗讀課文,讀出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指生讀第一自然段。
(3)觀察插圖。
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以小導游的身份,試著介紹長城的雄偉氣勢。
學生在全班介紹,學生互動評價。
2、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生交流句子。
師出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啊?BR> 學生朗讀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受,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血汗”,補充資料,結合《孟姜女尋夫》的故事及當時的勞動條件,體會勞動的艱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生讀。
師:讓我們包含著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
三、再讀課文,升華情感。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學生交流。(指導學生整合認識,感悟情感。)。
2、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
四、課后延伸:
1、抄寫課后生詞。
2、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五、板書:
17.、長城。
氣魄雄偉。
偉大的奇跡。
血汗與智慧。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會用所學的圖形拼出圖案,培養(yǎng)欣賞美的能力。
3、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感受圖形自身蘊含的豐富的形態(tài)美。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打開思路進行創(chuàng)作。
教法:
談話法。談話講解,通過語言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適當點撥,突出重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再現(xiàn),復習引入。
1、談話: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小結并過渡:這一單元,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xiàn)象,老師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運動現(xiàn)象,你能說說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課件出示“練習七”第7題。)。
學生自己判斷,指名匯報,逐個說出自己是怎樣判斷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8題。
課件出示3個鐘面圖。
分針走到“3”的時候是幾分?(15分)。
分針走到“1”的時候是幾分?(5分)。
分針走到“10”的時候是幾分?(50分)。
2、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6題。
談話:明明用這些圖形通過平移拼成一個火箭的圖形。(課件出示圖形)。
請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圖中哪幅是明明拼的'?為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明確平移是直線運動的,只有第2幅圖是由所有圖形平移而成,所以應該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13題。
談話:同學們愛照鏡子嗎?把臉對著鏡子,鏡子里面就會出現(xiàn)和這邊一樣的圖像,小明把這個圖形對著鏡子,鏡子里面出現(xiàn)了另一半,(課件演示),你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蝴蝶)。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照鏡子時,鏡子外的是物體和鏡子內的成像前后、上下。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五
[創(chuàng)意說明]“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的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重的記憶與懷念。”本篇文章也是如此,作者描繪了故鄉(xiāng)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xiāng)、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文中的細節(jié)富有情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細細體會琦君那份中國傳統(tǒng)溫柔敦厚的情懷和細膩溫婉的筆致。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作品。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xiāng)的春酒嗎?
寫故鄉(xiāng)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思念,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地懷念。鄉(xiāng)情,親情,民俗,童趣融入一壺春酒,道盡作者詩意心情。
三、品讀課文,結合語句體會。
采用跳讀的方式,設置三個話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要求語言生動形象。
“這是一個的‘我’,你看”
“這是一位的母親,你看”
“這是一群的鄉(xiāng)親,你看”。
四、欣賞課文細節(jié)描寫,品味精采的語言。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jié)或詞語,品一品,說一說,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也可以這樣說:
我感觸最深的是……。
通過對細節(jié)和語言的品味,讓學生自主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閱讀質量。
五、拓展訓練。
(一)積累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名句。
(二)推薦閱讀表現(xiàn)海外游子思鄉(xiāng)的文學作品。
琦君《故鄉(xiāng)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xiāng)愁》。
蕭乾《棗核》。
六、小結。
本文體現(xiàn)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點。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xiāng)、親人、師友占據(jù)了她創(chuàng)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tǒng)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情真意切,詩近情遙的藝術世界。
思鄉(xiāng),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xiāng)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拔摇钡奶煺婵蓯郏赣H的善良能干,鄉(xiāng)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琦君的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如行云流水,于樸素的'自然中獨具一份匠心。
[資料平臺]。
舊地舊事一種。
長沙的醬園行業(yè)算來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從事此業(yè)的有蘇、南、浙、本四幫。德茂隆乃屬本幫的后起之秀,始創(chuàng)于清代中葉,因其制作的香干子色、香、味俱佳,且饒有特色,于是一躍而為長沙城里最負盛名的醬園。長沙人特別愛吃的家常菜是香干子炒肉,而德茂隆的香干子又是長沙之最,因此如果這么說,長沙市民的日常生活與德茂隆(至少是與德茂隆的香干子)有著至為密切的關系,大致是不會錯的。我小的時候,家里來了客人--尤其如果是鄉(xiāng)下來了客人的話,我外婆待客的菜肴里,必定便有香干子炒肉(而且必定放好多辣子與大蒜),這香干子呢,又必定是德茂隆的無疑。這就叫做客氣。鄉(xiāng)下人走時,外婆還每每送幾片香干子,很強調地說上一句“這是德茂隆的!”那神態(tài)仿佛香干子若不是德茂隆的,那就必定是毒藥。這就足見我的外婆對德茂隆的香干子的感情??腿耸且荒晁募径加械?,香干子炒肉于是一年四季也都有,我外婆表現(xiàn)她那-份好客、熱情和慈悲心的機會當然也就一年四季都有。
德茂隆的香干子為什么那么有名?主要的原因其實十分簡單,就是注重質量一門。德茂隆的香干子,不僅厚薄均勻、大小合度,顏色火候也始終如一,而且香干子上還印有圓形的“德”字標記,表明它與別的醬園生產的香干子的區(qū)別。這當然還是外觀上的,更主要的是它的內在質量,把關甚嚴。比方黃豆的品種和質量,是經過了極嚴格挑選的,絕對不摻雜豆、不用劣種。又比方質量驗收,決不含糊。德茂隆的老板謝菊生經常出入作坊查驗,偶爾發(fā)現(xiàn)不合格的次品,堅決不讓上柜出售。因此有時工人偷偷將次品塞人地灶洞燒掉,惟恐承擔影響信譽的責任。這樣的職業(yè)道德、敬業(yè)精神,想想也真是令人肅然。
但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世事白云蒼狗,倏忽間我的外婆遺世而去已十載矣。外婆一去,鄉(xiāng)下的客人就日見其少,很多的鄉(xiāng)情就漸漸生疏了。街市上固然香干子不絕,然而再也沒有印著“德”字標記的那一種了。很多的外地人涌人長沙,紛紛開起了做香干子的小作坊。但我若說現(xiàn)在的香干子沒有從前的好吃,那絕對不是九斤老太的論調。--雖然我的母親也同樣這么說。母親還說:香干子,只有外婆做的才最好吃,舍得放油、放辣子、放大蒜。
(選自《何立偉散文--月唱》,有刪節(jié))。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六
主題單元標題作者姓名學科領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歷史。
適用年級所需時間。
20世紀以來的中國發(fā)生了三次歷史巨變:
(1)孫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宣揚民主共和。
(2)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3)鄧小平: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2、內容概述初中二年級。
共用2課時,每周2課時。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了歷史性偉大轉折,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道路,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學習重點。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民主法治建設。
(2)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對外開放、國企改革。
4、學習難點。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之間的關系。
(2)理解“偉大的歷史轉折”的主要含義。
(3)農村改革的必要性,農村和城市改革的核心。
5、學習方式。
知識與技能:掌握關于整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歷史意義;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深圳等經濟特區(qū)的形成。
過程與方法:聯(lián)系歷史時代事實,從普通中國人命運改變的視角,認識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今天強大的繁榮的中國,主要的源動力是來自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對應課標。
1、了解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和深圳特區(qū)的發(fā)展,2、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認識改革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意義。
1、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偉大的歷史轉折?
2、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是如何逐步展開的?專題一:破冰之旅—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課時)。
專題劃分專題二: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之行(1課時)。
其中,專題二中的活動“改革開放中的家鄉(xiāng)美”作為研究性學習。
專題一破冰之旅: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所需課時1課時。
專題學習目標。
通過一位老教授的日記,感受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生活的變化,理解掌握: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如何完成“撥亂反正”、民主法治建設一步步加強。
人物故事情境導學要點:
專題問題設計。
1、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背景、意義。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意義;民主法治建設的成就。
所需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源。
1、學生學習小組:自主思考、合作及競爭。
2、多媒體運用:老教授日記演示、“真理標準討論”視頻、“撥亂反正”圖示。
以此探討:
1、“文革”結束了,中國為何還在“徘徊不前”?
2、“兩個凡是”的實質是怎樣的?
活動二:舉例說一下你印象中的真理?你為什么覺得那就是真理呢?以此探討:
1、真理的“面貌”應該是怎樣的?真理為什么會經得起考驗?
2、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有何重要意義?活動三: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怎樣完成“撥亂反正”的?以此探討:
1、何謂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
2、“偉大轉折”的主要含義?
以此探討:
1、“文革”最主要的經驗教訓是什么?
2、民主和法制建設為什么都要同時加強?
活動五:小組間文字游戲競賽--“心有靈犀”:相互配合來猜猜本課中的“熱詞”。
1、學生是否能根據(jù)歷史時代背景,來認識人物生活變化與時代變遷的關系。
評價要點。
2、學生是否能理解前后事件之間的關系,及類似事件之間的關系。
3、學生的小組探究及合作競爭精神的肯定。
專題二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之行。
所需課時1課時。
專題學習目標。
通過報道普通農民梁滿囤、著名企業(yè)海爾集團的故事,走進改革開放的波瀾畫卷: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國企改革及對外開放的逐步進行。
人物、企業(yè)故事情境導學要點:
專題問題設。
1、農村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影響計。
2、國企改革的措施。
3、對外開放格局的逐漸形成所需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源。
1、學生學習小組調動:自主思考、合作探討。
2、多媒體的合理運用:人物、企業(yè)的故事情節(jié)演示,輔以改革開放的畫面和視頻、音頻。
活動二:農民梁滿囤的故事:生活改善后有了“新煩惱”--果園豐收后,果子銷路不理想。
以此探討:
1、農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尊重農民的自主權和積極性)。
以此探討:什么原因束縛企業(yè)發(fā)展?
活動四:學生扮演企業(yè)、政府、職工代表,各抒己見:怎么幫助企業(yè)和自己走出困境?
以此認識:逐漸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研究性學習:
1、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你的家鄉(xiāng)還有哪些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
2、家鄉(xiāng)有哪些方面還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銥榧亦l(xiāng)想到哪些獨到的發(fā)展策略?
評價要點。
1、能否正確認識時代與具體人物、企業(yè)發(fā)展的關聯(lián)。
2、學生個體參與的積極性是否得到充分發(fā)揮,個體發(fā)言的獨到性是否值得肯定。
3、能否理解農村和城市改革共同的核心。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七
一、填空。
1、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組成它的兩條直線()。
2、兩條直線相交,組成()個角,如果其中一個角是90°,那么其他三個角都是(),這兩條直線就()。
3、延長線段的一端可以得到一條(),延長線段的兩端可以得到一條()。
4、過一點可以畫()條射線,過兩點可以畫()條線段。
5、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可以畫()線段,其中()最短。
6、兩條平行線之間可以畫()垂線段,這些垂線段的長度()。
7、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
8、鐘面上6時整,時針和分針組成()角;鐘面上時針從2走到3,分針轉過()度,所成的角是()。
9、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可以畫()條。
10、在同一平面內,與一條已知直線平行的直線有()條。
11、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兩組對邊互相(),兩條相鄰的邊互相()。
二、判斷。
1、兩條線段相等,它們一點平行。()。
2、角的大小即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又與兩邊的長短有關。()。
3、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就互相平行。
4、如果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都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5、用一個10倍的放大鏡,觀看一個直角,發(fā)現(xiàn)直角變大了。()。
三、選擇題。
1、過直線外一點可以向這條直線畫()條垂線。
a、2b、1c、3。
2、兩條平行線之間的()相等。
a、線段b、長度c、垂線段。
3、長方形中每組相鄰的邊都()。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相等。
4、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這樣的平行線可以畫()。
a、2條b、1條c、無數(shù)條。
5、如右圖,直線a與直線b的關系不能敘述為()。
a、直線a與直線b互相垂直a。
b、直線a垂直于直線b。
c、直線a、直線b都垂直b。
6、圖形中有()組互相平行的線段。
a、1b、2c、3。
四、動手畫一畫。
1、經過a點分別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經過a點分別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在下面圖形中,只有互相平行的畫,只有互相垂直的畫,兩種都有的畫。
4、從a點到線段bg所畫的線中,()最短。
bcdefg。
四、計算。
301×43=13×442=70×250=132×46=。
五、脫式計算。
120×70+1209280-30×80(253+550)×24123×12÷6。
六、解決問題。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八
1、認識本課中的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2、根據(jù)詞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3、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
4、感受古詩的魅力,產生熱愛古詩詞的感情。
認識本課中的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
小黑板、字卡、贊美春天的古詩。
(一)創(chuàng)設意境,揭示詩題
播放春景圖,誦讀有關贊美春天的古詩。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jié),春暖花開,春光無限,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寫下了贊美春天的是詩,你們能背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情況,為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做鋪墊)。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第三首。相機板書古詩,教師范讀。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2、指名讀,隨機正音:好了,就讀到這,我發(fā)現(xiàn)呀,同學們讀的特別認真,一定能讀的很好吧,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一讀?(小黑板出示詞語)
3、有幾個詞語悄悄地從詩歌中跳了出來,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們難住啊?出示詞語卡片“黃鸝、翠鳥、翠綠、鳴叫、船長、時令、千古絕唱”等。
4、下面請你拿出字卡,小組同學合作學習,交流識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識記。如“鸝”、“鳴”、“鷺”對比識記。如“含”、“令”、“嶺”,分別含有“今”和“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觀察記憶。結合舊字認新字。如:色—絕、天—吳運用字理識記“絕”、“鳴”、“令”。
6、鞏固生字:這回都學會了嗎?敢不敢開火車讀?聽好要求:站起來的同學讀一遍生字,組一個詞語,其他同學當火車檢驗員,看一看小火車開得怎么樣?(猜字游戲,摘蘋果等)
(三)指導寫字
1、觀察本課生字,說一說左右結構的字有哪幾個?
2、師范寫“船”:把“舟”字旁和“舟”字進行比較,讓學生發(fā)現(xiàn):橫變成提,且右邊不出頭。右邊的部件是橫折彎而不是橫折彎鉤。
3、生書空,描紅。
4、觀察“令、含、嶺”三個字,說一說應注意什么。
5、師范寫“含、嶺”,生書空,描紅。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九
1、鞏固識字,明白偏旁與字的意思有聯(lián)系,初步感知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
2、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自覺積累詞語。
3、區(qū)分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說好普通話。
4、熟讀兒童詩,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生字卡片
一、溫故知新
1、出示帶有三點水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與水流的意思有關)
2、出示帶有女字旁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指女性)
3、出示帶有口字旁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與嘴巴有關)
4、小結歸納偏旁表示意義,形聲字的形旁都與它的意義相關。
二、你還認識我嗎
1、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人人動口。
2、圈出反義詞,多讀幾遍。
3、多種方式讀,鞏固生字,積累詞語。
三、讀讀想想
1、自由讀這六組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同桌互讀,正音。
3、分小組讀,注意區(qū)分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四、讀讀玩玩
1、讀題目,猜猜這首詩會圍繞題目鞋鞋什么。
2、自由讀文,驗證猜想。
3、邊讀邊玩(學蝴蝶飛的動作)。
4、指名4個學生到講臺上根據(jù)不同內容表演,去他學生朗讀。
五、讀讀背背
1、出示“漢語拼音字母表”,繼續(xù)教讀音。
2、找出大小不一樣的字母(紅色),多讀幾遍,加強記憶。
3、教師教“漢語拼音字母表”,幫助學生記憶。
六、自主識字園地
1、學生自讀,同桌讀。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鐘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
學習目標:
1、整理和復習已經學過的乘法口訣,并利用口訣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3、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復習鞏固已學乘法口訣,并應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題意并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已學口訣,背誦口訣:
(1)師與生對練。
(2)生與生對練。
二、練習設計。
1、24頁第一題,利用已學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小明買的物品及價格。
(2)提問:你能區(qū)分哪些是學習用品,哪些是體育用品嗎?
(3)指名學生說。
(4)提問:買學習用品花了多少錢?買體育用品花了多少錢?
(5)指名學生說。
2、24頁第2題。
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24頁第3題。
(1)看圖說圖意。
(2)怎樣選出冠軍?
(3)指名學生匯報結果。
4、25頁第4題。
游戲。
5、25頁第5題。
板書設計:
練習一。
3×3=9(元)。
5×3=15(元)。
8×2=16(元)。
課題機動練習課。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含義。
2、使學生經歷乘法口訣所產生的經過,熟記2~5乘法口訣,比較熟練的口算5以內各數(shù)相乘。
3、初步學會乘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4、使學生受到愛學習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運用口訣進行表內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并進行估算。
難點:1、熟練運用口訣。
1、在具體情境中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宣布練習內容。
學生明確目標。
二、基本練習。
說說本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舉例子說明。
1、2~5乘法口訣。
2、表內計算。
3、根據(jù)圖畫提問。
4、解決問題。
5、估算。
三、鞏固練習。
1、補充口訣。
二五()四十六。
三九()()三得九。
五七()()五二十。
2、看口訣寫算式。
五六三十四九三十六。
()()。
()()。
3、口算。
2×5=8×5=。
9×4=4×7=。
3×6=6×2=。
4、一個盤子裝4個蘋果,5個盤子裝幾個蘋果?
四、課堂小結。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環(huán)境與我們》單元的第1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為我們提供的生存環(huán)境,感知地球是一個獨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跡。以“地球有什么獨特之處?”“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條件?”問題的討論聚焦話題,讓學生列舉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通過繪圖梳理地球為我們提供的生存條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處地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學生通過思考“我們要為宇航員保證哪些生存條件”,進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跡,培養(yǎng)愛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五年級學生對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有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來自于平時的生活經驗或其他的書籍資料。他們了解地球環(huán)境的某一方面為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條件,但是他們還不能整體地認識地球的四大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處地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對于海洋也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生物、礦產、能源等資源,海洋植物還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過《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為學習本課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科學概念目標
1.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2.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3.海洋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資源。
科學探究目標
1.交流、討論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條件。
2.探討宇宙空間站要為宇航員提供哪些生存條件。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環(huán)境的珍貴。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人類對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
重點:探索、記錄、交流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難點:通過繪圖梳理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為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地球圈層圖、海洋資源示意圖、《神奇的地球家園》視頻。
一、聚焦
教師引導:同學們,你聽說過“外星文明”嗎?說一說你們了解到的“外星文明”的故事。
學生列舉“外星文明”故事,看過的有關“外星人”的影視作品。
教師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虛構的,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jù)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播放視頻:《神奇的地球家園》。
教師提問:“地球有什么獨特之處?”“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設計意圖:有關“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非常多,這也是小學生十分喜愛的題材。讓學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故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明確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給生命足夠的生存條件,凸顯地球是宇宙的一個奇跡,引導學生關注地球提供給我們的生存條件。
二、探索
(一)討論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預設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離不開水。
2.生命都必須在適宜的溫度下生存。
3.動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養(yǎng)分。
學生列舉人類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相互補充。生命存在的條件十分苛刻,學生可能會注意到水、空氣、溫度等,但容易忽視能源、大氣層等。
教師補充并匯總,利用班級記錄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二)畫一畫我們的地球
學生畫圖:給學生下發(fā)無地球圈層輪廓圖,請學生標出與生命活動有關系的部分,填寫以下內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氣層為動植物呼吸提供空氣。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養(yǎng)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巖石、土壤為動物提供棲息地。
5.地球與太陽適宜的距離,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適宜生命存在。
6.大氣圈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適宜,大氣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輻射。
實際上,繪畫的主要內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還可以包括陽光、臭氧層等與生命緊密相關的事物。把地球的環(huán)境條件和生命活動關聯(lián)起來,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條件進行形象化表達。
閱讀資料:
閱讀太陽系圖和地球與太陽系其他行星情況對比資料,主要包括大氣、水、氣候等條件。某一項條件不符,就意味著這顆星球不適合人類生存,進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顆獨特的星球。
這個活動進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顆非常獨特的行星。太陽系中,金星和火星的條件與地球比較接近,與太陽的距離也比較相似,即使如此,金星和火星還完全不具備生命生存的條件。
設計意圖:整個活動層層深入,首先討論、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然后繪畫、標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條件,再閱讀太陽系圖和地球與太陽系其他行星情況對比資料,進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顆獨特的星球,它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條件。
三、研討
1.學生利用自己關于“地球的環(huán)境條件和生命”的畫稿匯報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條件。
2.對探索部分內容進行概括和梳理,再說一說為什么要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3.討論:其中某一項條件缺失或改變,會帶來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項條件的缺失和改變,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臨滅頂之災。
(二)學生討論:如果我們設計一個宇宙空間站,我們要為宇航員保證哪些生存條件?
1.有關溫度的`條件。
2.有關呼吸的條件。
3.有關飲食的條件。
4.有關重力的條件。
5.有關避免過度輻射的條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條件。
與前面交流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學生會發(fā)覺宇宙空間站的生命支持系統(tǒng)極為復雜,類似于地球的環(huán)境條件都必不可少,進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的奇跡。
設計意圖:對探索部分內容進行匯報、交流。通過設計宇宙空間站,學生會發(fā)覺宇宙空間站的生命支持系統(tǒng)極為復雜。反過來思考,地球提供一切生命的必需條件,并且自我調節(jié)平衡。進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跡,培養(yǎng)愛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四、拓展
閱讀“豐富的海洋資源”圖文資料,交流海洋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條件,討論哪些是我們原先沒有想到的。
設計意圖:學生對“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的認識更加完整。學生通常忽視海洋為人類提供的資源,更容易忽視的是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圖文資料很好地補充了學生認識的不足。
【板書設計】
地球——宇宙的奇跡
地球
提供的
生存條件
水
空氣
適宜的溫度
食物
能源
棲息地
……
獨特的條件,唯一的星球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這節(jié)課的活動記錄是畫一畫我們的地球,標出與生命活動有關系的部分。因為空白框比較小,可以畫地球的一部分,建議教師先示范畫一部分。要求學生主要畫出地球的四大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用文字標注出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的條件。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二
圖形的拼組(二)。
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方法,加深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感性認識。
初步認識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對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初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認識到圖形之間的美。
通過各種方法弄清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并能進行判斷。
圖形的分解與組合。
動手實踐法。
一、復習。
1、把下列圖形的題號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圓()。
2、用小棒分別擺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個。
二、新授。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兩個這樣的長方形可拼成一個正方形,也可拼成一個長方形。
2、出事先準備好的四個小正方形,讓學生想一想有幾種擺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擺出幾種圖形。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手畫)。
4、完成教科書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個圓剪成一個正方形嗎?(通過對圓的折剪,進一步加深對正方形邊的特征的了解)。
5、請學生拿出若干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分組合作,自由拼擺圖形,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29練習六第1題。
學生獨立拼擺,再進行匯報,教師應對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給予肯定。
2、完成教科書p29練習六第1題。
先引導學生想象拼組后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再讓學生動手操作。
圖形的拼組。
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學生自由拼擺,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各種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出示隨堂練習題進行鞏固練習,對學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給予幫助。
本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是否要限制學生用基本圖形的個數(shù)還值得探討。
2.要將“圖形”和“圖案”的概念分清楚。學生在拼圖形的時候,一部分學生拼出的是圖案,一部分學生是用小圖形拼出了大的圖形。如果在這個時候,我適當?shù)募右砸龑В赡軐W生能很快的被引導過來。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次期中物理考試,在考試的內容上大部分是通過對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識面寬,覆蓋面大,減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同時本套試題,考查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的學科基本素養(yǎng)和進一步學習的潛質。
一、基本情況。
試卷滿分100分,參考人數(shù)83人,平均64分。最高分98分,及格人數(shù)47人,優(yōu)秀人數(shù)22人。整體來看學生成績還算理想,其中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數(shù)所站比例較大。從學生來看,學生的層次不同,一部分學優(yōu)生和中等生,一部分學困生。大多學生在初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目標不明確,志向不遠大。表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打瞌睡,課下惰性強,不及時進行復習和預習。還有部分沒有良好或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閱卷的過程中,看到同學們的三個不足的方面。
(1)做題如喝水,流過無滋無味。怕同學們面對新題不知所措,我們出的大部分題目都是以前做過的,或者把以前的題改了一下數(shù)值。在這種情況下,并沒有看到應有的結果,有些同學做這些題只是似曾相識,而沒有下筆如有神的快感。充分說明我們同學們,對做過的題目的漠然,對就對了,錯就錯了,而沒有好好的反思。
總結。
一下,對是怎么做對的,錯又是如何思考錯誤的,如此泛泛的做了一道題又一道題,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審題不清楚,計算出錯誤。有個同學計算出了汽車通過對距離,而公式寫錯或不會寫。這樣的錯誤能說他不會嗎?只能說明他審題不清楚。
(3)思路亂,書寫爛。作圖題是虛實線分不清,字母不會寫、畫的五花八門。書寫不認真,在這次考試中很顯著,不僅物理這樣,很多老師如此說。最起碼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態(tài)度不認真,不認真對待考試;二是思路散亂不清晰。
二、今后。
教學。
具體措施。
2、注重學法指導,開發(fā)學生潛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多給學生施展的空間,參與到探究實驗中來;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方法,觀察和實驗,打好基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
3、學生不能靈活應用物理知識并對其進行分析。這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脫離生活實際。今后,在平時教學中,要更注意將物理知識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讓學生的頭腦中能夠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情景化,情景問題理性化。
4、學生在計算上失分較嚴重。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有針對性訓練,同時注重物理計算題的步驟,不行就一個個過關,且把學生進行分類,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方法。
5、課下做到堅持有問題及時解決,利用課間時間找學生,及時找到不足之處。
最后,在教學中把自己的熱情與努力積極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教學理論指導下,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的學習理論相互結構組織形式。
操作程序。
3、學習目標描述中馬杰的abcd法則的英文全寫:a是。
對象、b是。
行為、c是條件、d是標準。
加涅。
提出“為學習設計教學”。
5、面向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
教與學的結合;重視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重視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設計;重視可操作性。
6、在教學系統(tǒng)設計實踐中,存在著不同層次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按照教學中問題范圍、大小的不同,教學系統(tǒng)設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以“產品”為中心的層次、以“課堂”為中心的層次、以“系統(tǒng)”為中心的層次。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多選)。
a、教學系統(tǒng)設計b、學習者特征c、教學策略d、訊息設計e、教學目標設計。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設計中提到三種策略,這三種策略是:.abd。
a、組織策略b、傳遞策略c、評價策略d、管理設計。
a、記憶b、運用c、發(fā)現(xiàn)d、知識。
4、影響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變量主要包括:.abd。
a、教學條件變量b、教育方法變量c、教學模式變量d、教學結果變量。
6、在編寫教學目標是應注意的是:.bcda、教學目標的主體是教師。
a、理論依附性b、動態(tài)性c、可擴充性d、系統(tǒng)性。
8、學習環(huán)境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abcd。
a、情境性b、建構性c、操作性d、動態(tài)性。
10、協(xié)作學習活動的基本特征有:.abcd。
a、以小組活動為主體b、強調小組成員的合作互助c、強調目標導向。
d、強調總體成績作為激勵。
三、
判斷題(每題3分,共15分)。
2、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過程的設計。.錯。
3、無論教學手段如何先進,教學媒體仍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對。
5、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關的情節(jié)、景色和現(xiàn)象。.錯。
四、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
1.學習需要分析的步驟?
規(guī)劃、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寫出分析報告。
2.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有哪幾個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3.布盧姆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
知道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4.舉出當代國外有影響的四種教學程序概念獲得先行組織者掌握學習指導學習。
5.教學媒體的共同特性。
固定性擴散性重復性組合性工具性能動性。
請對書本第五章第二節(jié)編寫學習目標做一個闡明學習目標的教學過程。
答案:
認知學習目標:掌握編寫學習目標的基本要求;知道學習目標分三方面,認知、動作、情感。
動作技能學習目標:能編寫出任意章節(jié)的完整學習目標;能熟練運用各學習目標可選用的動詞;是學習目標與其他相關做法相輔相成。情感學習目標:正確評估學習目標。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五
本文從一節(jié)試卷講評課展開,分析課堂內外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做了積極的探求.
作者:陳紅梅作者單位:江蘇省揚中樹人中學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7)分類號:關鍵詞:課堂內外試卷講評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六
《微小世界》單元是六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共7課。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發(fā)展和觀察視野的不斷擴大這條主線,引導學生利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從而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和進步歷程,以及在探索微觀世界進程中出現(xiàn)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學生通過親自觀察微小物體、查閱微小世界相關資料等形式,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認知,同時體會到觀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第1課,了解放大鏡的結構和功能;第2課,學生在經歷組合凸透鏡觀察微小物體的過程中了解顯微鏡的來龍去脈;第3課,學生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比觀察微小物體;第4課,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結構,認識洋蔥表皮細胞;第5課,利用顯微鏡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標本,知道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第6課,利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第7課,了解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以及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諸多成果,本課還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
六年級學生對身邊常見的微小物體有所耳聞,但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利用顯微鏡等工具觀察過這些物體的微小結構。他們對身邊微小物體的探索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已經通過大量的觀察活動認識了許多生物的特征。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將再次擴大學生的視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繼續(xù)認識生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這一概念,并認識到微生物與健康之間的關系。
科學概念目標
學生通過梳理單元知識,進一步鞏固關于微小世界的科學概念。
科學探究目標
學生通過系統(tǒng)地整理單元主線,學會單元復習的一般方法,會從單元中提取關鍵科學概念,并能用所學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學生通過單元整理,養(yǎng)成自覺復習、溫故知新的學習習慣。
重點:進一步鞏固關于微小世界的相關科學概念。
難點:從單元中提取關鍵科學概念,并能用所學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教師:多媒體課件
梳理單元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認識放大鏡,認識顯微鏡和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微小世界,認識微生物與健康的密切關系。
1、第1課:放大鏡有什么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和它的什么特點有關?(透明、中央厚、邊緣?。┓糯箸R的放大倍數(shù)和什么有關?(凸度)生活中哪些物品也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作用?(葉片上的水滴、盛滿水的.圓玻璃杯)
2、第2課: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兩個凸透鏡組合)顯微鏡有哪幾部分組成?(目鏡、調節(jié)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
3、第3課: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昆蟲器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觀察到的圖形大小不一樣,顯微鏡下更清晰)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是怎樣的?(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4、第4課:玻片標本怎么制作?(1、切開洋蔥取內表皮;2、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水;3、把洋蔥表皮放在水滴中央;4、放蓋玻片;5、在蓋玻片一側滴碘酒;6、吸取多余水分)細胞有什么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
5、第5課:其他生物體是不是也是由細胞組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其他生物的細胞又是什么樣的呢?(單細胞、多細胞)
6、第6課:怎么觀察水中的微生物?(培養(yǎng)微生物,制作玻片標本,再用顯微鏡觀察)用顯微鏡觀察到的微小生物是怎么樣的?(具有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會運動,能繁殖等特征)
7、第7課:微生物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醫(yī)療、食品、污水和垃圾處理、培育優(yōu)良品種)與我們的健康有什么關系?(微生物是某些疾病的病因)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緊緊圍繞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發(fā)展和觀察視野的不斷擴大這條線索。用肉眼、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能看到不同的微小世界。
【板書設計】
微小世界
放大鏡
特點:透明,中央厚、邊緣薄
放大倍數(shù):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就越大。
結構:目鏡、調節(jié)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
顯微鏡
使用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制作玻片標本:六個步驟
觀察微小世界:各種生物細胞、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與健康:
醫(yī)藥、食品、污水和垃圾處理、動植物品種改良
【作業(yè)設計】
1、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有關。
a、鏡片的大小
b、鏡片的凸度
c、鏡片的厚度
d、鏡片的透明度
2、下列儀器中,適合用來觀察細菌的是()。
a、放大鏡
b、顯微鏡
c、望遠鏡
d、老花鏡
3、正確使用光學顯微鏡的順序是()。
a、安放—上片—對光—調焦—觀察
b、上片—安放—對光—調焦—觀察
c、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d、安放—對光—調焦—上片—觀察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就()。
a、越大
b、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5、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微生物對人類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b、很多傳染病是因為微生物引起的。
c、微生物在食品工業(y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d、地球的垃圾很多都是依靠微生物分解的。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七
一、學生成績情況:
本次測試,總分5456分,平均分為88分;優(yōu)良人數(shù):39人,優(yōu)良率為63%;及格人數(shù)為:59人,及格率為95%。其中最低分學生成績是32分??傮w來說,成績不錯,但是后進生的成績有待提高。
二、試卷命題范圍及特點:
試題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特別是統(tǒng)計圖表。本試卷通過多種形式,從不同側面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以及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的合理性。
三、改進與措施:
要重視書本上的每一個例題和習題,老師要善于研究這些題目。部分后進生老師要更加耐心地教。
在今后的教學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在教學數(shù)學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方法,從而達到學習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
一、試卷命題范圍及特點:
本次試卷涉及的內容較多,基礎性知識也占了大多數(shù),試卷安排也比較合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以及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的合理性。
二、學生成績情況:
本次測試,總分5015分,平均分為85分;優(yōu)良人數(shù):33人,優(yōu)良率為56%;及格人數(shù)為:52人,及格率為88%。其中最低分學生成績是40分??傮w來說,成績不錯,但是后進生的成績有待提高。
三、對后進生原因分析與補進措施。
經過耐心輔導,后進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但由于學生基礎不太扎實,有幾個小學生學習習慣還不好,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太差,還需要加大對個別后進生的輔導的強度,我現(xiàn)采用組長幫組員的學習方式,并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進行多鼓勵、多激勵的手段,慢慢讓小學生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有的學生考試時不夠仔細,很多題目都會做,但由于不細心,便做錯了。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檢查習慣。
四、特長生情況分析與培養(yǎng)措施。
在優(yōu)秀生的培養(yǎng)中,要注意教學的層次性,給優(yōu)生布置一些提高性的作業(yè),希望他們有更大的進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希望取得好的成績!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八
(1)歲月匆匆,十一二歲的我們已走進花一樣的季節(jié),站在由童年走向少年的門檻上。清點行囊,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從;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動,少了一分幻想;還多了一分責任、理想與憧憬??我們的行囊變得沉甸甸的,我們的道路正在向未來延伸。
請你以“十二歲,我多了一分”為題,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要求:在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使題目完整。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
(2)媽媽的早餐,爸爸的叮嚀,同學的微笑,老師的眼神;成功時的祝賀,失誤時的勸勉??生活中許許多多這樣的事,都蘊含著他人的關愛。這關愛如鮮花、如雨露,平平靜靜地定格在我們的生活中,定格在我們的記憶里。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感悟,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特別的情味。
二、審題立意。
1.拓寬全面拓展話題。
2.挖深深刻挖掘內涵。
3.立準尋找最佳立意。
三、布局謀篇提高作文分值的“六個一”
1.一個含蓄、深刻的題目。
2.一個精彩的開頭。
3.一個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個優(yōu)美的片段描寫。
5.一個完美的結尾。
6.一個清爽的文面。
四、例文賞析。
1.十二歲,我多了一分成熟。
2.十二歲,我多了一分凝重。
3.十二歲,我多了一分感動。
4.平凡的愛。
五、學生修改作文,并自評和同學互評。
教學反思:試卷講評課是以分析學生考試情況、糾正考試中存在的共性錯誤、彌補教學上的遺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課型。試卷講評課是師生教學雙方的一個“反饋——矯正”的過程。試卷講評課它既要“講”,也要“評”?!爸v”——既要講考查的知識點,又要講答題思路,解題策略?!霸u”——既要評“不足”、評“誤解”;又要評“好”的,要評出信心,以利于學生繼續(xù)學習。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一
1、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條形統(tǒng)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shù)量,根據(jù)數(shù)量的多少畫成長短不同的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起來.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種數(shù)量的多少.
2、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1)能夠使人們一眼看出各個數(shù)據(jù)的大小。?
(2)易于比較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別。
3、我們學過的統(tǒng)計圖有橫向條形統(tǒng)計圖、縱向條形統(tǒng)計圖以及單式統(tǒng)計圖和復試統(tǒng)計圖。
4、復試統(tǒng)計圖一般由圖號、圖形、圖目、圖注等組成。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中常見的有條形統(tǒng)計圖、扇型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網(wǎng)狀統(tǒng)計圖。
數(shù)學教學心得。
數(shù)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里,編者更加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shù)學的魅力,感受到數(shù)學的樂趣。因此,我在課程改革當中力求能夠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一、利用生活經驗,引出數(shù)學問題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對比。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讓學生說說現(xiàn)實中看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的。學生會舉出很多,比如水桶底,汽車的輪子等。在教學體積單位時,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讓學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個指節(jié)大小。下一步,就讓學生用食指的第一指節(jié)來跟身邊的事物進行大小比較。然后再拿出一個粉筆盒告訴學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筆盒大小。1立方米這個空間概念有多大呢?可讓學生都用手勢比劃一下,與此同時,馬上出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架。于是學生明白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米。為了讓學生實際體會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接著可提出1立方米的正方體里可裝進多少個同學?這樣,在同學們興奮驚奇的目光中,完成對1立方米這個體積單位的認識。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感受數(shù)學問題把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shù)學知識成為學生所熟悉的情景,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xiàn)實。
如在講授《按比分配》時,可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張某和李某合伙開一間小店。張某出資7萬元,李某出資3萬元。小店第一個月益利1萬元??墒窃谝胬峙鋾r,李某要求平均每人分5000元。你認為這樣分配合理嗎?通過學生圍繞合理與不合理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如在教學“小數(shù)的認識和計算”時,就可以模擬買賣貨物的情境,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開展活動。要求學生此次活動的錢數(shù)都要以“元”為單位進行交易。如一個學生拿5元錢買單價是1元2角的圓珠筆兩支,單價是5角的橡皮一塊,售票員應找回多少錢?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這一系列問題既形象直觀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數(shù)學問題。
在數(shù)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領悟數(shù)學教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數(shù)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空間中感知。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可讓學生到籃球場,量籃球場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讓學生量乒乓球臺算面積、量國旗算面積。又如在教學土地面積單位“公頃”時,可先讓學生到操場量教師先畫好的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讓學生算出它的面積。然后告訴學生100個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頃。再讓學生討論1公頃應該等于多少平方米?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正方形?然后讓學生用測繩量出100米的邊長來,讓大家體會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在同學生激烈的爭論聲中結束了這堂課。這樣的教學安排,把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又從生活中彌補了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
數(shù)學學習計劃。
復習內容:
1、掌握數(shù)的順序和大小,掌握9以內各數(shù)的組成。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shù)的加法和9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jù)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5、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6、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復習目標:
1、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9以內的加、減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相關的式題,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2、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應用分一分、排一排、數(shù)一數(shù)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簡單的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統(tǒng)計觀念。
3、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復習措施:
1、復習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弄清學生對哪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哪些知識還存在問題,存在什么問題,從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活動,以增強復習的實效性。
2、復習加減法計算時,可以采用游戲、競賽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練習,以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3、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重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4、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5、把上半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復習,針對單元測試卷、練習冊、作業(yè)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復習、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shù)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復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6、根據(jù)平時教學了解的情況,結合復習有關的知識點做好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
具體安排:
1、數(shù)的組成,物體的位置與順序。(2課時)掌握數(shù)的順序及組成;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2、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1課時)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立方體、圓柱體、球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3、分類(1課時)掌握分類的方法。
4、9以內加減法計算(3課時)通過對算式的計算與分類,整理加減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在復習中感知數(shù)學思考的有序性和條理性。
5、圖文題(2課時)從量的意義上揭示部分和整體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關系。提高學生理解圖意的能力,能根據(jù)圖分析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滲透圖中所反映的事物概念之間的種屬關系。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學生能根據(jù)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
2、借助辨認方向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
根據(jù)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指出一個方向的條下,會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平時大家出去玩迷路過嗎?如果迷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師:大家的辦法可真多,那其實只要大家學會了辨認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這節(ji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東西南北”一起來辨認方向。(板書題)。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圖,看看圖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做什么呢?誰能給大家來描述一下。
學生:老師在操場上給同學們指出太陽升起的方向。
師:也就是說老師在教大家辨認方向對嗎?
師:那同學們,你們也想到操場上去認一認方向嗎?
(組織學生去操場)。
師:同學們看太陽升起來的方向,那是哪個方向呢?
學生:東方。
師:對,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那你們能指一指東方嗎?(老師和同學一起指向東方)。
學生觀察后回答。
學生: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還有西方。
學生:大雁冬天的時候要飛向南方,春天飛回北方。還有南方和北方。
師:大家知道了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那其他幾個方向怎么找呢。
學生紛紛回答。
師:老師告訴大家一首兒歌,幫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個方向“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游戲找方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前后左右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
師:對,沒錯,一共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那請同學們再分別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頁1的圖上記下來并標明方向。
(學生分組觀察、交流并記錄)。
組織學生回教室。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各組的活動成功展示出來。
師:請你們觀察圖上所標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學生:記錄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張記錄紙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他們畫出來的圖也不一樣。
學生:不行,這樣人們看地圖就亂了。
師:生活我們對表示地圖上的方向做了規(guī)定,可以概括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地圖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師:你們現(xiàn)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規(guī)定繪制地圖了嗎?請把你剛才在。
操場上觀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圖,在書上第1頁填一填。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師:大家會辨認方向了嗎?(學生齊喊會)那我們就一起來實際操作下。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做。
第二題,小組同學互相我說你做。
第三題,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題作為家庭作業(yè)。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呢?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第二時辨認方向。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2、能運用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它七個方向,經歷知識的過程。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資助探索確定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說一說上節(jié)我們學過哪些方向?
學生回答。
師:上節(jié)我們學過的兩個辨認方向的方法你們還記得嗎?找兩名同學到前面來用這兩種方法辨別一下方向。
(指名活動)。
二、新。
師:這節(ji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方向與位置的其他知識,辨認方向。
(板書題)。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圖,分別看一看體育館在學校的__面,商場在學校的__面,醫(yī)院在學校的__面,郵局在學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師:圖書館在學校的什么方向呢?
學生:北面。
師:剛才說了體育館在學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時候該怎么區(qū)分一下呢?其實只用東南西北來描述方向是不夠的,還有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來描述方向。
(板書: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個方向點,將北方向給出,讓學生寫出剩下的七個方向。
再次給出第一幅情境圖,讓學生分別說出剩余的四個建筑物在學校的什么方向。
通過例題講解確定觀測點,讓學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對性,確定方向時,首先要找準以誰為觀測點,再根據(jù)觀測點判斷方向。
師:現(xiàn)在以自己為觀測點,找一找自己的東西南北都是誰,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三、鞏固提高。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回答。
第二題,第三題學生做,指名匯報。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五、后作業(yè)。
下后自己制作一個方向板到操場上看一看,記錄校園各個方向有什么,下找同學匯報。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三
1、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重點: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
中國地圖,重點詞句的出示。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生展示課前兩分鐘。
一、默讀本組“導讀”,了解本組內容,明確訓練要求。
二、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見過長城嗎?長城給你的印象怎樣?
2、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它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xiàn)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學了這篇課文從內心深處來體會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找出相對應的插圖。
學生朗讀課文。
2、師生交流:
第1自然段:遠看長城,蜿蜒盤旋,如同長龍。(第一幅圖)。
第2自然段:近看長城高大堅固。(第二幅圖)。
第3自然段:由長城聯(lián)想到我國古代偉大的勞動人民。
第4自然段: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再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生字,認讀生字。
2、用橫線畫出不理解的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詞語。
4、寫字:
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進行書寫。
五、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準確、通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學生交流。(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板書:長城氣魄雄偉。
偉大奇跡。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指生讀,齊讀。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一、二自然段,看看那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長城氣魄雄偉?
(1)學生朗讀課文后交流匯報:
長: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里。
寬:城墻頂上平整得像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高大堅固:城墻外沿的垛子有兩米多高,長城用巨大條石和城磚筑成……。
作用: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城臺,打仗時……。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鼓勵學生從所搜集的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2)朗讀課文,讀出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指生讀第一自然段。
(3)觀察插圖。
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以小導游的身份,試著介紹長城的雄偉氣勢。
學生在全班介紹,學生互動評價。
2、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生交流句子。
師出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啊?BR> 學生朗讀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感受,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血汗”,補充資料,結合《孟姜女尋夫》的故事及當時的勞動條件,體會勞動的艱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生讀。
師:讓我們包含著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
三、再讀課文,升華情感。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學生交流。(指導學生整合認識,感悟情感。)。
2、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
四、課后延伸:
1、抄寫課后生詞。
2、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五、板書:
17.、長城。
氣魄雄偉。
偉大的奇跡。
血汗與智慧。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會用所學的圖形拼出圖案,培養(yǎng)欣賞美的能力。
3、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感受圖形自身蘊含的豐富的形態(tài)美。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打開思路進行創(chuàng)作。
教法:
談話法。談話講解,通過語言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適當點撥,突出重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再現(xiàn),復習引入。
1、談話: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小結并過渡:這一單元,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xiàn)象,老師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運動現(xiàn)象,你能說說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嗎?(課件出示“練習七”第7題。)。
學生自己判斷,指名匯報,逐個說出自己是怎樣判斷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
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
1、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8題。
課件出示3個鐘面圖。
分針走到“3”的時候是幾分?(15分)。
分針走到“1”的時候是幾分?(5分)。
分針走到“10”的時候是幾分?(50分)。
2、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6題。
談話:明明用這些圖形通過平移拼成一個火箭的圖形。(課件出示圖形)。
請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圖中哪幅是明明拼的'?為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明確平移是直線運動的,只有第2幅圖是由所有圖形平移而成,所以應該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練習七”的第13題。
談話:同學們愛照鏡子嗎?把臉對著鏡子,鏡子里面就會出現(xiàn)和這邊一樣的圖像,小明把這個圖形對著鏡子,鏡子里面出現(xiàn)了另一半,(課件演示),你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蝴蝶)。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教師小結:照鏡子時,鏡子外的是物體和鏡子內的成像前后、上下。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五
[創(chuàng)意說明]“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的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重的記憶與懷念。”本篇文章也是如此,作者描繪了故鄉(xiāng)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xiāng)、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文中的細節(jié)富有情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細細體會琦君那份中國傳統(tǒng)溫柔敦厚的情懷和細膩溫婉的筆致。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介紹作者作品。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xiāng)的春酒嗎?
寫故鄉(xiāng)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寫自己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思念,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地懷念。鄉(xiāng)情,親情,民俗,童趣融入一壺春酒,道盡作者詩意心情。
三、品讀課文,結合語句體會。
采用跳讀的方式,設置三個話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要求語言生動形象。
“這是一個的‘我’,你看”
“這是一位的母親,你看”
“這是一群的鄉(xiāng)親,你看”。
四、欣賞課文細節(jié)描寫,品味精采的語言。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細節(jié)或詞語,品一品,說一說,以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也可以這樣說:
我感觸最深的是……。
通過對細節(jié)和語言的品味,讓學生自主閱讀,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閱讀質量。
五、拓展訓練。
(一)積累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名句。
(二)推薦閱讀表現(xiàn)海外游子思鄉(xiāng)的文學作品。
琦君《故鄉(xiāng)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xiāng)愁》。
蕭乾《棗核》。
六、小結。
本文體現(xiàn)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點。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xiāng)、親人、師友占據(jù)了她創(chuàng)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tǒng)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情真意切,詩近情遙的藝術世界。
思鄉(xiāng),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xiāng)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拔摇钡奶煺婵蓯郏赣H的善良能干,鄉(xiāng)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琦君的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如行云流水,于樸素的'自然中獨具一份匠心。
[資料平臺]。
舊地舊事一種。
長沙的醬園行業(yè)算來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從事此業(yè)的有蘇、南、浙、本四幫。德茂隆乃屬本幫的后起之秀,始創(chuàng)于清代中葉,因其制作的香干子色、香、味俱佳,且饒有特色,于是一躍而為長沙城里最負盛名的醬園。長沙人特別愛吃的家常菜是香干子炒肉,而德茂隆的香干子又是長沙之最,因此如果這么說,長沙市民的日常生活與德茂隆(至少是與德茂隆的香干子)有著至為密切的關系,大致是不會錯的。我小的時候,家里來了客人--尤其如果是鄉(xiāng)下來了客人的話,我外婆待客的菜肴里,必定便有香干子炒肉(而且必定放好多辣子與大蒜),這香干子呢,又必定是德茂隆的無疑。這就叫做客氣。鄉(xiāng)下人走時,外婆還每每送幾片香干子,很強調地說上一句“這是德茂隆的!”那神態(tài)仿佛香干子若不是德茂隆的,那就必定是毒藥。這就足見我的外婆對德茂隆的香干子的感情??腿耸且荒晁募径加械?,香干子炒肉于是一年四季也都有,我外婆表現(xiàn)她那-份好客、熱情和慈悲心的機會當然也就一年四季都有。
德茂隆的香干子為什么那么有名?主要的原因其實十分簡單,就是注重質量一門。德茂隆的香干子,不僅厚薄均勻、大小合度,顏色火候也始終如一,而且香干子上還印有圓形的“德”字標記,表明它與別的醬園生產的香干子的區(qū)別。這當然還是外觀上的,更主要的是它的內在質量,把關甚嚴。比方黃豆的品種和質量,是經過了極嚴格挑選的,絕對不摻雜豆、不用劣種。又比方質量驗收,決不含糊。德茂隆的老板謝菊生經常出入作坊查驗,偶爾發(fā)現(xiàn)不合格的次品,堅決不讓上柜出售。因此有時工人偷偷將次品塞人地灶洞燒掉,惟恐承擔影響信譽的責任。這樣的職業(yè)道德、敬業(yè)精神,想想也真是令人肅然。
但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世事白云蒼狗,倏忽間我的外婆遺世而去已十載矣。外婆一去,鄉(xiāng)下的客人就日見其少,很多的鄉(xiāng)情就漸漸生疏了。街市上固然香干子不絕,然而再也沒有印著“德”字標記的那一種了。很多的外地人涌人長沙,紛紛開起了做香干子的小作坊。但我若說現(xiàn)在的香干子沒有從前的好吃,那絕對不是九斤老太的論調。--雖然我的母親也同樣這么說。母親還說:香干子,只有外婆做的才最好吃,舍得放油、放辣子、放大蒜。
(選自《何立偉散文--月唱》,有刪節(jié))。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六
主題單元標題作者姓名學科領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歷史。
適用年級所需時間。
20世紀以來的中國發(fā)生了三次歷史巨變:
(1)孫中山:辛亥革命,推翻千年帝制,宣揚民主共和。
(2)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3)鄧小平: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2、內容概述初中二年級。
共用2課時,每周2課時。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了歷史性偉大轉折,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道路,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學習重點。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民主法治建設。
(2)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對外開放、國企改革。
4、學習難點。
(1)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之間的關系。
(2)理解“偉大的歷史轉折”的主要含義。
(3)農村改革的必要性,農村和城市改革的核心。
5、學習方式。
知識與技能:掌握關于整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歷史意義;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深圳等經濟特區(qū)的形成。
過程與方法:聯(lián)系歷史時代事實,從普通中國人命運改變的視角,認識偉大的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對中國人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今天強大的繁榮的中國,主要的源動力是來自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對應課標。
1、了解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和深圳特區(qū)的發(fā)展,2、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認識改革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重大意義。
1、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偉大的歷史轉折?
2、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是如何逐步展開的?專題一:破冰之旅—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課時)。
專題劃分專題二: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之行(1課時)。
其中,專題二中的活動“改革開放中的家鄉(xiāng)美”作為研究性學習。
專題一破冰之旅: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所需課時1課時。
專題學習目標。
通過一位老教授的日記,感受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生活的變化,理解掌握: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如何完成“撥亂反正”、民主法治建設一步步加強。
人物故事情境導學要點:
專題問題設計。
1、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背景、意義。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意義;民主法治建設的成就。
所需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源。
1、學生學習小組:自主思考、合作及競爭。
2、多媒體運用:老教授日記演示、“真理標準討論”視頻、“撥亂反正”圖示。
以此探討:
1、“文革”結束了,中國為何還在“徘徊不前”?
2、“兩個凡是”的實質是怎樣的?
活動二:舉例說一下你印象中的真理?你為什么覺得那就是真理呢?以此探討:
1、真理的“面貌”應該是怎樣的?真理為什么會經得起考驗?
2、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有何重要意義?活動三: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怎樣完成“撥亂反正”的?以此探討:
1、何謂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
2、“偉大轉折”的主要含義?
以此探討:
1、“文革”最主要的經驗教訓是什么?
2、民主和法制建設為什么都要同時加強?
活動五:小組間文字游戲競賽--“心有靈犀”:相互配合來猜猜本課中的“熱詞”。
1、學生是否能根據(jù)歷史時代背景,來認識人物生活變化與時代變遷的關系。
評價要點。
2、學生是否能理解前后事件之間的關系,及類似事件之間的關系。
3、學生的小組探究及合作競爭精神的肯定。
專題二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之行。
所需課時1課時。
專題學習目標。
通過報道普通農民梁滿囤、著名企業(yè)海爾集團的故事,走進改革開放的波瀾畫卷: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國企改革及對外開放的逐步進行。
人物、企業(yè)故事情境導學要點:
專題問題設。
1、農村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影響計。
2、國企改革的措施。
3、對外開放格局的逐漸形成所需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資源。
1、學生學習小組調動:自主思考、合作探討。
2、多媒體的合理運用:人物、企業(yè)的故事情節(jié)演示,輔以改革開放的畫面和視頻、音頻。
活動二:農民梁滿囤的故事:生活改善后有了“新煩惱”--果園豐收后,果子銷路不理想。
以此探討:
1、農村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尊重農民的自主權和積極性)。
以此探討:什么原因束縛企業(yè)發(fā)展?
活動四:學生扮演企業(yè)、政府、職工代表,各抒己見:怎么幫助企業(yè)和自己走出困境?
以此認識:逐漸形成的對外開放格局研究性學習:
1、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你的家鄉(xiāng)還有哪些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
2、家鄉(xiāng)有哪些方面還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銥榧亦l(xiāng)想到哪些獨到的發(fā)展策略?
評價要點。
1、能否正確認識時代與具體人物、企業(yè)發(fā)展的關聯(lián)。
2、學生個體參與的積極性是否得到充分發(fā)揮,個體發(fā)言的獨到性是否值得肯定。
3、能否理解農村和城市改革共同的核心。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七
一、填空。
1、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組成它的兩條直線()。
2、兩條直線相交,組成()個角,如果其中一個角是90°,那么其他三個角都是(),這兩條直線就()。
3、延長線段的一端可以得到一條(),延長線段的兩端可以得到一條()。
4、過一點可以畫()條射線,過兩點可以畫()條線段。
5、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可以畫()線段,其中()最短。
6、兩條平行線之間可以畫()垂線段,這些垂線段的長度()。
7、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
8、鐘面上6時整,時針和分針組成()角;鐘面上時針從2走到3,分針轉過()度,所成的角是()。
9、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可以畫()條。
10、在同一平面內,與一條已知直線平行的直線有()條。
11、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兩組對邊互相(),兩條相鄰的邊互相()。
二、判斷。
1、兩條線段相等,它們一點平行。()。
2、角的大小即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又與兩邊的長短有關。()。
3、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就互相平行。
4、如果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都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5、用一個10倍的放大鏡,觀看一個直角,發(fā)現(xiàn)直角變大了。()。
三、選擇題。
1、過直線外一點可以向這條直線畫()條垂線。
a、2b、1c、3。
2、兩條平行線之間的()相等。
a、線段b、長度c、垂線段。
3、長方形中每組相鄰的邊都()。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相等。
4、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這樣的平行線可以畫()。
a、2條b、1條c、無數(shù)條。
5、如右圖,直線a與直線b的關系不能敘述為()。
a、直線a與直線b互相垂直a。
b、直線a垂直于直線b。
c、直線a、直線b都垂直b。
6、圖形中有()組互相平行的線段。
a、1b、2c、3。
四、動手畫一畫。
1、經過a點分別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經過a點分別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在下面圖形中,只有互相平行的畫,只有互相垂直的畫,兩種都有的畫。
4、從a點到線段bg所畫的線中,()最短。
bcdefg。
四、計算。
301×43=13×442=70×250=132×46=。
五、脫式計算。
120×70+1209280-30×80(253+550)×24123×12÷6。
六、解決問題。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八
1、認識本課中的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2、根據(jù)詞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3、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
4、感受古詩的魅力,產生熱愛古詩詞的感情。
認識本課中的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
小黑板、字卡、贊美春天的古詩。
(一)創(chuàng)設意境,揭示詩題
播放春景圖,誦讀有關贊美春天的古詩。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jié),春暖花開,春光無限,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寫下了贊美春天的是詩,你們能背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情況,為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做鋪墊)。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第三首。相機板書古詩,教師范讀。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2、指名讀,隨機正音:好了,就讀到這,我發(fā)現(xiàn)呀,同學們讀的特別認真,一定能讀的很好吧,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一讀?(小黑板出示詞語)
3、有幾個詞語悄悄地從詩歌中跳了出來,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被他們難住啊?出示詞語卡片“黃鸝、翠鳥、翠綠、鳴叫、船長、時令、千古絕唱”等。
4、下面請你拿出字卡,小組同學合作學習,交流識字方法。然后互相考一考。
5、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識記。如“鸝”、“鳴”、“鷺”對比識記。如“含”、“令”、“嶺”,分別含有“今”和“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觀察記憶。結合舊字認新字。如:色—絕、天—吳運用字理識記“絕”、“鳴”、“令”。
6、鞏固生字:這回都學會了嗎?敢不敢開火車讀?聽好要求:站起來的同學讀一遍生字,組一個詞語,其他同學當火車檢驗員,看一看小火車開得怎么樣?(猜字游戲,摘蘋果等)
(三)指導寫字
1、觀察本課生字,說一說左右結構的字有哪幾個?
2、師范寫“船”:把“舟”字旁和“舟”字進行比較,讓學生發(fā)現(xiàn):橫變成提,且右邊不出頭。右邊的部件是橫折彎而不是橫折彎鉤。
3、生書空,描紅。
4、觀察“令、含、嶺”三個字,說一說應注意什么。
5、師范寫“含、嶺”,生書空,描紅。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九
1、鞏固識字,明白偏旁與字的意思有聯(lián)系,初步感知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
2、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自覺積累詞語。
3、區(qū)分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說好普通話。
4、熟讀兒童詩,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
生字卡片
一、溫故知新
1、出示帶有三點水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與水流的意思有關)
2、出示帶有女字旁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指女性)
3、出示帶有口字旁的漢字,讓學生認讀。仔細觀察這些漢字,說說有什么特點?(都與嘴巴有關)
4、小結歸納偏旁表示意義,形聲字的形旁都與它的意義相關。
二、你還認識我嗎
1、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人人動口。
2、圈出反義詞,多讀幾遍。
3、多種方式讀,鞏固生字,積累詞語。
三、讀讀想想
1、自由讀這六組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同桌互讀,正音。
3、分小組讀,注意區(qū)分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四、讀讀玩玩
1、讀題目,猜猜這首詩會圍繞題目鞋鞋什么。
2、自由讀文,驗證猜想。
3、邊讀邊玩(學蝴蝶飛的動作)。
4、指名4個學生到講臺上根據(jù)不同內容表演,去他學生朗讀。
五、讀讀背背
1、出示“漢語拼音字母表”,繼續(xù)教讀音。
2、找出大小不一樣的字母(紅色),多讀幾遍,加強記憶。
3、教師教“漢語拼音字母表”,幫助學生記憶。
六、自主識字園地
1、學生自讀,同桌讀。
2、交流。
七、安全教育一分鐘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
學習目標:
1、整理和復習已經學過的乘法口訣,并利用口訣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3、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復習鞏固已學乘法口訣,并應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題意并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已學口訣,背誦口訣:
(1)師與生對練。
(2)生與生對練。
二、練習設計。
1、24頁第一題,利用已學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小明買的物品及價格。
(2)提問:你能區(qū)分哪些是學習用品,哪些是體育用品嗎?
(3)指名學生說。
(4)提問:買學習用品花了多少錢?買體育用品花了多少錢?
(5)指名學生說。
2、24頁第2題。
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24頁第3題。
(1)看圖說圖意。
(2)怎樣選出冠軍?
(3)指名學生匯報結果。
4、25頁第4題。
游戲。
5、25頁第5題。
板書設計:
練習一。
3×3=9(元)。
5×3=15(元)。
8×2=16(元)。
課題機動練習課。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含義。
2、使學生經歷乘法口訣所產生的經過,熟記2~5乘法口訣,比較熟練的口算5以內各數(shù)相乘。
3、初步學會乘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4、使學生受到愛學習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運用口訣進行表內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并進行估算。
難點:1、熟練運用口訣。
1、在具體情境中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宣布練習內容。
學生明確目標。
二、基本練習。
說說本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舉例子說明。
1、2~5乘法口訣。
2、表內計算。
3、根據(jù)圖畫提問。
4、解決問題。
5、估算。
三、鞏固練習。
1、補充口訣。
二五()四十六。
三九()()三得九。
五七()()五二十。
2、看口訣寫算式。
五六三十四九三十六。
()()。
()()。
3、口算。
2×5=8×5=。
9×4=4×7=。
3×6=6×2=。
4、一個盤子裝4個蘋果,5個盤子裝幾個蘋果?
四、課堂小結。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環(huán)境與我們》單元的第1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交流等形式,了解地球為我們提供的生存環(huán)境,感知地球是一個獨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跡。以“地球有什么獨特之處?”“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條件?”問題的討論聚焦話題,讓學生列舉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通過繪圖梳理地球為我們提供的生存條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處地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學生通過思考“我們要為宇航員保證哪些生存條件”,進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跡,培養(yǎng)愛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五年級學生對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有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來自于平時的生活經驗或其他的書籍資料。他們了解地球環(huán)境的某一方面為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條件,但是他們還不能整體地認識地球的四大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處地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環(huán)境。對于海洋也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生物、礦產、能源等資源,海洋植物還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知之甚少。
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過《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為學習本課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科學概念目標
1.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2.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條件。
3.海洋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資源。
科學探究目標
1.交流、討論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條件。
2.探討宇宙空間站要為宇航員提供哪些生存條件。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環(huán)境的珍貴。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人類對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
重點:探索、記錄、交流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難點:通過繪圖梳理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為學生準備:科學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地球圈層圖、海洋資源示意圖、《神奇的地球家園》視頻。
一、聚焦
教師引導:同學們,你聽說過“外星文明”嗎?說一說你們了解到的“外星文明”的故事。
學生列舉“外星文明”故事,看過的有關“外星人”的影視作品。
教師概括:目前,所有的“外星文明”故事都是虛構的,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jù)表明除地球之外的星球存在生命,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播放視頻:《神奇的地球家園》。
教師提問:“地球有什么獨特之處?”“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設計意圖:有關“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非常多,這也是小學生十分喜愛的題材。讓學生充分表述他所了解的“外星文明”故事,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明確告知,地球是已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只有地球提供給生命足夠的生存條件,凸顯地球是宇宙的一個奇跡,引導學生關注地球提供給我們的生存條件。
二、探索
(一)討論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預設回答:
1.地球上的生命都離不開水。
2.生命都必須在適宜的溫度下生存。
3.動物都需要食物。
4.植物都需要養(yǎng)分。
學生列舉人類和其他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相互補充。生命存在的條件十分苛刻,學生可能會注意到水、空氣、溫度等,但容易忽視能源、大氣層等。
教師補充并匯總,利用班級記錄表,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二)畫一畫我們的地球
學生畫圖:給學生下發(fā)無地球圈層輪廓圖,請學生標出與生命活動有關系的部分,填寫以下內容。
1.地球上的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
2.地球上的大氣層為動植物呼吸提供空氣。
3.地球上的土壤提供植物養(yǎng)分,利于植物扎根。
4.地球上的巖石、土壤為動物提供棲息地。
5.地球與太陽適宜的距離,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適宜生命存在。
6.大氣圈使地球表面的溫度適宜,大氣圈阻隔了很多有害的輻射。
實際上,繪畫的主要內容是地球上的生物圈,還可以包括陽光、臭氧層等與生命緊密相關的事物。把地球的環(huán)境條件和生命活動關聯(lián)起來,把前面梳理好的生存條件進行形象化表達。
閱讀資料:
閱讀太陽系圖和地球與太陽系其他行星情況對比資料,主要包括大氣、水、氣候等條件。某一項條件不符,就意味著這顆星球不適合人類生存,進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顆獨特的星球。
這個活動進一步了解地球是一顆非常獨特的行星。太陽系中,金星和火星的條件與地球比較接近,與太陽的距離也比較相似,即使如此,金星和火星還完全不具備生命生存的條件。
設計意圖:整個活動層層深入,首先討論、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然后繪畫、標注地球上的生物圈提供的生命存在條件,再閱讀太陽系圖和地球與太陽系其他行星情況對比資料,進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顆獨特的星球,它為生命提供了全部的生存條件。
三、研討
1.學生利用自己關于“地球的環(huán)境條件和生命”的畫稿匯報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條件。
2.對探索部分內容進行概括和梳理,再說一說為什么要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3.討論:其中某一項條件缺失或改變,會帶來什么后果?感受任何一項條件的缺失和改變,都可能使地球上的生命面臨滅頂之災。
(二)學生討論:如果我們設計一個宇宙空間站,我們要為宇航員保證哪些生存條件?
1.有關溫度的`條件。
2.有關呼吸的條件。
3.有關飲食的條件。
4.有關重力的條件。
5.有關避免過度輻射的條件。
6.其他方面的生存條件。
與前面交流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學生會發(fā)覺宇宙空間站的生命支持系統(tǒng)極為復雜,類似于地球的環(huán)境條件都必不可少,進一步理解地球是宇宙的奇跡。
設計意圖:對探索部分內容進行匯報、交流。通過設計宇宙空間站,學生會發(fā)覺宇宙空間站的生命支持系統(tǒng)極為復雜。反過來思考,地球提供一切生命的必需條件,并且自我調節(jié)平衡。進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跡,培養(yǎng)愛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四、拓展
閱讀“豐富的海洋資源”圖文資料,交流海洋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生存的基本條件,討論哪些是我們原先沒有想到的。
設計意圖:學生對“地球為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條件”的認識更加完整。學生通常忽視海洋為人類提供的資源,更容易忽視的是海洋植物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圖文資料很好地補充了學生認識的不足。
【板書設計】
地球——宇宙的奇跡
地球
提供的
生存條件
水
空氣
適宜的溫度
食物
能源
棲息地
……
獨特的條件,唯一的星球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這節(jié)課的活動記錄是畫一畫我們的地球,標出與生命活動有關系的部分。因為空白框比較小,可以畫地球的一部分,建議教師先示范畫一部分。要求學生主要畫出地球的四大圈——大氣圈、水圈、土圈—巖石圈和生物圈,用文字標注出地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的條件。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二
圖形的拼組(二)。
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等方法,加深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感性認識。
初步認識這些圖形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對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初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認識到圖形之間的美。
通過各種方法弄清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并能進行判斷。
圖形的分解與組合。
動手實踐法。
一、復習。
1、把下列圖形的題號填入相應的括號內。
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圓()。
2、用小棒分別擺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個。
二、新授。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兩個這樣的長方形可拼成一個正方形,也可拼成一個長方形。
2、出事先準備好的四個小正方形,讓學生想一想有幾種擺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擺出幾種圖形。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手畫)。
4、完成教科書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個圓剪成一個正方形嗎?(通過對圓的折剪,進一步加深對正方形邊的特征的了解)。
5、請學生拿出若干個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分組合作,自由拼擺圖形,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29練習六第1題。
學生獨立拼擺,再進行匯報,教師應對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給予肯定。
2、完成教科書p29練習六第1題。
先引導學生想象拼組后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再讓學生動手操作。
圖形的拼組。
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學生自由拼擺,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和交流,讓學生發(fā)現(xiàn)各種圖形的分解與組合,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出示隨堂練習題進行鞏固練習,對學生解答不全面的地方給予幫助。
本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是否要限制學生用基本圖形的個數(shù)還值得探討。
2.要將“圖形”和“圖案”的概念分清楚。學生在拼圖形的時候,一部分學生拼出的是圖案,一部分學生是用小圖形拼出了大的圖形。如果在這個時候,我適當?shù)募右砸龑В赡軐W生能很快的被引導過來。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次期中物理考試,在考試的內容上大部分是通過對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識面寬,覆蓋面大,減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同時本套試題,考查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的學科基本素養(yǎng)和進一步學習的潛質。
一、基本情況。
試卷滿分100分,參考人數(shù)83人,平均64分。最高分98分,及格人數(shù)47人,優(yōu)秀人數(shù)22人。整體來看學生成績還算理想,其中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數(shù)所站比例較大。從學生來看,學生的層次不同,一部分學優(yōu)生和中等生,一部分學困生。大多學生在初中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目標不明確,志向不遠大。表現(xiàn)在學習上就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打瞌睡,課下惰性強,不及時進行復習和預習。還有部分沒有良好或是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閱卷的過程中,看到同學們的三個不足的方面。
(1)做題如喝水,流過無滋無味。怕同學們面對新題不知所措,我們出的大部分題目都是以前做過的,或者把以前的題改了一下數(shù)值。在這種情況下,并沒有看到應有的結果,有些同學做這些題只是似曾相識,而沒有下筆如有神的快感。充分說明我們同學們,對做過的題目的漠然,對就對了,錯就錯了,而沒有好好的反思。
總結。
一下,對是怎么做對的,錯又是如何思考錯誤的,如此泛泛的做了一道題又一道題,到頭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審題不清楚,計算出錯誤。有個同學計算出了汽車通過對距離,而公式寫錯或不會寫。這樣的錯誤能說他不會嗎?只能說明他審題不清楚。
(3)思路亂,書寫爛。作圖題是虛實線分不清,字母不會寫、畫的五花八門。書寫不認真,在這次考試中很顯著,不僅物理這樣,很多老師如此說。最起碼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態(tài)度不認真,不認真對待考試;二是思路散亂不清晰。
二、今后。
教學。
具體措施。
2、注重學法指導,開發(fā)學生潛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多給學生施展的空間,參與到探究實驗中來;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方法,觀察和實驗,打好基礎,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
3、學生不能靈活應用物理知識并對其進行分析。這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脫離生活實際。今后,在平時教學中,要更注意將物理知識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讓學生的頭腦中能夠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情景化,情景問題理性化。
4、學生在計算上失分較嚴重。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有針對性訓練,同時注重物理計算題的步驟,不行就一個個過關,且把學生進行分類,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方法。
5、課下做到堅持有問題及時解決,利用課間時間找學生,及時找到不足之處。
最后,在教學中把自己的熱情與努力積極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
1、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教學理論指導下,教與學活動中各要素的學習理論相互結構組織形式。
操作程序。
3、學習目標描述中馬杰的abcd法則的英文全寫:a是。
對象、b是。
行為、c是條件、d是標準。
加涅。
提出“為學習設計教學”。
5、面向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原則:強調。
教與學的結合;重視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重視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設計;重視可操作性。
6、在教學系統(tǒng)設計實踐中,存在著不同層次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按照教學中問題范圍、大小的不同,教學系統(tǒng)設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以“產品”為中心的層次、以“課堂”為中心的層次、以“系統(tǒng)”為中心的層次。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多選)。
a、教學系統(tǒng)設計b、學習者特征c、教學策略d、訊息設計e、教學目標設計。
2、“史密斯——雷根模式”在策略設計中提到三種策略,這三種策略是:.abd。
a、組織策略b、傳遞策略c、評價策略d、管理設計。
a、記憶b、運用c、發(fā)現(xiàn)d、知識。
4、影響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變量主要包括:.abd。
a、教學條件變量b、教育方法變量c、教學模式變量d、教學結果變量。
6、在編寫教學目標是應注意的是:.bcda、教學目標的主體是教師。
a、理論依附性b、動態(tài)性c、可擴充性d、系統(tǒng)性。
8、學習環(huán)境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abcd。
a、情境性b、建構性c、操作性d、動態(tài)性。
10、協(xié)作學習活動的基本特征有:.abcd。
a、以小組活動為主體b、強調小組成員的合作互助c、強調目標導向。
d、強調總體成績作為激勵。
三、
判斷題(每題3分,共15分)。
2、教學設計就是對教學過程的設計。.錯。
3、無論教學手段如何先進,教學媒體仍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對。
5、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提供一些相關的情節(jié)、景色和現(xiàn)象。.錯。
四、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
1.學習需要分析的步驟?
規(guī)劃、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寫出分析報告。
2.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有哪幾個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3.布盧姆認知學習領域目標分類。
知道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4.舉出當代國外有影響的四種教學程序概念獲得先行組織者掌握學習指導學習。
5.教學媒體的共同特性。
固定性擴散性重復性組合性工具性能動性。
請對書本第五章第二節(jié)編寫學習目標做一個闡明學習目標的教學過程。
答案:
認知學習目標:掌握編寫學習目標的基本要求;知道學習目標分三方面,認知、動作、情感。
動作技能學習目標:能編寫出任意章節(jié)的完整學習目標;能熟練運用各學習目標可選用的動詞;是學習目標與其他相關做法相輔相成。情感學習目標:正確評估學習目標。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五
本文從一節(jié)試卷講評課展開,分析課堂內外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做了積極的探求.
作者:陳紅梅作者單位:江蘇省揚中樹人中學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7)分類號:關鍵詞:課堂內外試卷講評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六
《微小世界》單元是六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共7課。本單元按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發(fā)展和觀察視野的不斷擴大這條主線,引導學生利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從而了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fā)展和進步歷程,以及在探索微觀世界進程中出現(xiàn)的卓越人物和研究成果。學生通過親自觀察微小物體、查閱微小世界相關資料等形式,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認知,同時體會到觀察工具的重要作用。
第1課,了解放大鏡的結構和功能;第2課,學生在經歷組合凸透鏡觀察微小物體的過程中了解顯微鏡的來龍去脈;第3課,學生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對比觀察微小物體;第4課,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結構,認識洋蔥表皮細胞;第5課,利用顯微鏡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標本,知道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第6課,利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了解這些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第7課,了解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密切關系,以及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諸多成果,本課還對本單元的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
六年級學生對身邊常見的微小物體有所耳聞,但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利用顯微鏡等工具觀察過這些物體的微小結構。他們對身邊微小物體的探索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已經通過大量的觀察活動認識了許多生物的特征。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將再次擴大學生的視野,學生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繼續(xù)認識生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這一概念,并認識到微生物與健康之間的關系。
科學概念目標
學生通過梳理單元知識,進一步鞏固關于微小世界的科學概念。
科學探究目標
學生通過系統(tǒng)地整理單元主線,學會單元復習的一般方法,會從單元中提取關鍵科學概念,并能用所學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學生通過單元整理,養(yǎng)成自覺復習、溫故知新的學習習慣。
重點:進一步鞏固關于微小世界的相關科學概念。
難點:從單元中提取關鍵科學概念,并能用所學解決相關科學問題。
教師:多媒體課件
梳理單元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認識放大鏡,認識顯微鏡和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微小世界,認識微生物與健康的密切關系。
1、第1課:放大鏡有什么作用?(放大物體的圖像)和它的什么特點有關?(透明、中央厚、邊緣?。┓糯箸R的放大倍數(shù)和什么有關?(凸度)生活中哪些物品也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作用?(葉片上的水滴、盛滿水的.圓玻璃杯)
2、第2課: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兩個凸透鏡組合)顯微鏡有哪幾部分組成?(目鏡、調節(jié)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
3、第3課: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昆蟲器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觀察到的圖形大小不一樣,顯微鏡下更清晰)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是怎樣的?(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4、第4課:玻片標本怎么制作?(1、切開洋蔥取內表皮;2、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水;3、把洋蔥表皮放在水滴中央;4、放蓋玻片;5、在蓋玻片一側滴碘酒;6、吸取多余水分)細胞有什么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還有細胞壁)
5、第5課:其他生物體是不是也是由細胞組成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其他生物的細胞又是什么樣的呢?(單細胞、多細胞)
6、第6課:怎么觀察水中的微生物?(培養(yǎng)微生物,制作玻片標本,再用顯微鏡觀察)用顯微鏡觀察到的微小生物是怎么樣的?(具有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會運動,能繁殖等特征)
7、第7課:微生物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醫(yī)療、食品、污水和垃圾處理、培育優(yōu)良品種)與我們的健康有什么關系?(微生物是某些疾病的病因)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緊緊圍繞人類觀察工具的不斷發(fā)展和觀察視野的不斷擴大這條線索。用肉眼、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能看到不同的微小世界。
【板書設計】
微小世界
放大鏡
特點:透明,中央厚、邊緣薄
放大倍數(shù):凸度越大,放大倍數(shù)就越大。
結構:目鏡、調節(jié)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
顯微鏡
使用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制作玻片標本:六個步驟
觀察微小世界:各種生物細胞、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與健康:
醫(yī)藥、食品、污水和垃圾處理、動植物品種改良
【作業(yè)設計】
1、放大鏡的放大倍數(shù)和()有關。
a、鏡片的大小
b、鏡片的凸度
c、鏡片的厚度
d、鏡片的透明度
2、下列儀器中,適合用來觀察細菌的是()。
a、放大鏡
b、顯微鏡
c、望遠鏡
d、老花鏡
3、正確使用光學顯微鏡的順序是()。
a、安放—上片—對光—調焦—觀察
b、上片—安放—對光—調焦—觀察
c、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d、安放—對光—調焦—上片—觀察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視野就()。
a、越大
b、越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5、微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微生物對人類的健康都是有害的。
b、很多傳染病是因為微生物引起的。
c、微生物在食品工業(y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d、地球的垃圾很多都是依靠微生物分解的。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七
一、學生成績情況:
本次測試,總分5456分,平均分為88分;優(yōu)良人數(shù):39人,優(yōu)良率為63%;及格人數(shù)為:59人,及格率為95%。其中最低分學生成績是32分??傮w來說,成績不錯,但是后進生的成績有待提高。
二、試卷命題范圍及特點:
試題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特別是統(tǒng)計圖表。本試卷通過多種形式,從不同側面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以及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的合理性。
三、改進與措施:
要重視書本上的每一個例題和習題,老師要善于研究這些題目。部分后進生老師要更加耐心地教。
在今后的教學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在教學數(shù)學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方法,從而達到學習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
一、試卷命題范圍及特點:
本次試卷涉及的內容較多,基礎性知識也占了大多數(shù),試卷安排也比較合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倡的數(shù)學問題生活化,以及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的合理性。
二、學生成績情況:
本次測試,總分5015分,平均分為85分;優(yōu)良人數(shù):33人,優(yōu)良率為56%;及格人數(shù)為:52人,及格率為88%。其中最低分學生成績是40分??傮w來說,成績不錯,但是后進生的成績有待提高。
三、對后進生原因分析與補進措施。
經過耐心輔導,后進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但由于學生基礎不太扎實,有幾個小學生學習習慣還不好,對題目的理解能力太差,還需要加大對個別后進生的輔導的強度,我現(xiàn)采用組長幫組員的學習方式,并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進行多鼓勵、多激勵的手段,慢慢讓小學生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有的學生考試時不夠仔細,很多題目都會做,但由于不細心,便做錯了。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檢查習慣。
四、特長生情況分析與培養(yǎng)措施。
在優(yōu)秀生的培養(yǎng)中,要注意教學的層次性,給優(yōu)生布置一些提高性的作業(yè),希望他們有更大的進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希望取得好的成績!
單元試卷教學設計篇十八
(1)歲月匆匆,十一二歲的我們已走進花一樣的季節(jié),站在由童年走向少年的門檻上。清點行囊,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從;多了一分寬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動,少了一分幻想;還多了一分責任、理想與憧憬??我們的行囊變得沉甸甸的,我們的道路正在向未來延伸。
請你以“十二歲,我多了一分”為題,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要求:在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使題目完整。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
(2)媽媽的早餐,爸爸的叮嚀,同學的微笑,老師的眼神;成功時的祝賀,失誤時的勸勉??生活中許許多多這樣的事,都蘊含著他人的關愛。這關愛如鮮花、如雨露,平平靜靜地定格在我們的生活中,定格在我們的記憶里。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感悟,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特別的情味。
二、審題立意。
1.拓寬全面拓展話題。
2.挖深深刻挖掘內涵。
3.立準尋找最佳立意。
三、布局謀篇提高作文分值的“六個一”
1.一個含蓄、深刻的題目。
2.一個精彩的開頭。
3.一個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個優(yōu)美的片段描寫。
5.一個完美的結尾。
6.一個清爽的文面。
四、例文賞析。
1.十二歲,我多了一分成熟。
2.十二歲,我多了一分凝重。
3.十二歲,我多了一分感動。
4.平凡的愛。
五、學生修改作文,并自評和同學互評。
教學反思:試卷講評課是以分析學生考試情況、糾正考試中存在的共性錯誤、彌補教學上的遺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課型。試卷講評課是師生教學雙方的一個“反饋——矯正”的過程。試卷講評課它既要“講”,也要“評”?!爸v”——既要講考查的知識點,又要講答題思路,解題策略?!霸u”——既要評“不足”、評“誤解”;又要評“好”的,要評出信心,以利于學生繼續(xù)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