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范文(18篇)

字號:

    總結(jié)是一種對過去種種的梳理,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偨Y(jié)時可以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和感悟,提出一些個人的思考和建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總結(jié)的重要性,我們特地準備了一些相關(guān)范文供大家參考。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一
    在甘肅省敦煌境內(nèi)鳴沙山1600多米長的陡崖上,密密層層地建造了700多個洞窟,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它是由建筑、繪畫、彩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shù)殿堂,是敦煌藝術(shù)的發(fā)源地。
    敦煌莫高窟保存著2000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有強壯勇猛的力士,還有一尊長達16米的臥佛。那尊臥佛側(cè)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tài)安詳。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讓我們不得不贊嘆古代藝術(shù)工匠高超的。技藝。
    敦煌石窟藝術(shù)中數(shù)量最多、資料最豐富的部分是壁畫,西方學者稱其是“墻壁上的圖書館”,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這些壁畫畫在洞窟的四面墻壁上、佛龕內(nèi),壁畫的資料豐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你看那些飛天儀態(tài)萬方,多么美啊!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琴弦;有的彩帶飄飛,漫天遨游;有的閉目凝視,側(cè)耳傾聽……飛天是由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如今,飛天已成為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成為敦煌藝術(shù)的標志。
    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歷史最長久、資料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藝術(shù)寶庫。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它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二
    大家好!我們祖國地大物博,有許許多多古人智慧與勞動的結(jié)晶。今天,我就來介紹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qū)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它在200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龍門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它地處龍門山,與香山對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龍門石窟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組成,南北長達一公里,現(xiàn)存洞窟像龕2345個,石雕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主要由北朝和隋唐時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個組成,東山洞窟全是唐代的窟龕,其中以規(guī)模宏偉、氣勢磅礴的盧舍那像最為著名。
    自古以來,龍門山色就被列入洛陽八大景觀之冠。據(jù)《魏書》記載,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太和年間。當時北魏孝文帝深感國都偏北不利于統(tǒng)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條件優(yōu)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此后在南北朝、隋、唐等多個時期都有修繕和續(xù)作。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被評為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xiàn),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兩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風格:北朝人民以瘦為美,佛雕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雕刻采用平直刀法,堅勁質(zhì)樸,典型地反映出北魏舉國崇佛的歷史情態(tài),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域外文明交匯融合的珍貴記錄。唐代人們以胖為美,佛像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多領(lǐng)域的發(fā)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就是我們國家的石窟奇觀,是不是非常令人驚嘆呢?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從先人的智慧中學習,將來更好地發(fā)展祖國,建設祖國。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三
    想必大家都去過故宮吧,那你們知道故宮的文化歷史資料嗎?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給你們講一講吧!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2座,房屋9000余間,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保存最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_賤到永樂18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十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故宮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評為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故宮的建筑可真是氣勢恢弘,規(guī)模巨大,這就是我想介紹的故宮,你也有你想介紹的名勝古跡吧,你也來和我分享分享吧!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四
    著名的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以南13公里處,那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稱“伊闕”?,F(xiàn)在,“伊闕”已成為游龍門石窟的第一景觀。
    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代,就刻鑿在龍門山的石壁上,長有1公里多?,F(xiàn)存石窟1352個,佛龕150個,碑刻3000余塊,佛塔40余座,造像10萬余尊。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shù)、書法、音樂、服飾、醫(y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這里如同一座座包羅萬象的大型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
    我們沿著石塊鋪成的小路拾階而上,經(jīng)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到了萬佛洞。洞中主佛跏趺于八角蓮花座上,似乎個個佛都朝著我們笑呢!最令人贊嘆的是洞內(nèi)的南北壁上刻滿了2厘米的小佛,遠遠望去就像密密麻麻的巧克力豆。高的有17.14米,遠遠看去就像是頂天立地的巨人。
    在1000多年前,華夏文明就達到了如此高的水平,不由令人深深敬佩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這散發(fā)著無限魅力的龍門石窟,定會在每位游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并回味著它那無限綿長的古老文化氣息。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五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盛譽,是中國名山之一。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jié)廬為舍,由此而得名。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边@是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詩句。瀑布是廬山的一大奇觀,廬山的瀑布是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zhí)镀俨己托惴迤俨嫉冉M成的廬山瀑布群。其中三疊泉有“廬山第一奇觀”之稱,泉水由廬山五老峰北崖傾瀉而下,分三疊跌下。其聲萬谷震響,其形似玉龍走潭,十分壯觀。
    廬山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廬山有野生植物200多種,首次在廬山發(fā)現(xiàn)或以廬山命名的主要植物約40種。廬山還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至今尚知獸類有33種,鳥類171種。廬山之麓的鄱陽湖還有世界著名的候鳥保護區(qū),珍稀動物金錢豹分布于山麓、山頂。廬山昆蟲有2000余種,其中多珍稀品種和新品種。首次在廬山發(fā)現(xiàn)或以廬山命名的昆蟲有33種。
    除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外,廬山還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廬山文化內(nèi)涵深厚,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據(jù)相關(guān)記載,有司馬遷、陶淵明、李白、蘇軾、胡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了4000余首詩詞歌賦。
    廬山風景優(yōu)美、生物資源豐富、文化價值高,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真是當之無愧!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六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蘊藏著人們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chǎn),例如:夏、周、商三代國家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農(nóng)耕文化,許多古人的遺址等等。歷史也是民族賴以認同和團結(jié)奮斗的精神基礎(chǔ),歷史需要我們肩并肩去守護它!
    作為新時代的莘莘學子,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我國的歷史文化,多關(guān)注我國的民俗傳統(tǒng),積極投入到保護中國文化遺產(chǎn)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中華文化遺產(chǎn)一定會得到保護和發(fā)揚!
    遺產(chǎn)已經(jīng)成為歷史上的耀眼明珠,我們絕不能讓它停留在現(xiàn)在,停留在歷史上。讓文化遺產(chǎn)成為一幅壯美的畫卷,一如譜寫在曠野的詩篇!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七
    故宮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它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故宮的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故宮內(nèi)有大小房屋9000多間,以大和,中和,保和這三大殿為中心。除此之外,故宮布局嚴謹,映現(xiàn)出了帝王至高無上的權(quán)位。他的房屋雖然大小不一,但都是由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建成的,給人以一種威嚴的感覺。故宮的建成調(diào)集了大批大批的能工巧匠,無論是家具還是工藝品都無可替代的,所以它又稱為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除了建筑,最有名的就是各種文物了,其中最有故事的就是明孝端皇后的鳳冠,這是在故宮珍寶館里展出的唯一一個鳳冠。故宮內(nèi)還有清代的鎮(zhèn)國之寶——今甌永固杯,可不要認為它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杯子,它的做工特別精細,周圍嵌滿了珍珠寶石,每個地方都很細致,甚至細到一個花邊都精雕細刻。這杯子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這可是皇帝舉行元旦開筆儀式的專用酒杯。
    故宮內(nèi)類似這樣的文物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你有興趣一定要找時間親自去看一看。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八
    今年世界遺產(chǎn)大會,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義不容辭參加的活動,這對我們年輕人來說,能夠更加了解這世界遺產(chǎn),同時也能學會怎樣保護這些世界遺產(chǎn),為保護世界遺產(chǎn)作出更大的貢獻。在中國眾多的世界遺產(chǎn)中,我覺得兵馬俑是最燦爛的一個,如果讓我參加這次活動,我會首先為客人簡單地介紹一下秦始皇的兵馬俑。
    秦始皇的兵馬俑為三個坑,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有230米,寬有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訓|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cè)各有一邊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后位。哦,對了,你現(xiàn)在看到的哪一個俑,說不定就是古代時的一名工兵,或?qū)④?,這真是奇跡。這就是第八大奇跡。二號兵馬俑坑遺址大廳,位于一號兵馬俑坑遺址主廳東端北側(cè)。三號兵馬俑坑中部,出土木質(zhì)戰(zhàn)車一乘,車已朽,僅存殘跡。車后有陶俑4件。前排的一件為軍史俑,后排中間一件為御手俑,御手俑兩側(cè)的俑為車士。此組陶馬位于三號俑坑中部是車馬。
    介紹完了秦始皇的兵馬俑,客人們會為這第八大奇跡而感到驕傲,也會為這個世界而感驕傲。同時我會呼吁大家為保護世界遺產(chǎn)而共同努力!因為這世界遺產(chǎn)是屬于全世界的,也是屬于全人類。大家肯定還記得泰山吧,有些人為了眼前的經(jīng)濟利益,他們不惜代價,隨意建造高級住宅樓和高檔大酒樓,被世界文化遺產(chǎn)組織發(fā)出警告!
    讓我們年輕人共同參加這一次世界遺產(chǎn)大會,更加了解這些世界遺產(chǎn),以便為保護這些世界遺產(chǎn)盡自己最大的一份力。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九
    今天,我永遠也不會忘懷,因為,今天我來到了擁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的黃山,早就聽說黃山集所有名山之長處,今天,我算是親自領(lǐng)略了黃山秀麗,峻峭的美麗風光。
    早晨,我3點30分就迫不及待得起了床,坐上車子來到了黃山的南大門,剛進黃山風景區(qū),我便看到了黃山在夜幕籠罩下的雄偉身姿,正當我陶醉在其中時,媽媽說:“兒子,快過來,先買票,有的是時間看黃山?!边^了一會兒,我便坐上了通往山上的索道,這時黃山日出已經(jīng)開始了,我看見了黃山上泛濫著金光,太陽將現(xiàn)在微薄的陽光肆無忌憚的射向了黃山,現(xiàn)在我們大約在300米處,黃山已經(jīng)令人感到很雄壯,索道停住了我來到了黃山的半山腰,現(xiàn)在我往整個黃山風景區(qū)看已經(jīng)看到了云海,在天空中白白的一片,露出了幾座高高的山頭,一望無際,海天一色,令人浩氣長舒。
    山上果然很冷,剛上山我的手指就變成了胡蘿卜頭,僵硬了。接下來,我們便一直開始攀山,首先影響最深的景點是光明頂上了光明頂,邊上就是懸崖峭壁,沒有護欄,我看了一下便心驚肉跳,兩腿發(fā)虛,我小心翼翼的來到了懸崖邊上,看到了萬丈深淵邊上是光滑的,一不小心就會墜落山澗而粉身碎骨我鼓足了勇氣,來到了離懸崖不到1米的地方往前看,我想練練自己的膽量,就在這時,咔嚓一聲,我這“壯舉”便被定格在照片之中,我看了一下周圍的人,嚇了一跳,邊上有一個比我還小的小男孩來到了離懸崖只有小塊石頭之隔不到50平方厘米的平地上作出令人驚訝的金雞獨立的動作,周圍的人無一例外的為這個小孩子抹了一把冷汗,但是,小男孩卻一點也不擔心,擺出各種姿勢讓爸爸媽媽拍照片。
    玩好了光明頂我們想大峽谷進發(fā)在到大峽谷之前要走一段山路走了約10分鐘后看到了大峽谷,兩山之間有一條約有300米寬,深約200多米,邊上是大約90的筆直懸崖,看了一眼,我便雙腳發(fā)虛峭壁上幾乎沒有樹,黃色的一片,我繼續(xù)往前走,突然發(fā)現(xiàn)有階梯,很陡,邊上就是懸崖,沒有護欄我頓時嚇了一跳,簡直不敢走下去,經(jīng)過了不斷給自己打氣終于往下走去,我一路上心驚膽顫,直到來到了下面我才懸著的心才放來,接下來我便不敢往前走便只能往回走。
    玩好后我和和我一起來的人坐上了索道,踏上了回家之路……。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
    麗江古城是一座古樸、清幽的小鎮(zhèn)。
    麗江古城位于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在麗江大壩的中部位置,始建于宋末元初,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麗江古城又名為“大研古鎮(zhèn)”,海拔2400米,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麗江古城有這樣一個傳說——遠古時,長江第一灣一帶居住著納西族的禾,梅兩個部落。兩個首領(lǐng)明爭暗斗,互相殘殺,讓無辜的平民家破人亡,內(nèi)憂外患。幾天幾夜后,上天看不下去了,夜里派神燈扮演老婦人,拿著石鼓,從玉龍山頂北一路敲鼓。老婦人每走一段路,敲一下鼓,兩族戰(zhàn)士聽到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武器,握手言和。老婦人在河邊歇了片刻,再敲了三下,突然報曉雞叫起來,神燈匆匆地趕了回去。公元1253年,經(jīng)過麗江人的修補,從家徒四壁的麗江城,到現(xiàn)在美麗古樸的麗江古城,都是麗江人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奇跡。
    夜晚的古城更熱鬧了。燈亮起來了,掛在門前的大紅燈籠、屋里的“紙條燈”,它們不像城市里的霓虹燈,不像道路旁的路燈,它們是麗江古城里獨有的特色。麗江人經(jīng)常在小河道上放荷花燈,代表著麗江人的希望流向遠方。四方街上,人山人海,小商店里飄出古老的樂曲聲。伴著喧鬧聲,和著樂聲,不由得感嘆:麗江古城真美呀!
    夜深了,簇擁的人們很快就散開了,喧鬧的嘩笑聲越來越少了。極目遠跳,幾處房屋的燈火已熄滅了。麗江古城恢復了平靜,只見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高空,灑在玲瓏的紅色的瓦片上,再奏上一曲《荷塘月色》,別提多美了!漆黑的道路,無聲的麗江古城,閃出微光的荷燈,這一切,都是這么美好,自在!
    古老的麗江古城又沉沉地入睡了。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一
    墨香飄然,滲入小院的每一個角落,筆影飛騰,佳作一氣呵成。
    書房散發(fā)出特有的清香立于院落一隅,題字后將筆至置于筆山,我嗅著令人心曠神怡的墨香,挺直腰背,欣賞著姥爺曾執(zhí)筆留下的每一點痕跡,望著那整齊的書桌,擺在上面的工具齊全得像待售的貨架,一筆一硯都能輕易勾起我的回憶和無限的反思。
    思緒不禁倒退,姥爺消瘦卻筆直的身影立于桌前,揮動袖肘,浸墨的后的狼毫在宣紙上留下磅礴大氣的字跡。姥爺?shù)氖幧蠜]有硯銘,原始的紋路埋在縫隙間,樸素的外表下沒有一絲雕琢的痕跡,深邃的灰黑色如午夜的天空一樣神秘而美麗。眼睛微瞇,又憶起姥爺持筆浸墨,在石硯上輕舔,筆尖輕觸米白色的宣紙,時快時慢,仿佛人筆和一,每一次頓、提、回峰都是那么完美,細膩的運筆留下來鏗鏘的墨痕,優(yōu)雅的詩篇在姥爺筆下升華。
    想到這里,不禁再次拾起毛筆,挺直脊梁,憶著姥爺?shù)臉幼?,頓筆后小心的拉出一橫,回峰收筆,再下一筆,寫著那曾經(jīng)極其厭惡的詩篇,那時的我終日站在桌前不務正業(yè),常為應付而胡寫亂畫,并未領(lǐng)悟到什么,當我意識到毛筆真正的樂趣、那白與黑之美時,姥爺也即將離我而去。
    如今昔人已乘黃鶴去,我靠臨摹姥爺?shù)淖髌泛湍赣H的指導回了姥爺一生所堅持的文化。
    一口硯,一支筆,它們便是傳承。家風和文化只有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身體里才是傳承。書法,我要將之傳承。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二
    說起世界文化遺產(chǎn),你們會想起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故宮”。
    提起故宮,大多數(shù)人應該都非常熟悉吧!故宮位于北京市區(qū)中心,舊稱“紫禁城”。它始建于140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是明清兩代皇宮,也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說完歷史,再來說說整體布局。故宮占地大概70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關(guān),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它是一長方形城池,有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墻外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huán)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真是氣勢雄偉啊!堪稱中華五千年古代建筑的精華。
    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了解世界,我們要努力傳承歷史文化,保護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三
    北京市我國的首都,那里的景色優(yōu)美,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別列入世界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景點也很多,比如: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等,但我覺得最為壯觀的還要數(shù)長城了!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等十五個省市區(qū),全場8000多公里。它高約8米,大概有3—4層樓那么高。寬5—6米,五、六匹馬可以一并而行。長城的上的景點數(shù)不勝數(shù),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山海關(guān)、嘉峪關(guān)、九門口長城、八達嶺長城、鎮(zhèn)北臺長城等?,F(xiàn)在保存最好的長城,主要是位于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它位于北京市延慶區(qū)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fā)生在西周的著名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列國爭霸,互相防守,使得長城的的修筑進入第一次高潮。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開始修建長城并將長城連成一線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此后歷代都在不斷修建,最后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的朝代是明朝,因此我們現(xiàn)在看見的長城大多數(shù)是明朝修建的。長城之東向西,東起山海關(guān),西至嘉峪關(guān)。它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中原王朝防備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
    長城的地基全是由千余斤重的花崗巖砌成。哨崗全都采用大型城磚用糯米灰漿砌筑,其重量達到了千余斤。很難想象在科技并不發(fā)達的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竟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鑄就了這萬里長城。走在長城之上,一座座綿延起伏的山峰,一棵棵參天大樹,那磅礴恢弘的氣勢不禁讓人對它產(chǎn)生敬畏之情它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結(jié)晶。它坐落在崇山峻嶺中,迂回曲折。它歷盡滄桑,是中國古代歷史的見證人和博物館,它抵御外族的侵略,見證過中華民族的的戰(zhàn)爭和和平,祖國的分裂和統(tǒng)一。
    長城,它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蜿蜒于上下前年,縱橫于萬里廣闊的時空。它是中國著名的文化歷史遺產(chǎn),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建筑奇跡之一,它展示的不止是一種恢弘的浩然之氣,它所體現(xiàn)的是一個偉大民族的氣質(zhì)和一種崇高的民族精神。它就像一條巨龍,橫臥在中國大地,它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的民族精神象征,它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四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jié)晶。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quán)制國家。秦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宜城以東35千米的臨潼區(qū)境內(nèi),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史載,秦始皇為造此陵,征集了七十多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達38年,是個巨大的建筑工程。
    兵馬俑的頭部由大致相同的前后兩半組合拼成,后腦部分的胎壁比較薄,僅有2毫米左右,前臉部分較為厚實,約有2厘米。兵馬俑身上的繪彩都由礦物質(zhì)制成,紅色繪彩是由辰彩、赭石、鉛丹制成。紫色為鉛丹,與藍銅礦合成,綠色為孔雀石,藍色為藍銅礦。它們的表情被雕刻得徐徐如生,它們的衣服穿在它們身上好像是真的一樣,從遠處看好像一個真人站在那里。
    兵馬俑雕塑采繪塑結(jié)合的方式,雖然年代久遠,但在剛剛發(fā)掘出來的時候,還依稀可見人物面部和衣服繪飾的色彩。它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chǎn),可見它是多么的偉大。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傳說秦始皇想讓數(shù)對童男童女為自己殉葬,李斯覺得百姓知道后必定鬧事,怕得罪秦始皇,自己必死無疑。便讓秦始皇征集能工巧匠,燒制出真人真馬一樣的陶人陶馬。秦始皇駕崩后,胡二世胡亥繼承了帝位,他怕工匠泄露墓中的秘密,便下令將所有參加修建陵墓的人到帶到墓中領(lǐng)取獎金,他們剛走進去便活活的被封閉在墓中,成了殯葬品。
    這就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五
    “頓覺長安虎飛揚,儼然將士戊疆場。西行一路潼關(guān)道,仍擁當年秦始皇。”讀到這首詩你們一定想到了的秦始皇兵馬俑了吧,那聽我來講一講吧。
    兵馬俑是莊重的,走進它們,我能感受到莊嚴的氣氛撲面而來,走進一號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坑里的兵俑、馬俑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秦始皇統(tǒng)率著一支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神態(tài)各異。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古銅色的皮膚,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個久經(jīng)沙場的高級將領(lǐng)。那烏黑的眼睛,無比深邃,誰都無法洞察他的心思。
    騎兵上身著短甲,下身穿緊口褲,看那堅定的眼神仿佛在說:“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馬俑與真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肌肉豐滿,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
    再望望這片兵馬俑,我真是感慨萬千,這些兵馬俑不僅僅是一件藝術(shù)品,還是人類智慧文明的結(jié)晶,我真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六
    故宮占地面積約7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廷70余座,房屋900余件,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
    故宮屋頂上為什么沒有鳥?
    因為故宮屋頂上的瓦采用的是琉璃瓦,瓦片光滑,鳥類無法停留。二是因為黃色琉璃瓦會在有陽光的天氣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讓在飛行的鳥兒不敢在上面停留。三是因為屋脊上有神獸雕像,會嚇跑鳥兒。
    故宮的歷史。
    建于明永樂5至18年(1407—1420),至2020年今,故宮已有600年的歷史了。它于1914年設為古物陳列所,1925年改為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
    故宮建造的材料。
    柱子用的木材多是來自川、粵、閩、浙的楠木,后因楠木稀少,改用東松木;石料也是來自中國各地,漢白玉來自北京房山區(qū)大石窩,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來自河北曲陽縣,太湖石產(chǎn)自太湖,城磚是山東臨清的,金磚則是蘇州燒制而成的。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七
    長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后開始修建。漢明兩代曾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主要是用來抵抗外敵。長城總長度21196。18千米,根據(jù)不同時代防御對象,可分為南長城和北長城。
    北長城:北方的游牧民族特別是匈奴逐漸強大起來,不斷侵犯秦、趙、燕的北部邊境,于是三國便先后在北部修長城以抵抗善于騎馬射箭的匈奴。
    南長城:南長城的作用與北長城不同,南長城的防御對象為其它諸侯國,修建南長城的主要有:楚、齊、魏、韓、中山國。
    始建長城:秦始皇為了抵御北方匈奴來犯,開始大規(guī)模修建長城,動用了全國1/20的人力來修建長城。
    長城結(jié)構(gòu):長城不止是一道單獨的墻,它由城墻、敵樓、關(guān)城、墩堡、營城、衛(wèi)所等所構(gòu)成的防御系統(tǒng)。墻身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方高達14米。還有外檐墻和內(nèi)檐墻。
    萬里長城凝結(jié)著古人的智慧,是中國規(guī)模最宏偉的建筑!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小學生單元篇十八
    走進安徽的黃山,腦子里浮現(xiàn)出一個字:奇。
    石是奇的。黃山的石可謂千奇百怪,奇形怪狀。這種奇,是一種獨特的奇,怪石似鳥似獸,似人似物,形象逼真。正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種奇,是一種頑皮的奇:什么“天狗望月”,什么“烏龜爬山”,什么“百步云梯”,什么“仙人指路”,……正著看是這些,側(cè)著看,馬上就變成了另一種石頭!這些石頭千姿百態(tài),妙趣橫生。這種奇是一種驚險的奇,半山懸空的巨石搖搖晃晃,好似馬上就要掉下來似的,令人心驚膽顫,被嚇出一身冷汗。
    云是奇的。黃山是云霧之鄉(xiāng),以峰為體,以云為衣。但凡高山,可以見到云海,但是黃山的云海更有奇特色,奇峰怪石和古松在云???cè)綦[若現(xiàn),就更增加了美感。云海壯闊波瀾,一望無邊,,黃山大小山峰,千溝萬壑都淹沒在云海里。當陽光照耀黃山時,云更白,松更翠,山更奇。流云散落在諸峰之間,云來霧去,變化莫測。風平浪靜時,云濤海浪一鋪萬頃,波平如鏡,映出山影如畫,遠處天高海闊,峰頭似扁舟輕搖,近處仿佛觸手可及,不禁想一捧云朵來感受它的溫柔質(zhì)感。忽而風起云涌,忽而波濤滾滾。更有飛流直瀉,白浪排空,似有千軍萬馬席卷群峰。待到微風輕拂,四方云漫,涓涓細流,從群峰之間穿隙而過。云海漸散,清淡出,一線光束曬金繪彩,濃重處,升騰躍稍縱即逝。萬道霞光,五彩繽紛。
    松是奇的。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黑虎松,薄團松,臥龍松,麒麟松,連理松,龍爪松——構(gòu)成了黃山“十大名松”?;蛞邪锻Π危魄嫣炀奕?;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盤結(jié)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山松千姿百態(tài),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真是“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的奇,在于石,在于云,在于松,令人瞠目結(jié)舌,難怪有“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