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范文(18篇)

字號:

    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及時調(diào)整方向。在寫總結(jié)時,我們可以從整體和細節(jié)兩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概括。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它們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示。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一
    傳說中,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跳河后,大家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往河里丟粽子,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guān)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
    作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端午節(jié)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xiāng)——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jié),當?shù)氐睦先藗兙蜁谧约业拿恳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jié)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全世界有很多節(jié)日,中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我的家鄉(xiāng)韶關(guān)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于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眾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么。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jié)那天出生的。
    在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里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端午節(jié)于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shù)氐臐O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nèi)叶挤浅>磁迩?,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凹佑?,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二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qū)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
    端午節(jié)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非常不容易。
    有一天下午,我就跟著奶奶學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奶奶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先放上一粒棗墊底,放上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放上自己喜歡的陷,如棗、紅豆陷,肉陷,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說:“往里放的陷候要少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奶奶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jié)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lǐng),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恒心。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三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聽過這首描寫端午節(jié)的兒歌嗎?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據(jù)說,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投江而死,人們?yōu)榱擞浤钋?,所以在每年端午?jié)人們總會把粽子扔進河里喂魚,魚兒吃了粽子,就不會去吃屈原的遺體了。
    讓我跟你講一講我們家鄉(xiāng)是怎樣過端午節(jié)的吧!每年一到端午節(jié),每家每戶都要掛艾葉、老人要為孩子們戴長命縷、漂河燈,還要吃粽子、芽蠶豆、麻花、大蒜和雞蛋,端午節(jié)這天,一大早,爺爺、奶奶就買來艾葉和菖蒲,用紅線扎起來掛在門上,據(jù)說,門口掛上艾葉,可以驅(qū)邪。到了中午,就把提前泡好的芽蠶豆和雞蛋、粽子、大蒜一起放進鍋里煮熟,到了吃飯的時間,餐桌上擺滿了各種好吃的,讓人眼花繚亂、饞得直流口水。我會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大粽子,解開線,輕輕扒開粽葉,就露出了白白的糯米飯,忍不住狠狠地咬上一大口,香香甜甜,美味極了。一家人團團圓圓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嘗著美味食品,說說笑笑,屋子里充滿了端午節(jié)的快樂氣氛,彌漫著香噴噴的粽子味,開心極了。
    媽媽告訴我,我們家鄉(xiāng)以前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漂河燈。在端午節(jié)那天,孩子們就自己做河燈,到了晚上,孩子們把各自的河燈點亮放進河里,然后許上一個心愿,讓河燈帶上我們的愿望漂向河中央,河面上漂滿了各式各樣的河燈,燈的火光一閃一閃的真像滿天的星星,漂亮極了。因為現(xiàn)在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滇池,就不再放河燈了。
    端午節(jié)這天,老人們最不能忘記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們戴長命縷了,一大早起來,奶奶就拿來一束長命縷(我們這兒叫做百索),長命縷是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做成的,奶奶就一圈一圈地系在我的手腕和足踝上,奶奶一邊系還一邊說:“保佑我的小孫女健健康康,長命百歲?!毕岛煤螅棠炭偸菚嗽斠环?,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奶奶眼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長命縷寄托著奶奶對我無限的期望和疼愛。這些長命縷一直要戴到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過火把節(jié)的時候,把它剪下來,放進火把里燒掉。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我更愛過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歡迎你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和我一起過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四
    端午節(jié)到了,英州鎮(zhèn)的人們都在家里忙著包粽子,然后,家家戶戶都盛著香噴噴的'粽子來迎接這個隆重的節(jié)日。
    在端午節(jié)前那天,我家早就包好了粽子,因為家鄉(xiāng)有兩個習俗?!盀槭裁础蔽液闷娴貑枊寢專骸笆裁礃拥牧曀?”媽媽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個習俗是節(jié)日清早要解扣;第二個是節(jié)日里要賽龍舟?!蔽易穯枺骸笆裁词墙饪?賽龍舟什么時候開始呀?”媽媽聽了,很耐心地跟我講:“解扣就是在節(jié)日的一大早,每個剛睡醒的人都要解開一個粽子,目的是圖個吉利,為今后消魔解難,得以順順利利;而賽龍舟是在節(jié)日那天的早上8點準時比賽。你說,我們不早包好粽子,拿什么來解扣?怎么有時間去看你爸爸賽龍舟?”聽了媽媽的解釋,我才真正感到自己的鄉(xiāng)情濃了。
    第二天一大早,節(jié)日的氣氛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家家戶戶都雞鳴狗叫,人們忙碌了起來。我剛下床,就有幾個叔叔來找我爸爸去準備賽龍舟了。我和往年一樣也跟著爸爸他們來到了赤嶺海港。
    當天天氣好極了,風平浪靜,云淡日和。我放眼一望,海邊已是人山人海,有小孩、婦女、老人,人人笑容燦爛,整個海邊人聲鼎沸。人們有的往東走,有的往西走,還有的閑逛在附近等待著。據(jù)我所知,東海岸是比賽的起點,西海岸是比賽的終點。7點50分,龍舟已在東海岸準備好了,各個賽隊已陸續(xù)上了龍船,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伸頭張望。我正極力地尋找我爸爸所在的賽隊,因為爸爸穿上賽服真的好難辨認,于是,我不時的詢問著旁邊的小伙伴。
    啊!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真是熱鬧非凡,我過得快樂無比。我眷戀著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也希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一直伴隨著我們成長。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五
    我的家鄉(xiāng)是山東平度,這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它不僅有美麗的風光,還有淳樸的民風民俗。在這些節(jié)日習俗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jié),因為既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還能在腕上系五彩的絲線,漂亮極了。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ji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人們每年吃粽子也是從那時興起的?,F(xiàn)在的粽子什么餡兒的都有,勾起了人們的食欲,我最喜歡吃肉餡和豆沙餡兒的,每到端午節(jié)前后,超市里就擺滿了各式各樣,五味俱全的粽子,讓我過足了癮。相傳端午節(jié)是妖怪毒蟲們集體出行的日子,所以體弱多病的人,還有孩童就會在腕上系五彩繽紛的絲線以躲避妖怪,祈求平安。每年端午節(jié)前一天媽媽都要給我系絲線,許多小朋友也都系著,原來是媽媽們希望我們健康平安地成長。端午節(jié)這天每家每戶還會在門柱上插艾蒿,據(jù)說也是為了避邪,媽媽說艾蒿還能治病,聞著它那淡淡的清香,我就感覺自己精神百倍,真是個寶貝??!還有一些地方有賽龍舟的習俗,那場面肯定壯觀,但我們這兒沒有大江大河,所以只能有機會時到別的地方去欣賞了。
    今年的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我期待著趕快吃到那香甜的粽子,系上那漂亮的絲線,聞到那艾蒿的藥香……想到這些,我都等不及了。哈哈!今晚肯定會做個美夢了,我夢中的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六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jié)。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猶如天花亂墜。小姨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xiàn)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jīng)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jié)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雖然它沒有春節(jié)那么隆重的氣氛,但它卻寄托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我們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主要的風俗就是包粽子和插艾草。
    端午節(jié)前兩天,媽媽就把粽葉和艾草早早地買了回來。媽媽先把粽葉放在清水里洗凈、浸泡,將洗凈的糯米倒進了盆里。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了幾片本站粽葉,用手指夾著將它們卷成圓錐體,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幾顆蜜棗和肉。媽媽嫻熟地轉(zhuǎn)動著手,一會兒一個粽子包成功了。媽媽告訴我粽子可以包出很多花樣,有三角形的、菱形的、船形的,還可以用蒲葉包成正方形的。包好的粽子被放進鍋里煮了三、四十分鐘,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出鍋了,清香四溢,饞得我立馬想嘗上一口。
    在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和爸爸也忙個不停,那就是插艾草。我把艾草和菖蒲分成幾束,用紅線扎好,爸爸將扎好的艾草和菖蒲分別插在院門、堂屋門、廚房門上。明間傳說這樣可以避邪納福。艾草還可以做藥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時候,奶奶用曬干的艾草燒一大盆熱水,給我泡澡,這樣不僅可以防菌防病,還可以讓蚊子不叮咬我。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倍宋绻?jié)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jié)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xiàn)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吧!
    我的家鄉(xiāng)――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zhèn)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jié);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zhèn)。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zhèn)中,端午節(jié)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jù)說可以驅(qū)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shù)、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xiāng)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xiāng),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jié),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xiāng)在心中。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jié).一年中有我喜歡的熱熱鬧鬧春節(jié),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jié),張燈結(jié)彩的元宵節(jié),但我還是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等,是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jù)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上忙下的。出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jié)??粗蟮木G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垂涎三尺了呢。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影兒了。
    在我的家里頭,每個人都會包粽子。媽媽告訴我:“燁,長大了,要學會包粽子哩!來,我來教你包餃子?!蔽乙宦牭竭@個好消息,一蹦三尺高?!耙热ナ袌鲑I包粽子的材料?!蔽冶愦┖靡路鲜袌隽恕Hナ袌鲑I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先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眿寢寣ξ艺f。我想想,這不是很簡單嗎?便開始動手了。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斑@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眿寢層H切地對我說。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是還是做不好。沒辦法,媽媽無奈的搖了搖頭,走過來手把手的叫我,一個還算像樣的粽子在我手上誕生了。
    我終于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啦!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耶,我終于會包粽子啦!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七
    端午節(jié)邁著輕快步子來到我們家。記得前幾天,媽媽就說過端午節(jié)時,我們一起吃粽子,說時,那粽子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著自己對端午節(jié)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干干凈凈,讓我們迎接著快樂端午節(jié)。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著一些粽葉和包棕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把綠豆、豬肉等許許多多食材都放進了里面。突然,她微笑著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條粽子里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愿望?!闭f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說:“這一條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BR>    不一會兒,一條條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一般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這只。我呢用手撓著腦袋,兩眼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桌上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里。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后,舉起手來開始許愿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鳖D時,傳來了一片熱烈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jié),爸爸為我們?nèi)以S下了一個愿望。這個愿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在以后,我一定會為爸爸給我們愿望而奮斗。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八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不相同的民風民俗。比如說傣族有潑水節(jié),白族有火把節(jié),漢族有端午節(jié)等。在我的家鄉(xiāng),我們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這端午節(jié)是吃粽子,賽龍舟的節(jié)日,每當節(jié)日到來大家都很開心。
    傳說,端午節(jié)的起因是:在春秋時代,在楚國,有一位叫屈原的人,他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大臣。有一天,因為屈原的官盡力保護皇帝,奸臣就迫他自殺。在黃河邊,屈原就跳河了,楚國的百姓為他傷心流淚,于是就定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就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
    在我們家鄉(xiāng),我們起碼要吃10個粽子。因為代表著我們會“十全十美”。到下午,河邊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到一會兒河岸邊幾乎人山人海,他們都看龍舟賽,河里有兩條舟,一條長的,一條短的。兩條都劃得非常快,不分上下,還未分出勝負。河邊上的人,有的大喊大叫,加油,加油,加油!最后,長的那條航優(yōu)先到達目的點。場面十分激烈,熱鬧極了!我對真是戀戀不忘。
    56個民族,風俗不同,建筑不同,服飾不同,但,是一個團結(jié)的民族。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九
    昨天,我看見媽媽在菜場買來了粽葉,才知道原來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這讓我想起了去年端午節(jié)的一件趣事。
    去年的端午節(jié)前一天,老師就給我們講了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知道人們以粽子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到了端午節(jié)那天,媽媽給我兩個粽子,叫我快點吃了,而她自己去外婆家了。這時,我突發(fā)奇想,拿著粽子急急忙忙來到村旁小溪邊,把粽子一個一個投進了溪水中。我想:我雖然現(xiàn)在到不了汨羅江,但是我把粽子投進小溪里,這溪水流啊流,可能會流進汨羅江的,這樣就可以去喂那里的魚、龍蝦、蟹,保護屈大夫的身體了。想著想著,我開心地笑了。
    不多久媽媽回來了,看見那兩個粽子不見了,就說:“吃了兩個粽子啊,真不錯?!边@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我做的事情告訴媽媽。媽媽聽了摸著我的頭說:“傻孩子,你可知道汨羅江在湖南的東北部,我們這里的水能流到那里嗎?”我呆呆地搖了搖頭。媽媽笑著說:“沒關(guān)系,我的女兒很有愛心,值得表揚。”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是我家鄉(xiāng)最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倍宋绻?jié)是為祭奠偉大詩人屈原所設(shè)立的節(jié)日,但想起端午,我的心頭卻涌現(xiàn)無限的遺憾。
    回憶龍舟。
    端午劃龍舟,在印象中,所見過的龍舟是不多的。小時候,以為龍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條龍,一條金龍,人在金龍上歌唱舞蹈。
    記得有一個端午,天空下著雨,雨簾蒙上了人們的眼眸,若隱若現(xiàn),我嚷嚷著呼喊父母帶我去看。飯后時分,父親便領(lǐng)著我和哥哥去到西江邊上,高高的堤壩兩旁站滿了人。只見河中,十幾個壯漢坐在看著像龍的長艇上,立在龍頭旁的人奮力擊鼓,鼓鳴聲中,幾艘長艇整齊向前沖去,舟上的人用槳奮力劃水,白色的水花在龍的軀體兩側(cè)飛濺。龍舟所到之處,層層浪花泛起,交錯碰撞,十分壯觀。不久,龍舟遠去,消失在了朦朧的霧氣中,神秘莫測。原來劃龍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幾條金龍在水中奮勇爭先,飛舞戲耍。
    盡管下著雨,觀眾們無不激動著,歡呼吶喊聲勢震天,龍舟的每一點動靜都刺激著觀眾們的神經(jīng)。小時候覺得熱鬧非凡,堪比新年時逛花街,便也隨大人們跳躍歡呼。幼時,龍舟比賽非常難得,家家戶戶的男人都要參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據(jù)說以前,小孩子還要洗龍舟水”,以保證平平安安沒有病痛。想到此處,極想嘗試一下,卻發(fā)現(xiàn)河水渾濁,有污漬漂浮其中。這里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條河道,這條河水已經(jīng)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里暗暗嘆息。
    情系粽子。
    在端午來臨的幾天前,母親便呼人做粽子。那時只要聞著竹葉的清香,便知又有好東西吃了。
    知道媽媽要包粽子,我美食就往廚房跑,廚房空氣中彌漫著竹葉的淡淡清香,誘惑著我的肚子里的饞蟲。家里包的是咸肉粽子,新鮮的竹葉包著潔白的糯米,糯米里夾著噴香的臘肉、蛋黃,干貝或冬菇等材料,外面用線纏繞捆縛著。
    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逐漸熟了以后,淡淡的竹葉香、糯米與各種配料的味道都會散發(fā)出來,清香四溢,彌漫在整個廚房里。解開扎線,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那時候早午晚都吃粽子,奇怪的是怎么也吃不夠。
    現(xiàn)在家里不常包粽子,有時會在外邊買買來吃,總感覺膩口,吃兩口就吃不下了。市場上的合成粽子愈來愈受歡迎,人工包的粽子已成為稀罕之物??匆娫絹碓蕉嗟娜嗽谏虉隼镔I粽子,我真擔心!擔心有一天家鄉(xiāng)的人都不再包粽子,一道人間美味不知道要向何處尋。
    艾草飄香。
    外婆說道,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母親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在門上。長者們紛紛說,艾草,菖蒲都是一種寓意,只求身體上的安康。對艾草的印象不算深刻,卻能清晰地記得所散發(fā)的是一種獨特的幽香。青青艾葉,有花瓣那般潤順的質(zhì)感;淡淡艾香,縈繞在心頭令人陶醉。
    我喜歡艾草的樣子,很想知道它生長在原野上的樣子,可是野外很難看到。聽人說,現(xiàn)在的艾草大多都是人們種植的,野生的已經(jīng)極少了。我知道,這又是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差導(dǎo)致的。隨著大量鄉(xiāng)村土地被征用,或者土地被污染,艾草的生長空間也越來越小。那青青的艾草,淡淡的艾香,也只能在人家的種植園里才能看見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不知何時才能回歸原來的樣子。我想假如那位為愛國而投江的屈原還活著,也一定是喜歡綠水青山的人吧!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愿我的家鄉(xiāng)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艾草飄香。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一
    每到端午節(jié),我的耳畔就會想起了奶奶教的那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BR>    在我們這兒,端午節(jié)插艾草、香蒲是不可少的。還沒到端午,奶奶就從河堤上割下幾束艾草、菖蒲,把它掛在屋子里。菖蒲香香的,艾草卻有一種刺鼻的藥味,我問奶奶:“為什么要把它掛在家里呀!”奶奶慈愛地告訴我:“可以驅(qū)蟲避邪呀!”奶奶接著說,“待會兒還要給你洗艾葉澡呢?”“為什么還要洗澡呢?”“防止你疰夏呢!”什么疰夏,我一點也不懂,我拉著奶奶的`衣角不停地問,想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奶奶笑著卻不理我,又忙活去了。
    吃粽子、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端午節(jié)那天,一大早媽媽就忙開了。她淘好糯米,準備好各種各樣的餡,蜜棗、鮮肉、紅豆……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把箬葉彎成一個圓錐形,先放進白白的糯米,然后,夾一塊咸肉放在中間,再在上面撒一些糯米,最后把粽葉翻蓋過去,用線牢牢系上,一個四角形的粽子就誕生了。到了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粽子,聞一聞,就讓人垂涎三尺,我趕緊剝下一個嘗嘗,呀,真香,真好吃!
    下午,爸爸開車帶我們?nèi)ヤ阡促慅堉邸_€沒進去,就聽到喧天的鑼鼓聲。抬頭望去,比賽場地真是人山人海。我趕緊拉著爸爸媽媽的手向前跑去。比賽開始了,五條龍舟在河面上一字排開,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隨著信號彈沖上天空,五條龍舟像五支利箭一般,直奔對岸。隊員們你追我趕,不分上下。離對岸只有三十米了,只見紅隊的隊員一起高喊:“一二三,劃!一二三,劃!“龍頭擂鼓的那個人干脆站起來,有力地敲打鼓面。隨著觀眾的吶喊聲,紅隊不負眾望,第一個沖過終點,場上一片歡騰。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卑。亦l(xiāng)的端午節(jié),留給我們的是快樂,是滿足,是夾著粽香的甜甜的回憶。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二
    我的家鄉(xiāng)在甘肅隴南的一個小村子里,那里雖沒有都市的繁華,但有著自己的風韻,尤其是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我國各地民間都還保留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xiāng)就有一種別具風味的'端午習俗。
    端午節(jié)清晨,葉上的露水還未干,每家每戶就開始割艾草。艾草最嫩的地方被揪下來扎成一個小刷&,而剩下的,則插在門左右側(cè)或窗戶各角。關(guān)于端午節(jié)插艾,是為了辟邪,而這只是種迷信,但人們還是會向往。太陽臉圓時,插艾就結(jié)束了。接下來就該打掃了,把家中里里外外收拾干凈,顯出即使是炎熱的天氣,也會勤奮勞動。
    粽子是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食物,我家這幾天就蒸了許多粽子,甜味的,咸味的,紅糖的,豬肉的……可謂是粽子宴&。香甜的粽子背后,還有一個典故:古代有位大師人,名叫屈原,寫過許多利國利民的文章,卻沒被采納。之后,這個國家滅亡了,屈原悲痛欲絕,一心想沒有為國效力,就在端午節(jié)這天投江自盡,以死殉國。后來,人們?yōu)榧o念屈原,便投粽于江中,讓魚吃粽子,不要去傷害屈原的尸體。
    到了中午,太陽火辣辣的烤著大地。全家人坐在核桃樹下,吃著粽子,喝著雄黃酒,享受著美味佳肴。雄黃,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很陌生,它是一種藥,可以飲用,一般為粉末狀。它還有一個奇特的功效,那就是可以驅(qū)蛇,蛇碰到它就會全身腐爛,因此,端午節(jié)時蛇都躲得遠遠的。雄黃酒是雄黃摻合白酒調(diào)配而成的,之前提到的小刷&是用來蘸雄黃的。把酒中多余的雄黃蘸出來,懸掛在墻上,用于小孩發(fā)蛔時煮艾水喝。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別具一格,雖無龍舟助興,卻也過得有滋有味。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三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首先,家家戶戶都要先準備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葉,然后,全家人用這盆水洗澡或洗臉。據(jù)說這樣能夠洗去晦氣,還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大家用這水洗過后,心里總是有種安全感,預(yù)示著以后的日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之后,媽媽又用艾葉和雞蛋一齊煮,煮熟后的雞蛋會變成淡青色,聞聞,淡淡的清香,令人精神抖擻;嘗嘗,營養(yǎng)又美味。
    最終,當然是和親朋好友一齊去看刺激的賽龍舟啦!哇!人真多呀!里三層外三層。紅色的信號彈一下子飛上了天。十幾條顏色各異、栩栩如生的龍舟一齊沖鋒陷陣,你追我趕。龍舟健兒們高喊著整齊的口號,大家的心境也被他們感染了,都在為他們打氣。我也情不自禁地大聲喝彩著。比賽持續(xù)了很久,最終有一支龍舟一馬當先,得到了第一名!大家掌聲雷動。
    這就是我最喜愛的!真期望下個端午節(jié)快點到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四
    真有趣啊,請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介紹吧!
    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奶奶就要開始忙活了,早上的時候奶奶就在包粽子,我去奶奶面前說:“我來幫你吧。”奶奶說:“好,我來教你吧!”在奶奶在指導(dǎo)下,我先拿了一些粽葉做成三角形,然后放豆子和肉。奶奶教完了,我和奶奶就開始包起來。我按照奶奶的方法,我沒包多久,就包了好幾個,但還有十幾個粽子沒有包,我很累了,就問奶奶累不累?奶奶說:"累是類,但是不能停下來,否則吃飯的時候就吃不到美味的粽子了,我聽了奶奶的話,動力十足,又開始包起來,還剩五六個了,我和奶奶用了很大力氣來包,沒包多久,終于還剩最后一兩個了。經(jīng)過奶奶的同意,最后兩個我包的火腿腸味兒。哈哈,肯定好吃極了,聞著都想呢!
    最后,我們把今天的成果放在盤子里拿去煮,煮好后,一陣撲鼻的粽香味兒傳來了。我們開開心心地吃著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真有趣,我愛,我最喜歡家鄉(xiāng)的粽子了。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五
    而今,我雖然過上了小時候向往的城市生活,也看遍了城市里的節(jié)日盛宴。但對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我情有獨鐘。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沒有粽子、也沒有賽龍舟,更沒有現(xiàn)代人的漂洋過海和萬水千山。但我們可以壘高高山、掛荷包、栓花花繩、吃花饃饃等,那種最原始的味道和最淳樸的歡笑里隱藏了中國最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氣息。就像北方的大山一樣,溝壑縱橫卻最具有生活原始的風貌。端午節(jié)在家鄉(xiāng)又叫五月五,五在農(nóng)村是一個吉祥的數(shù)字,代表著五福臨門,也預(yù)示著有個好收成。所以家鄉(xiāng)的端午,寫滿了故事,印滿了記憶。
    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第一項活動就是點高高山。點高高山也叫壘高高山,全村人在端午節(jié)前夕會貢獻出一些枝條、樹桿、麥稈等,在山頂堆成一個小山丘,哪個村里的高高山壘的高,就說明哪個村的收成好。
    相傳,這項活動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期晉國忠臣介子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因朝廷內(nèi)斗流亡在外十九年。后來,在介子推和一些忠臣良將的保護下,他東山再起,統(tǒng)一了國家。但在歸途中,介子推被敵方偷襲而死。重耳為了厚葬介子推,當時就焚燒了一片森林作為陪葬。后來就被人們流傳下來,成了當今的高高山。
    點高高山的時辰也很有講究,聽村里老人講,在五月五凌晨12點整點燃最好,凌晨12點是陰氣高漲的時間,所以在這一刻點燃火焰,可以辟邪,也會保佑村里人全年平安,也預(yù)示著全村人的生活紅紅火火。當火焰燃燒著木柴噼里啪啦的響時,大人們和孩子們會圍著火堆跳舞祈福。
    看完高高山后,興奮了一天的孩子們回家倒頭就睡。在孩子未睡醒前,父母偷偷地把荷包掛在孩子脖子上,花花繩拴在手腕上和腳腕上。荷包,又名香包,里面放有薄荷、香草等,既驅(qū)邪又祈福。花花繩,又叫五彩繩,防五毒。
    端午節(jié)前后,天氣漸暖,雜草叢生,這個季節(jié)也是蛇出洞的季節(jié),聽老人說,拴上花花繩,蛇會繞道而行。等到第一場大雨時,解開荷包和花花繩,扔到水渠里,讓水沖走,連同一年的晦氣沖走。我想這也是父母為孩子祈的福,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
    相傳伏羲年代,有一次伏羲重病,為了治好她的病,走訪百家名醫(yī)。也未見好轉(zhuǎn)。一天夜里,經(jīng)過一個村莊,伏羲因重病再加上路途勞累暈厥了。女媧的哥哥以為餓暈了,就把家里的干糧喂給伏羲。后來伏羲醒了,病也好了。伏羲就和女媧哥哥結(jié)婚生子,制造了人類。
    人們?yōu)榱思o念人類的神祖,每年端午節(jié),都會去伏羲廟祭拜伏羲,村里的媳婦也會將自己做的花饃饃作為貢品獻上。誰做的花饃饃很好看,就說明誰家媳婦心靈手巧。所以烙花饃摸成了當?shù)囟宋绲奶厣椖俊?BR>    又因為端午節(jié)前后,離收麥還有一段時間,播種的早已完成,所以農(nóng)民比較清閑。多烙點花饃饃,存點干糧,大家既可以敬神,又可以看戲帶著吃。在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一定要唱戲(又叫耍社火)敬神的,各個村里的人都會集中到一個地方去看戲,有時候懶得回家吃飯,就會在戲場吃點花饃饃接著看二臺戲。
    從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里,能嗅到濃濃的迷信氣息。而我卻不認為是一種迷信,而是一種濃濃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在這個同質(zhì)化的高速社會里,眼花繚亂的事物著實讓人著迷,但這幾千年的歷史,能存活下來,必然有它的道理可在。這樣的節(jié)日氣息是凝聚著一個地方的人文習慣和文化特色,也是當?shù)厝藗儗γ篮蒙畹南蛲途窦耐?。而這樣的一種過節(jié)方式,卻是我整個童年最美好的記憶。無論我在哪里,每當端午節(jié),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氣息充斥著我的整個腦海。
    公眾號:江淮文藝。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六
    我的家鄉(xiāng)在北方,我愛。
    端午節(jié)是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在端午節(jié)前,姥姥、奶奶和媽媽都要買下新鮮的粽葉和優(yōu)質(zhì)的糯米,還有讓她們發(fā)愁的紅棗和蜜棗,我們放學后都要幫著她們把有蟲子的棗撿出來。一切準備好后,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下午,她們先架一口大鍋,把粽葉煮好,等粽葉涼了就開始專心致志地包粽子。包完后整齊地擺在大鍋里,然后添上水把粽子壓緊,我們小孩子在一邊早已等不及了,幫著大人們燒火,好不容易鍋開了,我們都差點成了黑人,粽子卻還不能馬上吃,媽媽說粽子要煮一個小時還要泡一晚上,這讓我們等得更饞了。第二天早上便早早起床擦把臉就趕快去吃媽媽早已準備好的粽子。聞著香噴噴的'粽子,不禁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這時爸爸走過來問:你光知道粽子好吃,你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我滿不在乎說:是國家法定的節(jié)日。爸爸嚴肅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
    每次過端午節(jié),不僅讓我能美餐一頓,更能激發(fā)我好好學習,建設(shè)家鄉(xiāng)、建設(shè)祖國的決心和意志。
    我愛。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七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20xx年的端午節(jié)是:20xx年6月6日。端午也稱端五。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很多。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我們的家鄉(xiāng)杭州每逢端午節(jié)到來,在家門上掛艾葉用來驅(qū)蟲辟邪,每年這一天餐桌上要有五黃——黃酒、咸蛋、黃鱔、黃瓜、黃魚,吃粽子。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杭州市拱墅區(qū),拱墅區(qū)是一個歷史積淀深厚,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的中心城區(qū),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自古以來就是商賈云集、人文璀璨的商家重鎮(zhèn),有“十里銀湖墅”之美譽。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近幾年,運河上每年都進行規(guī)模盛大的龍舟比賽,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觀眾競相觀看,好評如潮,不僅使得拱墅區(qū)名聲大振,更使千年運河蜚聲中外。20xx年京杭大運河全國龍舟邀請賽以“千年運河,秀美拱墅”為主題,力圖通過全國性龍舟賽事彰顯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拱墅區(qū)圍繞“秀美拱墅”三年行動計劃、“山水健身”品牌建設(shè)和城區(qū)發(fā)展日新月異的變化。百名英豪競渡的壯觀場面,也對進一步推進全民建身活動,全力推動群眾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杭州,我也愛家鄉(xiā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初一篇十八
    端午節(jié)到了,姥姥要包粽子,我也來參與。先報安排好的米、粽葉、馬蓮還有肉棗、紅棗……放在桌上,開始我先看姥姥包了一個,簡單!
    我學著姥姥的樣子,先把粽葉卷成漏斗狀,先放一勺米,放一個棗,再放一勺米,用剩余的粽葉包住,兩個手都占住了沒法捆了,在姥姥的幫助下,快要散架的粽子終于包好了。
    我們包了肉粽、甜粽、豆粽……開始煮了,里面除了粽子,還有雞蛋。滿屋子飄著粽香,太誘人了。
    粽子端上來了,我迫不及待的扒去皮,咬了一口,一股濃濃的清香,黏黏的、軟軟的、真好吃。
    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還要紀念屈原、賽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