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體運動方案(模板16篇)

字號:

    方案是為解決問題或實現(xiàn)目標而制定的一系列具體步驟和措施。一個好的方案應該具有合理的時間安排和任務分配,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一些經典的方案思路,希望能給大家一些靈感。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一
    本節(jié)內容屬于《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五節(jié)《自由落體運動》的內容。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具體情形。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也學習了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方法,對本課的學習,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既有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探求規(guī)律的能力,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理解是重力加速度,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輕重不同物體在真空中的下落過程,實際測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態(tài)度和世界觀
    感受前人(亞里士多德)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想和正確的世界觀。
    重點:不同物體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實驗
    難點:斜面實驗設計的巧妙性、實驗過程中科學猜想、數(shù)學推導、合理外推的體現(xiàn)
    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對自由落體運動也有過思考,接觸過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但未曾接觸勻變速直線運動和理想實驗的概念。
    實驗探究法、分析法、實驗歸納法、講授法、討論法。
    1、牛頓管、抽氣機;
    2、10套:紙片、鐵架臺、鐵螺絲、鐵夾、鐵橫桿、紙帶夾、打點計時器(帶復寫紙片)、紙帶、重錘、海綿墊、接線板;長刻度尺。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二
    (演示實驗:讓一張紙片與小鋼球同時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現(xiàn)象?)。
    生:鋼球落得快。
    師:對,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經驗,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的結論,這也是公元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這個觀點使人們在錯誤的結論下走了二千多年,距今三百多年前,伽利略為證明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做了大量的實驗。他拿了一個質量是另一個質量10倍的鐵球站在比薩斜塔上,使兩球由靜止同時下落,據(jù)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重球應該先落地,但實際上兩球同時落地。
    師:請再看演示實驗,把剛才的紙揉成團,和小鋼球由靜止落下,同學們再觀察。
    生:幾乎同時落地。
    師:同一張紙,為什么形狀不一樣,其下落時間就不一樣呢?
    生:這是因為空氣阻力的影響,把紙揉成團,所受的空氣阻力要比紙片所受的空氣阻力小得多,所以與小鋼球幾乎同時落地。
    師:如果把質量、形狀不同的物體放在真空中,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現(xiàn)象如何呢?讓我們做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我這里有一個長約1米,一端封閉、另一端有開關的玻璃管(牛頓管),把形狀和質量不同的小金屬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三
    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具體情形。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也學習了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方法,對本課的學習,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既有利于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探求規(guī)律的能力,還能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的教育。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于說明不同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于學生受日常經驗的影響,對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節(jié)課做好實驗十分重要。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實驗逐步提出問題(設疑),讓學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結論。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掌握并靈活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輕重不同物體在真空中的下落過程,實際測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態(tài)度和世界觀。
    感受前人(亞里士多德)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想和正確的世界觀。
    先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和提出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和設疑“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快嗎?”,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及演示實驗(牛頓管)解疑,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明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并得出做自由落體運動的不同物體,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相同的結論。接著引導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怎樣的運動呢?”,通過分組實驗對自由落體運動進行研究,得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再提出“你能求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嗎?”,引導學生去研究,從而圓滿解決問題。
    三、教學準備。
    (1)牛頓管、抽氣機;
    (2)10套:紙片、鐵架臺、鐵螺絲、鐵夾、鐵橫桿、紙帶夾、打點計時器(帶復寫紙片)、紙帶、重錘、海綿墊、接線板;長刻度尺。
    五.教學過程。
    回顧學過的知識:復習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和判定,掌握其有關的一些公式。
    引入新課:
    (演示:硬幣和紙片)。
    觀察結果:硬幣先落地。
    提問:是不是重的物體一定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呢?(課后有伽利略的推論)。
    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研究這個問題,桌上有兩張紙片(同種材料,質量不同)觀察掉落在桌面的情況:
    1.兩張紙平攤,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
    2.把質量小的紙捏成紙團,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
    (讓學生自己試一試)。
    我們通過觀察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可見,重的物體不一定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不一定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學生:受空氣阻力的影響)。
    我們的神州六號飛船返回時,為了安全的降落,一定的高度要打開降落傘來減速,利用的空氣的阻力。
    (演示牛頓管)。
    看,這是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氣已經用抽氣機抽掉了,里邊有一個金屬片和羽毛,觀察牛頓管里的羽毛和金屬片下落的快慢。
    (觀察實驗)。
    定義:物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要注意理解“自由”這兩個字:只受重力、初速度為零。
    結合上面的實驗我們一起總結下,小結:如果沒有了空氣阻力,不同物體從同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是相同的。
    這種運動只在沒有空氣的空間里才能發(fā)生。不過,在存在空氣的空間里,如果空氣阻力的影響很小,物體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圣人,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限于當時科技發(fā)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論述,今天看來很多是不恰當?shù)?。但是,在兩千年前他能夠通過觀察、歸納,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已經很不簡單了。我們應該正確評價他在科學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們繼續(xù)深入的分析這種運動。
    (演示實驗:將點火花計時器呈豎直方向固定在鐵架臺上,讓紙帶穿過計時器,紙帶下方固定在重錘上,先用夾子夾住紙帶上方,使重物靜止在靠近計時器的下方,然后接通電源,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那么這些點記錄了重物的運動情況。)。
    下面大家結合學案來分析下紙帶。
    提問:軌跡為直線還是曲線?
    答:軌跡為一條直線,物體作直線運動。
    提問:是勻速直線運動嗎?
    答: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不相等,逐漸的增大,所以是加速直線運動。
    提問:是勻加速嗎?是如何判斷出來的?
    (提示:回憶前面學過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物體通過的位移之差為定值。這是一個判斷公式,,已知的=0.02秒。
    答:可以測出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物體通過的位移之差為定值(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則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我們一起總結一下: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同樣根據(jù)上面的公式,我們對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進行計算一下,大家選取不同的時間間隔來讀取數(shù)據(jù)。
    通過多次測量計算:
    (1)我們通常用g來表示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數(shù)值近似為9.8,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在實驗中,如果要獲得更精確的數(shù)據(jù),還可以用頻閃照相來測量。
    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那么其運動規(guī)律與一般規(guī)律類似:
    不同的物體在同一地點,從相同高度同時自由下落的物體,同時到達地面,根據(jù),則它們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應用:
    1:大家看到課后的測定反應時間小實驗。
    2:測量物體從一定高度的樓房掉下,已知落地時的速度,求高度和下落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測量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物體通過的位移之差是否為一個定值。若為定值,則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四
    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由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通過打點計時器記錄下運動的信息,定量地測定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數(shù)據(jù),利用實驗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自由落體運動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自由下落運動的理想化模型,有其廣泛性和特殊性。對自由落體運動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本節(jié)教材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得到自由落體運動概念和規(guī)律?;诮滩奶攸c,本教案設計“以人為本”,突出探究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力得到提升,體現(xiàn)物理教育在個性品質、好奇求知、質疑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價值導向。
    本課總體設計思想是:課堂通過簡單易行的實驗探究,尋找論據(jù),經歷交流實驗結果和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體會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質量無關。通過“牛頓管”實驗,打點計時器實驗研究規(guī)律,在科學過程展示中推出學科知識,滲透科學思想方法,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實驗探究及教師解說,著力于撼動青年學生崇尚科學的情感,弘揚濃厚的物理課程文化。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五
    按課本圖2.4-1要求,提供打點計時器等器材,讓學生于課前先行探究重物自由下落時的運動規(guī)律。
    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選出組長,要求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探究重物做自由落體時的運動規(guī)律。
    要求學生記錄相關實驗實據(jù),以便課上進行交流。
    提示學生:
    1.若重物做的是勻變速運動,請測出重物的加速度;
    2.請思考實驗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來減少誤差?
    這節(jié)課要求學生探究的實驗較多,如果都在課上完成,只花1課時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把這個實驗改成演示實驗,則效果將大打折扣,學生很難親身體驗到“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對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不利。
    學生在課前完成該實驗,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研究該實驗所用的方法,在前幾課中已很好地學過。所以,為了突出“探究”,課前讓學生做一做,非常必要。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六
    1、教材內容。
    (1)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力和運動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過去的閱讀材料,到現(xiàn)在作為獨立的一節(jié),看出新教材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教育目標的重視,切不可以過去輕過程重結論的思想來對待本節(jié)課的教學。
    3、教材的特點。
    本節(jié)課的突出特點是重視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例如用反證法使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自相矛盾,用猜想與假說,數(shù)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的科學方法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歷史知識,初步了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2)過程與方法:了解伽利略的實驗研究過程,認識伽利略有關實驗的科學思想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科學研究過程中體驗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和喜悅,培養(yǎng)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5、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難點:驗證速度與時間成正比。
    采用自學點撥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問題主要包括:
    1、物體下落的快慢由什么因素決定。
    3、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
    通過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沿著伽利略的研究思路,推翻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體會著伽利略科學研究的困難和非凡的研究思想。
    在學生完成以上自學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與討論:
    1、伽利略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采用的是什么推理方法?從而引出一種常見的推理方法——反證法。
    2、伽利略巧妙的利用了數(shù)學推理和“沖淡重力”的斜面實驗,轉換角度的間接證明他的假設,這種方法非常重要,他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思辯性的論戰(zhàn)來決定是非的古板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研究思想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會有很大的幫助。
    3、讓學生根據(jù)伽利略的推理思路,導出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的結論,體會他的邏輯推理過程。并讓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推導,然后對他們作出評價,教師最后用大屏幕給出規(guī)范的推導步驟。
    1、伽利略研究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時遇到那些困難?他是怎樣巧妙解決的?
    2、給出5分鐘讓學生閱讀課后的閱讀材料,體會伽利略一生中對科學和社會的重大貢獻。
    教師將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投影到大屏幕上,和學生一起簡單的總結。
    1、利用現(xiàn)代的測量儀器設計出一個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寫出需要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2、請學生再總結出一些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路和方法。
    通過這兩個作業(y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的意識和素質。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七
    但等走下講臺,再次日回味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總是感慨頗多,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諸多不足?,F(xiàn)對《自由落體運動》這節(jié)課總結如下:
    一、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二、實驗教學不夠新穎。
    用紙片、硬幣的下落演示落體快慢,引導學生分析對落體運動產生影響的因素。這樣設計導入的效果是:讓高中物理越來越生活化,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我的身邊。這種導入方式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全班同學都活躍起來,積極參與到討論之中,但沒有讓同學們自己用不同的重物作演示,積極動手,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沒有改變了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現(xiàn)狀。接著做傳統(tǒng)實驗“牛頓管實驗”想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影響物體下落的因素是空氣阻力,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自由落體運動”這一課題核心,遺憾的是實驗效果也不是很明顯。然后,通過重錘牽引紙帶下落,利用打點計時器打點,測量自由落體加速度,此過程也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全體參與,自行驗證。只是教師演示,教師引導,因勢利導,完成目標要求。
    三、潛能生沒有能夠很好地照顧到。
    潛能生除了知識上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在計算能力和觀察能力方面也還需要慢慢培養(yǎng),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降低起點,放慢速度,認真設計,將課堂落實到實處。
    縱觀多年的教學,覺得教無定法,而又深感教有定法。在新課程背景下,在新的課改理念之下,尋求一個即適合學生學習,有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模式,也是每一位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將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己,力爭取得更大的成功。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八
    1、本章教材簡析。
    本章講述運動學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內容是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這些內容是進一步學習動力學知識和研究比較復雜的運動規(guī)律的基礎。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運動形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落體運動可以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同時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簡單基本的運動形式,這一節(jié)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可強化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認識;啟下,為以后學習拋體運動(例如上拋運動、平拋運動等)打下基礎。
    教材先是通過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提出落體運動的運動情況,然后通過實驗對現(xiàn)象進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進而得出科學結論。
    (二)、教學目標要求、重點和難點。
    目標要求:
    1、認知目標。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問題,概括問題,分析問題及推理歸納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標。
    掊養(yǎng)學會認識事物時善于抓主要矛盾,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了解物理發(fā)展史,學習伽利略的科學方法和刻苦鉆研的精神,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實驗加強師生互動和培養(yǎng)同學間的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和科學態(tài)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點和難點:
    2、難點是演示實驗的技巧把握和規(guī)律的得出。
    1、關于教學方法。
    鑒于當前教學現(xiàn)狀,很多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只注重知識本身,而忽視主動探求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為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我將采用實驗啟法式和問題討論式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各項教學目標,可采用“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討論理論推導歸納概括”的教學思路。
    2、關于演示實驗。
    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建立伽利略關于落體運動的正確觀點,而實際實驗時有很多實驗現(xiàn)象符合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這些實驗要做,不能回避,因為真理是不怕考驗的,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并且培養(yǎng)歸納總結科學規(guī)律的能力。
    這一節(jié)就知識本身而言很簡單,學生易掌握,我覺得這一節(jié)最重要的是在對各種情況的落體運動過程表現(xiàn)出不同現(xiàn)象的研究中掌握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第一步: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列舉幾個常見落體運動的生活實例,并介紹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后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對落體運動的不同看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討論。
    第二步:實驗驗證,觀察現(xiàn)象。
    [演示1]一張紙片和一小硬幣從同一高度落地,硬幣先落地。
    說明亞里士多的觀點也是有實驗基礎的,并非憑空想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演示2]一張紙片和一張同樣的紙片擰城的紙團從同一高度落地,紙團先落地。
    [演示3]把上面第二個實驗中,紙片擰成的紙團,再與硬幣做實驗,發(fā)現(xiàn)兩物基本同時下落。
    說明物體重量不變或變小有時下落會變快,亞里士多德觀點出現(xiàn)破綻,培養(yǎng)學生探研問題的興趣和決心。
    [演示4]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下落運動和玻璃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
    綜上分析,定性、粗略實驗有時不能說明和解決實質問題,須有精確定量的實驗和對實驗的全面歸納分析總結,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分析問題要全面,尊重事實和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并養(yǎng)成勤思考,好探索的習慣。
    第三步:定量分析,得出結論。
    利用打點計時器做紙帶實驗,讓學生根據(jù)以前做過的“研究物體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實驗,分組定量測定,分析出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
    第四步:對比分析,總結規(guī)律。
    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1)初速度為零(2)只受重力。
    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自由落體加速度g的特點:在同一地點g的值不變;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豎直向下。
    第五步:反饋練習,鞏固知識。
    (題目略)。
    第六步:學以致用,深化主題。
    課外實驗:1、一個秒表、一個小球,并且知道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用以上器材測量教學樓1-3樓的高度。
    2、p48測量反應時間。
    第七步:本節(jié)小結。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九
    《自由落體運動》是中專物理教材(高教版)第三章第五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后編排的,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方面是對前面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另一方面也加強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學習本節(jié)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鞏固前面的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學要從科學結論的學習上轉移到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以及形成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所用的物理方法和思想的學習中,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懂得認知未知事物的研究方法,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2)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4)能分析紙帶上記錄的位移與時間等運動信息。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通過實驗探究,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能力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探究及推理能力;(2)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正確地獲取知識的方法。
    1.從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運動規(guī)律;重力加速度。
    2.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先讓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觀點,啟發(fā)學生回憶前面研究勻變速直線的方法,進行合理的類比遷移。我安排學生分組實驗——用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為了能讓學生順利探究出自由落體的運動性質,求出自由落體加速度,在前面已經給學生介紹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規(guī)律和怎樣用打點計時器測加速度(重點給學生講解了紙帶的處理)。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驗證自由落體的運動性質,并讓學生通過動手計算得出自由落體加速度。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又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讓體會到成功的體驗。
    學生已學過“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運動學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能夠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但畢竟是農村學生,實驗動手能力不強,由于是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為了學生能順利開展探究活動,在課前我作了必要的準備工作:給學生介紹了怎樣用打點計時器計算加速度,著重給學生講解了紙帶的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教法采用講授、實驗演示、探究式教學法。人們在自然界看到的落體運動都是重的物體下降快,輕的物體下落慢。為了幫助學生消除錯誤觀念,樹立正確觀念。通過紙團和紙片下落演示實驗和牛頓管演示實驗,讓學生知道物體下落的快慢跟物體的質量無關,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一樣快。為了讓學生親眼“看到”自由落體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并且加速度的大小為g,在此采取實驗探究法。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通過分析紙帶上的點跡,自己動手算出:自由落體運動確實是一種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計算得出:加速度的大小與紙帶下懸掛重物的質量無關,說明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輕重不同的物體下降的速度一樣。
    對學生來說,注意觀察演示實驗,并積極思考,得出準確結論。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通過分析紙帶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自由落體加速度。體驗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領悟科學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通過列舉自由落體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測量人的反應時間),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演示:質量相等的紙團和紙片同時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并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及思考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否一樣?
    結論:下落慢是由于空氣阻力的作用。
    此時介紹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落體運動的研究,大膽質疑,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
    問題: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結果會如何?
    演示:牛頓管實驗。
    結論: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物體下落的情況與重力大小無關。
    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觀察到重物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終于使問題真相大白,從而引入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給學生說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對實際落體運動進行理想化處理得出的一種理想模型(跟前面學習的勻速、勻變速運動一樣。相機滲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凸顯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
    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提供相應的器材:打點計時器、重物等):分組實驗、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交流實驗結論。
    師生歸納、總結出:自由下落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分組實驗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也使學生對自由落體的性質有深刻的印象。(這部分大約需要15分鐘)。
    問題2:在同一地點,不同物體作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否相同?
    根據(jù)前面的實驗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同一地點,不同物體作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相同。
    講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說明其方向。
    引導學生觀看課本上各地重力加速度的表格,能否發(fā)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
    結論:緯度越大的地點,重力加速度越大(原因待以后進一步學習)。
    讓學生根據(jù)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推導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
    (三)例題鞏固:
    例題:一個物體從19.6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問經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
    它落到地面時的速度是多少?
    設計意圖: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簡單應用,熟悉公式,鞏固知識。
    (四)學生練習。
    完成《學生工作頁》。
    (五)鞏固新課。
    (1)運動性質: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六)布置作業(yè)。
    1.在練習3.5中任選兩題上作業(yè)本。
    2.閱讀教材65頁《伽利略及其科學貢獻》。
    3.課后查閱有關資料看看伽利略是用什么方法推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的。
    設計意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yè),讓每位同學都會做作業(yè),讓每位同學都有收獲;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學習的能力。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十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物理組的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自由落體運動》,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一)實驗探究1:物體下落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請同學們思考、討論一下你們認為可行的方案。
    誰來講述并演示一下你的方案?7。
    你舉手最快,你先來!其他同學注意觀察!
    大家觀察到,紙團先落地!
    看,演示還在繼續(xù),這次他把兩張紙都揉成了團,然后還是同時從相同高度釋放,這次兩個紙團同時落地了。
    還有誰有不同的方案?你手舉得最高,你來演示!
    還有其他方案嗎?你一直在舉手,好,你來!
    它們同時落地了,從這些實驗現(xiàn)象中,可以得出怎么樣的結論?
    對,可以看出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重量是無關的。
    那么,為什么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一般是重物比輕物下落快呢?
    是因為有空氣阻力。
    假如在沒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物體下落情況又會是怎樣的呢?
    對,很明顯可以看到,羽毛和金屬片幾乎同時到達另一端。
    這是牛頓管,在上課前老師已經把里面抽成真空了,現(xiàn)在把這個開關打開,有什么現(xiàn)象?
    對了,能聽見空氣進入管子的聲音。
    現(xiàn)在老師再重復剛剛的實驗,這一次羽毛和金屬片是怎樣運動的呢?
    金屬片比羽毛要先落地。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應當把剛才的結論“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重量是無關的”如何修訂一下?誰來說說?你來說。
    很好,你的語言組織得非常流暢,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你說。
    嗯,應該表述為在真空狀態(tài)下,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是無關的。
    是的,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只在沒有空氣的空間才能發(fā)生。有空氣的空間,如果空氣阻力較小,可忽略不計,物體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體運動。
    三、鞏固提高。
    a.用力將粉筆扔下地。
    b.落葉或泡沫落地。
    c.隕石進入地球。
    d.手持小皮球舉高并松手。
    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可知:d是自由落體運動,其他不是自由落體運動。
    四、小結作業(yè)。
    請同學們用2分鐘的時間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然后搶答總結。時間到,開始。
    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五、板書設計。
    略
    我的試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答辯答案】。
    1.通過實驗和探究,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自己總結規(guī)律,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十一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例——自由落體運動》是司南版必修1第三章第3節(jié)的內容,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本章從最簡單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入手,講述運動學的重要知識,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的教學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有:
    3.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探索的回眸。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的知識后編排的,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方面是對前面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同時也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另一方面,通過講授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科學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結合本節(jié)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1.用理想化方法比較重力與空氣阻力的大小,識別自由落體運動。
    2.通過探究,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3.知道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點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樣。
    4.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得到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感受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他們對理論的推導普遍感到困惑;并且嚴重受(重的物體下落的快)前概念的影響。所以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教學的難點是:物體下落快慢與重力無關。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物體的下落運動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演示實驗和科學的辨析,認識自由落體的規(guī)律,通過對其研究,加深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理解。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講授法、實驗觀察法+合理推理+實驗驗證+歸納、總結的方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輕、重的物體,哪個下落的快?)、引導學生思考、勤于動手,引導學生推導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使學生獲取新知識學會解決問題。采用:“提取舊知識——積極思維——實驗探索——構建新知識——鞏固深化”的學法。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復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后,提出問題(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對物體下落的快慢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舉例說明),學生思考,討論(可能回答:重的物體下落的快;體積小的物體下落的快等)。
    2.新課教學:(大約35分鐘的時間)。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關系。
    推論。
    同時給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讓學生閱讀教材47頁的信息窗,知道不同地點的重力加速度不同。培養(yǎng)學生推導能力。最后,教師讓學生閱讀49-51頁;通過伽利略的悖論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思維,逐步體會伽利略的“提出假設——數(shù)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體會科學家的探究精神。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十二
    1、大小v=gt。
    二、特點:初速度為0,加2、方向h=gt2/2。
    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3、不同緯度的變化v2=2gh。
    教學體會。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fā),逐步提出問題,不斷引發(fā)矛盾,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十三
    一、說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中專物理教材(高教版)第三章第五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后編排的,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方面是對前面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另一方面也加強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學習本節(jié)內容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鞏固前面的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它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學要從科學結論的學習上轉移到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以及形成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所用的物理方法和思想的學習中,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懂得認知未知事物的研究方法,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2)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4)能分析紙帶上記錄的位移與時間等運動信息。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通過實驗探究,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能力及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探究及推理能力;(2)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正確地獲取知識的方法。
    三、說重點和難點:
    1.從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運動規(guī)律;重力加速度。
    2.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先讓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觀點,啟發(fā)學生回憶前面研究勻變速直線的方法,進行合理的類比遷移。我安排學生分組實驗——用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為了能讓學生順利探究出自由落體的運動性質,求出自由落體加速度,在前面已經給學生介紹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規(guī)律和怎樣用打點計時器測加速度(重點給學生講解了紙帶的處理)。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驗證自由落體的運動性質,并讓學生通過動手計算得出自由落體加速度。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又讓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讓體會到成功的體驗。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運動學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能夠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但畢竟是農村學生,實驗動手能力不強,由于是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為了學生能順利開展探究活動,在課前我作了必要的準備工作:給學生介紹了怎樣用打點計時器計算加速度,著重給學生講解了紙帶的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采用講授、實驗演示、探究式教學法。人們在自然界看到的落體運動都是重的物體下降快,輕的物體下落慢。為了幫助學生消除錯誤觀念,樹立正確觀念。通過紙團和紙片下落演示實驗和牛頓管演示實驗,讓學生知道物體下落的快慢跟物體的質量無關,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一樣快。為了讓學生親眼“看到”自由落體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并且加速度的大小為g,在此采取實驗探究法。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通過分析紙帶上的點跡,自己動手算出:自由落體運動確實是一種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計算得出:加速度的大小與紙帶下懸掛重物的質量無關,說明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輕重不同的物體下降的速度一樣。
    對學生來說,注意觀察演示實驗,并積極思考,得出準確結論。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通過分析紙帶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自由落體加速度。體驗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領悟科學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通過列舉自由落體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測量人的反應時間),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演示:質量相等的紙團和紙片同時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并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及思考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否一樣?
    結論:下落慢是由于空氣阻力的作用。
    此時介紹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落體運動的研究,大膽質疑,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
    問題: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結果會如何?
    演示:牛頓管實驗。
    結論: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物體下落的情況與重力大小無關。
    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觀察到重物下落快、慢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終于使問題真相大白,從而引入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給學生說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對實際落體運動進行理想化處理得出的一種理想模型(跟前面學習的勻速、勻變速運動一樣。相機滲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凸顯物理現(xiàn)象的本質。)。
    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探究(提供相應的器材:打點計時器、重物等):分組實驗、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交流實驗結論。
    師生歸納、總結出:自由下落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分組實驗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也使學生對自由落體的性質有深刻的印象。(這部分大約需要15分鐘)。
    問題2:在同一地點,不同物體作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否相同?
    根據(jù)前面的實驗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同一地點,不同物體作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相同。
    講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說明其方向。
    引導學生觀看課本上各地重力加速度的表格,能否發(fā)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
    結論:緯度越大的地點,重力加速度越大(原因待以后進一步學習)。
    讓學生根據(jù)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推導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
    (三)例題鞏固:
    例題:一個物體從19.6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問經過多長時間落到地面?
    它落到地面時的速度是多少?
    設計意圖: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簡單應用,熟悉公式,鞏固知識。
    (四)學生練習。
    完成《學生工作頁》。
    (五)鞏固新課。
    (1)運動性質: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六)布置作業(yè)。
    1.在練習3.5中任選兩題上作業(yè)本。
    2.閱讀教材65頁《伽利略及其科學貢獻》。
    3.課后查閱有關資料看看伽利略是用什么方法推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的。
    設計意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作業(yè),讓每位同學都會做作業(yè),讓每位同學都有收獲;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學習的能力。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自由落體運動》。基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
    《自由落體運動》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節(jié)。這節(jié)課安排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之后,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這種常見的特殊的運動的研究,一方面是對前面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同時也加強了課本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通過在授課過程中講授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科學方法,為以后研究比較復雜的運動規(guī)律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對比初中生,高一學生在認知方面更有目的性和系統(tǒng)性,能夠比較自覺地配合教學的進行。思維上開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在知識儲備方面,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用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過勻變速直線運動具有一定的實驗基礎,這為自由落體運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根據(jù)以上的教材特點和學情分析,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了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運動規(guī)律以及重力加速度的相關知識以外,還應在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的交流互動中,讓學生體會科學研究方法,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三個維度,相輔相成,協(xié)調統(tǒng)一。只有了解了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性質,才能真正掌握對它的應用。因此將它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但是這節(jié)課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結論和規(guī)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概念和性質是如何得出的,因此將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探究過程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實現(xiàn)實驗為基礎,分析為中心,參與為根本的原則,在教學開始采用演示實驗法,在課堂上進行硬幣紙片的下落實驗以及牛頓管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自主探究運動性質。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主導者起引導作用,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最后我將對學生的結論點評和講授,通過這樣的教法和學法的組合,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參與到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過程中。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我在教學策略上努力實現(xiàn)以下三個轉變:
    (3)本節(jié)課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規(guī)律的結論,更應注重性質的'探究過程,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傊?,通過本節(jié)課我將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本節(jié)教學中實驗器材牽扯較多,應恰當合理的操作使用,增加直觀性和可信度。
    同時針對教學流程設計,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通過輕松愉快地小游戲,讓學生測定自己的反應時間,拋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刻度尺上的時間是如何標記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緊接著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同學們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落體運動的例子,讓學生從物理角度看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物體在下落過程中快慢程度如何?通過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以及紙片和硬幣的下落實驗,將同學們大腦中錯誤的前概念暴露出來,引導學生對這一觀點進行質疑。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讓學生自己體會規(guī)律得出的嚴密過程并調動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迫切感。
    3、緊跟其后,教師演示紙片揉成團與硬紙板的下落以及質量相同的紙團和紙片的下落,推翻錯誤的觀點最終得出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質量無關而與空氣阻力有關。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觀察分析充分結合,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得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充分發(fā)揮。
    4、在此基礎上,教師演示牛頓管實驗,驗證在真空環(huán)境下,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相同。引導學生概括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并思考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此環(huán)節(jié)應注重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以及突出問題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研究方法。
    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主要采用誘思探究—實驗驗證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探究的一般步驟步步深化。首先開門見山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以前所學和直覺進行猜想交流和展示,教師根據(jù)學生猜想歸納總結本次實驗目的。讓學生分組合作利用打點計時器得到紙帶,在實驗之前教師向學生強調在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得到紙帶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圖像法及相同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差相等的方法。1、3、5組用第一種方法,2、4、6組用第二種方法。不同方法進行驗證,最后小組匯報實驗結論,極大地增強了實驗結論的可信度。學生分組實驗使每個學生參與探究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讓每個學生體驗了實驗探究的樂趣。在驗證出自由落體運動為勻加速直線運動之后,進而求解加速度,最終得出不同重物所測加速度相同,歸納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概念。學生自主閱讀課本歸納總結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及隨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深化對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在完成所有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之后,帶領學生回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學生據(jù)此推導自由落體運動的而運動規(guī)律,讓學生體會從一般到特殊的物理方法。
    為了鞏固新知,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一道練習題和一道思考題,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并且前后呼應,解決上課開始提出的疑問。
    課堂小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總結本節(jié)收獲。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歸納和補充。這種方式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同時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后呈現(xiàn)的是我的板書設計。主板書為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依據(jù)課堂環(huán)節(jié)的進展,簡明扼要的記下要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副板書區(qū)可擦可寫,主要用于輔助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板書結構清晰明了,有助于在教學活動的最后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
    以上是我對自由落體運動這節(jié)課的整體設計,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接下來是我模擬課堂的展示。
    選擇朋友要經過周密考察,要經過命運的考驗,不論是對其意志力還是理解力都應事先檢驗,看其是否值得信賴。此乃人生成敗之關鍵,但世人對此很少費心。雖然多管閑事也能帶來友誼,但大多數(shù)友誼則純靠機遇。人們根據(jù)你的朋友判斷你的為人:智者永遠不與愚者為伍。樂與某人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時我們對一個人的才華沒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評價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誼不夠純潔,但能帶來快樂;有些友誼真摯,其內涵豐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見識比多人的祝福可貴得多。所以朋友要精心挑選,而不是隨意結交。聰明的朋友則會驅散憂愁,而愚蠢的朋友會聚集憂患。此外,若想讓友誼地久天長。這需要技巧和判斷力。有的朋友需近處,有的則需遠交。不善言談的朋友可能擅長寫信。距離能凈化近在身邊無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圖快樂,也要講求實用。一位朋友等于一切。世間任一美好事物的三大特點,友誼兼而有之:真、善、專一。良友難遇,如不挑選則更難求。保住老朋友,比結交新朋友更重要。交友當尋可長久之友,如得其人,今日之新交,他年自成老友。最好的朋友是那些歷久常新,能與之共享生活體驗者。沒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原。友誼使歡樂加倍,痛苦減半;它是應對厄運的不二良方,是可以滋潤心田的美酒。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十五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后編排的,自由落體運動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歷史上曾經有很多科學家研究過落體運動,其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對落體運動的研究,對物理學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向學生介紹相關的物理學史,可以讓學生收到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熏陶;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鞏固前面的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產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節(jié)課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在這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1、從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性質、規(guī)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我主要把它作為以后要考慮的重點。
    2、本節(jié)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難點(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落體運動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很容易根據(jù)生活經驗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就是物體越重,下落越快,這種前概念對于學生建立自由落體運動的正確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準備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把后一節(jié)伽利略對落體運動研究的部分內容放在這里介紹。然后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迪卡爾的觀點,以及伽利略的觀點同時列出,進行對比,然后介紹伽利略反駁亞里士多德的經典推理,再通過實驗設計,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自由落體概念。同時向學生滲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學當中的研究價值。
    探究過程難點在于,要盡可能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設計實驗方案,要確保實驗能夠成功,能讓學生在對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后,總結出正確的結論。
    突破這個難點我準備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研究落體運動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回憶前面研究勻變速直線的方法,進行合理的遷移。注意指導學生控制實驗條件,減小實驗誤差。我準備安排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都能體驗實驗過程,獲得成功體驗。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會應用相應的公式解答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簡單問題。
    自由落體運動方案篇十六
    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一章中的第五節(jié)課。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以及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本節(jié)課是想讓同學們把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應用在自由落體中,所以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及計算既是本節(jié)重點也是難點,深入分析自由落體運動也就是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過程。
    為了加強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運動特點的理解,我是這樣設計這堂課的:用紙片和硬幣是否同時落地的小實驗引起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興趣,同時思考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重量是否有關,其次用牛頓管讓學生對比真空下和空氣中物體的下落與重量是否有關,由這些實驗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重量無關,同時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自由落體運動。
    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為了培養(yǎng)學生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我讓學生從以上的實驗中自己歸納總結出自由落體的定義以及判斷的條件,學生在實驗和歸納中加深了對自由落體運動和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使教學過程變的不枯燥。
    對于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我是這樣處理的:導學案著重放在最簡單公式應用和基本概念的說法上,從我的批改來看,學生對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如對自由落體運動條件的理解上,所以我把處理導學案基本概念的習題就放在給出基本概念之后,來著重強調,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學生對簡單公式應用掌握還可以,但是個別典型題處理的就很差了,如導學案的例題四,我先糾正學生錯誤的做法,其次和學生一起觀察題目特點,給出解決題目的方法。
    自己感覺這節(jié)課還是比較緊湊的,還有時間處理課后習題,找了一個同學到黑板上規(guī)范了一下步驟。
    本節(jié)課的缺點:1,課本重力加速度的給出應該用實驗的方法,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如果做這個實驗的話,會占了這節(jié)課一半多的時間,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導學案和課后習題。會使這節(jié)課的容量打了折扣,所以考慮再三,我還是舍棄了這個實驗,雖然我知道這樣做不符合大綱,但符合實際,所以導致最后重力加速度的值給出的不夠合理,這一塊的板書也比較亂。
    本節(jié)課我還有一個感想:非重點生除了知識上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在計算能力和觀察能力方面也還需要慢慢培養(yǎng),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降低起點,放慢速度,認真設計,將課堂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