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級匯報工作,其表達方式以敘述、說明為主,在語言運用上要突出陳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顯示內容的真實和材料的客觀。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膱蟾鎯?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一
報告顯示,中國超高凈值人群84%為男性,平均年齡51歲,主力人群40-59歲。從學歷來看,5%是博士,6%在高中以下,42%是研究生,47%是本??粕?。從生活習慣看,這些富豪休閑時喜歡看書、旅游和家庭活動,平均每年擁有假期22天,平均睡眠時間為工作日6.4小時,周末6.5小時。
從地區(qū)分布看,富豪們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部,其中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的占比最高,均超過10%。他們所擁有的企業(yè)近六成已成功上市,其中在國內上市的比例超過七成。富豪所處的行業(yè)以制造業(yè)、房地產和tmt(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yè))為主,占比近一半,其他服務業(yè)、投資、重工業(yè)、制藥和能源也是占比較高的行業(yè)。
調研顯示,富豪們對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持較樂觀態(tài)度,半數左右認為未來三年內企業(yè)的融資便利性、整體經濟形勢表現、企業(yè)家社會地位表現會更好;而對于企業(yè)的盈利能力看法則相對保守,43%認為差不多,23%認為會更糟。
超過八成高凈值人士表示未來有海外投資需求,而目前已有半數在進行海外投資。海外投資目的以企業(yè)國際化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為主,二者分別占49%和46%。在海外投資中,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投資風險評估和了解當地法律稅收政策,二者分別占49%和47%。而銀行和社交平臺成為獲取海外投資信息的首選渠道,二者分別占29%。富豪也是慈善活動的主力,其平均捐款金額占平均資產的1.6%,達到2800萬。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二
80后人群收看電視時間顯著下降的調研? 第13屆上海電視節(jié)上發(fā)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人群正在成為中國媒介消費的主力,但“80后”上網時間越來越長,收看傳統(tǒng)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顯著下降。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副總裁張大鐘在上海電視節(jié)“國際新媒體產業(yè)論壇”上介紹說,我國正處于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趨向融合的時期。手機電視、iptv、網絡寬頻和高清電視等“下一代媒體”的優(yōu)勢正在顯現。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下一代受眾”已經形成規(guī)模,即出生于1980年后的年輕人群。
張大鐘說,“80后”正在成為媒介消費的主流人群,他們熟悉和掌握互聯網,身處日益豐富的媒介環(huán)境中,主要通過互聯網和各類新型的消費電子產品滿足視聽娛樂需求。此外,在消費方式上,“80后”們也具有鮮明特點,更加張揚自我個性需求。
調查顯示,我國電視觀眾日益呈現老齡化趨勢,平均年齡超過45歲。而“80后”一族收看傳統(tǒng)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顯著下降,每周少于18個小時。
作為第13屆上海電視節(jié)主體活動之一,第四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產業(yè)論壇于13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據悉,這次由上海文廣主辦的論壇吸引了時代華納、英特爾、微軟、迪斯尼、尼爾森、摩根斯坦利等知名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與會,將縱論新媒體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三
xx市困難人群主要由城鄉(xiāng)低保戶、農村五保戶、六十年代精減下放老職工、重點優(yōu)撫對象及其他困難群體組成,統(tǒng)稱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最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關心和幫助。做好弱勢群體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的施政手段,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1、城鄉(xiāng)低保戶
這部分困難人群是因為下崗、失業(yè)或基本失去勞動能力,家庭收入明顯減少,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需依靠政府給予救助方能保障最低生活。目前全市有8551戶、19216人納入城市低保;有46270戶、81547人納入農村低保。到2005年,我市城鄉(xiāng)困難群眾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2、農村五保戶
這部分困難人群主要是因為年齡偏大、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子女贍養(yǎng)的孤寡老人,享受農村五保供養(yǎng)待遇,由政府給予保吃、保穿、保住、保醫(yī)、保葬等方面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目前,xx市已有17202人落實了五保政策,其中8898人實行了集中供養(yǎng),住進了農村敬老院,年人均供養(yǎng)標準達到了1920元以上,今年五保供養(yǎng)標準和集中供養(yǎng)率還將有較大提高。
3、精減下放老職工
主要是指六十年代精減下放老職工。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市有精減下放老職工2190人,其中,在城鎮(zhèn)生活的有452人,在農村生活的有1738人。由于這部分人年齡偏大,失去了勞動能力,目前基本按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fā)放生活補助金。另有部分由企業(yè)發(fā)放補助金的老職工,補助標準未提高,再加上他們沒有相關的優(yōu)惠政策,因而生活困難程度更大一些。
4、重點優(yōu)撫對象
xx市是優(yōu)撫大市,現有重點優(yōu)撫對象38598人,其中,“三屬”(烈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5371人,傷殘軍人7672人,老復員軍人18528人,帶病回鄉(xiāng)退伍軍人7027人。全市重點優(yōu)撫對象整體生活水平還不高,至少有10%左右生活、醫(yī)療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困難。從人員構成分析,老三等以上傷殘軍人、老復員軍人、帶病退伍軍人占困難總數的91%;從分布區(qū)域看,其中有2535戶集中在如東、海安、如皋三縣(市),占困難對象總數的70%以上。
困難群體一般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生活狀況差,即居住及日常生活條件極差,明顯不同于當地居民群眾;二是家庭無明顯固定收入或固定收入太低。
1、因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致困。如優(yōu)撫對象,年齡都在75歲以上,且70%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慢性胃炎、風濕病等疾病,基本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占92%,年醫(yī)療費用3000-5000元的約占38%,5000元以上的約占5%,占優(yōu)撫對象總人數93%的“三屬”、三等傷殘軍人、老復員軍人和帶病回鄉(xiāng)的退伍軍人中的精神病人主要依靠撫恤定補金生活,只能保證基本生活,一但患重病就無力治療。又如城鄉(xiāng)居民中無固定職業(yè)和勞動能力者、農村中的五保戶等,一旦他們失去勞動能力,就失去了經濟來源,成為政府和社會的主要救助對象
2、因企業(yè)倒閉、改制,失去工作而致困。即城鎮(zhèn)下崗、失業(yè)職工中年齡偏大,所謂40、50人員,缺少專門技能,再就業(yè)難度大,自謀職業(yè)門路窄、辦法少,家庭收入減少,生活捉襟見肘,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3、因重大疾病致貧、返貧。因為家庭成員患癌癥、糖尿病、腎炎等重大疾病,不僅喪失勞力,而且支付高額醫(yī)療費用,直致傾家蕩產,繼而又常年服藥,導致家庭急劇貧困,淪為新的貧困一族。
4、因殘疾而貧。全市現有殘疾人34萬多,其中僅有30%左右的殘疾人有一定的勞動能力,絕大部分殘疾人參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工作的能力很弱,有不少殘疾人一點勞動能力也沒有,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的照顧。有的夫婦都是殘疾人,雙方都有缺陷,有的子女又先天不足,屬湊合型家庭,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5、因其它原因致貧。這些家庭因突如其來的車禍、火災、工傷等天災人禍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造成了家庭貧困。
從1997年開始,xx市對城市達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難群體實行低保,經費統(tǒng)一由財政供給。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由臨時性救濟向統(tǒng)一地區(qū)標準、統(tǒng)一發(fā)放時間(按月)、統(tǒng)一發(fā)放形式的轉變,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從1998年開始,我市在試行的`基礎上,又全面推行了農村低保,從而實現了城鄉(xiāng)低保全覆蓋,實現應保盡保。對優(yōu)撫對象補助標準也是逐年在提高,重點優(yōu)撫對象補助標準普遍提高。但由于城鄉(xiāng)低保資金不足,相關制度還不甚完善,與困難群眾的期望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1、困難群體收入不足。由于弱勢群體的勞動能力、素質偏低等原因,他們很難通過發(fā)展生產來改善生活,也難以找到合式的工作來增加自已的收入,加上水電氣價格及主要農業(yè)生產資料還在上揚,使政府為他們增加的有限的低保補助,在生活資料價格上漲后把這部分增加抵消殆盡,以城鄉(xiāng)低保人群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2、標準不高。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是對困難群體的托底性保障,是扶助弱勢群體實現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限度。低保月補差以家庭人均收入的核算為基礎,來界定補助對象,確定補助標準;五保集中供養(yǎng)稍高的,生活一般還可以,分散供養(yǎng)的較低,生活相對困難;優(yōu)撫補助由于縣、鎮(zhèn)(鄉(xiāng))兩級財政緊張,負擔較重,全面提高優(yōu)撫待遇難度大,形成了地區(qū)間優(yōu)撫對象撫恤標準有差距,同時也制約了解決優(yōu)撫對象醫(yī)療難問題,部分優(yōu)撫對象生活困難未得到根本解決。
3、配套措施少。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擴面進展緩慢,城鎮(zhèn)靈活就業(yè)人員、個體和私營企業(yè)就業(yè)人員、農民工等群體參保率低,將會帶來社會困難人群的增多。對困難群體,目前除了政府補助保障外,來自其他方面的相應照顧較少。在城市,困難群體的就業(yè)、住房等方面的優(yōu)待政策還不完善;在農村,困難群體在看病就醫(yī)、子女就學、煤電水供應價格等方面和其它群眾一樣,尚沒有相應的優(yōu)惠照顧。同時,社會救助體系不健全,來自社會其它方面的慈善捐贈較少,社會救助資金來源單一,對困難群體的解困工作難以實現“綜合效應”。
4、照顧照料難。困難對象人員多,分布廣,戰(zhàn)線長,管理照顧十分困難?,F在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留下來的都是老弱婦幼,有的自己生活都不便,很難再去照顧困難戶了。對困難群體的管理基本上是以縣、鎮(zhèn)(鄉(xiāng))或街道民政部門為主,村組、社區(qū)干部為輔。在實際工作中,因鎮(zhèn)(鄉(xiāng))街道拆并改革,人員精減,專職民政干部少之又少,除應付大量的日常工作外?熏無能力顧及困難群體的管理工作?熏因此?熏造成對困難群體的管理信息收集難,政策落實監(jiān)管難,拓展服務配套難。
1、加大解困力度。主要是建立城鄉(xiāng)低保、優(yōu)撫對象補助自然增長機制,逐步形成政府公共財政體系,適時提高城鄉(xiāng)低保、優(yōu)撫對象、五保對象、精減下放老職工補助標準,改善困難群體生活。仍需根據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水平,按照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要求,完善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各類困難群體補助標準。
2、健全醫(yī)療保險救助制度。積極推行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合理確定對象,農村五保戶、特困戶及長期失去勞動能力、常年就醫(yī)的慢性病患者,幫助他們籌措保金,對拿不出錢來參加保險的特困戶,通過組織墊、親鄰借、社會捐、政府濟等途徑,解決投保金問題,使他們在生病后能得到較高或全額補償。從而防止弱勢人員錯失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帶來新的生病失醫(yī)、因病致困,同時完善大病醫(yī)療救助制度。
3、完善優(yōu)待配套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努力減少未來老年貧困對象。對需要救助的困難群體進行拉網式排查,摸準底數,分清對象,界定范圍,明確是救助為主,還是幫扶為主,建立城鄉(xiāng)低保與發(fā)展生產、促進就業(yè)聯動的機制,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農村特困戶,給于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發(fā)展生產,改善生活;對城鎮(zhèn)中就業(yè)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的對象進行就業(yè)服務登記,并通過培訓推薦就業(yè)或實現自謀職業(yè)來脫貧,以及完善城鎮(zhèn)住房救助政策,建立就學救助制度等等。對精減下放老職工生活費、死亡職工遺屬生活費等困難群體切身利益問題,適時統(tǒng)一調整他們的生活費標準,改善他們的生活,促進社會公平。
4、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慈善事業(yè)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必要補充。目前,雖然我市大力倡導和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但起色不大,只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yè),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社會新風尚,爭取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解囊相助,努力擴大籌資渠道,才能夠讓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得到更大的溫暖。
5、加大管理服務力度。加強基層民政機構建設,切實解決基層民政力量薄弱問題。真正使面廣量大的基層民政工作有人做,困難群體有人關心,保障工作及時到位。在管理服務方面,要發(fā)揮基層干部作用,在充實基層力量的基礎上,通過當地鎮(zhèn)鄉(xiāng)、村組干部要多關心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定期為他們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扶貧方面,重點是完善落實三項制度,一是完善落實城鄉(xiāng)低保動態(tài)管理制度;二是完善落實結對幫扶制度;三是完善落實聯系走訪制度,及時了解幫扶對象情況,切實為他們排憂解難。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四
飲料行業(yè)是中國消費品中的發(fā)展熱點,目前的人均飲料消費量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料市場潛力巨大。目前補營養(yǎng)、補餐、增強體能和智能、休閑等飲料的開發(fā)會更加凸顯飲料市場的未來潛力。adtime為此發(fā)布《飲料消費人群數據調研報告》,本報告基于飲料目標用戶形態(tài)以及線上銷售進行了深入調研,并立足于此行業(yè)客戶實際,提出可操作的策略及建議。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對于純凈水/礦泉水、茶類飲料,消費者在習慣上沒有明顯差別,這兩類均屬于最受歡迎的飲料品類。男性在碳酸汽水飲料、機能飲料方面的消費比女性有更多的需求,女性對于果汁、蔬菜類飲料、含乳類飲料有更大的消費需求。adtime的數字營銷建議為,男性與女性在對飲料品類的偏好上有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在不同的垂直媒體上投放相應的廣告,能夠更精準的定位客戶群,如果針對女性用戶的飲料,可以更突出卡路里/熱量。
消費者對飲料品類的偏好按收入和地域方面的統(tǒng)計為,收入低消費者對于碳酸類飲料有較多的消費;高收入消費者對于咖啡類飲料有較高的需求。不同收入消費群對于茶類飲料、果汁、蔬菜類飲料差異不大,深圳人更喜歡喝純凈水/礦泉水,上海人更喜歡喝茶,北京人更喜歡喝咖啡。adtime的數字營銷建議是消費者行為因地域因素有所差別,因此在進行廣告活動時,可以進行地域性的區(qū)分,以達到最優(yōu)的廣告效果。
對于不同性別消費者電視媒體仍為消費者獲取飲料信息的主要媒體渠道,互聯網已超過戶外廣告、雜志/報紙、電臺等傳統(tǒng)媒體渠道成為第二大信息傳播途徑。另外,飲料信息傳播的渠道還包括超市、商場促銷活動、朋友或家人推薦。女性消費者更容易接受以上兩種渠道的廣告信息。adtime數字營銷建議女性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口碑傳播,結合相應的垂直網站媒體、bbs、微博,進行epr推廣,將會是較好的選擇。
中等收入消費者對超市/商場促銷方式獲得飲料信息較為敏感;電視仍為最有影響力的飲料信息傳播渠道,對于低收入消費者明顯?;ヂ摼W媒體傳播的信息對于高收入人群有更明顯的效果。adtime數字營銷建議互聯網比傳統(tǒng)媒體能更有效的覆蓋高收入的人群,結合垂直專業(yè)網站和bbs論壇進行互聯網推廣,硬廣配合口碑營銷,能提高轉化率。
不同地域消費者的品牌偏好為純凈水/礦泉水是飲料產品中最大的消費品類,農夫山泉的品牌認知度及受歡迎度為第一,廣州、深圳消費者對該品牌偏好略低;上海地區(qū)消費者最偏好的果汁品牌為味全每日c。北京、二三線城市消費者認知度最高的是匯源果汁,廣州、深圳地區(qū)對美汁源品牌的偏好最高,全國(除上海)普遍消費者最喜歡的茶飲料品牌為康師傅、統(tǒng)一、加多寶,在上海地區(qū)最受歡迎的茶飲料品牌為三得利、麒麟(午后紅茶),均為日系品牌。碳酸類飲料中可口可樂消費者中最受歡迎的品牌,百事在上海、廣州、深圳的品牌歡迎度更高,含乳類飲料中,蒙牛、伊利的品牌知名度為最高,上海地區(qū)最受消費者喜歡的含乳類飲料品牌為光明、味全,光明為上海本地乳品品牌??Х阮愶嬃现?,雀巢咖啡是各地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其次為星巴克,機能類飲料中最受喜愛的是脈動,其次為佳得樂。
男性消費者在上網時更喜歡訪問新聞資訊、財經類、體育類、it數碼類、汽車類網站;女性消費者則更鐘情于休閑娛樂類、時尚美容類、網上購物類、母嬰親子類網站。adtime數字營銷建議:使用不同類型的媒體,覆蓋不同性別的消費者,優(yōu)化廣告活動效果。
adtime綜合營銷建議:消費者對于購買飲料時最注重的是口味,其次為品牌與營養(yǎng)價值。女性消費者偏好果汁/蔬菜類飲料、乳品類飲料,對熱量/卡路里更為敏感,偏向健康的飲料產品。男性消費群體對于品牌或產品的忠誠度較高,通常選擇固定品牌,女性則容易受廣告影響。年齡較長的消費者更偏向于茶飲料,年輕消費群對碳酸汽水類飲料有更大的偏好。北京、深圳及二三線城市對國內品牌偏好度較高,上海和廣州消費者偏好進口類品牌,高收入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比中低收入消費者更關注品牌,低收入消費者對價格較敏感。
電視仍為消費者接受飲料廣告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僅次于電視,已超過報紙雜志、戶外廣告等傳統(tǒng)渠道。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一線城市對飲料的品類消費略有差別,二三線城市對于品牌的偏好有異于一線城市。
不同性別消費者對于飲料產品的主要需求差別不大,部分需求略有不同。女性消費者更偏好于健康類飲品,果汁/蔬菜類飲料、含乳類飲料較受她們的歡迎;男性對于碳酸汽水類飲料、機能類飲料的需求更高。同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如朋友推薦、廣告等因素影響而嘗試新品牌或產品。
不同年齡消費者對于飲料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年輕人對碳酸類飲料有更大偏好,消費者隨年齡增長逐漸對茶類飲料的需求及偏好也逐漸加大。年輕人更喜歡在便利店購買飲料,隨年齡增長,消費者更多會在大型超市購買,這部分消費者主要進行家庭購買集中采購。
年輕人相對年長的人更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更容易接受新品牌、新產品。針對女性消費群體廣告可采用口碑營銷方式推薦。對于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群體,廣告主可在分類廣告網絡進行投放。例如針對年輕人的飲料品牌可以選擇年輕人比較集中的網絡上進行投放。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一
報告顯示,中國超高凈值人群84%為男性,平均年齡51歲,主力人群40-59歲。從學歷來看,5%是博士,6%在高中以下,42%是研究生,47%是本??粕?。從生活習慣看,這些富豪休閑時喜歡看書、旅游和家庭活動,平均每年擁有假期22天,平均睡眠時間為工作日6.4小時,周末6.5小時。
從地區(qū)分布看,富豪們主要分布在北部和東部,其中北京、廣東、上海和浙江的占比最高,均超過10%。他們所擁有的企業(yè)近六成已成功上市,其中在國內上市的比例超過七成。富豪所處的行業(yè)以制造業(yè)、房地產和tmt(科技、媒體和通信行業(yè))為主,占比近一半,其他服務業(yè)、投資、重工業(yè)、制藥和能源也是占比較高的行業(yè)。
調研顯示,富豪們對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持較樂觀態(tài)度,半數左右認為未來三年內企業(yè)的融資便利性、整體經濟形勢表現、企業(yè)家社會地位表現會更好;而對于企業(yè)的盈利能力看法則相對保守,43%認為差不多,23%認為會更糟。
超過八成高凈值人士表示未來有海外投資需求,而目前已有半數在進行海外投資。海外投資目的以企業(yè)國際化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為主,二者分別占49%和46%。在海外投資中,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投資風險評估和了解當地法律稅收政策,二者分別占49%和47%。而銀行和社交平臺成為獲取海外投資信息的首選渠道,二者分別占29%。富豪也是慈善活動的主力,其平均捐款金額占平均資產的1.6%,達到2800萬。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二
80后人群收看電視時間顯著下降的調研? 第13屆上海電視節(jié)上發(fā)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人群正在成為中國媒介消費的主力,但“80后”上網時間越來越長,收看傳統(tǒng)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顯著下降。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副總裁張大鐘在上海電視節(jié)“國際新媒體產業(yè)論壇”上介紹說,我國正處于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趨向融合的時期。手機電視、iptv、網絡寬頻和高清電視等“下一代媒體”的優(yōu)勢正在顯現。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下一代受眾”已經形成規(guī)模,即出生于1980年后的年輕人群。
張大鐘說,“80后”正在成為媒介消費的主流人群,他們熟悉和掌握互聯網,身處日益豐富的媒介環(huán)境中,主要通過互聯網和各類新型的消費電子產品滿足視聽娛樂需求。此外,在消費方式上,“80后”們也具有鮮明特點,更加張揚自我個性需求。
調查顯示,我國電視觀眾日益呈現老齡化趨勢,平均年齡超過45歲。而“80后”一族收看傳統(tǒng)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顯著下降,每周少于18個小時。
作為第13屆上海電視節(jié)主體活動之一,第四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產業(yè)論壇于13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據悉,這次由上海文廣主辦的論壇吸引了時代華納、英特爾、微軟、迪斯尼、尼爾森、摩根斯坦利等知名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與會,將縱論新媒體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三
xx市困難人群主要由城鄉(xiāng)低保戶、農村五保戶、六十年代精減下放老職工、重點優(yōu)撫對象及其他困難群體組成,統(tǒng)稱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最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關心和幫助。做好弱勢群體工作,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的施政手段,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1、城鄉(xiāng)低保戶
這部分困難人群是因為下崗、失業(yè)或基本失去勞動能力,家庭收入明顯減少,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需依靠政府給予救助方能保障最低生活。目前全市有8551戶、19216人納入城市低保;有46270戶、81547人納入農村低保。到2005年,我市城鄉(xiāng)困難群眾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2、農村五保戶
這部分困難人群主要是因為年齡偏大、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子女贍養(yǎng)的孤寡老人,享受農村五保供養(yǎng)待遇,由政府給予保吃、保穿、保住、保醫(yī)、保葬等方面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目前,xx市已有17202人落實了五保政策,其中8898人實行了集中供養(yǎng),住進了農村敬老院,年人均供養(yǎng)標準達到了1920元以上,今年五保供養(yǎng)標準和集中供養(yǎng)率還將有較大提高。
3、精減下放老職工
主要是指六十年代精減下放老職工。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市有精減下放老職工2190人,其中,在城鎮(zhèn)生活的有452人,在農村生活的有1738人。由于這部分人年齡偏大,失去了勞動能力,目前基本按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fā)放生活補助金。另有部分由企業(yè)發(fā)放補助金的老職工,補助標準未提高,再加上他們沒有相關的優(yōu)惠政策,因而生活困難程度更大一些。
4、重點優(yōu)撫對象
xx市是優(yōu)撫大市,現有重點優(yōu)撫對象38598人,其中,“三屬”(烈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5371人,傷殘軍人7672人,老復員軍人18528人,帶病回鄉(xiāng)退伍軍人7027人。全市重點優(yōu)撫對象整體生活水平還不高,至少有10%左右生活、醫(yī)療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困難。從人員構成分析,老三等以上傷殘軍人、老復員軍人、帶病退伍軍人占困難總數的91%;從分布區(qū)域看,其中有2535戶集中在如東、海安、如皋三縣(市),占困難對象總數的70%以上。
困難群體一般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生活狀況差,即居住及日常生活條件極差,明顯不同于當地居民群眾;二是家庭無明顯固定收入或固定收入太低。
1、因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致困。如優(yōu)撫對象,年齡都在75歲以上,且70%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慢性胃炎、風濕病等疾病,基本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占92%,年醫(yī)療費用3000-5000元的約占38%,5000元以上的約占5%,占優(yōu)撫對象總人數93%的“三屬”、三等傷殘軍人、老復員軍人和帶病回鄉(xiāng)的退伍軍人中的精神病人主要依靠撫恤定補金生活,只能保證基本生活,一但患重病就無力治療。又如城鄉(xiāng)居民中無固定職業(yè)和勞動能力者、農村中的五保戶等,一旦他們失去勞動能力,就失去了經濟來源,成為政府和社會的主要救助對象
2、因企業(yè)倒閉、改制,失去工作而致困。即城鎮(zhèn)下崗、失業(yè)職工中年齡偏大,所謂40、50人員,缺少專門技能,再就業(yè)難度大,自謀職業(yè)門路窄、辦法少,家庭收入減少,生活捉襟見肘,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3、因重大疾病致貧、返貧。因為家庭成員患癌癥、糖尿病、腎炎等重大疾病,不僅喪失勞力,而且支付高額醫(yī)療費用,直致傾家蕩產,繼而又常年服藥,導致家庭急劇貧困,淪為新的貧困一族。
4、因殘疾而貧。全市現有殘疾人34萬多,其中僅有30%左右的殘疾人有一定的勞動能力,絕大部分殘疾人參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工作的能力很弱,有不少殘疾人一點勞動能力也沒有,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的照顧。有的夫婦都是殘疾人,雙方都有缺陷,有的子女又先天不足,屬湊合型家庭,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5、因其它原因致貧。這些家庭因突如其來的車禍、火災、工傷等天災人禍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造成了家庭貧困。
從1997年開始,xx市對城市達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難群體實行低保,經費統(tǒng)一由財政供給。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由臨時性救濟向統(tǒng)一地區(qū)標準、統(tǒng)一發(fā)放時間(按月)、統(tǒng)一發(fā)放形式的轉變,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從1998年開始,我市在試行的`基礎上,又全面推行了農村低保,從而實現了城鄉(xiāng)低保全覆蓋,實現應保盡保。對優(yōu)撫對象補助標準也是逐年在提高,重點優(yōu)撫對象補助標準普遍提高。但由于城鄉(xiāng)低保資金不足,相關制度還不甚完善,與困難群眾的期望和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1、困難群體收入不足。由于弱勢群體的勞動能力、素質偏低等原因,他們很難通過發(fā)展生產來改善生活,也難以找到合式的工作來增加自已的收入,加上水電氣價格及主要農業(yè)生產資料還在上揚,使政府為他們增加的有限的低保補助,在生活資料價格上漲后把這部分增加抵消殆盡,以城鄉(xiāng)低保人群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2、標準不高。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是對困難群體的托底性保障,是扶助弱勢群體實現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限度。低保月補差以家庭人均收入的核算為基礎,來界定補助對象,確定補助標準;五保集中供養(yǎng)稍高的,生活一般還可以,分散供養(yǎng)的較低,生活相對困難;優(yōu)撫補助由于縣、鎮(zhèn)(鄉(xiāng))兩級財政緊張,負擔較重,全面提高優(yōu)撫待遇難度大,形成了地區(qū)間優(yōu)撫對象撫恤標準有差距,同時也制約了解決優(yōu)撫對象醫(yī)療難問題,部分優(yōu)撫對象生活困難未得到根本解決。
3、配套措施少。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障擴面進展緩慢,城鎮(zhèn)靈活就業(yè)人員、個體和私營企業(yè)就業(yè)人員、農民工等群體參保率低,將會帶來社會困難人群的增多。對困難群體,目前除了政府補助保障外,來自其他方面的相應照顧較少。在城市,困難群體的就業(yè)、住房等方面的優(yōu)待政策還不完善;在農村,困難群體在看病就醫(yī)、子女就學、煤電水供應價格等方面和其它群眾一樣,尚沒有相應的優(yōu)惠照顧。同時,社會救助體系不健全,來自社會其它方面的慈善捐贈較少,社會救助資金來源單一,對困難群體的解困工作難以實現“綜合效應”。
4、照顧照料難。困難對象人員多,分布廣,戰(zhàn)線長,管理照顧十分困難?,F在農村中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留下來的都是老弱婦幼,有的自己生活都不便,很難再去照顧困難戶了。對困難群體的管理基本上是以縣、鎮(zhèn)(鄉(xiāng))或街道民政部門為主,村組、社區(qū)干部為輔。在實際工作中,因鎮(zhèn)(鄉(xiāng))街道拆并改革,人員精減,專職民政干部少之又少,除應付大量的日常工作外?熏無能力顧及困難群體的管理工作?熏因此?熏造成對困難群體的管理信息收集難,政策落實監(jiān)管難,拓展服務配套難。
1、加大解困力度。主要是建立城鄉(xiāng)低保、優(yōu)撫對象補助自然增長機制,逐步形成政府公共財政體系,適時提高城鄉(xiāng)低保、優(yōu)撫對象、五保對象、精減下放老職工補助標準,改善困難群體生活。仍需根據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水平,按照科學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要求,完善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各類困難群體補助標準。
2、健全醫(yī)療保險救助制度。積極推行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合理確定對象,農村五保戶、特困戶及長期失去勞動能力、常年就醫(yī)的慢性病患者,幫助他們籌措保金,對拿不出錢來參加保險的特困戶,通過組織墊、親鄰借、社會捐、政府濟等途徑,解決投保金問題,使他們在生病后能得到較高或全額補償。從而防止弱勢人員錯失農村合作醫(yī)療保險,帶來新的生病失醫(yī)、因病致困,同時完善大病醫(yī)療救助制度。
3、完善優(yōu)待配套措施。進一步加大對特殊群體的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努力減少未來老年貧困對象。對需要救助的困難群體進行拉網式排查,摸準底數,分清對象,界定范圍,明確是救助為主,還是幫扶為主,建立城鄉(xiāng)低保與發(fā)展生產、促進就業(yè)聯動的機制,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農村特困戶,給于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發(fā)展生產,改善生活;對城鎮(zhèn)中就業(yè)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的對象進行就業(yè)服務登記,并通過培訓推薦就業(yè)或實現自謀職業(yè)來脫貧,以及完善城鎮(zhèn)住房救助政策,建立就學救助制度等等。對精減下放老職工生活費、死亡職工遺屬生活費等困難群體切身利益問題,適時統(tǒng)一調整他們的生活費標準,改善他們的生活,促進社會公平。
4、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發(fā)展慈善事業(yè)應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必要補充。目前,雖然我市大力倡導和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活動,但起色不大,只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和參與慈善事業(yè),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社會新風尚,爭取社會各界、有識之士解囊相助,努力擴大籌資渠道,才能夠讓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得到更大的溫暖。
5、加大管理服務力度。加強基層民政機構建設,切實解決基層民政力量薄弱問題。真正使面廣量大的基層民政工作有人做,困難群體有人關心,保障工作及時到位。在管理服務方面,要發(fā)揮基層干部作用,在充實基層力量的基礎上,通過當地鎮(zhèn)鄉(xiāng)、村組干部要多關心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定期為他們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扶貧方面,重點是完善落實三項制度,一是完善落實城鄉(xiāng)低保動態(tài)管理制度;二是完善落實結對幫扶制度;三是完善落實聯系走訪制度,及時了解幫扶對象情況,切實為他們排憂解難。
人群調研報告的基本框架篇四
飲料行業(yè)是中國消費品中的發(fā)展熱點,目前的人均飲料消費量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料市場潛力巨大。目前補營養(yǎng)、補餐、增強體能和智能、休閑等飲料的開發(fā)會更加凸顯飲料市場的未來潛力。adtime為此發(fā)布《飲料消費人群數據調研報告》,本報告基于飲料目標用戶形態(tài)以及線上銷售進行了深入調研,并立足于此行業(yè)客戶實際,提出可操作的策略及建議。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對于純凈水/礦泉水、茶類飲料,消費者在習慣上沒有明顯差別,這兩類均屬于最受歡迎的飲料品類。男性在碳酸汽水飲料、機能飲料方面的消費比女性有更多的需求,女性對于果汁、蔬菜類飲料、含乳類飲料有更大的消費需求。adtime的數字營銷建議為,男性與女性在對飲料品類的偏好上有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在不同的垂直媒體上投放相應的廣告,能夠更精準的定位客戶群,如果針對女性用戶的飲料,可以更突出卡路里/熱量。
消費者對飲料品類的偏好按收入和地域方面的統(tǒng)計為,收入低消費者對于碳酸類飲料有較多的消費;高收入消費者對于咖啡類飲料有較高的需求。不同收入消費群對于茶類飲料、果汁、蔬菜類飲料差異不大,深圳人更喜歡喝純凈水/礦泉水,上海人更喜歡喝茶,北京人更喜歡喝咖啡。adtime的數字營銷建議是消費者行為因地域因素有所差別,因此在進行廣告活動時,可以進行地域性的區(qū)分,以達到最優(yōu)的廣告效果。
對于不同性別消費者電視媒體仍為消費者獲取飲料信息的主要媒體渠道,互聯網已超過戶外廣告、雜志/報紙、電臺等傳統(tǒng)媒體渠道成為第二大信息傳播途徑。另外,飲料信息傳播的渠道還包括超市、商場促銷活動、朋友或家人推薦。女性消費者更容易接受以上兩種渠道的廣告信息。adtime數字營銷建議女性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口碑傳播,結合相應的垂直網站媒體、bbs、微博,進行epr推廣,將會是較好的選擇。
中等收入消費者對超市/商場促銷方式獲得飲料信息較為敏感;電視仍為最有影響力的飲料信息傳播渠道,對于低收入消費者明顯?;ヂ摼W媒體傳播的信息對于高收入人群有更明顯的效果。adtime數字營銷建議互聯網比傳統(tǒng)媒體能更有效的覆蓋高收入的人群,結合垂直專業(yè)網站和bbs論壇進行互聯網推廣,硬廣配合口碑營銷,能提高轉化率。
不同地域消費者的品牌偏好為純凈水/礦泉水是飲料產品中最大的消費品類,農夫山泉的品牌認知度及受歡迎度為第一,廣州、深圳消費者對該品牌偏好略低;上海地區(qū)消費者最偏好的果汁品牌為味全每日c。北京、二三線城市消費者認知度最高的是匯源果汁,廣州、深圳地區(qū)對美汁源品牌的偏好最高,全國(除上海)普遍消費者最喜歡的茶飲料品牌為康師傅、統(tǒng)一、加多寶,在上海地區(qū)最受歡迎的茶飲料品牌為三得利、麒麟(午后紅茶),均為日系品牌。碳酸類飲料中可口可樂消費者中最受歡迎的品牌,百事在上海、廣州、深圳的品牌歡迎度更高,含乳類飲料中,蒙牛、伊利的品牌知名度為最高,上海地區(qū)最受消費者喜歡的含乳類飲料品牌為光明、味全,光明為上海本地乳品品牌??Х阮愶嬃现?,雀巢咖啡是各地消費者最喜愛的品牌,其次為星巴克,機能類飲料中最受喜愛的是脈動,其次為佳得樂。
男性消費者在上網時更喜歡訪問新聞資訊、財經類、體育類、it數碼類、汽車類網站;女性消費者則更鐘情于休閑娛樂類、時尚美容類、網上購物類、母嬰親子類網站。adtime數字營銷建議:使用不同類型的媒體,覆蓋不同性別的消費者,優(yōu)化廣告活動效果。
adtime綜合營銷建議:消費者對于購買飲料時最注重的是口味,其次為品牌與營養(yǎng)價值。女性消費者偏好果汁/蔬菜類飲料、乳品類飲料,對熱量/卡路里更為敏感,偏向健康的飲料產品。男性消費群體對于品牌或產品的忠誠度較高,通常選擇固定品牌,女性則容易受廣告影響。年齡較長的消費者更偏向于茶飲料,年輕消費群對碳酸汽水類飲料有更大的偏好。北京、深圳及二三線城市對國內品牌偏好度較高,上海和廣州消費者偏好進口類品牌,高收入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比中低收入消費者更關注品牌,低收入消費者對價格較敏感。
電視仍為消費者接受飲料廣告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聯網僅次于電視,已超過報紙雜志、戶外廣告等傳統(tǒng)渠道。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一線城市對飲料的品類消費略有差別,二三線城市對于品牌的偏好有異于一線城市。
不同性別消費者對于飲料產品的主要需求差別不大,部分需求略有不同。女性消費者更偏好于健康類飲品,果汁/蔬菜類飲料、含乳類飲料較受她們的歡迎;男性對于碳酸汽水類飲料、機能類飲料的需求更高。同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如朋友推薦、廣告等因素影響而嘗試新品牌或產品。
不同年齡消費者對于飲料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年輕人對碳酸類飲料有更大偏好,消費者隨年齡增長逐漸對茶類飲料的需求及偏好也逐漸加大。年輕人更喜歡在便利店購買飲料,隨年齡增長,消費者更多會在大型超市購買,這部分消費者主要進行家庭購買集中采購。
年輕人相對年長的人更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更容易接受新品牌、新產品。針對女性消費群體廣告可采用口碑營銷方式推薦。對于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群體,廣告主可在分類廣告網絡進行投放。例如針對年輕人的飲料品牌可以選擇年輕人比較集中的網絡上進行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