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14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基礎,也是課堂教學的藍圖。教案編寫時,要注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和發(fā)現問題。小編精心挑選的教案范文旨在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參考和啟示。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教學設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應定位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lián)系現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重點:品析優(yōu)美的語言,體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研討法、情境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投影: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交流探討:
    播放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提示學生注意生字讀音,并思考下列問題:
    1.誰能說說作者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3、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后歸納: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5、作者是那么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學生回答時可展示相應畫面)。
    (1)喜歡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純潔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動親切,并且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軀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熱情的大嫂,有無私奉獻的秉性。
    (2)喜歡瀑布大哥。他是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報,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現代社會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鮮明的對比。
    豁達。
    (4)喜歡懸崖爺爺。因為懸崖爺爺雖然沒有花仙子們美麗,沒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種無雜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腦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滿著智慧,他使我們明白了做人要如懸崖一樣,永遠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態(tài)。
    6、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三、品味語言,想象情境:
    1、這篇散文景美,情美,語言更美,可謂美妙絕倫,行云流水。請自由朗讀,勾畫你最喜歡的句子,細心品味,說說它好在哪里?(提示學生可從詞語的選擇、修辭手法、人稱變換、寫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我喜歡“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了?”因為這段對古橋的描寫中,人稱由第三人稱變成了第二人稱。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古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2)我喜歡“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手勢……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币驗檫@一段運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作者將自己想象成一棵樹,與整個樹林融為一體,與自然界融為一體,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我喜歡“忽然下起了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云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趕快跑到一棵老柏樹下,慈祥的老柏樹立即撐起了大傘……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币驗檫@一段運用了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方法,具體、生動、形象,感情強烈。
    (4)我喜歡“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覺好清爽!”因為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清晨一出家門就有香風撲面的感受。同時,又運用了擬人、反復的修辭方法,生動的寫出了“我”出家門時愉快的心情。
    2、這樣一篇美文,你們認為應怎樣讀?
    學生討論后明確:帶著好心情,心里想著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要求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情感。)。
    3、隨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美麗的畫面,讓我們以深情的語調朗讀這篇美文,進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播放配樂畫面文字)。
    四、總結拓展,探索實踐: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了山林,探訪了“山中的眾朋友”,與他們互訴心聲,互致問候,最后“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BR>    節(jié)假日,同學們也可以像作者一樣,不騎車,不帶禮物,哼著小曲兒,不過為了安全,可以邀幾個同伴,來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歸自然,假日——我們出發(fā)吧——走進大自然,與山川草木對話,與花鳥蟲魚對話,到自然中放飛心靈,你生活中就多了一個朋友。拿起筆,介紹你所看到的一個朋友吧。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一、導入。
    生: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德高望重,曾經與自己同呼吸共患難的山中隱士。
    生:我想作者可能去訪問一位功成身退,隱居山林的朋友,他們約好了對酒吟詩。
    生:作者訪問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經常在山中實地寫生。
    ……。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解決攔路虎(重難點字詞)。
    2、放映重點字詞,請一位同學認讀,后全班齊讀一遍。
    3、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
    為什么把進山看景說成訪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以學生說為主)。
    三,研讀賞析。
    1、在作者所有的朋友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說說你的理由。(需要充分展開)。
    2、尋找文中最為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找到后,為大家讀一讀,且說說它為什么是最佳的。(四人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
    四,拓展。
    飽覽了山中美妙的景色,欣賞了文章美麗的語言,我們胸中也一定有許多的話要說,有許多的感情要抒發(fā),那么,現在,準備好你們的眼睛和耳朵,展開你們豐富的想象能力,每位同學自由選擇一幅畫面,來盡情的揮灑你的才華,激揚你的文字吧!
    5分鐘左右,請同學讀一讀,大家一起欣賞一下你的作品!
    五,作業(yè):
    把寫好的東西整理出來,擴展成一篇小作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李漢榮先生給這篇美文起了一個讓你容易往“寫人敘事”方面思考的題目——山中訪友。乍一看,你一定以為作者寫得是去山中探訪一位隱者,等你讀全文后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山中訪友”這個題目是全文之眼。這個題目很精彩,“山中”指出了地點,“訪友”說明了事件。精彩處當然在于“訪”和“友”兩個字上。訪是探問,看望的意思;友即朋友、故人。寫景之文用“訪”——看望,作自己的行動取向,而不同“賞”更不用“游”;對景物的稱呼用了一個“友”字,使文章未始,就已給自然界的景物賦予了人格。
    這篇文章都是圍繞“訪友”而展開敘述的。全文的開頭,結尾以及主體部分用了五勾帶“朋友”的句子,與課題呼應,并由此展開全景式的敘述。
    開頭,“獨白去訪問我的朋友”。作者在開頭運用富有節(jié)奏的,跳躍性的短語進行描寫,表現了心情的愉悅。第一小節(jié),作者特意將“早晨,好清爽!”這個個人的感受放在段尾,這是有意安排的。作者的清爽不是因為昨晚的`好夢,而是“走出門,就與微風撞個滿懷”,而且“風中含著露水和桅子花的清香”。與這濕潤的甜蜜的芬芳的微風撞了個滿懷,使作者不由得發(fā)出“早晨,好清爽”的感嘆。隨即便有了“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經,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的念頭與行動。
    本段中的“撞”字,賦予了微風人格,把風兒當作了朋友,同時也表現出了與風兒相遇的突然,與風兒碰得結實。第二小節(jié)中三個“不”和一個“就”的描寫也極俱特色,寫了三個“不”是為了突出一個“就”——“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重點在于“好心情”,有好心情就足夠了,至于怎么走,與誰走,帶什么走,都是次要的。
    接著,作者用三個帶“朋友”的句子,統(tǒng)領課文主體部分的三個小部分,展開“全景式”的描寫。
    在第一小部分,作者寫“古橋”,讀到這一段時,我們才會明白,作者所說的“友”不是人,而是物,但這些物,卻有人一樣的品格。
    第二部分寫“樹”,說“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
    第三部分寫“山中的一切”,說:“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這篇文章的結尾,說“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山里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日色”點名時間,我在山中呆了一天,又與課題與文章開頭呼應。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四
    :()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
    :()心里的感覺好清爽!
    :不騎車,不邀游伴。
    :也不帶什么禮物。
    ()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
    :()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
    :()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
    :()惟有你堅持著,你那從不改變的姿態(tài),讓我看到了一種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株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青翠的手勢。
    :()有許多鳥喚我的名字。
    :()有許多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我發(fā)現每—株樹都在看我。
    :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
    :()我的頭發(fā)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后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
    :()你好,山泉姐姐!
    :你捧—面明鏡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渾濁嗎?
    :()你好,溪流妹妹!
    :你吟著一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
    :()你好,白云大嫂!
    :()月亮的好女兒,天空的好護士,你潔白的身影,讓憔悴的天空返老還童,露出湛藍的笑容。
    :()你好,瀑布大哥!
    :()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
    :()你好呀,懸崖爺爺!
    :高高的額頭,刻著玄奧的智慧。
    :深深的峽谷漾著清澈的禪心。
    :抬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
    :我知道你們是些純潔少年,從來不說是非,你們津津樂道的,都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
    :()拾一片落葉,細數精致的紋理,那都是命運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
    :()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頭發(fā)。
    :()此刻就我一人,花不會笑我,鳥不會羞我,在無人的山谷,我頭戴鮮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會兒女性。
    :()忽然下起雷陣雨。
    :()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
    :()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云頭朗誦。
    :()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
    :趕快跑到一棵老柏樹下,慈祥的老柏樹立即撐起了大傘。
    :俯身凝神,才發(fā)現許多螞蟻也在樹下避雨,用手捧起幾只螞蟻,好不動情,()螞蟻,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間,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
    :()雨停了。
    :()幽谷里傳出幾聲犬吠。
    :()云嶺上掠過一群歸鳥。
    :()我也該回家了。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五
    活動一:小組內互相配合,一位同學讀原文,其余同學進行相應的.想象,并進行討論。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仿寫,然后展示。(完成目標三)(10分鐘)。
    小組討論、自由書寫、班級展示。
    評價標準:書寫達到語句通順,意思連貫,能夠運用到本課學到的修辭手法。(評價目標三)。
    指導學法。
    組織互評。
    布置作業(yè)。
    熟練背誦第五自然段。
    山中訪友熱愛自然、親近自然。
    教學反思:
    1.目標達成情況:
    目標一:
    目標二:
    目標三:
    2.教后得與失: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六
    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蓖瑫r,“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以上目標的達成,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目標: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
    (和學生玩古詩接龍的游戲,一起背誦一些寫山的詩句。)當我們背誦這些詩句的時候,心情往往會無端地平靜下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向往著山,迷戀著山,寄情于山。今天,讓我們跟隨著現代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他心中的山。
    二、初讀,讀通順。(勾畫、理解有新鮮感的詞句)。
    “山中訪友”寫的是什么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自由地朗讀課文,碰到你覺得新鮮或生僻的詞,用筆畫下來,借助字典解決,爭取讀得正確、通順。
    (出示生字詞,正音,識記)。
    三、再讀,讀出景。(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畫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出你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對話,讀文章想畫面,體會景美。)明明是古橋、樹木、山泉、溪流……題目怎么是“山中訪友”呢?看來,“友”不是“友”。
    四、三讀,讀出情。(憑借語言體會友情,結合生活,體驗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讓我們再來讀課文,你從哪些段落能體會到“友情”?
    1.學習文章開頭,體會“滿懷的好心情”。
    2.正是這滿懷的好心情伴隨著“我”,橋不僅僅是橋,在“我”眼里,橋變成了老朋友。誰來讀第3段。(相機評價、指導,體會“情深”)。
    3.“樹”一段:你從“這片”體會到什么?(是“我”常來的這片樹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見知己,能沒有好心情嗎?“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發(fā)出由衷的感慨: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在讀中訓練句式,體會反問句表達情感的作用)請6位同學讀,讀出與老朋友打招乎時的“熱切”。
    5.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避雨的巖石。請大家自由朗讀6、7自然段,感受“我”與山中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體會“我”滿懷的好心情。
    6.此時,大家再看題目,“友”不是“友”嗎?友確是友。引讀文章結尾,體會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詩人以他獨特的感受賦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謂“景語皆情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山林,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會作者與大自然濃濃的友情。(配樂朗讀)。
    五、明明是山水樹木、花鳥雨露,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變得含情脈脈、有情有義呢?文章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1.在讀中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
    2.背誦喜歡的段落。
    3.選擇自己熟悉的一處景物,運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寫法寫一寫。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七
    核心提示:《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視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
    《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視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為了讓課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優(yōu)美之處,我力求集圖片、文字、課文朗讀、音樂于一體,讓學生在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感知課文;其次在其他幻燈片中,或以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或用圖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麗形象,讓學生的視覺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時,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名稱設計中也突現“美”,主體部分設置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等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美”的感知無形中又是一種強化。
    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又分別有所側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范,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一步完善。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八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文筆流暢,語言優(yōu)美,意境高遠,把讀者引入了無邊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學目的為:1.體會學習本文的寫景狀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2.養(yǎng)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3.對學生進行適當的人文主義教育,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
    教學過程中本課宜采用朗讀體會法、導讀法等。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大家都有許多好朋友吧?誰來說說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樣的朋友?
    (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教師總結:“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點,有的活潑開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厲風行,有的考慮周到,遇事沉穩(wěn)。今天我們來看看作者李漢榮到山中訪問了許多好朋友,它的朋友是些什么樣的朋友呢,和我們的朋友一樣不一樣”)。
    (二)學習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
    (1)作者訪問的是些什么樣的朋友?
    (2)作者為什么把看這些景物說成是拜訪朋友?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拜訪自己的這些朋友的?
    【設計說明】此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好習慣,一步步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心情,適時地進行人文主義教育:萬物皆有靈性,美無處不在,只要你用心去體驗,一棵樹,一片云,一座古橋,甚至是一只小螞蟻都可能觸動你的情思,撥動你的心弦。使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滿懷激情,滿懷喜悅,用一顆虔誠的心去感悟大自然,贊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
    3.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
    (1)作者是如何描寫自己山中的朋友的?
    (2)作者的“朋友們”各有怎樣的特點?
    【設計說明】以問題的形式使內容一步步深入,學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發(fā)展。意在使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對話式描寫(充滿深情),在寫作中要注意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掌握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4.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1)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
    (5)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
    (3)你好,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
    【設計說明】體會作者將要溢出來的滿懷的真誠和喜悅。體會作者用語的親切,恰當。全文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出現的。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留意,都用心去譜寫心中的贊歌,讀文章時,就好像我們在跟好朋友面對面地敘舊般自然、親切。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細膩的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
    5.回憶課文內容,并說說你對這篇文章感觸最深的一點:
    【設計說明】此題旨在使學生在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去感知課文,體會作者融入大自然,領悟大自然的奧妙,接受大自然的恩賜。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使學生同作者一起領悟大自然,熱愛生命,感悟生活的真諦。
    6.閉上眼睛,用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設計說明】教師可選擇表現大自然美妙聲音的音樂,如林濤、鳥鳴、海浪、潺潺的水聲內容,把學生再一次帶入充滿溫馨和感情的大自然中,使學生真正用心體驗到大自然的美,同作者的感情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拓展課文內容。
    【設計說明】當你懷著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你會發(fā)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去親身感受大自然脈搏的跳動,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跟游人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當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題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并能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愉悅中體會大自然的語言,加強同學的集體主義感和合作意識。
    (設計者馬麗艷)。
    四、課堂實錄(片斷)。
    ……。
    (討論后,同學們紛紛舉手)。
    (同學們?yōu)樗实陌l(fā)言,豐富的表情鼓掌)。
    生2:“喂!小朋友,請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嗎?”小河臉色沉重地說:“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凈,皮膚是那么清爽,聲音也優(yōu)美動聽——嘩,嘩,嘩,每天都有許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現在呢?美妙的聲音不見了,白皙的皮膚變黑了,清澈的眼睛變得渾濁了。你們從我身邊經過時,還會捂住鼻子,說我是臭水溝,可這些能怨我嗎?我多想和你們一起玩耍呀!”
    師:同學們,對以上兩位同學的發(fā)言,你們心里怎么想的?(因勢利導,加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生3:我們要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保護生命。
    生4:我們每個人都要起來加入“清理河流”這一行動之中。
    生5:……。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記者姐姐!還記得我?guī)啄昵八徒o你的詩嗎?從前有座山,山上長滿樹。人們?yōu)橹赂?,上山砍伐樹。腰包漸漸鼓,山上光禿禿?!弊詮哪阆蛏鐣粲趿艘獝圩o森林以后,大家開始植樹造林了,你看我現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邊沒有了可怕的砍伐聲,有的是朋友的問候,花草的陪伴。當然嘍,我們不辜負你們的厚愛,我們會做環(huán)境的保護神,綠的天使,為人類的生活貢獻一片綠茵。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沒有以前的煩惱,我的身邊變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擔心被灰塵弄臟了,總是干干凈凈的,這都是你們大家保護環(huán)境的功勞。為了表示對大家的感謝,我給大家變個魔術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魚?看!像不像高聳的群山……再見了,朋友,趁著秋高氣爽的好季節(jié),快快享受這美麗的風景吧!我要去拜訪其他朋友了,再見!
    (許多同學還是高高地舉著手,不肯放下,氣氛越來越活躍)。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如此豐富,思維也很敏捷,連老師也很佩服大家的才能。(同學們臉上是自豪的笑)你們的心聲其實也是我的心聲,更是廣大人民的心聲一一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希望同學們能真誠地為我們的承諾而付諸行動。(再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的表達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讀課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計劃:二課時。
    課時一。
    教學內容:
    學生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能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學習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接板題,學生讀題辨別文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初讀課文。
    1、教師板書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引導問題:
    t:讀了“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如果讓你來寫這個題目,你會寫些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后辯體。
    讀書要求:
    1讀通課文,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讀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來多讀幾遍。
    二、練讀課文中的生難字詞,學生再讀課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語,學生練讀:
    2、學生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學習文章的主要內容,相機學習并鞏固反問句,過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根據下列提綱給文章分段。
    提綱:去訪回。
    2、學生再讀題。由題引發(fā)學生讀文本的欲望,初步學習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導問題:
    t1:“我”去山中訪了那些朋友?這些朋友有什么特點?你從文章哪些句子中讀出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老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落花、落葉、巖石……)。
    t2:老師為什么在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號呢?你從文章哪兒讀出來的。
    3、出示重點句子: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引導分析:
    t1:這個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個什么句式?
    t2:聯(lián)系上下文,這個句子還是一個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導學生對本課時進行學習小結。
    五、學生讀全文鞏固本課時所學。
    六、作業(yè)。
    1、課外再讀課文三遍。
    2、完成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書寫訓練。
    3、讀課文,在下列括號填上合適的詞語。
    課時二。
    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直接板題,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圍繞“朋友”這個主題討論。
    1、學生讀題。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知道課題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導學生圍繞“朋友”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引導問題:
    t1:在本節(jié)課深入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討論一下:在我們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怎樣才能稱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間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而發(fā)生感情。3交往:互相來往。
    t2:你愿意與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組圍繞“友好”的主題織學生通過“讀讀。
    議議。
    說說”的形式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課文。
    1、品讀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學習,通過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學習作者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引導問題: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讀讀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繪的景象。(注:總結落在文中“好風景”一詞)。
    2、學習文章第一部分,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撞”這詞來理解“好心情”,通過理解“好心情”來理解作者文章開始所表現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輕快與向往之情。
    3、學習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時的“好心情”與文章開頭之處“好心情”的不一樣,而升華主題——感恩(熱愛)自然。
    4、學生在讀題。理解“訪”所包含的情感。(訪:拜訪;訪問。拜訪:敬辭,訪問。)。
    三、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
    四、學生讀文鞏固所學。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十
    《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yōu)美的散文,傳統(tǒng)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yōu)美的意境。因此我采用表情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yōu)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1、積累優(yōu)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環(huán)保意識。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錄制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3、一個課時。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指導。
    學生感情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fā),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先想象,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她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fā)引導,經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yōu)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著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里。我們應該要關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fā)現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一、游戲導入:
    (和學生玩古詩接龍的游戲,一起背誦一些寫山的詩句。)當我們背誦這些詩句的時候,心情往往會無端地平靜下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向往著山,迷戀著山,寄情于山。今天,讓我們跟隨著現代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他心中的山。
    二、初讀,讀通順。(勾畫、理解有新鮮感的詞句)。
    “山中訪友”寫的是什么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自由地朗讀課文,碰到你覺得新鮮或生僻的詞,用筆畫下來,借助字典解決,爭取讀得正確、通順。
    (出示生字詞,正音,識記)。
    三、再讀,讀出景。(通過語言文字看到畫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出你通過語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對話,讀文章想畫面,體會景美。)明明是古橋、樹木、山泉、溪流……題目怎么是“山中訪友”呢?看來,“友”不是“友”。
    四、三讀,讀出情。(憑借語言體會友情,結合生活,體驗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讓我們再來讀課文,你從哪些段落能體會到“友情”?
    1、學習文章開頭,體會“滿懷的好心情”。
    2、正是這滿懷的好心情伴隨著“我”,橋不僅僅是橋,在“我”眼里,橋變成了老朋友。誰來讀第3段。(相機評價、指導,體會“情深”)。
    3、“樹”一段:你從“這片”體會到什么?(是“我”常來的這片樹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見知己,能沒有好心情嗎?“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發(fā)出由衷的感慨: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在讀中訓練句式,體會反問句表達情感的作用)請6位同學讀,讀出與老朋友打招乎時的“熱切”。
    5、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避雨的巖石。請大家自由朗讀6、7自然段,感受“我”與山中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體會“我”滿懷的好心情。
    6、此時,大家再看題目,“友”不是“友”嗎?友確是友。引讀文章結尾,體會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詩人以他獨特的感受賦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謂“景語皆情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山林,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會作者與大自然濃濃的友情。(配樂朗讀)。
    五、明明是山水樹木、花鳥雨露,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變得含情脈脈、有情有義呢?文章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讀后感一: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帶著愉快的心情探訪山中“好友”,與朋友互訴心聲,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花一草,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作者的好朋友,都是富有生命的人。從而營造了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讀了這篇課文,我對大自然有了不同的看法。平時,我們只對哪些特別美麗的大自然景物有喜愛之情,而對那些平凡的事物,則視而不見。可作者卻不一樣,每一個大自然景物,都有著極其精彩的歷史,作者跟每一個景物都有著深情厚誼,似乎已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大自然的萬物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跟大自然交流,就會發(fā)現,原來,大自然是如此美麗。他不是只有我們能看到的美景,而是有很多很多,只是我們沒有細心地去觀察,用心去和大自然交朋友。
    大自然中的趣味是非常多的,等待你去感悟和發(fā)現!
    讀后感二:
    學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后,我感受到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抒情散文,讓讀者仿佛與作者一起,經歷了山中訪友這美妙的歡欣之旅。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草,一鳥一石都成了有鮮活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是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訪友”。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和大自然的知己情誼。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鳥兒呼喚他的名字,露珠與他交換眼神,他和清涼的山泉一起梳妝,和汩汩的溪流共同唱和……作者在奇妙的大自然里,撿起落花,聞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落葉,看到了生命的奧秘;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聽見了緣故火山爆發(fā)的聲浪和時間隆隆的回聲。在雷雨里巖石為作者撐起一把巨傘。啊,多美呀!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根本都不熱愛大自然,更別說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抬頭望望天,是污黑的一片天,低頭看看地,是臟亂的一塊地。人們亂砍樹木、踩踏花草、隨地吐痰,這些做法只為了自己的一時的方便,那他們可否想到,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己。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啊!
    當你懷著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就會發(fā)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與花草鳥蝶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作為一名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節(jié)好課,一節(jié)大家都認可的成功課。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面對內涵豐富、可操作性極強的語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會更強烈一些。面對講完的《山中訪友》一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點?,F將自己教完這篇課文后的反思如下:
    課堂上我靠自己洋溢出來的激情,親切到位的鼓勵性語言,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樂意與老師交流。在我的積極引導下,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各種方式,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深入,而且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這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新課改教學理念。
    本課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將靜態(tài)的事物寫活了。在講課的過程中,我便注重了這種寫作方法的傳授。如:分析“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睂W生知道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體現了瀑布流水所產生的聲音渾厚、響亮的特點。我以這句為例,我讓學生明白了,描寫事物不管運用什么修辭都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同時使用修辭也可以讓文章生動、形象、有韻味。
    教學這篇課文,學生們較有收獲,他們是快樂的。但課堂還有很多不盡完美之處,比如,有些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不自然,課堂評價激勵性不強,沒能很好地照顧到學困生。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取長補短,讓自己不斷的成長。
    山中訪友六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微風撞了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覺好清爽!
    不坐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以樹的眼睛看周圍的樹,每一株樹都在看我。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我的頭發(fā)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血液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我親切的和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潔白的身影,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我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拾一片落葉,細數精致的紋理,那都是命運神秘的手相,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頭發(fā),此刻就我一人,花不會笑我,鳥不會羞我,在無人的山谷,我頭戴鮮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會兒女性。
    忽然下起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云頭吟詠。滿世界都是雨,惟有我站立的地方沒有雨,卻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俯身凝神,才發(fā)現許多螞蟻也在洞內避雨,用手捧起幾只螞蟻,好不動情,螞蟻,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間,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