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后感中,我對書中的價值觀和思想進行了深度的反思和評價。3.要寫好一篇讀后感,需要注意哪些關鍵點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這些范文涉及不同類型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展示了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韱l(fā)和幫助。"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一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和少年兒童朝夕相處是一種最大的快樂。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美好生活要靠他們去創(chuàng)造,遠大的理想要靠他們去實現?,F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畢竟是孩子,因為他們還處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長期,所以才需要關心愛護,需要教育培養(yǎng),我就對如何做好教書育人談一些體會。
一、把關心幫助孩子當作一種母愛。
教育是民生之基,尤其是對兒童的教育。讓所有的孩子都能無憂無慮地讀書學習。只有對孩子保持一片愛心,才能呵護一顆顆童心。沒有愛心,童心無以滋潤;沒有童心,愛心亦無所依托。少年兒童稚嫩的心靈不僅需要知識的啟蒙,更需要愛心的撫慰。只有這樣才能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F在孩子在家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譽為家中“小皇帝”。他們的學習生活需要我們去照顧和改善。
按照學校規(guī)定全鄉(xiāng)小學五、六年級要集中到鄉(xiāng)中心校寄宿學習,由于許多學生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庭,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有的常常想家,甚至流淚,情緒低落,成績滑坡。為了使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我便主動去安慰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在逆境中不消極、不自卑,在困難面前不沮喪、不泄氣,以樂觀向上的'心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我還時時處處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每天三頓飯是否吃飽了,冬天晚上睡覺冷不冷,夏天晚上睡覺有沒有蚊子。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每天早晨始終堅持與學生一道參加體育鍛煉。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就及時送往醫(yī)院,病情不嚴重,就請醫(yī)生開些常用藥,如果學生沒有錢便主動墊付,病情嚴重就與家長迅速取得聯系,建議盡快到條件好的醫(yī)院就診。
隨著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群眾越來越多,很多父母親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或親朋好友,“留守兒童”已成為社會問題。我班本學期有58人,其中:有39人的父親或母親、甚至父母親常年在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jié),我便主動了解學生家長的通信號碼,經常保持聯系,互通情況,做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盡管如此,還是有極少數孩子不但成績不好,還染上了惡習。如班上有一女生,連續(xù)幾次拿了班上同學的東西,我便主動打電話給她父母親,了解原因,把她請到我辦公室,進行耐心說服教育,后來,班上再也沒有類似現象發(fā)生。
二、把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一種主要責任。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預期目的,積極推進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俗話說,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德育必須從小培養(yǎng),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無論是道德習慣還是學習習慣。
由于現在的孩子父母絕大多數在外務工經商,受委托的親友只能照顧到孩子的溫飽,孩子的第一學校――家庭;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都是名不副實,家庭教育的欠賬太多了,我們教師應該主動給他們補上。教育孩子要以父母般的心真誠對待,教育他們從小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培養(yǎng)他們懂得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從愛勞動、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jié)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yè)做起,培養(yǎng)他們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fā)展;從堅持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戰(zhàn)勝每一個困難做起,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三、把給孩子傳授知識看作是一種快樂。
在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今天,學生、家長、老師對考試分數可以說是頂禮膜拜。一以貫之用分數來衡量老師和學生,老師壓力大,學生壓力更大,特別是學生,純粹是背離教育宗旨。我認為分數是衡量學生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絕不是惟一標準。對教師來說,不要以分數取人,對所有孩子都一視同仁,對他們的未來抱有同樣樂觀的態(tài)度,因為分數固然重要,但培養(yǎng)身心健康、品德良好的人更為重要。我認為正在成長的孩子更多的只是存在個體上的差異,而不能單純地以學習成績來判定他們的優(yōu)劣。無論是成績優(yōu)秀的,還是成績一般的甚至較差的,都同樣對待。俗話說,山中樹木有高低,十根手指有長短。一個班五、六十個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是很正常的,有的是基礎上的原因,有的是環(huán)境上的原因,有的是智力上的原因等。對待成績差的學生從不諷刺、挖苦、歧視,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鬃诱f“有教無類”,少年兒童在人生道路上剛剛起步,他們未來孕育無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學習成績好一些,有的孩子雖然成績稍差一些,然而在其他方面都可能頗有才華?,F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幫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屬于自己的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盡其才,從這個意義說,教育對所有的孩子應該是平等的。如本學期五年級學生李廣平、冉雪艷、趙嬡等成績基礎比較差,開始還有些厭學表現,通過耐心引導,現在無論是學習態(tài)度、還是學習效果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好轉。
總之,我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新教育觀念,拓寬知識視野,優(yōu)化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學生的情操。牢固樹立服務學生和家長的意識,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認真履行職責,使自己成為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人民教師,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二
作為小學教師,了解兒童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發(fā)生發(fā)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jié)。我細細品讀了朱智賢的《兒童心理學》一書。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兒童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兒童。
我在讀完以后有這樣的認識:
第一,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yǎng)這些心理品質。
第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
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通過這次讀書,讓我想到了我現在教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巨大的差異。而一些所謂的讓我們感到頭痛的孩子,我現在也能上升到科學的理論的層面來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他們現在的一切的不良后果,都不是一朝一夕他們自身愿意形成的,他們都是經歷了無數的,長期的多方面的影響才鑄就了今天的他們。
所以要想幫助這些孩子,我們不能一味的批評教育,讓他們改正他們所謂的缺點,而是要真正的索根求源,找到問題的真正的癥結所在,再試著慢慢幫助他們克服那一系列的問題。教育的道路雖然漫長而艱苦,但我更加堅定而且明確了方向。下面我談一下我的感觸。
有些兒童對學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由于學校的外表現象的吸引。例如,學校的校舍、桌椅、墻上的圖畫、很多同學在一起等等。有些兒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師的指示進行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或粗枝大葉地去完成。對于在學習態(tài)度上還沒有準備好的兒童,教師應該采取積極的辦法由系統地來進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體的范例來鼓勵兒童學習,啟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兒童參加班上的共同活動,培養(yǎng)他們按照教師的指示進行工作愿望,教會他們把學習和游戲區(qū)別開來,在學習時專心學習。
書中讓我明白了“建立關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觀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了才會建立所謂的關系。其實與他人建立關系是兒童期最關鍵的任務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務之一,理解關系的形成是理解兒童發(fā)展的根本。而兒童關系的最初依賴于家庭關系,家庭作為一個系統不僅僅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總和,而且是一個憑借自己本身的資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實體。影響兒童適應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結構,撫養(yǎng)環(huán)境的質量才是最具決定性的,最持久的影響。
兒童的發(fā)展是在人際關系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關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環(huán)境中出現的,人際關系的質量決定了適應。從出生開始,兒童就預先被適應成要與他人形成關系。依戀關系在嬰兒期出現,在隨后的幾年里從反射式的行為模式發(fā)展的高度選擇性的,有計劃的和靈活的反應系統。發(fā)展與同伴形成的關系也很重要,但是這和與父母的關系不一樣。與其他兒童的交往幫助學得許多社會技巧,幫助形成兒童的社會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進智力發(fā)展,被排斥的兒童尤其有以后出現心理問題的危險。
書里特別強調兒童的.情緒發(fā)展。情緒并不完全是消極的東西,它被認為對社會適應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際關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緒有生理基礎,是人類的天賦的一部分。新生兒就是通過情緒來滿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讓兒童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若不能習得這種技能會給他以后的社會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個能力的發(fā)展就是將看護人的外在控制轉移為孩子的自我控制,這個過程要持續(xù)整個兒童期,并且涉及到學習許多調節(jié)自我情緒及其表達的策略。
總之,《兒童心理學》這本書讓我更進一步了解到兒童一些心理行為偏差,也讓我結合班里個別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和教育。這樣一本好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幫助,我會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經常拜讀它,研磨它,用心理學的理論來指導我的教學之路。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三
不過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真仿佛回到兒時那童年夢想的城堡。你見過用尾巴走路、在教室上課、聽了故事也像人一樣因感動而流淚的魚嗎?你見過雙臂變成了兩雙大翅膀,成了人鳥的學生們在空中飛行嗎?一個個不可能發(fā)生在現實生活里的事情,卻出現在這本富有童年夢想又不乏教育的書中。作家楊紅櫻以她對兒童真誠的關懷,為孩子們構建了一個充滿自由而又神奇的城堡。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小人精,他純真、善良、可愛,了解各種好玩的游戲。能夠帶領富有童心的`孩子環(huán)游世界,上天入地。沒有年齡,永遠都長不大。生活的快快樂樂。我最喜歡的一節(jié)是城市的夜空飛行。因為這是我從小的夢想,能讀到這本是我覺得很幸運。讓我又一次回到童年。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四
小學生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恒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杰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于抽象概念,屬于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其生理、心理上仍處于不成熟時期,對于相對抽象的數學問題,僅僅用形象的思維方式并不能完全解決抽象特別是稍微復雜一些的數學問題,并且,由于其他學科,特別語言的理解障礙,使得他們在理解數學問題時更難以恰當到位。有時他們只依靠某些簡單的關鍵詞匯理解或解決問題,但這并不能幫助他們完全理解抽象的數學現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恰當地運用某些方法和工具如學具、教具與及適當的語言鼓勵等都能比較好地引導小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轉變?yōu)槌橄笏季S。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有效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恰當地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知識,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例如在“平移和旋轉”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多媒體動畫出示游樂園的一角:摩天輪、轉轉椅、纜車、大風車、小火車等的運動,學生一邊觀看屏幕一邊用手勢表示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并根據運動方式分類。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感知以及親身的體驗中,理解和掌握了物體的兩種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
我們通過形象操作、感受,直觀地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兒童認識規(guī)律。這樣可以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數學的基本概念,并在大腦中逐漸形成具體而形象概念并向抽象的數學概念轉換,從事物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方向協調發(fā)展。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五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非常艱苦。后來年輕人迷上了拜佛。有一天,他聽說遠方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便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終于找到了高僧。當他向高僧問佛法時,高僧說:“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道。吃完飯后,你立即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只要細心待奉,拜他為師,成佛又有何難?”年輕人大喜,立即下了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他仍然沒有遇到赤腳開門的`人,便氣急敗壞的回了家,當母親開門時,他卻意外發(fā)現母親居然赤著腳為自己開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母親都是永遠偉大的。在你失意、憂傷、痛苦,甚至絕望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你身邊的母親盡管不能點拔你什么,但在你無助、有困難的時候。她的微笑會想佛光一樣為你映出一片光明,她的教導就象佛法一樣意味深長,讓你對人生更有希望。不管你是多么卑微和落魄,母親永遠是你可以停泊休息的港灣,她的愛和呵護一樣會把你渡上一條風雨無阻的人生之船母親就是那可以毫不猶豫赤腳為你開門的人,母親擁有可以寬恕一切過失的胸懷,我們苦苦尋找想要侍奉的佛不就是母親嗎?讀有感作文450字。
小學生作文(中國大學網)。
有感作文“l(fā)oading=”lazy“src=”/1w/l/"。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六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心的顏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上小學后我認識了不少字,也愛上了閱讀。今年暑假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有一本《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童心的顏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鄭春華阿姨的代表作,由它改編的同名動畫片也深受我們小朋友的喜愛?!锻牡念伾饭策x取了其中《讓人高興的倒霉事》、《糖果牙醫(yī)》等 2經典故事。
童心是什么顏色的呢?讀完這本書后我想了好久好久。我想它應該是紅色的:旅行車成了“雷鋒車”,一路捎帶他人,最后還幫老大爺把十幾只小豬送到養(yǎng)豬場;在六一節(jié),小頭用獎金“讓所有小朋友都買上新玩具”;他用紙筆畫地圖幫人們很容易找到他們想去的地方;系黃絲帶幫橄欖球小男孩“找回”爸爸……大頭兒子可有愛心了。我想它也是綠色的:牙醫(yī)不用大鉗子而用糖果,遙控器一按廁所會自己到跑到面前,汽車和布娃娃也有自己的醫(yī)院和診室、哈哈笑醫(yī)院小朋友們都不會哭,沙灘褲可以當風箏飛上天,甚至吃蘋果也可以成為小偷的刑罰……在孩子們的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有。童心的世界也可以是黃色或者其他的顏色:闖入“閑人免進”的地下廣場意外體驗預展廳;偷偷地用三十雙長筒絲襪當風箏線……我們淘氣,我們搗蛋,因為我們只是孩子。我想,童心應該有著和彩虹一樣的顏色!
雖然不是看動畫片,但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圍裙媽媽的影子始終在腦子里轉,耐心、細心的小頭爸爸能陪小頭兒子玩所有的游戲,勤勞、能干的圍裙媽媽能給小頭兒子做各種美食。對于小頭兒子的淘氣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都能給予理解,我想這是小頭兒子一家能夠始終快樂的理由。我知道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很辛苦,我們要學會做做家務幫爸爸媽媽分擔些。我們有時也會孤獨,我們需要爸爸媽媽更多的陪伴、更多的愛?!锻牡念伾纷屛殷w會到生活的幸福家庭的溫暖,也讓我學會了感恩。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七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一座“童心城堡”,而這座“童心城堡”并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本書,而作者是以為要探索童心的人,那就是楊紅櫻阿姨。
而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個普通的小女孩。在一個平凡的小女孩孟小喬生活中出現了一位叫蜜兒的仙女來做她的保姆,當孟小喬讀六年級的時候她轉到了一所紅宮學校,而故事就在這發(fā)生。在這里我看到了可以用尾巴走路、坐在教室上課、聽了童話故事也想人一眼落淚的魚。我看到了雙臂變成一雙翅膀成了人頭鳥的學生們在球形教室上課的.情形。在這座童心城堡我看到了許多奇怪的景象,而在我的童心城堡中也有一些故事發(fā)生在中間。比如:有時面對一個花紋繁雜的墻就會想著會不會某一些線條拼接起來就是一個奇怪的東西,當我睡覺望著天花板的燈時想著會不會有一道以奇異的光閃出,如果有球形教室那該有多好就不會有老師可以叫同學當墻角罰站。我覺得童心就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童心城堡因為大家都經歷過童年。而有一些人忙碌的生活就如同泥土將他們心中那座童心城堡慢慢埋沒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八
兒童心理學從一開始就采用了觀察法,并且正是依靠這個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觀察法是反映客觀的方法,但是也極易混入主觀因素。所以,觀察法應該與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相配合。
2、實驗法。
實驗法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是觀察法,可以不改變對象而只改變觀察的工具,這就是把觀察法和自然法結合起來,即自然實驗法。
3、臨床法。
臨床法在處理病態(tài)心理的兒童時,可以根據結果來倒推原因,研究病態(tài)兒童的某種典型行為,預料他們能夠適應哪些生活,并且在對正常發(fā)展的兒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導上,具有重要意義。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九
心理學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
學習護理心理學之時,會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里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為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護理心理學之后,才學著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態(tài)去考慮問題后,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huán)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
每個人處在不同的年齡,心態(tài),處事,行為活動也必然有所不同。而處在大學階段的我們,心態(tài)的自我調整尤顯重要。誠然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有人性格樂觀,積極向上;而有人沉默寡言,消極憂傷。因此學習心理學則必不可少。
因為每個人都是感性動物,所以在面對一些重大災難時一般都會產生不良消極情緒。特別是遇到連續(xù)挫折時,比如考試不理想,同學關系不好,又生病了遲遲不愈……我們會抑郁,焦慮,憂傷,難過。因此要學會關心他人和自己。特別是未來,我們會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他們因為生病產生消極心態(tài),而讀懂病人的心,給予最真摯、最熱情的幫助,給病人以心靈的寄托更顯重要。有同情心,有愛心,讓病人充滿信心,將有益于疾病的治療,有益患者著恢復健康。
心理學對個人生活有著重要影響。每個人都會遇到心理方面的困難,自身的學習,會讓面對的困難不再顯得無計可施。自我調節(jié),心理暗示,找人傾訴均是排解心理障礙的方法。用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難過或是不快的事情,給自己以勇氣,給生活增添一份陽光。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
今天,姑姑送給我一本書,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阿姨的書--《童心城堡》。
她把童話寫的是那么令人向往,那么令人著迷。故事主要是說在一座學校里,有一個神秘的女老師,而在學校的草地上,有一塊十分神秘的地方。那個地方就在學校的一堵墻的里面。在里面,有一個童心城堡,只有擁有一顆童心的'人才能進去。而且,哪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都是令人向往的。在哪里有許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在這座城堡中,也有看起來十分危險但是當你自己去經歷是卻并不危險的地方,就想刀山,當你真正踏上去時,鋒利的刀尖就會收起來,可當你過去后,那刀尖就會再伸出來。
讀完了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只要你永遠有一顆童心,你就永遠都能進到里面去。
我覺得童心城堡是一個可以磨練自己意志力的地方,也是自己心里的一塊秘密領地,是一個存放童心和夢想的地方,但是我覺得,童心城堡是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就算別人想那也拿不走。最后,我想對你們說:“童心城堡也許會隨著你的長大而變得越來越難進,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的去里面看一看,因為你會從里面得到許多東西的?!?BR>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一
人生是一座美麗的百花園,而童年就是那一朵最特別的花;人生是一場美好的夢,而童年是夢里獨一無二的片段;人生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而童年是其中最美的篇章;人生是一支高亢的歌,而童年是歌中最動人的旋律......而《小王子》則是一本讓我更加真正懂得童年可貴的書,一本教會我們愛與責任的書,一本百讀不厭的書。
如果你問一個小孩,“有一座小別墅,門前有一簇簇的紫丁香,房子里有精美的擺設,屋頂上有鴿子在低飛盤旋......它美嗎?”孩子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哇!這難道是公主和王子的城堡嗎?”如果你用同樣的問題問大人,大人會說:“哇!這該值多少錢啊!”就這樣在大人手中孩子無窮無盡的美好幻想被捏得粉碎,有多少大人能聆聽孩子的心聲,又有多少大人可以陪孩子進入他的夢境,感受孩子在“太空漫步”,在花園唱歌,在廣場奔跑的快樂。
如果你告訴大人長大后希望自己變成白雪公主遇到心愛的白馬王子,大人們會說做夢,白日做夢;如果你說我也想變成圣誕老人,駕著雪橇為全世界的小朋友送去圣誕禮物,大人們會說幻想,純粹是幻想;如果你告訴大人你想和老虎成為朋友,大人們會說別想那些沒用的、亂七八糟的......
我希望全世界的爸爸、媽媽、老師以及所有的大人都能聽聽孩子的心聲,我們并不是完美的小孩,我們希望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一群真正懂我們的大人,別忘了你們也曾經是個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讓我們一起聆聽小王子,守望成長,靜聽花開,讓我們把這純凈的文字讀給每一個孩子和曾經是孩子的大人,用溫暖的童話輕觸心底的溫暖。
公眾號:向日葵的魔法城堡。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一座“童心城堡”,而這座“童心城堡”并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本書,而作者是以為要探索童心的人,那就是楊紅櫻阿姨。
絕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個普通的小女孩。在一個平凡的小女孩孟小喬生活中出現了一位叫蜜兒的仙女來做她的保姆,當孟小喬讀六年級的時候她轉到了一所紅宮學校,而故事就在這發(fā)生。在這里我看到了可以用尾巴走路、坐在教室上課、聽了童話故事也想人一眼落淚的魚。我看到了雙臂變成一雙翅膀成了人頭鳥的學生們在球形教室上課的情形。在這座童心城堡我看到了許多奇怪的景象,而在我的童心城堡中也有一些故事發(fā)生在中間。比如:有時面對一個花紋繁雜的墻就會想著會不會某一些線條拼接起來就是一個奇怪的`東西,當我睡覺望著天花板的燈時想著會不會有一道以奇異的光閃出,如果有球形教室那該有多好就不會有老師可以叫同學當墻角罰站。我覺得童心就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玖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童心城堡因為大家都經歷過童年。而有一些人忙碌的生活就如同泥土將他們心中那座童心城堡慢慢埋沒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三
我讀了《感動童心》的100個人物故事。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生猶如過眼去煙。有人卻把這短暫的生命之歌譜寫得燦若星辰,他們用行動體現了生命的意義,用深情抒發(fā)了生命的美好……我們之所以被感動,是他們的人格、精神以及堅持不懈的追求……。聽過烏鴉反哺的故事,因小烏鴉的心存感恩,而覺得這個外表丑陋的小生靈竟煥發(fā)出無與倫比的光彩。
聽過《聊齋志異》的故事,為狐仙們心存感恩,而覺得這些小動物竟顯得如此美麗多情。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因為心存感恩,原本普普通通的故事,竟然變得美麗動人。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凈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嘆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并蓄的一種傾聽。只要心存感恩,一粒干癟的種子也能萌芽,最終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只要心存感恩,一條涓涓細流也能壯大,最終匯集成一片蔚藍的大海;只要心存感恩,即使堅如冰山的民也能融化,最終蕩漾成一絲吹綠柳梢的春風。
無論你生活在逆境或是順境,只要你心中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你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感恩吧!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這個世界并不缺少愛,只是缺少感悟愛的心靈。愛的模樣萬千變化;愛的方式精彩紛呈;愛的滋味苦辣酸甜……或轟轟烈烈蕩氣回腸,或平平淡淡清新如茶,或輕柔綿延如歌悠揚,或沉默無語深邃如?!胖鹨活w感恩的心去體會,總有一種愛會涌入你的心底,叩響你寧靜的心扉,總有一種感動將潤濕你的雙眸,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藏……“努力”是成為“天才”的資本,“拼搏”是“天才”的動力,“智慧”是“天才”的基礎。
沒有后天的努力,沒有忘我的拼搏,沒有時代的智慧,就算是一個天才,也只是一座未開采的金礦罷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四
心理學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語。說它熟悉,因為在上學時就已經接觸過這門學科,而且感覺在工作中也一直用著它。說它陌生,雖然一直在用,但又覺得掌握的不透徹。暑假中再次重溫了《兒童學習心理與小學數學教學》,讓我再次體會到特級教師張新華的教學魅力。張興華,著名特級教師。他長期從事小學教學實踐,并在實踐中進行數學教學心理研究,逐步形成了基于兒童學習心理的數學教學流派。
曾經,有人認為,小學的數學嘛,應該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可依,真正進行了數學教學之后我才發(fā)現,數學教學并不如他人想象中那么簡單,而真正要教好數學更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閱讀了張老師的《兒童學習心理學與小學數學教學》,現在我真正地感到“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其中有太多的專業(yè)知識值得我們學習、鉆研,有時覺得很簡單的事物越是值得我們去研究!
這本書張老師從《知識的形成和習慣》、《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技能的形成與培養(yǎng)》、《智能的發(fā)展》、《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六個方面進行闡述,每一章節(jié)張老師都結合了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案例,細致分析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并對如何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讀后收獲良多。
劉墉先生在《中國學生的通病》一文里面提到:中國學生“好奇但不愛發(fā)問”“有問題往往拿去問同學,卻不去問老師,因為他們怕自己的問題幼稚,惹得同學笑話;又怕問的東西簡單,顯得自己淺薄;還怕問得太多,讓人覺得愛表現”。想想說得還很有道理,學生比較喜歡“老師發(fā)問他思考”。在高年級,甚至有個別學生喜歡“別人發(fā)問,別人思考,別人回答,我聽聽”的情況。那這些學生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喜歡被別人牽著走。在《兒童學習心理與小學數學教學》中,張老師說“發(fā)現問題更重要”。因為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推動實施實施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問題的提出是求知者調動自己原有的知識儲蓄,主動地、新穎的'、獨特的、個性感知的展示。美國衡量教育標準之一:把“沒有問題”的學生教的“有問題”。若把老師問住就算成功。布魯納認為:“學習者不應是新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睈垡蛩固挂舱J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學生從會發(fā)現問題到發(fā)現有質量的問題是一個逐步前行的過程,是需要進行長期指導,反復訓練的。
1、提供發(fā)現問題的示范。
學生是從模仿開始的,如果教師善于提認知水平高的問題,學生會以教師為榜樣,發(fā)現的問題質量也較高。因此,教師要言傳身教,不僅要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的發(fā)現問題做出示范。長此以往,在教師的熏陶下,學生潛移默化,發(fā)現的問題自然不會表面化、膚淺化。
2、要發(fā)現得有價值。
問題的發(fā)現要“準”、要“精”。對認真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提問,要鼓勵學生對一些查閱資料也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多提問。在學生發(fā)現了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不僅要及時的表揚,還要讓學生將發(fā)現問題的過程與其他同學分享,讓更多是學生能發(fā)現有價值的問題。
3、教師要起到好的指導作用。
學生發(fā)現的問題可能在表述上不夠準確,在把握上可能也不夠精準。此時,教師要進行適時地點撥,指導學生把握關鍵。在學生閃爍思維火花,卻是“霧里看花”時,教師的啟發(fā)會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積極引導,把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應用于課堂教學,為促進課堂更精彩的生成服務。
書好似讀完、看完,但我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書中談到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值得我們再次回味,再次思考。惟有反復不斷的閱讀,細細體會,用理論聯系實際,用理論指導實踐,才能更多地理解兒童,走近兒童,走進兒童的心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五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9。
《幼兒的感覺與意志》被公認是第一部科學的、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作者對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中的每一天進行系統觀察,有時也進行一些實驗性的研究,最后把這些觀察和研究記錄整理成書。
2.寶寶也是哲學家:學習與思考的驚奇發(fā)現。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20xx-9。
這本書與汗牛充棟的“育兒寶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充滿情感與智慧的視角,從一種嶄新的角度去欣賞童年的豐富性與重要性。
3.兒童與情緒。
作者:哈里斯harris。
出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10。
《兒童與情緒:心理認知的發(fā)展》主要講述了,如果要去愛、幫助、說服和反對他人,我們必須要知曉他們的所想和所需,人類的互動依靠的是“一種心靈理論”。這一理論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緒,如果我們不能理解我們?yōu)楹螝g樂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師范20xx-9。
《高等院校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兒童發(fā)展》結合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對高素質師資的訴求,旨在提升新師資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未來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師教育改革?!陡叩仍盒=處熃逃盗薪滩?兒童發(fā)展》在內容方面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六
在以往的假期中,我閱讀的都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之類的書籍。今年暑期閱讀了張興華老師的《兒童學習心理與小學數學教學》,這本書專業(yè)性極強,使我深受啟發(fā)。研究兒童學習心理的很多,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也很多,而對兩者結合起來研究的卻為數不多,張興華老師就是其中一個。
兒童學習心理,是我們所有老師考量一切課堂教學問題的邏輯源頭。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兒童學習心理,才有可能從學生出發(fā),制定出最有效的教學方案。從張老師的這本書中不難看出,兒童學習心理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如此的廣且合理。例如在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中該如何強化感知,張老師強調小學生獲得新概念在很多情況下都要經歷首次感知的過程,首先教師讓學生不斷試商,充分感知“除不盡”這一情況。接著對學生的感知進行誘發(fā)和導向,擴大“對象”與“背景”的差異,引導學生把“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一循環(huán)小數的核心內涵抽象出來。最后通過語言的導向,引導學生深入地感知。此時,學生對循環(huán)小數的本質意義已經積聚了充分、準確而全面的感性認識,即可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概括,展開抽象思維。
兒童學習心理對數學教學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數學教學對兒童學習心理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兩者應該相輔相成。在第四章智能的發(fā)展,張興華老師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fā)展學生智能,張老師就直覺思維、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聯想、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等六方向進行的研究與總結。一個問題的逆思維引導這一教學實例我看得頗有感觸,當學生因對題中“剩下的梨正好是原來兩筐的重量”一句的理解,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都拘泥于先要求出剩下梨的千克數,又覺得不好算的時候,教師引發(fā)學生“反過來想想”,誘導學生由剩下的聯想到拿走的,不僅使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強化了“反過來想想”的逆向思維的意念。不難明白,教師適時的引導、啟發(fā),能使學生的思路及時地轉換到直接相反的進程,逐步使學生形成逆向思維的能力與習慣。
張老師對于學術的執(zhí)著深深地觸動著我,這本書再版時,張老師又對原版進行了增刪和整合,也許有人覺得這沒什么,可是對于一位七十歲的人來說這意味著對學術的精益求精、對智慧的尊重。這本書值得我們學習的太多,值得我們研究的也太多,我將繼續(xù)研讀。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一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和少年兒童朝夕相處是一種最大的快樂。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美好生活要靠他們去創(chuàng)造,遠大的理想要靠他們去實現?,F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畢竟是孩子,因為他們還處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長期,所以才需要關心愛護,需要教育培養(yǎng),我就對如何做好教書育人談一些體會。
一、把關心幫助孩子當作一種母愛。
教育是民生之基,尤其是對兒童的教育。讓所有的孩子都能無憂無慮地讀書學習。只有對孩子保持一片愛心,才能呵護一顆顆童心。沒有愛心,童心無以滋潤;沒有童心,愛心亦無所依托。少年兒童稚嫩的心靈不僅需要知識的啟蒙,更需要愛心的撫慰。只有這樣才能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F在孩子在家里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譽為家中“小皇帝”。他們的學習生活需要我們去照顧和改善。
按照學校規(guī)定全鄉(xiāng)小學五、六年級要集中到鄉(xiāng)中心校寄宿學習,由于許多學生第一次長時間離開家庭,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有的常常想家,甚至流淚,情緒低落,成績滑坡。為了使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我便主動去安慰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在逆境中不消極、不自卑,在困難面前不沮喪、不泄氣,以樂觀向上的'心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我還時時處處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每天三頓飯是否吃飽了,冬天晚上睡覺冷不冷,夏天晚上睡覺有沒有蚊子。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每天早晨始終堅持與學生一道參加體育鍛煉。如果有孩子生病了就及時送往醫(yī)院,病情不嚴重,就請醫(yī)生開些常用藥,如果學生沒有錢便主動墊付,病情嚴重就與家長迅速取得聯系,建議盡快到條件好的醫(yī)院就診。
隨著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群眾越來越多,很多父母親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或親朋好友,“留守兒童”已成為社會問題。我班本學期有58人,其中:有39人的父親或母親、甚至父母親常年在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jié),我便主動了解學生家長的通信號碼,經常保持聯系,互通情況,做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盡管如此,還是有極少數孩子不但成績不好,還染上了惡習。如班上有一女生,連續(xù)幾次拿了班上同學的東西,我便主動打電話給她父母親,了解原因,把她請到我辦公室,進行耐心說服教育,后來,班上再也沒有類似現象發(fā)生。
二、把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一種主要責任。
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預期目的,積極推進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俗話說,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德育必須從小培養(yǎng),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培養(yǎng)習慣,無論是道德習慣還是學習習慣。
由于現在的孩子父母絕大多數在外務工經商,受委托的親友只能照顧到孩子的溫飽,孩子的第一學校――家庭;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都是名不副實,家庭教育的欠賬太多了,我們教師應該主動給他們補上。教育孩子要以父母般的心真誠對待,教育他們從小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培養(yǎng)他們懂得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從愛勞動、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jié)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yè)做起,培養(yǎng)他們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fā)展;從堅持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戰(zhàn)勝每一個困難做起,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三、把給孩子傳授知識看作是一種快樂。
在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今天,學生、家長、老師對考試分數可以說是頂禮膜拜。一以貫之用分數來衡量老師和學生,老師壓力大,學生壓力更大,特別是學生,純粹是背離教育宗旨。我認為分數是衡量學生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絕不是惟一標準。對教師來說,不要以分數取人,對所有孩子都一視同仁,對他們的未來抱有同樣樂觀的態(tài)度,因為分數固然重要,但培養(yǎng)身心健康、品德良好的人更為重要。我認為正在成長的孩子更多的只是存在個體上的差異,而不能單純地以學習成績來判定他們的優(yōu)劣。無論是成績優(yōu)秀的,還是成績一般的甚至較差的,都同樣對待。俗話說,山中樹木有高低,十根手指有長短。一個班五、六十個學生成績參差不齊是很正常的,有的是基礎上的原因,有的是環(huán)境上的原因,有的是智力上的原因等。對待成績差的學生從不諷刺、挖苦、歧視,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鬃诱f“有教無類”,少年兒童在人生道路上剛剛起步,他們未來孕育無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學習成績好一些,有的孩子雖然成績稍差一些,然而在其他方面都可能頗有才華?,F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幫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屬于自己的路,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盡其才,從這個意義說,教育對所有的孩子應該是平等的。如本學期五年級學生李廣平、冉雪艷、趙嬡等成績基礎比較差,開始還有些厭學表現,通過耐心引導,現在無論是學習態(tài)度、還是學習效果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好轉。
總之,我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新教育觀念,拓寬知識視野,優(yōu)化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學生的情操。牢固樹立服務學生和家長的意識,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認真履行職責,使自己成為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人民教師,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二
作為小學教師,了解兒童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發(fā)生發(fā)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jié)。我細細品讀了朱智賢的《兒童心理學》一書。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兒童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兒童。
我在讀完以后有這樣的認識:
第一,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yǎng)這些心理品質。
第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
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通過這次讀書,讓我想到了我現在教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巨大的差異。而一些所謂的讓我們感到頭痛的孩子,我現在也能上升到科學的理論的層面來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他們現在的一切的不良后果,都不是一朝一夕他們自身愿意形成的,他們都是經歷了無數的,長期的多方面的影響才鑄就了今天的他們。
所以要想幫助這些孩子,我們不能一味的批評教育,讓他們改正他們所謂的缺點,而是要真正的索根求源,找到問題的真正的癥結所在,再試著慢慢幫助他們克服那一系列的問題。教育的道路雖然漫長而艱苦,但我更加堅定而且明確了方向。下面我談一下我的感觸。
有些兒童對學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由于學校的外表現象的吸引。例如,學校的校舍、桌椅、墻上的圖畫、很多同學在一起等等。有些兒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師的指示進行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或粗枝大葉地去完成。對于在學習態(tài)度上還沒有準備好的兒童,教師應該采取積極的辦法由系統地來進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體的范例來鼓勵兒童學習,啟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兒童參加班上的共同活動,培養(yǎng)他們按照教師的指示進行工作愿望,教會他們把學習和游戲區(qū)別開來,在學習時專心學習。
書中讓我明白了“建立關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觀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了才會建立所謂的關系。其實與他人建立關系是兒童期最關鍵的任務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務之一,理解關系的形成是理解兒童發(fā)展的根本。而兒童關系的最初依賴于家庭關系,家庭作為一個系統不僅僅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總和,而且是一個憑借自己本身的資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實體。影響兒童適應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結構,撫養(yǎng)環(huán)境的質量才是最具決定性的,最持久的影響。
兒童的發(fā)展是在人際關系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關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環(huán)境中出現的,人際關系的質量決定了適應。從出生開始,兒童就預先被適應成要與他人形成關系。依戀關系在嬰兒期出現,在隨后的幾年里從反射式的行為模式發(fā)展的高度選擇性的,有計劃的和靈活的反應系統。發(fā)展與同伴形成的關系也很重要,但是這和與父母的關系不一樣。與其他兒童的交往幫助學得許多社會技巧,幫助形成兒童的社會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進智力發(fā)展,被排斥的兒童尤其有以后出現心理問題的危險。
書里特別強調兒童的.情緒發(fā)展。情緒并不完全是消極的東西,它被認為對社會適應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際關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緒有生理基礎,是人類的天賦的一部分。新生兒就是通過情緒來滿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讓兒童學會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若不能習得這種技能會給他以后的社會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個能力的發(fā)展就是將看護人的外在控制轉移為孩子的自我控制,這個過程要持續(xù)整個兒童期,并且涉及到學習許多調節(jié)自我情緒及其表達的策略。
總之,《兒童心理學》這本書讓我更進一步了解到兒童一些心理行為偏差,也讓我結合班里個別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和教育。這樣一本好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幫助,我會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經常拜讀它,研磨它,用心理學的理論來指導我的教學之路。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三
不過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真仿佛回到兒時那童年夢想的城堡。你見過用尾巴走路、在教室上課、聽了故事也像人一樣因感動而流淚的魚嗎?你見過雙臂變成了兩雙大翅膀,成了人鳥的學生們在空中飛行嗎?一個個不可能發(fā)生在現實生活里的事情,卻出現在這本富有童年夢想又不乏教育的書中。作家楊紅櫻以她對兒童真誠的關懷,為孩子們構建了一個充滿自由而又神奇的城堡。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小人精,他純真、善良、可愛,了解各種好玩的游戲。能夠帶領富有童心的`孩子環(huán)游世界,上天入地。沒有年齡,永遠都長不大。生活的快快樂樂。我最喜歡的一節(jié)是城市的夜空飛行。因為這是我從小的夢想,能讀到這本是我覺得很幸運。讓我又一次回到童年。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四
小學生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恒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杰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于抽象概念,屬于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其生理、心理上仍處于不成熟時期,對于相對抽象的數學問題,僅僅用形象的思維方式并不能完全解決抽象特別是稍微復雜一些的數學問題,并且,由于其他學科,特別語言的理解障礙,使得他們在理解數學問題時更難以恰當到位。有時他們只依靠某些簡單的關鍵詞匯理解或解決問題,但這并不能幫助他們完全理解抽象的數學現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恰當地運用某些方法和工具如學具、教具與及適當的語言鼓勵等都能比較好地引導小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轉變?yōu)槌橄笏季S。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有效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zhèn)?,恰當地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解決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知識,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例如在“平移和旋轉”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方式,多媒體動畫出示游樂園的一角:摩天輪、轉轉椅、纜車、大風車、小火車等的運動,學生一邊觀看屏幕一邊用手勢表示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并根據運動方式分類。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感知以及親身的體驗中,理解和掌握了物體的兩種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
我們通過形象操作、感受,直觀地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兒童認識規(guī)律。這樣可以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數學的基本概念,并在大腦中逐漸形成具體而形象概念并向抽象的數學概念轉換,從事物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方向協調發(fā)展。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五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非常艱苦。后來年輕人迷上了拜佛。有一天,他聽說遠方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便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終于找到了高僧。當他向高僧問佛法時,高僧說:“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給你指條道。吃完飯后,你立即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腳為你開門的人,這人就是你所謂的佛。你只要細心待奉,拜他為師,成佛又有何難?”年輕人大喜,立即下了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他仍然沒有遇到赤腳開門的`人,便氣急敗壞的回了家,當母親開門時,他卻意外發(fā)現母親居然赤著腳為自己開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母親都是永遠偉大的。在你失意、憂傷、痛苦,甚至絕望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你身邊的母親盡管不能點拔你什么,但在你無助、有困難的時候。她的微笑會想佛光一樣為你映出一片光明,她的教導就象佛法一樣意味深長,讓你對人生更有希望。不管你是多么卑微和落魄,母親永遠是你可以停泊休息的港灣,她的愛和呵護一樣會把你渡上一條風雨無阻的人生之船母親就是那可以毫不猶豫赤腳為你開門的人,母親擁有可以寬恕一切過失的胸懷,我們苦苦尋找想要侍奉的佛不就是母親嗎?讀有感作文450字。
小學生作文(中國大學網)。
有感作文“l(fā)oading=”lazy“src=”/1w/l/"。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六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心的顏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上小學后我認識了不少字,也愛上了閱讀。今年暑假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有一本《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童心的顏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鄭春華阿姨的代表作,由它改編的同名動畫片也深受我們小朋友的喜愛?!锻牡念伾饭策x取了其中《讓人高興的倒霉事》、《糖果牙醫(yī)》等 2經典故事。
童心是什么顏色的呢?讀完這本書后我想了好久好久。我想它應該是紅色的:旅行車成了“雷鋒車”,一路捎帶他人,最后還幫老大爺把十幾只小豬送到養(yǎng)豬場;在六一節(jié),小頭用獎金“讓所有小朋友都買上新玩具”;他用紙筆畫地圖幫人們很容易找到他們想去的地方;系黃絲帶幫橄欖球小男孩“找回”爸爸……大頭兒子可有愛心了。我想它也是綠色的:牙醫(yī)不用大鉗子而用糖果,遙控器一按廁所會自己到跑到面前,汽車和布娃娃也有自己的醫(yī)院和診室、哈哈笑醫(yī)院小朋友們都不會哭,沙灘褲可以當風箏飛上天,甚至吃蘋果也可以成為小偷的刑罰……在孩子們的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有。童心的世界也可以是黃色或者其他的顏色:闖入“閑人免進”的地下廣場意外體驗預展廳;偷偷地用三十雙長筒絲襪當風箏線……我們淘氣,我們搗蛋,因為我們只是孩子。我想,童心應該有著和彩虹一樣的顏色!
雖然不是看動畫片,但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圍裙媽媽的影子始終在腦子里轉,耐心、細心的小頭爸爸能陪小頭兒子玩所有的游戲,勤勞、能干的圍裙媽媽能給小頭兒子做各種美食。對于小頭兒子的淘氣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都能給予理解,我想這是小頭兒子一家能夠始終快樂的理由。我知道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很辛苦,我們要學會做做家務幫爸爸媽媽分擔些。我們有時也會孤獨,我們需要爸爸媽媽更多的陪伴、更多的愛?!锻牡念伾纷屛殷w會到生活的幸福家庭的溫暖,也讓我學會了感恩。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七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一座“童心城堡”,而這座“童心城堡”并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本書,而作者是以為要探索童心的人,那就是楊紅櫻阿姨。
而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個普通的小女孩。在一個平凡的小女孩孟小喬生活中出現了一位叫蜜兒的仙女來做她的保姆,當孟小喬讀六年級的時候她轉到了一所紅宮學校,而故事就在這發(fā)生。在這里我看到了可以用尾巴走路、坐在教室上課、聽了童話故事也想人一眼落淚的魚。我看到了雙臂變成一雙翅膀成了人頭鳥的學生們在球形教室上課的.情形。在這座童心城堡我看到了許多奇怪的景象,而在我的童心城堡中也有一些故事發(fā)生在中間。比如:有時面對一個花紋繁雜的墻就會想著會不會某一些線條拼接起來就是一個奇怪的東西,當我睡覺望著天花板的燈時想著會不會有一道以奇異的光閃出,如果有球形教室那該有多好就不會有老師可以叫同學當墻角罰站。我覺得童心就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童心城堡因為大家都經歷過童年。而有一些人忙碌的生活就如同泥土將他們心中那座童心城堡慢慢埋沒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八
兒童心理學從一開始就采用了觀察法,并且正是依靠這個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觀察法是反映客觀的方法,但是也極易混入主觀因素。所以,觀察法應該與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相配合。
2、實驗法。
實驗法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是觀察法,可以不改變對象而只改變觀察的工具,這就是把觀察法和自然法結合起來,即自然實驗法。
3、臨床法。
臨床法在處理病態(tài)心理的兒童時,可以根據結果來倒推原因,研究病態(tài)兒童的某種典型行為,預料他們能夠適應哪些生活,并且在對正常發(fā)展的兒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導上,具有重要意義。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九
心理學是探究一個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紀律的科學。一個人的內心情感——喜怒哀樂憂傷悲會直接表現為外在行為上,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會使外在的生活充滿愉悅之感。
學習護理心理學之時,會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同時也會更加關注周圍的人。以前會厭煩電話里父親母親隔山隔水的嘮叨,會因為同學之間處事不快而大動干戈,會覺得似乎受委屈的總是自己卻很少從對方立場去考慮問題。而在學習護理心理學之后,才學著多多關注他人。也許那些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我們的同學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當我們用公正、公平的心態(tài)去考慮問題后,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和諧,與環(huán)境相和諧,與社會相和諧。
每個人處在不同的年齡,心態(tài),處事,行為活動也必然有所不同。而處在大學階段的我們,心態(tài)的自我調整尤顯重要。誠然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有人性格樂觀,積極向上;而有人沉默寡言,消極憂傷。因此學習心理學則必不可少。
因為每個人都是感性動物,所以在面對一些重大災難時一般都會產生不良消極情緒。特別是遇到連續(xù)挫折時,比如考試不理想,同學關系不好,又生病了遲遲不愈……我們會抑郁,焦慮,憂傷,難過。因此要學會關心他人和自己。特別是未來,我們會面對形形色色的病人。他們因為生病產生消極心態(tài),而讀懂病人的心,給予最真摯、最熱情的幫助,給病人以心靈的寄托更顯重要。有同情心,有愛心,讓病人充滿信心,將有益于疾病的治療,有益患者著恢復健康。
心理學對個人生活有著重要影響。每個人都會遇到心理方面的困難,自身的學習,會讓面對的困難不再顯得無計可施。自我調節(jié),心理暗示,找人傾訴均是排解心理障礙的方法。用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難過或是不快的事情,給自己以勇氣,給生活增添一份陽光。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
今天,姑姑送給我一本書,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阿姨的書--《童心城堡》。
她把童話寫的是那么令人向往,那么令人著迷。故事主要是說在一座學校里,有一個神秘的女老師,而在學校的草地上,有一塊十分神秘的地方。那個地方就在學校的一堵墻的里面。在里面,有一個童心城堡,只有擁有一顆童心的'人才能進去。而且,哪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都是令人向往的。在哪里有許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在這座城堡中,也有看起來十分危險但是當你自己去經歷是卻并不危險的地方,就想刀山,當你真正踏上去時,鋒利的刀尖就會收起來,可當你過去后,那刀尖就會再伸出來。
讀完了這篇故事,我知道了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只要你永遠有一顆童心,你就永遠都能進到里面去。
我覺得童心城堡是一個可以磨練自己意志力的地方,也是自己心里的一塊秘密領地,是一個存放童心和夢想的地方,但是我覺得,童心城堡是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就算別人想那也拿不走。最后,我想對你們說:“童心城堡也許會隨著你的長大而變得越來越難進,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的去里面看一看,因為你會從里面得到許多東西的?!?BR>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一
人生是一座美麗的百花園,而童年就是那一朵最特別的花;人生是一場美好的夢,而童年是夢里獨一無二的片段;人生是一本百讀不厭的書,而童年是其中最美的篇章;人生是一支高亢的歌,而童年是歌中最動人的旋律......而《小王子》則是一本讓我更加真正懂得童年可貴的書,一本教會我們愛與責任的書,一本百讀不厭的書。
如果你問一個小孩,“有一座小別墅,門前有一簇簇的紫丁香,房子里有精美的擺設,屋頂上有鴿子在低飛盤旋......它美嗎?”孩子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哇!這難道是公主和王子的城堡嗎?”如果你用同樣的問題問大人,大人會說:“哇!這該值多少錢啊!”就這樣在大人手中孩子無窮無盡的美好幻想被捏得粉碎,有多少大人能聆聽孩子的心聲,又有多少大人可以陪孩子進入他的夢境,感受孩子在“太空漫步”,在花園唱歌,在廣場奔跑的快樂。
如果你告訴大人長大后希望自己變成白雪公主遇到心愛的白馬王子,大人們會說做夢,白日做夢;如果你說我也想變成圣誕老人,駕著雪橇為全世界的小朋友送去圣誕禮物,大人們會說幻想,純粹是幻想;如果你告訴大人你想和老虎成為朋友,大人們會說別想那些沒用的、亂七八糟的......
我希望全世界的爸爸、媽媽、老師以及所有的大人都能聽聽孩子的心聲,我們并不是完美的小孩,我們希望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一群真正懂我們的大人,別忘了你們也曾經是個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讓我們一起聆聽小王子,守望成長,靜聽花開,讓我們把這純凈的文字讀給每一個孩子和曾經是孩子的大人,用溫暖的童話輕觸心底的溫暖。
公眾號:向日葵的魔法城堡。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一座“童心城堡”,而這座“童心城堡”并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本書,而作者是以為要探索童心的人,那就是楊紅櫻阿姨。
絕故事就發(fā)生在一個普通的小女孩。在一個平凡的小女孩孟小喬生活中出現了一位叫蜜兒的仙女來做她的保姆,當孟小喬讀六年級的時候她轉到了一所紅宮學校,而故事就在這發(fā)生。在這里我看到了可以用尾巴走路、坐在教室上課、聽了童話故事也想人一眼落淚的魚。我看到了雙臂變成一雙翅膀成了人頭鳥的學生們在球形教室上課的情形。在這座童心城堡我看到了許多奇怪的景象,而在我的童心城堡中也有一些故事發(fā)生在中間。比如:有時面對一個花紋繁雜的墻就會想著會不會某一些線條拼接起來就是一個奇怪的`東西,當我睡覺望著天花板的燈時想著會不會有一道以奇異的光閃出,如果有球形教室那該有多好就不會有老師可以叫同學當墻角罰站。我覺得童心就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玖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其實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童心城堡因為大家都經歷過童年。而有一些人忙碌的生活就如同泥土將他們心中那座童心城堡慢慢埋沒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三
我讀了《感動童心》的100個人物故事。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人生猶如過眼去煙。有人卻把這短暫的生命之歌譜寫得燦若星辰,他們用行動體現了生命的意義,用深情抒發(fā)了生命的美好……我們之所以被感動,是他們的人格、精神以及堅持不懈的追求……。聽過烏鴉反哺的故事,因小烏鴉的心存感恩,而覺得這個外表丑陋的小生靈竟煥發(fā)出無與倫比的光彩。
聽過《聊齋志異》的故事,為狐仙們心存感恩,而覺得這些小動物竟顯得如此美麗多情。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因為心存感恩,原本普普通通的故事,竟然變得美麗動人。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凈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嘆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并蓄的一種傾聽。只要心存感恩,一粒干癟的種子也能萌芽,最終生長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只要心存感恩,一條涓涓細流也能壯大,最終匯集成一片蔚藍的大海;只要心存感恩,即使堅如冰山的民也能融化,最終蕩漾成一絲吹綠柳梢的春風。
無論你生活在逆境或是順境,只要你心中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你必然會不斷地涌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處處動人的風景。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感恩吧!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這個世界并不缺少愛,只是缺少感悟愛的心靈。愛的模樣萬千變化;愛的方式精彩紛呈;愛的滋味苦辣酸甜……或轟轟烈烈蕩氣回腸,或平平淡淡清新如茶,或輕柔綿延如歌悠揚,或沉默無語深邃如?!胖鹨活w感恩的心去體會,總有一種愛會涌入你的心底,叩響你寧靜的心扉,總有一種感動將潤濕你的雙眸,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藏……“努力”是成為“天才”的資本,“拼搏”是“天才”的動力,“智慧”是“天才”的基礎。
沒有后天的努力,沒有忘我的拼搏,沒有時代的智慧,就算是一個天才,也只是一座未開采的金礦罷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四
心理學對于我來說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語。說它熟悉,因為在上學時就已經接觸過這門學科,而且感覺在工作中也一直用著它。說它陌生,雖然一直在用,但又覺得掌握的不透徹。暑假中再次重溫了《兒童學習心理與小學數學教學》,讓我再次體會到特級教師張新華的教學魅力。張興華,著名特級教師。他長期從事小學教學實踐,并在實踐中進行數學教學心理研究,逐步形成了基于兒童學習心理的數學教學流派。
曾經,有人認為,小學的數學嘛,應該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可依,真正進行了數學教學之后我才發(fā)現,數學教學并不如他人想象中那么簡單,而真正要教好數學更是需要付出一番努力。閱讀了張老師的《兒童學習心理學與小學數學教學》,現在我真正地感到“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其中有太多的專業(yè)知識值得我們學習、鉆研,有時覺得很簡單的事物越是值得我們去研究!
這本書張老師從《知識的形成和習慣》、《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技能的形成與培養(yǎng)》、《智能的發(fā)展》、《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六個方面進行闡述,每一章節(jié)張老師都結合了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案例,細致分析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并對如何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讀后收獲良多。
劉墉先生在《中國學生的通病》一文里面提到:中國學生“好奇但不愛發(fā)問”“有問題往往拿去問同學,卻不去問老師,因為他們怕自己的問題幼稚,惹得同學笑話;又怕問的東西簡單,顯得自己淺薄;還怕問得太多,讓人覺得愛表現”。想想說得還很有道理,學生比較喜歡“老師發(fā)問他思考”。在高年級,甚至有個別學生喜歡“別人發(fā)問,別人思考,別人回答,我聽聽”的情況。那這些學生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喜歡被別人牽著走。在《兒童學習心理與小學數學教學》中,張老師說“發(fā)現問題更重要”。因為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推動實施實施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問題的提出是求知者調動自己原有的知識儲蓄,主動地、新穎的'、獨特的、個性感知的展示。美國衡量教育標準之一:把“沒有問題”的學生教的“有問題”。若把老師問住就算成功。布魯納認為:“學習者不應是新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睈垡蛩固挂舱J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學生從會發(fā)現問題到發(fā)現有質量的問題是一個逐步前行的過程,是需要進行長期指導,反復訓練的。
1、提供發(fā)現問題的示范。
學生是從模仿開始的,如果教師善于提認知水平高的問題,學生會以教師為榜樣,發(fā)現的問題質量也較高。因此,教師要言傳身教,不僅要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的發(fā)現問題做出示范。長此以往,在教師的熏陶下,學生潛移默化,發(fā)現的問題自然不會表面化、膚淺化。
2、要發(fā)現得有價值。
問題的發(fā)現要“準”、要“精”。對認真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提問,要鼓勵學生對一些查閱資料也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多提問。在學生發(fā)現了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不僅要及時的表揚,還要讓學生將發(fā)現問題的過程與其他同學分享,讓更多是學生能發(fā)現有價值的問題。
3、教師要起到好的指導作用。
學生發(fā)現的問題可能在表述上不夠準確,在把握上可能也不夠精準。此時,教師要進行適時地點撥,指導學生把握關鍵。在學生閃爍思維火花,卻是“霧里看花”時,教師的啟發(fā)會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積極引導,把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應用于課堂教學,為促進課堂更精彩的生成服務。
書好似讀完、看完,但我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書中談到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值得我們再次回味,再次思考。惟有反復不斷的閱讀,細細體會,用理論聯系實際,用理論指導實踐,才能更多地理解兒童,走近兒童,走進兒童的心理。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五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9。
《幼兒的感覺與意志》被公認是第一部科學的、系統的兒童心理學著作。作者對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3歲中的每一天進行系統觀察,有時也進行一些實驗性的研究,最后把這些觀察和研究記錄整理成書。
2.寶寶也是哲學家:學習與思考的驚奇發(fā)現。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20xx-9。
這本書與汗牛充棟的“育兒寶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充滿情感與智慧的視角,從一種嶄新的角度去欣賞童年的豐富性與重要性。
3.兒童與情緒。
作者:哈里斯harris。
出版: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10。
《兒童與情緒:心理認知的發(fā)展》主要講述了,如果要去愛、幫助、說服和反對他人,我們必須要知曉他們的所想和所需,人類的互動依靠的是“一種心靈理論”。這一理論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緒,如果我們不能理解我們?yōu)楹螝g樂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師范20xx-9。
《高等院校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兒童發(fā)展》結合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對高素質師資的訴求,旨在提升新師資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未來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師教育改革?!陡叩仍盒=處熃逃盗薪滩?兒童發(fā)展》在內容方面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敲擊童心讀后感篇十六
在以往的假期中,我閱讀的都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之類的書籍。今年暑期閱讀了張興華老師的《兒童學習心理與小學數學教學》,這本書專業(yè)性極強,使我深受啟發(fā)。研究兒童學習心理的很多,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的也很多,而對兩者結合起來研究的卻為數不多,張興華老師就是其中一個。
兒童學習心理,是我們所有老師考量一切課堂教學問題的邏輯源頭。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兒童學習心理,才有可能從學生出發(fā),制定出最有效的教學方案。從張老師的這本書中不難看出,兒童學習心理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如此的廣且合理。例如在循環(huán)小數的教學中該如何強化感知,張老師強調小學生獲得新概念在很多情況下都要經歷首次感知的過程,首先教師讓學生不斷試商,充分感知“除不盡”這一情況。接著對學生的感知進行誘發(fā)和導向,擴大“對象”與“背景”的差異,引導學生把“依次不斷重復出現”這一循環(huán)小數的核心內涵抽象出來。最后通過語言的導向,引導學生深入地感知。此時,學生對循環(huán)小數的本質意義已經積聚了充分、準確而全面的感性認識,即可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概括,展開抽象思維。
兒童學習心理對數學教學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數學教學對兒童學習心理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兩者應該相輔相成。在第四章智能的發(fā)展,張興華老師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fā)展學生智能,張老師就直覺思維、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聯想、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等六方向進行的研究與總結。一個問題的逆思維引導這一教學實例我看得頗有感觸,當學生因對題中“剩下的梨正好是原來兩筐的重量”一句的理解,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都拘泥于先要求出剩下梨的千克數,又覺得不好算的時候,教師引發(fā)學生“反過來想想”,誘導學生由剩下的聯想到拿走的,不僅使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強化了“反過來想想”的逆向思維的意念。不難明白,教師適時的引導、啟發(fā),能使學生的思路及時地轉換到直接相反的進程,逐步使學生形成逆向思維的能力與習慣。
張老師對于學術的執(zhí)著深深地觸動著我,這本書再版時,張老師又對原版進行了增刪和整合,也許有人覺得這沒什么,可是對于一位七十歲的人來說這意味著對學術的精益求精、對智慧的尊重。這本書值得我們學習的太多,值得我們研究的也太多,我將繼續(xù)研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