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廣西景點導游詞(實用11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
    我是你們的導游,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
    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于北回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qū)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qū)。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漸成為游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絕而著稱。
    西山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云臺曲水、忠勇松濤、碧云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峰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松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郁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xiāng)白石青峰,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游蹤來絕頂”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圣地。
    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看,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著國內外的游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xù)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么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說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shù)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松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匆娔抢锏南词至藛幔课覀冞^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圣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xiāng),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贊賞西山詩詞對聯(lián)四千余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墻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筑,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臺梁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里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愿意,就多拜拜這里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愿,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二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fā)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游區(qū)。全景區(qū)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云錦山后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云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xiàn),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等。在這些宗教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出現(xiàn)了道家。最早軒轅黃帝曾在肅州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廣成子居崆峒山,授黃帝自然之經(jīng)是為道家傳道之始。到了東漢后期政治上逐漸形成了外威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豪強兼并大量的土地、廣大的農民喪失了土地后成為流民,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溫疫的流行為了求得生存和解脫,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統(tǒng)治者見自己的統(tǒng)治地信搖搖欲墜,也只有以迷信來麻弊,這樣就為漢末道教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而張道陵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立了正一道,因為在當時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為入道的費用所以又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是留侯張良九世玄孫,他出生于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歲時讀《道德經(jīng)》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義;對于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書,都能領會它們的奧妙。在他26歲時,二次任江州(四川重慶)縣令,后來辭官退隱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境),修煉三年。后來朝延征為博士,他稱病不起。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聽說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征為太博。后封冀縣候三詔不就。在他57歲時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樂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貴溪云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魯洞得神虎秘文。順帝年間,張陵已高齡90余歲,聞四川巴蜀一代鬧溫役,于是就帶著弟子入蜀。張陵入蜀后,居鶴鳴山(亦名鵠鳴山,在四川崇慶縣境),繼續(xù)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等活動。
    人人都說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zhèn)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zhèn)妖井中。上清宮位于上清古鎮(zhèn)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guī)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yǎng)性的閬苑。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guī)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筑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毀了。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jīng)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著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共
    3
    頁,當前第
    3
    頁
    1
    2
    3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賀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黃姚古鎮(zhèn)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境內,地處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綠雄奇的山峰如屏風一般,將古鎮(zhèn)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也許正因為如此,黃姚近千年的原始風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古老街道雖歷經(jīng)滄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卻顯得更為平整光滑,泛著青光。黃姚盛產豆豉、黃精、酸梅等。黃姚豆豉在清朝被列為皇帝貢品,在民國時,遠銷東南亞。豆豉宴—是黃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嘗,實為遺憾。近年來,黃姚古鎮(zhèn)的綺麗風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游客。香港無線電視臺《茶是故鄉(xiāng)濃》、《酒是故鄉(xiāng)醇》劇組專程到黃姚拍攝外景,現(xiàn)已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黃姚過去以商業(yè)著稱,金德街就是一條商業(yè)街,沿街兩側的老房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昔日的店鋪。那些店鋪而今雖已閑置不用,卻仍保留著當時的痕跡,老舊的木頭窗戶上留著一個圓孔,是晚上關門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通道。
    還有那一張張明清時期的香煙、藥品廣告,雖已殘破斑駁,卻仍然固守在—墻上—昭示著古鎮(zhèn)曾經(jīng)的繁華與喧囂。穿過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經(jīng)過街巷相連處的拱門時,細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連成一排的小洞,據(jù)說這是當年安放閘門、防御外敵用的。
    古鎮(zhèn)的房屋多為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戶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細看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檁椽,墻面,天花均雕梁畫棟,雖有了歲月的痕跡,仍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
    隨意走進一戶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還擺放著幾只用舊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還帶著臥床時的溫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飾用具,如今雖已不再需要,卻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帶著遙遠的記憶。老一輩人—樂于住在這些古舊的老屋里,即使新鎮(zhèn)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為這些—懷舊的老人們,古鎮(zhèn)才更顯得寧靜祥和,充滿了生活氣息。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四
    廣西省玉林市鹿峰山風景區(qū)既有華山之險,又有泰山之奇,更有黃山之美。山上奇峰疊出,溝壑深幽,樹木蒼翠,一壁千仞,古藤直瀉,鳥語花香,山回路轉。使您遐想聯(lián)翩,心曠神怡,既驚嘆歷史的天造地設,更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鹿峰山位于興業(yè)以東,距縣城18公里,鹿峰山自然景觀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奇、幽、險、壯、秀五個方面,景區(qū)由龍泉巖和鹿峰山石林公園兩大部分組成,人文景觀主要有李宗仁屯兵遺址、北帝閣、華龍泉、華龍。
    沿石級往上攀登,有一傾斜寬闊的大廳,地面涌起一從從石柱、石蘑菇,洞壁上有石帳、石簾,似舞臺上的立體布景。再沿石級而上,又有一半圓形傾斜大廳,景物更加繁多,有如百葉窗簾,工整雅潔;有如繡花雕刻,千姿百態(tài);有如田園阡陌,更有一處仙人床、仙人椅和幾個仙人的腳印。
    鹿峰山是巖溶石山,峰從起伏,草木茂盛,綠水青山,景色迷人。龍泉洞口就在山腳下,該洞由眾多的喀斯溶洞及地下河構成,長1200百多米,洞內似一個旋轉形大殿堂分上下兩層,下層水洞中,一條清溪蜿蜒而流,彎彎曲曲約1000多米,水底為沙石,可淌水游覽,溪水清澈,深不過膝。沿溪而行,景色萬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賀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黃姚古鎮(zhèn)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境內,地處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綠雄奇的山峰如屏風一般,將古鎮(zhèn)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也許正因為如此,黃姚近千年的原始風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古老街道雖歷經(jīng)滄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卻顯得更為平整光滑,泛著青光。黃姚盛產豆豉、黃精、酸梅等。黃姚豆豉在清朝被列為皇帝貢品,在民國時,遠銷東南亞。豆豉宴-是黃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嘗,實為遺憾。近年來,黃姚古鎮(zhèn)的綺麗風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游客。香港無線電視臺《茶是故鄉(xiāng)濃》、《酒是故鄉(xiāng)醇》劇組專程到黃姚拍攝外景,現(xiàn)已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黃姚過去以商業(yè)著稱,金德街就是一條商業(yè)街,沿街兩側的老房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昔日的店鋪。那些店鋪而今雖已閑置不用,卻仍保留著當時的痕跡,老舊的木頭窗戶上留著一個圓孔,是晚上關門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通道。
    還有那一張張明清時期的香煙、藥品廣告,雖已殘破斑駁,卻仍然固守在-墻上-昭示著古鎮(zhèn)曾經(jīng)的繁華與喧囂。穿過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經(jīng)過街巷相連處的拱門時,細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連成一排的小洞,據(jù)說這是當年安放閘門、防御外敵用的。
    古鎮(zhèn)的房屋多為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戶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細看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檁椽,墻面,天花均雕梁畫棟,雖有了歲月的痕跡,仍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
    隨意走進一戶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還擺放著幾只用舊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還帶著臥床時的溫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飾用具,如今雖已不再需要,卻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帶著遙遠的記憶。老一輩人-樂于住在這些古舊的老屋里,即使新鎮(zhèn)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為這些-懷舊的老人們,古鎮(zhèn)才更顯得寧靜祥和,充滿了生活氣息。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六
    各位嘉賓,游客朋友們:
    歡迎大家來到梧州騎樓城-龍母廟景區(qū)的騎樓城、歷史文化長廊景點參觀旅游。我是本次旅程導游員(講解員),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我姓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
    我們即將進入千年梧州歷史之旅。梧州歷史文化沉淀深厚,民間藝術瑰寶處處閃亮。現(xiàn)在就考一下大家,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是出自于哪里呢?海上絲綢之路有沒有經(jīng)過梧州?魯迅筆下的金吊桶給陸榮廷看相又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且慢慢聽我給您道來。
    梧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重要古城,素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之稱。騎樓城就是梧州商貿極為繁華而在南中國具有不可動撼歷史地位的一個標志。各位現(xiàn)在看到的騎樓外表很新,其實每棟都有超百年歷史了。20xx年,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騎樓城進行了舊城改造。翻新過后,騎樓共有560棟,22條騎樓長街,總長度到達了7公里那么長,總占地面積達到了1平方公里?,F(xiàn)在,面貌煥然一新的騎樓建筑既不失傳統(tǒng)特色,又顯現(xiàn)時代風貌,成為梧州一幅幅旖麗的立體風景畫,特別是夜游騎樓城,整夜騎樓城五光十色,人在城中,有如人在畫中、畫中有人。目前,梧州的騎樓數(shù)量在中國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廣西影視拍攝基地牌匾)
    梧州騎樓城的魅力吸引了電影電視業(yè)界的目光。我們看到左手邊廣西影視制片廠騎樓城影視基地的牌匾就在這里。20xx年5月14日廣西電影制片廠的第一個影視拍攝基地落戶騎樓城。廣西電影制片廠在全國有著重要影響,其拍攝生產的《周恩來》等影片,曾先后獲得62項國際國內大獎。在中國電影百年100部經(jīng)典影片中,該廠就有四部影片入選。50年來,廣西電影制片廠先后培養(yǎng)出了張藝謀、陳凱歌、張軍釗、何群等在全國和世界有影響的著名電影導演和攝影師,被譽為中國電影“第五代導演”和“探索片”的搖籃。
    20xx年6月,廣東電視臺王牌情景短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來到梧州中國騎樓城拍攝劇集。
    (元豐監(jiān)銅錢雕塑)
    現(xiàn)在請各位看到右手邊擺在大家面前的銅錢是產自元豐監(jiān)銅錢的仿制品。北宋元豐年,朝廷在梧州設監(jiān)鑄錢,稱元豐監(jiān),為宋代江南六大錢監(jiān)之一。錢監(jiān)每年鑄錢十八萬緡,每月生產1.5萬緡,每天要燒125爐,工人將近千人。鑄幣的必經(jīng)工序是制作范母“范”就是模子,范母是用于制作模子的模子。用范母成批翻制精確的錢范,是大規(guī)模鑄幣的首要條件。另外呀,梧州的鐵礦是質地上乘的。據(jù)《嶺外代答》記載:“鐵,梧州產者,在熔則如流水,然以之鑄器,則薄幾類紙,無穿破。凡器既輕且耐久,諸郡鐵工鍛銅,得梧鐵雜淋之,則為至剛,信天下之美材也?!?BR>    現(xiàn)在山西平遙古城內還有梧州元豐監(jiān)錢幣的介紹。
    在這個仿制品的后面,以前就是全廣西第一所銀行,交通銀行的舊址,現(xiàn)在的中國工商銀行。
    (見大東酒家十字路口)
    請大家往右邊正對著我們的一棟樓叫大東酒家。中國一絕,梧州紙包雞就是出自這里了。大東酒家以前叫華南酒家,由著名愛國人士李濟深先生出資籌辦,1986年中國舉行第一屆烹飪大賽,大東酒家的“紙包雞”得了金獎,“中國一絕”的美譽名揚四海。
    (特產街段)
    我們現(xiàn)在所走的街是解放前是銀行街,這里聚集了很多出名的銀號銀行的舊址,我們看到在墻上面掛有一些黃色的牌子,那些是以前一些出名的商號的舊址。說起銀號在這里最出名的當數(shù)福隆莊,它曾經(jīng)在香港有過分號,而且當時和匯豐銀行是子母關系,梧州也在1950年以前通用港幣,在1952年以后才慢慢的不通用。
    大家看到的是原粵東會館所在地。粵東會館以南(海)番(禺)順(德)商人居多。每逢年節(jié),眾商們常到此聚會,互道鄉(xiāng)情,交流信息。各商之間常有放出短期貸款互助,以互通有無,相互支持。在五坊路經(jīng)商的,多是廣東人,這條街因此又叫廣東商人街。解放后五坊路也是商業(yè)街,改革開放初的20世紀80年代,馬路中間允許擺小貨攤,生意特別興旺,每個2米寬的攤位月租五六百元,而個別商人為買個永久攤位,出到1萬多元還買不到。
    大家知道全世界最早出現(xiàn)股份制的地方是哪里嗎?其實就是我們中國,當年山西平遙鎮(zhèn)日升昌銀號最早出現(xiàn)股份制,日升昌在梧州有分號?,F(xiàn)在大家看到右手邊這里就是日升昌銀號的舊址。日升昌,取“如日初升,繁榮昌盛”之意。 “日升昌票號”有“中國第一號”的美稱。日升昌舊址立面采用歐洲古典主義處理屋頂、山花、板等,同時也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魚、蟲、花、鳥等吉祥圖案,為中西合壁巴洛克式騎樓建筑。
    (九坊路段)
    原來,明初,梧州的行政區(qū)劃是以廂、坊、鄉(xiāng)分轄,民居為坊,一坊為三十戶。到清仍用明制,同治十二年(1837年),梧州城廂設11坊、1所、5市、48街巷、城內12社和城外24社。城外街市小巷之一的石巷和城外24社中的福安社(五顯廟碼頭)、福德社(石巷口)便是如今的九坊路。民國后期,改行區(qū)、鄉(xiāng)(鎮(zhèn))、保、甲制。民國20xx年(1920xx年),梧州拆城墻建馬路時,為紀念此段路原來的9個坊而取名九坊街。街分上街和下街,街內有西一巷和下一里。街的南端連五坊街;北接四坊街;背靠民主路;西向桂江,長349米,寬15米。緊靠其后那條城濠路,冠名九坊后街。解放后,1950年,屬城南鎮(zhèn),有人口8個組355戶1706人。1953年,屬市第一區(qū)人民政府,九坊上街改稱九坊路;九坊下街并入五坊路;九坊后街也改名為九坊后路。
    桂江、潯江和西江這條“黃金水道”,鑄造梧州20xx多年的輝煌,也給九坊街增添了無數(shù)精彩。明代,梧州工業(yè)的冶煉技術便在九坊街一展身手。成化七年(1471年),梧州總督韓雍在九坊街對開河面令造桂江浮橋,用生鐵鑄柱4條鐵柱,每條長630厘米,直徑25厘米,重級3噸,分16段鑄接而成,柱頂有鎮(zhèn)橋獸蝶,分立兩岸,以木造舟56只,每只寬3米,用鎖鏈2條系舟于鎖,系鎖于柱,每隔2.6米系舟1只,用木板覆蓋舟上,兩邊列木欄作扶,連成浮橋貫通河西三角嘴。這是梧州歷史上第一座浮橋,一直沿用數(shù)百年,清同治年間才廢毀,唯存鐵柱4條于兩岸,鐵柱碼頭亦因此而得名。1970年,4條鐵柱移置中山紀念堂前兩側,供游人觀賞。
    好了,話說公元前183年趙佗在廣州自封為南越王后,就封了他同族的弟弟趙光為蒼梧王,那么趙光就來到梧州這里建立了蒼梧王城,他也是第一個在梧州建立王城的人。趙光被封為蒼梧王后,在梧州建蒼梧王城。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漢武帝劉徹統(tǒng)一嶺南后,在嶺南置廣信縣,改蒼梧王城為廣信縣城。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20xx年),交趾刺史部治所,由贏婁(今越南河內西北)移至蒼梧郡廣信縣城,轄嶺南9郡,梧州成為嶺南首府。這是中國在嶺南設首府之始?,F(xiàn)在看到我們右手邊有一堵墻,這就是古城墻的舊址。
    梧州地處三江交匯,全廣西80%的水流經(jīng)梧州,梧州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廣西最早開放的港口。梧州在1897年開埠,當時可以說是市賈云集,最風光的時候一條街道達到大小商號1500多家,可以說是相當風光。貿易的發(fā)展,使梧州成了廣西富庶之地。自光緒三十一年至民國20xx年(1905至1920xx年),梧州海關最低年收入白銀32萬兩,最高年達74萬兩。當時,廣西財政年收入70%來自梧州,而其中的一半來自九坊街。
    (經(jīng)西門口至四坊路段)
    來到前面的路口就是我們城墻其中的一個門口,西門就在這里了。
    我們現(xiàn)在進入的就是四坊路,從1920xx年開始有這條路就是做打鐵和木材生意,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所以叫打鐵木材一條街。
    梧州作為中國十大內江之一,碼頭有很多,現(xiàn)在看到右手邊的就是女中碼頭,從這里可以直通到梧州三中,梧州三中以前是廣西第一所女子中學。
    我們所游的騎樓,為什么叫做騎樓呢?
    騎樓是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外廊式建筑” ,多為三四層,在臨街面建造樁梁承托二樓,一樓大門前留空,作人行道,供行人來往時遮陽擋雨,遠遠看去,像“騎”在人行道上一樣,故名“騎樓”。
    騎樓是大英帝國殖民主義的副產品,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貝尼亞普庫爾、由英國人首先建造。隨著殖民化的擴大,19世紀末,騎樓建筑誕生于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這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的氣候特點是風大、雨多、太陽烈。為了擋風避雨遮太陽,在城市街道興建騎樓建筑。梧州地處北回歸線上,夏長而多雨,是炎熱多雨的城市,騎樓建筑就是適應這種地理位置和商業(yè)發(fā)展而誕生的。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梧州府被辟為通商口岸,英國在梧州建起領事署。這是梧州的第一棟騎樓建筑。但是這棟至今保存完好的騎樓卻不在現(xiàn)在騎樓城范圍,而是位于河西的白鶴山上,當時算是府城之外。
    比如梧州海關辦公大樓舊址,位于梧州地委大院內的,建于1920xx年,4層磚混結構,采用中西結合設計,從地層到頂層均為直立樓孔拱洞,內室柚木地板,其余走廊鋪花階磚。這座梧州第一座大量使用水泥建造的樓房。思達公醫(yī)院舊址,位于現(xiàn)梧州工人醫(yī)院處。思達醫(yī)院是基督教美國南方浸信會在梧州開埠后建造的教會醫(yī)院,是美國一熱心主道的富商捐資、要求教會以其已故親屬思達牧師的名義所建的紀念醫(yī)院。1920xx年8月,思達公醫(yī)院建筑全部竣工,是當時華南地區(qū)最大的醫(yī)院。大樓建筑面積5364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和立面處理均運用典型的“芝加哥學派”手法來建造的。
    梧州的騎樓又與其他地方的騎樓有區(qū)別,大家看出來了沒有?
    一直南方人以水為財,水為梧州人帶來了許多財富,但同時也帶來水患,過去這條街道就經(jīng)常被水淹,我們的洪水很溫和,它是每小時以厘米來上漲。來的很慢所以不必驚慌,我們也想了很多洪水時方便生活的工具,像水環(huán),就是其中的一個?,F(xiàn)在我們看到基本上每一棟騎樓的磚柱上都有一個小圓圈,這個就是水環(huán),我們往年洪水時拿來綁船用的,水位低時,綁下面,水位高時綁上面,這就是我們特有的水文化,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欄目還特意讓觀眾猜猜這些鐵環(huán)的作用呢。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水門,請看到右手邊騎樓的2樓這里有一個像小鳥籠一樣的東西,這個就是水門,洪水上街時我們就從這里放一條竹梯上下出入。這兩個都是梧州特有的水文化。
    (桂林路至桂北路段)
    現(xiàn)在來到的是桂林路,為們么會叫桂林路呢,是因為以前桂江上游很多講桂柳話的商人順著桂江來到這里做生意,這條路聚集了很多講桂柳話的人,就把這條路叫做桂林路。由于我們有一座城門,北門在這里,所以在1953年就把這里命名為桂北路,桂北路最出名的要算是水師營了。
    水師營街得名源于這兒曾經(jīng)駐扎過廣西歷史上最早建立、建制保留時間最長的內河水師部隊。據(jù)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梧州道路表記載,水師營街全長120米,寬5米,面積600平方米,是一條土路。清政府首次在梧州設水師營于康熙元年(1662年),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編制漸漸健全,由梧州水師副總兵(副將)統(tǒng)轄梧州水師營及城守營(陸營),水師營在編士兵500名??滴跏拍?1680年),城守營稱左營,水師營稱右營,巡防范圍從梧州府城西溯潯江而上,至藤縣和平南縣交接處的白馬,西北溯桂江而上,至蒼梧縣和昭平縣邊境的簕竹,長達170公里。據(jù)傳,早期的水師營不乏身懷絕技者,同時官兵經(jīng)嚴格訓練,素質較高,但隨著清政府日漸腐敗,混進不少紈绔子弟,素質越來越低。咸豐七年(1857年),天地會首領陳開帶起義軍攻占梧州府城,平時缺少訓練的水師營兵敗如水退,被譽為不怕死的起義軍打得潰不成軍。同治初年,清政府重整梧州水師,并陸續(xù)加強擴大,至同治十一年, (1872年),梧州水師營有守備1員,千總1員,把總2員,士兵448名。清政府在梧州設置水師部隊,是因水匯三江的梧州府城在政治、軍事、交通、商業(yè)上有重要地位,水師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yè)發(fā)展。當時的水師營街上,飲食攤檔、雜貨攤檔都很興旺,直至水師營消失一百多年以后,如今這條街上還有一家掛著大幅招牌的“水師營飲食店”。
    (到龍母廟停車場)
    在我們正前方這里就是騎樓城-龍母廟景區(qū)中的景點龍母廟了。龍母廟曾叫龍母太廟,始建于北宋年間,在明朝萬歷,清朝康熙,雍正年間都有翻新。在20xx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資,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翻新,在20xx年2月10號舉行了龍母圣像揭幕儀式,大家不妨登高望遠,到龍母廟的山頂去參觀中國最高的龍母圣像。
    (轉出至歷史文化長廊)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要到的是騎樓城-龍母廟景區(qū)中的歷史文化長廊景點。為美化防洪堤,梧州市投資700多萬元在鴛江大橋至龍母太廟之間,利用長達1.5公里的河東防洪堤內壁鑲嵌53幅大型的浮雕,將梧州4000多年的歷史全部刻畫在上面,在這里走一圈就能夠一天讀懂梧州上下20xx年。
    (五龍圖)
    大家看到這里有5個圓形的浮雕,這叫五龍迎賓圖。這五龍從何而來呢,先賣個關子。
    (古廣信文化)
    現(xiàn)在看到的是古廣信文化壁畫。從西漢至南北朝,廣信縣名一直存在,直到隋開皇三年(583年),取消廣信縣并入蒼梧郡。隋大業(yè)三年(620xx年),廢封州設蒼梧郡,郡治移至封開。唐武德四年(620xx年),廢蒼梧縣、開始稱梧州,也是取縣名之一字為州,即取蒼梧之“梧”字,建州,名梧州。
    唐貞觀元年(620xx年),在嶺南地區(qū)(即五嶺以南的地區(qū),五嶺指萌渚嶺、越城嶺、都龐嶺、騎田嶺、大庾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置嶺南道,為唐代十道之一,制所在廣州,轄73州、314縣。咸通三年(862年),嶺南道分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宋至道三年(997年),以原廣信為界,置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廣信(梧州)成了兩廣之“廣”所在地,廣信以東稱廣東,廣信以西稱廣西,廣東廣西由此得名。大家也許想不到,廣州的得名,居然與梧州所在的廣信有關,是因“制治在廣信,乃取縣名之一字為州名耳”,即取廣信之“廣”字,建州,名廣州。
    (龍母傳說)
    剛才我賣了個關子,讓大家猜猜五龍圖中五龍從何而來,不知大家想到了嗎?
    五龍與龍母關系密切。龍母,是我國民間流傳的周秦之世的女神,對于她,既有不少翔實的史話,更有許多神奇的傳說。袁坷的《中國神話傳說》就說過;“秦始皇時代,有兩個傳說故事,對后代有著普遍的代表性質:一個是關于陷湖的傳說,一個是關于龍母的傳說。”
    (虞舜文化)
    現(xiàn)在看到的壁畫是虞舜文化圖。舜,又稱虞舜,字重華,黃帝九世孫,史稱虞帝,為華夏始祖五帝之一。舜推崇和履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規(guī)范,是道德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舜帝為了解民情,每十年都要出巡一次。而他最后的一次出巡,因長途跋涉、十分勞累,病死在梧州。這是四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司馬遷《史記》就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的記載。舜帝死后埋葬在梧州白云山南麓的錦雞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路過梧州時就專門到白云山去吊唁舜帝,并留下“我行忽至舜所藏”的詩句。大家如有時間,不妨到白云山去吊唁舜帝。白云山不但有錦雞巖,還有神鹿臺、光華亭等舜文化景點。梧州,蒼梧之野那就說明了在舜帝的時候已經(jīng)有梧州的存在,現(xiàn)在看到的壁畫就是虞舜“鳳凰化身、開荒耕種、救濟鄉(xiāng)里、繼承帝位、四方巡狩、萬民敬仰”從出生到去世的情形。
    (白鶴仙女圖)
    (名人柱)
    在騎樓城牌坊的時候,我考了一下大家,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是出自于哪里呢?我把答案告訴大家吧,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是出自于梧州,就是大家眼前這位牟子先生所著。牟子(170-?) 名融,字子博,蒼梧郡廣信縣人。博覽群書,勤奮好學,不愿當官,潛心鉆研老子和佛學,極力推崇老子“絕圣棄智,修身保真”的學說。所著《理惑論》(37篇),以儒道的觀點宣講佛家原理,糅合儒道各家學說,自成一體,是中國第一部佛教專著。牟子是廣西最早研究佛學的人,為漢末佛學家。牟子也是第一個將梵文buddha譯為“佛”的人?!胺稹睆拇吮愠闪巳珖J的buddha的標準譯名。
    這位是士燮先生。(136-226) 字威彥,蒼梧郡廣信縣人。其先祖是魯國汶陽(今山東寧陽縣)人,因王莽之亂避難交州。父士賜于桓帝時任日南(今越南中部順化一帶)太守。士燮少年時游學京都洛陽,研習《春秋》經(jīng)傳,后著有《春秋經(jīng)注》、《公羊注》、《谷梁注》。東漢熹平四年舉孝廉,補尚書郎,后授官巫山縣令,任交趾郡太守、安遠將,封龍度亭侯,政績卓著,名滿一方。他的幾個弟弟也很有學問,為朝廷重用:士壹任合浦太守,士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一時間嶺南成為士家天下。在當時諸侯紛爭、中原動亂的情況下,嶺南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故深得人民的擁戴。建安十五(210)年,東吳孫權加封士燮為左將軍。士燮誘導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領本郡人民歸附吳國,孫權升士燮為衛(wèi)將軍,封龍編侯。士燮在郡任職40多年,死后埋葬越南。如今,在其家鄉(xiāng)蒼梧縣京南鎮(zhèn)舊街、桂江邊還有士燮碑、大人廟。
    這位李濟深先生,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他年輕的時候就追隨孫中山先生去北伐,新中國成立以后,他成為新中國的副主席,是第一、二、三界政協(xié)副主席。中央電視臺在20xx年專門開拍一部戲,戲名就叫做《李濟深》。李濟深故居就在距梧州市10多公里的大坡鎮(zhèn)料神村,現(xiàn)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龍戲珠浮雕)
    大家猜一下,這鐵鏈所系之石是什么意思呢?這叫鎖龍石。梧州有嶺南龍都之稱。古人認為,梧州冰泉里那蜿蜒的南蛇嶺是一條龍脈,為防“龍遁水逃竄”以“反王”,就在現(xiàn)中山路所在水溝建了一座“鎖龍橋”,取捆綁逃龍之意。無獨有偶,西江上也有一座系龍洲,其得名,皆因水為財也,而廣西三江之水,浩瀚出粵,風水注定為窮鄉(xiāng)。幸得境口之小洲從中攔截,流水方有回漩之勢,遂定名為“系龍”,意即系住廣西三江出境之龍,“猶財源被堵不外散也”。龍的傳說在這里非常多,如允升塔的鎮(zhèn)火龍之傳說非常吸引人,有時間大家不妨去看看。
    (中山碼頭和中山紀念堂)
    梧州毗鄰粵港澳,文化上開放兼容,得風氣之先,集新時代之盛,所謂“千年嶺南重鎮(zhèn),百年兩廣商埠”。明清以來為廣西重要商埠,更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之城。1920xx年武昌起義,梧州為桂粵兩省第一個響應起義宣告獨立的城市。
    現(xiàn)在我們所經(jīng)過的西門口碼頭,正是孫中山1920xx年蒞臨梧州時登岸的碼頭。
    為什么稱這里為中山碼頭呢?1999年11月12日,在孫中山誕辰133周年之際,由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民革廣西區(qū)委會、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研討會在梧州中山紀念堂舉行。同一天,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為北伐而三次駐節(jié)梧州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梧州市將西門口碼頭改名為中山碼頭、并為中山碼頭揭碑。
    在歷史文化長廊中,對這一歷史事件以及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也作了描繪。1920xx年3月孫中山逝世后,在時任西江善后督辦處長李濟深倡議下,于梧州北山興建中山紀念堂,1920xx年夏動工,1930年建成。1981年國家文物局將其編入《中國名勝詞典》,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梧州的中山紀念堂是全國最早落城的中山紀念堂,比廣州的中山紀念堂還要早一年。
    共
    3
    頁,當前第
    2
    頁
    1
    2
    3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七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歡迎來到三江風雨橋。
    侗歷史悠久,文化古樸燦爛,民族風情濃郁。侗的寨子,別具一格,與眾不同。大多數(shù)的侗寨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人聚居中地區(qū),有河必有橋,橋上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風雨,故稱風雨橋。
    位于廣西北部與湘黔兩相接的三江,是以侗寨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縣。侗占全縣人口54%以上。三江縣城,本身非常普通,無甚特殊之處,絕妙的景致是在縣城附近的侗寨;而最負盛名,使得三江縣聞名中外的,是坐落在三江縣城古宜鎮(zhèn)北面20公里砟林溪馬安寨林溪河上的程陽橋。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建于1916年,是侗寨風雨橋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風雨橋,是侗鄉(xiāng)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筑中的藝術珍品。
    這座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有5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橋的兩旁鑲著欄桿,好似一條長廊;橋中有5個多角塔形亭子,飛檐高翹,猶如羽翼舒展;橋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畫,富麗堂皇。整座橋雄偉壯觀,氣象渾厚,仿佛一道燦爛的彩虹。它的建筑驚人之處在于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卻一絲不差。橋上兩旁還設有長凳供人憩息。游人坐在凳上向遠處放眼,只見林溪河蜿蜒而來,橋的兩邊,茶林滿坡,翠木簇擁;田園耕地,農夫勞作;河邊水庫,緩轉灌溉。1965年詩人郭沫若到些一游,興奮之余,不但為程陽橋題名,而且還賦詩盛贊:“艷說林溪風雨橋,橋長廿丈四尋高。重瓴聯(lián)閣怡神巧,列砥橫流入望遙。竹木一身堅勝鐵,茶林萬載茁新苗。何時得上三江道,學把犁鋤事體勞?!痹姾蜆蛎坛杀⒂跇蝾^。
    奇特精巧的風雨橋,高大雄偉的鼓樓,別具風格的民居,映著青山綠水,組成了一幅幅秀麗的風俗畫卷。程陽不僅以風雨橋而聞名中外,程陽八寨的風景是濃縮了侗文化的精華。在程陽橋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車的慢慢轉動,車水之聲不絕于耳;不遠處的侗家吊腳樓依山傍水,鱗次櫛比,連成一片,層層而上,難怪懂得人文旅游真諦的老外來到程陽,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幾天,甚至十天個把月,慢慢觀察體會侗家人的生活習俗,探究侗民間文化的存在。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歡迎下次再來。
    位于廣西中部的柳州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從考古發(fā)掘到的文物來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生活著“柳江人”。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稱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設龍城郡。
    柳江繞著柳州市區(qū)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環(huán)水,形成一個巨大的“u”字,古籍稱其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又有“壺城”之稱,也有人將它形容為一個“巨大的天然盆景”。柳州市區(qū)內外由石灰?guī)r構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態(tài),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自然景觀,而且柳州氣候溫和,四季長青,任何時候都很適合旅游。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yè)城市,是西南地區(qū)重要的制造業(yè)基地。全市現(xiàn)有工業(yè)企業(yè)2100余家,有4家企業(yè)進入國家500強,有11家進入國家大型企業(yè)行列。全市現(xiàn)已形成了三大支柱產業(yè):即以微型汽車和中噸汽車為主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yè),以工程機械和通用機械為主的機械制造業(yè),以鋼鐵和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為主的冶金為業(yè)。以這三大支柱產業(yè)和輕工、化工、造紙、建材等主導產業(yè)為龍頭,柳州已經(jīng)初步建立起涵蓋30多個行業(yè)、4000多個品種的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桂柳工”、“解放”柳特、“金嗓子”、“兩面針”、“花紅藥業(yè)”、ovm預應力錨具等一批知名企業(yè)和名牌產品。
    柳州國民經(jīng)濟整體上呈現(xiàn)持續(xù)、穩(wěn)定、快速增長的良好態(tài)勢,20__年全市實現(xiàn)國內生產總值327.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名列全區(qū)第一。其中,工業(yè)增加值達到79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09.36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同比增長52.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70億元,同比增長6.0%。
    柳州,是中國西南地區(qū)重要的區(qū)域性交通樞紐,是全國唯一擁有大區(qū)鐵路局總部的非省會城市。鐵路網(wǎng)絡直接聯(lián)通湘、渝、黔、滇、粵五省市,是溝通大西南與華東、中南、華南地區(qū)的鐵路樞紐。
    柳州,是中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桂海高速和梧州至貴州高速公路在柳州交匯,209、322及323國道在這里會合,柳州已經(jīng)被高速公路網(wǎng)絡所圍合,向南4個小時可以直達海岸港口,向北可以貫通中、西部腹地。
    柳州白蓮機場達到國家4d級標準,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等航線。柳州擁有國家一級口岸,五級航道,全年可無障礙通航300噸級船只,上溯可至貴州,下航可達香港、澳門。
    柳州交通便利、區(qū)位優(yōu)良、物產豐富,素有“桂中商埠”之美譽,歷來是中南和西南地區(qū)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經(jīng)濟區(qū)位上,柳州東臨粵、港、臺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南接北部灣、東南亞等高速發(fā)展地區(qū),西靠云、貴、川,北抵長江中下游,由此形成背靠中南、西南,面向東南亞和東部沿海的有利區(qū)位。柳州商貿活動頻繁,各類商品批發(fā)市場健全,供需兩旺,物流通暢。具備建設大市場、發(fā)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構建區(qū)域現(xiàn)代物流中心的良好地理和區(qū)位優(yōu)勢。
    柳州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先后與45多個國家與地區(qū)建立了經(jīng)貿關系。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柳州正在成為一片充滿希望、充滿商機的投資開發(fā)熱土。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八
    桂林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自然山水是構成桂林城市的基本元素。新建和疏浚的“兩江四湖”工程,真實地體現(xiàn)了“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詩情畫意。兩江四湖景區(qū)是指漓江( 市區(qū)部分 ) 、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構成的環(huán)城風景帶。風景帶已開發(fā)三個主題景區(qū)即:以木龍古渡、古城墻為主景,寶積山、疊彩山為背景,體現(xiàn)城市文化的木龍古水道景區(qū); 以山林自然野趣為特色的桂湖景區(qū);以體現(xiàn)“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空間特征為特色的榕、杉湖景區(qū)。三個景區(qū)的園林綠化,或亭、臺、樓、閣、園林建筑和名人雕塑,或名花、名草、名亭和桂林山水詩廊,均可讓人感受到桂林的天生麗質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榕湖、杉湖景區(qū)
    位于桂林市中心,北與中心廣場毗鄰,東與漓江隔路相望,繁華的中山路穿過湖區(qū),是桂林城中開放式的休閑步行公園。榕、杉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當時為人工開掘的城南護城運河,稱為南陽江,元代稱為鑒湖,明代城池擴建,成為內湖。自明代起,成為桂林文化活動的中心。先后建有中國臺灣巡撫、名士唐景崧的五美堂別墅,清代大詞人王鵬運的祖居西園,國民黨代總統(tǒng)李宗仁官邸、桂系將領白崇禧桂廬,教育家馬君武的宅居等。
    知音臺
    位于杉湖北側,象鼻山旁,以中國古代琵琶造型為主要構架,輔以園林小路、涌泉、溪流、古樹名木,構成—幅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優(yōu)美意境。溪流的源頭小山立有南宋詩人“桂林山水甲天下”詩作者王正功的銅像。
    杉湖雙塔
    建于杉湖東南側。 41 米 高的 9 層銅塔升騰湖中,與之相伴的 35 米 高的 7 層琉璃塔屹立于杉湖島上,兩塔通過 18 米長的水下水族館連接。銅塔所有構件如塔剎、瓦面、翹角、斗拱等均由銅材鑄鍛而成,創(chuàng)造了三項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銅塔、最高的銅質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琉璃塔的裝飾手法富有中國傳統(tǒng)韻味。雙塔互相輝映,成為城市中心的旅游新景觀。
    日月灣
    位于杉湖北部,小廣場上塑有“杉湖十子”浮雕。清代此處建有“補杉樓”,詩人龍啟瑞、朱琦、彭昱堯等“杉湖十子”曾在此吟詩作賦。浮雕由接塊花崗巖精雕細刻而成,極佳地體現(xiàn)出,中國古典文化的意蘊。
    陽橋
    地處中山中路中段,跨榕、杉兩湖,是桂林古城南來北往的要道。始建于宋朝,名叫青帶橋,又名通濟橋,宣和年間呂源重建,后又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間,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陽橋。今天的陽橋是20 世紀末重建的,參照梵蒂岡大教堂的維特馬爾橋設計,長 37 米 ,寬 50 米,橋型風格端莊大方,簡練有致。陽橋的南北兩個橋孔早洞是地下過街通道,里面雕琢有反映桂林歷史人物浮雕組圖。
    玻璃橋
    位于陽橋之西,為榕湖景區(qū)的觀光橋,是我國第一座采用特種水晶玻璃構架的實用性橋梁。橋長 22.4 米 ,橋寬 2.64 米,無論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頂還是橋面,均以工藝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為建筑構件,柱頭、欄桿等橋梁構件和飾件也是用水晶玻璃專門熔鑄的。橋廊為歐式風格。不論遠望近觀,水晶玻璃橋都顯得晶瑩剔透,可愛迷人。
    榕城古蔭
    是榕、杉湖的精華景點。生機勃勃的古榕和歷經(jīng)滄桑的古南門交相輝映,互相呼應,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和生生不息。古榕植于宋代,已有八百余年的歷史。近旁的古城門,亦建于宋代,是當時桂林古城南邊的一座城門,稱威德門。周邊參天樹木給人以城市森林之感。
    黃庭堅系舟處
    芙蓉廊
    位于榕湖南岸,與大榕樹遙遙相對,清代此處是桂林著名畫家羅辰的故
    居“芙蓉池館”所在地。榕溪橋地處榕湖飯飯店東面,緊鄰白崇禧故居,西與桂林圖書館相銜。橋型脫胎于中國著名古橋趙州橋,簡潔沉穩(wěn),欄板及拱圈均由漢白玉雕刻制作,橋拱中心的龍頭雕塑,雕工細致,氣宇不凡,橋底則雕刻了翩然飛舞的鳳凰,祥云纏繞,追求龍風呼應的傳統(tǒng)境界。
    桂湖景區(qū)
    桂湖是西清、寶賢、麗澤三湖的統(tǒng)稱。南宋末年,為抵御蒙古軍隊的進攻,桂林修筑城池。在修建城墻時,于其外開挖壕溝,因其三段水面臨近古代桂林的西清、寶賢、麗澤三個城門而得名。今日桂湖景區(qū)已成為名花名木、名亭名橋博覽園。
    解放橋
    解放橋地處市區(qū)漓江中段。在宋朝,便建有一座浮橋。 1939 年建鋼木桁架橋梁,名為中正橋。 1944年,中正橋毀于日軍野蠻的炮火。解放后重建此橋,命名為解放橋。隨著城市規(guī)模的擴大、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原橋已不能滿足漓江兩岸來往的需要。 1999 年 12 月 15 日桂林市再建解放橋。新解放橋采用跨空腹廂形連拱沒計,橋長為 284 米 ,橋寬為 45 米。橋面寬闊,結構新穎,一弧跨江,輕盈流暢,與環(huán)境甚為協(xié)調。大橋兩岸跨拱底噴繪有藍天白云圖案,為國內首創(chuàng)。東岸橋梁立交橋路段新辟了步行街,西岸匝道設汁成具有幾何風格的小園林,并有地下通道相連。大橋兩岸設置了綠化帶、造型燈柱、噴泉水帶等園林小品。臨水一側的玻璃棚、水幕墻跌水等營造優(yōu)雅的氛圍,橋拱下人行道旁還設有銅馬群雕和親水平臺,沿著旋梯上橋,可佇立橋上觀看象山水月、伏波晚棹、訾洲煙雨、花橋虹影、七星伴月、獨秀擎籌著名景致。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九
    木屋區(qū)建有上、下二層的度假小木屋十余座,山崖別墅一座,其中小木屋是特聘歐美設計師依據(jù)歐式、日式二種不同的建筑風格,選用全天然優(yōu)質木材搭建,木屋內部四星級酒店客房的裝修一應俱全,為每一位入住的客人提供全方位服務。陽光里,憑窗眺望,黃墻紅瓦,碧波環(huán)繞;月光下,漫步林間,蛙鼓蟲鳴,星月如練。正是這絕佳意境與齊備設施的完美融合,為您勾勒了一幅幽雅、閑逸、美倫美奐的休閑圖畫。
    露營平臺則是風格迥異的開放型度假住宿區(qū),全區(qū)建有全木質開放式露營平臺73座,游人們三五成群,結伴露營,或在營火區(qū)點燃篝火,徹夜狂歡,或在平臺前秉燭圍坐,把酒邀月,自然純樸的氣息撲面而來,伴您渡過充滿青春活力的多彩良霄。
    緊鄰露營平臺區(qū)的是異彩紛呈的森林游樂區(qū),其中匠心獨具的親水渠道,厚重古樸的壯鄉(xiāng)風雨橋,曲徑通幽的情人步道,燦爛璀璨的茶花谷,一線牽情的月老閣,更有驚心動魄的霹靂滑車、人工滑草場……每一處布局的點點滴滴都折射出整個項目精雕細琢折奪人光彩,再加上周圍混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將整個森林度假村的獨特魅力展現(xiàn)無余。
    休閑旅館以五星極標準建成,占地100余畝,擁有368間高級客房,另設中西餐廳,商場,9個可容納30-500人的會議廳及舞廳,ktv,spa,娛樂室和室內外游泳池,網(wǎng)球場,燒烤區(qū)等綜合設施。
    主題樂園特聘美國迪士尼樂園專家magicmountain設計,占地約500畝全部采用進口設備,為類似美國迪士尼樂團的大型娛樂場所。共分六個主題區(qū):歡樂中國城,美國大西部區(qū),夢幻世界區(qū),海盜村,南太平洋區(qū)及大島區(qū)等,游樂設施及表演節(jié)目達50余項,是個老少咸宜的歡樂園地。
    高爾夫俱樂部本球場特聘美國專家goldenlouis設計,為全廣西最大的國際標準18洞球場,標準桿72桿,球道全長7084碼。前九洞以山景為主,后九調以湖景為主,極富挑戰(zhàn)性。另在本球場及市區(qū)均建有高爾夫練習場供球友練球。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十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桂平西山!我是你們的導游,叫我小韓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們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況吧!
    今天我們來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于北回歸線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靈山,因在桂平縣城西約1公里處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區(qū)總面積約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國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十佳景區(qū)。西山,被子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從南梁王朝設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漸成為游覽勝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景秀南天”之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絕而著稱。西山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流泉飛瀑、怪石嶙峋;寺廟樓閣、錯落其間;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駐錫。其中老八景“官橋秋柳、云臺曲水、忠勇松濤、碧云石徑、龍華晚眺、乳泉琴韻、古洞仙蹤、飛閣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靈湖疊翠、險峰朝陽、哄橋鼎泉、長峽會仙、龍亭觀日、棧道懸碧、松海聽濤、濂溪飛瀑”聞名遐邇,西山腳下,黔、郁雙江交匯,東塔回瀾,南屹荔鄉(xiāng)白石青峰,西羅叢福地,西北大藤峽谷江流,綠色明珠,北豎金田起義豐碑,瑤山風情,處處詩境如畫,是“游蹤來絕頂”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圣地。
    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門了???,它是如此的端莊典雅,千百年來始終如一地迎接著國內外的游客。其實,西山有三個門,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只是第一個而已。讓我們繼續(xù)走下去見證其中的神奇吧!
    大家看看旁邊的風景,知道為什么西山被譽為“南天第一秀山”“秀蓋南天”嗎?這是因為它的第一個特點——林秀。人們都說西山的樹有“兩多”:一是數(shù)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蓋率98%以上;二是種類多,西山上的樹種多達300多種,其中高大長壽的龍鱗松是西山特有的樹種,除了安徽的黃山就只有我們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們就走過了另外兩個門了??匆娔抢锏南词至藛?我們過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個特點是佛靈。桂平西山是廣西最完整的佛教圣地,是全國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廟宇“洗石庵”,又稱下寺。佛家認為,西山之石,身居瘴鄉(xiāng),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歷代文人墨客贊賞西山詩詞對聯(lián)四千余首,內塑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神像,三帝殿供彌勒大佛、關公和山墻線刻神佛菩薩像88幅。清順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構筑,自東南而西北,依次為山門、三帝殿、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3間,進深3間,臺梁式構架,硬山頂,脊飾回字紋雕花,黃琉璃瓦蓋。這里的佛當然要比別的地方“靈”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愿意,就多拜拜這里的佛吧,它將使你得嘗所愿,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舍利子吧?大家坐下來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
    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巨贊法會,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駐錫西山龍華寺,曾撰文贊美西山許多佛緣故事,預言西山僧尼日后可名揚天下,奇事出。法師預言,果然應驗。桂平西山真的出了一個蜚聲中外的女活佛。俗稱為龍姑,法號為妙虛的釋寬能的大師。
    一九九0年一月十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國佛教協(xié)會常務理事、廣西桂平西山洗石庵住持釋寬能法師去世,火化后得三顆結晶體為舍利子?!斑@是我國解放后首次人體火化得到的舍利,也是史料記載的第一個尼姑火化后的生身舍利”。此后, 海內外不少友人都到桂平西山尋覓釋寬能的生平及其身后的舍利子. 有點佛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舍利子乃是世間極為罕見之物,是德行較多的和尚圓寂火化后才有,妮舍利子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據(jù)佛教《法苑珠林》一書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后曾有舍利子,之后的2500多年時間中,公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高僧火化后有舍利子。而女尼火化后有舍利子,釋寬能老法師實為佛教史上第一人!怪不得她在桂平、廣西乃至海內外僧俗各界享有那么高的聲譽,怪不得人們都說西山“佛靈”了。
    既然來到佛家勝地,就讓我和大家大概地講一下佛教吧。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是佛嗎?用幽默一點的說法,是從字的結構方面闡述:佛是一張弓,兩把利劍豎當中,旁人問我是誰,我是和尚老祖宗!這種說法雖然幽默、詼諧,但它至少說明了佛在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霸氣,非常有征服力。其實用通俗的語言說的簡單明白一點,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但是如來不是單指一個佛,而是佛的總稱,比如說:釋迦牟尼如來佛,阿彌陀佛如來佛,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佛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也就是說佛明白了整個世界和天地間的一切生死奧妙,成為了宇宙的主宰,所謂:天地之間,唯佛獨尊,也就是這個道理。據(jù)說,信佛可以使你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無苦無悲,可以令你心胸開朗、心如明鏡、心歸凈土。
    了解了這么多,相信大家也不枉來一趟啊!讓我們繼續(xù)走下去,了解更多的西山的神奇秀美吧!
    廣西景點導游詞篇十一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賀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黃姚古鎮(zhèn)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境內,地處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綠雄奇的山峰如屏風一般,將古鎮(zhèn)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也許正因為如此,黃姚近千年的原始風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古老街道雖歷經(jīng)滄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卻顯得更為平整光滑,泛著青光。黃姚盛產豆豉、黃精、酸梅等。黃姚豆豉在清朝被列為皇帝貢品,在民國時,遠銷東南亞。豆豉宴-是黃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嘗,實為遺憾。近年來,黃姚古鎮(zhèn)的綺麗風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游客。香港無線電視臺《茶是故鄉(xiāng)濃》、《酒是故鄉(xiāng)醇》劇組專程到黃姚拍攝外景,現(xiàn)已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黃姚過去以商業(yè)著稱,金德街就是一條商業(yè)街,沿街兩側的老房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昔日的店鋪。那些店鋪而今雖已閑置不用,卻仍保留著當時的痕跡,老舊的木頭窗戶上留著一個圓孔,是晚上關門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通道。
    還有那一張張明清時期的香煙、藥品廣告,雖已殘破斑駁,卻仍然固守在-墻上-昭示著古鎮(zhèn)曾經(jīng)的繁華與喧囂。穿過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經(jīng)過街巷相連處的拱門時,細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連成一排的小洞,據(jù)說這是當年安放閘門、防御外敵用的。
    古鎮(zhèn)的房屋多為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戶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細看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檁椽,墻面,天花均雕梁畫棟,雖有了歲月的痕跡,仍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
    隨意走進一戶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還擺放著幾只用舊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還帶著臥床時的溫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飾用具,如今雖已不再需要,卻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帶著遙遠的記憶。老一輩人-樂于住在這些古舊的老屋里,即使新鎮(zhèn)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為這些-懷舊的'老人們,古鎮(zhèn)才更顯得寧靜祥和,充滿了生活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