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橋隨筆范文(13篇)

字號:

    總結是對一段時間工作的總結和提煉,為未來的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偨Y是自我反思的過程,可以促使我們不斷進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一
    要說起我的家鄉(xiāng),那簡直只能用“完美”來形容了。
    在我的家鄉(xiāng)里,有著一位大名鼎鼎的孫大圣的故居——花果山。雖說這個花果山并非《西游記》當中的花果山,但它可是國家3a級的風景區(qū)呢?;ü降拿詫m里雕刻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假山流水、荷花池、水簾洞、聚鳥堂、鴛鴦酒瓶亭等各色景點,當你與它接觸時,它會把你當做朋友一般看待,定會給你留下一片開心,美好的回憶!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二
    一畦碧綠蘊無瑕,只在尋常百姓家。
    感念此身多受惠,清白隨我走天涯。
    這些年外出謀生,對于家鄉(xiāng)的惦念就漸漸地多了起來。過年回鄉(xiāng),再看看曾經(jīng)的一草一木,就覺得甚是有情。鄉(xiāng)是山鄉(xiāng),雖然有點閉塞,有點偏荒。喜的是蒼翠迭巒,空氣與水土自然絕佳。有了這兩樣的滋養(yǎng),哪怕是尋常風物,也別有不同。
    家鄉(xiāng)的物產(chǎn)頗豐,能供品鑒的也不在少數(shù)。但我此時最想說說的,卻是最最尋常的蘿卜。蘿卜隨處可見,此處尤多。以至于有諺語直道:‘湯川湯川好地方,半年蘿卜半年湯’。這略帶了譏誚的民諺,似乎表達了對蘿卜的膩味,也可見蘿卜之于家鄉(xiāng)人民的重要,那真是我們以前最常用的蔬菜之一。
    本鄉(xiāng)的蘿卜種植多選在秋季。那是水稻收割之后,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抽空選擇一塊旱地。也有的農(nóng)戶在收割之前就相中了某塊地盤的,就提前把那一條田埂的雜草鏟除得干干凈凈,橫豎的直線對照,算是劃好了他的種植范圍,絕不會再有別的人來糾葛。選好的地塊先得去除田草雜質,然后深翻,土壤以細碎的為佳,整畦后還要挖出排列整齊,均勻的土坑。放過底肥,再下種。每個小坑坑里通常下五六個種子,以便于日后間苗選株。種子的上方須覆一層薄薄的細土,整畦還得到覆蓋一層稻草,以保持溫度,利于種子發(fā)芽。秋收之后,稻草遍地皆是,盡可就地取材。只需經(jīng)過兩個夜晚,就可取了覆蓋的稻草。稻草一類倘是干燥了,亦可直接焚燒,灰燼就是最天然的肥料。其時秋聲漸緊,蘿卜種子卻已經(jīng)萌芽,一點點淺黃初露,田園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生命律動。
    盡管秋涼日甚,細細的蘿卜苗子卻開始由鵝黃轉而淺碧,茁壯成長起來。及至于一畦青綠的幼苗,郁郁蔥蔥。農(nóng)戶們就可以提著菜藍子,先行選拔一些幼苗。這種土話叫著蘿卜架的幼苗帶點微微的苦,在以前則是農(nóng)家餐桌上的尋常蔬菜。乍吃難以下咽,吃習慣了才覺得爽口,倒也合乎那個時代的生活況味。現(xiàn)在卻只是用來飼養(yǎng)家禽家畜,在食材已經(jīng)十分豐富的今天,蘿卜架這道曾經(jīng)的農(nóng)家菜肴已經(jīng)走下了餐桌,只留存在我們的記憶里。對于下一輩而言,竟是聞所未聞了。
    婆娑碧葉斗霜寒,土掩精靈蓄毓丹。間苗后的蘿卜長勢愈好,通畦碧綠,在秋冬季萬物蕭瑟的田園里,算得上一道迥異的風景。高山清寒,此地的蘿卜生長周期就相對更長一些,通常都要九十到一百二十天。要是天氣再冷一點,勤勞的農(nóng)戶就會在蘿卜的根部培土,這種最簡單防寒措施能有效地防止蘿卜的凍傷,以保證秋冬季節(jié)的餐桌供給。
    湯川的蘿卜在周邊一帶小有名氣。色澤潔白,品質清新甜脆。也許是水土的原因,不論什么樣的外來品種,種在本鄉(xiāng)的地里,最終都是一樣的質地。因為水份營養(yǎng)充足,收獲后存放的'時間就是長一些,也不改變口感。
    密壤深耕蒂,風霜已包經(jīng)。湯川出產(chǎn)的蘿卜個大,通體潔白如尺璧,甘甜爽口。有時在收獲時節(jié),輕輕拔出蘿卜,也能聽到生長的聲音,盡顯神奇。我自小就熟悉蘿卜的各種吃法。切片或者刨絲,而后爆炒,再撒一點小香蔥,是小時最常見的簡易吃法。后來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變化,蘿卜與海帶搭配熬制羹湯,開始在本地大受歡迎。再后來就是蘿卜與小排搭配制作,佐料也更加豐富,一盆清香四溢的蘿卜排骨湯,不油不膩,是過年請客必不可少的佳肴。也有的蘿卜被腌制成各種風味,而后曬干,就成了便于外出攜帶的干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家鄉(xiāng)的蘿卜也是與我們一路走來,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見證了故鄉(xiāng)的變化。蘿卜的樸素況味,早就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里,使人感念。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三
    贛州不僅名勝古跡多,而且特產(chǎn)也很多。有:臍橙、柚子、棗子……,我最喜歡的是臍橙。它又大又圓,有的是橢圓形。它的皮金燦燦的,好像穿上了一件黃澄澄的衣服。每年的11月8日是臍橙節(jié),如果那時你到贛州來,熱情好客的贛州人民準會摘下最甜的臍橙,讓你吃個夠。
    我的家鄉(xiāng)風景優(yōu)美,特產(chǎn)豐富,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四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什么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隨筆:家鄉(xiāng)的端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知道端午節(jié)源自祭祀屈原是在初中,那時讀了《離騷》,對"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一知半解,而知道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捉鴨子是在大學――室友阿美是瀘溪人,挨著大沅江,每年端午她會將盛況播報給我們,而丟丟是鳳凰人,她們端午節(jié)會在沱江舉行捉鴨子比賽。文學大師沈從文在《邊城》中也有描寫,翠翠在角樓上,看儺送二老捉鴨子。
    家鄉(xiāng)窮鄉(xiāng)僻壤,異常缺水,旱得要命,而且地屬高寒,也不長包粽子的葉子,所以打小,村里無一人包過粽子。對于端午節(jié),我們和大漢族,基本沒有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質。我們有自己的過法。
    端午節(jié)是五月初五,按陽歷陰歷,分為大端午和小端午,兩個節(jié)日都過,以大端午為甚。時節(jié)到了五月,春耕已過,地里莊稼二到草基本薅完,對于刨食土地的農(nóng)民來說可以歇上一歇。再者,五月也是陽氣之端,也叫端陽,此時家種的桃李枇杷等時令果蔬,正是鮮美時節(jié)。所以,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習俗,便是嫁出去的女兒,必須要回娘家去?;啬锛視r,要帶上雞鴨酒肉、時令果蔬,去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同時,看看父母家里的農(nóng)事完結了沒有,是否需要女婿幫忙。
    我小時候,父親在外,母親不能常去外婆家,便每每差我?guī)е苊们叭ゴ蚨宋绻?jié)。五月的太陽已經(jīng)很毒了,我?guī)е苊?,到?zhèn)上隨意買點自己愛吃平常又吃不到的糖食果品,買點點豬肉,前去外婆家"打端午"。某次,我和弟冒著烈日,走了三個鐘頭都還沒到,又累又渴,弟說,我們吃點東西咯,反正吃一點也看不出來。我說,好。于是一路走一路吃。待到外婆家,只剩點點豬肉了。外婆也沒有怪罪?;貋砗?,母親問,外婆家秧插完了沒?苞谷草薅完了沒?肥料丟了沒?我一一回答,我搞不清楚。母親又問,屋后面三舅家那棵枇杷結了沒?燕子姨家里的李子呢?我于是回答,我又偷了誰家的黃瓜。母親照例數(shù)落我一頓。數(shù)十年如一日。
    我在母親的敦敦數(shù)落中,加深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識,也沉淀了這樣的心理: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是感恩節(jié),嫁出去的女兒在這個節(jié)日必須要回娘家去,去看看房前屋后的果木時蔬,去問問地里的莊稼農(nóng)事,去感恩父母和族人。
    前段網(wǎng)上流傳端午是兇節(jié),陰氣重,因而不能祝福端午節(jié)快樂,我想,你們漢族,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哪個不是兇節(jié),起源都不好,過節(jié)意在避邪。幸虧我不是漢族,又生在窮鄉(xiāng)辟壤,自小和你們沒有共同的心理素質,去給父母打端午這種過法,遠離屈原式的政治意味,也遠離龍舟競發(fā),一絲家的脈脈溫情,也很有意思。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五
    在北海,無論如何,也得抽點時間去老街懷懷舊。不需要認識什么人,也不需要誰給你引路,從市中心的北部灣廣場,沿著四川北路一直往大海的方向走,走著走著,就會和那條百年老街謀面。那老街就是珠海路。
    最好是在夕陽西下的黃昏走進老街。迷蒙的陽光掠過殘舊的樓頂,把那些破碎的倒映撒落在街道上。街道是多年前改造過的瀝青路,瀝青里有不少石子在路面上探頭探腦,路面因而坑洼不平卻倒也顯得蜿蜒、綿長。
    街道全由兩三層的樓房夾擁而成,寬八九米,長近三里,街道兩旁是南方典型的騎樓,騎樓與二排樓房一路相簇相擁,親人一般溫厚。因有了騎樓,街道中就算傾盆大雨,騎樓里也干干爽爽,人從一個門口又一個門口緩緩走過,欣賞身邊的雨線如絲如縷,景恬而心歡。
    樓是老樓。風侵雨蝕,一個世紀過去,樓面墻壁上,樓頂?shù)难b飾物上,最初的油彩和光澤均被雨打風吹去,露出一粒粒的小沙子,亮亮的,在夕陽下閃光,那些沙子得經(jīng)歷多少風雨才能從灰里亮出來。
    據(jù)記載,這些樓大部分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前后的作品。建筑風格大致相同,“臨街兩邊墻面的窗頂多用券拱結構,主要受19世紀末期英、法、德等國在北海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券拱式建筑的影響”(《北海近現(xiàn)代“建筑年鑒”/珠海路》,作者:周德葉)。券拱式建筑結構被譽為“羅馬x筑最大的特色、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在珠海路兩旁,連綿三里,街道上絕大多數(shù)就是這種券拱式的樓房,但是這些樓房卻又并非照搬羅馬風格,建筑工匠們,在一磚一瓦中,融入了中國民間建筑藝術的技巧和智慧,兩邊墻面窗頂券拱式,前后裝飾卻常是中國的浮雕、吉祥物等等。中西文化融為一體,和諧而生動。難怪珠海路近年來備受建筑界人士的關注了。
    這里平靜,同時也是破落的。路破了,樓舊了,但你不會因為這種破舊失望,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如果你對時間的流逝有稍稍的敏感,你就不會離破落而去。
    當你站在街口回首眺望的時候,四川路、海角路的現(xiàn)代喧囂會讓你感覺有點累,那些喧囂像一雙有力的手,會推你一把,你便趁勢就走進老街去了。從東往西或從西往東,在珠海路上慢慢走著,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一步步離開現(xiàn)代塵囂的感覺。
    在珠海路上徜徉,禁不住驚嘆:那么長的街道,原來該有多少樓房和商號、店鋪,當年又該是如何地紅火。而后來它們?yōu)槭裁匆幌伦佑殖良畔聛砹四?老街上的時間,好像是在若干年前某個時刻,戛然而止,再也沒有往前走,那么多年,一直保持著若干年前某個時刻靜止下來時那一瞬間的模樣。沒有了那些熱鬧,商號店鋪的門依然站著,一家家,高高的、寬寬的,仍然結實。
    老房子門口往往坐著一個老人,他們守著一個小孩或者一條小狗,手里捏把補漁網(wǎng)的竹梭或奶瓶,在他們抬頭或擦汗那會,我看到他們慈祥的、滄桑的面容。他們與古老的珠海路相依相伴,相映成趣。
    一路走過去,很少有年輕的面孔從老門洞里冒出來,這里幾乎是一個蒼老的世界——年輕人都搬出珠海路,崇尚現(xiàn)代物質文明去了。也偶有新建的樓宇,卻因與前后左右的舊樓格格不入而顯得有點滑稽,不倫不類。
    有些東西,不是新就好,就美,就讓人心動的,就像這些古舊的樓房。那些老的、殘的磚們瓦們,那些塌了半邊的、退了色的建筑裝飾們,那些被風雨侵蝕得分不出本來面目的窗們、門們,它們,一點點構建著一種歷史的、滄桑的、融合中外的無可替代的美!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六
    我的家鄉(xiāng)在美麗的金沙江畔的上江鄉(xiāng)格蘭村。以前,我們那兒只是一個小村莊,交通很不便利,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濘小路。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因為學校離我家還是算遠的,所以早上要起早一些,冬天,天氣很干燥,一路上都是滿天飛舞的灰塵,特別是有車子經(jīng)過時,那些灰塵就會撲面而來,讓人感到視線模糊、呼吸困難;夏天,是一個多雨的季節(jié),這也并沒有讓我們好過,因為地上的坑坑洼洼會積很多水,地很滑,你只要一不小心就會和大地來一個“優(yōu)美的零距離接觸”,所以我們都很怕冬天和夏天的到來。
    然而,今天出現(xiàn)的景象與昔日截然不同,寬敞的柏油路已貫穿于鄉(xiāng)村田野之間。春天,你可以欣賞到路旁金色的菜花;夏天,你可以看到一片又一片綠色的“玉米林”;秋天,你可以欣賞到“豐收的喜悅圖”;冬天,你可以看到小麥與嚴寒的抗爭。你也不用擔心因不認真走路而被坑洼的路面絆倒,也不用擔心那滿天飛舞、肆無忌憚的灰塵來“襲擊”你,你就盡管欣賞美景吧!
    現(xiàn)在,新農(nóng)村建設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推進。以前,我們那兒只有巴迪一、二隊才是新農(nóng)村試范點,走進巴迪隊,你會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村容村貌整潔了,家家戶戶的房屋都是亮堂堂的,好似在與天上的白云比美呢!“養(yǎng)牛專業(yè)戶”、“養(yǎng)豬專業(yè)戶”等鄉(xiāng)村能人正帶領鄉(xiāng)親們走上了致富之路,你也不用擔心資金不足,因為建造牛圈或豬圈的錢大部分是國家補貼的,你盡管出力就行了!而今,新農(nóng)村建設正在全村“普及”,這讓全村的百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社會主義好!
    我的家鄉(xiāng),以前的一個貧困的小村莊,而今是一個熱鬧的集市,這與國家的惠農(nóng)政策是密不可分的?,F(xiàn)在它正在向前飛奔,邁步走在奔小康的道路上!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七
    廣,廣不過藍天;藍,藍不過大海;美,美不過家鄉(xiāng)?!昂蒙胶盟玫胤?,條條大路都寬暢?!蹦潜闶俏疑L的地方——紅海灣,一個座落在美麗南海之濱的開發(fā)區(qū),前段時間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紅海灣之美,美在創(chuàng)文,美在景觀。早晨拖著疲憊的身軀打開窗戶,一縷如母親般溫暖的陽光照在你的臉龐而你往下低望街道上早已熱鬧非凡。但在我眼里最為亮點的也就是此時正在作業(yè)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們早早地已經(jīng)把“地球污染”給消滅,再也不是幾個月前那骯臟而又遍地黃沙的街道;現(xiàn)如《愛蓮說》一格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或如《紅樓夢》一格里的“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他們帶領你走進詩一般的城鎮(zhèn)“前山微有雨,永巷凈無塵?!卑它c,街道上絡繹不絕的人群顯得十分喜慶。咦,你往前看去好像有一群學生;嗯,對,他們在游行,他們在倡導著講文明,講衛(wèi)生,與此同時他們想用歇斯底里的聲音吶喊著口號一遍遍地傳進人們的心。有很多學校里也會組織許多關于創(chuàng)文的活動,就如進來的撕墻角上的廣告活動,然而現(xiàn)在你放眼望去墻上不再是琳瑯滿目的廣告紙而是一片的潔白無瑕。當?shù)鼐用褚哺蓛衾浍I身投入這“創(chuàng)文”中增添了一筆光彩。因“創(chuàng)文”你不再看到那滿地的生活垃圾,不再聽到那遍街的臟話,不再聞到那臭水溝被污染的味道;這就是創(chuàng)文帶來不一樣的美。
    此時政府也在大力倡導“創(chuàng)文”,做出了大力的支持。最為突出的就是田寮湖的改建工程和整頓無牌漁船。不久的將來我相信田寮湖會是一番不可多得的家鄉(xiāng)美景;而對于漁船方面的整治,只針對無證無排,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其實漁民也需要諒解。政府也對水溝污物進行清除,對綠化進行擴大等,可毫不夸大的說全員都在行動當中。
    紅海灣之所以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這是因為她有許多自然景觀。紅海灣遮浪是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處突入海面的一個半島,素稱“粵東麒麟角”,又稱巖島。清澈見底的海水被半島瓜分為二,當一面波濤洶涌猶如“卷起千堆雪”時,另一面則涓涓細流,風平浪靜,遮浪因此而得名。這里也有風車島,龜齡島,燈塔島等島嶼;山,海,湖,角風光旖旎。較為有名氣的就屬“南海觀世音”旅游景區(qū),那里有當?shù)厝怂叛龅姆鸾涛幕懈鞣N栩栩如生,千姿百態(tài)的現(xiàn)代石雕神像。這里很講究“鮮”,有肥沃的土地種出的鮮菜,有充分陽光及適宜溫度植被出的鮮果,有豐富的海產(chǎn)資源、人力資源提供的鮮魚,應有盡有。
    當?shù)馗怯性S多人文古跡。保留至今最為古老的有位于獅山上崇禎17年翁萬達衣冠墓,現(xiàn)位于湖東村明代抗倭名將唐順宇的明唐公墓,也有現(xiàn)代杰出“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先生的故居。至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眾人皆知的白字戲。白字戲又稱“南下白字,”歷史悠久,元末明初從閩南傳入了有“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之稱的一個市縣級地區(qū)。白字戲在1962年期間闖入了新生時期,一股熱潮之后也流傳至今。白字戲唱腔基本為“曲牌聯(lián)套體,”后來通過吸入民間藝術(竹馬、錢鼓、漁歌)與當?shù)胤窖韵嘟Y合而成,戲劇里有許多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的'批判或是贊揚。此外還有各色各味的特產(chǎn)小吃,美不勝收,值得你們前來一游。
    我最愛傍晚時分,站在公路邊上看那路燈如閃閃繁星一樣突然亮起,照耀前行的路,生活也如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勇敢前進才能有光明。
    紅海灣對于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但對于我卻感覺它十分獨特又帶著不一樣的溫暖,因為這里是我生長的地方,我的家。讓我們也為創(chuàng)文出一份微薄的力量吧,盡己任做到文明講衛(wèi)生,因為這是我們的家-紅海灣。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八
    我的家鄉(xiāng)——江西省武寧縣,座落在美麗的廬山西海湖畔,因為她山清水秀、風景如畫而被人們稱贊為“中國最美小城”。
    家鄉(xiāng)的春天,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田野和層巒疊嶂的群山;柳枝長出了嫰嫰的新芽;清澈如鏡的湖水中倒映著搖曳的柳影和朦朧的山色。八音公園和野地里的各種花兒競相開放,爭奇斗艷,遠遠看去就像是花的海洋,家鄉(xiāng)的春天是一幅五彩繽紛的圖畫。
    家鄉(xiāng)的夏天是那樣的多姿多彩,知了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著,魚兒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夜幕降臨的時候,田野里蛙鳴聲此起彼伏;一艘艘亮著彩燈的游船,伴隨著打鼓歌和武寧采茶戲優(yōu)美的旋律,蕩漾在西海湖上。那是一種多么和諧美麗的人與自然的融合呀!這是家鄉(xiāng)夏日神韻的圖畫。
    家鄉(xiāng)的秋天是迷人的。走進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那一片片稻田,好像翻滾著一層層金色的波浪;果園里黃澄澄的橘子調皮地扒開綠葉張望著;一串串紫色的大葡萄掛在藤條上;淺棕色的獼猴桃躲在寬大的樹葉下說著悄悄話........家鄉(xiāng)的秋天是一幅碩果累累的圖畫。
    家鄉(xiāng)的冬天是美麗圣潔的。大地昨天還穿著金色的盛裝,轉眼間又換成了一片銀裝素裹的景象,翩翩飛舞的雪花,就像詩中寫的那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人們在雪地里漫步、嬉戲;小孩子們在忙著堆雪人,打雪仗……,歡樂的笑聲伴隨著飛揚的雪花飄到了小城的每一個角落……家鄉(xiāng)的冬天是一幅令人心醉的圖畫。
    我的家鄉(xiāng)就像一顆璀璨的“西海明珠”,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來這里呤詩作畫,八方游客“行走山水間,如在畫中游”……。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九
    我的家鄉(xiāng)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但她在我心中卻是一個很美的地方。那一方土壤養(yǎng)育了我20年,那一口井水滋養(yǎng)了我20年。那一片土地我生活了20年。
    春天,每一片土地上都開滿了梨花,白色的梨花爭奇斗艷,花團錦簇。道路兩旁的桃花含苞欲放,繁花似錦。像極了電視劇里面才能出現(xiàn)的世外桃源。
    夏天,這里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西湖水上的碧波庭可謂是一個風水寶地。坐在上面,可以看到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有奔跑的少年有,呀呀學話的嬰兒。有步履蹣跚的老人……再看看滿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品嘗兩口香氣四溢的綠茶,那是何等愜意的生活!
    秋天,樹葉黃了,一片片樹葉隨風而起,漫天飛舞。樹上的果實都成熟了,有桃子,李子,梨子……。孩子們都紛紛爬上樹,挑大的水果下手。大人們就忙著收成。收玉米,收水稻,希望今年一定大豐收,一年的收入都在這里了。秋天,大人小孩都很忙的季節(jié),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
    冬天,天氣冷了,大地萬物沉睡了。寒風呼嘯,雨中夾雜著雪花。老人小孩都待在家里,不出門。家家戶戶都忙著制作香腸、臘肉。所有好吃的都留著,為春節(jié)籌備年貨。有種萬事俱備,只欠過節(jié)的感覺。短暫的死寂是為了后來更熱鬧。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它是一個經(jīng)度104。98,緯度29。18的地方。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十
    我的家鄉(xiāng)是福建閩北山區(qū)的一個小山村,群山環(huán)繞,所以交通不方便。談不上美麗,這樣的村子在閩北很多很多。
    一條小河從村子中央流過,河上面有兩座橋:一座厝橋,一座獨木橋。
    老人特別喜歡在這厝橋上乘涼,里面的木頭凳被磨得烏黑發(fā)亮,想必橋有些許歷史吧。發(fā)大水的時候,小孩子喜歡坐在橋上望下去,感覺橋在移動,特別有趣。
    獨木橋是我上下學的必經(jīng)之路,走在上面,搖搖晃晃。遇到那天得罪哪個調皮鬼,那就慘了。報復的方法就是在你走過橋的時候,用力的蕩起,被嚇破膽子的我只好趴倒在橋上——須不知這樣的結果更加可怕,由于頻率不同,差不多都被蕩進河里。
    在我的尖叫和歇斯底里的哭聲中引來了大人,終于得救。
    大人們告訴我:別怕,你和他一起蕩起,那么就沒事??墒俏kU來臨,什么都忘記了。
    家鄉(xiāng)有許許多多的山:熬山,紅巖崗,靈山,半坑,……更有許多不知名的。
    春天里,我們可以采鐵莎梨花,蕨菜。
    夏天里,可以采蘑菇,紅菇,碳菇,梨姑,奶漬菇,牛肝菇……我們也要幫助大人雙槍,砍柴火也是免不了的。
    秋天到了,山上的甜珠,苦珠,板栗,酸棗,還有許多不知道洋名字的果實。
    冬天,一片霜打,一片片落葉,群山似乎一夜之間禿了頭。這時候,就是男孩子用竹罐子撲捉山老鼠的好機會。老鼠逮著,大人們給它剝了皮,放在米糠上烤,直到流出油,香噴噴的,是下酒的好菜。
    可是爸爸告訴我們:好好讀書,離開這個偏僻的地方。
    書讀越多,我離家鄉(xiāng)就越遠。
    后來,在異地他鄉(xiāng),我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白發(fā)。
    在鋼筋水泥的籠子里,在不清爽的空氣中我開始慢慢懷念家鄉(xiāng)了。
    我想坐在厝橋上慢慢變老,我想嘗嘗家鄉(xiāng)的野果,我更想爬上熬山砍些柴火熬一鍋鮮美蘑菇湯。
    可是,我還回得去嗎?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十一
    外國我不甚了解,然而中國的鄉(xiāng)村對“樹”的情節(jié)是很深很深的;房前屋后、院里院外這是生活的地方,皆有綠樹成蔭;野地墳塋、荒冢蔓草那是離去的地方,依然楊柳俯仰、松柏繁茂;這份情愫可見一斑。地獄和天堂是善男信女們對死后靈魂的安排,然而在中國的鄉(xiāng)村,在一群懷揣著最為樸素的世界觀的農(nóng)民身上,你是很少能看到的;生在這片土地上,百年后復又歸于斯,猶如這土地上的樹木,歷數(shù)十載風霜雨雪,方知腳下這捧鄉(xiāng)土的溫熱。樹木最初被大量種植在人類居所旁的原因我沒有詳查,可能是避災禍:遠遠的望去一片郁郁蔥蔥,無有人煙;也可能是受道家思想影響:五行中木主生,人們都有一個子嗣綿長、家道興旺的不懈的夢想;也可能是別的呢,我就不知了。
    房后可種榆樹,形體較大可擋風寒,五柳居士不就有“桃李羅堂前,榆柳蔭后檐”的詩句嗎。后院宜植槐樹,不甚高大卻枝繁葉茂,仲夏之夜扯一竹席鋪于樹下,上有鳴蟬相和、下有寒蛇低吟,或臥或坐、皆自成趣;手中可拿一蒲扇,有一下沒一下的搖晃著,夜空中可無明月卻必得有繁星,這次第,怎一個愜字了得!在我家,谷雨前后槐花盛開,它的花碎而密,一串串一簇簇像一群潔白的張開了翅的采蜜的蜂掛在枝頭,微風拂過,淡淡的甜香。養(yǎng)蜂的人最知道花開花落的日子,槐花的花期不長,前后也就一周的時間,要釀得一些槐花蜜且得忙起來呢。人們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蜂多了起來,“呦!后院的槐花開了吧?”禁不住的在心中問了一嘴。午飯時端著碗到后院一看,果不其然,開得正酣。我們自有我們的吃法,不管是攤餡餅、做盒子,還是蒸熟了配以姜末蔥絲涼拌都別有一番風味。只不過,槐樹木質堅硬生長緩慢,要從一株小苗長到繁葉如蓋,且有些日子呢;反正我家后院的兩棵槐樹,從我記事到現(xiàn)在一直就那么大,仿佛十多年未見其變過。
    堂前可載兩顆石榴,既應了子孫滿堂的寓意,又可在中秋之時共享鮮果。圓月初上,桂影成蔭,一家老小庭中賞月,圓桌之上應時花卉鮮果:桂花、海棠、石榴、棠梨。石榴果笑的合不攏嘴,露出一排排火紅的籽,品種不一、酸甜有別;我是頂喜歡酸中帶點子微甜的.,多剝幾粒輕輕一嚼先甜后酸,哎呦!那叫一個透亮!現(xiàn)在想想我就直咽唾沫,我是真想家鄉(xiāng)的石榴了檐下窗前是要有一株臘梅的,至于花色紅白皆宜。別的時日你是看不出妙處的,只待寒冬,映雪紅梅相得益彰。數(shù)九寒天,大雪溜溜下了一夜,清晨醒來睡眼惺忪,隔著玻璃窗向外一看,就一眼,你便覺得神清氣爽,再無半點的倦意。銀裝素裹的天地間,傲然挺立,或許此時的臘梅傲氣少了幾分,俊秀之氣多了幾點,白花紅蕊在這雪國之中肆意的這般。此番情景怎能不叫人愛,怎能不叫人憐!《紅樓夢》中有一片段,叫做“琉璃世界白雪紅梅”,單瞅這題目“世界”前著“琉璃”二字意境全出,緊后又是“白雪紅梅”,胸中若無幾點文墨何來此景!文中有寶玉、寶琴冒雪折梅一節(jié),大紅的毛氈、點點的紅梅映著茫茫的白雪,老太太直說“好美”。自古好景不長,不可牢騷太勝;一年之中此番好景若得三五日,足慰我心。
    庭中的水井旁可種一棵柳樹,人們常說“水曲柳”,可見柳樹是喜水的,若侍奉的好自有一番佳處。如果還有空間,還可有一棵香椿樹,這種樹不管是葉子還是枝干都帶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至于具體的我也說不大好,反正有人喜歡得緊,有人卻厭惡;家人們說能避蚊蟲,經(jīng)我驗證效果一般。但這樹有一絕妙的好處,那就是早春的嫩葉可食用。早春,把積攢了一冬的鴨蛋殼、鵝蛋殼(保存要完好,最好是只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孔;雞蛋殼太小不劃算,就不要了)套在枝頭芽尖處,只消十天左右的光景,那殼里滿滿的全是嫩嫩的葉。
    敲碎殼,切成薄片,拌上雞蛋一炒,甭提有多美味了?,F(xiàn)在想想,也有六年沒吃到了。至于墻外,還是種兩棵棗樹吧;一棵吃鮮棗,一棵曬干棗。中秋時節(jié),大棗剛紅了半圈,可生吃、可蒸熟。在房頂上晾曬大棗,對童年時節(jié)的我而言是件極幸福的事,暖暖的秋陽、溫溫的房頂、紅紅的棗子、還有一雙蕩在房檐上的小小的腳。
    農(nóng)村的樹還有好多好多,像那大葉的梧桐、迎風作響的白楊、愛炸心的桑樹、愛彎腰的棠梨。此時的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窗外的小雨淅淅瀝瀝,但不知家中今夜可有風雨,家中的人可也無恙。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十二
    在我很小的時候,青島還只是一座小城市。和北京、上海比起來,它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它在全國的地圖上,僅僅只是一顆圓點。即使在山東,它也只是三角形拼圖當中的一小塊。
    但那個時候的我,根本不覺得它小。我只知道,它是一座盛產(chǎn)海鮮的城市。
    雖然說,海濱城市幾乎沒有不產(chǎn)海鮮的。但青島的海鮮似乎特別有名,不僅是在山東,更是在全國。我上學的時候,學校的食堂里似乎從來沒斷過魚,隔三差五就會來上一頓紅燒鲅魚,或者紅燒刀魚。
    只可惜,這兩樣東西都和小時候的我沒關系。由于嚴重的過敏,小時候的我總是不能吃海鮮。啤酒更是不用說了。
    小時候的我,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到海邊去看海。
    雖然說,我學游泳比較慢,但我似乎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每當看到碧藍的海面,我總會感到很舒服,心情總是能夠平靜下來。
    青島的海面,向來是風平浪靜的。每當天晴之時,東海路沿岸的海面總讓人看不夠。海面藍得通透,藍得澄澈,幾乎看不到一絲一毫的波浪。游人站在海灘上,看著大片白花花的浪花反復沖刷淺黃色的沙灘。黑的發(fā)亮的礁石隱約冒出頭來,乳白色的貝殼和暗綠色的苔蘚融為一體。眺望遠方,目力所及之處,只見海天一色,不見海之盡頭。
    每到旅游的季節(jié),青島的海灘總是人山人海。海水浴場更是人滿為患。一整片沙灘上,滿滿當當?shù)娜侨?,盡是一片片白花花的肉。很多人都說,夏天的青島海水浴場,簡直就是下餃子用的大鍋。
    但是,我也沒有想到。很多年后,我的家鄉(xiāng)卻以另外一種方式,揚名全國。
    一群無辜的游客,只是想踏踏實實地吃頓好飯,卻不幸碰上了一家黑店。
    黑店使用的坑人騙術,實在是低級到不能再低級的地步。不良老板在賬單上做個手腳,把一道菜的價格旁邊的單位改了,由“盤”改成“只”。游客自然不甘心被宰,選擇報警解決。
    然而,這件事瞬間由網(wǎng)絡傳遍全國。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果然不假。
    一夜之間,我的家鄉(xiāng)變成了廣大網(wǎng)友嘲笑、調侃的對象。人們編出各種各樣的段子來諷刺它。許多人都笑著打哈哈:什么是土豪?就是要吃得起青島大蝦。
    我沒有去辯解什么。一只老鼠壞一鍋湯的道理,我懂。解釋的話永遠不如段子受歡迎,我也懂。
    這座被稱作黃海明珠的城市,因為一家不良商販的可恥行為,蒙上了一層難以洗凈的灰塵。
    時至今日,我想為我的家鄉(xiāng)說幾句話。
    也許我的話很無力,很蒼白,沒有幾個人愿意聽。但我還是要說。
    我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青島的名片,不是天價大蝦。
    舊時代的青島,有古樸的老城區(qū),有德國殖民時代留下的德式建筑群。
    現(xiàn)代的青島,有五四廣場,有“五月的風”雕塑,有八大關風景區(qū)。
    未來的青島,有西海岸新區(qū),有藍色硅谷。
    熱愛行走的人,可以沿著海濱木棧道漫步,用自己的雙腳丈量青島東海岸的每一處風景;也可以穿行于八大關建筑群之中,欣賞一棟又一棟風格各異的園林別墅。
    熱愛美食的人,可以去劈柴院品嘗最地道的青島風味小吃,也可以去臺東步行街大快朵頤。
    熱愛風景的人,可以去嶗山風景區(qū)領略自然之美,更可以開車暢行濱海大道。
    青島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也是一座貫通中西的城市。
    它既有遺世獨立的太清宮,也有莊嚴肅穆的天主教堂。
    它有簡單樸素的海濱木棧道,也有包羅萬象的動漫產(chǎn)業(yè)園。
    它有全球聞名的國際啤酒節(jié),更有世界園藝博覽會。
    它的生長和變化,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在它原本的郊區(qū)建立起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絡正在一點點地構建起來。
    在未來的十幾年之內(nèi),它還將繼續(xù)生長,逐漸完成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轉變。屆時,它將成長為一顆真正的黃海明珠。
    某些跳梁小丑,永遠不能代表所有人。
    真正的青島人民,是熱情的,是好客的,更是善良的。
    青島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一座擁有廣闊未來和美好明天的美麗城市。
    青島歡迎你們。
    家鄉(xiāng)的橋隨筆篇十三
    古冶,我的家鄉(xiāng),一個不大的地方,且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和農(nóng)耕文明。
    據(jù)資料記載:商代屬于孤竹國,春秋為山戎地。戰(zhàn)國時屬燕國,三國時屬于曹魏遼西海陽縣。唐朝屬于河北道平州,宋朝時為契丹、灤州轄地。解放后為灤縣第七區(qū),1955年成立東礦區(qū),1995年更名為古冶區(qū)至今。
    古冶區(qū),唐山東部的一個行政區(qū),北高南低,北部是燕山山脈的支脈,以長山、萬山較為有名;南部是平原,以農(nóng)耕為主。煤炭、鋼鐵、水泥、石礦等為主導產(chǎn)業(yè)。旅游景點不多,有多寶佛塔(金代建)、北寺公園、北山公園等。著名人物亦不多見,古有鮮卑仲吉,今古冶區(qū)卑家店村人,元朝時曾任灤州節(jié)度使,掌管灤州(今灤縣),后升任蒙古汗國兵馬都元帥,其人體恤民情,受人愛戴。近代有著名中醫(yī)岳美中(小岳各莊人),數(shù)學家張廣厚(林西人)、抗日英雄節(jié)振國(趙各莊人)等。
    境內(nèi)有兩條河流經(jīng),一條名曰:石榴河,發(fā)源于境內(nèi)水峪的丘陵,平時水量一般,夏季水量很大,幾十年前,發(fā)洪水淹過幾個村莊,河中魚蝦蚌蟹豐富,蘆葦蒲草叢生;河邊野草青青,好不繁榮。水閘的南側有一條橫溝,約有一二十米寬,兩三米深,是灌溉的水渠,夏季是大人和孩童游戲的樂園;中午和傍晚成了洗澡和游泳的天地,非常熱鬧。聽老人講,起先叫響水河,夜里躺在炕上,就能聽到河水嘩啦啦的響聲。不知是哪個年月,南蠻子憋寶,憋走兩只金鴿。從此,夜里就聽不到河水的響聲。后因開灤煤礦的建成,大量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注入,再沒人敢下河游泳,至于為什么改名“石榴河”就不得而知了。另一條河名曰:沙河,發(fā)源于遷安,經(jīng)灤縣、古冶、豐南、流入陡河,匯入大海。
    小時候,大人常帶我去沙河玩耍,不是雨季,河水清清的、淺淺的,清澈透底,甘甜可口,人們常常直接飲用;河底的細沙泛白,踩上去軟軟的,好不愜意。河中魚蝦游弋,蒲草蘆葦叢生,鳥兒常在蒲草上搭窩絮巢,繁衍后代,不時就有鳥兒飛向藍天,嘰喳聲不斷,猶如音樂天堂;河兩側的淺沼生有蓮藕、菱角、地栗等水生鮮果;河中甲魚、螃蟹、河蚌、嘎魚、黑魚、鯰魚、鯽魚、鯉魚、草魚等品種眾多,河邊野草青青,野花綻放,每到春季,人們到河邊采薺菜、苦菜、蒲公英等食用,好一幅美的畫卷,盡收眼底。夏季洪水肆虐,水勢磅礴,氣勢如虹,大有淹滅一切之勢?,F(xiàn)在的河水仍是淺淺的,卻不再清澈透底,渾水奔流不息,苲草眾多,蘆葦蒲草依舊叢生,水卻不能再喝了,兒時記憶的景象,已消失的毫無影蹤。
    古冶小鎮(zhèn),自古就有,古代有“千斤冶”的稱號,集市五天一集;做買的、做買的,生意興隆,商鋪眾多,最有名的商鋪是“雙道城”,解放后改為古冶百貨商店。舊時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隆重舉辦一次古冶鐵匠會廟會,南來北往的商客,打把式賣藝的藝人,云集古冶,東西三里多長的道旁擺滿各式各樣的商品,各地的土特產(chǎn),時令蔬果,河魚海鮮,衣服布匹,應有盡有;以各式鐵器最多,鍬鎬鋤耙、耠子犁鏵、刀具最為有名,生意紅火,叫賣聲震天;皮影、落子、樂亭大鼓、京東大鼓、京韻大鼓、評書相聲、雜耍洋片,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彩旗高掛,熱鬧非凡;提籠架鳥的、趕集上店的,閑游的,好熱鬧的人流,人山人海,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堵塞交通,成為當時灤州乃至唐山周邊最熱鬧的鐵器廟會,促進了當時古冶冶鐵行業(yè)的發(fā)展,古冶由此聞名。
    后來清政府修建了林西、趙各莊等煤礦的緣故,在距離古冶街里東南約二三里的地方,修建了古冶火車站,運送煤炭,解放后,客運、貨運繁忙,開灤煤礦和古冶火車站名噪一時,很多外地人、外國人來古冶參觀考察。直到上世紀,古冶街里還挺繁榮興旺,后由于客運改線北遷走豐潤,古冶火車站客運站破敗了,廢棄了,只留下候車室和北側一片小廣場,空空的人影稀疏。
    古冶區(qū)因林西、趙各莊、唐家莊,呂家坨、范各莊五座開灤煤礦的先后建成而興,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當了礦工,接來家屬,興建了幾座生活區(qū),發(fā)展起了商業(yè);現(xiàn)在林西商業(yè)街最繁華,超市商場林立,現(xiàn)代氣息濃厚,促進了古冶的發(fā)展,其他幾處商業(yè)街較林西次之,最近幾年開發(fā)了古冶金山小區(qū),構成了今天這座重工業(yè)城鎮(zhèn)的繁榮。
    古冶區(qū)這座小城也曾遭受過1976唐山大地震的苦難和失去親人的悲痛,讓那一個時刻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那短短的23秒,成了唐山人永遠揮之不去的痛;震后余震不斷,沒有嚇破唐山人的膽,古冶人的魂,人們擦干眼淚,用雙手扒開廢墟,重建家園,一座新城浴火重生,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
    就在河北,就在唐山,就在古冶,歡迎您來走一走,看一看,我的家鄉(xiāng),我熱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