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在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時,我們需要注意一些關鍵的要點。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一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
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
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
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
西安鐘樓可謂聞名天下,它坐落于西安市中心,也就是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乘車圍繞鐘樓一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假樹。雖說是假樹,卻也給鐘樓帶來許多生機,它們像是忠實強悍的衛(wèi)士,護衛(wèi)著鐘樓,抵擋著從四面八方來的敵人。走近鐘樓,看著那灰暗色的樓墻磚,摸著那幾經風雨的城墻壁,仿佛是古人們智慧的鮮血在上面緩緩流淌。
鐘樓的'護欄、扶手都很特別。它們有一個共性,不管是護欄還是扶手,無論它們的中心是多么粗糙,可兩個面所相交的地方卻光滑無比。細心的人登上鐘樓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點。
鐘樓的門扉很精致,四十來扇門上都刻有圖畫,圍著房間外走一圈,可以看到紅木門外面分上、下兩個階層。上面一律是以六邊行為主體而雕刻的窗“花”。
可下面卻是以典故而雕刻的畫面,幅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每扇門上的都不一樣,這邊是李白邀月,那邊是卞莊刺虎。這里是木蘭從軍,那里是吹蕭引鳳。還有嫦娥奔月、紅葉提詩、班紹讀書、以及八仙的“玉照”……不光是門,走在鐘樓的屋檐外可以明顯的看到,鐘樓大體分三部分,樓頂、小樓檐、大樓檐,人們稱之為“重檐三滴水”。而里面也是分明的三層。在檐外仰望,除了樓檐,它下面還斜著伸出兩排椽子,一排是方的,一排是圓的,面對街口的一面還畫有圖案。顯得古樸典雅。
如果說房子外面的建筑是眼睛,那么房檐內的裝修就是眉毛,一對柔美絕倫的眉毛。它的梁、柱子、脊梁不是灰溜溜的,而是用礦物顏料裝飾的五彩繽紛,主要以紅、藍色為主,畫成花紋,有意思的是它的梁有上下兩根,兩根的花紋不一樣,但從下邊看,仿佛只有一根梁。看來,古時建筑鐘樓的工程師可得花一番功夫計量這個準確度了!
在窗戶上面有一些裝飾,也是為了加固房子,使用的是具有穩(wěn)定性的三角形。而建筑師們別具一格的想法讓它看起來像一只牛頭。在鐘樓的拐角處,它的梁有所變化,三根長短不一的梁組合成一個三角形,更加穩(wěn)固了房子的脊柱。在鐘樓的一個角,一口五噸沉的大鐘沉默的呆在那里,游人一敲響,便發(fā)出沉悶的“嗡嗡”聲。鐘樓鐘樓,以懸鐘報時文明。人到處為什么要建造鐘樓呢?還來源于一個故事,也流傳下這么一首詩。“天剛破曉霞蔚生,拋卻金幣樂無窮。
鐘7件,俑鐘18件,鈕鐘14件。38個音域,可以懸宮轉調。演奏的樂曲聲音宏厚,卻不讓人感到累贅。聲音輕巧,卻不讓人感到飄渺。演奏任何曲子都非常悅耳。編鐘可說時鐘樓的一大特色。但走到二樓,大廳內的展品也不遜色,有玉器、翡翠、字畫等,件件都是瑰寶,不是一般物品可與之媲美的。
二樓的護欄也與一樓的大不相同。一樓的護欄是石頭的,二樓則是木制的。相比之下,二樓護欄更能體現(xiàn)出這棟樓的木制主體,花紋也是很復古的。從二樓看下去,一樓的屋檐角上蹲了許多小動物,從上到下,它們的大小基本一樣,只是形態(tài)各異,身體和房檐一樣都是墨綠色的。也許這就是鐘樓的特色——以動物為主的裝飾吧!
夜晚的鐘樓并不寂寞,從樓腳下打出綠的、藍的、白的燈光將鐘樓照得明晃晃的,在加上樓里黃的紅的橙色的燈光,使它“光輝燦爛”“玲瓏剔透”。且明顯的對比出上下的顏色差。遠遠看去,就好像是一座水晶宮。它可是凝聚了古人們所有的才華、希望、憧憬、美好。這偉大的智慧的結晶。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三
我的家鄉(xiāng)在西安,鐘樓是我家鄉(xiāng)的一處美景。鐘樓是一座古代的建筑物,它坐落在市中心,它的四周有: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鐘樓剛好在這四條大街的中間坐落著。
每到春天的時候,鐘樓四周的花朵爭奇斗艷,美麗致極,讓這滿經滄桑、非常古老的鐘樓,顯得年輕了幾歲,鐘樓四周的麻雀,好像也被這美麗景象吸引住了,這些麻雀一次次、一遍遍的在鐘樓上空盤旋著、鳴叫著,好像在說:“啊!春天里的鐘樓可真漂亮呀!”
然而,冬天里的鐘樓跟春天里的鐘樓,簡直若判兩人,在鵝毛大雪的天氣里,鐘樓上堆積著厚厚的雪,鐘樓四周的花花草草也被潔白的雪花所覆蓋,這些花草和鐘樓融為一體,簡直是一派銀裝素裹。
朱熹的春日詩句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天給人給來了一片更新、萬紫千紅的感覺,所以我更喜歡春天里的西安和鐘樓的美景。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四
今年署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
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古老的西安真是多姿多彩,我愛家鄉(xiāng)。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五
今年暑假,我有幸隨媽媽去古都西安游了一回鐘樓。它坐落于西安市中心,是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興建的。雖然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但鐘樓仍然保持著原有的建筑風格和形態(tài),被譽為“古城明珠”。
鐘樓面積達1377平方米,從地面到鎦金頂?shù)母叨仁?6米,樓基高8。6米,寬35。5米。鐘樓底部像一個城墻墩子,上面是一個亭子樣的閣樓,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
我們沿著北側的石階登上了華麗的第一層,首先看到的是四周漆壁上栩栩如生的雕刻,上面是遠古的傳說和故事,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伯樂相馬》《柳毅傳書》《八仙過?!返取W哌M樓廳,只見四根粗大筆直的柱子威風凜凜,它們高17米,名曰“沖天柱”。廳中有精美的楠木家具,還有五彩繽紛的吊燈。
其實,鐘樓的第一層便是最高的一層,但從外面看,卻有三層屋檐,上面的兩層屋檐在里面看是看不出來的。這種形式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能使下層屋檐得到保護,真是一舉兩得。
站在莊嚴雄偉的鐘樓上,踏著腳下的青磚,扶著樓臺里的條石,欣賞著裝飾斗拱、形式優(yōu)美的木檐……極目遠眺,整個西安城就在我們的腳下,我感到胸襟開闊。這精巧、古香古色的建筑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們的創(chuàng)造技術和豐富的智慧,顯示出我國古典建筑的獨特風格。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古代中國的大小城池,都建有鐘樓和鼓樓。鐘樓上掛鐘,鼓樓上放置大鼓。每天黎明時分,人們敲響大鐘,打開城門;每天日落擊鼓,城門關閉?!俺跨娔汗摹笔枪糯傩掌鹁拥闹匾盘?。
西安鐘樓坐落在西安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點上。公元1384年,朱元璋稱帝時,害怕全國各地出現(xiàn)真龍?zhí)熳优c他爭奪王位,下令修建鐘樓以鎮(zhèn)龍氣。因樓上有一口5噸多重的大鐵鐘,每天早晨擊鐘報時,所以取名“鐘樓”。
鐘樓初建時,地址并不在現(xiàn)在的位置,而在今西大街的廣濟街口,與現(xiàn)在的鼓樓遙相對峙。明城墻建成后,由于城市中心東移,公元1582年,又將鐘樓整體遷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現(xiàn)在的鐘樓,是中國六大古都現(xiàn)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鐘樓。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衡量,西安鐘樓,居全國鐘樓之冠。
鐘樓樓體為磚木結構,從下往上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由地面至樓頂總高36米。
基座呈正方形,用青磚砌成,邊長35.5米、高8.6米,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
樓體為木質結構,共兩層,深綠色琉璃瓦,三重檐,每重四個飛檐翹角。樓的四周有回廊,環(huán)繞回廊,憑欄四望,可飽覽古城全貌。樓內有木梯可盤旋而上,里面陳列著許多明清瓷器和古代文物。樓里樓外雕梁畫棟,貼金彩繪,氣勢恢宏。門扇窗雕精美細致,突現(xiàn)了明清盛行的裝飾藝術。每層的門扇上,都有大量浮雕,上面述說了古代經典的軼聞和典故。
樓上的大圓金頂,高5米,外貼黃金箔,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金光燦爛,金碧輝煌。
在鐘樓的西北角,陳列著一口明代的大古鐘,它有5噸多重,古鐘的邊上鑄有八卦圖案。全國各地的.游人,都可以在這里擊鼓娛樂,享受旅游觀光的樂趣。
在鐘樓西北方向大約1000米的位置,古老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峙。鐘樓與鼓樓之間,現(xiàn)已開辟成一個很大的鐘鼓樓廣場,這里有噴泉、草坪、停車場、美食城,還有西安最大的地下購物廣場——“世紀金花”。來來往往的市民和游客,不但可以在這里休閑、購物,還可以在這里游覽觀光。
在這里,我衷心的歡迎全國各地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大哥哥、大姐姐和小朋友們來我們西安觀光和旅游!到時我可以給你們當個“小向導”。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姥姥參觀了陜西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西安鐘樓。
一下汽車,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鐘樓就呈現(xiàn)在眼前,翹首望去,它多么像臥虎蹲獅。
鐘樓位于西安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中心。樓頂覆蓋著琉璃瓦,紅橡綠瓦,交相互映。每層樓的四角翹起,猶如飛鳥展翅,形式典雅、優(yōu)美。據(jù)說它的頂是木心金表的,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金光四射,燦爛輝煌,為鐘樓增添了神彩。
我看到,如此高大的鐘樓基臺以上竟無一磚一石,全部是木質結構。樓分上下兩層,共有三個彩色飛檐,通高三十六米。上下兩層都有明柱迥廊。第一層的四面有雕刻著山水、人物、花卉的紅色大門可以進出。
跨進大廳,姥姥拉著我來到鑲嵌在墻壁內的石碑前,說:“西安鐘樓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許多鐘樓中修建得最好、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個,是我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你應該了解一下它的歷史?!蔽夷椭宰幼x了起來。哦,鐘樓修建于明洪武年間,已經歷了數(shù)個朝代,在風風雨雨中度過了六百余年。解放后,政府數(shù)次整修,才使古老的鐘樓越來越容顏煥發(fā)了。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啊,好美呀!屋頂全是貼金彩繪,色彩艷麗,雕梁畫棟,有龍有鳳,奇巧無比,中心藻井的圖案更是別致。天花板上懸掛著八盞大宮燈,居中那盞,大得出奇,為燈中之王。
最使我心馳神往的是墻壁上掛著大畫家齊白石九十三歲時專為鐘樓作的十幅畫。他畫的蝦活靈活現(xiàn),有的破水而出,雙鉗緊閉,軀體伸直;有的輕浮漫游,雙臂彎曲,長須擺動:只只蝦栩栩如生,活潑可愛。
大廳的中心陳設著古香古色的清代刻花桌椅和茶幾,造型雅致,做工精細。還有名貴的古瓷器,瓷器上面的彩釉花紋圖案,巧奪天工,令人賞心悅目,大飽眼福。這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凝結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廳內紅漆柱子最顯眼,我伸開雙臂量了量,兩個人才能合抱住。講解員劉阿姨微笑著說:“這叫通天柱,一直通往二樓?!蔽遗d致勃勃地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庇谑?,我拉著姥姥的手要登二樓。劉阿姨和藹地說:“二樓整修,謝絕參觀?!?BR> 我們戀戀不舍地走出了莊嚴美麗的樓閣,來到平臺上,遙望終南秀嶺,俯視市容,綠樹成蔭。一座座新建的高樓拔地而起,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上的車輛如穿梭,行人絡繹不絕,好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啊!此時此刻,我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又多么自豪。
巍峨壯觀的鐘樓啊,您的美姿吸引了大童的游客,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一百多個國家的人們,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古城西安的光榮。喜逢盛世的鐘樓啊,您為祖國燦爛的文化爭了光,添了彩。我愛您,更愛那給您恢復青春活力的社會主義祖國!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六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去鐘樓游玩。鐘樓位于西安的中心,它在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
我們先登上二樓的平臺。往下看,四條大街上有川流不息的汽車,還可以看到不遠處的鼓樓。在平臺的西北角有一口大鐘,它重6.5噸,高2.45米。
我們又來到中間的大廳,里面有許多文物和古畫,還有人在演奏編鐘。
再上三樓的平臺,可以看見遠處,真是高瞻遠矚。中間的大廳里也有許多古畫和文物。這次去鐘樓讓我學到了知識,而且也是我的一次參觀古跡。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七
我的家鄉(xiāng)德陽,有著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且不說具有悠久歷史的玉皇罐,也不說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石刻長廊,單是那天人合一的東湖山公園就足以讓人留戀忘返。而燈火輝煌的寶塔——鐘鼓樓則是東湖山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家就在東湖山腳下,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鐘鼓樓散步。
鐘鼓樓廣場的大門邊已經排滿了轎車,人們正三三兩兩、絡繹不絕地向廣場聚集。
這時已近黃昏,廣場前的石雕引人注目,幾個外地的游客正指指點點:一位美貌的女子半躺在石臺上,右手托起眉毛一樣彎彎的月牙,好一副“月上東山”的景象!通往鐘鼓樓的廣場大道上,擺滿了各種樣式的`花兒,它們競相開放,爭嬌奪艷,相互媲美。那“品”字形的菊花,仿佛告訴你要仔細品味鐘鼓樓的一切;那“心”字形的一品紅,近看就如一個個紅鈴鐺,微風一吹便會丁當作響。遠看則像一團“心”字形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燒。而那雕刻在地面上的鳳凰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再往前便是噴泉池子,里面養(yǎng)了許許多多的錦鯉,大的如手臂那樣粗壯,小的就像水里的精靈,一閃便已不見。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八
上回說到回民街在鐘鼓樓附近,那我們下一站就去鐘鼓樓。鐘鼓樓其實是兩棟遙相呼應的建筑,顧名思義,一棟上面是大鐘,一棟上面是大鼓。
登上鐘樓,一口巨鐘引入眼簾,那象般巨大的銅鐘被高高地掛在一個紅色的的木架上,光是邊上的木杵直徑就有二十多厘米??梢韵胂笄宄磕枪爬系溺娐暿窃鯓訉⑷藗儚膲糁袉拘选?BR> 到了晚上,很多盞刺眼的燈光打在鐘鼓樓上,鐘鼓樓頓時變得金碧輝煌!媽媽說,那在建筑學上叫“光雕”。
鐘鼓樓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觀!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九
前段時間放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西安參觀了大雁塔,我高興極了。
大雁塔美麗極了!
大雁塔共分七層,每層都裝有四個小巧而精致的小窗戶。一層有個禪房,禪房里放有佛經、佛像,其中有如來佛像和觀世音菩薩的佛像等。
大雁塔的門框上,有優(yōu)美的線條雕刻著唐代建筑圖案,美麗大方,是研究我國建筑史的重要資料。大雁塔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爸爸對我說:“大雁塔凝聚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汗水,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結晶,我們現(xiàn)在要是不珍惜它,不保護它,怎能對的起我們祖先呢?”
順著樓梯向上攀登,到了第七層,舉目遠眺,西安市市容盡收眼底???,前端是西北最高的建筑物——電視塔,左端是規(guī)模宏大的小寨版。整個大雁塔氣勢雄偉,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的佛像,我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世界。我仿佛看見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著師父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他們兄弟三人斬妖捉怪,擊退了妖怪們一次次的進攻,保護著師父最后終于取得了真經。
參觀完大雁塔后,爸爸媽媽還告訴我西安還有許多像大雁塔的古建筑。我覺得我們陜西有那么多名勝古跡,真是了不起,作為陜西人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
西安名勝古跡說明文小學三年級作文。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
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古老的西安真是多姿多彩,我愛家鄉(xiāng)。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一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
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
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古老的西安真是多姿多彩,我愛家鄉(xiāng)。
西安旅游。
為了能看到精彩的場館,我們一大早就起床開始準備,叔叔開車把我們送到了世園會的門口。
我們首先來到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館區(qū)。第一展區(qū)內的有一只熊貓正背對著我們啃竹子,啃得真是津津有味,連頭都不回,我們看了半天的“背影“,只得再往下一個展區(qū)去。第三展區(qū)的熊貓們很給力。兩只胖乎乎的熊貓軟綿綿地趴在竹子搭成的架子上,悠閑地曬著日光裕引來許多游客紛紛前來拍照。它們也很“配合”安靜地在架子上擺著“poss“,仿佛在說:這算什么?我可是大明星呢!
接下來參觀的是朱鹮,
由于朱鹮本身的顏色與石頭顏色相近,再加上有兩層鐵欄圍著,所以看得不太清楚,只能看到一點紅孤傲地站立,卻看不清真正的相貌。還是有點遺憾的。
因為金絲猴受身體原因回家休養(yǎng)了,所以,我們最后看到的是安然的羚牛。羚牛看上去脾氣很好,十分溫順的臥在草地上。其中有一只看到人來了還“主動接近人類”,大方地走近讓我們拍照。在它們跟前拍照的人跟與熊貓拍照的人有的一拼!
考慮到“長安塔“和“創(chuàng)意館“排隊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們便去了“歐陸風情園”等景區(qū)游覽。這些館的外貌都很吸引人,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不少特色館內沒有介紹該國風土人情或園藝技術,而是在賣一些工藝品,雖然這些工藝品做工很精致的,但我覺得缺少些什么。
在世園會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很特別的小草:只見這種草通體銀白,像雪一樣散落在叢間。我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園藝師特意給普通小草噴上的漆,可離近一看——跟我預料的大不相同。于是,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雪草“,并給它拍了好幾張“特寫“。
世園會設計了“護照“,根據(jù)場館的不同,每個章子也不同,一共有108個,我總共積了52個,成績還不錯吧!
世園會之旅結束了,我的暑假旅游也快要結束了,這種經歷讓挺高興的。我很期待參加下一次的世園會,不論在哪里舉行!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二
我最小的弟弟偕弟媳從老家來西安旅游,我們推薦了兵馬俑、華清池、法門寺、世園會和大唐芙蓉園等景點,并把車借給他們用。有了車,效率就高了,又去了乾陵、黃帝陵等許多地方,還告訴我們上了城墻。我突然聯(lián)想到許多外地朋友和游客都是要游覽城墻的,但在我心目中,一直沒有把城墻看作西安的一個重要名勝,也沒有上去好好看過,我覺得我犯了一個錯誤,一個常人很容易犯的錯誤:忽視身邊的事物,對熟視的近旁的東西缺乏好奇心。
人往往是這樣的。記得年少時在家鄉(xiāng),杭州西湖近在咫尺,從不覺得她有多美,有時到了西湖,也只是在湖濱和白堤走一走。離開家鄉(xiāng)數(shù)十年,在媒體上經??梢钥吹絿鴥韧庥慰蛯贾菸骱馁澝溃吹綄ξ骱宋纳剿慕榻B,才喚起我對這個“人間天堂”的向往,回老家時才會坐船到湖心亭賞玩,到九溪尋幽,到龍井品茶。
弟弟回浙江了,妻子出差了,一日,我獨自從南門上了城墻。南門正稱永寧門,據(jù)說是西安城墻中資格最老的城門,建于隋初(582年),當時叫安上門,明代才改名為永寧門。走進城門,寬敞的甕城像一個巨大的方形池,四面高墻壁立,如果有敵人進入甕城,正好“甕中捉鱉”。迎面箭樓的墻前,中間是用篆體寫的“秦韻”兩個大字,左右兩邊分別陳列著“秦腔、布藝、皮影”和“泥塑、剪紙、年畫”六個展幅,古樸而不失典雅,概括了三秦厚重的文化特色。在展幅前有兩位師傅在抖空竹,恰好形成對整體圖案的活的點綴。
登上永寧門城樓是上午十點四十。我繞著甕城在城墻上轉了一圈,照了些相,開始在西安城墻上徒步旅行。城墻周長11.9公里,當然,租自行車跑要快得多,但我的目的是欣賞城墻內外的景色,還不停地要照相,因此徒步更自由和方便。
城墻高12米,頂寬15米,可以并行五輛汽車。我從南門向西行,在靠外側的垛墻旁,不時可以看到路標牌和介紹西安各座城門及古跡遺址的牌板。西安城墻共有18座城門,牌板上介紹的古跡和文物單位更多,化覺巷大清真寺、興慶宮、大興善寺、大慈恩寺、魁星樓、書院門、張學良公館等。如果細心閱讀和收集這些介紹,可以對西安的古跡與文物保護單位有一個相當完整的了解,差不多是個“西安通”了。
從城墻上往城里看,可以看到一些清雅古色的街巷和民房,可以喚起人們對古城往昔的追憶或想象,盡管許多建筑是經過修復甚至重建的。
我轉過城墻的西南角,在西城墻上往北行,行人越來越少了。許多繞城墻旅行的人是騎自行車的,尤其老外和年輕人居多,而少數(shù)步行者,與我一樣是上了年紀的人,形成鮮明而有趣的對照。在西城墻玉祥門附近我遇到了一位同路人,他來自河南,長我一歲,上午九點多從解放門上城墻,先向東走,繞到西城墻便與我走到了一起。他仍從解放門下去,下午四點多的車離開西安回信陽。他獨自來西安旅游,走城墻是他最后一個節(jié)目,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西安的環(huán)城公園是城墻的衍生物,很有特色,應該是總面積最大的公園。公園素雅,清靜,是市民(尤其是老人們)休閑活動的好去處。從城墻上俯視環(huán)城公園,景物和游人一覽無余。下午和傍晚時分,還常有不少老年戲迷票友在公園里扎堆唱秦腔。
從城墻上向外看,是一個與城內完全不同的充斥著現(xiàn)代都市氣息的世界,真可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果說城墻和城內代表著西安的過去,她的厚重的歷史積淀,那末城外的萬千氣象則代表了西安的發(fā)展、活力和明天。
平時說起西安城市的發(fā)展,不少人常常搖頭,總覺得西安保守,比不上沿?;蚱渌行某鞘?。平心而論,這種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其中包括我前面提到過的對身旁熟視的事物的冷漠與偏見。我也到過國內外的一些城市,相比之下西安并不遜色,她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魅力。讓我們對西安多一份關懷、包容、欣賞和熱愛吧。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三
西安鐘樓,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鐘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鐘樓處于西安的中心地帶,是古城的地標之一,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別與西安城墻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西安的鼓樓,原先在西邊的廣濟街上,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在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將鐘樓遷徙到了鼓樓東邊,今天的位置。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下部為磚石結構的正方形基座,頂部為三重四面攢尖頂結構,覆著深綠色琉璃瓦,頂尖用真金鉑包裹?;拿嬲懈饔懈呒s6米的門洞,門洞間互通,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從門洞通過,如今門洞已封閉,周圍建有公路轉盤,地下有專供人行的通道。
進入鐘樓的入口就在這地下通道內,有樓梯可盤旋登樓。鐘樓內有一口仿制“景云鐘”,原件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20xx年),現(xiàn)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里。
站在鐘樓上,能夠看到從鐘樓延伸出來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樓周邊西安最繁華的商區(qū)、及不遠處的鼓樓。
游客在游玩鐘樓時,還能欣賞到美妙的訪古表演,每天日間6場,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為鐘鼓樓廣場,有音樂噴泉。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四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于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并不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那么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己的母親過壽,特制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里關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11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鐘”。景云鐘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xiàn)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xiàn)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云鐘的復制品,它的體態(tài)、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云鐘都是相同的?,F(xiàn)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jù)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鐘就像張著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于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蒲牢”是龍王爺?shù)牡诰艂€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里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云、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著道教法規(guī)、富貴權勢、天上人間,以及現(xiàn)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云鐘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xiàn)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云鐘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鐘的制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于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說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么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這么復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屋檐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威而獨占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著最尊與次之的區(qū)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采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臺、亭、閣采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現(xiàn)。也許有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在屋頂?shù)乃囊斫菓昙股嫌幸慌艅游镄螤畹臉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后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zhèn)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jù)說可興云作雨、鎮(zhèn)火防災。建筑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征、藝術裝飾和實用構件統(tǒng)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與屋頂?shù)臉嫾懿糠种g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件,它們均勻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著伸出的屋檐,這種構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上的一種特有的構件。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梁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斗,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斗結合成的構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shù)某鲩芗哟?,用在梁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
建筑首先作為一種物質財富,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但產生了物質的軀體,同時也產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件的制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筑上出現(xiàn)的。古建筑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說、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艷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斗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么圖案呢?有朋友說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說是云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后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說關中地區(qū)過去常鬧水災,每一年都會發(fā)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后說: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中地區(qū)便會汪洋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后,果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水災,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鐘號景云鳴彩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五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于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并不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那么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已的母親過壽,特制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里關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20xx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鐘”。景云鐘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xiàn)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xiàn)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云鐘的復制品,它的體態(tài)、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云鐘都是相同的?,F(xiàn)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jù)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鐘就像張著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于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蒲牢”是龍王爺?shù)牡诰艂€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里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云、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著道教法規(guī)、富貴權勢、天上人間,以及現(xiàn)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云鐘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xiàn)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云鐘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鐘的制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于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說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么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這么復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屋檐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威而獨占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著最尊與次之的區(qū)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采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臺、亭、閣采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現(xiàn)。也許有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在屋頂?shù)乃囊斫菓昙股嫌幸慌艅游镄螤畹臉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后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zhèn)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jù)說可興云作雨、鎮(zhèn)火防災。建筑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征、藝術裝飾和實用構件統(tǒng)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與屋頂?shù)臉嫾懿糠种g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件,它們均勻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著伸出的屋檐,這種構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上的一種特有的構件。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梁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斗,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斗結合成的構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shù)某鲩芗哟?,用在梁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
建筑首先作為一種物質財富,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但產生了物質的軀體,同時也產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件的制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筑上出現(xiàn)的。古建筑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說、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艷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斗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么圖案呢?有朋友說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說是云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后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說關中地區(qū)過去常鬧水災,每一年都會發(fā)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后說: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中地區(qū)便會汪洋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后,果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水災,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鐘號景云鳴彩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六
西安鐘樓有著悠久的歷史,應該怎么去介紹比較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安鐘樓導游詞,歡迎參考閱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機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同時,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城墻是中國冷兵器時代城市的傳統(tǒng)防御設施。我們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圍挖掘深溝,以提防野獸和外部的襲擊。如果把半坡村落視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溝也就是當時相當于城墻的設施。待到人們發(fā)明筑墻技術后,城墻自然伴隨城市同時誕生,成為古代城市的顯著標志了。據(jù)史冊記載:“《》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边@大約是在距今約45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但我們看到的這座城墻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龍首塬北麓修建了大興城。大興城規(guī)模龐大,結構嚴密。除環(huán)繞城市的外郭城城墻外,城內環(huán)繞宮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墻,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將隋代的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唐長安城基本上沿襲了大興城的規(guī)模和布局,只是對大興城進行了擴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逃往洛陽,留守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出于軍事防守需要,放棄外郭城和宮城,把長安城縮小到皇城之內,以皇城城墻作為長安城的城墻,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長安城規(guī)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從此開始了明在西安的統(tǒng)治,也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由于西安在歷史的政治、軍事地位極高,所以,明王朝在對全國廣筑城墻的過程中,對西安城墻的修筑更為重視。朱元璋任命長興侯耿柄文和都指揮使璞英主持修筑。從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歷時8年,西安城墻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墻修筑得高大堅固,西、南兩面城墻基本上和唐長安城皇城的范圍相同。東、北兩面城墻分別向外擴移了三分之一。這座城墻的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南城墻長4256米,北城墻長4262米,西城墻長2706米,東城墻長2886米,周長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墻采用黃土夯打而成。在城墻墻基和墻頂還分別有一層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層。這種三合土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獼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堅硬如石,用鎬都刨不動。
西安城墻自明代初年建成后,歷代屢有修葺。明穆宗隆慶年間,也就是公元1568年,陜西都指揮使張祉為原來的城墻內外包砌了青磚。清乾隆年間,也就是公元1781年,陜西巡府畢沅對城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補修。沿舊城墻先圍基石后灌腳,再用黃土逐層夯打,至頂部鋪砌青磚,并對整個城墻外壁加厚磚面。城墻內每隔40—60米,用青磚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墻頂面雨水,對西安城墻的長期保護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來,陜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對這座古城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補建已被拆毀的東門、北門箭樓、南門閘樓、吊橋,并建成了環(huán)城公園,使這座古建筑重新煥發(fā)了昔日風采。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深7米??邕^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吊橋的橋頭兩側有鐵環(huán),貫以粗大的鐵索與麻繩,系在閘樓上,用滑輪控制升降。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明代以前,城門沿襲磚門的過梁式結構。從軍事角度看,這種城門的最大弱點是經不起火攻。因此,城門上往往眼設置水池,以防敵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門失火,殃及魚池”的成語。券拱式城門的出現(xiàn)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一色青磚結構不僅使得城門更加堅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雙方作戰(zhàn),當敵人跨過護城河時,城門卻又攔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幾個人扛著粗重的木樁前來撞門,要花費好長時間才能將城門撞開,而有時也可能撞不開。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須用木材2.8立方米,重達3.19噸。門扇上下橫匝著9道寬15厘米,厚23厘米的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四棱攢頂?shù)蔫F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密集的釘群,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有的城門還在門扇后的城門洞內,設置了拒馬樁、陷馬坑、鐵蒺藜等,進一步阻擋敵人進攻。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shù),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也叫“闕樓”、“樵樓”。象征門闕,兼用來打更。閘樓三面有城墻與主城墻相連,形成一個半月形的立體空間,叫“羊馬城”。敵人即使攻入閘樓城門,也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甕城內可屯兵。無論敵人進入第一甕城還是第二甕城,箭樓均可發(fā)揮攻擊作用。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題建筑。城樓距地面高約32米,長43.2米,三重飛檐,四角高翹,回廊環(huán)繞,莊重穩(wěn)健,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的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寬20米,長12米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個立體交叉射擊區(qū)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遠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殺傷射程。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睌硺枪┦勘茱L雨和儲備物資。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整個城墻共有5984個矮雉。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墻高1米,沒有垛口,它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如果你繞城一周,就會發(fā)現(xiàn),城墻的四個角唯獨西南角是圓形的,其它三個角是直角,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個角是保持了元代長安城蒙古式風格的.轉角圓狀。明城墻在隋、唐、元代城墻遺址基礎上改建而成,范圍和唐長安城皇城范圍基本相同。
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同向城頭的馬道。緩上沒有臺階,便于戰(zhàn)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馬道11處。登城馬道底部道口的門是朱漆的,俗稱“大紅門”。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為防敵人奸細混入城墻守衛(wèi)部隊中,登城馬道戒備嚴密,平時不允許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許閑雜人等靠近逗留。等到軍中禁夜炮響后,鐵門便緊鎖了。
西安城墻除明代在東、西、南、北有四個門: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安遠門外,隨著歲月的變遷,城門也發(fā)生種種變化?,F(xiàn)在我們除了可以看到這四個門,還可以看到:勿幕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中山門、尚德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
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它以悠久的歷史,偉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xù)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謝謝大家!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打擊樂器,它的誕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祭禮、朝儀、娛神中的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紀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是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在明代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積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當時迎祥觀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鐘樓在建成200年后,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觀的鐘樓便日益顯得偏離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萬歷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陜西巡撫龔懋賢的主持下,將鐘樓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據(jù)鐘樓的碑文記載,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質結構的樓體全是原樣原件。所以耗資不多,工程迅速。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攢尖高聳,屋檐微翹,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邊長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磚砌成?;拿嬲懈饔幸粋€高和寬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邊長22米,高26米,四面五開間,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達5米,里面是木心,外貼銅皮,銅皮上再箔敷一層黃金,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這口鐘建造以明成化年間,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間。但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卻小得多了。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xiàn)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jù)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對于景云鐘不響的原因,有人認為它是“歷世久遠,神武有靈”,不愿被熱挪動;也有人說,鐘置于室內正好像是“待甕以呼”,當時應該移到樓外。但無論如何,這給鐘樓的歷史又添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jù)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剁姌怯洝肥嵌叫捱^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這些木刻浮雕故事,給鐘樓增添了不少歷史趣味。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fā)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鼓樓位于鐘樓的西北角。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鐘樓要早四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鼓樓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積1804平方米。樓體呈長方形,總高33米,基座高8米?;拈T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每塊匾重約3噸。南邊的匾額是:“文武盛地”,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北面的匾額為“聲聞于天”,是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樓的三樓有14根紅色顯柱,24根隱柱交叉《》立。里面掛有3只大宮燈,12盞中宮燈,16盞小宮燈。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1953年,國家撥款對鼓樓進行了大修,設立了文管所,精心保護,使鼓樓更加秀麗巍峨?,F(xiàn)在,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七
今年十一八天假,我去了西安,那里有許多小吃,但令我記憶最深的還是鏡糕了!
去西安吃小吃,我們選擇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小吃街----回民街,我們走啊走,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再做鏡糕,看到后,我仔細觀看起來,這是一位老奶奶在做,這里,你可以選擇花紋,也可以自己在手機上下載圖案,老奶奶手可巧了,什么圖案都可以畫下來。于是,仔細的開始看有什么圖案可以選擇。
我選擇了一個小兔子的,姐姐選了阿貍的,老奶奶聽后,看了看我們要做的圖案,便立馬動手開始做了,她拿著醬,左擠一下,右擠一下,不一會兒,一個小兔子便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喜歡得不得了,都舍不得吃了呢,再看看姐姐,“十分不情愿”的咬了一小口便不再吃了,我也要了一小點點,也不再吃了,我和姐姐比著不吃可不行啊,于是姐姐提出意見,我們兩個比賽,看誰先吃完,一聽比賽,我就來了精神,這兒咬一口,那兒咬一口,不一會便吃完了,“嗯,真好吃!”我高興地說道,可我這才發(fā)現(xiàn),我的小兔子被我給吃了!我氣得撇著嘴,可姐姐卻在一旁幸災樂禍的說道:“買了,就是用來吃的嗎!”
這一次的鏡糕既好看,又好吃,我真想再吃一次!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八
西安的城墻呈弧形,在古代,一座城墻的堅固是一座城池不受外來侵擾的根本。有人把城墻比作巨人,說城墻是將軍,是保家衛(wèi)國的士兵。
西安的城墻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很早,早在秦朝時代或者更久之前就出現(xiàn)了。城墻不但外觀雄偉,而且結構堅固,城門在交通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城墻橫跨在西安城外,是西安著名的景觀。高大的朱紅色城門一直使用到現(xiàn)在,因為歷史悠久,墻身難免有些破損,經過整修,這座城墻又恢復了青春。
城墻非常雄偉,高度大約有30米左右,中部城門寬闊。如此高大堅固的建筑物,古代人民的施工技術,真是巧妙絕倫。爺爺說,他是西安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物。由于這座城墻坐落在古城西安,所以又稱為“長安城城墻”。
城墻上有大小不一,凸起的淺黑色磚塊,用了許多石料。城墻上的城門呈弧形,高大的城門增加了出入的車流量。
城門兩旁有石柱,兩個石柱上雕刻了栩栩如生的龍。這兩條龍纏繞著石柱,盤旋而上。左邊這只好像在傾聽城墻下人們的歡聲笑語,似與人們傾心交談;右邊這只呢,神情嚴肅,仿佛在注視行人,注視這繁華而又熱鬧的長安城。
“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痹缭谔瞥臅r候,人們就稱贊這強盛而又繁華的長安城,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高大美觀,令人震撼。如今“長安城下月”仍是游客們無不贊賞的景色。
在明朝滅亡的時候,戰(zhàn)火接連幾個月,斑駁的城墻也經歷了兵荒馬亂,在朝代的更替上也是值得紀念的。
后來,經歷了辛亥革命、西安事變等,隨著城市的飛躍發(fā)展,長安城墻也以日新月異的面貌矗立在西安城。
西安城墻是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他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將軍,靜靜地聆聽著秦川大地的風風雨雨。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九
西安的土特產很不錯,蘋果又脆又甜,石榴又大又紅,柿子又甜又軟,大紅棗也很甜……西安還有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主菜、碗大桌子擺不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睡覺枕磚頭、姑娘不嫁外、唱戲吼起來、凳子不坐蹲起來。怎么樣,西安也真是夠奇怪的吧?在西安旅游,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兵馬俑。兵馬俑可是我們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陪葬的寶貝。秦始皇陪葬的東西可多啦!光兵馬俑就有一號坑、二號坑和三號坑,還有很多的坑還沒挖掘呢!看著那些整齊的土兵、雕刻精致的戰(zhàn)車和陶馬,我心中禁不住贊嘆不已,沒想到我們中國古代的人,就已經那么聰明,雕刻藝術的水平也那么高,怪不得西安的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呢!西安還有一個更很好玩的地方,就是西岳華山。華山風景優(yōu)美,但華山很高,海拔有多米。我剛開始爬的時候,還好,可到后來就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氣,爬一小會兒就得休息一下,我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爬到了北峰。站在北峰上往下一看,四周都是懸崖峭壁,真讓人毛骨竦然,我的雙腿都發(fā)軟了。太危險了,我們就開始下山了。下山,可是我的拿手好戲,我緊緊地拉著鐵鏈子,“蹭、蹭、蹭”地,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山下。到了山下的感覺真是好,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四平八穩(wěn)”。西安旅游真好玩,我還想去呢!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
這個周六,爸爸帶我和爺爺去臨潼參觀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進入大門,一個導游就介紹自己:“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秦始皇兵馬俑這個地方參觀。我姓趙,大家可以叫我趙導,現(xiàn)在請各位跟著我一起進入館內參觀”。我們來到一號坑,他接著說:“秦兵馬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平方米,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現(xiàn)在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俑坑的上面。一號俑坑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個兵馬俑。大家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BR> 看完了一、二、三號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時用的東西:陶壺、陶缽、陶拍、帶蓋陶盒、銅鼎、陶燈等。還有一些工具:手鋸、鐵鏨、鐵鍬、鐵鏵、鐵缽等。那時的武器有:金鉤、鏃形器、青銅長劍、銅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種,分別是:車士、御手俑、騎兵俑、鎧甲武士俑、鎧甲軍吏俑、高級軍吏俑。而銅車馬又稱“立車”,車馬通長225米,高15米,總重量1061公斤,由3046個配件組成。
出了大門,爺爺問我:“你知道焚書坑儒的故事嗎?”我搖了搖頭。爺爺就說:“公元前2,秦始皇在咸陽宮大會群臣及眾儒生,宴會上,以王維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張實行過去的“分封制”,以李斯為代表的則主張實行“郡縣制”;兩派針鋒相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后李斯勝出!于是一場“焚書”運動開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不僅讓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壞;連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思想領域及理論探索者們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第二年,又發(fā)生了一場“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于一批被流放到邊疆。現(xiàn)在懂了嗎,李亞琦?”我點了點頭。
今天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快樂的一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是二年前看到爸爸從古城西安帶回來的碟片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親眼目睹展示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兵馬俑珍貴文物成了我的一個夢。今天,我終于能圓這個夢了,嘉興博物館正在展出秦兵馬俑等一系列文物,爸媽答應陪我一睹它們的風采。
剛走進展廳,我就被那形態(tài)各異的兵馬俑吸引住了。這些兵馬俑用“惟妙惟肖”來形容真不為過,你看那一個個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樣,喜、怒、哀、樂都琳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真可謂千人千面、千姿百態(tài)啊。再細看俑頭上的發(fā),挽結的走向及一絲絲的頭發(fā)都縷縷刻出,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走出博物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去驕傲,為她繁榮的今天自豪,更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明天喝彩!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一
在我心中,西安鐘樓是一座歷史沉淀的見證,更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建筑。這座古老的建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經,我有幸親眼目睹了這座鐘樓的輝煌,也感受到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每一次去西安,我都會選擇來到鐘樓前,感受這座世界文化遺產所散發(fā)的魅力。下面,我將從鐘樓的歷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韻味、游客經驗和個人心得等幾個方面詳細陳述我的感受。
首先,鐘樓作為西安的象征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背景。據(jù)史書記載,鐘樓建于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坐落在鐘樓廣場的正中央,莊嚴高大,充滿威嚴。這座古老的建筑見證了西安作為古代著名都城的歷史。在鐘樓的附近,還有許多歷史名勝,如鼓樓、回民街等,再加上隨處可見的古建筑,給人一種時光倒流,穿越到古代的錯覺。
其次,鐘樓的建筑特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鐘樓呈方形,是古代賞月的理想場所,融匯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精華。鐘樓的四面分別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都設有一個城樓門,城樓上有門神,雄偉壯麗。每個門后都有一座古老的橋梁,使人可以輕松通往其他地方。鐘樓的每個樓層都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層層疊疊,形成了一種宏偉壯麗的氣勢。站在鐘樓的頂層,俯瞰整個西安市區(qū),景色迷人,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鐘樓還有著豐富的文化韻味。它不僅是一座具有歷史沉淀的建筑物,更是一座不斷傳承的文化符號。鐘樓里的鐘鈴每天都會敲響,它的聲音回響在整個城市,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傳說和故事。每年的國慶節(jié)和春節(jié)期間,鐘樓都會舉行隆重的慶?;顒樱鞯赜慰颓皝碛^賞。在這里,游客們可以近距離感受到中國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周邊的小吃攤也是一大亮點,游客們可品嘗到地道的西安小吃,如肉夾饃、羊肉泡饃等,讓人回味無窮。
作為一名游客,我在鐘樓廣場度過了愉快的時光。來到這里,我可以欣賞到鐘樓的壯麗景色,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在廣場上,散步的人絡繹不絕,攝影愛好者也在這里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照片。如果有機會,還可以登上鐘樓的頂層,遠離塵囂,沉浸在寧靜的氛圍中。對于文化愛好者來說,鐘樓還設有展覽館,里面陳列著豐富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可以讓人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古老建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回想起我在西安鐘樓的游覽經歷,我情不自禁地陷入了對古老文明的向往和對歷史的敬仰之中。西安鐘樓作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代表,不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在建筑領域的卓越成就。通過這次游覽,我對西安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對中華文明的驕傲感。西安鐘樓,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讓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更加深遠的思考。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二
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特別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shù),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zhàn)馬上下。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wèi)特別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xù)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打擊樂器,有30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在明代時期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钦叫危坑们啻u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xiàn)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jù)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jù)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剁姌歉琛肥钱斈晷藿ㄧ姌堑年兾餮矒猃忢t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fā)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陜西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陜西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陜西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陜西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陜西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陜西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到陜西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陜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yōu)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guī)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xiàn)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xiàn)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陜西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臺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wèi)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痹捯粑绰洌I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jiān)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及據(jù)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xù)劇,那么《西游記》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為增,勤奮好學,在國內各地訪師問學后,決意到佛教發(fā)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蘊。玄奘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fā),沿著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后返回長安,歷時17年,行程5萬公里,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貒?,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guī)??涨暗姆鸾涀g物場,并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shù)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chuàng)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說《西游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裝有樓梯。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筑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藝術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內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一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
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
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
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
西安鐘樓可謂聞名天下,它坐落于西安市中心,也就是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乘車圍繞鐘樓一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假樹。雖說是假樹,卻也給鐘樓帶來許多生機,它們像是忠實強悍的衛(wèi)士,護衛(wèi)著鐘樓,抵擋著從四面八方來的敵人。走近鐘樓,看著那灰暗色的樓墻磚,摸著那幾經風雨的城墻壁,仿佛是古人們智慧的鮮血在上面緩緩流淌。
鐘樓的'護欄、扶手都很特別。它們有一個共性,不管是護欄還是扶手,無論它們的中心是多么粗糙,可兩個面所相交的地方卻光滑無比。細心的人登上鐘樓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點。
鐘樓的門扉很精致,四十來扇門上都刻有圖畫,圍著房間外走一圈,可以看到紅木門外面分上、下兩個階層。上面一律是以六邊行為主體而雕刻的窗“花”。
可下面卻是以典故而雕刻的畫面,幅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每扇門上的都不一樣,這邊是李白邀月,那邊是卞莊刺虎。這里是木蘭從軍,那里是吹蕭引鳳。還有嫦娥奔月、紅葉提詩、班紹讀書、以及八仙的“玉照”……不光是門,走在鐘樓的屋檐外可以明顯的看到,鐘樓大體分三部分,樓頂、小樓檐、大樓檐,人們稱之為“重檐三滴水”。而里面也是分明的三層。在檐外仰望,除了樓檐,它下面還斜著伸出兩排椽子,一排是方的,一排是圓的,面對街口的一面還畫有圖案。顯得古樸典雅。
如果說房子外面的建筑是眼睛,那么房檐內的裝修就是眉毛,一對柔美絕倫的眉毛。它的梁、柱子、脊梁不是灰溜溜的,而是用礦物顏料裝飾的五彩繽紛,主要以紅、藍色為主,畫成花紋,有意思的是它的梁有上下兩根,兩根的花紋不一樣,但從下邊看,仿佛只有一根梁。看來,古時建筑鐘樓的工程師可得花一番功夫計量這個準確度了!
在窗戶上面有一些裝飾,也是為了加固房子,使用的是具有穩(wěn)定性的三角形。而建筑師們別具一格的想法讓它看起來像一只牛頭。在鐘樓的拐角處,它的梁有所變化,三根長短不一的梁組合成一個三角形,更加穩(wěn)固了房子的脊柱。在鐘樓的一個角,一口五噸沉的大鐘沉默的呆在那里,游人一敲響,便發(fā)出沉悶的“嗡嗡”聲。鐘樓鐘樓,以懸鐘報時文明。人到處為什么要建造鐘樓呢?還來源于一個故事,也流傳下這么一首詩。“天剛破曉霞蔚生,拋卻金幣樂無窮。
鐘7件,俑鐘18件,鈕鐘14件。38個音域,可以懸宮轉調。演奏的樂曲聲音宏厚,卻不讓人感到累贅。聲音輕巧,卻不讓人感到飄渺。演奏任何曲子都非常悅耳。編鐘可說時鐘樓的一大特色。但走到二樓,大廳內的展品也不遜色,有玉器、翡翠、字畫等,件件都是瑰寶,不是一般物品可與之媲美的。
二樓的護欄也與一樓的大不相同。一樓的護欄是石頭的,二樓則是木制的。相比之下,二樓護欄更能體現(xiàn)出這棟樓的木制主體,花紋也是很復古的。從二樓看下去,一樓的屋檐角上蹲了許多小動物,從上到下,它們的大小基本一樣,只是形態(tài)各異,身體和房檐一樣都是墨綠色的。也許這就是鐘樓的特色——以動物為主的裝飾吧!
夜晚的鐘樓并不寂寞,從樓腳下打出綠的、藍的、白的燈光將鐘樓照得明晃晃的,在加上樓里黃的紅的橙色的燈光,使它“光輝燦爛”“玲瓏剔透”。且明顯的對比出上下的顏色差。遠遠看去,就好像是一座水晶宮。它可是凝聚了古人們所有的才華、希望、憧憬、美好。這偉大的智慧的結晶。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三
我的家鄉(xiāng)在西安,鐘樓是我家鄉(xiāng)的一處美景。鐘樓是一座古代的建筑物,它坐落在市中心,它的四周有: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鐘樓剛好在這四條大街的中間坐落著。
每到春天的時候,鐘樓四周的花朵爭奇斗艷,美麗致極,讓這滿經滄桑、非常古老的鐘樓,顯得年輕了幾歲,鐘樓四周的麻雀,好像也被這美麗景象吸引住了,這些麻雀一次次、一遍遍的在鐘樓上空盤旋著、鳴叫著,好像在說:“啊!春天里的鐘樓可真漂亮呀!”
然而,冬天里的鐘樓跟春天里的鐘樓,簡直若判兩人,在鵝毛大雪的天氣里,鐘樓上堆積著厚厚的雪,鐘樓四周的花花草草也被潔白的雪花所覆蓋,這些花草和鐘樓融為一體,簡直是一派銀裝素裹。
朱熹的春日詩句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天給人給來了一片更新、萬紫千紅的感覺,所以我更喜歡春天里的西安和鐘樓的美景。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四
今年署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
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古老的西安真是多姿多彩,我愛家鄉(xiāng)。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五
今年暑假,我有幸隨媽媽去古都西安游了一回鐘樓。它坐落于西安市中心,是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興建的。雖然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但鐘樓仍然保持著原有的建筑風格和形態(tài),被譽為“古城明珠”。
鐘樓面積達1377平方米,從地面到鎦金頂?shù)母叨仁?6米,樓基高8。6米,寬35。5米。鐘樓底部像一個城墻墩子,上面是一個亭子樣的閣樓,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
我們沿著北側的石階登上了華麗的第一層,首先看到的是四周漆壁上栩栩如生的雕刻,上面是遠古的傳說和故事,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伯樂相馬》《柳毅傳書》《八仙過?!返取W哌M樓廳,只見四根粗大筆直的柱子威風凜凜,它們高17米,名曰“沖天柱”。廳中有精美的楠木家具,還有五彩繽紛的吊燈。
其實,鐘樓的第一層便是最高的一層,但從外面看,卻有三層屋檐,上面的兩層屋檐在里面看是看不出來的。這種形式既起到了裝飾作用,又能使下層屋檐得到保護,真是一舉兩得。
站在莊嚴雄偉的鐘樓上,踏著腳下的青磚,扶著樓臺里的條石,欣賞著裝飾斗拱、形式優(yōu)美的木檐……極目遠眺,整個西安城就在我們的腳下,我感到胸襟開闊。這精巧、古香古色的建筑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們的創(chuàng)造技術和豐富的智慧,顯示出我國古典建筑的獨特風格。它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古代中國的大小城池,都建有鐘樓和鼓樓。鐘樓上掛鐘,鼓樓上放置大鼓。每天黎明時分,人們敲響大鐘,打開城門;每天日落擊鼓,城門關閉?!俺跨娔汗摹笔枪糯傩掌鹁拥闹匾盘?。
西安鐘樓坐落在西安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點上。公元1384年,朱元璋稱帝時,害怕全國各地出現(xiàn)真龍?zhí)熳优c他爭奪王位,下令修建鐘樓以鎮(zhèn)龍氣。因樓上有一口5噸多重的大鐵鐘,每天早晨擊鐘報時,所以取名“鐘樓”。
鐘樓初建時,地址并不在現(xiàn)在的位置,而在今西大街的廣濟街口,與現(xiàn)在的鼓樓遙相對峙。明城墻建成后,由于城市中心東移,公元1582年,又將鐘樓整體遷移到現(xiàn)在的位置。現(xiàn)在的鐘樓,是中國六大古都現(xiàn)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鐘樓。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衡量,西安鐘樓,居全國鐘樓之冠。
鐘樓樓體為磚木結構,從下往上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由地面至樓頂總高36米。
基座呈正方形,用青磚砌成,邊長35.5米、高8.6米,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
樓體為木質結構,共兩層,深綠色琉璃瓦,三重檐,每重四個飛檐翹角。樓的四周有回廊,環(huán)繞回廊,憑欄四望,可飽覽古城全貌。樓內有木梯可盤旋而上,里面陳列著許多明清瓷器和古代文物。樓里樓外雕梁畫棟,貼金彩繪,氣勢恢宏。門扇窗雕精美細致,突現(xiàn)了明清盛行的裝飾藝術。每層的門扇上,都有大量浮雕,上面述說了古代經典的軼聞和典故。
樓上的大圓金頂,高5米,外貼黃金箔,在陽光照耀下,顯得金光燦爛,金碧輝煌。
在鐘樓的西北角,陳列著一口明代的大古鐘,它有5噸多重,古鐘的邊上鑄有八卦圖案。全國各地的.游人,都可以在這里擊鼓娛樂,享受旅游觀光的樂趣。
在鐘樓西北方向大約1000米的位置,古老的鼓樓與鐘樓遙相對峙。鐘樓與鼓樓之間,現(xiàn)已開辟成一個很大的鐘鼓樓廣場,這里有噴泉、草坪、停車場、美食城,還有西安最大的地下購物廣場——“世紀金花”。來來往往的市民和游客,不但可以在這里休閑、購物,還可以在這里游覽觀光。
在這里,我衷心的歡迎全國各地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大哥哥、大姐姐和小朋友們來我們西安觀光和旅游!到時我可以給你們當個“小向導”。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姥姥參觀了陜西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跡——西安鐘樓。
一下汽車,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鐘樓就呈現(xiàn)在眼前,翹首望去,它多么像臥虎蹲獅。
鐘樓位于西安城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中心。樓頂覆蓋著琉璃瓦,紅橡綠瓦,交相互映。每層樓的四角翹起,猶如飛鳥展翅,形式典雅、優(yōu)美。據(jù)說它的頂是木心金表的,在陽光的照耀下,更顯得金光四射,燦爛輝煌,為鐘樓增添了神彩。
我看到,如此高大的鐘樓基臺以上竟無一磚一石,全部是木質結構。樓分上下兩層,共有三個彩色飛檐,通高三十六米。上下兩層都有明柱迥廊。第一層的四面有雕刻著山水、人物、花卉的紅色大門可以進出。
跨進大廳,姥姥拉著我來到鑲嵌在墻壁內的石碑前,說:“西安鐘樓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許多鐘樓中修建得最好、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個,是我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你應該了解一下它的歷史?!蔽夷椭宰幼x了起來。哦,鐘樓修建于明洪武年間,已經歷了數(shù)個朝代,在風風雨雨中度過了六百余年。解放后,政府數(shù)次整修,才使古老的鐘樓越來越容顏煥發(fā)了。
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啊,好美呀!屋頂全是貼金彩繪,色彩艷麗,雕梁畫棟,有龍有鳳,奇巧無比,中心藻井的圖案更是別致。天花板上懸掛著八盞大宮燈,居中那盞,大得出奇,為燈中之王。
最使我心馳神往的是墻壁上掛著大畫家齊白石九十三歲時專為鐘樓作的十幅畫。他畫的蝦活靈活現(xiàn),有的破水而出,雙鉗緊閉,軀體伸直;有的輕浮漫游,雙臂彎曲,長須擺動:只只蝦栩栩如生,活潑可愛。
大廳的中心陳設著古香古色的清代刻花桌椅和茶幾,造型雅致,做工精細。還有名貴的古瓷器,瓷器上面的彩釉花紋圖案,巧奪天工,令人賞心悅目,大飽眼福。這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凝結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廳內紅漆柱子最顯眼,我伸開雙臂量了量,兩個人才能合抱住。講解員劉阿姨微笑著說:“這叫通天柱,一直通往二樓?!蔽遗d致勃勃地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庇谑?,我拉著姥姥的手要登二樓。劉阿姨和藹地說:“二樓整修,謝絕參觀?!?BR> 我們戀戀不舍地走出了莊嚴美麗的樓閣,來到平臺上,遙望終南秀嶺,俯視市容,綠樹成蔭。一座座新建的高樓拔地而起,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上的車輛如穿梭,行人絡繹不絕,好一派熱鬧繁榮的景象啊!此時此刻,我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又多么自豪。
巍峨壯觀的鐘樓啊,您的美姿吸引了大童的游客,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一百多個國家的人們,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古城西安的光榮。喜逢盛世的鐘樓啊,您為祖國燦爛的文化爭了光,添了彩。我愛您,更愛那給您恢復青春活力的社會主義祖國!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六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去鐘樓游玩。鐘樓位于西安的中心,它在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
我們先登上二樓的平臺。往下看,四條大街上有川流不息的汽車,還可以看到不遠處的鼓樓。在平臺的西北角有一口大鐘,它重6.5噸,高2.45米。
我們又來到中間的大廳,里面有許多文物和古畫,還有人在演奏編鐘。
再上三樓的平臺,可以看見遠處,真是高瞻遠矚。中間的大廳里也有許多古畫和文物。這次去鐘樓讓我學到了知識,而且也是我的一次參觀古跡。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七
我的家鄉(xiāng)德陽,有著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且不說具有悠久歷史的玉皇罐,也不說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石刻長廊,單是那天人合一的東湖山公園就足以讓人留戀忘返。而燈火輝煌的寶塔——鐘鼓樓則是東湖山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家就在東湖山腳下,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鐘鼓樓散步。
鐘鼓樓廣場的大門邊已經排滿了轎車,人們正三三兩兩、絡繹不絕地向廣場聚集。
這時已近黃昏,廣場前的石雕引人注目,幾個外地的游客正指指點點:一位美貌的女子半躺在石臺上,右手托起眉毛一樣彎彎的月牙,好一副“月上東山”的景象!通往鐘鼓樓的廣場大道上,擺滿了各種樣式的`花兒,它們競相開放,爭嬌奪艷,相互媲美。那“品”字形的菊花,仿佛告訴你要仔細品味鐘鼓樓的一切;那“心”字形的一品紅,近看就如一個個紅鈴鐺,微風一吹便會丁當作響。遠看則像一團“心”字形的火焰正在熊熊燃燒。而那雕刻在地面上的鳳凰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再往前便是噴泉池子,里面養(yǎng)了許許多多的錦鯉,大的如手臂那樣粗壯,小的就像水里的精靈,一閃便已不見。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八
上回說到回民街在鐘鼓樓附近,那我們下一站就去鐘鼓樓。鐘鼓樓其實是兩棟遙相呼應的建筑,顧名思義,一棟上面是大鐘,一棟上面是大鼓。
登上鐘樓,一口巨鐘引入眼簾,那象般巨大的銅鐘被高高地掛在一個紅色的的木架上,光是邊上的木杵直徑就有二十多厘米??梢韵胂笄宄磕枪爬系溺娐暿窃鯓訉⑷藗儚膲糁袉拘选?BR> 到了晚上,很多盞刺眼的燈光打在鐘鼓樓上,鐘鼓樓頓時變得金碧輝煌!媽媽說,那在建筑學上叫“光雕”。
鐘鼓樓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觀!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九
前段時間放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西安參觀了大雁塔,我高興極了。
大雁塔美麗極了!
大雁塔共分七層,每層都裝有四個小巧而精致的小窗戶。一層有個禪房,禪房里放有佛經、佛像,其中有如來佛像和觀世音菩薩的佛像等。
大雁塔的門框上,有優(yōu)美的線條雕刻著唐代建筑圖案,美麗大方,是研究我國建筑史的重要資料。大雁塔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爸爸對我說:“大雁塔凝聚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汗水,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結晶,我們現(xiàn)在要是不珍惜它,不保護它,怎能對的起我們祖先呢?”
順著樓梯向上攀登,到了第七層,舉目遠眺,西安市市容盡收眼底???,前端是西北最高的建筑物——電視塔,左端是規(guī)模宏大的小寨版。整個大雁塔氣勢雄偉,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師徒四人的佛像,我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世界。我仿佛看見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著師父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他們兄弟三人斬妖捉怪,擊退了妖怪們一次次的進攻,保護著師父最后終于取得了真經。
參觀完大雁塔后,爸爸媽媽還告訴我西安還有許多像大雁塔的古建筑。我覺得我們陜西有那么多名勝古跡,真是了不起,作為陜西人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
西安名勝古跡說明文小學三年級作文。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
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古老的西安真是多姿多彩,我愛家鄉(xiāng)。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一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故鄉(xiāng)西安,這里已經大雪飛揚。樹木、樓房、草地、街道等萬物都披上了白色的銀裝。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了西安的鐘樓。
鐘樓是正方形的,外表是用跟城墻一樣的灰色大專砌成的,鐘樓由三層組成,四面有四個像波浪一樣拱起的小屋頂,中間有一個像金字塔型的大屋頂,看起來像用一頂金色的帽子蓋上去一樣,屋頂?shù)耐叨际蔷G色的,墻壁和屋檐都紅色的。
我和爸爸上到鐘樓的二樓,遠遠望去,有四條大街以鐘樓為中心,筆直的伸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看起來很壯觀、很雄偉。大街上的車穿流不息,兩邊商店的霓虹燈燈光閃耀,把城市打扮的更加漂亮,更加美麗,里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用的生活用品和古代樂器,里面的墻壁上還雕刻著許多栩栩如生的壁畫,非常優(yōu)美。四周的房檐掛滿了非常大的大紅燈籠,增添了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二樓的一個角掛著一個大大的鐘,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是用鐵鑄成的,是古代人用來報時的晨鐘。還遠遠看到一座跟鐘樓的形狀很相似的,就是鼓樓,鐘樓和鼓樓就像一對孿生兄弟矗立在西安的市中心。
古老的西安真是多姿多彩,我愛家鄉(xiāng)。
西安旅游。
為了能看到精彩的場館,我們一大早就起床開始準備,叔叔開車把我們送到了世園會的門口。
我們首先來到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館區(qū)。第一展區(qū)內的有一只熊貓正背對著我們啃竹子,啃得真是津津有味,連頭都不回,我們看了半天的“背影“,只得再往下一個展區(qū)去。第三展區(qū)的熊貓們很給力。兩只胖乎乎的熊貓軟綿綿地趴在竹子搭成的架子上,悠閑地曬著日光裕引來許多游客紛紛前來拍照。它們也很“配合”安靜地在架子上擺著“poss“,仿佛在說:這算什么?我可是大明星呢!
接下來參觀的是朱鹮,
由于朱鹮本身的顏色與石頭顏色相近,再加上有兩層鐵欄圍著,所以看得不太清楚,只能看到一點紅孤傲地站立,卻看不清真正的相貌。還是有點遺憾的。
因為金絲猴受身體原因回家休養(yǎng)了,所以,我們最后看到的是安然的羚牛。羚牛看上去脾氣很好,十分溫順的臥在草地上。其中有一只看到人來了還“主動接近人類”,大方地走近讓我們拍照。在它們跟前拍照的人跟與熊貓拍照的人有的一拼!
考慮到“長安塔“和“創(chuàng)意館“排隊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們便去了“歐陸風情園”等景區(qū)游覽。這些館的外貌都很吸引人,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不少特色館內沒有介紹該國風土人情或園藝技術,而是在賣一些工藝品,雖然這些工藝品做工很精致的,但我覺得缺少些什么。
在世園會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很特別的小草:只見這種草通體銀白,像雪一樣散落在叢間。我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園藝師特意給普通小草噴上的漆,可離近一看——跟我預料的大不相同。于是,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雪草“,并給它拍了好幾張“特寫“。
世園會設計了“護照“,根據(jù)場館的不同,每個章子也不同,一共有108個,我總共積了52個,成績還不錯吧!
世園會之旅結束了,我的暑假旅游也快要結束了,這種經歷讓挺高興的。我很期待參加下一次的世園會,不論在哪里舉行!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二
我最小的弟弟偕弟媳從老家來西安旅游,我們推薦了兵馬俑、華清池、法門寺、世園會和大唐芙蓉園等景點,并把車借給他們用。有了車,效率就高了,又去了乾陵、黃帝陵等許多地方,還告訴我們上了城墻。我突然聯(lián)想到許多外地朋友和游客都是要游覽城墻的,但在我心目中,一直沒有把城墻看作西安的一個重要名勝,也沒有上去好好看過,我覺得我犯了一個錯誤,一個常人很容易犯的錯誤:忽視身邊的事物,對熟視的近旁的東西缺乏好奇心。
人往往是這樣的。記得年少時在家鄉(xiāng),杭州西湖近在咫尺,從不覺得她有多美,有時到了西湖,也只是在湖濱和白堤走一走。離開家鄉(xiāng)數(shù)十年,在媒體上經??梢钥吹絿鴥韧庥慰蛯贾菸骱馁澝溃吹綄ξ骱宋纳剿慕榻B,才喚起我對這個“人間天堂”的向往,回老家時才會坐船到湖心亭賞玩,到九溪尋幽,到龍井品茶。
弟弟回浙江了,妻子出差了,一日,我獨自從南門上了城墻。南門正稱永寧門,據(jù)說是西安城墻中資格最老的城門,建于隋初(582年),當時叫安上門,明代才改名為永寧門。走進城門,寬敞的甕城像一個巨大的方形池,四面高墻壁立,如果有敵人進入甕城,正好“甕中捉鱉”。迎面箭樓的墻前,中間是用篆體寫的“秦韻”兩個大字,左右兩邊分別陳列著“秦腔、布藝、皮影”和“泥塑、剪紙、年畫”六個展幅,古樸而不失典雅,概括了三秦厚重的文化特色。在展幅前有兩位師傅在抖空竹,恰好形成對整體圖案的活的點綴。
登上永寧門城樓是上午十點四十。我繞著甕城在城墻上轉了一圈,照了些相,開始在西安城墻上徒步旅行。城墻周長11.9公里,當然,租自行車跑要快得多,但我的目的是欣賞城墻內外的景色,還不停地要照相,因此徒步更自由和方便。
城墻高12米,頂寬15米,可以并行五輛汽車。我從南門向西行,在靠外側的垛墻旁,不時可以看到路標牌和介紹西安各座城門及古跡遺址的牌板。西安城墻共有18座城門,牌板上介紹的古跡和文物單位更多,化覺巷大清真寺、興慶宮、大興善寺、大慈恩寺、魁星樓、書院門、張學良公館等。如果細心閱讀和收集這些介紹,可以對西安的古跡與文物保護單位有一個相當完整的了解,差不多是個“西安通”了。
從城墻上往城里看,可以看到一些清雅古色的街巷和民房,可以喚起人們對古城往昔的追憶或想象,盡管許多建筑是經過修復甚至重建的。
我轉過城墻的西南角,在西城墻上往北行,行人越來越少了。許多繞城墻旅行的人是騎自行車的,尤其老外和年輕人居多,而少數(shù)步行者,與我一樣是上了年紀的人,形成鮮明而有趣的對照。在西城墻玉祥門附近我遇到了一位同路人,他來自河南,長我一歲,上午九點多從解放門上城墻,先向東走,繞到西城墻便與我走到了一起。他仍從解放門下去,下午四點多的車離開西安回信陽。他獨自來西安旅游,走城墻是他最后一個節(jié)目,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西安的環(huán)城公園是城墻的衍生物,很有特色,應該是總面積最大的公園。公園素雅,清靜,是市民(尤其是老人們)休閑活動的好去處。從城墻上俯視環(huán)城公園,景物和游人一覽無余。下午和傍晚時分,還常有不少老年戲迷票友在公園里扎堆唱秦腔。
從城墻上向外看,是一個與城內完全不同的充斥著現(xiàn)代都市氣息的世界,真可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果說城墻和城內代表著西安的過去,她的厚重的歷史積淀,那末城外的萬千氣象則代表了西安的發(fā)展、活力和明天。
平時說起西安城市的發(fā)展,不少人常常搖頭,總覺得西安保守,比不上沿?;蚱渌行某鞘?。平心而論,這種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其中包括我前面提到過的對身旁熟視的事物的冷漠與偏見。我也到過國內外的一些城市,相比之下西安并不遜色,她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魅力。讓我們對西安多一份關懷、包容、欣賞和熱愛吧。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三
西安鐘樓,是國內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鐘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鐘樓處于西安的中心地帶,是古城的地標之一,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別與西安城墻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西安的鼓樓,原先在西邊的廣濟街上,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在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將鐘樓遷徙到了鼓樓東邊,今天的位置。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下部為磚石結構的正方形基座,頂部為三重四面攢尖頂結構,覆著深綠色琉璃瓦,頂尖用真金鉑包裹?;拿嬲懈饔懈呒s6米的門洞,門洞間互通,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人流車輛從門洞通過,如今門洞已封閉,周圍建有公路轉盤,地下有專供人行的通道。
進入鐘樓的入口就在這地下通道內,有樓梯可盤旋登樓。鐘樓內有一口仿制“景云鐘”,原件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20xx年),現(xiàn)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里。
站在鐘樓上,能夠看到從鐘樓延伸出來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樓周邊西安最繁華的商區(qū)、及不遠處的鼓樓。
游客在游玩鐘樓時,還能欣賞到美妙的訪古表演,每天日間6場,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為鐘鼓樓廣場,有音樂噴泉。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四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于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并不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那么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己的母親過壽,特制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里關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11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鐘”。景云鐘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xiàn)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xiàn)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云鐘的復制品,它的體態(tài)、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云鐘都是相同的?,F(xiàn)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jù)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鐘就像張著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于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蒲牢”是龍王爺?shù)牡诰艂€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里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云、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著道教法規(guī)、富貴權勢、天上人間,以及現(xiàn)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云鐘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xiàn)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云鐘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鐘的制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于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說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么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這么復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屋檐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威而獨占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著最尊與次之的區(qū)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采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臺、亭、閣采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現(xiàn)。也許有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在屋頂?shù)乃囊斫菓昙股嫌幸慌艅游镄螤畹臉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后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zhèn)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jù)說可興云作雨、鎮(zhèn)火防災。建筑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征、藝術裝飾和實用構件統(tǒng)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與屋頂?shù)臉嫾懿糠种g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件,它們均勻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著伸出的屋檐,這種構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上的一種特有的構件。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梁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斗,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斗結合成的構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shù)某鲩芗哟?,用在梁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
建筑首先作為一種物質財富,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但產生了物質的軀體,同時也產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件的制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筑上出現(xiàn)的。古建筑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說、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艷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斗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么圖案呢?有朋友說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說是云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后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說關中地區(qū)過去常鬧水災,每一年都會發(fā)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后說: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中地區(qū)便會汪洋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后,果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水災,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鐘號景云鳴彩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五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鐘樓。鐘樓位于市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當時鐘樓的位置并不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那么它在哪兒呢?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與鐘樓遙相呼應的樓就是鼓樓,鐘樓最初的位置在鼓樓以西的迎祥觀內。迎祥觀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觀,唐睿宗李旦為了給自已的母親過壽,特制了一口鐘安放在迎祥觀內。隨著城市的發(fā)展,西安城不斷地擴建,鐘樓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將鐘樓遷移至今天的位置。
鐘樓的主要作用就是擊鐘報時。每天清晨,當鐘聲響起,四個城門就打開,人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辛勤勞作,傍晚鼓樓的鼓聲一響,人們就回到城里關閉城門,這就是大家常說的“晨鐘暮鼓”。過去用來報時的鐘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20xx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鐘”。景云鐘紋飾精美,線條流暢,聲音洪亮,充分表現(xiàn)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鑄鐘水平,原鐘現(xiàn)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口鐘是景云鐘的復制品,它的體態(tài)、大小、重量、紋飾與原景云鐘都是相同的?,F(xiàn)在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請看鐘紐部分:據(jù)傳海中有一種大獸叫蒲牢,它雖然兇猛,但是非常害怕鯨魚,每當鯨魚攻擊它,它就會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聲非常響亮,人們在鑄鐘的時候就將它縛在鐘上,以祈求鐘聲洪亮,我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鐘就像張著大嘴的蒲牢,撞鐘之木就像鯨魚,鯨魚咬一口,蒲牢叫一聲,鯨魚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響,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來試試。關于蒲牢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蒲牢”是龍王爺?shù)牡诰艂€兒子,龍生九子各有所好,這位蒲牢平素愛大聲喊叫,聲音非常洪亮,因此鐘紐常常做成蒲牢的樣子,希望能使鐘聲洪亮,總之有了蒲牢,鐘聲就會洪亮,這是無可置疑的事了。
再來看看鐘面,這里有龍、鳳、鶴、獅、獨角牛,以及飛天、彩云、蔓草等,花紋線條流暢、首尾相接,它們分別代表著道教法規(guī)、富貴權勢、天上人間,以及現(xiàn)世未來,是一幅集福、權、貴為一體的宗教紋飾畫,特別珍貴的是這篇唐睿宗李旦親筆所書的銘文。李旦的真跡共有三處:孔子廟堂碑、順陵碑以及景云鐘銘文。因孔子廟堂碑和順陵碑都己被毀,所以現(xiàn)在李旦的真跡就僅存景云鐘銘文一處了。這篇文章的內容主要講述了道教的玄妙,以及景云鐘的制作,無論是從書法的角度,還是從文章的內容來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這座坐落于四條大街交會處己600多年的鐘樓吧,我們先從屋檐講起,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鐘樓有三層屋檐,其實它只有兩層,也就是說在二樓是一層樓兩層檐,那么為什么要把屋檐做得這么復雜呢?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屋檐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重檐就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提高自己的尊嚴和權威而獨占的一種形式,就是同樣的重檐屋頂也有著最尊與次之的區(qū)別,重檐廡殿為最尊,比如北京故宮的“太和殿”,重檐歇山次之,比如北京天安門。鐘樓采用的四角攢尖頂形式,這種形式最早出現(xiàn)在北魏石窟的石塔雕刻上,此外在宋畫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的樓、臺、亭、閣采用這種形式,到了明清這種形式就更加興盛起來。大家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四周的建筑都很漂亮,可這在過去是完全行不通的。普通老百姓蓋房子只能蓋單檐房屋,重檐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出現(xiàn)。也許有的朋友已經注意到了,在屋頂?shù)乃囊斫菓昙股嫌幸慌艅游镄螤畹臉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仙人、走獸。我們依次來看一下:第一個是仙人,在它后邊分別是行龍、飛鳳、行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這幾種走獸都有其一定的寓意。龍風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獅子是獸中之王、鎮(zhèn)山之王;天馬、海馬象征皇家的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飛魚、押魚是海中異獸,據(jù)說可興云作雨、鎮(zhèn)火防災。建筑工匠們巧妙地將政治象征、藝術裝飾和實用構件統(tǒng)一在一起,充分顯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再往下看,在柱子上梁枋與屋頂?shù)臉嫾懿糠种g可以看到有一層用小塊木料拼合成的構件,它們均勻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著伸出的屋檐,這種構件稱為斗拱,它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上的一種特有的構件。為什么叫斗拱呢?在柱子與梁枋上因為要挑出屋頂伸出的屋檐,故需要有一種構件托住屋檐下的仿和椽。古代工匠用弓形的短木從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層不夠再加一層,弓木層層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這種弓形短木稱為拱;在兩層拱之間用方木塊相墊,小方木形如斗,所以這種用多層拱與斗結合成的構件即稱為斗拱。斗拱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頂?shù)某鲩芗哟?,用在梁枋兩端下面,則可以減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的確是一種很奇特的構件,一塊塊小木料組合起來居然可以挑托起那么沉重、那樣深遠的屋檐,這是我國古代工匠一項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
建筑首先作為一種物質財富,也和其他物質一樣,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不但產生了物質的軀體,同時也產生了美的形象,在房屋的整體和房屋各種構件的制作中,人們都對它進行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裝飾就是這樣開始在建筑上出現(xiàn)的。古建筑的門窗是與人接觸最多的部分,在它們身上自然集中地進行了多種裝飾處理。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格子門,門扉上都有木刻浮雕,內容有生動感人的民間傳說、回味無窮的歷史故事,樓上樓下加起來共有64幅,若朋友們感興趣,不妨仔細研究一下,看看您能猜對多少。
進入鐘樓一樓大廳。首先請大家抬興看:頂部一個個的木方框叫天花,中央圓形的叫藻井。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古代工匠常常在梁的下方用天花枋組成一個一個的木方框,上面貼有彩色圖案的紙,或者直接在上面施彩繪。鐘樓的天花都是直接施彩繪的,共184塊,有艷麗的牡丹,有素雅的水仙,有傲雪的紅梅,有清幽的蘭花,一年四季就在這小小的四方之間爭嬌斗奇。在講藻井之前,我想先請朋友們猜一猜,這是一個什么圖案呢?有朋友說這是城市的中心點,還有朋友說是云彩,我給大家講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聽完后大家就會明白了:傳說關中地區(qū)過去常鬧水災,每一年都會發(fā)生一次,有位道十看過風水后說:鐘樓東半里,地下有一川口,川口里有一條大鰲魚,每一年這條大鰲魚都會按時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它這一露頭,關中地區(qū)便會汪洋一片,知縣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命工匠將原鐘樓拆除,在它的東半里,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處重新建了一座鐘樓,鐘樓建好后,果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水災,因此工匠在施藻井彩繪的時候,就做了這樣一幅“霞光萬道”圖,大家看這幅圖案像不像太陽照在井眼里泛出的七色波紋呢?這正是:鐘號景云鳴彩鳳,樓雄川口鎖金鰲。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六
西安鐘樓有著悠久的歷史,應該怎么去介紹比較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安鐘樓導游詞,歡迎參考閱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機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同時,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設施。
城墻是中國冷兵器時代城市的傳統(tǒng)防御設施。我們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周圍挖掘深溝,以提防野獸和外部的襲擊。如果把半坡村落視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溝也就是當時相當于城墻的設施。待到人們發(fā)明筑墻技術后,城墻自然伴隨城市同時誕生,成為古代城市的顯著標志了。據(jù)史冊記載:“《》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边@大約是在距今約45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但我們看到的這座城墻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龍首塬北麓修建了大興城。大興城規(guī)模龐大,結構嚴密。除環(huán)繞城市的外郭城城墻外,城內環(huán)繞宮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墻,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唐王朝建立后,將隋代的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唐長安城基本上沿襲了大興城的規(guī)模和布局,只是對大興城進行了擴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逃往洛陽,留守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出于軍事防守需要,放棄外郭城和宮城,把長安城縮小到皇城之內,以皇城城墻作為長安城的城墻,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長安城規(guī)模。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從此開始了明在西安的統(tǒng)治,也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由于西安在歷史的政治、軍事地位極高,所以,明王朝在對全國廣筑城墻的過程中,對西安城墻的修筑更為重視。朱元璋任命長興侯耿柄文和都指揮使璞英主持修筑。從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歷時8年,西安城墻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安城墻修筑得高大堅固,西、南兩面城墻基本上和唐長安城皇城的范圍相同。東、北兩面城墻分別向外擴移了三分之一。這座城墻的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南城墻長4256米,北城墻長4262米,西城墻長2706米,東城墻長2886米,周長13.9公里。最初的西安城墻采用黃土夯打而成。在城墻墻基和墻頂還分別有一層厚80厘米和45厘米的三合土層。這種三合土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獼猴桃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堅硬如石,用鎬都刨不動。
西安城墻自明代初年建成后,歷代屢有修葺。明穆宗隆慶年間,也就是公元1568年,陜西都指揮使張祉為原來的城墻內外包砌了青磚。清乾隆年間,也就是公元1781年,陜西巡府畢沅對城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補修。沿舊城墻先圍基石后灌腳,再用黃土逐層夯打,至頂部鋪砌青磚,并對整個城墻外壁加厚磚面。城墻內每隔40—60米,用青磚砌筑水槽一道,排除城墻頂面雨水,對西安城墻的長期保護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自1983年以來,陜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對這座古城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補建已被拆毀的東門、北門箭樓、南門閘樓、吊橋,并建成了環(huán)城公園,使這座古建筑重新煥發(fā)了昔日風采。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深7米??邕^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吊橋的橋頭兩側有鐵環(huán),貫以粗大的鐵索與麻繩,系在閘樓上,用滑輪控制升降。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明代以前,城門沿襲磚門的過梁式結構。從軍事角度看,這種城門的最大弱點是經不起火攻。因此,城門上往往眼設置水池,以防敵人火攻。也因此留下“城門失火,殃及魚池”的成語。券拱式城門的出現(xiàn)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一色青磚結構不僅使得城門更加堅固,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
在古代,雙方作戰(zhàn),當敵人跨過護城河時,城門卻又攔住了去路。所以,在攻城的一方常有幾個人扛著粗重的木樁前來撞門,要花費好長時間才能將城門撞開,而有時也可能撞不開。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須用木材2.8立方米,重達3.19噸。門扇上下橫匝著9道寬15厘米,厚23厘米的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四棱攢頂?shù)蔫F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密集的釘群,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有的城門還在門扇后的城門洞內,設置了拒馬樁、陷馬坑、鐵蒺藜等,進一步阻擋敵人進攻。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shù),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也叫“闕樓”、“樵樓”。象征門闕,兼用來打更。閘樓三面有城墻與主城墻相連,形成一個半月形的立體空間,叫“羊馬城”。敵人即使攻入閘樓城門,也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甕城內可屯兵。無論敵人進入第一甕城還是第二甕城,箭樓均可發(fā)揮攻擊作用。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題建筑。城樓距地面高約32米,長43.2米,三重飛檐,四角高翹,回廊環(huán)繞,莊重穩(wěn)健,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的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寬20米,長12米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正好形成一個立體交叉射擊區(qū)域。也正是弓、弩、箭等古代遠射程冷兵器的有效殺傷射程。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睌硺枪┦勘茱L雨和儲備物資。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整個城墻共有5984個矮雉。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墻高1米,沒有垛口,它的作用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如果你繞城一周,就會發(fā)現(xiàn),城墻的四個角唯獨西南角是圓形的,其它三個角是直角,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個角是保持了元代長安城蒙古式風格的.轉角圓狀。明城墻在隋、唐、元代城墻遺址基礎上改建而成,范圍和唐長安城皇城范圍基本相同。
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同向城頭的馬道。緩上沒有臺階,便于戰(zhàn)馬上下。全城共建有登城馬道11處。登城馬道底部道口的門是朱漆的,俗稱“大紅門”。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為防敵人奸細混入城墻守衛(wèi)部隊中,登城馬道戒備嚴密,平時不允許守成士兵私下,也不許閑雜人等靠近逗留。等到軍中禁夜炮響后,鐵門便緊鎖了。
西安城墻除明代在東、西、南、北有四個門: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安遠門外,隨著歲月的變遷,城門也發(fā)生種種變化?,F(xiàn)在我們除了可以看到這四個門,還可以看到:勿幕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中山門、尚德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
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它以悠久的歷史,偉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xù)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謝謝大家!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打擊樂器,它的誕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祭禮、朝儀、娛神中的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紀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是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在明代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積是1378平方米。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當時迎祥觀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鐘樓在建成200年后,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觀的鐘樓便日益顯得偏離城市中心。到了明神宗萬歷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陜西巡撫龔懋賢的主持下,將鐘樓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據(jù)鐘樓的碑文記載,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質結構的樓體全是原樣原件。所以耗資不多,工程迅速。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攢尖高聳,屋檐微翹,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是正方形,每邊長35.5米,高8.6米,全部用青磚砌成?;拿嬲懈饔幸粋€高和寬都是6米的十字交叉券洞。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邊長22米,高26米,四面五開間,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達5米,里面是木心,外貼銅皮,銅皮上再箔敷一層黃金,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這口鐘建造以明成化年間,也就是公元1465年—1487年間。但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卻小得多了。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xiàn)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jù)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對于景云鐘不響的原因,有人認為它是“歷世久遠,神武有靈”,不愿被熱挪動;也有人說,鐘置于室內正好像是“待甕以呼”,當時應該移到樓外。但無論如何,這給鐘樓的歷史又添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jù)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鐘樓歌》是當年修建鐘樓的陜西巡撫龔懋賢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剁姌怯洝肥嵌叫捱^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這些木刻浮雕故事,給鐘樓增添了不少歷史趣味。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fā)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鼓樓位于鐘樓的西北角。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比鐘樓要早四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鼓樓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積1804平方米。樓體呈長方形,總高33米,基座高8米?;拈T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每塊匾重約3噸。南邊的匾額是:“文武盛地”,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北面的匾額為“聲聞于天”,是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在鼓樓的三樓有14根紅色顯柱,24根隱柱交叉《》立。里面掛有3只大宮燈,12盞中宮燈,16盞小宮燈。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1953年,國家撥款對鼓樓進行了大修,設立了文管所,精心保護,使鼓樓更加秀麗巍峨?,F(xiàn)在,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
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七
今年十一八天假,我去了西安,那里有許多小吃,但令我記憶最深的還是鏡糕了!
去西安吃小吃,我們選擇了一個比較有名的小吃街----回民街,我們走啊走,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再做鏡糕,看到后,我仔細觀看起來,這是一位老奶奶在做,這里,你可以選擇花紋,也可以自己在手機上下載圖案,老奶奶手可巧了,什么圖案都可以畫下來。于是,仔細的開始看有什么圖案可以選擇。
我選擇了一個小兔子的,姐姐選了阿貍的,老奶奶聽后,看了看我們要做的圖案,便立馬動手開始做了,她拿著醬,左擠一下,右擠一下,不一會兒,一個小兔子便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喜歡得不得了,都舍不得吃了呢,再看看姐姐,“十分不情愿”的咬了一小口便不再吃了,我也要了一小點點,也不再吃了,我和姐姐比著不吃可不行啊,于是姐姐提出意見,我們兩個比賽,看誰先吃完,一聽比賽,我就來了精神,這兒咬一口,那兒咬一口,不一會便吃完了,“嗯,真好吃!”我高興地說道,可我這才發(fā)現(xiàn),我的小兔子被我給吃了!我氣得撇著嘴,可姐姐卻在一旁幸災樂禍的說道:“買了,就是用來吃的嗎!”
這一次的鏡糕既好看,又好吃,我真想再吃一次!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八
西安的城墻呈弧形,在古代,一座城墻的堅固是一座城池不受外來侵擾的根本。有人把城墻比作巨人,說城墻是將軍,是保家衛(wèi)國的士兵。
西安的城墻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很早,早在秦朝時代或者更久之前就出現(xiàn)了。城墻不但外觀雄偉,而且結構堅固,城門在交通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城墻橫跨在西安城外,是西安著名的景觀。高大的朱紅色城門一直使用到現(xiàn)在,因為歷史悠久,墻身難免有些破損,經過整修,這座城墻又恢復了青春。
城墻非常雄偉,高度大約有30米左右,中部城門寬闊。如此高大堅固的建筑物,古代人民的施工技術,真是巧妙絕倫。爺爺說,他是西安最令人震撼的古代建筑物。由于這座城墻坐落在古城西安,所以又稱為“長安城城墻”。
城墻上有大小不一,凸起的淺黑色磚塊,用了許多石料。城墻上的城門呈弧形,高大的城門增加了出入的車流量。
城門兩旁有石柱,兩個石柱上雕刻了栩栩如生的龍。這兩條龍纏繞著石柱,盤旋而上。左邊這只好像在傾聽城墻下人們的歡聲笑語,似與人們傾心交談;右邊這只呢,神情嚴肅,仿佛在注視行人,注視這繁華而又熱鬧的長安城。
“獨樹倚亭新月入,城墻四面鎖山多?!痹缭谔瞥臅r候,人們就稱贊這強盛而又繁華的長安城,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高大美觀,令人震撼。如今“長安城下月”仍是游客們無不贊賞的景色。
在明朝滅亡的時候,戰(zhàn)火接連幾個月,斑駁的城墻也經歷了兵荒馬亂,在朝代的更替上也是值得紀念的。
后來,經歷了辛亥革命、西安事變等,隨著城市的飛躍發(fā)展,長安城墻也以日新月異的面貌矗立在西安城。
西安城墻是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寶貴財富,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物之一,他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將軍,靜靜地聆聽著秦川大地的風風雨雨。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十九
西安的土特產很不錯,蘋果又脆又甜,石榴又大又紅,柿子又甜又軟,大紅棗也很甜……西安還有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主菜、碗大桌子擺不開、手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睡覺枕磚頭、姑娘不嫁外、唱戲吼起來、凳子不坐蹲起來。怎么樣,西安也真是夠奇怪的吧?在西安旅游,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兵馬俑。兵馬俑可是我們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陪葬的寶貝。秦始皇陪葬的東西可多啦!光兵馬俑就有一號坑、二號坑和三號坑,還有很多的坑還沒挖掘呢!看著那些整齊的土兵、雕刻精致的戰(zhàn)車和陶馬,我心中禁不住贊嘆不已,沒想到我們中國古代的人,就已經那么聰明,雕刻藝術的水平也那么高,怪不得西安的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呢!西安還有一個更很好玩的地方,就是西岳華山。華山風景優(yōu)美,但華山很高,海拔有多米。我剛開始爬的時候,還好,可到后來就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氣,爬一小會兒就得休息一下,我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爬到了北峰。站在北峰上往下一看,四周都是懸崖峭壁,真讓人毛骨竦然,我的雙腿都發(fā)軟了。太危險了,我們就開始下山了。下山,可是我的拿手好戲,我緊緊地拉著鐵鏈子,“蹭、蹭、蹭”地,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山下。到了山下的感覺真是好,我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四平八穩(wěn)”。西安旅游真好玩,我還想去呢!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
這個周六,爸爸帶我和爺爺去臨潼參觀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進入大門,一個導游就介紹自己:“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秦始皇兵馬俑這個地方參觀。我姓趙,大家可以叫我趙導,現(xiàn)在請各位跟著我一起進入館內參觀”。我們來到一號坑,他接著說:“秦兵馬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平方米,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現(xiàn)在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俑坑的上面。一號俑坑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個兵馬俑。大家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BR> 看完了一、二、三號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時用的東西:陶壺、陶缽、陶拍、帶蓋陶盒、銅鼎、陶燈等。還有一些工具:手鋸、鐵鏨、鐵鍬、鐵鏵、鐵缽等。那時的武器有:金鉤、鏃形器、青銅長劍、銅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種,分別是:車士、御手俑、騎兵俑、鎧甲武士俑、鎧甲軍吏俑、高級軍吏俑。而銅車馬又稱“立車”,車馬通長225米,高15米,總重量1061公斤,由3046個配件組成。
出了大門,爺爺問我:“你知道焚書坑儒的故事嗎?”我搖了搖頭。爺爺就說:“公元前2,秦始皇在咸陽宮大會群臣及眾儒生,宴會上,以王維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張實行過去的“分封制”,以李斯為代表的則主張實行“郡縣制”;兩派針鋒相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后李斯勝出!于是一場“焚書”運動開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不僅讓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壞;連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思想領域及理論探索者們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第二年,又發(fā)生了一場“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于一批被流放到邊疆。現(xiàn)在懂了嗎,李亞琦?”我點了點頭。
今天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快樂的一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是二年前看到爸爸從古城西安帶回來的碟片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親眼目睹展示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兵馬俑珍貴文物成了我的一個夢。今天,我終于能圓這個夢了,嘉興博物館正在展出秦兵馬俑等一系列文物,爸媽答應陪我一睹它們的風采。
剛走進展廳,我就被那形態(tài)各異的兵馬俑吸引住了。這些兵馬俑用“惟妙惟肖”來形容真不為過,你看那一個個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樣,喜、怒、哀、樂都琳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真可謂千人千面、千姿百態(tài)啊。再細看俑頭上的發(fā),挽結的走向及一絲絲的頭發(fā)都縷縷刻出,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走出博物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去驕傲,為她繁榮的今天自豪,更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明天喝彩!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一
在我心中,西安鐘樓是一座歷史沉淀的見證,更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建筑。這座古老的建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經,我有幸親眼目睹了這座鐘樓的輝煌,也感受到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每一次去西安,我都會選擇來到鐘樓前,感受這座世界文化遺產所散發(fā)的魅力。下面,我將從鐘樓的歷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韻味、游客經驗和個人心得等幾個方面詳細陳述我的感受。
首先,鐘樓作為西安的象征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背景。據(jù)史書記載,鐘樓建于明朝,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坐落在鐘樓廣場的正中央,莊嚴高大,充滿威嚴。這座古老的建筑見證了西安作為古代著名都城的歷史。在鐘樓的附近,還有許多歷史名勝,如鼓樓、回民街等,再加上隨處可見的古建筑,給人一種時光倒流,穿越到古代的錯覺。
其次,鐘樓的建筑特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鐘樓呈方形,是古代賞月的理想場所,融匯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精華。鐘樓的四面分別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都設有一個城樓門,城樓上有門神,雄偉壯麗。每個門后都有一座古老的橋梁,使人可以輕松通往其他地方。鐘樓的每個樓層都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層層疊疊,形成了一種宏偉壯麗的氣勢。站在鐘樓的頂層,俯瞰整個西安市區(qū),景色迷人,令人陶醉其中。
此外,鐘樓還有著豐富的文化韻味。它不僅是一座具有歷史沉淀的建筑物,更是一座不斷傳承的文化符號。鐘樓里的鐘鈴每天都會敲響,它的聲音回響在整個城市,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傳說和故事。每年的國慶節(jié)和春節(jié)期間,鐘樓都會舉行隆重的慶?;顒樱鞯赜慰颓皝碛^賞。在這里,游客們可以近距離感受到中國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周邊的小吃攤也是一大亮點,游客們可品嘗到地道的西安小吃,如肉夾饃、羊肉泡饃等,讓人回味無窮。
作為一名游客,我在鐘樓廣場度過了愉快的時光。來到這里,我可以欣賞到鐘樓的壯麗景色,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氛圍。在廣場上,散步的人絡繹不絕,攝影愛好者也在這里留下了許多美麗的照片。如果有機會,還可以登上鐘樓的頂層,遠離塵囂,沉浸在寧靜的氛圍中。對于文化愛好者來說,鐘樓還設有展覽館,里面陳列著豐富的歷史文物和資料,可以讓人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古老建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回想起我在西安鐘樓的游覽經歷,我情不自禁地陷入了對古老文明的向往和對歷史的敬仰之中。西安鐘樓作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代表,不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在建筑領域的卓越成就。通過這次游覽,我對西安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對中華文明的驕傲感。西安鐘樓,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讓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更加深遠的思考。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二
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特別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為了提高城門防御的保險系數(shù),城門實際上由三重組成,即:閘樓、箭樓和主樓。閘樓在最外,它的作用是升降吊橋。兼用來打更。敵人攻入閘樓城門,好似進入甕內,會受到來自四面居高臨下的攻擊,因此樓下這一空間也叫“甕城”。箭樓在正中,正面和兩側都有窗戶,供射箭用。箭樓與箭樓之間用圍墻連接起來的也叫“甕城”,可屯兵。正樓在最里,正樓上面的城樓是城門的主體建筑,是主將鎮(zhèn)守指揮所在。城墻外側,每隔120米有一個突出于城墻主體之外的敵臺,俗稱“馬面”。整個城墻上共有“馬面”98座,“馬面”上面的建筑叫敵樓,兩個敵臺之間相距120米,而它的`一面為60米,為“一箭之遙”。這樣的布局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因此,古人有評論說:“有城無臺,亦如無城,是城所以衛(wèi)人,臺又所以衛(wèi)城也。”。城墻上外側有矮雉,又稱“垛墻”,上有垛口和方孔,可供射箭和嘹望。內側的矮墻稱為“女兒墻”,是為了防止士兵行走時墜入墻下。在西安城墻四角各有一座城樓叫“角樓”。在箭樓與正樓形成的甕城中,有通向城頭的馬道,便于戰(zhàn)馬上下。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調兵遣將的咽喉要道,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守衛(wèi)特別嚴格。
隨著歲月的變遷,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西安城墻的長樂門、安定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等等,這些名稱的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興。明西安城墻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好了,西安城墻就參觀到這里,我們將繼續(xù)帶大家去參觀鐘鼓樓。
鐘樓和鼓樓是古代中國城市的特有建筑。鐘與鼓本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打擊樂器,有30以上的歷史。最初作為禮器和樂器。大約自春秋時期,開始用于軍事指揮。古代中國城市兼有軍事城堡性質,除城市四周構筑城墻,挖掘城壕,設置吊橋外,與之配套的還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鐘鼓樓作為指揮中樞。平時以晨鐘暮鼓報告時辰,定時啟閉吊橋,緊急狀態(tài)時用以報警戒嚴,指揮城防。這種嚴密的城市防御系統(tǒng)在明代時期發(fā)展到頂峰。西安是明代西北軍政重鎮(zhèn),它的鐘樓和鼓樓無論從建筑規(guī)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國同類建筑之冠。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建筑就是鐘樓,位于西安市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觀,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到了明神宗萬歷,將鐘樓來了個整體拆遷,遷至今址。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華麗莊嚴。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钦叫危坑们啻u砌成。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外面以回廊環(huán)繞,里面為二層樓,樓內有木梯盤旋而上。樓內上下兩層正方形大廳里,陳列著明代以來各種名貴瓷器及紅楠木家具,四面門上布滿浮雕畫,風格厚樸生動。樓頂為四角攢尖結構,上面覆蓋著碧綠色的琉璃瓦,頂端大圓頂高5米,金光閃閃,輝煌燦爛。
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小得多。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xiàn)在這口鐘收藏于西安碑林。據(jù)說,鐘樓從迎祥觀遷到今址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但景云鐘卻怎也敲不響了。沒有辦法,只有另換。為了將景云鐘移到新建的鐘樓上,當年在西大街西段搭起一座斜橋,利用橋面斜坡把景云鐘運到了鐘樓上。據(jù)說“橋梓口”也因此而得名。
鐘樓內西墻上嵌刻有《鐘樓歌》和《鐘樓記》碑刻?!剁姌歉琛肥钱斈晷藿ㄧ姌堑年兾餮矒猃忢t在解職赴京時登樓所賦。詩中對鐘樓做了熱情的贊頌。《鐘樓記》是督修過鐘樓的巡撫張楷所作,詳細記述了鐘樓的身世。在鐘樓的門上有木刻浮雕故事畫共64幅,其中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等。建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又對鐘樓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修葺,使這座古建筑又煥發(fā)了昔日的風采。
與鐘樓遙遙相對的是鼓樓,樓底門洞為南北向,北通北院門,南達西大街。鼓樓建于明洪武十三年,與鐘樓是姊妹樓。在鼓樓的第一層北面有一面巨鼓,與鐘樓上的晨鐘形成暮鼓,所以稱為鼓樓。樓體呈長方形,基座的門洞高與寬均為6米,洞深38米。鼓樓建筑為重檐歇山式,琉璃瓦覆頂,重檐三滴水。樓分上、下兩層。南北檐下各有一塊匾,南為清乾隆皇帝御筆刻書:“文武盛地”,北為咸寧縣書生李允寬書寫“聲聞于天”。在鼓樓的外檐都飾有斗拱,四面有回廊。天花板上油漆彩繪云形圖案,古色古香,十分美麗。鐘鼓樓交相輝映,使古城西安更加美麗壯觀。好了,鐘鼓樓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西安鐘樓說明文篇二十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將去參觀陜西西安城墻、鐘樓和鼓樓。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陜西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陜西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shù)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陜西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城墻最外圍是護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墻的第一道防線。它可以阻滯敵人進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趁機消滅。環(huán)繞陜西西安城墻的護城河寬20米,跨過護城河就是城門,而連接護城河與城門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橋。平時,守城士兵聽從晨鐘暮鼓的指揮,早晨降下吊橋,開啟城門;晚上升起吊橋,斷絕交通。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吊橋升起,城門緊閉,城門就成為堅固封閉的戰(zhàn)斗堡壘。
城門是城防體系的重點,也是薄弱點。平時,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戰(zhàn)爭時,又是攻守雙方爭奪的首要目標。因此,明代十分重視完善城門防御設施。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術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門,以防止敵人火攻。明陜西西安城的城門非常堅固,門扇用厚達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門用木材2.8立方米,門扇上下橫匝著鐵條加固,每兩道鐵條的間隔處,釘有180枚鐵蘑菇針。整個門扇上共有1800枚鐵蘑菇針。這樣就擠密了門扇的木材,增加了門扇剛度,使箭矢無法射入。
到陜西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陜西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yōu)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guī)模。這座寺院當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xiàn)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xiàn)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陜西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臺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wèi)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痹捯粑绰洌I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jiān)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及據(jù)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xù)劇,那么《西游記》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師俗姓陳,13歲在洛陽出家為增,勤奮好學,在國內各地訪師問學后,決意到佛教發(fā)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蘊。玄奘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fā),沿著絲綢之路,穿越上天飛鳥、下無走獸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學成后返回長安,歷時17年,行程5萬公里,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取回佛經657部,并在印度獲得極高地位,備受尊崇?;貒?,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學高僧,組成規(guī)??涨暗姆鸾涀g物場,并親自任譯主。翻譯的佛經無論從質量或數(shù)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人,開創(chuàng)了我國翻譯史上的新時期,共譯著佛經75部1335卷,撰寫了《大唐西域記》,受到各國學者的重視。應該說《西游記》是以唐代玄類西出取經為背景而寫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個經過藝術化的文學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裝有樓梯。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筑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藝術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內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