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有助于我們思考和總結經驗,進而改進自己的行為方式。寫心得體會時,要注意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和得體性,盡量避免口語化表達。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寫作心得體會,我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參考。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一
早就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也有朋友推薦《穆斯林的葬禮》一書,可惜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借此次放寒假,終于得以閱讀完畢。
未讀前一直以為這本書是紀實性的,是介紹穆斯林習俗的,讀過后才知,一半是人物原型的真實經歷,一半是作者的即興發(fā)揮與虛構,是寫愛情的。雖有一半虛構,讀到傷心處,仍不免抽泣出聲,傷感的淚水長流。掩卷后不忍再讀,不愿再傷心第二次。
小說以“玉”和“月”兩條線展開,寫了一個家庭幾十年的興衰榮辱,寫了兩代人悲劇的愛情故事。兩條線在韓子奇的身上匯合,因為他琢玉、藏玉、愛玉,視玉為生命,因為他是韓新月的生身父親,他愛韓新月,視韓新月為生命。兩條線又在韓新月的身上聚焦,因為她聯系著兩代人,是韓子奇與梁冰玉的愛情結晶。
小說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梁亦清,一個憨厚的,與世無爭的窮苦的琢玉藝人,手藝精湛,最后倒在了水凳上,倒在了辛苦三年即將完工的“鄭和航海圖”玉雕前,耗盡了心血,人玉俱毀;韓子奇,從一個乞討的孤兒到琢玉大師到收藏大師鑒賞大師,聰明勤奮有思想有心機,因戰(zhàn)爭流落英國10年,錯愛上自己的妻妹并生下了女兒韓新月,為自己的后半生為女兒的一生為妻子的后半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璧兒(梁君璧)、玉兒(梁冰玉)姐妹,因受教育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觀;韓新月,一個新時代的聰慧的溫婉的沉靜的女性,熱愛英語卻不幸身患心臟病而青春早夭;楚雁潮,一個從未見過父親但卻受父親牽連遲遲不能晉升為講師的青年人,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學生韓新月;還有奧立佛,一個開朗的熱愛生活的對梁冰玉一見鐘情的中英混血青年;姑媽,一個在文中沒有名字苦苦盼望兒子和丈夫能夠突然平安歸來在韓家辛苦操勞了三十多年的窮苦女人。
寫奧立佛的筆墨雖然不多,他的死卻最讓我痛心。奧立佛從見到梁冰玉的第一眼就愛上了她,愛得是那么執(zhí)著那么熱烈那么真誠。梁冰玉床頭永遠有一束盛開的鮮花(無論她在或不在),那是奧立佛愛的花朵。雖然愛的表白遭梁冰玉斷然拒絕,雖然由于戰(zhàn)爭他們只能一整天縮在地下室里,奧立佛卻因能與梁冰玉整天近距離呆在一起而感到欣喜。當亨特太太在被炸的稀爛的街上推開拂著臉的倒伏的樅樹枝時,她看到了徹夜未歸的奧立佛:手里還緊緊握著帶給家里的圣誕樹,握著一束含苞待放的紅玫瑰,臂彎里一個傾倒的紙袋里撒落了一片栗子……看到此我的心是如此之痛,為亨特、為亨特太太,更為梁冰玉、為奧立佛!如果不是那場差不多燃遍全球的二戰(zhàn)之火,奧立佛怎會死于非命!也許他永遠得不到梁冰玉的愛,但他會快樂地生活,帶著愛帶著希望幸福地生活下去!小說雖然不是寫戰(zhàn)爭的,但奧立佛之死卻完全是因為戰(zhàn)爭。還有韓子奇十年的漂泊生活,韓子奇與梁冰玉的錯愛,姑媽兒子和丈夫的丟失(死亡),都是因為戰(zhàn)爭!我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夠與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盡情地享受生活,更應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掩卷深思,韓家(梁家)兩代人的愛情、婚姻生活都是不幸的(雖然也曾有過幸福的時候)。梁君璧與韓子奇從兩小無猜的璧兒奇哥哥、到相親相愛的患難夫妻,再到后半生的冰冷分居;璧兒玉兒從兩個相依為命的親姐妹到玉兒遠走他鄉(xiāng)孤獨漂泊,再回鄉(xiāng)時已與姐姐陰陽兩隔;天星因母親的私下干涉而莫名與自己愛的小容子分手;還有新月與楚雁潮,雖然情趣相投卻不能相伴終生……與書中人物相比,我們能與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相伴終生,而且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二
白的純粹,白的潔碧。
回回……。
憶往昔,崢嶸歲月。阿訇帶著韓子奇在禮拜途經清碧玉石下的奇珍齋開啟了命運的征程。
原以為這是命的宿劫。而情愫也隨著文字在呼吸間急促了些許。思碎的頃刻間,試圖迅速整理獲取一個所謂的果。理清畫面與片段在腦海的模樣。似乎,玉碎……這運命的輪盤才賦予使命,開啟它轉動的閘。
這債的開始,也或許注定了成為玉王的因。誓言為徒,賠上一生。在梁老爺子傾注的培養(yǎng)中,日夜趕制,為了活命,為了傳承,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正因為每一種情愫的相融與交織。鄭和航海船在晝夜趕制中斷送了梁老爺子命后,二次琢玉。不僅奠定了其手藝的精湛,更為完成民族的事業(yè)刻下了師傅與自己的名字。
在還為理清那命運中冥冥間的安排時,也相繼踏上了倫敦的征途。
誠然,每個人的人生都賦予著獨特的意義。去感受那所謂生活中參半的苦楚與甜蜜,何嘗不是一種活著的滋味。就像韓子奇的女兒新月的宿劫一般。美貌與智慧并存,考入北大與她的老師相愛。然而命運的齒輪并沒有按相愛就能有美滿的相守中渡過余生。命卻草草的在風濕性心臟病里結束了18歲的生命。或許新月是幸運的,成長里因為努力、因為才華遇見了摯愛的老師。而每一份賦予韻律的人生都只在一呼一吸間,悄然的開始,無息中結束。
這一切,似乎只有雨夜最能與此刻的物境與己境陪襯,才能找到那一點點慰藉…。
許諾里無法兌現的諾言,交織在雨夜里,密集的雨絲抽打著玻璃,又像瀑布似的朝下傾瀉……沒有了結局,或許這已是結局。
努力不讓自己去記住梁玉清梁君壁梁冰玉楚雁潮韓天星韓新月那原本錯綜的三代的名字。
那“為玉而生,為玉而焚”在別人的故事找到平衡命運的想念,就正如契柯夫曾經說過:當喉嚨發(fā)干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
帶著念,一呼一吸吧……。
憶往昔,唯愛不破。
璞玉,愛得純粹。
掩卷,停思,止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三
讀過回族著名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之后,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個性鮮明,性格剛強,書中說:璧兒還比母親更勝一籌,天資聰穎,長于心計,家里的內外開支,都比母親還有數。雖不識字,卻全憑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條。剛剛十二三歲,就頂替了母親大半,幾乎梁亦清小小的“賬房”。梁冰玉卻叫她“管家婆”。我個人認為她是一個能干、做事果斷、剛強,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說中,她與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韓子奇的妻子,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韓子奇不得不帶著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貴玉器,隨著沙蒙。亨特遠渡重洋去了英國,受到愛情挫折的梁君玉執(zhí)意隨韓子奇前往。沒想到,因為戰(zhàn)爭他們在英國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兩茫茫,他們與中國的親人完全失去了聯系。一再受愛情折磨的梁冰玉卻與相依為命的韓子奇產生了愛情,并生下了女兒韓新月??谷諔?zhàn)爭勝利后,韓子奇在與梁君璧取得聯系后,他們又不顧一切的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北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博雅宅”。他們沒有想到梁君璧無法忍受這母女倆,韓子奇又不肯為了愛情拋下愛子韓天星,絕望的梁冰玉留下韓新月后,獨自返回英國。從此,這姐妹倆反目為仇,失去一切聯系。表面看起來,梁君璧勝利了,但是從這一天起,韓子奇和梁君璧之間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實亡。從情感方面來說,梁君璧是失敗的。
梁君璧是個獨斷專行且不懂愛情的的女人。從兒子天星的婚姻來能看出這一點。天星與同廠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設計讓小容子離開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與新月的同學陳淑彥結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廠里抬不起頭來。梁君璧親手毀了兒子的愛情,毀了他的名聲,但她是最愛天星的,她想兒子設計人生,兒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為她不懂愛情。
其實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韓子奇,但他失去了韓子奇的心。她把對韓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轉嫁給了可憐的新月,其實當新月年紀輕輕撒手人寰時,她何嘗不痛苦。
梁君璧雖然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卻沒有去珍惜她,也許內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四
《穆斯林的葬禮》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是霍達。這部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時代交錯著的愛情故事。從主人公韓子奇、韓新月身上,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一股頑強的生命力,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發(fā)生在兩個時代,同時又是兩個民族之間的故事,愛情沒有完美的結局:梁君壁為了愛只能將妹妹冰玉趕走,韓天星和容桂芳被母親硬生生地拆散,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之花還沒來得及開放,就隨著新月的死去而成了永久的遺恨。
作者將故事娓娓道來,隨之將一個天大的秘密在新月面前展開,一個負罪的靈魂在新月面前顫抖——新月的親生母親,不是梁君碧,而是梁冰玉!她最終還是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對這個世界留戀也好,憎恨也罷,最終都離開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玉!是韓子奇那雙癡玉的眼睛,讓他跟隨了梁亦清,是沙蒙亨特的玉玦讓韓子奇重振了奇珍齋,同時,也是乾隆的翠佩使他心碎!
這部書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氣息。我很喜歡這本書,對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感到惋惜,為梁冰玉的離開感到悲傷,同時也為梁君碧的強硬感到有些憤怒,也有些憐憫——她為這個家付出得太多了,卻收獲了厭惡和悔恨!!
我建議大家看一看這本書,它充滿真情實感,我很喜歡它。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五
看完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我掩卷而思。我被小說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對書中描寫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也被小說的精彩情節(jié)、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深深地感動了,亦為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的愛情悲劇留下了傷感的淚水。
書中以“玉”和“月”交叉展開來寫。只看目錄:月夢、月冷、玉緣……一種十分純凈、脫離凡俗的感覺油然而生。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這里,可以看到梁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對自己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對玉全身心的熱愛,也看到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華民族有崇玉、愛玉、敬玉的情操。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征,古時形容有德行的男子,都說“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文中也隱隱流露出如玉般雅致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
書中最令我難以釋懷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不附帶任何關系去愛,愛時如夏花之絢爛,結束時亦如秋葉之靜美。他們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fā)展到最后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純潔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臟病住院,再到她離世,楚雁潮給予她的關懷呵護,再到后面試墓穴的那段描寫,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著。
人生無常,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堅強的人,面對死亡都是那么不堪一擊。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葉,隨著主人公的心情起伏變化。說實話,我對他們的愛情既羨慕又有種揪心的疼痛,甚至向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心靈相犀的情感,因為這樣純美的愛情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極為少見了。
愛情是一種信仰,它儲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儲存在心里,它和生命同在,它和靈魂同在。不管怎樣,緣分到來時就珍惜,把握現在,即使給不了太多的溫暖,也不要去傷害。我覺得真正的愛情是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的那種愛情——純潔、簡單、真摯。他們的愛情雖然短暫,剎那芳華,轉瞬即逝,可是留在心里的卻是永恒。人生就是一首歌,每一個曲調,都詮釋一種震撼?;蛟S愛情原本就是需要想念的,讓念想在歲月中悠然綻放,凝成彼岸的遙望,緣來緣去,千般婉轉,終會羽化成蝶,妖嬈成塵世里最美的絕戀。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六
《穆斯林的葬禮》通篇籠罩著肅穆深沉的氣氛,一方面出于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本質,書中主要人物的結局幾乎都是悲劇,他們走向悲劇的原因不同,卻又都被束縛在一張巨大的文化背景之網中,他們經歷的時代處在穆斯林與漢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動態(tài)融通必然要經歷碰撞,在文明碰撞的大網中,個人就像飛蛾,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在網中掙扎,覆滅。
正是因為如此,才更令我們對書中人物的結局感到扼腕悲痛,作者霍達在書的后記中寫到:我已經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離死別折磨得痛徹肺腑。心絞痛發(fā)作得越來越頻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吞藥。我甚至擔心自己的葬禮先于書中的葬禮而舉行??梢娮髡咭焉钊牍适轮?,她與書中人物共同經歷著喜怒哀樂,也比我們讀者更感同身受著悲劇的錐心之痛。
別林斯基說:沒有一種詩像悲劇這樣強烈地控制著我們的靈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們心向神往,給我們如此高尚的享受。這句話道出了悲劇的藝術魅力和美感作用。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七
故事講述了三代穆斯林家族的辛酸和血淚??。
故事伴著新中國的社會背景,夾雜著人性中的欲說還休、欲言難盡的情感糾紛??。
人物中有勇于割舍親情愛情,讓勁風苦雨伴隨著人生凄美的梁冰玉,有持家主業(yè)、力挽雕弓,卻被親情與愛情阻隔的梁君碧,有曾忍辱為情為義,偷生為愛為玉,舍玉為義為家,又抱憾一生,悲痛慘淡的韓子奇,有義重情深,敢愛敢恨,卻又愛上了半個生命卻執(zhí)著無畏,一心向著情的楚雁潮,有細膩略含羞澀,膽大有怯弱,堅強又脆弱,為了情、為了愛,追求美好,卻失去了生命的韓新月。有朦朧又清晰的情感梗概,有堅強又脆弱的人生故事,有忠貞卻屈于現實的情愛,有幾世人的人情冷暖,更有潸然令人淚下的動人場景。不需要太多的情感流露在紙上,而那份欲言難明的情卻已悄然爬上了心頭,不需要技巧性的語言描述場景,而鮮活的畫面卻躍然紙上。他們的故事中有穆斯林人的堅持,有現代人觀念的新意,有明如皓月的“新月”有秋去春來的“雁潮”??而穿插其中的愛卻是永恒的主題,在“新月葬禮”中升華的情在三十多年后依然在“葬人”的地方靜靜的釋放生命的余輝,終究匯聚成一片至真至誠至熱烈的光芒。他人雖在世間,心卻隨她去了天堂;她人雖在天堂,但心卻跟他留在了人間。如果說雷峰塔壓住的情是華麗的鬧劇,那他們的故事就該叫凄美的回眸。
她帶去的是一顆火熱的激昂的充滿了愛戀的心,留給他的是一顆玉潔的忠貞的攜帶著要比生命還重的深情的心。而互在彼此的心中,阻隔的不是信仰,不是家人,更不是兩個世界的門,而是彼此的不渝的情,以情作為阻隔,不若說情是橋梁,這才構建了他們的愛情故事。而故事的名字不是“葬禮”,不是代表著埋去一切的“葬”,而是穿越時空與時間的,不受任何羈絆"永恒”。所以《穆斯林的葬禮》葬下的并不是情愛的結局,而是種下了永恒的開始。
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八
讀完《穆斯林的葬禮》也許自己真的感慨萬千,所以決定寫一下自己的感慨。
人的一生中為何要受那么多的苦?難道真的像《古蘭經》里所說的,我們上輩子罪孽太深重了嗎?一生不斷的在喜劇與悲劇中前行,可最終是喜劇還是悲劇呢?喜???悲?。肯矂??悲?。慷蚁胍磺卸疾贿^是一個“情”字,穆斯林也是一樣,在“情”字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我想這就是人類共同的特點吧!不管你是否是一個穆斯林,亦如楚雁潮對韓新月的情。“情”字作為一個紐帶,連接著喜與悲,因為有情,所以我們活得更累,為了他人,我們可以犧牲自己不是嗎?當我們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痛時,可是否想到了別人呢?別人也在因為我們而痛苦不已?。宽n新月,韓天星,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楚雁潮,陳淑彥,甚至奧立佛,他們都在為了自己的愛與情而不斷的奉獻著自己啊,犧牲在自己啊!韓新月一個多么純潔可愛,成績又優(yōu)秀的孩子,可是命運為何要這樣折磨她呢?從出生兩歲開始便失去了母愛,一個多么可憐的孩子,每一次看到她所謂的“媽媽”那樣對待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對父愛的缺乏亦如她一樣,當一次次的看到“媽媽”那樣不理解與支持她,自己也深有體會,知道其中的感受。當她對媽媽說自己考上了燕大,夢中理想的大學,得到的卻只有爸爸的關懷與鼓勵,而媽媽卻一如既往,甚至不想讓她繼續(xù)讀下去。我想缺少母愛或父愛的孩子,就像缺少一只翅膀的鳥吧,想飛也飛不高。而這一切的原因,她卻都不知道為什么,只能自己心里默默地承受著。對一個孩子來說,缺少母愛本就已經很難過,卻還讓她得了心臟病。在燕大學習不到一年,卻因為心臟病而不得不休學,最終從此以后再也沒能再進入夢想的燕園。也許值得高興的是她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在其治病期間,楚雁潮一直對她念念不忘,即使自己和她之間的愛情被他自己的家人和梁君璧都否定的同時,他依舊一如既往的把自己的愛不斷的輸送給新月。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這個人的心里承受了多少的痛苦呢?一個特殊的家庭背景,一次次的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在太多的時候,家庭一次次的讓他不知所措。家也許是我們每一個人最溫暖的地方,最溫馨的港灣,可是面對他那樣的家庭,每一次想到,我們能怎么樣呢?一切都不是他的錯,可是上天為什么偏要他來承受這一切呢?面對這樣一個家庭,他依舊兢兢業(yè)業(yè),作為教師,他值得尊敬。對于新月,他絲毫沒有向她提起過他的家庭,也許,只是因為愛,他寧愿所有的痛和哭都自己一個人背,一個人抗,只為了讓自己心愛的人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也許我們的身邊也并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寧愿所有的一切苦與累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只為了了身邊的人過得更好一點,更好一點。當我們看到新月的不幸時,又是否會想起他呢?默默地為新月付出一切,這就是愛,愛足以使一切都融化。為了新月,他內心苦苦掙扎,新月一個他最愛的人,他看著她從自己的身邊消失是多么的痛苦???這種苦又有多少人能咽下去呢?他一次次的為了新月,隱瞞了太多的事,而這些都是苦的,可是他有什么辦法呢?沒有,因為愛,所以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事業(yè)的繁重,新月病情的惡化,兩家人的反對,最后譯書不能出版,都沒有壓倒他,他不是一個穆斯林,卻對一個穆斯林如此的付出,他的付出,他的愛,注入了我的心中,讓我知道和理解了更多,留下的或許不僅僅只是感動,更多的是太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
而另一個和他差不多的人,她的哥哥:韓天星,也許所有的人都不會太注意他。而他也是一個人,人都是有感情的,他的感情亦是那樣的復雜,可是多少人能理解呢?即使是自己最親近的爸爸、媽媽、妹妹、甚至是最親近的妻子我想也不一定會理解吧。因為沉默,所以感情不易流露,沒有人能理解。十幾年來,對待自己的妹妹比對待自己還好,妹妹是他心頭里的肉,因為他知道,他知道一切,在這個家里發(fā)生的一切。而所有的一切,他都默默地埋藏在自己的心里,新月能有這樣的哥哥真是慶幸。雖然沉默,但是對于愛亦是不斷的付出,寧愿所有痛自己抗。仿佛妹妹的病就是在自己的身上,時時刻刻為妹妹著想。而他自己對于父愛與母愛又得到了多少呢?或許說他對愛又得到了多少你?初中畢業(yè)出去干活,年紀小小便失去了父愛,十年不見父親,見到父親,卻是另一個樣子的父親,他能這么辦?母親都忍了,他還能怎樣呢?在這樣一個家庭里,他只能選擇沉默,所有的心事都埋藏在自己的心里。本以為自己得到了愛情,可是母親真是傷透了他的心。半年的戀愛,像最親近的人說出來,得到了卻是母親不露聲色的反對,他的心碎了。本以為母親答應了他,可誰想到母親說一套做一套,暗地里將他和自己最心愛的人:容桂芳活活拆開,而他卻一直蒙在鼓里,直到娶著母親安排的媳婦,才知道一切都是母親的錯??墒撬茉趺崔k?難道悔婚嗎?這都是母親的安排,母親,他最親近的人卻是最傷害他的人,他能怎樣,心在流血,也不能怎樣啊,那是他的母親啊,他的親生母親啊,再怎么恨,又能怎樣,沒有辦法,所有的苦恨只能自己藏在自己的心里了,可是誰又能理解他呢?沒有人理解他,因為他習慣將所有的一切藏在自己心中,自己獨自默默地承受著,哪怕是自己的妻子,他也沒有向她說。他的心中藏了多少痛和苦只有他自己值得,沒有人知道。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遠去,也許都會漸漸地淡去吧!他沒有辦法,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對于付出,他毫不吝嗇,對妹妹的愛,就是這樣,因為知道妹妹缺少母愛,所以他寧愿付出自己更多的愛!正如自己一直的感受,因為缺少愛,所以知道愛的珍貴,于是寧愿付出更多的愛。
子就這樣去世了。真是悲劇??!而她的媽媽,最終也沒能在見到她最后一面。一個母親,在自己女兒兩歲的時候離開,心是多么痛???命運玩弄著所有人的,真是輕而易舉,讓一個母親三十年漂泊在外,不能與自己女兒相見,而女兒兩歲離開父母,直到死之前才知道誰是自己真正的母親,在死之前也沒能再見一眼自己的親媽媽,這是多少人能忍受的呢?三十年的在外漂泊,本以為能再次看到看到自己的女兒,只可惜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一切都已遠去,一切都晚了,自己的女兒早已不再了。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之情,最終也沒有得到補償,我不能深刻的體會,但那一定是刻苦銘心的痛。三十年不能相見,本就已經很殘忍了,命運卻又開了這樣一個玩笑,讓人在最美的年華里逝去。母女之間的情就這樣天隔一方了,在無邊的思念之中了。深深地埋藏在活著的人心目之中了,這種痛也許會一直伴隨下去,一直伴隨下去,直到到同一個世界里面去了吧!
天下每一個母親也許都是愛自己兒女的,而恰恰悲劇的是,韓新月一個可憐的孩子卻。
不是她梁君璧親生的女兒。所以她沒有必要向她付出自己的母愛,盡管新月一次次的叫做媽媽,但終究不是自己親生,所以給不了母愛。這就是新月,一個可憐的孩子,必須面對的。梁君璧,也許我們覺得不近人情,可是每一個都有自己的難處。無數次的自己告誡自己,學會換位思考,多替別人想一想。想到梁君璧,也許她確實也是不容易的。在自己還不多的時候,失去了父親,在父親離開后的三年時光里,沒有韓子奇的幫忙,自己獨自承擔起了家里的一切,上面有母親,下面有妹妹,生活是多么的艱辛,有多少人能體會呢?在這樣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里,沒有經歷過,吃過苦的人,永遠也不會理解。亦如《平凡的世界》里面描述的背景,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理解生活苦難的艱辛,不知道自己現在生活的美好。三年之后,自己將自己嫁給了身無分文的韓子奇,多少人能這樣委屈自己呢?現在的哪一個不是要房要車,也許有這樣的人,對于這樣的人,真心佩服,你們的愛也許才是真愛。陪伴著韓子奇把奇真齋重新樹立了起來,重新贏得了名聲。面對自己的丈夫和妹妹之間的關系,她能怎么辦?面對這樣的事情,該如何呢?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對新月這樣一個孩子如此的冷漠。新月一個小小的要求,看著她笑,都是困難的,只能替新月感到悲哀了??墒撬譃槭裁催@樣對待自己的兒子呢?兒子是無辜的,為什么要這樣傷害自己的兒子呢?兒子任勞任怨,辛苦工作,沉默寡言,為了這個家,忍受了一切,卻最終也沒有逃脫她的控制,她毀了兒子的愛情,人生最寶貴的一筆東西。兒子對她能怎樣?也許她這樣做是為了兒子著想,可是那只是站在她自己的角度,她有沒有想過兒子的感受,但是沒有辦法,一切已成定局。一切都會遠去,漸漸的遠去。無數次的自己也知道,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是為了自己好,可是那是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他們是否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呢?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引起反叛與抗逆,好的心思,最終卻成為了壞的結果。人也許就是這樣在愛與恨不斷交織的網子里不斷的爬呀爬,直到爬到了盡頭,才結束吧。
人類的歷史,我想亦如玉的歷史一樣吧,沒有誰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永存吧!即使是像。
一樣,我們能做的便是改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可是這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穆斯林的葬禮》,真的是葬禮,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jié),作者霍達真的是讓自。
己欽佩,流淚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種共鳴,一種內心世界的溝通。面對著一個個人物,心中真的久久不能平靜,玉與月的相互交替寫作,故事情節(jié)更曲折深刻,作為一個非穆斯林的人,感受到了一種信仰,那是崇高的,是令人神往的。
內心平靜的想一想,書給自己太多,抑或書表達了自己太多無法言語的感情世界,也。
許真的是這樣的,真正的溝通是不需要語言的溝通,那是心靈的溝通,我想《穆斯林的葬禮》做到了,真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九
今年第一本讓我茶不思飯不想的`作品。
第一次知道這部作品的時候是在大一,一位學長帶著這本書。當時看到書名下意識的產生了偏見:這一定是本宗教的書。說不定會像追風箏的人那樣讓人讀著摸不著頭腦。所以心里也就打了退堂鼓,這種書都是豆瓣文青吹噓的,不讀也罷。
就這樣與這部杰作失之交臂!好在峰回路轉,讓我再一次有機會能夠拜讀。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書中以兩代人的生活經歷為主線,中間穿插著各種各樣的沖突,誤解。文化沖突,性別沖突,國家沖突與戰(zhàn)爭。
第一次葬禮是老梁的去世。他代表的是工匠精神的葬禮。第二次葬禮是姑媽的去世。她是穆斯林勤勞勇敢的象征。第三次葬禮是新月的去世。她象征這個世界的希望同時又裹挾著誤解,偏見。
這不是一本宣揚穆斯林教義的書。相反這是一本宣揚世界和而不同的書。讀罷此書,你會發(fā)現穆斯林和漢族人沒有區(qū)別。他們中有熱忱善良的人世也有陰險狡詐之輩。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樣,并無外貌上的區(qū)別。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
本書采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方式交替進行,使到情節(jié)有些跌宕起伏。主要是以回教為氛圍的家族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中間透露著許多宗教的色彩。書中描寫了梁,韓氏家族的發(fā)展歷程,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韓子奇少小就跟隨回教的“傳教士”走遍天涯,往圣地而去,路經北京。與梁亦清家族結下淵源,拜師梁亦清學雕刻玉。后梁亦清身亡,家道敗落,韓子奇不忘家?guī)熓樟糁?。重整師傅的產業(yè),并樹立了名滿京城的名號奇珍齋,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亦和梁亦清的大女兒壁兒結為夫婦,并生下一子,名叫天星。那時日寇侵略中國,北京處于動蕩中。愛玉如命的韓子奇為了保存自己收藏多年的奇珍異寶,遂同意英國朋友亨特爾的建議,把玉帶到英國避難。而梁亦清的小女兒玉兒也偷偷的跟著韓子奇前往了倫敦,這一去就是十年。他們在倫敦的日子里,正好遇上了德意志侵略戰(zhàn)爭,英國死傷無數,他們逃過一劫。但他們卻在倫敦結為夫婦,并產下一女,名曰韓新月。當戰(zhàn)亂結束時,他們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就回到了北京的博雅宅。但是矛盾無疑呈現,小姨子跟老公好了,這對久別重逢的妻子壁兒莫大的打擊,一家子發(fā)生了爭吵。玉兒隧離家遠渡他國,并留下一封信給兩歲的韓新月,需到二十五歲時打開。新月在這個家庭里,一晃過了十五年,成績優(yōu)異,考上了北京大學的英語系。入學第一天就遇上后面所愛的楚老師。不幸的是,新月在第二學期時,被診斷有嚴重的心臟病。后輟學在家。楚老師與她產生了感情,一直照顧生病的韓新月,這中間天星和新月同學在壁兒一手的操控中結為了夫婦,天星不擅言辭,但深愛另一個女孩,最終也成為遺憾。修養(yǎng)一年后,壁兒阻止新月和楚老師相好,新月也知道自己的身世,病情一下加重,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楚老師悲痛欲絕。.數年后,玉兒回到北京尋找女兒韓新月,早已躺于冰冷的墳墓里,只見到了天星一家子四個個人,其它的人都已不在人世。
看過了這個家族里人的出生和死亡,發(fā)現生命是那么短暫,我們自己當下的生命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縮略罷了。文學濃縮了生命和生活。生命如此的脆弱,更加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論好壞。讀完書,特別是悲劇,他有一種力量。我總會再次感受到許多東西的珍貴,而這些時常在生活中我都沒覺悟和感覺到,總是太理所當然了??吹搅斯适轮邢鄲壑艘蛏鐣某梢?guī)不能終成眷屬,他們各自內心的活動,情感又是那樣的激烈之時,不禁肅然起敬,戀愛里真摯的情感是可令人佩服的??墒前?,生活中的人們,我們看不到人的內心,看到了只是人的表象,文學直指人心情感,在閱讀中得寬慰和共鳴。相愛之人,因身體健康問題,最終陰陽相隔,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試問還有幾個人能像楚老師那樣還為身患重疾的人不停的付出,不求回報的愛?父母干涉愛情,這在現實的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情,天星的愛情就是在他母親的操縱中,最終錯失了愛情,甚至橫生了許多枝節(jié),成為他內心無言的傷痛。愛情,在不恰當的時刻也會產生可怕的后果。玉兒和韓子奇的愛情破壞了婚姻,最終釀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大半輩子人都在這悔恨和痛苦里度過,致使骨肉分離,孤獨一生。每次都說愛情,但它來的時候誰能看得清呢,誰能握得住呢?而什么才是愛呢?這些問題只能在生活里去感悟和兌現了。
讀這本書,可能是悲劇性的吧。總給我生命無常的感覺,可能作者就是有宗教信仰的背景。梁亦清工作中吐血而死,新月年紀輕輕就的心臟病死了,小姨子玉兒和韓子奇好了,韓子奇去倫敦避難戰(zhàn)爭,卻在倫敦也有戰(zhàn)爭。生命是那樣的無法掌控,琢磨不透。有時發(fā)現力戰(zhàn)的未必能勝,韓新月努力讀書,卻身患重疾,無緣好前程。韓子奇努力撐起奇珍齋,最終還是鹿死他手。一個家族的歷史,起起伏伏,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也是那樣的起伏不定,似乎生活總是超出了我們自己的預想,沒有什么事是不能發(fā)生的,有一種不被自我控制的因素不斷的闖進生活,使到生命恒常在不安和動蕩中。而人們即使多么努力的維持穩(wěn)定和秩序總還是被破壞和顛覆。這可能就是生活的特性,看過了他們的生活,使到自己能常常覺悟生活不被控制,乃要盡力做能做的事,享受快樂和意義。
讀著這本書,我似乎也能體會作者的心靈,那是一顆善良柔軟的心靈。能將讀者感動的作者,乃是他先被故事所感動,被劇中人物所感動。缺乏同情和憐憫的心靈是可怕的,只有寬闊的胸懷和愛的心才是有靈性的,所呈現的人物也才是有靈性的,能溫暖人心,能慰藉疲憊的人們。有時我看到韓子奇的妻子行為竟是如此惡劣之時,把兒子所愛的戀人用謊言拆散,把店里的老員工無證據的誣陷,致使其離開奇珍齋。..我后來想到了她曾經所承受的不公平和生活的考驗,便也不再妄下評判。一個人現在的性格,是過去生活的塑造,在不知真相之前,讓自己保留一顆寬闊的心來看世界應該是合適的。
穆斯林也是人,不是宗教的加工品,乃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愛恨情仇的人。我想,看待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應該首先認定他是一個人,他擁有著人所有的特性。而本書的葬禮,把當時社會生活的場景,人物性格,思想碰撞都展現無遺。這個葬禮透出的悲劇,恰恰讓讀者心靈蘇醒,高貴的情感和獨立的人格,自由堅定的追求愛情,積極進取的生活,都是應該去珍惜和努力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一
就在近日,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的作品,讀過之后,改變了我對中國人骨子里的匠人精神和氣質的看法。
故事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宏觀地回顧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描繪出血肉豐富、栩栩如生的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人物。
提煉第一個詞“信仰”,文中說:“不可動搖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為著神圣的信仰而獻身,走向生命的歸宿。”這也就是穆斯林的信仰,使得他們每日五拜,兢兢業(yè)業(yè)??蛇@篇悲劇的長篇小說,帶給我們的道理是,“當信仰已經無法改變人們的靈魂的時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儀式上,而永遠無法達到塑造人的性格和美德的作用,那樣的信仰是膚淺的,經不起考驗的,對周圍的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基本上是負面的?!?BR> 提煉第二個詞“物質”,人如果過分地留戀現實的物質世界,忘記了自己最后的歸宿,忽視信仰的基本功修,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生活徹底走向世俗化。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死亡帶給這些人的只有恐懼和擔憂。就如同小說里的“玉王”韓子奇一樣,生前存寶玉,死后遺無物。他為了玉,拋妻棄子;為了玉,緊守心中苦痛的秘密。最后,他珍藏了一輩子的寶玉,都被紅衛(wèi)兵搜奪了去,什么都沒了。
故事以時間雙線為邏輯,老一代和上一代為一線,上一代和下一代為一線,于結尾處兩線交集,所有的疑惑和事情整體發(fā)展過程都清楚了。構思新,表達流暢,感情自然流露,文筆功底深厚。很好的長篇小說,因為悲劇結尾,所以更加深刻。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二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別人的推薦下。
剛看到書皮上的那一彎新月,那種神圣和莊嚴,透徹的穿過身體,像是在探尋,又像是在欣賞。
書中的“路”坎坷復雜。情節(jié)像是一團被人千百次蹂躪,一線繞著一線;又像是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但那淳樸莊嚴的內容,根本不會讓人覺得乏味、無趣。反而讓人鉆了進去,成為故事中的一員!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親情和愛情的幫扶下一次次的站起來。終甩脫不掉。哪怕是一個小人物糟遇了不測或是遇到了麻煩,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凄涼的愛,終使人傷心。一個個故事情節(jié),成了人們常掛嘴邊的話題。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詞: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三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而它出此刻太多書單的推薦里。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達?!保蚨酝察o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里。
直到有一天,我最終翻開了它,閱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吊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此刻我們的生命里,就像是天邊一朵云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此刻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名。他刻苦鉆研、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己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此刻梁家的生活里,又僅僅因為打破一只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里,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臺劇一段簡便的獨白,并沒有預示出杯具的結尾??蓮拇艘院?,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余年之后仍舊動情地拉著《梁?!?。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嘗生活的苦果。那里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理解。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余華的小說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說里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說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著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說來自于現實的演繹。同小說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輕云淡,讓人有可是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說中不一樣,他們的離開并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完美,忘記悲傷。在現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罚K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所以,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仿佛從來沒有出現。
有人說,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梁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梁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了解自己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必須明白《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jié)破壞了小說的整體性,在反復修改之后依然決定這樣寫,那必須是蘊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一
早就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也有朋友推薦《穆斯林的葬禮》一書,可惜一直沒有機會閱讀,借此次放寒假,終于得以閱讀完畢。
未讀前一直以為這本書是紀實性的,是介紹穆斯林習俗的,讀過后才知,一半是人物原型的真實經歷,一半是作者的即興發(fā)揮與虛構,是寫愛情的。雖有一半虛構,讀到傷心處,仍不免抽泣出聲,傷感的淚水長流。掩卷后不忍再讀,不愿再傷心第二次。
小說以“玉”和“月”兩條線展開,寫了一個家庭幾十年的興衰榮辱,寫了兩代人悲劇的愛情故事。兩條線在韓子奇的身上匯合,因為他琢玉、藏玉、愛玉,視玉為生命,因為他是韓新月的生身父親,他愛韓新月,視韓新月為生命。兩條線又在韓新月的身上聚焦,因為她聯系著兩代人,是韓子奇與梁冰玉的愛情結晶。
小說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梁亦清,一個憨厚的,與世無爭的窮苦的琢玉藝人,手藝精湛,最后倒在了水凳上,倒在了辛苦三年即將完工的“鄭和航海圖”玉雕前,耗盡了心血,人玉俱毀;韓子奇,從一個乞討的孤兒到琢玉大師到收藏大師鑒賞大師,聰明勤奮有思想有心機,因戰(zhàn)爭流落英國10年,錯愛上自己的妻妹并生下了女兒韓新月,為自己的后半生為女兒的一生為妻子的后半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璧兒(梁君璧)、玉兒(梁冰玉)姐妹,因受教育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觀;韓新月,一個新時代的聰慧的溫婉的沉靜的女性,熱愛英語卻不幸身患心臟病而青春早夭;楚雁潮,一個從未見過父親但卻受父親牽連遲遲不能晉升為講師的青年人,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學生韓新月;還有奧立佛,一個開朗的熱愛生活的對梁冰玉一見鐘情的中英混血青年;姑媽,一個在文中沒有名字苦苦盼望兒子和丈夫能夠突然平安歸來在韓家辛苦操勞了三十多年的窮苦女人。
寫奧立佛的筆墨雖然不多,他的死卻最讓我痛心。奧立佛從見到梁冰玉的第一眼就愛上了她,愛得是那么執(zhí)著那么熱烈那么真誠。梁冰玉床頭永遠有一束盛開的鮮花(無論她在或不在),那是奧立佛愛的花朵。雖然愛的表白遭梁冰玉斷然拒絕,雖然由于戰(zhàn)爭他們只能一整天縮在地下室里,奧立佛卻因能與梁冰玉整天近距離呆在一起而感到欣喜。當亨特太太在被炸的稀爛的街上推開拂著臉的倒伏的樅樹枝時,她看到了徹夜未歸的奧立佛:手里還緊緊握著帶給家里的圣誕樹,握著一束含苞待放的紅玫瑰,臂彎里一個傾倒的紙袋里撒落了一片栗子……看到此我的心是如此之痛,為亨特、為亨特太太,更為梁冰玉、為奧立佛!如果不是那場差不多燃遍全球的二戰(zhàn)之火,奧立佛怎會死于非命!也許他永遠得不到梁冰玉的愛,但他會快樂地生活,帶著愛帶著希望幸福地生活下去!小說雖然不是寫戰(zhàn)爭的,但奧立佛之死卻完全是因為戰(zhàn)爭。還有韓子奇十年的漂泊生活,韓子奇與梁冰玉的錯愛,姑媽兒子和丈夫的丟失(死亡),都是因為戰(zhàn)爭!我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能夠與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盡情地享受生活,更應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掩卷深思,韓家(梁家)兩代人的愛情、婚姻生活都是不幸的(雖然也曾有過幸福的時候)。梁君璧與韓子奇從兩小無猜的璧兒奇哥哥、到相親相愛的患難夫妻,再到后半生的冰冷分居;璧兒玉兒從兩個相依為命的親姐妹到玉兒遠走他鄉(xiāng)孤獨漂泊,再回鄉(xiāng)時已與姐姐陰陽兩隔;天星因母親的私下干涉而莫名與自己愛的小容子分手;還有新月與楚雁潮,雖然情趣相投卻不能相伴終生……與書中人物相比,我們能與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夠相伴終生,而且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珍惜當下,珍惜身邊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二
白的純粹,白的潔碧。
回回……。
憶往昔,崢嶸歲月。阿訇帶著韓子奇在禮拜途經清碧玉石下的奇珍齋開啟了命運的征程。
原以為這是命的宿劫。而情愫也隨著文字在呼吸間急促了些許。思碎的頃刻間,試圖迅速整理獲取一個所謂的果。理清畫面與片段在腦海的模樣。似乎,玉碎……這運命的輪盤才賦予使命,開啟它轉動的閘。
這債的開始,也或許注定了成為玉王的因。誓言為徒,賠上一生。在梁老爺子傾注的培養(yǎng)中,日夜趕制,為了活命,為了傳承,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正因為每一種情愫的相融與交織。鄭和航海船在晝夜趕制中斷送了梁老爺子命后,二次琢玉。不僅奠定了其手藝的精湛,更為完成民族的事業(yè)刻下了師傅與自己的名字。
在還為理清那命運中冥冥間的安排時,也相繼踏上了倫敦的征途。
誠然,每個人的人生都賦予著獨特的意義。去感受那所謂生活中參半的苦楚與甜蜜,何嘗不是一種活著的滋味。就像韓子奇的女兒新月的宿劫一般。美貌與智慧并存,考入北大與她的老師相愛。然而命運的齒輪并沒有按相愛就能有美滿的相守中渡過余生。命卻草草的在風濕性心臟病里結束了18歲的生命。或許新月是幸運的,成長里因為努力、因為才華遇見了摯愛的老師。而每一份賦予韻律的人生都只在一呼一吸間,悄然的開始,無息中結束。
這一切,似乎只有雨夜最能與此刻的物境與己境陪襯,才能找到那一點點慰藉…。
許諾里無法兌現的諾言,交織在雨夜里,密集的雨絲抽打著玻璃,又像瀑布似的朝下傾瀉……沒有了結局,或許這已是結局。
努力不讓自己去記住梁玉清梁君壁梁冰玉楚雁潮韓天星韓新月那原本錯綜的三代的名字。
那“為玉而生,為玉而焚”在別人的故事找到平衡命運的想念,就正如契柯夫曾經說過:當喉嚨發(fā)干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
帶著念,一呼一吸吧……。
憶往昔,唯愛不破。
璞玉,愛得純粹。
掩卷,停思,止筆。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三
讀過回族著名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之后,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個性鮮明,性格剛強,書中說:璧兒還比母親更勝一籌,天資聰穎,長于心計,家里的內外開支,都比母親還有數。雖不識字,卻全憑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條。剛剛十二三歲,就頂替了母親大半,幾乎梁亦清小小的“賬房”。梁冰玉卻叫她“管家婆”。我個人認為她是一個能干、做事果斷、剛強,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說中,她與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韓子奇的妻子,由于戰(zhàn)爭爆發(fā),韓子奇不得不帶著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貴玉器,隨著沙蒙。亨特遠渡重洋去了英國,受到愛情挫折的梁君玉執(zhí)意隨韓子奇前往。沒想到,因為戰(zhàn)爭他們在英國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兩茫茫,他們與中國的親人完全失去了聯系。一再受愛情折磨的梁冰玉卻與相依為命的韓子奇產生了愛情,并生下了女兒韓新月??谷諔?zhàn)爭勝利后,韓子奇在與梁君璧取得聯系后,他們又不顧一切的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北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博雅宅”。他們沒有想到梁君璧無法忍受這母女倆,韓子奇又不肯為了愛情拋下愛子韓天星,絕望的梁冰玉留下韓新月后,獨自返回英國。從此,這姐妹倆反目為仇,失去一切聯系。表面看起來,梁君璧勝利了,但是從這一天起,韓子奇和梁君璧之間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實亡。從情感方面來說,梁君璧是失敗的。
梁君璧是個獨斷專行且不懂愛情的的女人。從兒子天星的婚姻來能看出這一點。天星與同廠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設計讓小容子離開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與新月的同學陳淑彥結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廠里抬不起頭來。梁君璧親手毀了兒子的愛情,毀了他的名聲,但她是最愛天星的,她想兒子設計人生,兒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為她不懂愛情。
其實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韓子奇,但他失去了韓子奇的心。她把對韓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轉嫁給了可憐的新月,其實當新月年紀輕輕撒手人寰時,她何嘗不痛苦。
梁君璧雖然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卻沒有去珍惜她,也許內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四
《穆斯林的葬禮》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者是霍達。這部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時代交錯著的愛情故事。從主人公韓子奇、韓新月身上,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一股頑強的生命力,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發(fā)生在兩個時代,同時又是兩個民族之間的故事,愛情沒有完美的結局:梁君壁為了愛只能將妹妹冰玉趕走,韓天星和容桂芳被母親硬生生地拆散,韓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之花還沒來得及開放,就隨著新月的死去而成了永久的遺恨。
作者將故事娓娓道來,隨之將一個天大的秘密在新月面前展開,一個負罪的靈魂在新月面前顫抖——新月的親生母親,不是梁君碧,而是梁冰玉!她最終還是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她對這個世界留戀也好,憎恨也罷,最終都離開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玉!是韓子奇那雙癡玉的眼睛,讓他跟隨了梁亦清,是沙蒙亨特的玉玦讓韓子奇重振了奇珍齋,同時,也是乾隆的翠佩使他心碎!
這部書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氣息。我很喜歡這本書,對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感到惋惜,為梁冰玉的離開感到悲傷,同時也為梁君碧的強硬感到有些憤怒,也有些憐憫——她為這個家付出得太多了,卻收獲了厭惡和悔恨!!
我建議大家看一看這本書,它充滿真情實感,我很喜歡它。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五
看完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我掩卷而思。我被小說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對書中描寫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也被小說的精彩情節(jié)、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深深地感動了,亦為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的愛情悲劇留下了傷感的淚水。
書中以“玉”和“月”交叉展開來寫。只看目錄:月夢、月冷、玉緣……一種十分純凈、脫離凡俗的感覺油然而生。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這里,可以看到梁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對自己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對玉全身心的熱愛,也看到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華民族有崇玉、愛玉、敬玉的情操。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征,古時形容有德行的男子,都說“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文中也隱隱流露出如玉般雅致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
書中最令我難以釋懷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不附帶任何關系去愛,愛時如夏花之絢爛,結束時亦如秋葉之靜美。他們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fā)展到最后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純潔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臟病住院,再到她離世,楚雁潮給予她的關懷呵護,再到后面試墓穴的那段描寫,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著。
人生無常,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堅強的人,面對死亡都是那么不堪一擊。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葉,隨著主人公的心情起伏變化。說實話,我對他們的愛情既羨慕又有種揪心的疼痛,甚至向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心靈相犀的情感,因為這樣純美的愛情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極為少見了。
愛情是一種信仰,它儲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儲存在心里,它和生命同在,它和靈魂同在。不管怎樣,緣分到來時就珍惜,把握現在,即使給不了太多的溫暖,也不要去傷害。我覺得真正的愛情是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的那種愛情——純潔、簡單、真摯。他們的愛情雖然短暫,剎那芳華,轉瞬即逝,可是留在心里的卻是永恒。人生就是一首歌,每一個曲調,都詮釋一種震撼?;蛟S愛情原本就是需要想念的,讓念想在歲月中悠然綻放,凝成彼岸的遙望,緣來緣去,千般婉轉,終會羽化成蝶,妖嬈成塵世里最美的絕戀。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六
《穆斯林的葬禮》通篇籠罩著肅穆深沉的氣氛,一方面出于穆斯林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揭示了故事的悲劇本質,書中主要人物的結局幾乎都是悲劇,他們走向悲劇的原因不同,卻又都被束縛在一張巨大的文化背景之網中,他們經歷的時代處在穆斯林與漢族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動態(tài)融通必然要經歷碰撞,在文明碰撞的大網中,個人就像飛蛾,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在網中掙扎,覆滅。
正是因為如此,才更令我們對書中人物的結局感到扼腕悲痛,作者霍達在書的后記中寫到:我已經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開。當我把他們一個一個地送離人間的時候,我被生離死別折磨得痛徹肺腑。心絞痛發(fā)作得越來越頻繁,我不得不一次次停下來吞藥。我甚至擔心自己的葬禮先于書中的葬禮而舉行??梢娮髡咭焉钊牍适轮?,她與書中人物共同經歷著喜怒哀樂,也比我們讀者更感同身受著悲劇的錐心之痛。
別林斯基說:沒有一種詩像悲劇這樣強烈地控制著我們的靈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們心向神往,給我們如此高尚的享受。這句話道出了悲劇的藝術魅力和美感作用。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七
故事講述了三代穆斯林家族的辛酸和血淚??。
故事伴著新中國的社會背景,夾雜著人性中的欲說還休、欲言難盡的情感糾紛??。
人物中有勇于割舍親情愛情,讓勁風苦雨伴隨著人生凄美的梁冰玉,有持家主業(yè)、力挽雕弓,卻被親情與愛情阻隔的梁君碧,有曾忍辱為情為義,偷生為愛為玉,舍玉為義為家,又抱憾一生,悲痛慘淡的韓子奇,有義重情深,敢愛敢恨,卻又愛上了半個生命卻執(zhí)著無畏,一心向著情的楚雁潮,有細膩略含羞澀,膽大有怯弱,堅強又脆弱,為了情、為了愛,追求美好,卻失去了生命的韓新月。有朦朧又清晰的情感梗概,有堅強又脆弱的人生故事,有忠貞卻屈于現實的情愛,有幾世人的人情冷暖,更有潸然令人淚下的動人場景。不需要太多的情感流露在紙上,而那份欲言難明的情卻已悄然爬上了心頭,不需要技巧性的語言描述場景,而鮮活的畫面卻躍然紙上。他們的故事中有穆斯林人的堅持,有現代人觀念的新意,有明如皓月的“新月”有秋去春來的“雁潮”??而穿插其中的愛卻是永恒的主題,在“新月葬禮”中升華的情在三十多年后依然在“葬人”的地方靜靜的釋放生命的余輝,終究匯聚成一片至真至誠至熱烈的光芒。他人雖在世間,心卻隨她去了天堂;她人雖在天堂,但心卻跟他留在了人間。如果說雷峰塔壓住的情是華麗的鬧劇,那他們的故事就該叫凄美的回眸。
她帶去的是一顆火熱的激昂的充滿了愛戀的心,留給他的是一顆玉潔的忠貞的攜帶著要比生命還重的深情的心。而互在彼此的心中,阻隔的不是信仰,不是家人,更不是兩個世界的門,而是彼此的不渝的情,以情作為阻隔,不若說情是橋梁,這才構建了他們的愛情故事。而故事的名字不是“葬禮”,不是代表著埋去一切的“葬”,而是穿越時空與時間的,不受任何羈絆"永恒”。所以《穆斯林的葬禮》葬下的并不是情愛的結局,而是種下了永恒的開始。
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蕩氣,余韻繞梁。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八
讀完《穆斯林的葬禮》也許自己真的感慨萬千,所以決定寫一下自己的感慨。
人的一生中為何要受那么多的苦?難道真的像《古蘭經》里所說的,我們上輩子罪孽太深重了嗎?一生不斷的在喜劇與悲劇中前行,可最終是喜劇還是悲劇呢?喜???悲?。肯矂??悲?。慷蚁胍磺卸疾贿^是一個“情”字,穆斯林也是一樣,在“情”字面前,我們都是一樣的,我想這就是人類共同的特點吧!不管你是否是一個穆斯林,亦如楚雁潮對韓新月的情。“情”字作為一個紐帶,連接著喜與悲,因為有情,所以我們活得更累,為了他人,我們可以犧牲自己不是嗎?當我們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痛時,可是否想到了別人呢?別人也在因為我們而痛苦不已?。宽n新月,韓天星,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楚雁潮,陳淑彥,甚至奧立佛,他們都在為了自己的愛與情而不斷的奉獻著自己啊,犧牲在自己啊!韓新月一個多么純潔可愛,成績又優(yōu)秀的孩子,可是命運為何要這樣折磨她呢?從出生兩歲開始便失去了母愛,一個多么可憐的孩子,每一次看到她所謂的“媽媽”那樣對待她,不禁想起了自己對父愛的缺乏亦如她一樣,當一次次的看到“媽媽”那樣不理解與支持她,自己也深有體會,知道其中的感受。當她對媽媽說自己考上了燕大,夢中理想的大學,得到的卻只有爸爸的關懷與鼓勵,而媽媽卻一如既往,甚至不想讓她繼續(xù)讀下去。我想缺少母愛或父愛的孩子,就像缺少一只翅膀的鳥吧,想飛也飛不高。而這一切的原因,她卻都不知道為什么,只能自己心里默默地承受著。對一個孩子來說,缺少母愛本就已經很難過,卻還讓她得了心臟病。在燕大學習不到一年,卻因為心臟病而不得不休學,最終從此以后再也沒能再進入夢想的燕園。也許值得高興的是她收獲了自己的愛情,在其治病期間,楚雁潮一直對她念念不忘,即使自己和她之間的愛情被他自己的家人和梁君璧都否定的同時,他依舊一如既往的把自己的愛不斷的輸送給新月。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這個人的心里承受了多少的痛苦呢?一個特殊的家庭背景,一次次的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在太多的時候,家庭一次次的讓他不知所措。家也許是我們每一個人最溫暖的地方,最溫馨的港灣,可是面對他那樣的家庭,每一次想到,我們能怎么樣呢?一切都不是他的錯,可是上天為什么偏要他來承受這一切呢?面對這樣一個家庭,他依舊兢兢業(yè)業(yè),作為教師,他值得尊敬。對于新月,他絲毫沒有向她提起過他的家庭,也許,只是因為愛,他寧愿所有的痛和哭都自己一個人背,一個人抗,只為了讓自己心愛的人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也許我們的身邊也并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寧愿所有的一切苦與累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只為了了身邊的人過得更好一點,更好一點。當我們看到新月的不幸時,又是否會想起他呢?默默地為新月付出一切,這就是愛,愛足以使一切都融化。為了新月,他內心苦苦掙扎,新月一個他最愛的人,他看著她從自己的身邊消失是多么的痛苦???這種苦又有多少人能咽下去呢?他一次次的為了新月,隱瞞了太多的事,而這些都是苦的,可是他有什么辦法呢?沒有,因為愛,所以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事業(yè)的繁重,新月病情的惡化,兩家人的反對,最后譯書不能出版,都沒有壓倒他,他不是一個穆斯林,卻對一個穆斯林如此的付出,他的付出,他的愛,注入了我的心中,讓我知道和理解了更多,留下的或許不僅僅只是感動,更多的是太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
而另一個和他差不多的人,她的哥哥:韓天星,也許所有的人都不會太注意他。而他也是一個人,人都是有感情的,他的感情亦是那樣的復雜,可是多少人能理解呢?即使是自己最親近的爸爸、媽媽、妹妹、甚至是最親近的妻子我想也不一定會理解吧。因為沉默,所以感情不易流露,沒有人能理解。十幾年來,對待自己的妹妹比對待自己還好,妹妹是他心頭里的肉,因為他知道,他知道一切,在這個家里發(fā)生的一切。而所有的一切,他都默默地埋藏在自己的心里,新月能有這樣的哥哥真是慶幸。雖然沉默,但是對于愛亦是不斷的付出,寧愿所有痛自己抗。仿佛妹妹的病就是在自己的身上,時時刻刻為妹妹著想。而他自己對于父愛與母愛又得到了多少呢?或許說他對愛又得到了多少你?初中畢業(yè)出去干活,年紀小小便失去了父愛,十年不見父親,見到父親,卻是另一個樣子的父親,他能這么辦?母親都忍了,他還能怎樣呢?在這樣一個家庭里,他只能選擇沉默,所有的心事都埋藏在自己的心里。本以為自己得到了愛情,可是母親真是傷透了他的心。半年的戀愛,像最親近的人說出來,得到了卻是母親不露聲色的反對,他的心碎了。本以為母親答應了他,可誰想到母親說一套做一套,暗地里將他和自己最心愛的人:容桂芳活活拆開,而他卻一直蒙在鼓里,直到娶著母親安排的媳婦,才知道一切都是母親的錯??墒撬茉趺崔k?難道悔婚嗎?這都是母親的安排,母親,他最親近的人卻是最傷害他的人,他能怎樣,心在流血,也不能怎樣啊,那是他的母親啊,他的親生母親啊,再怎么恨,又能怎樣,沒有辦法,所有的苦恨只能自己藏在自己的心里了,可是誰又能理解他呢?沒有人理解他,因為他習慣將所有的一切藏在自己心中,自己獨自默默地承受著,哪怕是自己的妻子,他也沒有向她說。他的心中藏了多少痛和苦只有他自己值得,沒有人知道。伴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遠去,也許都會漸漸地淡去吧!他沒有辦法,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對于付出,他毫不吝嗇,對妹妹的愛,就是這樣,因為知道妹妹缺少母愛,所以他寧愿付出自己更多的愛!正如自己一直的感受,因為缺少愛,所以知道愛的珍貴,于是寧愿付出更多的愛。
子就這樣去世了。真是悲劇??!而她的媽媽,最終也沒能在見到她最后一面。一個母親,在自己女兒兩歲的時候離開,心是多么痛???命運玩弄著所有人的,真是輕而易舉,讓一個母親三十年漂泊在外,不能與自己女兒相見,而女兒兩歲離開父母,直到死之前才知道誰是自己真正的母親,在死之前也沒能再見一眼自己的親媽媽,這是多少人能忍受的呢?三十年的在外漂泊,本以為能再次看到看到自己的女兒,只可惜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一切都已遠去,一切都晚了,自己的女兒早已不再了。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思念之情,最終也沒有得到補償,我不能深刻的體會,但那一定是刻苦銘心的痛。三十年不能相見,本就已經很殘忍了,命運卻又開了這樣一個玩笑,讓人在最美的年華里逝去。母女之間的情就這樣天隔一方了,在無邊的思念之中了。深深地埋藏在活著的人心目之中了,這種痛也許會一直伴隨下去,一直伴隨下去,直到到同一個世界里面去了吧!
天下每一個母親也許都是愛自己兒女的,而恰恰悲劇的是,韓新月一個可憐的孩子卻。
不是她梁君璧親生的女兒。所以她沒有必要向她付出自己的母愛,盡管新月一次次的叫做媽媽,但終究不是自己親生,所以給不了母愛。這就是新月,一個可憐的孩子,必須面對的。梁君璧,也許我們覺得不近人情,可是每一個都有自己的難處。無數次的自己告誡自己,學會換位思考,多替別人想一想。想到梁君璧,也許她確實也是不容易的。在自己還不多的時候,失去了父親,在父親離開后的三年時光里,沒有韓子奇的幫忙,自己獨自承擔起了家里的一切,上面有母親,下面有妹妹,生活是多么的艱辛,有多少人能體會呢?在這樣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里,沒有經歷過,吃過苦的人,永遠也不會理解。亦如《平凡的世界》里面描述的背景,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理解生活苦難的艱辛,不知道自己現在生活的美好。三年之后,自己將自己嫁給了身無分文的韓子奇,多少人能這樣委屈自己呢?現在的哪一個不是要房要車,也許有這樣的人,對于這樣的人,真心佩服,你們的愛也許才是真愛。陪伴著韓子奇把奇真齋重新樹立了起來,重新贏得了名聲。面對自己的丈夫和妹妹之間的關系,她能怎么辦?面對這樣的事情,該如何呢?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對新月這樣一個孩子如此的冷漠。新月一個小小的要求,看著她笑,都是困難的,只能替新月感到悲哀了??墒撬譃槭裁催@樣對待自己的兒子呢?兒子是無辜的,為什么要這樣傷害自己的兒子呢?兒子任勞任怨,辛苦工作,沉默寡言,為了這個家,忍受了一切,卻最終也沒有逃脫她的控制,她毀了兒子的愛情,人生最寶貴的一筆東西。兒子對她能怎樣?也許她這樣做是為了兒子著想,可是那只是站在她自己的角度,她有沒有想過兒子的感受,但是沒有辦法,一切已成定局。一切都會遠去,漸漸的遠去。無數次的自己也知道,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是為了自己好,可是那是他們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他們是否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呢?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引起反叛與抗逆,好的心思,最終卻成為了壞的結果。人也許就是這樣在愛與恨不斷交織的網子里不斷的爬呀爬,直到爬到了盡頭,才結束吧。
人類的歷史,我想亦如玉的歷史一樣吧,沒有誰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永存吧!即使是像。
一樣,我們能做的便是改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可是這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穆斯林的葬禮》,真的是葬禮,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jié),作者霍達真的是讓自。
己欽佩,流淚不僅僅是感動,更是一種共鳴,一種內心世界的溝通。面對著一個個人物,心中真的久久不能平靜,玉與月的相互交替寫作,故事情節(jié)更曲折深刻,作為一個非穆斯林的人,感受到了一種信仰,那是崇高的,是令人神往的。
內心平靜的想一想,書給自己太多,抑或書表達了自己太多無法言語的感情世界,也。
許真的是這樣的,真正的溝通是不需要語言的溝通,那是心靈的溝通,我想《穆斯林的葬禮》做到了,真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九
今年第一本讓我茶不思飯不想的`作品。
第一次知道這部作品的時候是在大一,一位學長帶著這本書。當時看到書名下意識的產生了偏見:這一定是本宗教的書。說不定會像追風箏的人那樣讓人讀著摸不著頭腦。所以心里也就打了退堂鼓,這種書都是豆瓣文青吹噓的,不讀也罷。
就這樣與這部杰作失之交臂!好在峰回路轉,讓我再一次有機會能夠拜讀。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書中以兩代人的生活經歷為主線,中間穿插著各種各樣的沖突,誤解。文化沖突,性別沖突,國家沖突與戰(zhàn)爭。
第一次葬禮是老梁的去世。他代表的是工匠精神的葬禮。第二次葬禮是姑媽的去世。她是穆斯林勤勞勇敢的象征。第三次葬禮是新月的去世。她象征這個世界的希望同時又裹挾著誤解,偏見。
這不是一本宣揚穆斯林教義的書。相反這是一本宣揚世界和而不同的書。讀罷此書,你會發(fā)現穆斯林和漢族人沒有區(qū)別。他們中有熱忱善良的人世也有陰險狡詐之輩。他們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樣,并無外貌上的區(qū)別。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
本書采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方式交替進行,使到情節(jié)有些跌宕起伏。主要是以回教為氛圍的家族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中間透露著許多宗教的色彩。書中描寫了梁,韓氏家族的發(fā)展歷程,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韓子奇少小就跟隨回教的“傳教士”走遍天涯,往圣地而去,路經北京。與梁亦清家族結下淵源,拜師梁亦清學雕刻玉。后梁亦清身亡,家道敗落,韓子奇不忘家?guī)熓樟糁?。重整師傅的產業(yè),并樹立了名滿京城的名號奇珍齋,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亦和梁亦清的大女兒壁兒結為夫婦,并生下一子,名叫天星。那時日寇侵略中國,北京處于動蕩中。愛玉如命的韓子奇為了保存自己收藏多年的奇珍異寶,遂同意英國朋友亨特爾的建議,把玉帶到英國避難。而梁亦清的小女兒玉兒也偷偷的跟著韓子奇前往了倫敦,這一去就是十年。他們在倫敦的日子里,正好遇上了德意志侵略戰(zhàn)爭,英國死傷無數,他們逃過一劫。但他們卻在倫敦結為夫婦,并產下一女,名曰韓新月。當戰(zhàn)亂結束時,他們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就回到了北京的博雅宅。但是矛盾無疑呈現,小姨子跟老公好了,這對久別重逢的妻子壁兒莫大的打擊,一家子發(fā)生了爭吵。玉兒隧離家遠渡他國,并留下一封信給兩歲的韓新月,需到二十五歲時打開。新月在這個家庭里,一晃過了十五年,成績優(yōu)異,考上了北京大學的英語系。入學第一天就遇上后面所愛的楚老師。不幸的是,新月在第二學期時,被診斷有嚴重的心臟病。后輟學在家。楚老師與她產生了感情,一直照顧生病的韓新月,這中間天星和新月同學在壁兒一手的操控中結為了夫婦,天星不擅言辭,但深愛另一個女孩,最終也成為遺憾。修養(yǎng)一年后,壁兒阻止新月和楚老師相好,新月也知道自己的身世,病情一下加重,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楚老師悲痛欲絕。.數年后,玉兒回到北京尋找女兒韓新月,早已躺于冰冷的墳墓里,只見到了天星一家子四個個人,其它的人都已不在人世。
看過了這個家族里人的出生和死亡,發(fā)現生命是那么短暫,我們自己當下的生命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縮略罷了。文學濃縮了生命和生活。生命如此的脆弱,更加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論好壞。讀完書,特別是悲劇,他有一種力量。我總會再次感受到許多東西的珍貴,而這些時常在生活中我都沒覺悟和感覺到,總是太理所當然了??吹搅斯适轮邢鄲壑艘蛏鐣某梢?guī)不能終成眷屬,他們各自內心的活動,情感又是那樣的激烈之時,不禁肅然起敬,戀愛里真摯的情感是可令人佩服的??墒前?,生活中的人們,我們看不到人的內心,看到了只是人的表象,文學直指人心情感,在閱讀中得寬慰和共鳴。相愛之人,因身體健康問題,最終陰陽相隔,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試問還有幾個人能像楚老師那樣還為身患重疾的人不停的付出,不求回報的愛?父母干涉愛情,這在現實的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情,天星的愛情就是在他母親的操縱中,最終錯失了愛情,甚至橫生了許多枝節(jié),成為他內心無言的傷痛。愛情,在不恰當的時刻也會產生可怕的后果。玉兒和韓子奇的愛情破壞了婚姻,最終釀成不可調和的矛盾,大半輩子人都在這悔恨和痛苦里度過,致使骨肉分離,孤獨一生。每次都說愛情,但它來的時候誰能看得清呢,誰能握得住呢?而什么才是愛呢?這些問題只能在生活里去感悟和兌現了。
讀這本書,可能是悲劇性的吧。總給我生命無常的感覺,可能作者就是有宗教信仰的背景。梁亦清工作中吐血而死,新月年紀輕輕就的心臟病死了,小姨子玉兒和韓子奇好了,韓子奇去倫敦避難戰(zhàn)爭,卻在倫敦也有戰(zhàn)爭。生命是那樣的無法掌控,琢磨不透。有時發(fā)現力戰(zhàn)的未必能勝,韓新月努力讀書,卻身患重疾,無緣好前程。韓子奇努力撐起奇珍齋,最終還是鹿死他手。一個家族的歷史,起起伏伏,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也是那樣的起伏不定,似乎生活總是超出了我們自己的預想,沒有什么事是不能發(fā)生的,有一種不被自我控制的因素不斷的闖進生活,使到生命恒常在不安和動蕩中。而人們即使多么努力的維持穩(wěn)定和秩序總還是被破壞和顛覆。這可能就是生活的特性,看過了他們的生活,使到自己能常常覺悟生活不被控制,乃要盡力做能做的事,享受快樂和意義。
讀著這本書,我似乎也能體會作者的心靈,那是一顆善良柔軟的心靈。能將讀者感動的作者,乃是他先被故事所感動,被劇中人物所感動。缺乏同情和憐憫的心靈是可怕的,只有寬闊的胸懷和愛的心才是有靈性的,所呈現的人物也才是有靈性的,能溫暖人心,能慰藉疲憊的人們。有時我看到韓子奇的妻子行為竟是如此惡劣之時,把兒子所愛的戀人用謊言拆散,把店里的老員工無證據的誣陷,致使其離開奇珍齋。..我后來想到了她曾經所承受的不公平和生活的考驗,便也不再妄下評判。一個人現在的性格,是過去生活的塑造,在不知真相之前,讓自己保留一顆寬闊的心來看世界應該是合適的。
穆斯林也是人,不是宗教的加工品,乃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愛恨情仇的人。我想,看待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應該首先認定他是一個人,他擁有著人所有的特性。而本書的葬禮,把當時社會生活的場景,人物性格,思想碰撞都展現無遺。這個葬禮透出的悲劇,恰恰讓讀者心靈蘇醒,高貴的情感和獨立的人格,自由堅定的追求愛情,積極進取的生活,都是應該去珍惜和努力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一
就在近日,我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的作品,讀過之后,改變了我對中國人骨子里的匠人精神和氣質的看法。
故事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富的內涵,宏觀地回顧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描繪出血肉豐富、栩栩如生的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人物。
提煉第一個詞“信仰”,文中說:“不可動搖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為著神圣的信仰而獻身,走向生命的歸宿。”這也就是穆斯林的信仰,使得他們每日五拜,兢兢業(yè)業(yè)??蛇@篇悲劇的長篇小說,帶給我們的道理是,“當信仰已經無法改變人們的靈魂的時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儀式上,而永遠無法達到塑造人的性格和美德的作用,那樣的信仰是膚淺的,經不起考驗的,對周圍的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基本上是負面的?!?BR> 提煉第二個詞“物質”,人如果過分地留戀現實的物質世界,忘記了自己最后的歸宿,忽視信仰的基本功修,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生活徹底走向世俗化。當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死亡帶給這些人的只有恐懼和擔憂。就如同小說里的“玉王”韓子奇一樣,生前存寶玉,死后遺無物。他為了玉,拋妻棄子;為了玉,緊守心中苦痛的秘密。最后,他珍藏了一輩子的寶玉,都被紅衛(wèi)兵搜奪了去,什么都沒了。
故事以時間雙線為邏輯,老一代和上一代為一線,上一代和下一代為一線,于結尾處兩線交集,所有的疑惑和事情整體發(fā)展過程都清楚了。構思新,表達流暢,感情自然流露,文筆功底深厚。很好的長篇小說,因為悲劇結尾,所以更加深刻。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二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別人的推薦下。
剛看到書皮上的那一彎新月,那種神圣和莊嚴,透徹的穿過身體,像是在探尋,又像是在欣賞。
書中的“路”坎坷復雜。情節(jié)像是一團被人千百次蹂躪,一線繞著一線;又像是剝洋蔥,一層又一層。但那淳樸莊嚴的內容,根本不會讓人覺得乏味、無趣。反而讓人鉆了進去,成為故事中的一員!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親情和愛情的幫扶下一次次的站起來。終甩脫不掉。哪怕是一個小人物糟遇了不測或是遇到了麻煩,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凄涼的愛,終使人傷心。一個個故事情節(jié),成了人們常掛嘴邊的話題。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詞: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穆斯林的葬禮讀后感心得體會篇十三
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書,曾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因而它出此刻太多書單的推薦里。宗教與歷史總是有些沉重,甚至讓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達?!保蚨酝察o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里。
直到有一天,我最終翻開了它,閱讀了它,拋開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僅僅注視書中人物充滿吊詭的人生,才又一次領悟,有些人總是輕輕地出此刻我們的生命里,就像是天邊一朵云進入了視野,離開的時候卻總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韓子奇,最早出此刻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這是一個經名。他刻苦鉆研、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直到臨死才吐露自己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轉。僅僅因為去討一口水喝,他是那樣偶然地出此刻梁家的生活里,又僅僅因為打破一只玉碗,他又緊緊鑲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里,直至死亡。
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的相遇充滿了戲劇性,就像是舞臺劇一段簡便的獨白,并沒有預示出杯具的結尾??蓮拇艘院?,所有的一切便開始急轉直下。韓新月在臨死之前最想見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韓新月葬禮十余年之后仍舊動情地拉著《梁?!?。
還有不能忽略的韓天星,他對所有的人都飽含熱愛,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嘗生活的苦果。那里面有缺少父愛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學之路、失去愛人的痛苦、對妹妹的無能為力、還有對平淡生活的理解。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僅僅是人類無法躲避的最終歸宿和沉重話題,更是作家對人物命運的慣用處理方式。比如余華的小說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說里又充滿殺戮的狂歡。沒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清理一個人的命運了。因而小說中人物的離去總是伴隨著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噓的死亡。
小說來自于現實的演繹。同小說中一樣,一些人的到來總是風輕云淡,讓人有可是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錯覺;同小說中不一樣,他們的離開并非僅僅是死亡,還有僅僅是離開。但無論是死亡還是離開,最終的結局都是淡忘——這是人的本能:記住完美,忘記悲傷。在現實中,也許楚雁潮仍會去韓新月的墓地拉《梁?!罚K究會鎖住悲傷。這才是人之常情。從更大的道義上講,對死者的最大不辜負正是好好地活。
所以,淡忘才是最沉重的離開,沉重到一些人仿佛從來沒有出現。
有人說,這本書中感情過渡得不自然,無論是韓子奇和梁冰玉還是韓新月和楚雁潮,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的總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韓子奇和梁冰玉之前沒有任何兆頭,卻在半章之內成了夫妻。在這點上,我認為作家是了解自己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陳忠實必須明白《白鹿原》中田小娥鬧鬼的情節(jié)破壞了小說的整體性,在反復修改之后依然決定這樣寫,那必須是蘊含深意的,就像是斷臂的維納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