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教案二年級(實用19篇)

字號: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系統(tǒng)化地組織教學內容,保證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邏輯性。教案中應該包含多種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借鑒優(yōu)秀教案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進行改進。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一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絕句》。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x。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jié)的景x?寫了哪些景物?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jié),觀察x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x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x水鳥。青天:藍x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x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x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x邊??恐h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2、3、5題。
    課后反思:
    在古詩的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讀古詩理解古詩中一些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整首詩。往往忽視了課文中x圖的作用。課文中的x圖我仔細觀察和古詩的意思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x圖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發(fā)現(xiàn)有些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千萬別忘記x圖的作用。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二
    1、利用注釋,展開想象,理解詩句,讀懂古詩。
    2、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背誦,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步入“與古人同行?!边€是老樣子,進行“背誦古詩擂臺賽”。
    教學內容:
    一、揭示課題。
    1、設境激趣。
    2、板書課題。
    3、背景簡介。
    師小結:他一生在窮困和戰(zhàn)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那時,一場戰(zhàn)亂剛過,老百姓終于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師簡介“安史之亂”)杜甫寫的這首詩就是反映當時太平環(huán)境下的情景。
    二、初讀古詩,點明學法。
    1、點明學法。
    師:平時我們學一首古詩,大體分幾步?(師生齊說五步驟。)。
    [第一步、讀準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詩。第四步、讀出感情。第五步、背誦默寫。]今天,我們就按這五步驟來學習《絕句》。
    2、讀通古詩。
    (自由朗讀這首詩-同桌互讀互評-指名讀-評議。)。
    3、小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詩,交流匯報。
    四、感受意境。
    1、選擇方式,感受詩意。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2、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3、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
    4、描述意境。
    學生用描述的方式來感受詩境。(學生說)。
    五、讀出感情。
    1、自由朗讀。
    師:多美的一幅畫面?。∧芡ㄟ^你的朗讀把這些美表現(xiàn)出來嗎?
    (先自己讀一讀--讀給小伙伴們聽--指名讀)。
    2、錄音范讀。
    3、感情朗讀。
    師:是??!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六、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2、識字。
    3、默寫古詩。
    七、總結。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三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構思精致,感悟細膩,文筆優(yōu)美,充滿著一種淡淡的抒情意味和對人生的感悟。教學時,應以朗讀、討論、想像等為主,在朗讀中品味,在討論中體會,在想像中感悟,培養(yǎng)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印象中的夏天是什么樣子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由此導人新課的學習。
    二、學生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散讀全文,并疏通字詞障礙。
    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駢儷。
    褶裙?jié)i漪炫耀喧囂天籟。
    聆聽攫走胸臆帳惘寂寂寥寥。
    2.學生自行摘抄優(yōu)美詞語。
    請參照“教學設計(a)”。
    3.要求學生從自己所摘抄的詞語中選取三到四個說一段話,進一步體會其中某些詞語的用法。
    要求學生盡量說得生動優(yōu)美。
    4.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劃分結構請參照“教學設計(a)”。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1.在文章第2、17兩段,兩次寫到了現(xiàn)代文明的聲音,其用意何在?
    3.聽蟬的時間不同,其樂趣也不同,看看:在不同時間聽蟬,各有什么樂趣?
    4.作者為什么說夏天“像一首絕句”?
    5.為什么說蟬聲“何嘗不是生命之歌”?
    明確:包含了一種豁達爽朗的心境。
    四、尋讀課文,品味其中的精華之處。
    1.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有關內容請參照“教學設計(a)”。
    2.思考: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訴我們社會百態(tài)、人生萬象,吸引我們的是作者那細致人微的感受。請默讀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表現(xiàn)出作者這種細致入微的感受。
    明確:這樣的段落相當多,只要學生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談得合理,不強求答案的一致。
    3.選擇最喜歡的段落放聲朗讀,體會其中新穎而優(yōu)美的意象及嫵媚的文句。
    五、遷移。
    請閱讀下面這篇《夏之韻》,看看這篇文章與課文所寫的夏天的風味是否一樣?
    夏之韻。
    夏,是春灑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蕭瑟秋風之前的溫馨和熱烈,是嚴冬肅殺之前的人們挽留的一種心境。于是,開始醞釀一串串希冀的結晶,同時也喚來了夏風娓娓的細語,夏雨綿綿的情思,夏云裊裊的漂游。
    春太奢華,秋太凄涼,冬太寂寥,只有夏是多姿多彩的,仰望,天像蔚藍的海水倒懸,又像江南蠶絲織就的藍緞,滑滑的,讓人忍不住有想去觸摸的沖動;俯著,錦繡河山,處處蔥蘢,花盛開,樹豐滿,陣陣輕風吹過,綠樹紅花搖曳多姿,山水之間,任你眺望,任你魚躍;任你在夏風中放歌,夏雨中沐浴,夏光里站立,夏夜中留戀。
    獨自漫步于校園中,處處充滿了綠,鮮綠、黃綠、淺綠、深綠,各種綠色連接著、交錯著、波動著、變化著,綠意無限。草坪,又恢復了它昔日的風姿,平平的,綠綠的,風吹草動,似一塊圓形的地毯;花池中,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花,都在綠草坪上,用它們嬌艷的身姿,展示著自身的魅力。
    咦,一片綠,閃光的綠,似渲泄的綠色的瀑布。噢,牽?;?它長得那樣旺盛,爬滿了一堵暗灰色的墻,仿佛一件美麗的外套。
    它是一幅畫,可又不是靜止的畫——它充滿了勃勃生機。
    每一片葉,每一束花,都是一個生命,它們這樣的活潑自由,它們是閃爍著智慧的花,綻放著自信的花,凝視著它,仿佛看到一個個跳動的綠色生命。
    拿著書,穿梭于綠樹紅花之間,那感覺,有說不出的溫馨。
    暮色悄然降臨,夏夜很浪漫,亦很多情,月光傾瀉著纏綿,使夜的思緒奔放著憧憬,今夜的景色彌漫著遐想,令大自然的情愛無比醉人。
    夏如一位佳人,它將綠色的發(fā)髫高高挽起,小河是它顧盼的明眸,盛開的鮮花是它濃艷欲滴的朱唇,遠處的山峰是它蹙起的黛眉。讀著寧靜,擁著清風,所有情懷似一絲游云察過“圓盤”,擦亮夏的靜謐。
    春華秋實,都在于夏的精心呵護,夏是一個新的起點,成長著新的希望和期待。
    噢,夏之韻!
    參考評價:這篇文章寫得文采飛揚,很有感染力,除了構思、選材等諸方面的因素之外,也得益于作者語言運用技巧。一是注意了詞語的選用,把靜的景物寫得生意盎然,特別是疊音詞的運用,使文句音韻整齊,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了文章的情調,讀來生動舒緩,富有抒情意味。二是注意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比喻、排比、擬人、擬物、對偶等,使文句整散結合,有節(jié)奏感,細膩地描繪出夏天的詩情畫意。
    六、布置作業(yè)。
    (《初中語文第六冊教案》人教社延邊教育出版社)。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四
    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jié),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千秋指好多年。這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停靠的意思。東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停靠著遠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五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fā)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品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教師:制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絕句”的定義。
    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揭題解題。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二、初讀詩句,讀準字音、學會生字。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指名讀詩正音。
    三、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四、拓展練習,嘗試作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xiàn)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五、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選兩項。
    1、背誦并默寫《絕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六
    1、理解《絕句》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復習《早發(fā)白帝城》。
    1、介紹作者。
    杜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他一生寫了不少優(yōu)秀的作品。公元762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fā)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安史之亂平定之后,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著回了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一組即景小詩。興到隨筆,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后也不打算擬題,干脆以“絕句”為題。絕句描寫了他的住所——草堂前的明媚秀麗的景色。
    2、默讀全詩,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草堂一幅怎樣的畫面。
    3、小組學習。
    (1)組內讀詩,說說這首詩講的什么意思?
    (2)你們感受到詩人當時什么心情?哪句感受到的?
    (3)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
    4、教師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人寫了千年的積雪、揚帆待發(fā)的船只,為整首詩平添了一種氣魄。一個“含”字,不僅把很遠的景物移到近前來了,而且把西嶺的積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個整體,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廣闊的背景中顯得更加明媚秀麗?!督^句》中“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句,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生活體驗,借助圖片或錄像片,展開想象,感悟詩句的意境。詩人身在草堂中,透過窗口遠眺積雪終年不化的西嶺,那雪嶺的壯麗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畫。再向門外一看,見到停泊在岸邊的來自東吳的船只?!安础保??,“萬里”,虛指遙遠。船只來自遠方的東吳,又將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這只有在和平環(huán)境中才能做到,對剛剛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百姓來說,看到船只暢行萬里,是多么令人振奮和欣慰??!“萬里船”是從空間來講,“千秋雪”是從時間來說的,詩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襟多么開闊!
    5、看圖說一說詩的意思。
    1、運用本詩學習方法,閱讀杜甫另一首《絕句》,與課文對比,想一想,有什么相同之處。
    絕句。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注釋】遲日:即春日。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春意盎然的春景圖,流露出詩人閑適、歡悅的心情,格調清新,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描摹景物清麗細致,與課文中《絕句》異曲同工。
    2、開一個詩歌朗誦會,弘揚祖國的五千年的文化。
    1、把通過想象把《絕句》中的美好景色寫出來。
    2、介紹關于古詩文方面的書,找找關于這兩位詩人的其他作品。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七
    1、學習李清照高尚偉大的愛國精神,培養(yǎng)同學熱愛祖國、奮發(fā)圖強的精神。
    2、在古詩教學中將復雜的歷史背景運用多媒體加以介紹,使同學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詩句的含義。
    3、鼓勵同學查資料,討論,自讀自悟,促進同學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課前準備。
    通過閱讀、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有關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和項羽的有關資料,將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教學流程。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fā)同學興趣,了解歷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傳》片段。
    (蕩氣回腸的音樂,激烈嚴酷的戰(zhàn)爭局面給同學以強烈的震撼)。
    2、師導入:剛才,同學們看到的是電視劇《射雕英雄傳》的片段,雖然是武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多少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飽受戰(zhàn)爭之苦,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南宋的歷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3、同學將收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并向大家介紹。
    如同學介紹不完整,可補充:
    李清照:(1084~約1151)。
    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著名女詞人。她出身于一個具有文化保守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學者,十八歲時與太同學趙明誠結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恥南下,建炎三年,趙明誠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難,幾年后轉寓臨安,孤苦伶仃地度過寂寞的晚年。
    靖康恥: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在統(tǒng)治一百多年后宣告滅亡,歷史上稱這次事變?yōu)椤熬缚抵儭卑傩沼X得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所以又稱“靖康恥”。
    之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作了皇帝,定都臨安(今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
    (由于本課涉和的歷史背景較復雜,事先安排同學收集資料,并利用多媒體加以介紹,對同學理解全詩大有協(xié)助,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同學的自學能力。)。
    二、用多媒體出示全詩內容,指導朗讀。
    1、師導語:在那個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的時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整日沉浸于享樂,不思恢復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經(jīng)當年項羽自刎的烏江渡口,觸發(fā)了她痛國傷時的無限感慨,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
    2、用多媒體出示全詩。
    (在激昂的琵琶聲中,毛筆楷書的詩句一一出現(xiàn),師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3、提問:同學們聽出老師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首詩嗎?(悲憤、激昂)。
    誰來試著讀一讀?
    4、請三、五名同學大聲朗讀,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5、全班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用多媒體課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將同學帶入詩中描繪的意境中,因此,同學讀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組討論,理解詩句含義。
    1、理解第一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同學討論后發(fā)言:活著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BR>    同學討論后發(fā)言:至今人們還懷念項羽,佩服他寧死不肯逃回江東。
    3、考慮討論:
    (1)“項羽”是什么人?李清照為什么“至今思項羽”?(說說項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統(tǒng)治者的殘酷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各路豪杰紛紛起義抗秦,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轉戰(zhàn)中原,消滅秦軍主力,立下赫赫戰(zhàn)功,秦朝滅亡后,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項羽兵敗亥下,退至烏江渡口。當時,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振旗鼓,項羽覺得自身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逃生,便下馬步戰(zhàn),殺敵數(shù)百,負傷十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
    (2)讀了這段文字,你理解了項羽為什么“不肯過江東”嗎?
    師小結:是啊!項羽活著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決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統(tǒng)治者卻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看一段資料。
    (多媒體放一段有關的歷史資料)。
    (3)看完這段介紹,你又有何感想?
    師小結:雖然岳飛被害的事情發(fā)生在李清照寫這首詩之后,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這件事也一定會痛罵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一首寫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反映的就是當時中原人民的狀況,而另一首詩“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狀況,面對這樣的遺民,面對這樣的統(tǒng)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對同學進行語言訓練和朗讀指導。
    師過渡:李清照大聲地呼喊“南宋的統(tǒng)治者?。∧銈?yōu)槭裁床荒芟耥椨鹉菢印鄙又f“南宋的統(tǒng)治者??!你們?yōu)槭裁础?BR>    (詩句內容較簡單,同學通過自學討論就能理解詩意,后面幾道考慮題讓同學進一步理解李清照為什么要寫這首詩。)。
    五、總結全詩,朗讀升華。
    1、師總結:是啊!一個封建時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愛國情懷,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氣魄,實在令人佩服。
    2、討論: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應當怎樣做人?
    3、師小結: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同學們只有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才不會受敵人的欺辱。讓我們懷著對李清照的敬仰,讓我們抱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聲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吧!
    4、配樂朗讀全詩,讓同學的思想境界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學們對著大屏幕上的詩句大聲朗讀,讓這首詩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遠留在同學們的心中。)。
    六、作業(yè)。
    1、寫一寫這首詩的讀后感。
    2、讀一讀李清照其他的詩詞。
    (在古詩教學中注重“情境交融”,不只能促進同學理解詩意,更能協(xié)助他們體會作者的感情和詩中的意境,激發(fā)他們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古詩中重點字的意思和在詩中的含義。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
    3、通過熟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詩文,結合具體語境展開想象,從而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寧死不屈的品質,感悟其強烈的愛國熱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悟詩人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收集愛國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咀嚼詩句——溫情。
    1、(投影出示)《靜夜思》。
    學生齊讀。
    2、提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生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4、過渡:“詩中寓情,情中育詩”,我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種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愁,觸摸到了那細膩的情感。那再讓我們來感受一種濃烈的情感。
    5、板書:夏日絕句。
    (設計意圖:“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币郧楦袨橥黄瓶冢浞掷脤W生已有的知識庫,讓他們在感受詩人情思的同時,激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明白古詩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二、初讀尋疑——釀情。
    1、(出示《夏日絕句》)學生齊讀。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歸納并出示。
    1、為什么詩命名為《夏日絕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
    4、詩人為什么會懷念項羽?這和她所要表達的感情有什么聯(lián)系?
    5、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詩人和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積累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是比較重要的,新課標中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
    三、細讀品味——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品讀3、4句。
    a.提問:從哪兩句詩看出詩人懷念項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學生齊讀。
    b.引導:那從哪一個字可以看出詩人對項羽深深的懷念?
    重點理解“思”字后,指名讀。
    c.點撥:詩人為什么如此懷念他?誰能向我們介紹一下項羽這個人物?
    學生回答。
    引述: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這種寧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詩人深深地懷念呢?孩子們,讓我們把詩人這種深深的懷念之情讀出來吧!(齊讀)情感再濃烈一點(齊讀)。
    d.冥想:(播放音樂,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教師進行引述)。
    點撥:此時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孩子們,請用你的聲音表現(xiàn)出對項羽這個英雄人物的懷念之情,請你聲情并茂地傳遞對他的崇敬。
    引讀: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a.生齊讀出示:生當作人杰,死亦當鬼雄。
    b.提問:“人杰”、“鬼雄”你是怎樣理解的?
    談談你這兩句詩的理解。
    c.指導朗讀:一個內斂、含蓄的女詩人卻有如此寬廣的胸襟,人們怎么不為之動容呢?所有的女生讓我們站起來,把這種氣魄讀出來。(女生讀)你們的決心老師感受到了。來,男生們,拿出你們的男兒氣概。(男生讀)面對浩瀚的江水我們一起來吧!(師生齊讀)。
    指名讀,并請學生相互評價。引導“亦”應重讀。
    e.點撥:孩子們,我們的女詩人此時此刻想表達出一種什么情感?
    (生答)。
    這份寧死不屈的愛國熱情真是蕩氣回腸呀!讓我們再次感受這份濃烈的情!(齊讀全詩)。
    (設計意圖:以誦讀體味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注重在誦讀中涵泳、意會、體味。創(chuàng)設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轉化成豐富的形象,讓豐富的形象又生發(fā)出更為多彩的畫面,這樣靜態(tài)的閱讀中注入了動態(tài)的生成,使隱含的意境逐漸顯現(xiàn)。讓學生憑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時空,感受詩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釋情。
    1、講述:在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文人過客如李清照一樣抒發(fā)著自己的愛國熱情,讓我們走近他們去感受那份摯熱的情感吧!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愛國詩篇,并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
    2、提問:那這一首首愛國詩篇,這一顆顆赤誠的心與你有什么關系呢?(生答)。
    3、總結:是呀!愛國熱情是不會受空間限制,也不會隨時間而減少的。我們欣賞古人,我們佩服古人,我們會把他們傳承下來的愛國熱情繼續(xù)加溫,讓崛起的中國更加強大。
    (設計意圖:教師除了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獨特感受,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性。再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學生的骨血,為他們的生命著上民族的底色。)。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九
    本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讀寫結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教學效果較好。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熱情。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查的資料,介紹作者,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然后通過播放課件,把學生引入畫面之中。美麗的春景伴著輕快流暢的樂曲,大家躍躍欲試,爭先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學習古詩的熱情空前高漲。
    2、充分重視古詩朗讀。關于讀的設計,這節(jié)課主要體現(xiàn)在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讀準讀通古詩;自讀交流詩意;研讀寫法入詩境;熟讀成誦悟詩情。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主,雖然讀的形式并不多,但每一次都有明確的目的,都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體現(xiàn)了讀書的層次,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3、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上我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讀詩、學詩的情境,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在春天的圖景中輕松走進古詩學習的環(huán)境,放手讓孩子們借助工具書、注釋和已有經(jīng)驗自學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詩人描繪的畫面,用圖畫、音樂感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學生是主動的參與者,又是體驗者。
    4教學中的不足:
    教學時間安排得欠合理。整個40分鐘的教學總是顯得前松后緊。由于給學生討論的時間過長,下課時積累杜甫其他詩句的環(huán)節(jié)和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沒能實施。這也是以前我的課堂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問題。也許是教學的節(jié)奏不夠緊密,環(huán)節(jié)安排不夠合理,教學時間是我經(jīng)常遇到的困惑的問題。
    無論是語文課還是其他學科,老師們都感到對學生的評價很難。來到回小,每當聽到教師講課時,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就是他們常常對他們給予學生精彩的評價。我一直努力學習對學生進行鼓勵性、針對性的評價,但是在講課過程中仍然我還是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及時,語言不夠豐富。
    《絕句》是唐朝詩人杜甫閑居成都草堂時所作。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的春景。
    這首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全詩每句一景,聲、形、色,近景、遠景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絢麗多彩、開闊生動的畫卷。描寫有動有靜,鳴啼的黃鶯,飛翔的白鷺是動景,千年積雪,停泊行舟是靜景,動靜相間,和諧完美。這明快開朗景色的描繪,反映了詩人歡快激揚的思想感情。全詩對仗工整,語言凝練,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我通過激趣引題、整體感知、想象畫面、感情朗讀四個體會對仗之美由淺入深,層層展開,引導學生領會詩意、體味詩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學中注重體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盡情地讀,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活起來。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熱情。
    上課伊始,我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導入,我說:“公元七六三年,杜甫得知故人嚴武回到成都,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撥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由于事先未擬題目,寫成后也不打算你題,干脆以”絕句“為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感受一下詩的美,景的美。把學生引入詩情畫意之中。
    二、想象畫面,引入詩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謂“詩畫一家”。本節(jié)課的教學亮點是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展開想象,促使其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將零散的事物組織成一幅完整、雋永的圖畫,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
    三、反復吟誦,升華詩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誦”。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析美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jié)奏、激蕩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歡快激揚的情感,升華了詩情。
    四、找對子,體會對仗之美。
    這首詩,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下聯(lián)也是一組對仗句。因為學生學過對對子,所以在感受了課文后,我讓學生去找一找哪句話和哪句話相對,哪個詞和哪個詞相對,來感受對仗的美。
    《絕句》這首五言絕句極其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明凈絢麗的春色圖。這首詩畫面優(yōu)美,格調柔和,寓情于景,顯示出春天蓬勃的生機和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后,愉悅閑適的心情。反復誦讀此詩,給人一種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帶著對這首詩的喜愛,我饒有興致的開始了教學。
    上課伊始的“說說關于春的成語”比賽一下子將氣氛領了上來,孩子們似乎進入了春天的世界,一雙雙小手高舉過頭,一種“春天的氣息”充滿了整個教室。
    古詩教學,少不了“指導朗讀”。在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致后,又緊接著讓孩子們自由讀詩,邊讀邊想想哪句古詩最能讓你感受到春天來了。孩子們在小組里面大聲的朗讀著,說著自己的想法,那景象,好不熱鬧?!拔矣X得春風花草香這句詩最有春天的感覺,因為春風一吹,花兒都開放了,草兒也從土里鉆了出來,探出腦袋張望這美麗的世界,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覺得這就是春天”“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怎么樣呢?”“很高興,很欣喜!”“那你能將這句詩大聲的朗讀出來嗎?”“能,……”就這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在孩子們個性化的解讀中,我完成了對本詩的教學。讓孩子們的自主、自由的解讀代替老師的枯燥乏味的解釋,但同時又從孩子們的回答中給予指點引導,并進行朗讀的指導。
    或許是自己對這首詩的喜愛,或許是孩子們的表現(xiàn)很好,或許是這樣的教學設計較為合理,本堂課孩子們和自己的狀態(tài)、配合都非常的默契,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溝通交流中,一起走進了那富有詩意的春天。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
    1、讓同學們準確的讀寫古詩絕句,并大概的了解詩句的意思。
    2、讓同學們準確閱讀需要認識的字,準確寫出需要記住的字。
    3、能背誦本課古詩詞。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背誦古詩。
    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和開闊胸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請同學們聽歌曲《春天在哪里》,并說一說,自己所找到的春天。
    2、揭示課題,板書作者和課題。
    二、學生介紹詩人,一起解讀詩題。
    三、小組合作,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四、師范讀古詩,學生讀;多種形式讀,體會古詩的韻律美,讀出節(jié)奏感。
    1、師打節(jié)拍范讀古詩,生學著打節(jié)拍讀古詩。
    2、生打節(jié)拍個人展示讀古詩。
    3、分小組打節(jié)拍讀古詩,體會古詩的韻律美。
    五、結合圖片,讀詩句;抓住字眼,說詩意;根據(jù)詩意,感悟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這首詩中作者描寫了哪幾種景物生說師畫。
    2、抓住字眼,理解詩意,重點理解“含”、“千里雪”和“萬里船”。
    3、帶著理解,再次讀古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拍起小手填詩句,背一背古詩。
    六、提升拓展。
    1、如此美麗多彩的古詩,讓我們來一起演唱一番吧。師演唱古詩,生聽并學唱。
    2、大自然的景色是如此的多彩美麗,讓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春天景色的美麗,請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關于春天的詩句讀一讀,去寫一寫,畫一畫自己身邊春天的美麗景色。
    謝謝大家。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括三部分內容:認識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剪一剪等。這些內容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軸對稱、平移和旋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吹降默F(xiàn)象,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二年級學生的能力差別比較大,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也有不同的層次,對空間圖形的理解水平參差不平,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學生課時目標也應有不同的要求。本單元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變換,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體,注重實踐活動的豐富多樣性,幫助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使學生能在不同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同時可以獲得廣泛的活動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
    2、數(shù)學思考: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jīng)歷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變換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
    3、問題解決:經(jīng)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4、情感態(tài)度: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shù)學美。
    教學重點:
    從實物對稱抽象出軸對稱圖形,感知旋轉與平移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區(qū)別旋轉與平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第四課時。
    單元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重點難點:
    畫平移的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shù)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怎么樣數(shù)平移的距離。
    2、動手涂顏色。
    3、讓學生說說是怎么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平移后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么樣畫平移后的圖形。
    4、學生匯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后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后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1、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學反思:
    結合動手操作,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現(xiàn)象。強調無論怎么平移,方向是不變的這個道理。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二
    二、培養(yǎng)熱愛古文的儒雅學生。
    依據(jù)上述兩點,結合我班實際,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注意了以下兩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積累古詩的興趣,能背誦一到兩首杜甫的詩、描寫春天的詩。
    教學重難點:
    1、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理解。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暢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收集有關杜甫的資料。
    2、背誦一到兩首杜甫的詩。
    教師準備:
    圖片資料:有關春天的圖景、《絕句》描寫的景象圖。
    文字資料:杜甫其它詩句,如《春望》、《遲日山江山麗》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在音樂的伴奏下,欣賞春天的圖畫,復習描寫春天的古詩。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幅畫可以有我們學過的哪一首古詩來描繪呢?
    2、生交流,看圖片背誦《宿新市徐公店》、《村居》、《春曉》等。
    二、范讀古詩、了解背景。
    1、畫面配樂范讀,整體感知。
    2、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
    (1)學生簡介杜甫。
    (2)視頻播放杜甫及其草堂,教師解說。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提出要求: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自讀古詩。
    3、檢查效果。
    (1)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指生讀詩。(評價:第一次讀就讀得這么好,真不錯?。?。
    四、細讀古詩,領悟詩境。
    學習第一句。
    2、指生回答,相機板書簡筆畫: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等。
    3、理解詞語,感受詩句的聲音美和色彩美。
    (1)通過看圖片,做動作理解“黃鸝”、“白鷺”“鳴”、“上”等詞。
    (2)通過給圖畫配顏色理解“青天”、“翠柳”等詞。
    (3)播放動畫。
    4、再次練習朗讀、指名讀、指導讀、男女生賽讀、師生合作讀。
    5、啟發(fā)聯(lián)想。
    過渡:讀著這兩行詩,老師又想起了一些相似的詩詞,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
    6、生交流,老師指導。然后出示句式:
    7、生表演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學習第二句。
    1、生自讀詩句找景色。(板書簡筆畫:山、船)。
    3、教師借助課件、實物(相框)等相機指導理解含、泊等詞。
    4、談話表演理解第二句詩。
    (1)你們猜猜這西嶺上的積雪大概有多少年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解釋“千秋雪”。
    (2)門前停泊的船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從這兒出發(fā)遠不遠?大概有多遠?
    指生扮演小船家和教師表演。
    5、指導朗讀。
    6、啟發(fā)聯(lián)想。
    (2)想像畫面,描述畫面。(相機板書:有動有靜)。
    五、指導朗讀,背誦古詩。
    1、課件出示《春望》,師范讀。
    2、齊讀《絕句》。
    3、播放古詩完整動畫,生看畫面表演、背誦。
    4、唱古詩。
    六、體會寫法、總結學法。
    1、出示:兩個對一行。
    2、詩句中還有哪些地方是對仗的,找出來讀一讀。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詩文中的對偶詞語。
    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窗以門等等。
    3、小結學習方法。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小結。
    板書:讀——想——說——誦——演。
    七、課外延伸,布置作業(yè)。
    1、用上述方法學習杜甫的另一首《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曖睡鴛鴦。
    2、交流課前收集的杜甫寫的詩。
    3、自選作業(yè)(二選一)。
    (1)給古詩配上一幅畫(也可任選一句你喜歡的詩配畫。)。
    (2)課外學習杜甫的其它古詩或者是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設計。
    有?????????????????絕???句?????????有。
    聲????青?天(簡筆畫)??白?鷺(簡筆畫)???動。
    有????翠?柳(簡筆畫)??黃?鸝(簡筆畫)???有。
    色????千秋雪(簡筆畫)??萬里船(簡筆畫)???靜。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三
    1、學會詩中生字“鸝”“鷺”,能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門泊”、“萬里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絕句》。
    3、借助貼圖,難詞質疑,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的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4、通過本課學習,激起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并提高鑒賞能力,同時引發(fā)學生萌動詩情,動手嘗試寫一寫關于春天的詩。
    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通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愉悅之情。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2、 品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和重音,引導學生體會語感。
    教師:制作《絕句》貼圖,配樂磁帶。
    學生:查找詩人資料和已學過的作品,查找“絕句”的定義。
    一課時。
    1、談話導入:同學們,當嚴寒的冬天過去的時候,什么季節(jié)來臨了?春天是什么樣的?
    2、是呀,春天萬物復蘇、繁華似錦,到處都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詩,這就是——(揭題齊讀)
    3、引導學生解題,介紹絕句與杜甫的資料。
    4、教師簡介.寫作背景。
    過渡: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們想讀一讀杜甫的這首即興之作嗎?
    1、學生按要求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會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生字:“鸝”“鷺”。指名讀,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描紅。
    (2) 指名讀詩正音。
    (一)借助貼圖,理解詩意。
    1、學生默讀,用筆畫出詩中寫到的景物。
    2、匯報交流,教師出示景物圖。
    3、 指名學生貼圖,說說理由,以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含意。
    4、出示整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二)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1、引導質疑:讀到這兒,古詩中還有那些地方,你們弄不懂的?
    2、交流釋疑。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窗含”、“千秋雪”、“萬里船”。
    “萬里船”:為什么說是萬里?
    3、理解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指名說。
    4、教師小結:詩人正是透過窗戶看到了近處的——,遠處的——(相機板書:近景、遠景)
    (三)誦讀詩句,體會語感。
    1、既然是古詩,就要讀出古詩的韻味。誰能說說怎樣才能讀出韻味?
    2、同桌誦讀詩句,體會語感,嘗試用斜線畫出詩句中的停頓。
    3、指名同桌匯報:一生讀,一生板演。其他學生點評。
    4、男女生按標記賽讀、背誦。
    5、配樂齊背古詩。
    1、引導學生背誦其他春天的古詩,并試著說說古詩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導詩歌寫法:這些春天的詩告訴我們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
    3、出示有關春景圖二幅。
    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就有春天,你們看——(貼圖)
    這是——這是——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圖,想想還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讓我們拿起筆來當名小詩人,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好嗎?可以寫兒歌這類現(xiàn)代詩,也可以模仿絕句寫一寫古體詩,題目自定。
    小詩人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
    4、 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1、背誦并默寫《絕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準備在早晨會的古詩園地向全班同學介紹。
    3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春天的詩作,準備參加“春之聲”賽詩會。
    4、把你已經(jīng)創(chuàng)作好的春天的詩,向本班“春之聲”詩刊投稿。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四
    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韻味無窮的美。
    一、色彩美。
    二、結構美。
    這首詩巧妙地將數(shù)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域,既使詩在結構上渾然一體,又獲得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展現(xiàn)了空間。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成了這首詩內在的結構美,耐人尋味。
    三、意境美。
    這首詩描寫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作者身在草堂憑窗遠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積雪,低頭瞥見門外停著的來自萬里之外的東吳的船只,不禁喜上心頭。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有條不紊,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悅的情感。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五
    1、利用注釋,展開想象,理解詩句,讀懂古詩。
    2、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初步了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想象詩人所描繪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背誦,默寫古詩。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絕句》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色,并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的意境。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步入“與古人同行。”還是老樣子,進行“背誦古詩擂臺賽”。
    1、設境激趣。
    2、板書課題。
    3、背景簡介。
    師小結:他一生在窮困和戰(zhàn)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那時,一場戰(zhàn)亂剛過,老百姓終于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師簡介“安史之亂”)杜甫寫的這首詩就是反映當時太平環(huán)境下的情景。
    1、點明學法。
    師:平時我們學一首古詩,大體分幾步?(師生齊說五步驟。)。
    [第一步、讀準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詩。第四步、讀出感情。第五步、背誦默寫。]今天,我們就按這五步驟來學習《絕句》。
    2、讀通古詩。
    (自由朗讀這首詩-同桌互讀互評-指名讀-評議。)。
    3、小組交流合作。
    1、選擇方式,感受詩意。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2、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3、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
    4、描述意境。
    學生用描述的方式來感受詩境。(學生說)。
    1、自由朗讀。
    師:多美的一幅畫面?。∧芡ㄟ^你的朗讀把這些美表現(xiàn)出來嗎?
    (先自己讀一讀--讀給小伙伴們聽--指名讀)。
    2、錄音范讀。
    3、感情朗讀。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2、識字。
    3、默寫古詩。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六
    1、會認“絕、遲、融、燕、江”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
    1、會認“絕、遲、融、燕、江”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萬物復蘇,和諧美好的景象。
    一課時
    教學過程:小學教學
    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聽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贊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絕句》。
    這首短小的絕句極其生動地描繪了美麗如畫的春天的景色。快讓我們來聽聽詩人是怎樣歌頌贊美春天的。
    教師范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自己試讀課文。
    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生字。
    你一定想把這首詩讀給同學們聽吧,那你可得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詩句)
    指名學生讀詩句。
    (請讀的好的學生配上音樂再讀一讀)
    你可以看著圖也可以看著詩,你想到了什么?
    (這首詩的前兩句,畫出了由春日、春風、江山、花草構成的闊遠而明麗的春景。詩的后兩句具體描繪銜泥的飛燕、安睡的鴛鴦,一上一下,一動一靜,相應成趣,充滿了生機勃勃而又安寧恬適的春天氣息。)
    男、女生進行比賽,看誰讀的好。
    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指名學生背誦。
    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集體背誦古詩。
    你還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關的故事?背給同學們聽聽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當當小詩人或是小作家,說幾句贊美春天的詩句吧。
    板書設計: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七
    1、會認“鷺”字,會寫“含、窗、吳、柳、鳴、泊、絕、嶺”這八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掌握生字詞,初步理解詩意。
    領會詩境,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生字卡片若干張(以四人為小組,每組一份)、雪山圖、大紙船、兩幅字媽媽的圖片、、錄音機以及“春天在哪里”的磁帶。學生準備:空白卡片一張.彩筆一支。
    1——2課時。
    一、古詩背誦大比拼。
    學生踴躍背誦,師及時做好點評,同時注意征求學生意見評出“背詩能手"并頒獎。
    師:剛才小朋友們背的這些詩絕大多數(shù)都是四句,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絕句。但也有例外的,象《草》這首詩就有八句,它就不是絕句。今天我們又來學一首絕句,這可是由唐代大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哦。這首詩寫的是杜甫居住的草堂附近的景色,非常美!不信,我們一起來瞧瞧吧。(出示整首詩)。
    二、學習生字。
    1、學生自讀,在書上圈出生字然后在小組內自學建議自學方式:組長帶讀-----組內齊讀-----開火車讀-----交流組詞------小議記字方法。
    2、出示生字卡片分組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全班齊讀。
    3、(逐一出示生字卡片)師:會不會組詞?把自己會組的詞大聲地說一說。(師注意認真捕捉學生的每一個答案并及時做好反饋。)。
    4、師:生字學會了嗎?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字謎,看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最聰明。(出示字謎:a、鳥兒開口叫(鳴)b、天上長嘴巴(吳)c、今天要張口(含)。
    d、山上下命令(嶺))。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大家猜的這些字都是我們剛學的生字。還有一個字謎呀,我們得在古詩中去找。{路下藏著一只小鳥。(鷺)}還有幾個生字老師把它們留給了大家。請你們自己想辦法去記。比比看誰的記字法最妙。
    學生交流記字法。
    5、(出示帶哭臉的字媽媽)小朋友們,你們認識她們嗎?她們是字媽媽。
    生:字媽媽好難過!為什么呀?
    師:因為她們的.字寶寶不見了。你們見過它們嗎?
    生:見過。
    師:對。它們不就在這兒嗎?(出示生字卡片)讓它們回家吧!
    生:兩個字媽媽怎么回呀?
    師:(出示字媽媽1)我們家的孩子都是左右結構的。(出示字媽媽2)我們家的孩子都是上下結構的。學生把每個字寶寶送回家。
    生:字媽媽這會兒高興起來了,是不是會笑了呢?(師把字媽媽的哭臉變?yōu)樾δ槨#?BR>    師:這些字寶寶真漂亮!唐老師看了禁不住照著寫了幾個。小朋友們,你們評一評我寫得好不好。(出示“窗”、“柳”兩個有代表性的生字.)。
    生:不好。
    師:為什么呀?小朋友們,你們可以為我想想辦法嗎?
    生:“窗”字上下一樣大不好看,要上短下長好看些。“柳”字左右一樣寬也不好看,左窄又寬就好了。
    a、師在黑板上把剛才兩個字各范寫一個,邊寫邊強調須引起注意的地方。
    b、學生用彩筆在空白卡片上各寫一個,師巡視指導。
    c、及時反饋學生的書寫情況并告訴學生用舉一反三的方法書寫今天學的其它字。
    三、學習古詩,領悟詩境。
    a.師范讀古詩(帶表情,并提示學生注意觀察。)。
    學生自由發(fā)言。
    b.生自讀,找出自己認為美的地方讀一讀,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c、全班交流。
    師相機把柳樹、兩個黃鸝、一行白鷺、天空用白色粉筆畫在黑板上。
    師:小朋友們,唐老師畫得好看嗎?
    生:不好看。
    師:對。我也覺得不好看。詩人看到的可不是這樣。你們想想辦法怎樣使它變得好看呢?
    生:涂上顏色。
    師:請大家自由的一下一二句,看看我們應該給這些景物添上一些什么顏色呢?
    學生自讀,然后反饋:柳樹是綠綠的,從而能弄懂了"翠柳"一詞,黃鸝是黃色的,白鷺是白色的,天空是藍藍的,于是理解了"青天"這個詞。
    師:兩個黃鸝在干什么?
    生1:它們在叫。生2:它們在唱歌。
    師:你們知道它們在唱什么嗎?猜一猜吧。(打開錄音機放春天在哪里的音樂帶著學生活動起來。)。
    師:小黃鸝在找春天,這是春天嗎?
    學生找出翠柳.黃鸝.白鷺這些有季節(jié)特色的景物。
    師:一行白鷺在干什么呀?
    生:它們飛上了藍天。
    學生帶著高興的語氣齊讀一二句。
    師啟發(fā)學生把自己當成柳樹、黃鸝、白鷺配上自創(chuàng)的動作在小組內讀一讀。
    d、指導學習三、四句。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們從窗口往外看,你們看到了什么?(師邊說邊走到窗外展開西嶺雪山圖)。
    生1:這里是西嶺。生2:那是雪山。
    師:你們知道這些雪有多少年了嗎?估一估吧。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釋“千秋雪”。
    師:你們仔細看看,窗子好象把雪山包含在里面了,像不像個相框?美嗎?
    (啟發(fā)學生帶感情在小組內讀一讀,然后全班交流。)。
    師:從門口望過去,我們看到了什么?(及時出現(xiàn)一只大大的紙船)。
    生(驚奇地):是船!
    師:船動了嗎?(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泊”是停泊的意思。)。
    師:有沒有小朋友愿意當船家來開船?要過關才行哦!
    出示問題:1、你這船打算開到什么地方去?
    2、從這兒出發(fā)遠不遠?大概有多遠?
    學生讀完第四句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全班交流,選出小船家。師與小船家進行情境表演。
    師:小船家,請問你這船是打算開到什么地方去呀?
    小船家:我這船打算開到東吳去。
    師:那從這兒到東吳去遠不遠啊?
    小船家:可遠了呢!
    師:到底有多遠呀?
    小船家:差不多一萬里呢。
    小組內表演朗讀第四句。
    師小結:前兩句中的黃鸝、白鷺都是在活動的,這是動景。后兩句中的雪山、船都是不動的,我們說這是靜景。動靜結合,真美!難怪大詩人杜甫要寫下這首絕句。
    四、指導朗讀,培養(yǎng)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讀這首古詩了嗎?
    生:會了。
    學生齊讀。
    師:感情還是到位了,不過節(jié)奏掌握得不太好。
    a、在古詩中標出節(jié)奏讓學生在小組內練讀。
    b、分組比賽讀師及時做好反饋。
    c、全班齊讀。
    d、分組展示表演讀。
    e、嘗試背誦。
    五、課外延伸,加深理解。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八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
    翠柳。
    白鷺。
    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jīng)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jié)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容,教師糾正。
    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川聯(lián)詩句內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圖文結合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
    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
    一行白鷺上青天。數(shù)量。
    遠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
    門泊東吳萬里船。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
    “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境。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激情。
    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絕句教案二年級篇十九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并能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情感。
    理解古詩的大意,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1?大家還記得《春曉》嗎?
    2?其實,描寫春天的詩還有許多,今天,我們將學習其中的兩首。
    3?請大家自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4?抽生讀,在評價中點撥字音。
    1?結合注釋,說說“遲日”的意思。
    2?看課文插圖,展開想象,討論“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組討論“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意思。
    5?抽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余學生補充。
    6?有感情地誦讀《絕句》,注意讀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聯(lián)系詩句,結合插圖,說說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全班交流該怎樣讀。教師范讀。
    (3)學生帶著感情自由誦讀。
    (4)試著背誦。
    1?學生按學習《絕句》的方法自學《春日》。
    2?教師點撥“勝日”、“尋芳”、“泗水”、“等閑”、“東風面”等詞語的意思。
    3?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4?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5?能背誦該首古詩的學生給同學示范背誦,其余的學生嘗試背誦。
    同學們還搜集了有關春天的哪些詩句?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