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教案(優(yōu)質(zhì)15篇)

字號:

    教案能夠提前規(guī)劃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步驟,幫助教師把握教學進度,更好地組織和管理課堂教學。教案的設計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精心編寫教案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一
    在那荒涼而僻靜的驛站旁邊,在那古老的斷橋旁邊,梅花漫無目的的孤獨地開放著,你知道你無人欣賞,無人照應.寂寞的梅花啊,你為誰開的這么鮮艷呢?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黃昏的'時候了,你獨自含愁,這還不夠,你還要遭到風雨的襲擊.。
    梅花你無意想要與百花爭春斗艷,任隨白花來嫉妒把!當你凋零飄落在地時,卻又遭到馬的踐踏.雖然,你變成了泥土塵埃,但是你的清香依然不變啊!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二
    佚名。
    教師思考:
    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nèi)質(zhì)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征。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贊美梅花的的佳作?!恫匪阕釉伱贰肥橇曛频谑缘谝唤M里一篇課文。這是毛主席詞作中的精品。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gòu)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chuàng)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錄了陸游詞的全文并加注了簡要的說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鲇谝陨系目紤],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nèi)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1、結(jié)合搜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2、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zhì)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為題,組織同學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詩文、圖片、樂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紹。(詳細內(nèi)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師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針對搜集信息的質(zhì)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jù)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jié)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fā)學生根據(jù)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jié)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資料中,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內(nèi)容,介紹給同桌,擇優(yōu)抄寫在積累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對照,激發(fā)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2、出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故設疑問:同樣是描寫梅花,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巧妙布疑,誘發(fā)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2、把搜集的關于兩首詞的賞析文章,發(fā)給各小組,鼓勵各組根據(jù)閱讀理解,探究發(fā)現(xiàn),深入體會兩詞的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1、學生結(jié)合本組的學習,交流理解與收獲,教師相機引導點撥。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評價。
    2、學習小結(jié)。
    四、深悟情感、創(chuàng)意表達。
    1、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詞句的理解或?qū)γ坊ǖ母星椋x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三
    法:
    學習襯托的手法,學會比較賞析。
    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賞析,背誦這兩首詞。
    整體感知詞里的藝術形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境界。
    學習襯托的手法,學會比較賞析。
    一課時。
    三疑三探。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回憶上學期的兩首詞,略微點評,溫故為知新做準備。
    二、聽范讀感知這兩首詞。
    三、自讀疏通詞語。
    卜算子:詞牌名詠梅:題目詠:用詩詞敘述。
    猶:還,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樣子。
    爛漫:色彩鮮艷而美麗。這里是形容盛開的樣子。
    寂寞(jimo):孤單冷清苦:竭力,盡力。
    任憑:一任零落:凋謝。
    四、設疑自探。
    1、詞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那些詞可以點明它生活的環(huán)境?
    4、詞里用是什么手法?該詞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學生誦讀、交流賞析后點撥:
    1、寒冷艱險的環(huán)境里;飛雪:寒冷的冬天;懸崖:險惡;百丈冰:寒;
    2、獨有梅花不畏惡劣的天氣,險惡的環(huán)境,迎著風雪,傲然盛開。
    俏;傲寒俊俏,積極樂觀的形象;積極樂觀的思想感情。(帶著積極樂觀的感情齊讀上闋)。
    3、俏——正面;不爭——反面;只——別無所求。表現(xiàn)梅花的謙遜無私;
    爛漫山花——笑:藐視困難的笑:苦盡甘來的面對勝利無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謙遜的笑;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笑。
    4、襯托:風雪、懸崖、百丈冰(俏)——襯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難的形象。
    山花爛漫(笑)——襯托樂觀向上,高風亮節(jié)。
    境界美:給人以胸懷廣闊,志向高遠,樂觀向上的境界美。這首詞通過對梅花形象的描繪,表現(xiàn)梅花堅忍不拔,對勝利充滿信心和謙遜無私的精神,給人以胸懷廣闊,志向高遠,樂觀向上的境界美。
    對比賞析陸游的詞,你有什么認識?
    疏通全詞大意:遠離驛站,那偏僻的殘破的小橋邊,梅花寂寞冷清的開放,無人觀賞。黃昏時光已令你憂愁悲傷,更何況加上狂風鄹雨。
    從不在爭奇斗艷上費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滿。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車碾碎,但你仍舊和以前一樣,散發(fā)著淡淡的縷縷清香。
    同學們比較看看這個梅花是什么形象?表達了作者這樣的思想感情?詞的境界如何?
    討論、賞析:寂寞凄涼,飽受摧殘形象。
    低沉孤傲消沉無奈。
    兩首詞相同點在哪里?不同點在哪里?
    討論、點撥:
    (相同)。
    1、都寫了梅花不畏嚴寒的特點;
    2、都寫了梅花不與群芳爭春的特點3都寫了梅花的高尚品質(zhì)。
    (不同)。
    1、形象不同。陸游的梅花是寂寞凄涼,飽受打擊摧殘的形象。毛澤東詞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積極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調(diào)不同。毛澤東的詞,感情基調(diào)是積極樂觀,充滿自信的。陸游的詞低沉孤高的。
    七、運用拓展。
    比較賞析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
    八、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了賞析詩詞要了解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知道“詩言志”的道理。
    九、布置作業(yè)理解背誦該詞。
    板書設計:
    毛澤東陸游。
    形象傲雪俊俏,積極樂觀寂寞凄涼,飽受摧殘。
    思想感情樂觀向上,充滿自信低沉孤高,悲觀消沉。
    境界氣勢恢弘,博大高遠狹隘局促,灰暗抑郁。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2、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主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比較毛主席與陸游的詞,理解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jīng)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nèi)涵也就明顯的不同,這是理解本課的一個難點。
    教學準備:
    圖片、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同學們,我們在上一冊中已經(jīng)學過《墨梅》、《竹石》、《石灰吟》這三首古詩,同學們還會背嗎?在學習這三首古詩時,我們接觸到了中國詩詞的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誰能解釋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對,就是借助對一件是物的描寫、歌詠來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的思想與情感。這節(jié)課,我們又將學習毛主席的一首詠梅詞。
    二、自主閱讀,以讀悟情。
    請同學們反復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在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帶著飽滿的感情來讀課文。每個人在小組內(nèi)讀,小組推薦人讀給全班聽,最后大家齊讀。
    三、交流討論,激趣導學。
    結(jié)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來解答問題。教師相機點撥,使學生理解詞中的深層含義。
    1、“風雨”、“飛雪”、“懸崖”、“百丈冰”等詞語烘托出了梅花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梅花堅韌不拔的性格,“風雨”與“飛雪”的并存點出了梅花盛開的季節(jié)是早春,這也為下片贊頌梅是報春使者做了鋪墊。
    2、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xiàn)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3、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從中,表現(xiàn)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四、由情導讀,因讀成頌。
    1、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對這首詞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
    2、播放網(wǎng)上下載的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學習朗讀的技巧。
    3、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配樂朗誦。
    五、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后心境的寫照。)。
    毛主席主席在讀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首,卻“反其意而用之”,表達了樂觀自信的胸懷。郭沫若在讀了毛主席的詞后也和詞一首,寫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主席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引導學生自己給畫命題時要有創(chuàng)意,有文采)。
    3、展示網(wǎng)上下載的為本試所配圖畫及音樂,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六、作業(yè):
    1、讀讀背背陸游的詠梅詞。
    2、搜集毛主席詩詞,為下節(jié)課的演唱、朗誦會做準備。
    第二課時。
    設計意圖:
    本設計意在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加強小組合作,培養(yǎng)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學會表演,學會評價。
    教學準備:
    1、將全班學生分為5個競賽組,每組4人。各小組提前將參賽詩詞曲目報上來。
    2、讓學生準備好朗誦詠的配樂磁帶、歌唱伴奏帶。
    3、從每組中抽出一人組建小評委團。
    教學過程:
    1、各小組分別派選手登臺表演,評委為其打分,并說出評分理由和依據(jù)。最后評出最佳小組和最佳賽手。
    2、請小評委們登臺表演,接受全班同學的評價。
    3、教師予以。總結(jié)。
    進一步拓展,請同學們課外閱讀背誦中國古代的詩詞曲賦,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會客上交流賞析。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五
    師:同學們,梅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它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nèi)質(zhì)美。在大自然千姿百態(tài)的花卉中,毛澤東同志對梅花情有獨鐘,他用過的茶杯、飯碗、煙缸、地毯、筆筒上均可見花枝搖曳的梅花圖案,這一梅花情結(jié),寄寓著一代偉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詞《卜算子詠梅》。請同學們拿出學案研讀學習目標(生讀)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一定能夠完成學習目標。
    二、對子同學把全詞讀流利。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完成學案上嘗試探究的第1小題,注意要給對方打分。
    師:好,大家讀得十分認真。下面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
    師:他讀得怎樣?大家評評看。(簡單評價)。
    師:大家談得不錯,另外,要把一首詩詞讀出感情來,首先要準確理解全詞內(nèi)容,把握作者情感。要理解全詞內(nèi)容,必須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學生匯報所查閱的寫作背景)。
    三、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自己聯(lián)系上下文推想這些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有困難,可以借助工具書)再有疑問與小組同學討論并理解整首詞,在弄懂詞義的基礎上與組內(nèi)成員合作,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并結(jié)合詞義對其他組的朗讀做出評價。
    (播放課件:出示重點詞語。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參與討論)。
    四、全班展示。
    師:剛才我參與了同學們的討論,大家都非常認真,都在積極地思考,下面就請各位小小朗誦家來向全班展示你們組的設計。(指定一個組來讀,其他組結(jié)合詞義一句一句的進行評價。)如果你評價的有理有據(jù)可要給你們組加分?。▽W生評價)如果你能比他讀的更好也能為你們組加分。
    預設:
    1、“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這兩句敘述了季節(jié)的變化,交代了梅花開放的.背景,讀時要舒緩些。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這里的“春歸”“春到”象征政治形勢的變化發(fā)展,體現(xiàn)了詩人對形勢發(fā)展的預測和對勝利充滿信心?!暗健弊忠匾糇x,并讀出喜悅之情。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悄”。這里用夸張的手法寫懸崖上的冰凌,說明天氣十分寒冷,在這樣惡劣的天氣里,其他的花都凋謝了,只有梅花還在開放,所以“百丈冰”和“悄”要重讀?!皯已掳僬杀笔瞧鹨r托作用,寫出了梅花不畏嚴寒,頂著寒風開放的堅強形象,因此我們要把梅花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精神讀出來。“猶”字起加強語氣的作用,讀時要用重音,要讀出激昂豪放的語氣。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兩句是說梅花俏麗開放卻不想爭占春光,她只是向人們報告春天來臨的消息,這說明了梅花很謙虛。讀時,速度要稍慢,飽含深情。這兩句反映了梅花不居功自傲,謙遜偉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我們要用贊嘆的語氣讀,對“不爭春”和“報”進行重音朗讀。這里的“也”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痹诤涞亩?,其他花兒都枯萎了,梅花卻傲然開放,用她的俏麗裝點世界,春天來了,百花爭艷,萬紫千紅,這時梅花卻謝了,但她不傷心,看到山花爛漫的春天,她卻笑逐顏開,這種豁達樂觀的精神真讓人感動、贊賞。我們要讀出感動敬佩的語氣。這里的“山花爛漫”襯托了梅花的胸懷,“笑”寫出了梅花的樂觀,要讀得深情些。那個“笑”字,把梅花寫活了,寫出了梅花光彩照人的形象。這“笑”,是藐視困難的笑,是苦盡甘來面對勝利無比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謙遜的笑,是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笑。
    五、合作展示誦讀。
    師:了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理解了詞義,下面我們小組再次合作,讀出偉人這首詞里所蘊含的積極、樂觀、充滿自信的情感。
    師:請哪一組自告奮勇來朗誦全詞。
    師:從(第一次朗讀的組)的兩次朗讀中,大家看,理解了內(nèi)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后讀起來就是不一樣。好,請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誦全詩。(各組展示感情誦讀)老師及時評價(你們讓老師聽到了偉人--,給你們組加3分,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體會到了--,同樣給你們組加3分)。
    六、盤點收獲。
    師:詩歌的韻味,伴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情感,敲擊著我們的心靈。剛才,我們通過朗讀來感受了梅花的氣韻、內(nèi)神美和全詞胸懷廣闊、志向高遠、樂觀向上的境界美。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完成學案上的盤點收獲!
    (學生紛紛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評價。)。
    師:這首詞前面的小序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那么,它和陸游詞在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表達上有什么異同呢?這就是我們下節(jié)課預習到學的內(nèi)容。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六
    教材分析: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1961年12月讀了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毛澤東主席在詞中贊揚了梅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的堅強品格。體現(xiàn)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為人謙遜的品格和寬廣的革命胸懷。
    陸游先于毛主席填了《卜算子·詠梅》,雖有其成詞技巧,但格調(diào)低沉,遠遠不及毛主席高雅。毛主席反其意后,使梅的高尚品格躍然紙上?!耙咽菓已掳僬杀q有花枝梢?!泵飨瘍H用寥寥數(shù)語就將梅的勇氣寫了出來,令人對梅的勇敢精神肅然起敬!“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泵飨潛P梅是報春的使者,春來了,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一年之計在于春,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寓意多深??!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辟濏灹嗣坊ú慌吕щy,英勇無畏的品格;“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辟濏灹嗣坊ㄖt遜的品格。
    詞中恰當?shù)厥褂昧丝鋸垺⒈葦M的修辭方法,如:“已是懸崖百丈冰”一句中,不是說真有百丈,這是夸張的寫法;目的是突出天氣非常寒冷。詞中把梅花當作人來寫;從“她在叢中笑”可以看出來。
    教學過程?:一、導入??:你了解梅花嗎?學生交流對梅的認識。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七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南宋詩人陸游寫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詠梅詞表達了詩人孤高雅潔的志趣。
    上闋描繪了風雨中獨自綻放的梅花。()。
    梅花生長在偏僻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說明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種的,它寂寞地開放著。接著“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可釋為:在這樣的暮色黃昏中,獨自挺立綻放的臘梅花有著孤苦無依的愁苦,更何況此時的環(huán)境如此惡劣,風雨交加,梅花更是倍受摧殘。這實在令人深深嘆息、哀婉。
    下闋主要抒發(fā)了梅花的兩種美德。其一,“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它的美德是樸實無華,不慕虛榮,不與百花爭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開放,它的與世無爭使它胸懷坦蕩,一任群花自去嫉妒!其二,“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它的美德是志節(jié)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淪落到化泥作塵的地步,還香氣依舊。這幾句詞意味深長。
    這首詞以清新的情調(diào)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我愿作梅花,用自己的堅貞不屈宣告世人我的美麗所在。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八
    驛站外斷橋旁。梅花寂寞地開放、孤孤單單。無人來欣賞。
    黃昏里獨處已夠愁苦.又遭到風吹雨打而飄落四方。
    它花開在百花之首.卻無心同百花爭享春光,只任憑百花去總妒。
    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2、全詩。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賞析。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4、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九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賞析。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絕句》里寫的:“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边@首《卜算子》,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tài)上去描寫。
    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后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凄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huán)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jié)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jīng)略中原,又見扼于統(tǒng)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后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lián)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保纤蚊C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xiàn)。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被選入滬教版語文書試用本第3版第3單元宋詞集粹;下;),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xiàn)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tǒng)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chuàng)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zhàn)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十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nèi)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2、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zhì)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1、根據(jù)學生的搜集的資料,引出課題,并結(jié)合學生舊知弄清詞牌、題目等。?。
    2、啟發(fā)學生根據(jù)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jié)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的梅花?。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對照,激發(fā)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
    [巧妙布疑,誘發(fā)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2、學習小結(jié)。?。
    四、深悟情感、創(chuàng)意表達。?。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十一
    風來了,雨下了。雨過天晴,天陰沉沉的,已是黃昏。
    我獨自站在站在驛道旁斷橋邊,看著身旁的一棵梅花。這梅花寂寞孤獨,無人過問,無人理睬。
    剛剛經(jīng)歷了風和雨,梅花依然怒放,不失一絲美麗和光彩。無論剛剛是風還是雨,它看上去都是那么挺拔,永遠不會變。
    梅花雖在荒涼、寂寞的地方扎根生長,雖沒有肥沃的土地,沒有充足的養(yǎng)分。而且這樣已經(jīng)非常清苦,但還要經(jīng)過風和雨的洗禮,但它仍不退縮,勇往直前。
    梅花沒有執(zhí)意去爭取一份春天,但仍受著百花的.嫉妒,它對此,也是毫不在乎。
    一陣風吹過,梅花的花瓣紛紛隨風舞動。一片落在了地上,沾染上了泥。一輛車路過,花瓣被碾過,化作了塵土。雖已粉身碎骨,但梅花的香氣依舊如故,久久縈繞在我的心旁。
    看著這梅花,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那窮苦的情形。是呵,這梅花,和我是多么的相似?我心如大海般波濤洶涌,禁不住作詩一首: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卜算子、詠梅”等詞語。
    能力目標: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反思: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指導可在學生基本了解詞意、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行。指導的基本方式是: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試讀――示范指導――再練讀――再試讀。還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如展示圖片、配上激昂歡快的樂曲等,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詞的朗讀與古詩略有不同,同樣講究節(jié)奏與韻律,但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更加連貫,上下闋之間停頓略長一些,注重意境的營造。這首詞在語言形式上接近現(xiàn)代漢語,便于朗讀時情感的醞釀與抒發(fā)。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講一講詞的大意,對講錯的地方,師生互相補充修正。在讀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課后延伸: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把詩詞朗誦用錄音機錄下來,同學之間相互欣賞,激發(fā)學生誦讀和積累毛澤東詩詞的興趣。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十三
    1961年12月。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特點,理解詞的含意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樂觀主義教育。
    2、有感情地這首詩,并背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的含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
    一幅風雪中盛開的梅花的掛圖,錄音磁帶。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幾首詞。詞是由古代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一般人上闋和下闋。詞有不同的詞牌,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寫的詞。(板書課題,齊讀)。
    2、介紹背景。
    本課韙中的“卜算子”是一種詞牌名,“詠梅”是詞的韙。這首詞是毛澤東主席讀了宋代詩人、詞人、散文大家陸游的詠梅詞以后寫的,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
    二、初讀這首詞,做到讀通。
    1、錄音范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3、請幾個同學站起來讀,其他同學聽后評議,教師范讀。
    4、全班齊讀。
    三、再讀這首詞,初知大意。
    1、學生自由反復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不懂的可以查閱工具書,再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2、學生按以上要求自學。
    3、小組討論交流。
    4、集體匯報交流。
    (1)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2)請幾個同學試著說說這首詞的意思。
    這首詞上闋的意思是:風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飛雪迎來了春天。在那的百丈高的懸崖上,還有俏麗的梅花枝。
    這首詞下闋的意思是:那俏麗的花枝卻不與百花爭那明媚的春色,只把春天的消息向人間報告。等到山花爛漫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綻開笑臉。
    四、細讀這首詞,領會情感。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
    2、學生討論交流。
    3、教師概括小結(jié):
    詞中寫了梅花超凡脫俗、不畏嚴寒、傲雪開放、不與眾花相沉浮的特點。贊揚了梅花孤傲高潔、耐寒頑強不與群芳斗艷的品格。
    五、拓展想象,延伸思維。
    1、請同學們眳“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同學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色,把這幅畫面描述給同桌聽。
    2、請幾個同學站起來描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畫面,其他同學評議。
    3、請大家試著把這幅畫用簡筆畫畫出來,另外請兩個同學到黑板上來畫。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1、請同學們試著給這首詞標出重音和節(jié)奏。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2、請幾個同學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評議。
    3、試著背誦這首詞。
    4、個別試背,齊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寫下了這首詞。那么它們的風格有什么不同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陸游的這首詞。(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越州人。他是中國文學史上寫詩數(shù)量最多的人,共寫了九千多首詩,也擅長寫詞,堪稱大家。乾首二年(1166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這首詞中的梅花形象,正是作者受掩護的身世和壯志未就的心境的鮮明寫照。
    二、布置自學要求,自學這首詞。
    1、自由讀,讀通句子。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查閱工具書,也可以與同桌交流。
    3、想想這首詞的意思。
    三、以四人為一小組,學生匯報各自的自學情況,教師巡視指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檢查讀的情況。
    2、檢查對詞語的理解情況。
    3、檢查學生對這首詞的意思的理解。
    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梅花孤獨地開著,漫無目的。已是黃昏時候了,梅花獨自含愁,更帶著些風絲雨絲。
    梅花無意想要與百花爭春斗艷,任憑百花來妒忌吧。即便梅花凋零飄落,成泥成塵,它的芳香依舊不變??!
    五、細讀這首詞,品味思想感情。
    1、反復讀這首詞,想想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請幾個同學描述所想象到的畫面。
    3、試著畫圖。
    4、結(jié)合背景,說說你體會到詞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p5。
    六、指導朗讀并背誦。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七、拓展延伸。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十四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shù)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國現(xiàn)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譯文】。
    驛亭之外,靠近斷橋的旁邊,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卻無人作主。每當日色西沉的時候,總要在內(nèi)心泛起孤獨的煩愁,特別是刮風下雨。
    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春,一意聽憑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殘變成泥又碾為灰塵,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賞析】。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一生力主抗金,卻履遭群小的嫉妒誹謗和排斥打擊,處地孤危,境遇蒼涼。梅花在陸游的筆下涵蘊著一個失意志士的秉性堅貞、矢志不渝。所以前人評價其末句想見勁節(jié),沉淪不遇者,讀之一嘆。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詞人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huán)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huán)境、時光和自然現(xiàn)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詞人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化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huán)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這著實、妙!
    下闋,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fā),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嗾?,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cè)面諷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nèi)ゼ刀拾?。在這里,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xiàn)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茍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xiàn)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傲骨。
    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凄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jié)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么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在此時已融入了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請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jié)(卓人月《詞統(tǒng)》)。而這勁節(jié)得以想見,正是由于此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此時,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
    【鑒賞二】。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詠梅之詩多至百余首,且認為只有節(jié)義之士,脫俗之筆才配得上題詠梅花。他在《梅花絕句十首》中說到:子欲作梅詩,當造幽絕境。筆端有纖塵,只恐梅未肯。陸游酷愛梅花,因為它象征著氣節(jié)。他的《落梅》詩說: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梅花開時不畏嚴寒,落時不戀春光,來得光明,去得磊落。陸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這種高潔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億,一對梅花一放翁(《梅花絕句》),希望終身與梅花為伴。
    此詞詠梅,實際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跡,自抒懷抱。上片感遇。驛外二句,說梅花流離淪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說梅花備受風雨摧殘,所遇非時,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詠梅歷盡磨難,留得芳香而去。從中不難看到作者身世與人格的投影。陸游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后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他在南宋茍且偷安的環(huán)境中,一直頗遭時忌,但愛國斗志始終不衰,甚至老而彌篤。此詞或許是他晚年所作,借詠梅以表達其堅定不移的愛國立場和政治節(jié)操。雖然不免有自悼自傷的消極成份和孤芳自賞的意味,但主要精神是積極的,他在詞中對周圍惡濁的環(huán)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徑以及自身遭受的種種迫害,所表現(xiàn)出的高度蔑視,也是令人感佩的。詠物詞貴在不離不即、不粘不脫,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詞不雕鏤梅花形貌,而著重攝取其神韻,借以自我寫照,是詠梅的上乘之作。
    《卜算子.詠梅》一詩是托物言意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種雖凋猶香的神韻中寄托了作者生則高潔,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種寂寞凄涼,屢受摧殘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備受排擠的寫照。他青年及第,好兵書,習劍術,胸懷報國之志,并始終堅持抗金,以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為己任。但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打擊排擠,他屢遭貶嫡。特別是在他的晚年,竟至于潦倒至衣食無著。但他雖窮益堅,不墜愛國之志,臨終之時還吟《示兒》詩,教誨兒孫們不要忘記北定中原的事業(yè)。
    作者在此詞中抒發(fā)了自己報國無門的苦悶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此首《詠梅》當為宋代詠梅詩詞中的杰作。另外,此詩詞言語樸實深沉,明白流暢,更實踐了他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骨氣多的文學主張。
    卜算子詠梅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卜算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難點?:
    理解由于毛澤東和陸游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jīng)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nèi)涵具有的明顯的不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同學們好!電視前的同學們,大家好!1,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七律《長征》嗎?它的作者是誰?你們誰能把這首詩背給同學們聽?2.今天,我們要學習毛主席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課題)3.關于詞,你們都知道哪些知識?對,卜算子就是一個詞牌的名稱。生背《長征》學生簡介詞、詞牌。
    理解詞意1.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反復讀幾遍,把它讀熟練。電視前的同學可以先自己讀,再和旁邊的同學互相讀一讀。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這首詞的意思。?學生讀詞,交流詞意。
    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詞的意思。那么詞的題目是“詠梅”,這首詞贊美了梅花的什么品格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詞,品味這首詞表達的情感。同學們再見!
    第二課時。
    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時間。
    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課《卜算子詠梅》。誰愿意先來讀一讀這首詞。
    練習背誦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試著把這首詞背下來?老師還給同學們播放這首樂曲,大家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學生練習背誦。
    作業(yè)????同學們回去后,在筆記本上自己默寫這首詞。喜歡陸游這首詞的同學可以自己讀讀,試著背一背。好,下節(jié)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