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模板8篇)

字號: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一
    大盤雞是我家中秋節(jié)的保留大菜,這個家庭傳統(tǒng)不知道始于哪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唯我家獨有。團圓這天,可以少了月餅,卻不能少了大盤雞。
    雞是自家散養(yǎng)的土雞,從春季到中秋,養(yǎng)半年。中秋這天,會挑選一只約五六斤重的大公雞。從小吃蟲、吃雜草糧食長大的公雞,體型圓潤健碩,頭頂火紅的冠子,毛色油亮鮮艷,頗有鳳冠霞帔的感覺。尾巴高高翹著呈半圓形的弧度,神態(tài)氣宇軒昂,清早可以亮起嗓子熟練地打鳴。這樣一只半歲的公雞正好成熟。
    大盤雞是整雞,包括血、內(nèi)臟、脂肪,時間充裕的話,還會清理出雞腸。醬油、鹽、蔥姜蒜為作料,辣椒、芹菜、土豆為配菜。整個過程需要經(jīng)過煎、炒、燉三步。雞體內(nèi)取出的脂肪煉的油,已經(jīng)足夠整個大盤雞的用油分量,放入蔥姜蒜爆出香味,肉一下鍋,就香飄滿院!大火煎炒,灑鹽、醬油,翻炒至出汁,蓋上鍋蓋中火燉。燉的過程中,加入土豆塊,起鍋前幾分鐘再依次加入雞雜、芹菜、辣椒翻炒。最后加入雞血,煮熟后,盛到大圓盤中,堆成了一座小山,冒著縷縷熱氣。
    月亮升起來了,敬完老人燒過紙后,就開飯了!全家圍坐桌旁,熱熱鬧鬧吃起團圓飯。色香味俱全的大盤雞擺在圓桌中央,翠綠的是芹菜,鮮紅的是辣椒,金黃的是土豆,油黃透亮的是肥而不膩的肉皮,肉質(zhì)紅亮。夾起一塊咬一口,瞬間,味覺嗅覺同時體驗到一股濃濃的鮮香。肉質(zhì)筋道卻不老,芹菜脆嫩,紅椒微辣,土豆粉粉糯糯,所有的配菜飽吸雞汁,菜香和肉香融合后,得到了最極致的升華!
    爸爸牙口不好,我們爭相把最軟的雞胸肉和雞血、雞肝夾給爸爸;媽媽只選雞頭、雞脖子、骨架一類肉少又不好啃的部位吃,我們就把肉多的骨頭挑給媽媽;而我們的碗里,每人會得到各自最愛的雞翅、雞爪或雞腿。
    貓聞到香味,不愿去捉老鼠了,守在桌下眼巴巴地望著,狗在屋外急的直哼哼。飯后,貓會得到一份伴著雞湯的剩菜剩飯,躲在一邊悄悄地享用,生怕有誰搶了它的美餐。骨頭歸狗,狗有滋有味地把骨頭嚼的嘎嘣響,最后把盆舔凈,再用舌尖靈敏地撿起地上的殘渣送進嘴里,毫不浪費,吃完后坐在窩旁,一邊舔著嘴回味,一邊愉快地搖著尾巴,一副滿足的模樣。
    小時候大盤雞由媽媽做,后來姐姐接班。姐姐離家工作后,做大盤雞的任務(wù)就落在了我身上。我根據(jù)家人的喜好,將延續(xù)多年的大盤雞做了改動,把雞身上肉多的部位剔下來切片,骨架部分也剁成小塊,這樣既容易燉,也更入味、方便吃。次數(shù)多了,也練就了一手做大盤雞的好手藝。
    大盤雞并不只有中秋節(jié)吃。其他節(jié)日或者有客人到訪,也會上這樣一份大菜。而只有中秋節(jié)的大盤雞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不僅因為團圓節(jié),另一個原因是菜是菜園里現(xiàn)采的,土豆是新鮮出土的,雞也是當(dāng)年養(yǎng)的。無論是菜還是雞,這個時候都成熟的恰到好處。正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最獨特最美味的大盤雞!
    離家讀書后,少有機會吃到這么美味的大盤雞了。城市里的雞大都是養(yǎng)雞場幾十天出籠的雞,無論從口味、口感還是色澤上,都無法與家里養(yǎng)的土雞相比。且不說這雞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中吃什么食物長大的,這樣的速成雞體型小,似乎整只雞僅由四肢和幾根軟軟的骨架構(gòu)成。肉最多的部位是雞胸,肉質(zhì)卻綿軟,食之寡味。
    如今離家遠了,每次回家,媽媽必會提前燉一鍋香噴噴的大盤雞等著我。時移世易,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做大盤雞的功夫也沒機會發(fā)揮了!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二
    ——題記
    明月千里,逆流相思
    低聲細語,柔清萬千
    生死契闊,爰到心驚
    牽絆寄君,綻放輪回
    夜色闌珊,傾城之戀
    走在小街,月亮一路而隨,云之天端,看樹項迎接著一輪月光
    還記得月亮里嫦娥的故事么?凄美的讓人沉醉,披星戴月,如夢般馨香
    殘花亂了流年浮生,紅顏印清涼,清淚醉寂寞,回首過往,一切如夢
    這場中秋,沒有童年的溫馨,只有滿心掛懷,只有和影子作伴,只有心落花滿地
    嘆息時光飛逝,穿透朝陽明媚。微暗處守望,洗不凈滿身塵埃,看不完落花流水的風(fēng)景
    一曲相思,一場綿雨,懷揣一簾幽夢
    粉紅光陰,世俗煙火,蔥蔥郁郁,永遠長久
    煙花傾城,中秋的月,圓而冷清,綿長光景,銀竹秋畫獨攬月
    月圓夢圓,竹火云中,云中竹火,安靜守月,看夜色闌珊,發(fā)如水秋波
    ——后記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三
    今年的中秋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這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由來已久,賦予這個節(jié)日的含義很多,也很深刻。
    秋天的想象都很豐富,沉淀這一年的忙碌奔波,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孩子們讀書勤奮了一年,馬上就要高升一年級學(xué)習(xí)新課程了。大人們種下的莊稼結(jié)下了厚重的果實。商家們雖還沒到年底,但這一年的收成心中也有了底數(shù)。
    樹葉經(jīng)歷了這一夏天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洗禮,不再是初春時的翠嫩,長著深綠色葉子的細小枝杈,不再柔弱而變得粗硬起來。
    沒有特殊的原因,離家不論遠點與近點,都要趁著節(jié)日趕回家看望老人。父母見到兒女們又圍聚在自己身邊,自然是最幸福最開心的時刻。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員的節(jié)日。
    中秋月圓,一家人桂花樹下品酒賞月,秋風(fēng)習(xí)習(xí),沖刷了剛剛過去的酷暑,兄弟姐妹給老父斟滿一盅杏花美酒,給母親剝開一塊稻香村月餅,老人心里想的不是那一盅酒和那一塊月餅,而是這兒孫繞膝的心境。父母看到孩子們經(jīng)歷了這一年磨礪,不管這成就的大或者小,順利或挫折,挺過來就是成長成熟與積累。
    對于我來說,中秋給我的記憶就是母親每年中秋節(jié)做月餅的事情了。
    每年從春天開始,母親就要收集葫蘆花,玫瑰花,黃豆花,把這些花晾曬干了要倒成末保存起來。還要從城里買上一些?曲。臨近中秋就要發(fā)面,和面用的面料主要是小麥粉,少許的豆粉和玉米粉,揉面時要在面粉里摻上少許的豆油,揉面最費力,揉出來的面不能沾手,勁道有勁兒。多半盆面揉出來手腕子揉的都疼。面揉好了還要醒上一個時辰,然后把面揪成一個個小面團。每個小面團要一個一個的搓,一直搓到面團光潤了再用小搟面杖搟成約半公分厚四五十公分的直徑大小,開始包餡兒。
    月餅餡兒用煮的軟軟的赤豆紅棗山藥包在紗布里,用力擠壓后擠出的豆沙末,豆沙里摻上炸干的花生碾壓成的粹瓣兒,青絲,核桃仁,杏仁,花末,芝麻,?曲,砂糖,麻油等再根據(jù)水分的多少加入適量面粉做成。搟好的面皮摸上上等的麻油鋪在制作月餅的模子里,也可以直接把麻油倒在模具底上,面皮兒上填充好月餅餡兒,用力把模具壓實,打開模具,成型的月餅上還要鋪上層麻油,就可以放在籠屜里用火蒸了。
    蒸月餅用的火一定要用干柴烈火,蒸出來的月餅黃橙亮麗,晾去水分,就可以食用了。
    想吃別樣餅餡兒,可隨意調(diào)制。用腌制的蛋黃做月餅餡兒,瘦肉做餡兒等都可以。
    生活富裕了,才有了母親這做月餅的習(xí)慣,我們小的時候條件不好,很少有做月餅的時候。因為每年中秋時分,秋天的果實還沒收獲,往往是比較拮據(jù)的時候,家里買點月餅,水果,大人舍不得吃上幾口,兄弟幾個分了份,每人一份。正是這個原因,這三十年來,每年的中秋節(jié)我給家里留下的零用錢是最及時最多的時候。
    八月十五還是文人們表達感情的節(jié)日,嫦娥奔月廣寒宮,吳剛砍倒桂花樹,都是文人秀才們借著明月抒發(fā)情懷的好時光。
    傳說中元朝時期,中原地區(qū)人民不滿朝廷的壓迫統(tǒng)治,在月餅餡兒里包上紙條,掰開月餅看到八月十五起義的字樣,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起義。從明朝開始就形成了這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xí)俗。
    傳說歸傳說,每逢這改朝換代,自然就免不了戰(zhàn)亂。除了戰(zhàn)亂,人類經(jīng)歷各種自然災(zāi)害,蝗蟲,瘟疫,洪水,饑荒等等不時有出現(xiàn),為了生存,要與這各類災(zāi)害抗?fàn)?。?jīng)歷了饑荒瘟疫多發(fā)的春天,經(jīng)歷這多變無常與洪澇相伴的夏季,與災(zāi)難抗?fàn)幩闶怯辛艘粋€初步的結(jié)果,歷史傳留下來,用中秋節(jié)紀念這抗?fàn)幦〉玫膭倮?,期盼的就是一家人的團圓。
    八月十五賞圓月寓意著圓滿,團圓?!鞍嗽率逶普谠?,正月十五雪打燈”,看著這中秋圓月,憧憬著明年的好年景。老百姓沒有別的奢望,就是期盼著有個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平安日子過。其實,人們還有比這自然災(zāi)害更可怕的危害,就是人類自己的“邪惡”帶來的殘害,所以,我們需要建設(shè)和諧社會。
    母親包的月餅,其實包的是團圓幸福平安。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四
    中秋節(jié)是團圓的節(jié)日,也是祭祀月亮的日子,它不僅象征團圓,更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是封建社會中難得的沒有宗教色彩的節(jié)日,同時也凝結(jié)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
    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很多,最讓人耳熟能詳?shù)目峙戮褪擎隙鸨荚铝恕T谌藗冇∠笾泄鸹湎率擎隙鸷陀裢?,還有吳剛。其實遠古還有一種說法,相傳弈在射日之后,王母娘娘賞他一顆不老丸,豈料被嫦娥偷了去,嫦娥向巫師有黃占卜,詢問自己的命運,有黃說她的命運很好,子孫繁多,于是她就飛奔到月亮,誰知漸漸變成了蟾蜍的樣子,所謂的子孫繁多不過是她產(chǎn)下的卵而已。
    也有的神話說,嫦娥并沒有變成蟾蜍,她只是孤單地居住在月宮,而陪伴她的只有一只在桂樹下?lián)v藥的兔子,我們看到月圓時里面影影綽綽的陰影就是傳說中的桂樹,因而唐代詩人杜甫有詩曰:“砍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BR>    中國的哪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吃都是非常講究的,中秋節(jié)更不例外。良辰美景,輕歌曼舞的雅興,觥籌交錯之際是免不了要吃點東西的,這便有了月餅。月餅源于宋代,那時也只是官宦之家和富商巨賈的奢侈品,直到明代,才逐漸普及到民間,到了今天更是普天之下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食品了,吃月餅也成了中秋節(jié)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
    時至今日,祭祀月亮的活動漸漸變成了親人團聚的節(jié)日。每到這一天,人們再忙也要停下手中的活計,家眷老小聚到一起,擺上瓜果月餅,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賞月聊天。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币灿幸恍┤藶榱藝液褪聵I(yè)不能回家團聚,思鄉(xiāng)心切的游子們也只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行”了,孤杯問盞,默默品嘗思鄉(xiāng)的苦楚,借助圓月給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捎去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中秋月圓之時,是每個人慰藉心靈的港灣,看著月兒圓圓滿滿,祈禱諸事圓圓滿滿,人生圓圓滿滿。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五
    今年的中秋夜,月是分外地明,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來,這已是我人生的第四十一個中秋夜。繁花落盡,秋月皎皎,只感覺心非常地平靜。
    沖一杯清茶,坐在窗前,看那一輪明月,乳白色的月光透過窗戶,將清輝灑入室內(nèi),也灑到我的身上,能感到這秋月的清涼。窗外的絲瓜與牽牛花密密地纏在一起,為我的窗欞鑲上了天然的畫框,絲瓜蔓的嫩梢在月光下是那樣的柔,就像嬰兒的小手,微卷著在窗紗上,似在無聲地敲打著窗,和我調(diào)皮地打招呼。
    這樣的月圓之夜,這樣的良辰美景,正好配王菲的歌,蘇軾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音樂緩緩地響起,王菲那天籟般的嗓音,充盈了整個屋子。
    我起身,走到院子里,坐在搖搖椅上,盡情享受這美好的夜晚??諝庵杏袧庥舻墓鸹ǖ臍庀ⅲ悄菢拥臏貪欁砣?,院子外有一棵高大的槐樹,透過婆娑的樹葉,去看那月亮,就像高掛在槐樹頂上,觸手可及??上切呛苌伲谶@城市的天空,是越來越難看到星星了。
    記憶中最溫馨的一次中秋夜,是八歲那年。爸爸被廠里派去守湖,中秋節(jié)那天,爸爸回來接我們?nèi)ズ线^中秋,爸爸搖著小船帶我們上湖心亭,媽媽拿出準備好的鹽水花生,還有我和弟弟最愛的酥皮冰糖月餅。我和弟弟開心得又唱又跳,那一輪圓月,就此長留在我心里。
    如今,又是一年中秋夜,還是那一輪圓月,卻已物是人非,爸爸早已去世,媽媽也已滿頭白發(fā),弟弟獨自一人漂泊在外,今日的月也曾照過昔日幸福的一家人!年年月月,它看盡多少悲歡離合,多少曲終人散,它還是那么地淡然,寂無聲息地掛在天穹,用它溫情的光輝,守護這人世間。
    我仰頭望月,心里是滿滿的感動,生活瑣碎繁雜,我失去了很多,但我擁有的更多:滿院的桂花香,滿院的絲瓜,盛開的牽?;?,更有那一輪滿月!
    我想起蘇軾的另一首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細思量,能幾許?憂愁風(fēng)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fēng)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是啊,幸有這清風(fēng)皓月與我作伴,就在這中秋月圓之際,我默默地祈禱:我愛的人一切安好!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六
    清宵月光冷若霜,游子離腸亂如麻。
    思鄉(xiāng)之情是歷史長河中飄轉(zhuǎn)不絕的最凄美的旋律。游子如同從家鄉(xiāng)這支竹 簫中傳出的'音符一般,即使散播到天涯海角,也無法斬斷其中的聯(lián)系。一夜夜的魂牽夢縈,一次次的望眼欲穿,一聲聲的喃喃細語,都是家鄉(xiāng)對游子的呼喚,游子對 家鄉(xiāng)的牽掛啊!游子的鄉(xiāng)愁是水滴,日復(fù)一日積成了清潭對影獨酌;游子的鄉(xiāng)愁是蠶絲,年復(fù)一年織成了鄉(xiāng)衣以慰孤心。不論暴雨狂風(fēng),鐵馬金戈,都無法斷絕游子 與家鄉(xiāng)的聯(lián)系。
    迎窗前孤燈冷月,揮劍斬麻,寒風(fēng)落燈花,驚鴉一啼月掩華,道不清何處為家。
    游子心中的鄉(xiāng)愁如同清水中的一滴墨汁,起初仍清晰可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便四處都是它的身影,且越攪越渾。故鄉(xiāng)愁不可理,越理只會越亂。這輕煙似的鄉(xiāng) 愁,只需一縷清風(fēng),天地間便會充滿它的身影。鄉(xiāng)愁會在不經(jīng)意時自然流露,細細尋覓時卻又了無它的身影,只聞其聲,卻不見其人。
    共河邊濁酒寂影,細看麻形,翻手杯酒傾,杏花濺影夢初醒,仰首望天向誰吟?
    因為背后有個家鄉(xiāng),游子們才能不懼人生的風(fēng)浪;因為背后有個家鄉(xiāng),游子們才能昂首闊步奔向希望;因為背后有個家鄉(xiāng),游子們才能有地傾訴衷腸……鄉(xiāng)愁既如刀一般使得離人斷腸,又如綢一般成為纏綿心間的溫柔。這甜蜜而又痛苦的鄉(xiāng)愁,成了多少人駛向遠方的方舟!
    最是那一繞指的溫柔,像一支長劍不勝纏綿的嬌羞。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七
    何處關(guān)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月是故鄉(xiāng)明,幾縷牽掛,滿心的是那淡淡的思鄉(xiāng)情愁。又是一年皓魄當(dāng)空,月滿人未圓。回想起兒時的中秋是那么的讓人回味無窮。然而現(xiàn)在卻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情。
    兒時最期盼的便是逢年過節(jié),因為過節(jié)了就有許許多多的好吃的,那時候的自己只是為了滿足口舌之欲。哪有現(xiàn)在的諸般情感。那時過中秋了家家戶戶都會買些香梨、紅富士、月餅之類的,還有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石榴。那時自己常常偷偷的拿著吃,放學(xué)回家就到處用鼻子聞著香味去尋覓……中秋家家都會走親訪友,宴請賓客,而每次我都會吃的在也撐不下,因為過了這個節(jié)日就不可能有大魚大肉的混吃混喝了。
    最讓我懷念是中秋的夜晚每家大人都會為自己家的孩子親手做一個燈籠或者去街上買一個花花綠綠、有著各種好看圖畫的燈籠。如果有哪個小伙伴拿著一個那樣的燈籠,那他就會成為最幸福的小朋友。每個人都會羨慕。因此沒到快過節(jié)總是希望父親能夠為我買來最好看的燈籠。然后成為他們當(dāng)眾最幸福的,領(lǐng)著他們在鄉(xiāng)間田野中頂著黑夜瘋跑。
    中秋在我的家鄉(xiāng)還有一種美食,也只有中秋是才會做些,平時也難得吃到。在我家鄉(xiāng)俗稱糖饃,也可稱作糖餅。內(nèi)餡是紅糖和炒熟的芝麻放在一起搗碎,外面是一層發(fā)面包裹。做好了以后表皮香脆,內(nèi)餡甜而不膩。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會讓我留口水。幸運的是今年父母都在到時可以然他們做些來滿足我那幾年未吃的饞蟲。
    出來漂泊已有好幾年,和家人也是聚少離多。曾懷念的香梨,紅富士、月餅等也是食之無味。在外漂泊的幾年中我很少吃月餅,也和少去買。也許是為了逃避,而不愿吃吧。記得剛工作的那年過年,我和馬哥基本上是吃泡面和醫(yī)院食堂過來的,想下次飯館都會成為奢望。因為過年家家關(guān)門過年團圓。
    獨在異鄉(xiāng)的異客,月明星稀的夜晚,在萬籟無聲默默的低吟著思鄉(xiāng)的旋律,祝福遠在家鄉(xiāng)的父母身體健康。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不管多忙抽出一點點時間給父母送去一聲問候,一份思念。
    中秋節(jié)散文詩朗誦篇八
    稱這天為中秋節(jié)的原因是: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個,民間稱為中秋。
    中秋那天,人們買來除了月餅外的'各式各樣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著團圓飯,望著即將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點兒出來。
    晚上,月亮出來了,像個大圓盤似的。這時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陽臺上,各種月餅也都一齊拿了出來。大家望著皎潔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親人;有的人在月光下舉杯相慶,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煙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綻放!
    中秋節(jié)是我們合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