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事件范文(16篇)

字號:

    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成績的關鍵。在總結中,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圖表、數據和實例來支持我們的觀點。作為學習的參考,下面是一些經典的名言警句。
    熊孩子事件篇一
    熊孩子事件是指那些行為失控、道德缺失、無視公共秩序的未成年人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教師作為學生長時間相處的人,對于熊孩子事件的心得體會尤為重要。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談談我對熊孩子事件的一些體驗和思考。
    第一段:熊孩子現象背后的根源。
    熊孩子現象的背后,有許多因素導致,如家庭教育不良、社會環(huán)境影響、個人心理因素等。教師在了解這些基本原因的同時,應該深刻認識到,教育是持續(xù)微小的積累和長期影響的結果。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并為他們提供專業(yè)的行為指導,并通過家訪、親子活動等方式加強學校和家庭的溝通聯系。此外,教師也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團隊合作,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團隊,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段:教師應負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的責任重大。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包括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行為的引導。熊孩子事件的發(fā)生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教師所肩負的責任。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及早發(fā)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糾正。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規(guī)則制定過程,鼓勵學生參與班級、學校的管理,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到規(guī)則對于維持秩序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第三段:采取合適的教育方法。
    面對熊孩子事件,教師要冷靜處理,采取合適的教育方法。首先,教師應該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和需求。其次,教師應該注重德育教育,通過開展集體討論,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集體和他人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的公德心和責任感。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表達和化解情緒,避免因情緒沖突而產生不良行為。通過情感溝通,讓學生感受到互相尊重、理解和愛護的力量。
    第四段: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與反思。
    教師在引導學生時,也要注重自身修養(yǎng)與反思。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此外,教師還要進行自我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和教育能力。教師要不斷學習和了解各種教育方法和心理學知識,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第五段:共同承擔社會責任。
    熊孩子事件不僅僅是教師個體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問題。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不僅僅是教育責任,還有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教師可以積極參與社會的相關活動和組織,宣傳教育理念,推動社會的良性發(fā)展。與此同時,政府、家長、社會各界也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引導孩子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總之,熊孩子事件是當前社會一個突出的問題,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并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通過重視家庭教育、加強德育教育、采用合適的教育方法、注重個人修養(yǎng)與反思以及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等措施,我們必定能夠有效減少熊孩子事件的發(fā)生,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有道德品質的優(yōu)秀人才。
    熊孩子事件篇二
    今天,媽媽請了她的老同學鄭阿姨一家三口來我家吃飯。
    到了晚上,鄭阿姨的3歲兒子陽陽坐在沙發(fā)看電視,阿姨和媽媽在一旁開心地聊天,叔叔在玩手機。因為他們是客人,他們的要求,我盡量都滿足。所以陽陽要看電視,我給他開好,調了他喜歡的兒童節(jié)目。可我剛準備走,陽陽說:“我要玩玩具,不想看電視了?!庇谑?,我又去玩具倉庫拿了很多適合他這么大小孩玩的玩具,捧出來給他玩。我說:“陽陽,你想看電視還是玩玩具?”他不理我,低著頭玩玩具。“你怎么不回答我呢?”我剛一說完,他把手上的玩具一扔,又開始不停地調電視看,還把聲音開的很大。哎,這小孩真是個熊孩子,我就差把他當小祖宗供起來了,可是這孩子就是這么不聽話,一會兒開電視,一會兒扔玩具。最后,我的火騰的一下就上來了,直接關了電視,沖進了房間,把門“砰”地關上了。
    沒過一會兒,媽媽進來了對我說:“你的行為是錯的,這樣做很不禮貌。我們是主人,他們是客人,你是大哥哥,陽陽是小弟弟,如果你到陽陽家,他也這么對你,你會有什么想法。你要對客人、對小弟弟有耐心和愛心,知道了嗎?”
    我想了想,覺得媽媽說的話很有道理,正準備打開門向小弟弟道歉的時候,小弟弟跑來先跟我說了聲:“哥哥,對不起?!蔽伊⒖袒卮穑骸皼]關系!”接下來,我們就又玩在了一起!
    熊孩子事件篇三
    一陣天昏地暗,烏云黑壓壓地成了一大片,簡直要把我們吞沒了,怎么了?還不是那個“手撕王”來我們家了!
    一陣開門聲響起,還沒等我眨下眼睛,一個扎著沖天辮,手拿棒棒糖,腳上還未脫掉沾滿泥土的鞋子的侄女——不,“手撕王”來了。媽媽在后面邊追邊喊,好不容易以追我的速度抓住了她,幫她脫下了鞋。唉,接下來肯定要倒霉了。
    “手撕王”一到我家就東摸摸,西摸摸,打翻了玻璃杯,又去翻零食箱,讓人看了就咬牙切齒。終于,她像皮球一樣到處滾遍了全家,就再也忍不住爆發(fā)她的“手撕癥”了,忽然沖上我的書桌,抄起我的那張大作——手抄報?!鞍Γ裉斓摹疫\觀眾’怎么是我那寶貝?”我叫苦連天。
    現在你知道她為什么叫“手撕王”了吧?我?guī)缀跏菗涞綍狼?,剛要拽住那雙可惡的手,但已經遲了。她的手指狠狠一拉,手抄報便在她手中斷送了性命。那陣“嘶”的聲音響起時,我的心已經支離破碎,仿佛她撕的不是手抄報,而是我的心,是我的肝臟。千萬根針刷刷刷地刺向我。頓時,我感到了痛、癢、悲傷、暴怒,它們混合在一起,讓我恨不得用我的“如來神掌”猛地扇在她那還在嬉笑的臉上,給她印一座“五指山”。一想到她不是男孩,手臂卻又如斷了電一樣,停在半空中,生氣無處發(fā)泄,只好奔向房間,把門用力一摔,發(fā)出了驚天巨響,門似乎痛得哇哇直哭。
    我把自己反鎖在了房間里,但是怎么能止住“手撕王”的“手撕癥”呢?只聽一陣有力的腳步聲,準是她跑來找我了。她跺著腳,往我的門上踢,隨后用身子撞,撞不開就喊,喊聲驚天地泣鬼神。我仿佛感到房頂隨時有掉落的危險。對此,我只想說一句:遠離熊孩子,珍愛生命。
    熊孩子事件篇四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熊孩子事件,一時間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那些調皮搗蛋、不尊重他人、不懂禮貌的孩子給社會帶來了很多問題與困擾。然而,熊孩子事件也值得我們深思。在思考熊孩子事件時,讓我們從社會角度、家庭教育角度、個體德育角度、學校教育角度和法律角度等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通過深入分析熊孩子事件,我們或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契機。
    從社會角度來看,熊孩子事件的發(fā)生與現代社會的變遷密切相關。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物質的豐富和生活的方便,但也造成了人們追求享樂的心態(tài)。這種追求自我滿足的風氣進一步滋生了糟糕的行為習慣,熊孩子的出現即是其表象之一。社會秩序的混亂、人們道德觀念的淡漠以及大眾媒體對暴力和糟糕行為的追捧和鼓勵無疑是促使熊孩子事件滋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需要從社會基礎出發(fā),進一步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和落實,厘清社會倫理,建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從家庭教育角度來看,熊孩子事件反映出家庭教育的失誤。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觸社會的平臺,家長們應該履行好養(yǎng)育責任,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缺乏約束和教育。這導致了孩子的自私和不尊重他人的行為習慣的生成。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行為,引導他們正確對待他人和社會,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
    從個體德育角度來看,熊孩子事件也反映出了個體德育的不足。個體德育是一種以對待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和學習積極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尊重和關懷的態(tài)度的統稱?,F代社會中,一些孩子缺乏對待他人尊重的態(tài)度,這與他們自身的個體德育素質有關。只有積極樹立自己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的態(tài)度,才有可能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建設和諧社會。
    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學校也應當承擔起對熊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的責任。學校應該在課程中滲透道德教育,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學校教育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價值觀。
    最后,從法律角度來看,提高法律意識是解決熊孩子問題的一種重要途徑。法律是社會行為的約束力量,孩子們應該明白他們行為的后果。家長們和學校應該加強對法律法規(guī)的普及和宣傳,讓孩子們明白犯法行為的嚴重性,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與安寧。
    總之,熊孩子事件是反映出現代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的一種特殊現象。從社會角度、家庭教育角度、個體德育角度、學校教育角度和法律角度等多方面來看待這一問題,我們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有望培養(yǎng)出一代有底線操守,自律守規(guī)矩的年輕人,并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文明和諧的社會。
    熊孩子事件篇五
    春節(jié)本來應該是美好的一天,可今年的春節(jié)卻成為了我這輩子最難忘的“黑色春節(jié)”。原因就是一個“熊孩子”——我的小侄子。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過年那天,我大姨一家來姥姥家拜年,我4歲的小侄也跟來了。開始還沒什么,直到嫂子提議去商場逛一圈,我悲劇的一天就此展開。
    大人們都出去逛街了,只剩下我和表姐在家里看孩子。這下可好,沒了大人的看管,我小侄就在屋里撒了歡。一會擺弄擺弄這個,一會擺弄擺弄那個,好不容易能安靜一會過不了多久就又開始鬧騰,直到我嫂子回來才安靜下來。
    時間一晃就到了晚上,吃完年夜飯后就開始放煙花了。五顏六色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中開放,像一朵朵綻放的鮮花。之后,老舅又點燃了“滿天星”,只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一顆顆“小導彈”向空中飛去?!靶棥币幌伦诱ㄩ_,頓時,天空開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不一會兒,火光熄滅了,天空中落下一顆顆星星一樣的火星??旖Y束時,小侄點燃了一根呲花,可能是他對突然冒出的火花感到害怕,小侄一下把呲花扔向了一邊,正好砸在了我的羽絨服上,于是,我的羽絨服正式宣告報廢。小侄好像也意識到了自己做了錯事,一下子不說話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春節(jié)是快樂的,有“熊孩子”的春節(jié)也是難忘的啊。
    要說“熊”孩子,除了我那小表弟,就再無第二人!
    他有一雙閃閃發(fā)亮的眼睛,總是泛出“狡黠”的光,充滿著“惡主意”。那張能說會道的嘴里能源源不斷地流出一個又一個整人的鬼點子。他呀,天生就是為惡作劇而生的。
    就說今年過年時的一件事吧!一天晚上我們都在吃晚飯,突然聽見“轟”的一聲巨響,我想:冬天是不可能打雷的呀!一瞥旁邊,不對,剛才表弟說去上廁所的,也不會那么久吧!不會是……我趕緊跑出去一看,啊——,他竟然在密封的陽臺里放了爆竹!陽臺的墻都變成了黑色,瓷磚也被炸裂了許多塊,見我大驚失色的樣子,他卻慢吞吞地說:“我從沒試過在陽臺里放鞭炮,我只是試一試而已嘛。沒想到,有這么響?。 闭f完,他向我吐了吐舌頭,若無其事得蹦蹦跳跳地走了。
    這只是一件小事,他還有更“熊”的事呢!
    記得有一次,我在房間里看書,吩咐他在沙發(fā)上玩平板電腦。我擔心他又做出什么怪事來,剛過了5分鐘就去看看他,見他在玩,心想:謝天謝地,他終于安分下來了。下一個5分鐘我再去看他時,他不在沙發(fā)上卻站在了金魚缸前。我的心猛得一跳,不會又有什么“好事”發(fā)生了吧!
    “喂!”我兇巴巴地問,“你在干啥呢?”
    他卻沖我甜甜地笑了笑,溫柔地說:“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撒了一泡尿,毒了金魚缸。”
    我急忙把他推開,啊——,我的天哪,他竟然在金魚缸里撒了一泡尿,一群原本快活的小金魚現在一個個都肚皮朝著天!
    你看吧,這就是我家的“熊”孩子——蘇俊成。
    熊孩子事件篇六
    早就聽老師說鞏義長壽山風景區(qū)很美,有迷人的風情古鎮(zhèn),秋天還有漫山的紅葉。
    昨天,風景如畫的熊孩子長壽山綜合實踐基地,終于迎來了我們,開展了為期二天一夜的社會實踐活動。
    離開校園,走向山野。又到了一年一度令人期待的“史詩級”大片《野外求生》上映的日子。我想所有同學的心情應該激動的。
    不過今年的主題是“熊孩子”,不用學習,想玩就玩,不少同學半夜里都睡不著覺,都躲在被子里偷偷笑了起來——終于解放啦!
    把熊孩子們放到學校外面就是幸福的,是得好好慶祝一下,比如去長壽山爬爬山,玩玩游戲,買點零食,享受屬于自己的自由時光。
    長壽山風景確實很美,作為4a級景區(qū)有著獨特的風景,特別是風情古鎮(zhèn),韻味十足。不過軍訓還是很辛苦,嚴厲的教官們?yōu)橥瑢W們進行了軍訓動作示范表演。立正、稍息……教官們整齊劃一的動作,鏗鏘洪亮的聲音,扎實有力的步伐,贏得了參與社會實踐的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表演完畢后,大家在教官和老師的統一安排下,頂著秋日的驕陽,正式開展了各項軍訓。在軍訓中,同學們接受了立定、稍息、轉向和行進等隊列訓練,以及國防知識、紀律教育,感恩教育,受傷急救等方面的培訓。
    經歷過才會知道。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不僅展現出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還通過同吃同住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和集體意識。這也是一次有意義的體驗,收獲很大,雖然苦、臟、累,但一切都值得。
    熊孩子事件篇七
    “叮鈴鈴”上課鈴聲如往常一般響起,一雙雙課間還閃爍著歡樂的眼睛立刻多了幾分恐慌,只見大腹便便看似慈祥的姚老師眼神略帶犀利地踏進教室,并給我們下了命令——背公式。大家心不在焉地動著嘴皮子,心卻已經飛到十萬八千里外的塞外邊疆。
    突然,一陣讓姚老師“鬧心”卻讓我們“舒心”的電話鈴聲不適事宜地響起,姚老師掏出手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門而出!原來靜得連一根針掉落的聲音都能聽見的教室頓時變得像馬蜂窩一樣吵,同學們原來端正的坐姿立刻松散下來,個個擰得像麻花似的。只聽得張鑫垚一聲大喊:“老師走了,教室是我們的嘍!”于是,在“萬眾矚目”光環(huán)下的他變得存在感和活躍度“蹭蹭”往上竄。在這種時刻,“笑話大王”李俊良怎能缺席,他可謂是“搞笑”的代名詞,他一出場,那絕對是“笑料百出”!這不,你瞧!他走上了講臺,用那極不協調的身體盡情忘我地舞動著,差點摔個“狗啃泥”,眾人先是一怔,后來竟忍不住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來。徐金銳撐不住了,一口水全都噴了出來,上演了一幕高難度的“口吐蓮花”;邱欣菲差點笑岔了氣,拍著桌子叫“哎呦”;蔣升開則是笑得連口水都噴出了天際;殷睿笑出了后槽牙,手指著李俊良,笑得合不攏嘴……全班無一個不彎腰屈背,大家都笑得喘不過氣了!
    正當大家都沉浸在這笑聲中,不可自拔時,不知是誰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咱們可別太得意,老師可是有‘第三只眼睛’的!”被他這么一講,全班同學都嚇得花容失色。終于,在大家憂愁之際,一位“英雄”崛起了,他就是號稱天不怕,地不怕的“西楚小霸王”——張鑫垚!他好主意沒有,壞主意一籮筐。他學著戰(zhàn)士潛伏的姿勢匍匐前進,看準時機,小肉手一舉將插頭拔下。忽然,不知是誰拉響了“警報”:“老師來啦!”果然,一陣熟悉的咳嗽聲充斥在我耳邊,直覺告訴我姚老師來了,大家立馬拿起書背公式,仿佛剛才的一切是我臆想出來的,喧鬧之后的平靜顯得格外來之不易!
    瞧!這就是我們班老師不在時的表現,真是一群還沒長大的熊孩子!
    熊孩子事件篇八
    今年春節(jié),在爸媽的微信、qq里總是能看見不少走親戚的事情,大家?guī)еY物,帶著祝福,到某一個家庭去舉行家庭聚會。你猜最惱人的是什么?不是張羅飯菜,不是打掃房間,更不是迎接來賓,而是——對付那些惹是生非的熊孩子!
    今天,這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們,都要到我們家來聚餐,迎接新年的到來。這對大家來說,都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而對我來說卻不然。因為我即將迎接來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熊孩子”——我的小弟弟!他以前到我家里來,可有著不少“光榮業(yè)績”——把花瓶打碎,把書柜里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把飯菜倒到地上等等。這種事情對這個“熊孩子”來說簡直不計其數。
    果不其然,今天小弟弟和舅舅、舅媽都來得很早,我們在睡午覺時,屋外就門鈴大作。打開門,小弟弟就像脫韁的野馬似的,連鞋子都沒換就跑進了我的房間。我房間的書柜上擺放著不少我自己的模型,這可是小弟弟最喜歡的東西。進了我的房間,他一下子就從書柜上拿下兩個,還用沒洗過的臟手把玩著。這可著實令我火冒三丈,但是我又如何開口呢?不到一會,小弟弟就把我書柜上的模型全部玩了一遍。接下來,他又風馳電掣般地跑進了客廳,一把抓起爸爸平時愛不釋手的古典吉他,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用兩只手撥弄著琴弦,嘴里“咿呀咿呀”地胡亂唱著些什么,還不時搖頭晃腦,仿佛陶醉其中。我和爸爸互相對視,都無奈地聳了聳肩膀。
    終于到了吃飯時間,我想:到了餐桌這個大人的天地,“熊孩子”也會稍微收斂一下吧!誰知,小弟弟一坐在凳子上,就仿佛屁股下面有著一根針,使他一會站起來一下,一會又把屁股扭來扭去,一會就干脆蹲在板凳上。小弟弟在吃飯時,總是帶著什么深仇大恨似的。他不喜歡吃的菜,也要夾一兩個,為的不是吃,而是把它們扔在地板上,然后瘋狂地用腳踩他們,把菜踩成菜糊,把肉碾成肉泥,好像一桌子的菜都和他有仇似的,而他瘋狂地踩它們,也好像報仇雪恨一般。最終,“熊孩子”的飯碗如沒動過似的,而他的腳下面,有不少可憐的飯菜們“葬身谷底”。唉,小弟弟可真是一個熊孩子呀!
    到了晚上,熊孩子總算走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唉,希望這個熊孩子再也不要來了!
    好孩子人人愛,熊孩子人人煩。你可千萬不要做那個惱人的熊孩子呀!
    熊孩子事件篇九
    “熊孩子”是網絡上常用于形容調皮的孩子的,歲數小不懂人事的孩子也被稱為“熊孩子”。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批評孩子。同時,在看到一些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帶有破壞性的事情時,我們也可以嘆一句:“這熊孩子”。當然,孩子小,不懂事是可以理解的。這一稱呼來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一般情況下,也常常帶有昵稱的意味,表示對調皮孩子的愛稱。
    他們的叫喊聲回蕩在每一家飯館和每一節(jié)車廂里……。
    有人說:“熊孩子”不可以用來指責小孩,因為這是不正確的。在現實生活中,大人們面對著自己屢教不改的小孩子搗蛋后的戰(zhàn)場也會帶著一臉無奈笑容說一句:“熊孩子”。可畢竟:頑皮是一種天性,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只會“胡攪蠻纏”。
    熊孩子事件篇十
    春節(jié)本來應該是美好的一天,可今年的春節(jié)卻成為了我這輩子最難忘的“黑色春節(jié)”。原因就是一個“熊孩子”——我的小侄子。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過年那天,我大姨一家來姥姥家拜年,我4歲的小侄也跟來了。開始還沒什么,直到嫂子提議去商場逛一圈,我“悲劇”的一天就此展開。
    大人們都出去逛街了,只剩下我和表姐在家里看孩子。這下可好,沒了大人的看管,我小侄就在屋里撒了歡。一會擺弄擺弄這個,一會擺弄擺弄那個,好不容易能安靜一會,可是過不了多久就又開始鬧騰,直到我嫂子回來才安靜下來。
    時間一晃就到了晚上,吃完年夜飯后就開始放煙花了。五顏六色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中開放,像一朵朵綻放的鮮花。之后,老舅又點燃了“滿天星”,只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一顆顆“小導彈”向空中飛去。“小導彈”一下子炸開,頓時,天空開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不一會兒,火光熄滅了,天空中落下一顆顆星星一樣的火星??旖Y束時,小侄點燃了一根跐溜花,可能是他對突然冒出的火花感到害怕,小侄一下就把跐溜花扔向了一邊,正好砸在了我的羽絨服上。于是,我的羽絨服正式宣告報廢。小侄好像也意識到了自己做了錯事,一下子不說話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春節(jié)是快樂的,有“熊孩子”的春節(jié)也是難忘的?。?BR>    熊孩子事件篇十一
    “熊”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作為大人應允許孩子有“熊”的行為,但不能沒有限度。孩子在“熊”時,也在觀察大人的底線,如果一味溺愛放縱,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養(yǎng)成孩子的不良習慣。
    面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么辦?當孩子要表現出熊的一面時家長應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壞物品,也免除了與孩子的正面沖突。對于孩子,無論是打罵說教或許都會給他造成不良影響,要盡量避免。
    需要循序漸進。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為孩子的出格舉動當眾嚴厲訓斥或體罰,應該將其帶到沒人的地方再進行耐心教育。孩子雖小但是自尊心很強,這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至深,或許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讓熊孩子真正有所轉變,需要平時長期的訓練。
    家長要賞罰分明。
    其實熊孩子所表現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對他們過于苛求,要想讓熊孩子真正轉變成人見人愛、乖巧聽話的萌孩子,需要平時長期的教導。家長必須賞罰分明、言出必行,平時給孩子訂好規(guī)矩、做好榜樣,言傳身教的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才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
    給孩子立個規(guī)矩。
    要給熊孩子立個規(guī)矩,讓他從小就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個意識在寶寶頭腦中扎下了根,就會成為他的行為準則,形成自律。寶寶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他展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何避免做“熊”家長?認真對待孩子犯錯。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則更容易犯錯誤了,對于孩子犯錯誤,很多家長是采取暴力的態(tài)度,責罰孩子,但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卻認為自己孩子干什么都是對的,采取無限溺愛的態(tài)度,從而讓孩子一錯再錯,“熊孩子”就是這樣煉出來的。俗話說,“熊”孩子都是“熊”家長慣出來的,怎樣避免做一名“熊”家長呢?私以為,認真對待孩子犯錯是最好的方式。
    0~2歲:這個時期的孩子犯錯,都是無意的,因為孩子還分不清楚是非,也難以分辨對錯,所以及時孩子犯錯也是必然的,所以作為家長不能隨意責罰孩子。否則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犯錯,要采取積極引導的方式,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才能避免孩子犯錯。
    2~5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是非觀念,正確和錯誤已經有了一個小小的認知,如果孩子犯錯,那么家長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他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做,教育要順其自然,不能采取責罰的態(tài)度。
    5~12歲:孩子5歲以后,是非觀念都比較明確了,如果犯了錯,他也有意識到是自己錯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錯誤中獲益,告訴孩子這些規(guī)則是不能違背的,并且告訴孩子犯錯了是要承擔責任的,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感。
    熊孩子事件篇十二
     餐飲作為一門生意,顧客就是上帝,不管怎樣也不能跟上帝過不去。 所以,一個好的服務員,到底該如何未雨綢繆,做好服務熊孩子的準備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服務熊孩子的六大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兒童總是充滿活力的,多余的活力在父母看來是活潑,但他人可能會覺得是調皮。
     點菜時可以向家長推薦更適合兒童食用的兒童套餐。在等待上菜的這段無聊時間里,小孩子需要東西來轉移他的注意力,這種時候服務員可以向其提供一些小點心或是小玩具。
     小孩子專注于手中事情的時候是最安靜的時候。
     當有顧客帶著兒童來到時,服務員應當盡量將其帶領到遠離其他顧客的地方。若是嬰幼兒,則可提供兒童專用的高腳椅。
     小孩子對陌生的環(huán)境感到好奇,并充滿探索欲望。
     將兒童與其家人安排合適的座位能避免孩童哭鬧及其他行為影響他人,也為家長提供了一個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來安撫自己的孩子。同時高腳椅能更好地保護兒童的安全。
     小孩子就是易碎物品的天敵,打翻碗碟一來會對餐廳造成損失,二來鋒利的瓷器碎片極有可能導致小孩或其他消費者受傷。
     在服務帶小孩消費的顧客時,可向其提供一套特制的餐具,如不銹鋼或木質材料。避免使用易碎的陶瓷或玻璃。
     兒童食量較成人更小,他們吃好以后,家長若是無暇看護,孩子就很容易脫離家長的控制在餐廳內亂跑。
     這種情況下會出現許多難以應對的狀況,除了影響其他消費者外,還有可能對孩子自身造成威脅。
     店內服務員應更加關注這些四處亂跑的小孩,同時提醒上菜的同事,避免被亂跑中的兒童絆倒。
     若是餐廳人手足夠的情況下,還可以安排有育兒經驗的`服務員幫助集中看護兒童,既保證了兒童的安全,又能讓家長能夠放心享受美食,提高了消費者對餐廳的滿意度。
     孩子出現問題大多是家長不注重教育,同理,自家熊孩子在餐廳等公共場所影響他人卻選擇性無視的熊家長更讓人無力吐槽。
     意大利一家餐廳認為管理孩子應當先管理家長,他們曾出臺政策,若是帶孩子的家長能夠在餐廳內保證孩子乖巧不哭鬧,將得到全部賬單打九五折的優(yōu)惠。
     同理,服務人員可向家長提議,若是能保證所帶兒童表現良好,沒有大吵大鬧,則可獲得一份小禮物。
     凡事無法做到完美,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更何況對象還是讓人參不透內心的熊孩子?
     不論是熊孩子的問題還是熊家長的問題,又或是其他顧客的問題。當沖突已經無法避免的時候,餐廳服務員應當第一時間站出來進行調解,不要幻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調解時需注意措辭,說話語氣盡量柔和放低,切勿當面直接指責錯誤方,進而將矛盾激化。
     幫助沖突雙方將情緒穩(wěn)定下來,同時也要對周圍其他顧客進行安撫。
     若是服務員無法對矛盾進行調解時應當知門店經理等經驗較豐富的管理人員。
     家長帶孩子外出就餐并沒有什么不對,餐廳也沒有權利拒絕服務帶兒童的顧客。
     兒童屬于一種不可控因素,有時候家長也不知道他們要什么。將心比心,不論消費者是何種身份,當他們進入餐廳消費時,我們都應當用心對待。
    熊孩子事件篇十三
    “我知道錯了,以后我不會亂拿東西,要做一個好學生?!敝貞c大足某小學三年級學生小華,用稚嫩的筆跡寫下了一篇暑期作文。這篇作文是小華被額外增加的暑期作業(yè),因為他撬了大足某景區(qū)捐款箱拿錢。撬捐款箱拿錢的除了小華,還有其他十來名小學生。警方、學校等采取了柔性處罰教育:一是以“德”為主題寫篇作文;二是暑假以做家務等方式“打工賺錢”,攢下零用錢償還所拿錢財。
    事件中的十多名小學生,多是小學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孩子,年齡最大的不過11歲。他們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他們所偷的善款,加起來也不過一百多元。雖然他們年齡小,偷的錢也不多,但偷竊的行為屬實,不能對此麻痹大意,認為是小事就隨便說說就行了。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就是告誡家長及社會對未成年人要加強教育,對于孩子出現小偷小摸、暴力傾向等不良、不法行為,要能及時予以制止,引導他們走一條正確的人生之路。
    事件中警方、學校采取的柔性處罰教育值得肯定,這種處罰教育有助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是打罵、責罰孩子,也不是對孩子的錯誤做法放任自流,而是以一種引導的方式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在寫作文中反思自己的過錯,在自己以做家務等方式“打工掙錢”歸還偷拿的善款中懂得:自己做了錯事就會受到懲罰。這些能讓孩子在完成這份另類的“暑假作業(yè)”過程中,心甘情愿地接受這種處罰教育。
    面對類似情況,更常見的是有些家長過于嚴厲。發(fā)現孩子有不當言行時,并不是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而是訴諸于棍棒,實行“棍棒教育”。父母恨鐵不成鋼,初衷是好的,但這樣的“暴力教育”卻很可能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容易讓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更加不服,進而更加變本加厲,與父母所希望的反其道而行之。有些家長則一味溺愛孩子,縱容孩子,孩子即使有錯,也是包庇縱容,這些都不僅不利于教育好孩子,最終也會害了孩子。
    對待犯錯的孩子,家庭、學校及全社會,都需要多一些這樣的特殊作業(yè),多一些柔性懲罰教育。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很多校園欺凌事件的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他們多數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從學校到執(zhí)法部門,似乎對他們都手足無措起來,這讓這些未成年人“越軌”的人生沒有得到及時校正,讓他們內心萌芽的“惡之花”在保護之名下野蠻生長。最終,可能害了他們,同時也對社會造成危害。于是,有不少人呼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以加強對校園欺凌現象的懲戒能力。其實,教育犯錯的孩子并不是要在嚴責與放縱這兩個極端間搖擺,家長、學校、相關部門需要多想些辦法,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對犯錯孩子多進行一些柔性處罰教育,這更能起到教育“熊孩子”從而“治病救人”的良好作用,也能對所有學生起到教育與警示的正向作用。
    熊孩子事件篇十四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犯錯誤。作為一個熊孩子,我犯的錯誤可能比別人要多得多。我曾經作為一個孩子,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大聲喊叫和打人。這是因為我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也曾經說過不文明的話語,不小心損壞了他人的物品。這些都是熊孩子的典型表現。但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從中吸取教訓。我相信,通過反思自己的行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我會逐漸成長為一個更加懂得守規(guī)矩的孩子。
    第三段:努力改進。
    作為一個熊孩子,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并努力改進。我發(fā)現,只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遵守規(guī)矩,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其他人也會更加尊重我。在學校里,我盡量不打擾周圍的同學,安靜地完成任務。在家里,我嘗試著多為父母分擔家務,學會體諒父母。在課堂上,我更加認真地聽講,積極回答問題。這些都是積累良好習慣的過程,也是逐漸從熊孩子走向守規(guī)矩的過程。
    第四段:前進中的挑戰(zhàn)。
    當我逐漸改善自己的行為,做一個守規(guī)矩的孩子時,仍然會面臨許多挑戰(zhàn)。比如,有時候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會發(fā)脾氣;有時候還是會為了玩耍而拖延做作業(yè)。但是,我知道,人的成長是一個慢慢修正的過程。只要自己持續(xù)不斷地努力,就會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越來越守規(guī)矩。
    第五段:總結。
    成為一個守規(guī)矩的孩子需要的是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也需要接受周圍人的關愛和幫助。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就一定能夠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更加守規(guī)矩、更加有禮貌的孩子。讓我們一起邁出成為脫胎換骨的“真好孩子”的第一步吧!
    熊孩子事件篇十五
    第一段:
    每個人都曾經是過去的一個孩子,其中有些人可能都增加了相當的年紀,但我們總會在記憶中保留起一些“熊孩子”式挑戰(zhàn)權威、討厭規(guī)則和相互幫助的創(chuàng)意。熊孩子們總是以一種自我信仰的方式看待世界,這種方式不僅讓他們感到愉悅,而且可以為成年人們提供很多有益的反思。在我的人生中,也曾經做過一些典型的“熊孩子”事情,通過這些事情我逐漸明白了,顛覆常規(guī)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意是我們永恒的使命。
    第二段:
    當我坐在桌子旁完成一張購物清單的時候,我突然感到某種不祥的預感。我翻開筆記本,才發(fā)現雜物壓在了筆記本上。這時,我沖進了廚房,好像看到我的妹妹拿著我的筆記本在玩。我立即打算吼她一聲,但是我發(fā)現她正在用筆記本上的畫筆畫畫。我認為她毀了我的顏料,并且正在追求某種創(chuàng)意,而不是破壞我的財產——后來我才明白,她仿佛很享受畫畫的時光,給我耳光是不合適的。在那個時候,我思考了一下,我的妹妹正在創(chuàng)造??粗淖髌罚液芤馔?,它比我的“購物清單”可愛多了。
    第三段:
    以前我總是很反感某些學生熊孩子的行為,比如在公共場所瞎鬧。但是我自己以往的一些經歷顯然表明,這樣的行為可能是孩子們學習的一種足夠有趣的方式。當然,與其罵罵咧咧,我們應該利用這樣的趨勢,去教孩子們如何將這種有趣的靈感轉化為有價值的東西。
    第四段:
    總的來說,作為一位成年人,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欣賞熊孩子的鬧騰和創(chuàng)意,努力克服過時的觀念、缺乏創(chuàng)意的傾向以及不可接受的行為標準。我們不能讓創(chuàng)意不夠或沉沒在拘束的思維模式中。相反,我們應該教孩子們將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造力融合,得到支持和教育。這樣他們就可以擁有探尋各個領域的知識和能力的自由和機會。
    第五段:
    總之,熊孩子會有裹挾在平凡日程中的、令人惱火的行為和想法,但關注他們更有趣的新奇玩法、理解他們動機背后的可能、鼓勵對生命意義的探求,或許對成年人們也是一種反思,成為更開放并從中獲益的啟示。
    熊孩子事件篇十六
    允許“熊”,但要有度?!靶堋笔呛⒆拥囊环N天性,作為大人應允許孩子有“熊”的行為,但不能沒有限度。孩子在“熊”時,也在觀察大人的底線,如果一味溺愛放縱,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養(yǎng)成孩子的不良習慣。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教育好我們的“熊孩子”吧!
    面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么辦?當孩子要表現出“熊”的一面時,家長應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產生破壞物品的行為,也可以免除與孩子的正面沖突。對于孩子,無論是打罵還是說教,或許都會給他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
    需要循序漸進。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可急于求成。切不可因為孩子的出格舉動當眾嚴厲訓斥或體罰,應該將其帶到沒人的'地方再進行耐心教育。孩子雖小,但是自尊心很強。采取當眾嚴厲訓斥或體罰的方法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至深,或許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性格。要想讓“熊孩子”真正有所轉變,需要平時長期的訓練。
    家長要賞罰分明。
    其實“熊孩子”所表現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其實,不必對他們過于苛求。要想讓“熊孩子”真正轉變成人見人愛、乖巧聽話的萌孩子,需要平時長期的教導。家長必須賞罰分明、言出必行,平時給孩子定好規(guī)矩、做好榜樣,言傳身教地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
    要給“熊孩子”立個規(guī)矩,讓他從小就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這個意識在寶寶頭腦中扎下了根,就會成為他的行為準則,他就會養(yǎng)成自律的好習慣。寶寶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告訴他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如何避免做“熊”家長?認真對待孩子犯錯。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他們更容易犯錯誤。對于孩子犯錯誤,很多家長都是選擇采取暴力的態(tài)度——責罰孩子。但是,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孩子干什么都是對的,采取無限溺愛的態(tài)度,從而讓孩子一錯再錯?!靶芎⒆印本褪沁@樣一步一步“煉”出來的。有一句話說:“熊”孩子是“熊”家長慣出來的。那么,怎樣避免做一名“熊”家長呢?我認為:認真對待孩子犯錯是最好的方式。
    0~2歲:這個時期的孩子犯錯都是無意的。因為,孩子還分不清楚是非、也難以分辨對錯。所以,孩子犯錯是必然的。作為家長,我們不能隨意責罰孩子,否則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犯錯,要采取積極引導的方式: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犯錯。
    2~5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對待正確和錯誤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小小的認知。如果孩子犯錯的話,那么,家長可以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他為什么不可以這樣做。教育要順其自然,不能采取責罰的態(tài)度。
    5~12歲:孩子5歲以后,是非觀念已經比較明確了。如果犯了錯,他是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錯誤中獲益:告訴孩子這些規(guī)則是不能違背的,并且告訴孩子犯錯是要承擔責任的,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