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精選16篇)

字號:

    總結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偨Y時要客觀公正,不要過于自我標榜或自卑。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以下總結范文中的思路和表達方式,可以讓您的總結更出彩。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21頁的例1、例2,課本第22頁的例3、例4以及課堂活動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兩個連續(xù)性畫面,讓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意義,初步體會減法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使學生經(jīng)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nèi)減法的算法過程,會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nèi)的減法。
    過程與方法。
    是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感知學習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意識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小棒、投影儀、5粒葡萄。
    創(chuàng)設情境。
    師:小朋友喜歡玩什么游戲?。?BR>    有3個小朋友喜歡蕩秋千,我們一起看一看。指導學生看課本第21頁的例1。
    新授。
    減法的含義。
    引導學生觀察例1的圖: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
    引出減法。
    圖中本來有3個小朋友蕩秋千,后來走了一個,還有幾個小朋友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讓學生試著做一做。)。
    師:三個小朋友走了一個,就是原來的三個去掉一個,我們用減法算式來表示:3–1=2(板書)。
    師:我們來認識新的符號“-”,讀作減號,整個算式讀作:3減1等于2。
    師領讀,生跟讀。
    師: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3–1=2是什么意思?
    探索算法的多樣化。
    擺一擺。
    師:大家拿出5根小棒,然后再從5根中拿走2根,
    (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小棒。)。
    師:根據(jù)剛才擺、拿小棒的過程,你能提出個數(shù)學問題嗎?
    算一算。
    學生獨立計算5–2。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算一算,寫一寫。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集體交流。
    說一說,算一算。
    觀察圖,說說圖意。
    解決問題。
    師:看看第一個小朋友提出了什么問題?你能解答嗎?師:請小朋友解答問題,想想兩個問題有什么不同和共同之處。
    比較、分析。
    比較這兩個問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課堂活動。
    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第1、第2題。
    說圖意,列算式。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圖意,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集體交流。
    總結。
    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35。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復習和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進一步鞏固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能靈活運用筆算加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口算。p37練習七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答案并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p36練習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個別回答。
    二、合作交流,歸納整理。
    1、整理。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筆算加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筆算減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學生獨自思考筆算加減法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匯報。
    2、完成p36練習七第3題學生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完成練習七第5題,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以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并選擇兩個問題解答說說解題思路。學生匯報。
    4、完成p37練習七第6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說說解題思路。
    三、鞏固練習,鞏固舊知。
    1、完成p36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結果及方法。
    3、完成p37第9題讀題理解題意。要知道大約需要多少錢?你是怎讀想的?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題思路。
    四、課堂總結:
    根據(jù)板書,學生自己進行回顧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三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nèi)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數(shù)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復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xù)進位加。
    連續(xù)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shù)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shù)。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四
    1、通過整理和復習本單元所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總結出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
    2、通過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體會估算的意義以及估算的策略的靈活性。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學生獨立完成第102頁第1題。
    2、指名算得對又快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二、復習筆算。
    2、同桌同學互答。
    4、學生完成第102頁第2題。(要求計算要認真)。
    三、復習估算。
    1、猜一猜,這些數(shù)接近哪個整百整十數(shù)?
    老師說數(shù),學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完成第102頁第3題。
    四、數(shù)學活動。
    1、口算練習。
    一人說算式,一人說得數(shù),在相同時間內(nèi)說得又多又對的老師發(fā)給獎品。
    2、筆算練習。
    (1)教師給出一些數(shù)寫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用以上的兩個數(shù)來出加減法題目,另一人計算,每做完一題后,兩人互換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數(shù)做做看。
    3、估算練習。
    (1)學生討論,怎樣估算?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五
    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一)。
    教學內(nèi)容:p52?主題圖及例1、例2,?p54課堂活動第1、2題,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景圖說明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引發(fā)學生對人民幣的認知需求。
    2、讓生明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及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具準備:面值不等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情景引入,出示情景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生交流,匯報)。
    你知道人民幣有那些嗎?根據(jù)生答,師板書:元、角、分。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2、學生按p52例1、2題的要求獨立思考,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3、自學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p53例2下面的“議一議,填一填”。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1元=10角?????1角=10分。
    3、師補充講解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1、2題,。
    七、練:
    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一)。
    例1??????????例2。
    (略)??????(略)。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人民幣(二)。
    教學內(nèi)容:?p53--54?例3、例4,p54課堂活動第3題,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動手操作深化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理解。
    教學具準備:10張1角紙幣,10個1分硬幣,2張5角紙幣,1張1元紙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談話導入,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你都認識了哪些人民幣?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門一起來了解人民幣相鄰單位的十進制關系。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2、學生按p53--54例3、4題的要求獨立思考,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例4下面的“想一想”。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1元=10角?????1角=10分。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3題,。
    七、練:
    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二)。
    例3???????例4。
    (略)????(略)。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人民幣練習課。
    練習內(nèi)容:?練習十一第5-11題。
    練習目標:
    1、了解人民幣的使用價值。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練習重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具準備:3張1元人民幣,5張1角紙幣。
    練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幣相鄰的十進制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練習指導。
    1、練習十一第5題,實踐調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2、練習十一第6題,通過填一填,進一步讓學生感受100以內(nèi)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與元、角、分進率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這些知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練習時既要注重填一填,還應注意每橫排兩個問題的比較,以便進一步感受這種聯(lián)系。
    3、練習十一第7題,通過換一換的活動,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結果。
    4、練習十一第8題,讓學生在物品買賣中,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實踐能力,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5、練習十一第9題,人民幣計算的練習,進一步鞏固人民幣求和的計算方法,促進對人民幣計算知識的熟練掌握。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6、練習十一第10題,人民幣的計算練習,有的數(shù)據(jù)較大,且脫離具體的人民幣,還涉及單名數(shù)和復名數(shù),因此該題具有一定難度。交流時,注意突出思考過程與方法的交流,注意復名數(shù)計算的思考方法的指導。
    7、練習十一第11題,是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踐活動中應用人民幣的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環(huán)保意識。練習時可以根據(jù)問題情境提供的信息進行計算;還可以讓學生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小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課后反思】: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內(nèi)容:5以內(nèi)數(shù)的加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法的意義,認識加號。
    能正確計算5以內(nèi)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通過具體直觀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感受新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里有許多計算的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逐步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數(shù)學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圓片若干個、小棒。
    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加法含義。
    指導看課本18頁圖,創(chuàng)設情境。師:圖中畫了什么?
    理解加法含義。師:2輛車和一輛車合起來是幾輛車?你怎么知道的?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指明:把兩部分合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5以內(nèi)的加法。(板書:5以內(nèi)的加法)。
    認識加號。
    師:在數(shù)學上,2和1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書:2+1=3。
    讀作:2加1等于3。
    師領讀,生跟讀。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符號,你準備怎樣記住它?
    合作交流,探索算法的多樣化。
    擺一擺。
    生:3+2=5。
    小組合作,探討算法的多樣化。
    師:3加2等于5,你是怎樣算出來的?把你的想法告訴你小組的同學。
    全班交流,代表匯報。
    算一算,寫一寫。
    師:剛才大家想出那么多的計算方法,下面,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田字格中的3個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導,注意個別指導以及觀察各學生的計算能力。
    集體反饋,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四、一圖兩式,體會加法交換律。
    1、引導學生觀察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觀察對比,找出規(guī)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的規(guī)律。)。
    課堂活動。
    說一說,填一填。
    先讓學生說說題意,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
    畫一畫,算一算。
    教師幫助學生弄懂圖意。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集體反饋,訂正。
    看圖填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互相交流。
    用小棒擺一擺,填一填。
    學生獨立操作、思考。
    小組合作交流,看看一共能寫出幾個不同的算式。
    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總結。
    布置作業(yè)。
    5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9頁的例5,課堂活動的第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通過操作掌握5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使學生能熟練說出5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動手操作來感知學習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操作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投影儀、數(shù)字卡片、5根小棒。
    復習舊知。
    復習寫數(shù)。
    新授。
    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學習5的組成。
    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做一個分小棒的游戲,把5根小棒分成兩堆,看誰的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動手分一分,師巡視指導。)。
    交流展示。
    指名讓分法不同的學生到投影儀前展示。
    師:剛才大家想了那么多辦法,可是看起來有點亂,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把每種分法都想出來,一個也不落下?同桌商量一下。
    (師巡視,發(fā)現(xiàn)有按順序分的。)。
    師:老師發(fā)現(xiàn)有同學有一種好辦法,下面請他來教大家。
    學生展示按順序分。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自己邊說邊自己按順序分一分。
    小結。
    我們通過分小棒得到了5的組成,以后凡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想出更好的辦法。
    小組學習4、3和2的組成。
    學生動手分一分,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匯報展示。
    課堂活動。
    出示課堂活動第3題,要求學生自己完成。(有困難可以向同桌或老師請求幫助。)。
    反饋、集體評議。
    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先與同桌交流,再回家與父母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七
    《加法和減法(二)》這個單元主要教學100以內(nèi)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加、減計算中的進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學難點,也是計算錯誤發(fā)生頻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學具理解進位與退位,形成計算思路。
    在教學口算與筆算、加法與減法、特殊情況與一般情況的例題中,都通過擺小棒或撥算珠探索并建構計算方法。
    第74頁例題列出的算式是24+6,按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計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辦?這時擺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經(jīng)驗,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擺小棒計算24+9,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樣化。各種算法雖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這種算法有三個優(yōu)點:一是與不進位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wěn)定的思路易于學生掌握;二是已經(jīng)熟練掌握的20以內(nèi)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持這種思路的運行;三是與筆算法則一致,有利于以后豎式計算的教學。
    擺小棒計算30-8,拆開1捆、拿掉8根,形象地顯示了從十位退1、個位作10的退位原理。擺小棒計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樣化?!袄苯贰笨ㄍǖ乃惴ǜ眯窍M麑W生選用的方法。
    2.經(jīng)常組織比較,及時整理知識結構。
    到本單元為止,先后教學了100以內(nèi)加、減計算的多種情況。能否組織成合適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學生對算法的掌握以及計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為此,教材有計劃地組織不同計算情況的.比較。
    (1)通過比較,進一步引導算法。第75頁第2題的三組加法題,都從20以內(nèi)進位加到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第81頁第2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思路,通過三組題的計算和比較,更好地應用十減幾或十幾減幾計算退位的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
    (2)通過比較,進一步理清思路。第76頁第1題是三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題,每組題一道不進位、兩道進位。進位加法里一道題和是整十數(shù),另一道題和是非整十數(shù)。
    3.引導估算。
    本單元教學的估算仍要求估計加法的和、減法的差是幾十多。通過估算,進一步體會并區(qū)分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從而實實在在地提高計算能力。
    在教學估算前安排了鋪墊。如第76頁第3題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幾,為什么得數(shù)分別是五十幾和六十幾?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幾,為什么得數(shù)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又如第82頁第3題中的53-4得四十幾,54-3得五十幾,都是五十幾減幾,但得數(shù)差異很大。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原因的思辨、結論的得出,成為估算教學的寶貴資源。
    在教學估算時,把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估算的方法,積累估算經(jīng)驗。如48+3是進位加法,得數(shù)是五十多。6+52是不進位加法,得數(shù)仍然是五十多。學生獨立探索估算的方法,應用了口算與筆算的經(jīng)驗,能促進口算與筆算水平的提高。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八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2、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總結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學具準備。
    數(shù)字卡片、小棒、例題小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12-7=20+4=35-3=。
    2、學生完成口算練習后,師生根據(jù)第四組的口算,回顧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強調口算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時先用個位數(shù)減個位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設疑導入:
    引入:剛才同學們回顧了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你們能不能按照剛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這道題呢?教師出示例題。
    (板書:36-8=)。
    操作探疑:
    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位同學拿出兩捆小棒表示3個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個一,在課桌上擺好。
    從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應該怎么辦呢?同學們自己動手試一試。同桌同學可以互相議一議,說說你是怎么擺的?怎么想的?在學生操作的同時,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解疑明理:
    指名說說學生的操作過程,然后依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進行演示。教師引導學生有序回答。
    先擺兩捆小棒和6根小棒。單根小棒不夠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開,變成10根。
    打開的10根小棒和原來的6根小棒合起來就是16根單根小棒。從16根單根小棒中減去8根,還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來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減8應該得28。
    歸納算法:
    引導學生對照黑板上的操作過程議一議:算式中的36應該先怎么辦?再干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個位上的6不夠減時,要從十位上拿出1個十,也就是10個一,與個位上的6合起來,然后用16減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個十加起來。
    學生回答計算過程,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
    師生回顧學習過程,強化口算方法。
    2、反饋練習。(投影出示,師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書:并完成“做一做”第2題。
    (三)全課小結。
    小結時啟發(fā)學生找出今天學習的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與以前學的不同之處,教師點明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BR>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
    例2、
    一共有36個足球,我們班借了8個足球,還多少個?
    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
    36-8=2836-8=28。
    16-8=810-8=2。
    20+8=2826+2=28。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九
    復習內(nèi)容:p94總復習第1、2、3題,p97練習十九第1、2、3、5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數(shù)位,知道數(shù)位在計數(shù)中的重要地位。
    2、進一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3、進一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
    復習重難點:
    掌握數(shù)位,知道數(shù)位在計數(shù)中的重要地位,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大小比較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一)復習數(shù)位:
    1、出示計數(shù)器,讓生分別指出個位、十位、百位。
    2、師:個位、十位、百位上一顆算珠分別表示多少?
    3、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題。
    4、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
    (二)復習數(shù)的組成:。
    1、師出示一個數(shù):86。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位上數(shù)表示多少?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2題。
    3、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
    (三)復習100以內(nèi)數(shù)大小的比較:
    1、先讓學生回憶比較兩個數(shù)大小的方法。
    生答,師板書:十位上數(shù)大的那個數(shù)較大;十位上的相同,個位數(shù)大的那個數(shù)較大。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3題。
    3、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題,左邊的題要引導學生先找一找每列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然后再按規(guī)律填數(shù)。右邊的題是對94連續(xù)分解,用這種分解形式,強化學生對100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的理解。
    2、練習十九第2題,要關注題中是連續(xù)小括號,其用意是要求把上面的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因此學生要先對數(shù)進行大小比較,首先一位數(shù)比兩位數(shù)小,然后比十位上的數(shù),如果十位上的數(shù)相同,再比個位上的數(shù),經(jīng)過這樣三個方面的比較,就能把這些數(shù)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3、練習十九第3題,既涉及學生對“多一些”“少一些”的理解,還涉及可能性方面的知識。學生要從“寧寧可能有多少元”中,理解寧寧可能有28元,但比一定就是28元,還有26、27、29元這些可能,明明的錢也是如此。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知道“多一些”和“少一些”只能估計到一個范圍中的數(shù),為今后進一步學習估算做準備。
    4、練習十九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復習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
    復習內(nèi)容:總復習第4、5題,p97練習十九第4、6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nèi)加減法的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復習重難點:
    掌握100以內(nèi)加減法的的計算方法。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1、師:100以內(nèi)數(shù)加減法應該怎樣計算?
    生答后,師小結:100數(shù)以內(nèi)的加法,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10,向十位進1;100數(shù)以內(nèi)的減法: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對齊,從個位減起起,個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向十位退1作10再減。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4題,完成后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
    3、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5題,完成后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4題,要求學生口算,還要用最短時間算出結果,也就是要有速度方面的要求。除了第4題的練習外,教學中還可以根據(jù)本班實際,加強口算方面的練習,如用口算卡進行視算、聽算等,通過不同方式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但參與口算的數(shù)不宜太大,要限制在本冊口算范圍內(nèi)。
    2、練習十九第6題,要求學生選擇用豎式計算。靈活選擇計算方法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因此教學時要關注“為什么要選擇豎式計算”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口算有困難)。學生獨立完成后,選幾道題要求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還要選一些錯誤的計算來分析,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復習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的應用。
    復習內(nèi)容:練習十九第7、8、9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nèi)加減法的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重難點: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7題,一般情況下是先算出結果,再和另一個數(shù)比大小,但有些題要靈活處理,比如27+16與63比較,可以這樣想:把27放大為30,,1放大為20,兩個數(shù)的和才50,都比63小,所以27+16肯定比63小。也就是說,既要學生掌握解答這類題的一般方法,還要注意解題的靈活性。
    2、練習十九第8題,要抓住賣出電視機與運來電視機的臺數(shù)的這個關系,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按計算方法正確地算出結果。
    3、練習十九第9題,與第8題相似,不同的是數(shù)據(jù)用表格呈現(xiàn)的,而且呈現(xiàn)的數(shù)據(jù)比較多,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提出不同的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三、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復習認識鐘表、人民幣。
    復習內(nèi)容:總復習第6、7、8、9題,練習十九第10、11、12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鐘表、人民幣,掌握元、角、分的換算。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復習重難點:
    進一步認識鐘表、人民幣,掌握元、角、分的換算。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一)復習認識鐘表:
    1、師出示鐘面:讓學生分別指出時針、分針。
    2、師撥出整時、幾時半、大約幾時等,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
    3、師隨意說出幾時、幾時半、大約幾時,讓學生在鐘面上分別撥出。
    4、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6、7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二)復習人民幣。
    1、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元、角、分)。
    師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分別說出是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
    2、師:1元=(??)角????1角=(???)分。
    3、指導學生完成:4元3角=(????)????27分=(???)角(???)分。
    (人民幣換算與加減法知識的綜合,指導學生綜合應用知識來完成換算)。
    4、學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8、9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0題,只提供情境,要求學生自己提出數(shù)學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隨意提,也可以附加一些條件讓學生提問題。比如要求學生提“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或者“用減法計算的問題”,這樣的難度要大一些。(但都要把問題控制在本冊書能計算的范圍內(nèi))。
    2、練習十九第11題,都是用78元買東西,因此都要用到“78元-用去的錢=剩下的錢”的數(shù)量關系。不同的是“用去的錢”在變化,因此學生可以在列式計算的過程中,體會用去的錢越多,剩下的錢就越少。
    3、練習十九第12題,學生首先要觀察第一幅圖的“樣子”,通過對“樣子”的觀察,發(fā)現(xiàn)要先看鐘面寫出時間,再用一般計時的方式把這個時間寫出來。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五課時??復習位置、認識圖形。
    復習內(nèi)容:總復習第10、11題,練習十九第13、14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位置,能正確分辨上下、左右、前后。
    2、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復習重難點:
    能正確分辨上下、左右、前后,能正確區(qū)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一)復習位置:
    1、讓學生說一說:你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左面是誰?右面是誰?。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0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二)認識圖形。
    1、師出示p30練習六第4題連線,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區(qū)分的?
    2、學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1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3題,先要求學生指出前后左右?guī)讉€相對位置,然后再按題中的要求畫出小朋友行走的路線。
    2、練習十九第14題,先讓學生找一找題中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長方形,要特別注意右圖中兩個小長方形組成了一個大長方形。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的。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第六課時??復習分類與整理。
    復習內(nèi)容:總復習第12題,練習十九第15、16題及思考題。
    復習目標:
    1、進一步掌握分類整理的方法。
    2、能根據(jù)給定的標準或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整理,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思考的能力。
    復習重難點:
    掌握分類整理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談話引入復習。(略)。
    二、復習指導。
    1、師:我們應當如何對事物或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整理?
    (在分類整理之前,根據(jù)需要要先確定分類的標準,標準不同,分類整理的結果也不同。)。
    2、生獨立完成總復習第12題。(完成后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練習指導:
    1、練習十九第15題,先要求學生關注“按顏色分”和“按形狀分”的不同分類標準,再關注有幾種顏色和幾種形狀,然后再按要求分類。分類后可要求要求學生談體會。
    2、練習十九第16題,分類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分類方法。在撲克牌分類時,花色既可以按單因素的標準分,如把黑桃、紅桃、梅花和方塊分別放置到一起;又可以按雙因素的標準分,如把黑桃中有圖案的放到一起,沒有圖案的放到一起。該題主要按單因素的標準分,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嘗試雙因素的分類標準,但這可不做要求。
    3、練習十九思考題,只要過長方形對角線相交的中心點的直線,就能平分這個長方形,這里只要求學生直觀地分出完全一樣的兩部分就可以了,不要作過高要求。(最好的辦法是對折)。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十
    2.91,43;36,6;7,49。
    3.56,7,49,90。
    三、14,72,8,28,19,42。
    四、86,88,66,72,9,61。
    五、1.307=4(星期)2(天)。
    2.18+25=43(筐)43-27=16(筐)。
    3.80-26=54(米)54-27=27(米)。
    4.38=24(頁)56-24=32(頁)。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二)知識點結構。
    (三)知識點考查分析。
    1、筆算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側重考查學生對對位(相同數(shù)位對齊)的理解。
    2、筆算進位加法。
    常見考查點有:(1)20以內(nèi)進位加法(2)滿十向十位進一;(3)優(yōu)化計算順序(從個位算起);(4)當個位相加得十;(5)算法的擴展(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4、筆算退位減法。
    常見考查點有:(1)20以內(nèi)退位減法(2)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3)當被減數(shù)個位為“0”;(4)當十位相減為“0”。
    5、筆算連加練減和加減混合。
    考查點:(1)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簡便寫法;(2)計算能力的綜合考查。
    6、加、減法估算。
    考查點: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合理估算(購物、坐車等)。
    7、解決問題。
    考查點:(1)基于加、減法意義的一步計算和兩步計算;(2)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
    二、復習方法。
    1、以錯例為依托,逐個解決問題。練習、單元中的普遍錯例,往往就是難點。
    問題或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重點復習,一一過關。
    2、發(fā)揮小組學習的作用,把問題拋出給學生討論解決。到此復習階段,大部分學生的錯誤只是由于理解不夠透徹或不夠注意,通過討論就能夠得到解決,小組學習可方便教師把精力集中在學困生身上。
    3、每節(jié)課及時對所復習內(nèi)容進行小測反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看到復習的成果,在心理上給予學生激勵。另一方面方便找出哪些人還存在問題,以便進一步解決。
    三、注意點。
    1、筆算兩位數(shù)與一位數(shù)相加/減(如課本p9做一做第一小題32+6,p13第2題3+84),要注意對齊個位。
    錯例:
    2、筆算進位加法。
    (1)當個位相加得10,要在個位寫0(如課本p14第6題第2小題)。
    (2)得數(shù)為100的對位問題(如課本p14第6題65+35)。
    錯例:
    3、筆算退位減法。
    (1)當被減數(shù)個位為0時,學生容易出錯(如課本p19做一做第2題第2小題)。
    錯例:
    (2)當十位相減為0時,“0”不寫出來。
    錯例:
    4、筆算連減時容易出現(xiàn)“簡便”錯誤,如新課標第網(wǎng)。
    5、筆算加減混合算式,在書寫豎式過程中弄錯加、減運算,導致出錯。
    錯例:
    6、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數(shù),沒分清誰大誰小,如:
    7、看到“加”就用加法: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28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方法。
    2、發(fā)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的順序以及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使用豎式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乘坐公共汽車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與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說給同學聽一聽。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了解信息,小組交流。
    (2)出示應用題:車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來人28人,現(xiàn)在有多少人?理解題意、獨立解答、小組交流、匯報板演。在練習本上寫連寫豎式。
    2、練習。完成p28做一做。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說計算過程。3、小結。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怎樣進行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1、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掌握方法。
    2、發(fā)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第8題分小組比賽完成。指名說說計算方法。2、完成練習五第5、8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3、完成練習五第6題。觀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并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生了什么知識?你又學會了什么?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第12課時加、減法估算。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34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數(shù)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
    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教學難點:
    探究加減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去過超市嗎?我們在買東西時有時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確,你只需要算出一個大概的數(shù)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4。想一想,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在我們?nèi)粘I钪杏心男┣闆r不需要進行精確計算,只要計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
    (1)、出示主題圖。媽媽帶了100元錢夠不夠,需要精確計算嗎?
    (2)、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算,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生匯報估算方法。觀察、比較這些估算方法,在小組內(nèi)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匯報,歸納。
    (3)、精確計算一下這三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還剩多少錢,來檢驗一下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合理。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檢驗以后學生匯報想法。
    2、完成p31頁做一做。仔細看圖,理解題意,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估算方法。
    [設計意圖]:1、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可有不同的方法。
    2、提高估算意識和能力,增加數(shù)感,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鞏固練習,檢驗效果。
    1、完成p32練習六第1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學生匯報,并說明是怎樣進行判斷。
    2、完成練習六第2題看圖理解題意,思考解題方法。學生匯報,并說明估算方法。
    3、完成練習六第3題教師指導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加減法估算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第13課時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33。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復習和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練習,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進一步鞏固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能靈活運用筆算加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口算。p35練習七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答案并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p34練習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個別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口算與筆算的練習,引出課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交流,歸納整理。
    1、整理。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筆算加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筆算減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學生獨自思考筆算加減法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nèi)交流想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匯報。
    2、完成p34練習七第3題學生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新課標第一網(wǎng)。
    3、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以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并選擇兩個問題解答說說解題思路。學生匯報。
    4、完成p35練習七第6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說說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鞏固舊知。
    1、完成p34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結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題讀題理解題意。要知道大約需要多少錢?你是怎讀想的?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根據(jù)板書,學生自己進行回顧總結。
    五、隨堂練習。
    第14課時我長高了。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36、3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長度單位的實際感知,鞏固測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
    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tǒng)計知識的掌握,并通過統(tǒng)計表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動手測量生活中的物體的長度,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難點:
    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組織和調控學生的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測量身高的體重秤,學生記錄統(tǒng)計表。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活動。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為活動的進行做好準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實踐活動。
    1、測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們怎樣做就可以知道?我們班誰最高?誰最矮?哪個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學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統(tǒng)計表讓我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學們的身高情況。認識統(tǒng)計表。用測量工具測量身高。一邊測量一邊計錄。測量完后進行討論交流。觀察統(tǒng)計表,在小組內(nèi)交流從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
    2、測量活動。小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測量什么?學生進行測量。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測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確的位置上。學生匯報測量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統(tǒng)計表獲得有用的信息。鞏固測量方法,建立長度觀念。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實踐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學生談收獲。
    四、隨堂練習。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十三
    1、學生思維被調動,思維活躍。
    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山上原來有4只猴子,跳走了1只,還剩幾只?然后跳走了2只,跳走了3只,還剩幾只?學生解答完這幾個題目之后,我就讓學生觀察這些題目的共同特點。但是這時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問:為什么不讓第4只猴子也跳進洞里呢?這個問題是上節(jié)課孩子沒有提出來的,這節(jié)課孩子提出來了,說明他們已經(jīng)融入進了這個情境中,并且在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只有學生參與進來了,學習效果才是好的。
    還有一個地方就是讓學生找生活中遇到的減法問題,孩子們舉例說明的都很好。比如有一個孩子說:媽媽今天出差了,我們平時吃飯都要拿4雙筷子,但是今天少拿了1雙,今天我們拿了3雙。4-1=3.多好的問題啊。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既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活躍了課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數(shù)學語言更加準確。
    主要體現(xiàn)在讓學生總結減法意義時,我注重了通過比較,讓學生看出要求還剩幾只猴子,都是從4只里面去掉跳走的,也就是從整體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減法計算。
    再有就是重復學生的話少了,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多了,老師的語言與上節(jié)課比較相對簡潔,明了,不那么零碎了。
    3、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滲透了數(shù)學方法。
    本節(jié)課的主體部分,在幫助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時,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畫一畫,再列一列的順序進行,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遵循了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那就是從直觀到抽象,從復雜到簡單的過程。學生掌握很好。特別是在畫一畫環(huán)節(jié),通過前面的演示,學生獨立思考出了先畫4個圓,再圈出1個表示去掉,或者劃去1個表示去掉,學生進行了半抽象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
    1、教學策略的使用沒給學生留出運用的時間。
    在理解減法的意義時,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畫一畫,再列一列的順序進行,但是新授部分進行完之后,我沒有讓學生運用畫一畫的方式進行鞏固,學生對這個策略使用就不夠熟練,也沒能很好的體會到他的好處。我想當他們再遇到問題時,也不一定能想起使用這個策略。所以再進行授課時,我會讓學生多畫一畫,多進行這種半抽象的過程,讓這個思想方法成為學生良好的助手。
    2、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以及時間的安排還需緊湊。
    本節(jié)課在和學生理解減法的意義時用時過多,和學生一起反饋學生用畫一畫表示題意時,找了3個學生到黑板前展示,其中有1個表達的有問題,在下面我看時,他表達的很好,但是到黑板上來時就說不明白了,而且還多畫了一個。這里通過孩子們觀察,訂正,用了比較多的時間。再有本節(jié)課加入了一個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遇到的減法問題,學生說的很好,還有數(shù)學文化的滲透,以至于練習就沒有時間做了。今后我在授課時,要將前面的環(huán)節(jié)再緊湊一些,也許就更好了。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十四
    一、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學生獨立完成第102頁第1題。
    2、指名算得對又快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二、復習筆算。
    1、問:筆算萬以內(nèi)數(shù)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學互答。
    3、教師綜合歸納萬以內(nèi)數(shù)加減法筆算方法。
    4、學生完成第102頁第2題。(要求計算要認真)。
    三、復習估算。
    1、猜一猜,這些數(shù)接近哪個整百整十數(shù)?
    老師說數(shù),學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完成第102頁第3題。
    四、數(shù)學活動。
    1、口算練習。
    一人說算式,一人說得數(shù),在相同時間內(nèi)說得又多又對的老師發(fā)給獎品。
    2、筆算練習。
    (1)教師給出一些數(shù)寫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用以上的兩個數(shù)來出加減法題目,另一人計算,每做完一題后,兩人互換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數(shù)做做看。
    3、估算練習。
    (1)學生討論,怎樣估算?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五、全課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3、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連續(xù)進位的方法。
    教學準備:
    練習卡片、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十個一是,十個十是()。
    2、8+7=9+6=30+50=40+60=。
    3、38+39=36+58=280+390=350+570=。
    (指名說)誰愿意到黑板上筆算這4個題?(學生用豎式筆算,并引導說說筆算時的注意事項-----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用這種方法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習例1。
    (1)投影出示p15中國部分動物種數(shù)統(tǒng)計表,引導觀察中國特有種數(shù)的動物情況。
    師:同學們,這幾類動物中中國特有的種數(shù)分別是多少?你們能根據(jù)中國特有的種數(shù)的數(shù)據(jù),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加法問題嗎?(學生提問題: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中國特有的鳥類和兩棲類一共有多少種?等等)。
    師:大家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你們會計算嗎?愿意自己嘗試一下嗎?如果遇到問題和你的合作小組一起討論解決。(根據(jù)所提問題有選擇的讓學生解答。)。
    (2)師:誰來說一說你們在計算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問題,又是怎么解決的?(指名說)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辦法真不錯,這就是我們同前邊學習的不同之處-----需要連續(xù)進位。
    師:誰愿意再來和大家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指名說計算算理)。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連續(xù)進位,也就是說: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基本練習:課本p16做一做第1、2題(鞏固筆算算理)。
    2、變式練習:課本p17練習四第2、3題(訓練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拓展綜合練習:
    下面的計算對嗎,請把錯誤改正過來。
    76+25=9189+13=111。
    7698+25+1391111(訓練綜合改錯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指名說)。
    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設計篇十六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100以內(nèi)數(shù)的鞏固與提高。一方面通過口算和筆算,復習了數(shù)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nèi)數(shù)與計算起來鋪墊的作用。本單元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計算與生活之間的練習,體會數(shù)學算法的多樣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面。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2.數(shù)學思考方面。
    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解決問題方面。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4.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知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口算在100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加、減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四、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安排。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1課時。
    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
    加、減法的估算…………………………………2課時。
    整理和復習…………………………………2課時。
    第1課時: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能夠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1.正確地進行兩位數(shù)加法的口算。
    2.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法,討論交流法,講練法。
    課前三分鐘:口算練習。
    課前作業(yè)預設與處理: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與大伙分享。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用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或一位數(shù)。課前三分鐘。
    2、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口算方法。
    (1)觀察教材第9頁的主題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消息?
    學生匯報。(一至五年級參加“世博會”的各班人數(shù))。
    (2)出示問題:一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3)提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求一共多少張車票就是求一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級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計算,列式:35+34。
    (4)這個算是如何計算?互相交流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拆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1:還可以拆分另一個加數(shù)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時把這兩個加數(shù)拆成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然后進行計算也很簡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口算方法。
    (1)出示問題:二年級一共要買多少張車票?
    (2)列式計算:39+44。
    (3)學生嘗試計算39+44,并說說算法。
    經(jīng)學生自由討論,大致有以下幾種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較算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師:對比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個位數(shù)相加不進位,后者個位數(shù)相加進位。
    三、鞏固練習。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在小組內(nèi)互檢。
    四、課堂小結。
    1.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以及它們的計算方法,我們要利用這個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你還有哪些疑問的地方?
    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二第1、2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課后反思。
    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是在學生已經(jīng)能夠熟練口算20以內(nèi)的加、減法,并能正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基礎上教學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也可以是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再加一位數(shù)。由于學生腦海中對筆算的思路比較熟悉,所以本課首先要幫助學生跳出單一的筆算思路,激活學生潛意識中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口算的那根弦,打開口算的思路便成為上好本課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