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熱門20篇)

字號: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資源準備、學生活動等要素。編寫教案應該符合教學設計的原則,如明確目標、因材施教、激發(fā)興趣、重視鞏固等。教案的編寫是教師教學的基礎,希望這些范文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示。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一
    1、會讀課文中的4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窟窿”“叼”等字。
    2、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補牢”“勸告”等詞語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體會寓意。
    一、揭示課題。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說說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二)揭題解題。
    2、你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了嗎?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導理解題意。
    二、初讀感知。
    1、自學課文:讀準字音,想想課文哪些句子寫“亡羊”,哪些句子寫“補牢”?
    2、交流:課文講那個牧羊人丟了幾次羊?
    3、找出牧羊人“補牢”的句子。板書:趕快沒丟過。
    4、講故事大意:用上“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趕快沒丟過……”
    (一)、抓“勸”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丟了羊,鄰居曾經(jīng)怎樣勸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勸”和“說”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勸”指發(fā)現(xiàn)別人的問題,讓別人改正)。
    3、練讀對話。如果說第一次丟羊是個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圖說話,看到牧羊人使勁地修補羊圈,這回街坊們在說什么?
    5、小結:牧羊人不聽勸告,繼續(xù)丟羊,聽了勸告,不再丟羊。可見,做錯了事聽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勸”展開,理解寓意。
    1、教師用白話講《戰(zhàn)國策》莊辛勸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故事最早來源于古時候的一個“勸告”故事。戰(zhàn)國的時候,有個叫莊辛的大臣發(fā)現(xiàn)楚王整天不理朝政,東游西蕩的。莊辛很擔心,對楚王說: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楚國必將滅亡。楚王不聽,結果5個月以后,秦國兵打進來了,楚王嚇得沒了辦法,連忙請莊辛出主意,莊辛說了很多話,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BR>    “亡羊”其實指?——有了錯誤“補牢”呢?——及時補救未為遲也——還不算遲。
    楚王聽了莊辛的話,立即改正了錯誤,終于是使楚國免遭了這次災難。
    (三)、順“勸”回歸,學講故事。
    2、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講給有缺點必須改正的人聽,講給自己聽,多想想自己的缺點,爭取改正。)。
    1、抄寫生字。
    2、講故事。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學習寓言的一個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對故事內(nèi)容的學習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從而給學生一些做人的啟示。因此,教學中必須考慮寓言的特點以及學習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題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本課教學從解題入手梳理課文,從而避免了在內(nèi)容上打轉(zhuǎn),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習字、讀文,拓展運用,這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課教學,以“勸”為切入口,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深切的感悟,將學習文本與追本溯源,學習語言與生活運用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故事所告訴我們道理,并自覺地將它運用到生活中,最終根植于自己的心靈世界。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二
    2全班齊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地方:討論、交流、理解。
    3媒體出示句子:“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薄把蛞呀?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把反問句變?yōu)殛愂鼍?,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中感悟句子意思和養(yǎng)羊人的心情。
    4鄰居和養(yǎng)羊人的看法誰對誰錯?為什么?
    6總結寓言:亡羊補牢。亡:丟失。牢:牲口圈、羊圈。羊丟失了再修補羊圈。比喻:錯誤發(fā)生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為遲。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三
    1、先請大家自由讀讀《亡羊補牢》,注意要讀準生字、多音字,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為止。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同桌交流生字學習情況。
    2、字詞學習。
    師:有些同學的習慣非常好,讀完了課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讀完了嗎?請看大屏幕,老師把課文中的幾個詞語請到了上面,誰來當小老師讀一讀。
    3、(讀得很正確)如果這些詞語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嗎?
    誰愿意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正音,齊讀)大家很厲害,這么難讀的段落都讀通順了,2-5自然段每一排讀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讀得最正確,最通順。(點評)。
    4.我們又讀了一遍課文,你們能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嗎?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四
    1、孩子們,喜歡讀故事嗎?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好玩的游戲:看圖猜故事。依次出示6張故事圖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刻舟求劍,井底之蛙)。
    2、齊讀成語。同學們課內(nèi)、課外讀過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來讀一讀吧。
    3、師小結揭題:這些故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語言、故事,“寓”就是蘊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寓言兩則》。
    書寫題目,指導“寓”“則”(注意“寓”的筆順)(板書課題:9寓言兩則)。
    4、揭示課題:“則”是量詞,《寓言兩則》就是兩個寓言,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貼板書:亡羊補牢)。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五
    1、認讀“窟窿,叼、勸”4個生字,會寫“寓、則、窟窿、狼、叼”等9個生字。
    2、聯(lián)系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窟窿、街坊、勸說”和課題“亡羊補牢”的意思。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講述故事大意。
    4、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1、板書“寓言”,學生齊讀,說一說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讀課題《寓言兩則》,怎么理解“則”(篇,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
    1、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2、生詞過關:羊圈、窟窿、叼走、勸說、街坊、后悔。
    (1)小老師領讀,重點關注:窿、坊讀輕聲,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組開火車過關。
    (3)全班齊讀。
    1、起因:
    (1)指生讀第1自然段。
    板書關鍵詞:“窟窿”(指導書寫,注意“窿”中間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據(jù)“穴”理解,破洞)。
    (2)用因為……所以……說話。板書關鍵詞2:“叼走”
    (3)概括:一個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經(jīng)過:
    (1)羊叼走了,誰來幫助他了?(街坊,指導朗讀,提醒輕聲)怎么幫助的?(勸說)。
    板書關鍵詞:“勸說”是怎樣勸說的?
    ppt出示:“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個窟窿吧?!敝干首x(有一點點著急,你比她更著急)齊讀。
    ppt出示:“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贊同他的說法嗎?(羊已經(jīng)丟了,不用修羊圈了)補充板書“不聽”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關鍵字:“又叼走”
    (3)用上因為所以把經(jīng)過說清楚(因為不聽勸說,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結果:
    (1)結果是什么?關鍵詞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你能給他換個說法嗎?
    出示: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男女生讀,提問:這兩句話意思一樣嗎?
    ppt出示紅字提醒“雙重否定句”“肯定句”。
    師:把不字去掉,雙重否定句就變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
    男女合作讀這兩句話,相同句型練習。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為。
    接受勸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關鍵詞:“堵上”關鍵詞:“沒丟”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來“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聯(lián)系課文,你知道他們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嗎?連起來說一說。
    5、讀了這個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個人有錯并不要緊,只要能及時糾正,就不算晚。
    用同樣的方法讀寓言,再講給大人聽。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六
    1.課文中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會丟羊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劃出句子。
    2.有些同學已經(jīng)找到了,那你來說說養(yǎng)羊人丟了幾次羊?(兩次)板書:丟羊。
    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是什么?(課件出示)板書:羊圈破了。
    哪個詞告訴我們這句話是原因?(原來)齊讀。
    3.(課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第一次丟羊的原因。(指名回答-同桌互說)。
    4.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過渡: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是因為羊圈破了,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羊圈破了個窟窿,你會怎么做?(把窟窿補上)。
    5.他的街坊也發(fā)現(xiàn)了,請你當當養(yǎng)羊人的街坊,快來勸勸他。(把窟窿補上吧)還有什么想說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會丟羊。評價:你真是個好心的街坊)。
    我們來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勸說的,課件出示,指名讀。
    (課件)街坊還會用怎樣的語氣勸說呢?現(xiàn)在我就是養(yǎng)羊人,你來勸勸我。(擔心、著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養(yǎng)羊人的表現(xiàn)呢?誰來做養(yǎng)羊人?(出示: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來讀不同的語氣,還可以加上動作。)這個養(yǎng)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將他的話換個說法嗎?(羊已經(jīng)丟了,不用修羊圈了。)。
    這個養(yǎng)羊人,自己的羊丟了都不在乎。街坊著急,他無所謂。下面我們就來分角色朗讀一下他和街坊的對話。
    7.就因為他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讀(出示: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這是養(yǎng)羊人第幾次丟羊?你是從那個字中讀出來的?(又)。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語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剛才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兩次亡羊之后,(課件)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心情怎樣?這時,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請自由讀讀第五自然段,劃出相關的詞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樣?(后悔)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想象說話。
    他又是怎么做的?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來什么來?(知錯就改)。
    養(yǎng)羊人這樣做,對嗎?從哪知道?(課件)從此,什么意思?
    現(xiàn)在“窟窿”終于被結結實實地堵上了,羊再也沒有丟過了。此時,你想對那個養(yǎng)羊人說些什么呢?(接受勸告,知錯就改)。
    9.這就是這則寓言要告訴告訴我們的道理?(出示寓意)齊讀。
    (寓意: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10.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類似亡羊補牢的事,你能舉個例子嗎,可以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看書姿勢,寫字姿勢,學習不認真等)。
    小結:犯錯不怕,只要我們能像亡羊補牢中的養(yǎng)羊人一樣知錯就改,就還不晚,所以,人們經(jīng)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七
    1、孩子們,喜歡讀故事嗎?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好玩的游戲:看圖猜故事。依次出示6張故事圖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刻舟求劍,井底之蛙)。
    2、齊讀成語。同學們課內(nèi)、課外讀過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來讀一讀吧。
    3、師小結揭題:這些故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語言、故事,“寓”就是蘊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寓言兩則》。
    書寫題目,指導“寓”“則”(注意“寓”的筆順)(板書課題:9寓言兩則)。
    4、揭示課題:“則”是量詞,《寓言兩則》就是兩個寓言,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貼板書:亡羊補牢)。
    (一)讀一讀——讀文知事。
    1、讀故事前,老師先來檢查大家生字預習情況。
    (1)強調(diào)“圈”多音字的讀音。
    (2)讀好輕聲詞:窟窿街坊盤纏結結實實。
    會寫:窟窿叼走勸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釋意思)后悔。
    (3)學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錯筆畫:讀的很準確,同學們會寫這鞋子嗎?標紅的字都是課后生字,誰來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錯。
    師相機指導“窟窿”的'書寫。
    這里面筆畫最多的要數(shù)——窟窿這個詞了,觀察這個詞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部首都是“穴”。師評: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上面的“穴”表形。我們一起寫一寫這個詞。筆畫多,要緊湊。
    2、寫生詞:現(xiàn)在咱們動筆寫一寫這個詞,看誰寫的又對又好?。ㄓ补P描紅)。
    3、同學們自由讀一讀亡羊補牢這個故事,注意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學讀得很流利,看來字詞都掌握的很好了?,F(xiàn)在誰來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
    (2)出示——亡羊補牢,結合字典和課文內(nèi)容,理解亡與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內(nèi)容,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課題。“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說,出示字典意思,選義,指導學生看注釋)。
    小結:誰來概括一下這則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題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讀。(師:誰愿意讀一讀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的情景?其他同學想,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丟羊呢?)。
    2、理解“勸”的意思,指導朗讀。
    (1)回想:當養(yǎng)羊人第一次丟羊后,街坊們都勸過他,怎么勸的呢?
    (2)誰來當一當這個街坊?
    (3)這句話中有個詞能體現(xiàn)街坊很著急擔心,你們猜猜是哪一個?(趕快)對,抓住關鍵詞語,我們能更好的體會人物的情感。你來當一當這個熱心腸的街坊。
    (著急的、中肯的、語重心長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點:
    (1)聽了街坊的勸告,養(yǎng)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語句: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嗎?(不打算)出示陳述句:羊已經(jīng)丟了,不修羊圈了。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組對話。師讀街坊的話,男生讀反問句,女生讀陳述句。
    哪一句更讓你感覺到養(yǎng)羊人不想修羊圈?學生談感受。
    師:這就是反問的表達效果:加強語氣,突出強調(diào)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師:你看看,這養(yǎng)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卻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貼:不知悔改)。
    5、品“結尾”感知人物:
    小結:第一次丟羊他沒聽勸,結果會如何呢?誰來讀讀第4、5自然段?
    (1)指生讀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養(yǎng)羊人的心理。
    (師:知錯不改,導致養(yǎng)羊人第二天羊又丟了(板貼:再亡羊)此時他的心情用文中一個詞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動有關)。
    (2)那他會想到什么了?他會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會一只只丟下去)。想到這兒,他就拿起工具(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6、小結:養(yǎng)羊人犯了錯誤能夠改正就叫錯而能改。(板貼:錯而能改)。
    (三)悟一悟——讀文析理。
    (1)你怎么評價這個養(yǎng)羊人?
    (2)同學們,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生活中,我們難免說錯話,辦錯事,但只要我們有錯就改,還不晚!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為時未晚”。(板貼:為時未晚)。
    (一)舉一反三《諱疾忌醫(yī)》。
    師:現(xiàn)在我們穿越歷史,來到春秋時的蔡國,看看寓言諱疾忌醫(yī)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結局。
    播放視頻《諱疾忌醫(yī)》。
    師:諱疾忌醫(yī)意思是指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諱疾忌醫(yī)的蔡桓公最終病死,而亡羊補牢的養(yǎng)羊人卻再也沒有丟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學們面對自己的錯誤一定要及時改正。
    (二)聯(lián)系生活。
    1、給出情境:
    (1)一位同學因為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不及時完成,導致期末成績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來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視了,她總不當一回事,你可以勸他:“我們一定要保護眼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同學們喜歡讀寓言故事嗎?今天我們學的《亡羊補牢》這篇寓言故事選自《戰(zhàn)國策》,這本書記錄的是我國2000多年前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書里面收錄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鷸蚌相爭,狡兔三窟,高枕無憂,三人成虎,頭懸梁錐刺股等等。
    同學們課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豐富語言、增長智慧,甚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八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1課時。
    投影。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教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過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的過程。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增刪。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九
    (一)復習檢查。
    1、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
    理解內(nèi)容。
    反復朗讀。
    悟出道理。
    聯(lián)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講讀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2、分節(jié)讀文,質(zhì)疑。
    糾正讀音:街坊。
    坊讀輕聲。
    窟窿。
    窿讀輕聲。
    質(zhì)疑:
    3、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當養(yǎng)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
    羊已經(jīng)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b: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較句子: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經(jīng)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yǎng)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zhí)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d:討論如果你是養(yǎng)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yǎng)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xiàn)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a理解填空: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b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yǎng)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c
    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d
    討論:養(yǎng)羊人現(xiàn)在才后悔,現(xiàn)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朗讀全文,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F(xiàn)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fā)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指導復述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堂上練習。
    1、指導造句:從此……。
    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五)作業(yè):
    1、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
    2、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故事我們已經(jīng)讀懂了,那么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再把課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師總結:
    是的,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并認真改正,還不算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為時不晚)。
    3、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讀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蘊涵著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時,就可以按“理解題意―了解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這樣的方法學習。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一
    那好,我們現(xiàn)在來看圖猜成語。準備好了嗎?誰來猜第一幅圖?(坐井觀天)對了,那這一幅呢?(揠苗助長)難不倒你們,再給你們幾個難的(畫蛇添足)還有更難的。
    2.你們真聰明,都猜對了。那你們知道這些成語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嗎?是的,它們都是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小故事里藏著大道理。)。
    3.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故事《亡羊補牢》(板書,讀題)。
    4.我們要怎樣才能學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書:故事)學習道理(板書:道理)。
    師:對,我們掌握好這兩點就能學好寓言故事了。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二
    1、“亡羊補牢”這個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亡、牢)。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理解這個字的,我是通過聯(lián)系課文的內(nèi)容理解的……。
    3、請你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生:羊丟失了把羊圈修補好。)。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三
    字詞掌握的不錯,把字詞帶入故事中,每組選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5名學生讀課文)。
    同學們概括的真清楚,講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讀課文,依據(jù)自學提示的內(nèi)容,展開小組討論。
    出示自學提示:(課件)。
    1、齊讀1-4自然段,思考: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2、羊丟了之后,街坊和養(yǎng)羊人他們分別是如何表現(xiàn)的:
    (1)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街坊真誠的勸告,可養(yǎng)羊人什么表現(xiàn)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指名分角色朗讀。)。
    3、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怎樣?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剛才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變換(一、二)。
    4、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句子。
    句式變換(三)。
    5、討論交流。
    6、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四
    1.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講給別人聽呢?我們學校最近要舉行講故事比賽,讓老師先進行海選,那我們就從這個故事開始吧!講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細聽:首先要把故事熟練地記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動作和聲音的變化,這樣才能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覺得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看看上面老師給你提供的小幫助,自己先練練。(學生準備,課件播放音樂,師巡回指導)。
    2.展示前,提示學生自己發(fā)言時希望別人怎么聽?
    (要安靜,這是有禮貌的表現(xiàn)。聽后能給我指出優(yōu)缺點。)。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五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長)。
    他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指名說)。
    對,像……這樣的小故事中蘊藏著一個大道理的故事,我們就稱它為寓言故事。
    2、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寓言故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寓”,上面一個寶蓋頭,再寫一個“曰”,第十畫是“丨”,齊讀課題。寓言兩則。解題(就是兩個寓言故事),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講道理”的意思。
    3、學法指導:同學們,還記得二年級時,你們是怎樣學習寓言的嗎?
    其實學習寓言故事首先要把故事讀懂,然后讀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會聯(lián)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學習要點)。
    出示:
    1、讀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聯(lián)系生活用一用。
    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按這方法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板書: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讀懂故事:
    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p34頁,按老師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讀懂出示讀書要求:讀懂故事:(a讀準字音、讀通課文;b讀懂題目的意思;c會說課文講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練讀。
    2、反饋交流。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六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貞?分鐘由我來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話題為“幸福的課堂”。開學以來,在語文課上你感覺什么是最幸福的?(學生回答),大家說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課堂上,讓我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幫助。
    師:帶著美好的心情,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語文學習,好嗎?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七
    (學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盜鈴、自相矛盾……)。
    (學生回答:蘊含一定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故事是人虛構的……)。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再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后齊讀。)。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八
    媒體選擇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難點,解決問題。在學生解決字意時,利用課件出示“牢”字的字義演變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學生生動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義的轉(zhuǎn)變。
    (2)出示名言,突出重點。學生揭示寓意時,用課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簡練地概括出寓言分身體(故事本身)和靈魂(道理)兩部分。通過名言進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補牢》的故事內(nèi)容和寓意。
    (3)開闊視野,擴展課外。在學完本課內(nèi)容后,學生又產(chǎn)生有關寓言知識的許多問題。于是我就把知識延伸課外,通過學生上網(wǎng)查找資料,獲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
    將計算機多媒體融入語文課堂,以學說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智能地學習,是當今語文教學的大趨勢。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十九
    1祖國文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有語言精湛、意境優(yōu)美的唐詩宋詞;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練的成語,還有約定俗成的俗語、諺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叫寓言。
    2板書課題:寓言兩則。借助拼音讀課題。
    3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道理的文學體裁,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坐井觀天》。
    4媒體出示:(小鳥飛來落到井沿上,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師解說圖像。
    5青蛙和小鳥見面了,它們說些什么,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聽聽吧。一邊看著書,一邊聽錄音。
    小學寓言故事亡羊補牢的教案篇二十
    師:現(xiàn)在我們穿越歷史,來到春秋時的蔡國,看看寓言諱疾忌醫(yī)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結局。
    播放視頻《諱疾忌醫(yī)》。
    師:諱疾忌醫(yī)意思是指隱瞞疾病,不愿醫(yī)治。諱疾忌醫(yī)的蔡桓公最終病死,而亡羊補牢的養(yǎng)羊人卻再也沒有丟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學們面對自己的錯誤一定要及時改正。
    (二)聯(lián)系生活。
    給出情境:
    (1)一位同學因為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不及時完成,導致期末成績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來提醒他。
    (2)同桌眼睛近視了,她總不當一回事,你可以勸他:“我們一定要保護眼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