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熱門17篇)

字號:

    教案的有效性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經(jīng)驗密切相關(guān)。編寫教案時,教師需要充分理解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接下來是一份精心準備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參考和使用。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一
    飛流三千尺。
    感銀河落九天。
    【學習效果評價】。
    本學期我校新開通了遠程教育資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務一線教學活動,作為一線教師,我感受頗深。在以前的教學中,低年級孩子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但思維能力欠佳。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抽象的、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掌握起來很困難。所達到的預期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而遠程教育資源的開通,猶如春雷,為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帶來了新的契機。通過對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夠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課堂教學基礎(chǔ)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執(zhí)教的《望廬山瀑布》一課就能充分體現(xiàn)遠程教育資源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瀑布視頻,初步讓學生感受瀑布的雄偉與美麗,在學生的腦海中先形成一個具體的瀑布形象,為感受詩中的廬山瀑布做鋪墊。除此之外,我還利用flash動畫,使學生們能夠更形象、具體的理解詩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在理解詩歌意境之后,使學生們能夠更有力讀出氣勢,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從學生的學習效果看,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達到的教學效果很好。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時學過一首古詩《夜宿山寺》(齊背),這首詩是誰寫的?是抓住哪一個詞來寫的?通過這首詩的學習,你認為李白的詩有什么特點?(緊扣題眼,展開想象,且想象豐富,氣魄雄偉)。今天,我們再一次來領(lǐng)略一下詩人的這種浪漫風格。
    二、緊扣題眼品詞析句。
    (二)學生自讀課題,探索發(fā)現(xiàn)。
    [發(fā)現(xiàn)一]:課題中的望就是遠望的意思。(或遙望……)。
    [自主探學]:
    1、你能到課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嗎?
    2、自課課文,品味詞句,找出理由。可采用以下學習步驟:
    (1)讀:讀準字音,讀通全詩。
    (2)想:這首詩大致講的是什么意思。
    (3)找:找出相關(guān)詞句。
    (4)品:品味詞句的意思。
    3、交流評議:重點讀通全詩,理解“遙看”的意思,大致說出詩人所看到的景象,整體感知古詩的內(nèi)容。
    lulu。
    [發(fā)現(xiàn)二]:詩人李白是到廬山游玩的。(指導書寫廬)。
    [自主探學]:
    1、根據(jù)平時的課外積累說說廬山的情況。
    3、觀看廬山光碟,進一步感受廬山的情況。
    (光碟中語: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邊,廬山山峰重疊,非常雄偉壯麗。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爐峰,因為山上常有云霧籠罩,在陽光照耀下有紫色霧氣升騰,像正在焚香的香爐一樣,所以取名叫香爐峰)。
    4、細讀第一行詩,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意境。(日:太陽,生:升騰,煙:云霧。)。
    [自主探學]:
    2、觀看多媒體課件(靜態(tài)遠景),直觀感受,品味“掛前川”的意思。(掛:表明瀑布垂直而下,化動為靜,形象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的贊嘆。川:河流的意思)。
    3、再觀多媒體課件(動態(tài)近景),體會瀑布從山下流下的動人情景。
    4、精讀第三、四兩行詩,品味“飛”、“三千尺”、“九天”的意思。
    (“飛”突出流得快,流得急,“三千尺”寫出了瀑布的高和長,“九天”進一步突出瀑布的高和長,真切地寫出了瀑布的新奇、壯觀。)。
    5、默讀全詩,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古詩的意思。
    6、輕聲背誦詩,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7、交流評議。
    (1)誰能用“啊,———真———”的句式來表達廬山瀑布給你的印象,可運用多種形式說出你的理由。如:畫一畫,演一演,說一說。
    (2)此時此刻,你最想對李白說些什么?
    (3)再讀古詩,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刹捎靡韵聦W習步驟:
    a、讀:讀出語氣、節(jié)奏、重音。
    b、說:說說自己為什么這么讀的理由。
    c、議:評議讀法,注意把握節(jié)奏、語速、重音,讀出詩美。
    d、悟:回味詩意,整體感悟這首詩所描繪的意境。
    e、詠:將自己的情感讀出來。節(jié)奏和重音可以這樣處理:(僅供學生參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最后一句輕讀)。
    三、學法遷移,感悟創(chuàng)新。
    1、同學們想做李白嗎?請在座的小李白模仿老李白寫詩的.方法,觀察一下教室門前的花壇,(可看錄像,可站在座位上透過窗子觀察)寫一首詩。
    2、學生試作。
    (1)學生讀自己的詩作,并說說自己是從《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的哪些地方得到啟發(fā)的?再次賞析詩句,體會“生、掛、飛、落”等詞的妙用,進一步明確文中這些詞都是圍繞題眼來寫的。
    (2)再讀課文,品味詩句的精美。
    (3)根據(jù)評議結(jié)果,自我糾正,注意從題眼入手,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五、作業(yè):
    依照本文寫法,觀察一處景物,再練習寫一首小詩。
    【總評】: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要引導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北局@一思想,本課教學著力引導學生從題眼入手,品詞析句,一改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之法,讓學生通過說詩悟意,想意悟境,畫圖悟美,讀詩悟情,寫詩悟法等一系列實踐活動,感悟廬山瀑布之美,體會作者用詞之妙,揣摩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之情,積累語言,在讀中感悟,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整個教學過程,緊緊扣住題眼,從題眼入手,自讀感悟,適時跳出題眼,走向生活,最終又回歸題眼,升化感悟,引導學生在教材與生活之間走個來回,使古詩教學生活化、趣味化。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三
    (一)渲染意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yōu)美。
    1、提問:你們?nèi)ミ^廬山嗎?誰能說說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認識“廬”字)。
    2、師述:廬山是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一下廬山的美景。(播放廬山錄相)。
    3、提問:廬山的風景讓我們?nèi)绨V如醉,剛才的畫面中給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師述:唐朝詩人李白就曾被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
    1、齊讀詩題,書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資料,了解李白。
    (三)、試讀古詩,初知詩意。
    1、師述: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詩人李白筆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自己試著讀一讀吧!
    2、學生多次試讀。(請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3、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四)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1、師述: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學生暢所欲言根據(jù)詩意所聯(lián)想到的畫面,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隨機板主題圖。)。
    3、學生多次朗讀,不斷增加腦海中的畫面。
    4、師生齊誦,再現(xiàn)詩中的壯觀景象。
    (五)再讀古詩,領(lǐng)悟詩情。`。
    1、展示瀑布的景觀,學生即興描述瀑布的形狀,激發(fā)學生熱愛贊美之情。
    2、體會詩人情感。
    提問:這樣極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詩人李白會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樣?
    3、換位詩人,再讀古詩。
    請學生帶動作表情讀古詩,讀出詩人的情感。
    (六)唱讀古詩,細品詩韻。
    1、師述:瀑布雄奇、壯麗,李白的.詩同樣氣勢磅礴,耐人尋味。一首好詩不僅可以反復吟誦,還可以譜曲歌唱,變著花樣誦讀。
    2、學生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新穎的古詩讀法。
    1、點撥古詩的重要學法:反復吟讀。
    (1)師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壯麗的景觀,古往今來,不只是李白,還有許多詩人作家看到壯觀的瀑布都揮毫潑墨寫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詩,這里老師給大家推薦一首葉圣陶老爺爺?shù)男麦w詩。
    (2)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之詩中畫面。
    (3)學生自由朗讀,找出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背誦。
    3、布置課后作業(yè):找找關(guān)于描寫瀑布的其他詩和文讀一讀,背一背。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四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gòu)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首詩中的“紫、尺、疑”三個生字,熟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生”與“掛”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詩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誦這首古詩。
    3、感悟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三、教具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guān)廬山的文章《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景色秀麗。是的,廬山以她秀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人去旅游觀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慕名前來。他在山間漫步,一會兒弄石臨溪坐,一會兒尋花繞寺行。一路走來,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峰回路轉(zhuǎn),忽然,一個奇異的景色出現(xiàn)在他面前——一道瀑布從天而降!李白詩興大發(fā),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脫口而出(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指名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篇古詩。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二)交流學法,準備自學。
    1、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了不少的古詩了,想想看,我們以前是怎么樣學習古詩的?(要會讀,要弄懂詩的意思,要會背誦,還要會默寫。)。
    2、自由讀好古詩。
    3、交流理解詩意的方法。
    先理解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再理角詩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書,看詩下面的注釋,問別人,聯(lián)系上下文等,依據(jù)學生回答隨即板書,在板書中一定要加入省略號,以免學生被框在這幾種方法里。
    (三)、學生自學古詩。
    1、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自學古詩。師巡視,隨時幫助有問題的學生。
    2、在自學基礎(chǔ)上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取長補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交流對詩題的理解。重在指導學生對“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從遠處看。
    2、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太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上飄浮著紫色的煙霧。、
    (3)由“紫色的煙霧”讓學生想像一下,李白遙望香爐峰的時間(早晨)。
    (4)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感情朗讀:明白意思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從而指導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這句詩中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睜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學生找出“生”字后引導學生說出“生”字的妙處:一個“生”字寫出了云煙飄浮的動態(tài)之美,讓我們產(chǎn)生了無盡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煙那飄飄悠悠、纏纏繞繞、娉娉婷婷,裊裊升騰的樣子。
    3、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知道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想像到此時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如果學生能品出這種味道來,他們就一定能夠讀好這句詩。
    4、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后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5、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想像意境,感悟詩情。
    方法:(1)師描述意境,生閉目靜聽默想,用心去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2)學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礎(chǔ)上再次朗讀這首詩,在反復朗讀中不斷與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終達到詩與意境成為一個完美整體之目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正確的認讀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
    3.感受祖國山河與大自然。
    教學重點:認讀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教學難點:通過畫面,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法學法:本課主要以朗讀和觀察法來學習本課。我以朗讀法讓學生。
    在讀中理解詩人的意境,以觀察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感受詩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幻燈,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李白嗎?你們還記得前面所學過李白的詩嗎?
    生:背誦所學李白的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請同學們打開書76頁。
    二學習新知。
    1.出示課件————課文。
    (1)師:同學們你們自己把課文讀讀,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最認真。
    生:讀古詩找生字,教師指導。
    (2)學習生字。
    a出示卡片————請學生說說你記得的生字,你是怎樣來記得的,讀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請把生字教讀一遍。讀正確的同學把卡片發(fā)下去。
    b其它學生按次序獨生字,得到卡片的同學教讀生字(鞏固生字)。
    c請同學給生字寶寶找個伴。(教師指導)。
    d出示課件學習詞語。生:領(lǐng)讀,齊讀。
    2.學習古詩。
    (1)讀題————望廬山瀑布(瀑布是什么)出示課件引導學生理解瀑布的意思。
    師:你知道什么叫做瀑布嗎?
    生:。。。
    (2)觀看圖片.—瀑布。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1)品讀一、二兩行詩。
    a、指名讀第一行詩“日照香爐生紫煙”
    b、指名讀第二行詩“遙看瀑布掛前川”
    (2)品讀三、四兩行詩。
    a、指名讀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提問:誰能夠用朗讀的方法告訴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學生朗讀時能夠突出“飛”、“直”、“落”三個字。)。
    c、(課件出示廬山瀑布的錄象)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廬山瀑布飛瀉直下的壯觀景象吧。
    d、提問: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e、指導朗讀詩句。
    (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評讀,配樂誦讀等讀好第三行詩,讀時要求語調(diào)稍揚,重點指導朗讀“飛流直下”,要求讀時語速快速而響亮,給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f、“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們的教學樓一層有4米高,3千尺相當于250層教學樓的高度。在這里,“三千尺”不是準確的數(shù)字,主要是形容香爐峰很高,瀑布很長。
    四.齊讀古詩。
    五.看圖說說。
    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六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gòu)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首詩中的“紫、尺、疑”三個生字,熟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生”與“掛”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詩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誦這首古詩。
    3、感悟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三、教具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guān)廬山的文章《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景色秀麗。是的,廬山以她秀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人去旅游觀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慕名前來。他在山間漫步,一會兒弄石臨溪坐,一會兒尋花繞寺行。一路走來,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峰回路轉(zhuǎn),忽然,一個奇異的景色出現(xiàn)在他面前——一道瀑布從天而降!李白詩興大發(fā),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脫口而出(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指名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篇古詩。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二)交流學法,準備自學。
    1、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了不少的古詩了,想想看,我們以前是怎么樣學習古詩的?(要會讀,要弄懂詩的意思,要會背誦,還要會默寫。)。
    2、自由讀好古詩。
    3、交流理解詩意的方法。
    先理解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再理角詩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書,看詩下面的注釋,問別人,聯(lián)系上下文等,依據(jù)學生回答隨即板書,在板書中一定要加入省略號,以免學生被框在這幾種方法里。
    (三)、學生自學古詩。
    1、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自學古詩。師巡視,隨時幫助有問題的學生。
    2、在自學基礎(chǔ)上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取長補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交流對詩題的理解。重在指導學生對“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從遠處看。
    2、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太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上飄浮著紫色的煙霧。、
    (3)由“紫色的煙霧”讓學生想像一下,李白遙望香爐峰的時間(早晨)。
    (4)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感情朗讀:明白意思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從而指導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這句詩中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睜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學生找出“生”字后引導學生說出“生”字的妙處:一個“生”字寫出了云煙飄浮的動態(tài)之美,讓我們產(chǎn)生了無盡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煙那飄飄悠悠、纏纏繞繞、娉娉婷婷,裊裊升騰的樣子。
    3、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知道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想像到此時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如果學生能品出這種味道來,他們就一定能夠讀好這句詩。
    4、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后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5、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想像意境,感悟詩情。
    方法:(1)師描述意境,生閉目靜聽默想,用心去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2)學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礎(chǔ)上再次朗讀這首詩,在反復朗讀中不斷與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終達到詩與意境成為一個完美整體之目的。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采用方法:教學中營造學詩意境,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鼓勵學生誦讀,加深對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課件或插圖。
    2、收集曾經(jīng)讀背過的李白的詩句。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會背古詩嗎?誰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觀察: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問:在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試著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說一說。在學生觀察說話的基礎(chǔ)上,引出課題。
    二導學過程:
    初讀。
    2、指讀。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閱讀、識字經(jīng)驗,及時抓住重點字進行正音和識記,如:“紫”、“川”、“瀑”、“爐”容易錯,充分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或幻燈形式檢查學生識記字的情況。
    4、同伴互讀詩句,爭取背誦。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字:“爐、煙、流、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字形、結(jié)構(gòu),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導。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進行示范書寫。其他的字學生對照課本自行書寫。
    3、交流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正確評價。
    研讀。
    1、自學詩句。借助工具書和圖畫理解字詞的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交流自學中已經(jīng)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3、全班交流。每個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重點解決學習中存在的疑難。
    4、邊讀邊想每句詩都寫了怎樣的景色,
    悟讀。
    1、自由讀詩,對照插圖,體會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3、啟發(fā):如果你是詩人,站在這飛瀑的下面,會有怎樣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
    4、組織學生扮演詩人,借助教師準備的課件,進行角色換位,體會詩句的含義和情感。
    誦讀。
    1、帶著自己從詩中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組織學生進行多形式感情朗讀。如:評讀、賽讀、加動作讀、看畫面讀等,引導學生讀好詩句。
    3、練習把自己當成詩人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拓展作業(yè):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的詩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學習后找時間召開一個小型“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課外的古詩積累情況。
    3、把自己喜歡的詩配上畫。
    補充資料:
    (一)詞語解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來就是瀏覽勝地。
    2.香爐——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紫煙——山上水氣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煙霧。
    4.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銀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處。
    (二)相關(guān)鏈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詩人。他在詩歌中熱烈歌唱進步的社會理想,表示了對黑暗統(tǒng)治勢力的極大輕蔑;繪祖國壯麗山河,寫了許多想象豐富、氣勢奔放的優(yōu)秀詩篇。在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李白達到了浪漫主義藝術(shù)的頂峰。“詩仙”,是人們對他的美稱。本詩大概是他在開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覽廬山時作。原詩二首,這是第二首。廬山峰巖奇秀,泉瀑飛湍,無限風光。詩人在對壯麗的自然奇景的描繪中,也展現(xiàn)出自己開闊的胸襟和昂揚的氣概。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八
    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游山玩水,來,咱們跟著畫面好好地去游一游,看一看。(課件播放廬山風光)。
    1、理解瀑布。
    這是什么?(板書: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讀準。
    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嗎?(指看圖,像這樣水流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廬山。
    這是哪里的瀑布?(廬山)你從哪里知道的?(你真細心,學習就得這樣,細心觀察)(板書廬山,這是生字,咱們齊讀兩遍,把字音讀準啰)廬山離我們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車幾個小時就到了。欣賞了廬山的風光,覺得真么樣,你有什么想說的?(生說)。
    3、導入課題。
    是啊,廬山的風光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還為它題詩作畫了呢。我們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詩人李白游覽廬山后,就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望廬山瀑布》。(板書:望)(生齊讀課題)。
    今天咱們來好好學習這首詩。老師把這首詩也帶來了,請同學們看屏幕。
    二、初讀古詩,自學生字。
    1、(出示古詩)同學們試著自己讀一讀。
    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眉頭皺起來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難嗎?
    平時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有什么好辦法?(請求別人的幫助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借助課外資源也是一種非常棒的學習方法)。
    2、(出示帶拼音的詩句)識記生字。
    請你選擇一種喜歡的學習方式再來讀一讀,把字音讀正確。(板書:讀正確)。
    3、檢查。老師要來檢查了,看看哪些同學把字音讀正確了?(評價語:字正腔圓、很正確、聲音洪亮)。
    學生評,你很會傾聽,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
    4、理解香爐峰,學寫“爐”字。
    你們知道什么是香爐嗎?(出示圖片)就是焚香的爐子。這邊的山峰像不像一個香爐?(像)峰頭煙霧彌漫就像香爐里生出的香煙,這就是廬山有名的香爐峰?!盃t”字是要學寫的生字,跟著老師一起寫。(指導寫)指名上臺寫。
    三、讀通詩句,讀出節(jié)奏。
    過渡:同學們,通過你們自己的努力,已經(jīng)能把詩讀正確、讀流利了。古詩啊,像音樂一樣,有它的節(jié)奏和韻律呢,如果能讀出節(jié)奏就更美了。(板書:讀出節(jié)奏)(出示:畫出節(jié)奏的詩句)。
    1、老師用斜線給你們標出了停頓的記號。
    2、范讀: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
    3、誰想來試試(生讀)誰來評評?)。
    個人開火車讀——小組開火車讀——男女生比賽讀。
    四、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1、小朋友們,你們讀得真好,老師這里有一篇根據(jù)這首詩改寫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誰最會讀書,幫同學們讀讀(你來推薦一下,誰最會讀書)。
    3、咱們來玩?zhèn)€小游戲,老師讀短文中的句子,你們來猜猜老師讀的是哪句詩的意思。(指名說)。
    下面咱們換一種方式繼續(xù)玩游戲,老師讀詩句,你們一起讀詩句的意思(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二句)。
    還想玩嗎?男生讀詩句,女生讀詩句的意思。
    五、想象畫面,讀出韻味。
    1、逐句指導讀出韻味。
    游戲玩完了,喜歡這首詩嗎?(喜歡)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生答……為什么呀?)。
    預設(shè):第一句讀出它的美;你讀得有點美了,誰能讀得更美?真棒,你讀出了他的韻味。(板書:讀出韻味)。
    第二句(瀑布很美)是啊,這瀑布像一條河流掛在山前,飛濺下來的小水花在陽光的照射下像一串閃亮的珍珠,多美呀!
    第三句(根據(jù)回答板書三千尺)這是些瀑布的什么?(高)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你量過嗎?詩人李白量過沒有?我想,也沒有。噢,這是把它夸大了的。這是一種夸張的手法(板書夸張)這樣一寫,瀑布就更有氣勢了。請你把這種氣勢讀出來(比它更有氣勢點……)。
    第四句(瀑布好像銀河從高高的天上落下來,真壯觀啦)。
    2、總結(jié)瀑布特點。
    喜歡這廬山的瀑布嗎?為什么?板書:美、壯觀。
    3、配樂讀。
    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把這首詩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讀一遍。
    六、熟讀成誦,總結(jié)學法。
    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會背了嗎?(生背)板書:熟讀成誦。
    今天咋們不僅學會了這首《望廬山瀑布》,還知道了學習古詩這幾個步驟,你們真了不起。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九
    欣賞古詩并樂于誦讀,感受詩人筆下廬山瀑布的美麗壯觀景象。
    理解古詩的含義,并嘗試用動作來表現(xiàn)。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見過瀑布。
    課件準備:《瀑布》視頻;《望廬山瀑布》古詩視頻;《望廬山瀑布》古詩音頻及圖片。
    活動過程。
    播放視頻《瀑布》,與幼兒分享觀賞瀑布的經(jīng)歷。
    你見過瀑布嗎?瀑布是什么樣子的?
    看了瀑布的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jié):巨大的瀑布從高山上落到潭里,飛濺的水珠既像夏天的雨,又像一顆顆珍珠,非常漂亮壯觀。
    播放古詩視頻《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古詩里描述的景物。
    唐代詩人李白,看到廬山瀑布美麗壯觀的景象之后,寫下了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我們來聽一聽。
    認真聽聽,詩里都寫了什么。
    播放古詩音頻及圖片《望廬山瀑布》第一遍,引導幼兒理解“香爐”、“紫煙”、“遙看”等詞語的意思。
    1、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初步理解古詩意思。
    你有聽不懂的地方(詞語)嗎?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香爐”是什么意思?
    “紫煙”是什么意思?
    “遙看”是什么意思?
    2、教師操作課件,幫助幼兒理解相關(guān)詞語的意思。
    小結(jié):“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煙”不是我們平時燃燒的煙,而是云霧,它被陽。
    光照射著,看起來有點淡淡的紫色;“遙看”就是從遠處看。
    播放古詩音頻及圖片《望廬山瀑布》第二遍,引導幼兒理解詩中夸張的修辭手法。
    詩里是怎么描述瀑布從高處落下來的樣子?
    你覺得山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嗎?
    水流真的是從“九天”落下來的嗎?
    小結(jié):這里詩人用了夸張的手法,“三千尺”是形容山很高,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這么多?!熬盘臁惫糯鷤髡f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這里也是夸張的手法。
    播放古詩音頻《望廬山瀑布》,鼓勵幼兒有韻律地朗讀古詩并創(chuàng)編動作。
    瀑布飛瀉,水氣蒸騰。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像白色的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下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到了人間。
    讀這首詩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動作呢?(如遙看)。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1、在語言區(qū),提供長衫、古代詩人的帽子,并投放古詩伴奏、插圖等,鼓勵幼兒有韻律地熟讀《望廬山瀑布》。
    2、在美工區(qū),投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根據(jù)詩歌意境,繪畫“廬山瀑布”。
    附【古詩】。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
    望廬山瀑布教案(最新)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gòu)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1、認識本首詩中的“紫、尺、疑”三個生字,熟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生”與“掛”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詩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誦這首古詩。
     3、感悟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廬山瀑布實景錄像。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guān)廬山的文章《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景色秀麗。是的,廬山以她秀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shù)中外游人去旅游觀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慕名前來。他在山間漫步,一會兒弄石臨溪坐,一會兒尋花繞寺行。一路走來,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峰回路轉(zhuǎn),忽然,一個奇異的景色出現(xiàn)在他面前——一道瀑布從天而降!李白詩興大發(fā),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脫口而出(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指名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篇古詩。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二)交流學法,準備自學。
     1、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了不少的古詩了,想想看,我們以前是怎么樣學習古詩的?(要會讀,要弄懂詩的意思,要會背誦,還要會默寫。)
     2、自由讀好古詩。
     3、交流理解詩意的方法。
     先理解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再理角詩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書,看詩下面的注釋,問別人,聯(lián)系上下文等,依據(jù)學生回答隨即板書,在板書中一定要加入省略號,以免學生被框在這幾種方法里。
     (三)、學生自學古詩。
     1、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自學古詩。師巡視,隨時幫助有問題的學生。
     2、在自學基礎(chǔ)上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取長補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交流對詩題的理解。重在指導學生對“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從遠處看。
     2、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guān)鍵字的意思。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太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上飄浮著紫色的煙霧。、
     (3)由“紫色的煙霧”讓學生想像一下,李白遙望香爐峰的時間(早晨)
     (4)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感情朗讀:明白意思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從而指導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這句詩中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睜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學生找出“生”字后引導學生說出“生”字的妙處:一個“生”字寫出了云煙飄浮的動態(tài)之美,讓我們產(chǎn)生了無盡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煙那飄飄悠悠、纏纏繞繞、娉娉婷婷,裊裊升騰的樣子。
     3、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知道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想像到此時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如果學生能品出這種味道來,他們就一定能夠讀好這句詩。
     4、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后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5、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想像意境,感悟詩情。
     方法:(1)師描述意境,生閉目靜聽默想,用心去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2)學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礎(chǔ)上再次朗讀這首詩,在反復朗讀中不斷與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終達到詩與意境成為一個完美整體之目的。
     (六)進入角色,深情吟誦。
     方法:
     (2)面對瀑布,讓“李白”吟誦《望廬山瀑布》,先讓個別學生吟誦,再讓全體學生一起吟誦。
     至此,本首詩的教學已基本結(jié)束。
     (七)課外拓展
     為了讓學生對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對瀑布的描寫充實在這一堂課的里面。拓展內(nèi)容,一首唐朝詩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現(xiàn)代詩歌《瀑布》,最后一個是現(xiàn)代作家廬隱描寫瀑布的一個片斷。(目的:1、本課課后第五題要求學生再找出一到兩首描寫祖國名山大川的詩誦讀。這里的拓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正合了這一道題的要求。2、本課課后第四題要求學生選兩首詩中的一首說說詩意。說詩意變成改寫將會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決定要改寫。但改寫得給學生一些扶手。這里的拓展其實就是給學生的扶手。)
     豁開青冥顛,寫出萬丈泉。
     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zhuǎn),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一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cd。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回憶中班上學期學習的古詩《題西林壁》,提取幼兒對古詩的經(jīng)驗。
    1、教師: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是蘇試的《題西林壁》,那首古詩寫的是什么?
    2、今天我們也要來學一首寫廬山的古詩,不過不是寫廬山的山,而是寫廬山的水,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一下。
    二、基本部分。
    教師出示掛圖,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1、(出示掛圖)小朋友看,這幅圖畫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3、這是我們江西的廬山,這是廬山的瀑布,你看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一樣,有一首古詩就是描寫廬山的瀑布,我們一起來聽聽。
    4、教師完整念古詩,幼兒欣賞。
    (1)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古詩的名字叫《望廬山瀑布》。
    (2)你聽到古詩里念了什么?(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在古詩中聽到的內(nèi)容。)。
    (3)小朋友,這首古詩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為幼兒一一解釋)。
    教師總結(jié)幼兒提問和回答,解釋古詩中用的比喻的手段,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nèi)容。
    三、學念古詩。
    1、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你們想學嗎?
    2、幼兒學念古詩,老師大聲的念,小朋友小聲的念。
    3、廬山的瀑布,景色好美,這首古詩也寫的很美,我們一起來說說詩人李白的當時的那種心情和意境。
    4、當你來到一個景色非常美麗的地方,你會怎樣,心情是什么樣的?
    3、我們邊拍手邊念古詩,讀出這首古詩的節(jié)奏。
    4、我們的詩人還給這首詩,配上了優(yōu)美的音樂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5、這首詩是描寫廬山的水,廬山除了水很美,山也很美,我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山美水美,山清水秀的地方。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二
    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gòu)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隨著市小語會誦讀經(jīng)典系列活動的開展,株洲市的二年級小學生均可以背誦二十首左右的古詩?!锻麖]山瀑布》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夠背誦,但是對詩意不能完整把握,詩人的情感和詩中的意境學生更是知之甚少。
    1、 反復吟讀,是本詩教學的重要方法。通過形式多樣的吟讀,讓學生理解詩意,領(lǐng)悟詩情,體會詩境。
    在本課設(shè)計時,吟讀古詩是貫穿全課的主線。首先引導學生多次試讀古詩,要求讀準生字字音,達到初步感知詩意的目的;接著讓學生根據(jù)詩句想畫面,因勢利導學生逐句品讀古詩,準確把握詩意;在學生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再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換位詩人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中的意境,再次深情吟誦。當學生對這首古詩有了較深刻的感悟,再引導學生向傳統(tǒng)的吟誦形式挑戰(zhàn)創(chuàng)編其他新穎的古詩朗讀形式,既可開拓學生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又在潛移默化一種背誦古詩的方法,同時學生再次愉快地與古詩握手,又一次細細地品味詩中的古韻。
    ?2.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想方設(shè)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把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xiàn)。
    葉圣陶先生說:入境始于親。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shè)情境,把學生帶進了風景優(yōu)美的瀑布所在地廬山。生動的畫面,動人的音樂,優(yōu)美的講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緊接著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讓學生浮想聯(lián)翩,心馳神往。他們對于古詩中的畫面都能根據(jù)自己的感悟說出一二,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邊讀詩句邊想畫面邊理解詩意,過渡無痕,如行云流水,學生對詩意的探究卻是水到渠成。當孩子們對瀑布充滿期待時,再展示聲色并舉的瀑布圖片,學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此時學生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站在瀑布前的吟誦如癡如醉。全課老師恰當?shù)恼Z速,優(yōu)美的態(tài)勢,動人的音樂也讓課堂古味盎然。
    ?3.課后作業(yè)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學完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學生已經(jīng)喜歡上大自然這道壯麗的風景了。教師趁熱打鐵推薦并繪聲繪色地范讀現(xiàn)代作家葉圣陶寫的《瀑布》,激發(fā)學生搜集、背誦其他關(guān)于描寫瀑布的詩文興趣。引導學生擴大閱讀范圍,積累語文素材。
    1、通過查找資料初步了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積累李白的古詩。
    2、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認識廬、瀑、爐、疑四個生字。
    3、通過學生反復吟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人情感,體會詩中意境。
    4、極力營造古詩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欲望和誦讀的積極性。
    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體會古詩意境。
    (學生)查找李白的資料,積累李白的詩篇。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個?!镀俨肌焚Y料每生一份。
    (一)渲染意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yōu)美。
    1、 提問:你們?nèi)ミ^廬山嗎?誰能說說廬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認識廬字)
    2、 師述:廬山是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一下廬山的美景。(播放廬山錄相)
    3、 提問:廬山的風景讓我們?nèi)绨V如醉,剛才的畫面中給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 師述:唐朝詩人李白就曾被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望廬山瀑布》。(板書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
    1、齊讀詩題,書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資料,了解李白。
    (三)、試讀古詩,初知詩意。
    1、 師述: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詩人李白筆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自己試著讀一讀吧!
    2、學生多次試讀。(請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3、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四)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1、 師述: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學生暢所欲言根據(jù)詩意所聯(lián)想到的畫面,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隨機板主題圖。)
    3、 學生多次朗讀,不斷增加腦海中的畫面。
    4、 師生齊誦,再現(xiàn)詩中的壯觀景象。
    (五)再讀古詩,領(lǐng)悟詩情。`
    1、 展示瀑布的景觀,學生即興描述瀑布的形狀,激發(fā)學生熱愛贊美之情。
    2、體會詩人情感。
    提問:這樣極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詩人李白會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樣?
    3、換位詩人,再讀古詩。
    請學生帶動作表情讀古詩,讀出詩人的情感。
    (六)唱讀古詩,細品詩韻。
    1、 師述:瀑布雄奇、壯麗,李白的詩同樣氣勢磅礴,耐人尋味。一首好詩不僅可以反復吟誦,還可以譜曲歌唱,變著花樣誦讀。
    2、 學生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新穎的古詩讀法。
    3、 學生展示個性化讀法,欣賞《望廬山瀑布》的歌曲。
    (七)延讀《瀑布》,引導積累。
    1、點撥古詩的重要學法:反復吟讀。
    2、拓展延讀《瀑布》。
    (1) 師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壯麗的景觀,古往今來,不只是李白,還有許多詩人作家看到壯觀的瀑布都揮毫潑墨寫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詩,這里老師給大家推薦一首葉圣陶老爺爺?shù)男麦w詩。
    (2) 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之詩中畫面。
    (3) 學生自由朗讀,找出喜歡的句子反復朗讀、背誦。
    3、布置課后作業(yè):找找關(guān)于描寫瀑布的其他詩和文讀一讀,背一背。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三
    1 激發(fā)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 在給詩配畫的基礎(chǔ)上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誦。
    3 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廬山瀑布景色的感受和對古詩的理解。
    4 發(fā)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 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1 幼兒有感情朗讀古詩。
    2 理解古詩內(nèi)容,感受古詩意境。
    3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配合古詩意境的音樂、圖片,自制貼圖畫。
    一、觀看圖片,自由表達欣賞的感受
    觀看的圖片是什么風景?喜歡這些嗎?看到這些圖片有什么感覺?
    用完整、連貫的話來表達,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語言表達經(jīng)驗豐富相關(guān)的詞語。
    二、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并且知道大自然之魅力。
    1)邊欣賞圖片邊傾聽老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2)討論:聽了這首古詩有什么感覺?
    指導:這首古詩中說了什么?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還是不明白?
    三、再次欣賞古詩,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采用互助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字、詞、及古詩的含義。
    (1)生生互動
    幼兒互相講解,讓幼兒都可能淺顯的聽懂、理解。
    (2)師生互動
    1)聽取幼兒理解的情況下,幫助幼兒詳細解釋不懂之處,讓幼兒更清楚的明白。
    2)自制貼圖畫,請幼兒完成圖畫。
    四、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朗讀古詩。
    通過感受音樂和圖片的相結(jié)合使幼兒更好的感受古詩之中的美景。
    1)欣賞音樂
    2)隨著音樂朗讀古詩。(模仿古人學堂念書)
    五、繪畫《望廬山瀑布》,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自由發(fā)揮,描繪出廬山瀑布美景。
    當我上完這節(jié)課時,我覺得有些不足之處,在孩子們提起對古詩的朗讀興趣時,沒有很好的反復朗讀練習。在使用貼圖畫時,有些局限了孩子的想法,應該大膽的讓孩子自由的發(fā)揮,開拓他們的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讓孩子們自由的發(fā)揮,讓他們有無限的空間去開拓思維,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美圖。讓他們對古詩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小百科:廬山,又名匡山、匡廬,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境內(nèi)。介于東經(jīng)115°52′—116°8′,北緯29°26′—29°41′之間。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鐵路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長約25千米,寬約10千米,主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四
    1、通過看圖理解古詩內(nèi)容,感受歌曲舒展的旋律。
    2、學習用領(lǐng)唱、齊唱的方法來表現(xiàn)歌曲。
    3、在演唱鐘感受瀑布的秀美,萌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的情感。
    幼兒用書。
    一、開始部分:
    1、發(fā)聲練習:師生問好歌曲《小小解放軍》、《山谷回音真好聽》、《秋天美》。
    2、律動練習:《采茶》、《擠奶》、《蘋果豐收》。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理解歌詞情境,理解記憶歌詞。
    (1)教師:廬山瀑布在廬山的香爐峰上,非常美麗。你們看到了什么?你覺得瀑布美嗎?看起來像什么?(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教師:在古代遺物大詩人叫李白,他到我們廬山游玩,看到了美麗的瀑布。于是寫了一首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要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本褪钦f太陽照在香爐峰上生出了紫色的煙霞,遠遠地看過期瀑布就好像是掛在前面的山上一樣,瀑布從高空中飛快地流瀉下來,好像有三千尺那么長,讓我還以為是銀河從天上落到了人間呢!
    (3)教師引導幼兒朗誦記憶古詩2——3遍。
    教師:他把廬山瀑布的景色描寫得好漂亮啊,好像廬山瀑布就在我們眼前一樣,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2、引導幼兒體會歌曲舒展的旋律,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1)家伙死在鋼琴的伴奏下慢速朗誦歌詞,引導幼兒完整感知歌詞。
    教師:這首好聽的古詩還可以唱出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學一學。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鋼琴伴奏朗誦歌詞。
    (3)教師范唱,提醒幼兒注意每句末都是一個長音要連貫的聲音唱滿音值。(幼兒學唱)
    (4)教師和幼兒共同隨鋼琴的伴奏演唱歌曲兩遍。
    3、通過接龍的游戲,學習用領(lǐng)唱、齊唱的方法來表現(xiàn)歌曲。
    (1)教師領(lǐng)唱,幼兒齊唱1——2遍。
    家伙死:我們來玩一個接龍的游戲,我唱前面半句歌詞,你們唱后半句。比如,我唱“日照香爐”你們唱“生紫煙”,看誰接的對。
    (2)家伙死和幼兒交換演唱順序再次演唱。
    (3)請個別幼兒領(lǐng)唱,其他幼兒齊唱1-2遍。
    4、引導幼兒體會歌曲意境和廬山瀑布的秀美,激發(fā)幼兒身為江西人的自豪。
    (1)教師引導幼兒講述對歌曲的感受。
    教師:這首歌聽起來感覺怎么樣?(緩慢)
    (2)駕駛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廬山瀑布的神奇秀美。
    教師:我們廬山瀑布非常美麗壯觀,廬山不僅有神奇多姿的瀑布,還有雄奇挺秀的山峰。還有文明悠久的歷史古跡。大自然像一個魔術(shù)師把我們江西的廬山打扮得美麗又神奇。效果分析: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五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廬l*
    紫z!
    川chu1n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當什么講?望與看的區(qū)別是什么?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云。生:升騰起(變成了)。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掛、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么意思?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么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夸張手法)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么?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xiàn)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里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詩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懷疑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lián)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余。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范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guān)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致?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guān)系?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致外,本詩還有什么特點?豐富奇特的聯(lián)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致有序,聯(lián)想豐富。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六
    1.學習《望廬山瀑布》。理解詩的意思,感受廬山瀑布的壯觀氣勢。
    2.學會本課的生字。
    3.背誦古詩,結(jié)合詩的內(nèi)容展開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畫面說出來。
    生字、新詞卡片;與詩歌內(nèi)容相一致的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古詩是哪位詩人寫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氣勢豪放,想象奇特大膽,語言清新自然,被稱為“詩仙”,和杜甫并稱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讀古詩。要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爐煙掛流尺疑銀
    4.交流記字的方法。
    5.集體反饋。
    (1)掛:右半部分是由兩個“土”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寫“丶”。
    6.再讀古詩,讀準字音。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先聽老師讀古詩,然后說一說這首詩寫的是哪里的景色。(廬山瀑布。)
    2.數(shù)一數(shù)這首古詩共有幾句。(4句。)
    3.質(zhì)疑、解疑,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1)廬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爐:指香爐峰,是廬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狀尖而圓,峰上煙云繚繞,就像一座香爐,因此而得名。
    (3)生:產(chǎn)生。(4)紫煙:紫色的'煙霧。
    (5)掛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川,河流。
    4.說一說這首古詩的意思。(太陽照耀著香爐峰,升騰起紫色的煙霧,遠看瀑布就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湍急的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飛瀉下來,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而降。)
    5.想一想,在這首詩中,詩人看到了什么?(香爐峰、瀑布。)
    6.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銀河落九天。)
    7.觀看課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四課后延伸拓展
    1.展開想象,把想到的畫面說一說。
    2.推薦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建議學生背誦。
    1.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教師讓學生談談對李白的了解,學生的知識面很豐富,不僅背了不少李白的詩,還知道他之所以被稱為“詩仙”,是因為他的詩想象豐富,詩中常會出現(xiàn)凡間沒有的奇景。
    2.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后人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詩風格豪放灑脫,想象豐富奇特,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最具個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
    課文望廬山瀑布的教案篇十七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廬山時所作的兩首詩,一為五古,一為七絕。詩人以高度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歷來廣為傳誦。該詩前兩句概括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zhèn)ゾ跋蟆J拙鋸南銧t峰寫起,陽光照射下的水氣變成了紫色的薄霧,給人一種朦朧美。第二句描寫瀑布,一個“掛”字,寫出了瀑布奔騰飛瀉的氣勢。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字字珠璣。結(jié)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一個“疑”字,顯得意味深長。
    【作者】李白【朝代】唐譯文對照。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賞析:
    李白有兩首望廬山瀑布,這兩首詩體裁不一,一首為五言古詩,一首為七言絕句。內(nèi)容也有部分重復。第二首流傳很廣,這里就選析這一首七絕。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斑b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Φ馁濏?。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tài)?!帮w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帮w”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jīng)孕育了這一形象。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lián)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fā)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shù)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了?!皰臁弊智懊嬉呀?jīng)提到了,那個“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shè)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中唐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廬山瀑布》。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場景雖也不小,但還是給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都是瀑布、瀑布,顯得很實,很板,雖是小詩,卻頗有點大賦的氣味。比起李白那種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相去實在甚遠。無怪蘇軾說:“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戲徐凝瀑布詩》)話雖不無過激之處,然其基本傾向還是正確的,表現(xiàn)了蘇軾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頗有見地的鑒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