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精選19篇)

字號:

    通過撰寫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不斷完善自身。寫心得體會要注重自身觀點和思考,不要過多地依賴他人的意見。下面是一些心得體會的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于實際寫作中。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一
    從小我就對航天知識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浩瀚的宇宙充滿著好奇,爸爸經常給我買一些科普書籍,在書上,我看到了許多科普知識,同時,爸爸還告訴我,宇宙中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探索研究,聽了爸爸的話,我夢想著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名航天員,去太空進行探索,去解開這些奧秘。
    曾經有人說我是癡人說夢,也有人笑話我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假如人類沒有飛天的夢想,萊特兄弟就不會制造發(fā)明飛機,現在,我們的祖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如此迅速,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的夢想一定可以實現。
    振奮人心的時刻終于來了“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fā)射的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劉洋成了中華女子飛天第一人,我激動不已,欽佩和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要想成為一名女航天員必須有強壯的體魄,科學的頭腦,超人的毅力,但我認為要想實現我的航天夢,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為我深知:“古人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此時,我讀了《放飛夢想》這本書之后,我的夢想之火越燃越猛烈,劉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中國載人航天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要成為一名航天員的決心。
    就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像劉洋大姐姐一樣駕駛著宇宙飛船去太空訪問,我首先來到月球上,嫦娥阿姨熱情地接待了我,令我在月球上到處參觀,并詳細地給我介紹了月球上的情況,接著,我又去了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許多星球,這些星球雖然離地球遙遠,每個星球上的生存環(huán)境也各不相同,但外星人對地球人非常地友好,我正高興的與外星人交談著,一陣清脆的鈴聲驚醒了我,我感到很可惜,真想跟外星人多交談一會。
    我把夢中的情景告訴了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你有一個遠大而美好的夢想,要實現你的這個夢想,不但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有為之奮斗的人,才會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承載著祖國的希望和未來,為了自己的航天夢想,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讓我美好的夢想成為現實,讓祖國為我們這一代人而驕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個夢想,它深深地埋藏著一顆孕育著我理想的種子,在我心底生根、發(fā)芽。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當一名像楊利偉這樣的宇航員,自從有了這個夢想,我便越發(fā)的喜歡飛向太空的新聞和火箭,由其是喜歡其中的火箭,就這樣,火箭讓我發(fā)現了這顆埋藏已久的理想之種。
    上了五年級之后,漸漸地領會了火箭的魅力,下課,我仔細得研究火箭的資料,當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奧秘,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學,要抓住細節(jié),才能讀好書。從那以后,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讀書,抓住學習的技巧,讓我的夢一定實現。課下,我看課外書,去積累他人的精華,讓我的中國夢飛天夢更有可能成功,加油。
    在我觀察中,我發(fā)現,我最喜歡的火箭又有新的了,由其是神舟10號,最吸引我的眼球是電視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驚奇、陌生而又新鮮的火箭世界。因為火箭能把我?guī)нM一個我從未來過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讓我感到像是走進了外星王國。想象未來的故事,想象太空里那一個個星員,想象我是主人的權力,這些幻想便接二連三變成了。
    偶然,我又在圖書館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書,我喜歡上了這兩本書,并讓我想當一個楊利偉一樣的宇航員。太空,讓我喜愛火箭,火箭讓我感覺出,好的文章讓我讀到了火箭和太空的神奇,總之,在我心底,有一個當宇航員的理想之種!我的航天夢中國夢,我一定要實現我的飛天夢。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二
    大家都知道,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叔叔駕駛著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制造的“神舟”飛船飛上了太空。從那時候起,我的腦海里就萌發(fā)出了一個美麗的航天夢。
    我夢見自己穿著潔白的航天服,駕駛著自己設計的宇宙飛船,遨游在浩瀚的太空里,我透過亮亮的舷窗,和調皮的小星星招手;和太陽公公作伴;聽月亮婆婆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噢!宇宙真是太奇妙了,比我想象中的要美麗一萬倍;還看見了我一直想見到的地球:有碧綠色,代表了連綿起伏的山脈和遼闊無垠的草原;還有土黃色,是人們生存的陸地;更多的是蔚藍色,那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很快,宇宙飛船就停了下來。我穿著笨重的航天服吃力地下了飛船,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小碗一般的環(huán)形山,原來月球就是這樣的呀。對了,月球是沒有地吸引力的,雖然我穿著宇航服,但每走一步,就會跳起來,跟一只兔子似的,真好玩!正當我玩的盡興時,猛然想起了我從地球帶來的種子。我連忙把種子拿了出來,灑在月球的沙土上。因為月球沒有水和空氣,所以種出的植物要比地球上種出來的植物高十幾倍。在那里種植出來的'玉米簡直可以和一棵大樹相提并論。我還種植了西紅柿,在月球種植的西紅柿比乒乓球還要小,而有的西紅柿卻比西瓜還大,這點我一直很奇怪。忽然,從我身邊竄過一個身影,我失聲大喊:“誰?”只見那個奇怪的生物有著一身藍色的皮膚,長著一只大大的眼睛,還泛著綠光。當我看清這奇怪生物的廬山真面目時,我不禁嚇了一大跳:莫非是外星人?它眨了眨大眼睛,冒出一句話來。看我一臉目瞪口呆的樣子,它拿出一樣帶著刺的東西遞給我。外星人比劃了半天,示意我戴在頭上。我照做了,腦中立即顯示出一句句子:你是地球人嗎?我點點頭。緊接著,腦中又出現一句句子:我是火星人,我們國王派我來拍一張地球人的照片,現在我完成了,得趕快回去交差。我做了個拜拜的動作,外星人便離去了。
    “喂,醒醒!”我隱約聽見一陣聲音。是媽媽在叫我,原來只是個夢啊!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三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_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fā)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qū)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根據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jié)。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四
    天問一號”帶著“祝融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在空間站在軌駐留三個月的“神舟十二號”成功返回地球,“神舟十三號”已載著三位宇航員開始為期六個月的太空之旅。無數航天成就的背后,凝聚著的是幾代航天人不斷傳承的“航天精神”。高健的故事,恰是“航天精神”具體生動的展現?!昂教炀瘛豹q如奮進的號角,激勵著中華兒女在人生的征程上劈波斬浪、不斷向前。
    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
    “嫦娥”問月,“北斗”指路,“神舟十二”返回,“神舟十三”升空……從近地到探月、探火,一顆顆衛(wèi)星翱翔于九天。仰望星空,感謝不畏艱難,勇于問天的航天前輩,讓夏夜的星河更加璀璨。
    嶺上松如旗,抉疏鐵石姿。您們在,燈亮著。
    擇一事,終一生。長河落日,大地瘡痍,國人四顧茫然。尊敬的前輩,是你們,從科研院所到試驗基地,從荒涼戈壁到浩瀚海洋,五十年堅守,五十年奮斗,櫛風沐雨,終讓我們的祖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東方紅”奏響太空到“天問一號”遙指火星……“強者,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淚仍然在奔跑。”歷盡千難成偉業(yè),人間萬事出艱辛。尊敬的前輩,您是我們摸索前行時溫暖的燈火,有您在,不懼暗夜;您是我們前行路上的北斗,有您在,永不迷失方向。如今,你們踏下的足跡,留在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你們的精神,熔鑄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血脈。
    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他們在,不止步。
    踏南天,碎凌霄。尊敬的前輩,在您的身后,站起了新一代的航天人。他們擎起前行的火把,以令人驚嘆的速度奔跑,刷新紀錄,創(chuàng)造奇跡。您看,不到33歲的他們,致力于長征五號實驗;平均31歲的“小衛(wèi)星家族”,創(chuàng)新研究微小衛(wèi)星;平均28歲的他們,成功研發(fā)云雀系統(tǒng)……您看,還有她們,一樣可以乘風破浪、征服星辰大海的她們:長五發(fā)射時笑著笑著就哭了的孫振蓮,“天路”團隊負責任人姬濤,航天員劉洋、王亞平,“北京明白”“90后”小伙高健……他們亦并肩站在了您的身后,仰望星空,熱淚盈眶?!昂瑴I奔跑的路上,每個中國航天人同在,我們的一滴淚,最終會凝聚成天上的一顆星?!鄙现Ψ髑嘣?,中心十數圍。年輕的他和她,至其誠,致其極。
    一葉度春風,芳芳自相接。我來了,在路上。
    百年樹人,念茲在茲。尊敬的前輩,感謝你們,不僅身體力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還堅持把這份精神傳達給我們。梁任公“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錚錚吶喊縈繞耳畔,張之洞“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的諄諄教導言猶在耳。我輩青年理應擔當強國重任???,在鹵菜店案板下上網課的柯恩雅眼里對知識充滿渴求,那么強烈,那么灼熱。空間再狹仄,也阻擋不了發(fā)憤圖強的心。聽,獨臂勵志籃球少年張家城運球撞擊地面的聲音,那么激烈,那么熱血。身體殘疾,也困厄不住頑強不屈的魂。感,曹原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夢想,夜以繼日地蹲在實驗室里,那么堅定,那么執(zhí)著。作為高三學子,我們不會因為高考路上的風雨而退縮,我們也會秉承航天精神,勇敢追夢!
    尊敬的前輩,您的一腔赤誠,不會被辜負,和我一樣胸懷航天夢的新一代,正在趕來的路上。
    天梯無捷徑,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輩,請您放心,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我輩一定謹遵教誨,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擁抱星辰大海,弘揚航天精神;讓夜晚的天空因無數顆星的閃耀而熠熠生輝,讓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因更多的我們而薪火相傳,行穩(wěn)致遠。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五
    到了五樓報告廳,我們在知道,原來是張厚英老爺爺給我們講解航天技術,并且還問我們,孩子們,你們想當航天員嗎?張厚英老爺爺個子挺高,白發(fā)蒼蒼,都八十多歲了,但是步伐穩(wěn)健,好有風度,并且看上去文質彬彬,一定是個科學人員。
    通過張老爺爺的講解,我們逐漸知道了當航天員必須通過的條件,比如身高、體重、身上有無傷疤……這些有一項過不了關,那就當不了,張爺爺說,他就當不了航天員,因為他第一項就沒有通過。我們還知道在今天晚上將有飛船飛上天,去給天宮二號加油,送燃料,給航天員送食物,將要有三次對接,這就當做是練習。張爺爺還給我們講了在2020年,我們中國就要在太工成立空間試驗站,并且要探索火星。
    張爺爺還給我們講在地球與太空中的區(qū)別,還讓我們看了視頻。在地球中跳繩,我們都知道,跳得很費力氣,但是在太空中,因為沒有重力,所以只需輕輕一跳,就會飄在半空中,繩子只管轉著圈甩就可以了,在地球上,一次只能一個雙飛燕,但是在太空,跳一次幾十個都沒問題。我們還看了在太空中吃飯的視頻,在美國的華僑在太空中吃罐頭時,只需把罐頭里的食物撥出來,讓它在空中飄著,并用筷子把它推過來,在一張嘴,食物就進去了,喝水也一樣,在太空中,水是不會撒的,它會變成水珠然后張嘴吞了它。
    今天張爺爺的講解令我很感動,因為張爺爺始終是站著給我們講解的這么一把年紀了,還能一直站著,我很佩服。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六
    我對航天的理解很浮淺,認為飛機、火箭飛上天就是航天,實際航天領域研究的東西非常廣泛,也非常深奧,不管我對航天認識的深與淺,但我非常喜歡航天。
    記得小時候,大人們給我買的玩具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飛機,現在家里還有兩架遙控飛機模型保存的好好的;還記得我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我和爺爺一起做了一支火箭模型,并在全幼兒園觀展;上了小學我參加的是航模興趣小組,在小組里我做了六架飛機模型。當我制作的飛機模型飛在天空中的時候,我想起了楊利偉叔叔,他乘著我國自己建造的載人宇宙飛船遨游太空,這一創(chuàng)舉在全世界面前為我們中國人爭了光露了臉。
    隨著年齡和知識的不斷增長,我對航天的理解也逐漸加深了,同時腦子里的疑問也一個一個的接踵而來,如:火箭沒有翅膀是怎樣飛起來的?人造衛(wèi)星在天上會不會掉下來?再如:載人飛船為什么能遨游太空?……帶著這些問題我買了一些有關“宇宙、太空、自然科學”方面的百科全書。通過學習我初步了解到:火箭是利用發(fā)動機向后噴射高溫高壓的燃氣產生及作用力以獲得前進推力,并由此向前運動的飛行器,它一般由動力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結構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人造衛(wèi)星和太空探測器是無人駕駛的航天器,它擁有高度精密的自動控制裝置,迄今為止它們已先后對月球、金星、火星、哈雷星等近距離或實地考察,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因此人類稱它為“宇宙信息的偵察兵”。人類除了派人造衛(wèi)星和探測器到太空考察外,也希望自己能夠飛上太空,載人飛船就是人類遨游太空的工具之一,它一般由座艙、軌道艙、服務艙、對接艙和應急救生裝置等部分組成。座艙是飛船的核心,軌道艙內裝有各種實驗儀器,服務艙則是為航天員提供生活保障的地方。載人飛船可以獨立進行航天活動,也可作為往返于地面和空間站之間的“渡船”,并能與空間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后聯(lián)合飛行。我國自行研制的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于11月3日凌晨1時36分首次空間對接成功,這是在美國、俄羅斯進行首次交會對接試驗40多年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這說明我們國家的航天技術已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我為之驕傲和自豪,同時我也更加熱愛航天了。
    我是一名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我知道宇宙間還有許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fā)現,航天領域里還有許多難題在等著我們去認識和攻關,因此,為了實現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理想,長大后為我所愛的'航天事業(yè)貢獻力量,從現在起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牢牢掌握過硬本領,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七
    今天上午,媽媽給我說,下午要在兩點之前到校,因為,我們要聽關于航天的報告,我一聽,就垂頭喪氣,我不喜歡當宇航員啦,飛行員啦,這個職業(yè),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設計師。
    老師說,兩點四十要到五樓報告廳,聽講,于是,到教室沒幾分鐘我們就開始收拾東西,往五樓報告廳走了,范佳悅和我還有兩名女生坐在一起,張厚英——張爺爺到了以后,演講就此開始了。
    校長,讓我們猜張爺爺的年齡,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了一起來,后來,我們才知道,張爺爺才“三十八”歲,張爺爺,給我們講了關于航天的知識,還給我們講了怎樣的身高、體重,才可以當宇航員,后來,又給我們講了宇航員在艙內要運動,否則,下了飛船就不會走路了,這讓我們哈哈大笑,心想,有這么嚴重?航天員們在艙內也可以運動,里面有跑步機、自行車,防止航天員的肌肉萎縮。
    后來,又給我們講了,兩個飛船,如何進行對接,而且,要對接三次,還給我們講了航天員在飛船上怎樣吃飯、吃什么飯,怎樣睡覺、喝水。航天員吃的飯,比我們還要豐盛,忍不住流口水了,還給我們講了,宇航員,怎樣喝水,看著它們喝水的樣子,感覺很費勁,張爺爺還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動作,為我們講述了航天員們的一切生活。
    最后,張爺爺還讓我們問問題,第一個提問的是九班的同學,張爺爺耐心地為他講解后,還讓他上臺領了徽章,還與張爺爺合了影,第二位也同樣,第三位,沒有得到勛章,也沒有合影,但是,張爺爺也耐心的回答了他的問題。
    聽了張爺爺的講述,我開始喜歡上宇航員這個職業(yè)了,也覺得當一位宇航員的生活很有趣,讓我非常的向往。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八
    人們腳踩大地,仰首看著,好奇外面的神秘,就因為那一瞬間,開啟了人類對宇宙的向往,此后有無數人為之奮斗,努力去接近那遙不可及的地方。
    仰望星空,北斗環(huán)繞,嫦娥伴月,神州起航;俯瞰大地,導航定位,遙感監(jiān)測,衛(wèi)星通信,電視直播等,這些都是航天人的成就,都是中國航天人用心血澆灌出來的,背后的攻堅克難,持續(xù)探索,是我們看不見的,這就是那永不止息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是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精神,數代中國航天人堅守“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初心,秉承著“為國爭光”的理念.激勵著他們向前也許就是:“熱愛星空,熱愛祖國”,所以他們才不畏艱難,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中國航天事業(yè)是在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技術落后,人才稀缺,這些都是早初時中國航天人所面臨的問題,但是他們并不畏懼。他們保持著初心,為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榮耀而奉獻自己的青春,努力拼搏,才換來了新中國在航天領域的重大突破,不斷縮小了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距離,使之立于世界東方,威楊中華之名!
    神州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逐夢蒼穹,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萍寂d國,航天筑夢,寄托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州飛船再次起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勇攀高峰,開拓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精神品質。
    每一次成功升空的背后,有著地面科研人員的付出,也有著航天員的刻苦訓練。航天員他們在特殊的環(huán)境條件下,在航天器的艙內外需要完成特殊的工作任務,并需要各位航天員保持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因為不一樣的職業(yè),航天人付出了很多。很多人都夢想著成為一名航天人,遨游太空,殊不知,這背后日積月累的付出與堅持,讓我們向航天人致敬。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偉大的航天精神,初心不改,砥礪前行。中國航天人的未來之路依然長遠,身為新時代的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當接過中華復興的接力棒時,我們必須弘揚先輩的優(yōu)秀精神,弘揚堅持不懈,更應該秉航天精神,勇往直前,向著浩瀚的星空進發(fā),揭曉寰宇,締造下一個奇跡!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九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的直播,我有以下觀后感。
    首先航天員王亞平給我們介紹她們的睡處以及他們的廁所。隨后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小冰箱、加熱器、還有小型的微波爐。
    然后做了一個乒乓球實驗。首先讓在地球上的學生們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乒乓球浮了起來。王亞平照樣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水杯里,接著用一個木棍把它往下壓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間。當時我也很驚訝,為什么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會浮上來,怎么也下不去?可為什么在宇宙空間站里,乒乓球放入水杯里就會沉下去呢?后來一聽王亞平阿姨講解,我才明白了原來是太空里浮力幾乎消失了。
    還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把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里,水膜一點點的變大,變厚,最后變成了又大又圓又漂亮的水晶球。接著王亞平老師往這個又大又圓的水晶球里滴了許多藍色的色素,水晶球里的色素就在一點點的擴散。隨后又往水晶球里放了半個泡騰片兒,過了一會兒,水晶球就冒出許多的小泡泡,好看極了。
    看完這堂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我了解到了許多關于外太空的知識。我明白了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我還知道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善于觀察,多多思考,我們要更加為祖國爭光。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
    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xù)奮斗,我國航天事業(yè)已經創(chuàng)造了“兩彈一星”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航天測控精神等輝煌成就,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接力奮進,協(xié)同攻堅,不斷超越,鑄就了中國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的精髓,包括了愛國情懷、甘于奉獻、自強不息、勇于創(chuàng)新等精神品質。感知祖國航天事業(yè)的進步,感悟一代代航天人精神的傳承,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魅力,是我們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強國復興大道上創(chuàng)新進取、奮勇前行的激勵。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一
    這一堂航天思政大課,不僅滿足了我對宇宙探秘的好奇心,還激發(fā)了對“航天夢”的熱情,同時也讓我知道了科學技術、科學知識是多么重要。
    在以后的成長中只要我們好學知識,練好本領,有目標,有擔當,敢吃苦,就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發(fā)光,發(fā)熱,且總有一天會與成功相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二
    歷盡千難成偉業(yè),人間萬事出艱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國已經發(fā)展幾十年后起步的,為了縮小差距,迎頭趕上,載人航天工程開始實施就明確提出,要堅持做到起步晚、起點高,投入少、效益高,項目少、水平高,從總體上體現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走跨越式發(fā)展的道路。
    中國航天人始終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以苦為榮,以苦為樂,常年超負荷工作,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和壓力。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敢為人先,敢于奮斗。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三
    上一堂航天大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讓我對航天事業(yè)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激發(fā)了我的求知欲和對未來的向往。在這堂航天大課上,我學到了許多有關太空探索、太空技術以及航天員的知識,我也意識到了航天事業(yè)的重要性和挑戰(zhàn)。以下是我個人對這堂航天大課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太空探索的重要性與挑戰(zhàn)。
    航天大課中,我們了解到太空探索對人類的意義重大。太空探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探索地球之外的星球和行星,尋找其他生命的存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努力和探索。然而,太空探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航天飛行需要超強的物理和技術能力,而航天器的設計和制造更是需要精確到每一個細節(jié)。而且,航天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準備,以應對太空環(huán)境對人體的影響。正是由于這些挑戰(zhàn),太空探索才顯得如此高尚而又神秘。
    第三段:太空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
    在航天大課上,我深刻了解到了太空技術的重要性和廣泛應用。航天技術是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太空技術的廣泛應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通過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準確導航,無論是出差、旅游還是開車。另外,航天技術在天氣預報、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通訊等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而且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太空技術的發(fā)展對于人類的未來而言,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第四段:航天員的勇氣和責任。
    航天大課中,我們了解到航天員的訓練和任務。作為航天探索的先鋒,航天員背負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他們需要經歷嚴格的訓練,包括失重環(huán)境的適應、航天器操作、緊急情況處理等。但是,他們的勇氣和責任心使他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毫不退縮地面對挑戰(zhàn)。他們的精神力量和頑強的意志,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完成任務,還能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航天員的勇氣和責任,不僅體現了個體的特質,更代表了人類探索未知、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第五段:對未來航天事業(yè)的向往。
    通過航天大課,我對航天事業(y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對未來的探索和發(fā)展充滿了向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僅應當關注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動態(tài),更應當積極參與其中。太空探索需要的不僅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努力,更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參與。每一個人都可以為太空探索貢獻自己的力量,無論是在科研方面還是在科普教育方面。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航天事業(yè)的推動者和見證者。我相信,未來的航天事業(yè)將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結:
    通過這堂航天大課,我不僅深刻認識到了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挑戰(zhàn),也對航天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航天員的勇氣和責任感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航天事業(yè)的向往和憧憬。我希望能以此為契機,不斷學習和努力,為我國的航天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事業(yè)必將邁上更高的臺階,為人類的航天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四
    中國航空事業(yè)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chuàng)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中國航天精神是全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寶藏。代表航天事業(yè)的航天人更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促使當代青年大學生明確自身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
    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應該自覺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踐行航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五
    航天,是一個神秘而壯麗的領域,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和未知的可能性。在上一堂航天大課中,我收獲了許多知識和啟發(fā),深感航天事業(yè)的偉大和人類的智慧。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心得體會。
    首先,通過航天大課,我對航天的歷史和發(fā)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航天事業(yè)的起源到現在的發(fā)展,每一個階段都是科技和人類智慧不斷進步的結果。了解到航天器的發(fā)展歷程,我不禁感嘆科技的發(fā)展速度之快,從最早的火箭試驗到現在的衛(wèi)星發(fā)射,航天事業(yè)在不斷向前推進。我被航天發(fā)展的壯麗歷史所打動,也深深地為人類的智慧所折服。
    其次,航天大課給我?guī)淼牟粌H僅是對航天事業(yè)的了解,還有對自然科學的新認識。航天事業(yè)是人類文明發(fā)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逐漸改變了我們的認識和理解。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讓我們能夠深入探索宇宙的奧秘,并且從中發(fā)現了許多驚人的事實。比如,通過航天器的拍攝,我們發(fā)現了其他星球上的水,從而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證據。這些新的發(fā)現不僅開拓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激發(fā)了我對科學的熱愛和好奇心。
    再次,航天大課讓我感受到航天事業(yè)的偉大和艱辛。航天是一個極其復雜和高風險的領域,需要科學家們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從設計、制造到發(fā)射、運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精確的計劃和完美的執(zhí)行。航天員和科學家們冒著巨大的風險,為人類探索宇宙、解開宇宙之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讓我深感航天事業(yè)的偉大和神圣性,也讓我對航天事業(yè)產生了更深的敬意和崇拜之情。
    最后,航天大課深刻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航天事業(yè)的追求和探索精神是不斷突破自我、追求夢想的表現。航天科學家們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和挑戰(zhàn),他們所傳遞的精神不僅在航天事業(yè)中有重要意義,也在我們個人的成長中有著積極的影響。通過航天大課,我深感人類智慧的強大和個人潛力的無窮,同時也進一步明白了追逐夢想和不斷進取的重要性。
    總結起來,航天大課給我?guī)砹岁P于航天事業(yè)的全新認識和啟示,讓我對航天的科學性、偉大性、艱辛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過航天大課,我不僅了解了航天的歷史和發(fā)展,還對自然科學有了新的認識。航天事業(yè)的偉大和艱辛讓我深感航天的神圣性和科學的偉大,而航天事業(yè)中的追求和探索精神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愿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能夠繼續(xù)深入探索宇宙的奧秘,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六
    神飛船遨蒼穹,偉精神貫長虹。次載航天飛的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史上座新的程碑,也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航天精神的曲壯麗凱歌。
    我們要響應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號召,弘揚載航天精神,努開創(chuàng)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局。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七
    艱苦的條件錘煉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yè)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zhàn)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fā)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
    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huán)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huán)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huán)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鉆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guī)模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于奉賢,團結一心,共創(chuàng)輝煌?!皥F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茖W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guī)范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茖W與人文并舉,規(guī)范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八
    奇妙的水珠懸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落;陀螺能夠在空中直線飛行,不偏離軌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隨意變換……這些種種,在地球上我們都是難以想象和體驗的??墒窃谔罩校驗槭е?,這些奇妙的現象都展現了出來??赐炅诉@僅6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授課,更點燃了人們探索太空激情的火種。如同普羅米修斯的壯舉,這堂課讓人們對太空的熱情的星星火種,引發(fā)的火勢卻可以燎原,“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這些兒時的問題,我在一些科普讀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還有太空的存在。
    從此,便對太空有著絲絲的好奇,但是,隨著不斷的成長,兒時的好奇心似乎已經被時間所磨滅,已有多久沒想起太空來了呢。隨著神州飛天,心中的好奇終于又被引發(fā)了出來,直到看了這節(jié)太空授課,我才明白,原來心中對太空的向往,一直存在,生動的課堂如夜中的明燈,引我們走近太空,幫助我們普及了知識,同時又點發(fā)了我對太空的熱情。那么,太陽系之外有什呢?宇宙還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么樣子?我的心中有一千零一問。
    記得有一位詩人寫道:“寧愿變成一根樹根深扎地底,也不愿在星空中飄浮?!?BR>    但我卻想說,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我愿意在太空中漫步,用熱情探索太空,用科學知識來探索未知的領域。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心得體會篇十九
    “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光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占新高地”
    在這次的《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里,我收獲頗豐,感受到了太空艙里的那些“樂趣”,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員工作的不易。在這次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中,分別有:指令長翟志剛,太空教師王亞平,航天員葉光富。
    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項目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在課堂的開始,王亞平老師介紹了睡覺的地方,小型廚房,飲用水和冰箱,接著展示了運動的地方。接下來就要開始有趣的實驗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葉老師的太空轉身動作,通過葉老師的動作,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太空中由于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樣,轉身也與地球不同…這些項目都令我收獲滿滿。
    可想而知,航天員叔叔阿姨們在太空艙里工作的不易與艱辛。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祖國作貢獻。他們愛國敬業(yè),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人敬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fā)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苦銘心。
    山河雖無恙,吾悲當自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會為祖國作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