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實用21篇)

字號: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編寫教案時要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和簡明易懂性,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教案范例中所呈現(xiàn)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學習。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一
    1、學習將蠟光紙粘貼在“繩子”上的技能。
    2、在粘貼時,能將各種顏色間隔開來,正確使用漿糊。
    3、將做好的項鏈送給媽媽,培養(yǎng)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各色蠟光紙彩條、繩子、漿糊、抹布。
    今天是3月8日,你們知道是誰的節(jié)日嗎?
    媽媽平時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寶寶,真辛苦,那我們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呢?
    先拿一張彩條,抹上漿糊,將彩條粘在繩子上。再換一種不同顏色的彩條粘在繩子上,一個挨一個地粘,一直將繩子粘滿。
    輕輕地蘸漿糊,不要抹得太多,全部粘好后,將手在抹布上擦干凈。
    師;小朋友想一想送給媽媽項鏈時準備跟媽媽說一句什么話?
    1、提供材料。在美工區(qū)中鼓勵幼兒制作項鏈送給好朋友并說一句悄悄話。
    2、交流討論:媽媽收到項鏈以后。
    本次活動的開展,以“愛”為情感線讓孩子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認識了“三八婦女節(jié)”這一節(jié)日,如何培養(yǎng)幼兒感受愛、學會愛、表達愛,引導他們知道:愛也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來進行表達,而不單單只是語言,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因此,我選擇通過借助“給媽媽做項鏈”這一生活化情景化的方式,來告知幼兒另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在這次活動中,我覺得運用給媽媽做項鏈這一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充分投入,每一個幼兒都能自己動手操作,體驗快樂;活動后,將自己做好的項鏈送給媽媽,而且進一步感受到與媽媽之間濃濃的愛,使幼兒已有經(jīng)驗、認識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二
    1、了解《紅樓夢》的藝術成就,不斷提高古典文學修養(yǎng)。
    2、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
    2、賞析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
    1、揣摩香菱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探討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有何幫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紅樓夢》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首先看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寫著: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這首判詞說的就是今天這篇小說的主人公——香菱。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影視劇作品中的香菱。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香菱學詩”。
    二、資料助讀。
    教師一邊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件,一邊依照課件中的內容進行介紹。
    1、作者簡介。
    2、《紅樓夢》簡介。
    3、關于香菱。
    三、泛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
    2、學生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標示出香菱學詩的幾個階段,并畫出文中表現(xiàn)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
    四、精讀課文,突破重點。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各組選出代表發(fā)言。
    1、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學方式有什么特點?
    3、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側面描寫?
    教師明確:
    1、香菱初學寫詩就寫出了那樣的好詩,決非偶然。作者認為這是由于她“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寫詩上,執(zhí)著地追求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資質,入園前盡管家務繁忙,卻能忙中“偷空兒”讀幾首詩,這證明她決非一個“俗人”;入園后聽黛玉講詩,她的反應極快,例如黛玉談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她產(chǎn)即悟出“格調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這又證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尋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無論黛玉還是寶釵,對香菱的指導都用點撥的方式,三言兩語點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領悟詩中三昧。其三,大觀園是個美好的地方,跟園外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形成強烈的對比,香菱來到這里,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特別是寶玉、探春等人對她的關愛和贊揚,更使她感到人間的溫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聰明才智終于顯露了出來。正如寶玉所說,“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惰性的”。
    2、黛玉講詩的針對性很強,一開講就針對初學詩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則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談及“立意”的重要性,這不僅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確了讀詩的要領。接著又針對香菱喜愛淺近詩句的傾向,給她開列了書目,按照當時人們“詩必盛唐”的主張,將王維、杜甫、李白三們大詩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對詩的品味。待到香菱讀完王維的五言律詩后,黛玉又跟她“講究討論”,一步步地深入詩的意境,真可謂循循善誘。
    黛玉指導香菱寫詩也頗有特色,例如命題后,又指定了韻部,這看起來嚴了一點,但屬“十四寒”的字相當多,不限字,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對香菱的前兩稿,她的批評很嚴厲,卻又鼓勵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說。這種指導方式可謂嚴而不苛,引而不發(fā),對“苦志學詩”的香菱來說是很適合的。
    可以說,黛玉的正確指導也是香菱進步很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3、香菱苦志學詩,定釵因和她同住蘅蕪苑,所見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說的“這個人定要瘋了”“可真是詩魔了”“你這誠心都通仙了”等語,都有從側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寶玉說的.“我們成日吧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也可以看做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
    五、賞讀課文,學習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師提示:曹雪芹是橫絕千古的天才,他善于運用細膩準確的語言塑造人物?!都t樓夢》中4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感。人物出場入場、一顰一笑、歌哭笑罵、正經(jīng)胡調等沒有一處不是活靈活現(xiàn)的。
    1、學生篩選描寫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并作簡短點評。
    香菱面聆黛玉教誨后,于是按要求借書吟讀?!跋懔饽昧嗽?,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逼淇嘈?、專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贊嘆。
    當香菱拿到寫作詩題后,“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或坐臥不定”終得一首,因措辭不雅要求重寫,“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痢櫼换孛?,又自己含笑一回”,這段文字表現(xiàn)香菱構思時的專注神情,“出神”說明浮想聯(lián)翩;“摳土”說明反復斟酌;“皺眉”說明用字不妥:“含笑”說明有了奇句,感到滿意、欣慰。
    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香菱的苦心、專心、用心已到了癡迷的程度。
    對這樣一個一心撲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描寫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lián)系香菱的苦心學詩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值得我們借鑒。
    2、聚焦側面描寫,體會人物形象的豐滿、生動。
    學生解讀文中有關寶釵、寶玉的相關語言描寫,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寶玉:“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梢娞斓刂凉??!?BR>    這些都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側面烘托會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更具體感人。
    六、課堂小結。
    香菱學詩,意趣無窮,印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懸想”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诙辰缡恰翱嗨鳌彪A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谌辰缡恰邦D悟”階段:“眾里尋他干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睆膽蚁氲娇嗨鞯筋D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學詩的借鑒,更是做人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道理。本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值得反復玩味、終生思考的。
    七、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紅樓夢》。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加深對《紅樓夢》藝術成就的了解,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
    2.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從而深入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這節(jié)課學習鴻篇巨制《紅樓夢》中的片斷,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客觀評析小說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尤其是注意學習它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不斷增加自己的文化積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全文,識記生字生詞和相關的文學常識。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重要的人物還有幾個?注意在文中畫出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語句。
    三、研讀賞析。
    1、學生討論:香菱有著怎樣的身世和處境?
    明確: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為奴婢的悲劇人物。她有著不幸的命運:從小遭受災難,被拐賣,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終于淪為侍妾,受盡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fā)了強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從香菱刻苦學詩寫起的。
    2、結合作品內容,討論:香菱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明確:精華靈秀,悟性極強。學詩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已到了“呆”“瘋”“魔”的程度。
    原來香菱是一個極富文學氣質的人,她早就想學詩了,但苦于沒有機會,只好自己弄本舊詩,偷空看兩首。進入大觀園后,深藏在內心的精神饑渴一下子勃發(fā)起來,進園的當晚就來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學詩。黛玉熱情指導,列舉名作讓香菱閱讀。香菱拿了詩回來“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精神食糧的大量攝入,使香菱的內心充實豐富起來,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說:“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彼e了《塞上》一首為例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雭頍熑绾沃?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見了這景的?!毕懔獾乃囆g感受力很高,她讀詩眼前就能出現(xiàn)詩歌中那動人的形象。香菱所體會到的,正是今天已眾所周知的藝術辯證規(guī)律。
    3、結合作品內容,討論:課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樣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確:在《紅樓夢》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們卻看到了一位詩人氣質的林姑娘,哪里還有什么小性兒,她熱情指導香菱,不厭其煩,不顧勞累,顯現(xiàn)出了光風霽月般的襟懷。從她給香菱所開的書目來看,她的學識積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內容就是讀詩、作詩。文學這片廣袤的土地可供她這位寄人籬下、冰清玉潔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聯(lián)想個人的身世,林黛玉對香菱這無父無母的孤兒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當香菱求教于她時,她饒有興致地承擔起老師的責任。她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彼唵蚊鞔_地提出了作詩的要領,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顧慮,很快縮短了教與學之間的距離。
    4、體會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確:曹雪芹是橫絕千古的天才,他善于運用細膩準確的語言塑造人物?!都t樓夢》中四百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無論是主子,還是奴仆,都給予了分寸恰當?shù)拿鑼懀瑵獾嘁?,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的享受。《紅樓夢》里人物的出場入場,一顰一笑,來龍去脈,口角眉梢,心頭話尾,舌尖牙縫,歌哭笑罵,正經(jīng),胡調……沒有一處不是活靈活現(xiàn)的。
    例如,描寫香菱刻苦構思詩歌就非常傳神。在黛玉的誘導下,香菱的視野不斷擴大,當她進入創(chuàng)作沖動狀態(tài)時,形象光彩奪目:“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來往的人都詫異?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對這個一心撲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地描繪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lián)系香菱的這份苦心學詩、精血誠聚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
    這種通過人物語言和動作神態(tài)表現(xiàn)心理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紅樓夢》則把它發(fā)展到極致。它與作家通過自己的敘述,從旁靜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顯得跳脫生姿而又富于內涵,同時也更符合生活實際。
    四、拓寬延伸。
    1.通過塑造香菱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本文中,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香菱這個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子。香菱這樣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踐。那薛蟠只會胡扯“女兒愁,洞房里攛出了大馬猴”之類,是極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會如此扼殺人才!不公平到這等地步!這正是需要讀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學觀點之體現(xiàn)。
    2.有人說,“《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試作分析。
    明確:《紅樓夢》在描寫人物時,女性無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評價說“《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曹雪芹以其精細的雕塑力,創(chuàng)造出許多個性鮮明、優(yōu)美動人的女性形象。他不僅對裊娜風流的林黛玉,對有著炭火一般熱情而被生生撲滅了的晴雯,而且對那個不惜用生命來證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滿了強烈的同情和贊美。和封建社會蔑視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頌了女子的多才多藝,贊揚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爭精神。他曾這樣寫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子,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卑雅犹岣叩奖饶凶痈叩牡匚?。推崇女子,鄙棄男子,這就把幾千年來“男尊女卑”不正當?shù)牡匚活嵉惯^來,這樣的思想認識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宣揚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倫理綱常是一個猛烈的沖擊,充分體現(xiàn)出曹雪芹反對封建禮教的超人勇氣和遠見卓識。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學生,提出做詩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要多讀。黛玉讓香菱誦讀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白x詩百遍,其義自見”,誦讀這種方法對于我們學寫詩也是非常正確而必要的。隨著誦讀篇目數(shù)量的增加,你對詩歌的語言感知能力就會越來越強,詩歌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大。誦讀就是學好詩歌的根基,這是提高鑒賞能力的根本途徑。
    其次,黛玉認為,要學詩就要學一流的。王維的五言律詩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沒有人能趕得上他;七言律詩,杜甫的詩要是打一百分的話,恐怕要再找出一個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來一個李商隱也還可以;七言絕句,那是不會有人寫得過李白的了。這三個人,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王維人稱“詩佛”,唐朝的詩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們三位了,以前一直是這樣評價的。后來白居易取代了王維的位置,因為他的詩里面有一些反映勞動階級的生活、思想等等,還有他的長篇,如《長恨歌》《琵琶行》都不錯,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維三個人為首的。林黛玉這個看法也是很對的。要學就學一流的,學不到一流還可以成為二流,要是一開始就學二流的,那只能學成三四流了。我們在閱讀時,也要挑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這對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膽創(chuàng)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學詩,第一首,通篇就是說了“月亮很亮”這么一個意思。所以黛玉就說,初學者看的詩少,措辭不雅,要放開膽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這也是很對的。恩格斯在評論德國詩人普拉頓的時候曾強調說:“寫詩必須有大膽的想像?!笨梢哉f,沒有想像就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詩。形象思維的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豐富的藝術想像,大膽的想像可以使極平常的生活景象煥發(fā)出奇特的美感、美質,令人耳目一新。
    《紅樓夢》中的這些文藝創(chuàng)作理論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教后反思:本文得重點和上幾篇一樣,不過可以把香菱的三首詩拿出來讓同學賞析,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四
    1、了解《紅樓夢》的藝術成就,不斷提高古典文學修養(yǎng)。
    2、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
    2、賞析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
    1、揣摩香菱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探討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有何幫助。
    【課時安排】。
    1課時。
    《紅樓夢》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首先看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寫著: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這首判詞說的就是今天這篇小說的主人公——香菱。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影視劇作品中的香菱。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香菱學詩”。
    教師一邊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件,一邊依照課件中的內容進行介紹。
    1、作者簡介。
    2、《紅樓夢》簡介。
    3、關于香菱。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
    2、學生讀課文,結合注釋,把握文意,標示出香菱學詩的幾個階段,并畫出文中表現(xiàn)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各組選出代表發(fā)言。
    1、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學方式有什么特點?
    3、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側面描寫?
    1、香菱初學寫詩就寫出了那樣的好詩,決非偶然。作者認為這是由于她“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寫詩上,執(zhí)著地追求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資質,入園前盡管家務繁忙,卻能忙中“偷空兒”讀幾首詩,這證明她決非一個“俗人”;入園后聽黛玉講詩,她的反應極快,例如黛玉談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她產(chǎn)即悟出“格調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這又證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尋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無論黛玉還是寶釵,對香菱的指導都用點撥的方式,三言兩語點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領悟詩中三昧。其三,大觀園是個美好的地方,跟園外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形成強烈的對比,香菱來到這里,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特別是寶玉、探春等人對她的關愛和贊揚,更使她感到人間的溫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聰明才智終于顯露了出來。正如寶玉所說,“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惰性的”。
    2、黛玉講詩的針對性很強,一開講就針對初學詩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則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談及“立意”的重要性,這不僅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確了讀詩的要領。接著又針對香菱喜愛淺近詩句的傾向,給她開列了書目,按照當時人們“詩必盛唐”的主張,將王維、杜甫、李白三們大詩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對詩的品味。待到香菱讀完王維的五言律詩后,黛玉又跟她“講究討論”,一步步地深入詩的意境,真可謂循循善誘。
    黛玉指導香菱寫詩也頗有特色,例如命題后,又指定了韻部,這看起來嚴了一點,但屬“十四寒”的字相當多,不限字,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對香菱的前兩稿,她的批評很嚴厲,卻又鼓勵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說。這種指導方式可謂嚴而不苛,引而不發(fā),對“苦志學詩”的香菱來說是很適合的。
    可以說,黛玉的正確指導也是香菱進步很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3、香菱苦志學詩,定釵因和她同住蘅蕪苑,所見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說的“這個人定要瘋了”“可真是詩魔了”“你這誠心都通仙了”等語,都有從側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寶玉說的“我們成日吧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也可以看做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
    教師提示:曹雪芹是橫絕千古的天才,他善于運用細膩準確的語言塑造人物?!都t樓夢》中4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感。人物出場入場、一顰一笑、歌哭笑罵、正經(jīng)胡調等沒有一處不是活靈活現(xiàn)的。
    1、學生篩選描寫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并作簡短點評。
    香菱面聆黛玉教誨后,于是按要求借書吟讀。“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逼淇嘈?、專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贊嘆。
    當香菱拿到寫作詩題后,“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或坐臥不定”終得一首,因措辭不雅要求重寫,“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痢櫼换孛?,又自己含笑一回”,這段文字表現(xiàn)香菱構思時的專注神情,“出神”說明浮想聯(lián)翩;“摳土”說明反復斟酌;“皺眉”說明用字不妥:“含笑”說明有了奇句,感到滿意、欣慰。
    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香菱的苦心、專心、用心已到了癡迷的程度。
    對這樣一個一心撲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描寫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lián)系香菱的苦心學詩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值得我們借鑒。
    2、聚焦側面描寫,體會人物形象的豐滿、生動。
    學生解讀文中有關寶釵、寶玉的相關語言描寫,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寶玉:“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梢娞斓刂凉??!?BR>    這些都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側面烘托會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更具體感人。
    香菱學詩,意趣無窮,印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懸想”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诙辰缡恰翱嗨鳌彪A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钡谌辰缡恰邦D悟”階段:“眾里尋他干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懸想到苦索到頓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學詩的借鑒,更是做人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道理。本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值得反復玩味、終生思考的。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一維特征進行分類,并簡單描述分類結果。
    2、嘗試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數(shù)學活動中操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穿線板。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由談話開始導入,媽媽的項鏈。)。
    老師:小朋友,老師想問問你們,你們的媽媽都有項鏈嗎?
    老師:你們看到媽媽都戴著是怎么樣的項鏈呢?誰來說一說呢?
    (幼兒回答)。
    (老師出示穿線板做的項鏈)。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老師的項鏈是什么做成的呢?
    老師:小朋友想想老師的項鏈是怎樣穿進去的啊?
    (引導幼兒說說每串項鏈的規(guī)律)。
    老師:那老師現(xiàn)在把它拆開來,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吧!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觀察兩串項鏈的不同特征)。
    老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穿線板都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老師:我們有什么辦法按照什么樣的規(guī)律把它們分開呢?
    老師:大家可以開動腦筋想一想,可以怎么辦呢?
    (引導幼兒說出分類的方法)。
    (比如顏色、形狀不一樣)。
    老師: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來說一說,哪個小朋友愿意告訴我們你用小眼睛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幼兒回答)。
    那請小朋友把老師的穿線板送回家吧!結束活動。效果分析: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六
    1、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在教學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學中,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主動合作的意識,大膽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內心世界,寶釵、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從而使學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其語文閱讀、分析表達遷移多方面的能力。
    2、注重對話教學:
    《香菱學詩》一文的教學,基礎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體體現(xiàn)在對話上,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交流,使其語文的能力得到張揚,成功的喜悅得到飛揚。
    3、注重閱讀創(chuàng)新,放手讓學生學習:
    在本次教學中,能把課文當作例子,讓學生遷移,甚至讓學生悟出了學語文的秘訣,多讀、勤記、勤奮、刻苦、大膽創(chuàng)作等,這些都還次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敢思、敢說、敢于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毫無拘束,放膽直言,這正是做學問之要義,也正是我們應該倡導的語文精神。
    4、不足點: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了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紅樓夢》,學生全書讀過的寥寥無幾。這給我很大的觸動,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多品佳作,提高語文水平。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七
    1.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藝術成就。
    2.分析香菱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3.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獲取有益的啟示。
    分析香菱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引導學生分析香菱學詩的過程,從香菱身上找到學習語文的啟示。
    一、導入新課。
    這首判詞說的就是今天這篇小說的主人公——香菱。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預習查評。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學生說出有關作者、作品的情況。
    (1)簡介香菱身世。
    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為奴婢的悲劇人物。她有著不幸的命運:從小遭受災難,被拐賣,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終于淪為侍妾,受盡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fā)了強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從香菱刻苦學詩寫起的。后來正妻金桂一來,她的命運更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2)作者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祖籍今遼寧省遼陽市。曹雪芹約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開始寫作《石頭記》(又名《紅樓夢》)。后來雪芹貧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殤子,禁不起喪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終年48歲。
    曹雪芹的一生經(jīng)歷了曹家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早年過著豪華的公子生活,晚年卻窮愁潦倒,賣畫度日,生活于貧困之中。這種天壤之別的'生活變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經(jīng)歷,對社會上種種黑暗產(chǎn)生了不滿,這就為創(chuàng)作《紅樓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紅樓夢》是他“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chǎn)物。可惜,在他生前,全書沒有完稿。今傳《紅樓夢》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絕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筆,后40回則高鶚所續(xù)。
    (3)《紅樓夢》簡介。
    《紅樓夢》是我國18世紀中期出現(xiàn)的一部最優(yōu)秀的古典小說,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
    《紅樓夢》揭露地主階級貴族集團的荒淫,暴露出他們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惡,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對封建禮教等地主階級傳統(tǒng)思想進行了批判。全書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不僅鏡子般的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的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圖景,而且廣泛地涉及我國古代的文化常識,如管制、禮儀、建筑學、醫(yī)學、音樂、繪畫等,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之稱。
    (4)寫作背景。
    香菱是一個從官宦小姐淪為奴婢的悲劇人物。她有著不幸的命運:從小遭受災難,被拐賣,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終于淪為侍妾,受盡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fā)了強烈的精神追求,本文詳細描述了香菱刻苦學詩的過程。
    四、整體感知。
    1.分析香菱學詩的情節(jié)。
    香菱學詩可分三個過程:
    先是拜黛玉為師,并在黛玉的指導下細細品味王維詩;其次論詩,香菱讀詩后,與眾人談讀詩體會;其三寫詩香菱在黛玉的指導下,苦心作詩。
    2.香菱是一個怎樣的人?
    精華靈秀,悟性極強。學詩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已到了“呆”“瘋”“魔”的程度。
    3.香菱學詩的過程表現(xiàn)了一種什么精神?
    (1)樂于學習,勤學多問。
    (2)專心致志,廢寢忘食。
    (3)敢于實踐,不怕失敗。
    五、合作探究。
    1.你認為香菱的哪一首詩比較好?
    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湊合成篇。最大的問題是,全詩沒有表達真情實感,了無新意。詩中所用“月桂”“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
    香菱的第二首詩就有所進步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于穿鑿了”。
    這首詩是成功的。除首聯(lián)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致。尤其是頷聯(lián),對仗工穩(wěn),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它最大的優(yōu)點,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這樣,詩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內容的了。
    2.總結。
    香菱學詩的過程,可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古今成就大事業(yè)者所必須經(jīng)歷的三種境界來概括:懸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笨嗨鳎骸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鳖D悟:“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BR>    3.林黛玉是怎樣指導香菱學詩的?
    首先,要多讀?!白x詩百遍,其義自見”,誦讀這種方法對于我們學寫詩也是非常正確而必要的。誦讀就是學好詩歌的根基,這是提高鑒賞能力的根本途徑。
    其次,黛玉認為,要學詩就要學一流的。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圣”,王維人稱“詩佛”,唐朝的詩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們三位了,后來白居易取代了王維的位置。要學就學一流的。我們在閱讀時,也要挑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這對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膽創(chuàng)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學詩,第一首,通篇就是說了“月亮很亮”這么一個意思。所以黛玉就說,初學者看的詩少,措辭不雅,要放開膽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梢哉f,沒有想像就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詩。
    4.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資質、較高的領悟力;其次是有較好的老師指點,特別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與大觀園這個優(yōu)雅、美好、潔凈的環(huán)境分不開的,環(huán)境造就人,香菱在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聰明才智才得以顯露出來。
    5.探究林黛玉性格特征。
    黛玉雖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卻也有熱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導香菱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而且言簡意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門徑,獲得成功。
    從某種角度說,黛玉比寶釵其實更容易相處,也更同情弱者。
    學識淵博、熱情大方、教導有方、和藹可親、樂為人師、誨人不倦。
    六、拓展延伸。
    1.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特別是寫作有怎樣的啟示?
    (1)要多讀。誦讀就是學好詩歌的根基,這是提高鑒賞能力的你根本途徑。
    (2)挑選文質兼美的作品。這對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純正的文學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3)要大膽創(chuàng)作,要敢于想像。沒有想像就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詩。
    2.讀《枉凝眉》,領會其中意思。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可嘆停機德:說薛寶釵意思是雖然有著合乎封建婦道標準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勞無功。
    《后漢書.列傳.樂羊子妻》說,樂羊子遠出尋師求學,因為想家,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斷了織布機上的娟,以此來比喻學業(yè)中斷,規(guī)勸他繼續(xù)求學,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
    堪憐詠絮才:說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聰明有才華的女子,她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
    “詠絮才”,用晉代謝道蘊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謝道蘊的叔父謝安,對雪吟句說:“白雪紛紛何所似?”道蘊的哥哥謝郎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敝x道蘊接著說:“未若柳絮因風起?!敝x安一聽,大為贊賞。
    玉帶林中掛:說林黛玉。前三字倒讀即諧其名。從冊里的畫“兩株枯木(雙木為林),木上懸著一圈玉帶”看,可能又喻黛玉淚枯而死,寶玉為懷念她而棄絕一切世俗欲念(玉帶象征貴族公子生活)為僧的意思。
    “金簪雪里埋:說薛寶釵?!鼻叭职迭c其名;雪諧薛。金簪比寶釵,本是光耀頭面的首飾,竟埋沒在寒冷的雪堆里,這是對薛寶釵婚后,特別是她在寶玉出家后,只能空閨獨守的冷落處境的寫照。
    七、課堂小結。
    香菱學詩的過程,可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古今成就大事業(yè)者所必須經(jīng)歷的三種境界來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勤奮學習);第二境“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苦苦求索);第三境“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大徹大悟)。
    八、達標檢測。
    九、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歸納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八
    目標:
    1、學習將蠟光紙粘貼在“繩子”上的技能。
    2、在粘貼時,能將各種顏色間隔開來,正確使用漿糊。
    3、將做好的項鏈送給媽媽,培養(yǎng)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能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各色蠟光紙彩條、繩子、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是3月8日,你們知道是誰的節(jié)日嗎?
    媽媽平時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寶寶,真辛苦,那我們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呢?
    三、教師示范制作方法:
    先拿一張彩條,抹上漿糊,將彩條粘在繩子上。再換一種不同顏色的彩條粘在繩子上,一個挨一個地粘,一直將繩子粘滿。
    四、提出制作要求:
    輕輕地蘸漿糊,不要抹得太多,全部粘好后,將手在抹布上擦干凈。
    五、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及小結。
    師;小朋友想一想送給媽媽項鏈時準備跟媽媽說一句什么話?
    六、相互欣賞自己制作好的項鏈。
    活動延伸:
    1、提供材料。在美工區(qū)中鼓勵幼兒制作項鏈送給好朋友并說一句悄悄話。
    2、交流討論:媽媽收到項鏈以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開展,以“愛”為情感線讓孩子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認識了“三八婦女節(jié)”這一節(jié)日,如何培養(yǎng)幼兒感受愛、學會愛、表達愛,引導他們知道:愛也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來進行表達,而不單單只是語言,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因此,我選擇通過借助“給媽媽做項鏈”這一生活化情景化的方式,來告知幼兒另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在這次活動中,我覺得運用給媽媽做項鏈這一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充分投入,每一個幼兒都能自己動手操作,體驗快樂;活動后,將自己做好的項鏈送給媽媽,而且進一步感受到與媽媽之間濃濃的愛,使幼兒已有經(jīng)驗、認識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九
    活動目標:
    1.在繪本故事中,鞏固間隔排序的經(jīng)驗。
    2.大膽嘗試自編規(guī)律,并學習按規(guī)律排序。
    3.懂得并感受到助人為樂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繪本ppt、小動物項鏈圖若干、穿項鏈材料若干。
    幼兒經(jīng)驗準備:有按規(guī)律排序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鞏固間隔排序1.觀看ppt第一段,了解故事大意。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小刺猬拉亞”。
    2.鞏固間隔排序“拉亞想出了一個什么好辦法?它的項鏈是怎樣穿起來的?”小結:原來拉亞用一顆紅豆、一顆綠豆這樣有規(guī)律的方法把豆子串起來,穿成了一條漂亮的項鏈。
    二、大膽嘗試,學習按規(guī)律排序1.觀看ppt第二段,學習按規(guī)律接著往下排(1)“拉亞帶著漂亮的項鏈,小動物們不再害怕它了,而且還希望擁有一條像拉亞一樣漂亮的項鏈?!保?)交代操作要求“小動物們齊動手,揀來了紅豆、黃豆、綠豆,請你按照規(guī)律,幫小動物們完成它們各自的項鏈?!保?)幼兒操作,并講述操作結果“你幫助了誰?穿了一條怎樣的項鏈?”小結:通過小朋友們的幫助,小動物們都帶上了漂亮的項鏈,可高興了。
    2.觀看ppt第三段,嘗試自編規(guī)律并排序(1)過渡:看,大象也趕來了,看到小動物們都有了自己的項鏈,好羨慕!可是它個子大,想要一條特別的項鏈。
    (2)嘗試自編規(guī)律,并按規(guī)律排序。
    2.音樂中結束活動。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
    說說香菱作詩成功的原因:
    一般的理解能力。
    側面烘托:
    黛玉: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寶玉: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探春:明兒我補一個柬來,請你入社。
    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出香菱學詩的態(tài)度?
    (1)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
    (2)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
    (3)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來往的人都詫異?BR>    (4)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她數(shù)次睡覺,她也不睡。
    (5)至三更以后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
    (6)每次說話都是帶著“笑”的:笑吟吟、興興頭頭、從夢中笑道??
    第一首: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評語: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
    香菱作的第一首詩比較幼稚,用語直露,把前人詠月習用的詞藻堆砌起來,湊合成篇。最大的問題是,全詩沒有表達真情實感,了無新意。詩中所用“月桂”“玉鏡”“冰盤”等,詞藻陳腐,所以黛玉說“被他縛住了”,即不能從前人的套子中跳出來。
    第二首: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黛玉評語: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
    寶釵評語:不像吟月了,??
    香菱的第二首詩就有所進步了,能用“花香”“輕霜”等比喻,又用“人跡”“隔簾”等情景烘托,漸漸放開了手腳。但“玉盤”“玉欄”等詞語仍有陳舊的氣息,而且全詩在詠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題,所以黛玉說“這一首過于穿鑿了”。
    第三首: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眾人正笑,??便都爭著要詩看。
    切合香菱的身世,仿佛對月低吟,顧影自憐,結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聲,卻推給處境。
    同樣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除首聯(lián)外,句句都似非寫月,但句句與月相關。用詞典雅含蓄,設意新奇別致。尤其是頷聯(lián),對仗工穩(wěn),言淺意深,堪稱精妙。借詠月而懷人,流露了真情實感。
    如果說離愁,思緒這種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膚泛的,在第二首是游離的,到第三首就變成實在的,意趣真切,余韻悠長。
    香菱學詩的過程,可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古今成就大事業(yè)者所必須經(jīng)歷的三種境界來概括:
    “懸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BR>    “苦索”:“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BR>    “頓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BR>    1、小結香菱作詩成功的原因:
    (1)最主要的原因:資質好,領悟力高。
    (2)她態(tài)度好,樂學、善學、苦學。
    (3)老師指點得法--尤其是黛玉。
    (4)大觀園的良好環(huán)境。
    2、根據(jù)本文內容完成對聯(lián)。
    上聯(lián):廢寢忘食香菱苦學詩,
    下聯(lián):誨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文中著墨較多的有三個女性,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說他們的性格嗎?
    寶釵:通情達理、關愛他人、學識豐富、善解人意??
    啟發(fā):要把一個人物寫好,必須對其進行細細的刻畫,即描寫。小說中,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心理描寫等。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一
    朗讀以悟情品析以釋旨續(xù)寫以練筆。
    整體感知讀寫賞悟。
    1、“囚”是什么意思?
    2、“綠”是指什么?
    明確:綠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綠”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這樣做表現(xiàn)了他對“綠”有怎么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
    2、請你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對綠喜愛的語段內容,并醞釀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1)學生找出體現(xiàn)作者喜愛綠的語段,并輕聲地朗讀。
    (2)小組內先交流朗讀,然后討論如何朗讀更好。
    (3)全班同學交流朗讀,體會作者對“綠”的感情。
    教師可根據(jù)情況組織全班朗讀,并對朗讀予以指導。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那么,作者為何對綠有如此之情,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并不感到孤獨,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還有沒有其它的緣故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作品寫作背景時間的語句。
    明確: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于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終于在一天早晨。離開北平一些年了。
    3、哪個同學能說說中國的這段歷史呢?
    4、面對列強入侵,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能無動于衷嗎?他寫這篇文章真得就沒“別有用心”嗎?請你從文中圈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語句,然后在文旁進行批注。
    (1)小組先進行討論圈畫出“言外之意”的語句。
    (2)然后各人再進行批注。
    (3)朗讀交流批注情況,教師作好點拔小結。
    (4)填寫句子:
    作者通過寫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綠”的小故事,通過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作者離開北平之時: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請你結合文意,接著這句話“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見陽光的情態(tài)”。
    2、交流寫作情況。
    3、師根據(jù)情況作好總結。
    寫在后面的話:新的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來說,我認為最重要一點是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教給學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導學生怎么樣地整體地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詞一詞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見旨,把文章的整體美破壞無形。到最后學生:聽文不清,說文不暢,讀文無情,寫文無意,到如此地步,實在是教者的悲哀!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二
    菱見過眾人之后,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摈煊竦溃骸笆裁措y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毕懔庑Φ溃骸肮值牢页E槐九f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guī)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摈煊竦溃骸罢沁@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毕懔庑Φ溃骸拔抑粣坳懛盼痰脑姟睾煵痪砹粝憔?,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guī)Щ厝ヒ估锬顜资滓彩呛玫??!摈煊衤犝f,便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毕懔饽昧嗽?,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shù)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摈煊裥Φ溃骸罢v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毕懔庑Φ溃骸皳?jù)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lián)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雭頍熑绾沃?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里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云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BR>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聽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摈煊裥Φ溃骸澳阏f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xiàn)成?!闭f著便把陶淵明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睂氂翊笮Φ溃骸澳阋训昧耍挥迷僦v,越發(fā)倒學雜了。你就作起來,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兒我補一個柬來,請你入社?!毕懔庑Φ溃骸肮媚锖慰啻蛉の?,我不過是心里羨慕,才學著頑罷了?!碧酱瑚煊穸夹Φ溃骸罢l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睂氂竦溃骸斑@也算自暴自棄了。前日我在外頭和相公們商議畫兒,他們聽見咱們起詩社,求我把稿子給他們瞧瞧。我就寫了幾首給他們看看,誰不真心嘆服。他們都抄了刻去了?!碧酱瑚煊衩柕溃骸斑@是真話么?”寶玉笑道:“說慌的是那架上的鸚哥?!摈煊裉酱郝犝f,都道:“你真真胡鬧!且別說那不成詩,便是成詩,我們的筆墨也不該傳到外頭去?!睂氂竦溃骸斑@怕什么!古來閨閣中的筆墨不要傳出去,如今也沒有人知道了。”說著,只見惜春打發(fā)了入畫來請寶玉,寶玉方去了。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摈煊竦溃骸白蛞沟脑伦詈?,我正要謅一首,竟未謅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幾個字去。”
    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fā)弄成個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币幻嬲f,一面作了一首,先與寶釵看。寶釵看了笑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說?!毕懔饴犃?,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是: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BR>    香菱聽了,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粒瑏硗娜硕荚尞?。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寶釵笑道:“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聽見他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睂氂裥Φ溃骸斑@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梢娞斓刂凉??!睂氣O笑道:“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么有個不成的?!睂氂癫淮?。
    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探春笑道:“咱們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沒有?!闭f著,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問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北娙艘蛞娍磿r,只見作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寶釵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聽如此說,自己掃了興,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罷?!毕懔庹鸬溃骸啊e’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北娙寺犃?,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是顰兒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崩罴w笑道:“咱們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畫兒,叫他醒一醒才好?!?BR>    說著,真?zhèn)€出來拉了他過藕香榭,至暖香塢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著睡午覺,畫繒立在壁間,用紗罩著。眾人喚醒了惜春,揭紗看時,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見畫上有幾個美人,因指著笑道:“這一個是我們姑娘,那一個是林姑娘?!碧酱盒Φ溃骸胺矔髟姷亩籍嬙谏项^,快學罷?!闭f著,頑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一時天亮,寶釵醒了,聽了一聽,他安穩(wěn)睡了,心下想:“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闭胫?,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寶釵聽了,又是可嘆,又是可笑,連忙喚醒了他,問他:“得了什么?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币幻嬲f,一面梳洗了,會同姊妹往賈母處來。原來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于夢中得了八句。梳洗已畢,便忙錄出來,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來又找黛玉。剛到沁芳亭,只見李紈與眾姊妹方從王夫人處回來,寶釵正告訴他們說他夢中作詩說夢話。眾人正笑,抬頭見他來了,便都爭著要詩看。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三
    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單元中一篇精讀課文《楊修之死》。
    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
    以“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以本文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結合所知道的有關《三國演義》的文學常識談出觀點、談出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本教學設計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前到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看vcd了解有關曹操這個人物形象,不單單停留在本文的基礎上,要從客觀上,全面的了解曹操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老師的主導地位。
    現(xiàn)代的語文教改要求老師不能局限于對文章的講解、主題的概括、寫法的分析上,而是盡可能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題美、結構美、語言美、技巧美?!稐钚拗馈愤@篇文章在記敘方式上采用的是插敘的手法,一石雙鳥,將楊修的恃才放曠和曹操的虛偽殘詐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小說中的名著,是根據(jù)《后漢書》《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以及某些傳說,經(jīng)過作者的綜合加工、創(chuàng)作而成的。
    《楊修之死》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單元中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要注意古代白話小說不同類型的特點,了解故事情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語言、敘述語言的精妙,欣賞古代白話小說的藝術美。本文敘述的是魏蜀漢中爭奪戰(zhàn)最后階段,曹操軍隊撤退前的情況。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沖突,生動的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憑據(jù)班級里的學生小我私家分析、辦理題目標本領差別,在題目計劃題目時,針對差別條理的學生計劃差另外題目。比若有關文學知識的題目是針對閱讀面大的學生計劃的,針對講故事的部門交給表達本領強的學生,針對批評部門交給寫作本領強的學生等等。固然在辦理這些題目標歷程中全部的學生都有時機到場進來。讓他們互取長處,互補所短,在互助探究中將題目辦理,在辦理題目標歷程中引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1、知識本領目標:引導學生自讀,討論分析課文中重要人物曹操和楊修的性格特性。
    2、歷程與要領: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從而學習作者通過抵牾辯論描畫人物性格特性的寫法和適當運用插敘的布局要領。
    3、情緒、態(tài)度、代價觀:使學生在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聞名的古典小說,加強他們的民族自大感。
    1、導入新課:學生在老師的開導下簡樸了解《三國演義》中的部門人物,從而導入對新課的學習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互助探究:學生在老師給出的題目引導下,以小組為單元相互研討總結,末了有小組代表歸納出來。
    3、總結歸納:總結古典口語小說的寫作特點。
    4、寫作訓練:在學習本課的底子上,寫一篇小批評。
    學校汽鍋中學年級八年二班。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掌握《楊修之去世》這篇文章的內容、寫作本領、和語言特點。
    本領目標:通太過析人物性格,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本領,發(fā)散頭腦本領和創(chuàng)新本領。
    德育目標:使學生知道《三國演義》是我國聞名的古典小說,加強他們的民族自大感。
    情緒目標:了解小說中的人物悲劇運氣,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人生觀、代價觀。
    教學重點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性。
    教學難點準確明白楊修之去世的緣故原由。
    教學要領實踐法、互助探究法、建立景象法。
    教學本領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關鍵教學歷程學生存動計劃意圖導入。
    1、圍繞曹、揚二人的抵牾辯論選文將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思索、準備復述。
    4、討論楊修之去世的一定性討論后答復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6、討論本文的記敘次序討論后答復。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四
    學習目標:
    1、能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簡述理由。
    2、能恰當引用課文語句,寫一段文字表明自己的觀點。
    3、能對文章的觀點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7世紀英國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的一篇雜感《論美》。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為了讓這張臉變得好看一些,花許多鈔票去美容,還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術,當一回或人造美男。我們都不是一擲千金的富翁,當然沒有那么許多閑錢花在這張臉上,那么我們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么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能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文中的句子歸納課文的主要觀點,并簡要說說課文論述的思路。
    (三)觀點運用。
    1、有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郁郁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封信勸說他(她)。
    要求:
    (1)運用文中的一些觀點或語句進行勸說。
    (2)認真研讀課文,收集有關語句,仔細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鐘左右完成。
    (四)辨別觀點。
    2、仔細閱讀課文,對于作者的一些見解你是否贊成?如果贊成請舉一個例子證明;如果不贊成也請舉一個例子來反駁。
    總結:
    教師寄語:擁有美,猶如擁有冬日的陽光,溫暖了別人,也會溫暖你自己。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奉獻,你就是最美。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五
    1、?理清文章脈絡,簡要概括事件。
    2、?多角度分析曹操、楊修性格。
    3、?多角度探究楊修死因。
    4、?能用辯證的觀點區(qū)分小說與史實中的曹操。
    5、?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
    1、?理清文章脈絡,簡要概括事件。
    2、?多角度分析曹操、楊修性格。
    3、?多角度探究楊修死因。
    多角度探究楊修死因。
    提問法、討論法。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導入:
    有一本書它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被稱為“第一才子書”、“第一部奇書”,大家說說這本書是?提到《三國演義》,你能想起哪些耳熟能詳?shù)墓适履兀拷裉炷?,我們一起來研讀出自其中的一個故事——《楊修之死》。
    (二)資料助讀:
    1、關于《三國演義》或者作者羅貫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訴我們嗎?
    2、本文的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發(fā)生的,誰能向大家說一說?
    (三)初讀課文,把握情節(jié):
    1、說說楊修因犯何罪被殺?概述事情經(jīng)過。
    2、若沒有這一事件,楊修是不是不會被殺?從文中哪句話看出?
    文中寫了幾次“犯忌”之事?哪幾部分寫的?
    (研讀第4-9小節(jié))根據(jù)表格概括事件。
    事件。
    楊修的表現(xiàn)。
    曹操的態(tài)度。
    (四)研讀課文,探討死因。
    教師總結:楊修之死的原因有三點:
    1、性格決定命運:楊修的性格決定了自身悲慘的命運。
    2、環(huán)境決定命運:楊修侍奉的主子——曹操,他的性格決定必殺楊修無疑。
    3、立場決定命運:楊修扶持曹植,而曹丕為世子,翦除異己,鞏固政權。
    (五)概括形象:
    從同學們論述的楊修死因中,其實我們已經(jīng)窺知了曹操、楊修兩人鮮明的個性,請一位同學概括一下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六)課外研究:
    (提供資料)。
    魯迅先生這樣品析過曹操:
    “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lián)想起《三國志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BR>    “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魯迅《而已集》。
    《百家講壇》中的易中天教授也品析過曹操:
    “其實曹操也未必多想殺人。他原本是非常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
    “曹操雖然殘忍,卻并不暴虐;冷酷,卻并非無情。”
    ——易中天《品三國》。
    那就請同學們也來品析一下曹操——《我也品曹操》,請完成一個不少于400字的小練筆。
    要求:依據(jù)一定的情節(jié)或者細節(jié),品析人物形象。
    提示:可以從小說《三國演義》的角度;也可以從歷史角度;還可以將兩者對比品析。
    (七)課堂小結: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睔v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揚起的塵土注釋。
    著繁華后的滄桑,落魄后的崛起。品書香一縷,讀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讀名著,用。
    書來裝扮自己,豐富自己的人生。
    羅貫中。
    恃才放曠??????????????????????虛偽奸詐。
    楊修???賣弄聰明???????????????曹操??殘暴多疑。
    輕率大意??????????????????????心胸狹窄。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六
    這個故事生動感人,很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當以對人物成長過程的分析和對故事的感悟為重點,并體會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教法上應當以討論、感悟為主,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鑒賞小說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參照“教學設計(a)”。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1.注意字詞。
    厚實一落千丈朦朦朧朧茫然嬉鬧摻雜,
    沒頭沒腦日甚一日乖巧給予。
    2.分析課文的情節(jié)結構,理清小說的.寫作思路。
    明確:這是長篇小說的節(jié)選,但有著完整的情節(jié)結構。
    開端:杜小康失學,跟著父親去放鴨。
    發(fā)展:杜小康和父親前往蘆葦蕩,并在蘆葦蕩安頓下來,享受著孤獨的生活。
    高潮:在暴風雨中,杜小康尋找鴨子。
    結局:杜小康父子放養(yǎng)的鴨子下蛋了。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和認為有必要深入討論的問題。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思考的角度,可以就全篇內容提出問題,也可以就某個局部提出問題;可以就人物形象提出問題,也可以就文章表達技巧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如下一些:
    (1)當杜小康提出回家時,杜雍和為什么會置之不理?
    (3)文章是如何寫出孤獨之。旅中的“孤獨”情緒的?
    (4)在第一章節(jié)的后半部分,又出現(xiàn)了一段景物描寫:“這里的氣味,倒是很好聞的。
    ……使杜小康能看見一只水鳥正浮在水面上?!边@一段景物描寫起什么作用?
    (5)在到達蘆葦蕩后,父親杜雍和也是有所慌張的,他為什么不干脆帶著杜小康回家?
    (9)文章的標題命名為“孤獨之旅”,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11)這篇文章寫得好嗎?理由是什么?
    3.當學生提完伺題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梳理上述問題,將之歸類。
    不難看出,上述問題可以歸納為四類:一類是關于文章主旨、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一類是關于文章局部內容甚至是重點語句的理解;一類是關于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還有一類是關于本文的評價。
    4.學生就上述問題,相互討論,交換自己的意見。
    在引導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比較法、整體把握法、層層剝繭法等等,引導學生注意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法,準確篩選文章中的相關信息。有關問題的答案請參看“教學設計(a)”,或者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尋求答案。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受文中之美。
    五、學習遷移。
    1.你有過孤獨的時候嗎?請講述你孤獨時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拒絕可憐。
    阿紅。
    父親進城買農(nóng)藥,把錢包丟失了。他記起城里有一位遠房的表弟,就去向表弟借錢。
    雖然多年不來往了,但表弟還是借了50元錢給父親。等到我進城時,父親給我50元錢,反復叮囑,要我一定要記得還給表叔。我不敢怠慢,一到城里就去表叔家。我最少有十年沒到過表叔家了,他家蓋了新房,非常漂亮,地板上鋪了地毯,進門要脫鞋。
    我一脫掉鞋,表叔和他家人直往我腳上看。我腳上穿的是破襪子,幾個腳趾露出來了。我索性連襪子也脫掉,讓他們看個夠,他們反而不看了。表叔笑一笑,問我有事嗎?我說我是來還錢的。
    我掏出50元錢,遞給表叔。表叔卻不接,我就把錢放在桌子上。表叔說:“你沒有借我的錢呀?!蔽艺f:“是我父親借的?!北硎逑肓讼耄排闹X袋說:“噢,記起來了,是有這么回事。那次你父親買農(nóng)藥,丟了錢包。”
    看表叔的樣子,他并非裝模作樣,而是真的把這50元錢忘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還他。
    還了錢,我就告辭了,可在我穿襪穿鞋時,表叔拿起桌上那50元錢,說不用還了,要我?guī)Щ厝ァN艺f:“這怎么行?我老爸反復交代,要我一定要還給你的。”表叔把錢硬塞進我的衣袋里說:“這50元錢,就當表叔給你買雙鞋子穿。”我想反正表叔有的是錢,就不跟他爭了。
    傍晚,我回到家里,父親問我把錢還給表叔沒有,我說:“還了,但表叔不要?!备赣H說:“是你沒有誠心還吧廣我怕父親誤會,就把還錢的經(jīng)過詳詳細細告訴他。
    我以為父親會高興的,他卻沉下臉說:“你知道表叔為什么給50元錢讓你買鞋嗎?”我說:“大約他看見我的鞋襪破了吧。管他呢,反正我們正缺錢?!备赣H說:“我們缺錢,但不缺可憐。你把表叔的可憐帶回家里來了,這是最糟糕的?!备赣H的話使我想起表叔一家人看我的破襪子的情景,那確實讓人難受。于是我說:“明天我再拿錢去還給表叔。”
    父親說:“不行,那樣顯得我們太小氣了?!?BR>    我問父親怎么辦,父親說:“不忙,等到秋天收茶果后,我們送十來斤茶油去給你表叔。”
    轉眼秋天到了,我們收了茶果,榨了茶油。我和父親裝了一大壺上好的茶油,專程送去給表叔。打開壺蓋,茶油就在表叔的家里飄香了。表叔一家又聞又看,說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茶油。
    表叔是否知道,我們連同茶油一塊送來的,還有他半年前給我的可憐?
    (摘自《希望月報》第9期)。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這樣的促你成熟的事情呢?如果有,請講述你經(jīng)歷過的。
    六、布置作業(yè)。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七
    1.學習如何運用白描和擬人的手法來描繪小溪與森林的各種意象。
    2.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品味語言。學習本文情景交融、一氣呵成的寫作特色。
    3.理解領悟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小溪與其他各種意象的象征意義。在反復誦讀中,能夠重點領略小溪所顯示出的生命力量和大自然意象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脈絡,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
    2.重點領略大自然的紛繁多樣和小溪所顯示的生命力。如何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蘊含的人生理想與追求。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畫面,激情導入。
    (播放有關小溪的畫面。)。
    自然界中的一切無不都在向我們預示著什么:高山無語,顯示出自己的沉穩(wěn)偉岸;碧海揚波,顯示出自己的磅礴浩大;流云變遷,顯示出自己的紛繁多樣。大家看看畫面上的小溪,脈脈細流,無聲無息,卻一往無前,這是不是也象征著一種精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前蘇聯(lián)作家普里什文的一篇詩體隨筆——《林中小溪》,看看在作者的筆下,小溪又象征著什么。
    二、簡介作者,了解文體。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介紹作者。)。
    教師補充:
    米哈依爾米哈依洛維奇普里什文(1873—1954),前蘇聯(lián)作家。18因參加馬克思革命小組活動被捕入獄。刑滿后,去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農(nóng)藝,學成后歸國,在莫斯科附近當農(nóng)藝師,寫過《大田作物與蔬菜作物的馬鈴薯》等專業(yè)著作。19,發(fā)表文學處女作《在鳥不受驚的地方》一舉成名。他的作品主要是通過對大自然的詩一般的感受,展示人的精神生活,歌頌人的創(chuàng)造力。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八卷本)。
    關于詩體隨筆,普里什文發(fā)表過自己的見解,他說:“所謂隨筆,我們以為是作家以他獨特的態(tài)度處理他的材料,借以抒發(fā)情懷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BR>    三、整體感知,梳理歸納。
    1.教師配樂朗讀,聽后學生相互交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
    要求:把自己感興趣的文句畫出來,在書上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文中自己認為優(yōu)美或含義深刻的語句。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多朗讀幾遍。
    3.請同學來朗誦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評。
    調動學生朗誦熱情,邊讀邊評。學生多次朗讀,反復吟誦,目的是強化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
    4.梳理,歸納:
    (學生讀書、梳理、思考。)。
    (1)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復提到“障礙”一詞?你如何理解?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找出含有“障礙”一詞的句子,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探討歸納,明確:“障礙”一詞借指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溪流前進中有分有合,但始終向著共同目標前進,生活同樣也是如此;溪流在前進中越過障礙,要蓄積力量,堅持到底,人生也是如此,要有毅力,對待困難要想方設法地去克服。
    (2)畫出文中描寫小溪擬人的句子,并思考這象征著什么。
    明確:課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當作人來寫,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斗中收緊肌肉一樣”、“小溪毫不吝嗇地將它灌滿水,并繼續(xù)前行,而留下那水塘過它自己的日子”等,這些句子用擬人的手法,把小溪寫得很活潑,而且?guī)в腥说乃枷敫星椤?BR>    (3)通過上面的分析,請同學們結合全文來概括一下“小溪”身上所蘊含的精神。
    學生討論后明確:小溪具有頑強樂觀,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積極進取的精神。
    (4)小溪在林中沖破重重障礙后又奮然前行,這和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處?
    明確:小溪在與障礙搏斗中創(chuàng)造了時間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同樣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和時間;溪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生活,我們的人生道路,也如同小溪,在奮斗后也會同樣流入心靈的彼岸。
    (5)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沖破重重障礙的描寫表達自己的什么人生感悟?
    明確:作者認為生活本身就充滿艱難困苦的,每個人都是為戰(zhàn)勝困難而生,沒有同困難作斗爭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
    (學生能說出作者的寓意即可。指導學生在分析語言的含義上聯(lián)系生活現(xiàn)實。)。
    (6)作者除了描寫小溪外,還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同桌相互討論回答,教師補充訂正。)。
    明確:除小溪外,還寫了春花、春草、春芽;還有水上漂浮的云彩和白楊的種子;還有灰雀、燕雀、杜鵑,各種各樣的昆蟲以及花草樹木的混合味,作者把它們當作有感情、有靈魂、有人格精神的人來表現(xiàn)。這些意象描寫運用白描的手法,在文中起到一種渲染襯托的作用。
    四、歸納拓展。
    1.作者通過對小溪流過森林全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沖決一切障礙、非到達自由水域不可的頑強精神的描寫,透露了融入自然、親和自然的感情,表現(xiàn)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2.課下收集有關普里什文生活和創(chuàng)作經(jīng)歷與作品特點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研究學習,明白了在普里什文的筆下小溪具備的精神與品質,這一節(jié)我們繼續(xù)來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與了解普里什文的思想世界。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在他的筆下能有這樣的人生感悟。
    二、品味感悟。
    1.找一找,品一品。
    (1)把你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畫出來,并說出你認為它優(yōu)美的原因。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肯定學生的發(fā)現(xiàn)與感悟。目的是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習本文樸實無華卻充滿靈性的語言。
    討論并明確:本文的語言活潑自然,帶有作者的個性特征:第一,帶有口語色彩。就像是和你對話似的。比如的開頭部分,就像是和一個相識已久的朋友談話,沒有一點做作。第二,直接現(xiàn)實性。高爾基說過,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筆,善于將普普通通的詞匯靈活地搭配起來進行描寫,一切都具有觸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寫水急,并不滿足于湍急、奔流等一類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寫它的情態(tài)變化,“水遇到一個又一個障礙,卻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斗中收緊肌肉一樣”,先寫溪水的心態(tài)——滿不在乎,再寫它的變化,最后再作比擬。第三,睿智、深沉,字里行間不時透露出靈氣。
    2.想一想,談一談。
    (2)啟發(fā)學生結合普里什文的生活經(jīng)歷來談。
    教師點撥后歸納:作為林學家,長期生活在森林里是相當孤獨的,但他能夠仔細觀察生活的原生態(tài),用心與自然對話,在自然中找到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他的語言含著泥土的芳香與自然的氣味,令人頓悟,開人心智。
    3.悟一悟,練一練。
    (1)在作者的筆下,小溪已經(jīng)成為心靈的物化。請大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世界,選一種物象,寫出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勺赃x一種物象,也可參考以下物象:
    大海高山沙漠露水。
    (2)學生感悟、練習。
    (3)師生互評。
    三、歸納總結。
    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學習到:
    (1)本文情景交融,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氣呵成,每一種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來的。
    (2)語言優(yōu)美,運用白描的手法,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小溪和森林的贊美。
    (3)表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信念與精神追求。
    【資料寶藏】。
    1.鳥獸不驚!普里什文的理想國度。
    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人物,他是懷有強烈宇宙感的詩人,善于傾聽鳥獸之語、草蟲之音。19,他到俄羅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澤地帶進行地理和人文考察,寫成隨筆集《鳥兒不驚的地方》,細致而生動地描繪了這個地區(qū)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觀,描述了尚未被現(xiàn)代文明沖擊的農(nóng)民、漁夫、獵人、婦女和兒童的淳樸生活和風俗習慣,并且尋幽探秘,追尋當?shù)匚幕酮毺氐牡赜蛭幕!而B》的成功使普里什文在俄羅斯文壇嶄露頭角。普里什文不僅把自然與具體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而且第一次把“大地本身”當作“故事的主人公”。在普里什文那里,自然不再僅僅是人生存的外在環(huán)境,而是一種深入人的實際生活和具體進行在人內心世界中的過程。普里什文是超前的,在一個以開發(fā)自然為基調的時代,他能夠抵抗住種種誘惑和壓力,使自然成為可以為更多的人所接納的文化;他試圖恢復自然的本來面貌,從而使自然真正成為既誘使人去探究,卻又永遠無望窮盡的永恒。
    最初聽說普里什文這個名字,是在12月。當我收到參加普里什文文集出版座談會的請柬,因年底事忙又對其一無所知而準備放棄時,是《人與自然》雜志的編輯部主任靳恩平專門打來電話,落實參加研討事宜,我才決定赴會的??梢哉f,無知的我,剛剛知道普里什文,并從對他的無知,通過這幾天的“惡補”,變成略知一二的,而此刻,竟還油然生出一種神交已久的親切感,似乎普里什文早已和我相知,只是名字一直沒有對上號似的。因為,此時,在我工作的千畝麋鹿苑,春寒料峭中求偶的戴勝;荒草中偶爾撞見對我回眸而視的狍子;枯柳上十幾只正襟危坐、怒目圓睜的長耳梟;凌空飛過、雙翅生風的大群的綠頭鴨;翻飛鳴囀,伴我而行的一對大山雀……無不與普里什文的《鳥兒不驚的地方》等作品中描述的情景相暗合。
    那天,社科院大樓的外文所,高朋滿座,盡是研究和精通俄國文學的出版家、翻譯家、理論家。我,好像還有國家林業(yè)局的陳司長,則是作為動物保護或環(huán)保人士被邀請到會的。文集的出版者——長江文藝出版社,贈給與會者每人一套普里什文文集:包括《鳥兒不驚的地方》、《人參》、《大地的眼睛》、《大自然的日歷》、《惡老頭的鎖鏈》,我才算開始領略和接觸這位號稱“偉大的牧神”、“俄羅斯語言的百草”、“世界生態(tài)文學和大自然文學先驅”的俄國著名作家的作品。當時,倉促地翻閱幾下,便要發(fā)表什么有見地的言論,真有些難為人。好在陳司長要先說先走,他在肯定文集的同時,從當今保護動物的主流入手,指出作品的時代局限性:狩獵行為,已經(jīng)過時,提醒讀者,不宜倡導。一些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這在當年已屬難能可貴,無可指責。其實,普里什文在他早期的作品里,已經(jīng)把狩獵與自然保護的關系做了精到的闡述:“在某種場合,狩獵被認為是一種認識自然的方式,或獲得歡樂的詩歌,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我的狩獵中會產(chǎn)生出我們不可或缺的保護自然的事業(yè)。”真是先知先覺,我國林業(yè)院校的保護專業(yè),前身就是狩獵專業(yè),我們今天林業(yè)部門的動植物保護處,以前就叫“狩獵辦”。記得在那天的研討會上,我坦白地說:作為從事動物保護科普創(chuàng)作的我,很慚愧,以前竟不知道有這樣一位寫自然、寫動物的俄國作家、一個可親可敬的俄國“老頭”,直到81歲高齡,還筆耕不輟。我曾以為,生態(tài)文學多產(chǎn)生于歐美,《論自然》的作者愛默生、《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我們的國家公園》的作者約翰繆爾、《沙鄉(xiāng)年鑒》的作者利奧波德、《寂靜的春天》的作者蕾切爾卡遜……都是美國自然文學的代表。而普里什文何許人也?真的不知道。后來,通過瀏覽《鳥兒不驚的地方》,我讀到一段驚世駭俗的、涉及保護生靈的話語:“一位令人起敬的人應該是獨立的,不僅不傷害天鵝,而且連野鴨子都不去碰一碰的人……伊凡在春天殺了一只天鵝,他在秋天就死了……”作為上個世紀初的人,普里什文能有這樣的“生態(tài)意識”,無疑是超前的。
    1873年出生于俄羅斯奧廖爾省的普里什文,童年時代是在接近自然世界的鄉(xiāng)村度過的。青年時代曾留學德國,在萊比錫大學哲學系攻讀農(nóng)藝學,開始工作時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和盧加地區(qū)做農(nóng)藝師。早期的這種經(jīng)歷,對他在一生的寫作生涯中,以專業(yè)的視角和精到的語匯描述自然大有裨益。他描述的動物幾乎都是具體到“種”,“森林里是鳥,有花尾榛雞、黑琴雞、松雞……空中馳騁著海鷗、燕鷗、賊鷗和沙鷗……記錄的海獸有海象、環(huán)斑海豹、髯海豹、格陵蘭海豹,還有白鯨……”、“除了駝鹿,花鹿,獵人們還打狼獾、艾鼬、水獺和白鼬”。
    棄農(nóng)從文后的普里什文專事寫作,先是到當時很少有人研究的俄羅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澤地帶進行地理和人文考察,搜集民間文學作品。完成于1907年的考察見聞式的隨筆集《鳥兒不驚的地方》即是他這個時期的代表作。他從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角度,對當?shù)氐奈幕瘹v史進行了深入探討,從他忠實地記述了不少老人的話便可見一斑:“現(xiàn)在的人更聰明,更健壯,可是,古代人生活得更舒服?!薄斑@些精神上富足的人們不為一文錢而出賣自己,他們不抽煙、不喝茶和酒。因此,這里蕩漾著舊日的詩意……”,“每一位老人在他年輕的時候都有一種現(xiàn)在的年輕人所不知道的生活琴弦,只要你能夠輕輕撥響它,他就會活躍起來,像一位藝術家一樣把他的往年歲月娓娓道來。在故事的末尾,他還會向你表示感謝,由于你的出現(xiàn)而又重心燃起他那已漸漸熄滅的心靈之火?!逼绽锸参莫毐脔鑿降奈娘L,使其被認為是“科學中的藝術家和藝術中的科學家”。因此也有人說,他是從俄國的北方走進俄國的文學的。
    普里什文的一生,是人在旅程、跋山涉水的一生,行吟漫游成為他的生活常態(tài)。但他的旅行,絕非今天意義的旅游,如今快餐式的旅游多是為證明去過某地而留此存照而已。如同一批被送上傳送帶、沒有主見、失魂落魄、被錢驅使的貨物。讀讀普里什文,真是自慚形穢。他行走著,像一個朝圣者在朝覲了一個又一個自然圣殿之后,終于采用自然材料建起了他的文學廟宇。正如本書主編、中國社科院的博導、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俄羅斯文學專家劉文飛先生所說:普里什文是一個觀察細致、體驗充分的行者,一個充滿溫情和愛意的行者,更是一個思想著的行者。在他接下來的一部部著作中,日益達到“心靈與自然的吻合”。
    這是《人參》中饒有趣味的一段:“那是滿洲里按季節(jié)遷徙的山羊和麝……在一面高高的峽谷陡坡上,看見一只公山羊,我猜想它已經(jīng)發(fā)覺了我,在用它的語言罵我哩。正當饑腸轆轆的我用槍瞄準它時,我又看見山羊不遠的柞樹下躺著一頭粗壯的野豬。原來,山羊不是罵我,而是罵那只野豬……”用他自己在《灰貓頭鷹》中的一段話來解釋:這樣既描寫人又描寫動物,才是描寫動物的準確方法。
    如今,人們離自然越來越遠,有幸閱讀普里什文,仿佛是與他做了一次心向自然的回歸。他渴望的是這樣的國度,“那里沒人捕殺鳥兒,既不喂養(yǎng)鳥,也不保護鳥,只是與鳥和平共處”。聊以安慰的是,這個保護自然的渴望,正在成為當今世界的共識和當代文明的趨向,讓世界充滿愛,讓鳥獸不再驚駭,使萬物重歸和諧,不僅是一種懺悔,更是一種救贖。
    (摘自《中國環(huán)境報》)。
    2.普里什文的面貌(徐魯)。
    康巴烏斯托夫斯基曾說,在整個世界文學中,也未必能找到和普里什文并駕齊驅的作家。他認為普里什文的.散文有充分的根據(jù)可被稱為“俄羅斯語言的百草”,它們時而有如芳草簌簌做聲,時而有如清泉潺潺流淌,時而有如百鳥啾啾爭鳴,時而有如薄冰悄悄脆響。普里什文自己則如是坦言:“我的全部道路就是從孤獨走向人間。我寫書就像是為自己的后輩寫一篇關于心靈的遺囑,為的是讓他們理解他自己所不理解的東西,并吸收它,從而受益?!?BR>    普里什文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大自然的作家,他所有的作品都有如林中滴水一樣純凈和明亮,折射著大自然四季的色彩和光芒。雖然他青少年時代也曾因為熱衷于政治和自由思想的宣傳被學校開除,還曾被捕入獄。但他最終從林子里的無數(shù)條岔路中選擇了人煙稀少的那一條。他去了德國,在萊比錫大學學習農(nóng)藝,并閱讀了大量的哲學和文學作品。回國后他便一直從事農(nóng)藝師的工作,還為一些農(nóng)藝雜志寫一些專業(yè)方面的。他是俄國地理學會的會員,曾經(jīng)在祖國各地考察和旅行。這為他以后成為大自然的代言人做了扎實和豐富的準備。
    他的第一篇文學作品是一篇兒童故事《薩紹克》。后來在他的作品里,仍有大量的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動物散文故事和以大自然為題材的小說與散文。因此,他也是一位公認的兒童文學家。在他游歷俄國北方地區(qū)之后,他寫出了散文特寫集《鳥兒不驚的地方》。這部作品奠定了他作為世界上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的地位。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讀到這本散文集后說:“這只能是詩!同時還是什么別的東西。”這里所說的“別的什么”也許就是指普里什文作品在優(yōu)美的文學性之外,還具有豐富和準確的有關地理學、方志學、動植物學、民俗學、氣象學、農(nóng)藝學、物候學等等方面的知識性與趣味性。1925年他發(fā)表了著名的物候筆記體散文集《別連杰的水泉》,后來又加以補充,改名為《大自然的日歷》。他另一部著名的日記體散文是《大地的眼睛》。
    普里什文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度過的。他熱愛大自然到了幾乎將自己變成了它的一個器官的程度。他的全部作品的主題都是在表現(xiàn)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都在于發(fā)現(xiàn)大自然自身所蘊藏的美麗、豐富、神秘和神奇,表達他個人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飛鳥走獸的細膩的觀察與獨特的感受。巴烏斯托夫斯基說普里什文的作品揭示出了俄羅斯大自然的潛臺詞,而且普里什文本人仿佛就是“俄羅斯大自然的一種現(xiàn)象”。1954年,普里什文去世后,人們整理出版了他留下的大量的關于自然觀察的筆記中的一部分。巴烏斯托夫斯基說:“就其內容來看,這是一部驚人的巨著,充滿富有詩意的思想和出乎意料簡短的觀察結果——普里什文在這些筆記中用兩三行文字表達出來的這些觀察結果,如果加以發(fā)揮,就足夠另一個作家寫出整整一本書來?!睙o論是在《大地的眼睛》里,還是在《大自然的日歷》里,普里什文都以自己豐富的物候學、氣象學、方志學以及動植物方面的近乎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為基礎,用優(yōu)美的有如抒情詩和鉆石一般的語言,細致而饒有趣味地講述了俄羅斯大自然四季的變化和景色,尤其是揭示了大自然內在的美質和秘密。在這些短小的散文里,我們能夠從一滴水、一縷霧氣、一棵白樺樹或榛樹、一朵肺草花上,逼真地感到了大自然的溫柔、寬闊、包容和堅韌的性格;我們也從那些大雷鳥、天鵝、仙鶴、青蛙、蒼頭燕雀、白眉鶇鳥、杜鵑、夜鶯、雨燕、金龜子、蜉蝣、蛇、松鼠、雪兔、胡獾……的生存方式與生命狀態(tài)里,感知和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則和和諧相處的秘密。而這些秘密又是以“普里什文的面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正如巴烏斯托夫斯基所分析的:“如果說文學中有潛臺詞——作品的第二種含義,如同回聲一般反映主音并使之在我們意識中鞏固下來的、第二次出現(xiàn)的幻象——那么,普里什文就揭示出了俄羅斯大自然的潛臺詞。這一潛臺詞的秘密就是:由于看到小樹林、野獸、云彩、河流、僻靜的灌木叢,由于看到某一棵醋柳第二次開花,產(chǎn)生了他個人的十分隱秘的內心感覺,這種內心的感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并賦予大自然一種特殊的、普里什文的面貌。”這種“普里什文面貌”即是任何其他作家無法模仿和取代的風格。
    (摘自7月9日《中華讀書報》)。
    3.被淡忘的普里什文(楊懷玉)。
    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普里什文(1873-1954)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上極具特色的人物。世紀之初,他是作為懷有強烈宇宙感的詩人,具有傾聽鳥獸之語、草蟲之音異能的學者,步入俄羅斯文壇的。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雖歷經(jīng)俄羅斯文學發(fā)展歷程中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衰落、現(xiàn)代主義的崛起和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繁盛,卻始終保持了個性化的藝術追求。他的創(chuàng)作不僅拓寬了俄羅斯現(xiàn)代散文的主題范圍,而且為其奠定了一種原初意義上的風貌。
    1873年,普里什文出生于俄羅斯奧廖爾省一個破敗的商人、地主家庭,童年時代在接近自然世界的鄉(xiāng)村度過。他的青少年歲月經(jīng)歷了俄羅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主思潮的洗禮,還在上中學時就對當時興起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產(chǎn)生興趣。1894年他考入拉脫維亞里加綜合技術學校,不久開始翻譯德國革命家倍倍爾的作品,1897年因傳播馬克思主義被捕入獄。出獄后留學德國,在萊比錫大學哲學系攻讀農(nóng)藝學。在此期間,他大量閱讀了斯賓諾莎、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1902年回國,開始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和盧加地區(qū)做農(nóng)藝師,后受著名民俗學家翁丘科夫委派,到當時很少有人研究的俄羅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澤地帶進行地理和人文考察,搜集了大量珍貴的民間文學作品。他從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角度,對當?shù)氐奈幕瘹v史進行了深入探討。根據(jù)考察見聞,寫成隨筆集《鳥兒不驚的地方》,以富有民間文學特色的語言,細致而生動地描繪了該地區(qū)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觀,描述了尚未被現(xiàn)代文明沖擊的農(nóng)民、漁夫、獵人、婦女和兒童的淳樸生活和風俗習慣,并且尋幽探秘,追尋當?shù)匚幕头至呀膛蓚鹘y(tǒng)匯集而成的獨特地域文化,融合了從歷史深處延宕而來的凝重而從容的思考?!讹w》的成功使普里什文在俄羅斯文壇嶄露頭角。
    在以后的十多年中,普里什文的多數(shù)時間都在路途、山水中度過,行吟漫游成為他一系列探求的開端。在此期間,他又寫了《跟隨神奇的小圓面包》(1908)、《在隱沒之城的墻邊》(1909)、《黑阿拉伯人》(1910)等隨筆集,分別記述自己的幾次旅行經(jīng)歷。在二三十年代,普里什文相繼推出自傳體長篇小說《惡老頭的鎖鏈》(1923-1954)、隨筆集《別列捷伊之泉》(1925-1926)、《大自然的日歷》(1925-1935)、《仙鶴的故鄉(xiāng)》(1929)、中篇小說《人參》(1933)等,這些作品的問世標志著普里什文創(chuàng)作風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別列捷伊之泉》,更具轉折意義。不僅標志著普里什文“自然與人”創(chuàng)作思想的生成,而且最終使他為年輕的蘇維埃文學所接納。在這部作品中,作家按照自然的時間推進,并應和于自然界的種種變化,從春天的第一滴水寫起,直至人的春天,其間穿插著俄羅斯中部鄉(xiāng)村的打獵、農(nóng)事、節(jié)慶等生活細節(jié)。在這里,普里什文不僅把自然與具體的日常生活,與人的復雜情感結合起來,而且第一次把“大地本身”當作“故事的主人公”。這表明,在普里什文那里,自然不再僅僅是人生存的外在環(huán)境,不再是存在于人之外的特異的東西,它就具體地貫穿于生命活動和生活進程中,成為一種深入人的實際生活和具體進行在人內心世界中的過程。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創(chuàng)作的全盛時期,《沒有披上綠裝的春天》(1940)、《葉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陽寶庫》(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國家大道》都為作家?guī)砀鼜V泛的聲譽。1954年,普里什文卒于莫斯科近郊的林中別墅。
    普里什文不俗的文學成就使他有理由被俄羅斯文學界和讀者推為名家。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莫斯科文藝出版社曾分別出版他的6卷集和8卷集,至于作品的單行本也是不斷再版。根據(jù)近期資料,竹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帳》,行動出版社在“經(jīng)典薈萃”系列叢書中將他和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中短篇作品結集出版,蜻蜓新聞出版社再版了《孩子與鴨子》,“奧林巴斯行動”、“卡拉普斯”、“探索者世界”、“兒童文學”等幾家出版社分別重印了作家的《太陽寶庫》、《刺猬的故事》等,國家出版社也出版了普里什文新選集的前兩冊。此外,從至今,至少已有19種中、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籍中收入了普里什文的散篇作品,這些書籍的總發(fā)行量已超過33萬冊。他時而作為民間故事的寫作者與克雷洛夫、托爾斯泰等人并列齊名,時而又作為描寫俄羅斯自然的圣手與普希金、屠格涅夫、費特等人同時出現(xiàn),時而他還作為著名的兒童作家被列入馬克吐溫、羅大里一類。
    表面上看,俄羅斯人一直在讀普里什文,即便在市場化、商品化的新俄羅斯時代,人們對他的興趣似乎也并沒有明顯衰減,然而就是在這一片出版熱潮的背后,普里什文的文學意義實際上卻在悲劇性地被淡忘和湮沒。從當下普里什文作品的傳播范圍和定位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他的文學和精神意義都被大大貶低,他創(chuàng)作中的兒童視角被狹義的兒童文學所取代(上文所列新版書幾乎都屬于“中小學生文庫”、“兒童經(jīng)典”系列),以至于再版的作品只集中于一兩部童話和描寫自然生活的短篇故事,連《人參》、《葉芹草》這樣的作品都難以受到青睞,更毋寧說那些始終沒有引起充分重視的長篇和中篇小說。
    面對現(xiàn)狀,我們被一種深深的矛盾所支配。一方面,我們似乎應該慶幸,許多成年人依然在不舍不棄地引導孩子閱讀普里什文。我們不想否認這些經(jīng)濟行為背后的商業(yè)利益,但是在商業(yè)利潤和對作家狹隘的理解之外,我們仍然能隱約感受到潛意識中的某種精神性存在:那就是對作家所深入思考的“自然與人”問題的關注和對親近自然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得以薪火相傳的冀望。然而另一方面,當普里什文僅僅是作為兒童作家被看待時,我們又感到無言的悲哀。悲哀來自我們對普里什文的些許理解:對他為人、為藝術的誠懇,對他一生所承受的壓力和內心無以排解的矛盾,對他藝術中苦心追求的理解,換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說,悲哀來自于他在今天俄羅斯讀者中的不被理解,而且這樣的不理解如果一成不變地重復下去,就會成為不斷增生的誤念,隨著作品發(fā)行量的增大而流播得愈廣愈深。只要將普里什文的專著與結集出版物的發(fā)行種類和數(shù)量稍加對比,就不難發(fā)現(xiàn),普里什文作為“這一個”,作為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作家的獨特性正在無奈地消隱于“這一類”中。
    可是早在20世紀初,高爾基就認識到普里什文作為藝術家的獨特性。他夸贊普里什文的作品言之有物、結構嚴整、內容豐富、真實可感,達到了俄羅斯文學史上未曾有過的完美。他在《論米哈伊爾米哈伊洛維奇普里什文》中贊嘆道:“在您的作品中,對大地的熱愛和關于大地的知識結合得十分完美,這一點,我在任何一個俄國作家的作品中都還未曾見過。”高爾基甚至將普里什文作為蘇聯(lián)文學的范本加以提倡:“通過他,我看到了似乎還不盡完善,卻被一雙天才之手描畫的文學家的形象,蘇聯(lián)文學就應該是這樣?!辈蹇嗽跒槠帐系奶貙懠对陔[沒之城墻邊》所著的評論中也指出:普里什文極好地掌握了俄羅斯語言,許多純粹的人民語言,雖然已經(jīng)完全被當時“表面化的文學(主要指城市文學)所遺忘”,但對普里什文來說仍是鮮活、有力的。法捷耶夫則在致普里什文的信中承認:“《鳥兒不驚的地方》是培養(yǎng)我成人的書籍之一?!弊鳛槠绽锸参拈_創(chuàng)的哲理抒情散文傳統(tǒng)的直接繼承者,帕烏斯托夫斯基對這位文學前輩評價甚高。他認為,普里什文的一生是誠實的一生,他所寫俱是其所愿,從不違心地趨時附勢或追逐虛名小利。他這樣的人永遠都是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人類精神的豐富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曾為不少名家高度評價的作家,今天卻只被認定為寫自然風景、民間故事和兒童文學的作家,其中的原因錯綜復雜。但我們尤其想指出文學批評在此中所起的作用。從20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中期,由于受“現(xiàn)實主義——非現(xiàn)實主義”二元對立思維定勢的影響,蘇聯(lián)批評界對浪漫主義文學,尤其是帶有濃郁抒情色彩的浪漫主義文學一直采取漠視態(tài)度,將之視為膚淺的、缺乏社會教育功能的、遠離人民生活的落后潮流。普里什文雖然稱自己的創(chuàng)作是以現(xiàn)實主義為基礎,而且他一生中也寫有大量的紀實性隨筆,但其作品中占據(jù)相當分量的抒情和浪漫情緒在確立了他的“哲理抒情散文開創(chuàng)者”地位的同時,也使他長久地陷于邊緣境地。
    對以往研究中被忽略或研究不足的作家、作品的新的發(fā)現(xiàn),體現(xiàn)的是一種“史”的眼光。從文學史建設的立場出發(fā),重新研讀普里什文不僅為了深入了解他以及他所發(fā)展的俄羅斯現(xiàn)代抒情哲理流派的藝術特質,同時對于把握其他流派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觀念,進而把握俄羅斯文學的整體也大有裨益。而且,作為中國的研究者,立足于當下的歷史語境和中國人的閱讀體驗,普里什文對于我們未嘗沒有新的意義,未嘗不會成為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的歷史資源而被繼承和發(fā)展。普里什文所描寫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因不合“階級斗爭”的時宜,在過去不僅不被重視,而且曾遭受粗暴的批判。今天看來,自然美和人性美這一創(chuàng)作母題對反思人性的丑陋殘酷、凈化人們的心靈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它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加速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而且,普里什文是超前的,在一個以開發(fā)自然為基調的時代,他能夠抵抗住種種誘惑和壓力,把自己柔韌的美學觸角潛入世界的原初和根本,這使我們覺得,他是一個仿佛生活在時間之外或世界開端的詩人,他使自然成為可以為更多的人所接納的文化;他試圖恢復自然的本來面貌,從而使自然真正成為既誘使人去探究,卻又永遠無望窮盡的永恒;他使人由衷地感到對自然的需要,不僅因為那里有久違的純凈的陽光、水流和蓬勃生長的樹木,更因為那里有越來越難以觸摸到的人類的根脈,有一種別樣的人生意境。他對于自然、大地的興趣,近于一種純粹的詩情,而其目標在于對人性的發(fā)現(xiàn),對人生之為藝術的賞鑒。那一種對自然、對人生的品評賞鑒,以至賞鑒中的忘我,已難得見之于忙碌而粗心的現(xiàn)代人。我們痛感,這分明是我們某些能力的衰退或喪失,是我們正在流失的一種文化。也許有人認為普里什文簡單,但是,他卻能使自己并不繁雜的理論設想融于變幻無窮的自然現(xiàn)象,借助自然的無窮實現(xiàn)了藝術的豐富。正如帕烏斯托夫斯基在《一生的故事》中稱:“普里什文仿佛就是俄羅斯大自然的一種現(xiàn)象”,“普里什文用兩三行文字表達出來的這些觀察結果,如果加以發(fā)揮,就足夠另一個作家寫出整整一本書來”。
    4.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歌手。
    劉文飛主編的《普里什文文集》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共5卷,分為《鳥兒不驚的地方》、《惡老頭的鎖鏈》、《大自然的日歷》、《人參》和《大地的眼睛》。
    “詩人和哲人”。他的作品具有非常獨特的風格,描寫的是自然界的生活,歌唱與大自然緊密聯(lián)系的人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
    “一只夜鶯在我窗下通宵歌唱。我想到了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夜鶯和云雀:在莎士比亞之后,人類一再重復這些關于夜晚(夜鶯)和清晨(云雀)的大自然的信號。在夜鶯歌聲的伴奏下,我想,莎士比亞從大自然中擷取一點素材,放進他的詩篇,純屬偶然;我卻把這當作我的道路。”是的,在這條道路上歌唱到最后一息的普里什文,終于成為享譽世界的大自然的歌手。
    普里什文(1873—1954)是蘇俄著名作家,也是公認的語言大師,高爾基稱他為“詩人和哲人”。
    他的作品具有非常獨特的風格,描寫的是自然界的生活,歌唱與大自然緊密聯(lián)系的人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
    主要作品有《鳥兒不驚的地方》、《大自然的日歷》、《人參》、《林中水滴》、《大地的眼睛》等。散文詩是他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普里什文說:“我筆下寫的是大自然,自己心中想的卻是人?!彼P下的大自然,生機勃勃,色彩斑斕,妙趣橫生,充滿令人心曠神怡的詩意和哲理。他的散文詩清麗流暢,意境雋永,蘊含著一種音樂的韻律,令人讀來愛不釋手。
    我剛開始學寫詩時,拼命般地讀了一些世界名著,讓我多年都不能忘懷的就有《林中水滴》。這部散文詩是普里什文創(chuàng)作成就的高峰之一,它把我?guī)нM了一個森林的王國,并鮮明生動地展示出這個王國的美麗和豐富。有人說《林中水滴》寫出了有關大自然和創(chuàng)作的濃縮的哲理——普里什文在觀察自然界時,總愛聯(lián)系他身邊的生活,聯(lián)系人生,達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他在書中寫道:“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便可以和他身外所存的一切互相呼應。”他主張在自然界中尋覓和揭示人的心靈。例如他寫的《瑞香》:“這種花遠遠聞去異香撲鼻,有如風信子,但移近鼻子,卻有一股怪味,比狼的臊氣還難聞。我望著它,心里好不奇怪,并從它身上想起了一些熟人:他們遠遠望去,豐姿英俊,近前一看,卻同豺狼一般,其臭難聞。”
    普里什文那雙善于在大自然中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情趣的慧眼所捕捉到的美妙的瞬間,使他筆下的許多作品充溢著詩情畫意和哲理,有時還帶有幾分幽默。他的《蘑菇也會走路》是這樣寫的:
    “有蘑菇嗎?”我問護林員的小女兒。
    “有毛頭乳菌,松乳菌,牛肝菌?!?BR>    “白蘑菇呢?”
    “也有白蘑菇,只是眼下天冷了,白蘑菇都搬到樅樹底下去了。白樺樹下面您找也用不著找——都在樅樹底下哩。”
    “它們怎么能搬家呢,你什么時候看過蘑菇走路啊?”
    小姑娘慌了,但突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做了個狡黠的鬼臉,回答我說:“它們是在夜里走路啊,我怎么能在夜里看到它們呢?這是誰也看不見的。”
    這真是神來之筆,簡直就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寫的”。普里什文的許多作品,都不是憑記憶寫的,而是像畫家寫生一樣在戶外原地寫的,在潮濕的樹樁上寫的。他的詞句不是產(chǎn)生于書桌旁,而是在自然界直接觀察時,不斷發(fā)現(xiàn)動植物的新現(xiàn)象和未經(jīng)研究過的特點時,脫穎而出的。這從他的《第一朵花兒》里看得更加分明:“我以為是微風過處,一張老樹葉抖動了一下,卻原來是第一只蝴蝶飛出來了。我以為是自己眼冒金星,卻原來是第一朵花兒開放了。”他還說:“如果有心細察錦毯一般的大地,無論哪個樹樁的廢墟都顯得那么美麗如畫,著實不亞于富麗堂皇的宮廷和寶塔的廢墟?!?BR>    普里什文之所以能準確觀察大自然,得益于他原是一位通曉動植物的專家。我沒有像他那樣去觀察大自然,我僅僅是從他的書中去親近大自然的,每讀到觸及心靈之處,就在天頭地角的空白里寫下瞬間的收獲。他在《松樹的方式》里寫道:“難得看到松樹垂下自己的翅膀——樹枝;它們在生長的時候甩掉自己身上留在陰影里的一切,一心向上的樹枝仿佛要把整棵大樹都帶上天去?!弊x到這里,由于觸及了我的心靈,我?guī)缀跏窃谒查g寫出了《樹》這首小詩:你的根須/伸向泥土/泥土并沒有把你埋沒//你的枝葉/是無數(shù)只翅膀/但你并沒有飛到天上(19第2期《綠風》詩刊)。
    上個世紀末,老詩人牛漢預言中國今后的詩可能更接近一種自然景觀,“河邊上、懸崖旁,哪兒都可以長?!痹谀甑?期《揚子江》詩刊上,我讀到張德強的一首《也算春色》: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被房產(chǎn)商/圈進規(guī)劃圖里/春天在文件夾中窒息了//第二年的雨/銹紅了成堆的鋼筋/仍有一二株油菜/從縫隙中悄悄探出頭來。這首詩讓我想起遍及全國的“圈地運動”,各級“開發(fā)區(qū)”,大小“工業(yè)園”,舉目皆是。好在圈地圈不住雨露和陽光,一年兩年三年過后,一些被圈的土地上,依然有油菜和小麥在頑強地生長??吹饺ζ鸬耐恋乩镩L出的莊稼,誰能說那不是活生生的諷刺詩?我甚至覺得張德強的這首小詩,也是從那里移植過來的。
    我由此又想到了普里什文,我覺得他的散文詩就生長在大自然里,詩里分明還帶有植物、動物和泥土的氣息。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八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伏爾泰的歷史貢獻及啟蒙思想的偉大意義,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理解詩化的語言中蘊含的深意。由于學生對時代和思想背景感到陌生,在教學中應避繁就簡,從正義感切入,幫助學生理解雨果對伏爾泰的高度評價,對啟蒙思想的當代闡發(fā)。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掌握“隕落、睿智,恪盡職守”等詞語的形、音、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啟蒙運動,浪漫主義以及伏爾泰、雨果在人類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
    二、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了解伏爾泰為人類所作的貢獻,感受雨果對伏爾泰的贊揚崇敬之情。
    2、體會雨果飽含激情的演講風格和理解詩化的語言中蘊蓄的深刻含義。
    3、學習作者抓住伏爾泰的“筆”和“微笑”兩個特征刻畫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及伏爾泰的人格魅力,學習他們?yōu)樽杂?、平等而?zhàn)的寬闊胸懷和對人類的解放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從雨果包含激情的語言中領略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2、了解伏爾泰為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通過著書立說和文學創(chuàng)作,做出思想上的貢獻;
    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素質,為他那個時代的弱勢人群爭取人權,勇敢斗爭。
    1、啟蒙運動在西方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2、伏爾泰所處的時代及思想背景。
    :講授法。
    資料書及伏爾泰的相關資料。
    :2課時。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十九
    知識與技能:
    1、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3、學習對月光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內容,培養(yǎng)良好的誦讀習慣,并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及詩歌中的名句。
    2、以誦讀促思考,通過反復吟誦品味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堅持正直品質的風格。
    重點:
    1.理解詩歌中寄托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樂景寫悲情的藝術效果難點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一、導入新課。
    1、以李白有“詩仙”之美譽引出作者介紹,請學生吟誦學過的李白詩篇。
    2、簡介寫作背景。學生背誦自己知道的李白詩篇。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簡介作者,為課文學習做好必要的鋪墊。詩人是一人在飲酒還是與人共飲?學生根據(jù)預習回答。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里,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薄犊椭凶鳌?。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
    二、初步理解,整體把握。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大意。
    2、詞義答疑,出示重點詞。除課下注釋外,可補充:“徘徊”:來回走。
    三、深入研讀。
    1、既然詩人在獨飲,為什么要寫成“三人”?具體是哪“三人”?
    2、如何看待談笑風生的成三人?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
    兒時對月亮的最初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出門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鄉(xiāng)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秋月里,他曾傾述過不盡的相思: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結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3、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表明作者怎樣的心境?
    可惜,月亮卻遠在天邊,它只能掛在高高的蒼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飲;影子雖然近在咫尺,但也只會默默地跟隨,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飲酒,看似詩人自得其樂,場面熱鬧,實則寫盡凄涼孤獨。讓學生通過讀,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詩歌的深層內涵。本部分是學習的重點、難點,教師要適時指導,點撥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感悟。
    四、深層探究。
    1、怎樣理解詩歌最后兩句?
    2、李白究竟為何孤獨?
    (1)大凡天才都與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當?shù)牟罹唷?BR>    (2)他的追求與探索也常常會被人誤解。
    (3)他對現(xiàn)實人生的領悟與拒絕,讓他感到孤獨。
    3、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獨?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獨憔悴”的地步也是絕不會后悔、絕不向世俗低頭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獨處境,但卻陶醉于這一處境。
    李白所選定的人生道路,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注定要以寂寞與潦倒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沒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這些無情之物,為一生的知己,這可真是此時無情勝有情了。
    4、揭示詩歌的主旨。自讀,詩人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見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孤單落寞。讀—品—悟,感悟本詩的深層內涵。
    5、詩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處,就會憑虛御風,飄逸高潔,如同高高掛在斗牛之間的一輪清輝。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獨。李白——”仙而人者”。
    五、總結全詩。
    1、點明全詩的情感脈絡。
    2、想象在詩中的作用。由獨而不獨,到不獨而獨,獨到不獨的過程,體會詩人看似自得其樂,實則凄涼孤獨的復雜感情。揭示本詩的情感內涵及寫作特色。
    六、布置作業(yè)。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二十
    學習目標: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fā)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lián)系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讀書興趣。
    2、出示句子:
    飛衛(wèi)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wèi)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匯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四年級語文下冊:《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a.飛衛(wèi)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fā)百中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衛(wèi)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zhí)己見的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
    課后反思:xxxx。
    語文九年級香菱學詩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1、學習香菱學詩的勤奮與堅韌的精神,領悟語文學習的方法。
    2、學習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
    (播放“枉凝眉”)(屏顯)“幾番成敗興衰,引來筆下幽思,心中血淚;多少悲歡離合,寫出人間青史,夢里紅樓”,看著這幅對聯(lián),聽著這樣的音樂,你想到了什么?(板書:香菱學詩曹雪芹)。
    二、作品及人物介紹。
    (屏顯)《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它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階級貴族集團腐朽本質及其必然沒落的歷史命運的同時,也歌頌了這個階級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隸的反抗行為。書中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晴雯、王熙鳳、襲人、鴛鴦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全書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不僅鏡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圖景,而且廣泛地涉及我國古代的文化常識如官制、儀禮、建筑學、醫(yī)學、音樂、繪畫等,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之稱。
    (屏顯)香菱,原名英蓮,出身姑蘇一鄉(xiāng)宦家庭。三歲被拐,長大后被呆霸王薛蟠買去做妾,受盡侮辱、折磨。后隨薛家進京,平日伺候薛蟠,難得有空。一次因薛蟠外出經(jīng)商,寶釵便把她帶進了大觀園給自己做伴,讓她享受到短暫的自由和快樂。但隨后薛蟠娶進正妻金桂,她的命運更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致死。(板書:可憐)。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
    (屏顯)本文中香菱是一個的女子。
    我們從香菱學詩的故事中看出她是一個聰明好學,勤奮善學的女子。(板書:勤奮好學,聰明善學)。
    四、再讀課文,研習課文。
    1、感受香菱的“勤奮好學”。
    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香菱“勤奮好學”的語句,同學之間讀一讀,品一品。(學生自由朗讀、討論)。
    作者在這里通過寶釵的話側面寫出了香菱的“勤奮好學”。“呆”“瘋”“魔”“仙”四字對香菱的評價越來越高,體現(xiàn)出香菱的勤奮。當然文中除了寶釵的話,寶黛等人的話語也有這樣的作用。作者正是通過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向我們全面展現(xiàn)了一個勤奮好學的女子形象。
    (屏顯:正側面描寫的例子和寫法小結)。
    2、感受香菱的“聰明善學”
    (學生思考討論,表現(xiàn)在香菱論詩與寫詩兩方面)。
    (1)屏顯1、2兩首。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學生自由朗讀兩首詩)。
    你能結合黛玉寶釵的評價來談談自己對這兩首詩的看法嗎?
    (2)屏顯第3首詩。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請一學生朗讀)。
    聽讀后,我們也來評一評:這首詩比前兩首好在何處?
    我們看到僅僅寫了三首詩,香菱就領悟到了作詩要旨,寫出了文質均屬上乘的詩,確實是個聰明善學、惠質蘭心之人?。?BR>    學了本文,了解了香菱的善學、好學、苦學,我想同學們對這個身世悲凄、屢遭不幸但又有強烈精神追求的女子的認識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可憐”可以概括的了,她還帶給我們怎樣的心靈震撼呢?(板書:可敬)。
    五、課堂小結。
    人們曾經(jīng)這樣評價《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我們今天分析香菱可謂是窺得一斑,曹雪芹深情塑造了一個精神可敬但遭遇坎坷的薄命女形象--香菱,她有如一朵潔白高雅的蓮,在污濁的泥塘中掙扎著生長,但最終也無法逃脫被侮辱、被摧殘的命運!一個這樣美好的生命被黑慘慘的塵世所吞噬,是多么的可悲??!剎那芳華,留下的是余香一縷!
    (屏顯:《紅樓夢》“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贊歌”)。
    (板書:可悲)。
    五、拓展延伸、探究思考。
    從剛才同學們的談話可以看出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外乎這樣幾點:首先香菱有良好的資質又有勤奮刻苦的精神,其次黛玉等人的正確指導,最后老師補充一點,大觀園是個美好的地方,寶黛等人營造的學詩寫詩氛圍和對香菱的關愛、贊揚也是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
    (拓展自然,讓學生自悟學習語文的方法,再次點燃課堂學習的激情。)。
    六、課外作業(yè)。
    走進《紅樓夢》,探究。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香菱學詩》,僅僅45分鐘的時間就讓我們感受到《紅樓夢》的博大精深,無窮魅力。相信同學們在課后一定會對《紅樓夢》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因此,老師給大家留下一份課外作業(yè)。
    (新課標強調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本課教學中,自始至終將課文放在《紅樓夢》整個背景之下,本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將課堂教學延展到了課外,并服務于課外的閱讀,強化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板書:香菱學詩。
    曹雪芹。
    香菱。
    可憐勤奮好學可敬。
    聰明善學。
    可悲。
    青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