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 三年級科學教案(精選12篇)

字號: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一
    科學概念
    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
    2、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流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
    2、繼續(xù)利用維恩圖比較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培養(yǎng)用實驗證據(jù)證明猜想的態(tài)度。
    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
    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diào)制的紅水、少許魚食。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1、教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2、學生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關注:"魚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設計意圖:為進一步觀察與作鋪墊。
    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1、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2、教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
    3、關注:學生對金魚形態(tài)的關注和對金魚運動方式的關注。
    4、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在外形和運動方面的信息。
    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關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經(jīng)驗。
    2、討論、設計觀察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作出提示:喂食觀察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察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
    4、學生觀察并記錄。
    5、教師適時指導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
    6、關注: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看法時是否干擾金魚;是否觀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養(yǎng)"用實驗方法驗證看法"的意識。
    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把觀察后的金魚養(yǎng)在各班教室,方便學生繼續(xù)觀察,獲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時的看護,保證金魚存活。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二
    過程與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作記錄。
    知識與技能: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shù)據(jù)。
    教師準備:兩個外觀一樣、內(nèi)放一些小物體,使質量略有不同的紙盒;方格紙若干張、量杯、量筒、天平、綠豆、溫度計、秒表、冷水、熱水等。
    學生準備:直尺、葉子、水杯。
    1、提出問“只憑我們的感覺可靠嗎?”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揭示:使用測量工具認識物體比只憑感官準確可靠。
    3、出示準備好的紙盒,請學生掂一掂,能否判斷輕重。
    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1、出示兩片形狀不同,大小接近的葉子,提出問題:怎么知道誰大誰小?
    2、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長和寬
    3、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面積
    1、認識量杯和量筒
    2、指導學生使用量杯
    3、測量自己的杯子能裝多少水?
    1、認識各種溫度計
    2、測量冷水、熱水、溫水的溫度。
    1、秒表練習
    2、測一測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
    1、認識教材中出現(xiàn)的測量儀器,請學生談談它們的用途。
    2、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測量儀器。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學目標:
    1、了解塑料的優(yōu)缺點。
    2、能夠運用比較方法認識塑料的優(yōu)點。
    3、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爭當愛護環(huán)境小標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書、衣服 、剪刀、小尺,教學掛圖,錄像資料。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是這一單元的四個次級研究主題的最后一個,直接指導學生了解塑料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減少塑料對環(huán)境的污染,本課在環(huán)保方面的意義深遠。在教學中,用塑料與其他材料比較時需要一組組的進行,這樣才能了解到塑料的更多優(yōu)點,學生分析時,教師不必作評價,在總結時再進行概括,使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塑料的優(yōu)點;在研究塑料缺點活動中,教師應以圖文想結合的形式,展現(xiàn)廢棄塑料的危害,從而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減少白色污染,樹立環(huán)保從我做起的意識,這也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分別出示書、衣服、剪刀提問: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問: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談話:對,塑料也是一種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質。(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優(yōu)點。
    1、觀察書中塑料和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優(yōu)點。
    2、學生分組觀察、比較、交流。
    3、學生匯報本組的比較結果。
    4、教師總結塑料的優(yōu)點: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輕便、彈性好的優(yōu)點;
    (2)、和紙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對牢固,不怕水的優(yōu)點;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燙手的優(yōu)點;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輕便的優(yōu)點;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輕便,易疊放,不占地方的優(yōu)點。
    (二)、討論總結塑料的優(yōu)點。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3、教師總結塑料的優(yōu)點:
    輕便、易塑形、不易碎、導熱能力差等
    (三)、塑料的缺點及治理方案。
    2、學生討論、回答。
    3、講述:塑料有一個顯著特點,同時也是它的最大缺點:它們不易分解(腐爛),埋在土里幾百年也不會發(fā)生變化,這對環(huán)境是極為有害的。
    4、提問:不易腐爛的塑料,對環(huán)境有什么不好的影響?
    5、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
    6、教師播放錄像資料,學生觀看。
    7、講述:通過剛才播放的資料片我們看到,塑料對環(huán)境的污染也是極其嚴重的,如廢塑料堆積如山,占用土地;威脅海洋動物、影響市容等。
    8、談話:既然塑料的危害如此之大,那怎樣可以減少白色污染?
    9、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10、教師總結:
    (1)、用布袋購物而不用一次性塑料袋;
    (2)、多用可回收的塑料容器;
    (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
    (4)、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三、拓展應用:
    1、提問:各種廢塑料不能混合在一起再生產(chǎn),你對回收塑料有什么好的建議?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教師總結: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
    4、課后搜集有關塑料的資料閱讀。
    盡可能多地提出問題
    教學目標:
    1、了解和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指導學生從愛提問到會提問。
    2、指導學生在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時愛提問。能對一些流行的說法、觀點大膽質疑。
    能在動手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究,交流討論。
    3、想知道,愛提問。對流行的一些說法、觀點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懷疑。感受并體驗到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準備:
    2、同學們回家觀察廚房,試著提些問題;選擇校園熟悉的地方,仔細觀察,記下想提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自然界中許多有生命的物體,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構成我們的生活物質的材料,大家一定積累了許多的問題。這個單元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大家的問題。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是《提出問題》,今天我們首先來看怎樣盡可能多地提出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懂得怎樣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
    (一)在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時提出問題。
    1、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提出問題的。出示法布爾的圖片以課文中介紹的法布爾的事跡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爾那樣在仔細觀察中提出問題。介紹讀物《昆蟲記》。
    2、出示校園一角圖片,討論我們在觀察校園里的生物時,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呀?
    (交流:如蚯蚓喜歡黑暗潮濕的地方嗎?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來?)
    3、出示廚房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觀察廚房后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如:鍋蓋上的水滴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么用布包著鍋的把柄就不燙手了?
    洗碗盆放水時,水為什么會形成旋渦?)
    (二)對一些流行的說法提出懷疑。
    1、教師講解《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
    學生討論:你對哪些結論產(chǎn)生過懷疑?
    2、你對哪些流行的說法有懷疑?
    例如:金魚喂太多會脹死因為它不知道自己是饑是飽。
    “冬蟲夏草”就是冬天變成蟲子,夏天又變成草的一種藥材。
    指導討論,你還有哪些疑問?
    (三)在科學小制作的過程中,也能提出問題。
    活動:請大家來作折飛機的游戲。折好飛機后飛一飛,看看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例如:什么樣的紙飛機會拐彎?
    什么樣的紙飛機飛得遠?
    什么樣的紙飛機在空中停留時間長?
    動動手,把你提出的問題記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三、小結
    如何理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學會配置吹泡泡的溶液;學會提問題并分析問題,從眾多的問題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2、比較問題研究的可行性,找出問題的核心。
    3、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問,善于選擇問題,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的行為。
    教學準備:
    吹泡泡游戲需要用的配料:洗潔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鐵絲。
    乒乓球、尺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如何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提問題也是有訣竅的,如我們可以在仔細觀察各種現(xiàn)象中提出問題,也可以在科學小制作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還可以對一些已有的結論提出懷疑。在提出更多的問題后,我們當然要想辦法尋找問題可能的原因,因為這是科學探究的必經(jīng)過程。那么如何在眾多的問題中選擇出適合我們小學生研究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討的問題。
    引入課題(板書)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二、玩游戲提問題
    通過玩吹泡泡的游戲,要求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出新問題。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氣要均勻。
    3、用細鐵絲彎成各種形狀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樣越多越好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把它們記錄下來:
    1、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樣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樣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
    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了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會怎么做?
    介紹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方法。
    1、到圖書館或上網(wǎng)查資料
    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記憶,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的信息卡,指導學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內(nèi)容和怎樣呈現(xiàn)。
    2、自己通過觀察和實驗找答案。
    指導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關,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四、如何選擇我們能研究的問題?
    1、多提可能通過觀察、實驗、調(diào)查能夠找到答案的問題。
    2、多提與科學知識有關的問題。
    和生物有關,和物體的運動變化有關,和地球天文有關的知識都是科學知識。
    3、多提不涉及復雜知識的問題。
    4、想辦法把暫時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成可以研究的問題。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標準,選一個自己能夠研究的有關吹泡泡的問題。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四
    1、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踐,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級給某些結論提出疑問。
    2、科學知識:知道問題來源于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同培養(yǎng)學生對某些不對的結論可以大膽懷疑,并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結論。
    通過具體的觀察和實踐提出適當?shù)膯栴}。
    課件、密封罐養(yǎng)好的小草、紙飛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1、游戲引入。
    (1)吹塑紙摩擦后帖在黑板上;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請同學們記錄劃“正”,看誰提的問題最多
    3、“愛提問,是人類好奇天性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揭示課題,讀題。
    (二)問題從哪里來?
    1、請同學們小結剛才你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問題的?---通過觀察(板書:觀察)
    2、說一說你平時在什么場合發(fā)現(xiàn)過哪些問題。
    3、組織科技小制作---玩紙飛機,在小制作中同學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下面的活動看誰提的問題最多、最有意義。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類型的紙飛機。
    (2)每個小組各派一個代表進行放飛機比賽。
    (3)小組長做好記錄,把同學們在玩紙飛機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記下來。
    (4)組長匯報同學提的問題,評一評誰提的問題最有意義。
    4、統(tǒng)計班級提的問題,誰提的問題最多最有意義,發(fā)給“小科學家”榮譽。
    5、小結剛才是怎么提問題----問題來自哪里
    (三)總結。
    同學們在平時的日常生活、游戲、科技小制作中,認真觀察,開動腦筋,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想辦法解決,這就是科學。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五
    科學概念: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fā)表有根據(jù)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認識水的性質及特點。
    根據(jù)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水、白醋、牛奶、空氣;袋外貼上1到7號標簽。
    給每個學生準備:網(wǎng)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
    2、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引導學生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
    教學重點:
    不斷改進觀察的方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
    教學難點:
    對觀察方法的探究。
    教學準備:
    放螞蟻的瓶子、白紙、放大鏡、水、水槽、三、四塊塑料泡沫、昆蟲觀察盒、毛筆、水彩筆、玻璃片(投影片)、沙、繩子、幾條硬紙條、記錄紙和筆。
    教學活動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你們帶來了什么?
    2、出示課題:螞蟻。
    二、激發(fā)探究欲望。
    1、說說你是怎樣捉到螞蟻的?
    2、學生畫一只螞蟻。選幾幅展示。
    3、比較。為什么有的會畫錯?
    三、引導探究。
    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材料分組自行探究。
    教師不時穿插到每個小組的旁邊觀察學生的活動。密切注意學生在做什么?說什么?爭論什么?扯得太遠要幫助他們回到主題上來,鉆進“牛角尖”得要幫助他們跳出來。
    四、開展研討、說螞蟻。
    1、把材料從學生處拿開。
    2、說說剛才的研究中你們遇到了那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讓我們一起解決。
    通過剛才的研究,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每組選出一個學生代表小組發(fā)言,研討中發(fā)現(xiàn)的事實有另一個學生記錄下來。
    教師把學生的觀點板書下來,即使錯誤的發(fā)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記錄下來。當學生的發(fā)言出現(xiàn)矛盾時,當場討論解決。教師要注意把握方向,對于怎樣更好地觀察螞蟻,螞蟻身體的特點這些問題一定要討論。
    五、課外延伸
    1、剛才我們初步觀察了螞蟻,實際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地方,你們想不想繼續(xù)研究?下課后,每個小組繼續(xù)研究螞蟻,下節(jié)課我們舉行一個螞蟻信息報告會。
    2、看螞蟻的反應,猜測螞蟻的想法,送螞蟻回原來的地方。
    教學設想: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對螞蟻身體特點的觀察,嘗試讓學生解決觀察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能力。意識到動物與大自然的密切關系,珍愛生命。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提供學生較多的探究研討和動手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這節(jié)課不在于學生獲得多少螞蟻的知識,而在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得知識。因此,在引導探究階段要給學生自主權。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學掛圖《各種各樣的鳥》
    介紹各種鳥的本領的.圖書或錄象。
    學念兒歌《什么鳥》。
    了解不同的鳥。
    一、了解不同的鳥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了解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鳥,重點介紹蜂鳥,鴕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么???(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這只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么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只鳥,這只鳥的身體看上去怎么樣???(很大),它的名字叫鴕鳥,那你們知道鴕鳥會不會飛?。繛槭裁??(因為他身體太大了,所以飛不起來。
    3、師:再來看看這只什么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么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么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師:誰來告訴我什么鳥最???什么鳥最大?什么鳥會唱歌?
    三、學念兒歌
    1、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老師把剛才的話連起來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2、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什么鳥》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念念看。
    四、小結
    師:你還知道鳥都什么本領?
    師: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什么鳥?。?BR>    什么鳥大?
    什么鳥兒會說話?
    蜂鳥小,
    鴕鳥大,
    鸚鵡會說話。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八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
    2、交流飼養(yǎng)蝸牛流程中的發(fā)現(xiàn)。
    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nèi)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
    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流程中新問題的提出。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
    1、學生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yǎng)流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yǎng)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yǎng)和觀察的興趣。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九
    科學探究
    會描述不同天氣現(xiàn)象的特點,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能用游戲等方式來表現(xiàn)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欣賞美麗的天氣。
    知道我國古代就有了天氣現(xiàn)象的各種記錄。
    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
    體驗到天氣對人類工作、生活的影響。
    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圖像資料;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課件);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卡片與之相適應的人們生活、生產(chǎn)活動的卡片。
    一、教學導入:
    1、課件出示:古代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記錄。
    2、提問:我們知道有哪些天氣現(xiàn)象?
    二、活動欣賞天氣現(xiàn)象
    1、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并描述其特點。
    (1、)課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圖。
    要求:仔細觀察,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
    (2、)提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天氣的.特點。
    (3、)組內(nèi)同學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師總結概括不同天氣的特點。
    2、收集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與成語。
    (1、)課件出示教師搜集的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
    (2、)學生欣賞,教師針對資料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此環(huán)節(jié)能實現(xiàn)科學與語文、美術等學科的整合。)
    (3、)布置學生課后收集資料并編成小報進行傳閱與展示。
    三、活動我們與天氣
    1、布置任務:設計用游戲來表現(xiàn)天氣與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關系。
    2、指導學生看教材的兩幅圖,提問:從圖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3、交待游戲規(guī)則與注意事項。
    4、學生游戲。
    四、小結
    1、總結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及其特點。
    2、評價在每一環(huán)節(jié)中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十
    1、學生知道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
    2、學生能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chǎn)生誤差,學習準確稱量。
    3、學生體驗到實驗中會產(chǎn)生誤差,明白減小誤差對于試驗結果的重要性。
    分組材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教師準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
    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么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并討論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
    4、小天平調(diào)平。
    5、給氣球充氣,觀察并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
    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并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只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后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區(qū)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準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
    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fā)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jù)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
    (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
    :學習掌握播種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適宜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fā)過程;根據(jù)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nèi)容和方法;根據(jù)對種子萌發(fā)狀況的預測,確定本階段觀察的重點。
    樹立用事實闡述觀點的意識,即科學的實證思想;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播種的方法
    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教師準備)小鏟、花盆、泥土、鳳仙花種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紙等。
    2、師:請大家看p4頁中的“播種方法”。
    3、生:閱讀p4頁中的“播種方法”。
    4、師:指一名學生說說播種的方法。
    5、師:播種鳳仙花的方法是選種、放土、下種、澆水。
    1、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我們要關注鳳仙花種子的變化。請大家閱讀p5頁順數(shù)1~10行內(nèi)容。
    4、生:閱讀p5頁順數(shù)1~10行內(nèi)容。
    5、師:注意觀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種子生長變化情況;注意觀察花盆中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1、師:種植植物是一項長期研究的`觀察活動,要做好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工作。要隨時觀察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每周要測量一次鳳仙花的植株高度、觀察鳳仙花葉的形狀和數(shù)量。
    2、師:把你測量和觀察的數(shù)據(jù)填寫在p5頁中表格中。
    3、師:期末,每個學生要寫一篇“鳳仙花生長變化的日記”。
    1、師:實地指導學生在花盆里種植鳳仙花;在玻璃杯里種植鳳仙花。
    2、師:督促學生養(yǎng)成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的好習慣。期末,對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做得好的學生進行獎勵。
    家庭作業(yè):在自己家的陽臺上,種植鳳仙花。
    三年級科學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科學概念:
    水的體積多少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比較和測量的;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果的多樣,量筒是一種標準工具,可以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單位測量液體的體積;經(jīng)歷人類發(fā)明量筒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tǒng)一,有助于確立科學的標準。有了標準工具,測量信息的交流才成為可能。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經(jīng)歷人類發(fā)明量筒的過程;對毫升產(chǎn)生的意義有所認識,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水的多少,認識到測量需標準工具,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
    教師準備材料:
    多媒體課件;3個大小不同裝有水的塑料瓶、量筒、各種容量的容器等。
    給每組的材料:
    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一次性紙杯。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2、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擺了三個瓶子,里面裝的水和老師講臺上的都一樣,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猜測一下,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板書課題)
    二、比較水的多少,體驗探究過程。
    1、同意x號瓶中水多的人明顯占優(yōu)勢,那我們就認定x號瓶中的水最多,這樣可以嗎?那要怎樣才能比較出水的多少呢?大家快想想辦法吧。(師可適當提示前面所學的關于水的特性,如會流動、有重量、有體積等,鼓勵方法的多樣性)
    2、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3、學生匯報想出的辦法,師根據(jù)匯報板書??赡艿姆椒ㄓ校罕雀叩?、注射器、互換瓶、比杯數(shù)、比重量、漏斗滴、用尺子、刻度杯等(板書)
    4、同學們想出的辦法可真不少,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呢?我們在研究科學問題時,要選擇最簡便,最科學的方法。
    5、小組確定實驗方法,思考所需的實驗材料,明確分工后由實驗員到教師處領取材料。
    6、學生小組實驗,匯報結果。
    (如出現(xiàn)結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板書)
    三、比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發(fā)明過程。
    同學們找到了裝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兩個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們能說出來嗎?
    1、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水多多少呢?
    2、學生討論測量方法這時學生可能一時想不到,教師要引導。
    預設2:生可能一時想不出用什么辦法,師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蓋等材料提示、引導,交流這些材料可怎么用。
    預設3(可接預設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幫助測量。教師可追問:“用小杯子量了,還多出半杯怎么辦?我們?nèi)绾螠y出更精確的數(shù)據(jù)呢?可提示學生想到刻度線。
    3、自制刻度線測量。
    (1)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杯子畫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有什么用?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學生實踐:自制刻度條,并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個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四、認識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認識量筒及單位毫升。
    1、師介紹量筒:為了比較精確地知道水的多少,我們就需要使用專門測量液體多少的工具——量筒。
    (出示量筒)每個小組的實驗桌里面都放著一個量筒,請材料員拿出來,大家仔細觀察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還有一個嘴)
    2、介紹毫升:誰知道m(xù)l又叫什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毫升是液體的體積單位)
    3、提示測量要求:數(shù)一數(shù)大刻度之間有幾個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在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體課件出示正確讀數(shù)方法)
    (二)、使用量筒。
    1、請學生到講臺前用量筒測量講臺上三瓶水的多少,并匯報測量結果。(板書)
    2、孩子們真聰明,知道應該怎么使用量筒了,其他同學想親自量一量嗎?我們來量一量一次性紙杯能裝多少毫升水。
    3、測量后匯報結果。
    五、總結拓展,課后延伸。
    1、同學們,我們能說出一些常見液體的體積嗎?(課件出示醬油、礦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裝多少毫升)
    2、課后調(diào)查:不關緊的水龍頭1分鐘滴幾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3、算一算:照這樣計算,不關水龍頭1天,1個月會浪費多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