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激發(fā)讀者對書籍的興趣,促使其進一步深入閱讀。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要注意語言的精準和邏輯的合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這些范文內(nèi)容豐富多樣,有的涉及傳世名著,有的關(guān)注當代新作,有的是對文學(xué)作品的藝術(shù)欣賞,有的是對社會現(xiàn)狀的深刻思考。通過閱讀這些范文,不僅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還能夠從中學(xué)習(xí)到寫作技巧和思維方法。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些范文的參考,寫出自己獨具一格、有思想深度的讀后感,與他人一同分享閱讀的樂趣。
紅樓讀后感篇一
人活著,需要哲學(xué)指引。由此,人們身上也便有了隱喻的光芒,覺悟的淡然。
如果說手持“風(fēng)月寶鑒”的賈瑞們具有醒世意味,那么《紅樓夢》的眾多女子則超越了俗世,達到了哲學(xué)層面。
人生如夢,夢醒就好。正如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小說《達洛衛(wèi)夫人》中所寫的那樣:現(xiàn)在她不愿對世界上任何人說長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輕,卻又難以形容地老邁。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時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觀。
她們的哲學(xué)。
人活著,需要哲學(xué)指引,或多或少,而人身上,便有了哲學(xué)的光芒,或明或暗。這樣的光芒,雖不足以照亮前路,但起碼可以給自己一個說法,一個交代——與自己自覺和解,與世界必須和解。
元春、探春,積極有為,不同于迎春、惜春的消極無為。后宮里,元春賢德仁義,踐行儒家的“修齊治平”;大觀園中,探春殺伐果斷,有法家“定分止爭”的做派。吵吵鬧鬧時,迎春手捧《太上感應(yīng)篇》,讀的是道家的經(jīng)典;紛紛擾擾后,惜春決意出家,青燈古殿讀佛經(jīng)。元春,最終“舍生取義”,探春,果真“趨利避害”;而迎春,人稱“二木頭”,惜春,人說太“孤介”。
元迎探惜,紅顏的心到底有多高多遠多深多痛?難道,人的一生便是從入世到出家的覺悟過程?若有緣,道亦是家;若有幸,世亦為佛。
妙玉不是道姑,是尼姑,她在大觀園的櫳翠庵帶發(fā)修行。王善保家的就對王夫人說過妙玉“現(xiàn)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妙玉也是因為“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并貝葉遺文”才“隨了師父上來”。
妙玉的身份和信仰一目了然,黛玉就復(fù)雜些。
賈雨村做過黛玉的老師,當時黛玉尚生活在揚州。冰清玉潔、孤標傲世的黛玉曾經(jīng)有個市儈圓滑、虛偽自私的老師賈雨村,黛玉的父親林如海親自為賈雨村寫了封推薦信,從此賈雨村走上了飛黃騰達之路。于是我們看到了賈雨村和門子主仆二人的“登龍術(shù)”和“厚黑學(xué)”,也看到了賈雨村的忘恩負義和道貌岸然,對甄士隱和香菱。
香菱的父親甄士隱,黛玉的老師賈雨村,一個將真事隱去,一個將假語留存,一個遁世而去,一個入世而來。真事與假語,有恩與忘恩,看破與癡迷,每人有每人的因緣,每人有每人的結(jié)果。
人生的意外很多,所以才新鮮。誰能想到黛玉的老師會是賈雨村?賈雨村,受著喜鵲的教育卻長成了一只烏鴉。對黛玉來說,學(xué)生不一定重拾老師的“衣缽”,更不一定繼承老師的“精神”?!<S里開出了芙蓉花。
母親亡故后,黛玉初進榮國府。賈母問黛玉念什么書,黛玉的回答是:“只剛念了《四書》?!摈煊裼謫栨⒚脗冏x何書,賈母沒有正面回答,只說:“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這一句,有人認為賈母自謙,有人覺得她不重視女孩子的教育。也許,她說的是實話。從迎春、探春、惜春迥然不同的人生和人生哲學(xué),就能略微感知姊妹幾個所受教育的雜亂和參差。
黛玉讀的《四書》,指《大學(xué)》、《中庸》、《論語》和《孟子》。毋庸置疑,都是儒家的經(jīng)典。不過,黛玉的詩作透露的卻是道家思想。她的三首詠菊詩,都具解讀價值——出現(xiàn)了晉代詩人陶淵明?!耙粡奶樟钇秸潞螅Ч鸥唢L(fēng)說到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是《詠菊》和《問菊》的句子。到了《夢菊》,陶淵明這個詩人和“莊周夢蝶”這個典故一起出現(xiàn):“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黛玉的佛家思想,表現(xiàn)在她和寶玉的“參禪”一事上。她的智慧,弄得寶玉竟然不敢承認自己“參禪”了。這場嚴肅的“參禪”行動,卻由看戲開始。
寶釵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寶玉批評她“只好點這些戲”,說自己從來怕這些熱鬧。寶釵道:“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那里知道這出戲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寶玉見寶釵說得這般好,便湊近來央告:“好姐姐,念與我聽聽?!睂氣O便念了起來,其中有“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一句。寶玉聽了,稱賞不已,又贊寶釵無書不知。黛玉對他說:“安靜看戲罷,還沒唱《山門》,你倒《妝瘋》了。”說的湘云也笑了。
俗世中,小兒女的爭風(fēng)吃醋躍然紙上,小情侶的打情罵俏活色生香。顯然,黛玉是知道這出戲的,湘云也懂得黛玉的弦外之音。散戲后,受到“刺激”的寶玉作偈“無可云證,是立足境”,黛玉看后說了句“無立足境,是方干凈”——簡直是六祖慧能對神秀了。寶釵娓娓道來慧能和神秀偈子的高下,完全忘了寶玉的難堪——看來寶釵還沒說夠。
其實,儒道釋的內(nèi)力,早就在歷史中融合,集于黛玉一身也就毫不奇怪了。至于,儒道釋的戲份,早就在歷史上寫就了孰多孰少,個體不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愛和自由,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元素。掙扎,是為了愛;沉浮,是為了自由。但愿,沉浮皆自由,所失非所求。
她們的隱喻《紅樓夢》,充滿了隱喻。你在書里看到了什么,就會在生活里發(fā)現(xiàn)什么;你想在現(xiàn)實里發(fā)現(xiàn)什么,就能在書中找到什么。現(xiàn)實不蒼白,書本不單調(diào),真是一種絕佳的契合,難得的合拍。
“原應(yīng)嘆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第一個字的諧音。原應(yīng)嘆息的不僅僅是四個女子,還是四個不同的美夢。元春,那是榮華富貴的夢;迎春,那是妥協(xié)退讓的夢;探春,那是潑辣進取的夢;惜春,那是孤絕決裂的夢。
元春告訴我們榮華富貴到底變成了虛空,迎春告訴我們妥協(xié)退讓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探春告訴我們潑辣進取不一定能如愿以償,惜春告訴我們孤絕決裂只剩下出家一條路。
“四春”是姊妹四個,如花似玉,姹紫嫣紅,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夢境。黛玉、寶釵和湘云,是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心境。
黛玉應(yīng)該是人自有智識以來的第一個階段,青春時光。那天,對于父母給他的設(shè)計,兒子說了句,我不給自己留后路。小伙子無意中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不給自己后路的從來都是年輕人,黛玉身上具備這種素質(zhì)。
黛玉對愛執(zhí)著,對人生也投入。在大家的利益和寶黛釵的“三角戀”漩渦里,敗得一塌糊涂。敗了也就敗了,看開,放下便可。但,黛玉偏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主,寧愿選擇“天盡頭”的“香丘”。
不論你多么執(zhí)著,多么努力,所有的愛情都會淪為“三角戀”。不論你多么淡泊,多么超然,所有的愛情都會被利益沖散。這是我讀《紅樓夢》得出的結(jié)論。作者這樣的寫法顯然不是為了看點和賣點,而是真實的存在。人說,藝術(shù)高于生活,有時,生活大于或等于藝術(shù)。
如果黛玉隱喻的是青年時代,那么寶釵暗示的就應(yīng)該是中年人。你看,她的處處心機,她的時時忍讓,她的婚姻是家庭利益的載體,她對寶玉的那點愛被現(xiàn)實消磨殆盡,面目全非。此時,她的母親需要她的安慰,她的哥哥需要他的挽救,她的嫂子欺負她,她的丈夫放棄她。而她所有的希望,便寄托在生養(yǎng)一個兒子上,這樣,日子總算可以繼續(xù),即便她的丈夫不愛她,她的娘家不能容留她——續(xù)書給了她這樣一個結(jié)局,含混地。
一片荒蕪的尷尬,無法言說的艱辛,都在寶釵的身上和心里,她不敢像黛玉那樣哭哭啼啼,率性而為,她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繁復(fù)程序炮制出的“冷香丸”,壓制的永遠是她自己的欲望,成全的卻都是別人。
而湘云,似乎就到了老年階段了,那是很好的人生狀態(tài):無所用心,隨遇而安,生活得不費力氣,雖然父母雙亡的她也要靠做針線活貼補生計。經(jīng)歷了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終于洗盡鉛華,刪繁就簡,沒心沒肺的心境慢慢出現(xiàn)了。湘云不在兒女情長上下功夫,也不為家庭責(zé)任用心思,來就來了、去就去了,富就富了、窮就窮了,愛就愛了、恨就恨了。
林黛玉是樹——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薛寶釵是雪——雖曾鋪天蓋地,終于銷聲匿跡;史湘云是水——隨波逐流,圓潤自如。
青春期,黛玉那樣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們憐惜她到了偏愛的地步,是因為我們不會擁有她那樣決裂的勇氣。
人到中年,寶釵那樣的——吃力,卻不討好。我們不愛她卻尊重她,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落入和她同樣的境地。
夕陽紅了,湘云那樣的——拿得起,放得下。我們喜歡她的輕松也向往她的率真,是因為我們也渴望“第二春”。
老年生活,就是我們的第二春,那時的我們一定沒有了決裂沒有了決心,隨心所欲和隨波逐流注入了我們的氣質(zhì)和氣魄。人說“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我們就是那曾經(jīng)滄海的水!
她們的覺悟。
大學(xué)同學(xué)說,《紅樓夢》里,寶釵和寶玉、黛玉是心意相通的,是最能理解寶玉黛玉的,因為他們都有一個破滅的世界觀。《紅樓夢》一部小說,講的都是悟與不悟,是不同個性在“悟”上的不同反映,寶釵就是看破看開的那個人,早早得道的那個人。
原來,早慧的同學(xué)二十年前就已經(jīng)讀懂了寶釵。而我,一直對寶釵懷有成見,源于她對金玉良緣的默認、對寶黛愛情的覬覦。二十年后,再和同學(xué)交流,突然間醍醐灌頂,原來自己和寶釵也是息息相通,惺惺相惜。
一個理想破滅的女孩兒,從豪富到衰微,從面熱到心冷,從率性到偽飾,從繁復(fù)到簡陋,從父母雙全的嬌嬌女到母親依賴的乖乖女,從“送我上青云”的雄心壯志到“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的清醒自知,寶釵早早地悟了,早早地了悟,冷漠冷靜,清醒警醒。
寶釵曾經(jīng)那么地?zé)嵝臒狒[,如同她與生俱來的熱毒。寶釵變得那么心冷意冷,如同她維持生命和健康的冷香。
雙親寵愛的寶釵,浸泡在繁華富貴里,是淘氣的、纏人的、任性的。關(guān)于閱讀量,黛玉懷春時才偷偷讀了一本《西廂》,而寶釵早在七八歲上就讀了《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關(guān)于穿著打扮,寶釵曾經(jīng)金銀首飾滿箱滿柜,現(xiàn)在的她卻“不愛花兒粉兒”,首飾壓在箱底或者送給別人,連母親都說她“古怪”。關(guān)于住處,寶釵是家里的頂梁柱,卻住“雪洞一般”的房間,玩器全無,衾褥樸素。
就是這樣的寶釵,怕看雜書閑書的黛玉移了性情,怕窮困潦倒的岫煙受窘受寒,怕父母雙亡的湘云沒有活動經(jīng)費,勸在女人堆里混日子的寶玉追逐仕途經(jīng)濟。就是這樣的寶釵,贏得了盛贊,也引起了誤會。因為感情糾葛,黛玉首先拿她當情敵;因為政見不同,寶玉把她的話當做混帳話;因為生活態(tài)度不一樣,賈母看不上她的簡樸素凈。
對于寶釵住所的布置,別人猶可,賈母認為犯了“忌諱”,惹親戚們笑話,話語里充滿了火藥味,小姐的繡房都搞成這樣,“我們這老婆子,越發(fā)該住馬圈去了!”
貌似熱鬧,貌似受敬,寶釵其實一直生活在孤獨里。賈母好熱鬧,寶玉好熱鬧,黛玉會胡鬧,湘云會大笑,襲人有用意,母親不懂得,哥哥不爭氣,嫂子不是東西。被盛贊被追捧的寶釵,她的孤獨寂寞一點也不遜于寶玉黛玉。
寶玉生在紈绔里,長在膏粱里,在父母眼里卻是“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的問題少年。父親不疼,母親不愛,姨娘和兄弟加害,寶玉在家庭和情感的夾縫里游弋,甜蜜而辛苦。
花柳繁華地里,寶玉是荒涼的;溫柔富貴鄉(xiāng)里,寶玉是寂寞的。寶玉的荒涼和寂寞一如戀人黛玉,只不過,黛玉是寄人籬下,寶玉是在自己家里,寶玉選擇的是出世,黛玉則在出世入世的苦痛掙扎中魂歸離恨天。
了悟前后的寶釵,放手前后的寶釵,選擇的都是入世。對于黛玉的熱切,她有嚴厲的忠告——移了性情就是自毀形象,黛玉總算理解了她的善意,二人一度成為閨蜜。
對于岫煙的處境,她有冷靜的剖析——人窮也不必妄加掩飾,岫煙是閑云野鶴般的女子,后來和寶釵成了姑嫂。
對于寶玉的出家,她有淡然的態(tài)度——走就走吧,襲人卻不舍寶玉,搞不懂寶釵的無動于衷。
對于金釧的死,她有冷漠的看法——放棄生命的糊涂人,王夫人的良心因此得到安慰,感激寶釵的點撥提醒。
對于賈母的批評,她有淡定的做法——討好不了也就罷了,賈母愛護外孫女黛玉,那是人之常情。
對于小紅的私情,她有虛偽的掩飾——你們見到林姑娘了嗎,寶釵春風(fēng)拂面,內(nèi)心卻大罵小紅“奸淫狗盜”。
對于襲人的再嫁,她有平靜的處理——強扭的瓜不甜,留住襲人的是寶玉和他的榮華富貴,送走襲人的是沒了寶玉也沒了榮華富貴。
寶玉出家后,寶釵依舊安度時日,即使時日不靜好,感情不美好,人生不安好。
直到小說結(jié)束,直到賈府困頓,直到寶玉出家,大家才明白過來,原來剛進賈府的寶釵就和他們現(xiàn)在的心境處境一樣:看人來人去,無動于衷;聽孰是孰非,心灰意冷。不同的是,悟了醒了的寶釵仍堅持著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很多人不悟不醒,即使醒悟,出世時也不安心,入世時更不安寧,前者是寶玉,后者是黛玉。
寶釵的了悟,比寶玉早了整整“一個故事”。寶釵在故事的開頭,剛踏入賈府大門之時,寶玉在故事的結(jié)尾,離開自家門檻的時候。黛玉一直是熱切的,激烈的,從來到去,從生到死,都沒有勘破紅塵、放開自己,她消極避世的表象下藏著對愛情的纏綿和對人生的癡迷。
對寶釵來說,好即是了,了即是好,冷便是最熱的熱,淡便是最濃的濃。對人生的態(tài)度,她是冷冷的,對寶玉的感情,她是淡淡的。
也許,這就是悲憫情懷,也許,這也算積極人生。
紅樓讀后感篇二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fēng)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BR> 認識《紅樓夢》這本書時是在我三、四年級的時候,當時老師讓我們多了解四大名著,而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便一眼喜歡上了。
夢紅樓。“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焙雎勔慌右髟姡犃吮阌X得愁腸寸斷。回首望去,一女子站在樹下,細看,可謂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厴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姣喘微微。閑靜如姣花照水,行動如若柳扶風(fēng)。
心較比甘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如此悲傷之詩,從她口中念出,體現(xiàn)了她的孤寂苦悶之情。回想記憶中她在葬花之前和寶玉發(fā)生了誤會,才獨自一人來此葬花,表達她的悲傷憂愁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林黛玉的難過悲涼的情緒,繼而夢醒時分,憂愁久久不能散去。
紅樓之夢,深刻之至。我雖然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涼愛情故事所惋惜,但這也是那時時代必然發(fā)生之事,敢問世間有多少相愛的可以真正在一起,當時的社會本質(zhì)有多么的腐朽,封建的制度,黑暗的官場,險惡的人心,腐朽的社會,這都是這本書揭露的現(xiàn)象。此書是以清朝為背景所編寫的,顯示了社會背景,揭露了社會本質(zhì)?!都t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guān)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jié)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jīng)到了“運終權(quán)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實為名著之作。
雖夢紅樓,但紅樓夢,不過終究是一場夢啊。
紅樓讀后感篇三
魯迅說《紅樓夢》:“經(jīng)學(xué)家看見《易》,道學(xué)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苯袢者€應(yīng)該加上一句——白領(lǐng)看到職場秘笈。
而美學(xué)家蔣勛看到的是慈悲:“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jīng)來讀的,因為里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解讀的《紅樓夢》前80回計劃出8本書,每本書講解其中的10回。還有配套音頻,整整160個小時。聲音平和溫柔,是失眠人士最佳伴侶。這是一個浸泡在《紅樓夢》中的過程。一邊聽,我一邊感嘆:怎么可能有人想到要去一句一句地講解一部長篇小說?真真不可思議,不是對《紅樓夢》極其執(zhí)著的人,不會這么做。如同蔣勛說,他不是研究《紅樓夢》,“我是愛上了它。”
《紅樓夢》對他來說,不是紅學(xué)飯碗,不是研究對象,是心心相印,如遇故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帶著深愛的情感反復(fù)讀,這樣讀《紅樓夢》,與考據(jù)家當然不同,更加有溫度。與“野路子”的劉心武也不同。尤其是第5回中驚人的超現(xiàn)實描寫——13歲的寶玉喝醉了犯困,進秦可卿臥室去午覺了一回。只見秦氏臥室內(nèi)擺放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shè)的寶鏡”、“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這段描寫,劉心武視為秦可卿有皇家背景的暗示,洋洋灑灑考證出一篇長文。蔣勛的看法是,曹雪芹在這里不是實筆,是虛筆,意在表現(xiàn)一個酒醉少年情欲的覺醒,而武則天、趙飛燕、楊貴妃、西施、紅娘,都是古代青少年性幻想的對象。這解釋顯然更為合理,貼近文本,也貼近人物性靈。
蔣勛回到文本本身,就把《紅樓夢》當做一本小說來看,就把夢中人當做活潑潑的人來看,而不是去尋求字里行間的微言大義,政治隱喻。不是一定要牽涉到宮廷政治、美人天下才有意義?!都t樓夢》中,最好看的部分,不是故事情節(jié)跌宕,而是那些看似無所事事的下午,細節(jié)的生活點滴。高鶚的續(xù)40回為什么讀起來沒味道?其實故事大綱是沒有大問題的,就是因為少了細節(jié)和閑筆,氣韻沒了,骨架雖在,血肉卻不豐滿。
蔣勛的讀法與眾不同,他看到了我們熟悉的《紅樓夢》,比如寶黛釵的愛情,比如一個大家族的衰落,比如大觀園的青春王國……也看到了那個我們熟視無睹的《紅樓夢》。
他看出了秦可卿的可憐。她出身寒素,父親是個小公務(wù)員,為了她弟弟秦鐘上個義學(xué)的二十幾兩見面禮也有東拼西湊才行。嫁到賈家這樣的豪門,對她是幸還是不幸呢?雖然上下都贊她做事大方周到,但她背后必定付出無數(shù)心血。她跟王熙鳳是不同的,王是九省統(tǒng)制之女,豪門大戶的諸多禮數(shù),她自小熟悉,且天生的八面玲瓏,嫁到賈家又有王夫人是她的親姨媽罩著,但秦可卿是灰姑娘入豪門,其中經(jīng)歷多少委曲求全,隱忍克制,自有他的苦楚。
這倒也罷了。蔣勛從《紅樓夢》中,讀出了作者對賈瑞、薛蟠、趙姨娘這樣的人的同情,這便真真不容易了。
年輕人看賈瑞,只覺得下流齷齪。50歲的蔣勛再看紅樓,才被這個人絕望的愛感動。這個人自幼父母雙亡,祖父又是個腐儒,一輩子也沒考取科舉,只能混在家塾中教書,一肚子的郁悶不得志都發(fā)泄到孫子身上,每天非打即罵。賈瑞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沒有感受過愛和溫暖,毫無自信,也毫無天分,家族中不到10歲的孩子都看不起他。對王熙鳳的愛,是他人生中唯一的光亮。最后為了追逐這點光而死,他那種毀滅性的愛,必須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才讀得懂。
蔣勛也看到了薛蟠的可憐。他強搶香菱、打死馮淵的時候,也就是16歲左右,相當于剛上高中的富二代,爸爸早死,媽媽疼愛這個獨生子,家里有財有勢,卻又缺乏管教。打死馮淵這樣大的事,他都不用做什么,自有旁人替他搞定。怎么可能不變得越來越放縱?“這就是他最可憐的地方:他根本沒有機會反省自己。”只有在放縱、闖禍路上一路飛奔下去,直到無人可以替他收拾。
“作者把自己隱藏起來了,他只是像鏡子一樣照給你看人生的現(xiàn)象。”如同佛經(jīng)所說的“如實觀照”,這正是《紅樓夢》最了不起的地方??此破届o客觀的文本背后,自有深深的慈悲,每個人他都看在眼里,平視過去,對微如草芥的卑微者,對錦繡之中的華貴者,在理解上有同樣的深度。
“十年增刪”,這是紙上功夫,更是心頭的功夫,放下我執(zhí),放下分別心,“落難之后人不會沒有牢騷,沒有怨恨。十年必須修行到把所有的牢騷去掉,把所有的愛恨都放平。”紅樓寫出滾滾紅塵蕓蕓眾生在情欲或物欲中煎熬的可憐,借“假語村言”傳達深深的悲憫。
這樣的寫作呈現(xiàn)出的復(fù)雜性,使得它完全可以被一讀再讀,從16歲讀到60歲。甚至,從《紅樓夢》還可以觀照出當下,同樣看得到有人像賈瑞,有人像薛蟠,有人像王熙鳳,豪門女星之中,有秦可卿之苦的,也自有人在。
所謂“紅學(xué)家”若體會不到《紅樓夢》對悲憫的看重,只去考證,只當做學(xué)問來研究,如同對著一個美好的女子,只研究其三圍、身高、體重,家世背景。真真是可惜了。
紅樓讀后感篇四
想不到的紅樓事,剪不斷的紅樓情。
記得當初看完了《紅樓夢》后,我就一直想寫點什么,但我自知文化不高,不敢玷污文學(xué)。真要寫點什么的時候,沒想到是以這種形式。
對于《紅樓夢》重拍,我一直就不接受,可是個人意愿無法改變導(dǎo)演行動。雖然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看見那些負面新聞一連接一連地出現(xiàn),各種言論也塵囂而上。我堅決反對用這種不嚴肅的形式重拍《紅樓夢》,還沒有開拍,就已經(jīng)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美女選秀。這些美女在銀幕上不斷地出現(xiàn),裸露在全球觀眾的眼球里,還有什么內(nèi)涵可言?每人也展示了自己的節(jié)目,但我從她們的臉上看到的只是喜怒哀樂,并不是那種發(fā)自內(nèi)在的氣質(zhì)或品德之類的東西,在她們身上我找不到某種特別的神韻。我還是大膽地宣傳,《紅樓夢》已被當初的演員演到極致了,沒有人能代替,再重演只不過是丑化文化。紅樓已成夢!往日的所有已在我們腦海里成為永恒不可磨滅的記憶。如果新《紅樓夢》真播出后,我想觀眾更多的是帶著看鬧劇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看新版紅樓,對里面的人物評頭論足,那么誰會關(guān)注曹先生所寫代表的目的又是什么?這完全是一場浮躁走的秀罷了。結(jié)束吧,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
有人說:“曹雪芹給了林黛玉靈魂,陳曉旭給了林黛玉血肉?!币苍S吧!正是這一場紅樓選秀,才真表現(xiàn)出陳曉旭是獨一無二的“林妹妹”!所見閨英閣秀,皆未有稍及上曉玉者。真想抵制那些無知的人,告誡她們只是在當一個‘時代’的小丑,她們在把經(jīng)典當娛樂再把娛樂當經(jīng)濟。紅樓夢本就應(yīng)該隨著林妹妹的仙逝,冷月葬花魂般地成為記憶!“千紅一哭(窟),萬艷同悲。(杯)”,娛樂界對《紅》的一舉一動正牽制我們的神經(jīng),紅樓是一部經(jīng)典文學(xué),可他們不惜重資在瑰麗的名著上炒作文章。經(jīng)典是不可顛覆,藝術(shù)是有靈魂的.,作秀怎么能也攀上“藝術(shù)”兩個字了?我們應(yīng)珍惜存量不多的文化精品,不要糟蹋了文學(xué),不要輕視文化,這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在這商業(yè)利益泛濫的中國,不覺警惕:要保護中國文化,真的很難了。像《紅樓夢》重拍只會將中國的藝術(shù)變成一種庸俗的商業(yè)行為。他們的行為根本與普及紅學(xué)、發(fā)掘名著沒有關(guān)系。
我一直不了解張紀中先生為什么要重拍紅樓,是想攀比?可能你并不知道初衷會演澤成今天這樣的局面,也許你有更多我不想知道的想法,但我只是知道有些東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超越的。放眼觀看,真真是勞民傷財。但現(xiàn)在娛樂界“緋聞”已成為一種經(jīng)濟,炒作越厲害收入越多,像某個網(wǎng)絡(luò)紅人所講的:“罵吧,罵得越厲害,證明我越紅?!薄K囆g(shù)是有靈魂的,要全心演澤它很難,如果今天的新聞是真的,這是一種對藝術(shù)的玷污。才貌雙全的人廖廖幾,要演紅樓夢中人至少她是個——品德高尚者。我知道,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扭轉(zhuǎn)這些人的步伐。這種現(xiàn)象似一個時代藝術(shù)的變更,漸漸趨向另一種申美觀,好像有人特別用心將名著用超女的形式來演播。
紅樓讀后感篇五
《紅樓夢》這本書相信大家都讀過,即使沒有讀全,也讀過其中的片段。這是一部無法形容的書,傳奇?zhèn)ゴ蠖疾荒芤r托出這本書的真正的內(nèi)涵!我將將把這本書讀完,我就感覺這是一本我一輩子都無法吃透的書了,自從“紅學(xué)”形成后,多少代人也沒有吃透《紅樓夢》,直到現(xiàn)在!
《紅樓夢》成書于清代乾隆年間,屬章回體古典長篇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是中國清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都t樓夢》,又稱《石頭記》、《情僧錄》、《風(fēng)月寶鑒》、《金陵十二釵》,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文學(xué)成就的古典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著重描寫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tài),種種不調(diào)和的矛盾。
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物。構(gòu)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鄙視功名利祿,不愿走“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罵讀書做官的人是“國賊祿蠹”,懶于與他們接觸拜會。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jīng)書”,卻偏愛于“雜書”,鐘情于《牡丹亭》、《西廂記》。他還對程朱理學(xué)提出了大膽的質(zhì)疑,認為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了。這充分顯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貳臣”。
他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在這種駭世驚俗的思想指導(dǎo)下,寶玉終日在內(nèi)幃廝混,并鐘愛和憐憫女孩子,鐘愛她們的美麗、純潔、洋溢的生氣、過人的才智,憐憫她們的不幸遭遇,憐憫其將嫁與濁臭的男子,失去了她們的圣潔之美。賈寶玉道:女子出嫁前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與污濁男子同流,成為死魚眼了。他甚至為自己生有一個男子之身而感到無可挽救的遺憾。
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就是與林黛玉的相愛。這場戀愛,一方面開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終形成。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為。寶、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戀愛中背離了封建社會的人生之道。他們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導(dǎo)致了兩人的悲劇結(jié)局。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可能是個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種姻緣,不想命運如此多作弄,其特點可概括為“凄美”二字?!捌唷眲t主要表現(xiàn)在林黛玉的身世凄涼、纖弱多病,“美”則表現(xiàn)在外在、內(nèi)涵、藝術(shù)”這幾個方面。兩者相加就構(gòu)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劇形象。
初見黛玉,作者并未直接著墨來描繪她的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林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而在寶玉的眼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已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籬下的處境讓她總是小心翼翼地為人處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輕了去”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一個蘭心慧質(zhì)的女孩兒的小心眼兒更可以為她增添些靈慧與可愛之處,從而使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塑造變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感人至深。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學(xué)作品中,作者們往往對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揚而使主人公幾達神化的程度,這就導(dǎo)致人物的塑造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變得空泛無趣、了無動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們又可以從她與寶釵相處的文字里邊看得出來,盡管兩人在平日里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來待寶釵竟更比他人好十倍,還把寶釵讓她每日吃上等燕窩一兩以滋陰補氣當作是寶釵對她的體貼。再者我們還可以從她教香菱作詩誨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舉等事可以看出她內(nèi)心的善良。事實證明,越到后來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寶釵,而是以誠相待,啥也不瞞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與坦誠也由此可見一斑。
榮府內(nèi),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鳳。王熙鳳的陰毒可謂人人皆知,作為榮府總管,她弄權(quán)作勢,兩面三刀。她用毒計害死賈瑞,又陰謀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個性是潑辣的,文中處處都不忘點明這一點,像她過生日那天,與那鮑二家的媳婦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見得。但畢竟她很能干聰明,榮府上下大小事務(wù)都得她說了算,又善于迎合賈母,深得老太太的寵愛。她的根本目的是聚攏錢財,趙姨娘曾說過,這一半家產(chǎn)不叫他搬到他娘家去,我也不是個人。”
《中國大百科全書》評價說,紅樓夢的價值怎么估計都不為過?!洞笥倏啤吩u價說,《紅樓夢》的價值等于一整個的歐洲。《紅樓夢》是一部大書。有評論家這樣說,幾千年中國文學(xué)史,假如我們只有一部《紅樓夢》,它的光輝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都t樓夢》是言情小說,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偉大,必須有一個條件:起于言情,終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淺薄,而偉大的言情則有一個不言情的底子,這樣才能襯出情的深度!
我將會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繼續(xù)研究《紅樓夢》,這本書實在是太過奇特,太過精妙,讓人拿得起,放不下,總想在書里面繼續(xù)不斷的讀下去,品味下去,這就是奇書的力量,這就是真正的書,真正的絕世奇書!我知道自己研究不透,但是我還是會去研究的,我注重過程,不注重結(jié)果!
紅樓讀后感篇六
《紅樓夢》書最少買過十本,很多次翻看,不過沒有一次真正完整看完過,要么看過前面三四十回或者抽著看過常被提及的回目。去年看過《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最近抽著看歐麗娟老師的《紅樓夢》課程視頻,蔣勛的《細說紅樓夢》也曾經(jīng)嘗試聽過一部分,周汝昌先生的紅學(xué)著作大學(xué)也看過幾本,卻沒完整通讀過《紅樓夢》很奇怪。歐麗娟老師的課程視頻應(yīng)該可以算今天最棒的偶遇了,文學(xué)研究真正扎扎實實下過功夫可以做到怎樣,有扎實的文論功底做文學(xué)研究可以做到怎樣,對前人各種流派、各種成果進行深入辨析可以做到怎樣,對《紅樓夢》文本爛熟于心可以做到怎樣。業(yè)余興趣來說,其他方面很難做到,但是通讀下文本,對文本慢慢做到熟悉還是可以做到的,也是應(yīng)該做到的。
還是缺耐心,多次看得想把書丟開。對論述型書大多可以做到一口氣讀完,小說缺耐心,或者說是缺訓(xùn)練吧,僅止于中篇,看過的長篇也就一兩部。
看下來更加對看過的歐麗娟老師的視頻認同。《紅樓夢》對《西廂記》《牡丹亭》等的繼承僅止于文詞、情緒等,更多的是批判,甚至很不屑,因為那些作者對貴族生活大多只是猜想、臆測而已,并沒有真正的貴族生活體驗,對貴族生活也缺乏真正的了解,顯示出真空狀態(tài);而《紅樓夢》則不同,展現(xiàn)的是真正的貴族生活,真正的貴族愛情,扎實。作者也是反對自由戀愛的,因為幾個自由戀愛的結(jié)果都不好:賈寶玉和林黛玉,柳湘蓮和尤三姐……都沒有好下場,倒是上承天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以落實的,反而大多有較好的結(jié)局。
抽空耐著性子把余下的回目看完,把歐麗娟老師的視頻也追完。
《紅樓夢》大量的讖語式表達是曹雪芹追求藝術(shù)形式結(jié)構(gòu)的美感精心設(shè)計,還是他確實具有強烈的天命神道觀的體現(xiàn)?從夢游太虛幻境里的判詞到抽中的簽里的命運暗示的詩讖,大觀園里一幕幕戲劇上演時參透命運或泄露天機的戲讖,指引或預(yù)示人物婚戀關(guān)系走向的物讖……帶來強烈的命中注定的感覺??鬃佑形迨烀恼f法,其實,回顧來時路,曾經(jīng)經(jīng)歷時的看似偶然在放大尺度的時間維度里都展現(xiàn)了無法抗拒的必然趨向,這應(yīng)該是精心設(shè)計和一定的天命神道觀的體現(xiàn)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正因為如此更加體現(xiàn)出《紅樓夢》具有一定的自傳性質(zhì)!
整本書從頭到尾都籠罩在一道一僧的的帶有警醒性的對話和解救世人的企圖中。就和唐僧師徒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參悟人情天機、終到西天取經(jīng)成功、修成正果一樣,《紅樓夢》則可以算是以賈寶玉為代表的紅塵眾人歷盡情劫、看破紅塵、脫離苦海、度脫得道的人生記錄;賈寶玉則和孫悟空一樣由靈石幻化而成……《紅樓夢》確實有些像《西游記》的現(xiàn)實生活修煉得道的重構(gòu)。
紅樓讀后感篇七
笑者,情之美好。人乃有情眾生,紅樓一干人皆是情種冤孽,隨了神瑛侍者下凡而來。寶黛之愛最是讓人動容,他們的知己情更讓人羨慕,同對功名不屑。寶玉讓黛玉撫琴,黛玉打趣道不愿對牛彈琴,寶玉笑道鐘子期不一定也認琴譜,言下之意教人深念。寶釵撲蝶,多么青春美好可入畫兒的景兒。湘云醉臥,真真讓人憐愛。探春起社,何其風(fēng)流雅致。香菱學(xué)詩,只為純真的追求與喜愛。李紈教子,對于亡夫婦道的忠守……此之種種,皆乃情耳。
哭者,乃命運之作弄。寶黛既兩心相愛,何必有金玉之說?迎春與世無爭,為何偏嫁中山狼?探春精明能干,為何竟遠嫁一去不歸?妙玉清高孤潔,為何終陷泥沼中?香菱本是閨閣小姐,為何卻由主變仆?晴雯心比天高,為何身為下賤,因讒失命?諸多為何,諸多不如意,盡了黛玉一生淚,也惹了木兒的眼淚。
讀罷紅樓夢,再讀佛書,感觸愈深。恁多忘不了,正是“我執(zhí)”的表現(xiàn)啊。功名、金銀、嬌妻、兒孫,皆是過眼云煙,虛幻不真,終難抓住,只落得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何必太過執(zhí)著?木兒曾作詩曰:“勘破無明幾人往,古今哭笑戲一場?!焙坪朴钪妫Cr間,無非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戲罷,留名者故有,遺忘者又何其多。你方唱罷我登臺,一部紅樓終結(jié)了,另有他部紅樓上演哉!
可嘆者,為那些紅樓奇女子。顰兒,木兒憐惜才情滿腹的你。寶姐姐,木兒理解心熱情冷的你。云兒,木兒喜愛豪爽無拘的你。元春,木兒明白無奈入宮門的你。迎春,木兒難忘丫鬟吵架時卻在一旁悠然看太上感應(yīng)篇的你。探春,木兒欣賞積極有男兒氣的你。惜春,木兒亦不忘唯伴古佛青燈的你。妙玉,木兒仰慕高潔的你。可卿,木兒疼惜早逝的你。李紈,木兒敬佩恪守婦道的你……然此些美好女兒,美好青春年華,終碎在了美麗的大觀園,怎不教人嘆息哉!
可念者,紅樓夢便是一部世間百態(tài),每個人都是主角,不論婆子小廝,還是公子小姐。好一個“不入紅門,不知苦海深”,這與佛又不約而合,人世無非一“苦”字耳。整日價為甚勞碌,終究得到了甚么?所有美好之情,美好之人,美好之物,便如夢一般,醒了甚么都沒了。爭耐世人仍在夢中難醒轉(zhuǎn),可念可念!
寶黛既兩心相愛,何必有金玉之說?只為金玉只說最般配。最不般配的就是鮮花和牛糞。
迎春與世無爭,為何偏嫁中山狼?只為父母眼光狹淺。偏右自己不能做主。好比今日劉志軍。
妙玉清高孤潔,為何終陷泥沼中?只為空無一技養(yǎng)身,雖清高但無剛烈之性。皮囊雖美,與俗人眠。
香菱本是閨閣小姐,為何卻由主變仆?只為水雖大終究漫不過船,澗底松耳。
晴雯心比天高,為何身為下賤?只為才高八斗,德薄一紙。古語命比紙薄。
紅樓讀后感篇八
紅樓夢的結(jié)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么樣的結(jié)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jié)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于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痹僬f寶玉,最后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jié)局嗎?紅樓夢實是夢一場,噩夢一場。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笔郎蠠o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幸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凄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绔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BR>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于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xiàn)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zhàn)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shù)人們還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現(xiàn),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yīng)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吧趸奶?,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么都別做,做什么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么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xué)習(xí),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么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肮γ摗?,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shù)氖侄螌e人用代價應(yīng)換來的東西據(jù)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么不對,即使在別人眼里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后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愿的,沒什么不可以的。()所以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著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shù)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圣人”也需“凡人”襯。
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澳闼懒耍胰プ龊蜕?。”預(yù)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于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jié)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后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yè)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說,“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紅樓讀后感篇九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不錯!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不是文學(xué)家,思想家又或者歷史學(xué)家。我只是無數(shù)拜讀《紅樓夢》的平常人之一!我無法從他的文學(xué)價值和影響上去精研細琢,我只能傾心于我的感覺,那如漏漏細流一般傾入我心脈的思感,令我久久平難以自拔。它向戀人一樣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感動、欣喜、憤怒、心疼、惋惜……我似乎被它死死地抓住,難以脫身。這就是寶黛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情!
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都不是重點。
葬花詞里說的好:“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薄耙荒耆倭?,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BR> 林黛玉“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自卑、自尊、自憐。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ㄇ鞍V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xiàn)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zhì)。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fēng)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fēng)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jié)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原來草莽。潦倒不通庶務(wù),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上誹謗!”要說黛玉命運中唯一幸運的事,那便是遇見了寶玉這個多情但專一的男子!生命里有他牽掛,有他惦念;死后有他傷心,有他思念!得到了他一心一意,忠貞不渝的愛情呵護!雖然結(jié)局并不美滿,甚至充滿了無盡的傷感,令人潸然淚下,但至少他至始至終只屬于她,從未改變!
一個是絕色佳人,一個是翩翩少年;一個聰明絕頂,一個博學(xué)多才;一個無意于功名利祿,一個從不說“仕途經(jīng)濟”的混帳話;她整天為他哭泣嘆息,他整天為她牽腸掛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這不正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嗎?然而在榮國府那樣的牢籠里,他們的愛情始終被壓抑著。張生還可跳過粉墻去同鶯鶯幽會,杜麗娘還可在夢里同柳夢梅結(jié)成夫妻,寶玉和黛玉最終連這點幸運也沒有。封建道德觀念在貴族之家就是天條,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賈家的敗落最終隔斷了他們的緣分。黛玉這個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風(fēng)刀霜劍”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寶玉的戀愛過程,始終伴隨著痛苦和煩冤,最終還是一場虛幻,“命運”把他們大大地捉弄了一場。這出和著血淚的戀愛悲劇,不僅使作者為之“淚盡”,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們談?wù)摬槐M的話題,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jié)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我們一邊感慨著寶黛之間愛情的忠貞不渝;一邊痛恨封建社會腐朽敗壞,憤憤不平這寶黛愛情的真正兇手;一邊惋惜這純潔高貴、美麗堅貞但卻是殘缺遺憾的愛情!
但我們也不要忘了汲取其中留給我們的教訓(xùn)!社會方面我們暫且拋開不談。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過程中,無論是戀人、朋友又或者是陌生人,我們都應(yīng)該以誠相待,相互信任!其實寶黛愛情悲慘結(jié)局背后的責(zé)任,又怎么能少得了“缺少信任”這一愛情生存的重要準則呢!
紅樓讀后感篇十
第一次讀《紅樓夢》時,我還是個小孩子。故事里的林黛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因為喜歡她,相反的,我從內(nèi)心十分討厭這位整天哭哭啼啼,做事刻薄,說話尖銳的小心眼。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賈寶玉對她癡戀一生。
等我長大點了,我又重新拿起《紅樓夢》。這時,我才慢慢明白黛玉的詩,黛玉的夢,黛玉的淚。重新讀描寫她與寶玉的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時,心里生出好些感觸:初見時黛玉在心里說的一名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脫口而出的這個妹妹我曾見過。這一問一答注定了這癡情的千古絕唱。
再讀,再品。黛玉多愁的淚也有了源頭。從小寄人籬下的她,小心翼翼,害怕別人對她的嘲笑。她沒有勇氣如史湘云,醉臥芍藥叢中的青石凳上,卻總是嚴嚴實實裹著一床紅綾子被;她沒有心氣如薛寶釵,寫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云。她只愿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黛玉的離去,讓我一直難以釋懷。黛玉深愛著寶玉,他們有著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結(jié)連理枝的愿望,希望白頭偕老。卻又無奈上天讓黛玉在心上人與另一個女人的良辰吉時,一面是洞房花燭,一面是生死離別。黛玉是苦的,有那么多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愛的人的注視下離去。她卻只能焚稿斷情魂歸離恨天。黛玉輸了,敗了,而勝者是那與她心上人結(jié)下金玉良緣的薛寶釵。可是,黛玉又在哪里輸了呢,她的才情誰能比擬?她的一顰一笑何人能及?只能怪她生存的社會太黑,黑得如墨。黛玉的淚也只能反射它的黑。
黛玉也是幸運的。世界與封建的黑暗沒有玷污這位珠仙子,她一直高傲純凈,她可以繼續(xù)做自己,繼續(xù)純潔清高,就如她的詩質(zhì)來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濁陷渠溝!
合上書,閉上眼,一個消瘦蒼白的女子慢慢在黑暗中消逝,癡癡地唱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紅樓讀后感篇十一
讀《紅樓夢》,我很喜歡里面的人物。這些人物各有特色。
讀了《紅樓夢》后,我才知道,原來賈寶玉和林黛玉不是凡間的,賈寶玉生前是女媧補天落下的一顆靈石,林黛玉則是一株絳珠草,靈石用自己的露珠去灌溉絳珠草,讓絳珠草也成為了不凡之物。靈石投胎,絳珠草也要跟著投胎,去人間報答灌溉他的恩人。靈石一出生,嘴中就喊了一塊寶玉,于是起名為“賈寶玉”,絳珠草成了林黛玉,他們冥冥之中有緣分,最后因為命運的脅迫,林黛玉終究沒能嫁給賈寶玉。
寫這本書的作者是曹雪芹,其實寫的是他自己的故事:賈家最后敗落,而曹雪芹家也一樣。本來他是富家子弟,后來由于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最后家產(chǎn)被抄,曹家從此日漸衰弱?!都t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花了十年功夫?qū)懙模瑒e人替他寫了后四十回。
《紅樓夢》反映了當時的丑惡:賈雨村接到了案子后,因殺人者有錢有地位,賈雨村懼怕他的地位,就給銀子將被害者的家人打發(fā)走了,并說謊殺人者已死。他還怕門子(也就是下人)將事情說出來,就挑門子的錯,讓門子充軍了了事。
《紅樓夢》沒有結(jié)局,但它不僅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門文化,值得我們?nèi)ラ喿x、去鉆研。
紅樓讀后感篇十二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說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因為小時候經(jīng)常看《西游記》動畫片的原因,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西游記》。至于《紅樓夢》呢,兩本厚厚的大書,現(xiàn)在也望而生畏,更別說小時候了,所以在我小時候都沒摸過《紅樓夢》,更別說看了。
直到幾個月前,對《紅樓夢》毫無興趣的我,居然愛上了它。這是因為媽媽給我“聽”《紅樓夢》,聽聽別人怎么講《紅樓夢》。開始怎么也不習(xí)慣,可是聽著聽著,也就愛上了它。
原來《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也就是一塊石頭的故事?!都t樓夢》的第一回就講到了女媧補天時,那些補天的石頭共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其中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都被女媧拿去補天了,而偏偏那一塊石頭被扔在大荒山中。那塊石頭每天吸收日月精華,修煉成了一個小男孩,這就是賈寶玉的上一世。他每天在天上玩耍。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了一株快要枯死的草——絳珠草,于是就每天用靈河的水澆灌,絳珠草也吸收了靈河水的精華,修煉成一個小姑娘,也就是林黛玉的前生。
賈寶玉的前生覺得天上太寂寞了,便投胎下凡,享受人生的榮華富貴,而絳珠草也耐不住寂寞,也準備投胎下凡,決定用一生的眼淚來還賈寶玉給她澆灌的靈河的水,這也就是林黛玉為何總是哭,而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時一口咬定地說:“這個妹妹我見過”的原因。而《紅樓夢》最奇怪的地方還在于前幾回的時候,賈寶玉在秦可卿的房間睡覺時夢見自己到了一個叫做“太虛幻境”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柜子,一個和秦可卿長得一模一樣的警幻仙子告訴他,柜子里裝著《紅樓夢》中每一個女子的命運,打開一看,原來每個里面都有一幅畫和一個判詞。賈寶玉醒來之后覺得很好笑,可是想不到這些人的命運真的按照判詞中所寫的一樣,給人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
《紅樓夢》以賈寶玉與林黛玉青梅竹馬的愛情演繹出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從而折射出整個王朝、整個大時代的變遷,凸顯出處世的經(jīng)驗和人生的哲學(xué)。其中賈家的祖先曾經(jīng)是開國元勛,和皇帝一起打下了江山,被皇帝授予公爵位,令賈家子弟盡享了榮華富貴,沒想到賈家的子弟只圖享受放逸,不懂得珍惜,所以最后落到抄家的結(jié)局。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讀完《紅樓夢》我感觸很深,我們應(yīng)該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增強自身的抵御能力。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不要像賈家子弟那樣不學(xué)無術(shù)。一定要爭當新時代的好隊員。
紅樓讀后感篇十三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從故事的開頭,便寫了寶玉和黛玉的前世緣份,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筆。黛玉前世為絳珠仙子,化為人身是為了解前世的恩情,這也是黛玉為何總是哭泣的原因。本書描寫了一個富貴至極的大家族由盛及衰的過程,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敘說了寶黛愛情的悲劇。
書中有云:“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奔t樓夢再怎么繁華闌珊,終究是一場荒唐的大夢。《紅樓夢》為四大名著之首,它就好比一壺清茶,若不去仔細品嘗它、斟酌它,是永遠體會不到這壺茶深藏的甘甜的。紅樓之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用一生去品讀。
書中的詩詞美句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并且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回味。可能一句詩,一段詞,便是一個人物的一生了。
金陵十二釵應(yīng)該是最引人注目的,早在第五回《寶玉游太虛幻境》時便提到了她們的結(jié)局,從此埋下了伏筆。在太虛幻境的薄命司中,正有首詞,而這首詞就是她們每個人的命運。令人感慨,這或許就是“紅顏薄命”吧。黛玉含淚而亡,寶釵孤守而終,探春遠嫁他鄉(xiāng),迎春暴斃而亡,惜春出家守佛......一個個才貌過人的女子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而這根本原因便是賈家的衰敗導(dǎo)致的。
賈家不過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以小見大,側(cè)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朽。寶玉雖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他的婚姻卻是不自由的。在那個時候,表面還維持著繁華,但卻從各方面暴露了開始衰敗的跡象。
《紅樓夢》既是一支絢麗的燃燒著理想的蠟燭,又是一首悲涼的挽詩。其藝術(shù)價值就在于它能與讀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溝通,打動人心,讓人對書中的人物感動與憐惜,這種心靈的顫動,至今也價值無限。
紅樓讀后感篇十四
古典名著之中的《紅樓夢》,一直深深的吸引著我,書中的內(nèi)容使我難忘。
初讀此書,感覺全府上下整天只是吃吃喝喝、玩玩樂樂,沒有一個亮點。對于主人公賈寶玉的優(yōu)柔寡斷,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覺得厭煩,都沒有想讀下去的心情。但是想到偉人對《紅樓夢》的高度評價,我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又繼續(xù)讀了下去。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越往后讀,就越有意思,我就被書中的情節(jié)所吸引。后來才發(fā)現(xiàn)書中其實有很多亮點,如果你不仔細地讀,就不可能發(fā)現(xiàn)它們。書中的賈寶玉真可謂是多情公子,雖然女聲女氣的,但是我也在他的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此外,晴雯的堅強,鳳姐的爭奪名利,賈母的慈愛親和,以及薛寶釵的寬厚大度,每個人物的形象,情節(jié),我都深深地記在了腦海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她們身上發(fā)生的事也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但是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一個個悲劇也隨之而來:林黛玉的悲傷而死,惜春的出家,鴛鴦的上吊……我的心也變得沉重起來,仿佛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在看到結(jié)尾那么悲慘時,我還流淚了。賈府的繁榮到衰落,其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興衰,反映了封建社會女性的悲慘命運。
《紅樓夢》真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初讀《紅樓夢》,就使我受益匪淺?,F(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使我感動。
紅樓讀后感篇十五
近來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完以后,讓我對它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書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賦,善惡相兼。正中我們常說的'人無完人一樣。它一般來說不表現(xiàn)純粹的“善”人與純粹的“惡”人。它的“正面人物”并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關(guān)非一切皆“惡”。
書中的主人翁賈寶玉與林黛玉,無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義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現(xiàn)了他們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客觀地、全面的寫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側(cè)面的多樣化。
作者筆下的賈寶玉,他擯棄功名利祿,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間”,也不“委身于經(jīng)濟之道”,不但不“留意”不“委身”于此,而且對此予以激烈的抨擊,每遇人勸他讀孔孟之書,“談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他就“只筆批駁誚謗”,說熱衷于“讀書上進”的都是“入了國賊祿死之流”。他背叛他的階級,他的父祖為他選定的人生道路,寧受死打也不回頭,然而他只希望“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qū)懽郑驈椙傧络?,作來吟詩……”?BR> 林黛玉也是一個性格多樣化的人物,她孤立無依傍的少女,向敵對的社會環(huán)境挑戰(zhàn)追求和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表現(xiàn)得那樣勇敢剛強,可又那樣膽怯脆弱。
在書中,我感受到了人性格的復(fù)雜化,多樣化,它真是文學(xué)史上的里程碑。
紅樓讀后感篇十六
“弱柳扶風(fēng)”的黛玉,“金陵十二釵”之首的黛玉,她的孤獨與叛逆,真是令人琢磨不透啊!被戲為“楊貴妃”的寶釵,善解人意,從不與人斤斤計較,即使是被看不起的趙姨娘,她也從未流露出冷漠的眼神,因此,她贏得了賈府上上下下的喜愛,大多數(shù)的丫鬟和姑娘,都愛跟她玩。在“混世魔王”寶玉的眼里,他覺得“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他見了女人便清爽,見了男人便渾濁”他最厭惡高考狀元的書,但卻卻對《西廂記》情有獨鐘,癡情的他,愛上了黛玉,但最后這段美好的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的殺害了。
“花榭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 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放,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花落來復(fù)去……”一首《葬花詞》感動了多少人啊!
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一個個才華橫溢,各有風(fēng)格的女孩,都脫不了注定的宿命。
紅樓一夢,夢過后是凄涼和悲傷,夢醒后依然是粗茶淡飯,紅樓一夢的結(jié)局是“現(xiàn)實”!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讀后感篇十七
我最喜歡的名著是《紅樓夢》,這本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了賈府的由興到衰,更妙的是故事的開始以一個美好的神話為首,為這部古典名著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唱盡了人間悲歡。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都t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尤其是黛玉葬花更深深地打動了我,林黛玉有著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jié)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jié),是她的個性體現(xiàn)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ㄩ_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BR> 世俗之人難以理解她的心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
《紅樓夢》不愧是經(jīng)典名著,讀后讓人久久不能平靜,感人至深。
紅樓讀后感篇一
人活著,需要哲學(xué)指引。由此,人們身上也便有了隱喻的光芒,覺悟的淡然。
如果說手持“風(fēng)月寶鑒”的賈瑞們具有醒世意味,那么《紅樓夢》的眾多女子則超越了俗世,達到了哲學(xué)層面。
人生如夢,夢醒就好。正如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小說《達洛衛(wèi)夫人》中所寫的那樣:現(xiàn)在她不愿對世界上任何人說長道短。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輕,卻又難以形容地老邁。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時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觀。
她們的哲學(xué)。
人活著,需要哲學(xué)指引,或多或少,而人身上,便有了哲學(xué)的光芒,或明或暗。這樣的光芒,雖不足以照亮前路,但起碼可以給自己一個說法,一個交代——與自己自覺和解,與世界必須和解。
元春、探春,積極有為,不同于迎春、惜春的消極無為。后宮里,元春賢德仁義,踐行儒家的“修齊治平”;大觀園中,探春殺伐果斷,有法家“定分止爭”的做派。吵吵鬧鬧時,迎春手捧《太上感應(yīng)篇》,讀的是道家的經(jīng)典;紛紛擾擾后,惜春決意出家,青燈古殿讀佛經(jīng)。元春,最終“舍生取義”,探春,果真“趨利避害”;而迎春,人稱“二木頭”,惜春,人說太“孤介”。
元迎探惜,紅顏的心到底有多高多遠多深多痛?難道,人的一生便是從入世到出家的覺悟過程?若有緣,道亦是家;若有幸,世亦為佛。
妙玉不是道姑,是尼姑,她在大觀園的櫳翠庵帶發(fā)修行。王善保家的就對王夫人說過妙玉“現(xiàn)在西門外牟尼院住著”,妙玉也是因為“聽見長安都中有觀音遺跡并貝葉遺文”才“隨了師父上來”。
妙玉的身份和信仰一目了然,黛玉就復(fù)雜些。
賈雨村做過黛玉的老師,當時黛玉尚生活在揚州。冰清玉潔、孤標傲世的黛玉曾經(jīng)有個市儈圓滑、虛偽自私的老師賈雨村,黛玉的父親林如海親自為賈雨村寫了封推薦信,從此賈雨村走上了飛黃騰達之路。于是我們看到了賈雨村和門子主仆二人的“登龍術(shù)”和“厚黑學(xué)”,也看到了賈雨村的忘恩負義和道貌岸然,對甄士隱和香菱。
香菱的父親甄士隱,黛玉的老師賈雨村,一個將真事隱去,一個將假語留存,一個遁世而去,一個入世而來。真事與假語,有恩與忘恩,看破與癡迷,每人有每人的因緣,每人有每人的結(jié)果。
人生的意外很多,所以才新鮮。誰能想到黛玉的老師會是賈雨村?賈雨村,受著喜鵲的教育卻長成了一只烏鴉。對黛玉來說,學(xué)生不一定重拾老師的“衣缽”,更不一定繼承老師的“精神”?!<S里開出了芙蓉花。
母親亡故后,黛玉初進榮國府。賈母問黛玉念什么書,黛玉的回答是:“只剛念了《四書》?!摈煊裼謫栨⒚脗冏x何書,賈母沒有正面回答,只說:“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這一句,有人認為賈母自謙,有人覺得她不重視女孩子的教育。也許,她說的是實話。從迎春、探春、惜春迥然不同的人生和人生哲學(xué),就能略微感知姊妹幾個所受教育的雜亂和參差。
黛玉讀的《四書》,指《大學(xué)》、《中庸》、《論語》和《孟子》。毋庸置疑,都是儒家的經(jīng)典。不過,黛玉的詩作透露的卻是道家思想。她的三首詠菊詩,都具解讀價值——出現(xiàn)了晉代詩人陶淵明?!耙粡奶樟钇秸潞螅Ч鸥唢L(fēng)說到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是《詠菊》和《問菊》的句子。到了《夢菊》,陶淵明這個詩人和“莊周夢蝶”這個典故一起出現(xiàn):“登仙非慕莊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黛玉的佛家思想,表現(xiàn)在她和寶玉的“參禪”一事上。她的智慧,弄得寶玉竟然不敢承認自己“參禪”了。這場嚴肅的“參禪”行動,卻由看戲開始。
寶釵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寶玉批評她“只好點這些戲”,說自己從來怕這些熱鬧。寶釵道:“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那里知道這出戲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寶玉見寶釵說得這般好,便湊近來央告:“好姐姐,念與我聽聽?!睂氣O便念了起來,其中有“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一句。寶玉聽了,稱賞不已,又贊寶釵無書不知。黛玉對他說:“安靜看戲罷,還沒唱《山門》,你倒《妝瘋》了。”說的湘云也笑了。
俗世中,小兒女的爭風(fēng)吃醋躍然紙上,小情侶的打情罵俏活色生香。顯然,黛玉是知道這出戲的,湘云也懂得黛玉的弦外之音。散戲后,受到“刺激”的寶玉作偈“無可云證,是立足境”,黛玉看后說了句“無立足境,是方干凈”——簡直是六祖慧能對神秀了。寶釵娓娓道來慧能和神秀偈子的高下,完全忘了寶玉的難堪——看來寶釵還沒說夠。
其實,儒道釋的內(nèi)力,早就在歷史中融合,集于黛玉一身也就毫不奇怪了。至于,儒道釋的戲份,早就在歷史上寫就了孰多孰少,個體不同也就不足為奇了。
愛和自由,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元素。掙扎,是為了愛;沉浮,是為了自由。但愿,沉浮皆自由,所失非所求。
她們的隱喻《紅樓夢》,充滿了隱喻。你在書里看到了什么,就會在生活里發(fā)現(xiàn)什么;你想在現(xiàn)實里發(fā)現(xiàn)什么,就能在書中找到什么。現(xiàn)實不蒼白,書本不單調(diào),真是一種絕佳的契合,難得的合拍。
“原應(yīng)嘆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第一個字的諧音。原應(yīng)嘆息的不僅僅是四個女子,還是四個不同的美夢。元春,那是榮華富貴的夢;迎春,那是妥協(xié)退讓的夢;探春,那是潑辣進取的夢;惜春,那是孤絕決裂的夢。
元春告訴我們榮華富貴到底變成了虛空,迎春告訴我們妥協(xié)退讓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探春告訴我們潑辣進取不一定能如愿以償,惜春告訴我們孤絕決裂只剩下出家一條路。
“四春”是姊妹四個,如花似玉,姹紫嫣紅,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夢境。黛玉、寶釵和湘云,是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心境。
黛玉應(yīng)該是人自有智識以來的第一個階段,青春時光。那天,對于父母給他的設(shè)計,兒子說了句,我不給自己留后路。小伙子無意中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不給自己后路的從來都是年輕人,黛玉身上具備這種素質(zhì)。
黛玉對愛執(zhí)著,對人生也投入。在大家的利益和寶黛釵的“三角戀”漩渦里,敗得一塌糊涂。敗了也就敗了,看開,放下便可。但,黛玉偏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主,寧愿選擇“天盡頭”的“香丘”。
不論你多么執(zhí)著,多么努力,所有的愛情都會淪為“三角戀”。不論你多么淡泊,多么超然,所有的愛情都會被利益沖散。這是我讀《紅樓夢》得出的結(jié)論。作者這樣的寫法顯然不是為了看點和賣點,而是真實的存在。人說,藝術(shù)高于生活,有時,生活大于或等于藝術(shù)。
如果黛玉隱喻的是青年時代,那么寶釵暗示的就應(yīng)該是中年人。你看,她的處處心機,她的時時忍讓,她的婚姻是家庭利益的載體,她對寶玉的那點愛被現(xiàn)實消磨殆盡,面目全非。此時,她的母親需要她的安慰,她的哥哥需要他的挽救,她的嫂子欺負她,她的丈夫放棄她。而她所有的希望,便寄托在生養(yǎng)一個兒子上,這樣,日子總算可以繼續(xù),即便她的丈夫不愛她,她的娘家不能容留她——續(xù)書給了她這樣一個結(jié)局,含混地。
一片荒蕪的尷尬,無法言說的艱辛,都在寶釵的身上和心里,她不敢像黛玉那樣哭哭啼啼,率性而為,她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繁復(fù)程序炮制出的“冷香丸”,壓制的永遠是她自己的欲望,成全的卻都是別人。
而湘云,似乎就到了老年階段了,那是很好的人生狀態(tài):無所用心,隨遇而安,生活得不費力氣,雖然父母雙亡的她也要靠做針線活貼補生計。經(jīng)歷了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終于洗盡鉛華,刪繁就簡,沒心沒肺的心境慢慢出現(xiàn)了。湘云不在兒女情長上下功夫,也不為家庭責(zé)任用心思,來就來了、去就去了,富就富了、窮就窮了,愛就愛了、恨就恨了。
林黛玉是樹——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薛寶釵是雪——雖曾鋪天蓋地,終于銷聲匿跡;史湘云是水——隨波逐流,圓潤自如。
青春期,黛玉那樣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們憐惜她到了偏愛的地步,是因為我們不會擁有她那樣決裂的勇氣。
人到中年,寶釵那樣的——吃力,卻不討好。我們不愛她卻尊重她,是因為我們害怕自己落入和她同樣的境地。
夕陽紅了,湘云那樣的——拿得起,放得下。我們喜歡她的輕松也向往她的率真,是因為我們也渴望“第二春”。
老年生活,就是我們的第二春,那時的我們一定沒有了決裂沒有了決心,隨心所欲和隨波逐流注入了我們的氣質(zhì)和氣魄。人說“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我們就是那曾經(jīng)滄海的水!
她們的覺悟。
大學(xué)同學(xué)說,《紅樓夢》里,寶釵和寶玉、黛玉是心意相通的,是最能理解寶玉黛玉的,因為他們都有一個破滅的世界觀。《紅樓夢》一部小說,講的都是悟與不悟,是不同個性在“悟”上的不同反映,寶釵就是看破看開的那個人,早早得道的那個人。
原來,早慧的同學(xué)二十年前就已經(jīng)讀懂了寶釵。而我,一直對寶釵懷有成見,源于她對金玉良緣的默認、對寶黛愛情的覬覦。二十年后,再和同學(xué)交流,突然間醍醐灌頂,原來自己和寶釵也是息息相通,惺惺相惜。
一個理想破滅的女孩兒,從豪富到衰微,從面熱到心冷,從率性到偽飾,從繁復(fù)到簡陋,從父母雙全的嬌嬌女到母親依賴的乖乖女,從“送我上青云”的雄心壯志到“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的清醒自知,寶釵早早地悟了,早早地了悟,冷漠冷靜,清醒警醒。
寶釵曾經(jīng)那么地?zé)嵝臒狒[,如同她與生俱來的熱毒。寶釵變得那么心冷意冷,如同她維持生命和健康的冷香。
雙親寵愛的寶釵,浸泡在繁華富貴里,是淘氣的、纏人的、任性的。關(guān)于閱讀量,黛玉懷春時才偷偷讀了一本《西廂》,而寶釵早在七八歲上就讀了《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關(guān)于穿著打扮,寶釵曾經(jīng)金銀首飾滿箱滿柜,現(xiàn)在的她卻“不愛花兒粉兒”,首飾壓在箱底或者送給別人,連母親都說她“古怪”。關(guān)于住處,寶釵是家里的頂梁柱,卻住“雪洞一般”的房間,玩器全無,衾褥樸素。
就是這樣的寶釵,怕看雜書閑書的黛玉移了性情,怕窮困潦倒的岫煙受窘受寒,怕父母雙亡的湘云沒有活動經(jīng)費,勸在女人堆里混日子的寶玉追逐仕途經(jīng)濟。就是這樣的寶釵,贏得了盛贊,也引起了誤會。因為感情糾葛,黛玉首先拿她當情敵;因為政見不同,寶玉把她的話當做混帳話;因為生活態(tài)度不一樣,賈母看不上她的簡樸素凈。
對于寶釵住所的布置,別人猶可,賈母認為犯了“忌諱”,惹親戚們笑話,話語里充滿了火藥味,小姐的繡房都搞成這樣,“我們這老婆子,越發(fā)該住馬圈去了!”
貌似熱鬧,貌似受敬,寶釵其實一直生活在孤獨里。賈母好熱鬧,寶玉好熱鬧,黛玉會胡鬧,湘云會大笑,襲人有用意,母親不懂得,哥哥不爭氣,嫂子不是東西。被盛贊被追捧的寶釵,她的孤獨寂寞一點也不遜于寶玉黛玉。
寶玉生在紈绔里,長在膏粱里,在父母眼里卻是“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的問題少年。父親不疼,母親不愛,姨娘和兄弟加害,寶玉在家庭和情感的夾縫里游弋,甜蜜而辛苦。
花柳繁華地里,寶玉是荒涼的;溫柔富貴鄉(xiāng)里,寶玉是寂寞的。寶玉的荒涼和寂寞一如戀人黛玉,只不過,黛玉是寄人籬下,寶玉是在自己家里,寶玉選擇的是出世,黛玉則在出世入世的苦痛掙扎中魂歸離恨天。
了悟前后的寶釵,放手前后的寶釵,選擇的都是入世。對于黛玉的熱切,她有嚴厲的忠告——移了性情就是自毀形象,黛玉總算理解了她的善意,二人一度成為閨蜜。
對于岫煙的處境,她有冷靜的剖析——人窮也不必妄加掩飾,岫煙是閑云野鶴般的女子,后來和寶釵成了姑嫂。
對于寶玉的出家,她有淡然的態(tài)度——走就走吧,襲人卻不舍寶玉,搞不懂寶釵的無動于衷。
對于金釧的死,她有冷漠的看法——放棄生命的糊涂人,王夫人的良心因此得到安慰,感激寶釵的點撥提醒。
對于賈母的批評,她有淡定的做法——討好不了也就罷了,賈母愛護外孫女黛玉,那是人之常情。
對于小紅的私情,她有虛偽的掩飾——你們見到林姑娘了嗎,寶釵春風(fēng)拂面,內(nèi)心卻大罵小紅“奸淫狗盜”。
對于襲人的再嫁,她有平靜的處理——強扭的瓜不甜,留住襲人的是寶玉和他的榮華富貴,送走襲人的是沒了寶玉也沒了榮華富貴。
寶玉出家后,寶釵依舊安度時日,即使時日不靜好,感情不美好,人生不安好。
直到小說結(jié)束,直到賈府困頓,直到寶玉出家,大家才明白過來,原來剛進賈府的寶釵就和他們現(xiàn)在的心境處境一樣:看人來人去,無動于衷;聽孰是孰非,心灰意冷。不同的是,悟了醒了的寶釵仍堅持著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很多人不悟不醒,即使醒悟,出世時也不安心,入世時更不安寧,前者是寶玉,后者是黛玉。
寶釵的了悟,比寶玉早了整整“一個故事”。寶釵在故事的開頭,剛踏入賈府大門之時,寶玉在故事的結(jié)尾,離開自家門檻的時候。黛玉一直是熱切的,激烈的,從來到去,從生到死,都沒有勘破紅塵、放開自己,她消極避世的表象下藏著對愛情的纏綿和對人生的癡迷。
對寶釵來說,好即是了,了即是好,冷便是最熱的熱,淡便是最濃的濃。對人生的態(tài)度,她是冷冷的,對寶玉的感情,她是淡淡的。
也許,這就是悲憫情懷,也許,這也算積極人生。
紅樓讀后感篇二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fēng)月情濃。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BR> 認識《紅樓夢》這本書時是在我三、四年級的時候,當時老師讓我們多了解四大名著,而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便一眼喜歡上了。
夢紅樓。“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焙雎勔慌右髟姡犃吮阌X得愁腸寸斷。回首望去,一女子站在樹下,細看,可謂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面厴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姣喘微微。閑靜如姣花照水,行動如若柳扶風(fēng)。
心較比甘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如此悲傷之詩,從她口中念出,體現(xiàn)了她的孤寂苦悶之情。回想記憶中她在葬花之前和寶玉發(fā)生了誤會,才獨自一人來此葬花,表達她的悲傷憂愁之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林黛玉的難過悲涼的情緒,繼而夢醒時分,憂愁久久不能散去。
紅樓之夢,深刻之至。我雖然為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悲涼愛情故事所惋惜,但這也是那時時代必然發(fā)生之事,敢問世間有多少相愛的可以真正在一起,當時的社會本質(zhì)有多么的腐朽,封建的制度,黑暗的官場,險惡的人心,腐朽的社會,這都是這本書揭露的現(xiàn)象。此書是以清朝為背景所編寫的,顯示了社會背景,揭露了社會本質(zhì)?!都t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guān)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jié)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jīng)到了“運終權(quán)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實為名著之作。
雖夢紅樓,但紅樓夢,不過終究是一場夢啊。
紅樓讀后感篇三
魯迅說《紅樓夢》:“經(jīng)學(xué)家看見《易》,道學(xué)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苯袢者€應(yīng)該加上一句——白領(lǐng)看到職場秘笈。
而美學(xué)家蔣勛看到的是慈悲:“我是把《紅樓夢》當佛經(jīng)來讀的,因為里面處處都是慈悲,也處處都是覺悟。”
蔣勛解讀的《紅樓夢》前80回計劃出8本書,每本書講解其中的10回。還有配套音頻,整整160個小時。聲音平和溫柔,是失眠人士最佳伴侶。這是一個浸泡在《紅樓夢》中的過程。一邊聽,我一邊感嘆:怎么可能有人想到要去一句一句地講解一部長篇小說?真真不可思議,不是對《紅樓夢》極其執(zhí)著的人,不會這么做。如同蔣勛說,他不是研究《紅樓夢》,“我是愛上了它。”
《紅樓夢》對他來說,不是紅學(xué)飯碗,不是研究對象,是心心相印,如遇故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帶著深愛的情感反復(fù)讀,這樣讀《紅樓夢》,與考據(jù)家當然不同,更加有溫度。與“野路子”的劉心武也不同。尤其是第5回中驚人的超現(xiàn)實描寫——13歲的寶玉喝醉了犯困,進秦可卿臥室去午覺了一回。只見秦氏臥室內(nèi)擺放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shè)的寶鏡”、“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這段描寫,劉心武視為秦可卿有皇家背景的暗示,洋洋灑灑考證出一篇長文。蔣勛的看法是,曹雪芹在這里不是實筆,是虛筆,意在表現(xiàn)一個酒醉少年情欲的覺醒,而武則天、趙飛燕、楊貴妃、西施、紅娘,都是古代青少年性幻想的對象。這解釋顯然更為合理,貼近文本,也貼近人物性靈。
蔣勛回到文本本身,就把《紅樓夢》當做一本小說來看,就把夢中人當做活潑潑的人來看,而不是去尋求字里行間的微言大義,政治隱喻。不是一定要牽涉到宮廷政治、美人天下才有意義?!都t樓夢》中,最好看的部分,不是故事情節(jié)跌宕,而是那些看似無所事事的下午,細節(jié)的生活點滴。高鶚的續(xù)40回為什么讀起來沒味道?其實故事大綱是沒有大問題的,就是因為少了細節(jié)和閑筆,氣韻沒了,骨架雖在,血肉卻不豐滿。
蔣勛的讀法與眾不同,他看到了我們熟悉的《紅樓夢》,比如寶黛釵的愛情,比如一個大家族的衰落,比如大觀園的青春王國……也看到了那個我們熟視無睹的《紅樓夢》。
他看出了秦可卿的可憐。她出身寒素,父親是個小公務(wù)員,為了她弟弟秦鐘上個義學(xué)的二十幾兩見面禮也有東拼西湊才行。嫁到賈家這樣的豪門,對她是幸還是不幸呢?雖然上下都贊她做事大方周到,但她背后必定付出無數(shù)心血。她跟王熙鳳是不同的,王是九省統(tǒng)制之女,豪門大戶的諸多禮數(shù),她自小熟悉,且天生的八面玲瓏,嫁到賈家又有王夫人是她的親姨媽罩著,但秦可卿是灰姑娘入豪門,其中經(jīng)歷多少委曲求全,隱忍克制,自有他的苦楚。
這倒也罷了。蔣勛從《紅樓夢》中,讀出了作者對賈瑞、薛蟠、趙姨娘這樣的人的同情,這便真真不容易了。
年輕人看賈瑞,只覺得下流齷齪。50歲的蔣勛再看紅樓,才被這個人絕望的愛感動。這個人自幼父母雙亡,祖父又是個腐儒,一輩子也沒考取科舉,只能混在家塾中教書,一肚子的郁悶不得志都發(fā)泄到孫子身上,每天非打即罵。賈瑞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沒有感受過愛和溫暖,毫無自信,也毫無天分,家族中不到10歲的孩子都看不起他。對王熙鳳的愛,是他人生中唯一的光亮。最后為了追逐這點光而死,他那種毀滅性的愛,必須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才讀得懂。
蔣勛也看到了薛蟠的可憐。他強搶香菱、打死馮淵的時候,也就是16歲左右,相當于剛上高中的富二代,爸爸早死,媽媽疼愛這個獨生子,家里有財有勢,卻又缺乏管教。打死馮淵這樣大的事,他都不用做什么,自有旁人替他搞定。怎么可能不變得越來越放縱?“這就是他最可憐的地方:他根本沒有機會反省自己。”只有在放縱、闖禍路上一路飛奔下去,直到無人可以替他收拾。
“作者把自己隱藏起來了,他只是像鏡子一樣照給你看人生的現(xiàn)象。”如同佛經(jīng)所說的“如實觀照”,這正是《紅樓夢》最了不起的地方??此破届o客觀的文本背后,自有深深的慈悲,每個人他都看在眼里,平視過去,對微如草芥的卑微者,對錦繡之中的華貴者,在理解上有同樣的深度。
“十年增刪”,這是紙上功夫,更是心頭的功夫,放下我執(zhí),放下分別心,“落難之后人不會沒有牢騷,沒有怨恨。十年必須修行到把所有的牢騷去掉,把所有的愛恨都放平。”紅樓寫出滾滾紅塵蕓蕓眾生在情欲或物欲中煎熬的可憐,借“假語村言”傳達深深的悲憫。
這樣的寫作呈現(xiàn)出的復(fù)雜性,使得它完全可以被一讀再讀,從16歲讀到60歲。甚至,從《紅樓夢》還可以觀照出當下,同樣看得到有人像賈瑞,有人像薛蟠,有人像王熙鳳,豪門女星之中,有秦可卿之苦的,也自有人在。
所謂“紅學(xué)家”若體會不到《紅樓夢》對悲憫的看重,只去考證,只當做學(xué)問來研究,如同對著一個美好的女子,只研究其三圍、身高、體重,家世背景。真真是可惜了。
紅樓讀后感篇四
想不到的紅樓事,剪不斷的紅樓情。
記得當初看完了《紅樓夢》后,我就一直想寫點什么,但我自知文化不高,不敢玷污文學(xué)。真要寫點什么的時候,沒想到是以這種形式。
對于《紅樓夢》重拍,我一直就不接受,可是個人意愿無法改變導(dǎo)演行動。雖然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看見那些負面新聞一連接一連地出現(xiàn),各種言論也塵囂而上。我堅決反對用這種不嚴肅的形式重拍《紅樓夢》,還沒有開拍,就已經(jīng)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美女選秀。這些美女在銀幕上不斷地出現(xiàn),裸露在全球觀眾的眼球里,還有什么內(nèi)涵可言?每人也展示了自己的節(jié)目,但我從她們的臉上看到的只是喜怒哀樂,并不是那種發(fā)自內(nèi)在的氣質(zhì)或品德之類的東西,在她們身上我找不到某種特別的神韻。我還是大膽地宣傳,《紅樓夢》已被當初的演員演到極致了,沒有人能代替,再重演只不過是丑化文化。紅樓已成夢!往日的所有已在我們腦海里成為永恒不可磨滅的記憶。如果新《紅樓夢》真播出后,我想觀眾更多的是帶著看鬧劇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看新版紅樓,對里面的人物評頭論足,那么誰會關(guān)注曹先生所寫代表的目的又是什么?這完全是一場浮躁走的秀罷了。結(jié)束吧,什么事都要適可而止。
有人說:“曹雪芹給了林黛玉靈魂,陳曉旭給了林黛玉血肉?!币苍S吧!正是這一場紅樓選秀,才真表現(xiàn)出陳曉旭是獨一無二的“林妹妹”!所見閨英閣秀,皆未有稍及上曉玉者。真想抵制那些無知的人,告誡她們只是在當一個‘時代’的小丑,她們在把經(jīng)典當娛樂再把娛樂當經(jīng)濟。紅樓夢本就應(yīng)該隨著林妹妹的仙逝,冷月葬花魂般地成為記憶!“千紅一哭(窟),萬艷同悲。(杯)”,娛樂界對《紅》的一舉一動正牽制我們的神經(jīng),紅樓是一部經(jīng)典文學(xué),可他們不惜重資在瑰麗的名著上炒作文章。經(jīng)典是不可顛覆,藝術(shù)是有靈魂的.,作秀怎么能也攀上“藝術(shù)”兩個字了?我們應(yīng)珍惜存量不多的文化精品,不要糟蹋了文學(xué),不要輕視文化,這是一部不朽的名著。
在這商業(yè)利益泛濫的中國,不覺警惕:要保護中國文化,真的很難了。像《紅樓夢》重拍只會將中國的藝術(shù)變成一種庸俗的商業(yè)行為。他們的行為根本與普及紅學(xué)、發(fā)掘名著沒有關(guān)系。
我一直不了解張紀中先生為什么要重拍紅樓,是想攀比?可能你并不知道初衷會演澤成今天這樣的局面,也許你有更多我不想知道的想法,但我只是知道有些東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超越的。放眼觀看,真真是勞民傷財。但現(xiàn)在娛樂界“緋聞”已成為一種經(jīng)濟,炒作越厲害收入越多,像某個網(wǎng)絡(luò)紅人所講的:“罵吧,罵得越厲害,證明我越紅?!薄K囆g(shù)是有靈魂的,要全心演澤它很難,如果今天的新聞是真的,這是一種對藝術(shù)的玷污。才貌雙全的人廖廖幾,要演紅樓夢中人至少她是個——品德高尚者。我知道,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扭轉(zhuǎn)這些人的步伐。這種現(xiàn)象似一個時代藝術(shù)的變更,漸漸趨向另一種申美觀,好像有人特別用心將名著用超女的形式來演播。
紅樓讀后感篇五
《紅樓夢》這本書相信大家都讀過,即使沒有讀全,也讀過其中的片段。這是一部無法形容的書,傳奇?zhèn)ゴ蠖疾荒芤r托出這本書的真正的內(nèi)涵!我將將把這本書讀完,我就感覺這是一本我一輩子都無法吃透的書了,自從“紅學(xué)”形成后,多少代人也沒有吃透《紅樓夢》,直到現(xiàn)在!
《紅樓夢》成書于清代乾隆年間,屬章回體古典長篇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是中國清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都t樓夢》,又稱《石頭記》、《情僧錄》、《風(fēng)月寶鑒》、《金陵十二釵》,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文學(xué)成就的古典小說,是中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著重描寫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tài),種種不調(diào)和的矛盾。
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物。構(gòu)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鄙視功名利祿,不愿走“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罵讀書做官的人是“國賊祿蠹”,懶于與他們接觸拜會。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jīng)書”,卻偏愛于“雜書”,鐘情于《牡丹亭》、《西廂記》。他還對程朱理學(xué)提出了大膽的質(zhì)疑,認為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了。這充分顯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貳臣”。
他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在這種駭世驚俗的思想指導(dǎo)下,寶玉終日在內(nèi)幃廝混,并鐘愛和憐憫女孩子,鐘愛她們的美麗、純潔、洋溢的生氣、過人的才智,憐憫她們的不幸遭遇,憐憫其將嫁與濁臭的男子,失去了她們的圣潔之美。賈寶玉道:女子出嫁前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與污濁男子同流,成為死魚眼了。他甚至為自己生有一個男子之身而感到無可挽救的遺憾。
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就是與林黛玉的相愛。這場戀愛,一方面開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終形成。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為。寶、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戀愛中背離了封建社會的人生之道。他們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導(dǎo)致了兩人的悲劇結(jié)局。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可能是個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種姻緣,不想命運如此多作弄,其特點可概括為“凄美”二字?!捌唷眲t主要表現(xiàn)在林黛玉的身世凄涼、纖弱多病,“美”則表現(xiàn)在外在、內(nèi)涵、藝術(shù)”這幾個方面。兩者相加就構(gòu)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劇形象。
初見黛玉,作者并未直接著墨來描繪她的美,而是巧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林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嘆: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而在寶玉的眼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已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籬下的處境讓她總是小心翼翼地為人處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輕了去”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一個蘭心慧質(zhì)的女孩兒的小心眼兒更可以為她增添些靈慧與可愛之處,從而使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塑造變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感人至深。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較大部分的一些的文學(xué)作品中,作者們往往對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揚而使主人公幾達神化的程度,這就導(dǎo)致人物的塑造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變得空泛無趣、了無動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們又可以從她與寶釵相處的文字里邊看得出來,盡管兩人在平日里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來待寶釵竟更比他人好十倍,還把寶釵讓她每日吃上等燕窩一兩以滋陰補氣當作是寶釵對她的體貼。再者我們還可以從她教香菱作詩誨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舉等事可以看出她內(nèi)心的善良。事實證明,越到后來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寶釵,而是以誠相待,啥也不瞞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與坦誠也由此可見一斑。
榮府內(nèi),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鳳。王熙鳳的陰毒可謂人人皆知,作為榮府總管,她弄權(quán)作勢,兩面三刀。她用毒計害死賈瑞,又陰謀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個性是潑辣的,文中處處都不忘點明這一點,像她過生日那天,與那鮑二家的媳婦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見得。但畢竟她很能干聰明,榮府上下大小事務(wù)都得她說了算,又善于迎合賈母,深得老太太的寵愛。她的根本目的是聚攏錢財,趙姨娘曾說過,這一半家產(chǎn)不叫他搬到他娘家去,我也不是個人。”
《中國大百科全書》評價說,紅樓夢的價值怎么估計都不為過?!洞笥倏啤吩u價說,《紅樓夢》的價值等于一整個的歐洲。《紅樓夢》是一部大書。有評論家這樣說,幾千年中國文學(xué)史,假如我們只有一部《紅樓夢》,它的光輝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都t樓夢》是言情小說,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偉大,必須有一個條件:起于言情,終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淺薄,而偉大的言情則有一個不言情的底子,這樣才能襯出情的深度!
我將會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繼續(xù)研究《紅樓夢》,這本書實在是太過奇特,太過精妙,讓人拿得起,放不下,總想在書里面繼續(xù)不斷的讀下去,品味下去,這就是奇書的力量,這就是真正的書,真正的絕世奇書!我知道自己研究不透,但是我還是會去研究的,我注重過程,不注重結(jié)果!
紅樓讀后感篇六
《紅樓夢》書最少買過十本,很多次翻看,不過沒有一次真正完整看完過,要么看過前面三四十回或者抽著看過常被提及的回目。去年看過《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最近抽著看歐麗娟老師的《紅樓夢》課程視頻,蔣勛的《細說紅樓夢》也曾經(jīng)嘗試聽過一部分,周汝昌先生的紅學(xué)著作大學(xué)也看過幾本,卻沒完整通讀過《紅樓夢》很奇怪。歐麗娟老師的課程視頻應(yīng)該可以算今天最棒的偶遇了,文學(xué)研究真正扎扎實實下過功夫可以做到怎樣,有扎實的文論功底做文學(xué)研究可以做到怎樣,對前人各種流派、各種成果進行深入辨析可以做到怎樣,對《紅樓夢》文本爛熟于心可以做到怎樣。業(yè)余興趣來說,其他方面很難做到,但是通讀下文本,對文本慢慢做到熟悉還是可以做到的,也是應(yīng)該做到的。
還是缺耐心,多次看得想把書丟開。對論述型書大多可以做到一口氣讀完,小說缺耐心,或者說是缺訓(xùn)練吧,僅止于中篇,看過的長篇也就一兩部。
看下來更加對看過的歐麗娟老師的視頻認同。《紅樓夢》對《西廂記》《牡丹亭》等的繼承僅止于文詞、情緒等,更多的是批判,甚至很不屑,因為那些作者對貴族生活大多只是猜想、臆測而已,并沒有真正的貴族生活體驗,對貴族生活也缺乏真正的了解,顯示出真空狀態(tài);而《紅樓夢》則不同,展現(xiàn)的是真正的貴族生活,真正的貴族愛情,扎實。作者也是反對自由戀愛的,因為幾個自由戀愛的結(jié)果都不好:賈寶玉和林黛玉,柳湘蓮和尤三姐……都沒有好下場,倒是上承天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以落實的,反而大多有較好的結(jié)局。
抽空耐著性子把余下的回目看完,把歐麗娟老師的視頻也追完。
《紅樓夢》大量的讖語式表達是曹雪芹追求藝術(shù)形式結(jié)構(gòu)的美感精心設(shè)計,還是他確實具有強烈的天命神道觀的體現(xiàn)?從夢游太虛幻境里的判詞到抽中的簽里的命運暗示的詩讖,大觀園里一幕幕戲劇上演時參透命運或泄露天機的戲讖,指引或預(yù)示人物婚戀關(guān)系走向的物讖……帶來強烈的命中注定的感覺??鬃佑形迨烀恼f法,其實,回顧來時路,曾經(jīng)經(jīng)歷時的看似偶然在放大尺度的時間維度里都展現(xiàn)了無法抗拒的必然趨向,這應(yīng)該是精心設(shè)計和一定的天命神道觀的體現(xiàn)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正因為如此更加體現(xiàn)出《紅樓夢》具有一定的自傳性質(zhì)!
整本書從頭到尾都籠罩在一道一僧的的帶有警醒性的對話和解救世人的企圖中。就和唐僧師徒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參悟人情天機、終到西天取經(jīng)成功、修成正果一樣,《紅樓夢》則可以算是以賈寶玉為代表的紅塵眾人歷盡情劫、看破紅塵、脫離苦海、度脫得道的人生記錄;賈寶玉則和孫悟空一樣由靈石幻化而成……《紅樓夢》確實有些像《西游記》的現(xiàn)實生活修煉得道的重構(gòu)。
紅樓讀后感篇七
笑者,情之美好。人乃有情眾生,紅樓一干人皆是情種冤孽,隨了神瑛侍者下凡而來。寶黛之愛最是讓人動容,他們的知己情更讓人羨慕,同對功名不屑。寶玉讓黛玉撫琴,黛玉打趣道不愿對牛彈琴,寶玉笑道鐘子期不一定也認琴譜,言下之意教人深念。寶釵撲蝶,多么青春美好可入畫兒的景兒。湘云醉臥,真真讓人憐愛。探春起社,何其風(fēng)流雅致。香菱學(xué)詩,只為純真的追求與喜愛。李紈教子,對于亡夫婦道的忠守……此之種種,皆乃情耳。
哭者,乃命運之作弄。寶黛既兩心相愛,何必有金玉之說?迎春與世無爭,為何偏嫁中山狼?探春精明能干,為何竟遠嫁一去不歸?妙玉清高孤潔,為何終陷泥沼中?香菱本是閨閣小姐,為何卻由主變仆?晴雯心比天高,為何身為下賤,因讒失命?諸多為何,諸多不如意,盡了黛玉一生淚,也惹了木兒的眼淚。
讀罷紅樓夢,再讀佛書,感觸愈深。恁多忘不了,正是“我執(zhí)”的表現(xiàn)啊。功名、金銀、嬌妻、兒孫,皆是過眼云煙,虛幻不真,終難抓住,只落得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何必太過執(zhí)著?木兒曾作詩曰:“勘破無明幾人往,古今哭笑戲一場?!焙坪朴钪妫Cr間,無非上演了一場又一場戲罷,留名者故有,遺忘者又何其多。你方唱罷我登臺,一部紅樓終結(jié)了,另有他部紅樓上演哉!
可嘆者,為那些紅樓奇女子。顰兒,木兒憐惜才情滿腹的你。寶姐姐,木兒理解心熱情冷的你。云兒,木兒喜愛豪爽無拘的你。元春,木兒明白無奈入宮門的你。迎春,木兒難忘丫鬟吵架時卻在一旁悠然看太上感應(yīng)篇的你。探春,木兒欣賞積極有男兒氣的你。惜春,木兒亦不忘唯伴古佛青燈的你。妙玉,木兒仰慕高潔的你。可卿,木兒疼惜早逝的你。李紈,木兒敬佩恪守婦道的你……然此些美好女兒,美好青春年華,終碎在了美麗的大觀園,怎不教人嘆息哉!
可念者,紅樓夢便是一部世間百態(tài),每個人都是主角,不論婆子小廝,還是公子小姐。好一個“不入紅門,不知苦海深”,這與佛又不約而合,人世無非一“苦”字耳。整日價為甚勞碌,終究得到了甚么?所有美好之情,美好之人,美好之物,便如夢一般,醒了甚么都沒了。爭耐世人仍在夢中難醒轉(zhuǎn),可念可念!
寶黛既兩心相愛,何必有金玉之說?只為金玉只說最般配。最不般配的就是鮮花和牛糞。
迎春與世無爭,為何偏嫁中山狼?只為父母眼光狹淺。偏右自己不能做主。好比今日劉志軍。
妙玉清高孤潔,為何終陷泥沼中?只為空無一技養(yǎng)身,雖清高但無剛烈之性。皮囊雖美,與俗人眠。
香菱本是閨閣小姐,為何卻由主變仆?只為水雖大終究漫不過船,澗底松耳。
晴雯心比天高,為何身為下賤?只為才高八斗,德薄一紙。古語命比紙薄。
紅樓讀后感篇八
紅樓夢的結(jié)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么樣的結(jié)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jié)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于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里埋?!痹僬f寶玉,最后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jié)局嗎?紅樓夢實是夢一場,噩夢一場。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笔郎蠠o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幸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凄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绔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BR>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于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xiàn)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zhàn)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shù)人們還希望圣人、神仙的出現(xiàn),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yīng)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吧趸奶?,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么都別做,做什么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么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么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么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xué)習(xí),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么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肮γ摗?,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shù)氖侄螌e人用代價應(yīng)換來的東西據(jù)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么不對,即使在別人眼里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后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愿的,沒什么不可以的。()所以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著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shù)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圣人”也需“凡人”襯。
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澳闼懒耍胰プ龊蜕?。”預(yù)示著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于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jié)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著自己的后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yè)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說,“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紅樓讀后感篇九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就會有一百種理解,這句話真的不錯!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受!我不是文學(xué)家,思想家又或者歷史學(xué)家。我只是無數(shù)拜讀《紅樓夢》的平常人之一!我無法從他的文學(xué)價值和影響上去精研細琢,我只能傾心于我的感覺,那如漏漏細流一般傾入我心脈的思感,令我久久平難以自拔。它向戀人一樣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感動、欣喜、憤怒、心疼、惋惜……我似乎被它死死地抓住,難以脫身。這就是寶黛之間刻骨銘心的愛情!
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都不是重點。
葬花詞里說的好:“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薄耙荒耆倭?,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BR> 林黛玉“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fēng),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自卑、自尊、自憐。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ㄇ鞍V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xiàn)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zhì)。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fēng)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fēng)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jié)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原來草莽。潦倒不通庶務(wù),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上誹謗!”要說黛玉命運中唯一幸運的事,那便是遇見了寶玉這個多情但專一的男子!生命里有他牽掛,有他惦念;死后有他傷心,有他思念!得到了他一心一意,忠貞不渝的愛情呵護!雖然結(jié)局并不美滿,甚至充滿了無盡的傷感,令人潸然淚下,但至少他至始至終只屬于她,從未改變!
一個是絕色佳人,一個是翩翩少年;一個聰明絕頂,一個博學(xué)多才;一個無意于功名利祿,一個從不說“仕途經(jīng)濟”的混帳話;她整天為他哭泣嘆息,他整天為她牽腸掛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這不正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嗎?然而在榮國府那樣的牢籠里,他們的愛情始終被壓抑著。張生還可跳過粉墻去同鶯鶯幽會,杜麗娘還可在夢里同柳夢梅結(jié)成夫妻,寶玉和黛玉最終連這點幸運也沒有。封建道德觀念在貴族之家就是天條,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以及賈家的敗落最終隔斷了他們的緣分。黛玉這個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風(fēng)刀霜劍”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寶玉的戀愛過程,始終伴隨著痛苦和煩冤,最終還是一場虛幻,“命運”把他們大大地捉弄了一場。這出和著血淚的戀愛悲劇,不僅使作者為之“淚盡”,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們談?wù)摬槐M的話題,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jié)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我們一邊感慨著寶黛之間愛情的忠貞不渝;一邊痛恨封建社會腐朽敗壞,憤憤不平這寶黛愛情的真正兇手;一邊惋惜這純潔高貴、美麗堅貞但卻是殘缺遺憾的愛情!
但我們也不要忘了汲取其中留給我們的教訓(xùn)!社會方面我們暫且拋開不談。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過程中,無論是戀人、朋友又或者是陌生人,我們都應(yīng)該以誠相待,相互信任!其實寶黛愛情悲慘結(jié)局背后的責(zé)任,又怎么能少得了“缺少信任”這一愛情生存的重要準則呢!
紅樓讀后感篇十
第一次讀《紅樓夢》時,我還是個小孩子。故事里的林黛玉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因為喜歡她,相反的,我從內(nèi)心十分討厭這位整天哭哭啼啼,做事刻薄,說話尖銳的小心眼。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賈寶玉對她癡戀一生。
等我長大點了,我又重新拿起《紅樓夢》。這時,我才慢慢明白黛玉的詩,黛玉的夢,黛玉的淚。重新讀描寫她與寶玉的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時,心里生出好些感觸:初見時黛玉在心里說的一名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脫口而出的這個妹妹我曾見過。這一問一答注定了這癡情的千古絕唱。
再讀,再品。黛玉多愁的淚也有了源頭。從小寄人籬下的她,小心翼翼,害怕別人對她的嘲笑。她沒有勇氣如史湘云,醉臥芍藥叢中的青石凳上,卻總是嚴嚴實實裹著一床紅綾子被;她沒有心氣如薛寶釵,寫出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云。她只愿嫁與東風(fēng)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黛玉的離去,讓我一直難以釋懷。黛玉深愛著寶玉,他們有著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結(jié)連理枝的愿望,希望白頭偕老。卻又無奈上天讓黛玉在心上人與另一個女人的良辰吉時,一面是洞房花燭,一面是生死離別。黛玉是苦的,有那么多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在愛的人的注視下離去。她卻只能焚稿斷情魂歸離恨天。黛玉輸了,敗了,而勝者是那與她心上人結(jié)下金玉良緣的薛寶釵。可是,黛玉又在哪里輸了呢,她的才情誰能比擬?她的一顰一笑何人能及?只能怪她生存的社會太黑,黑得如墨。黛玉的淚也只能反射它的黑。
黛玉也是幸運的。世界與封建的黑暗沒有玷污這位珠仙子,她一直高傲純凈,她可以繼續(xù)做自己,繼續(xù)純潔清高,就如她的詩質(zhì)來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濁陷渠溝!
合上書,閉上眼,一個消瘦蒼白的女子慢慢在黑暗中消逝,癡癡地唱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紅樓讀后感篇十一
讀《紅樓夢》,我很喜歡里面的人物。這些人物各有特色。
讀了《紅樓夢》后,我才知道,原來賈寶玉和林黛玉不是凡間的,賈寶玉生前是女媧補天落下的一顆靈石,林黛玉則是一株絳珠草,靈石用自己的露珠去灌溉絳珠草,讓絳珠草也成為了不凡之物。靈石投胎,絳珠草也要跟著投胎,去人間報答灌溉他的恩人。靈石一出生,嘴中就喊了一塊寶玉,于是起名為“賈寶玉”,絳珠草成了林黛玉,他們冥冥之中有緣分,最后因為命運的脅迫,林黛玉終究沒能嫁給賈寶玉。
寫這本書的作者是曹雪芹,其實寫的是他自己的故事:賈家最后敗落,而曹雪芹家也一樣。本來他是富家子弟,后來由于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斗爭,曹家遭受多次打擊,最后家產(chǎn)被抄,曹家從此日漸衰弱?!都t樓夢》前八十回是曹雪芹花了十年功夫?qū)懙模瑒e人替他寫了后四十回。
《紅樓夢》反映了當時的丑惡:賈雨村接到了案子后,因殺人者有錢有地位,賈雨村懼怕他的地位,就給銀子將被害者的家人打發(fā)走了,并說謊殺人者已死。他還怕門子(也就是下人)將事情說出來,就挑門子的錯,讓門子充軍了了事。
《紅樓夢》沒有結(jié)局,但它不僅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門文化,值得我們?nèi)ラ喿x、去鉆研。
紅樓讀后感篇十二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說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因為小時候經(jīng)常看《西游記》動畫片的原因,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西游記》。至于《紅樓夢》呢,兩本厚厚的大書,現(xiàn)在也望而生畏,更別說小時候了,所以在我小時候都沒摸過《紅樓夢》,更別說看了。
直到幾個月前,對《紅樓夢》毫無興趣的我,居然愛上了它。這是因為媽媽給我“聽”《紅樓夢》,聽聽別人怎么講《紅樓夢》。開始怎么也不習(xí)慣,可是聽著聽著,也就愛上了它。
原來《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也就是一塊石頭的故事?!都t樓夢》的第一回就講到了女媧補天時,那些補天的石頭共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其中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都被女媧拿去補天了,而偏偏那一塊石頭被扔在大荒山中。那塊石頭每天吸收日月精華,修煉成了一個小男孩,這就是賈寶玉的上一世。他每天在天上玩耍。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了一株快要枯死的草——絳珠草,于是就每天用靈河的水澆灌,絳珠草也吸收了靈河水的精華,修煉成一個小姑娘,也就是林黛玉的前生。
賈寶玉的前生覺得天上太寂寞了,便投胎下凡,享受人生的榮華富貴,而絳珠草也耐不住寂寞,也準備投胎下凡,決定用一生的眼淚來還賈寶玉給她澆灌的靈河的水,這也就是林黛玉為何總是哭,而賈寶玉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時一口咬定地說:“這個妹妹我見過”的原因。而《紅樓夢》最奇怪的地方還在于前幾回的時候,賈寶玉在秦可卿的房間睡覺時夢見自己到了一個叫做“太虛幻境”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柜子,一個和秦可卿長得一模一樣的警幻仙子告訴他,柜子里裝著《紅樓夢》中每一個女子的命運,打開一看,原來每個里面都有一幅畫和一個判詞。賈寶玉醒來之后覺得很好笑,可是想不到這些人的命運真的按照判詞中所寫的一樣,給人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
《紅樓夢》以賈寶玉與林黛玉青梅竹馬的愛情演繹出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從而折射出整個王朝、整個大時代的變遷,凸顯出處世的經(jīng)驗和人生的哲學(xué)。其中賈家的祖先曾經(jīng)是開國元勛,和皇帝一起打下了江山,被皇帝授予公爵位,令賈家子弟盡享了榮華富貴,沒想到賈家的子弟只圖享受放逸,不懂得珍惜,所以最后落到抄家的結(jié)局。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讀完《紅樓夢》我感觸很深,我們應(yīng)該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增強自身的抵御能力。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不要像賈家子弟那樣不學(xué)無術(shù)。一定要爭當新時代的好隊員。
紅樓讀后感篇十三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從故事的開頭,便寫了寶玉和黛玉的前世緣份,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筆。黛玉前世為絳珠仙子,化為人身是為了解前世的恩情,這也是黛玉為何總是哭泣的原因。本書描寫了一個富貴至極的大家族由盛及衰的過程,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敘說了寶黛愛情的悲劇。
書中有云:“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奔t樓夢再怎么繁華闌珊,終究是一場荒唐的大夢。《紅樓夢》為四大名著之首,它就好比一壺清茶,若不去仔細品嘗它、斟酌它,是永遠體會不到這壺茶深藏的甘甜的。紅樓之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用一生去品讀。
書中的詩詞美句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并且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回味。可能一句詩,一段詞,便是一個人物的一生了。
金陵十二釵應(yīng)該是最引人注目的,早在第五回《寶玉游太虛幻境》時便提到了她們的結(jié)局,從此埋下了伏筆。在太虛幻境的薄命司中,正有首詞,而這首詞就是她們每個人的命運。令人感慨,這或許就是“紅顏薄命”吧。黛玉含淚而亡,寶釵孤守而終,探春遠嫁他鄉(xiāng),迎春暴斃而亡,惜春出家守佛......一個個才貌過人的女子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而這根本原因便是賈家的衰敗導(dǎo)致的。
賈家不過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以小見大,側(cè)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朽。寶玉雖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他的婚姻卻是不自由的。在那個時候,表面還維持著繁華,但卻從各方面暴露了開始衰敗的跡象。
《紅樓夢》既是一支絢麗的燃燒著理想的蠟燭,又是一首悲涼的挽詩。其藝術(shù)價值就在于它能與讀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溝通,打動人心,讓人對書中的人物感動與憐惜,這種心靈的顫動,至今也價值無限。
紅樓讀后感篇十四
古典名著之中的《紅樓夢》,一直深深的吸引著我,書中的內(nèi)容使我難忘。
初讀此書,感覺全府上下整天只是吃吃喝喝、玩玩樂樂,沒有一個亮點。對于主人公賈寶玉的優(yōu)柔寡斷,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覺得厭煩,都沒有想讀下去的心情。但是想到偉人對《紅樓夢》的高度評價,我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又繼續(xù)讀了下去。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越往后讀,就越有意思,我就被書中的情節(jié)所吸引。后來才發(fā)現(xiàn)書中其實有很多亮點,如果你不仔細地讀,就不可能發(fā)現(xiàn)它們。書中的賈寶玉真可謂是多情公子,雖然女聲女氣的,但是我也在他的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zhì),而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此外,晴雯的堅強,鳳姐的爭奪名利,賈母的慈愛親和,以及薛寶釵的寬厚大度,每個人物的形象,情節(jié),我都深深地記在了腦海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她們身上發(fā)生的事也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但是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一個個悲劇也隨之而來:林黛玉的悲傷而死,惜春的出家,鴛鴦的上吊……我的心也變得沉重起來,仿佛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在看到結(jié)尾那么悲慘時,我還流淚了。賈府的繁榮到衰落,其實反映了一個社會的興衰,反映了封建社會女性的悲慘命運。
《紅樓夢》真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初讀《紅樓夢》,就使我受益匪淺?,F(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使我感動。
紅樓讀后感篇十五
近來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紅樓夢》,讀完以后,讓我對它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書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一大特色是正邪交賦,善惡相兼。正中我們常說的'人無完人一樣。它一般來說不表現(xiàn)純粹的“善”人與純粹的“惡”人。它的“正面人物”并非一切皆“善”,它的“反而”人物關(guān)非一切皆“惡”。
書中的主人翁賈寶玉與林黛玉,無疑是寄寓了作者的初步民主主義理想的人物,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肯定人物,但是,作者又表現(xiàn)了他們性格中非理想的、非下面的方面,非肯定的方面。客觀地、全面的寫出了人物性格的正反側(cè)面的多樣化。
作者筆下的賈寶玉,他擯棄功名利祿,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間”,也不“委身于經(jīng)濟之道”,不但不“留意”不“委身”于此,而且對此予以激烈的抨擊,每遇人勸他讀孔孟之書,“談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他就“只筆批駁誚謗”,說熱衷于“讀書上進”的都是“入了國賊祿死之流”。他背叛他的階級,他的父祖為他選定的人生道路,寧受死打也不回頭,然而他只希望“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qū)懽郑驈椙傧络?,作來吟詩……”?BR> 林黛玉也是一個性格多樣化的人物,她孤立無依傍的少女,向敵對的社會環(huán)境挑戰(zhàn)追求和捍衛(wèi)自己的愛情,表現(xiàn)得那樣勇敢剛強,可又那樣膽怯脆弱。
在書中,我感受到了人性格的復(fù)雜化,多樣化,它真是文學(xué)史上的里程碑。
紅樓讀后感篇十六
“弱柳扶風(fēng)”的黛玉,“金陵十二釵”之首的黛玉,她的孤獨與叛逆,真是令人琢磨不透啊!被戲為“楊貴妃”的寶釵,善解人意,從不與人斤斤計較,即使是被看不起的趙姨娘,她也從未流露出冷漠的眼神,因此,她贏得了賈府上上下下的喜愛,大多數(shù)的丫鬟和姑娘,都愛跟她玩。在“混世魔王”寶玉的眼里,他覺得“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他見了女人便清爽,見了男人便渾濁”他最厭惡高考狀元的書,但卻卻對《西廂記》情有獨鐘,癡情的他,愛上了黛玉,但最后這段美好的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的殺害了。
“花榭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 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放,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花落來復(fù)去……”一首《葬花詞》感動了多少人啊!
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一個個才華橫溢,各有風(fēng)格的女孩,都脫不了注定的宿命。
紅樓一夢,夢過后是凄涼和悲傷,夢醒后依然是粗茶淡飯,紅樓一夢的結(jié)局是“現(xiàn)實”!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讀后感篇十七
我最喜歡的名著是《紅樓夢》,這本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了賈府的由興到衰,更妙的是故事的開始以一個美好的神話為首,為這部古典名著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jīng)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唱盡了人間悲歡。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都t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chuàng)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尤其是黛玉葬花更深深地打動了我,林黛玉有著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jié)正是她自尊的體現(xiàn),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jié),是她的個性體現(xiàn)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ㄩ_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fēng)流。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BR> 世俗之人難以理解她的心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
《紅樓夢》不愧是經(jīng)典名著,讀后讓人久久不能平靜,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