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和組織安排,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教案的反思和修改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及時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不斷改進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單元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能根據(jù)在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不同的方向,并能運用合適的術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圖上的方位,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位置與變換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在鞏固新知識的同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
單元教學建議:
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會辨認方向。
學生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本單元要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親身體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并能用準確的方位詞對某一地點的位置進行描述。
在直觀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平移、旋轉現(xiàn)象。
直觀操作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時,可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基礎上,借助學具的直觀操作,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描述,充分感知物體的運動方向,認識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2~53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并能用適當?shù)男g語進行描述,能根據(jù)線路圖說出不同的方位。
2、能運用方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會看方位圖,對照方位圖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到哪兒玩過?[學生自由交流]。
師: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到農(nóng)村去看一看,好嗎?(課件出示走進新農(nóng)村的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你想到村里哪個地方?
師:從村口到風景區(qū)怎么走?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誰知到風景區(qū)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師小結:風景區(qū)所在的方向在東與北之間,是東北方向。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剛才我們參觀了風景區(qū),現(xiàn)在如果我們想從文化中心到飲料加工廠怎么走?
師:你能說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個方向嗎?
板書:東北、東南、西南、西北。
師:大家仔細觀察這四個方向。你能試著把我們認識的八個方向在紙上表示出來嗎?
[學生自己寫出八個方向,小組交流。]。
活動三: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能當一個合格的小導游了。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名小導游,繼續(xù)帶領大家參觀鳳凰村,并說出你們的參觀路線。
活動四:
師: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個方向嗎?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校園內(nèi)各個方向有些什么?
師: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來做游戲輕松一下好嗎?(領學生到操場上做游戲)。
游戲一:
游戲二:
活動五:
師:你能向你的同學介紹一下你的家在什么位置?你周圍的一些地點在什么方向嗎?
師:課后請大家繼續(xù)觀察,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3~56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并能用適當?shù)男g語進行描述,能根據(jù)線路圖說出不同的方位。
2、能運用方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會看方位圖,對照方位圖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
教學過程:
第一題:
是根據(jù)已確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個方向的練習。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填寫,完成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哪兩個方向是相對的。
第二題:
是一道利用山東省政區(qū)圖設計的辨認城市方位的練習題。練習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山東省政區(qū)圖,并讓學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山東省的哪個方位?然后教師向學生介紹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再讓學生討論回答練習中的問題。
第三題:
是一個通過辨認方向找朋友的數(shù)學小游戲。練習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到室外分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充分感受八個方向,教師也可多設想幾個游戲,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第四題:
呈現(xiàn)的是一個公園的平面示意圖,是用方向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觀察示意圖,然后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一名同學當導游,向同學介紹游覽路線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關公園的知識。
第五題:
是在實際生活中確定方位的題目。課前可先安排學生對自己周圍熟悉的建筑物進行觀察,課堂上讓學生在小組或班內(nèi)進行交流,交流時要用準確的方位術語來描述方向,以建立學生的方位意識。
第七題:
是根據(jù)路線圖辨認方向,確定行程路線的題目。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認真觀察行車線路圖,按題目要求獨立完成,然后匯報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線圖,讓學生任選兩個站點,互相說一說行車路線和方向,以培養(yǎng)學生認識路線的能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7~58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據(jù)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給它們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說的大門、傳送帶、升降機……的移動都是平移現(xiàn)象。
活動三:
師:我們接著再來看換氣扇、汽車輪子、吊扇是怎樣運動的,好嗎?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演的可真不錯啊!你能根據(jù)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再給它們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說的換氣扇、汽車輪子、吊扇……的移動都是旋轉現(xiàn)象。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9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第一題:
是區(qū)分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的基本練習。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模擬運動,說一說哪些是平移現(xiàn)象,哪些是旋轉現(xiàn)象,并說出理由。還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旋轉現(xiàn)象,讓學生感受平移現(xiàn)象和旋轉現(xiàn)象的區(qū)別。
第二題:
是按要求平移圖形,并給平移的圖形涂色的練習。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中的題目,完成后進行匯報交流。
第三題:
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的題目。把三個圖形按不同的要求進行平移,平移后能組成一條魚的圖案。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在“玩”中按要求進行,體驗數(shù)學帶來的快樂。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二
1.先回憶全學期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復習重點。
第107頁通過大卡通和學生的講話以及一幅插圖,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學習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先后學習了哪幾個單元的知識?各單元主要學習些什么?重要的知識都理解嗎?有沒有忘記?重要的方法都掌握了嗎?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錯誤都改正了嗎?通過回顧,使學生知道自己哪些內(nèi)容學得比較好、哪些內(nèi)容還存在問題,從而明確自己的復習重點。在學生回顧全學期的學習時,可以翻翻教材,逐個單元想一想,然后把回顧的主要情況在第107頁的表格里填一填,或按表格的欄目說一說。讓學生結合回顧學習情況,對老師提出一些建議,表達他們對教學的需要,有利于教師改進復習課的教學方法,加強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的效率。為了保證這一段學習活動的落實,教材在復習的第一課時安排的知識內(nèi)容不多,只要完成第1~3題。
2.以一些容量大的、綜合性強的題目帶動對知識的整理。
教材中的第2題、第4題、第14題等涉及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希望通過這些題的解答和計算帶動對相關知識的回憶,體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達到整理的目的。如第2題,在填表格時先讀讀表格里的兩個數(shù),再填入電視機和電冰箱的價錢,就復習了萬以內(nèi)數(shù)的讀、寫方法。然后把四種電器的價格從高到低有順序地排一排,復習了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最后進行估計。這些問題把認識萬以內(nèi)數(shù)這個單元里的主要知識都提取出來了,學生在完成這些問題時,能體會到理解數(shù)的意義是關鍵。無論是讀數(shù)、寫數(shù)還是比較數(shù)的大小和估計,都離不開數(shù)的意義這個基礎知識。又如第14題,先在圖中涂顏色分別表示做褲子和做上衣用的布,然后讓學生提出用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把認識分數(shù)這個單元里的主要內(nèi)容都帶出來了。學生在涂顏色時回憶分數(shù)的意義,還會結合分數(shù)的意義直觀地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在進行加、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也會聯(lián)系分數(shù)意義思考,從而體會到分數(shù)的意義是這個單元里最基礎的知識。
3.復習方法靈活多樣,培養(yǎng)學生整理復習的能力。
4.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是本冊教材里的重要內(nèi)容,應該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第5題用2、4、5、6四個數(shù)字和+-兩個運算符號先擺算式再計算,寓計算練習于游戲活動之中,把認數(shù)與計算緊密結合。學生能擺出許多算式,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練習也充分了。第6、7、8題都是解決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里的實際問題,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四則計算的意義和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進一步整理解決問題時的思路。第12題利用長方形及其周長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一道變式和開放的題,能幫助學生加強對周長的理解,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靈活性。第13題里三種月餅都吃到,合起來剛好吃了一個月餅,拿的方案很多,能讓學生體會答案的開放性。教材還十分重視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第11題安排了選擇不同的操作求圖形周長的問題,第15題里有小制作和活動操作的內(nèi)容。用好這些題不但整理復習了數(shù)學知識,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三
教學內(nèi)容:
例3。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得最高位商得數(shù)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再除的算理。
2、在經(jīng)歷一系列的計算練習后,感悟多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筆算步驟,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在合作交流中積極發(fā)表自己意見,同時學會傾聽,并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被除數(shù)得最高位商得數(shù)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shù)得前兩位再除得算理與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感悟多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筆算步驟,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豎式計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二、新授。
1、教師談話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計算嗎?算好后請你在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被除數(shù)前一位2除以6不夠商1,你是怎么處理的?
(2)處理后得到的商你寫在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為什么?
(3)接下來的商你又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學生說,教師板書。
4、試一試:1563。
集體訂正。
5、計算。
37864255。
引導學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余除數(shù)進行比較,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強調: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6、小結。指著例3與學生的板演提問。
說說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二、練習。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計算。
1762。
4564。
3813。
4955。
這4道題都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為什么有的商是兩位數(shù),而有的商是三。
位數(shù)?想想商的為數(shù)與被除數(shù)、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教學反思:
在計算之前先讓學生判斷商的位數(shù),并估算商的大約值,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感和估算意識,而且為計算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再通過檢驗確保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進行判斷和檢驗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四
在本節(jié)課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設置矛盾沖突:使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既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接著,我利用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讓同學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交流中獲取知識,最后適時引導、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過程都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jīng)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計算方法,讓學生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種形式有效的進行算法最優(yōu)化的滲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了怎樣計算。
其次,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注重知識間的層層遞進,在學生學會簡單的像23×2、42×2……這類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后,我讓學生自己試著筆算123×2、342×2、1234×2這類稍難的算式,讓學生試著自主學習,思考計算方法,利用新知的遷移來完成學習,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慢慢引導學生去嘗試找到一個總的計算方法,觀察這些計算時共通的地方。使學生能形成一種習慣。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五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聞聯(lián)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jié)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呈現(xiàn)新聞聯(lián)播片頭視頻,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yè)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fā)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六
1.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估算方法進行估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填空。
20+20+20+20+20=×()=()。
400+400+400+400+400+400=()×()=()。
在學生完成此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出: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來簡便計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賣出t恤的件數(shù)。
學生用82×5≈400估算出5個月一共大約賣出t恤400件,在學生匯報時要求說出是怎樣估算出來的。
2.估算賣出冬衣的件數(shù)。
教師:看來欣欣商場t恤的銷售量還不錯,下面我們再來看本商場12月份冬衣銷售的情況:(出示下表)。
種類毛衣大衣羽絨服夾克其他。
數(shù)量(件)7270687069。
你能很快算出大約銷售了多少件衣服嗎?
怎樣才能做到“很快”呢?
這個問題和剛才的問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你準備怎樣來估算這道題呢?
在匯報時要求學生說出分別把每個加數(shù)都看成了哪個整十數(shù)?這樣做是怎樣想的?
你是怎樣想到用乘法的.呢?
你們的這種方法用算式該怎樣表示呢?
現(xiàn)在你能再把這道題和估算賣t恤件數(shù)那道題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嗎?
那后一種情況要特別注意什么呢?
3.練習鞏固。
教師:你們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場7月份一共大約賣了多少件服裝嗎?(出示下表)。
短褲西褲休閑褲連衣裙短裙其他。
297300305300300301。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然后全班匯報。匯報時說清楚:是怎樣估算的?為什么要像這樣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號?特別要說到表中的每個數(shù)都接近或等于300。
4.小結估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練習三第5,6,7,9,10題,思考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訂正。(略)。
四、全課小結。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怎樣進行估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地方?舉一、兩個例子寫在你的作業(yè)本上。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七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小棒,卡片。
指名發(fā)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八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九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jù)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shù)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shù)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增加學生學習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實踐體會。
合作交流。
東、南、西、北卡片。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一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jù)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shù)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shù)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訂正時對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找出原因并改正.
1.做第108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然后讓學生改變題目的問題,口頭改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
2.做第108頁的第5題.
然后,讓學生改變第三個條件口頭編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改編,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學生口頭改編的應用題的要點寫在黑板上.如:
(2)……總數(shù)多38噸……
(3)……存的玉米是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的2倍.……
(4)……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比存的玉米多38噸.……
(5)……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比存的玉米少38噸.……
3.做第109頁的第6題.
練習二十六的第7~9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第21*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三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nèi)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shù)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shù)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nèi)說一說
總數(shù)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實踐、記錄、統(tǒng)計
[4]說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jù)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nèi)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qū)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三、總結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五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1、經(jīng)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lián)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lián)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倍”的概念
圓片數(shù)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1、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shù)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是怎樣想的?BR>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guī)ё舆M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倍。
(5)在灰?guī)ё拥暮竺婕由弦欢巍?BR>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jù)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六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xiàn)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xù)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xiàn)象,經(jīng)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七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體的長度。
2、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3、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會換算質量單位。
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并牢記它們之間的進率。
1、能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和表示物體的質量。
2、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7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3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數(shù)學書的寬。
數(shù)學書的厚。
生1:數(shù)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七、鞏固發(fā)展。
1、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并且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還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6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jīng)量出這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3、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4、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fā)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單元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能根據(jù)在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中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七個不同的方向,并能運用合適的術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圖上的方位,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位置與變換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在鞏固新知識的同時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
單元教學建議:
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會辨認方向。
學生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本單元要讓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親身體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并能用準確的方位詞對某一地點的位置進行描述。
在直觀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平移、旋轉現(xiàn)象。
直觀操作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時,可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基礎上,借助學具的直觀操作,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描述,充分感知物體的運動方向,認識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
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2~53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并能用適當?shù)男g語進行描述,能根據(jù)線路圖說出不同的方位。
2、能運用方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會看方位圖,對照方位圖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到哪兒玩過?[學生自由交流]。
師: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到農(nóng)村去看一看,好嗎?(課件出示走進新農(nóng)村的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你想到村里哪個地方?
師:從村口到風景區(qū)怎么走?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誰知到風景區(qū)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師小結:風景區(qū)所在的方向在東與北之間,是東北方向。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剛才我們參觀了風景區(qū),現(xiàn)在如果我們想從文化中心到飲料加工廠怎么走?
師:你能說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個方向嗎?
板書:東北、東南、西南、西北。
師:大家仔細觀察這四個方向。你能試著把我們認識的八個方向在紙上表示出來嗎?
[學生自己寫出八個方向,小組交流。]。
活動三: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能當一個合格的小導游了。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名小導游,繼續(xù)帶領大家參觀鳳凰村,并說出你們的參觀路線。
活動四:
師: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個方向嗎?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校園內(nèi)各個方向有些什么?
師: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來做游戲輕松一下好嗎?(領學生到操場上做游戲)。
游戲一:
游戲二:
活動五:
師:你能向你的同學介紹一下你的家在什么位置?你周圍的一些地點在什么方向嗎?
師:課后請大家繼續(xù)觀察,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3~56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并能用適當?shù)男g語進行描述,能根據(jù)線路圖說出不同的方位。
2、能運用方向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辨認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四個方向;會看方位圖,對照方位圖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
教學過程:
第一題:
是根據(jù)已確定的向北的方向,在方向板上填出其它七個方向的練習。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填寫,完成后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哪兩個方向是相對的。
第二題:
是一道利用山東省政區(qū)圖設計的辨認城市方位的練習題。練習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山東省政區(qū)圖,并讓學生找一找自己知道的城市,找一找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山東省的哪個方位?然后教師向學生介紹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再讓學生討論回答練習中的問題。
第三題:
是一個通過辨認方向找朋友的數(shù)學小游戲。練習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到室外分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充分感受八個方向,教師也可多設想幾個游戲,豐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第四題:
呈現(xiàn)的是一個公園的平面示意圖,是用方向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觀察示意圖,然后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一名同學當導游,向同學介紹游覽路線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關公園的知識。
第五題:
是在實際生活中確定方位的題目。課前可先安排學生對自己周圍熟悉的建筑物進行觀察,課堂上讓學生在小組或班內(nèi)進行交流,交流時要用準確的方位術語來描述方向,以建立學生的方位意識。
第七題:
是根據(jù)路線圖辨認方向,確定行程路線的題目。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認真觀察行車線路圖,按題目要求獨立完成,然后匯報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路線圖,讓學生任選兩個站點,互相說一說行車路線和方向,以培養(yǎng)學生認識路線的能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7~58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活動一:結合情境,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
師: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抽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活動二:解決問題。
師: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演的可真形象啊!你能根據(jù)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給它們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說的大門、傳送帶、升降機……的移動都是平移現(xiàn)象。
活動三:
師:我們接著再來看換氣扇、汽車輪子、吊扇是怎樣運動的,好嗎?你能給大家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演的可真不錯啊!你能根據(jù)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再給它們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交流]。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說的換氣扇、汽車輪子、吊扇……的移動都是旋轉現(xiàn)象。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59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現(xiàn)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3、初步感受方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轉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第一題:
是區(qū)分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的基本練習。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模擬運動,說一說哪些是平移現(xiàn)象,哪些是旋轉現(xiàn)象,并說出理由。還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旋轉現(xiàn)象,讓學生感受平移現(xiàn)象和旋轉現(xiàn)象的區(qū)別。
第二題:
是按要求平移圖形,并給平移的圖形涂色的練習。練習時可先讓學生觀察圖形,向上平移六格是怎么平移的,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中的題目,完成后進行匯報交流。
第三題:
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的題目。把三個圖形按不同的要求進行平移,平移后能組成一條魚的圖案。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在“玩”中按要求進行,體驗數(shù)學帶來的快樂。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二
1.先回憶全學期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復習重點。
第107頁通過大卡通和學生的講話以及一幅插圖,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學習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先后學習了哪幾個單元的知識?各單元主要學習些什么?重要的知識都理解嗎?有沒有忘記?重要的方法都掌握了嗎?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錯誤都改正了嗎?通過回顧,使學生知道自己哪些內(nèi)容學得比較好、哪些內(nèi)容還存在問題,從而明確自己的復習重點。在學生回顧全學期的學習時,可以翻翻教材,逐個單元想一想,然后把回顧的主要情況在第107頁的表格里填一填,或按表格的欄目說一說。讓學生結合回顧學習情況,對老師提出一些建議,表達他們對教學的需要,有利于教師改進復習課的教學方法,加強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的效率。為了保證這一段學習活動的落實,教材在復習的第一課時安排的知識內(nèi)容不多,只要完成第1~3題。
2.以一些容量大的、綜合性強的題目帶動對知識的整理。
教材中的第2題、第4題、第14題等涉及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希望通過這些題的解答和計算帶動對相關知識的回憶,體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達到整理的目的。如第2題,在填表格時先讀讀表格里的兩個數(shù),再填入電視機和電冰箱的價錢,就復習了萬以內(nèi)數(shù)的讀、寫方法。然后把四種電器的價格從高到低有順序地排一排,復習了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最后進行估計。這些問題把認識萬以內(nèi)數(shù)這個單元里的主要知識都提取出來了,學生在完成這些問題時,能體會到理解數(shù)的意義是關鍵。無論是讀數(shù)、寫數(shù)還是比較數(shù)的大小和估計,都離不開數(shù)的意義這個基礎知識。又如第14題,先在圖中涂顏色分別表示做褲子和做上衣用的布,然后讓學生提出用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把認識分數(shù)這個單元里的主要內(nèi)容都帶出來了。學生在涂顏色時回憶分數(shù)的意義,還會結合分數(shù)的意義直觀地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在進行加、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也會聯(lián)系分數(shù)意義思考,從而體會到分數(shù)的意義是這個單元里最基礎的知識。
3.復習方法靈活多樣,培養(yǎng)學生整理復習的能力。
4.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是本冊教材里的重要內(nèi)容,應該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第5題用2、4、5、6四個數(shù)字和+-兩個運算符號先擺算式再計算,寓計算練習于游戲活動之中,把認數(shù)與計算緊密結合。學生能擺出許多算式,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練習也充分了。第6、7、8題都是解決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里的實際問題,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四則計算的意義和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進一步整理解決問題時的思路。第12題利用長方形及其周長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一道變式和開放的題,能幫助學生加強對周長的理解,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靈活性。第13題里三種月餅都吃到,合起來剛好吃了一個月餅,拿的方案很多,能讓學生體會答案的開放性。教材還十分重視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第11題安排了選擇不同的操作求圖形周長的問題,第15題里有小制作和活動操作的內(nèi)容。用好這些題不但整理復習了數(shù)學知識,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三
教學內(nèi)容:
例3。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得最高位商得數(shù)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再除的算理。
2、在經(jīng)歷一系列的計算練習后,感悟多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筆算步驟,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在合作交流中積極發(fā)表自己意見,同時學會傾聽,并從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被除數(shù)得最高位商得數(shù)不夠商1,需要看被除數(shù)得前兩位再除得算理與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感悟多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筆算步驟,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略)。
2、板演豎式計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二、新授。
1、教師談話引入。
2、出示例3。
3、你能列式計算嗎?算好后請你在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被除數(shù)前一位2除以6不夠商1,你是怎么處理的?
(2)處理后得到的商你寫在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為什么?
(3)接下來的商你又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
學生說,教師板書。
4、試一試:1563。
集體訂正。
5、計算。
37864255。
引導學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余除數(shù)進行比較,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強調: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6、小結。指著例3與學生的板演提問。
說說你今天學會了什么?
二、練習。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計算。
1762。
4564。
3813。
4955。
這4道題都是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為什么有的商是兩位數(shù),而有的商是三。
位數(shù)?想想商的為數(shù)與被除數(shù)、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教學反思:
在計算之前先讓學生判斷商的位數(shù),并估算商的大約值,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感和估算意識,而且為計算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再通過檢驗確保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進行判斷和檢驗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四
在本節(jié)課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設置矛盾沖突:使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中,既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接著,我利用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讓同學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交流中獲取知識,最后適時引導、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整個過程都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經(jīng)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感受計算方法,讓學生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種形式有效的進行算法最優(yōu)化的滲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了怎樣計算。
其次,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注重知識間的層層遞進,在學生學會簡單的像23×2、42×2……這類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乘法后,我讓學生自己試著筆算123×2、342×2、1234×2這類稍難的算式,讓學生試著自主學習,思考計算方法,利用新知的遷移來完成學習,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慢慢引導學生去嘗試找到一個總的計算方法,觀察這些計算時共通的地方。使學生能形成一種習慣。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五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49~51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個時刻。
2、使學生在認識24時記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聞聯(lián)播片頭音樂,讓學生猜是什么節(jié)目,在什么時刻播出。
2、呈現(xiàn)新聞聯(lián)播片頭視頻,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初步揭題。
3、出示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組研究兩種記時法有什么不同,討論喜歡哪種記時法。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初步了解轉換方法。
三、互換。
1、學習把24時記時法轉換成12時記時法。
2、學習把12時記時法轉換成24時記時法。
四、強化零時。
1、出示直線,指出用這條直線表示時間,要求在直線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時刻。
2、討論一天的時間從幾時開始。
3、小組討論關于0時的幾個問題。
五、回顧與質疑。
1、回顧上述學習過程,讓學生談談收獲。
2、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
六、應用。
1、討論銀行營業(yè)時間。
2、討論火車票上的發(fā)車時間,以及去火車站的時間。
七、游戲。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時刻。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六
1.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估算方法進行估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填空。
20+20+20+20+20=×()=()。
400+400+400+400+400+400=()×()=()。
在學生完成此題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出:幾個相同加數(shù)相加可以用乘法來簡便計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賣出t恤的件數(shù)。
學生用82×5≈400估算出5個月一共大約賣出t恤400件,在學生匯報時要求說出是怎樣估算出來的。
2.估算賣出冬衣的件數(shù)。
教師:看來欣欣商場t恤的銷售量還不錯,下面我們再來看本商場12月份冬衣銷售的情況:(出示下表)。
種類毛衣大衣羽絨服夾克其他。
數(shù)量(件)7270687069。
你能很快算出大約銷售了多少件衣服嗎?
怎樣才能做到“很快”呢?
這個問題和剛才的問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你準備怎樣來估算這道題呢?
在匯報時要求學生說出分別把每個加數(shù)都看成了哪個整十數(shù)?這樣做是怎樣想的?
你是怎樣想到用乘法的.呢?
你們的這種方法用算式該怎樣表示呢?
現(xiàn)在你能再把這道題和估算賣t恤件數(shù)那道題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嗎?
那后一種情況要特別注意什么呢?
3.練習鞏固。
教師:你們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場7月份一共大約賣了多少件服裝嗎?(出示下表)。
短褲西褲休閑褲連衣裙短裙其他。
297300305300300301。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然后全班匯報。匯報時說清楚:是怎樣估算的?為什么要像這樣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號?特別要說到表中的每個數(shù)都接近或等于300。
4.小結估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練習三第5,6,7,9,10題,思考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訂正。(略)。
四、全課小結。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怎樣進行估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還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地方?舉一、兩個例子寫在你的作業(yè)本上。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七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小棒,卡片。
指名發(fā)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八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九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jù)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 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shù)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shù)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 。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增加學生學習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實踐體會。
合作交流。
東、南、西、北卡片。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一
1、結合具體的活動,學會推算出日期。
2、培養(yǎng)學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推算能力。
通過實際情景學會根據(jù)條件推算日期。
掌握倒推和跨月的日期推算方法。
一、結合生活,引入新課。
1、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自己的生日。
2、猜老師的生日。
你想知道老師的生日嗎?誰來猜一猜?
逐步給出提示,如:
(1)第二季度。
(2)這個月是大月。
(3)是這個月的第12天。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推理。
1、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獨立思考)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情境,收集數(shù)學信息。)。
2、說一說,解決簡單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兩個簡單的推理過程。(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出一些模仿練習,如:一年的倒數(shù)第5天是哪一天?)引導學生討論:淘氣的生日是哪一天呢?你你自己的看法。
3、議一議。
師巡視、提示、糾錯。重點關注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學生。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思考。
1、完成書上p72上的填一填。
2、讀一讀。
引導學生讀你知道嗎?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訂正時對有錯誤的學生,讓他們找出原因并改正.
1.做第108頁的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然后讓學生改變題目的問題,口頭改編成一道兩步應用題.
2.做第108頁的第5題.
然后,讓學生改變第三個條件口頭編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改編,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學生口頭改編的應用題的要點寫在黑板上.如:
(2)……總數(shù)多38噸……
(3)……存的玉米是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的2倍.……
(4)……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比存的玉米多38噸.……
(5)……存的小麥和大豆的總數(shù)比存的玉米少38噸.……
3.做第109頁的第6題.
練習二十六的第7~9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第21*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三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nèi)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shù)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shù)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nèi)說一說
總數(shù)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實踐、記錄、統(tǒng)計
[4]說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jù)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nèi)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qū)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三、總結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五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1、經(jīng)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lián)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lián)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倍”的概念
圓片數(shù)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1、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shù)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shù)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是怎樣想的?BR>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guī)ё舆M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倍。
(5)在灰?guī)ё拥暮竺婕由弦欢巍?BR>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shù)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jù)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六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xiàn)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jīng)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xù)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xiàn)象,經(jīng)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乘火車教案篇十七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體的長度。
2、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3、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會換算質量單位。
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并牢記它們之間的進率。
1、能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和表示物體的質量。
2、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7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3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數(shù)學書的寬。
數(shù)學書的厚。
生1:數(shù)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shù)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七、鞏固發(fā)展。
1、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并且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還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6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jīng)量出這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3、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4、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fā)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