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撈鐵牛的教案(模板18篇)

字號:

    教案是一種用于教學活動組織和指導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教師系統(tǒng)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過程。那么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呢?首先,教師需要對所教學科的教學要求和教材內容有全面的了解;其次,教案的結構要清晰合理,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步驟、教學資源和評價方式等;同時,教案的設計應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傊帉懸环萃晟频慕贪感枰處煹膶I(yè)知識和教育教學經驗的綜合運用。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
    撈鐵牛的教案篇一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撈鐵?!?,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字幕)。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边@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五.總結課文。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業(yè)。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撈鐵牛的教案篇二
    1、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懷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學會生字新詞;學習課文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
    2、能力方面:會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會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及其他發(fā)展方面: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弄懂懷丙撈鐵牛時做了那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2、初步學習歸納段落大意。
    三課時
    教學課件、錄像 、實驗演示器材。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按生字表學生字,讀準字音。
    2、練習讀熟課文。
    3、在教師指導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課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詞(浮橋、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讀全文,試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 再讀課文,結合課后思考題,嘗試分段
    四、 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學生自由讀第一節(jié), 思考;為什么要把鐵牛撈起來?
    二、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目標就是要在認認真真讀書的基礎上,理解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同時初步學習概括段意。
    三、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二大段
    1、自由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2、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在組間巡回指導)練習概括段意。
    3、學生大組交流段意概括情況。
    (二) 學習第三大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中的三個自然段分別寫得是什么?
    2、學習第一節(jié):
    撈鐵牛的教案篇三
    1、通過學文,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3、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重點難點。
    1、弄清懷丙和尚在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他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具準備。
    自己搜集有關本課的資料。(作者的簡介)。
    三教學過程。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學。
    你認識懷丙這個人物嗎?匯報一下資料。
    (二)指導要求,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1)讀生字,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2)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自學反饋:請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三)讀課文,了解每一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1、請七個人讀書,大家思考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組內交流匯報,達成共識。
    3、全班反饋,如下。(略)。
    4、讀讀這七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再分組討論,圍繞著“撈鐵?!边@件事,哪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有關系,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加強組內合作學習)。
    第一段(1、2自然段)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提出能把鐵牛撈上來。
    第二段(3~6自然段)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以及用水的浮力撈起了八只大鐵牛。
    第三段(7自然段)講這個和尚就是出色的工程家懷丙。
    5、練習用“先……再……然后”說說這段話。
    四作業(yè)設計。
    熟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在讀懂詞句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解題質疑。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為什么撈?誰撈?怎么撈?)。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朗讀第1、2自然段,思考:這兩個自然段說的是什么?把你讀懂的內容說一說。(結合質疑,解決問題)。
    2、出示句子“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BR>    (1)和尚要試試,你說他有沒有辦法,從哪兒看出他有把握?用“——”畫出這個句子。
    (2)從“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看出了什么?
    (3)指導朗讀這句話。
    3、默讀第3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為撈鐵牛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1)找四個人分別讀這段話,每人一句。
    (2)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概括句意,(最好用四個字)組內共同討論學習。
    4、出示句子。
    (1)先請熟悉水性的人潛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鐵牛沉在哪兒。(摸清位置)。
    (2)然后讓人準備了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泥沙,找到鐵牛沉沒的地方。
    撈鐵牛的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用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了解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經過。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覆蓋式投影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
    3.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
    2.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
    3.指導讀句子,加深理解。
    4.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1.同學們通過自讀,已經知道了人們?yōu)槭裁匆獡畦F牛。思考第二個問題: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圈畫重點。
    3.師生交流,概括出要點。
    4.用覆蓋式投影片再現這次的準備工作,再請學生按順序簡要復述準備工作。
    5.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
    熟讀課文,查閱課外書,查找懷丙和尚的故事或有關水的浮力的課外小知識。
    撈鐵牛的教案篇五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3、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正確讀寫“宋朝、議論紛紛、和尚、船艙、沉沒、繩子”等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撈”:東西掉到哪里用“撈”這個詞呢?
    2、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誰撈的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宋(????)???拴(????)???陷(????)???論(????)。
    送(????)???栓(????)???滔(????)???輪(????)。
    繩(????)???綁(????)???鏟(????)???拖(????)。
    蠅(????)???梆(????)???產(????)???施(????)。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fā)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按什么順序寫的?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習題。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的,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2、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撈鐵牛經過,包括準備工作,打撈過程。
    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思考:
    1、是誰提出要撈鐵牛?(板書:懷丙)。
    2、你能根據課文內容向大家介紹一下懷丙嗎?誰能用一個準確的詞概括一下懷丙的特點?(板書:出色)。
    1、為什么要撈鐵牛,誰能讀一讀有關內容?
    2、指名讀一讀有關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板書:被水沖走)。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2、追問:從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3、介紹: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過渡:怎么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我們先來看準備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誰知道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摸清地點,兩只船并排裝滿泥沙。并排栓緊搭架,兩頭拴牢。)。
    3、齊讀這一段,進一步體會出色的準備。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答:分幾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板書:打撈)。
    4、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鐵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懷丙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才智變害為利,像懷丙這樣的工程家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作一個有用的、聰明的人才。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撈鐵牛的教案篇六
    1、通過學文,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熟讀課文,理解內容。
    3、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重點難點。
    1、弄清懷丙和尚在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他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進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教具準備。
    自己搜集有關本課的資料。(作者的簡介)。
    三教學過程。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學。
    你認識懷丙這個人物嗎?匯報一下資料。
    (二)指導要求,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1)讀生字,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2)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自學反饋:請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三)讀課文,了解每一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4]。
    撈鐵牛的教案篇七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繼續(xù)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巍?。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五.作業(yè)。
    讀熟課文.
    撈鐵牛的教案篇八
    1、學生能會寫8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
    2、利用邊讀邊想的辦法感悟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撈鐵牛時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鐵牛是怎樣一步一步撈上來的,并學習復述課文。
    3、了解懷丙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培養(yǎng)學科學、愛科學的精神。
    撈鐵牛的教案篇九
    1、和尚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是因為他在哪個字上動了腦筋?(水)。
    2、是水沖走了鐵牛,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懷丙想出這么出色的辦法就是因為他用自己的才智變害為利,像懷丙這樣的工程家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作一個有用的、聰明的人才。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
    1、音形難點:潛、陷、尚、論(多音字)。
    2、組詞語。
    宋()拴()陷()論()。
    送()栓()滔()輪()。
    繩()綁()鏟()拖()。
    蠅()梆()產()施()。
    3、理解詞義。
    宋朝:朝代名。由趙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這個地方位于黃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積的泥沙。
    浮橋:在并排的船上鋪上木板造成的橋。本課浮橋的不同點是兩頭各拴在四只大鐵牛上。
    議論紛紛:許多人在議論,各說各的看法。議論,對人和事物發(fā)表看法。紛紛,言論多而雜亂。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領。本課指了解這段河的深淺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領又很高。
    潛水:隱藏在水面以下活動。
    水手:在船上負責艙面工作的普通船員。
    浮力: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動的力量。
    工程家:能夠獨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設計以及指導施工的專門人才。本課指懷丙和尚是機械和水利工程的專家。
    和尚:出家到寺廟里修行的男教徒。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一
    二、朗讀課文,概括大意。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分析課文,理解內容。
    1、個別讀第一、二自然段,并提出問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小組討論:為了讓水把鐵牛送回來,懷丙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準備工作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第一步:潛水摸牛。第二步:船裝泥沙。第三步:并船搭架。第四步:粗繩拴牛。
    填表:首先要(),然后(),再(),又()。
    3、指名讀第四、五、六自然段,說一說懷丙是用什么辦法把鐵牛拉上來的?引導學生把浮力知識與本文有機結合。
    4、齊讀第七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重點介紹了什么?(懷丙是一位和尚,是宋朝出色的工程學家。)。
    5、讓學生舉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浮力的知識。
    四、教師總結,指導讀文。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二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答:分幾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運回?(板書:打撈)。
    4、一只鐵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辦呢?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打撈第二只鐵牛的過程。
    小結:和尚叫水把鐵牛送回來了,其實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三
    一、教學目標:
    1、默讀、朗讀課文,讀懂并復述懷丙和尚撈鐵牛的辦法,體會生產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認字12個,寫字8個。
    3、理解“笨重、議論紛紛、沉沒、出”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學習“拴、浮、繃、拔、拖”等動詞。
    二、教學重點難點:弄清楚懷丙和尚是怎樣撈鐵牛的。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人才輩出的民族,歷史上像張衡、李春、李時珍等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人才為數不少,為世界人們所稱贊,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懷丙。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他的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撈鐵牛。(板書課題)。
    2、看到課題,你都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要撈鐵牛?結果怎么樣?)。
    3、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問題想知道,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到書中找找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的過程中想一想這篇課文又幾個自然段?講了誰的什么事?可分為幾個部分?為什么這樣分?(可抓住中心進行分段)。
    三、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
    1、學習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學愿意把課文的1——2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呢?
    (3)、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4)、正當人們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時,誰主動請纓了?他是怎么說的?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句子畫出來。
    (5)、“我來試試看,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讓水把它們送回來?!睆倪@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對撈鐵牛已經胸有成竹為什么還說我試試看?(可見他很謙虛)。
    (6)、那這位和尚到底是怎樣撈鐵牛的呢?
    2、學習第二部分。
    (2)、先回答第二個問題:他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請同學們在仔細的讀讀第三自然段。
    (3)、第一個準備工作是什么?誰能用關鍵的四個字概括一下?(潛水摸牛)接著第二個準備工作是?概括為?(裝沙行船)第三個是?(并船搭架)第四個是?(牛船相接)(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相繼板書出四個重要的準備過程)。
    (3)、我們想一想,這四個準備工作的順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不能,因為這四個準備工作之間是承接關系,所以不能調換。)。
    (4)、既然他們之間是承接關系,就有一定的先后順序,那么誰能用表示先后順序的.
    詞語(先····然后···接著··最后)來說一說準備工作的過程呢?
    (5)、從這個四個步驟中,你覺得這個和尚的準備工作做的怎么樣?(細致、周密、有條不紊)。
    (6)/準備工作做好了以后,那和尚是怎么撈鐵牛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第4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點出關鍵性動詞。(鏟、浮、繃、拔、離開、劃、拖)。
    (7)、誰能用這些動詞復述一下撈鐵牛的過程呢?
    小結:鐵牛之所以能順利地打撈成功,跟前面那周密細致的準備工作密不可分??梢娮龊靡患虑橹?,必須有周密的準備和安排。
    (8)、一只鐵牛打撈上來了,那其余其余七只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9)、那作者為什么不依依詳細介紹其他七只鐵牛的打撈經過呢?可見作者在寫打撈鐵牛的過程中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10)、鐵牛打撈上來了,你覺得這個打撈鐵牛的辦法怎么樣?(絕妙)在古代那你能想出比他更絕妙的打撈辦法嗎?可見這個和尚才智過人。
    (11)、那你知道他在打撈鐵牛的過程中運用了什么科學原理嗎?(水的浮力)在一千年的古代,人們都知道運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了,古代人真聰明。
    (12)你知道這位打撈鐵牛的英雄是誰嗎?
    3、學習第三部分。
    (1)、齊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三、總結:
    水沖走了鐵牛(不好的一面),又是水把鐵牛送了回來(好的一面),在這個過程中,懷丙和尚運用自己過人的智慧變害為利為人們做出了大的事情,做了好的事情。像懷丙和尚的人,我們古代就有很多,我們光佩服他們還不行,還要用實際行動向他們學習,變害為利,造福人類。
    五、拓展延伸:
    1、用教具做實驗,演示撈鐵牛的經過。
    2、想一想,在現代,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鐵牛。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四
    中華民族是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勞動人民勤勞聰明,比如我們曾經學過的《稱象》,講的就是人們用智慧稱出大象的重量。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宋朝的歷史故事《撈鐵?!罚瑢W習一下懷丙是怎么把鐵牛撈上來的。
    二、個性閱讀,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文時畫出生字。
    三、自主學習。
    運用工具書及預習的內容,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
    四、指導讀文。
    指導學生再讀課文,把文章讀通順,讀準字音。
    五、鞏固生字詞。
    鞏固復習本課生字詞。
    六、作業(yè)。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五
    1、小聲自讀課文。
    2、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什么內容?
    第一自然段:鐵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個和尚主動提出要叫水把鐵牛送回來。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準備工作。
    第四自然段:請水手鏟泥沙到河里拔起鐵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們劃船把鐵牛拖上岸邊。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樣方法撈起其余的鐵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懷丙。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六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人們議論紛紛,可以看出人們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是在大家感到撈鐵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出來的。)。
    2、追問:從什么地方看出撈鐵牛十分困難?(從笨重一詞可以看出鐵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撈。從人們對此事議論紛紛可以看出大家對撈鐵牛沒什么好辦法。)。
    3、介紹:據資料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當時又沒有起重機這樣的現代化設備,打撈技術又比較落后。
    4、懷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撈鐵牛呢?反復讀懷丙所說的話。(板書:叫水送回)。
    過渡:怎么叫水把鐵牛送回來呢?從這個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懷丙是一個出色的工程家呢?我們先來看準備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七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內容,明白懷丙和尚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記課文重點段落的內容,能復述懷丙撈鐵牛的步驟、過程。
    教學重、難點:目標1。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撈鐵牛的各種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對課題質疑。
    2.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略知大意。
    1.指名讀課文,余生畫出生字新詞,讀完評點。
    2.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敘述的,介紹了什么內容。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生字的字型記憶、書寫。
    3.理解詞義:陷、潛、繃、淤泥、笨重、出色、浮橋。
    4.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意義。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要撈鐵牛?課文什么地方說明了原因?
    2.學習1、2自然段,分析撈鐵牛的原因。
    (1)大水沖走鐵牛。
    (2)笨重的鐵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橋需要鐵牛。
    3有感情地朗讀懷丙和尚說的話(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這樣讀的原因。
    4.學生質疑:什么叫“叫水把它們送回來”?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懷丙和尚說的話是什么意思?結合自己課后的閱讀說說。
    2.指名讀課文1、2自然段。
    3.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了解懷丙和尚如何撈鐵牛的。
    二、學習第二部分:準備撈鐵牛。
    1.默讀課文,思考:為了撈鐵牛,懷丙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分幾步?用豎線將它們劃分開來。先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懷丙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準備?結合課文第四自然段說說。
    4.試著給每一步的準備工作加小標題。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準備工作的不同層次,抓住重點詞語。
    6.試著復述“準備工作”
    三、學習第三部分:撈鐵牛。
    1.根據第二部分的學習方法,小組學習第三部分。
    2.小組學習,教師巡視輔導。
    3.匯報交流學習收獲:
    (2)給撈鐵牛的步驟加小標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復述課文。
    四、課文小結。
    1.懷丙和尚為什么能撈起鐵牛?原因有哪些?
    2.這說明了什么?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解答。
    3.再讀課文開頭懷丙的話,談談體會。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撈鐵牛的教案篇十八
    2、明確了本組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來學習《撈鐵?!罚ò鍟x了課題,你知道課文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撈)?圍繞‘撈’字,同學們想弄懂《撈鐵?!芬徽n中的哪些問題?學生動腦筋思考后,各抒己見,提出以下問題:“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用什么辦法撈鐵牛?”“撈鐵牛的結果怎樣?”“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等等。教師梳理,并歸納為四個問題:
    3、用什么辦法撈鐵牛、結果怎樣?
    4、這件事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提出來的,也是我們這課學習的目標。下面,我們就通過讀書來解決這些問題?!?BR>    3、請同學們自已讀課文,讀后找出和“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用什么辦法撈鐵牛?”“撈鐵牛的結果怎樣?”等問題對應的段落,并按課文的敘述順序給這幾個問題排序。(指名同學到黑板上為這幾個問題排序,明確事情發(fā)展順序的意義。)。
    4、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畫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同桌齊讀兩遍,交流討論如何記住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寫一遍。
    5、請同學們繼續(xù)讀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資料或同桌討論解決,再不能解決作上記號。
    6、同學們到黑板上自由默寫生詞。個別容易寫錯的,老師及時糾正(如:淤、艙等)。
    7、給生字組兩個新詞寫在課堂本上。
    8、布置作業(yè):搜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運用“浮力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事例。